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影像中的战争书写与性别叙事

影像中的战争书写与性别叙事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5 02:04:02
影像中的战争书写与性别叙事
时间:2023-03-25 02:04:02     小编:

摘 要: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以独特的语言和叙事方式,艺术地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女特工的生命历史及其情感经历,凸显了战争环境下复杂而扭曲的性别关系,进而参与了历史记忆的建构。曾经轰动一时的历史事件“刺杀丁默案”为电影制作者营造特定时空、特定情境提供了创作素材和重要依据。李安在深入挖掘张爱玲创作的文学作品内涵的同时,也把自身对历史的感触融入电影创作之中。观众欣赏电影,就是一个阅读影像文本的过程。通过发表评论,观众阐发自己对银幕形象以及历史人物的理解、对文学文本的解读以及对性别关系的认知。

关键词:《色・戒》;影像史学;战争书写;性别史

中图分类号:K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15)03-0150-06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略者占领中国,不同政治势力为夺取和维护各自的利益展开争斗。与此同时,各方情报人员之间的激烈较量也令上海变得谍影重重,其中不时闪现着女特工的身影。女特工由于身份特殊、行动隐秘、经历复杂,往往成为影视和文学创作者关注的群体。她们与周围男性的关系也往往成为影视和文学作品着力刻画和艺术表现的焦点。

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以独特的语言和叙事方式,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女特工的生命历史及其情感经历,同时也为解读影像中的战争与性别提供了典型个案。对于郑苹如的死亡原因及其与汪伪政权内部派系斗争的关系,台湾学者罗久蓉已有专文做了详细分析。她指出战争在进行破坏与毁灭的同时,还挑战传统的男女性别分工,改变既有的性别伦理与国族观念。本文从考察影像文本与历史事件、文学文本的关系人手,以性别视角探讨不同身份的文本制造者的历史观,及其对性别关系的想象和建构。首先以历史事件的亲历、亲闻者对同一事件的回忆为切入点,围绕“刺杀丁默案”,探讨战争背景下不同文本书写者的性别观念及其历史言说。其次,从分析张爱玲创作的小说《色・戒》及相应的评论人手,重点解读张爱玲及其文学作品的读者、评论者对战争背景下国族主义和女性角色的再认识。最后,以李安导演的同名电影《色・戒》为中心,探讨影视作品与文学文本如张爱玲小说之间的关系,考察李安通过重新演绎张爱玲的小说试图传达何种历史见解和性别观念,进而阐释导演、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

2007年,著名导演李安摄制的电影《色・戒》上映后,立即引发热议。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众多媒体评论不断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性”和男女主角的身体表演时,却忽略了这部电影是从什么角度再现特殊年代的历史与社会,并如何以独特的语言诠释战争与性别、权力与人性等深刻命题。

电影通过镜头讲述历史和故事,而站在镜头后的导演才是真正的历史讲述者。因此,电影《色・戒》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为导演的李安对历史的认知和解读。在他看来,处于日本侵略军占领时期的上海“是一个孤岛”,“外面东西进不去,里面然后塞好多的人,有一个非常时期的发达,比平常还要发达,孤岛的一个病态的繁荣。所以他那个时候,也是罪恶的地方,也是很特殊的地方”。相对解读历史而言,还原历史更是一项十分艰巨甚至无法完成的任务,但是从电影《色・戒》的制作过程看,李安及其创作团队力图使影片的每一处细节都更符合或贴近历史,从场景的没置到服装、道具的制作,都要根据历史资料提前做足研究和准备的工作。李安就曾表示:“所有的尺寸都是真的,包括三轮乍的牌照和牌照上面的号码。”影像不仅可以使人们近距离地观看历史,更要引发观众对历史的关注,对历史人物命运的牵挂。值得注意的是,电影《色・戒》的编剧、导演和演员成功地将人们的视线引向抗日争时期具有特殊身份的女性群体――女特工,进而引发对沦陷时期上海各派政治势力相互较量的历史的探索和时论。于是,1939年轰动上海滩的“刺杀丁默案”就重新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1939年12月20日,上海静安区西伯利亚皮货店内,汪伪七十六号特工总部负责人丁默在陪身旁女伴选购皮衣,却未料到一起针对他的暗杀行动正在按计划悄然进行,而参与此次暗杀行动的关键人物正是身边这ft'j之交往甚密的女子郑苹如。虽然执行暗杀任务的特工们提前埋伏在皮货店周围,做好了各项准备,但是他们显然低估了丁默的反侦察能力。多年从事特务活动的丁默拥有鹰犬般灵敏的嗅觉,时刻保持高度的戒备心,在察觉到危险即将来临的那一瞬间,丢下身边的女友,不顾一切地飞奔逃出皮货店,躲避针对自己的暗杀,从而导致这场策划周密的暗杀行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不仅如此,三日以后,郑苹如便遭到丁默的逮捕,并于1941年1月3日被执行枪决。

“刺杀丁默案”虽然没有达到锄奸的目的,但却轰动了上海滩,使得郑苹如及其与丁默的关系成为公众关注的焦。郑苹如,1918年生,浙江兰溪人,父亲郑钺又名英伯,早年留学日本法政大学,并加入同盟会、郑钺在日本期间,与名门之女木村花子相识。木村花子仰慕中华文化,同情支持中国革命。辛亥革命时斯,她时常追随孙中山、黄兴等人,聆听其革命演说,还自愿为革命党人传递信息与文件。她与郑钺在革命活动中相知相恋,结为夫妇。婚后,木村花子改名郑华村,随丈夫到中国定居。1928年以后,郑钺在上海复旦大学任教授,之后还扪任过上海公共租界的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的首席检察官等职。

郑钺与木村花子共育有二子三女,郑苹如是次女。她聪慧过人,从小跟随母亲学习和掌握了日语,日语说得非常流利。她在上海民光中学就读时,丁默曾兼任该校校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郑华君对日本侵华行径深感愤怒,她的言行对子女也产生了较大影响。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发生,郑钺与木村花子笨全家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年仅14岁的郑苹如与姐姐一起跑到浦东乡间进行抗日宣传。1937年上海沦陷后,郑家以郑华君是日本人的关系,继续留居上海,参加地下抗日工作,郑苹如与二哥郑南阳也成为中统上海区的情报员。郑苹如凭借美貌、出众的日语水平与交际才能,广泛接触日伪人员,甚至通过结识日本首相近卫文蘑的儿子近卫文隆,获取了许多重要军政情报。郑苹如特殊的家庭背景、出色的工作能力以及与丁默曾为师生的特殊经历,使她被中统选为引诱丁默上钩、伺机采取暗杀行动的最佳人选。 “刺杀丁默案”发生在1939年,但是直到1946年郑苹如母亲郑华君指控丁默为杀人凶手时,该事件的详细内容才得以披露。事件的重点也随之从刺杀丁默转移到郑苹如遇害上。郑华君的起诉书、丁默邮的辩护词、审判长的判词以及其他证人的证词为考察在抗日战争这样特殊的历史时期,郑苹如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为国锄奸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历史提供了证据。其中,郑华君提交给法院的一纸诉状则是将女儿所从事的暗杀汉奸之秘密行动转化为公共事件的关键。于是,曾自由出入汪伪七十六号、“刺杀丁默案”后被汉奸处决的郑苹如就成为这一历史事件的女主角,恢复了从事秘密工作的社会身份,重新进入公众的视野,并使人们不得不对这个中H混血儿与中统、日本情报机关、汪伪政权特务组织有着复杂关系的女性加以重新认识。

据郑华君讲述,郑苹如从上海法政学院毕业后,于1937年加人中央调查统计局工作,其“爱国之志胜于须眉……以获取敌伪情报及破坏工作为大职”。而丁默、李土群在上海组织的汪伪七十六号特工总部,“丁逆担任主任伪职,专以捕戮我方爱国同志、献媚日敌为事”。郑苹如之所以能够接近丁默,是因为她在民光中学上学时,执掌该校校政的正是丁默这种师生之谊为郑苹如接近丁默提供了便利,而丁默也想借助这层关系让郑苹如劝说其父为日本侵略行服务,甚至威胁她说:“若不识时务,勿谓七十六号无人,行将夺取汝父生命。”丁默的无耻行径令郑苹如十分愤怒。1939年,郑苹如奉中统密令,和多位同志秘密商议伺机暗杀丁默。遗憾的是,在采取行动当日,丁默侥幸逃脱,郑苹如则最终遇害。对于郑苹如的遭遇,母亲郑华君不禁哀叹:“小女为国捐躯藉以成名,夫复何憾,而忠骸何在,莫可追寻。”

郑华君力图说明中日混血的身份并没有阻止郑苹如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和平、反对侵略战争而竭尽全力,乃至牺牲生命。虽然身为日本人,但郑华君本人在为女儿正名的同时,也通过讲述郑苹如及其家人全都热爱中国、爱好和平的事迹来表明自己坚持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立场,从而博得案件审判者和公众的理解、同情。她将丁默直呼为“丁逆”的目的则在于揭示丁不但是杀害郑苹如的凶手,也是危害国家安全、违背国家民族大义的大逆不道的杵逆之徒。经过郑华君的慷慨陈词,孰忠孰奸一目了然。不仅如此,对一个母亲而言,郑华君失去自己的亲生女儿,永远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一句“忠骸何在,莫可追寻”不仅给郑苹如为国捐躯下了定论、道出作为母亲的内心悲痛,也以此强化了对丁默邮的血泪控诉。

面对郑华君的指控,丁默在法庭上使出浑身解数百般辩解,千方百计为自己开脱罪责,矢口否认杀害了郑苹如。据1946年11月19日的审判记录记载,当审判长问及他与郑苹如的特殊关系时,丁默邮仅通过转述李士群等人的话来说明与郑苹如的师生关系,并没有作正面回答,反而将重点转移到郑苹如与共产党的关系:

至于他(她)是不是中央地下工作人员,被告不知道。不过这种爱国心,被告是很羡佩的。据翻译说,郑小姐有几个日本朋友是共产党,这样被捕的。后来又说他(她)是中央特工。所以郑小姐被捕一方是与中央有关,一方是与共党有关才被捕的。

如果说此时丁默尚能对郑苹如的爱国心有所尊敬,但当一再被法庭提审后,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则百般抵赖,公然否认郑苹如被捕与自己有关,而强调郑苹如与共产党有牵连,试图彻底撇清两人的关系。他甚至极力诋毁:“郑苹如为人道德很坏,被告不愿意说。”在法庭上,丁默甚至利用人们,包括庭审人员对女特工的性别刻板印象,为洗清自己的罪名强词夺理,不择手段。就连审判长金世鼎的发问也不自觉地流露出对于女特工的偏见:“女孩子为国家做特工当然是要牺牲自己贞操的。”

在这起暗中策划的秘密行动向备受关注的公共事件转变的过程中,郑苹如始终处于被言说的位置。她的公共形象由郑华君、丁默等人从正反两个方面共同建构,呈现出颇为复杂的不同面向。这也充分反映出具有不同主体身份的文本制造者对女特工的角色及特殊历史时期性别关系的想象和建构。

战争时期,那些从事特工活动的女性以何种方式表达她们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又是如何面对自己的私人情感?在已成为历史的“刺杀丁默案”中,这些难以解答的问题,却在张爱玲细腻的文学笔触下得到渲染和表达。一些文学评论家认为小说《色・戒》在叙事技巧上故意隐晦,处处旁敲侧击,把一些琐碎的细节放在故事的前景中。然而,正是这个短小精彩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李安导演,使他下决心把小说改编为剧本,搬上荧幕,运用现代的视听技术、拍摄技巧和传播手段加以再现。影像既拓展了人们对历史的想象空间,也为文学文本赢得了更多的读者。可以说,正是电影《色・戒》的热映,使得张爱玲及其文学创作得到更多的关注,以及更广泛的传播。1977年,张爱玲花费20多年时间创作的小说《色・戒》几经修改,终于在《皇冠》杂志上发表。在遵循历史事件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张爱玲进行了大胆的想象,以她独到的细节书写将沦陷后上海局势的紧张恐怖、爱国学生的热情稚嫩、汪伪特工的老奸巨滑刻画得栩栩如生。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一群爱国学生设计了“美人计”,由王佳芝接近引诱汪伪特工头子易先生,再由其他人配合伺机实施暗杀。在整篇小说里,张爱玲花费笔墨最多的便是女主人公王佳芝,深入挖掘并再现了她从爱国女学生转变为“业余”女特工的心路历程。

自始至终,王佳芝总有一种当演员的感觉,然而前后的心态却大有不同:

在学校里演的也都是慷慨激昂的爱国历史剧。广州沦陷前,岭大搬到香港,也还公演过一次,上座居然还不坏。下了台她兴奋得松弛不下来,大家吃了宵夜才散,她还不肯回去,与两个女同学乘双层电车游车河。楼上乘客稀少,车身摇摇晃晃在宽阔的街心走,窗外黑暗中霓虹灯的广告,像酒后的凉风一样醉人。

在假扮麦太太、引诱易先生的初期,即使身处危机四伏的环境中,向前迈出的每一步也都能令王佳芝找到演出成功的那种成就感:

那天晚上微雨,黄磊开车接她回来,一同上楼,大家都在等信。一次空前成功的演出,下了台还没下装,自己都觉得顾盼间光艳照人。她舍不得他们走,恨不得再到那里去。 然而到了王佳芝准备以买戒指为名,为暗杀行动创造机会的关键时刻,除了有一种“今天不成功,以后也许不会再有机会了”的紧迫感,背负着秘密任务的王佳芝还有着一种当演员卖命、略显凄凉的心境,这与她在学校演出时的兴奋、快乐形成鲜明对比:“她倒是演过戏,现在也还是在台上卖命,小过没人知道,出不了名。”

虽然女特工郑苹如在“刺杀丁默案”中是失语的,但张爱玲却让王佳芝袒露了自己的心扉,自述与周围男性的关系。为了更加接近易先生、引诱他落入设下的圈套,王佳芝甚至抱定了“牺牲的决心”,与梁闰生发生关系,从而使自己成为真正的“太太”。但当计划屡屡落空时,王佳芝又感到懊悔:

“我傻。反正就是我傻,”她对自己说。

也甚至于这次大家起哄捧她出马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别具用心了。

她不但对梁闰生要避嫌疑,跟他们这一伙人都疏远了,总觉得他们用好奇的异样的眼光看她。对于暗杀对象――易先生,王佳芝最初与之碰面时,就在揣摩其心态:

这天第一次坐下来一桌打牌,她知道他不是不注意她,不过不敢冒昧。她自从十二三岁就有人追求,她有数,

在正式展开与易先生面对面的交手后,王佳芝感到:

事实是,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掉了,因为一切都有了个目的。

随着暗杀时刻的临近,王佳芝的内心波动越来越强烈,情感发生微妙的变化。她甚至反问自己:

那,难道她有点爱上了老易?她不信,但是也无法斩钉截铁地说不是,因为没恋爱过,不知道怎么样就算是爱上了。

从十五六岁起她就只顾忙着抵挡各方面来的攻势,这样的女孩子不大容易坠入爱河,抵抗力太强了。有一阵子她以为她可能会喜欢邝裕民,结果后来恨他,恨他跟那些别人一样。

跟老易在一起那两次总是那么提心吊胆,要处处留神,哪还去问自己觉得怎样。回到他家里,又是风声鹤唳,一夕数惊……

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

至于易先牛,在王佳芝被处死后,他也感到情感--出现了巨大的失落:

得一知己,死而无憾。他觉得她的影子会永远依傍他,安慰他.虽然她恨他,她最后对他的感情强烈到是什么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他们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她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可见,由档案所呈现的郑苹如与丁默邮一忠一佞的历史形象,被张爱玲还原到复杂多变的人性本身,其中也渗透着她对战争、政治、权力等因素的认知。此外,在张爱玲设计的几场麻将戏中,一群不问国事、闲散傲慢、争风吃醋的官太太们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左右首两个太太穿着黑呢斗篷,翻领下露出一根沉重的金链条,双行横牵过去扣住领口。战时上海因为与外界隔绝,兴出一些本地的时装。摇过市,因此成为汪政府官太太的制服 也许还是受重庆的影响,觉得黑大氅最庄严大方。

毫无疑问,张爱玲用她精炼的文字勾勒出具有不同主体身份的人在战争环境下的生存状态。《色・戒》发表后,受到广泛关注,也引来舆论的批评。其中,张系国以“域外人”的笔名发表评论,抨击《色・成》是歌颂汉奸的作品:

不是所有的不道德的题材都可以写或应该写。作家如果故意标新立异,特意发掘不道德的题材,也许反而会毁了自己。至少人认为,歌颂汉奸的文学――即使是非常暧昧的歌颂――是绝对不值得写的。因为过去的生活背景,张爱玲女士在处理这类题材时,尤其应该特别小心谨慎,勿引人误会,以免成为盛名之瑕。

张爱玲被这种指责深深刺痛,立即予以反驳:

特务工作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可以说是专业中的专业。受训时发现有一点小弱点,就可以被淘汰掉。王佳芝凭一时爱国心的冲动――域文中说我“对她爱国动机全无一字交代”,那是因为我从来不低估读者的理解力,不作正义感的正面表白――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就干起特工来了,等于是羊毛玩票。羊毛玩票入了迷,捧角拜师,自组票社彩排,也会倾家荡产,业余的特工一不小心,连命都送掉。

实际上,张系国对张爱玲文学创作的不满,带有强烈的个人价值判断及其对于爱国者和汉奸的区别。例如,小说称:“易先生的‘鼠相’据说是主贵的”在域外人看来,“汉奸之相‘主贵’,委实令我不解”。对此,张爱玲也不掩饰自己的立场,强调:“我写的不是这些受过专门训练的特工,当然有人性,也有正常的人性的弱点。”这样的分寸把握显现出女作家的笔触细腻,自无可厚非。但是张爱玲对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理解与把握却不够精准,减如罗久蓉所指出的那样:她从头到尾不曾让盲目的爱国主义冲昏自己的头脑,民族主义对她来说就像一个图腾,可远观而不町亵玩i- I]

在报刊媒体构成的公共舆沦空间中,张爱玲与“域外人”在报刊媒体上的交锋,一方面扩大了小说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重新唤起人们对历史事件的回忆。读者不仅讨论张爱玲文学创作的水平和技巧,也热衷于寻找故事的原型,甚至将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与胡兰成和张爱玲联系起来。这些评论既实现了读者与作者的互动,也反映了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女特工、汉奸等特殊人群的认知。

电影《色・戒》是在综合历史、文学、艺术的基础之上所进行的再创作。相对于详细铺陈过往的历史,李安更注重的是深入挖掘人性本身。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无法肯定影片所讲述的故事、所塑造的人物与历史上的“刺杀丁默案”有着必然联系,但是历史事件为电影制作者营造特定时空、特定情境仍然提供了创作素材和重要依据。影片以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紧张的故事情节再现了女特工充满艰险的生存处境,凸显了战争环境下复杂而扭曲的性别关系,进而参与了历史记忆的建构。

李安在深入挖掘张爱玲作品内涵的同时,也把自身对历史的感触融入电影创作之中。电影《色・戒》除了故事的戏剧性和人物的心理描写较原著有所加强之外,更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阴森又有杀气、但浪漫韵味犹存的气氛。李安本人也多次提到,他“不是张爱玲的翻译”,而是“受到她的提示去发挥”。在紧张、凝重的氛围中,影片通过对易先生、邝裕民、老吴等男性角色的塑造,揭示了汪伪特工、爱国学生、中统特工等具有不同主体身份的男性之生存状态。李安所采取的叙事策略是通过增加人物对白,来进一步刻画人物性格,彰显戏剧的张力。例如,王佳芝和老吴之间就有一场十分耐人寻味的对白: 他(老吴)接着对王佳芝说:“你继续钓着他,定期给我报告。没有我的命令,不许有任何动作!记着!情报工作人员心里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忠诚!忠于党,忠于领袖,忠于自己的国家!你明白吗?”

王佳芝:“你放心,我会照着你的意思去做的。”

老吴:“好,很好!你现在只要继续的把他拴在陷阱里面,如果有任何的需要……”

王佳芝:“你以为这个陷阱是什么?我的身子吗?你当他是谁?他比你们还要懂得戏假情真这一套。他不但要往我的身体里钻,还得像条蛇一样往我心里面愈钻愈深。我得像奴隶一样的让他进来。只有‘忠诚’的呆在这个角色里面,我才能够钻进他的心里。每次他都要让我痛苦得流血、哭喊,他才能够满意,他才能够感觉到自己是活着的。在黑暗里,只有他知道这一切是真的……”

老吴:“好了!不要再说了。”

王佳芝:“这就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也可以把他折磨到撑不下去,我还要继续……直到精疲力竭,我崩溃为止!”

老吴:“够了!”

王佳芝:“每次最后他身体一抽倒下来,我就在想,是不是就在这个时候,你们是不是应该冲进来,朝他的后脑开枪,然后他的血和脑浆就会喷到我一身!”

这场对白集中诠释了地下斗争的残酷性和性别关系的极度扭曲、心灵与肉体的极度错位.尤其以女性的主体言说表明女特工所做的巨大牺牲与心灵挣扎及其超过常人的意志力。至于被媒体大肆炒作的情欲戏,李安的初衷则是希望以王佳芝与易先生身体的接触揭示其心理和感情的逐步变化,进而挖掘权力、欲望与人性之间的关系。

此外,李安还通过易先生的一段话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及其汉奸在败退前的心态及其对前途的无望与无比的悲凉:

你听他们唱歌,像是在哭。听起来像丧家之犬。鬼子杀人如麻,其实心里比谁都怕,知道江河日下,跟美国人一开打,就快到底了。跟着粉墨登场的一班人,还在荒腔走板的唱戏。

与小说创作不同,电影集声、光、电为一体,凝聚了编剧、导演、演员的集体智慧。一部成功的电影是导演、编剧、演员、摄影、美术、音乐等人共同创作的结果。尤其是,演员并不是一味被动地接受导演的安排,而是在诠释角色的过程中,主动融入自身对历史故事的理解、诠释和对历史人物的把握、塑造。梁朝伟在饰演易先生的过程中,就坚持加入一些动作细节、眼神来塑造易先生复杂的人物性格。汤唯也抓住了影片的核心,展现r王佳芝在从理想主义的女学生转变为女特工的过程中,所经受的严酷考验和思想转变。因此,观众只有读懂演员在镜头前细微的动作,甚至微妙的眼神,才能了解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同时,在电影院这个公共空间中,随着电影情节的展开,观众也会出现不同的情绪变化和反应,或屏息凝神,或尖声惊叫,或愤愤不平,或哄堂大笑……从而使自己也变成了演员,参与到性别表演之中。

在融合历史与文学的基础上,影像再现了历史,诠释了小说,从而形成一种动态鲜活的文本。观众欣赏电影,就是一个阅读影像文本的过程。通过发表评论,观众阐发他们对银幕形象以及历史人物的理解、对文学文本的解读以及对性别关系的认知。对于爱国学生、女特工、汪伪政权特务头子在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观者由于身份不同,也会出现严重分歧,甚至各执一词。郑苹如的胞妹郑静芝指责李安的电影让她去世的姐姐蒙羞,也令她寝食难安。郑静芝还特地在美国洛杉矶召开新闻发布会,站出来要为姐姐澄清事实,还历史真相:“当时她(郑苹如)做的主要工作就足把对中国叛变、对自己国家不利的(汉奸的)情报,通过发报机送到重庆去。”与银幕上因情感波动而导致暗杀行动失败的女特工形象完全不同的是,历史上的郑苹如意志非常坚定,为了保护家人,她做出了重大抉择。郑静芝就披露IH{这样一个历史细节:“姐姐谋刺失败后,汪精卫政府的特务机关威胁要杀害我全家,姐姐自行投案,没有连累家人。”

与此同时,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观众在对电影的评论中也充分体现出不同文化、历史背景的人对同一段历史的不同解读。《色・戒》在台湾上映后,马英九认为《色・成》表现了中国人的民族大义。一些评论者认为影片拍出了“中国悲情”,还原了台湾问题的根源,让全球观众重温那段历史,了解数亿中国人在日本军国义铁蹄下的生存状态。在中国大陆,有人认为电影过度表现了爱国学生的幼稚举动,有人不满意汉奸的造型,也有人开始寻找资料,重新解读这段历史。

当这些评论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发表后,一个公共的舆论空间随之建立起来,使得更加多元的文化观、历史观和性别观得以建构与传播。

结语

在血雨腥风的战争环境中,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女特工这样一些经过专门训练的女性以独特的方式参与抵抗外来侵略、捍卫和平的壮举,为国家、民族效命,不惜流血、牺牲,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由于背负着重要的、特殊的使命,她们在公共场合的一言一行都事关重大,时时刻刻都处于来自四面八方的监视之中,因此需要处处谨慎、事事小心。为了顺利完成任务,她们经常以不同的社会身份作掩护,出入不同的社交圈,利用高超的社交技巧接近目标,赢得对方的信任,进而获取情报。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她们与周围男性的关系往往被想象成利用与被利用的多重复杂关系,其私人情感和主体意识难以得到完整的表达。

影视史学既离不开对基本史实的探寻,更需要对各种再现历史的文本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周密的阐释作为艺术再现历史的文学文本,因为具有形象生动、细节丰富等特点,为深入探讨历史与文,学之问的张力提供了难得的样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影视作品及作为创作基础的文学作品在再现历史的同时,也反映出创作者的历史观。需要关注的是电影创作者和文学书写者的历史诉求究竟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表达,如何表达,观众或读者又是怎样评述历史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女性主义叙事学与当代美国女性电影
发布时间:2023-04-09
[摘要]女性主义叙事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该理论从表达层面入手,在关注叙事技巧的同时,探究造成这种叙事结构的深层原因。而女性电影作为美国众多电影类型之一,为电影市场增添了一种崭新的话语表达方式。因此,本文将女性主义叙事......
余秀华:性别、阶层和残障的三重叙事
发布时间:2023-05-14
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诗集,余秀华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诗选,余秀华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余秀华的诗在这个时代大热,并非偶然,有很多因素激发了人们的隐秘情感,或认同或抵制,争论中更多的......
群像化叙事在《舌尖上的中国》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10-12
引导语:群像化叙事是指在一部电影中,每一位演出的角色都具有自己的特色,而且表现突出,在复杂多样的故事线索下,充分给予每一位演员相应的戏份,最终由这些各具特色的表演者共同组成一个多线式、全景式的风情画。以下是的小编为大......
探析《百家讲坛》的视像化叙事
发布时间:2023-05-04
探析《百家讲坛》的视像化叙事 探析《百家讲坛》的视像化叙事 :视觉文化研究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探析《百家讲坛》的视像化叙事 精品 源自数 学科 摘要: 本文从视频片段、字幕、画......
大屠杀记忆与创伤书写:“第二代”叙事与以色列人的身份认同
发布时间:2022-09-26
〔摘要〕二战结束后的七十年里,大屠杀一直在以色列的社会政治生活与公共话语中占据着中心位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第二代”叙事文学逐渐发展起来。其创作队伍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首先是大屠杀幸存者的后代,或者说大屠杀“第二代”;其次是父母并非幸存者的作家,但本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大屠杀给以色列社会和个人心理带来的冲击,于是选择“第二代”体验为描写对象。他们都经历了以色列国家重建大屠杀历史与大屠杀记忆的.........
二胡叙事曲“新婚别”浅析
发布时间:2023-01-25
毕业论文 摘 要 由杜甫新乐府诗改编的同名乐曲《新婚别》是音乐与文学结合的完美结晶。《新婚别》对于2胡学习者来说是1部极好的训练教材,要分析好这些......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0
内容摘要:发表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短篇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是香港女作家西西的成名之作,全文是一个女子的内心独白,以其自始至终的“我”的单一视角与意识流的叙事线索,成为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实,此前已有学者察觉......
影像世界中的越战谜云
发布时间:2023-03-16
“任何影片的意义都是通过其中介形态――影像语言来表述的,确切的说是通过影像语言所构成的表述对象与所采取的表达方式共同实现的,这是所有影片意义的基础。”①电影的影像语言所创造出来的电影艺术特性包括运动着的画面、声音,以及画面与声音组合的蒙太奇。在这里,电影画面是指一个具有三维立体感的连续运动着的图像,是对实物的加工改造。作为一种艺术符号,画面不仅是指对现实影像的一种简单复原,而是在记录现实的基础上所.........
中性主义叙事――周李立
发布时间:2022-12-08
周李立的叙事有着一种奇妙的冷静和肃洁,和她的名字一样看不出多少女性主义的色彩。就叙事的轮廓和敏感度而言,她更像前辈陈染、林白,但是和她们的女性主义的激情倾诉不一样,周李立是克制的而且是非女性主义张扬的话语。她该算一种......
空间呈现中的线性叙事
发布时间:2022-10-19
摘要:文革连环画极强的叙事性特征,决定了它在文艺大众化中的地位。在文革特殊语境中,面临文革母题表达的任务,文革连环画在“语”“图”关系的势力较量中,体现了图像阐释的不确定性和母题叙述的确定性中的平衡,以空间叙事形式表......
宗教影响下的电影叙事
发布时间:2016-08-31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自古至今,宗教和艺术总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关联,当电影艺术出现之后,也不可避免地有了某种关联,以下是由小编整理的一篇关于宗教影响的电影叙事艺术探......
中国电影叙事研究导论
发布时间:2023-05-26
一、影戏独特的戏剧电影体系 中国电影的起源与西方不同。尽管最早的国产影片定军山是以单个固定镜头拍摄完成的,但其中请缨、舞刀、交锋等场面本身已含有叙事性质。然而影片中所谓叙事实际等同于中国戏曲的叙事,其基本手段是戏曲的叙......
中国电影的对比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30
第一章作为电影叙事重要手段的对比叙事 众所周知,电影艺术诞生于1895年,而在十四年后的1909年,格里菲斯在影片《小麦的囤积》中首次运用两组对比镜头表现穷人和富人:当发了财的粮食投机商在家里大摆筵席的时候,突然接入一个饥饿的......
萧红战时文本中叙事空间的成型与变异
发布时间:2023-05-23
摘 要:萧红的战时文本中经常有一个典型的叙事空间:后花园。这个叙事空间的塑造有一个逐渐成型的过程:从作为纯粹的空间性存在,到赋予它以象征意义。其代表作《呼兰河传》中,漂泊的叙事者与快乐的园中人互为参照,折射出萧红现实的......
战争电影中的领导力
发布时间:2023-03-18
最近我和一批年轻的创业者去看了《鸣梁海战》,后来又组织全公司的人都去看了一遍。 在《鸣梁海战》这部电影中,我印象最深是李舜臣半夜做梦的场景。他是主将,是将军,压力特别大,以至于他做恶梦,产生幻觉。所以他也是一个普通人......
谈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从宏大叙事与个人叙事谈开去
发布时间:2023-06-07
一、何为主旋律电影 在谈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之前,我想我们必须得先清楚何为主旋律电影。主旋律电影,是指能充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历史重大题材影片和与普通观众生活相贴近的现实主义题材、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人性人生的影片。邓......
我写长篇叙事诗《呼声》前后
发布时间:2022-08-07
――编者 也是在这一年,因为一首诗,我生命的轨迹从此改写。 1978年夏天,作为贵州绥阳县文化馆一名“三句半”“快板书”“活报剧”的创作员,我随宣传队在离县城100里外的温泉区几个乡镇巡回演出。一天,我刚写完节目单交给领队......
浅谈抗日战争中花园口决堤事件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6-24
[摘 要]1938年5月19日,日军在付出巨大的伤亡后占领了军事重镇徐州,然后继续向中国战场大量增兵,沿陇海线向西进攻,占领河南地区重要城市商丘、开封等地后兵逼郑州,威胁武汉,中国政府和军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种强大的军事......
浅论《骆驼祥子》“说”与“写”的民间叙事艺术
发布时间:2023-05-25
论文一般比较麻烦,连格式都得做好,写论文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过也不是很难只要你知道了格式,找到了材料,就方便多了。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
电影中的叙事(一):理论研究(1)
发布时间:2013-12-18
叙述(narrative)可以简单界定为「一连串于某时某地发生的有因果关系的事情」( film art-david bordwell and kristin thompson)。可分作数以千计的种类, 但于电影史中,似乎有一种叙事手法为大部份的影片所用。当然这并非唯一的叙事手法......
电影中的叙事(二):名著改编(1)
发布时间:2023-06-23
最近有几件事,都和改编名著有关。头一件是李少红执导的《橘子红了》把一本4万字的小说改成了25集的长篇电视剧,有人因此质疑李少红,是不是编得有点离谱?正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二件,老舍先生《我这一辈子》被改编为22集电视剧......
电影传播过程中的视觉叙事
发布时间:2023-01-15
引言:当今,人类社会已进入了图像时代,所以可以以一个大的概念认知去考量这个时代的文化现象,即视觉文化,对于电影的认知可以将其称为视觉呈现物,而视觉呈现物,只是最为直观的文化事件和实践的表征,在这些表征背后有许多驱动这些......
新时期中国电影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7
第一章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原型叙事 近些年来,神话学与人类学的研究热潮带动了文学艺术等其它领域的研究。神话的思维方式与神话学的研究与现代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大幅度的契合。曾经一度,科学背弃了感官世界,认为感觉是一个虚妄的世界,......
史观与叙事
发布时间:2023-03-04
2012年年底,在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研院主办的“延安时代的文学、文化与社会”的研讨会上,理论与历史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左派认为史料绑架了历史,不要动辄就将挖掘秘史视为“神棍”打倒一切;右派则认为理论抽离了历史,真相其......
浅析战争电影的女性形象塑造
发布时间:2023-01-12
《沂蒙六姐妹》一反常规的女性在战争电影中掌握主要话语权,男性成了配角,或是消失不见而只存在于一种期待之中。而这种男性的缺席来自战争的剥夺。与以往战争片中的女性相比,《六姐妹》中的女性同样也有自己的成长过程和经历,但有所......
电影《星际穿越》中的语言叙事与文化解读
发布时间:2023-06-27
电影《星际穿越》是最为典型的好莱坞科幻电影,外太空的奇妙景象、诸多高科技术语、科幻外衣下的文化内涵等都是科幻电影的必备要素。但《星际穿越》又超越了一般的好莱坞科幻电影,这部电影并没有使用最先进的3D技术手段,却依旧给观众......
德国军事顾问团与中国抗日战争
发布时间:2023-01-22
[摘要]德国军事顾问团是中德关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在国民政府成立后的十年时间里,随着日本对华侵略的日益加剧,德国军事顾问团的重心也从对内转向对日作战,并对国民政府的抗日策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这些德国军事顾问们对中国军事现代化所做出的贡献,同样在这场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战争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关键词]中德关系;德国军事顾问团;抗日战争[中图分类号]D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浅析《甜蜜蜜》中的电影叙事手法
发布时间:2023-07-18
《甜蜜蜜》讲述了男主角黎小军离开女朋友来到香港打工,遇到了女主角李翘,从此开始了数十年的感情纠葛。本片融入了香港即将回归的大背景,并以邓丽君的歌曲作为时代的象征和影片线索。影片通过男女主的经历充分反映了当时时代大环境下......
简析《繁花》和《长恨歌》中叙述的上海怀旧书写
发布时间:2023-05-12
《繁花》与《长恨歌》各自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上海,《繁花》以冷静平淡的叙述,把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将上海的历史融入到个人的生活之中,《长恨歌》以王琦瑶的一生来表现上海,远离政治影响,以精致的格调叙写小人物的悲哀。虽然两部小说所描写的着力点不同,但都流露出上海怀旧的气息,作家渴望通过小说,重新建立城市定位,寻找城市自我。一、《繁花》:上只角与下只角的平民世界金宇澄在小说《繁花》中,以一个位置极低的说书人.........
当代中国影像的公共性
发布时间:2023-04-14
一、从文学到影像20世纪80年代,文学在中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几乎所有公共问题,都有文学的介入。伤痕文学知青文学寻根文学乃至先锋文学,这些文学作品在人文、社科、艺术等领域均有着重要影响。进入90年代,影像逐渐成为公共讨论的对象,如张艺谋的《菊豆》(1990年)、《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年)、《秋菊打官司》(1992年)、《活着》(1994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1993年),田壮壮的《.........
青春电影的叙事创新与文化反思
发布时间:2016-05-31
赵薇导演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以超过五亿的超高票房,成为当年中国电影无法回避的重要作品,其营销策略、宣传技巧和助演明星等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成为一部大获成功的电影。在票房为王的背景下,获得理......
不能借阅的影像图书馆
发布时间:2022-08-23
出版物和展览毕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呈现方式,同样的结构似乎很难发挥两种媒介各自的优势,“中国摄影书集”就像一个大书架,把收集到的各种摄影书按类别摆放其中,而通过这个展览却只能看到大致的书目,和个别书的内页,没有办法了解......
论纪录片影视语言的叙事与造型
发布时间:2022-11-06
摘 要:纪录片是影视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客观记录方式,以遵循真实性的特征中兼具艺术性与人文性。2013年由王冲霄执导的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以下简称《茶》),跨越世界不同国家,通过对近60位种茶人,采茶人,喝茶人的采访与......
70后的个性书写
发布时间:2022-11-30
摘 要:徐则臣的《耶路撒冷》可以看做是70后作家为其这代人的精神史或是心灵史的书写。作品中描写了在生活中挣扎却又不断寻找精神归宿的人物,不断在日常生活中找寻自己的定位。 关键词:徐则臣;《耶路撒冷》;70后;个性书写 [中图......
点睛:叙事文写作升华主旨的策略
发布时间:2022-10-25
叙事文是初中生比较熟悉的一种文体,也是写得最多的一种文体,但是好多学生还仅仅停留在写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层面上。一篇文章要想出类拔萃,胜人一筹,立意上必须新颖、独特、深刻,而叙事文立意的升华往往是在对结尾的处理。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叙事文写作结尾处如何提升主旨做了几点归纳。一、在抒情议论中升华大凡优秀的作品,往往能先从一个小的切入点来记叙事件、刻画人物。并在文章结尾处发表感悟,提升主.........
浅析王小帅电影中的历史反思与叙事风格
发布时间:2023-05-26
王小帅作为一个视觉敏锐、具有历史情怀的导演,他的作品总是以独特的视角去解读历史,以下是小编搜集的一篇关于王小帅电影中的历史反思与叙事风格探析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王小帅是中国第六代导演,是目前中国电影拍摄中......
竞争性情报与企业战略
发布时间:2023-04-03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信息的产品得以大幅提高,“信息爆炸”已经不再仅仅是不可捉摸的名词术语,打开浏览器便可搜寻到数之不尽的信息,又是几乎没有时间浏览。但是这些信息对 企业 决策有多大帮助呢?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如何获得......
全球化中国民族电影的叙事危机
发布时间:2023-01-15
一、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民族电影的发展历程与启示 电影是一种文化产品,它承载着某个特定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这些隐性的特质体现着一个国家、民族或群体的精神。优秀的民族电影,既能够争取到世界范围内对本民族文化的正确理解......
战争背后的爱情憾事
发布时间:2015-08-24
摘 要:在中国香港的电影潮流中,吴宇森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多年来,他凭借着对电影的热爱与创作中的执着,获得了国内外无数的赞誉。在沉寂多年后的今天,他带着新片《太平轮(上)》再一次走进了观众的视线。这一次,他为我们......
电影《归来》的叙事策略初探
发布时间:2015-09-08
【摘 要】张艺谋导演的《归来》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但大部分人忽略了导演是如何沉淀历史背景,凸显该片“坚守爱情”这一主题的叙述策略,将影片主题和呈现手法“定势化”了。本文立足于“讲故事”的角度客观地探讨影片在叙......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中的第一人称叙事与成长叙事
发布时间:2023-03-27
摘 要: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既是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处女座也是成名作,其中八个看似迥异的青春故事都从不同成长阶段的男性视角出发,多为第一人称叙事,对青春期的爱、性与死等母题进行了独到的描绘。本文试图从第一人......
浅析《云图》的电影叙事策略
发布时间:2023-03-18
[摘 要] 《云图》甫一上映,就引发了广泛的争论和探讨。笔者以为,电影《云图》运用的是一种并列式的电影叙事模式,这种电影叙事策略并非电影《云图》所首创,也并非该种电影叙事策略的代表作,但是,通过这种电影叙事策略,导演娴熟......
电影《告白》的“犯罪”叙事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28
在2011年的美国电影奥斯卡奖上,《告白》作为唯一一部人围年度最佳外语电影提名的日本电影,却徐羽而归。有人猜测,因为在奥斯卡评奖历史上,向善、积极的价值观是评委们所看重的,但《告白》的黑暗、暴力、血腥、悲观都与奥斯卡背道而......
叙事与人物的魅力
发布时间:2013-12-17
叙事与人物的魅力 叙事与人物的魅力 :电视包装与电视节目产业化 后现代主义及其相关音乐 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叙事与人物的魅力 精品 源自 3 e d u 英 语 摘要:国庆献礼片作为我国主旋律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
论影视传记片的叙事伦理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影视传记片的叙事伦理 论影视传记片的叙事伦理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论影视传记片的叙事伦理 更多 精品 来源自 3 e d u 海 量 教 案 众所周知,正义作为一种价值观......
荒诞叙事下的人性异化
发布时间:2023-01-11
阎连科出生于1958年,1975年开始创作,1979年发表处女作《天麻的故事》,1997年发表《年月日》引起文坛关注,相比同时代许多作家,阎连科无疑属于大器晚成。如果刚开始写作是为了逃离农村、摆脱饥饿,后来随着创作的日渐成熟,已然是......
英国科幻电影的叙事技巧与人文反思
发布时间:2022-12-18
题材和结构是对影片的宏观考察,若想进一步解析英国科幻片的叙事策略,还须继续解剖组织叙事的微小单元,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英国科幻电影叙事技巧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前言 幻想类电影给人最大的享受,是将......
叙事的疑问与解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研究大众文化的学者大抵有两类,一类是带有开拓性的思想家,诸如威廉斯、霍尔等;另一类是深化型的学者,他们往往是把一些其他领域的文化理论或哲学思想引入大众文化研究,进而推进某个问题的研究。美国学者伯杰就属于后一类。 伯杰在大......
论民事诉讼法律文书的写作中心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写好民事诉讼法律文书的写作中心具有重要意义,没能把握写作中心的民事诉讼法律文书如无矢之的,无法发挥其诉讼作用。无论对于民事起诉状而言,还是答辩状或者是一审民事判决书来讲,诉讼请求都是其写作中心,写作诉讼请求时......
地穴中的战争与和平
发布时间:2023-01-28
这是发生在贝利撒留指挥的哥特战争期间的一件事。 当时拜占庭的军队在罗马城内,与他们敌对的哥特人的军队则在城外,这是一次围攻与反围攻的战役。 在城外的开阔地带,杂草和树丛掩埋了过去罗马人冬季储藏食品的地穴。这些地穴又......
影像志三部曲(赛事篇)
发布时间:2015-08-26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 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全国米兰球迷齐聚南京,迎接“荣耀米兰”元老队来华活动。一直致力于为全国米兰球迷提供交流平台的米兰圈自然不会缺席,先后组织了“荣耀米兰杯”球迷友谊赛、南看台观赛、球星见面会等......
美国黑色电影的叙事策略与欲望主题
发布时间:2015-09-08
[摘要]黑色电影(Film Noir)是一个在当代电影史中颇值得注意,又十分复杂的电影类别。受文化态度与政治因素的影响,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上,称得上是黑色电影或者有黑色电影元素的作品并不多。要想较为全面地了解黑色电影的形成与特色,......
鸦片战争的正面影响
发布时间:2023-01-24
提起鸦片战争,人们马上会联想起“屈辱”二字。但是,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从这场战争中,除了感受到屈辱之外,我们更该平心静气地反思。 清朝康乾盛世一度昌盛,但那只是没落前的辉煌而已。妄自尊大、闭......
论当代中国电视剧的女性叙事与话语策略(1)
发布时间:2023-05-30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其次,电视剧的制作还要经过制片人、编剧、导演、演员的层层过滤、放大或缩小。除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公共要求之外,他们的个性修养,兴趣爱好等都会对电视剧的制作产生影响......
梦工厂动画电影的叙事模式
发布时间:2017-02-19
[摘要]梦工厂从创作初期到现在,其出品的动画影片均赢得了广大观众的青睐,20年中票房过亿的影片超过30部,尤其是其近些年来上映的动画影片《怪物史莱克》系列、《马达加斯加》系列、《功夫熊猫》系列、《驯龙高手》系列等,都给观众......
叙事性外语教学与互动理论结合
发布时间:2023-02-05
摘 要:本文将叙事性外语教学的教学思想与英语互动交际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指出网络环境下教师应参照师生互动模式、遵循师生互动原则并采用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和策略,加强师生互动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提高......
基于生活体验的女性叙事
发布时间:2023-04-05
罗长青:从您已经发表过的作品来看,您此前以及当下主要专注于散文和诗歌创作,您能谈一谈这种创作选择的原因吗? 方雪梅:可以说,我的写作,与大多数作者一样,最早是从诗歌起步的。读中学时,恰逢上世纪80年代,是文学最具社会影......
记叙文如何变叙述为描写
发布时间:2023-05-29
语言是作文的外衣,锤炼语言是为了准确表达思想。语言的锤炼包括词语锤炼、语句锤炼和语段锤炼等,其核心是句式、修辞及表达手法的恰当运用。下面笔者就记叙文中如何描人、绘景、叙事三个方面,谈谈如何通过语言的锤炼将概括性的叙述变为具体细致的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一、人物描写学生在进行人物描写时,常流于评语式的介绍,缺乏对人物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以致人物形象模糊。刻画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
个人叙事的文学性及其他
发布时间:2023-07-08
我之所以将陈舒藻先生的回忆录《回望深深――追思已逝去的知青岁月》的文体归于长篇散文而不是小说一类,是基于此:一是小说虚构的成分大于真实,即便是自传体小说,你能相信那完全是作者的真实生活?二是这部作品文学化的表达,是在完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展开的,并有节制地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段,洋洋三十多万字,文采斐然,散而不乱,张弛有度,实乃本土长篇散文中之佼佼者也。本书的艺术特征集中体现在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其.........
从《狂奔》中父子伦理叙事看苏童的叙事伦理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作家在叙写“父子伦理”这种富含传统文化价值隐喻意义的关系时,都在某种程度上彰显着创作主体“时代性”和“文化性”的价值理念和艺术观念。在现代文学三十年中,父子伦理关系多被简单地叙写成现行历史观主导下的文化象征符......
浅论陈可辛电影的叙事策略
发布时间:2023-04-09
【摘 要】陈可辛导演近年来因为《亲爱的》等影片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对于他的影片的叙事研究也开始出现。本文研究陈可辛导演的叙事策略,从叙事的视角和文化符号在叙事中的运用两个部分着手,指出陈可辛电影的特点。 【关键词】......
论历史与自我书写中孙觌形象的矛盾性
发布时间:2023-06-23
孙觌(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徽宗大观三年(1109)中进士。政和四年(1114)又中词科,改秘书省校书郎,掌校讎中秘书。宣和七年(1125),钦宗即位,以国子司业擢侍御史。钦宗靖康元年(1126)二......
东北农村影视作品中的叙事特点浅析
发布时间:2015-08-24
摘 要:影视作为一种叙事性的艺术作品,是大众文化的一种普遍的娱乐形式,在各种地域影视中,东北农村影视的表现是影响比较广,也是最为突出和值得研究的,其中的主题、风格、人物形象及民俗的融入都值得玩味与赏析。本文从地域文化视......
记叙文写作之补叙手法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3-03-06
【写作目标】 明白补叙的定义及补叙与插叙的区别,能在记叙文写作中熟练运用补叙手法。 【技法指津】 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是基本事件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没有补叙,......
浅析中小学书法与专业书法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2-11-14
一、对象不同,追求的目标完全不同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规定书法教育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是:①学习和掌握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②感受汉字和书法的......
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身体书写
发布时间:2022-07-30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西苏等女性主义者身体写作的观点,在萧红女性写作中,特别是小说《生死场》中得到典型的体现。文章将从女性与生育、女性与死亡两个方面,昭示萧红对女性真实生命本原的关注与追问。 关键词:萧红 《生死场》 女......
当代文学中叙事与结构的变化
发布时间:2017-05-08
摘要:随着我国时代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文化意识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社会思想形态的变化,推进了我国文学产业发展,当代文学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文学是一个国家文化弘扬的主要载体,不同文学时期记载着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
叙事性舞蹈在音乐剧《西区故事》中的功能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7
音乐剧是高度综合各种表现形式的舞台艺术,其表达方式是以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发展推动和演绎剧情的。在音乐剧舞蹈的发展历程中,音乐剧舞蹈编导一般根据剧作家规定的不同戏剧题材,编创出符合剧情和角色需求的舞蹈段落。因此,音乐......
影像时代中的真实与谎言
发布时间:2023-04-03
摘 要: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已经渴望用影像图画去记录保存真实世界中发生的事情。达盖尔银版摄影法的发明,使摄影成为人类在绘画之外保存视觉图象的新方式,并由此开辟了人类视觉信息传递的新纪元。图片时代的到来让这个世界反而更......
论互文性理论对电影《人工智能》叙事艺术的阐释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互文性理论对电影《人工智能》叙事艺术的阐释 论互文性理论对电影《人工智能》叙事艺术的阐释 :视觉文化研究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论互文性理论对电影《人工智能》叙事艺术的阐释 精......
论《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叙事节奏(1)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 节奏是作品内在的旋律。赤壁之战的节奏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言语与语言。赤壁之战的语言可分为叙述性言语和人物言语。这两个部分不但创造了赤壁之战的艺术审美情境,而且还起到提升《三国演义》艺术质量的作用。二是时间与空......
对微电影未来叙事形式的展望
发布时间:2013-12-17
对微电影未来叙事形式的展望 对微电影未来叙事形式的展望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对微电影未来叙事形式的展望 精品源 自作 文 园地 一、微电影网络传播的叙事特征分析 ......
口述史、影像史与图书馆文献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3-07-04
[摘要]文章回顾了口述史学、影像史学发展的历史,分析了其与传统史学的不同之处。口述史学、影像史学主要通过录音、摄像、电影、电视、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进行展示,大大拓展了传统史学的叙述范围,并使普通民众对于历史的认知变得触手可及。口述史、影像史资料,作为一种新的文献类型,业已成为图书馆文献体系的重要成员。图书馆宜通过口述史、影像史的采集整理,在保存“国家记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米兰·昆德拉小说与“新写实"小说叙事姿态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0
论文关键词:米兰·昆德拉 “新写实” 叙事姿态 叙事态度 叙事气度 叙事姿势 论文摘要:米兰·昆德拉与中国“新写实”都借小说通过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来“破译自我”,完成对今天人类生存状况的审视与批判,这使得二者在......
浅谈现代性语境中的方言影像
发布时间:2023-01-25
论文关键词:方言影像 消费文化 娱乐文化 “小众化” 论文摘要:方言影像是在现代语境中生长、发展的,是社会现代性和文化现代性的结果和表征。现代语境中,文化艺术凸显消费化和娱乐化的特征。区域性受众对方言的情感和地域文化地位的......
人间温情的书写与女性意识的显现
发布时间:2022-11-10
摘 要:迟子建是当代文坛别具一格的女作家,她的小说以优美的语言、灵动的气韵、唯美的叙述享誉国内外。本文试从迟子建小说女性形象塑造方面入手,探究其小说温情书写下所显现出的女性意识,以及展现的内在美学韵味。 关键词:迟子......
国产喜剧影片的叙事策略解读
发布时间:2023-05-21
[摘要]从1996年周星驰的《大内密探零零发》开始,人们开始意识到喜剧片完全可以存在一种带有纯娱乐倾向和游戏态度的形式。此后,冯小刚、陈佩斯、宁浩等人的喜剧片相继进入人们的视野。国产喜剧影片的迅速发展让人们重新审视喜剧的价......
严歌苓小说的电影化叙事探析
发布时间:2023-05-12
摘 要:严歌苓在小说中有效地融入了各种电影元素,增强了她作品的审美效力。本文结合她的小说文本, 从蒙太奇、特写镜头和道具这三方面分析电影元素的介入对其小说艺术魅力的潜在影响,同时探讨严歌苓在小说创作与电影艺术之间进行沟......
意象化叙事方式的基本叙事方法
发布时间:2023-03-02
意象化叙事方式的基本叙事方法是运用象征。 象征,以具体的有形的事物表示抽象的无形的事理。美国劳伦斯・坡林教授认为:“象征的定义可以粗略的说成是某种东西的含义大于其本身。”(劳・坡林:《谈诗的象征》,《世界文学》,1......
浅谈中国当代都市女性写作的性别诗学特征
发布时间:2023-07-06
论文关键词:中国;当代;都市;女性;性别诗学 论文摘要:都市女性写作侧重性别视角,立足女性立场,其作品具有浓郁的都市情调、开放的时代氛围和强烈的性别意识。都市女性写作是一种与传统写作和主流写作明显不同且颇具先锋、另类......
浅谈中国当代都市女性写作的性别主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2-11-14
论文关键词:中国当代;都市女性;性别主体意识;情爱主体;婚姻主体 论文摘要:中国当代都市女性的性别写作其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取向,在于对女性性别主体意识的积极建构和大力促动。一般而言,女性的性别主体意识主要指在男权......
港剧中的叙事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13
【摘 要】叙事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俄国形式主义及弗拉基米尔・普洛普所开创的结构主义叙事先河。其中“故事”和“情节”之间的差异,人物在故事中的“功能”,叙述学等理论广泛的运用于电视电影等作品中。港剧从黄金的80年代发......
从《天浴》看知青电影叙事策略
发布时间:2023-03-06
[摘要]知青电影是对“文革”知青运动的艺术性反映与沉淀性反思,是人们了解、认知知青历史的重要方式。通过何种叙事策略表现历史是知青影视创作者思考的中心。《天浴》是知青电影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90年代惟一一部明确意义上的知青......
民间叙事的传承与表演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 提要】 中国 民间叙事学领域长期盛行的是文本的历时性 研究 方法 。本文则另辟蹊径,从“表演”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两次兄妹婚神话表演事件的个案 分析 ,展示了民间叙事的动态而复杂的传承、表演和文本化的过程,并指出这一......
从中日海军战略定位看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必然性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要:一百多年前那场决定东亚格局近半个多世纪的海战,中国北洋海军为何会输给日本联合舰队,迄今为止众说纷纭,本文从战略定位的角度出发,阐述北洋海军失利的重要因素,以此表明当代中国呼唤‘蓝海’海军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日......
浅谈《洛丽塔》叙事中的障碍与盲点
发布时间:2023-02-01
摘 要:《洛丽塔》是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描绘了少女洛丽塔与其继父畸形的恋情。自从1955年出版以来,中外学者对其评论不一。本文另辟蹊径,拟从叙事学角度对该小说在叙事进程中所体现出的障碍与盲点进行阐述,以及这些障碍与盲点对读者......
塔尔科夫斯基:末世拯救与诗性叙事(1)
发布时间:2023-06-16
1986年岁末,俄罗斯电影导演塔尔科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巴黎病逝。54年的生命,26年的导演生涯,他只留下8部电影作品,却以其博大深邃的精神气质与庄重沉郁的诗性叙事开创出崭新的艺术典范,奠定了他在世界电影史上无可争议的经典......
《傲慢与偏见》中叙述视角和写作意义(1)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 要: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在叙述诗学上彰显出了某种自觉意识。通过建构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小说改写了传统男性叙事文本里女性被对象化、客体化的存在状况,传达出向来被遮蔽的女性主体意识。 关键词:奥斯丁 《傲......
论战争法在现代战争中的实际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14
一、战争法的产生和发展 战争,顾名思义,是指国与国或国家内部,社会统治集团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大规模流血暴力冲突,其实质是政治博弈的特殊表现形式。战争法是战争的产物,基于战争的残酷性,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为了尽量避免平......
论贾樟柯电影的叙事美学内涵(1)
发布时间:2022-08-21
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的电影以他独特的艺术魅力连连获得国际大奖,他成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他的电影《小武》、《任逍遥》、《站台》以及最近刚刚公映的《世界》都是以底层小人物为主人公,在一种酷似生活本身的真实画面中展示他们的生活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