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19~20世纪美国儒学研究概述

19~20世纪美国儒学研究概述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1 01:05:03
19~20世纪美国儒学研究概述
时间:2023-03-11 01:05:03     小编:zhangmarong

摘要:近现代美国的儒学研究从19世纪的新教传教士开始,经过20世纪上半期专家学者的探索研究,到20世纪中后期逐步发展成熟,成为海外儒学研究中心。美国学者从西方哲学认识论角度出发研究儒学及其发展,对于儒学向现代转变和现代性的阐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增进了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19~20世纪美国;现代化;儒学研究

[JP+1]从19世纪30、40年代开始,美国便开始了对儒家文化的介绍、传播和研究。19世纪承担此项工作的主要是来华的新教传教士。进入20世纪后,美国的儒学研究渐成体系,出现了一批专门的学者和机构。尤其是20世纪后半期以来,由于中国的崛起和中美关系的日渐重要,以及一批在美国的现代新儒家学者的作用,美国的儒学研究迅速发展起来,逐渐取代传统的西欧成为海外儒学研究的中心。百年来的美国儒学研究对儒学的发展和中美文化交流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本文试对百年来美国儒学研究的各不同时期加以叙述和探讨,以期理清其发展脉络。[JP]

[BT1]一、早期传教士的儒学研究

最早承担儒学研究任务的是19世纪来华的美国新教传教士。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在述及近代来华传教士的作用时,一直将其定位为为列强文化侵略服务的帮凶。如“美国来华的传教士与明末清初来华的欧洲传教士已有所不同,他们完全是本国统治阶级放逐来华的鹰犬。”[1](P201)并由此彻底否定其进行儒学研究的目的和作用。实际上,美国的新教传教士与英法不同,他们来华的目的大多是向中国传播基督教福音,并兼事对中国儒家文化的研究,以之作为传教的载体。“至于在中国近代史上多次出现的某些西方国家利用传教士对中国实施军事和政治侵略活动,这不是基督教本身的问题,而是被利用,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因此而否定传教士在传播基督教文化方面的贡献。”[2](P451)这类的传教士主要有稗治文、卫三畏、丁韪良、明恩溥、狄考文、卫斐烈等人。1830年,第一个美国传教士稗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1801-1861)来华,1832年他创办《澳门月报》,开始向美国介绍中国的社会历史、风俗习惯等状况。这是传教士进行儒家文化研究的肇始。同年,他在广州创办的英文《中国丛报》,刊载研究中国的文章达20年,具有很高的价值。1842年,美国的第一所汉学研究机构――美国东方学会(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由传教士与美国外交官创立,它以“传布东方知识,增进东方语言学研究”为宗旨,先后出版了《美国东方学会杂志》、《美国东方学丛刊》和《美国东方学翻译丛刊》等刊物,并成立了东方文献图书馆,从而形成了一定的研究规模。1848年,传教士卫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1821~1884)出版了第一部专门研究中国的著作――《中国总论》(The Middle Kingdom,1848)此书曾被美国各大学采用为中国史课本几乎长达百年之久。在书中,卫三畏盛赞孔子,称其著作“除了《圣经》以外,是任何别种书都无法与之匹敌的。”[3](P186~187)在传教士的影响下,十九世纪70年代起,美国大学也开始设立研究中国的机构,并出版了一些著作。1876年,卫三畏在耶鲁大学设立了美国第一个汉语教学研究室和东方学图书馆。之后,许多著名的大学如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也相继设立了类似的机构。主要著作有《中国宗教,儒教与道教及其与基督教的比较》(The religion of China: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described and compared with Christianity , New York, Scribner’s sons,1881),《东方宗教》(Oriental religions, New York, J. Fitzgerald, 1882 ),《龙,偶像,鬼神》(The dragon, image, and demon; New York, A. C. Armstrong & Son, 1887)等。美国传教士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大多受到过高等教育。据统计,1855年前来华的110名美国传教士之中,获博士学位的达23人,占20%多。[4](P12)19世纪末,美国学生志愿海外传教活动中来华的传教士水平更高。“1888年后,各地区的学生志愿海外传教活动组织的秘书们在全国各地的数十所大学校园里找到了理想的志愿者。”[5](P85) “神职人员是美国社会教育水平最高的群体之一。”[4](P13) 因此他们对中国儒教文化具有较强的理解力和接受力,为美国儒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须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传教士都对儒学进行研究。在对待中国儒家文化问题上,美国传教士中存在着对立的两派:基要派和自由派。[4](P26~27)基要派认为要传播上帝福音必须让中国人彻底抛弃儒家的“异端”思想,他们对儒家文化一无所知,力图以基督教取代儒学的主导地位。自由派认为,传播基督教必须先在士人阶层中进行,因而必须对儒学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由此入手弘扬基督教文化。从事儒学研究的主要是自由派传教士。他们主张“耶儒合流”,力求使两者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吸引一批士大夫容忍甚至接受基督教,也可以使中国教徒感到基督教教义是更为完善的体系。”[4](P43)传教士为美国儒学的开创性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其本身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他们来华的主要目的是进行传教活动,其儒学研究活动也是为此而服务的,因而其研究难免会有一些偏颇和不完善之处。而且其研究大多是从儒学与基督教的比较出发,以儒学概念来阐释基督教教义,无法形成一套完善的哲学认识体系。在传教士的推动下,美国政府和社会也开始重视对儒家文化的研究。1869年,美国政府向清政府提出以种子交换清朝文献的要求。1869年6月,清政府向美国政府捐赠了《皇清经解》、《五礼通考》、《性理大全》等10种130函书籍,由此导引了美国图书馆中文资料的收集活动,这批书成为美国图书馆中的第一批中文古籍藏书。1878年留美学生的赠书也为美国的儒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6]这就为20世纪美国儒学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条件。

[BT1]二、20世纪上半期的美国儒学研究

进入20世纪后,在美国介绍、传播儒学的主体由传教士转为教会内或教会外的学者。产生这一转变的原因,一是因为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传教士们可以深入中国内地发展传教事业,因而无暇顾及儒学研究。其二是因为1899年美国在东亚提出了建立“门户开放”体系的构想,以“门户开放”为特征的新时代的到来需要更高层次的中美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因此需要有专门的学者对儒家文化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一时期美国学者对儒学的态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认为儒家文化是劣于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弱势文化,其自身的惰性是导致中国社会发展停滞的原因。这一思想深受当时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观点的影响。韦伯认为,儒教是一种停滞和保守文化的代表,与近代积极进取的基督教新教文明完全不同。“在儒家伦理中,自然和神祗、伦理要求与人之缺陷、原罪意识与救赎需要、现实需要与来世补偿、宗教责任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任何紧张关系,都付之阙如。因此,这里没有通过内在力量影响行为使之摆脱传统和习惯的杠杆。”[7](P235~236)近代中国积贫积弱,民生凋敝,统治者又借儒家文化中的封建主义成分愚弄人民,因而使得许多美国的汉学家倾向于信奉韦伯的这种观点。如美国著名的教育史专家孟录(Paul Monroe)就认为儒家的教育制度“比‘西方民族’的奴隶制社会的文化教育还落后。”[8](P441)此外,一些传教士的歪曲、片面地介绍也为这种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与此相反,以美国著名的汉学家顾兰雅(H. G. Greel)等人为代表的另一派对儒家文化持一种肯定和欣赏的态度。顾兰雅认为“在很多人类群体中,孔子都被认为是许多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历史人物。在近代西方的某些最重要的社会和政治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孔子的思想发挥过作用。”[9](P1)顾兰雅这里所指的,是儒学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孔子及其学派哲学对欧洲的影响,特别重要的是法、德两国。17、18世纪欧洲思想界为反对宗教而主张哲学,故对宗教所以为异端的孔子、异端的理学,热烈的加以欢迎和提倡,但是由于法、德的社会经济背景不同,这两国的思想界对于中国哲学的认识也有所不同,大体来说,同在孔子哲学的影响之下,法国的百科全书派把中国哲学当作唯物论和无神论来接受,德国古典哲学则把它当作辩证法和观念论来接受。”[10](P370)此外,他还出版了许多研究儒家文化的著作,如《孔子与中国之道》(Confucius and The Chinese way, 1949),《中国的起源》(Birth of China, 1936)等。尽管存在种种分歧,但此时美国已开始培养出一支能与欧洲的汉学家相比美的研究队伍,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汉学家,如拉铁摩尔、恒慕义、赖德烈、韦慕庭、顾兰雅、卜德、戴德华、林德贝克、杜勒斯等。20世纪初,美国开始设立各种基金会来资助中国研究。如1911年建立的卡内基基金会,1913年建立的洛克菲勒基金会,1936年建立的福特基金会,都曾大力资助过对中国的研究。[1](P206)大笔研究资金的投入使美国研究中国的机构显著增加。“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美国研究中国的机构已达九十个,哈佛燕京学社、太平洋学会美国委员会、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等,都以研究中国问题著称。”[1](P207)此外,一些重要的学术刊物也在此时出版发行。如1928年出版的《哈佛亚洲学报》,1931年美国三藩市孔教月刊出版的《孔教杂志》,以及《亚洲研究杂志》、《哈佛亚洲研究丛刊》等。一些学术专著也在此时相继得以出版。如《东亚宗教》(The religions of eastern Asia,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 1910 ),《儒学经济原则及其学校》(The economic principles of Confucius and his school,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1911),《中国宗教;世界主义,研究道教和儒教的关键》(Religion in China; universism, a key to the study of Taoism and Confucianism, New York, G.. P. Putnam’s Sons, 1912),《新儒家思想中的伦理认识论》(Ethical realism in neo-Confucian thought, New York, 1933)等。这一时期的儒学研究开始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中更深层次的东西。对不同于西方文化的儒家文化的哲学认识论和本体论的初步探讨,形成了儒学研究对美国文化和社会的第一波冲击。“在大学方面,从事中国研究的有哈佛、哥伦比亚、柏克莱、加利福尼亚、芝加哥、宾西法尼亚五所大学。这些大学的研究内容都有关于儒学的课题。”[1](P208)在研究资料方面,由于近代中美交往日益广泛和密切,中文资料大量流入美国。如1907~1910年间,美国汉学家劳福在到中国考察之时为美国图书馆搜集到中文书籍三万余册。1904~1908年,清政府又再一次向美国赠书,为美国国会图书馆所得。另外,美国还注重在中国民间搜集图书。如1929年在天津购得善本书两万两千多册。抗日战争期间,为躲避战火,中国将北平图书馆馆藏善本书两万一千种运至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复制了善本资料两万八千种,两万零五百卷,包括宋版书一百五十六种,元版书一百种,明版书两千种,墨印碑文拓片七千种。1928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正式设立中文部。到30年代中期,中文图书已有十三万五千册。[11]此外,哈佛大学图书馆还藏有《丛书集成》、《四库全书》等书。“总计美国图书馆1869年到1930年十二个藏书单位所藏中文书已达三十五万五千册,供研究儒学的资料大为丰富。”[1](P215) 再加上美国学者所撰写的英文著作,美国已打下了坚实的研究基础。尽管此时美国学者所开展的儒学研究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但由于美国与东亚地区交往的日益频繁和中美之间文化交往的进一步扩大,美国对中国儒家文化研究的工作十分重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美国的儒学研究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成为国际汉学研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BT1]三、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儒学研究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儒学研究在美国受到空前的重视,得到更广泛的发展。世界海外儒学研究中心在这一时期开始由西欧转移到了美国。其原因在于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重新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而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1951年的朝鲜战争,使美国对中国的关注程度空前提高,这就促使美国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文化研究。另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大陆上的现代新儒家学者来到美国,如张君劢、贺麟等人。他们的一些后继者如陈荣捷、杜维明、成中英、余英时、刘述先等人,在美国开辟了儒学研究的新天地。他们不仅将前一代学者如梁漱溟、冯友兰、熊十力、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等人的著作和研究成果传播到美国,而且自身也出版了许多学术专著,从而使美国儒学研究水平大大提高。这一时期美国儒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是被美国学术界称为“美国中国学奠基人”的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作为现代中国学的开拓者,费正清首先成为由汉学研究向近现代中国研究演变的过渡性学者。他完成了从古典汉学研究向近现代中国研究的过渡,创立了以地区研究为标志的现代的中国学。”[12]“试图从社会政治角度研究作为传统意识形态的儒学,以为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历史依据,这是费正清儒学研究的显著特征。正是基于此,它简单的讨论了儒学的基本原则、对政治的影响、儒学的变革以及许多西方中国学家所津津乐道的个人主义和人文主义等方面,并为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描绘中国提供了一个大致的轮廓。”[13](P327)其代表作《美国与中国》是美国研究中国的最重要著作。1955年,在哈佛大学的支持和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他创建了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专门从事中国文化研究工作。这一机构在1977年更名为“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此外,1956年,他还与芮沃寿、雷德菲尔德等人共同组织了一个中国思想委员会,并出版了一批重要的著作。这一时期以费正清为代表的一批进行儒学研究的学者出版了一些极具价值的著作,主要有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48),顾兰雅的《中国思想:从孔夫子到毛泽东》(Chinese Thought from Confucius to MaoTse-tung,1959),《中国战略技术的起源,第一卷:西周帝国》(The Origins of statecraft in China,Vol1,The Western Chou Empire,1970),《申不害:公元前四世纪一个中国政治家》(Shen Pu-hai, A Chinese Political Philosopher,1974),芮沃寿的《中国思想研究》(Studies in Chinese Thought)(1957),《行动中的儒教》(Confucian in Action)(1959),倪德卫的《儒家之道》(The Ways of confucianism)等。而且,英美合编的《新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列出了“儒学”条目,美国学者编著的《美利坚百科全书》中列出了“孔子”条目。但是,美国仍有一些学者仍未摆脱传统观点的影响,认为儒家文化中虽有完备的伦理道德思想,但在中国向近代转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消极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列文森(Jososeph . p. Levenson)。他说:“他们凭借威胁(官僚的榨取)和引诱(这种不公平的考试制度能使社会上下流通)相结合的手段,仍然有能力使任何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革命性冲动流产。在这个官僚社会里,儒家学问不具有任何实用性,但它又特别有用,而且绝对需要。”[14](P21)从中我们可以看出20世纪初马克斯韦伯中国观的烙记。进入20世纪60、70年代之后,随着中美关系重要性的日益提升和美国国内华人社团影响力的不断提高,美国的儒学研究在更高的层面上展开。研究经费上,1933~1945年对中国问题研究的投资是74万多美元,1946~1957年增至347万美元,1958~1970年则高达7千万美元。而且图书资料也日益丰富,到1980年美国的中文藏书已达750万册。[1](P215)美国的数十所大学,包括著名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均积极从事中国学研究。一批对中国儒家哲学思想体系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纷纷涌现。比较著名的有狄百瑞(Wm. Theodore de Bary)、墨子刻(Thomas A. Metzger)、郝大维(Hall, David L)、安乐哲(Ames Roger T)、施华慈(Benjamin Schwartz)、蒙罗(Donald Jacques Munro)、柯雄文(Antonio S. Cua)、艾尔曼(Elman)、张灏、秦家懿等人。他们已不再局限于对儒学进行一般性的了解和介绍,或对儒学与基督教进行比较研究,而是力图通过对儒家文化千年发展史的分析研究,探讨儒学深层次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思想。而且,其视角也不再局限于对儒学的现代性阐述问题上,而是要对传统儒学进行超越性研究以探求儒学的未来发展之路。对儒学的宗教性进行研究和阐发的取向也越来越明显。认为“儒学在东亚更新的历史,将为21世纪提供多项学术研究的课题。”[15]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新儒学进入“第三期发展”时期,美国学者更加注重对儒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发这一问题的研究。而且研究的重点侧重于对儒学的宗教性阐释和对美国社会的影响等问题。一些著作就反映了这一点。如《儒学和新儒学哲学的新维度》(New dimensions of Confucian and Neo-Confucian philosophy,1991),《波士顿儒教:后现代世界的传统》(Boston Confucianism: portable tradition in the late-modern world, 2001)均反映了这一点。如今,美国对儒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集中就典型的英语文献而言,多数当代儒学研究的著作可以大致分成三类:制度性研究、生活-时代性的研究以及伦理-宗教性研究。”[15]这三方面的研究均出现了大量成果,代表着当今世界儒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BT1]四、结语

[JP+1]美国的儒学研究虽只有百余年的时间,但经过传教士介绍传播时期和学者专门研究这两个阶段,业已发展成熟。美国学者从西方哲学的角度来看待中国儒学,对于儒学的现代发展和现代性的阐释上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精通西方哲学的美国学者发挥自己的优势,探索中国哲学的奥义,可以开阔中国哲学的视野,能弥补中国大陆、港台学者的不足,为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国际化开辟一条重要途径。”[26](P4)另外,美国的儒学研究也可以使美国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从而更好地促进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可以说,这为中美文化之间的对话和融会搭建了一座桥梁,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JP]

[参考文献]

[1]

杨焕英.孔子思想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2]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3]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4]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5]Valentin H. Rabe, “The Home Base of American China Mission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6]胡国强.美国对中国的研究和美国东亚图书馆的中国藏书[A].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编.外国研究中国(二)[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7]Max Weber, “The Religion of China,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trans. Hans H. Gerh, New York: Free Press, 1951.

[8]陈景磐.西方学者孟录、顾立雅等论孔子的教育思想[M].近四十年来孔子研究论文选编[M].济南:齐鲁书社,1987.

[9]顾立雅.孔子与中国之道[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0.[ZK)]

[10][ZK(#]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

[11]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中文部[N].光明日报,1984-04-24.

[12]侯且岸.费正清与美国现代中国学[J].史学理论研究,1995,(2).

[13]张立文,李平.中外儒学比较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14]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5]白诗朗.儒家宗教性研究的趋向[J].求是学刊,2002,(6).

[16]施忠连.现代新儒家在美国[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in the 19th century, the research of Confucianism in modern America has gone through experts and scholars′ exploration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gradually matured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and by now it has become the center of overseas study of Confucianism. America scholars study Confucianism and its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pistemology of Western philosophy,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modernization and modern explanation of Confucianism. Besides, it has promoted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Keywords:19th- 20th century; America; modernization; Confucianism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论20 世纪末美国影片中的暴力美学
发布时间:2023-08-07
一、暴力与暴力美学 暴力与美学一经融合便在世界影坛引发了轩然大波,这两个看似完全不能相融的个体吸引了许多电影人和观影者的目光,同时,这种独特的美学现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各国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相比于众说纷纭的暴力美学......
20世纪拉美文学的二重选择
发布时间:2013-12-18
巴斯康塞洛斯的“宇宙种族”说包含着一种模糊的“本土全球化”意念,这与源远流长的美洲主义思想一脉相承。对巴斯康塞洛斯而言,拉丁美洲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可以划等号的。由于种族构成和对一切先进思潮的兼收并蓄,拉丁美洲成为了一个名......
20世纪30
发布时间:2023-02-08
" [摘要]近代中国农业发生的最大变化,实际上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即外国列强入侵引发的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和中国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此也引发了中国农业土地经营由过去封建社会的集中化转为分散化的趋势。但是,土地分散化趋势虽然是......
20世纪的清代财政史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提要】20世纪的清代财政史研究,按照其研究进程,可划分为20世纪上半叶和20世纪下半叶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总体研究情况,反映了20世纪清代财政史研究的特点与得失。 在20世纪的中国财政史研究中,(注:近年也有新的财......
浅析19世纪末城市化对美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2-23
[摘 要]“南北战争”后,美国南北双方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因战火而满目疮痍,美国还是一个农业为主体的农业国。但“南北战争”结束后三十年左右的时间,美国似乎经历了一个“大爆发”似的发展过程,一跃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中经济最发达......
20世纪的晚清财政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7
" 20世纪的晚清财政史研究,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存在着一些阙失,值得认真回顾和总结。在已经发表的有关学术史综述中,对晚清财政史的研究涉及很少,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本文在总体回溯的基础上,重点缕述几个重要的专题研究......
简评《 20世纪中国哲学论要》
发布时间:2023-06-27
郭庆堂教授等著的《20世纪中国哲学论要》一书,2013年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论要》分析论述了20世纪在中国产生、流行并为中国人所诊释、理解的各种重要哲学思想,包括中国自身产生的和来自外国的各种派别、思潮、思想体系和......
20世纪罗马法研究中的罗马学派
发布时间:2023-07-18
摘要:20世纪初,在罗马出现了以夏洛亚为中心的罗马法学派,汇集了意大利各地最优秀的罗马法学家,包括彭梵得、德・法兰齐西、阿兰乔・鲁伊兹、贝蒂、格罗索等人,他们采用了多元化的方法论,包括教义学、历史学、语言学、碑铭学等,......
19世纪末美国金本位制的确立及影响
发布时间:2023-08-26
金本位制度是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的。1816年,英国制订金本位制度法案,它的确立使英国政府可以有效地调节国内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支持经济的高速发展。从而为英国崛起过程中金融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19世纪后期在英国的主导......
20 世纪的逻辑哲学与数学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9
一、逻辑、数学与哲学 20 世纪,逻辑和数学在人类的知识探索活动中占据着基础和核心的地位,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数学是我们知识获求中最核心的部分,几乎在所有科学探索领域中它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
二十世纪中外心理史学概述
发布时间:2013-12-18
"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西方和中国心理史学发展的基本状况。狄尔泰和李凯尔特是德国批判历史哲学中新康德主义的杰出代表;从费弗尔、布洛赫到布罗代尔,则代表着法国年鉴学派“精神状态史”研究与“长时段”理论有机......
近20年来国内毛泽东思想研究概述
发布时间:2023-03-24
" 【内容提要】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归纳和综合的方法,对近20年来我国学者开展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基本状况、发展阶段,以及当前研究的特点、在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宏观而系统的评价。【英文摘要】On the basis of......
论20世纪初期“美术革命”思潮
发布时间:2022-11-09
论20世纪初期“美术革命”思潮 论20世纪初期“美术革命”思潮 论20世纪初期“美术革命”思潮 一、 引言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20世纪初期,中国存在许多值得认真反思与研究的艺术现象,其中之一就是美术思潮......
狄更斯小说在19世纪美国的接受与影响
发布时间:2023-02-03
【摘要】狄更斯小说在19世纪美国的接受是广泛普遍的。19世纪中期前后对他作品的接受,在不同区域、年龄、性别、阶层中都获得广泛持久的一致欢迎。19世纪末期对他小说的接受具有分层化、多元化、集团化的新特点。狄更斯小说的接受对美......
21世纪国内“假新闻”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7-14
关键词:假新闻;成因;对策;综述 一、研究概貌 假新闻的研究博杂,仅在知网的核心期刊中搜索“假新闻”一词,2000年以来便有140篇相关文献。本综述以这140篇文献以及新世纪以来与“假新闻”相关的博硕士论文作为主要参考,进行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汉工商业研究述评(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28
东汉近二百年是我国经济形态的转型时期,工商业在其经济结构中间占有特殊地位,但是因为资料的限制,人们研究的重点始终是秦、西汉,对东汉研究不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对东汉工商业进行系统的研究,涉及经济政策、经济形态、......
关于20世纪中国教育美学的走向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23-02-14
" 【论文关键词】教育美学 【论文摘要】20世纪中国教育美学的走向及其意义 一 20世纪中国教育美学的走向,包含着许多值得发掘和思考的意义。限于篇幅,这里只就笔者的感受简单谈一点管见。 (一)教育美学的兴衰有着深刻而特......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2-08-25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20世纪是中国社会发生转型的重要时期。本文对百年来中国哲学的演变历程与时代特征、以及相关的重要人物和文化思潮,在......
20世纪20年代苏联间谍遍布中国
发布时间:2023-08-05
俄罗斯的中国问题专家维・乌索夫根据前苏联解密档案写成的《20世纪20年代苏联情报机关在中国》一书介绍,除“克格勃”外,前苏联的特务机关还有“工农红军情报总局”。 ......
20世纪羌族卫生习俗的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3
[摘要]20世纪羌族卫生习俗的变迁是外因性演变与内因性演变相结合的结果。西医技术与实践在羌区的传播、赤脚医生的选拔培养与回村服务、爱国卫生运动和商品经济的繁荣等外部因素对羌族地区卫生习俗的变迁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羌族地......
20世纪国际汉学的趋势与偏向
发布时间:2013-12-18
二战前后,海外中国研究截然两分。要言之,前此重古代和文献学(或语文学)方法,后此则重近现代和社会科学(含人类学)方法。这一变化自有其必然与进步,但上升的螺旋之下,也不免曲折起伏,在一定程度上打断了前人由四裔而本土的努力......
20世纪初哈尔滨俄侨慈善组织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07
摘 要:自1898年中东铁路修建开始至1931年伪满洲国成立之前的近30年的时间里,俄侨在哈尔滨历史上扮演着双重角色。在众多事业中,作为近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的慈善事业在俄侨的积极努力下办的有声有色。这种以社区为基础的慈善形式是俄......
走向生活的美学——20世纪西方美学的主体走向(1)
发布时间:2023-08-07
第二种是朱狄先生的意见。他认为,“整个20世纪,西方对美学的思考就是以加深经验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这两种类型的区别来进行的。这样,这两种最基本的类型就被划分为‘科学美学’和‘分析美学’。”(注:朱狄:《当代西方美学》,人民出......
浅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中立政策的根源
发布时间:2023-08-05
摘 要:美国的中立政策贯穿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的外交与内政政策的始终。中立政策使美国远离欧洲战事,保持和平的国内环境,并从战争中夺取大量财富提高了国际地位。它作为美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有着其深刻的根源。 关键词:中立政......
20世纪西方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述评
发布时间:2023-05-06
一、西方国家企业内部审计兴起的基本背景 二、20世纪西方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主要成就 在企业管理当局要求提供优质审计服务的压力和内审部门自身希望改善审计效果的动力的作用下,20世纪西方国家企业内部审计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
中国20世纪电影文学的发展轨迹
发布时间:2022-12-20
一、 前言 中国的电影剧作诞生在1913年,到20世纪结束己有长达87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电影剧作始终适应着不同时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电影创作与生产流通之需要,在变革中不断拓展,在起伏中曲折前进,在实践中逐步提高。87......
20世纪西方会计思想演进研究初纲
发布时间:2023-08-07
人类社会发展与演进过程中的无数史实已经充分表明,会计是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办经济离不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早在140多年前,马克思就在其宏篇巨著《资本论》第二卷中就曾明确地谈到了会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
20世纪建筑特点和21世纪建筑展望
发布时间:2022-12-22
l、大型化:由于城市工业化造成的人口积聚和城市土地资源稀缺之间的矛盾,使得建筑在不断向高空生长的同时,也在向地下扩展,例如北京的京广中心地下3层、地上52层,上海的金茂大厦地下3层、地上88层,建筑的体型越来越大。 2、复合......
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发布时间:2023-08-06
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在历史的年轮刚为20世纪最后的一个十年划上句号的今天,回头考察一下这段历史,......
二十世纪以来《尸子》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2-10
摘 要: 《尸子》,《汉书・艺文志》著录为“二十篇”,此书曾在南宋时期亡佚,至清代方被辑佚成书。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尸子》研究逐渐增多,其中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辨伪及思想上,而新时期学者则扩展到语言词汇、训诂、辑本......
浅谈19世纪西方语言学用于研究汉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6-09-05
语言学是高校中文系的学生要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 现代意义上的语言学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至今一直存在发展。其分支学科亲属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语法学、音系学、认知语言学等。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当中,出现过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二十世纪汉语轻声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23-01-18
【内容提要】本文概述了近些年来轻声研究的几个问题,诸如轻声的性质,轻声和轻音、轻声产生的原因、轻声的作用。最后分析了目前关于轻声研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有规律的;无规律的以及其它影响因素等。认为我们必须抓住实质,将理论研究......
二十世纪金代计量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3-24
摘 要:计量是百物制度的标准,对百姓的生产生活乃至国家治理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计量制度研究的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对其他社会制度的研究。尽管关于金代计量方面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但学界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丰......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综合自然地理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3-08-08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着重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间的物质能量关系,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历史形成、现代过程、类型结构、地域分异和发展演变。综合自然地理学是在部门自然地理学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
简析20世纪初英国的“协约政策”
发布时间:2023-08-06
摘要:本文集中分析了英国外交大臣兰斯多恩和格雷的“协约政策”。20世纪初,面对国际局势的变化及英国世界地位受到的挑战,两位外交大臣继续坚持19世纪晚期索尔兹伯里的“有限合作政策”,在调整与传统竞争对手法国与俄国关系的同时......
20世纪最后一 次日全食
发布时间:2023-08-18
1999年的今天,地球上出现了日全食,这是20世纪最后一次日全食。日全食,大家一生中可能会看到好几次,咱们就不讲科学上日全食是怎么回事了,这个在中学课本中都讲过。现在只跟大家讲一个有意思的东西。大家知道古时候的人类对宇宙、......
浅谈2O世纪武术美学研究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2-07-22
论文关键词:武术;;传统美学;西方美学 论文摘要:了20世纪武术美学研究的成果,分析得出:受中国美学研究的影响,武术美学的研究呈现出一种致力于本民族传统美学,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角度进行研究;另一种运用西方美学范畴,从......
进入21世纪以来吴梅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23-08-06
摘 要:吴梅是中国传统戏剧理论的集大成者,以往学界对他的研究相对较少,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呈现出繁荣景象。本文旨在对2000年后的吴梅研究现状作综述,从资料论著、文学创作、戏曲理论、生平轶事、教育意义、其他研究六个方面对......
20世纪30年代广西新桂系土地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07
[摘 要]20世纪30年代,广西新桂系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为理论动力,试图以和平方式改良土地租赁方式,实现地主富农与承租农民的共赢,以促进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巩固新桂系的统治地位。然而其制定的诸多政策虽有进步意义,却未得到较好实......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农村宗族问题研究管窥
发布时间:2023-02-26
" 摘 要:本文就当代宗族复兴的原因、宗族由传统向现代变迁、宗族与农村民主政治的关系、宗族与社会经济和宗族与现代化的宏观思考等五个问题,对学术界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农村宗族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较系统的回顾和梳理,进而对研究中存......
浅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电影
发布时间:2023-08-18
浅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电影 一、中国电影初起步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中国最早的影片《定军山》,这部影片采用的是照相式的拍摄方法,露天的戏台子,用自然光、固定摄影机位进行记录,影片基本上是对舞......
本世纪以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2-07
【摘 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预演,是共和国的前身。本世纪初以来,国内学术界围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法制建设、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票据立法的历史经验
发布时间:2023-01-11
[19] 参见《工商法规辑览》所载“委员会陆梦熊审查票据法意见书”,中华书局1930年版。[20] 财政部金融监理局也起草了一个票据法草案。原文见《工商法规辑览》附录:“金融监理局拟订票据法草案”,中华书局1930年版。[21] 参见《立法程......
浅析20世纪中国的日语教育发展
发布时间:2023-08-27
浅析20世纪中国的日语教育发展 一、在对“西方近代文明”的 寻找中应运而生,在自我革新和抵抗防卫中展开的日语教育十八世纪后半,随着美国独立,西洋列强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原料和劳动力市场的视线由南亚向东亚转移。当中日两国都在西欧的......
20世纪中国票据立法的历史经验
发布时间:2022-11-04
内容提要:中华民国1929年票据法被公认为是一部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可行性的成功立法。其成功主要有如下三个原因:一是北洋政府时期起草了五部票据法草案,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为1929年票据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南京政府在起草票据......
20世纪中国票据立法的历史经验
发布时间:2013-12-17
而此前,由立法院商法起草委员会起草、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的“票据法原则”也与工商法规讨论委员会提交的草稿“大致相同,惟较简略”,只有十九条。[26] 其后,立法院又于1930年修正通过了工商法规讨论委员会起草的《票据法施行法草......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2-12-15
作者:王志敏 论文提要本文把国内电影美学的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提出问题阶段、理论准备阶段和框架建设阶段。从80年开始为提出问题阶段,从84年开始为理论准备阶段,从93年开始为框架建设阶段。本文认为,由于有了前两个阶段,我们......
20世纪西方企业财务管理
发布时间:2023-01-09
20世纪西方企业财务管理 20世纪西方企业财务管理 20世纪西方企业财务管理 财务学已成为经济管理界最热门的领域之一。1990年,三位美国财务学家因其在财务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西方财务学主要......
来自19世纪的人全球还有4个
发布时间:2023-03-28
【美国】格特鲁德・韦弗 年龄:116岁 人生态度:先对别人好 继大川美佐绪之后,格特鲁德・韦弗成为了世界最长寿的人。1898年7月4日,韦弗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1915年韦弗结婚,她的4个孩子如今还剩1个,也已90多岁了。 韦弗如......
新世纪国外人口学研究动态
发布时间:2023-01-07
摘要:(中)摘要21世纪以来,国外人口学研究在延续传统人口学领域三大板块的基础上,针对现实人口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呈现出理论沿袭、内容广泛且彼此交叉、手段和方法多样、应用性强等特点。本文围绕婚育家庭与社会性别、健康与死亡、预期寿命、老龄化、地域流迁、人口理论与方法等11个热点领域,以WebofScience核心合集为检索数据库,对2000―2016年人口学领域的英文文献进行回顾检索,重点突出.........
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中的荒诞
发布时间:2023-08-17
摘要:荒诞是西方现代文学的主要概念之一,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种情绪和心理状态,它诞生于20世纪的西方,在现代文学中有集中而深刻的表现。本文从社会、科学、文化、哲学等方面揭示了这一概念产生及变化的渊源,并分析和探讨了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中荒诞的发展状况及其表现形式以及在审美层次上的意义。关键词: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荒诞;反戏剧荒诞作为20世纪西方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独特的现象,并逐渐发展成一种审.........
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人口问题的认知
发布时间:2022-11-15
【摘要】人口问题论文: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人口问题的认知怎么写呢,请看查字典论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摘要 19世纪前,西方已达成有关中国人口众多的一致认识,但对它的认知与理解却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从早期将之等同于繁荣强盛......
20世纪中国票据立法的历史经验
发布时间:2013-12-17
[⑤] 其他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均请参见谢怀栻:《评新公布的我国票据法》及后记,载《谢怀栻法学文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341页,342页。[⑥] 参见谢怀栻:《评新公布的我国票据法》及后记,载《谢怀栻法学文选》,中国法制出版......
19世纪的日本英语教育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3-08-07
【摘 要】 本文以明治维新为时间中心点通过回顾日本在这一时期的英语教育的发展及变化,总结归纳其发展的特点:日本英语教育始于“法顿号”事件;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英语教育,日本人从最初的被动应付到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去积极......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3-12-17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电影艺术论文 更新:2006-5-15 阅读: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论文提要本文把国内电影美学的发展概......
浅谈19世纪文学中的“宗教”与“革命”情结
发布时间:2023-08-05
摘要:19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分为两大类: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两类文学均受18世纪启蒙运动,即“理性时代”的影响,认为人天生拥有理性,它促使人不凭借任何外在的力量去认识真理,在肯定人的理智的同时又肯定人性的自由与权......
形式理性批判——论20世纪西方形式美学的内在逻辑
发布时间:2023-02-07
形式理性批判——论20世纪西方形式美学的内在逻辑 形式理性批判——论20世纪西方形式美学的内在逻辑 形式理性批判——论20世纪西方形式美学的内在逻辑 内容提要:艺术形式问题是20世纪美学和艺术哲学关注的焦点之......
近年来明世宗崇道缘由研究概述
发布时间:2022-08-03
摘 要:中国当代学者已经对于明世宗崇道缘由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大致看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遵循尊崇道教的宗教祖制;延续朱明皇室崇道的传统;明世宗即位之前生活环境的影响;明世宗即位之初的政治决断;明世宗多疑自负性格的影响;......
19世纪20-30年代唯物辩证法的传人与马佩先生的辩证逻辑观
发布时间:2014-01-27
辩证逻辑这一概念在中国社会的出现,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有关。唯物辩证法的传人促成辩证逻辑学科的构建。在唯物辩证法传人初期,辩证逻辑是辩证法的代名词,1930年代,它以哲学观念面目出现,是批判形而上学的工具,当时一......
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中国文学史的民族特性
发布时间:2022-12-15
〔摘要〕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初期,20世纪一二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史家,既有着西方的文学视野,同时由于他们所观照的对象的特定性,又深感中西方文学的巨大差异,从而在书写中国文学史的过程中,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关注中国文学的民族......
儒家生态哲学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4-20
近年来,生态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学者们发现中国的儒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识,并试图从儒家文化中发掘生态启示。因此,儒家生态哲学的研究不断升温,学术成果日益增多。 一、国际上对儒家生态哲......
白寿彝与20世纪中国民族史学的大众化历程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在20世纪中国民族史学的大众化过程中,尤其是在中国少数民族史的历史大众化进程中,白寿彝先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与作用。如先生对回族历史与回族人物的史料搜集与整理,对回族与伊斯兰教关系的历史梳离与定位以及对回族史......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婚丧礼俗研究概述
发布时间:2023-05-02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婚丧礼俗的研究较以往大有改观。相当数量的学术论著对其沿革损益、民族地域间差异及与当时社会变迁、思想文化走向等问题从横纵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就研究内容而言,既有对当时诸如世族......
余英时:为儒学的21世纪前景忧心
发布时间:2022-08-27
“我只是一个学历史的人,又曾幸运地参与了儒学文化的最后阶段”.余英时作为当代海外卓有建树的历史学家,以丰富的史料,对中国文化演进历史、内在规律作实证描述与客观考察,创建独到的文化建设观。更引人注目的是他提出一个“韦伯式的......
试析19世纪英国医学社团对医德伦理规范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医德伦理是调整医疗行业从业人员与病人、行业同行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主要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三方面的关系。随着19世纪英国医疗市场的扩大,医疗行业各种不正当行为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
试析19世纪末德国侵占在华铁路路权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3-08-07
[摘 要]19世纪末,随着“世界政策”的推行,德国积极进行对外扩张,争夺殖民地。近代中国的铁路是列强掠取大量财富的载体,掠夺在华铁路路权便成为德国重要的侵略活动之一。通过夺取在华路权,德国扩展了其势力范围,掠夺了铁路沿线资......
论析20世纪西方的文化批判
发布时间:2022-12-18
论文 关键词:文化批判;理性;价值取向;技术理性 论文摘要:文章以20世纪的西方批判理论为主要考察对象进行具体的分析,分析了生活世界理论派、人本主义批判理论派和后 现代 主义派各自的文化批判理论在发现文化危机,认真反思各派......
数学概念教学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4-25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思维极强的学科,数学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也成为了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一大阻碍,可掌握好数学概念却是学好数学的基础。然而在我国,由于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造成老师们轻视数学概念的教学。随着新......
论20世纪中国地方国家政权的内卷化(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4
内卷化(involution),又译为“过密化”,是近年来在中国社会学研究领域被认为“和中国社会的某些特色联系密切且使用频率较高、影响较广泛的概念”,1这一概念随着黄宗智研究20世纪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著作《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
20世纪20至30年代东南亚华文教育的繁荣
发布时间:2022-12-14
[摘 要]20世纪由于国内民族主义的高涨以及国民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鼓励政策,东南亚各国的华文教育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教授课程、师资力量以及学校规模都较之前有了很大的发展。 [关键词]世界大战;华文教育;繁荣 在近代,东南亚的华......
美声学派(Bel Canto)概述
发布时间:2023-08-05
美声学派(Bel Canto)概述 摘 要:自美声唱法以其科学的发声在意大利确立并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随着美声学派的发展,涌现出许多与之相关的作曲家、歌唱家、歌剧作品和艺术歌曲。该学派流传到我国,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关键词......
浅析影响19世纪英国医疗行业专业化的因素
发布时间:2023-08-07
[摘 要]19世纪以来,英国医疗行业发展速度迅猛,逐步走上专业化道路。医学科学的发展、专业权威机构的建立、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确立这三点共同推进了英国医疗行业的专业化。本文将从这个方面出发,简要分析英国医疗行业专业化进程。 ......
18―19世纪英国医生群体职业结构的转变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25
【摘 要】18-19世纪是英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医疗行业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和人口的增长为医疗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在努力抓住机遇面向市场的......
20世纪中国大陆合唱音乐创作的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23-08-12
毕业论文 [摘 要] 合唱艺术,这颗音乐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她历史悠久,渊远流长。在欧洲,可追随到距今已近千年的中世纪宗教音乐。在中国,随着西方文化......
20世纪后半叶的西方文论主潮
发布时间:2023-08-05
20世纪后半叶,西方文论出现了注重 社会 性和文化性的新走向,诸如女权主义文论、解构主义文论、后 现代 主义文论、新 历史 主义、后殖民主义文论、文化 研究 、生态批评等,在全球化语境中,成为西方文论前沿话语与最新走向。这些与......
20世纪中国散文诗文体建设的历史回顾
发布时间:2022-11-26
一、散文诗是中外在特殊时代契合的产物 中国是诗的国度,任何文体都被赋予了诗的色彩,中国诗歌也经历了由不定型—准定 型—定型—准定型诗体—不定型诗体转化的诗体演变过程。因此形同西方散文诗特点的 文体很早就存在。如郭沫若认为我......
论20世纪前期新历史考证学的史学建树
发布时间:2023-08-07
[摘 要]20世纪初,在传统史学向近现代史学转变过程中,新历史考证学继新史学思潮后异军突起,成为百年史学思潮递嬗中的重要一环。其中,以王国维、胡适、陈寅恪为代表的史学家,对史学研究进行领域开拓和方法总结,并在研究范式上展开......
近20年中国大陆地区六朝士族研究概观
发布时间:2023-08-09
门阀士族的形成、发展及其衰落是中国中古时期特有的历史现象。汉唐之间,士族成为这一时期社会的统治力量,对于六朝士族的认识和研究直接关系到对整个魏晋南北朝历史的理解和把握,长期以来,士族问题的研究一直是魏晋南北朝领域一门古老......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与研究评述
发布时间:2022-10-27
" 【内容提要】农村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最广阔、最深厚的基础,因此关于农村调查及发展研究倾注了几代中国人的心血。20世纪上半叶尤其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调查与研究主要有:晏阳初、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试验区以及社会学家李景汉的定县调......
19世纪后半期日中两国聘请外籍教师情况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2-12-06
" 19世纪后半期,日本进行了著名的明治维新改革,与此同时,中国也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与百日维新改革。两国的变革对各自国家的教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对日中两国在教育改革中聘请外籍教师的问题作一比较分析,以揭......
20世纪前期中国之民商事习惯调查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23-08-07
20世纪前期中国之民商事习惯调查及其意义 20世纪前期中国之民商事习惯调查及其意义 20世纪前期中国之民商事习惯调查及其意义 20世纪是中华法律文化经受空前巨大、深刻、剧烈之变革的伟大世纪。回......
新世纪中国后现代文化美学踪迹
发布时间:2013-12-17
新世纪中国后现代文化美学踪迹 新世纪中国后现代文化美学踪迹 新世纪中国后现代文化美学踪迹 内容提要:新世纪初年,中国学者对后现代的研究从哲学、法学、政治学、心理学、文学艺术、文化产业等方面展开......
面向新世纪的《三国演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8
在二十一世纪开始的时候,如何把握《三国演义》研究的发展方向,如何在新的世纪把研究提高到新的水平,这是值得每一个研究者认真思考的问题。这里就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略述己见,以就教于学术界同行。 一、新的突破必须以版本研究的深化......
浅谈20世纪80年代爱情文学主题的流变
发布时间:2023-03-21
摘 要:新中国成立后近30年的文学作品中几乎找不到纯粹的爱情题材,一直到“文革”结束后,文学的“人学”性质才得以回归,先后出现了一大批以追求爱情自由为题材的作品, 给中国当代文学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本文旨在探究20世纪80......
简述20世纪初期以来北京穆斯林宗教师范教育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3-08-05
20世纪初,中国近代回族教育勃然兴起。1908年,王宽阿訇赴圣城麦加朝觐并访问埃及土耳其归来后,在北京牛街创办了清真第一两等小学堂,开创了北京近代回族教育的先河。①此后,北京的近代回族教育事业不断获得发展。随着各类回族新式......
20世纪中国西北开发思想比较论纲(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28
内容提要 本文从20世纪中国所处的外部环境.从20世纪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从現代化历程在西北演进的角度,力图阐明各时期西北开发思想的内核。揭示前后期西北开发思想的必然联系。比较各时期西北开发思想的异同,从......
20世纪末中日积极财政政策比较
发布时间:2023-05-16
" 1997年年中,东南亚地区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继而引发了范围更大、程度更深的东亚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这次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对东亚、东南亚有关国家和地区造成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这一地区的经济受到了重创,进而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
二十世纪的中国宗族研究(之二)
发布时间:2023-06-24
【 正 文】 (四)宋元明清宗族研究 这一时期的研究从内容和观点来看,实际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前期为第一阶段,在该阶段,六七十年代留意族权问题的一些学者整理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形成宗族研究的一个高潮。研究的基本......
二十世纪的中国宗族研究(之一)
发布时间:2023-04-01
【 正 文】 20世纪就要过去了,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中国人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民族和国家的现代化,为宗族定位、定性是探求现代化之路必不可少的一环。事实上,本世纪初国人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自强的探索中,已经把宗族问......
论20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女权问题
发布时间:2023-08-18
论文关键词:20世纪 欧洲 现实主义文学 女权 女性文学 论文摘要:随着20世纪西方主要国家女权主义运动的勃兴,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中,女权的繁荣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本文对20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女权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指......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