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创新能力培养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创新能力培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9-07-27 23:09:27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创新能力培养
时间:2019-07-27 23:09:27     小编: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创新能力学习兴趣计算机教学自主学习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各行各业充满着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竞争,尤其是未来科技社会竞争、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和责任。《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习这门课时更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我们发现,技术上的很多教学内容,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可是如果让学生运用课上所学去完成一份相对完美的作品,甚至出现创新性的惊喜,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们的作品往往千篇一律,或者墨守成规,总是缺少自己的想法或是有独特的、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创新能力是学生在社会谋生和发展的重要能力,是他们将来能在行业中脱颖而出所需要的重要能力。所以,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教师,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到学生是主体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教师要确立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相关的设计、开展一系列的具体工作。我们可以使学生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之前的学习成绩之所以不太理想,并不是他们不够聪明,而是他们特别缺乏学习主动性,有的学生甚至一直都是被逼着学习的,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很聪明的,他们可以被发掘的潜力非常大。关键是要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有了,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那么我们就可以好好地进行教学安排和设计了。教师就是一个能自编自导自演的角色。例如,在给学生讲授Word文字排版技术时,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两份形式上截然不同,而内容一模一样的作文《校园的早晨》的排版设计,这是作文课老师要求他们写过的一篇课堂作业。他们本来就对其充满兴趣,加上同样的作文内容,一份的排版很美观、精致,有背景,还有形象各异的文字、图片,图文并茂,让人立刻感受到了校园的早晨的气息,而另一份的排版只是使用五号宋体字,看起来单调枯燥。学生们看到第一份排版设计后立刻发出惊叹声,并表示了积极的学习愿望:“这是如何做到的?我好想学习这项技能!”“我也要把我的作文好好设计一下!”有了这样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怕这节课教学效果不如意吗?还怕他们的创新能力不能得到展现吗?这个教学设计真正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我想学”的转变,并且成功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这个阶段,教师要做到不断鼓励学生,学生的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

二、创建好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本来就是一个活跃、轻松、发散的名词,试想,严肃、死板、压抑的学习氛围或者工作环境中,会扼杀多少创新细胞?例如,笔者在讲授Word排版技术时,首先给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甚至模拟学生是杂志社编辑,并告诉学生:“咱们学校校园杂志社正在招聘几名排版编辑,想在我们班选哦。”在这样的角色扮演下,学生们甭提多兴奋了,想要学习、想要挑战的情绪更加高涨,学得更加轻松、活跃。甚至有的学生已经暗暗下决心互相竞争了,都想要做得比别人出色、更有特色!创建好的教学气氛和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相辅相成的。对于这部分教学内容来说,有了好的开始,就有了成功的一半,甚至是一大半。而且,笔者觉得这样的职业角色演练,对学生们将来的求职也会有很大帮助。

三、设计问题、提出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

笔者觉得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特别适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对任务积极探索,积极地去思考、去想象、去操作,学生甚至能够不断创新,教学效果超乎你的想象。教师在提出任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任务分层,按层达标,良性循环。还举排版技术教学时的例子。笔者在讲授排版技术时,在学生都学会如何设置字体字号后,及时提出如下问题以引出新的任务:“你们知道如何改变字体颜色、字间距、行间距吗?还有,如何进行段落的设置?如果我们想插入精美的图片又该如何操作呢?如何把文字和图片进行混排……”就这样,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布置各种任务,大任务,小任务……教师可以经常布置一些他们“踮一踮脚,就能够得到”的任务,好多学生能够一题多解,做出了自己的风格,不断地在创新,在不停地给你惊喜。看到他们的作品,作为教师的我,经常也会大吃一惊,不得不一次次佩服他们的聪明和潜力。学生们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想学,越来越爱学,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所以,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给学生多一点灵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放手去做。

四、启发学生积极质疑,培养他们质疑的习惯

学习中的创新品质首先体现在“质疑”上。例如,笔者在讲授文字格式的设置时,有的学生质疑了书本上的操作步骤,并且提出了自己摸索出的几种更好的解决方法。笔者作为教师,没有生气,而是耐心让他进行了详细说明,然后全班学生进行了激烈讨论。你会发现,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学生争论,最后在质疑提问和大家的讨论中,得出了任何操作只要方法合理、方便都是可行的结论。笔者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们敢于发问、敢于多动脑筋,能够大胆思考,这样他们的创新能力才能渐渐得到提高。“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常有疑点,常提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自然,质疑并不包括毫无价值的滥质疑和乱质疑。

五、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讨论、互相合作,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帮助,还有利于加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团体中学会创新,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这对他们将来的工作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笔者觉得更需要学生们合作学习,互相协作。通过合作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在表现自己的创新才能的同时能够迅速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能在合作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仍以排版技术教学为例。在课堂后期巩固教学效果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了杂志社新接到的一项工作任务,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通力协作完成任务。任务完成后,小组间两两互相评价,评价对方小组的优缺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分工明确,通力协作,也都积极发言,对其他小组的评价和提出的意见都很到位,并且体现出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六、不断鼓励学生

笔者相信,人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无论是对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人们的大部分热情来源于成功的体验,一次次的成功体验是我们积极主动学习、工作、生活的内在动力。这是个良性循环。相反的,若一次次的失败,有时真的会磨灭人的信心和希望。毕竟越挫越勇只适合极少数人和少数情况。笔者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在讲授Excel筛选的运用时,一位平时动手能力不强的女学生一直没能掌握,经过几次挫败,她已经快失去信心了,甚至哭鼻子放弃学习了。笔者发现这个情况后,通过适当巧妙的设计,降低了操作的难度,她终于成功了,信心满满地继续进行下面的操作,不一会刚才一直没解决的难题竟然解决了。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甚至要创造机会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可大可小的成功。让学生体验到创新成功的喜悦,他们才会更加有信心,更加爱学习,更加爱思考,更加爱创新。以上是笔者的几点体会。笔者认为,教师要结合本学科的教学特点,要牢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提高自己。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我们要做的是设计好科学的教学目标,给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该放手时要放手,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你会发现,学生会一次次地给你惊喜!当今时代呼唤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为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启发学生,学生们才能够很好地掌握知识,锻炼技能,学会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成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南岳.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高等级教育出版社,2009.

[2]培养创新型人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N].河南日报,2010-05-19.

[3]史丽群.《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海峡科学,2013

(5).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