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宋儒《中庸》学之滥觞

宋儒《中庸》学之滥觞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1:49:58
宋儒《中庸》学之滥觞
时间:2023-08-05 01:49:58     小编:

[摘要] 胡氏之说《中庸》始于性情,其以“天地之性”作为善之依据,以“性其情”作为工夫之法门,已指揭橥了后来张、程、朱子等道学主流的论说方向。从经学史的角度来说,胡氏之注《中庸》,则明显表现出了一种摆落注疏、以义理说经的倾向。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宋儒《中庸》学之滥觞,其对《中庸》的诠释,其内涵虽不及后来张、程等人那么丰富与深刻,但无疑已经引领了一代人的思考方向,其意义或已在内容本身之上。

[关键词] 胡瑗;《中庸》;性;情

一引言

据胡瑗之高足徐积说,“安定说《中庸》始于性、情。”(《宋元学案・安定学案》)《中庸》一开篇就谈“天命之谓性”,又以喜怒哀乐诸情之发与未发来论中和,其后程朱等道学家之释《中庸》,无不以性情说为下手处,故安定之“说《中庸》始于性、情”,已然引领了两宋《中庸》诠释的基本方向。不过,就现有材料而言,安定之说性情,更多见于其传世的《周易口义》,其曰:

性者,天之所禀之性也。天地之性,寂然不动,不知所以然而然者,天地之性也。然而元善之气,受之于人,皆有善性,至明而不昏,至正而不邪,至公而不私。圣人得天地之全性,纯而不杂,刚而不暴,喜则与天下共喜,怒则与天下共怒,以仁爱天下之人,以义宜天下之物。继天之善性,以成就己之性,既成就己之性,又成就万物之性,既成就万物之性,则于天地之性可参矣。是能继天地之善者,人之性也。(《周易口义》卷11)

按:“性”之一字,严格上说不能称为“天之所禀”,故“性者,天之所禀之性”之说略有不辞,其义或为“性者,禀之于天之性”。这虽然是胡氏在释《系辞》中“成之者性”一语,但显然是顺承《中庸》“天命之谓性”的说法而来。从郑玄开始,即以人所禀受之于天来释“天命之谓性”:

不过,相较来说,安定以“元善之气”为天地可禀之性,而郑注孔疏则只是泛论天之五行之气。对于孔氏而言,五行之气有清浊之分,故禀清气为圣人,禀浊气为愚人,也就是说,圣凡人物之区别,在于所禀气的“成色”,而这一“成色”是在禀受之际,便已先在地被决定了,故圣凡之间,“上智与下愚不移”。而安定则不然,如他说:

(1)夫圣人得天性之全,故五常之道,无所不备。贤人得之偏,故五常之道,多所不备,或厚于仁而薄于义,或厚于礼而薄于信,是五常之性,故不能如圣人之兼也。(《周易口义》卷11)

(2)夫圣人禀天地之全性,五常之道,皆出于中。(《周易口义》卷11)

(3)性之善,非独圣贤有之也,天下至愚之人皆有之。然愚者不知善性之在己也,不能循而行之。(《礼记集说》卷123)

(4)性者,五常之性,圣人得天之全性,众人则禀赋有厚薄。(《礼记集说》卷133)

在安定看来,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因为他禀得“天地之性”之“全性”,而包括贤人在内的常人所禀则有所偏,或偏仁或偏义,但他们所禀的那个“天地之性”,则与圣人无不同,故常人与圣人所禀之“天地之性”,不在于“成色”不同,而在于“分量”的不同。故从所禀者而言,常人与圣人并无区别,所禀的都是天地之“元善之气”,故人性之善,不仅只是圣贤所有,常人亦无不同,圣人与常人的区别,不过是常人“不知善性之在己也,不能循而行之”而已,从而安定以其具有“元善之气”的“天地之性”,使得儒学重新回归到孟子的性善论传统,金中枢先生即认为此“与孟子言性善相符。”见氏著:《宋代学术思想研究》,第338页。并以“天地之性”作为人性善的保证与根据,就此而言,安定之说已与郑注孔疏大异其趣,并隐然指揭橥了后来张、程、朱子等道学主流的论说方向,其唯一的差别不过就在于,对程朱而言,“性即理”的论说将“性”从“气”中剥离了开来,将善的依据诉诸形上之“理”,而将恶归之于形下之“气”,而在安定那里,作为善之依据的“天地之性”,仍被视为一种“气”,尽管这种具有“元善之气”的“天地之性”,往往又被安定视为“五常之性”,而这一“五常之性”,亦即就是程朱心目中所谓“性即理”的基本内涵。

进而安定又以这样一种保证了人性之善的“天地之性”,来奠立起他的整个工夫学说。对于安定来说,既然人性禀之于具有“元善之气”的“天地之性”,那么具体的人性就应该是善的,然而,现实中的恶又从何而来呢?从这一问题出发,安定遂提出了他的性情之辨:

性者,天生之资,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无不具备,故禀之为正性。喜怒哀乐爱恶欲七者之来,皆由物诱于外,则情见于内,故流之为邪情。(《周易口义》卷1)

若全然禀得天地之“五常之性”者,则为“正性”,而恶的产生,则承《礼记・乐记》的说法,认为是由于“物诱于外”,从而“情见于内”而流为“邪情”。“邪情”之说,或本于李翱,《复性书》称:“情本邪也,妄也。”然而,与李氏不同的是,李氏以为凡情皆为邪妄,而安定虽有“邪情”之说,却认为情本身还是有正有邪,“邪情”之所以能产生,只不过是因为禀得的性有不全不正:

惟圣人得天性之全,故凡思虑之间未有一不善,故发而皆中于道。贤人而下,则其性偏于五常之道,有厚有薄,情欲之发,有邪有正,故于心术之间,思虑之际,不能无所汨。唯圣人则能使万物得其利而不失其正者,是能性其情,不使外物迁之也。然则圣人之情固有也,所以不为之邪者,但能以正性制之耳。(《周易口义》卷5)

那么,如何才能防止以情乱性呢?对此安定提出“复性”之说:

贤人君子,凡思虑之间一有不善,则能早辨之,使过恶不形于外,而复其性于善道。(《周易口义》卷5) 先复其性,则邪恶不萌于心,而善道充积于内,以发于外。(《周易口义》卷5)

此“复性”之说,亦当本于李习之。不过,对李氏而言,复性的法门在于灭情,其曰:“妄情灭息,本性清明,周流六虚,所以谓之能复其性也。”(《复性书》)然而,安定已清楚指出,情不可灭,情是否可灭,关涉到的是儒释之辨的分野。朱子说:“李翱复性则是,云灭情以复性则非。情如何可灭?此乃释氏之说,陷于其中不自知。”(《朱子语类》卷59)在安定那里,未必有这种自觉,但在立场上,已与后来正统之道学若合符契。而性本身又为所禀者,因此,性本身亦无可治,安定一般只谈治心,而不谈治性,只有极个别的情况,会涉及“治性”之说,如其释《中庸》“齐明盛服”时说:“齐明盛服者,既齐洁严明,以治性于内,又盛饰其服,以整饬于外。”这里称“治性于内”,或当视为其理论上不够自洽之处。而“邪情”之所以发,乃是由“心术之间,思虑之际,不能无所汨”,故复性工夫的下手处就只能是情之所由发的心,故安定屡有“治心明性”之说:

惟大贤君子为能治心明性,知其有不善而速改之,不能形于外,故可以无大悔吝而获元大之吉也。(《周易口义》卷5)

夫有敦厚之德,则思虑不及于邪,而动无躁妄,有大中之道,则所行无过与不及,如是故能治心明性以复于善道,而悔吝亡矣。(《周易口义》卷5)

而“治心明性”的办法,不外乎“知其不善而速改之”,从而“思虑不及于邪”,其注《周易》“闲邪存其诚”一语曰:

闲邪存其诚者,宽而防之谓之闲,诚则至诚也。言此九二能以中正之,防闲其邪恶,虑其从微而至著,故常切切而防闲之,若《中庸》所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小善至于大善,由大善乃至于圣,是由能防其邪恶,而内存至诚然也。(《周易口义》卷1)

可见,“治心”之工夫全在“闲邪”,能在心地防闲邪恶,即内存至诚。而“身有至诚,而其性明”,(《礼记集说》卷133)故“治心”即可“明性”。对于《中庸》中极受后来之道学家重视的“诚”的观念,安定在义理上发明不多,其既未论及作为天道之“诚体”,亦未多方“诚”之工夫,其所说“诚”,更多是在效验上立言,如其曰:“《中庸》又曰:‘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言至诚之道,终而不已,则有证验也。又曰:‘其次致曲,曲能有诚,唯天下至诚为能化’,盖言委曲之事,发于至诚,则形于外,而见著,见著则章明,章明则感动人心,人心感动则善者迁之,恶者改之,然后化其本性,故曰惟天下至诚为能化。此圣人存诚之验也。”(《周易口义》卷1)

除上述工夫学说之外,安定之学又素以明体达用而著称,如安定高弟刘彝在回答宋神宗问胡瑗与王安石优劣时,称其师“以明体达用之学授诸生”(《宋元学案・安定学案》)。南宋黄东发亦曰:“先生明体用之学。”(《黄氏日钞》卷50)如果说“治心明性”之工夫在于复性之“体”的话,那么,此“体”发之于外,即如何通过修己以治民,安定曰:“知自修身则可以治于人。”(《礼记集说》卷130)蔡襄志安定之墓曰:“解经至有要意,恳恳为诸生言其所以治己而后治诸人者。”则属“用”的范畴。刘彝在答宋神宗问胡瑗与王安石优劣时曰:“圣人之道,有体、有用、有文。君臣父子、仁义礼乐,历世不变者,其体也;《诗》、《书》、史、传、子、集,垂法后世者,其文也;举而措之天下,能润泽斯民,归于皇极者,其用也。”(《宋元学案・安定学案》)而所以修己以治民者,在安定看来,其首要之务当为教化。对于安定来说,既然圣人与人的区别不过是如前所述,“愚者不知善性之在己也,不能循而行之”,那么圣人就有责任以自己所禀得的“全性”来教化那些尚未能自觉到“善性之在己”的常人:

(1)圣人尽己之性以观人之性,然后施五常之教以教人。使仁者尽其所以为仁,义者尽其所以为义,至于礼智信皆然。则天下之人莫不尽其性。(《礼记集说》卷133)

(2)在上者当修治充广无常之道,使下之民睹而效之,故谓之教。“老吾老以及人老,幼吾幼以及人幼”,此教民以仁也;制为庐井,使“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此教民以义也;郊社宗庙,致敬鬼神,此教民以智也;设为冠、昏、丧、祭、乡饮酒之仪,此教民以礼也;发号施令,信赏必罚,不欺于民,此教民以信也。(《礼记集说》卷123)

(3)由是推己之性,以观天下之性,推己之仁,以安天下之物,使天下之人,万品之物,皆安土而定居矣。(《周易口义》11)

由此可见,政教之基础在于圣人所禀的“天地之性”,圣人以其所禀的仁义礼智信之道以教人,而所谓“教”者,不过是各因常人所禀得的仁义礼智之性,使之各尽其性,所谓“仁者尽其所以为仁,义者尽其所以为义”。

进而在安定看来,圣人教化之道,不仅表现在“尽己之性以观人之性”,又因圣人亦有“情”与“欲”,故圣人之教化,亦表现推己之情与欲,以及他人之情与欲:

(1)圣人莫不有其喜之情,若夫举贤赏善,兴利天下,是与天下同其喜也;圣人莫不有怒之情,若夫大奸大恶,反道败德者,从而诛之,是与天下同其怒也。(《周易口义》1)

(2)内尽其心谓之忠,如己之心谓之恕。人能推己之欲以及人之欲,推己之恶以及人之恶,己爱其亲,必思人亦爱其亲;己爱其子,必思人亦爱其子。至于好安佚恶危殆,趋欢乐恶死亡,是人情不相远也。(《礼记集说》卷127)

从理论上说,上述说法并无特别之新意,不过是从人情之不相远的角度论忠恕之道而已。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安定对“情”的论述。前文已提到,常人之情往往会因外诱而流为“邪情”,而这里则称“好安佚恶危殆,趋欢乐恶死亡,是人情不相远”,似乎又是对“情”的全面肯定,从而与“邪情”之说或有相抵牾之处。然考诸实际,安定之说并不矛盾。安定在此所述之情,仍置一前提,即圣人之情,圣人能性其情,故其情无不正,从而可以与天下同其正情:

是皆圣人有其情则制之以正性,故发于外,则为中和之教,而天下得其利也。(《周易口义》1) 其又曰:

忠恕积于心,发于外,所为必中,不劳思虑,自然合于人情。(《礼记集说》卷127)

也就是说,惟有在忠恕积于中的前提下,或者说,在制之以正性的前提下,所发之情能够合于中和,故其能合于人情。

三安定《中庸》诠释的经学特征

除了性情学说作为安定《中庸》诠释思想之核心外,从经学史的角度看,又具有如下几个特征值得注意者:(一)拨弃注疏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者何?无闻焉尔也。胡先生、温公、姚子张皆疑之也。(《景迂生集》卷12)

根据晁说之的这一转述,我们可以看到,安定与司马光及姚辟等人,对《中庸》至诚前知之说,持怀疑态度。晁说之并没有解释安定何以对此提出质疑,然就一般而论,《中庸》此说近于神秘,非常理所能度之,这大概是安定不能接受此说的原因吧。叶国良先生认为,司马光、胡瑗等有此说,盖“事涉玄虚,故亦可疑”。见氏著:《先秦古礼书研究之反思》,收入《经学侧论》,新竹: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59-160页。不过,需要一提的是,在《礼记集说》所保留的资料中,则有一条是安定对“至诚前知”的解释:“此一节言至诚前知之事,由身有至诚,而其性明,性既明,则可以豫知前事,虽未萌未兆,可以逆知。国家将兴将亡之理,若进贤退不肖,其政教皆仁义,虽未大兴,至诚之人必知其将兴也。又天必有祯祥之应。若小人在位,贤人在野,政教废弛,纲纪紊乱,虽未绝灭,至诚之人必知其将亡也。又天必有妖孽之应。此皆至诚前知,契天意者也。蓍先知之物。圣人有先知之见,如蓍之灵也。人有四体,四体之动,必先知之,圣人于祯祥之兆,亦先知之,神者阴阳不测之谓也。”(《礼记集说》卷133)

除了对经文的质疑外,我们从现有资料看,安定之说《中庸》,虽没有直接批评郑注孔疏,但亦多有不同于注疏的说法,我们在此亦略举两例予以说明:

例一:《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郑氏于“一也”无注,孔氏曰:“言百王以来,行此五道三德,其义一也,古今不变也。”安定则曰:

一者,至诚也。(《礼记集说》卷130)

例二:《中庸》“凡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郑曰:“一谓当豫也。”孔亦曰:“一,谓豫也。”而安定则曰:

一也,至诚也。(《礼记集说》卷131)

按上述两例中的“一”字,安定均以“至诚”说之,显然均没有同意郑注孔疏之说,由之亦可见其对注疏之无视。值得注意的是,后来朱子之作《中庸章句》,于此两“一”字的解释,则均取自安定之说,由此也可看出安定之说《中庸》,对后来道学家所产生的影响。(二)《易》、《庸》之互释

安定之说《易》,多引《中庸》之说,故我们亦颇可从其《周易口义》中见其《中庸》学说,我们于此可举数例说明之:

例一: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安定释之曰:

以人事言之,则是圣贤君子有中庸之德发见于世之时也。夫君子之道积于内,则为中庸之德施于外,则为皇极之化。(《周易口义》1)

例二: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安定引《中庸》又证之曰:

故《中庸》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其言大舜自匹夫,有一小善未尝舍去,以至积为大善,而终享圣人之位,流庆于后,此积善之庆也。(《周易口义》1)

例三:《系辞》“变通者,趣时者也”,安定释曰:

然则君子之人,凡所动作必从其时,不失其中,故《中庸》曰:“君子而时中”,是言君子之人,动作之间皆从其时也。(《周易口义》11)

诸如此类的例子,可以说屡见于《周易口义》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其以《庸》说《易》,亦是以《易》说《庸》。而现存于《礼记集说》的材料中,也有两例引《易》以说《中庸》:

例一:“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安定释之曰:

故不见知而不悔者,惟圣人能。然《易》称“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故知惟圣人能之。此既陈隐之道,又恐人之轻于隐,故再言君子隐遁之道。(《礼记集说》卷126)

例二:“明乎郊社之礼,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安定释之曰:

在《易・观卦》曰:“观,盥而不荐,有孚若。”言在上之人,于宗庙之终致其孝谨,在下之人,观而化之孚信然。故圣人之制祭祀为教化之本原,其于治国之道如指掌中之物。(《礼记集说》卷129)(三)以《孟子》释《中庸》

除了《易》《庸》互释之外,安定又颇有以《孟子》释《中庸》者。有学者称,“北宋时期,以《孟子》解经渐成风气。”[3](P191)安定可以说便是其中的开风气者,在《周易口义》中,即屡见其引《孟子》以说经义,如其注坤卦“不习无不利”,即引孟子四十不动心为例(《周易口义》卷一),又如其注《系辞》“乐天知命故不忧”,即引《孟子・万章上》“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命也”一语,来论说“人之性命之理,死生之道,皆本于天。”(《周易口义》卷十一)其《中庸》诠释亦然。前面已经讨论过,在安定论述“天地之性”时,已然回归到了孟子“性善论”的理路,而在一些具体问题的诠释上,也有引孟子之说者,现存于《礼记集说》的材料中,就有若干相关的内容: 例一:《中庸》“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安定即注曰:

思欲知人者必知天之心,知天心则圣贤之心也。天以生成万物为心,而圣人以生成天下为心。其体虽异,其一也。故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矣。”能知天则是知性者也。知性则知人矣。故曰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礼记集说》卷130)

例二:《中庸》曰“知耻近乎勇”,安定亦引孟子之语曰:

孟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舜为法于天下”,“我未免为乡人”,此知耻者也。(《礼记集说》卷130)

例三:《中庸》“人道敏政”之说,安定曰:

“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文武兴而民好善,是人道敏疾于政也。(《礼记集说》卷130)

按:“文武兴而民好善”一语,即本之《孟子・告子上》:“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四)引《论语》、《大学》释《中庸》

除了以《周易》、《孟子》释《中庸》外,安定又有以《论语》、《大学》等书释《中庸》者。我们在此亦可举数例以明之:

例一:安定释“索隐行怪”之“隐”时说:

隐者非谓山林常住巢栖谷处之谓也。韬藏其知,不见于外之谓隐。故《论语》称宁武子之知,“邦无道则愚”,此所谓愚者韬光晦智若愚人然。如此者非愚也,盖隐也。(《礼记集说》卷126)

例二:安定释“知仁勇”之“仁”时说:

仁之道至大,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至于子路、冉有、公西赤,但言治千乘之赋,为百里之宰,“仁则吾不知也”。是圣人之重仁也。(《礼记集说》卷130)

按:“若圣与仁”一语见于《论语・述而》,子路等事见于《公冶长》,“仁则吾不知也”一语引自《宪问》。

以上两例是引《论语》以证《中庸》者,而现存材料中,尚有一例以《大学》释《中庸》者:

“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文武兴而民好善,是人道敏疾于政也。(《礼记集说》卷130)

按:“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一语,即本之《大学》。

总之,从经学的立场上看,安定之说《中庸》,无不体现出庆历之际那种新经学的风尚,不论是其拨弃注疏,还是以《周易》、《孟子》乃至《论语》、《大学》说《中庸》,均可谓开风气之先,对经宋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四小结

朱子称:“安定之传,考其所学,盖不出乎章句诵说之间,以自世学者高明自得之论校之,其卑甚矣。”(《答薛士龙》,《朱子文集》卷38)从对安定之《中庸》诠释的考察看,此说似乎太过。如果说在庆历之前,学者“多守章句注疏之学”(吴曾:《能改斋漫录》卷1),尚得其实际,但作为庆历时期颇具代表性的思想家,称安定“不出乎章句诵说之间”,则未免过于苛责。安定于《周易口义》等书中,多有抨击注疏之语,尽管其说《中庸》,未直接批评郑注孔疏,但其对经义的理解,则多不取注疏之说,则其摆落注疏,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更重要的是,我们从其对《中庸》的论说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以义理说经的倾向,因此,简单地说他“不出乎章句诵说之间”,恐怕不是太合适。至于“以自世学者高明自得之论校之,其卑甚矣”之说,则亦当有所辨析。作为开宋学之先河的安定,全祖望称,“宋世学术之盛,安定、泰山为之先河。”(《宋元学案・安定学案》)当然未能及作为道学成熟形态之周、张、二程等人那种鞭辟入里的程度,然而,称之“卑甚矣”,也似乎有失平允。[4]如安定之提出“天地之性”与“性其情”等命题,其后在张载、二程那里均成为北宋道学运动展开的标志性命题之一,尽管其内涵不及后来张、程等人那么丰富与深刻,但无疑已经引领了一代人的思考方向,其意义或已在内容本身之上。

[参考文献]

[2]金中枢.宋代学术思想研究[M]. 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9.

[3]吴国武.经术与性理北宋儒学转型考论[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

[4]乐爱国.论朱熹《中庸章句》中的“人-物”平等思想[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7-1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金庸祖父查文清儒家思想浅析
发布时间:2023-03-09
摘 要: 文学大师金庸的祖父查文清在任丹阳县令期间,为了保护在“丹阳教案”中涉事百姓的生命安全,坚决抵制外国势力和半殖民地清朝政府的压迫和利诱,表现出真正儒士的贞洁禀赋和“以民为本”的儒家思想;查文清退隐故乡后,编纂《......
我国面条文化的中庸之道
发布时间:2023-02-20
面条起源于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历史。面条文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人文”精神、“自然”精神、“奇偶”精神和“会通”精神,同时面条文化作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十分丰富。在心灵深处的感召......
儒学“独尊”之原因新探
发布时间:2014-01-17
提要:关于儒学为什么在先秦诸子之学中脱颖而出成为雄霸中国古代社会两千多年的主流意识形态的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说法,但是关于这个问题可以言说的空间依然较大。我认为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没有引起......
梭罗的中庸之道:读《瓦尔登湖》
发布时间:2023-03-28
摘要:在瓦尔登湖畔,梭罗与山野虫鸟为邻,筑屋耕种、自给自足,呈现出一幅幅悠然自得的诗意图景,与中国传统中远离尘嚣的隐士生活颇为相似。但梭罗厉行简朴、修身养性的同时,还在田园牧歌中践行农事,在隐居山林中依然心念尘世,直......
宋明理学的“本体—工夫”之辨
发布时间:2023-01-22
" 【内容提要】宋明理学在“本体—工夫”范畴框架内所展开的性习关系之辨,是体用之辨的具体展开形式之一。其在中国教育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实现了从性习分离到性习合一的转变,从而构成了从先验人性论到实践创生论的过渡环......
何为儒家之道(一)
发布时间:2023-05-03
译者按:本文原为杜维明先生为Arvind Sharma所编Our Religions一书撰写的第3章,笔者译出后收入杜维明:《东亚价值与多元 现代 性》(北京: 中国 社会 科学 出版社,2001),作为该书下部。 一、界定儒家的精神性 我们......
儒、道、法――成败之间
发布时间:2023-04-19
2016年7月25日,中国文化院在香港主办文化沙龙“天纵圣贤――兼谈儒释道伦理与哲学”名作家讲座,邀请鲍鹏山教授演讲“儒、道、法――成败之间”,论述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他说,儒家政治伦理以孔子为代表,强调政治、行为的正当性。政......
“天命之谓性”:《中庸》的生命思想及其教育哲学意蕴
发布时间:2023-03-02
摘 要:“天命之谓性”是《中庸》开篇提出的第一个基本命题,是对《中庸》生命思想的集中表达和总体概括,揭示了生命的本源性、普遍性、目的性。“天命之谓性”所表达的生命思想具有深刻的教育哲学意蕴,回答了教育本质、教育目的等教......
浅论金庸与佛学
发布时间:2022-09-25
摘要:金庸作为现代武侠小说的大师,他的武侠作品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使武侠小说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让武侠小说免于浮躁和庸俗。同时,金庸武侠小说受佛学思想的影响,以一种更加高远的眼光去审视武侠世界,审视中国文明,又使武侠小......
王儒林:无畏之魅
发布时间:2023-07-19
临危受命的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入晋后,谈得最多的都是腐败问题。据统计,王儒林履新3个月后,山西被处理的官员共计15人。王儒林直言,“从最近查处的案件来看,有的人还不收敛、不收手,令人震惊”。他提出,要“充分认识腐败问题的严......
何为儒家之道(二)
发布时间:2023-07-27
三、儒家之道的第一期 依韩非子之见,孔子死后不久,其后学就分为八派,每一派都宣称合法继承了孔子的遗产。大概每一派均与孔子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弟子有关,或者受到了他们的启发。虽然对孔子思想互相冲突的诠释在于“道”的分裂......
作为中国哲学“四大主潮”之一的新儒家哲学
发布时间:2022-09-14
论者谈中国哲学,一般称儒、道、佛三教为中国哲学之主流,而方东美谈中国哲学,则以四大主潮称之。他所谓四大主潮,乃是原始儒家哲学、原始道家哲学、中华大乘佛学和宋明新儒家哲学。二者的不同,在于方东美将原始儒家哲学与宋明新儒家......
激进与保守的和谐――中国司法改革的中庸之道
发布时间:2013-12-19
激进与保守的和谐――中国司法改革的中庸之道 激进与保守的和谐――中国司法改革的中庸之道 激进与保守的和谐――中国司法改革的中庸之道 到今年为止,提出司法改革的口号已经七八年了。在这段时......
纯正儒雅,君子之风
发布时间:2023-07-24
晋城古称泽州府,位于晋豫交界处的泽州盆地。历来名人辈出:古代韵律宫调的发明者,堪称古代音乐大师的孔三传;以“丧乱诗”名垂千史的元好问之师郝天挺;以及以书画避世的“江南四才子”之一的唐寅,都是泽州胜地里的翘楚。张星星也是......
从《宋论》看王夫之眼中的明君、贤臣
发布时间:2022-12-04
《宋论》是土夫之一部重要的史论性著作,与前期创作《读通鉴论》相比,《宋论》的创作则显得更加自由,因而对君主、国家制度、臣僚等的批判也就更加的犀利,其好恶展现的较为明显。 舒士彦在《宋论》点校例言中指出:船山史论两种,成......
浅谈高校教育中儒学人文精神的化育之道
发布时间:2023-07-13
"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育 儒学人文精神 化育之道 论文摘 要: 儒家文化是中国人文精神的代表,以儒学人文精神的化育之道丰富高校人文教育的内涵是十分必要的。儒学人文精神的化育之道——“仁、义、礼、智、信”是人内在超越的根本......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之今读
发布时间:2022-12-17
【内容提要】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是中国戏剧研究的开山之作,本文论析王国维在戏剧起源、宋金杂剧、元杂剧、南戏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后来人对王国维的超越或者从他曾经达到的学术水准向下跌落;又从民族戏剧的研究立场和方法着眼,分......
浅谈张齐贤对宋初儒学政治文化的构建及其政治实践
发布时间:2022-12-10
雷海宗在阐论中国文化演变时,以把水之战为界将中国历史文化分作古典的中国与种族、宗教发生质的变异的中国两个阶段。这便是20世纪40年代蜚声海内外的文化形态史观再三揭示的中国文化的两周。这种理论范式认为,魏晋以降,中国社会在精......
从朱熹到王阳明:浅谈宋明儒学本体论的转向及其基本路径
发布时间:2023-05-14
宋明儒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哲学史上思想发展的一个高峰,首先在于宋明儒学的本体论借助于对儒释道三教的充分融摄和创造性转变而填补了原始儒学形上学理论的不足,并在形上学体系的完整构建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最终实现了本体论的认知之......
北宋名将种世衡的用间之道
发布时间:2023-06-26
种世衡,字仲平,北宋仁宗时期杰出的戍边名将,因为治军严格、赏罚严明而受到负责西北防务的重臣范仲淹的特别提拔,由此开始成为威震一方的重要将领。种家此后能人辈出,将星闪耀,与种世衡的开山之力有很大关系。史书记载种世衡善用......
绚丽之美与儒家美学观的内在矛盾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人们通常认为,儒家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讲求朴素与实用,反对奢靡华丽,并且据此把“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升华为 中国 传统文化的基本观念之一。这样来理解儒家美学观是不全面的。事实上,儒家美学观存在着内在的矛盾,......
中庸思想的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16
【摘 要】中庸思想产生于战乱频发的春秋战国时期对于缓解当时的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在历经了两千年时代变迁后,中庸思想被部分人所质疑否定,认为其中的一些消极因素大于其积极因素。文章则是站......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发布时间:2022-11-21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是孔子的后裔子思所作,后又秦代学者修改整理。提到“中庸”,很多人将其理解为折中、妥协、不思进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意思。其实这是对中庸思想的误解。中庸并不是无原则地隐瞒自己的观点,谄媚地接受别人的要求,也不是无限制地折中,而是一种恰到好处、准确而又真实地把握处世的方法和境界。我们在读《中庸》时,应用心揣摩中庸之道的三条主要原则:慎独自修、忠恕宽容和至诚尽性。慎独自.........
曲水流觞 2014年5期
发布时间:2015-08-20
1 走进绍兴,让人有点眼花缭乱。这里,历史的气息太过炽烈了。 兰诸山不高,但竹林清幽,古木参天;兰亭江不泓,但静谧委婉,清澈潺潺。在鹅池边,仍能听到白色的精灵们“曲项向天歌”。伴随着“歌”声,是红掌拨弄出的清波与诗情......
意义张力的消解:“汉语新文学”概念之于金庸研究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3-01-24
意义张力的消解:“汉语新文学”概念之于金庸研究的价值 面对金庸小说,无论是狂热的崇拜者还是偏激的反对者,都不会否认它在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影响。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肯定者与否定者,都往往着眼于金庸小说的这种巨大影响力。有人曾套用......
宋代商人屡禁不止的“奢侈之风”
发布时间:2023-04-03
[摘 要]当历史的车轮前进到宋朝时,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此之外,此时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转变,而其中商人生活方式的转变更是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一股“奢侈之风”弥漫于商人的生活之中,从北宋到南宋从未间......
被宋高宗玩于股掌之上的将军
发布时间:2015-08-21
南宋中兴四将中,张俊不是打仗最勇猛的,也不是战功最显赫的,但他却是为人最贪、财富最多、权位最高、结局最好的。对于南宋政权来说,张俊当然是功臣,特别是对于宋高宗赵构,张俊不但帮他平定了苗傅、刘正彦的叛乱,有“勤王”之功......
患儿朱德庸
发布时间:2022-11-17
到去年,朱德庸才知道自己患有亚斯伯格症,一种“没有智能障碍的自闭症”。最早的相关记忆来自幼儿园下午茶时间,每个小孩一杯豆浆、一块饼干,发到他饼干一定没有了,或者豆浆剩半杯。幼儿园郊游,提前一天老师上门找他妈妈,能不能......
《水浒传》之宋江人物形象探究
发布时间:2015-08-25
摘 要:宋江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人物,这一人物形象被众多的人评价过,本文主要对宋江这一人物形象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对宋江的形象研究能够加深对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关键词:水浒传;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浅谈儒学中的道、德、仁
发布时间:2022-12-07
第一章 道 《论语》中称是天命令孔子去复兴道。在人们的理解中,天是一种无法理解和无法预知的力量,作为一种非人格的指令力量,类似与命运,是人类无法违背的。正如《论语》中所说,孔子的任务是去找到人类的道,那么道又是什么呢?道......
拒绝平庸城雕
发布时间:2013-12-13
近年来,在不少城市景观大道、繁华商业街区的核心地段,矗立起一座座城市雕塑,成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新景观。而有关城市雕塑这一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作品的各式评说也纷至沓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就曾坦言,“上海城市雕塑80%%为平庸......
《中庸》的诗化境界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8
毋庸置疑,《中庸》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哲学著作,是中国人的圣典。它不仅找到了人之所以为人,人类社会之所以为人类社会的终极真理,而且在冷峻的哲学背后,具有深沉而崇高的宗教情怀。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文格渐卑庸福近
发布时间:2023-02-09
真理属于生活中少数几件真正伟大的、宝贵的、无法用金钱收买的事情。人只能作为馈赠得到它,如同爱情或美丽。①――卡夫卡“文格渐卑庸福近”是余世存在考察了贾平凹的创作以后得出的结论。②1993年,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废都》以哗众取宠开创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畅销书写作,掀起了文学的商业狂澜。20年前,当世人几乎众口一词地声讨贾平凹的媚俗和商业主义的时候,我却对《废都》有关90年代文化溃败的挽歌式描写表达同情,认.........
现代性隐忧与儒家道德学说体系之重构
发布时间:2019-12-02
摘要:“现代性隐忧”在当代中国社会引发出一些道德难题。功利与价值关系的矛盾,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失衡,公平与平等关系间的不协调以及国人道德观中出现的“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与主体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依据儒家道德学说对“现代性隐忧”进行化解,存在较大可能性。但传统与现实间的张力又促使儒家道德学说必须进行体系重建。重新诠释道德范畴内涵,将“德得相通”原理与和谐社会建立相联系,在新的意义层面托举“内圣外.........
论附庸与裂变
发布时间:2022-12-04
[论文关键词]“十七年”;女性;成长;叙事 [论文摘要]在特定的和现实语境中,“十七年”的女性小说主要描述 “爱情——革命”对立中女性解放与成长的故事,但在革命叙事中仍然融入了女性的性别意识和经验,体现出从主流话语向女性话语......
论宋型文化视阈下的宋代文体学
发布时间:2023-03-14
摘要:通过文化学视角观照宋代文体学,指出成熟繁荣、融会贯通的宋型文化对宋代文体格局的深刻影响,并从语言、雅俗和古今之变三方面,进一步论证文化和文体的关联,探讨两宋文体学的地位、价值和意义。把宋代文体学放到整个古代文体......
自由与儒学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王海明认为,自由是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而不是自己的想望――进行的行为。在一些情况下,由于缺失利用自由能力的条件,自由行为仍然不能实现。接下来,王海明引进了对自由的传统的经典理解,即“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
儒法之比较及其现代意义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18
论文摘要:纵观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各家学说有如天空璀璨的群星,然从其影响力来说,儒法两家是足具影响力的学派。可以说,中国传统法制乃在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不断作用中而形成。① 研究二者对当代依法治国和以人为本的方略都有重要......
探析儒法分合流之下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发布时间:2023-05-13
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个思想流派。在中国古代社会,儒家法律思想融合了百家诸子中有利于统治阶级有效统治和维护古代私有制体制以及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并且对中国法律思想和法制的影响深远。儒家提出......
宋襄公“仁义之师”败亡的根源探析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在礼崩乐坏、征伐不断的春秋时代,宋襄公高举“仁义之师”的大旗,奉行仁义道德政治,结果落得兵败身亡的结局。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来看,宋襄公实际上采取的是理想主义伦理政治观,而春秋是现实主义横行的时代,是权力政治主......
校谱之风与南宋典雅词派的兴起
发布时间:2023-03-31
[关键词] 校谱订谱; 四明史家; 大晟曲谱; 清真谱; 南宋典雅词派; 曲谱流传; 音乐背景 校谱之风出现于南宋中后期,南宋词及其他史料中多有提及。校谱与填词关系密切,其对南宋词风的嬗变、词派的兴起及词学理论的影响极大。校谱......
儒学与人际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儒学;人际;和谐 【论文摘要】儒学是一套以“仁爱”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其中又以“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的思维方式,探求维系“人际关系和谐”的伦理机制。李真这位政坛上耀眼的新星何以堕落成特大经济犯罪分......
河流淤废与宋以降松江鲈之变迁
发布时间:2023-03-12
编者按:目前,养殖占世界水产的比重约为45%,而中国的水产养殖则占全世界养殖数量的60%以上,且呈现大幅增加趋势,其在中国农业中之重要性已不言而喻。本专题的两篇论文旨在反思中国现代养殖业的边界,传统养殖技术的部分恢复和捕养......
宋代崔白花鸟画的艺术风格之析
发布时间:2023-07-11
自唐代边鸾的折枝花鸟之始,花鸟画就步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到五代出现了以黄筌、徐熙为不同代表风格的花鸟画绘画体例,呈现出徐黄体异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绘画格局和风格。而黄家富贵的绘画风格深得宋代统治者的青睐,成为了宋代院体......
谈电视:电视剧竞争中的“中庸”势力
发布时间:2013-12-17
谈电视:电视剧竞争中的“中庸”势力 谈电视:电视剧竞争中的“中庸”势力 :电视包装与电视节目产业化 后现代主义及其相关音乐 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谈电视:电视剧竞争中的“中庸”势力 划 地面影视剧频道是广告......
略论儒学视野中的诗意心境
发布时间:2022-09-20
【 内容 提要】在 中国 古代儒学视野中,诗意心境是以“乐”、“悠然心会”、“和融莹彻”等肯定性情绪为基本内容的人生体验。儒学解读诗意体验的基本视角是“去私欲”和“泛爱众”。前者强调诗意同个体物欲的对立,后者重视诗意与群......
浅谈周敦颐对《中庸》的诠释
发布时间:2023-04-09
周敦颐的学术著作主要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虽然从书名上看,《太极图说》与《易通》( 即《通书》) 都是解《易》之书,但从诠释方法上说,两者则有较大的不同。《太极图说》基本是就《易》而发挥,而《通书》除了发挥《易》的思想......
关于儒学“修身”之道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3-06-08
" 【论文关键词】儒学 修身 职业道德教育 【论文摘要】当下,我国的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以礼、义、廉、耻为核心的儒学“修身”之道对解决这一问题有着重要借鉴。 一、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
当代新儒家对儒学宗教性问题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3-02-03
面对西方精神文化的挑战和某些传教士直至黑格尔(Hegel ) 以来西方学界视儒学为一般世俗伦理的误导,当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 人物,无不重视儒学内部所蕴涵的宗教精神的开掘。从一定意义上说, 20世纪儒学的一个重要的面相是通过讨论儒学......
乔致庸的成功秘诀
发布时间:2016-03-01
晋商是中国商业史和金融史上的奇迹,晋商的代表人物乔致庸终能实现“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宏伟抱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能够不断挖掘客户需求,根据客户需求开拓自己的生意版图。这一点在他“恰克图卖茶”的故事中体现得最......
毒品泛滥为何难止
发布时间:2022-10-28
中国的戒毒工作高度依赖戒毒民警,但戒毒需要科学化、系统化,涉及心理、体能、膳食等多个专业领域。“我们两千多个戒毒民警面对七千多名强戒人员,确实压力很大。”戒毒民警需要专业化,但现实却是高尖专业技术人员难招。上海市戒毒......
分析先秦儒者的仁道命题之差异
发布时间:2023-03-09
分析先秦儒者的仁道命题之差异 分析先秦儒者的仁道命题之差异 分析先秦儒者的仁道命题之差异 【摘 要】孔子的仁与道表达出的是两个范畴,在我们今天看来,其隐藏在历史文本内的潜台词应当是两种概念,两种定义。当孔子说“吾......
浅谈汉代儒学
发布时间:2023-05-03
在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过程中,一批儒生引用儒家经典评议时政,认为应该依据古制实行分封制,不应推广郡县制,秦始皇疑心儒生传播不利于自己的言论,于是进行了“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文化的粗暴否定,文......
比较视域中的古代犹太教与早期儒家之孝道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 要:古代犹太教和早期儒家具有高度相似的孝道,例如对父母的赡养、尊敬、承志继事、礼葬与悼念、婉言劝谏等等。与此同时,古代犹太教与早期儒家的孝道伦理在行孝的程度、孝道的范围,以及孝道在各自体系中所居地位等方面存在着明显......
王献之《鸭头丸》帖后宋高宗赞语考证
发布时间:2022-12-08
[关键词]王献之;鸭头丸帖;赞语 在后又拼一纸,为宋高宗赵构赞语:“大令■华,■绝千古。遗踪展玩,龙蟠凤翥。藏诸巾袭,冠耀书府。绍兴庚申岁复古殿书。”上钤印“御书之宝”。再后为北宋人柳充、杜昱观款,明王肯堂、董其昌,清周......
从儒家到儒教
发布时间:2023-02-26
摘要:为抵消佛道二教对世俗社会的影响,改变礼崩乐坏的现状,朱熹以《仪礼》为本经,以《大学》修齐治平的理想进阶为依据,对传统儒家礼学进行重建,改变了传统礼学自上而下的路径,使之由政治转向生活。自下而上的礼学重建注重日常......
儒家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发布时间:2023-01-25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把儒家文化渗透到教学中,使儒家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一、通过儒家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 孔子提倡“仁”,因此,自古以来,中国人在教育上重视......
唐代长沙窑瓷铭中的儒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30
文化的兼容并蓄是唐朝的时代特点,长沙窑的题记、诗文即反映了这种时代特征。既有宣扬儒家礼教的诗文、古训,也有尊佛崇道的题材作品,体现了唐代在文化思想上儒、释、道并行,开放包容的精神风貌。尽管儒、释、道的发展伴随着彼此之间......
浅析儒家“中”道的政治哲学解读
发布时间:2023-07-17
儒家政治哲学研究方兴未艾,如何建构儒家政治哲学研究体系,学界目前尚无定论。政治哲学,旨在讨论和寻求最理想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方式。无论何种政治哲学研究体系的建构,都应当对以下基本问题作出回应:权力的合法性、执政者的价值关怀......
中药材主产地滥用植物激素
发布时间:2023-03-04
麦冬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种中药,它被认为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除了入药、提取制成中药注射液外,还有不少人用来日常泡茶喝。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是全国麦冬的主产区,这里的麦冬种植面积达2万亩,年产干麦冬7000多吨,产量占......
对古代宋夏之间的走私贸易探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23
论文摘要:宋夏之间长期存在着走私贸易。走私的地点主要集中在以横山为界的宋夏边界。走私者包括商人、西夏的外交官员、宋朝的沿边官吏、边防士兵、沿边属户等。走私的商品包括马匹、食盐、武器、货币、人口等。走私活动在西夏的经济生活......
论宋诗中的金明池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要:金明池作为北宋著名的皇家园林,逐渐淡化了最初的军事意义,转变为天子与民同乐的场所,其繁华成为了王朝帝国昌盛的象征,在北宋文人的歌咏中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涵义。等到南渡之后,实体的金明池随着王朝的消亡渐成废墟,而它却......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
发布时间:2023-04-15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 文艺美学论文 更新:2006-5-15 阅读: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 儒家人文精神蕴含着深刻的美育品格,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化育之......
百亿蔬菜市场:处“鸡鸣三省”,行儒商之道
发布时间:2022-10-04
小池,湖北省黄梅县的省级经济开发区,1995年6月被国家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发展试点”。其地理位置极为优越,拥有“九省通衢”之优,为华东与华中两大经济文化区之结合部,是正在快速发展的长江经济带与京九经济带的黄金交汇点。黄梅县百亿商业运营有限公司小池国际农产品物流港,极具慧眼,相中了小池这块物华天宝之地,于此建立了小池乃至黄梅县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百亿蔬菜市场。发展之初――得“众利”者多助百亿蔬菜.........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发布时间:2023-05-03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儒释道,主要不是指原始形态意义上的儒释道,而是指随着历史的前进,不断融摄了其他学派思想,并具有鲜明 时代 特征的发展了的儒释道。因此,我们要比较准确和深入把握中国文化,就必须了解儒释道三家各......
多元世界与儒学
发布时间:2013-12-17
" 悲观主义者于此会说,20世纪是苦难深重的世纪,两次世界性大战带来的损失,超过了过去一切战争的总和;由此导致的心灵创伤,恐怕永远也无法平复。乐观主义者则常爱说,20世纪是成就最大的世纪,人们在人工智能生物工程宇宙空间等方面......
儒商学者的情怀
发布时间:2022-09-06
是工商界的学者,是文化界的儒商,将二者串联在一起的是“爱国”的情怀。在连续五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生涯中,他站在整个国家和香港的角度,为国家和香港建言献策;在与内地三十多年的交往交流中,他从广东走到了甘肃、新疆,用脚步丈......
迎春:平庸者活该没人爱
发布时间:2023-02-01
有一种人,没什么大缺点,好像也没什么优点。他们大多数是平庸之辈,是你最记不起的同学、同事、路人,可能是家人,很难是朋友,几乎不可能是爱人。他们不被爱,是因为他们不可爱。 比如《红楼梦》里面的二小姐贾迎春。 曹雪芹说......
儒将、儒商及其他
发布时间:2015-08-21
有言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见国人是如何地看重读书了。而之所以看重读书,多半是因为“学而优则仕”,不饱读诗书又如何能做官呢?武将不一定要读多少书,有十八般武艺,照样可以“货于帝王家”;但若也有几分文采成为“儒......
基于人民法院 滥用逮捕权之弊端及对策(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关键词】人民法院 滥用逮捕权 弊端 对策 论文内容论文摘要: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9条之规定,逮捕权应由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行使。同时,《刑事诉讼法》第60条又对逮捕措施的使用条件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根据法院行使......
大宋餐饮:三店一体的新餐饮凿空之举
发布时间:2023-01-14
作为“烹饪、管理、策划三栖专家”,吕俊涛对于餐饮项目的选择、定位具有一种独特的慎重和魄力。大宋餐饮即将推出的“三店一体”模式,集正餐、面食快餐、时尚烧烤于一体,在商业模式、经营理念等方面可谓是新餐饮的颠覆之作、凿空之......
儒学与德育探微
发布时间:2013-12-18
" [内容梗概] 儒学思想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其中“修身”、“仁爱”、“自省”、“ 慎独”等类似内容,如果剔除糟粕,其合理内核对培养当今中学生基本生活准则、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态度以及自我控制的教育,无疑具有正面而有益的......
南宋书院的学祠与学统
发布时间:2023-02-23
中国书院研究专辑 主持人语: 在中华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复兴书院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事业的组成部分。2014年岳麓书院牵头成立中国书院学会,其目的也是推动中国书院文化的发展。本辑的书院研究论文,涉及书院的起源、书院......
身份的认同——对金庸小说及电影的文化解读之一(1)
发布时间:2023-01-11
无论是对于个人或者群体,身份的确立是存在的合理性的根本,因此能否确定自我的身份成为一种存在意义的探求。对于通常意义上的国家或地区的人来讲,在一种国家意识形态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双重驱使之下,这种文化身份的认同可能是一种不言而......
曹操用儒 文定中原
发布时间:2023-03-28
内容提要:东汉末年曹操能够在雄豪并起的北方脱颖而出,统一中原,传统观点普遍认为是因曹操擅长法术、善于用兵,与其谥号“武帝”相符。本文推研众多史料后发现,曹操取胜中原的关键是他在东汉末年特殊的社会背景下采取了正确的“用儒”政策,借儒家的大旗笼络了一大批以儒家名士为代表的世家大族,致使“天下忠正效实之士成愿为用”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得以逐鹿中原。关键词:曹操用儒世族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雄豪并起。在北方豪.........
两两相杀有趣庸俗套路
发布时间:2022-11-27
姿态聪明 我喜欢李玉为了规模投资做出的个人化的改变,这是聪明导演的姿态,永远摆着一副个人即世界的样貌是无法真正自由表达个人主张的呀,所以在《万物生长》里镜头都很稳定,再也不是李玉以前电影那种摇摇晃晃的感觉了,当然,有......
灰姑娘 泛滥不绝少女心
发布时间:2022-11-17
肤白貌美的纯良甜少女 电影中由莉莉・詹姆斯饰演的灰姑娘不算是绝顶美貌,但是胜在胶原蛋白满满,零星雀斑撒在脸部的苹果肌上更显健康肤色之活泼跳跃,甜到入心入肺的微笑永远挂在脸上,想不正能量都难,加上善待小动物、文艺技能......
滥用银行卡的刑事责任
发布时间:2023-01-05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滥用银行卡的刑事责任”,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一、行为定性上乱象丛生 现代社会中银行卡的使用日渐普及,几乎人......
关于儒家思想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中学生有思想,也有叛逆的性格。在学生的德育和班级管理中如果采用单纯的说教效果肯定不理想,对中学生我们要采用思想管理。儒家思想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对稳定国家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治班如治国,我们也......
一个人角度探究儒学
发布时间:2023-06-18
荀子与礼 荀子是战国时期赵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核心思想是礼,强调以礼为基础进行立法,主张通过教化改造人性,在重视师的礼仪道德教育的同时强调法的规范强制作用。他否认圣人决定历史走向,认为天人相分、人......
宋代道学家的宗法论
发布时间:2023-07-05
内容提要 本文从时下流行的“宋以来的宗法理论是服务于亲族结合的思想观念”这一观点出发,批判性地指出该观点缺乏从思想史脉络的有效论证,由此追根溯源,详细梳理张载、程颐、朱熹等宋代道学代表人物有关宗法的理论及其形成背景,同......
庸俗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的特诊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14
1、首页2、按照于同学的思路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庸俗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的特诊分析”,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
传统的用途与滥用
发布时间:2023-01-30
[摘 要] 中国 文化经历了20世纪的重创剧痛之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构建新的文明形态。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我们越来越清晰地发现,后 现代 文明应该是传统与现代的互补。毋庸置疑,我们要发挥传统的用途,但是必须建立在对传......
防止监视居住滥用
发布时间:2023-03-20
监视居住制度存有滥用、变相羁押等问题,这些弊端在新刑诉法实施后虽有改观,但仍未得到实质解决。 2016年3月19日,北京市尚权律师事务所(下称尚权所)发布了《新刑诉法实施调研项目数据报告(2015)》(下称《数据报告》),并就......
混乱市场,滥竽充数
发布时间:2020-02-20
随着中国汽车的产销量的大幅增长,润滑油市场也显现出巨大的商机,但是一些杂牌厂家现在依旧“以次充好”,或者“以假乱真”从润滑油行业中牟取暴利。未听过的“好品牌”很多大型货车司机普遍认为:“只要是润滑油,不管是什么品牌,作用其实都一样,买平时上过广告的,就是贵,跟便宜的没有区别。”其实用劣质机油有多差,很多私家车车主都能够了解到。在保养日寸使用了新品牌的机油,更换过新的润滑油后能够明显的感受到列车内的.........
金庸小说里的成长
发布时间:2023-02-04
许多年过去了,我仍然忘不了初读《笑傲江湖》时的激动。小说开头,福威镖局惨遭血洗,林家一门,只林平之劫中逃生,乘坚策肥的公子哥变为刚毅果决的江湖客,让人几乎就要喜欢上了这个牙关紧咬的少年子弟。恰在此时,令狐冲在别人的谈......
滥用抗生素有多糟
发布时间:2015-09-08
抗生素目前在中国的使用情况不容乐观。 “中国是抗生素的使用大国,每年生产21万吨,出口3万吨,其余全部自销,人均消费138克,是美国的10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与细胞所副所长雷鸣近日表示。 耐药性及其导致的......
论美国检察官权力滥用
发布时间:2015-08-12
摘 要:美国优越的司法制度逐渐被我国立法与司法引进。检察官在起诉中的自由裁量权是美国司法制度的重要部分,也对美国刑事司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美国检察官自由裁量权存在诸多滥用现象是不争事实,本文主要针对美国检察官两种......
唐宋时期地方社稷与城隍神之间纠葛探析
发布时间:2023-04-27
摘 要:唐宋时期,随着国家祭祀制度的发展完善,朝廷努力将社稷祭祀礼仪推行于地方,但是在地方层面中州县社稷却遭遇窘境,其祭祀“多不如礼”,呈现颓废之状,城隍神明显凌侵社稷尊位而备受地方重视。然州县社稷的现实窘境并不意味着......
儒家政治哲学的悖论
发布时间:2023-05-31
儒家政治哲学的悖论 儒家政治哲学的悖论 儒家政治哲学的悖论 摘要: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学问,儒家主要是一种政治哲学,其目的在于限制王权的膨胀和保障社会的和谐。然而,此种崇高的学说由于其内在学理的悖论,从而使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