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范仲淹与宋代儒学的复兴

范仲淹与宋代儒学的复兴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7 18:24:52
范仲淹与宋代儒学的复兴
时间:2013-12-17 18:24:52     小编:

钱穆先生论两宋学术云:“宋学精神,厥有两端:一曰革新政令,二曰创通经义,而精神之所寄则在书院。革新政令,其事至荆公而止;创通经义,其业至晦庵而遂。而书院讲学,则其风至明末之东林而始竭。”(《 中国 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7页)此处所说的“两端”,亦有体有用,即以“经义”为体,以“政令”为用;“书院”者,即教授此“明体达用”之学也。《宋元学案》托始于“安定学案”,安定(胡瑗)“以明体达用之学授诸生”,“其教人之法,科条纤悉具备,立经义、治事二斋”。其“经义”即体也,其“治事”则用也。此种治学精神的确立,以及宋代“书院”的兴起,实是本之于范仲淹。宋学精神中的“革新政令”,其事至荆公(王安石)而止,其始则亦是创自范仲淹。由范仲淹倡导、推行的庆历新政,是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先河;而庆历新政的改革科举、兴办学校,则使儒学得以复兴,成就了宋元明时期的新儒学。范仲淹实为宋代复兴儒学的第一人。

“民”在范仲淹的思想中,就是士、农、工、商“四民”。在他所作的《四民诗》(《范文正公集》卷一)中,他对农(“制度非唐虞,赋敛由呼吸。伤哉田桑人,常悲大弦急。一夫耕几垄,游堕如云集。一蚕吐几丝,罗绮如山入”)、工(“可甚佛老徒,不取慈俭书,竭我百家产,崇尔一室居”)、商(“桑柘不成林,荆棘有余春。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在当时所受的压迫、所处的窘境,给予了深深的理解和同情(流传较广、童稚能诵的《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也是他“忧其民”的心怀袒露)。他所希望的是进行改革:“琴瑟愿更张,使我歌良辰”。

作为“四民”之一的“士”,是范仲淹自身所处的一个阶层。他认为“士”在社会中所应得到的待遇是:“前王诏多士,咸以德为先,道从仁义广,名由忠孝全。美禄报尔功,好爵縻尔贤,黜陟金鉴下,昭昭媸与妍。”也就是说,君主要以仁义忠孝、贤能功绩为标准而授予“士”之爵禄,“进贤授能”,与君主“共理天下”。但是,当时的境况却是:“此道日以疏,善恶何茫然”,也就是说,自秦汉以来,儒家之“道”日益荒疏,善恶失去准衡,“士”之升迁黜陟不是以仁义忠孝、贤能功绩为标准。虽然“君子不斥怨,归诸命与天”,但是“术者乘其隙,异端千万惑”,由此造成了士风与吏治的败坏:“学者忽其本,仕者浮于职。节义为空言,功名思苟得。天下无所劝,赏罚几乎息。”这种境况给儒学带来的危害是:“禆灶方激扬,孔子甘寂黙。六经无光辉,反如日月蚀。”这里的“禆灶”(春秋时期郑国言“阴阳灾异”者,子产以“天道远,人道迩”批判之)是喻指佛老。范仲淹在此所说的佛老“激扬”、孔学“寂默”、“六经无光辉”,也正是稍后王安石与张文定公的那段问答所反映的情况:“一日[荆公]问张文定公曰:‘孔子去世百年生孟子,亚圣后绝无人,何也?’……文定曰:‘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焉。’公欣然叹服。”(宗杲:《宗门武库》)在佛老激扬、儒门淡薄的情况下,范仲淹发出了复兴儒学的呼声:“大道岂复兴,此弊何时抑”,尽管是“昔多松柏心,今皆桃李色”,但是“愿言造物者,回此天地力”。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就是要担当“造物者”之功,“回此天地力”,复兴儒学。

在范仲淹的思想中,民本、士风、吏治与复兴儒学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要使“琴瑟更张”,百姓歌咏“良辰”,就必须端正士风,整顿吏治;而要整顿吏治,“举县令,择郡守”,又必须“慎选举”,即改革科举 考试 的 方法 ,不是以词赋、墨义(记诵经书章句)来取士,而是据经旨、策论来选拔真正的人才,“取以 经济 之士”(范仲淹所谓“经济”,即是本之于儒家的经旨、经义而经世济民);而“取以经济之士”,又必须“敦 教育 ”,即兴办学校,“教以经济之业”,授以“明体达用之学”。这种“明体达用之学”,已经不是“学者失其本”的“泛滥词章”,也不是“功名思苟得”的进士场屋之学,而是能够认明儒家之经旨而经世济民之学;它所培养出来的“士”,虽然须通过科举考试而进入仕途,但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取“功名”、达身“富贵”(《范文正公集》卷二《鄱阳酬泉州曹使君见寄》:“吾生岂不幸,所禀多刚肠。身甘一枝巢,心苦千仞翔。志意苟天命,富贵非我望”),而是为了把儒家之道“举而措之天下,能润泽斯民”。这种儒家之“士”即孔门弟子曾参所谓“仁以为己任”者,他们把个人的祸福得失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仕途的顺逆沉浮不能改变其志向,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文正公集》卷七《岳阳楼记》),他们将此作为自身的终极关怀、内在价值,因此,他们虽然“进亦忧,退亦忧”,但仍不失为“道义之乐”(《范文正公集·年谱》)。这种“明体达用之学”,就是宋代所复兴的新儒学。

公在睢阳(按南宋时金改“南京”为睢阳)掌学,有孙秀才者,索游上谒公,赠钱一千。明年孙生复谒公,又赠一千,因问:“何为汲汲于道路?”孙生戚然动色曰:“母老无以养,若日得百钱,则甘旨足矣。”公曰:“吾观子辞气非乞客,二年仆仆所得几何,而废学多矣。吾今补子为学职,月可得三千以供养,子能安于学乎?”孙生大喜。于是,授以《春秋》,而孙生荐学不舍昼夜,行复修谨,公甚爱之。明年公去睢阳,孙亦辞归。后十年间,泰山下有孙明复先生,以《春秋》教授学者,道德高迈,朝廷召至,乃昔日索游孙秀才也。(又见《宋元学案·泰山学案》附录)

这一段范仲淹与孙复的因缘际会,实乃宋代儒学复兴的一个重要契机。范仲淹对索游的“孙秀才”给予同情、帮助,补以学职,授以《春秋》,激励他“安于学”,这与范仲淹因自身的苦学经历而同情“寒儒”很有关系。《宋元学案·泰山学案》载:孙复“四举开封府籍,进士不第,退居泰山,学《春秋》,著《尊王发微》十二篇”。孙复在睢阳两次上谒范仲淹,当即孙复四举而进士不第之时,他在泰山“学《春秋》”,当始于范仲淹在睢阳“授以《春秋》”。孙复不负范仲淹所望,在泰山苦学十年,成为复兴儒学的“宋初三先生”之一。

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范仲淹在苏州,奏请立郡学,并且首先把自己所得南园之地建为“义学”,希望“天下之士咸教育于此”,“既成或以为太广,公曰:‘吾恐异时患其隘耳。’”此年,范仲淹聘胡瑗“为苏州教授,诸子从学焉”,同时亦给孙复写信,希望他到苏州“讲贯经籍,教育人材”(《年谱》)。此年末,范仲淹召还判国子监,朝廷更定雅乐,诏求知音,范仲淹推荐胡瑗,“以白衣对崇政殿,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安定学案》)。此时,胡瑗四十二岁,经范仲淹的推荐,从“白衣”被授以学官之职。

康定二年(公元1041年),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在戎马倥偬中,他写有《举张问、孙复状》,说孙复“素负词业、经术,今退隐泰山,著书不仕,心通圣奥,迹在穷谷”,希望朝廷“赐召试,特加甄奖”(《范文正公集》卷十八)。同年,张载来谒,即《宋史·张载传》所云:张载“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这也就是《宋元学案》序录所说“导横渠以入圣人之室,尤为有功”。

庆历

三、四年,即庆历新政推行之时,规定科举考试“进士:先策论而后诗赋”,“诸科:经旨通者为优等,墨义通者为次等”,“使人不专辞藻,必明理道”(《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卷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在京师建立太学,诏令各州县皆立学,范仲淹于此间写有《奏为荐胡瑗、李觏充学官》,其中讲:胡瑗“志穷坟典,力行礼义,见在湖州郡学教授,聚徒百余人,不惟讲论经旨,著撰词业,而常教以孝弟,习以礼法,人人向善,闾里叹伏,此实助陛下之声教,为一代美事”(《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卷下)。亦在此时,“天子诏下苏、湖取其法,著为令。于太学召[胡瑗]为诸王宫教授,辞疾不行……”(《安定学案》)

庆历年间,孙复、石介并为国子监直讲,而胡瑗的教学之法也被朝廷所肯定和推广,胡瑗亦被召为诸王宫教授。“宋初三先生”与庆历新政的关系,于此得到充分显现。随着庆历新政的夭折,石介被迫害至死,孙复亦遭诬陷被罢贬。后来,孙复得以复职,“稍迁殿中丞,年六十六卒”(《泰山学案》)。胡瑗则在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再次被召,参与“作乐事”,受到朝廷的嘉奖。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胡瑗“擢太子中允、天章阁侍讲,仍专管句太学。四方之士归之,至庠序不能容,旁拓军居以广之。既而疾作,以太常博士致仕。东归之日,弟子祖帐,百里不绝,时以为荣。”(《安定学案》)虽然庆历新政夭折了,但其“慎选举,敦教育”的思想因胡瑗的执掌太学而得以延续和光大,并且形成与荆公新学相抗衡的一股势力。《安定学案》载:

是时礼部所得士,先生弟子,十常居四五,随才高下而修饰之。人遇之虽不识,皆知为先生弟子也。在湖学时,福堂刘彝往从之,称为高弟。后熙宁二年,神宗问曰:“胡瑗与王安石孰优?”对曰:“臣师胡瑗以道德仁义教东南诸生,时王安石方在场屋中,修进士业。臣闻圣人之道有体、有用、有文。君臣父子、仁义礼乐,历世不可变者,其体也;诗书史传子集,垂法后世者,其文也;举而措之天下,能润泽斯民,归于皇极者,其用也。国家累朝取士,不以体用为本,而尚声律浮华之词,是以风俗偷薄。臣师当宝元、明道之间,尤病其失,遂以明体达用之学授诸生,夙夜勤瘁,二十余年专切学校,始于苏湖,终于太学。出其门者,无虑数千余人。故今学者明夫圣人体用,以为政教之本,皆臣师之功,非安石比也。

熙宁变法时,胡瑗的弟子在朝中“十常居四五”,这是一股与荆公新学相抗衡的势力,故而宋神宗有“胡瑗与王安石孰优”之问。刘彝把胡瑗的“明体达用之学”表达得十分清楚,说胡瑗的教授学者之功非王安石可比,这也是事实;但说“今学者明夫圣人体用,以为政教之本,皆臣师之功”,却未免尊其师而忽略了范仲淹的重要作用。胡瑗“专切学校,始于苏湖”,其在苏州讲学即在明道(按实为景祐)年间,在湖州讲学即在宝元年间。而天圣三年,即胡瑗在苏州讲学的十年之前,范仲淹就已在《奏上时务书》中提出了“救文弊”的思想,指出“文章之薄,则为君子之忧;风化其坏,则为来者之资”,批评当时“修辞者不求大才,明经者不问大旨,师道既废,文风益浇”,并且强调“其源未澄,欲波之清,臣未之信也”。两年之后,范仲淹在《上执政书》中提出“慎选举,敦 教育 ”的思想,主张“深思治本,渐隆古道”,期以行之数年而使“士风丕变”。又三年之后,范仲淹在《上时相议制举书》中提出“宗经则道大,道大则才大,才大则功大”,主张通过改革科举而“使天下贤俊,翕然修 经济 之业,以教化为心,趋圣人之门,成王佐之器”(《范文正公集》卷九)。又五年之后,范仲淹在苏州立郡学,胡瑗始应聘而专切于学校。刘彝所说“国家累朝取士,不以体用为本,而尚声律浮华之词,是以风俗偷薄”,胡瑗“尤病其失”,实际上,范仲淹“尤病其失”比胡瑗早十年;胡瑗“以明体达用之学授诸生”,这是本于范仲淹的“敦教育”思想;“今学者明夫圣人体用,以为政教之本”,这除了胡瑗的教授之功外,还应归功于范仲淹的首倡敦教育、立郡学;若无范仲淹的延聘和推荐,胡瑗也不可能“始于苏湖,终于太学”,成一时教育之盛事。

由于范仲淹和“宋初三先生”等人的共同努力,庆历新政确立了“明体达用之学”,成就了儒学的复兴之势。范仲淹说“大道岂复兴,此弊何时抑”,当时思想文化上的“弊”就是儒门淡薄,佛老激扬。儒门之所以淡薄,是因为朝廷以词赋、墨义取士,致使“学者忽其本”,“功名思苟得”;而佛老激扬,则是因为“术者乘其隙,异端千万惑”。要抑止佛老,就必须使学者“明体达用”,把儒学从声律浮华之词、场屋功名之学中拯救出来。

欧阳修于庆历二年作有《本论》,提出“佛所以为吾患者,乘其阙废之时而来,此其受患之本也”,排佛“莫若修其本以胜之”,“礼义者,胜佛之本也”(《居士集》卷十七)。庆历新政确立儒者的“明体达用之学”,即是从“本”上复兴儒学,抑止佛老。孙复作有《儒辱》一文,认为“佛老之徒横于 中国 ”,是“儒者之辱”。他在《与范天章书》中说:“国家踵隋唐之制,专以词赋取人,故天下之士皆致力于声病对偶之间。探索圣贤之阃奥者,百无一二。而非挺然特出、不徇世俗之士,孰克舍彼而取此。”(见《泰山学案》,按范仲淹于景祐二年冬为天章阁待制,《与范天章书》是孙复与范仲淹往来书信之一)。石介也“尝患文章之弊,佛老为蠹,著《怪说》三篇及《中国论》,言去此三者,乃可以有为”(见《泰山学案》,“三者”即文章之弊与佛老)。钱穆先生就此指出:明体达用之学“正宋儒所以自立其学,以异于进士场屋之声律,与夫山林释老之独善其身而已者也”,“盖自唐以来之所谓学者,非进士场屋之业,则释、道山林之趣,至是而始有意于为生民建政教之大本,而先树其体于我躬,必学术明而后人才出,题意深长,非偶然也”(《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3页)。

“明体达用之学”不同于进士场屋之学,其意义又可解析为二:

其一,“明体达用之学”虽然是为政教立本,但因其不是为了功名之苟得,所以它亦有相对独立于科举、政教的性质。也就是说,它的价值不必非要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入帝王之“彀”中才能实现,它自身亦有“道义之乐”的内在价值。这一点在科举制度下实非常重要,因为国家官僚机构的职位有限,科举取士毕竟只能考取士阶层中的极少数,而绝大多数士人免不了终身是一寒儒、白衣、处士。以往的儒门之所以淡薄,正是因为科举竞争的激烈,使“修辞者不求大才,明经者不问大旨”,当功名之心磨练得淡泊之后,就免不了归佛入老,闲适山林。“明体达用之学”要将儒家之道“举而措之天下,能润泽斯民”,此其所以不同于佛老;同时,它也为未能进入仕途或从仕途遭贬的士人提供了一种能够安身立命、自有“道义之乐”的思想境界,此其所以把广大士人从佛老吸引到儒门。宋明新儒学就是以此来排斥佛老,“收拾”人才。

范仲淹虽然27岁登进士第,但他不图富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当其晚年,子弟要为他“治第洛阳,树园圃,以为逸老之地”,他说:“人茍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年谱》)这正是宋明新儒学为广大士人提供的一种不同于佛老的思想境界。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此“二者”即:“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以及“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这“二者”或感人生际遇之悲,或喜心契 自然 之乐,实是喻指佛老。宋明新儒学开出了一种有异“二者”的思想境界。

孙复四举而进士不第,受范仲淹的激励而“安于学”,至庆历二年他50岁时才以处士为国子监直讲,他也正是其所谓“挺然特出、不徇世俗之士”。石介既为学官,作《明隐篇》,以语于朝曰:

孙明复先生,畜周孔之道,非独善一身,而兼利天下者也。四举而不得一官,筑居泰山之阳,聚徒著书,种竹树桑,盖有所待也。古之贤人有隐者,皆避乱世而隐者也。彼所谓隐者,有匹夫之志,守硁硁之节之所为也,圣人之所不与也。先生非隐者也。(《宋元学案·泰山学案》)

于是范仲淹、富弼推荐孙复“有经术,宜在朝廷”。庆历新政改革科举,意在鼓励孙复这样的学人,把其中的佼佼者选拔到朝廷的大臣和郡守队伍中,但这样的学人只是“宜”在朝廷,其中的大多数仍免不了“有所待也”。因此,确立“道义之乐”的内在价值,对于这些士人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虽然没有进入仕途,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隐者”,而是“探索圣贤之阃奥”、忧国忧民而又有“道义之乐”的儒家之士。

二程早年受学于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周敦颐后来被尊为 理学 之开山,他让二程所寻的“孔颜乐处”就是一种“道义之乐”的思想境界。

程颐“始冠,游太学”,胡瑗以《颜子所好何学论》试诸生,得程颐之作,“大惊异之,即请相见,遂以先生为学职”。程颐在此论中说:“颜子所独好者,何也?学以至圣人之道也。……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已。中正而诚,则圣矣。”(《河南程氏文集》卷八)程颐体会出,要得到“孔颜乐处”,就必须“正其心,养其性”,具有“中正而诚”的思想境界。注重心性修养并且开掘儒家的心性 理论 ,这是庆历新政为宋明新儒学启示的一个 发展 方向(范仲淹劝张载读《中庸》,说“儒者自有名教可乐”,《范文正公集》卷二十有《省试自诚而明谓之性赋》,亦是启示这一方向)。《安定学案》载黄百家案:胡瑗对程颐“知契独深”,“伊川之敬礼先生亦至,于濂溪虽尝从学,往往字之曰茂叔,于先生,非安定先生不称也”。程颐敬礼胡瑗,而胡瑗曾与孙复、石介同学,此所以《宋元学案》“托始于安定、泰山者,其意远有端绪”(《宋元学案》序录)。

其二,“明体达用之学”不同于科举场屋之学,从经学发展的意义上说,就是贬斥“墨义”(汉唐章句注疏之经学),而直接领会儒家的经旨、经义,从而开辟了经学 历史 的“变古 时代 ”。范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宋史·范仲淹传》)。其所谓“泛通”,就是领会六经之大旨、大义,而不是矻矻于经书的章句训诂。他著有《易义》一篇,解释了乾、咸、恒、遁等二十七卦的卦义,另有《四德说》、《穷神知化赋》、《乾为金赋》、《易兼三材赋》、《天道益谦赋》、《水火不相入而相资赋》等等。其易学著作以义、说、赋的形式写出,这也很见范仲淹的学风特色。在《易兼三材赋》中,他说:

昔者有圣人之生,建大易之旨,观天之道,察地之纪,取人于斯,成卦于彼,将以尽变化云为之义,将以存洁静精微之理。(《范文正公集·别集》卷三)

他所注重的就是“大易之旨”,认为《易经》兼天、地、人三材之“道”,包含了“变化云为之义”、“洁静精微之理”。“旨”、“道”、“义”、“理”,这是范仲淹易学著作的几个关键词。在《天道益谦赋》中,他说:

士有探造化之真筌,察盈虚于上天,虽秉阳之功不宰,而益谦之道昭宣,万物仰生,否者由斯而泰矣。……原夫杳杳天枢,恢恢神造,损有余而必信,补不足而可考。是故君子法而为政,敦称物平施之心;圣人象以养民,行裒多益寡之道。……究至理之本,贵必始之于贱,益乃生之于损。既人事之在斯,又天道之奚远。高者抑而下者,举一气无私;往者屈而来者,伸万灵何遁。……我后上德不矜,至仁博施,实兆民之是赖,无一物之不遂。贵退让而黜骄盈,得天道益谦之义。(《范文正公集·别集》卷三)

范仲淹从《易经》所讲的“造化之真筌”中,领会出“天道益谦之义”。在他看来,“天道”与“人事”是相通的,天道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圣人君子效而法之,就应该在为政、养民中“称物平施”,“裒多益寡”。这反映了他的民本思想和 社会 改革意识。他希望君主能够认识“贵必始之于贱,益乃生之于损”的道理,从而“上德不矜,至仁博施”。在他所作的《君以民为体赋》中,他也强调君主应该“每视民而如子,复使臣而以礼,故能以六合而为家,齐万物于一体”(《范文正公集·别集》卷三)。

范仲淹还作有《老子犹龙赋》、《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赋》等等,在他晚年还作有一篇《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序》,记其在陕西任宣抚使时,偶得佛书《因果识见颂》,“其字皆古隶书,乃藏经所未录”,此书“直指死生之源,深陈心性之法”,读后“胸臆豁然”(《范文正公集·别集》卷四)。这表明在范仲淹的思想中也有吸收佛老因素的倾向。

从经学史上说,范仲淹所讲的经旨、经义算不上有什么地位,即使是“宋初三先生”也只是初启了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庆历新政的“慎选举,敦教育”所确立的方向,它改变了“修辞者不求大才,明经者不问大旨”的学风,将认明“经旨”、“理道”置于“墨义”、“辞藻”之上,从而开辟了经学历史的“变古时代”。王应麟说:

自汉儒至于庆历间,谈经者守训故而不凿。《七经小传》出而稍尚新奇矣,至《三经义》行,视汉儒之学若土梗。(《困学纪闻》卷八《经说》)

“明体达用之学”既为政教立本,又有相对独立于科举、政教的性质,则其精神所寄必在于学校。范仲淹对此有明确的认识,他的一生也对此付出尤多,堪称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范仲淹21岁寄居长白僧舍苦学两年,这相当于他的大学预备班;此后在南都学舍苦学五年,完成了他“大通六经之旨”的学业(《年谱》)。这种经历使他以后极其重视兴办学校,罗致教授,培养人才,而庆历新政首先侧重的“举县令,择郡守”又必须以“慎选举,敦教育”为本源。范仲淹登进士第后,调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县)任司理参军,“初广德人未知学,公得名士三人为之师,于是郡人之擢进士第者相继于时”(《年谱》),以后徽学的兴盛,范仲淹与有功焉。天圣五年,范仲淹执掌南都府学,“常宿学中,训督学者,皆有法度”,在此写有《代人奏乞王洙充南京讲书状》,指出“致治天下,必先崇学校,立师资,聚群材,陈正道”(《范文正公集》卷十八)。景祐二年,范仲淹在苏州奏请立郡学,并将所得南园之地辟为学校,聘胡瑗为教授,由是而有苏湖之法。苏州有郡学,自范仲淹始;东南学术之盛,亦自苏州建学始。景祐三年,范仲淹知饶州(今江西鄱阳),在此建郡学,“生徒浸盛”,邀李觏到此讲学。景祐四年,范仲淹徙知润州(今江苏镇江),又在此建郡学,再邀李觏。宝元元年,范仲淹徙知越州(今浙江绍兴),李觏应招到越州讲学。庆历

三、四年,推行庆历新政,在京师立太学,诏各州县皆立学,取苏湖之法著为令,奏请胡瑗、李觏入太学。庆历五年,范仲淹知邠州(今陕西邠县),在此作《邠州建学记》云:“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庠序可不兴乎?庠序者,俊乂所由出焉。”(《范文正公集》卷七)皇祐元年,范仲淹知杭州,两次推荐李觏入太学,李觏被授为太学助教,后嘉祐四年,胡瑗以病告假,李觏入京管勾太学。

范仲淹在仕途中数进数退,所经之地有安徽、河南、江苏、江西、浙江、陕西、甘肃、山西、山东等省份。他在南都,亲掌府学;居庙堂之高,则在京师立太学;处江湖之远,则每到一地,必建学兴教,“立师资,聚群材,陈正道”。宋学精神之所寄在书院,范仲淹对于宋代书院的兴起有开创奠基之功。

参考 文献

《宋元学案》,世界书局1936年《四朝学案》本。

钱穆,1997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

皮锡瑞,1959年:《经学历史》,中华书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简谈评估语用规范的复兴
发布时间:2023-03-26
论证是一个命题序列,其中一个命题由其它命题得出。对论证的评估可从语形、语义、语用三个角度进行。语形角度侧重命题之间的形式关系,从该角度看,论证是正确的,当且仅当其结论是根据逻辑规则从前提中推出的;语义角度侧重命题与所指......
浅析宋代民间信仰兴威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3-07-02
两宋时期(9601279),是中国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时期,是民族又一次大融合时期,也是中外文化大交流时期。这一时期,繁荣的经济,复杂的政治形势,汉族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多元并存,及其由纷争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使中国文化发展到......
动画界的文艺复兴时代
发布时间:2023-05-13
作者简介:吴t雪(1987-)女,汉,四川绵阳,成都学院助教,美国旧金山艺术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影视动画,动态图形,视觉传达。 关键词:影视动画发展;计算机成像技术;动画工作室;艺术构想 90年代早期,CGI开始在动画产业崭露......
汉武帝独尊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吗?
发布时间:2023-07-12
摘要:汉武帝虽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但所独尊的是包括儒家各个流派在内的广义上的儒学,而非是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或《春秋》公羊学。从当时的历史实际来看,董仲舒未得到汉武帝的重用,“董学”也未受到足......
文艺复兴与过渡(度)人权时代探微
发布时间:2016-09-02
在对人权概念的当下研析中,回溯人权发展的历史常常成为一种不可绕避的思索途径。这便涉及到该将哪个历史时段确定为人权理念萌发点这一基础性问题。研究者一般都认为,人权的发展从理念设计到制度构建分别经历了发轫于17世纪初的自然权......
中西文化中的儒学与社会学——儒学现代化之路
发布时间:2023-04-08
内容摘要: 社会学不是历史决定论或社会决定论的科学,而是社会阐释性和自身建构性的“社会的元学”,科学哲学的元学内容提供了社会学自身性质的启示,意识形态是社会共生的观念的社会形态或社会范式,社会变革总是无意识地进行的,革命......
当代政治哲学的复兴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
发布时间:2023-03-14
当代政治哲学的复兴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 当代政治哲学的复兴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 当代政治哲学的复兴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 文 章 来 自 教育 网 [摘 要]政治哲学复兴的学术意义在于重建哲学与现实的公共......
“中国文化复兴论”与中华民族复兴话语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3-03-08
摘要:“中国文化复兴论”的生成受到了“以复古为解放”的国学发展模式、西方“文艺复兴”和日本国粹主义的启发。近代先哲在建构民族复兴话语时,都从不同视角强调了“中国文化复兴”对全面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认为“中国文化复......
宋代商人的社会流动与宋代社会结构变迁
发布时间:2023-04-29
摘要:商人作为宋代平民社会兴起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通过科举、联姻、捐纳等方式成功地实现了向上的社会流动,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宋代商人的积极入仕是商人社会地位不高及其社会地位与经济实力相分离的表征,但是以商人为代表的这......
论宋型文化视阈下的宋代文体学
发布时间:2023-03-14
摘要:通过文化学视角观照宋代文体学,指出成熟繁荣、融会贯通的宋型文化对宋代文体格局的深刻影响,并从语言、雅俗和古今之变三方面,进一步论证文化和文体的关联,探讨两宋文体学的地位、价值和意义。把宋代文体学放到整个古代文体......
羌族文化的复兴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10
摘要: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固有财富。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一直采取保护政策,并在相关文化建设项目上给予极大的扶持和相应的倾斜。羌族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瑰宝,研究羌族的民歌、舞蹈、器乐可......
校谱之风与南宋典雅词派的兴起
发布时间:2023-03-31
[关键词] 校谱订谱; 四明史家; 大晟曲谱; 清真谱; 南宋典雅词派; 曲谱流传; 音乐背景 校谱之风出现于南宋中后期,南宋词及其他史料中多有提及。校谱与填词关系密切,其对南宋词风的嬗变、词派的兴起及词学理论的影响极大。校谱......
浅谈汉代儒学
发布时间:2023-05-03
在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过程中,一批儒生引用儒家经典评议时政,认为应该依据古制实行分封制,不应推广郡县制,秦始皇疑心儒生传播不利于自己的言论,于是进行了“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文化的粗暴否定,文......
理性的定位与思想的复兴
发布时间:2013-12-17
" 众所周知,深入地探究理性的内涵乃是我们永恒的任务,因为理性是我们自我理解的前提,而自我理解又是自我存在的依据。因此对于人类(尤其是西方人)来说韦伯问题既是他所处时代的问题,也恐怕是所有时代都会遇上且必须回答的问题,那就......
对中国明代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版画的探析
发布时间:2023-04-24
对中国明代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版画的探析 以公元年表推算,西方文艺复兴的全程,约略相当于中国的明初、明中期,明晚期。在欧洲出现文艺复兴之时,华夏文艺历经了秦汉魏晋、隋唐宋元的各阶段的兴盛,早已逝去。而欧洲在经历了4世纪至1......
宋代道学家的宗法论
发布时间:2023-07-05
内容提要 本文从时下流行的“宋以来的宗法理论是服务于亲族结合的思想观念”这一观点出发,批判性地指出该观点缺乏从思想史脉络的有效论证,由此追根溯源,详细梳理张载、程颐、朱熹等宋代道学代表人物有关宗法的理论及其形成背景,同......
现代化:从科技革命到传统复兴
发布时间:2022-08-30
现代化:从科技革命到传统复兴 现代化:从科技革命到传统复兴 现代化:从科技革命到传统复兴 现代化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认识的问题。 自从中国被鸦片战争的炮火无情地卷入现代化的洪流以来,中国的现代......
当代新儒家对儒学宗教性问题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3-02-03
面对西方精神文化的挑战和某些传教士直至黑格尔(Hegel ) 以来西方学界视儒学为一般世俗伦理的误导,当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 人物,无不重视儒学内部所蕴涵的宗教精神的开掘。从一定意义上说, 20世纪儒学的一个重要的面相是通过讨论儒学......
建设民族复兴视野下的《中国近代史》
发布时间:2022-12-25
建设民族复兴视野下的《中国近代史》 柳:上次谈话中,你说“对鸦片战争以来许多仁人志士的思想和行为的分析评价,也应当首先从(民族复兴)这个视角和高度来看,而不是先强调阶级属性。这样或许可以更好地把握他们的历史特点和地位,教......
从徐复观看儒学对当代政治观念的反应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25
作者:陈少明 儒学是一套从人生信念、社会理想以至政治原则都有全面安排的价值系统。这个系统塑造了传统的社会、政治秩序,但其功能也为其所投射的现实结构所制约。因此,当传统社会解体之后,它也随之落入风雨飘遥的境地。这是众所周知......
陆贾与贾谊:汉代儒学的一个阶段
发布时间:2023-06-28
作者:夏增民 摘要:春秋以降,学术百家殊方,虽互相辩难,然亦皆是“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战国之季,《荀子》、《庄子·天下篇》、《吕氏春秋》、《韩非子·显学篇》以及《易传》所代表的各家学派,都趋于总结综合的道路......
迎接东方“文艺复兴”伟大时代的到来
发布时间:2013-12-17
" 欧洲十五、十六世纪曾发生过一次对人类文明极具推动作用的重大事件,它是由众多“文化巨人”引发的一场思想文化的变革运动。他们从不同领域反省人类在当时受中世纪宗教、政治压迫的现实情况,大胆而鲜明地宣扬解放人的自由、独立的天性......
简析精英教育的复兴与转型
发布时间:2023-03-29
一、精英教育核心问题 ( 一) 人才培养的取向 精英相对于大众而存在,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阶层,即精英教育下人才培养的取向,要么是具有某种先天禀赋或良好潜质的人,要么是占有社会大量资源的权贵人物子弟。随着教育公平理念的影响......
浅谈民族复兴的文化自觉与哲学憧憬
发布时间:2022-12-11
当代中国正满怀激动地期待并致力于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毫无疑问,民族复兴将注定是一个漫长、复杂而又艰难的历史过程。民族复兴不仅仅意味着一个民族在经济、政治或是军事上变得足够强大,更重要的是,在文化上也应当足够强大。朴素......
浅谈儒家德性精神现代振兴的方法论构建
发布时间:2016-07-04
引言 德性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灵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其传统德性精神的现代振兴是紧密相关的。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德性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德性精神的主流,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起着重要的内在支撑作用。促进儒家德性精神的现......
中华文艺复兴的美学内涵
发布时间:2023-03-25
【英文标题】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s Rejuvenation XIAO Jun-he (Scientif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stitute,Foshan University,Foshan 528000,China)【 作 者】萧君和【内容提要】中华文艺复蕴藏着......
湖南文学复兴的早春气象
发布时间:2023-05-12
从近三十年湖南文学的发展脉络看,2014年对湖南文学复兴是不平凡的一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湖南文学一度缔造了自已的黄金时代,曾获得30多项全国性文学大奖,首届茅盾文学奖六部作品中湖南就占有两席,13部作品获全国中、短篇小说优秀奖,短篇小说连续7年获奖。当时以创作人才集体崛起和文学作品大量获奖享誉中国文坛,被称为文学湘军,形成了现实主义、乡土文学、现代主义三者彼此融合并行不悖的文学湘军传统。文学湘军.........
青词文体与宋代文人心态
发布时间:2023-07-17
摘要:青词与道教祭祀斋醮密切相关,是一种有特定体制和用途的古代常用文体,宋人别集中多见,而今人对其已不甚了了。宋代文人青词具有诚心忏过特质,我们可以此观照其中体现出的种种宋代文人心态,如禳灾除病、祈求延年的祈福心态;......
自由与儒学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王海明认为,自由是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而不是自己的想望――进行的行为。在一些情况下,由于缺失利用自由能力的条件,自由行为仍然不能实现。接下来,王海明引进了对自由的传统的经典理解,即“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
借鉴与发展:当代中国儒学与法律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3-16
摘 要:法律与信仰,作为支撑社会秩序与精神的两大支柱,一段时间以来被认为是两种独立的存在。然而,信仰作为人类文化之源,法律作为人类文化之流,二者往往割裂不开。作为文明发源地之一的中国,长时间受到儒学思想的熏陶,目前却尚......
宋代妇产医学的发展与从业人群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21
[摘 要]中国医学发展至宋代已有一定的进步,医学界出现许多名医,他们大都是男性医者,于各门类各有专长,为患者排忧解难,部分医者还逐渐进入妇产科这一女性独有的空间。由于妇科疾病和生育与女性的隐私密切相关,长期以来这方面为女......
兴盛于宋朝的中华饮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2-13
在唐宋之前,平民实行的是二餐制,上午下午各一餐。当然宫廷是有三餐乃至四餐的。一日三餐在宋代才普遍起来,这只有在农业产量大为提高、食物变得丰富并且有了夜生活之后,才可以实现的。 吃饱之后,人们便会追求吃得精致。宋人对于饮......
儒学与人际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儒学;人际;和谐 【论文摘要】儒学是一套以“仁爱”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其中又以“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的思维方式,探求维系“人际关系和谐”的伦理机制。李真这位政坛上耀眼的新星何以堕落成特大经济犯罪分......
从《嘉泰吴兴志》看宋代湖州城的厢级区划及其管理
发布时间:2023-03-21
[摘 要]《嘉泰吴兴志》是反映宋代湖州的一部地方志,在坊巷等门类中记载了湖州城的厢级区划。本文以湖州城为例,探讨了湖州城的厢级区划及其管理,指出:厢级区划适用了坊市制崩溃下的城市管理要求,更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厢级......
论汉绣复兴与传统文化回归
发布时间:2023-03-27
一、汉绣的楚文化背景 在众多的刺绣作品中,鲜有人知道汉绣的存在。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汉绣就已远销国外。汉绣以楚文化为生存环境,是展示楚文化的一个生动载体,它真实地记录了楚人特有的精神世界和思维方式,通过现存的汉......
新政治经济学的复兴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14-01-07
新政治经济学的复兴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摘要]从经济学的性质和起源上看,涵盖工程学和伦理学两方面内容的政治经济学是其恰当名称;但是,自新古典经济学将其研究对象局限于稀缺性资源配置的私人领域,“政治经济学”一词就被“经济......
宋代词调音乐与音乐鉴赏教学探究
发布时间:2023-01-30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文学体裁形式。词的产生源自于唐朝时期,西域音乐传入中国并与本土的相和歌、清商乐等不断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音乐。宋代词乐是协乐而歌的,音乐上将中国的曲调与古典文学的诗词结合构成词乐。一、词调音乐概述宋代的词调音乐是中国本土的一种音乐体裁。其形成过程较为复杂,既包含了隋唐时期的燕乐歌舞大曲和民间曲子等曲调的音乐要素,又包含了文人音乐家的创作以及乐工、歌伎的自度曲调并经过不断的完善.........
AI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文艺复兴
发布时间:2022-12-20
AI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文艺复兴许多人已经发现,人工智能是李开复的老本行!他建立的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曾被《商业周刊》授予科学创新奖,他开发的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击败了得过世界团体比赛冠军的选手。李开復提出了五秒钟准则,以此预测,从事翻译、新闻报道、保安、销售、交易、会计、司机等工作的人,10年内有约90%被AI全部或部分取代。很多工作将变成服务业,比如医生。人类的理智逻辑判断不堪一击,人的.........
儒家伦理与现代企业理财
发布时间:2013-12-18
儒家伦理与现代企业理财 儒家伦理与现代企业理财 儒家伦理与现代企业理财 江总书记关于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思想,对于理财学的研究与实践很有指导意义。实际上,理财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理财作为一种特......
敦煌伯3813唐判与宋代花判
发布时间:2022-11-01
内容摘要:敦煌文献伯3813所录唐代判词中,有数则判词与存世唐判如《龙筋凤髓判》等相比较都有明显的差异。其叙事均稍为繁复、滑稽戏谑的特征明显。上述特点显示伯3813唐判中部分判词已经开始偏离“临政治民”的功能,而逐渐带有世俗......
浅谈宋代青瓷与审美文化
发布时间:2023-05-22
摘 要:瓷器艺术起源于古老的中国,它的出现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又一伟大贡献。瓷器种类繁多,不同时期的瓷器有着各自独特的审美艺术性,或斑斓绚丽,如唐三彩,或清新雅韵,如宋青瓷,再如构图饱满、装饰风格各异的元青花,它们所......
宋代程文互通与“破体为文”
发布时间:2023-06-27
〔摘要〕 宋代科场的程文互通现象极为普遍,某一时期占据主导地位、据之以去取的科目往往对其它科目形成强大辐射性影响,使得其它科目产生与主导科目趋同的情况。同时,这些占主导地位的文体对科场以外的文体也形成强大的影响,如北......
清代学术与严复翻译会通
发布时间:2022-09-28
关键词: 义理反证;敦崇朴学;文章正轨;严复;翻译会通 摘要: 严复承继清代学术讲究义理、考据、辞章的治学传统,在西学译介中提出了翻译的义理“反证”说、“敦崇朴学”说和“文章正轨”说。义理“反证”旨在会通中西思想,“敦崇朴......
生态:恩施玉露:古法的复兴与落寞
发布时间:2022-12-02
当地人喜欢用玻璃杯泡茶,这样可以尽情地欣赏恩施玉露秀美的叶底。碧绿的针形逐渐舒展开,露出中间嫩绿色的芽头,形状基本完整的芽叶沉入水底,层层叠翠,逐渐染绿了水的颜色,看起来就觉得爽口。 喝起来的确清爽,整体来说比炒青绿......
中日关系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发布时间:2023-05-22
【摘要】文章从历史的正面和副面分析探讨日本对中国的影响:日本是影响中国的重要邻国;日本是影响中国的世界重要大国、强国;惨痛的近代历史关系映衬着日本对中国的长期影响和负面影响。我们既要看到中日关系的不好历史和现实,也有看到积极因素。我们牢记历史不是为了纠结仇恨,而是为了以史为鉴。作为大国,中国需要日本,同样,日本也需要中国。让我们用原则和智慧处理好中日关系,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关.........
宋代民间借贷的特点与积极作用
发布时间:2023-06-23
借贷关系古已有之,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经产生。借贷业作为重要的经济门类之一,其发展贯穿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并一直延续至今。宋代是我国古代传统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商品经济出现了第二......
简述中国文学传统的复兴之旅
发布时间:2023-04-10
第六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颁奖辞:李遇春的《传奇与中国当代小说文体演变趋势》,从文体角度入手,论述了中国当代小说与中国古代传奇小说传统之间长期被忽视的血缘关系,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传奇文体在当代演变的多元形态及其艺术得失,对当代小说如何进一步开辟新的艺术空间具有较大的启示性。论文视野开阔,观点明晰,示例丰赡。有鉴于此,评委会决定授予其第六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按照通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界定,1917年是.........
儒学“为政以德”传统与现代行政伦理
发布时间:2023-02-27
摘 要:儒家“为政以德”,特重官德修养,不仅是儒家“治道”的基本理念,而且由于儒家“治道”讲求的是透过德治而使整个社会达到理想境地,故其又是儒家政治哲学最主要的内容,内含着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思想的精髓。这一思想隐含着中国......
遵义会议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发布时间:2023-06-16
摘要:遵义会议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不仅在当时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而且对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启迪。 关键词:遵义会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启迪 遵义会议作为中国共产......
宋代行会初探
发布时间:2022-10-05
摘要:宋代是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繁荣时期,宋代行会是官府与客商博弈中延续发展起来的。宋代坐贾势力壮大,代替了汉唐以来客商独霸市场的局面,使中国古代的城市行会在宋代形成一种本地同业商人的市场垄断组织。宋代,同业商人组织的行......
宋代两浙路的市镇与农村市场
发布时间:2022-07-30
【内容提要】在宋代两浙地区,随着商品流通的空前活跃和草市、镇的大量兴起,农村市场快速发育和成长,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两级市场网络,并与发达的城市市场结合,进而形成了区域性多层次的等级市场体系。但宋代两浙路农村市场的发展又......
首席营销官复兴
发布时间:2023-06-27
最近有很多新书都在预告首席营销官(CMO)职位的消亡,并且给了种种理由。其实在现实中,CMO并没有消失,这一角色正在悄然转型。只不过这种改变太彻底,以至从表面来看,CMO几乎要销声匿迹了。与五年前相比,今天的成功CMO有两点根本......
剑川木雕的传承精神与技艺复兴
发布时间:2023-01-16
木匠做活沿袭着许多的禁忌,归纳起来除了尊重祖师外,还有要保护工具,做活要有秩序,以下是一篇关于剑川木雕的传承精神与技艺复兴探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在云南大理,除了全国闻名遐迩的苍山、洱海的风花雪月外,还有......
南宋书院的学祠与学统
发布时间:2023-02-23
中国书院研究专辑 主持人语: 在中华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复兴书院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事业的组成部分。2014年岳麓书院牵头成立中国书院学会,其目的也是推动中国书院文化的发展。本辑的书院研究论文,涉及书院的起源、书院......
关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大学的教学革新及其当代意蕴
发布时间:2022-08-02
" 论文摘要: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大学针对中世纪大学经院哲学教育的弊端提出了一系列教学革新主张,这些主张呈现四个基本特征,即教学思想的人本性、学科课程的综合性、教学内容的世俗性和教学方法的自然性。尤其是大学教学革新秉承以......
常设仲裁法院:历史与当代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9-08
[内容摘要] 常设仲裁法院的建立是国际仲裁发展中的里程碑,在历史上曾发挥了意义深远的作用,但一度陷入低谷。中国是《海牙公约》的原始缔约国,与该法院的关系也有一段曲折。法院现已获得了在联合国大会的观察员地位,将其工作纳入到联......
儒家美育观与当代大学生美育实践
发布时间:2023-03-05
美育(Aestheticeducation),也称作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将美学理论实施于日常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之中,体现了美学的目的、任务、功能,是美学、文艺学研究的对象。它同德育、智育、体育相互并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构成教育的统一整体,并有特殊的教育实施,又属于教育的范畴。其目的、任务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的审美理想,培养审美、创造美的能力,推动美和艺术的发展.........
宋代花鸟画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12
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战国、汉代的帛画上就已经有各种花、鸟、虫、鱼的生动形象,中晚唐时花鸟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起来,但并未成熟,五代画坛涌现了西蜀的黄签和南唐的徐熙两位杰出的花鸟画家,然而宋代的花鸟画在黄签、徐......
宋神宗时期在河湟地区兴立“蕃学”的必要性
发布时间:2023-07-17
[摘要]河湟地区是内地通往青藏高原及河西走廊的咽喉要冲,北宋中期更成为宋、夏双方的争夺之地。宋神宗时期,发动熙河之役,并开始了对河湟地区的全面经营。作为边地开发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文教治理势在必行,熙宁年间(1068―1077)始在河湟地区建置少数民族蕃学。文章从完善蕃官机制、推行汉法、实现“蕃族”全面封建化和实现“汉蕃一家”4个方面分析了“蕃学”设立的必要性。[关键词]宋神宗;河湟地区;蕃学;吐.........
论宋代的胆铜生产
发布时间:2023-01-19
论宋代的胆铜生产 论宋代的胆铜生产 化学与化工论文 更新:2006-4-11 阅读: 论宋代的胆铜生产 【英文摘要】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Song Ren-zong's government made the experiment of ......
日本儒学及其对日本文化与现代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3-12-17
" 日本民族向来被认为既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又善于创造性地转化传统文化。儒学作为日本历史上的外来文化,早已渗透、积淀为其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日本现代化的飞速发展,更成为有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各种论说所援引的例证。王家骅在中日......
分析美学的衰落和形而上学的复兴(1)
发布时间:2022-10-24
一 分析美学家逐渐认识到,他们在理论上停滞不前的原因,在于相信把对认识论问题的解决同“形而上学”分割开,同对重大本体论问题的说明分割开。如古德曼一方面提出种种“形而上学”的本质都应从理论中加以拒斥,另一方面又提出审美经验......
古典复兴主义建筑
发布时间:2013-12-13
古典复兴建筑是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流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采用严谨的古希腊、古罗马形式的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建筑。 当时,人们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崇尚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和记功柱等纪......
宋代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解析
发布时间:2022-11-25
一、宋代山水画中的人 宗白华先生《美学散步论中国的绘画》中有言:中国画家不是没有个性的表现,他的心灵特性是早已化在笔墨里面。有时亦或寄托于一二人物,浑然坐忘于山水中间,如树如石如水如云,是大自然的一体。这段话点明了中国......
多元世界与儒学
发布时间:2013-12-17
" 悲观主义者于此会说,20世纪是苦难深重的世纪,两次世界性大战带来的损失,超过了过去一切战争的总和;由此导致的心灵创伤,恐怕永远也无法平复。乐观主义者则常爱说,20世纪是成就最大的世纪,人们在人工智能生物工程宇宙空间等方面......
唐代长沙窑瓷铭中的儒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30
文化的兼容并蓄是唐朝的时代特点,长沙窑的题记、诗文即反映了这种时代特征。既有宣扬儒家礼教的诗文、古训,也有尊佛崇道的题材作品,体现了唐代在文化思想上儒、释、道并行,开放包容的精神风貌。尽管儒、释、道的发展伴随着彼此之间......
儒学与德育探微
发布时间:2013-12-18
" [内容梗概] 儒学思想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其中“修身”、“仁爱”、“自省”、“ 慎独”等类似内容,如果剔除糟粕,其合理内核对培养当今中学生基本生活准则、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态度以及自我控制的教育,无疑具有正面而有益的......
常设仲裁法院:历史与当代(5)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就受理争端的案件范围来看,仲裁解决的争端范围要宽泛得多,这不单是就争端的重要性而言,也是就争端性质而言。[18]一些相对较小的问题交由象国际法院这样的司法机构解决,有时显得不太恰当。因为经们不值得花费司法机构通常花费那样多的......
常设仲裁法院:历史与当代(4)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9-02
1993年第48届联大通过了大会决议,确认了常设仲裁法院在大会的观察员地位。 联合国大会1989年第44/23号决议宣布1990——1999为联合国“国际法十年”,“十年”第二期活动方案中要求各国“更广泛地利用常设仲裁法院”,从而有力地支持......
常设仲裁法院:历史与当代(2)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常设仲裁法院的组织机构是: (一)国际事务局(International Bureau):作为常设仲裁法院的书记处,由秘书长和其他官员组成,负责该院的联系事项,保管档案并处理一切行政事务。 (二)常设行政理事会(Permanent Administrative C......
常设仲裁法院:历史与当代(3)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经过认真研究,中国政府于1993年7月15日由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致函常设仲裁法院秘书长,通知中国政府恢复在常设仲裁法院活动。同年10月24日,钱副总理兼外长又致函荷兰外交大臣,通知中国政府承认两海牙公约。中国恢复活动后的首任......
传统道德教育内涵的当代解读与传承:以宋代理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3-06-22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中华传统道德与美德无疑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回顾我国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两宋时期文化高度繁荣,儒家思想也发展到新的高峰,并形成了影响深远的程朱理学等众多流派。其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价值体系有:士人们秉承儒家民胞物与、忧国忧民的情怀,心系国计民生,具有鲜明的入世精神:他们注重内心涵养,敛情约性,崇尚不慕荣利的人生态度.........
宋、明两代的那些“大师们”
发布时间:2023-03-01
方术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就出现了,那些术士不仅有自称能访仙炼丹、求得长生不老的,还有号称能从天文中推算地上诸多人事变动等,他们常以“神仙”自诩。我国专制时期方术流行,而在宋明两代,很多“神仙”大师与权贵乃至帝王的关系之深,在历史上极其罕见。一、宋代方士的“神功”宋代作为“在不堪言状的分裂与堕落之后”(钱穆《国史大纲》),又建立起来的统一的中央政府,其统治阶层对方术表示出很大兴趣。后周的赵修己“少精天.........
宋代台谏的异化探究
发布时间:2023-03-26
台谏,是台官与谏官的合称。宋代以前,台、谏属于两个系列,履行不同的职责。唐时,台官指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其职责是监督宰相及百官;谏官指谏议大夫、拾遗、补阙、司谏、正言,其职责是专门讽谏皇帝......
更需要复兴的是制造业
发布时间:2015-08-13
几天前,库克在众星捧月中完成了他的中国之行。第几次了?也许没必要数了。与此同时,高通宣布在中国福建投资建设它的第二座芯片工厂。只要看看它们的财报就明白了,外资公司对中国的依赖并不在于制造业水平和低成本,而在于这里是一......
宋代优伶的讽刺小品
发布时间:2022-08-25
小品如今是每年春晚不可缺少、备受期待的表演形式。其内容既有表现当今社会正能量的,也有针砭社会丑恶现象的。特别是那些语言幽默、寓意辛辣的讽刺小品,更能得到广大观众的情感共鸣。 一、讽刺奸臣的卖国投降 在岳飞之孙岳珂的......
现代性隐忧与儒家道德学说体系之重构
发布时间:2019-12-02
摘要:“现代性隐忧”在当代中国社会引发出一些道德难题。功利与价值关系的矛盾,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失衡,公平与平等关系间的不协调以及国人道德观中出现的“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与主体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依据儒家道德学说对“现代性隐忧”进行化解,存在较大可能性。但传统与现实间的张力又促使儒家道德学说必须进行体系重建。重新诠释道德范畴内涵,将“德得相通”原理与和谐社会建立相联系,在新的意义层面托举“内圣外.........
浅谈宋代交引铺户与入中、榷卖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10-10
宋代,西北战紧军兴,政府为解决军队所需粮草,招引商贾运输粮草至西北,并向其发放交引作为入纳边地的酬偿,商贾携交引至京师或他州支兑现钱或榷卖品,时称为入中。以交引作为媒介,入中与榷卖结合起来。而伴随着入中的实行,城市中出......
宋代浙东实学经济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7
───以叶适为中心 一、宋学的“实学”倾向与“践履”同“事功”之分 一般说来,实学是明中叶以降三百余年的重要 社会 思潮。实际上,实学自宋即伴随新儒学(即宋学)而共生演化。 理学 、心学中蕴涵反空疏虚学而主张"躬行......
试论林励儒的师范生教育实习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林励儒非常重视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认为实习搞得好就可以体现出师范教育的特征。为此他曾下功夫努力办好实习场所,突出附校的师范性;曾严抓教育实习管理,突出实习的实效性;曾亲自指导学生的实习,凸显出他对实习的执著追......
儒学在明代的世俗化及其微变
发布时间:2015-08-06
摘 要:明代中期,由于程朱理学的日益僵化以及政治的腐败,主张“尚俗”阳明学逐渐兴起,这便开启了儒学的世俗化、民间化,同时对明代的通俗小说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冯梦龙编纂的“三言”是此时期世俗小说中的佼佼者,其中的女性形......
浅谈张齐贤对宋初儒学政治文化的构建及其政治实践
发布时间:2022-12-10
雷海宗在阐论中国文化演变时,以把水之战为界将中国历史文化分作古典的中国与种族、宗教发生质的变异的中国两个阶段。这便是20世纪40年代蜚声海内外的文化形态史观再三揭示的中国文化的两周。这种理论范式认为,魏晋以降,中国社会在精......
论宋代中秋词中的嫦娥与桂花意象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宋代中秋词中的嫦娥与桂花意象 与元宵词、端午http://wWw.LWlM.cOM词、清明词大量的民俗描写和生活场景再现不同的是,中秋词是宋代节序词中最具文人特征的一个。因为中秋节是以赏月为中心的节俗,“月”意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很早便具......
从朱熹到王阳明:浅谈宋明儒学本体论的转向及其基本路径
发布时间:2023-05-14
宋明儒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哲学史上思想发展的一个高峰,首先在于宋明儒学的本体论借助于对儒释道三教的充分融摄和创造性转变而填补了原始儒学形上学理论的不足,并在形上学体系的完整构建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最终实现了本体论的认知之......
试论罗马法复兴运动
发布时间:2023-05-25
摘 要:公元12世纪发端于意大利的罗马法复兴运动,对世界近现代法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考察罗马法复兴的历史背景和经过之后,探讨罗马法复兴运动在法国、德国、英国、荷兰以及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传播状况,最后总结罗马法复......
再现被淹没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3-07-20
目前任教于香港大学历史系的徐国琦教授,已出版有两本关于中国与欧战的学术专书,其中尤以对于一次大战时期远赴欧战场的华工研究,重现默默无名的华工与参战国家的多层次交往关系以及近代中国的国家认同的命运,深受国际学界肯定。通......
试析当代大学生兴趣的提升与成才
发布时间:2022-08-22
" 论文摘要 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和倾向,兴趣是将人们引入科学殿堂或事业领域的向导。古今中外,众多取得成就的人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自己的事业充满强烈持久的兴趣。兴趣在人的成长成才过程中都有着重......
宋代就有赢“免单”促销
发布时间:2023-01-12
现在,不少商家为了吸引顾客会推出花样繁多的促销手段,不过最实惠的还是“免单”!而在我国宋代,就已经有商家用这种手段来博得顾客的关注,特别是拿出一些“超值”商品,来让钱包不太富裕的普通人试试运气,这种类似当今博彩营销的......
试论创新之源——新经济时代人类个性复兴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3-03-16
" 论文关键词:人本经济学;经济范式;注意力经济;学习型组织;心智模式 论文摘要:创新是新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本文以独特的人文视角在对创新内涵重新定位的基础上指出:当前经济领域中经济理论、经济范式、生产方式......
中华文艺复兴的美学内涵详细内容
发布时间:2013-12-18
" 【内容提要】中华文艺复蕴藏着深刻的美学内涵:(1)体现崇高精神,放射崇高美光彩,让中华儿女崇尚崇高;(2)与崇高紧紧相连的新中华理性美的光芒照耀;(3)非同一般的重视艺术、艺术美;(4)包括有“复美”、“兴美”、“创美”环节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