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中和思想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和思想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24 00:46:35
中和思想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时间:2023-06-24 00:46:35     小编:

摘要:儒家提出的中和思想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深刻地影响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原则就是孔子提出的“时中”论和“和而不同”论,前者即“中”作为公正、公平之价值,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需要主体根据不同的“时”或境遇加以灵活地运用;后者即“和”作为和谐、和平之价值,乃是一种基于“不同”的有序或差序和谐,它需要主体养成包容、谦让的“内圣”心境。中和思想为当代的和谐社会构建与和谐世界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中和;时中;和而不同;核心价值观;孔子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核心,即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认知。笔者认为,中和思想更能体现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一、 中和思想与传统文化价值共识

关于“文化”的定义,中外学术界虽莫衷一是,但视价值观为文化的内核则是大家的共识。而文化的价值观又是一个由内核与外壳组成的系统。一般来讲,构成内核部分的价值观,即核心价值观具有价值的普遍性、稳定性和独特性三个特征,它是一个民族文化整个价值体系居于中心地位,且具主导作用的价值取向。价值普遍性不仅意味着某种价值观念为大多数人所分享和认同,而且意味着它在价值系统中的基础地位以及它对其它的或外壳部分或非内核部分的价值观念的渗透性,可以说它是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价值稳定性是就某种价值观的历时性而言,即它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人们价值选择与价值判断的基准,它不会因为价值外壳部分的变化而轻易地改变自身,它总是显得有点保守和顽固,但也正这一特性构成了文化的传统。价值独特性是指价值观的民族性,即某种价值观是为某一民族所特有或在这一民族文化中表现得最为突出,能够成为该民族文化认同的标志。

我们知道,所谓价值,通俗地讲,就是以何为“好”/“佳”/good,而核心价值观则是“最好”/very good。无疑,“好” /“佳”/good是一种涉及主客体关系的范畴,它体现为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或意义性,这种有用性或意义性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客体满足了主体的物质需求,就如goods(商品)具有能满足消费者的使用价值一样,所以,Goods is good,或者说good首先是指一种物质意义上的“好”与“佳”。但是,由于不同的主体或同一主体的不同时候会有不同的需求与需求偏好,所以,价值始终是一个具有个体差异的变量,甚至对某一主体为“好”/“佳”/ good的客体,对另一主体而言则未必为“好”/“佳”/ good。当然,是否存在共同的“好”,即是否具有价值共识?或者说是否存在一种“普世价值”?这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确实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但是,在传统社会生活中,价值共识是存在的。尽管这种价值共识的达成也是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

譬如,中国历史上的“夷夏之辨”,其实就是华夏文明价值共识的形成过程。虽然这一论辨也是一场文明优劣之辨,甚至辨的过程中还存在或多或少的“文明的冲突”的情形,但由于它是站在一种“天下一家”的高度,持一种“王者无外”(《公羊传・隐公元年》)的仁爱之心,主张以“协和”与“文教”的方式来“化成天下”,故“夷夏之辨”虽然是一种文化民族主义,甚至有时也表现一种文化沙文主义的倾向,但它所具有的包容性特征是其他文化民族主义所罕见的。特别是自唐代思想家韩愈在《原道》中提出“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后,后世的思想家对于“夷狄”或“中国”的认同已基本突破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局限,即谁为“夷狄”,谁为“中国”?是“本无定名”的,你接受华夏文化,行为上符合中国文化的礼仪规定,哪怕你不是中国人,也是“中国”,而若你不接受华夏文化,哪怕你是中国人,亦为“夷狄”。对华夏文明的这种开放性与包容性,明代来华传教士利玛窦深表认同:“其人而忠信也,明哲焉,虽远在殊方,诸夏也。若夫汶汶焉,汩汩焉,寡廉鲜耻焉,虽近于比肩,戎狄也。”①而从历史上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都相继主动自觉地接受华夏文明来看,以礼仪文明为特征的华夏文明以及这种文明的“文化”(以文化成天下)方式确实成为了当时“天下”文化的价值共识,或曰“天下价值”,这种“天下价值”成为促进中华民族不断融合与和谐共处的不竭精神动源。

那么,这种“天下价值”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陈来先生认为,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以德为本”“以民为本”和“以全为本”②;有学者则认为是阴阳五行、天人统一、中和中庸、修身克己③;还有人认为是“和谐”“仁爱”“自然”④;还有学者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为依据,提出把“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⑤。比较上述看法,我以为,如果站在哲学或传统“道”论的角度看,可从三个方面来把握中国传统礼仪文明的价值取向。一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坚持“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二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层面,坚持“和为贵”的价值观念;三是在人与自身的关系方面,坚持心灵和谐之“内圣”优先的价值理念。很显然,上述三个层面都体现了传统礼仪文明把“贵和”作为其价值共识的核心。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⑥

那么,如何实现这一核心价值?孔子提出了“时中”论和“和而不同”论的价值实践原则,即“中”作为公正、公平之价值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需要主体根据不同的“时”或境遇加以灵活地运用;而“和”作为和谐、和平之价值乃是一种基于“不同”的有序或差序和谐,它需要主体养成包容、谦让的“内圣”心境。因此,概括言之,“中”与“和”是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范畴。而从思想史的角度看,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释、道三家其实都把“中和”作为一种核心的价值共识,只是他们在价值实践的路径选择上各有不同罢了,特别是宋以后,他们在成就主体“内圣”问题上,又都选择了“心性”论的理论构建路向,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传统文化史实际上就是一个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并不断融合或“中和”佛家、道家思想甚至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过程,有基于此,我们可以视中和思想乃为传统文化之“天下价值”即价值共识或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理论基础。 二、中和思想与传统社会生活

中与和思想作为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在《中庸》这一文本中被提升到本体论即“道”的高度,并强调此“道”具有一种“须臾不可离也”的实践属性,这使得传统中国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打下了中和思想的精神烙印。

譬如诗歌,“诗言志”是传统诗歌本质的特征,但其所谓“志”既指思想、抱负和志向等理性的内容,同时也指情感、情绪等感性因素,《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正是这种内容与形式、思想与情感、诗与歌与舞的统一,使传统诗歌包括音乐文化在追求“尽善尽美”的过程中,遵循着一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和美学原则。同时,以格律和韵调为主要形式特征的唐诗宋词,其对压韵、对仗的讲究也无不体现出中和的美学要求。

譬如书法,唐太宗认为,自晋以来,惟王羲之的《兰亭序》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⑦,而这种美主要体现为一种中和之美。其中,笔法之中和表现为肥瘦、收放、上下、左右、多少的协调与平衡;结构之中和表现疏密、向背、奇正等的辩证统一。章法之中和表现为气脉连贯以及动与静、连与断、均与乱、呼与应、起与承、并与和、首与尾、正文与题款、字距与行距等因素的对立统一。⑧

譬如建筑,代表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主体的三大建筑――皇宫建筑、陵园建筑和园林建筑,皆有一个共同的设计原则就是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表现出以中和之美为追求的价值取向。以紫禁城即北京故宫为例。紫禁城有太和、中和、宝和三殿,构成“前朝”;乾清、交泰、坤宁三殿,组成“后寝”。前三殿是皇帝召见群臣、主持朝政的场所,名称都突出一个“和”字,包含着君臣配合默契,以求政治稳定、四方太平之意。而且,在这种体现君臣和谐的建筑设计中又把帝王权力置于权力建构的“中”心,紫禁城全部主要建筑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充分彰显了“王朝”至高无上的尊严。在装修和色彩方面,采用了大片黄色琉璃瓦、红墙、红柱和绚丽的彩画。色彩协调,明暗突出,建筑元素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总之,紫禁城作为传统皇宫建筑的代表充分体现出了以伦理等级秩序为内容,以对称均衡为架构的中和之美。

譬如中医,就是以一种阴阳五行对立统一规律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整体辩证治疗为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黄帝内经》提出以五脏配五行,认为五脏之间存在着网络式的生克关系,形成了以脏象学为核心的中医理论体系。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则提出了天人相应的思想,它把疾病的形成分为外因(邪气)和内因(正气)两类,提出了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经来划分疾病的深浅及邪正盛衰的“六经辨证”理论。这些理论都突出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特征,它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西医学具有完全不同的哲学基础。

譬如中餐,不仅色、香、味俱全的饮食之和是中、和思想的重要源起,而且对饮食之礼的讲究更赋予了中国饮食文化除具有审美体验外的其它社会功能。中餐之美首先是一种和美。中餐讲究菜的品种之间的协调与搭配,讲究一个菜与整桌菜之间在咸淡、荤素等味觉上的和合互补,讲究色、香、味的俱全,讲究餐具及饮食环境的和谐协调。其次是一种善美,中国饮食文化更重视饮食的伦理社会功能。《礼记・礼运》有“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一说,在传统就餐活动过程中,包括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上菜的次序、敬酒的规矩等都有严格的讲究,体现了一种以伦理秩序为旨归的和善之美。

正是中和思想对传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普遍介入,使得这一思想具有了文化的渗透功能,以至于在今天汉语言表达习惯上,仍可看出其影响的痕迹,除了有诸如“中间”“中立”“中等”“中心”“中正”“中国”“中原”等惯常性用法外,“中”还作为中原地区(河南)的方言之一有着十分独特所指,如“中不中”一语作为他们的口头禅,是他们表达价值判断的特有方式,其主要意思是“好不好”“行不行”“可不可以”,而其“中”则是表示赞赏与肯定的意思。至于“和”,在汉语中具有很强的组词能力,如和谐、和煦、 和蔼、和睦、和平、和合、和气、和善、和顺、和美、和乐、和悦、和声、和鸣、和衷、和泰等,特别是像“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等成语的大众化运用,说明中、和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共识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心理,具有很强的文化生命力与价值创造力。

三、中和之道与儒家核心思想

在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儒家思想提供的中和思想是最主要的思想资源,但是,这一思想资源即中和思想是否构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呢?关于这一问题,近代以来,学界的主要观点却还停留于在仁或礼是儒家思想之核心的争论上,对于中和思想在儒学构建中的理论地位并未给予充分地关注。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分歧,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以为,这也与研究者对儒家经典文本形式的理解有关,与未能站在一种文化哲学或“道”论的高度去理解儒家思想的理论构建相关。

众所周知,由于儒学的产生与发展体现出一种解释学意义上的释“经”过程,而儒学经典特别是“四书”又有着“轴心时代”共有的文本形式特征,即大多文本都是一种对话或语录体形式,这使得思想的理论形式表现为后之读者的构建过程,或者说像《论语》中的儒学思想的系统化、理论化是通过孔子以后儒家的不断“阅读”或解释活动才逐渐完成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孔、孟等思想家的思想是一种没有理论逻辑的观点或观念,相反,孔子曾明确地说:“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这个“一”就是将孔子所有思想或观点、观念连接为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一种“道”。所以,如果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待儒学思想的构建,就必须关注儒家的“道”论。

孔子认为,“君子谋道”,儒学就是一种“谋道”之学,这是儒家对于自身的理论定位。何谓“道”?《易传》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可见,“道”的构建必须要有对超越或终极存在维度的关注才可谓之为“道”。尽管在孔子的学生看来,夫子是“罕言”其“道”的,甚至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之后又并未明确地说“吾道”之“一”是什么,但根据孔子的学生曾子所讲“夫子之道,忠恕而己”来看(同上),“忠恕”乃是孔子之“道”的主要内涵。根据传统的定义,忠,尽己之谓也,恕,如己之谓也,具体来说,儒家认为,尽己之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如己之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可见,儒家的这种忠恕之“道”是一种处理“己”与“人”(而非“己”与“他”)之间关系的伦理原则,它与西方传统的“金规”(golden rule)具有逻辑形式的近似性。而这一原则或“道”之所以可能,在逻辑上必须以人际共识和价值共识为前提,其中最重要的是必须把“你”当作与“己”一样具有价值和意义的存在,因而,忠恕之道尤其是恕道与康德的“人道原则”――“永远把人类(无论是你自己还是他人)当作一种目的而绝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来待”――又有相通之处,即二者都一种自律原则。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曾子对孔子“一以贯之”之“道”的理解虽然或应该契近孔子的原意,但是,从解释学的观点看,曾子的这一看法未必能代表孔子心目中的“一”之“道”。因为,忠恕之道毕竟只是一种自律型伦理原则,顶多是一种人道原则,它未能体现“道”之所为“道”的“形而上”者或本体论的哲学维度,因而它只能属于一种形而下的方法论原则。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论语・公冶长》)可见,夫子所“罕言”而弟子不可“得闻”的“道”是同“天”或“命”等形上或超越的范畴紧密相连的。而这种同“天命”相联系的“道”便是中庸或中和之道。何以见之?一则是在《论语》这一文本中,孔子尝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其“至德”之德具有“得”的意思,是指中庸作为一种方法论的功能与效果是最大、最高、最好的,具有无可比拟或朱子所谓“无以复加”的优胜(《论语集注・泰伯》),就如孔子所称之泰伯那样,能够“至德”或道德到“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的地步(《论语・泰伯》),或如文王、武王那样,能“至德”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事服殷”的地步(同上)。而这种“至德”之所以可能,诚如《周礼》所言,必须“以道为本”,或如宋儒张载所论,须站在“为天地立心”的高度,或如新儒家代表人物冯友兰先生所言,必须以“天地境界”为人生的地平线,即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方能突破“类性之仁”的局限而将仁爱的精神扩展至天地万物,以“赞天地之化育”。二则是在《中庸》这一经典文本中,提出了“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极高明而道中庸”等三个命题,明确肯认了中庸或中和之道是一种基于终极关怀与内在超越且具有“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功能的“至德”。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中庸》实际上是一部关于儒家中和思想的理论化的经典,它从形上本体论、心性论和认识论、方法论的角度,逻辑而系统地构建起了儒家道德形而上学哲学理论体系。三则是在《中庸》这一文本中,探讨了中庸或中和与儒学其它道德范畴间的关系,认为孔子所提出的仁、知、勇范畴虽是“天下之三达德也”,但“所以行之者一也”,这“一”就是贯之于“三达德”之中的中庸或中和精神,因为,无论是仁、还是知,抑或勇,如果不能贯彻中庸“过犹不及”的原则,都会有走向德性之反面的可能性,如仁爱之过度易走向溺爱,智慧之过度会走向狡诈,勇敢之无节会走向鲁莽。正因为此,王夫之认为,中庸或中和之为德具有“兼德”的性质,是“统智、仁、勇而一之者”(王夫之:《四书训义》卷二)。由是可知,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范畴既不是仁,也不是礼,而是中庸或中和之道。

四、中和之道的本质内涵

中和之道的本质内涵是什么?或者说如何把握中和之道的精神实质?关于这一问题,儒学内部以曾子为代表,直接将中和之道理解为忠恕之道,而《中庸》文本产生以后,中庸学的理论构建又存在一个偏重于“中之用”向偏重于“中之和”的转向过程。我以为,如何理解上述两种情况,对我们把握中和思想的精神本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虽然《中庸》认为,“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但“不远”并不意味着等同,恰恰是“违道不远”,表明忠恕与中庸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忠恕之道本身还存在着理论构建上的缺陷。因为,从“己所不欲”的自律原则出发,“勿施于人”的行为未必会导致一种善的结果,因为“己所不欲”未必为“人所不欲”,譬如辣菜是北方人之所不欲,若将这种饮食的偏好用来招待湖南的客人,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忠恕之道之是否有效,必须以人际共识和价值共识为前提,而恰恰是这两个前提的达成存在着因阶层、地域、文化等因素而来的困难性,譬如“君子喻于义”,而“小人喻于利”,二者之间就难以达成价值共识,君子之“不欲”恰恰是小人之“所欲”,若以君子之“不欲”施之于“小人”,是否能达到孟子所谓的“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尽心上》)是很值得怀疑的。以此而言,恕道不能等同于中庸之道,因为后者的价值建立是基于一种“天地境界”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它有着形上本体论的向度,即它是站在《中庸》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高度来立论,这与恕道只从“己”出发的价值坐标是根本不同的。

《中庸》对于“中和”的本体承诺以及宋明理学对“中和”的心性承诺,是传统儒学最具哲学意味的理论创新,它一方面赋予了“中和”即中正或公正与和谐或和平这一社会制度之首要价值的“天道”性质,为传统“王道”政治的合法性作了强有力的辩护,另一方面,又为“中和”这一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提供了颇具可操作性的路径,特别是它从理论上消解了“王道”政治的外在性质,从而从哲学的高度确立了“中(正)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地位。

其次,亦如有论者看到的,儒家的恕道,它与西方传统文化的“金规”(golden rule)即亚里多德的“中道”(golden mean)观念有着相通之处。但是,第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既非恕道所能概括,也远非西方文化的golden mean(中道)概念所能涵括。前者已如上所论,后者即亚里士多德的“中道”观念是古希腊自然哲学观念在伦理学上的运用,golden mean在本义上作为一种“黄金分割方法”显示了“适当的”比例的可量化特征,这不仅意味着亚氏所谓中道的“适当”规定性既是一个质的范畴,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质的“适当性”必须同时是可量化的并因而是不可模糊的德性,就如射击,如果10环为“中(善)”,则10环以外哪怕是9.9环便为“不中(恶)”,当然,“两恶之中,取其小者”⑨,但“小恶”仍然是恶,亦如9.9环虽然 “近中”但仍为“不中”,两者在质上的差别是不可以模糊的,有基于此,亚氏明确地说:“德性却是极端”⑩。后者(儒家)之“中”虽有“两端未是不中”(《朱子语类》卷六十三 )的可能性,但“中”是一个“度”的范畴,是一个可以在相当“幅度”的范围之内移动的具有“无可无不可”性质的“中”,譬如10环为“中(善)”,9.9环则是“近中”或“次中”而非“不中(恶)”,诚如孔子所言,不得“中行”之士,固然是憾事,但如果能做到“狂狷”之士,也应被肯定、称许(《论语・子路》)。可见,亚氏的golden mean是一种非中(善)即恶(不中)的排他性的中道观,而儒家却是一种非中未必为恶的包容的“中和”观。我认为,也正这一区别决定了华夏文明在面对异质文明的挑战时总能持一种“和而不同”的文化包容心态处之,而并不如其它文明那样总喜欢诉诸于“圣战”式的“文明的冲突”。 第三,我们知道,中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其思想的发端源自于上古“执两用中”的“王道”政治传统,换言之,它最初是一种“允执厥中”的“王道”政治学,是基于对社会政治生活有序和谐的关注,且即使在孔子,伦理学已成为了中和之道的主要内涵,但它也并没有变成为一种偏于道德修养的内圣之学或心灵和谐之学,孔子中和思想的重心是在“时中”和“用中”(庸者,用也),而孔子心目中的“时”既是指“适当的时候”,又是指“适当的地点”,简言之,是指行为主体遭遇到的客观环境的总和。时间在流逝,环境在变化,主体应对环境挑战的方法、策略、态度就应随时而变,一时一中,与时俱进,这就是孔子“时中”思想的要义,其理论旨归是欲为他所处变革时代提供一种灵活而积极的处世之道,是欲为“礼崩乐坏”的“无道”之世提供一种秩序重建的和谐之道。故孟子称孔子乃“圣之时者”(《孟子・万章下》)。因此,虽然儒学是一种“内圣外王”之学,但中和之道的政治学(外王学)并不能隐逸于其理论构建的体系之外,或者说中和王道政治学不能化约成中和心性学的理论附庸。只是因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在孔子,中和之道作为一种偏于“时中”或实践的政治伦理学,到宋明理学那里,为孔、孟所关注的“时中”问题已让位于“儒者第一难透底关”――“未发之中”,或者说,对“时中”和“用中”特别关注的“中庸”之道已逐渐转向为对主体“喜怒哀乐”等“未发之情”关注的“和中”之道,转向为一种以构建心性和谐为主旨的道德心理学。

综上所述,中和之道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其本质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即“中(正)”与“和(谐)”,而在价值实践过程中则需要主体张扬两种精神,即“与时俱进”的“时中”精神与“和而不同”的“贵和”精神。中和思想为当代和谐社会构建与和谐世界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 注 释 】

①参见利玛窦、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②陈来:《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光明日报》2014-08-11( 16)。

③金开诚:《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新华日报》2011-12-21。

④贾磊磊 潘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谐 .仁爱.自然》,《东南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⑤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的讲话》2014-02-28。

⑥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2014-05-15。

⑦吴云、冀宇辑校:《唐太宗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97页。

⑧黄炳壮:《书法的中和之美》,《华夏经纬》2009-08-25。

⑨⑩西方伦理学名著选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97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意蕴
发布时间:2023-05-27
一、传统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包含了我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优秀的文化。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现实中,核心价值观中所包含的内容都能够在传统文化中找到根源,它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根基,并融入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人将.........
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2-09-30
就文化而言,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区别的基本价值观念,它是价值观体系的主导,统领和支配着一般价值观;它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灵魂的表现,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提供了价值原则。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核......
传承经典中的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2-10-01
在课堂教学中内化于心 国学课、品德课、班队会、语文课等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把传授文化知识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识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国学课教学中,学校围绕......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溯源
发布时间:2022-09-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如何发展和丰富其内容需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老子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精髓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 (一)富强即强大而富裕 物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的伦理互通与哲学契合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价值理想、人文精神、德治伦理的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伦理互通的现象。传统价值观从宏观上讲解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宇宙的认识,确立了人......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5-19
背景与意义现代社会年轻人的价值观、价值判断越来越呈现出一种独立性、差异性、多样性、可变性。面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利益诉求、价值判断,一个特别大的问题是,有人说好,有人可能说不好;有人说它有意义,有人可能说没有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构建起我们所应遵循的主流价值观,体现了国家认同、社会认同、公民认同的有机统一,起着凝聚社会共识,统一价值标尺的作用。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
发布时间:2023-02-06
一、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资源(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我们所说的传统文化是指具有重要价值、有深远影响力、有活力的文化,它们最终得以保存、延续下来成为后世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特指在中华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它植根于中国的土壤之中,具有中华民族独特的特点,世代延续保存下来的稳定的文化体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把其中发挥过积极作用的、体现整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22-07-2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当地文明在特定自然、历史作用下,历经千年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至今发挥影响作用的当地文化。它不仅以有关的文献史料、文化物品等客体形式存在和延续,又以当地民族、人民的思维方式、风尚习俗、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主体形式存在和延续。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1],地方传统文化亦然。.........
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传承
发布时间:2022-12-09
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传承 在中国的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里有一部分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核心价值观。西方文化主要强调对立和冲突,而中国的文化则是强调和谐的......
浅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
发布时间:2023-06-15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一个国家得以繁荣昌盛的根源。核心价值观是特定的时代里,国家、社会和个人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导向。核心价值观不是自然存在的,而是需要一个倡导、培养的过程。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文化......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发布时间:2023-04-20
" [论文关键词] 传统文化 核心价值体系 相互促进 发扬光大 [论文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紧密,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升华和创新,弘扬中国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从国家价值......
以传统节日文化为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4-21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要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主要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理念、爱国主......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5-12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创造的独特、辉煌、灿烂的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精神成果,是构成社......
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
发布时间:2023-06-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直接或间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思想的三个维度
发布时间:2023-05-29
一、吸收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理念中华传统道德思想包含丰富的优秀价值理念[2]。例如,在个人道德修为层面有正心、刚毅、羞耻、良知、廉洁等;在家庭伦理层面有孝悌、温顺、恭敬等;在人际交往层面有友善、仁义、礼让、诚信等;在事功层面有敬业、勤劳、节俭、自强不息等;在天下国家层面有爱国、富强、和谐、民本等;在世界伦理层面有协和万邦、美美与共等。其中,有些价值理念直接对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些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
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09-28
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劳动人民在与大自然搏斗的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从钻木取火到四大发明,从诸子百家到儒家文化,无不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正是这些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成果在历代思想家总结凝练下,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陷于水深火热当中,在民族精神的感召下,中华儿女走上了救亡图存的道路,有多少仁人志士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正是由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广西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27
【摘 要】广西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加强广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发挥广西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的功能与价值是时代......
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6-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载着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过程,在新时期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提到传统文化的意义和新时代影响,并强调要以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作为建设和发展国家的重要力量......
以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4-18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含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具有永不退色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定的根本。......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2-11-01
一个国家的主流文化以及核心价值理念对于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国的文化软实力水平。因此要想提升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首先必须要承认主流文化及其他文化形式的存在。军事力量和......
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2-2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他认为,牢固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文化认同
发布时间:2019-12-07
摘要:对中华文化的思想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之间存在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逻辑关系。思想认同是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价值认同是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认同的根本目的,情感认同是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固化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中华文化在价值层面的具体表现,是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基本价值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中华文化影响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基本途径,也是加强人们对中华文化思想.........
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6-09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 继承 超越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相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超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依托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而......
浅谈《孟子》中的成语与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1-08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文化基本......
传统文化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化培育
发布时间:2023-06-21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渠道,两者关系密不可分,要在育人格局构建、精神文化培育、行为文化落实等方面,建构和拓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科学化培育的实践路径。 传统文化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党的十八......
以传统文化为视角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
发布时间:2023-04-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存在,它来源于多个方面,从这一角度来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价值观构建的重要思想源泉之一。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培养科学的价值观理念十分重要,在具体......
浅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思想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2-10-28
【摘 要】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与《大学》的“三纲八目”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融合。在当前,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把握好它们之间的融合关系。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止于至善的融合;自由、平......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公正”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08-25
一、核心价值观的提出 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在历经了众多的乱象后,逐步走上了现代意义的正轨,社会的进步、国家制度的完善、民众思想的开化和自由,似乎已经成为了当下时代所彰显的一大特点。而针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
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机制及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22-09-12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学术界目前形成的共识是: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超越。这种共识的背后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发挥......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传承
发布时间:2023-02-05
摘要: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是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儒、墨、道、法、兵等主要思想学派以及近代思想家都对和谐思想有深刻的阐发。纵观 中国 传统文化,和谐思想是多层次的:人自身的和谐、人与 自然 之间的和谐和人与 社会 之间的和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山歌文化传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3-07-12
广西是壮族人民的聚集地,经过千百年的积累,口口相传,经过历史的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歌文化,在广西,山歌文化丰富多样,关于山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至今仍是一个重要的论题。在文化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对山歌文化进......
基于燕赵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2
1对燕赵优秀传统文化的解析燕赵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与江淮文化、齐鲁文化、三秦文化、三晋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河洛文化、徽文化、楚文化等一起构成了内涵丰富的中国区域历史文化体系,展现了历经千百年积淀与升华而形成的中华文明的沧桑与绚烂。从地理角度看,燕赵是战国时期我国北方两个重要诸侯国。鼎盛时期,它们的疆域北到内蒙古,东北到辽宁,西到山西、陕西,但核心地带则始终是在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地域文化之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与加强大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相结合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18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历史教学与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3-09
摘要:中学历史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性质决定了《历史》课程的核心思想和灵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历史教师最主要的教育教学任务。 关键词:历史教学 人本内涵 核心价值观 精髓......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大学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2-08-17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我国现状所总结的科学理论思想。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文化教育入手,阐述了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紧......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大学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09
大学生容易受到各种知识的熏陶和激进思想的影响。由于大学生是作为未来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主力,所以对大学生思想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发布时间:2022-12-14
[摘要] 中国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挖掘开发这些宝贵的和谐思想,对于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和谐 天人合一 和为贵 协合万邦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非常......
简论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孕育
发布时间:2023-03-16
" 论文摘要 文化是价值观孕育生成的土壤和营养。为此,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就应根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深耕在爱国情操和我军优良传统的沃土之中;巩固在不断完善的我军制度文化的建设之中;融会在适应......
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依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与途径探析
发布时间:2023-01-28
1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藴含着丰厚的道德文化资源,至今仍然是我们民族的操守灵魂,是我们行为的价值准则。比如,孝亲仁爱,说的是人际关系由亲亲的血缘关系推广到泛爱众的社会......
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发布时间:2023-07-25
核心价值观是区别一种文化或多种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它在价值观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统领和支配着一般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灵魂的表现,它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提供了价值原则。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以社会主义市场......
传统文化的价值
发布时间:2013-12-17
岁尾年头,许多从事企业文化建设的同志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如何运用传统文化的问题。 其实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不仅是年节时的话题,而且是在整个企业文化建设中绕不过去的话题。 任何传统的文化都是历史的产物,都是从远古流传而来,文化的......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3-05-18
随着历史长河滚滚而来,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就像那河床上绵密的沙砾,静静地沉淀下来,待河水轻轻地抚摸过后,在夕阳的柔波中闪烁着璀璨的光。儒家经典、四大发明、汉字那些岁月中的记忆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这不仅仅是中国这只东方雄......
论新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的价值体现
发布时间:2022-11-23
【摘 要】 本文认为,新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的价值体现是:舆论监督价值、协调整合价值、主体教化价值和主流导向价值。 【关键词】 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价值体现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
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4
当今社会,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群体的重要代表,大学阶段是大学生道德学习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时期,是养成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之一,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
发布时间:2023-03-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理念,导源于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经验,它的丰富内容、内在活力和持久生命力,也必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而得以展开、深化和升华。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固有根本,在......
论榜样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发布时间:2023-07-11
榜样是指在某个特定社会时期,被大众公认的思想行为先进、道德品质高尚、在某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者群体,通过培育、选树、传播凝练成一种精神形象而成为社会各阶层学习效仿的楷模。从文化的角度看,榜样是其所在社会群体创造的特......
论红色文化与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发布时间:2023-07-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共同创......
我国传统文化中心理健康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3-07-13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学思想,有不少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和事实材料,对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传统文化中积极的心理思想,阐释了传统文化对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研究了通过传统文化提升心......
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的地位和作用
发布时间:2022-10-27
一、红色文化的特质 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反映物质。红色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创造这种精神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人民武装和革命群众。从一种精神的产生来说,虽然在其产生过程中掺杂着个人或团体的主观努力,但个人或团体的......
红色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发布时间:2022-12-17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在国家发展的历史文化根基之上。近代以来中国历史文化最绚丽的篇章,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以及由这一历史浇铸的灿烂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承载了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
江南造船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
发布时间:2022-09-03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也是文化最深层次的东西,文化自觉的实质是价值自觉。价值自觉就是企业职工对自身价值存在状况的自我认识。即企业职工明了企业所秉持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价值观念体系,并对其来龙去脉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并自愿践行这种价值信念和准则,将之付诸实施。在文化行动上表现为一种自觉践行和主动追求的理性态度。江南造船在151年的漫长历史中,逐渐培育并形成了以“爱国奉献、求实创新、自强不息、打造一流”.........
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探析
发布时间:2023-05-22
一、红色文化内涵及本质红色文化是指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大潮洗礼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映中国共产党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多样化的文化方式的传承、记载、歌颂和承载这一历史过程和现实的文化综合体,主要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其本质主要有:(一)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它.........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
发布时间:2022-11-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
论考试核心价值观转型中的考试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15-09-16
摘要:考试核心价值观与考试文化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考试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决定考试文化的内涵与发展走向,考试文化需要通过不断变化与革新来体现考试价值观的精髓。当前,在精英化考试向全民化考试的发展过程中,应建设以和谐为核......
如何建设具有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
发布时间:2022-12-29
摘 要 本文从企业文化的定义说起,分析了企业文化的构成,并阐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要建立具有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要建立具有企业精神的企业文化,要建立具有以人为本、敬畏制度的企业......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1-16
摘要:当前,我国在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后,却在社会凝聚力、发展方向和意识形态领域等方面又出现了诸多矛盾和问题,如物欲横流、精神空虚、信念淡薄、诚信缺失等,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变形在不少人身上表现十分突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那又何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信仰危机现正在腐蚀着我们社会的根基。根基不牢,我们的社会必然像大厦失去根基一样,出现倾斜,甚至倒塌。所以,虽然我们当前在经济、政治、文.........
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思考
发布时间:2023-05-17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复兴,更为根本的是文化的复兴。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本质和灵魂,以宽广的历史视野去考察、反思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演进,从中找出核心价值观发展变化的顺逆之......
浅析司法核心价值观(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05
【论文摘要】正义是法律的基础价值,公正则是司法的灵魂所在。公正司法,不仅体现在实体上,更要在程序上实现司法公正,即“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正”。 廉洁是人民法官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重要评断标准,也是实现公正的基本保障。司法工作......
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1-06
摘要: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有着非常丰富的精神内核,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坚实的基础。如何使这种优良道德传统适应时代要求,在现在和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解决现实问题,需要以理性的思维、积极的理念去探......
人民法官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内涵(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16
构建人民法官的核心价值观必须要突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本质要求,要“讲政治”、“顾大局”,立足于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信念,认真行使审判职权,履行审判职责。 “公正”的价值内涵就是追求公平、正义,不偏私;“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2-03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解读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形成的、占据主导地位的对事物(包括对人)的价值问题的总的看法和观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
论高校核心价值观“三进”的常态化
发布时间:2023-03-16
摘要: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需要系统规划,实现常态化。一要优化理念,强化核心价值观“三进”战略的常态化;二要整合载体,促进核心价值观“三进”途径的常态化;三要建构机制,保障核心价值观“三进”运行......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青少年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13-12-17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青少年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 “恶搞”古诗词引发的思考 笔者偶然从一媒体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湖北陈女士的儿子小熙,读初二的小家伙从小学习古诗词,能熟背百余首唐诗,担任班级语文课代表。一天,陈女士正忙着做......
信念淡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发布时间:2015-08-25
摘要:犬儒主义形成于古希腊的犬儒学派,古代犬儒学派超凡脱俗,致力于追求内心唯一的善意。犬儒主义发展到今天,主要表现为信念淡化。在此背景下,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丰富其内......
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发布时间:2022-12-17
[摘要]价值观教育一直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以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成为了“当前及今后党和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成为了“公民社会”在精神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的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7-05
内容提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样具有划时代得意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落实“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和谐社会就是真正从法的意义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和谐共进。“以人......
浅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公路管理行业思想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2-12
[摘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干部职工的头脑。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构建公路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任务。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发展历程的经验总结,是对发展思想的继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贯彻落实的重大战略思想。[关键词]公路管理;核心价值;体现;践行信念凝聚力量,理想推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过几代人艰辛探索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全.........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与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12
建筑既是技术的,也是艺术的,既是实用的,也是审美的。我们在建筑时,不仅要考虑它的实用价值,更要考虑它的文化价值,因为,建筑的核心是文化。因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及对文化的理解,从建筑的文化内涵及意义,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
发布时间:2023-06-16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成立新中国的初期,是一个没有自己的工业,而农业方面也由于连年战争造成了民不聊生的悲惨局面,在短短的数十年间,我国发展了自己的工业,解决了吃饭问题和就业问题,恢复......
从电影《2012》看美国传统价值观及文化
发布时间:2023-05-17
从电影《2012》看美国传统价值观及文化 [关键词] 《2012》 美国梦 个人主义 英雄主义 基督教文化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电影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影不仅成为人们娱乐的一种方式,也同时成为传播社会文化......
生态文明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
发布时间:2023-02-26
【摘 要】环境问题与和平问题、发展问题已经并列成为当今时代的三个主题。世界正在发生从工业文明社会向生态文明社会的重大跨越。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我国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地包含生态文明观。提倡“尊重自然、顺应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教师理想的启迪
发布时间:2023-02-23
党的“十八大”曾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古人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千百年来这话一直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职......
关于高校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校园文化视角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 高校如果不能清晰地提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致并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价值观,极有可能发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偏离。高校核心价值观反映了高校对自身存在意义、价值追求的理解和把握,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内在精神......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内化与外化
发布时间:2015-11-04
摘要: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新的要求和部署,其中首次提出以“三个倡导”为核心。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大学生又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群体,因此首先要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
中国传统文化IP价值的挖掘与孵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3
摘 要:IP孵化已不H仅是影视创作的发展重点,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二次开发的新方向与新思路。洛阳白马寺作为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因而具有极高的社会影响力和IP价值。通过对洛阳白马寺IP价值的有效挖掘与......
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
发布时间:2022-09-19
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工作者,我们需要反复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在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里,我们可以选择哪些价值因素融入我们的德育工作?爱作为知识分子,我们应该做一个热爱家庭的人,做一个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人,做一个热爱学习,热爱仁德的人。第一,做一个热爱家庭、民胞物与的人。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儒家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发布时间:2023-03-13
【摘 要】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归结为二十四个字。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儒家文......
从思想和价值观上打造“中国话语权”
发布时间:2023-03-2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的经济地位在国际上快速提升。至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相继超过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和日本,从第六位上升到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并几年来一直稳坐这......
培育和践行医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与体会
发布时间:2016-03-31
[摘要] 培育和践行医务人员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升医务人员的思想觉悟、规范医务人员职业行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彰显医院软实力,医院通过教育引导、制度保障、舆论宣传、实践养成等措施,注重发挥思想凝聚、制度激励、舆论导向、文化......
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探
发布时间:2023-06-2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4-30
【摘 要】当代青年的使命,决定了他们必须拥有强烈的责任感,目前,部分青年自我责任意识不强,家庭责任意识淡漠,社会责任意识弱化,这与其角色职责要求不相称。这一现象的出现,有时代、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教育方面的原因。大学生......
论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2-20
【摘 要】 文章论述了中国儒家文化对培育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分析了儒家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发展和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传统文化的当代体现。当前......
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
发布时间:2022-11-30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积累了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其中的优秀部分至今仍对中国的社会观念、民众精神风貌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科学精神
发布时间:2023-02-01
[摘 要] 无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发展,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一个重要方面,都渗透着科学精神的力量。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坚持科学精神。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精神 习近平同志指出......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3
一、概述 近些年來,在网络传播十分发达的全球化时代,文化碰撞非常激烈,西方世界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披着类似好莱坞大片这样华丽的外衣渗透到青年学生的思想里。我们担忧青年学生被文化同质化,迷茫在西方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思潮......
传统文化与党的思想建设
发布时间:2023-02-01
党的思想建设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搞好党的思想建设,必须调动一切有利因素,需要全 社会 从不同方面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传统文化已深深地融化在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甚至内化为人们的一种文化心理和性格,并渗透......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发布时间:2022-08-02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们面对各种文化的冲击:传统的、现代的、外来的、本土的、先进的、落后的、健康的、腐朽的、积极的、颓废的,等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德育往往流于形式,而中学生的思想又不成熟,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必要。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因分析1.时代进.........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的渊源
发布时间:2019-11-18
摘要:我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情相结合的过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期,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多元化态势明显,尤其需要一个核心的、占主流地位的社会主导价值观来引领和统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可争议地承担起了这样的职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在哲学基础、理论内涵还是目标指向上,都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3-18
摘 要 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个概念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不能孤立地看待每一个概念。而自由和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中最根本的概念,规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