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谈重返“精神原乡”的激情与迷失

谈重返“精神原乡”的激情与迷失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22:29:31
谈重返“精神原乡”的激情与迷失
时间:2023-08-07 22:29:31     小编:刘罡

巴金晚年散文巨作《随想录》,为他在重返文坛后赢得了举世声誉。其印数之众、传播之广、赞扬之多,就一部散文集在同时代产生的直接影响和获得的社会评价来说,《随想录》在当代中国可谓无与伦比[1]399。而同时,它也引起了一些非议。《随想录》系列的第一部( 即同名文集) 中,有9 篇是访问法国后写就的文章,这组关于中法人民友谊话题的文章就曾遭到质疑。1980 年第9 期香港《开卷》杂志发表一组文章,它们是由香港大学中文系教师黎活仁组织学生撰写的《随想录》读后感,这些文字评论巴金《随想录》即以否定为主,比如评价艺术质量不高,题材陈旧、单调而重复。这组评论就是将巴金对友谊的书写视为极为醒目的重复,如评论道: 巴金又常常说自己与外国朋友谈论友情,绝不是外交辞令,露出这条不必要的尾巴,只会给人寒酸的感觉,巴金实在也有点世故了! 《随想录》的大部分文章都是控诉四人帮和推销友谊。屡次提到追求友谊,又令人想起友谊第一这句宣传口号。这些意见所包含的意思,是认为巴金的友谊书写不够真诚,又过于繁冗。意见虽然尖刻,但或许道出了某些我们长期忽视的问题。平心而论,在读《随想录》时,那些铺天盖地的友谊着实让人有些厌倦,以至会产生审美疲劳。引人深思的是,巴金如此热衷于友谊书写,甚至有泛滥之嫌,究竟有何深层原因? 如果评论者仍将目光停留于文本表层,也许会忽视隐匿于巴金面对法国这个精神原乡时内心世界,甚至贯穿于整部《随想录》创作状态的关键因素。

一、偶像崇拜与代言豪情

《随想录》首篇是记叙访问法国的《再访巴黎》,虽然没有直接出现友谊字眼儿,但还是关涉到友谊。《再访巴黎》以巴金回应人们询问他自己在巴黎的感受开篇: 时间太短了,走马看花,匆匆一瞥,实在谈不出什么。口气很平淡,不大像巴金的风格,但往下看,我们从下文的叙述或许可以窥见一贯热情似火的巴金之所以如此态度平淡的隐衷不过我的确喜欢巴黎的那些名胜古迹,那些出色的塑像和纪念碑。它们似乎都保存了下来。偏偏五十多年前有一个时期我朝夕瞻仰的卢骚( 梭) 的铜像不见了,现在换上了另一座石像。是同样的卢骚( 梭) ,但在我眼前像座上的并不是我所熟悉的那个拿着书和草帽的日内瓦公民,而是一位书不离手的哲人,他给包围在数不清的汽车的中间。这里成了停车场,我通过并排停放的汽车的空隙,走到像前。我想起五十二年前,多少个下着小雨的黄昏,我站在这里,向梦想消灭压迫和不平等的作家,倾吐我这样一个外国青年的寂寞痛苦。我从《忏悔录》的作者这里得到了安慰,学到了说真话。卢梭像变了,就影响了作家的心绪,也影响了他的行文风格? 这是完全可能的。过去的卢梭像拿着书,也拿着草帽,而今天的卢梭像却只拿着书,今天看到的这个卢梭只是个书不离手的哲人,这一定不符甚至亵渎了巴金心目中的卢梭! 巴金心目中的卢梭,就应该是日内瓦公民! 公民与哲人之间,在巴金看来,有着不寻常的意义区别。在巴金眼里,公民显然是一种卡里斯玛式的象征,即引导人们消灭一切压迫和不平等,使人类彻底从不幸中解放的人。巴金流露并不太欣赏哲人的态度,也别有深意从走上文坛开始,巴金就自觉地坚持平民本位的创作立场,而对夸夸其谈、以精英自居的学院派知识分子甚为不屑,乃至强烈抵触。再看今天的卢梭像四周,已是数不清的汽车,这难道不也与倡导返归自然的卢梭精神相抵牾吗?看罢卢梭像,巴金进行了这样的反思:我在像前只立了片刻。难道我就心满意足,再没有追求了吗? 不,不! 我回到旅馆,大清早人静的时候,我想得很多。我老是在想四十六年前问过自己的那句话: 我的生命要到什么时候才开花?这个问题使我苦恼,我可以利用的时间就只有五六年了。逝去的每一小时都是追不回来的。在我的脑子里已经成形的作品,不能让它成为泡影,我必须在这一段时间里写出它们。否则我怎样向读者交代? 我怎样向下一代人交代?再接下来,就谈中法人民之间的友谊了,既有从卢梭等法国老师给予作家教益的角度来说,也有从法国读者给予作家印象的角度来说。如,这次来法访问我个人还有一个打算: 向法国老师表示感谢,因为爱真理、爱正义、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爱人间美好的事物,这就是我从法国老师那里受到的教育。没有想到在巴黎也有《随想录》的读者! 我听着,我十分激动。而这些,都是为了表达巴金自我心声而作的铺垫: 我用留恋的眼光看巴黎的天空,时间过得这么快! 我就要走了,但是我不会空着手回去。我好像还有无穷无尽的精力。我比在五十年前更有信心。我有这样多的朋友,我有这样多的读者。我拿什么来报答他们?显然,这又回到了充满激情的巴金,其情绪涌动的高潮也就卒章显志了: 我一刻也不停止我的笔,它点燃火烧我自己,到了我成为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感情也不会在人间消失。如果从艺术性来讲,本文援引的《再访巴黎》几个片段有明显缺陷,用香港大学中文系大学生评论的话来讲,就是作者疏于剪裁,把太多与中心无关的联想羼入文章当中,或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而没有把资料重新安排,于是使这些文章都变成了拼凑出来的东西,大大减弱了作品的张力和感染力。巴金的激情涌动,虽是由谈他自己与法国之间的关联引起,可是那些标语口号式的抒情确乎显得生硬造作。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缺陷,也代表了整部《随想录》的缺点随时借事抒情,尽管事与情之间的关联可能极淡。实际上,类似这种的表态,在整部《随想录》都很常见。所以,《再访巴黎》与其说是谈友谊,不如说是巴金谈自己,更具体地说,是巴金表明自己的心声。透过这种心声,读者们能看到的是时不我待、壮心不已的雄心壮志,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绝对的自信,还有浓郁的为人类代言的心态。众所周知,卢梭是巴金的精神图腾。纵观巴金一生的创作,其潜意识里对卢梭产生的认同,历历可见。卢梭的许多设想,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巴金终身奋斗的目标。然而,巴金对卢梭敬仰崇拜,卢梭给他带来怎样的影响,以及卢梭给他影响的副作用,似乎并未引起学者们足够的关注。作为巴金《随想录》师者的卢梭《忏悔录》,究竟多大程度上体现了一贯被赞誉的真诚,学界已有过大量的辨析。保罗约翰逊在《知识分子》一书中就对卢梭的斑斑劣迹予以揭露。其中,对卢梭的自大与自怜如此抨击: 自怜的背后是一种压倒一切的利己主义。无论是他受的苦难,还是他的品质,卢梭都觉得自己与其他人完全不同。卢梭反复宣称自己是人类的朋友,实际上却经常记仇,并总有寻机报复他人的缺点,但是,卢梭的自我标榜却赢得了举世的崇敬。约翰逊对此如此剖析: 卢梭在知识分子中第一个系统地利用特权阶层的有罪心理,而且他这样做的时候还采用了全新的方式,有意利用了对原始质朴的崇拜。他成为具有现代特征的人物 愤怒的青年的原型。这些观点虽有偏颇之处,但也不乏深刻的洞见。从个人品性来讲,巴金当然与卢梭完全不同。不过,巴金创作潜意识中具有的人类代言者的意味,确实相当明显。巴金经常强调: 自己的上帝只有一个,就是人类,自己的写作就是为人类的。而巴金建国前创作的大量作品,带有激进的反抗色彩,既指向不合理的制度,又对准了在其心目中具有原罪的特权阶层。这种指向以及热烈的文字,在黑暗的时代,点燃本来就满怀愤怒的青年的一腔激情,正是情理之中的事,这也是巴金作品长期受到广大青年读者喜爱的原因。只是,巴金曾经取得的巨大声誉,很可能使其潜意识中的代言意识未曾消弭。《再访巴黎》显示,巴金刚刚复出文坛,再一次站在卢梭像前时,其代言的激情被充分点燃了。然而,强烈的代言意识,正如《再访巴黎》所表现的那样,会产生太多标语口号式的文字; 并且,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难以填平的鸿沟,正是充满理想主义的代言意识的存在,使巴金在面对残酷的现实,尤其在遇到挫折时,会产生无尽的困惑与烦恼。于是,巴金创作《随想录》,总处于一种内在矛盾中。这种矛盾,常常使巴金在情绪的漩涡中起伏不定,也影响了其对人性与人生的深层探索。李欧梵说过,不要把作家的个人生活爱好和他的作品连在一起,不要混为一谈。有时候一个作家很糟糕,可是他的作品很好。有的时候一个作家道德感极强,作品不见得好,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这样的论断或许也适合用于对巴金作品评价,但这样的论断即便十分浅易平和,却总是易被忽略。当我们常不自觉地把巴金与卢梭相提并论,尤其是屡屡以良心加以比附,是否想到这里存在着浓郁的道德绑架? 由此再来看香港大学生对于《随想录》友谊书写的批评,是否有值得再深入思考的东西?

二、精神还乡与表态心理

不仅是卢梭带给巴金影响,法国都可称是巴金的精神原乡,巴金的访法系列散文则可说是一次精神还乡之旅。继《再访巴黎》之后的几篇访法散文中,因为友谊而喜悦的心情被巴金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尼斯》首段即写道:在法国十八天,我不知握了多少只友好地伸过来的手。我对法国朋友说: 我们掉进了友谊的海洋里面,这不是外交辞令。法国友人关心中国人民的斗争,愿意了解中国,勤奋地学习汉语,研究现代中国文学。法国读者关心我的小说中人物的命运,谈起来对那些人物好像十分熟悉。巴金说这不是外交辞令,巴金由衷地喜悦是因为他在法国觅到了知音一位法国读者拿着《寒夜》请巴金签名,关心巴金小说《寒夜》人物的命运,由此引发巴金一番感慨: 现在我才知道艺术的力量。过去我不了解艺术,也不了解自己,难道我就了解读者吗? 我常说我的作品给人们带来痛苦,谈到《寒夜》,我称它为悲观绝望的书原来读者也有个人的看法,并不能__由作者一个人说了算。难道我真的就只给读者带来痛苦吗? 现在连我自己也怀疑起来了。

任何人都会以分裂的自我存在,即使是真诚本身,有时也是有裂隙的。这里,巴金表示开始对过去自视作品的看法有了自我怀疑,多少流露一点自得之意。更进一步说,《寒夜》作为巴金自己艺术创作上最为成熟的作品,他难道真的一直就认为它没有价值? 对此,巴金应该是心知肚明的。在《随想录: 真话集》中,有一篇怀念好友靳以的《〈靳以选集〉序》,其中提到了《寒夜》。一向比巴金更追求进步的靳以,对巴金在建国后还要重印《寒夜》进行了批评。巴金在《〈靳以选集〉序》里写道: 我当时还不够谦虚,因此也只是笑笑,仍旧继续看校样。后来《寒夜》还是照常出版。但是,两三年、四五年以后我自己也感到后悔,终于彻底否定了它。在建国初的文化氛围中,知识分子的自我改造与忏悔大行其道,对于《寒夜》用巴金自己话说是悲观绝望书,巴金仍坚决使其付梓出版,体现出强烈追求自我的执着。从这儿,显然也能看出巴金对《寒夜》的喜爱。而《在尼斯》接下去的行文,即使不是外交辞令,也会让人感觉枝蔓与造作法国人民的友谊,令巴金想到了祖国和同胞,巴金为此表示还要继续创作; 文章结尾更是高昂的笔调写道: 矛盾解决了。我要永远捏着我的笔。写了几十年,我并没有浪费我的生命。我为什么还要离开艺术,摆脱艺术呢? 离开了友谊和艺术,我的生命是不会开花的。

巴金曾经何其真诚地反复表达过,文学艺术之于自己,实在是迫不得已的行为,并且他自己感到文学创作对读者的作用甚微,怎么突然之间,就发生了逆转呢? 对此,我们还得再透过这种把友谊和艺术生硬对接,既乏逻辑又很生硬的表述,看到背后的根源。《在尼斯》的表层文意是: 《寒夜》曾在国内遭到批判,巴金自己也进行过自我批判,但是在法国却遇到了欣赏《寒夜》的知音,所以自己对于艺术的看法产生了动摇。仅此一件事,就会推翻数十年的艺术经验,不能不说夸张了点,不过,这里也可能有种隐含的意味,即一直以来知音难觅,反而在他乡遇到故知而感到欣喜。这种他乡遇故知的欣喜在《在尼斯》中还有体现: 我在法国的访问还是一次在读者中间的旅行。到处我都听见一个友好的声音: 写吧。我要写,我要写。没有把我想的和应当写的东西写出来,我对读者欠了一笔债。不偿清债务,我不会安静地闭上眼睛。对于真诚,深厚的友谊,我一定要有所报答。

这里,巴金应该不是作态,而是真诚的。就因为巴金到了精神原乡,找到了知音,体会到他人理解和共鸣,坚定了要在自己在有限的时间中继续从事文学创作的决心,才有了这样一份真诚。巴金到了精神原乡,友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巴金和法国之间还有太深的渊源。正是在法国,巴金开始走向文学创作道路。在法国生活的两年,他没有深入体验当地的生活,而是陷入了写作的热情。热情创作的结果,除了成名作中篇小说《灭亡》,就是那些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罕见特质的短篇小说了。因为那些异域题材的短篇小说中,出现了包括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波兰人、俄罗斯人在内的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物形象,显示了作家独有的世界公民气魄。除了新颖别致的异域故事题材,更令人惊奇的是,那些短篇小说的行文风格也颇具西化色彩,并无传统的中国小说气息。这些特质,都是专属于巴金的开拓。巴金的异域题材创作,还有一点引人关注,即: 中国留学生来到国外后总会生发的种种新奇感、陌生感、惶恐感,由此引发的对中国人的民族性、种族文化身份,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和冲突之类的思考,这一类在留学生写作或者异域文学写作中经常写到的问题,在巴金笔下几乎没有涉及。这一点与巴金信仰无政府主义密切相关,正如有的评论者所说,正因为对无政府主义的追索与信仰,才使巴金先天而自然地融入到了西方尤其是法国本土文化的语境之中。在那些作品里,巴金尝试写出人类共有的悲剧,指出人类的希望和光明所在,比如应该消除一切专制和压迫,追求绝对自由,最后实现四海一心、天下大同的美好世界。这都是自觉围绕无政府主义所宣扬的题旨而展开的。还需要指出的是,巴金如此自然协调地融入法国本土文化语境,除了思想上有无政府主义信仰的因子,还可能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他没有像许多有留学经历的作家那样,把居住地法国进行恶魔化渲染,一定是与法国的文化氛围存在内在精神上的契合。无论是民粹主义的先驱卢梭,还是无政府主义的重要创始者蒲鲁东,抑或那众多的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革命家,乃至自由、平等、博爱的文化土壤,大概都会让正在摸索人生与民族出路的巴金深深地喜爱与留恋。年轻时的留法经历,对于巴金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重来马赛》中,巴金谈到了在巴黎和沙多- 吉里学会写小说,在马赛学会看电影。今天,我还在写作,也常常看电影,这两件事在我一生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异域创作的那些作品,为巴金自己带来巨大文坛声誉,学写小说对巴金的重要意义自不待言,而此处特意提及的电影,大概对年轻时代的巴金来说也是重要的思想启蒙工具吧。总之,法国的确可以被视作巴金的精神原乡。50 多年之后,巴金在经历了巨大的人生挫折,刚刚从非理性的文化劫难中走出来,面对可以理解自己的法国读者,会想到青年时期发生的一切,特有的精神还乡之感一定会油然而生。因此,巴金那些看似生硬的抒情,大概也可理解了吧。不过,无论怎样,把看到读者反应后的领悟,以及继续写作的决心,乃至艺术观念的突转,与友谊债务拼接在一起,还是显示一种过于强烈的表态色彩。

巴金常说要把心交给读者,学界对此一直予以高度称赞,这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不能把巴金的表态完全等同于其真实的创作取向。表态心理,大概是巴金长期以来所自觉尊奉的话语逻辑吧,这与上面说到的代言心态密切相关,其实内蕴着中国传统文化浓厚的道德意识,即隐含这样一种涵义: 自己的写作一切都是为了读者,读者也永远需要乃至受惠于自己写作。这其中,对于读者某种程度的俯视姿态,可能是一贯坚持平民化立场的巴金所没有意识到的。而这种表态,难掩立场优先的道德优越感。平心而论,在巴金大量的表白中,难道没有自己是完美人格化身的影踪吗? 不休的自我表白,浓郁的说教宣讲,也必然会影响到艺术质量。吴炫这样论述《随想录》在道德书写方面的误区,对于巴金的表态心理不无洞见:伟大的作品不一定就是道德高尚的作品,而是对世界有自己独到领会的作品,或者是有自己的独到的道德观念的作品。也就是文学意义上的伟大,不仅是捍卫性的,而且是贡献性的:文学的道德包含对人类的关怀,但用什么来关怀则是问题的关键伟大的作品是在这种关怀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而不是用传统的道德来简单面对不道德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因此文学之道德是启示人的,而不是教化人的。固然,一个作家可以无限地表白自己的道德立场,但是这与作品本身艺术的高度毕竟不能等量齐观。巴金访法系列散文中,由于过于急切的表态,压抑了对精神原乡与个人内在关联的发掘,也影响了《随想录》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

三、寻找自我与精神限度

在《沙多- 吉里》中,巴金以温馨的笔触描绘了对催生自己第一部小说的小城沙多- 吉里的情感,在结尾则有些感伤地写道,自己到曾学习过的中学探访,却没有在外国学生登记名册中找到自己的名字,怅然若失之情溢于言表。有很多人认为,《随想录》是巴金对五四启蒙精神的传承,是一次寻找自我的旅途。不过,巴金在《随想录》中,究竟多大程度上寻找到自我?复出后的精神还乡,带给巴金最珍贵的感受,大概就是重新体会到了当年的自由创作的自由,精神的自由。对于一个作家而言,还有什么比自由更重要呢? 这种自由,在访法系列散文中是有体现的。《重来马赛》中有这样的字句: 我们毫无拘束地在海滨散步、谈笑。看见平静的海面起了浪,看见船驶向古堡,我感到兴奋,感到痛快。我不晕船,我爱海,我更喜欢看见海的咆哮。海使我明白许多事情。这样清丽的文字,在巴金年轻时写的大量旅行杂记中,所在多有,却在整部《随想录》中难得一见。显然,是毫无拘束的自由心态,让巴金的笔致美好了,也回到了更富文学性的思想表达。经历了人生的浩劫,能够再次执笔,作为一个声誉卓著的作家,巴金可以进行更为深入的反思,而作为一个深受西方文学影响的作家,于比较的视野里谈论关于个人与民族命运的思考,应该是《随想录》重要的精神维度。在这一点上,巴金有自己的开拓。在《诺利斯特先生》一文中,巴金描述他与俄国著名民主斗士赫尔岑的外曾孙利斯特先生一见如故,言谈甚欢。巴金提到利斯特送给自己一本书,有这样一段感想:我早熟悉书里的那些故事。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可能都是家丑吧。那么还是把它们掩盖起来,瞒住大家,另外编造一些假话,把丑当美,骗人骗己,终于不能自圆其说,这不就是我们的一贯做法: 家丑不可外扬? 法国人毕竟比我们坦白、直爽。在利斯特所送的这本书里,利斯特不为逝者讳,讲了些对赫尔岑太不恭敬而且刻薄的话,巴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反倒认为: 那些故事并不损害赫尔岑的名誉,倒反而帮助我们了解一个伟大人物的复杂性格、他的不幸遭遇和家庭悲剧。

这里,巴金没有犹豫,也没有让刻意的姿态遮蔽了真实的自我,在比较的视野中,直言不讳地道出了中国人习惯瞒和骗的积弊,显示出高尚的人格和风骨。此文显示了巴金独立思考的精神,形式与内容也相得益彰,没有像别的篇章那样的口号式宣言。虽然也有抒情,但凝练而深沉,如巴金写他见到赫尔岑铜像的感想: 这铜像对我并不陌生,我不止一次地看见他的照片。这个伟大的亡命者穿着大衣凝望着蓝蓝的地中海,他在思索。他在想什么呢?这样的话语自然地把读者引向对历史文化深思。同样,在《友谊的海洋》中,也有对历史的深入反思,如散文的开篇就很有深意: 这一次再访巴黎,我仿佛在友谊的海洋里游泳我很担心,我已经游到了中心,怎么能回到岸上? 离开这一片热气腾腾的海洋是不是会感到痛苦?这大概是想表示: 重新感悟了自由与友谊的氛围,对乍暖还寒的国内气氛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文章接下来所谈的友谊,也不是虚浮的。巴金写道,真正的友谊,应该直言不讳、肝胆相照,因此针对法国朋友对中国的认识,巴金给出了独到的建议: 他应当多看看、多听听,看了、听了之后还应当多想想。我的意思是: 应当根据自己的见闻做出判断,不要以为在中国什么都是十全十美。同时,对于过去的岁月,巴金有了这样的反思: 民主并不是装饰。靠长官意志写历史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才是建立在异国深刻体验基础并通过比较呈现观点价值的反思。

然而,访法系列散文中,也呈现出巴金开拓精神的不足。长期以来的精神桎梏,以及客观因素的制约,致使巴金的自由意识毕竟还是有限的,甚至整部《随想录》的欲说还休色彩都还相当明显。可以说,巴金寻找自我的道路,并非完全与五四启蒙精神相对接,也绝非一片坦途。访法系列散文中,像《诺利斯特先生》那样真正体现知识分子风范的自我,并不多见,更多是出现一个被明显制约的自我。在《人民友谊的事业》中,巴金提到了法国朋友想了解中国的事情,可是他们不愿意打扰中国朋友,害怕使中国朋友感到为难,结果什么都没有讲出来,巴金虽然感到轻松,可也清醒地意识到: 我们增进了友谊,可是很难说相互的了解加深了多少!那种欲言又止、无法畅怀的心态跃然于纸上。如果说,像《在尼斯》《诺利斯特先生》《友谊的海洋》这样的文章至少某种程度上真切地表达了作家的反思,那么,访法系列散文有的还是反映了作家陷入顽固的精神桎梏当中。《中国人》就是一例。巴金在《中国人》开篇谈到他在法国看到由世界各地而至法国的那么多的中国同胞,巴金说: 有些人好像真是无处不在,不过我也没有想过避开他们。只要不是搞阴谋诡计、别用有心的人,我们就用不着害怕,索性摆出自己的观点,看谁能说服别人。可见,巴金在法国见到中国同胞,令巴金想到了自身的遭遇,想到了曾经遇到过阴暗的人物。本来,从异域这种特殊环境获得更深的体会,进而挖掘国人的深层心理与性格,应该是个很好的写作方向,可是,巴金很快就陷入到简单化的爱国主义模式,他写到在异国土地上与同胞们其乐融融地共话建设祖国的场景: 我紧紧地握了他们的手,我恳切地表示了我的希望: 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吧。祝我们亲爱的母亲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万寿无疆。我们为亲爱的祖国举杯祝酒的时候,整个席上响起一片欢腾的笑语,我们互相理解了。这种刻板的行文、陈腐的语言,如何能说明巴金寻找到了自我?《里昂》一文,是友谊字眼儿出现最多的篇章。本来,文章关于友谊的谈论,应该像当中这句话说的那样带着毫无拘束与自然美好色彩我们好像在这里过节日,谈笑、祝酒,毫无拘束,仿佛旧友重逢,也不知从哪里来的那么多的话!可是,本来在精神原乡有了自由感受的巴金,由于受到了另一个不自由的自我的干扰,文章又出现了许多表态性的生硬文字,如我错就错在我想写我自己不熟悉的生活,而自己并没有充分的时间和适当的条件使不熟悉的变为熟悉,这说明知识分子的改造十分艰巨,我自己应当负全部责任。本来充满浪漫气息的友谊氛围,在这样的文字下戛然而止。照此写作基调,文章又表露了忏悔因在飞机上把法国友人赠送的礼物弄丢,巴金用了3 段文字来表达内心不安,并这样结束全文; 我相信亲爱的里昂友人会了解我这愧疚的心情。

这种过分的表态性忏悔,其实有矫揉做作之嫌,让人感觉是进行友谊与品德的刻意捆绑。巴金的精神局限,也折射出中国作家的常有局限。尽管学界对巴金与西方思想与文学思潮的联系作了很多的阐释,但就巴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并未给予足够关注。实际上,像巴金这样反复的忏悔,就有儒家吾日三省吾身的特点,其为人类代言、表态的意识,又何尝没有传统文化中对为人处世做文章讲究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的痕迹? 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已经充分显示,单纯地依靠修身自省,以及满怀的道德意识,并不一定能解决人类走向美好与幸福的终极难题。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也时时出现历史与伦理的二律背反现象。强烈的道德激情,并不能帮助巴金对自我的找回。批评家吴亮曾作过一句调侃,好人不容易交到朋友,因为他使我们变得不像好人,说出了几分道理。巴金写作中的这种自我圣洁化,并不能有效感染人。强烈的代言意识,往往会催化刻意的表态; 经常性的表态,又往往使作家流入作态而不自知。当然,为人处世一贯真诚的巴金,一定不会想到会这样,但是受到根深蒂固的思维制约,却会使写作陷入某种局限。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巴金的访法系列散文,有令人掩卷深思的闪光之处,更有其不能突破自我的、令人遗憾的弊病。巴金在完成一次精神还乡后,在对历史和人性深入思考方面上,做得还较为有限,也可以说,从巴金访法系列散文所反映的巴金晚年复出文坛的精神世界看,其寻找自我的目标还未真正达到。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论尊师观变化下“尊师重教”人文精神的失落
发布时间:2023-03-29
" 【论文关键词】尊师重教;人文精神;教师;教师地位 【论文摘要】“尊师重教”是中国优秀传统,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长期以来,维持教育和谐的一个重要内在因素。随着社会发展,“尊师重教”的人文精神逐渐走向失落。本文从时间维......
酒神精神与狂欢精神初探
发布时间:2023-03-18
摘 要:酒神精神和狂欢精神对生命的肯定、对肉体因素的推崇,为提高人的主体地位做出了极大贡献。两者乍看之下非常相似,但细细分析以后,会发现两者有本质的区别。本文将探讨两者在肯定生命方面的相似性,以及在主体性和主体间性方面......
当读书失去动力,你该如何重燃阅读的激情?
发布时间:2015-07-31
现代科技将许多知识装在了公共的硬盘中,遇到问题时,他们会用电脑或手机去“百度”,去“搜索”。因此他们会认为读书不再重要。 我们那一代人,青少年时代被“白卷”英雄挡在了各种学校的大门之外。大学关门了,连初中、高中也被变......
武则天的重农精神
发布时间:2023-05-10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624―705)是于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被高宗立为皇后的,与高宗并称“二圣”。载初元年(公元690年),她废睿宗李旦为皇嗣,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如果从公元655年她以皇后身份参政......
《万物生长》:时代变迁下的多重迷失
发布时间:2023-03-10
[关键词]李玉;《万物生长》;迷失 踏上纪录片这艘艺术航船的李玉,自1996年执导首部纪录片《姐姐》以来,已创作十余部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李玉用粗粝的影像为观众呈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中的一幅幅现实图景;她的作品具有严肃的女性叙......
论儿童精神家园的回归与重建
发布时间:2023-01-09
摘要:拥有健康心智和人格的儿童关乎社会、民族和国家的未来。越来越技术化的教育让儿童在复杂多变的时代迷失方向,呵护其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正在遭受侵蚀。回归儿童的本性,以儿童而非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的成长过程,给儿童更多的自......
九月迷失季
发布时间:2023-03-18
9月3日,钟楚失踪的第2天 钟楚在蓝城给女友瓦蓝最后留下的字条潦草而且仓促,上面用蓝色墨水笔写着几个字:我出趟远门,不要等我。 钟楚走的时候,刚好是九月里最好的天气。那样的天气里,好心情都会如约而至,不请自来。所以钟楚......
怀孕:重在精神生活
发布时间:2015-08-26
转眼间,怀孕已经7个月了,现在肚子一天天的见长,活动也越来越不灵活,但是,我总觉得自己绝对不能因为怀孕就放弃对生活的追求。其实,怀孕对于我们这些小女人来讲,正是一次自我提升的好机会,尤其是和我一样在家待产的姐妹们。 ......
论析公民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构
发布时间:2023-02-24
" 论文关键词:市场经济;公民文化;民族精神 论文摘要: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全球化,使当今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文化与价值观的转变,这种新文化是以公民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法制意识和宽容意识为核心的新的公民文化,......
重返地球(下)
发布时间:2023-05-26
(接上期) 空间站外,硝烟四起。两队飞船正相对厮杀,或蓝或红的火光不停地闪烁,时不时有飞船被击中起火,然后爆炸成了一朵灿烂的“烟花”。 当交战双方注意到了宋云的存在后,其中一方的士兵大声嚷道:“怎么又来一个?干掉他......
“重返奥斯曼”?
发布时间:2022-10-26
近期土耳其出动战机轰炸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武装,被外界普遍认为是土耳其对“伊斯兰国”策略的重要转变。由于涉及复杂的土叙关系等问题,土耳其对“伊斯兰国”的态度一度颇为暧昧,因为土耳其在过去一段时间把推动叙利亚政权更迭......
迷失莫斯科
发布时间:2023-03-16
斯大林式建筑锥顶构成了莫斯科的天际线,已有些寒冷的风掠过高高低低的尖顶,偶尔带出几声冷静的咆哮,西伯利亚广袤大陆的风情,都深埋于这严寒的冻土之地。属于俄罗斯的荣耀似乎都聚集在这里。 迷失在莫斯科,沿着冷的铁轨与地铁,......
乡土文学研究的思辨力量与探索精神
发布时间:2023-01-14
中国文学以乡土文学创作最为繁盛,对乡土文学的研究亦是学者麇集,不少学人深耕在这一领域里,并成绩卓然。如何在这样一个已有丰沛学术积累的研究领域,不重复别人的言说,而拓出属于自己的洞见新意,是每一个研究者孜孜以求的学术理想。贺仲明一直坚守在乡土文学的现场,且注重对五四以来乡土文学的发生与演进作宏观总结,对暧昧未明的有关乡土文学理论问题作出阐释与建构。从批评精神到研究方法,从学术积淀到理论提升,从单个文.........
农民工返乡与小城镇发展
发布时间:2023-01-08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快速推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尽管如此,中国城镇化依然面临一些问题和矛盾,制约着城镇化进程的健康发展。同时,近年来,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沿海地区的劳动密......
原道:“市北人”的精神追求
发布时间:2023-03-08
摘要: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以学校“原道”文化为价值取向,着力于“弘道养正,育德守礼”的养成教育,德育系列活动分层递进,相互衔接,住宿生管理谨严有格。学校实行扁平化的德育管理模式,注重发挥年级组和班主任的作用。 关键词......
迷失的医疗体系
发布时间:2023-03-12
“作为一名初级保健医生,我看到同侪们士气低落,我看到一场危机即将到来。美国的卫生保健体制让我感觉如同在地狱之中……”这些呐喊来自一位从业多年的医生Rob。平息恐惧、减轻痛苦、挽救生命是医生的每一天生活。当文化和制度相融合......
大学之道:精神重建与制度创新
发布时间:2022-10-08
" 再过两年,作为中国现代大学象征的北京大学将迎来百年诞辰。中国现代教育制度和现代大学的建立,始于本世纪初,大致是前五十年学习美、日,后四十年模仿苏联的历史。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新的一轮改革和冲击。这是中......
马英九:神返人间
发布时间:2023-01-20
台湾政治民主化产生的两个神一样的人物――“阿扁”和“小马哥”,都先后走下神坛。前者入狱,后者被认为是一个庸人。 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终于成为压垮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的最后一根稻草。 “身为党主席,我要向所有支持者道歉......
返乡:治愈思念的解药
发布时间:2015-09-06
春秋无义战。没有“义战”的又何止是春秋,战争的正当性从来无解。战争制造了流民,诸侯争霸、改朝换代的背后就是离乡背井和抛妻别子。 自《诗经》之后,思乡恋土的感情抒发,主要体现在战争徭役诗中,并且成为古代书写的一个母题。......
谈角色的确证与精神的解放
发布时间:2022-11-02
" 论文关键词:后现代教师观;角色;解放 论文摘要:现代教师观是建立在近现代技术理性基础上的,后现代教师观对此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和解构。后现代对教师应然的角色进行了确证。后现代教师观是对教师精神的重大解放。教师在引导学......
论出版精神的重塑和回归
发布时间:2022-09-2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出版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壮大,同时我国出版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市场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主要源于四个方面:一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市场环境的变革......
迷雾重重看哥窑
发布时间:2015-08-12
由于传世哥瓷仅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和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及公共文化机构有少量收藏,而不见于墓葬出土,故被称为“传世哥窑”。馆藏传世哥瓷,无论胎骨还是釉色皆存在颇多的差异,表明这些哥器为不同朝代的产......
国际社会自由观的迷失与正位
发布时间:2023-04-30
自由论者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全面诠释了个人自由的概念和范围、思想自由和社会自由、自由的多样性和自由的界限,而哈耶克则继续自由辩,把个人自由与民族自由自由作比较,从而引申出国际社会中自由的定位。相对个人自由,民族自由更加显......
迷雾重重“省管县”
发布时间:2023-03-28
要历数一下财政改革中那些启而不动、议而不行的老话题,省直管县改革无疑是其中之一。关于省直管县改革,今天已经没有人再认为这只是一个财政话题了(而是涉及更大、更广阔、也更复杂的行政体制改革),但熟悉近十几年财政史的都知道......
重建新理性精神及其文学
发布时间:2013-12-18
重建新理性精神及其文学在旧理性被普遍抛弃而与之逆反的非理性主义及其文学呈繁荣景象之时,中国一批睿智而极富责任感使命感的文学理论家们看到其背后存在的深刻危机,进行积极的创造性的理论思考与建构。因为新时期文学虽然取得了不少的......
社会转型中失意者的精神症候解析
发布时间:2023-05-15
作为独立的时代记录者和思考者,贾樟柯始终保持着对社会转型中诸多问题的严肃审视。从小城儿女,到大都会众生相,贾樟柯的目光集中于底层民众的命运,以及底层社会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这种强烈的底层关怀意识和社会批判精神,......
内生式农村发展模式中农民工返乡原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11
【摘 要】 文章阐述了内生式发展模式是新农村建设中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分析内生式发展中的主体农民工返乡的主要原因:从经济角度分析,当今的农民工已经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产业工人主力军的重要作用;从制度性歧视角度讲......
赴韩整形:“美丽”的迷失
发布时间:2023-03-23
“‘Let美人’你看过吗?”27岁的山西女孩靳魏坤挺直了胸,站在病房中央问,“那个节目给人一种暗示,整形不仅仅是改变容貌,你的生活都会被改变,没有整容欲望的人也会想去试试。”她穿着黑色的紧身毛衣,利落地扎起一根马尾辫,一笑......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精神文化的反思与重塑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精神文化 重塑 论文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传统课堂教学精神文化的诸种弊端己日渐显现,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潮流。为了更好地使新课程改革得以推进,必须按照新课......
原始岩画与书法共有的审美艺术与艺术精神
发布时间:2023-07-22
原始岩画与书法艺术两相映照,其间的精神是互通的,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原始岩画与书法共有的审美艺术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前言 作为描绘或者刻绘于岩石上的一种图画和符号,岩画是原始先民记录和传递信息的重......
浅析屈原精神生成的文化背景
发布时间:2023-01-30
摘 要:对于屈原精神的不同认识,研究者的评判标准和价值尺度各异,本文试图从屈原精神生成暗含的文化合流――战国诸子的政治启示和儒道法的弘扬与消解这样一种内生力量来阐释。对于屈原精神的自我意识发掘,理性和个性兼容的气质以及......
关于原生态延安精神形成原因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6-30
[摘 要]延安时代,在党的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尤其至今仍放光芒的延安精神。今天我们对延安精神的学习不免会对其进行追根溯源,即离不开对原生态延安精神的思考。我们可以发现:中华民族的革命传统是原生......
谈幼儿园音乐教育价值诉求的迷失
发布时间:2022-12-17
音乐对一个人的生活和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改革开放后国外优秀的音乐教育体系陆续被引入到国内,如奥尔夫音乐、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柯达伊创立的符号化节奏等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轮番上场。在《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
重返时间的河流
发布时间:2023-01-12
非常感谢邱勇校长的致辞,也非常感谢今天到场的各位老师和同学,在这样一个寒冬的晚上,来到新清华学堂听我的演讲。 我演讲题目是:重返时间的河流。原来还有一个副标题,叫“文学时空观的演变及其意义”。所以我们今天讨论的一个中......
望失落的亲情重归法律视野
发布时间:2023-02-10
亲亲相隐,或亲亲得相首匿,是对犯罪嫌疑人在法律冰冷镣铐下的一种温情松绑。跨越千年时光,人性光辉依旧。这一思想萌芽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论语・子路》中记载: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
浅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精神情境创建
发布时间:2023-03-04
" 论文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精神;情境;缺失;创建思路 论文摘要:良好的网络人文精神情境直接影响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迫切需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建一个良好的网络人文......
速度与激情7
发布时间:2023-05-04
导演:詹姆斯・温 主演:范・迪塞尔/保罗・沃克/道恩・强森 类型/地区:动作 剧情 美国 剧情 《速度与激情7》的故事将在多米尼克的团队和大反派德卡特・肖之间展开。多米尼克和他的挚友们结束上一部影片中和大反派欧文・肖在......
7%的“速度与激情”
发布时间:2015-08-11
在“新常态”下,尽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但当答案揭晓时,不见得所有人都能那么淡定。 “中国经济到底行不行了?”舆论场里充斥着这样的疑惑。官方说法自然是没什么大问题。但要相信这一点,还得结合更为详细的数据来具体分析。《财......
试析大学精神的重建与大学人的角色担当
发布时间:2022-11-18
" 论文摘要:大学精神的实质是“大学人”的精神,大学精神的失落与重建也与“大学人”的重要作用密不可分。承担“大学人”角色的是大学领导者、大学教职员工和大学生。大学领导者是大学精神构建的倡导者和创造者;大学教职员工是大学精......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缺陷与重构
发布时间:2013-12-19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缺陷与重构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缺陷与重构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缺陷与重构 内容提要:近年来,当事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民事案件明显增加,但是......
重返大地之上
发布时间:2020-01-16
一我从城市回到乡下,除了几本要看的书以外,什么也没带。在城市里生活,肉体和精神的负累,已经够沉重了。我不想再把这沉重带到乡下去。否则,生命将不能承受其重,心灵也会变得伤痕累累。倘在这个世界上短暂求活人,都活成这般苦不堪言,也真够可悲的了,又哪来快乐和幸福可言呢。最先出来迎接我回乡的是风。这么多年了,风还认识我。它能嗅出我身上的气味――那种带着草香和泥土的气息。我是被风吹着长大的,它们熟悉我的脾气和.........
分析屈原的选择:人,而非神——《离骚》中的“重回伊甸园”尝试与“至情追求”
发布时间:2023-02-19
原型批评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的一种重要文学批评方法,兴盛于50年代。在中国文学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主要有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耶律亚德的神话原型,和弗莱的四时与文学的对应理论等。重回伊甸园是原型理论中重要原型主题之一,只要是指文学作品中一种复归原始自然人性与环境的追求倾向。作为中国后世文学典范的《离骚》,其本身也有着对中国更早文明文化的追溯与探求,异曲同工于西方文学中的重回伊甸园追求。屈原在《离骚》.........
“精神”的发现与高扬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要〕 纵观鲁迅日本时期的五篇文言论文,不仅可以发现其早期思想表现出强烈的“主观主义”思维倾向,而且其“主观主义”倾向明显存在着一个逐渐加深的内在逻辑过程,而其中心线索就是对于“精神”的发现与高扬。总之,对于“主观内......
大学生返乡养猪铸辉煌
发布时间:2013-12-18
大学生返乡养猪铸辉煌 王银强2005年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当他看到农民的知识结构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很不相称时,心想,发展现代化农业,需要知识,需要人才,需要自己这样的年轻人。于是,他作出了一个惊人举动,辞去条件优......
重视科学实验,培养创新精神
发布时间:2023-05-1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引导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观察科学现象、了解科学原理、掌握基础的科学知......
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MBA精神
发布时间:2023-04-07
[论文摘要] 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MBA作为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三种主要角色,其区别是什么?三者在精神实质上有何异同?论文提出了 “MBA→职业经理人→企业家”的企业经营者成长模式,并从这个角度出发,探讨了企业家精神、职业经......
重思中华美学精神的绵延机能
发布时间:2022-12-07
研究中华美学精神,不只是从知识考古学角度去挖掘其生成语境与历史传统,更要从实用活力论角度来透视其绵延流变与因革创化。通常,前一类研究囿于典籍,多成旧忆,具有博物馆式展示价值,其趋于固化的思想资源,很难与现代艺术实践与审美智慧......
“人文精神”缺失对英语教育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01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英语作为重要的交流工具,其作用也逐渐得到彰显。人文精神存在于人文社会科学中,.........
知识分子尚武精神渐失的社会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26
一、社会学:《在酒楼上》知识分子尚武精神渐失研究的新视角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文学社会学”引起中国文论学者的极大兴趣,其[(惯习)(资本)]+场域=实践的社会分析模式不胫而走,成为论证文学与社会关系的新依据。布迪厄的“文学社会学”理论跨出社会学、人类学和教育学领域,对文学和文化研究具有日益显著的影响。作为一名社会学家,布迪厄从社会学角度研究文学,在尊重文学自身“规律”的同时,.........
关于社会系统论视野中高校人文精神缺失原因及建构路径
发布时间:2023-01-22
" 论文摘要:面对高校人文精神缺失问题,一些高校从内因着手,通过人文课程教学、教师榜样示范、学生社团活动等方式,加强大学生的人文教育。这些都是对人文精神培养的有益探索,但效果依然有限。受到各种外在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管理现状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7-05-22
重性精神疾病有治愈率低、致残率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患者普遍存在社会功能明显减退倾向,应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强社区管理,促使其重返社会。本文就现阶段国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管理现状予以综述,并提出解决对策。【关键词】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现状;对策重性精神疾病包括偏执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分裂性情感障碍等所致精神障碍等,其总体负担已经超过恶性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在国内排名中位居首位。因此,有必要.........
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及其重建
发布时间:2023-07-03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呈现多元化状态,特别是在网络文化、西方观念的冲击下,人们精神世界逐渐呈现出功利化、物质化的趋向,面对这种现象,只有深入了解中国人精神世界变化的原因,全面推进社会主......
配比原则的缺失及重要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25
[摘 要] 会计的配比原则作为收入、费用会计要素确认原则,用于利润确定,由于新准则的处理,造成配比原则的地位下降,给会计入门学生造成理解缺陷,会计、税法核算混淆及税法理解缺陷。但在实际应用中,配比无处不在,审计业务中和资......
关于高职高专学生情感教育的缺失与重构
发布时间:2013-12-19
" 论文关键词: 高职高专学生 情感教育 情感缺失 培养途径 论文摘要: 情感本身就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标志。而加强高职高专学生的情感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高职高专学生情感缺失的原因,探求了建立和培......
李鹤的速度与激情
发布时间:2023-05-20
谁的成人礼,谁的无底洞 “每个强大的人,或许都有过一段没人帮忙、没人支持、没人嘘寒问暖的日子。过去了,这就是你的成人礼;过不去,求饶了,这就是你的无底洞。”生于1979年的李鹤说起这句话时,对往事已经云淡风轻了。 转折发......
浅谈武德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2-12-11
" 武德是武术在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中,习武者不断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的 传统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五大报告也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重温鲁迅作品,感受鲁迅精神
发布时间:2022-11-29
重温鲁迅作品,感受鲁迅精神 鲁迅作品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鲁迅作品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鲁迅作品却未能激发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兴趣,不能在学生离开学校后继续展现其应有的魅力。学校教育......
重返历史现场的记录
发布时间:2023-05-26
马建成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一直在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工作,亲身经历了湖南美术史的近三十年,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美术事件。但真正促使他产生编撰《口述湖南美术史(1949-2009)》的想法缘于一次偶然的相遇。有一次,他在省文联大院碰见回长沙办理退休手续的美术家邓平祥。寒暄之中,邓先生说话的语调、神态给了他非常大的触动,使他陡然意识到老省美协职工也就剩下自己一人了。这时的他,便“觉得自己应该站在另外一个角度.........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有哪些情形
发布时间:2013-12-19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有哪些情形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有哪些情形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有哪些情形 离婚了很多人精神上受到很大的痛苦,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有哪些情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形,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情形按......
重视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3-12-19
" 重视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所谓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的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总和。它不仅仅是道德 价值本身,而且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权利和责任。根据中西人文精神的......
浅议鲁迅《伤逝》中爱情失败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3-07-05
浅议鲁迅《伤逝》中爱情失败的原因 内容提要:《伤逝》所讲述的是两个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从积极争取婚姻自主和爱情上的自由的斗争到爱情走向失败,究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他们生活在那沉滞的社会里,那......
“公共精神”:谈培育当代民族精神的核心理论维度
发布时间:2023-06-21
【内容提要】现代教育的最终使命和核心任务在于塑造和培育民族精神。任何民族的民族精神,实质上是该民族之“公共性”文化精神的理论表达,以及对共同的价值理想、信念的理解和不懈追求。现代“公民社会”需要具备现代性社会精神气质与人......
论青藏高原生态文明法治精神
发布时间:2023-01-03
[摘 要]在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美丽中国”。在刚刚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确立“依法治国”这个主题以后 ,深刻道出了未来中国发展的主题主线,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法治,需要法......
大力支持返乡创业 促进乡镇百业兴旺
发布时间:2015-08-11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推动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这是我国国家层面首个关于促进返乡创业的政策性专门文件。 《意见》指出,支持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通过大众创业、......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发布时间:2023-03-02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没有固定的模式,生活中无时无地不充满着创造的机会。教育不是把孩子越教越死,不是由教师设置好各种框框,让学生去钻、去套,而是要激发学生去寻找、去......
16年后重返“生死场”
发布时间:2015-09-08
16年光阴荏苒,《生死场》后,我排了很多戏。我的心里准备并没有跟上我的名声,我的名字“田沁鑫”从媒体上看像是个大导演,其实我内心里一直住着个小姑娘,惴惴不安的。于丹说我怯生生,这个说法挺准确。我的爆发力和判断力,仅限于......
谈戏曲本体的坚持与文学精神的再现
发布时间:2022-12-02
我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思想意蕴丰富深邃,艺术创造恢宏大气,堪称中国当代文学精品, 自问世以来被影视剧、话剧、舞剧和豫剧、评剧、晋剧等戏曲剧种改编。去年,《红高粱》又被我省的一个剧种茂腔搬上舞台......
后巨星时代迷雾重重
发布时间:2023-01-11
新赛季展望两大王牌离队,欧战将成试金石 自世界杯大放异彩后,J・罗(哈梅斯・罗德里格斯)很快便离开了球队,尽管摩纳哥一再表示自己并不差钱,但皇马毅然决然的赌上了8000万欧元,摩纳哥不得不成全皇马的凤求凰,J・罗如愿登陆伯......
尊重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发布时间:2023-01-25
一、明晰尊重教育的含义 同学杨九俊说过这样一件事,他同江苏部分校长到加拿大考察,在一所小学听了一节数学课,教师在给学生讲“3+5=?”时,一个学生举手说“3+5=6”!这样一个令人尴尬的场面出现后,教师不仅没有责备这个孩子,......
重返自由的工艺美术
发布时间:2023-05-04
工艺美术在新的时代语境下面临着新生与转变,面临着当代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建设,以及社会经济与民生诉求、传承与创新等诸多来自实践和理论前沿的问题与挑战。在日前举行的“再生产――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学术论坛”上,中国美院教授、......
论初中语文教育应重视人文精神与个性化
发布时间:2015-09-14
我国《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对基础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教育作出了明确规定:“中学阶段,既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人格形成的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可塑性极强,是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最佳契合点,语文作为文......
如何解决母猪不发情和易返情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3-01-28
如何解决母猪不发情和易返情的问题? 一、wWw.LWlm.com母猪不发情的原因 1.青年母猪初配年龄过早或过晚 后备母猪性成熟年龄随品种、气候、饲养管理条件有所不同。极早熟品种一般在4月龄左右就开始发情,培育品种一般在5~6月龄开始发......
发展型压迫与家国理性:新时期返乡的痛与力
发布时间:2022-11-19
像中国这样具有五千年历史的超稳定农业文明国家,近现代以来受到外来现代化冲击时,其主要反应是“师从西方”的制度变迁:无论是器物改革的洋务运动、政体改良的戊戌变法,还是国体变革的辛亥革命、文化革命的五四运动,再到新中国成......
跨越时空后的迷失艺术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21
[摘要]《荒岛余生》通过对主人公在荒岛生活前后生活状态以及精神状态的描述,体现了其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该片对于人生意义、个人存在以及美国社会的价值观等都进行了深刻地探讨和思考。[关键词]《荒岛余生》美国社会价值观重新审视《荒岛余生》由罗伯特·泽梅基斯(RobertZemeckis)执导,并由曾经两度夺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美国演员汤姆·汉克斯(TomHanks)主演。该片在2000年北美上影后好评如.........
速度与激情石京龙
发布时间:2023-05-18
班车穿过整洁的延庆县城,远远看见北面的山上一抹亮丽的白色,像在山间的一道闪电,又像是山神挥舞着白色的丝带欢迎雪客。那就是传说中石京龙滑雪场28度陡坡的中级雪道了,这也是京城少有的建在大山南坡阳面的雪道,再配上周边一组欧......
罗平 写满传说的迷失传奇
发布时间:2023-01-27
在八十万亩花海中追逐春天 罗平之美,美在山水,更美在绝色。 罗平山水藏身高原,神似桂林,是南方喀斯特地貌中的瑰宝。无论是九龙瀑布,还是鲁布革三峡,或是旖旎多依河,都是上天恩赐,自然造化,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大地......
民国时的“速度与激情”
发布时间:2023-01-16
时速48公里就感觉像在飞 民国时期的汽车(当然主要是指载人汽车)的速度到底有多快?或者说平均车速是多少?这没有一个公认的数据测算,不过,我们仍然可以从民国时期“有车一族”的开车记载,或是当时的小说描写中估计出一二。 由......
浅谈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3-05-21
【摘 要】 文章阐述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与途径。要加大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宣导;抓住关键环节,使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与政府行为紧密联合,共促企业精......
邓颖超与红岩精神
发布时间:2022-12-26
摘 要:抗日战争时期,邓颖超作为中共中央南方局的一员,与党组织和革命志士一起战斗在大后方。她积极领导妇女运动,推动妇女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积极抢救难童,培育革命火种。在国共摩擦的艰难时期,她又站在民族的高度致力于维护抗......
跳离束缚“窗口”与重返桎梏“牢笼”
发布时间:2023-01-22
摘 要:本文从“窗口”这一特殊意象出发,分析《无名的裘德》中女主人公苏反叛与顺从的复杂性格。苏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新女性,前期能够勇敢地跳出束缚其自由的“窗口”,后期却真心皈依宗教,屈从世俗压力,并重返家庭牢笼,其性格的......
佳兆业重组迷雾
发布时间:2023-03-10
深陷债务危机三个月之后,曾经的黑马房企佳兆业虽然没有顺利被融创收购,但头顶高悬的六百多亿元巨额债务,总算迈出了艰难前进的一步。 3月2日,佳兆业提出债务重组计划,建议债权人缩减其480亿元境内债务的利息,并延长还款期限。......
浅谈大寨精神的时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6-30
【摘 要】新中国建立初期,大寨人为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苦干实干,在战天斗地中大寨不仅被中央立为中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而且还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大寨精神。直至今天,它仍然具有时代价值,其所蕴含的艰苦奋斗......
浅谈奥古斯丁与西方激情理论的分化
发布时间:2022-11-27
马克斯·舍勒曾指出人的精神或观念生活在现实生存层面是无力的,因而需要一种生命冲动赋予它力量。(Scheler,1980,p.19)这种生命冲动就是精神的激情(passion),在西方传统中常常也被称为爱。在最严格意义上,激情指纯粹属于精神的冲......
走向融合:新时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3-03-01
一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认识与改造自然、认识与改造自我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方法和价值体系。它们是贯串在科学探索和人文研究过程中的精神实质,是展现科学和人文活动内在意义的东西。(注:肖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深掘现实与精神飞扬
发布时间:2022-12-30
关仁山是当年河北“三驾马车”之一,多年来,他成为了国内努力与当下生活建立联系的著名作家,成为了一位长久关注当代乡村变迁的作家,成为了一位满含深情和充满挑战精神的作家。他的长篇新作《日头》(作者的长篇小说中国农民命运三......
农家女返乡种茶年入20万
发布时间:2022-11-02
海拔高度680~1200米的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的团结、山华等村,因气候适宜,远离市区,多年来村民都有种植茶叶的习惯。然而,由于没有统一的组织引领,茶叶在当地的发展始终没有形成气候,大多数村民还是选择外出打工,陈龙英也不......
明成祖情迷朝鲜妃
发布时间:2023-02-25
从元朝开始,朝鲜就被迫向中国朝廷进献美女,明初仍是如此。明朝开国时,太祖朱元璋的后宫中就有不少朝鲜妃嫔,而明成祖朱棣据说就是朝鲜人硕妃所生的朱门之后。 公元1408年,明成祖派内使黄俨等人出使朝鲜,赏赐朝鲜国王白银一万两......
情迷卷草 2014年3期
发布时间:2015-09-06
情迷卷草 B/bampo半坡饰族 P/1599元 http://bampo.tmall.com 卷草纹盛行于唐代,其造型妙曼华丽,体现出富丽华美的风格。卷草纹以其巨大的影响和广泛的使用范围,成为世界装饰艺术中最重要的装饰纹样之一。2010年,半坡首席......
论出版精神和出版人的精神追求
发布时间:2023-01-29
[摘要]出版精神是出版人价值导向、理想信仰、道德追求的统一。出版精神作为一种伦理精神,源于出版的伦理式实践,又指导着出版人的伦理追求。出版人应承担起发展出版精神的历史使命,实现出版物品质与个人品质、自我精神和出版精神的......
浅谈广东审计精神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4-06
浅谈广东审计精神的构建 1 审计精神概述 1.1 审计精神内涵 为更准确理解审计精wWw.LWlm.com神,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精神。辞海中对精神的定义一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二是指宗旨、要义。与之比对在众多对审计精神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