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文心雕龙·辨骚》对屈辞传统经学化阐释的顺从与背叛

《文心雕龙·辨骚》对屈辞传统经学化阐释的顺从与背叛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5 01:01:12
《文心雕龙·辨骚》对屈辞传统经学化阐释的顺从与背叛
时间:2023-01-15 01:01:12     小编:

摘 要:汉儒拘囿于以经解辞,“经义”,尤其是君臣伦理成楹饬课谋炯壑档娜ㄍ尺度,而漠视浸染浓郁荆楚文化的屈辞独特的艺术价值。刘勰一方面依照前人,“以经证辞”,在《辨骚》中形成“四同”、“四异”的二元对立结构,在“四同”论处留有对王逸骚辞评判的明显依循痕迹,并将脱胎于《诗经》之“风、雅”设置为行为之线索。另一方面,其以南朝人的眼光与审美观品评屈辞,不仅对“四异”宽容,甚至肯定,还挖掘出文本所蕴含的美学特质。这是对屈辞传统经学化阐释的超越与背叛。

关键词:《辨骚》 经学化 顺从 背叛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7)03-68-72

今人大多认为《辨骚》系刘勰《文心雕龙》中一篇专门品评《楚辞》的骈赋,因其文曰:“固知《楚辞》者,体慢于三代,而风雅于战国。”1刘勰将源出于屈原《离骚》之“骚”与《楚辞》(收录屈辞及其他作家作品)建立了对等关系。郭建勋先生说:“彦和‘骚’之概念,已包括了宋玉和汉人的拟作。”2王逸《楚辞章句》,既包含屈辞,又涵盖宋玉、贾谊、淮南小山等人的骚体文学。而笔者此文,乃专论《辨骚》中赏鉴屈原作品的理论话语,这是需要注意的。其次,文本进入接受领域,分为两途:一为读者再创造,接受者揣摩原作语词修饰与主旨精神后摹情仿声,“班孟坚云:‘后有宋玉、唐勒之属,慕而述之,皆以显名。汉兴,高祖王兄子濞于吴,招致天下娱游子弟……而吴有严助、朱买臣贵显汉朝’”3;一被批评家阐释并进行价值判断。后者才是本文《辨骚》的比较对象。

经,“织纵丝也”4,本义为织布机上的纵线。战国中后期,其又可指称各家重要典籍。《庄子・天下》云:“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5同书《天运篇》载:“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1当重视或专奉儒家经典为治国安邦、教化人心的工具时,“经学”应运而生。《汉书・儒林传》载文曰:“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设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立《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传习、阐释儒家典籍,辅助政教。皮锡瑞说:“经学至汉武始昌明,而汉武时之经学为最纯正。”3值得注意的是,经学涵盖阐释经典与应用经典两部分内容4,而后者是造成屈辞经学化接受的重要原因。

据现存文献,在刘勰之前,针对屈辞展开批评论述的主要是汉代刘安、司马迁、班固、王逸四人。“始汉武帝命淮南王安为《离骚传》,其书今亡,按《屈原传》(司马迁所写《屈原贾生列传》)云:‘《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班孟坚、刘勰皆以为淮南王语。”5刘安把释骚之作称之为“传”,和汉代经学有密切关系。“传”,《广韵・线韵》曰:“传,训也。”6《公羊传・定公元年》载“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7一语,何休注曰:“读谓经,传谓训诂。”《汉书・古今人表》云:“传曰:‘譬如尧舜,禹、稷、l与之为善则行’。”8颜师古释“传”曰:“传,谓解说经义者也。”因释“经”之作方为“传”,如《毛诗传》,故刘安有此说。刘安又取《诗》之《国风》、《小雅》“好色不淫”、“怨诽不乱”二性作为衡量《离骚》价值的尺度,而司马迁借鉴刘安之论,将其写入《列传》,说明其对合风、雅以观《离骚》的行为与评判标准心存不悖。《列传》又云:“其文约,其辞微”,“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聚类迩而见义远”9,司马迁指出《离骚》言辞幽微婉转和采取近物、寄托遥深的风格特征,似暂脱刘安“经学”论,从修辞象喻角度着眼评析《离骚》。

东汉班固一反传统屈辞述评,不仅指责屈原“露才扬己”、“怨刺其上”、“强非其人”与自沉汨罗的行为违背“既明且哲,以保其身”10的处世哲学,还贬斥《离骚》为文“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政,经义所载”11,前人称其一兼“风、雅”,近似于“经”,和事实不符。

王逸对班固非难屈原人格及辞作的话语显然大为不满。其言“屈原之词,优游婉顺,宁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携其耳乎!”12“优游婉顺”是屈原不忍直斥君主而设置游历昆仑与高丘求女象征情境的外在表现。较之《诗经》“耳提面命”的谏言献计策略,屈辞确实更为妥帖、含蓄。而“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是志士“杀身以成仁”,并且“《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其词温而雅”1,考之“比兴”用法与“温雅”辞风,实能与经典比肩。

不难发现,汉代屈辞批评具有如下特点:(一)儒生以《五经》之风格、大义作为参照来解构作品;(二)经学尚正贵则,儒生拘囿于君臣伦理,缺乏纯粹的文本审美意识,虽司马迁偶有提及,但未能动俗。两者都是屈辞汉代经学化阐释的表现。南朝刘勰,基于屈辞汉评情况,书写了《辨骚》。

《辨骚》有三处反映了汉代屈辞评判的思维方式。首先,刘勰以是否合于“经”提出了二元对立的“四同”、“四异”说,“观兹四事,同于《风》《雅》者也”,“摘此四事,异乎经典者也”2,“四同”、“四异”内容占据《辨骚》大量篇幅。其次,刘勰所言“四同”乃依经傍典之语,“观此四事”,同于《风》、《雅》者也”3。四事分别为“典诰之体”、“规讽之旨”、“比兴之义”、“忠怨之辞”。刘勰认为,屈辞高举上古贤君尧、舜与近世明王汤、武,称其“耿介”、“祗敬”,生发自《尚书》中《尧典》、《汤诰》诸篇;讥刺昏君桀、纣,哀悼羿、浇之败,源于《诗经》劝诫讽刺之旨;虬龙、云霓分别托喻君子、馋邪是对《诗经》“比兴之义”的倡扬;劝谏无门,不忍离别为屈原对《诗经》忠怨之旨的体认。不难发现,“四同论”文辞结撰与意义延伸颇似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序》所论,其言:

“夫《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焉。‘帝高阳之苗裔’,则‘厥初生民,时惟姜’也。‘纫秋兰以为佩’,则‘将翱将翔,佩玉琼琚’也。‘昔揽洲之宿莽’,则《易》‘潜龙勿用’也。‘驷玉虬而乘s’,则‘时乘六龙以御天’也。‘就重华而陈词’,则《尚书》《咎繇》之谋谟也。登昆仑而涉流沙,则《禹贡》之敷土也。”4 刘勰、王逸皆摘取屈辞片段合之于《经》,以《经》验辞,突出其“正”,与汉代一样,《经》也是刘勰品评屈辞的参考资源,而《辨骚》之“四同论”实借鉴于王逸说。复次,“以经验辞”除凝结于“四同论”中,也渗透于《辨骚》他处,表现为就《诗经》而论骚。众所周知,“诗三百”大都为民歌。汉儒应帝王政教之需,尊之为“经”,加铸其辞,深发其义,促使之成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5的工具。刘勰主动接受了已被经学解构的“诗三百”,“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乃《雅》《颂》之博徒,词赋之英杰”;“若能凭轼以倚《雅》《颂》,悬以驭楚篇”6,《诗经》伦理化内涵的凝结物“风雅”分别出现在文中的首、中、尾部,成为《辨骚》行文之线索。刘勰既于“四同”说处论及《诗经》,又不惜笔墨时以“风雅”论屈辞之得与失,从理论批评的思想层面而言,实受汉代屈辞经学化认同的深刻影响,是“以经论辞”的隔代呼应。

核之《辨骚》,“以经论辞”实不足以概括刘勰屈辞批评的主要内容,对传统接受观的有意背离才是此文创作的真正目的。按上文所言,“四异说”为刘勰立足“经典”对屈辞进行的评判,其曰:

(一)“至于托云龙,说迂怪,丰隆求宓妃,鸩鸟媒慌,诡异之辞也”;(二)“康回倾地,夷羿日,木夫九首,土伯三目,谲怪之谈也”;(三)“依彭咸之遗则,从子胥以自适,狷狭之志也”;(四)“士女杂坐,乱而不分,指以为乐,娱酒不废,沉湎日夜,举以为欢,荒淫之意也”。1

正是因与经典相违,有些学者认为刘勰对“四事”采取贬抑态度。尚永亮说:“刘勰对屈赋中的‘四异’是排斥的,任何认为是赞扬的意见都是缺乏根据的。”2成顼言:“(刘勰)特别是要指出楚辞中不合经典的成分,清理出讹滥文风的根源。”3其实,以上二论是研究者未能对文本及作家所处时代整体观照而得出的臆测。

《辨骚》开头以“奇文郁起”指称《离骚》,继而说它“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刘勰语词渗透出的褒扬感情倾向非常明朗。作者又言:“观其(《楚辞》)骨鲠所树,肌肤所附,虽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刘勰显然对屈辞的“个性”大为肯定。《文心雕龙・物色》篇载:“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然则屈平所以能洞察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4楚地“信巫鬼,重淫祀”5的风俗和奇山异水的独特地理环境的确有利于形成屈原独特的审美想象,而“四异”之(一)、(二)、(四)正是屈辞之“奇”和别于《五经》的地方。乘龙驾凤,高丘访女,是《离骚》及《九章》经常出现的桥段。共工怒触不周山,后羿射日等内容载于《天问》。至于“士女杂坐”是屈原描写楚国宴席欢愉场景以此召唤楚王魂魄返乡,是忠义心理作用下的文学表达。所以,刘勰批评视域下的“奇”极尊重楚辞地方特质,具备正面文学审美功能。《九章・涉江》曰:“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6《楚辞・招魂》曰:“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7刘勰立足屈辞写作实际,“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对屈辞给予包容、理解,这是值得注意的。(三)之“狷狭”应与“狷介”同义。《论语・子路》载:“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8,狷者洁身自好,不与世浮沉,虽较持“中庸”之道安身立命者低一个层次,但孔子也给予其极高评价。《国语・晋语》载文:杜原款将死,使小臣圉告于申生,曰:“款也不才……不能深知君之心度,弃宠求广土而窜伏焉;小心狷介,不敢行也。”9韦昭注曰:“狷者,守分有所不为也。言虽知当与申生俱去,耻不能事君而出,故不敢行也。”因此,“狷介”、“狷狭”与屈原苏世独立、受命不迁的人格精神契合,刘勰肯定了“从彭咸之所居”的书写。

另外,刘勰对其肯定的屈辞“四异”中的(一)、(二)、(四)的评说实际已经蕴含着文学审美倾向。诡异、谲怪、荒淫是界于内容概括与文风评析之间的语词。在“四异说”后,刘勰进一步挖掘屈辞独特的审美特质,分别用“朗丽哀志”、“绮靡伤情”、“瑰诡慧巧”、“耀艳深华”为经学所排斥的文风形容《离骚》《九章》、《九歌》《九辨》1、《远游》《卜居》、《招魂》《大招》的艺术风格,并认为屈辞“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2。统观《文心雕龙》,反对靡滥文风,崇尚自然之旨见于《原道》、《宗经》及《明诗》等篇。但是,刘勰解读屈辞,贵巧尚奇,追丽重艳,对作品凄怆悱恻的情感抒发也未见排斥。归根究柢,时代风气、统治阶级的喜好、文学创作主潮仍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批评场域。3南朝梁钟嵘《诗品・序》曰:“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4儒学式微,文士解读诗歌、辞赋既遵循传统经学的“君臣大义”,更有一反传统“温柔敦厚”、“哀而不伤”的诗教观,结合语辞、体貌进行美学鉴赏的新视角。这是刘勰将“骚”列入“文之枢纽”并强调“变乎骚”5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语

承继、开拓是刘勰《辨骚》呈现的屈辞接受的两性。汉儒试图解构屈辞,将语言、意象以及象征谱系纳入经典范围,生发其中的伦理大义。淮南王刘安作《离骚传》,司马迁写史借鉴刘安对《离骚》的赞辞,认为其兼《国风》、《小雅》“好色不淫”、“怨诽不乱”的美好风尚。东汉班固、王逸分别先后合经观骚,一作贬损,一作褒扬。刘勰借鉴汉代屈辞经学化批评方式,在《辨骚》中提出二元α⒌摹八耐”、“四异”论,在“四同”论内部“以经证辞”,且语词设撰留有模仿东汉王逸评骚痕迹。另外,源于《诗经》之“风、雅”是《辨骚》行文的线索,文本前、中、后都有“风、雅”与屈骚的比较。值得注意的是,刘勰认识到孕育于荆楚文化中的屈辞异于经典的地方并加以肯定,更凭借南朝人的审美观深入文本,对屈辞进行美学评价,这是传统屈辞经学批评的一种补充、延伸,也可视之为背叛。

《WenxinDiaolong . BianSao》the obedience and traitoring of the Argument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Confucian Classics in the Traditional Qu Poems Bian Peiwen

Abstract:Confucians in the Han Dynasty analyzed Chu Songs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nfucian classics. Confucian classics argumentation, ethics between the King and his subjects in particular, was the authoritative standard to evaluate literary works. Artistic values of Chu Songs with strong Jing-Chu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were ignored. Liu Xie followed previous scholars to interpret Chu So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fucian classics on one hand. Liu proposed contradictory Four Positive Propositions and Four Negative Propositions in Analysis of Lisao Style Literature. Liu’s interpretations of Four Positive Propositions clearly followed opinions of Wangyi, which were evidenced by Feng (folk songs) and Ya (literary works by scholars) in The Book of Songs. On the other hand, Liu, from the perspective and aesthetic view of scholars in the Southern Dynasties, maintained a tolerant and event affirmative attitude towards Four Negative Propositions and elaborated on the aesthetic feature of literature works, which can be deemed as the transcending of and devia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interpretation of Chu so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fucian classics.

Keywords: Analysis of Lisao Style Literature;Confucian classics;compliance;deviation

1 (南朝)③淖,周振甫译注《文心雕龙今释》,中华书局1986年12月第1版,第45页。

2 郭建勋师《骚体的形成与称谓辨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6月,第115页。

3(宋)洪兴祖著,白化文等点校《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3月第1版,第1页。

4 (东汉)许慎原著,汤可敬撰《说文解字今释》,岳麓书社1997年7月第1版,第1839页。

5 参看曹础基著《庄子浅注》,中华书局1982年10月第1版,第496页。

1 参看曹础基著《庄子浅注》,中华书局1982年10月第1版,第224页。

2(东汉)班固著,颜师古注《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6月第1版,第3620页。

3(清)皮锡瑞著,周予同注释《经学历史》,中华书局2004年7月第1版,第41页。

4 参看屈守元著《经学常谈》,北京出版社2014年7月第1版,第3页。“这门学问(经学),是围绕六类经典(即‘六经’)的解释和应用而展开的”。 侯文学著《汉代经学与文学》,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第8页。“经学,最初是指诠释、研究、应用儒家经典的学问”。

5 (宋)洪兴祖著,白化文等点校《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3月第1版,第49页载班固《离骚经章句》序云:“昔在孝武,博览古文。淮南王安叙《离骚传》,以《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又刘勰《文心雕龙・辨骚》载:“昔汉武爱《骚》,而淮南作传,以为‘好色而不淫,怨诽而不乱,若者,可谓兼之。’”故知洪兴祖所言不假。

6 参看《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合刊影印本,凤凰出版社2005年12月第2版,第118页。

7 刘尚慈译注《春秋公羊传》,中华书局2010年5月第1版,第582页。

8(东汉)班固著,颜师古注《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6月第1版,861页。

9 (汉)司马迁著,韩兆琦评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岳麓书社2012年10月第2版,第1177页。

10(宋)洪兴祖著,白化文等点校《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3月第1版,第49页。按“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出自《诗经・大雅・A民》,班固奉《诗经》之处世观为圭臬,而王逸《楚辞章句》言:“且人臣之义,以忠正为高,以状节为贤。”认为屈原“杀身成仁”,符合经义。按:归隐、直谏以死、佯狂保身皆为“经”所涵盖,班固、王逸实乃依据经籍所言不同的生死观评判屈辞“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话语及其行为。

11 (宋)洪兴祖著,白化文等点校《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3月第1版,第49页。 12 (宋)洪兴祖著,白化文等点校《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3月第1版,第49页载王逸《楚辞章句・序》言“提耳”,其出自《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1(宋)洪兴祖著,白化文等点校《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3月第1版,第2页。

2(南朝)刘勰撰,周振甫译注《文心雕龙》,中华书局1986年12月第1版,第43页。

3(南朝)刘勰撰,周振甫译注《文心雕龙》,中华书局1986年12月第1版,第43页。

4(宋)洪兴祖著,白化文等点校《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3月第1版,第49页。

5 李学勤主编《毛诗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第10页。

6 以上三语分别摘自周振甫《文心雕龙》,中华书局1986年12月第1版,第40、45、46页。

1(南朝)刘勰撰,周振甫译注《文心雕龙》,中华书局1986年12月第1版,第43页。

2 尚永亮《刘勰对屈原及其辞赋的态度》,《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1月,第65页。

3 成顼《重评》,《中国文学研究》,1990年3月,第3页。

4 (南朝)刘勰撰,周振甫译注《文心雕龙》,中华书局1986年12月第1版,第417页。

5 (东汉)班固著,颜师古注《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6月第1版,第561页。

6 (宋)洪d祖著,白化文等点校《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3月第1版,第128页。

7 (宋)洪兴祖著,白化文等点校《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3月第1版,第210页。王逸注:“不奇,奇也。犹《诗》云:‘不显文王。’不显,显也。言美女披服绮绣,曳罗e,其容靡丽 ,诚足奇怪也。”

8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6月第1版,第148页。

9 徐元诰撰,王树民,沈长云点校《国语集解》,中华书局2002年6月第1版,第281页。

1 注:《九辨》为宋玉所作,其与屈原《九歌》同有“绮靡伤情”的风格特色,故引文不因其非屈辞而删之。

2 (南朝)刘勰撰,周振甫译注《文心雕龙》,中华书局1986年12月第1版,第45页。

3 南朝时代风气、君主文学风格偏好与文学创作主流之间的关系,前人多有论述,此不赘言。

4 周振甫《诗品译注》,中华书局1998年2月第1 版,第15页。

5 (南朝)刘勰撰,周振甫译注《文心雕龙》,中华书局1986年12月第1版,第456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简述顺应理论对礼貌的阐释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礼貌 顺应性 语境 动态顺应 论文摘要:礼貌问题是语用学的热点之一,Brown and Levinson的“面子论”和Leech的“礼貌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礼貌现象,但仍存在一些问题。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为研究礼貌现象提供......
文心雕龙初探(1)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文心雕龙对作家的要求 <一>,作家应是博学多识的文人 在<<知音>>篇中他明确指出博见。他在该篇中批评一些人说他们各抱一隅之解,欲凝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板不见西墙也。是说他们目 光短浅,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正确。......
浅谈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儒道文化阐释
发布时间:2023-03-23
建筑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表现,它不仅反映着建筑者本人对实用及功能目的的表达,而且还体现着该民族的宇宙观、宗法观与社会道德伦理观。朝鲜族传统民居是朝鲜族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生产方式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集中体现,无论在建......
试论从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观照《文心雕龙》
发布时间:2023-07-28
摘 要: 刘勰的《文心雕龙》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试从文学创造主客体关系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主体及文学创造主客体的关系这三个方面来对刘勰的创作思想进行研究。 关键词: 刘勰《文......
概念整合理论对幽默修辞的阐释力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要]幽默是一种普遍的艺术手段,要通过一定的结构形式表现出来。在语言运用的范围内,语言幽默会通过隐喻、双关、委婉、反语等修辞手段来表现,并在特定的语境中制造出一种字面语义与深层语义“错位”的效果。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
关于跨文化传播中文本意义的文化阐释
发布时间:2023-01-16
"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传播;文本意义;文化阐释 [论文提要]不同的民族形成不同的文化个性,不同的文化体系体现出文本意义表述的不同方式。本文从句式结构、篇章结构、修辞意象、风土人情和背景知识的不同视角阐述了跨文化传播中文本意......
沈从文“抽象抒情期”的文化阐释视阈
发布时间:2013-12-18
沈从文“抽象抒情期”的文化阐释视阈:“人类”意识及其人类本体本章内容提要:沈从文作为二十世纪卓然独立的优秀作家,他的创作思想的成熟有一个过程:从创作初、中期的湘西文化本土阐释到创作后期的国家民族整体文化理解与阐释,再提高......
思考高层建筑阐释传统园林
发布时间:2013-12-13
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开讲,两相对照,让当今多数居住在数十层的高层住宅中的人们,愈加“发思古之幽情”,对古代园林生活充满向往,进而检讨当下的居住文化。 窦以德:居住空间高度改变人居生活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窦以德教授就居住空......
文化理解前见与文化阐释视阈
发布时间:2013-12-18
文化理解前见与文化阐释视阈本章内容提要:本文和文本,互为因果,互表互证。人类生活的文化环境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其理解阐释前见的复杂多样性和可变性。正是由于文化理解前见和在此基础上的所形成的文化阐释视阈的差异,才导致了文本......
《文心雕龙》对古代文学理论和创作影响异议
发布时间:2023-01-20
【摘要】明代之前《文心雕龙》对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尤其对古代文学创作影响不大,并未引起人们普遍的注意,《文心雕龙》在史学上的影响甚至超过它对文学的影响。从《文心雕龙》影响史的角度考察,《文心雕龙》不是一部文学理论的著......
心系传统文化 传承白泉经典
发布时间:2023-06-01
心系传统文化 传承白泉经典 鲁迅先生曾在《民族的脊梁》中提到“越是传统的越是世界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智慧的象征。然而,当下传统文化的缺失俨然已发展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某些地区为发展经济强拆文人故里,更......
论《文心雕龙》的自然审美理想
发布时间:2022-08-10
【摘要】“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自然审美是刘勰统筹《文心雕龙》全书最主要的审美理想,其文之枢纽开篇《原道》就点明“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的自然审美立场,即一切文学创作本源于自然。其“自然之道”既......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阐释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对于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人文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浅谈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阐释与高职人文教育之间的关系、两者融合的有机途径,以及两者结合产生的教育价值。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阐释;高职;人文教育面对新一轮的教育改革,高职语文教学实施人文教育势在必行,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较大,然而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缺乏兴.........
探讨《文心雕龙》看礼乐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建构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3-13
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于乐之原初名义观,后世二分之礼、乐,本无对立,乐即礼,礼即乐,同一于早期稻作农耕文化之祭祀活动,在举行祭祀活动时,不同社会等级的人有着严格的称谓、物品使用和行为规范,古代的统治者通过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规定和确立了不同的社会群体和阶级之间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从而巩固自身地位。周公树立和确立了以血缘宗族为纽带的祭祀社会政治的组织体制,礼乐崩坏后,孔子将这种个体外在的社会.........
现代文学经典阐释与高职人文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20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中孕育着独特的文学情愫,这些因素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本文在此因素的影响下,简单阐述了人文教育的含义,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阐释与高职人文教育融合的条件及相关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经典......
解读积极心理学及其对幸福的阐释
发布时间:2023-07-25
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再加上不平衡的利益分配,极容易产生剧烈的社会心理变化,人们的幸福感不再跟随经济的增长而增长,反而出现逆行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幸福悖论。建设幸福中国和让人民幸福已经成了中国解决温饱之后的重要目标,幸福感一词逐渐进入我国公众的视野。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和心理学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自1879年心理学独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其主.........
德意志启蒙哲学背景下的阐释
发布时间:2016-07-18
一、人的使命问题的哲学史背景 人的使命(die Bestimmung desMenschen八he Vocation of Man)是德国启蒙运动后期(Spataufklarung)的一个重要观念。在18世纪后半叶的德意志,各个哲学流派莱布尼兹袄尔夫学派、受英法思想影响的通俗哲学(......
浅谈《诗经》阐释与刘勰的诗学理论
发布时间:2023-07-03
《诗经》阐释与刘勰诗学理论关系密切中国古代诗学是以儒家为主体的诗学。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的建构与儒家经典的阐释,特别是《诗经》的阐释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仅表现在经学占据统治地位的汉代,而且贯穿在中国诗学理论发展的整个进程中。魏晋南北朝是经学中衰或者说儒学思想影响力被严重削弱的时期,也常常被人们看成是文学摆脱功利和追求审美价值的时代,但并不意味着《诗经》研究和阐释所建立的诗学原则与规范为人们所轻视。魏晋.........
多元系统论与操纵论对翻译文学形象变迁的阐释力
发布时间:2022-11-10
摘要:翻译文学在异质文学系统中的接受和传播是文本内容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形象变迁和经典建构受社会文化语境影响颇深。多元系统论主张系统内各子系统或元素间的关联、影响和位移;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翻译文学与本域文学遵循同样的关系。翻译研究发生文化转向后,操纵论用以研究影响翻译文学动态变化的意识形态、诗学观以及赞助人等外在政治、文化、社会因子。多元系统论和操纵论对翻译文学形象变迁研究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传统文化下的晋商雕刻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5
传统文化下的晋商雕刻艺术研究 摘要:晋商建筑不仅在大的不仅和建筑形象上都具有精湛的建筑艺术,而且其细部装修设计也很丰富。本文主要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对晋商建筑的木雕艺术、砖雕艺术、石雕艺术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3-02-15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学会提取关键语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2.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分析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之间的差别。 3.理解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所具有的双重属性,明确21世纪我们......
《论语》中“孝”的现代阐释与传承发展
发布时间:2023-06-14
摘要:黑格尔认为,家庭以“爱”为其规定,具有无限丰富的内容。家庭伦理实体有其客观性和必然性的真理内容,并明确规定了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从黑格尔的家庭伦理实体视角观照孔子《论语》中的“孝”,其作为“仁”的具体实践,作为人......
传统文化与“反传统文化”传统
发布时间:2023-04-06
传统文化与“反传统文化”传统 任何时代的思想构建的深度与广度,取决于这一时代的人们的反思能力,以及在反思过程中挖掘思想、精神资源的深度。对于思想史意义上的当代中国——我这里指的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的中国,因为在七十年......
从传统文化寻找核心价值观源起
发布时间:2022-12-09
钟永圣先生是东北财经大学博士,中国善财书院创办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对中国本土经济学与传统文化的研究,代表作《中国经典经济学》。 在《传承与复兴》新书中,作者强调并号召人们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核心价值观的种种源起与发展......
试论屈原及《楚辞》对贾谊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1-17
摘要:汉初政治大一统加剧了南北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汉初文士在接受北方文化的同时又深受南方楚文化的浸润。贾谊远在贬赴湘南之前就对楚文化有所涉猎,三年的贬宦生涯,致使贾谊更加积极地继承了屈原的忧患意识和执著精神,同时《楚辞》的文学形式也深深影响到了贾谊的文学创作。关键词:贾谊;楚文化;屈原;《楚辞》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255(2017)02-0047-04汉初政.........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3-03
这里所要讨论的“过去”,当然不是纯时间的范畴。在社会、文化的意义上,过去主要指的是传统,即那个在以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 一个民族的传统无疑与其文化密不可分。离开了文化,......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13-12-19
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代价巨大的社会实验,中国人终于懂得了一个真理:未来的陷阱原来不是过去,倒是对过去的不屑一顾。就是说,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绝裂,甚至将过去彻底砸烂;而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
浅谈山西传统文化和雕刻技艺
发布时间:2023-02-03
一、美轮美奂的彩塑艺术山西的古建筑庙宇文物精品很多,俗话说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素有中国彩塑艺术博物馆之誉,散布于境内各处历朝寺观中的彩塑造像多达13000余尊,上迄唐、辽、五代,下至明清、民国涵盖了1100多年间各个历史时期的经典之作,构成了一条完整而系统的华夏传统彩塑艺术脉络。山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其雕刻艺术是分外夺目的,无论是砖雕、木雕、石雕还是彩塑艺术都可谓是颇具特色。平遥古城,.........
挣扎与屈服——浅谈葛薇龙的心理转变历程
发布时间:2022-08-16
张爱玲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在某种意义上是一部心理小说,以女主人公葛薇龙的心理转变作为小说叙事的内在动力,将心理转变与情节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贯穿故事始终。薇龙由一个漂亮、善良、纯洁的女孩蜕变为交际花,奔波于名利场,用......
苏轼慕白情结的文化阐释
发布时间:2023-03-27
摘要:历来论者多认为苏轼尊崇白居易之原因在于二者出处进退的相似,但通过对白苏知识构成的解析可以发现,二者受佛道思想影响甚深,在认同佛教般若空观基础上,受道家相生相待观物方式的影响更深。这使得二者皆未能放弃对现实意义的追寻,未能达到超越现实的境界,也使二者的思想一直处于矛盾的状态。白苏知识构成的相似决定了他们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的接近,而这正是苏轼产生慕白情结的深层原因。对此进行详细的考察,不仅有助于.........
从传统语文教育论传统文化的回归
发布时间:2023-02-27
从传统语文教育论传统文化的回归 做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言,曾在五四之后至今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遭遇冷落。人们为什么反对文言,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文言中有许多封建思想糟粕与现代中国一段时期的政治思想相悖; 2......
论张艺谋电影文本的文化接受与阐释(1)
发布时间:2023-03-26
内容提要:张艺谋现象在20世纪90年代的文化研究中具有独特的意义。而张艺谋电影文本的文化接受与阐释是对其进行揭秘的关键。作者认为,张艺谋电影文本在国际上的成功在于以西方审美和价值观为基础的文化接受和阐释过程中,导演的文化观念......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学解读与阐释
发布时间:2022-10-3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把法治中国建设提升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并对其做出了系统的部署。这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性决策,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
基于卢卡奇与马克思哲学阐释中的黑格尔主义传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要:一直以来,很多政治哲学学者对于如何构建一个不同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政治哲学而探索。事实上,要解决现实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问题,还是必须从哲学的基础理论上找准切入点。目前,很多政治哲学家在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上还仍......
许渊冲的“竞赛论”对传统译论的叛逆与消解
发布时间:2022-09-30
【摘要】许渊冲的文学翻译理论,在某种意义上逾越了中国传统译论以原文为本的翻译本体论范畴,曾在中国译界掀起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议。本文在剖析许渊冲的“竞赛论”的基础上,提出其“竞赛论”对传统译论的叛逆与消解,以及其进步意义......
浅析屈原精神生成的文化背景
发布时间:2023-01-30
摘 要:对于屈原精神的不同认识,研究者的评判标准和价值尺度各异,本文试图从屈原精神生成暗含的文化合流――战国诸子的政治启示和儒道法的弘扬与消解这样一种内生力量来阐释。对于屈原精神的自我意识发掘,理性和个性兼容的气质以及......
沈从文创作初期文化阐释视阈:自我抒写外部感知
发布时间:2013-12-18
沈从文创作初期文化阐释视阈:自我抒写外部感知2、1 沈从文早期创作的乡土意识与自我抒写2、2 沈从文创作初期的文化理解、文化阐释视阈:汉文化的阐释立场和对湘西苗、土家等少数民族文化阐释的外部视阈沈从文自小生活在古楚感性文化遗存......
从法理学视角阐释户籍改革制度
发布时间:2023-02-24
摘 要 户籍制度在中国的存在,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最初的户籍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需要,所以户籍制度的改革就是现在的当务之急。文章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户籍改革的成果和不足出发,联系最......
龙舟、端午节和屈原
发布时间:2022-12-01
甲骨文中分别有舟和龙字,但没有“龙舟”连称,说明那时还没有龙舟。 随着历史发展,龙舟一词出现了。龙舟最初指競渡之舟,后来它的含义扩增了,可以兼指大的船;天子所坐的船也专称龙舟;画有龙纹装饰、甚至有楼台亭阁的游娱之船也称龙......
舞龙运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与价值认同
发布时间:2023-05-31
舞龙运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与价值认同 龙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之一。从远古时期人们对龙图腾的崇拜到今天龙的传人,龙文化已经渗透http://WWw.LWlM.cOm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了中华文化积淀和凝......
现代文学的当代阐释探析
发布时间:2022-07-23
一、现代文学的概述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于现代文学的领域的划分是不明确的,对现代文学的界定仍然还不够清晰。而且现代文学从“五四运动”发展到现在,其发展时间也就是八九十年,各方年的积累还远远不够。即便是一些知名的大文学家像郭沫......
动画雕塑课程与传统雕塑教育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3-01-02
动画雕塑课程与传统雕塑教育的区别 动画雕塑课程与传统雕塑教育的区别 动画雕塑课程与传统雕塑教育的区别 精品 源自 英 语 雕塑是独立的造型艺术门类,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我国各大美术学院都开办有雕塑专业,多年来这些......
从《与梦相约》谈传统文化对青年就业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8-02
[摘 要] 以大学生就业为题材的青春励志电影《与梦相约》在国内公映后引起较大反响,影片向我们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与择业观的深刻影响。本文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进行分类阐述,进而在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
“人性”与“哲学”:一种可能的阐释
发布时间:2022-08-07
" 【内容提要】人性问题作为人及其存在的始源性和本然性问题,它同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内在相关。人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二重化,构成人类学本体论悖论。历史上真正的哲学家都对此有着深刻的体认。精神存在对于肉体存在具有优先性和至上性......
语文与传统文化:从课程说到教材
发布时间:2022-12-14
人类之所以比其他动物高明,就是由于我们总是能够不断继承前人取得的成就,在前人的基础上向前进步,而不像其他动物那样每一代都从零开始。研究语文教育,也有一个优秀传统的继承问题,先哲说得准确、正确而且又相当透彻的事实或道理......
对经典的反叛与重构
发布时间:2023-07-18
摘要:互文性写作是图尼埃作品的一个突出特色。他喜欢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他将文学经典、圣经故事、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儿童寓言、哲学理论甚至音乐作品都收录其文学文本之中,并通过引用、指涉、改写、戏仿“他语”的方式来传情达意,使得他的作品与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形成了一个广泛的互文性关系。正是在对经典的反派与重构中,图尼埃颠覆性地解构了原著,赋予旧题材、旧人物焕然一新的生命。关键词:米歇尔・图尼埃;互文.........
试论传统文化与青年亚文化接受群体的心理对峙
发布时间:2023-02-11
试论传统文化与青年亚文化接受群体的心理对峙 一个文化多元杂陈状貌的时代悄然而至,站在这个文化勃兴的时代长廊,我们没有理由回避那些最为活跃的文化类型。青年亚文化,无论从其承载、消费、再生产环节看,还是从其不断涌现的态势看......
用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智
发布时间:2023-04-30
2014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下文简称《纲要》)。《纲要》既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显著成效”,又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主要......
文学叙事研究意义阐释
发布时间:2023-05-01
摘要: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的阴山山脉,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历史上曾经有匈奴、鲜卑、党项、蒙古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阴山岩画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本文通过搜集整理阴山岩画案例,从岩画所体现的图案、符号、动物图形、人物画像及其整体蕴含的象征意蕴并结合文学叙事理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今后探索阴山岩画的文化价值。关键词:阴山岩画游牧神灵阴阳一、阴山岩画的研究.........
海峡两岸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发布时间:2023-06-30
由福建师范大学联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福建省社会科学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一届海峡两岸文化发展论坛,在福建师范大学举办,来自北京、上海、台湾以及......
集体行动的困境:理论阐释与实证分析(1)-传播学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22
摘 要:集体行动的困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 社会 现象。西方学者根据生活世界的反映,建构了集体行动困境的 理论 模型,并作出了若干理论阐释。这种非合作博弈下的集体行动逻辑反映在公共事务管理现实中可能会出现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公共资......
简析电影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
发布时间:2013-12-19
电影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是指站在电影观赏者的角度,电影作品作为电影接受的客体所包蕴的,可供接受者了解、阐释、学习、借鉴的文化价值。换一个角度讲,电影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也可以指电影观赏者从电影作品中所能够了解到和阐释出的文化......
中国电影民族文化阐释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21
1前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国产电影对电影有了全新的认知。体现在发展的战略视野和对电影体制、市场运营的思考之中,从而有效的推动了电影的投资和多元的创作思路。〔川这些属于二十一世纪的全新认知,使得中国电影展现出了全新的发......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发展的当代阐释
发布时间:2022-11-18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不可避免的被卷入世界发展的洪流中,面临着即在世界的发展博取一席之位,同时又不随波逐流,走自己发展壮大的道路的难题。毫无疑问,马克思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钥匙,是中国化的理论武器。当今世界发展的大......
茶道之哲学阐释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之国粹。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茶业,最初兴于巴蜀,其后向东部和南部逐次传播开来,以致遍及全国。 到了唐代,又传至日本和朝鲜,16世纪后被西方引进。 “三皇·炎帝神农氏,周·鲁周公旦,齐相晏......
顾顺章叛变之后(下)
发布时间:2023-07-01
由屠杀改为劝降 顾顺章建议:发现中共嫌疑对象,并不马上逮捕,而是将他定为“说服对象”,派特务秘密到他家,或者将其带到偏僻的茶馆和清静的马路边,先问生活、工作情况,再试探他对共产党的看法和态度。开始对方不会承认,特务就......
简析电影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
发布时间:2023-04-27
简析电影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 简析电影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 电影艺术论文 更新:2006-5-15 阅读: 简析电影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 电影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是指站在电影观赏者的角度,电影作品作为电......
文本逻辑的阐释力度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要:商伟的《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儒林外史研究》一书,综合运用文本细读、文献考证和文化分析的方法,探寻《儒林外史》的文本逻辑,指出该书展现了十八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从把整顿社会的希望寄托在“礼”到对“礼”产生怀疑的......
从Newage看传统与现代的对接
发布时间:2023-03-18
毕业论文 摘 要:“传统”与“现代”的对接。“传统”代表古典音乐; “现代”代表流行音乐。本文将从Newage音乐的起源讲起,并列举1系列Newage音乐代表性......
从传统文化看中国园林
发布时间:2023-06-25
中国园林艺术之所以有着丰富的主题思想和含蓄的意境,原因在于中国园林美学思想的丰富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尝试从中国传统文化各教派的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禅宗思想及其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来窥探中国园林发展之一斑。......
从传统文化中寻找企业文化的根
发布时间:2023-03-07
从传统文化中寻找企业文化的根 虽然企业文化源自日本,但众所周知日本文化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日本学习的是中国,日本的一些企业家甚至熟读《论语》和《道德经》。因此,从中国到日本再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
新时期中国女性电影的文化阐释与批评(1)
发布时间:2022-09-23
共3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二 “种族和民族的过去即传统,以超自我的意识形态存续下来,它只是缓慢地向现实的影响和新的变化让步的。”[6]《巴山夜雨》中小娟子对父亲的寻找,《牧马人》中弃......
背叛的宿命与幸运的羔羊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 要:作家李佩甫的两部长篇小说《城的灯》与《羊的门》中的主人公冯家昌和呼国庆同样都是“农民的儿子”,但二者在城市中的发展故事却截然不同。本文试图结合两者的进城故事,对这两个人物形象进行简要对比、分析。 关键词:冯家......
顾顺章叛变之后(上)
发布时间:2023-01-03
钱壮飞挽救上海中央机关 1931年3月,为了加强鄂豫皖苏区党和红军的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派政治局委员张国焘和沈泽民、陈昌浩从上海去大别山。因为张国焘在党内的重要地位,中央特派政治局候补委员、特科负责人顾顺章亲自护送。张国焘......
从简帛文献看大型语文辞书“久”字释义问题
发布时间:2023-07-02
《辞源》《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皆为大型语文辞书,对阅读古籍、从事古典文史研究而言,具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但是,毋庸讳言,三者在注音、释义和书证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下面,首先列出三大辞书“久”字的义项,再结合简帛医书、简帛兵书等众多出土文献材料,具体分析其释义方面的问题。《辞源・丿部》(修订本)“久”字的义项为:1.时间长。2.滞留。3.故旧。见“久要”。4.等待。5.覆盖。通“.........
我们从传统文化中学到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3-04-26
2009年,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提出,“《弟子规》1080字,实际上里面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应该读读《弟子规》。”不经意间,我看到了这句话,牢牢记在心上。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有感......
复合词的结构义与语文辞书释义
发布时间:2023-02-03
摘 要 复合词词义,不仅显现其所含的语素义,还显示出其特定的结构义,且这种结构义具有隐含性。复合词结构义的研究与揭示,对语文辞书准确、科学地说解复合词的词义非常重要。文章以汉语“动+名”偏正式双音复合词为例,揭示了其隐含......
简述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哲学阐释逻辑
发布时间:2017-03-22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界定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和实质。二是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及其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关于前一个问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作了研究......
简析电影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1)
发布时间:2022-10-06
电影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是指站在电影观赏者的角度,电影作品作为电影接受的客体所包蕴的,可供接受者了解、阐释、学习、借鉴的文化价值。换一个角度讲,电影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也可以指电影观赏者从电影作品中所能够了解到和阐释出的文化......
浅析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学徒制与终身学习制
发布时间:2023-04-15
摘要:全国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举办至今,越来越“火”,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选拨机制,也成为了检验各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中国梦,强国梦,强校梦,即人人有梦,人人都能出彩,都有好工作、好生活;要实现这一目标,唯......
谈《马氏文通》对《经传释词》的批评(1)
发布时间:2013-12-18
王引之《经传释词》(以下简称《释词》)是一部关于虚词训释的重要著作,自问世以来,就以其创意的独特,材料的丰富,尤其是说解的精辟而受到世人的赞赏。然而,瑜中有瑕,其中也确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后人对《释词》有所批评也是可以......
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发布时间:2022-12-08
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近年来,在国际化大潮的影响和部分媒体、商家的炒作下,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等“洋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http://WWw.LWlM.cOm都市年轻人。中国人开始沉浸在西方节日的狂欢里......
中小学传统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0
一、传统武术与传统文化概述传统武术是指,在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至今的,以套路、散打包括功法练习为有机活动内容,以家传或师徒传承为主要方式,以提高技击能力为主体价值,注重体用兼备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1]。传统武术有着长期流传、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形式多样、作用显著的特点。传统文化是指由于文明演变而形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与民族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所形成的代表自己该民族特色的总.........
公民投票:政治学的阐释
发布时间:2013-12-17
" 公民投票之概念 所谓公民投票是指人民对宪法、一般法案或政府之决策,有提议表示意愿,或投票决定是否同意之权。此包括公民之创制与复决两权。前者是由人民提案,送由立法机关制定成为法律,或由政府制成政策;后者则对法律草案或修......
农业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7-13
农业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生产部门,作为农业生产实践产物的农业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先出现的文化形式。中国古代发达的农业,创了独特的、无与伦比的农业文化。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丰富的文化内涵都是在农业社会里形成的,无不带有农业文......
从阐释学角度研究《芒果街上的小屋》的翻译
发布时间:2023-07-08
【摘要】本文以潘帕的《芒果街上的小屋》译本为研究对象,将译者主体性这一概念分解到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当中,从而清晰意识到译者主体性是如何作用于翻译活动的。 【关键词】芒果街上的小屋;阐释学;阐释四步骤 1引言 ......
诵读经典美文 传承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1-12
诵读经典美文 传承传统文化 摘要 教师缺乏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导致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重视古诗词教学,在不断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不断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东西方修辞学传统的历时比较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5-24
" 论文关键词 东西方 修辞传统 传播秩序 社会发展 公平与公正 论文提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和古希腊修辞学传统以及19世纪以来中国、日本、美国等修辞学研究的简要历时考察,阐释了东西方修辞学传统差异的社会根源,论述了传播秩序的......
善与至善:论朱子对《大学》阐释的一个向度[2]
发布时间:2023-04-14
作者:郭晓东 提要:本文认为,朱子对《大学》阐释最根本的一个向度是《大学》“三纲领”中之“止于至善”。在朱子看来,“至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善”,小学的工夫成就的是“善”,即使人做一般意义上的好人,而大学则要人......
如何在文化通识视野中阐释“文气”说
发布时间:2023-05-30
文气话语形态研究,夏静著,商务印书馆,2014 一 对于“气”“文气”的研究阐释,始终是古代文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许多文学理论家、古代文论研究家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于不同的理论诉求,对“气”“文气”进行......
从影剧《江姐》看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发布时间:2023-06-06
江姐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了。笔者是从歌剧版所熟知,而京剧版《江姐》,还有拍成电影版的京剧《江姐》,还是第一次欣赏到。不容置疑的是,笔者深深为中国拥有京剧,并作为国粹闻名世界而自豪。在这里,笔者说了三个版本:歌剧、京剧、电影京剧。而这部电影,是在2002年由张元导演、张火丁主演主唱的近年来第一部京剧电影。虽然很多人都在说这部电影是对传统京剧的一个复制,但笔者想说,经过张元导演他个人的视角,还有.........
对农民寻求非农活动的社会学阐释
发布时间:2023-01-02
(一) 在理论上, 向来有两种彼此“对立”的视角: 整体论和个体论。前者在研究农民由乡村向城镇迈进寻求非农职业和城市生活的时候, 关注于宏观的结构性、制度性因素的制约作用(甚至被叫做“决定作用”), 认为个人不过是社会关系的载......
中和思想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6-24
摘要:儒家提出的中和思想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深刻地影响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原则就是孔子提出的“时中”论和“和而不同”论,前者即“中”作为公正、公平之价值,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需要主体根据不同的“时”或境遇加以灵活地运用;后者即“和”作为和谐、和平之价值,乃是一种基于“不同”的有序或差序和谐,它需要主体养成包容、谦让的“内圣”心境。中和思想为当代的和谐社会构建与和谐世.........
唐长安皇家园林中的“荷”诗文化阐释
发布时间:2015-08-07
皇家园林是统治阶层建造的人工景区,将自然界花木移植到特定的环境中以供人欣赏,亦建有人工水域为身处内陆的人们提供泊舟怡情之乐。皇家园林中人工种植的生态绿化植被有很多种,而在唐代的皇家园林中,所种植花卉中,数量最多,种类......
关于传统的诠释
发布时间:2023-02-27
内容提要:传统和非传统的前景和命运取决于现实的认取和否定之间的活动结果。启蒙和愚昧分属传统和非传统。认取启蒙和承袭愚昧分别是两种不同的现实活动。而现实活动在形态上可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思想、学术、舆论等方面。无......
浅谈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文化阐释
发布时间:2023-05-26
" 论文关键词:借词;地域特征;语法特征;文化信息 论文摘要:词汇互借是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现象。英语在发展过程中吸纳了众多的汉语倩词,借入方式不拘格,所折射出的文化色彩斑瀚,独具特色,而且有其深刻的文化成因。在追根溯源中把......
浅析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发布时间:2023-06-19
浅析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一、观天道以立人道盘古开天辟地,自此天地孕育,万物萌发。作为中国传统的造世神话故事,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实在太熟悉不过了,我们甚至可以空间想象出盘古在原本混沌世界上留下千古一画。这一画造就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3-11
一、 经济 转轨时期道德滑坡的经济诠释与文化反思 当今 中国 ,正处于一个由 社会 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重要 历史 时期。刚刚跨入市场的社会主义中国,在冲破若干传统束缚,“摸着石头”走过第一段......
外来文化的传入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7-20
通过调查发现,现在的中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并且兴趣不大,而对外来的文化却表现出很大的热情,这可能与他们所处的生活方式有关,.........
道、言、智、境与中国哲学诠释传统
发布时间:2022-08-08
诠释学最早可溯源于对《圣经》的注释。西方哲学诠释学不仅是一种诠释和理解的方法论,也是一种诠释的本体论,是一种关于解释和理解的哲学。上世纪末以来,中国哲学界开始接触西方哲学诠释学,由此开始了西方哲学诠释学和中国传统诠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