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可比性的概念:文化政治视野里的普遍与特殊

可比性的概念:文化政治视野里的普遍与特殊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7-24 01:01:49
可比性的概念:文化政治视野里的普遍与特殊
时间:2022-07-24 01:01:49     小编:

" 只要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系统发生了互动关系,就会涉及到比较和可比性的问题。因此,无论在历史的层面上,还是在理论的层面上,比较的意识都要受制于、依赖于一个直觉或认识,这就是:物质现实和人类理解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这个基础不但凸现了人类社会种种生活形式的成就,也暴露了它们总是或多或少地处于彼此间的悬隔状态。因此,比较作为一种理解的途径就指向不同人类生活现实之间的转译。对"可比较性"问题的理论思考就是探讨这种转译活动的可能性、正当性、和可接受性。只是这种概念的思考并不能从概念的空间里面推演出来,而必须诉诸更为广大的社会生活范围里的经验的直觉、认识、和意愿。这种直觉指向了一种需要,一种热情。由此人们期待和想象一种整合的、普遍的历史,一种须在共享的全球文化空间中实现的时间构想,一种统一的、但又不乏内在差异的生活形式。

从这个问题的角度看,作为一门"理解的科学"的阐释学历史地产生于德国浪漫主义时代并非偶然。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和思想总体上受制于这样一种矛盾:一方面,资本主义世俗领域在近代欧洲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诸领域的扩展对意义的超越地域性的确定性、同一性、和普遍性提除了新要求;另一方面,同样的历史进程也通过市场、金钱、技术、官僚管理制度和国家的意识形态控制而造成了传统的意义有机体的瓦解。韦伯后来曾提醒德国人,说当你看到一座气派的庄园或城堡时,它的美丽的外观丝毫不能告诉你它在房产按揭方面的是如何安排的。 也就是说,当新的个人或个体性力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建自身的统一性时,原先无机地悬置在经验时空中的事物和现象就向一个新的有机的符号体系汇聚;以往是异质的文化和生活形态不得不再一个扩大了的意义的共同体中力求达到新的和谐。然而,当宗教、习俗、文化传统和农业和手工业社会的道德心理结构不再能够承当意义共同体的仲裁者时,随着经验世界里具体意义变得流动、不确定、和难以把握,"意义"本身变成了一个哲学问题,变成了比较研究的对象。从这个历史的角度看,"意义"问题的意义正在于"什么是意义"这个问题的历史性出现,在于对它出现的具体历史条件的理解。我们可以用"阐释学的发明"来标明这一历史的关口。现代阐释学肇始于实施莱尔马赫的宗教阐释和狄尔泰的生命哲学,而确立于以现象学、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符号学、和思想史研究方法为基础的文本阅读理论(伽达默与利科)。"精神科学"(狄尔泰)文本理论、翻译理论、话语分析理论。穿越文本的活动以其内在的"主观性的悬搁"(the suspension of subjectivity)和"视界的融和"(fusion of horizon)等概念不但成为当代阐释学的标志,也是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

作为文本理论的阐释学理论的特殊韵味在于,它同时提出了主体和"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的问题,并把它同"文本间性"或"互文性"(inter-textuality) 的概念打成一体。的确,比较和可比性不仅预设了他者的存在,而且还力图围绕或通过他者来重新界定自我。就此而言,可比性观念表达了一种意愿甚至渴望,要实现不同人类群体的和平共处和相互理解。在对和平和共同利益的这种隐含的或明确的企盼中,比较思维必须与一个想象的总体同呼吸,共命运,而这个总体在概念上大于部分之和,也比部分之和更为复杂。因此,可比性问题作为对比较研究实践的反思检讨,就与有关普遍性的哲学问题联系起来了。

因此,比较研究一方面要论证普遍性假定的正当性,另一方面又要对它提出疑问。在捍卫普遍性观念时,比较的意识无意于支持以普遍人权、理性交往为名的形而上学的普遍性与设。杰姆逊(Fredric Jameson)曾指出,歌德的"世界文学"(Weltliterature)观念的含义并非超越历史、社会、和文化差异性而直接诉诸普遍人性的文学写作,而是对不同生活世界之间的交流、理解、转译、和相关性意识的渴望。歌德自己在魏玛遍读欧洲各地的进步报刊(如《爱丁堡评论》、《两世界评论》)和所能搜集倒的非西方文学作品(如《鲁拜集》、《玉娇李》的德译本)。由此歌德得以通过领会其他生活世界的"意义"而返诸德国具体地说社会现实,致力于德国启蒙和民族文化建设。杰姆逊由此出发进一步探讨当代理论话语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理论活动的目的不在于"订阅"哪一家理论话语或以哪一家理论品牌作为批评活动的范围。相反,它在于在理论话语之间进行无休止的中介活动,在于从种种受局限的理论立场和概念体系中把握其各自意识形态的局限性和他们各自问题的相关性。 杰姆逊遂把历史视为"总体",但他的总体论却建立在具体、特殊的问题域之间的联系和"可译性"之上,而非诉诸任何超验的"本质"。

比较研究无意赞同被意识形态所利用或浸透着意识形态的世界历史目的论,尤其是民族国家的目的论。民族国家的历史的正当性对于当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仍具有根本上的重要性,但非西方国家在以民族国家理论对抗西方霸权时,不能不对民族国家内在霸权的扩张势能有所警惕。这种过度扩张在后现代性和全球化条件下往往被误认为对民族主义的超越。这不但是美国的全球帝国形态的内在悖论,也把西方现代性中有关"人的本质"(人权、自由,平等,等等)的种种修辞术还原到一个充满等级制的、不均衡、不平等的历史现实中去。相反,本文旨在全面思考不同社会经济系统和文化传统的相关性和相依性问题,认识一个相互关联的世界,对一个多元的价值和政治系统进行乌托邦式的探寻,而这个多元系统允许具有根本差异性的生活方式和主体立场的共存。我想提出这样一个论点:普遍性和可比性这两个概念植根于特殊性之中,涉及到根本的物质和历史特殊性;比较及其过度伸展--伸展进普遍性话语-是特殊性的文化思想表述、政治表达乃至自我肯定的有机组成部分。用一种略带黑格尔意味的语言来说,或者再准确一些,用黑格尔辩证法的语汇来说,它们是特殊性的自我意识。

与此同时,对普遍性假定提出疑问,并不是在暗示说,人们可以轻易地退回到各种以宗教、种族、族群和性别本质主义或"被建构性"为基础的身份政治话语,或者从文化或文明的视角来划定全球冲突的战线。相反,对普遍主义话语和意识形态的批判旨在追究普遍性概念的历史和政治渊源,以便从内部重新思考这个概念。也就是说,这种批判是要从比较和可比性的问题出发重新思考普遍性的概念。这番带有历史具体性的重新思考还将表明,作为特殊性的自我意识,普遍性概念是通过特殊性的内在的历史和政治逻辑--尤其是资产阶级财产和主体性的概念,以及这个概念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理性实现"--产生出来并获得界定的。在经过了这样的界定之后,从比较和可比性的角度对普遍性所做的重新思考迟早会推进到马克思的问题意识,即生产方式、政治经济学、基础和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毫无疑问,比较和可比性的概念本身摆脱了对本质、普遍形式的柏拉图式热情。它也反对黑格尔的假定:按照这个假定,以往的一切历史发展阶段必然在一个建基于特殊的民族、宗教、种族或文化传统的理想政体或理想化政体中达到极致和圆满。但是,就连对协商、中介和临时性的最辩证的、唯物主义的、批判的介入也要以一个谨慎的信念--即便不是信仰的话--为出发点。这个信念是,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政治系统确实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可以将它们置于一个融贯的叙事和再现总体中,从历史和理论的层面上加以理解。用哲学的语言来说,比较的目的是要探寻不同社会系统之间的转译或可转译机制,而这种机制是历史地、唯物主义地积淀下来的。

康德在《带有世界性目的的普遍历史的理念" 》中开宗明义地写道:

历史……使我们产生了一个希望:如果它大规模地考察人类意志的自由运用,它就能够发现源于自由意志的行动中间的一种有规律的推进过程。同样,我们也可以怀有这样一种希望:尽管个体的行动包含着一些引人注目的杂乱的、偶然的因素,但是,从整个人类的历史来看,可以确认,这些因素体现了人的原初能力的持续而缓慢的发展。

这段话并没有明确涉及到比较社会和文化研究的问题,但是,它从"整个人类"的缓慢发展及其原初能力的实现出发规范地界定了人的自由意志,这样一来,康德的历史观念就在总体性观念的背景下确立起来。这种总体性观念既承纳又压制了比较和可比性问题。

不用说,康德关于"意志自由"和"人的原初能力"的假定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批判的审视。批判的着眼点主要落在资产阶级关于权利的自我构想的那个原初的、欣快的要素上。在资产阶级眼里,权利既是自然的,又是理性的。因此,普遍历史观的问题化和批判理论化,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比较和可比性问题,一直都是对资产阶级关于时间和空间--它们展开了具体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关系--的这种自我理解的公开的或隐蔽的批判。这种展开是在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彻底政治化的社会空间中实现的,一旦用思想的形式来把握它,它就总是变成了关于资产阶级自我和主体性--当然也包括财产和商品本身--的一种浪漫化的意识形态叙事。

在这一点上,"回归康德"可以使人们从一种新的视点观照黑格尔的辩证法。黑格尔的辩证法一方面让历史的发展受其内在矛盾的支配,另一方面又将这些矛盾封闭在目的论的藩篱之内,封闭在一种理想的普遍主义之内,这种普遍主义将国家视为资产阶级财产权、法权和政治权利的理性的/现实的表达。正因为康德生活在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他就见证了一个不那么同质化的价值领域,正如霍布斯见证了资产阶级政治国家的早期历史甚或前历史一样。霍布斯(与马基雅维里一道)在二十世纪找到了一位潜心钻研的读者,这就是卡尔·施米特;相反,康德在当今的世界上只找到一批心不在焉的读者,这些人大谈特谈自由主义的包容思想,主张价值多元论,倡导身份政治。当然,康德也有自己的反对者。从一般方面来看,德国浪漫主义反对康德;从个别方面来看,赫尔德是康德的论敌。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从拿破仑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民族主义时期,康德作为一位政治哲学家的影响非常有限,甚至完全消失了。 自从黑格尔体系分崩离析以来,绝大多数"回归康德"的倡议在政治上都趋于保守,在思想上也乏善可陈。相比之下,康德与赫尔德的争论似乎抓住了比较和可比性的问题,而且在当时,这个问题带有最初的新鲜气息。

在《评赫尔德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观念》中,康德对"人类的普遍自然史"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几点意见,我认为,这几点意见切合于我们目前的讨论。在康德看来,"历史的、批判的心灵"应该准备好做如下的工作:"一个人必须研究无数的人种志描述或游记,研究它们所提供的有助于阐明人的本性的报告,尤其是那些相互抵触的报告,从中进行筛选,将它们并置在一起,辅以对其各自作者的可信性的评论。因为如果真的这样做了,就不会有人不事先细致地评价其他人的报告,就如此大胆地依赖于一些片面的记述。"

在现代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的学者眼里,康德与赫尔德的争论可能显得古怪,但实际上,这场争论却颇有相关性。康德提到,"美洲人、西藏人和其他真正的蒙古民族都长着胡须,只不过将他们的毛拔掉了。" 康德的说法是真是假,这在今天是一个很容易从经验上验证的问题,我们对这类事情确实有更准确、甚至更精确的了解。但是,即便在康德的时代,这也同样是一个可从经验上验证的问题,康德在抨击德国浪漫主义时正是要说明这一点。康德说,德国浪漫主义"有一种草率的综合视野,轻而易举地发现一些相似性",然后"凭着大胆的想象将这些相似性付诸应用"。 康德认为,"在界定概念时要注意逻辑的精确性,在运用原则时要作出细致的区分,照顾到前后一致。"尽管康德的这个要求早就失去了哲学上的紧迫性,但他对主观主义的防范仍有相当的道理,并且十分重要,因为主观主义往往"通过情感和情绪激发起对研究对象--总是被放在一个模糊的距离之外--的同情;反过来说,这些情感和情绪作为严肃思想或饶有意义的暗示的产物,又促使我们从中期待比冷静的评价所能发现的更多的东西。" 这种切入方法是很成问题的。从严格的方法论角度来看,问题主要不在于情感和情绪本身,而在于它们所造成的"模糊的距离",因为这种距离将研究对象与其具体的历史条件分割开来。除了收集、处理人种志和旅行资料这样一系列经验和方法论问题而外,还有一些更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涉及到在研究他者的过程中遇到的相同性和差异性现象。正如康德所指出的,"哲学家随意选择自己的方法:他可以假定存在着自然差异,也可以根据’万物皆备于我’(tout comme chez nous)的原则来评断一切;结果,哲学家在这种不牢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切体系都必然像是摇摇欲坠的假设。" 毫无疑问,康德与以赫尔德为代表的浪漫派的争论并不限于自然史问题。相反,他们很快就进入到文化、价值和政治领域。康德写道:

在人类的一切时代,正如在任何时期的社会的一切部门中一样,我们都能够发现一种幸福状态。这种状态与人针对自己诞生和成长于其间的环境而形成的概念和习惯恰相符合。毫无疑问,在这里,甚至不可能对各自的幸福水平进行比较,也很难说一类人比另一类人、一代人比另一代人处在更有利的地位上。但是,也许天道的真正目标并不是每个人为自己创造的这种朦胧的幸福意象,而是一种因此而激发起来的持续不断、日益扩大的活动和文化,其最高表现只能是以人权概念为基础的政治体制的结果,因而就是人通过自身努力取得的成果。果真如此的话,又会怎么样呢?

从康德与德国浪漫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早期争论中,可以发现自主的资产阶级个体(抽象的财产和权利在该个体身上合而为一)与普遍国家的政治建构之间的缺失环节:这就是那个"持续不断、日益扩大的活动和文化"的过程,只有在经历了这个过程之后,它们才在概念或现实中达到了"最高表现"。不确定性、冲突和矛盾的长期间隙有一系列表现形式:不平衡的发展、阶级斗争和文化政治。实际上,文化政治构成了十九世纪关于永久和平和普遍历史的话语的实质和特性。

因此,在黑格尔那里,法哲学的结尾确实就是历史哲学的开篇。 时间的历程从作为抽象理性的财产开始,而"伦理生活"或人类自由的历史则经由家庭和市民社会一直推展到国家。由于黑格尔的国家是资产阶级法权的理性的实现或现实的理性化,因此,它就辩证地包含三个阶段:宪法、国际法和"世界历史"。《法哲学原理》的最后若干节(从第341节开始,尤其是讨论东方王国、希腊王国、罗马王国和日耳曼王国的第355节--第358节)完全可以剪切下来,粘帖在《历史哲学》的开端处。黑格尔的法哲学并非偶然地、而是逻辑地融入到他的历史哲学中,因为像这样构想的"世界历史"确实包含在资产阶级法权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概念中。就此而言,比较和可比性问题也是民族国家和殖民帝国的各种不合法要求的问题。在现代,美国那种强加于人的主权已经使各种主权形式归于无效。不过,这一点似乎并没有改变围绕资本主义国家本身及其内在霸权倾向而产生的一系列根本问题的性质。

晚年的卢卡奇在《理性的毁灭》中指出,德国哲学的决定性危机就是黑格尔哲学的解体,在此之后,资产阶级哲学家不得不虚构出两种不真实的和谐景观:一种是黑格尔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和谐,另一种是康德与黑格尔的和谐。 在卢卡奇" 看来,德国哲学的问题,正如德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问题一样,从来都不是一个自足的局部问题或形而上学问题,而是一项比较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这项研究涉及到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与历史理性的前所未有的衰落--"伴随着非理性主义的兴盛,这是一条统一的、毋庸置疑的、没有矛盾的兴盛之路"--之间的关系。在卢卡奇的语汇中,非理性主义不仅代表着对客观性和辩证法的意识形态拒斥,而且代表着产生它的一般历史条件。这是一个帝国主义时代;在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革命的最初几十年,有一种"时间的在场",而到了帝国主义时代,这种"时间的在场"已经被"空间的在场"取而代之了,其特征是物化的"膨胀的细枝末节"。

随着历史时间的缺失和辩证法的停滞不前,资产阶级普遍性话语在尼采的价值重估和韦伯的理性化概念中得到了最雄辩的表达。不过,如果对尼采和韦伯进行更细致、更无情的历史解读,就会发现,无论是价值重估,还是对一个去魅的世界的理性化,都植根于规范的西方与其内在的他者之间的紧张的文化政治对抗。换句话说,从资本主义发展来看,当时的德国已经"在资本主义发展方面和英法并驾齐驱"(马克思);但是,从社会自由、政治民主化和都市文明的发达程度来看,德国还十分落后。尼采在讨论大卫·施特劳斯的文章中批判了充斥于德国知识界的"有教养的庸人"(cultivated philistine),反对将种种西方(指英法)"现代派"风格"一锅煮"的文化摹仿,企盼着一种真正有独创性的伟大的德国文化。他还发出了反击"法兰西-犹太文化"--现代奴隶的伤感文化--的呐喊声。 这个目标在其最高的阶级认同和文化信仰方面试图超越庸人的民族主义。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尼采不得不诉诸一个"普遍文化"的观念:这个观念要求将民族与文化融合起来。法国人已经实现了这种融合;正因为如此,与德国人相比,法国人才占据了压倒性的(文化)优势。 而尼采所呼吁的德意志精神的自我表达,正是要在普遍文化的范畴里发展民族文化的自觉性和创造力。自启蒙以来,在德国古典思想传统中,"市民"阶层的一批最优秀的思想家(歌德、康德、黑格尔等等)将法国人的进入(虽然采取的是拿破仑入侵的形式)视为德国近代历史的开始。 尼采似乎以一种嘲弄的态度利用了这个传统,因为从一种重要的意义上说,他的论点是,如果要让法国人(或许还有英国人)接受真正的德国文化,德国文化就必须超越近代大众社会的文化。也就是说,如果要让德意志帝国及其姗姗来迟的资本主义发展在一个被更古老、更发达的资本主义形式和资产阶级社会所支配的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德意志精神"别无选择,只能克服现代性本身。而对现代性的克服,首先是对现代性的历史观和时间概念的克服,是对"进步"和"成长"(becoming)概念的批判。尼采在《不合时宜的观察》里竭力推崇的叔本华,就是这种"逆时代而动的自我教育"(to educate ourselves against our age)的精神代表。 日本知识界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提出的"近代的超克",虽然在批判地超越现代性的意图上与俾斯麦统一后的德国有相似之处,但由于过于狭隘地把现代性理解为美国的技术和军事优势,因此只能落入军国主义、种族主义、和区域性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陷阱。它与尼采针对现代性的文化政治和文化批判取向,实际上是背道而驰的。

如果说尼采的早期著作(《不合时宜的思考》和《悲剧的诞生》)可以按帝国主义之间的文化政治来解读,韦伯的毕生工作也可以从政治焦虑的视角来看待。如果说康德的政治哲学的核心在于乐观地肯定基于私有财产的"自然权利"本身的理性本质,并以此出发期盼资产阶级宪政国家的实现和普遍化("永久和平"),那么在黑格尔的《法哲学》里,"永久和平"只能在"国际法"的语境里思考。在此,"宪政国家"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世界历史"的构成部分或环节。 比较和可比较性问题随之与"世界精神"的自我展开(以及内部的不平衡和不平等)联系起来。值得注意的是,黑格尔指出"市民社会"内在地需要海外扩张,开拓海外殖民地,并表达了对德国在这方面的相对落后的焦虑(比如说国家对海外拓殖缺乏全盘组织和必要的扶植,放任自流导致德国海外移民对母国缺乏政治忠诚和经济贡献)。同时,黑格尔也看到,殖民地的独立和解放,殖民地人民政治意识的觉醒最终对宗主国的社会和政治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继康德和黑格尔之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矛盾在韦伯的学术思想里达到了新的激烈程度。这种焦虑是在面对西方议会民主制的更发达的形式时产生出来的;人们普遍感到,这种制度在阶级利益的处理和协商过程中拥有更强大的能力。因此,作为社会科学家的韦伯与要求将德国确立为一个"政治"民族和统治"民族"--或曰"世界历史"民族(强权国家)--的韦伯是密不可分的。韦伯的"解决"方式对当代比较研究学者的启发性在于:他一方面强调市场经济、官僚体制和"科层化"和文化领域的"职业化"是不可避免的、"普遍"的,并倡导民主政治和学术研究的"价值中立";另一方面,他又反复指出,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时代尤其需要强有力的"民族国家经济政策",需要对国民进行政治教育,需要一种以全民利益为对象的精英文化,需要有关国家政治前途和文化前途的宽广的眼界、明确的自我认同、和坚定的信心。 韦伯嘲笑那种"中产阶级的怯懦"和那种沉溺于物质生活的安逸,在政治上但求无事、无所作为的庸人政治。在他看来,如果德国人拒绝在政治上担当起自己的历史责任,从而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充分展开本民族的文化性格,那么

"德意志帝国就将被证明是一个昂贵的摆设,一个徒有其表的、对德国文化有害的奢侈品;那样的话我们就应该赶快扔掉这个我们负担不起的奢侈品,然后以瑞士为样板改造我们的国家,把它化解为一系列政治上无能为力的小州县,说不定还可以给他们配备好按纯正趣味修建起来的乡村法院。有人似乎相信小国寡民的文化价值观将为我们未来长远的生存提供意义和目的性。不过,我们可以拭目以待,看看我们的邻国(按:特指西边的英法和东面的俄国)能允许我们有多少时间在闲暇中培养这种小国寡民的文化价值观。"

可以看出,韦伯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观点和"经济政策"及文化政治上的民族主义观点并行不悖。两者的共同基础不但是对资本主义时代生存竞争的现实分析,也来自对价值和意义世界的内在的、不规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他写道:

"说实在,任何生活在这个世界(基督教意义上的世界)上的人都不能不感受到他受制于多重价值系统。孤立地看,每一个系统都好像在要求他绝对服从。但他不得不在这些神当中选择侍奉哪一个,决定什么时候侍奉这一个,什么时候侍奉那一个。但他总是发现,自己不是在跟这个神斗争,就是在跟那个神斗争,更重要的是,他发现自己与基督教的神还相去甚远……"

社会和文化的比较研究迟早必须面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普遍同一性"的假定。这种同一性贯穿于经济、社会、意识形态、政治和思想传统等不同的领域。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同一性的观念从来都不是一个抽象的哲学命题或形而上学命题。相反,它的背后一直有一种推动力,这就是对具体历史境况的政治介入和思想介入,而在这种具体历史境况中,同一性问题具有特殊的、批判的意义。首先,马克思主义的同一性概念意味着把经济当作"社会历史的现实基础"来研究。诚然,对经济的关注也适用于前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本人曾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问题,许多古典思想家在研究欧洲封建主义(例如俄国)、奴隶制(雅典和罗马)、甚至原始社会时也注意到经济问题。但是,在历史、理论和政治诸层面上,这种关注都被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分析过度" 决定了。这就导致了同一性假定的第二个方面:即社会类型、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中的同一性。对资本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社会形式的历史共生关系的强调使马克思脱离了经济决定论。在这个方面,工商社会的兴起和作为主导社会规范的资产阶级生活形式成为一个杠杆,为世界资本主义环境下的历史分析和解释的"统一场"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的分析,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提出了社会意识的同一性假定。这种同一性--无论从积极的方面看,还是从消极的方面看--植根于统治阶级的通行的、占主导地位的、强加于人的意识形态。二十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卢卡奇、法兰克福学派、阿尔都塞、杰姆逊等等)进一步阐述了这个有关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假定,将其发展成第四个具有半自律性质的同一性范畴。西方马克思主义论述了思想史和文化生产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话语结构,寻绎其哲学风格层面上的"内部符码",并据此而提出了这个具有半自律性质的同一性假定。但是,就连旨在揭示形式的"内容"或"政治无意识"的分析套路(杰姆逊),从根本的方法论层面来看,也与早期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史之展开条件"(卢卡奇在《理性的毁灭》中论证了这个问题)的论述密切相关。在卢卡奇看来,这些条件包括三个方面:

(一)阶级斗争的形式、有关国家内阶级斗争的震荡和激烈程度;

(二)思想介入领域里所继承的哲学遗产;

(三)直接的思想对手和意识形态对手的特性。因此,"帝国主义时代的经济的普遍同一性"以及资本主义各个发展阶段上因不平衡的发展而造成的具体的、特殊的差异就构成了可比性的历史平台。

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社会关系和矛盾及其特殊的意识形态-思想表述说明了对不同社会经济系统和文化系统所作的各种分析的内在意义和相互联系。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内部历史分期和标记--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正在发展中的消费-信息-金融的资本主义,连同其相应的文化或审美范式: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也可以提供一个一般框架,用于分析世界的其他领域。这种基于西方现代性和资本主义发展内部关系来理解非西方社会及其与西方社会的关系的思想传统应一分为二地看待。它既通过分析全球性资本主义关系的历史性展开而为可比性问题提供了现实的和概念的框架,同时又在面对非西方世界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现实矛盾时暴露出它自身根本性的局限。在所谓后现代性和全球化的时代,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与其他理论体系一样,面对如何处理不均衡发展、价值多元和文化冲突问题,面对如何在历史和哲学的双重层面上重新思考普遍与特殊、单一性与多样性的问题。不过这是另一篇文章的题目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关于小学教师语言风格的个体性特征与普遍性特征
发布时间:2022-11-17
小学教师语言风格是小学教师在长期教学教育中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独特的言语风度和格调,是教师语言稳定成熟的重要标志。它体现了教师语言的个体差异,是教师语言的个性化特征,小学教师语言风格具有鲜明的个体性特征。小学教师语言风格......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9)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当然,要实现跨文化的人权观念整合(或者形成"文明相容的人权观")这样的目标,还需要做更深入、更具体的理论研究,需要这些理论所涉及的各方利益主体做出必要而适当的妥协和让步,需要时间的砺练和人类的共同努力。尽管如此,通过文化的......
城市的普遍性原则
发布时间:2022-10-16
我相信城市不会整齐划一,因为是人根据自己的概念建设了城市。这个概念在各个地方是不一样的,因为不同地方的人也是不一样的。 城市的模式是各种各样的,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空间的方式与文化、文明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人之间都有......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8)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三)用人权的道德性标准来看,两种文化中的人们对某些人权采取了不同的实践方式,但都在遵循着共同的原则,如行善原则。即是说,两种文化在终极的人权道德原则上可能是一致的、相通的,它们之间并非只存在着相互排斥或不相一致的关系。因......
电视音乐的结构特殊性
发布时间:2022-12-27
电视音乐的结构特殊性 电视音乐的结构特殊性 电视音乐的结构特殊性电视音乐的结构特殊性马丽杰电视音乐是电视与音乐两门科学的“交叉学科”。它源自电影音乐,但是,在近40年的电视制作与播出实践中,电视音乐已经......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12)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22] 即所谓"天赋人权",实际上是指人所固有的自然权利。 [23] 【美】杰克·唐纳利著,王浦劬等译:《普遍人权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第一章"第3页。 [24] 【美】路易斯·亨金著,信春鹰、吴玉章、李......
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文
发布时间:2023-03-04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艰辛奋斗取得的成果,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局面。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其它几种主要社会主义流派的比较,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本质,从而更加坚定中......
《念念》:意象、视点、性别政治态度与伦理观念
发布时间:2022-10-23
有着浓厚治愈色彩的《念念》,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际矛盾作为叙述中心,采用多人视角、多时空交错的复杂叙事方式,让碎片式、非线性的个人回忆不断影响着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重大抉择,如女性独立艺术家的生育(育美)、眼疾拳击手的比......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11)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王家福、刘海年主编:《中国人权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第845页。又见【日】大沼保昭著,王志安译:《人权、国家与文明》,三联书店2009年1月版,第353页。 本文所引用的国际人权文书和区域性人权文书,请......
政治文化的多样性与政治文化的民族性
发布时间:2023-06-06
" 一般来说,学界都认为是美国当代政治学家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首先把政治文化纳入政治科学领域的。他在《比较政治学》中,就把政治文化界定为“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活动进程、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
电视音乐的结构特殊性
发布时间:2023-01-27
电视音乐是电视与音乐两门科学的“交叉学科”。它源自电影音乐,但是,在近40年的电视制作与播出实践中,电视音乐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在电视屏幕上愈发鲜明地体现出自己的表现力与规律性。电视音乐既有一般音乐艺术运......
从政治哲学视角解析民主概念
发布时间:2023-02-21
从政治哲学视角解析民主概念 从政治哲学视角解析民主概念 从政治哲学视角解析民主概念 来 源自 教育 网 到目前为止,民主几乎已经成为政治世界的普世价值,之说以说是几乎,因为一些理性的学者是对此持怀疑态度,但即便如此......
屋顶绿化的特殊性
发布时间:2023-07-27
屋顶绿化不同于地面上的一般绿化,其特殊性可以归结为以下5点: 1) 屋顶绿化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承重能力:在建筑物上种植植物,种植层的重量必须在建筑物的可容许荷载以内,否则的话,建筑物可能出现裂纹并引......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6)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激进的相对主义认为,文化是一切人权或人权规范合法性的惟一渊源,凡未得到某种文化认同的权利都不能被纳入这种文化的人权体系。文化对一切外来的权利具有筛选和决定的作用。激进的相对主义过于强调文化对人权的最终决定作用以及人权的特......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7)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7-22
不过,相对主义更多地是以社会进化论或文化多元论作为其立论的基础的。这些人认为,"人权概念在起源上并不是普遍的,因此它也不可能为大多数社会所接受"。[38]人权产生于人的活动或与文化有关的别的社会价值,因此人权主要是一种社会权利......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13)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37] Jack Donnelly,Universal Human Rights in Theory and Practice,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9,pp. 16-19. [38] An-Na'im Human Rights in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s,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92,p.99......
关于政治概念的界定
发布时间:2023-04-11
" 关于什么是“政治”,作为科学的界说,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看法。我想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指导下,参考古今中外的各种解释,做出一个具体的界定。 我把政治的定义概括为:政治是一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为实现其利益和目标,运用......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普适性和特殊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8
一、政策普适性与特殊性的理解 (一)普适性 1.普遍适应性 对于政策的普遍适应性有两种解释:一是指一国或某一地区针的某些政策全部或部分地适用于解决其他国家或地区内的相同或类似政策问题;二是政策在其规定的有效区域内( 如全国......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的政治语篇浅析
发布时间:2023-05-18
[摘要]本文以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从结构性隐喻、方位性隐喻以及实体性隐喻出发,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对其中的概念隐喻进行了简要的研究和分析,从而阐释了概念隐喻理论在政治语篇中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概......
电视音乐的结构特殊性(1)
发布时间:2013-12-18
电视音乐是电视与音乐两门科学的“交叉学科”。它源自电影音乐,但是,在近40年的电视制作与播出实践中,电视音乐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在电视屏幕上愈发鲜明地体现出自己的表现力与规律性。电视音乐既有一般音乐艺术运......
行政许可概念的逻辑结构_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21
内容提要:本文尝试运用美国分析法学家霍非尔德经典的分析方法,剖析行政许可过程中各类法律关系的生成和演化,理清其逻辑脉络,在法律的逻辑形式层面上阐明公权力作用下个人自由、权利的变化和范围。文章认为,逻辑构造是行政许可概念的......
论“善治”视野下的法治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10
【摘 要】 本文讨论了“善治”视野下法治文化的概念重构及法治文化建设的价值,分析了法治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指出,“法治”作为实现“善治”的基础要件,必须要体现善治的基本诉求,即:体现法治性、民主性、合作性。 【关键词】......
比利时的特殊警察
发布时间:2017-04-13
比利时的真假警察 初识比利时警察,是在1979年夏天,我当海员时船行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一天下午,我与两名水手下地逛街,下船时天还好好的,走着走着就觉得西北一股乌云快速滚来,气温也在快速下降,凭直觉就知道一场雨是不可避免......
鲁迅视野里的读经与读史
发布时间:2023-03-25
读经与读史的问题,是观察鲁迅精神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鲁迅不仅自身经历过读经与读史的时期,而且以自己读史的经验参与读经问题的论战。在这个文化问题上,鲁迅虽然自身读过经书,但反对读经,而主张读史,尤其是读野史。 鲁迅反对......
论马克思的劳动概念与政治哲学
发布时间:2022-11-08
论马克思的劳动概念与政治哲学 论马克思的劳动概念与政治哲学 论马克思的劳动概念与政治哲学 亚里士多德把人定义为政治的动物,奠定了西方传统政治价值观的基础。阿伦特指出,马克思关于人的定义(即劳动的动物)颠覆了这一......
传统文化视角下把握 “孝文化” 概念
发布时间:2023-03-19
传统文化视角下把握 孝文化 概念 1.引言 古之孝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孔德之容,唯孝是从。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古往今来,只有孝才是最无私、最值得信赖也不具有欺骗性的,孝是万物皆可亲可近的媒介,这种孝越淳厚......
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概念的理论梳理
发布时间:2014-01-17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环境 理论 [论文摘要]文化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的重要内容。目前理论界对文化环境的研究已进入系统研究阶段,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概念仍不明晰,极易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泛化倾向。本......
对法治可比性的评估
发布时间:2023-06-13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改革的决议当中,特别提出要构建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评标准。就此,我想谈两个问题:一个是法律评估(亦即法治指标体系构设)的前提,就是法治可比性的问题;第二个是法治评估,就是指标体系的设计问题。 一......
宪政视野中的信访治理
发布时间:2023-07-25
" 2003年,随着收容遣送制度的废止,中国迎来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拨乱反正”之后的第二次信访高潮,当年6月25日至9月30日,国家信访局接待群众来访批次、人次,同比分别上升67.3%和58.4%.[2]与信访洪流同时出现的,是聚集在北京的信......
全球视野下的国家与市场——国际政治经济学主要理论概述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 要: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新兴学科领域,它的研究焦点是全球范围内的国家与市场关系。本文以方法论为标准对西方主要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的归类与评介,评述了经验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现实主义霸权稳定理论、自由制度主......
“印太”地缘政治概念视角下的美印防务关系
发布时间:2023-07-28
“印太”地缘政治概念与美印战略考量 “印太”地缘政治概念的内涵 “印太”作为地缘政治概念,实际上指的是拓展和外延的亚太。传统意义上的亚太主要指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并不包括南亚、西亚和中亚。“印太”则将印度洋海域和印度......
取象比类与概念隐喻
发布时间:2023-02-12
近些年,中医研究界常常有这样的说法:取象比类是中国式的隐喻认知方法。一些研究者把取象比类归纳于概念隐喻的范畴,试图借助西方的概念隐喻理论来解释取象比类思维。然而,实际上,两者存在着巨大差异,取象比类所特有的整体性和模......
政治哲学视野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
发布时间:2013-12-19
政治哲学视野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 政治哲学视野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 政治哲学视野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 对于一贯喜欢望文生义的中国学人来说,对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进行的探讨,人们想当然地把它当成是一个审美......
秦对新征服地的特殊统治政策
发布时间:2023-07-23
摘要:从出土的简牍材料可见,秦时已经形成较为系统的学吏制度、官吏的任免与监督制度。但在秦的官方行政文书及法律条文中,有不少将曾因某些不法行为而被免职或废黜的官吏任用为“新地吏”的记载。秦将犯有过失的故秦吏选用为“新地吏”,与秦在扩张过程中的行戍制度有关。这种做法实际是让犯有过失的故秦吏以官吏身份到更偏远的“新地”行戍,戍期最多为四年,期满后免官返回原籍。虽然这种做法与秦严苛的吏治精神有所抵牾,但却.........
西方宪政背景下行政法概念的比较研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07
行政法概念是行政法研究的基础性和起始性问题。“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行政法的概念应当表达其本身的理念,反映一国行政法治的现实,从这个意义讲,行政法概念不是空灵之物,而是社会背景,尤其是宪政背景下的景观。我们......
浅议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发布时间:2023-04-29
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第一部分特别注意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思想波动,第二方面特别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自信不足和心里脆弱,第三方面尤其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和宗教影响。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263-02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
简论手机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作为一种新的沟通工具,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日常必备品,由此产生的手机文化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高校管理者应辩证地分析手机文化给大学生思......
概念营销的特点及其适用性(1)
发布时间:2022-12-09
内容 摘要:信息爆炸、个性需求、产品同质和竞争升级,共同推动了概念营销的产生。作为一种营销新理念,概念营销具有创造需求,主动定位,差异营销和个性营销的特征。 企业 可以将产品的核心价值与高新技术、重大新闻事件、目标顾客的切身利益......
多元文化视野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6-03-25
摘要:当前,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其发展趋势对高校思政教育形成了巨大冲击。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关乎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对其以后的人生道路影响深远。因此,在多元文化视野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积......
基于文献分析法的音乐可视化与音乐视觉化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9
【摘 要】文章以文献分析法为手段,对比音乐可视化和音乐视觉化之间的概念区别,并通过对二者内涵的深入剖析,阐述两个概念之间的学术联系和层级关系。以期借音乐的视觉表现跨学科研究,形成统一的概念表述,使研究者更为全面和清晰地......
社会文化视野下的象征性暴力
发布时间:2023-04-22
【摘要】暴力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但是,很多学者关注的仅仅是“真实性暴力”,对于更为隐蔽的“象征性暴力”却提之甚少。暴力已经渗入了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对其进行文化研究是极其必要的。本文试图......
分析政治哲学视野中的选举
发布时间:2023-03-28
分析政治哲学视野中的选举 分析政治哲学视野中的选举 分析政治哲学视野中的选举 抽象的政治哲学 一多半的美国年轻人不去投票,可能是因为觉得他们的一票不会影响大选的结果,或者谁当选都一样。这种想法确实有其理论支持......
人性中有的,政治里都有
发布时间:2023-03-06
第二季的13集《纸牌屋》一次性集中上线,如同大数据所显示的那样,在它的本土播出地美国和对美剧追捧正热的中国,都吸引了大量观众,形成了热点话题。新一季《纸牌屋》由一个长镜头开始,宁静中孕育着兴奋,阴郁的色调里,隐藏着真实......
政治学视野中的公共政策价值 
发布时间:2022-12-28
" 内容提要:就现代政府而言,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大多以功利主义伦理学为基本依据,秉持为最大多数人谋取最大的利益的核心原则进行政策效果评估。尽管这种方法论有着简洁,明了的效果,但是它却无法平衡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少数人的代价。......
论行政法视野下的治安承包
发布时间:2022-11-22
这是一篇行政法视野下的治安承包的内容,在我国,应该从行政法等法律方面和制度规则方面对治安承包进行规范和完善,从而不断增强其存在夫人生命力,应该尽量避免可能因无章可寻而致其无声无息消亡。 时下,学术界和实务界针对日益繁杂的......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与教育
发布时间:2023-01-16
摘 要:探讨文化人类学视野中文化与教育的概念与关系。人类学视野中的教育,实际上被看作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过程,教育是文化濡化、文化传播、文化传递、文化传承、文化学习。教育则具有一定的文化功能,如:文化生成积淀功能、文化......
跨文化传播视野中的隐性偏见
发布时间:2018-06-04
摘要:偏见是制约群体间交往的一个关节点。在全球化背景下,群体间的隐性冲突和摩擦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充分认识隐性层面的偏见是消解群体间偏见的重要起点。关注隐性偏见对群体间交往的特殊影响,有助于拓展现有群体间偏见研究中的隐性偏见研究维度,推动群体间偏见研究向理论纵深发展。关键词:隐性偏见;显性偏见;群体间交往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6)03-0106-0.........
亚里士多德德性观视野下的生成运气
发布时间:2022-12-26
摘要:威廉姆斯曾说道德给不公平世界的一种慰籍,然而由于生成运气的介入,似乎我们在道德上先天的就处于不平等的状态,这在一定能程度动摇人们的道德信仰。亚里士多德是一位优良品格的理论家,对人类的运气因素有着独特见解,本文将......
世界视野里的陶寺遗址
发布时间:2023-06-16
陶寺文明作为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主脉和实证5000年中华文明历程的支点与基石,无疑是我们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公元2017年12月8日,这是一个值得永久载入史册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中华文明探源陶寺遗址考古,在历经四十载之后终于登上了世界考古论坛的领奖台,获得了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的“重要考古研究成果奖”。这是继两年前中国社会科.........
电视音乐的结构特殊性详细内容(1)
发布时间:2023-01-22
电视音乐是电视与音乐两门科学的“交叉学科”。它源自电影音乐,但是,在近40年的电视制作与播出实践中,电视音乐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在电视屏幕上愈发鲜明地体现出自己的表现力与规律性。电视音乐既有一般音乐艺术运......
论财产具有的社会性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存在的“财产”概念
发布时间:2023-06-09
共产主义之共,是何种意义之共?不论是在学界还是在群众中,该问题都颇受争议。总体来看,人们多是围绕财产的社会形式做出探讨的,也就是把共产主义财产权问题主要看作是私有财产存废、财产制度安排等问题。这种思路特别容易陷入死胡同,因为马克思既批判私有制,又不认同简单的公有制,这样,共产主义之共就相当于是在挑战人们的想象力了。我们认为,只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中考察财产,才能理解共产主义之共的真正内涵,否则必.........
伯林的自由概念与人性
发布时间:2022-11-10
[摘要] 以赛亚・伯林对自由的批判性反思在道德和政治哲学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激发了热烈的争议和讨论。很多批评者认为,他在不遗余力地推行消极自由的同时也诋毁和拒斥了所谓的积极自由。然而,不论是伯林对积极自由的理解,还是他对待......
小议法治文化视野下公民精神与品格
发布时间:2016-09-08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 中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重大成就,这也使得中国快速而稳健地进入了世界经济主场。然而,政治体制改革、法治建设、文化建设等并没有同步跟上, 出现了某种不协调甚至矛盾。如果客观地观察中国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供给、......
八家央企普遍存在“吃里扒外”“损工肥私”
发布时间:2022-12-12
0日,去年第三轮中央巡视的13份“巡视清单”已全部向社会公布。从中央巡视组反馈的情况看,通过利益输送损公肥私、顶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违规选拔任用领导干部、“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等,是这一轮被巡视单位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
对电视电影的概念
发布时间:2023-03-24
对电视电影的概念 对电视电影的概念 :电视包装与电视节目产业化 后现代主义及其相关音乐 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对电视电影的概念 精品源自化学科 摘 要:今天我们这个会开得很好,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几个发言都非常......
概念史视域下的家族与宗族
发布时间:2023-03-19
[摘 要]家族史研究已成为社会史研究的重要领域,但众多学者笔下的家族与宗族关系却莫衷一是。有学者认为家族包含宗族,有学者认为家族包含于宗族,也有学者认为二者关系复杂没必要区分。鉴于概念史近些年来在国内的兴起,笔者认为对家......
蒯因、普特南与哈克关于逻辑可修正性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24
当代著名逻辑学家范本瑟姆(John van Benthem)指出,当今逻辑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仍然是逻辑的多样性。实际上,自经典逻辑诞生之时,各种非经典逻辑就试图修改它,从而形成了非经典逻辑的两大阵营:扩充系统和变异系统。但问题在于,这些......
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的探析
发布时间:2022-12-16
[论文关键词] 商业;公司治理;特殊性;监管[论文摘要] 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公司,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具有特殊性。本文在对此问题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深入地分析了商业银行的特殊性,进而研究了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特......
民本与民主:中西政治理念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2-10-28
" 【内容提要】中国传统儒家认为“民惟邦本”,民心的向背和民意的支持与否,是王朝统治能否稳固的基础,但王朝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则在于“主权天授”,这与古雅典民主制创制者们在政治理念上所坚持的“主权在民”是有明显区别的。......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概念及其生成根源
发布时间:2023-02-12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包括两个层面:本质层面和功能层面。本质层面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选择、引导主要方向和重要方面;功能层面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居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涵盖了以上两......
中英文爱情概念隐喻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1
摘 要:爱情是人类最为重要的情感之一,是一种主观而抽象的感情。人们通常会用一些概念隐喻表达这种微妙的情感。对于概念隐喻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表达情感的新的视角。本篇文章主要从中英文概念隐喻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两方面比较论述......
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15-08-12
我们当下的大学教育存在着很多的弊端,这些弊端有我们看得见的如教材的形而上学,枯燥乏味;当然也有我们看不见的,诸如对大学生思想创造力的束缚以及学校管理上的严重脱节等等。但是呢,我们的改革步伐也从未停止过,我们对大学教育......
中西方文化里的色与性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本文从中西方文化里的色与性这一角度,研究并挖掘了蓝色、黄色、绿色、红色与粉色等颜色作为性的代名词在中西方文化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各种现象,分析了颜色与性文化的亲密关系及其原由,反应出中西方性文化的一些相通与差异之处,并......
行政法治视野中的社会管理创新(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20
关键词: 社会管理创新/深化认识;新法治观念/机制创新/方法创新 内容提要: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确保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法治进程以及保障公民权利的一项重要工作。从行政法治的角度出发,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党报理论文章检校的特殊性
发布时间:2023-01-18
摘 要 文章的检校对于党报而言非常重要,更是具有其独特的特性。为此,需要能够明确报纸理论文章的特殊性,防止因此出现的错误。同时还需要能够熟悉理论名词和固定说法,并切在检校工作中尊重理论文章的特殊性等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
网络安全数据可视化概述
发布时间:2023-07-03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飞速发展的网络应用对网络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直以来,各种网络监控设备采集的大量日志数据是人们掌握网络状态和识别网络入侵的主要信息来源.网络安全分析人员在处理网络安全问题时,首先通过分析相应的数......
论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的有限责任
发布时间:2022-12-26
摘要:我国2006年修订的《合伙 企业 法》建立了特殊的普通合伙制度,在普通合伙企业中适用有限责任,是对传统合伙人责任的重大突破,是有限责任制度的重大 发展 ,突破了有限责任只适用于法人的传统适用条件,其正当性基础来源于公平......
成熟度分析:ERP可行性研究的新视野
发布时间:2022-11-04
虽然可行性研究报告从技术、经济、环境和系统营运等方面对ERP应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但由于缺少系统的评价体系和工具,一些重要问题难以解决,使可行性研究和实际执行情况有较大差异。ERP项目具有一般项目的特征,但ERP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比一般项目要复杂得多。这种困难除了来自ERP系统的复杂性以外,也来自对系统了解的技术困难和对自身需求及条件把握的困难。可行性研究提供了一般项目的分析框架,但对ERP缺乏.........
行政法治视野下的中央与地方权限冲突(下)(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18
四、解决中央与地方权限冲突的总体思路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冲突,需要树立法律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权威,以中央与地方的法律分权为基础,建立健全相关具体制度,实现中央与地方权限冲突解决的法治化。(一)对现有中央与地方分权模式的......
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16-12-08
摘要: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为了更好的满足大学生思想的发展和解放,培养大学生的全面素质,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人文关怀;思......
全球化、民主化与漠视的政治
发布时间:2023-02-17
"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俄国活着的最富盛名的作家和反共象征,近来对俄国的政治领导突发义愤,指控其漠视苦难、无能、叛国以及巨大的腐败。民众,他说,"丧失了良心…他们不相信政府推行的改革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俄国并非民主......
行政法治视野下的中央与地方权限冲突(上)(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09
中央与地方问题的核心,在于两者之间权力的配置。在行政法领域,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的立足点是政府。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核心,也是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热点和难点。一、中央与地方权限冲突及主要类型 冲突一......
论现代绿色会展的概念与特点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 绿色会展的概念 近年来,会展业已经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会展业发展到今天,国内外会展有识之士都在探索新的会展发展模式,绿色会展无疑是会展未来发展之潮流。在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会展业本着遵循维护地球、......
论现代绿色会展的概念与特点
发布时间:2023-02-09
论现代绿色会展的概念与特点 论现代绿色会展的概念与特点 论现代绿色会展的概念与特点 文 章 来 源自 3 e du教 育 网 一、 绿色会展的概念 近年来,会展业已经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会展业发展到今天,国内外会......
民间文化视野中的文化批评
发布时间:2014-01-17
“五·四”以来,“民间”遭遇了从未有过的礼遇。1917年1月1日,胡适在《新青年》第2卷第5号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以及1918年4月15日发表在《新青年》第4卷第4号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从语言形式的角度突破旧文学的藩篱,创建新......
普遍服务理念下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法律调整(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16
关键词: 普遍服务 公共医疗卫生 经济法 法律调整 内容提要: 我国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失范所引致该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根源上归结于:在价值层面是“普遍服务”理念的缺失,在机制层面则是政府与市场双重失灵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法......
关于对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重建的普遍条件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08
" [论文摘要]“普遍语用学”就是分析说话行为,研究语言的交往职能,探讨说者和听者之间的关系.阐述他们二者如何通过语言达到相互理解和一致的学说。普遍语用学的重建可能相互理解的普遍条件有:一是言语行为的“双重结构”原理;二是......
民主文化的多元性与承认的政治
发布时间:2023-02-10
摘 要:政治哲学家查尔斯・泰勒认为,现代西方社会存在两种现代性理论,即文化的现代性与非文化的现代性理论。前者将西方社会的现代性视为西方文化变化发展的独特产物,后者将西方社会的现代性视为所有文化变迁的必然归宿。基于文化现......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内涵的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6-21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中心概念,不仅是该学科理论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术界讨论最多、争议最大的论题之一。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内涵这一问题的研究显得极其重要,因为通过对该概念系统梳理和科学界定......
“邮政普遍服务基金”对物流业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2-17
摘要:目前,我国快递企业数以千计,并保持高速发展,而近几年我国的快递业面临转型升级和生存发展的双重压力。即“随之发展,快递企业正陷入同质化竞争下惨烈的价格战时期,盈利水平普遍不高。”本文从当前邮政企业与快递企业在市场......
法治视野下法的确定性价值分析
发布时间:2022-09-26
摘 要 法应当具有确定性价值,法的确定性包括法律制度和法律实施两个方面。在语言意义上,所有法律规范应当具有确定性;在行为指导意义上,非惩罚性规范应当具有确定性;而惩罚性规范则不一定。法律在实际适用中也应具有确定性,体现......
论法德共治与政治体制之特性
发布时间:2023-01-06
" 从理论上来看,法治与德治无论是作为社会秩序状态,还是作为国家治理方式都不可 缺少政治体制的基础支撑。对中国来说,由于政府在法治与德治发展中扮演着推动者的 角色,实际的发展进程对政府进而对政治体制的依赖就会来的更大一些。显......
法治视野下的行政诉讼和解制度
发布时间:2015-08-20
2012年3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法院一审行政诉讼案件中和解撤诉6.5万件,占48%。说明在我国建立行政诉讼和解制度是很现实和重要的。 一、行政诉讼和解制......
分析现代绿色会展的概念与特点
发布时间:2022-10-29
分析现代绿色会展的概念与特点 分析现代绿色会展的概念与特点 分析现代绿色会展的概念与特点 文章 来源 自 3 e du 教育 网 一、 绿色会展的概念 近年来,会展业已经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会展业发展到今天,国内......
用对比法教学数学概念的体会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22
一、通过横向比较,揭示概念的差异性小学数学中,有许多的概念存在相似之处,而小学生的年龄小识别能力较差,在学习数学概念时,往往只注意了概念的表象,而忽略了其本质属性,所以在教学数学概念时,首先要认真分析概念的特性和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几个关联密切的概念,让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认清相关概念的差异。从而全面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同时又进一步巩固相关的几个概念,发挥出举一反三.........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概念释义与内涵厘定
发布时间:2022-09-26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长期以来没有受到研究者应有的重视。虽然已有部分学者开始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问题,但总的来说,对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研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首要的一个就是要厘清思想政......
比较法视野下商业贿赂治理立法研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关键词: 商业贿赂/立法/比较 内容提要: 当前商业贿赂现象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这一现象的形成,除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和重人情、重关系的社会传统外,我国相关立法的缺陷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反商业贿赂法还存在......
特色蔬菜甘薯茎尖与普通蔬菜和野菜营养成分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3
摘 要:测定了甘薯茎尖常规营养成分,并且与两种野菜和两种蔬菜常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菜用甘薯茎尖营养成分中除总糖含量较低外, 其他成分含量较芹菜、菠菜及马齿苋、苋菜都高,只有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和苋菜几乎一样。......
特朗普政府的台海政策
发布时间:2022-11-03
【内容提要】特朗普政府的台海政策及其动向事关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将对中美关系、台湾地区与美国的关系、海峡两岸关系产生直接影响。特朗普政府有别于奥巴马政府,台海政策不在其施政的优先位置;台海政策从属于美国的对外战略、亚太战略与中美关系,但突出台湾在美国亚太战略中的地位;台海政策整体上服务于美国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需要,同时服务并服从于“让美国重新伟大”的目标;这些构成特朗普政府台海政策的主要特征。基于此.........
“文化”概念界说新论
发布时间:2022-12-17
" 【内容提要】对“文化”概念的界说,在文化研究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但这种界说历来又都歧见 迭出、莫衷一是。从基本类型的视角来看,有描述性定义、社会性定义、主体性定义、 功能性定义及历史性定义等。有机融合其可取之处淬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