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传统道德教育内涵的当代解读与传承:以宋代理学为例

传统道德教育内涵的当代解读与传承:以宋代理学为例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22 01:02:39
传统道德教育内涵的当代解读与传承:以宋代理学为例
时间:2023-06-22 01:02:39     小编: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中华传统道德与美德无疑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回顾我国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两宋时期文化高度繁荣,儒家思想也发展到新的高峰,并形成了影响深远的程朱理学等众多流派。其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价值体系有:士人们秉承儒家民胞物与、忧国忧民的情怀,心系国计民生,具有鲜明的入世精神:他们注重内心涵养,敛情约性,崇尚不慕荣利的人生态度;倡导力学苦读,追求诚明直谅、文章德行双馨的人生目标;孜孜以求儒学的风范、不断提升个人道德修养,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也给我们当代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价值与借鉴依据。

[关键词] 道德教育;内涵;文化渊源;宋代;理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的治国理政方略。在多次重要讲话中,习总书记都强调要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道德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形成全民主动参与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2013年2月,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他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013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他提出“四个讲清楚”的民族文化根基论述,强调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2014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他重申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2014年10月1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学习时,他强调古代思想文化对今人仍然具有很深刻的影响,要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这些论断,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国情的清醒认识和判断,其中,对中华传统文化如何深入挖掘和阐发其时代价值,如何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等论述,都是当前迫切需要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在总体上思想开放、文化繁荣、学派林立的宋代,当时的广大有识之士――士人阶层秉承儒家民胞物与、忧国忧民的情怀,心系国计民生,具有鲜明的人世精神。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对我们的当代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宋代士人崇尚“朝闻夕死”、安贫处约、不慕荣利的人生目标,孜孜以求儒家和理学的风范,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在具体实践方法与途径上,他们注重内心涵养,敛情约性;倡导刻苦读书,通过力学达到诚明直谅、文章与德行双馨的充实之美,追求理学“以积累为功,以涵养为正,啐面盎背”①的内在心性超越。因此,当代学者认为:“宋人的人格理想建构中特别倾向于道德自律与品格自尊,社会伦理责任与个人自由意志,理性原则的操守与处世应物的圆通,道义精神的刚方与个人意志雅适的有机统一。这不仅渊源于中国文化‘天人合一’,注重个人与社会,理性与感性之统一的传统精神,同时也是宋以来封建士大夫社会地位和伦理责任提高之现实的反映。”②此论甚当。

审视身处南宋中下层的文学家兼理学家士人赵蕃,其生平和对道德人格的自我约束与提升过程,就鲜明地表明了两宋道德教育的内涵与实践途径。赵蕃毕生孜孜以求于理学的风范,渴望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朱熹称赞说:“昌父志操、文词,皆非流辈所及”③,对赵蕃的文章德行给予充分的肯定。

一、以道自任,奉儒守家:对儒家之道的尊崇与追寻

赵蕃终身以道自任,奉儒守家。他毕生都在努力学道,践行孔孟儒学的要义,注重内在修养和道德境界的提高,从未沾沾自喜过。他是这样介绍自己作为理学家的全家福成员的:“素仰儒先德,兼闻内助人。齐家真有道,相敬俨如宾。女已节义著,儿仍经行醇。他年书附传,落落众星陈。”(《自作》)除了他本人平素一贯仰慕先儒的德行,他贤惠的妻子齐家有道,夫妻相敬如宾;他引以为骄傲的还有儿子经术和品行醇正无杂,女儿也以良好的节操与义行被人称道。这俨然是一个契合儒家道德礼义的家庭,也是赵蕃努力践行理学道德伦理规范的成果,可见他奉儒守家之本分与虔敬。

他仰慕与追求的人生目标非常高,甚至高得遥不可及。他希望自己在道德上成为大禹、后稷与颜回那样的圣贤:“禹稷与颜同”(《俞孝杨殖斋》),所以,他终生孜孜以求于理学的风范,其《期斯远不至,登溪亭有怀并属云台刘先生三首》云:“戚戚重戚戚,有抱不自释。问余何所忧,学道不早力。悠悠复悠悠,头秃颔须白。先圣有遗言,朝闻死可夕。矢诗道其怀,庶获师友益。”这是赵蕃写给志同道合、同样隐居不仕的挚友徐斯远与恩师刘清之的一首诗。他想到自己敬爱的老师和心灵相契的朋友,却忧戚之情萦绕心头,久久难以释怀,就是因为他们心灵契合的内在基础是践行儒家之道。在诗中,他感慨自己年轻时没有勤力学“道”,年老时似乎只能抱憾终生了。但是,他冥冥中想起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至理名言,觉得应该珍惜有生之年、及时抓紧现在的时光,去追寻儒道与天理的真谛。

这种对时光流逝、求道不止的感慨,赵蕃诗中经常自然流露出来。他写给好友潘友文、潘友恭的诗中,不仅关心他们近期的学问进展,也表达了逝者如斯夫的困惑与释然:“斑鬓惊催老,青衿悔负初。朝闻夕可死,何敢废居诸”(《寄送潘文叔恭叔二首》)、“余惟素贱贫,学晚仍废惰。念将求岁余,

①[宋]陈亮:《陈亮集・又甲辰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78页。

②程杰:《宋代咏梅文学研究》,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61页。

③[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54《答徐斯远》,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第2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579页。要必取日课”(《次韵潘端叔送行二首》),这些言辞恳切的话语,表现了赵蕃对谦逊质朴的儒家传统品格的不懈追求,陆游也曾说他“力学好修,杜门自守”①。他赞赏友人“文章能合道”(《呈审知》),又说“箪瓢岂非福?天理元自均”(《论诗寄硕父五首》),可见他奉守的儒家之道或天理,就是儒家所尊奉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道德修养和行为标准,也即士人阶层赖以立身处世的基本价值准则。正如其诗学和人生的双重老师曾几所言:“学问直须富有,文章政要深藏。玉在山中辉润,兰生林下芬芳。”②在实际生活中,他也是这样努力践行的。虽然已经年近五十,但是赵蕃对自己的学养并不满足,于是前往拜访朱熹为师:“至于年垂知命,自视欲然,更往受学于文公朱先生。”③他对朱熹及其理学思想怀着虔诚与崇敬之情:“学道终期世勋业”、“白头下士重来拜”(《呈晦庵二首》),他毕生践行儒家的道德人生境界,养成了安时处顺的人生态度,成就了悠游不迫的从容气质,所以刘宰赞扬他“貌恭气和,无月下敲推之势。神清骨耸,非山头瘦苦之容。”④ 赵蕃对儒道的坚守非常醇正而坚定:“为儒未许贾山醇”(《用老谢文立春韵赠周文显。蕃与文显以癸已岁是日相识,始有倡酬,故及之》,认为士人应该做学识纯正精粹的儒者,忠于儒道,不要像汉代的贾山“所言涉猎书记,不能为醇儒”⑤。在《子进昆仲俱和寄怀三诗复次韵》中,他引西汉开国之初的“鲁二生”为同调:“古途荆棘少人行,制礼难招鲁二生。”据《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记载:“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日:‘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日:‘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⑥后因以“鲁二生”指代那些保持儒家节操,不与时俗同流合污的人物。叔孙通取笑鲁二生不通世务,司马迁也称赞叔孙通因时而变、为大义而不拘小节,赵蕃却坚定地引“鲁二生”为知音,表明赵蕃坚守儒道的坚贞不渝。

在总体上思想开放、文化繁荣、学派林立的宋代,赵蕃始终尊崇程朱理学,尊崇自己的业师刘清之和朱熹。他在《寄送潘文叔、恭叔二首》中说:“斯文失张吕,吾道属朱刘”,又在该诗后注释说:“恭叔书来,及朱、刘二先生动静。”可见他对两位老师的关注之切。他现存的诗集中,有二十余篇写给刘清之的诗歌,十五篇写给朱熹的诗,足见朱、刘对他的影响之大。宋代理学自周敦颐开创,后经过张载、程颢、程颐等人的不断发扬,最终完成了理学的思想体系,并由朱熹集其大成,自此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正式成为理学的宗主,濂、洛、关、闽四大儒学并称于世,尤其是洛学与朱熹之学结合后,更被誉为程朱理学。实际上,作为清江学派的两个主要创始人之一,“甘贫力学,博极书传”⑦的刘清之,在南宋理学史上也是一个影响很大的人物。他参加了著名的鹅湖之会,是朱熹的师友,朱、刘道学相通。赵蕃少时即受业于刘清之,沉潜恩师的身边,耳濡目染,颇得程朱理学的要义。同时,他认为要想透彻理解儒学的精义,辨明义理是关键。他对好友说:“夫岂为异与,义理可不明”,“此道得深酌”(《寄答潘文叔并属恭叔五首》),都是颇有见地的想法,足见他对理学的体悟很深。

对于程朱理学相近的流派,赵蕃取其大义,兼容并蓄,表现出一视同仁的尊崇。他对金华学派吕祖谦和湖湘学派张拭两位理学代表人物,心怀敬意与向往。他对好友潘友文、潘友恭说:“斯文吕与张,用世故落落”,“君尝登其门,如户发管钥。何当传相授,此道得深酌”,赞扬吕祖谦、张拭襟怀磊

①[宋]陆游:《陆游集・荐举人材状》,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017页。

②[朱]曾几:《李商叟秀才求斋名于王元渤以养源名之求诗》,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全宋诗》第29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98年,第18581页。

③[宋]刘宰:《漫塘文集・章泉赵先生墓表》第11册,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第20页。

④[宋]刘宰:《漫塘文集・赵章泉赞》第9册,文物出版社,1982年,第20页。

⑤[东汉]班固:《汉书・贾山传》,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781页。

⑥[西汉]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722页。

⑦[元]脱脱等撰:《宋史》卷四三七《刘清之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2953页。落,为世所用。可惜自己未曾有机会登门学道,希望潘友文兄弟能给自己传授吕、张思想的精义,以择善而行。究其原因,除了吕祖谦、张拭与朱熹、刘清之交往密切,关系融洽外,还在于他们的理学思想虽有不同之处,但是主要的学说与政治主张非常接近,如政治上都力主抗金与恢复失地,学术上都是上承二程学说,包括重视经世致用等核心思想,正如《宋元学案》记载说:“清江之学,于晦翁、南轩、东莱如水乳。”①

赵蕃对张虻牡赖挛恼鲁粕筒灰眩从中可见他对理学的虔敬。其诗集中有关张干式的诗歌有六首,他赞扬“南轩子张子,好学如玄成。奋然吐长句,真觉万户轻”(《重赋畏知寓斋》),还在《寄赠侯宿彦明》一诗的结尾注释说:“张敬夫亦所厚善者”,可见他对张虻牡赖氯烁穹浅G丈汀U赞还以汉代的韦贤在宣帝时曾经代替蔡义为丞相、元帝时其子韦玄成又以明经历位至丞相的故事,把张虮茸魑ば成,期望他在仕途上也能大展宏图。他认为南轩之学博大精深、蔚为大观,体派正统,地位尊崇。他赞扬友人宋伯潜学有原委、师承正宗、品节超逸,说他“学自南轩派”、“泉源端有本”(《呈宋伯潜》),也流露出他对张拭学说的赞赏。他羡慕好友如愿以偿从学于张颍并且有机会上窥程颐学说的门径:“遂登南轩门,如识伊川面”(《用程季仪送行之韵为别》),对张蜓说与程朱理学的天然联系颇有见地。在闻知张蛉ナ赖南息后,赵蕃悲痛不已,哀叹“吾道”不存:“顺宁不作南轩死,吾道伤哉鬓已华”(《寄赠侯宿彦明》),抒发了对张蚴嚼胧赖奈尴薨伤,也表达了对其文行道德的高度赞赏。

赵蕃终身以道自任,奉儒守家,其道德人格对当时的士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真德秀《题黄君贫乐斋》说:“饭疏饮水复何求?道在胸中百不忧。参取章泉克斋句,底须楼上更安楼?”赞扬黄君安贫乐贱、积极修炼儒家道德规范的美德,认为黄君所好尚的道德与文学的楷模,正是赵蕃和陈文蔚等人及其诗文,可见赵蕃等人的道德人格与文学成就对当时的士人阶层影响之大。

二、安贫处约,泊然无营:甘守穷困、不慕荣利的人生境界

赵蕃是不慕荣利、安于贫贱的高人隐士。他非常崇尚颜回瓢陋巷的生活方式,他对一生安贫守道的好友周日章赞不绝口:“箪瓢保贱贫”(《立春日邂逅周文显于子畅兄许,饮酒论文,欢有余也,成二首》)。周日章直到年老,仍为布衣之身,却“自信甚笃,穷不易操”②,韩元吉说他“华发萧然,犹连蹇场屋也”③。他以教授生徒为生,但是只求自给,不义之财一文不取。虽然家境很穷,经常断粮,但是即使忍饥挨饿也不求人。洪迈说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④当时的县尉因为仰慕他的风节,看到他隆冬季节只能穿着纸做的衣服,就赠送给他一身衣服,他微笑着说:“一衣与万钟等耳,傥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⑤坚决谢绝了县尉的好意。赵蕃也赞赏周文显以藤萝遮屋、以图史娱身的简朴生活,惊叹“不谓于兹世,而能有若人。藤萝为遮屋,图史漫娱身”(《过周文显所居》),视周日章为知音,把他喻为春秋时著名的隐士黔娄⑥,说他是“黔娄自守贫”(《过周文显所居》),还把他比作安贫乐道的大儒子思和唐代大诗人孟浩然,说他‘眇然居陋巷,隐若卧襄阳”(《寄周文显二首》)。赵蕃对周文显终生安贫守贱的操守尤为称赏,赞扬 ①[清]黄宗羲:《宋元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59页。

②[清]纪昀等编纂:《四库全书》第515册《江西通志》卷八五,第869页。

③[宋]韩元吉:《跋曾吉甫帖后》,《南涧甲乙稿附拾遗》,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18页。

④[宋]洪迈著,夏祖尧、周洪武点校:《容斋随笔》,长沙:岳麓书社,2006年,第376页。

⑤[宋]洪迈著,夏祖尧、周洪武点校:《容斋随笔》,第376页。

⑥黔娄,据刘向《列女传・鲁黔娄妻》载是鲁国人,晋皇甫谧《高士传・黔娄先生》则说是齐人。黔娄一生不肯出仕,家贫,死时衾不蔽体。陶渊明曾赞扬“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咏贫士》之四)他说“先生风节昔人似,白发箪瓢犹嗜书”(《简周文显借王有道集二首》)、“文行如斯古亦难”(《子畅雨中见过且惠以诗,乃用蕃谢文显载酒之韵。复用韵为答,并简文显》),相信周文显特立独行的气节将流传史册:“他时独行传,端可并麒麟”(《过周文显所居》)。

赵蕃非常崇尚陶渊明悠然自在的田园生活。在他的诗集中,咏叹箪瓢之乐和咏赞陶渊明悠然自得的诗篇俯拾即是,他说“箪瓢岂非福?天理元自均。俯仰苟不愧,此心犹昔人”(《论诗寄硕父五首》),还说“老来亦欲事犁锄。傥然识得箪瓢乐,只见何妨有不如”(《又次韵宋茂叔送行五绝兼谢修叔》),抒发了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真德秀向朝廷举荐赵蕃时,说他“年逾四十即上祠请隐居求志,垂三十载矣。安贫处约,泊然无营。”①事实上,赵蕃从湖南辰州司理参军任上回乡后,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对朝廷的屡次征召坚辞不受:“黄尘倦马久非地,野水白鸥终是乡”(《留别周参政诗二首》)。在四十年的家居生活中,他以颜回、子思、陶渊明、孟浩然等古代的著名隐逸之士为楷模,安于贫贱,守节不移:“草木荒凉门半掩,故人谁肯为予来。要师原宪安非病,敢学襄阳怨不才。”(《子畅雨中见过且惠以诗,乃用蕃谢文显载酒之韵。复用韵为答,并简文显》)原宪,字子思,个性狷介,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孔子去世后,他隐居卫国,生活极为清苦。有一次,子贡高车驷马拜访原宪。看到原宪衣衫褴褛,子贡问道:“夫子岂病乎?”原宪回答说:“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②赵蕃认为固穷隐居的生活,堪比通达顺利的人生:“至矣贫而乐,谁云富可求”(《寄送潘文叔、恭叔二首》)、“因兹大有得,居穷亦如亨”(《重赋畏知寓斋》)。在《别约之舅》中,赵蕃称赏舅舅沈端节(字约之,著名诗词作家)辞官归家后,虽然穷愁潦倒、无钱买山,但能安于贫贱、信守道义,“固穷似舅诗难敌”,道出了赵蕃非常钦敬沈端节卓荦不凡的道德文章。“此山只合便终焉,底用心劳学计然?贫贱已安身外事,功名宁顾俗间缘”(《子进昆仲俱和寄怀三诗,复次韵》),赵蕃甘守穷困、不慕荣利的人生境界,还表现在对功名利禄的厌恶与鄙弃。

在湖南为官时期,他身处凶险的官场,感到自己就像狂风暴雨中的一只小船,随时都有被吞噬的危险:“雨脚才能驻,风头倏又高”、“丁丁几樵斧,泛泛一渔s”(《雨脚》)。事实也的确如此,朱熹被迫离朝、丞相赵汝愚蒙冤致死、刘清之以“道学自负”案被迫去职,这些相继发生在赵蕃最亲近的师友身上的不幸,以及当时南宋内忧外患的危亡形势,使他忧心忡忡,他对自己“未成曾点服,犹衣仲由袍。斗食尘埃愧,束书灯火劳”(《雨脚》)的官场生活感到非常痛苦。诗中的“曾点服”指浴沂咏归的春服,赵蕃不能过上浴沂咏归、悠游自得的生活,却要在官场承受案牍的劳形、目睹官场上一张张肮脏丑恶的嘴脸,其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论语》中说子路“衣敝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③,赵蕃崇尚子路虽然衣着破旧,但是遇见穿着狐貉皮袍的富贵者却能坦荡自然,认为子路内心不嫉妒、不贪求,把功名富贵与贫贱看得很平淡。在赵蕃看来,解脱精神痛苦的方式,只有远离官场:“苦乏田园计,初非干谒资”(《丰城送成父弟还玉山三首》),不久,他坚决地告别官场,享受着“浇胸细酌杯中物,洗耳饱听溪上湍”(《子畅雨中见过且惠以诗,乃用蕃谢文显载酒之韵,复用韵为答并简文显》)的逍遥人生。他说:“世人徇利轻翻覆,我辈百年端一如”(《子进昆仲俱和寄怀三诗,复次韵》)、“龌龊更无微价市,鹪鹩自爱一枝深”(《留别周参政诗二首》),可见他对官场一贯的鄙弃与厌倦。他认为功名利禄是身外之事,非常鄙视那些不惜以身求利的世俗之人:“嗟哉后来者,窥逾多丧贞”、“岂比世上儿,风姿矜濯濯”(《寄答潘文叔并属恭叔五首》),他在称赞名宦潘畴自觉践履儒家安贫自守情志的同时,也描画了那些卑贱小儒沽名钓誉,或自以为通晓儒家的义理,或自恃保有儒家“操守”的乡原嘴脸。①I宋]真德秀:《真西山先生集・因明堂赦荐赵监岳(蕃)》,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4-5页。②[西汉]司马迁著,卢苇、张赞煦点校:《史记》,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672页。③[清]刘宝楠撰,高流水点校:《论语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355页。

“诗人例多穷,我穷亦何因”(《论诗寄硕父五首》),在穷愁潦倒的生活中,赵蕃能上与古人为友,释放情怀,坚定志节。他沉溺于《论语》、《春秋》等儒家经典著作,颇得儒家安时处顺、乐天知命之道,非常向往“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自在生活,经常在诗歌中神往儒圣们浴沂咏归、安逸自得的生活境界。他曾经泛舟于湘西的山光水色,流连忘返:“几度孥舟湘水西,风雩亭下咏而归。欢然诸友相忘意,不叩仙坛与佛扉”(《郑仲理送行六首》),但是,在他的生活中,这样的快乐时光总是显得很短暂,更多的时候,他只有上与古人为友,从中寻找知音与慰藉。比如,他对商山四皓、严光等著名的隐逸之士充满怀念与敬意,对东晋的陶渊明和北宋的潘大临等仰慕不已:“东篱满把菊,柯山一句诗”,“潘子夙所尚,陶翁何敢师”,“所愿学渊明,归去了不疑。松菊傥犹存,田园随事为。亦愿如老,白首丘壑期。人穷与诗长,得失其在兹”(《人爱九日,多以靖节之故。仆以老七字为可以益其爱者,且连日不雨即风,尤觉此句妙处,赋诗八韵》),所谓的“东篱”、“陶翁”,即指陶渊明;“柯山”、“潘子”,则指北宋的隐士潘大临(字老,曾从游于苏轼),都是赵蕃毕生仰慕的恬退高洁之士。他们归隐田园,过着白首丘壑、人穷而诗长的生活,其乐融融,这正是儒家所追求的道德与文章双馨的人生境界。北宋的谢逸、谢~兄弟,终身过着吟诗作画、悠然自得的生活,刘克庄称赞“二谢乃老死布衣,其高节亦不可及”①,赵蕃也钦慕他们“自汲清泉除砚垢,树阴微息晚凉初。个中得意谁知我,笔下忘言我羡渠”自在逍遥的生活,叹赏“世人只爱高官职,孰与公家兄弟过”(《读谢幼盘集》),高度赞扬二谢兄弟毕生坚守君子固穷、不慕利禄的气节。 赵蕃退隐后,教授生徒,传扬理学,得到鸿儒真德秀的称赞。真德秀向朝廷举荐他说:“在州里,诱掖后进,一以孝悌忠信为本。蕃虽名在吏部,然其行谊学识,素为乡曲所推,不求闻达。”②南宋的周南对赵蕃的节操倾慕不已,他在《读信州赵昌甫诗》中说:“怀哉斯人欤,被褐止衡堵。”③可见赵蕃的高节在当时影响之大、传扬之远。

赵蕃一生敝屣功名利禄,甘守穷困,不慕荣利,他把儒家的乐天知命与道家逍遥无为的人生观和谐地融为一体,反映了宋代士人一种普遍的追求和一种恒定的心态。对此,当代学者李春青论述说:

孔子称赞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

哉,回也!”又“子贡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日:‘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

也。…由此二例可知,“乐”不是一时一事之乐,不是短暂的喜悦,它是一种恒定的心态。这种心

态乃是一种对于物欲的超越,因而即使处身贫困中亦能保持不变。“贫而乐”并非因“贫”而

“乐”,而是说“贫”不能使人本有之“乐”失去,也就是说“贫”不能影响到人的内心世界。这种人

自是非常人可比。④

这段论述的确精当。赵蕃的“至矣贫而乐”(《寄送潘文叔、恭叔二首》)或“箪瓢岂非福”(《论诗寄硕父五首》),就是他处身贫困却能保持快乐的写照。

三、力学经典,直谅诚明:赵蕃对儒家文行忠信的内外兼修

赵蕃沉浸于儒家倡导的文行忠信的完美人生境界,以儒家的道德文章为目标,主张内外兼修,持之以恒地积累学问与教养等内在气质,写作出感情充沛、内容充盈的诗文,冀望达到“中怀松柏坚,外①[宋]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481页。②[宋]真德秀:《真西山先生集・因明堂赦荐赵监岳(蕃)》,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4-5页。③[宋]周南:《读信州赵昌甫诗》,《全宋诗》第52册,第32267页。④李春青:《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3页。暴丹鹱暨”(《次韵潘端叔送行二首》)的理想境界,拥有非同寻常的充实之美。为此,他极力倡导刻苦读书,通过力学,养成诚明、直谅的品格修养。

诚明是儒家重要的道德修养之一,意思是至诚之心和完美的德性。《礼记・中庸》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①赵蕃对此颇为赞赏,他认为通过努力为学,自然可以达到诚明的境界:“士患不知学,既学思有终”(《俞孝杨殖斋》)。赵蕃少时追随儒学大家刘清之,享受着宏富的经学文化,孜孜以求于醇正的理学思想;年近五十,还前去拜朱熹为师。朱熹对赵蕃坚守儒家传统品格的精神与节操格外欣赏,他赞扬赵蕃“志操、文词,皆非流辈所及”②,又说:“昌父较恳恻”③,对赵蕃及其诗文给予较高的肯定。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④关于修养诚明之性和忠信进德,北宋欧阳修在《朋党论》文中也有论述:“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⑤在赵蕃心中,杨万里是儒家道德文章的楷模,近乎儒家的完美标准。在杨万里到广东履职的路上,赵蕃写诗称赞他说:“先生力学自诚明,忠信今知蛮貊行。忆昔韩苏两仙伯,海成冬市况融晴”(《次韵杨廷秀太和万安道中所寄七首》),不但把杨万里比拟为曾经在岭南为官的大文豪韩愈、苏轼,含蕴着对杨万里超逸不凡的文学成就的肯定,还赞赏了杨万里通过奋发力学,养成了至诚之心,具备了完美的德性与忠诚信实的品格。在《寄减斋先生》诗中,他不吝赞美之辞,“掌制宜鸿笔,谈经合细旃”,夸奖杨万里宏博渊深的理学造诣与杰出的文学才华。基于对杨万里道德文章的充分了解,他引用《汉书・王吉传》中“夫广夏之下,细旃之上。明师居前,劝诵在后”⑥的典故,相信杨万里会成为朝廷倚重的股肱大臣。事实也正如此,杨万哩从广东任上回京以后,先后担任吏部郎中、尚书省左司郎中、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秘书少监等重要官职,在与皇帝面对时,多次评论朝政,言辞犀利地提出了独到的政治见解,一时名声很大,可见赵蕃对杨万里诚明之心与文学才华的信服。

力学可以达到一定的人生境界。作为士人,既要有持之以恒的力学精神,更要明确真正的目标,即士、农、工、商四民之业中,士独为重:“四业独为重,九经皆寓中”(《俞孝杨殖斋》)。《汉书》说:“土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日士,辟土殖谷日农,作巧成器日工,通财鬻货日商”⑦。赵蕃诗中的九经,可以说有双重含义,既指儒家的九部经典著作,也指儒家追求的道德规范,《礼记・中庸》云:“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日:‘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⑧赵蕃主张力学,其目的是践行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赵蕃诗集中有很多描写自己虽然身处箪瓢陋巷,却如饥似渴地苦读的情形:“我昔读书夜达晨,膏烛且尽继以薪。年来渐知得力处,箪瓢陋巷忘其贫。”(《示儿》)他全神贯注地沉浸在读书求知的境界,有时竟然忘记了吃饭,甚至家中断粮无饭可吃,仍然忍饥挨饿空腹读书:“破屋支撑风雨余,世间种种不关渠。忍饥要惯无他术,过午未炊犹读书”、“读书万卷不充饥,枵腹吟哦大似痴。不是邻僧能送米,囊空何以续晨炊”(《寄怀二十首》)。由于他读书的声音很大,竟至影响邻居:“邻翁瑾户行径断,怪我读书声屋彻”(《寄怀二十首》)。赵蕃对学问与理学风范的追求,对文学与读书的酷爱,使他严格要求孩子珍惜光阴、刻苦读书,其《示儿》云:“尔曹有身须自立,幸逃薪水供朝夕。不于文学自勤苦,长①[宋]赵顺孙纂疏,黄|整理:《大学纂疏・中庸纂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38页。②[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54《答徐斯远》,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第23册),第2579页。③[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第18册,第4330页。④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周易正义》卷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5页。⑤[宋]欧阳修著:《欧阳修集》,彭诗琅主编:《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百部》,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第196页。⑥[东汉]班固:《汉书・王吉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3060页。⑦[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上》,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117 - 1118页。⑧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标点本)《礼记正义》卷五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442页。大始悔终何益?”他雨中夜归,看到两还在诵书,就欣慰地吟诗称赏说:“檐雨浪浪欲二更,短檠明火读书声”(《雨中夜归闻两儿诵书偶成二绝幸明叔先生同赋以示之》)。 在治经方法上,赵蕃与程朱理学相近。程朱理学强调独见与自得,重视经与道的关系,主张“知道”、“求道”。赵蕃认为治经求道,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研习、践行理学之道,要抱有自觉、主动、虔诚的学习态度,勤奋力学,但是当时的那些昏昧者,却抱着可鄙的投机心理,其《次韵潘端叔送行二首》云:“昧者不知此,轻受郑灼唾”。因此,赵蕃高度赞赏潘友端(字端叔)的父亲、著名理学家与政治家潘畴年轻时虽身处困境、辛苦劳作,却能乐于谈经论道:“君公隐牛侩,文休食马磨。身则困空乏,道为如切磋”。在缅怀潘畴力学经伦、砥砺人生的事迹时,赵蕃本人也表达了研习儒道的志向:“余惟素贱贫,学晚仍废惰。念将求岁余,要必取日课”,可见,赵蕃不但年轻时折节苦读,还终生向学不辍。

赵蕃非常重视儒家考量人物的重要标准:文章与德行双馨。《论语・述而》云:“子以四教,文行忠信”①,文行指文章与德行。他用“两郎玉立仍难弟”(《子畅雨中见过且惠以诗,乃用蕃谢文显载酒之韵,复用韵为答并简文显》),称赏周文显兄弟为人坚贞挺拔,品格纯洁高尚:以“文章固定价,美玉同精金”(《冲谷道章少隐还自上饶,不见过而遂归怀玉,作诗十二韵奉寄并烦送似寓斋也》)、“文行如斯古亦难”(《子畅雨中见过且惠以诗,乃用蕃谢文显载酒之韵,复用韵为答并简文显》),称赞周日章品格与文章俱皆卓越;以“玉立更无瑕”(《呈宋伯潜》),赞扬宋伯潜不仅学有原委,造诣渊深,而且道德高尚,可见他非常崇尚儒家文章与德行并茂的人生主张。他为人正直、诚信,也以此赞赏坚守正直诚信品格的朋友。他对时任婺州(今属江西)教授的喻良能(字叔奇)说:“如君人才谁与俦,直谅岂下西京刘”(《寄婺州喻良能叔奇》)。直谅意即正直诚信,《论语・季氏》云:“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②西汉时有一个闻名遐迩的鸿儒,他就是被赵蕃多次提到的“西京刘”或“刘校尉”,即西汉著名文学家刘向。刘向原名更生,字子政,曾官至中垒校尉③,元帝初即位时,刘向虽然比当时的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二人年少,但是萧、周二人很看重他,向皇帝举荐他说:“宗室忠直,明经有行”④。刘向文章卓著,品格更高,性格忠直诚信:“向倾吐肝胆,诚恳悱恻”⑤,《汉书・刘向传》说“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⑥。刘向治经有成,其直谅有闻的品格对后人也有很大的影响,曾国藩曾动情地说:“余尤好刘子政。忠爱之忱,若有所甚不得已于中者,足以贯三光而通神明。是故识精而不炫,气盛而不矜”、“吾辈欲师其文章,先师其心术。根本固,则枝叶自茂矣”⑦,所言确当。赵蕃对刘向的道德文章非常欣赏,念念不忘,多次在诗中叹赏不已:“西京刘校尉,上疏引春秋”(《寄秋怀》)、“谓继更生校中秘,却追子骥问桃源”(《刘通判》)、“君行不到武昌下,别驾西京刘更生”(《在伯教授为考试之行,不知其地,漫成五诗送之》),可见,他对儒家的文行忠信、直谅立身等处事之道,虔诚至极,诚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立身行已须自钦”(《用前韵呈硕父昆仲》)。

不过,在南宋世风日下的社会,尤其在污浊不堪的官场上,赵蕃直谅诚信的品格,往往四处碰壁,迭遭打击,只能借助诗歌聊以自慰。在太和主簿任上,他向好友陈明叔倾诉说:“我生本寒士,犁锄起穷谷。顾惟疏野姿,动辄当忤俗”(《招明叔》);后来,在辰州为官时,他同样对好友梁仁伯说:“直道①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标点本)《论语注疏》卷七《述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93页。②[清]刘宝楠撰,高流水点校:《论语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657页。③按,西汉有中垒校尉,掌北军营垒之事,刘向曾任此职,后世因以“中垒”称之,其地位略次于将军。④[东汉]班固:《汉书・楚元王刘交传・附刘向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963页。⑤[清]刘熙载:《艺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I978年,第14页。⑥[东汉]班固:《汉书-楚元王刘交传・附刘向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963页。⑦[清]曾国藩著,陈书良整理:《曾国藩全集・读书录》,长沙:岳麓书社,1989年,第95页。减忤人,枉道还丧我。直道多不容,枉道夫岂可”,遵行直道,会违逆别人;行违背正道之事,他又不愿意,总是感到进退维谷,不能遂志,难怪他要规劝梁仁伯“如君直有余,为计亦多左”,叹惋“而我枉未能,若为逃坎坷”(《送梁仁伯赴江陵丞三首》)。践行直道实为失策之举,这不过是赵蕃对世情的深切体会而已,事实上,他自己却从未违背良心,行不合儒家道义的事情。

综上,宋代士人注重内心涵养、敛情约性、不慕荣利的人生态度,倡导刻苦读书,追求诚明直凉、文章与德行双馨的人生目标,孜孜以求儒学的风范、不断提升个人道德修养的人生境界,都为我们今人加强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和精神家园,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渊源与依据。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浅谈当代设计与文化传承一一论中国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与当代设计的矛盾
发布时间:2022-08-05
哲学、科学与艺术, 这三者从来不是独立存在的, 科学是认识论, 是求索必然理性的表达:艺术是人性论, 是寻找自由情感意象的表达: 哲学是科学和艺术的起始和终点。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哲学, 是造物的理念和态度, 科学是造物的技术和方法, 而......
论古代汉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发布时间:2023-02-11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古代汉语课程必须也像其他课程一样进行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求,我们对古代汉语教学的反思是必不可少的。在高等院校古代汉语课程改革与研究下,我们发挥了古代汉语的语言交流与传播的工具特性,......
浅谈诵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发布时间:2023-01-06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国家的文化思潮开始大量涌入我国。人们在享受其丰富的精神涵养的同时,又困惑于其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例如:一些年轻人对西方文化如数家珍,但却不一定能说出我国历史上朝代的变迁;对西方名著的品评头头是道......
关于传统“慎独”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04
" 论文摘要:网络生活的隐匿性、虚拟性、自由性和开放性给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带来诸多新课题,传统“慎独”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有着情境的相似和目标的契合。其实现目标的理念和路径对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开展也有着重......
试析中西方传统文化内涵及其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3-02
试析中西方传统文化内涵及其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影响 文化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学派的学者都从自己所属的学科出发对其做过各种各样的界说,然而其外延的无限可伸缩性让人难以对它把握一个适合的定点。广义......
论传统文化在当代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02
一、传统文化在中学职业院校教育中的现状 在我国的社会占到主体的是经济,从而导致了对于学校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学生毕业的就业率。所以更多学校只是将学生的大量的在校的时光用于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的......
浅谈医德的内涵与当代医学生医德培育目标
发布时间:2023-03-30
1977年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教授恩格尔在《Science》勘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三十多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疾病谱的转变、医学发展的社会化以及医学与相关学科的渗透,使得这一现代医学模式逐渐确立。医学......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当代思想道德养分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 现代 化建设事业的深入 发展 , 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体现现代精神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但由于商品 经济 和外来文化......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现代公民
发布时间:2023-03-14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现代公民 学校文化应该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特殊文化,是由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积淀和秉承的,并为其成员共同遵循的理念、精神、价值观;也是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整合和结晶。它是彰显......
中国传统伦理与思想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23-03-16
摘 要:中国传统伦理的道德文化主要是通过道德规范体现出来的,那么探讨中国传统伦理与思想道德教育尤其重要。在本论文中,我们主要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基础以及现代思想教育中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继承与借鉴两方......
关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现代性转换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09
" 论文摘要:就传统道德而言,其现代价值不但是其同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基础,也是其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的条件,离开了传统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存在的。文章首先论述了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接着论述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现代性启......
浅析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学生的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道德 道德 教育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德育中强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与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
中国古代非自由传统与道德走势
发布时间:2023-04-10
" 「东方专制主义」,体现了世人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基本印象。从黑格尔(Hegel)到魏特夫(Karl A. Wittfogel),该印象已承之久远,难以改变1。以至于除了汤因比(Arnold J. Toynbe)等人的个别言说2外,人们很少能从西方人士的有关议论中......
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3-12-17
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 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 精 品 源自中 考备 战 摘 要: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
中学生道德教育应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
发布时间:2015-09-09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
道德教育别忘了传统
发布时间:2022-11-30
" 要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时时处处注重学生高尚思想和优良品德的培养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我认为应当把品德教育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
以穆旦为例谈阅读现当代诗歌的难度
发布时间:2022-12-14
" 读着穆旦的诗,实在的,有一种说不出的陌生感。尽管有不少评述,但那些似乎都在隔靴搔痒。除了见到现代学者所作的对于古代诗歌批评的精细与功底外,我不得不说现代诗评没有一首在我看来是中意的。它们或大而化之,或蜻蜓点水,甚至不着......
传统道教生态哲学思想与当代生态养生旅游
发布时间:2023-03-02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教生态哲学思想是当代生态养生旅游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道教中“天人合一”、“天父地母”、“一切有形,皆含道性”和“人为万物之灵”等思想蕴含了当代生态伦理学中生态整体思想、尊重和感恩生态环境思想、万......
当代中国古典舞的传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2-11-19
中国历史文化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古典舞正是这灿烂星河里的一颗繁星。古典舞源自古代,汉唐时期达到巅峰,动作造型等借鉴了古代武术和戏曲,舞蹈表现力十足,极富韵律,造型优美,将古代女子柔润的线条和独特的神韵完美融合,舞蹈刚中带柔,柔中带刚,刚柔并济。新中国成立后,古典舞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纳入专业领域,成为一门正式的舞蹈表演科目。本文立足当前社会环境,在探寻古典舞文化足迹的同时寻求其在当今社会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内涵的当代解读
发布时间:2023-06-10
摘 要: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热点研究问题,各界学者都围绕着这一命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是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的逻辑起点。对此,学者们立足于不同的研究......
浅析中国传统道德与高等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发布时间:2023-02-27
" 论文关键词:德育教育 大学生 传统道德 三纲五常 论文摘要:当代高校的德育教育必须与中国传统道德理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所服务,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培养高尚情操......
诌议传统文化与现代人事管理的道德建设
发布时间:2023-02-10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人。正是基于这种心理品质,中华民族才有着强大的凝聚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构建一个适合目前生产力状况和民族特点的人事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一个必然要完成的历史性课题,中国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政府的执政能力起着某种程度上的决定作用,就必须有立足本民族的思维及行动模式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给予中国古代管理智慧一个全新的阐释。2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人事管理的重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
浅析当代中国大学马克思教育学传统
发布时间:2023-02-12
浅析当代中国大学马克思教育学传统 研究马克思教育学能够深化对人的本质和发展理论的探究,这样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教育发展方向和社会价值。能够实现教育公平、社会价值取向正确以及全面推荐你认得发展。马克思教育学理论在推进人......
文庙与文化传承和道德教化
发布时间:2023-06-21
[提要] 当下中国,文化传承与道德教化均受到严峻挑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破解文化传承和道德教化的弱化乃至虚无化问题。及时抢救、恢复包括漳州文庙在内的各地曾经普遍存在、现在濒临消亡或已经消亡的文庙(孔庙......
论儒家道统及宋代理学的道统之争
发布时间:2023-07-16
"道统"观念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唐代韩愈明确提出道统说以来,儒家学者在思考儒家与佛、道两家的关系时,道统一直起着明确自我归属的作用。在儒家内部,道统则起着划分学术与学派界线的作用。道统思想是儒学发展的一个内部动力,......
弘扬传统文化,探讨儒家伦理道德的传承之路
发布时间:2023-06-23
弘扬传统文化,探讨儒家伦理道德的传承之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认为“在新历史时期的战略布局和战略部署中,最核心的要求就是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
论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思想的现代性解读
发布时间:2022-11-15
高中语文是我国教育体制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语文对我们来说其实是一种工具,是一种帮助我们学习、交流、获取信息的工具。对于高中语文而言,除了基础的语言文字的学习,思想上的提高尤为重要。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我们会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的......
化石“拔步长”之成因与当代传承
发布时间:2022-12-19
摘 要:“拔步长”是流传在湘西武陵山脉土家族地区的一种原始戏剧,以其独特的服装(茅草)造型及“丑”俗的舞蹈语言闪耀于世界艺术之林。本文重点探索了其化石性留存的动因:地理、政治、文化、信仰、价值取向、依附、生产力……同时......
浅析学校儿童道德的内涵与教育内容
发布时间:2023-02-28
中国古代教育的内容以道德的养成为主,尤其是要使个体的行为符合人伦之道,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学校儿童道德的内涵与教育内容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现今社会的变革、发展是以过去几乎无法想象的信息化为中心,是......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论析
发布时间:2023-04-04
"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审视;价值意蕴 论文摘要:本文审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探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蕴,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挑战和对......
中小学传统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0
一、传统武术与传统文化概述传统武术是指,在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至今的,以套路、散打包括功法练习为有机活动内容,以家传或师徒传承为主要方式,以提高技击能力为主体价值,注重体用兼备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1]。传统武术有着长期流传、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形式多样、作用显著的特点。传统文化是指由于文明演变而形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与民族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所形成的代表自己该民族特色的总.........
解读当代文学对外传播中的中国形象建构
发布时间:2023-05-30
一、文学在建构中国形象方而的独特作用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他宁可失去印度,也不愿失去莎士比亚,这说明文学在塑造国家形象方而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们通过阅读一国的文学作品形成对该国的印象,而国家也通过文学创作塑造、传播......
谈琴乐之道及其现代传承
发布时间:2022-12-08
夫琴者,闲邪复性,乐道忘忧之器也。三代之贤,自天子至于士,莫不好之。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作乐,以赏诸侯。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古琴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中华文明达到了高度同构的地步,具有超越一......
新闻传播语境中道德绑架的内涵与规避
发布时间:2023-07-18
摘 要:相较于传统的媒介平台,网络空间作为新闻发布和传播的场所有其独特性。在这样的空间里,舆论的参与度和传播速度被极大地提升,这在对于塑造社会道德建设作出巨大作用的同时,也生成了道德绑架在内的负面问题。本文站在传播学的......
从传统道德教育观看高校德育教育的缺失
发布时间:2022-11-03
摘要:中国五千年文化积淀、形成的传统道德教育观,不仅仅表现为受教育遵守道德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和纲常礼仪,更重要的在于将道德视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引导个体发挥个体生命活动的丰富性,超越个体生命的现实性,实现对个体生命意义......
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剖析
发布时间:2023-01-14
摘 要: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难以适应我国转型期社会发展,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高校教育中,尚未形成完善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本文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涵进行了分析,对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高校职业道德教......
儒家传统中的道德和宗教道德
发布时间:2023-05-16
" “德不孤,必有邻”(4:25)孔子《论语》中的这句引文,能给任何读者或作者的心灵引发希望与恐惧之双重撞激。说其希望,乃因其那激动人心之断定:人的美德将永远不会遭致忽略,而真正的共同体终将出现;说其恐惧,乃因其暗示出......
当代中国宗教代际传承的性别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22
一、文献回顾研究表明,家庭是宗教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宗教信仰的社会传递首先在家庭内发生[1],父母亲的宗教价值观和行为影响后代的宗教选择,但父母亲究竟谁的作用大,学者观点并不一致,他们多数认为总体而言母亲的影响比父亲更强一些,但也要考虑具体情境。包汪宁发现,在小孩愿意接受父母亲价值观的前提下,母亲的影响比父亲强,这一点在男孩中尤为突出[2]。达德利也认为总体来说母亲的影响比父亲大,但是当父母在宗教价.........
人学视角解读“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
发布时间:2022-10-03
摘要:立德树人的内涵丰富,从人学视角解读立德树人是准确理解其内涵的重要方式。其可以理解为德是人类实践的精神升华,它随着人类的生产实践而产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今天所要立的是社会主义道德;它是人的本质生成的价值指向,能使人的实践活动向真、向善、向美,能使人真正占有和丰富自己的社会关系,能使人的需要走向高层次精神需要;它是人的生存的根本需要;它是推动人生价值实现的觉悟动力,其有助于集体主义精神.........
试论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23-01-22
" 论文摘要:本文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着重分析探究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以期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网络心态。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使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论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网络道德 教育 然而互联网给人们......
中国古代服饰蕴涵的传统文化理念
发布时间:2023-05-08
中国古代服饰蕴涵的传统文化理念 服饰,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符号,是人类文明和审美思想的指向标,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风貌、人们思想和传统理念。服饰作为一个民族演进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既是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也是人类物质文......
论微时代传统民族艺术的传承和开发
发布时间:2022-09-04
摘 要:微时代的到来和媒介的变革休戚相关,它是以网络媒介的日常化为特征的全媒介时代的产物。微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状况,涉及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等系列问题。笔者以微时代的传统民族艺术作为考察对象,探究在微时代场域下传承......
民间舞蹈的当代传承方式探骊
发布时间:2022-12-17
摘要:面对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问题,文艺界人士将它一直停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而今民间舞蹈发展仍处于困境,我们应该考虑从社会现实和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出发,着眼于民间舞蹈的应用实践来突破瓶颈。可以通过“民俗、......
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画的交融
发布时间:2023-04-08
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的东西。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以及在现代产品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6-28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了风格各异多姿多彩的民族艺术,文化艺术作为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表达着人民大众的生活智慧和对自然的艺术感悟,展示着各民族文化的魅力。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不断的淡化,乃至消失,如何结合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中的图形、色彩、文字元素等丰富的文化资源为现代设计所继承、设计和应用,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民族地域文化现状我国是多.........
维吾尔族传统生态伦理内容解读
发布时间:2023-07-11
[摘要]文章解读了在生产生活方式、文学作品、宗教信仰、禁忌、习惯法中体现的维吾尔族传统生态伦理的丰富 内容 。解读维吾尔族传统生态伦理的内容,以积极的态度尊重和挖掘维吾尔族传统生态伦理中的积极成份,无论对我国生态伦理建设......
诵读经典美文 传承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1-12
诵读经典美文 传承传统文化 摘要 教师缺乏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导致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重视古诗词教学,在不断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不断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
发布时间:2023-05-12
作者:任剑涛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指的是以儒家伦理为观念架构,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社会依托,予传统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的道德抉择以导向性作用的伦理体系。在此,讨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处境,问题的指向,不是通常所理解的那......
网络教育能否取代传统教育
发布时间:2023-01-19
" 网络教育能否取代传统教育?某大学去年岁末学生辩论赛总决赛着实为此唇枪舌剑了一番。说实话,这个辩题本身就有问题。“传统”与“网络”,并不是同一个逻辑层面上的概念,辩论起来免不了要出现“鸭同鸡讲”的尴尬场面。其实,网络作为......
对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诠释—张九精精神内涵探讨
发布时间:2023-02-22
" 论文关键词:张九精精神; 传统美德; 时代精神; 诠释 论文摘要:孝道心、关爱心、诚信心、上进心、责任心、自信心、吃苦心、感恩心、平常心,张九精身上凝聚着九种可贵的精神力量,从而铸就了他健康的人格力量。 张九精是海南师范大......
杨柳青木版年画传统传承方式及其当代发展之思考
发布时间:2022-08-14
摘要:杨柳青木版年画历史悠久、体裁丰富、题材广泛,历史积淀厚重,具有很强的文化连续性,挖掘、抢救、保护杨柳青木版年画具有很重要的现代意义。本文从其传统的传承方式着眼,对其当代发展作了思考。笔者认为要使杨柳青木版年画艺......
传统庭院的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23-04-07
摘要:通过介绍庭院在建筑中的作用和庭院的特点来阐述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文化背景。 关键词:庭院;作用;文化 庭院二字在《辞源》中是这样解释的:庭者,“堂阶前也”;院者,“周垣也”,“宫室有垣墙者曰院”。所以“庭院”二......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美德
发布时间:2022-11-29
为加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广大师生积极投身道德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全体师生思想道德修养,丰厚人生积淀,打造阳光校园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智慧育德的办学特色,建设道......
现代文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发布时间:2013-12-17
现代文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一 现代文学演变过程中的传统文化 现代文学是指在中国社会历史性条件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出现的能广泛接受接纳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文学。现代文学广泛受到科学民主思想的影响,在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
宗教传统对当代技术发展的伦理价值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要〕 伊安・巴伯认为宗教可以在个人、社会、人性论等维度对技术时代的伦理学作出特别的贡献。他指出西方宗教传统非常注重食物、健康、有意义的工作以及个人价值实现等,为当代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社会公正、参与自由和经济......
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文化创新
发布时间:2013-12-17
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文化创新 中国无疑是传统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包括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思想学术、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精神文化资源和迄今熠熠生辉、异常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文......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视域下的当前未成年感恩教育论析
发布时间:2023-01-25
"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未成年人;感恩教育 [论文摘要]中国古代历来重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优秀的传统文化,用传统的道德教育审视当前的未成年人感恩教育现状,通过孝教育、尊师道、修身律己的传统思想加强和提升当代未......
简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外交
发布时间:2023-03-12
简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外交 论文摘要 中国历来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无论将来发展程度如何,也绝不称霸。这种外交政策与中国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中国在古代外交中就坚持和平外交,主要体现在和亲政策和......
美术文化传统内涵论
发布时间:2022-12-27
美术文化传统内涵论 摘 要:美术文化传统在当代美术文化创作中基本体现为模糊的经验性知识,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影响当代美术文化的良性变迁。对美术文化传统的认识应该避免仅仅停留在经验性认识的层面上。通过系统的研究梳理,美术文化传......
从成语“无为而治”看“无为”的传统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23-04-25
成语无为而治最早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瞬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孔子说这句话的主要目的是想劝告领导者要效法尧舜,为政以德。虽然,后来老子的《道德经》里也提到为无为,则无不治无为而治的政治观......
传统油画与当代油画的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5
[摘要]传统油画采用的是传统的表现手法,力求写实;当代油画普遍带有较为个人化的创作理念和创作价值,追求的更是“为艺术而生”的创作初衷,不同时期的油画作品能够反映出不同时代下油画画家的创作特色和创作价值。本文力求探究传统油画与当代油画在创作的角度上,从根源出发探析传统油画与当代油画的差异,本文首先从两种油画创作理念、创作技巧、创作手法上解析传统油画和当代油画的特征,其次再进行对传统油画和当代油画进行.........
浅谈合“自然”与“当然”为一的中国传统教育哲学
发布时间:2023-07-04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中,最具代表的当属儒、道两家。儒、道两家教育哲学的思想特征尽管有多层次、多方面的呈现,但都继承着中华文化尚和合、重情意的基因,将自然与当然的一体和合奉为其一贯之道。自然是指先天本有,当然是指后天应为。在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中,自然是当然的根源与发动者,当然者皆自然。自然与当然的一体和合,是人的主体性的自我实现与社会价值实现的一体和合。自当一体是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根基,贯穿于整个教育.........
论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05
论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在当今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里,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科技发展水平的高低起着重要作用。而科技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才的水平,高素质人才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高等教育。......
关于传统板书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并举的古代汉语教学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古代汉语 板书 多媒体 现代教育技术 [论文摘要]在古代汉语的教育教学中采取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是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策。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出现,特别是电脑......
浅谈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
发布时间:2023-02-18
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思想内涵,是应当传承学习的重要文化。然而事实上,我国经济虽迅速发展,但承载着众多先人心血的民族文化却逐渐被搁置在一旁。因此,如何对我国的传统音乐给予正确的定位,如何更好地传承学习我国的传统音乐是当代教育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显然,这与高校的音乐教育内容是密切相关的。一、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音乐教育是针对各高校的专科生、本科生及研究生而.........
民间传统继承习惯与现代继承法的良性结合
发布时间:2015-07-27
自秦朝以来,我国就一直在传统继承观念的支配下处理继承问题,形成了“诸子均分制”的继承习惯,并在实质上发挥着法律的作用。客观地说,这种朴素的继承观念和继承习惯对于调整我国古代人民的家庭财产关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于维护家......
当代文学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24
关键词视图时代、文学、传播、媒介一、视图时代的文学创作与传播与文字相比,图像在信息传递上更加直接,影像感官直接作用于人的大脑和眼睛,使之产生的愉悦感大大超过对文本的接受,其直接后果是阅读文学文本的群体数量大幅度削减,人们沉浸在由文学改编而成的影视视图中难以回归文本本身。虽然也不排除一部分人在意犹未尽的情况下对文学文本进行购买和研读,加剧文学与影视的互动,但是这很大程度上要看影视文本精彩与否。图像征.........
全球化与中国传统道德
发布时间:2023-01-30
作为绵延数千年的文明正大之邦、歌诗礼义之地,中华民族拥有广博庞大、精深缜密的传统道德资源。这些道德资源除了使今天的国人振奋和感恩之外,毫无疑问的是,如何继承并发扬就成为一个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任务。同于我们的祖先,这项工......
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3-07-08
[摘要]传统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气质所在,也是一个民族繁衍与发展的根系所在。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儿童是这种文化延续的最初受用者。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民间游戏是人们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加工而形成的,具有浓烈......
对于“三个代表”内涵的理解
发布时间:2023-02-01
一、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关于这个命题,我想首先应当回答的问题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含义是什么,或者说,其标志是什么。我们知道,生产力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物质、技术等诸要素的总和,是一种既得的现实的力量。传统意......
扎根传统文化沃土培育现代德育之花
发布时间:2022-11-14
扎根传统文化沃土培育现代德育之花 悠久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厚重,博大精深。从《三字经》到《弟子规》,从《论语》到《大学》,从“吾日三省吾身”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贤们关于道德智慧的思考和熠熠生辉的论述,......
文学性:现代内涵及其当代限度(1)
发布时间:2013-12-18
当前有一种说法,认为作为学科的文学理论陷入了危机。在笔者看来,这种“危机感”的产生虽然有现实人文环境的挤压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在西方学术范式的影响下,就文学而言的“文学性”的内涵发生了膨胀、扭曲或游离,以至文学的内涵发生变化......
借助特色体育教学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13-12-17
借助特色体育教学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我校地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山角下的边陲小镇,为了让北方的孩子感受南方的民族传统文化,体育课堂引进黎族的竹竿舞,更好的拓宽学生视野,增强体质,感受少数民族运动的快乐,激发民族自......
新马华族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10
新马华族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启示 绪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空前繁荣,可与之极不相称的是,社会精神文化问题日益彰显:幸福感下降、道德滑坡、缺乏信仰、社会风气浮躁、拜金主义等等。是什么原因引起目前这......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与教育对策
发布时间:2023-01-28
" 论文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这种转变也必然折射到大学生的身上。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取向也具有多元化、轻度功利化的特点。本文就当代大学生的......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与德育渗透
发布时间:2023-03-21
摘要:中华民族博大精深之处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之内,而在中国传承已久的文学更是博大精深,也更是因为如此。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工作需紧贴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发展的轨道,这是因为当代文学的创作是与现实生活分不开的,德育教育作为教学工作中与社会主义接轨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对于当代文学教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当代文学;教学教育;德育渗透德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倡导与支持,无论是在二零零七年的十七大.........
试论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1-02
摘 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侵蚀着部分大学生的心灵,使之出现道德滑坡现象。论文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滑坡现象的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大......
在诗歌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4-11
时下的高中诗歌教学,被我们的老师以高考的需求出发,总结出各类命题形式,然后又概括出答题模式,而背离了诗歌学习的初衷。2016年,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了,借这个东风,我们正好在诗歌教学中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也为弘扬传统文化出一份力。同时,也能让本来沉闷的课堂有着浓浓的文化气氛,也更能激起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对自然规律的再认识和人文化,它与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解读当代文学在80年代的“转型”
发布时间:2023-07-25
一、从十七年文学到新时期文学 在70、80年相交之际,我国历史语境有了较大的转变,这样一来当代文学就不可避免的面临转型情况,然而实际上,这种转型不够完全,而是在特殊的历史下,我国文学历史上出现的一个复杂而不可拒绝的过程,这......
试析高职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与职业道德培养
发布时间:2023-04-13
"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 传统文化教育 职业道德 主体性 论文摘要:对于高职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与积业道德问题是教育理论与实践需要解决的现实向题。职业道德蕴涵了信仰、价值、态度和人性等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内涵,是高素质劳动......
浅论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发布时间:2023-02-13
" 论文关键词:网络道德 困境 出路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的逐渐普及和大众化,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全新的课题是如何构建网络社会。网络社会是现实与虚拟的结合体,由于其自身的匿名性、自主性、自由性等特点,因此出现了许多传统社会中所......
关于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17
" 论文摘要:全球信息化正在对我们的社会产生巨大影响,而作为其标志之一的因特网不光左右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及工作方式,更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作为最具活力和创造力,乐于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当代大学生,与网络的......
关于当代社会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一些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7
关于当代社会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一些思考 一、现今社会中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否则就会成为外来文化的附庸,而最终在世界上消失。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就要求民族自身在文化构建的同......
传统中国画色彩的当代审美
发布时间:2015-08-25
摘 要:传统中国化色彩观在长期的发展中,在诸多影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特有的审美观,在改革开放之后西方的思想文化得以涌入,在对西方文明吸取的同时,传统中国画也在西方画的涌入下受到很大冲击。本文主要就传统中国画色彩在当代中......
论中国传统园林的当代演绎
发布时间:2023-04-16
摘要: 在中国建筑师不停的追寻传统民族形式的背景下,无论是老一辈建筑师还是年轻一辈的建筑师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中国传统园林汲取养分,也以不同的方式与手段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当代演绎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本文把传统园林的当代演......
浅析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
发布时间:2015-07-23
摘 要:我国传统音乐很多都是发源于民间,并且在民间繁荣和衰退,高校音乐教育却很少和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而是以西方的音乐理论为基础,而忽视了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和传承,而且我国传统音乐的研究缺少一定的理论基础。近五十年内......
谈高校舞蹈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发布时间:2023-01-27
一、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劳动人民经历几千的发展而产生的物质财务与精神财富,将其融入到高校的舞蹈教学当中拥有十分中重要的作用。艺术类高校的舞蹈教学是我国优秀舞蹈人才的培训基地......
中国传统家训中的孝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2-08-05
摘要: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份极具特色的道德文化遗产,是古代进行孝道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传统家训蕴含着丰富的孝道思想,其基本内容包括存身惜名、竭力奉养、诚意孝敬、慈孝相应、委婉劝谏、薄葬诚祭、显亲扬名、......
当代设计中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
发布时间:2022-12-07
自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爵士通过有名的“日光-棱镜折射实验”,揭开光的颜色之谜始,至19世纪下半叶薛夫鲁尔的《色彩和谐与对比的原则》(1854年)、贝佐尔德的《色彩理论》(1876年)等色彩学研究的专门著作出现,现代色......
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元素传承探索
发布时间:2023-03-28
中国民间美术的诞生与发展是伴随着社会劳动群体创造物质与精神生活这一过程而产生的一种母体艺术形式,是民间大众自发生产与流传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能够将民间文化观念、审美标准等进行充分反映,同时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而言,这一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