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滥用银行卡的刑事责任

滥用银行卡的刑事责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9 00:24:49
滥用银行卡的刑事责任
时间:2023-08-09 00:24:49     小编: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滥用银行卡的刑事责任”,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一、行为定性上乱象丛生

现代社会中银行卡的使用日渐普及,几乎人手都有数张银行卡,但随之而来的是,滥用自己名义的银行卡⑴以及非法利用他人名义的银行卡的案件数量迅速攀升,并不时引起民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如许霆案。本来,对行为的准确定性既是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也是实现罪刑相适应的前提,但是刑法理论界与实务界的表现却总是让人“大跌眼镜”。下面略举三例说明。

例一(许霆案):2006年4月21日晚,在广州打工的许霆以自己余额仅为176.97元的借记卡在某工商银行自动柜员机(即ATM机,以下简称“柜员机”)取款时,恰逢柜员机系统升级出现异常,出现取款1000元卡上记账仅扣1元的“天上掉馅饼”现象。于是,许霆“不辞辛劳”、“加班加点”从当晚10时至次日凌晨约3个小时持续用该银行卡取款170次,取款174000元。其在逃离一年多后被抓获。该案经广州市中院一审以盗窃罪判处无期徒刑,上诉后经广东省高院发回重审,广州市中院重审后以盗窃罪判处5年有期徒刑,之后再经广东省高院二审及最高院核准,判决生效。虽然法院是以盗窃罪定性,但在刑法理论界及网民中关于许霆案定性的看法五花八门。例如,有罪论中有盗窃罪说⑵、信用卡诈骗罪说⑶、诈骗罪说⑷、合同诈骗罪说⑸、侵占罪说⑹等,无罪论中亦有不当得利说、无效交易说、银行过错说、无实施合法行为的可能性说、行为难以模仿说、刑法谦抑说、刑罚目的说、罪刑法定说等多种说法。⑺

例二:2004年4月4日,荣某到某工商银行取款机取钱时发现别人将银行卡遗忘在柜员机插卡槽中,柜员机屏幕上显示的正是操作过程中取款、查询等业务的画面。荣某意识到这是他人在操作后未将卡退出,于是按了一下查询键,发现卡中尚有余额2.72万余元人民币。于是,荣某当即取出人民币4000元。为了把卡中的钱全部占为己有,荣某在柜员机上对密码进行修改后退出。之后荣某在商场刷卡消费200元,到工商银行营业窗口将卡中的2.3万元转入自己的牡丹灵通卡中,然后将“捡”到的卡丢弃。荣某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在柜员机上取现4000元以及在银行窗口转账2.3万元前后两个行为。关于该案的定性,张明楷教授认为,荣某前一行为构成盗窃,后一行为构成诈骗;王作富教授则认为,前一行为属于侵占遗忘物构成侵占,后一行为不构成诈骗而是盗窃;杨敦先教授却认为,前一行为构成诈骗,后一行为是前面诈骗行为的后续行为或称继续行为,不构成独立犯罪,本案中荣某的行为构成诈骗一罪。⑻其实,本案中的卡并非掉在柜员机外边的脱离占有的遗忘物,而是归银行占有的财物,因为若荣某不去操作,该卡很快就会被吞入而归银行占有。既然如此,该行为是否属于《刑法》第196条第3款中所规定的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定盗窃罪的情形呢?不管怎么说,三位学者的争论也充分暴露出,刑法理论界在滥用银行卡行为定性上存在严重分歧。

例三:张某因业务繁忙常委托朋友李某为其存款,2005年8月4日,张某将刚收到的业务款5万元现金及信用卡交给李某,要李某将5万元现金代为存入信用卡内,并将信用卡密码告知了李某。次日,李某依约去银行存款,在查询发现该卡内尚有人民币10万元时,顿生歹意,不仅未将5万元现金存入信用卡,反而将卡内现金10万元取走。李某事后将卡返还给张某。数日后,张某持卡到银行取款时发现卡内无钱,即要求李某返还人民币15万元,李某拒不返还,导致案发。这是《人民法院报》上登载的一个案例。张某的行为可以分为将5万元占为已有的前行为与将卡中10万元取走的后行为。关于该案的定性,《人民法院报》编辑唐亚南邀请了各地法院的法官展开讨论,观点可谓“精彩纷呈”:有人认为前后行为均成立侵占罪,有人主张前后均成立盗窃罪,有人声称前行为构成侵占罪、后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有人坚信不构成犯罪。⑼理论界王志祥教授也参与了本案的讨论,认为前后行为均成立侵占罪。⑽该案的讨论意见充分显示了司法实务界在滥用银行卡行为定性上分歧严重。

以上举例不过是冰山一角,但足可看出理论与实务在滥用银行卡行为定性上认识混乱、分歧严重。究其缘由,主要有两点:一是不明白各种财产犯罪的构造、不清楚财产犯罪之间的界限:二是不知晓银行卡和存款的法律性质、不了解存款的占有归属。

二、滥用自己名义的银行卡

(一)利用柜员机故障取款的定性

所谓利用柜员机故障取款,是指柜员机出现多取少扣(如许霆案中取1000元扣1元)甚至不扣状况时,行为人趁机取款的情形。不包括银行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平白无故地增加储户存款金额的情况,也不包括因系统故障柜员机自身发疯般地向外吐钱的状况。

无罪说的主要理由是,行为人插自己的真卡并且输入正确的密码取款,属于正当的交易行为,顶多因为没有法律上的根据取得利益而属于民法上的不当得利。⑾试想,即便是柜员机自己“发神经”,像火山喷发般地将钱吐到柜员机外边飘洒一地,行为人捡拾后尚且构成侵占罪,更何况许霆是自己在柜员机上通过银行卡“瞎捣鼓”才使得柜员机吐出钱来,而且钱币只是露出一部分(柜员机并没有直接将钱吐到许霆的口袋里),若几秒钟内不被行为人取走,现金会自动回到柜员机中;换言之,若没有合法的取款权限,柜员机吐出一半(或打开存钱口盖子)的钱的占有及所有也属于银行,任何人取走都是破坏银行对该现金的占有而构成盗窃罪,许霆的行为怎么可能无罪?再则,“不能以某种行为属于民法上的不当得利为由,否认该行为构成财产犯罪。换言之,民法上的不当得利,也可能构成刑法上的侵占、盗窃、诈骗罪”⑿。无罪说不以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为指导归纳案件事实,而是大多从刑法的谦抑性、期待可能性、罪刑法定、有利于被告原则、属于道德问题等抽象层面发表看法,不是出于对这些原则的误解,就是从法律门外汉的角度进行苍白的议论,毫无说服力,基本上不值一驳!⒀

侵占罪说往往仅评价了许霆从柜员机取款口拿走露出一半的钱的行为(想当然地以为属于“遗忘物”),而没有评价操作柜员机使其吐钱的行为,⒁这显然是本末倒置。这就好比,小偷甲潜人物主家中将财物扔出围墙外,恰巧被从此处路过的好贪便宜的乙“捡走”,仅评价了乙的侵占行为(侵占脱离占有物)而没有评价甲的盗窃行为一样。许霆在明知柜员机“有点不正常”,而且在明知自己通过第一次错误操作取出1000元已经远远超过卡中原有存款额的情况下,还不断地“招惹”出现故障的柜员机,使之不断地吐出钱来,这种“招惹”行为跟小偷甲的行为一样,属于违反被害人意志、破坏被害人对于财物的占有,应构成盗窃罪。再则,即便许霆因为卡中尚有“余额”而有权继续“操纵”柜员机,也无权拿走取款口仅露出一半的钱,因为第一次吐出的1000元就已经满足了其取款请求;对于取款口仅露出一半的钱的占有仍不失为银行占有,任何人拿走都构成盗窃罪,而不是侵占罪。尚需说明的是,理论界均认为许霆第一次取出1000元的行为属于不当得利。⒂其实,对于多出的800余元也属于侵占,只是没有达到侵占罪定罪起点而不作为犯罪处理罢了。假定第一次柜员机就吐出了一万余元,而许霆予以“笑纳”的话,跟找钱诈骗⒃一样,当然成立侵占罪。

诈骗罪说(包括合同诈骗罪说与信用卡诈骗罪说)的最大问题在于,其违背了机器不能被骗的基本原理。正如张明楷教授所言,“‘机器不能被骗’成为各国刑法理论公认的命题”⒄。陈兴良教授也指出,“机器不能被骗这一原理是建立在机器不能表达意思、不具有意志这一逻辑前提之上的”⒅。值得一提的是,黎宏教授以前也承认“机器不能被骗”,但最近改弦易帜指出:“被骗的不是机器本身,而是设置机器的主人即自然人。机器处分财物,实际上是机器的主人在陷入错误的情况下处分财物,这种通过‘欺骗’机器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符合刑法中所规定的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应当构成诈骗罪。”⒆如果黎宏教授的欺骗机器就是欺骗机器的设置者即自然人,就是使自然人陷入认识错误进而作出财产处分决定的观点成立的话,那么用铁片或者假币从自动售货机换取饮料,用插入铁片等手段让自动服务机提供擦鞋、按摩等服务的,全都属于欺骗了机器的设置者即自然人而成立诈骗罪;如果将ATM机当人看待,那么,将ATM机砸坏后取走其中现金的行为,就成立抢劫罪了,因为行为人对机器‘人’实施了暴力,使机器‘人’丧失了保护现金的能力,进而取走了现金。这恐怕是不会被任何人接受的”⒇。而且,如若认为机器也能被骗,则几乎难以区分盗窃罪与诈骗罪,使得犯罪构成要件丧失了定型性机能。所以,主张机器能够被骗,因而滥用银行卡在自动柜员机取款也能成立诈骗犯罪的观点,是我们不能接受的。

需要指出的是,刘明祥教授虽主张滥用银行卡在柜员机上取款成立信用卡“诈骗”罪,但“表面上”还是承认“机器不能被骗”。其指出,“机器不能被骗,并不意味着用信用卡在自动柜员机上恶意取款不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观念,才被我国的最高司法机关所接受。”况且,“我国刑法规定的信用卡诈骗罪还包含了部分完全不具有诈骗性质的滥用信用卡行为。因此,即便能肯定许霆的行为不具有诈骗性质,也不能得出其不可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结论”。(21)进而,刘明祥教授认为,许霆案属于信用卡诈骗罪中“恶意透支”的情形,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理由是“其所用的借记卡本来无透支的功能,但在取款机出故障、卡上仅存170余元钱的情况下,却取出了17万余元现金,这就表明其借记卡具有了在无存款记录(或存款不足)的情况下先支取银行所有的款项的透支功能,其行为实质上与典型的在自动取款机上透支并无差异,因为都是利用自己真实有效的信用卡在自动取款机上取款,都向取款机输入了自己的密码,都是在卡里无存款记录(存款不足)的条件下提取了现金”(22)。

刘明祥教授所主张的信用卡诈骗罪说最大的问题有两点:一是没有体系性解释好信用卡诈骗罪构成要件,就预设了信用卡诈骗罪包括了在柜员机上滥用信用卡的情形这一前提,而这个前提的论证并不能让人信服。(2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二是认为本来没有透支功能的借记卡,在自动柜员机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因为具有透支的实质性功能,而属于信用卡诈骗罪中的“恶意透支”。可是,“透支功能是银行主动设置的,借记卡不可能因故障而具有透支功能”(24)。“非法使用借记卡是否属于恶意透支,就取决于机器是否出现故障。这便使构成要件丧失定型性,导致行为构成何罪取决于外界的偶然事项,难以被人接受。按照刘明祥教授的观点,行为人使用作废信用卡,也属于恶意透支。于是,信用卡诈骗罪的几种具体类型也丧失了定型性。”(25)

综上,许霆案件事实的核心内容在于,其是否将银行占有的现金转移为自己占有。(26)许霆明知自动柜员机发生故障,很清楚地知道第一次取款就已经超出原卡中的存款金额而无权再向银行提出取款请求,很明白自己就是要通过不断操纵“发疯”的柜员机破坏银行对于现金的占有而建立新的占有,违背银行的意志,因而完全符合盗窃罪构成要件。(27)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假如许霆卡上本来有20万存款,经过第一次操作发现取1000仅扣1元的“秘密”后,连续操作柜员机,取走17万元现金,而卡上仅扣170元。对于这种情形,由于许霆所取金额并未超出原存款金额,其具有存款额度内的取款请求权,故难以证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因而即便因为柜员机故障,卡中仅扣170元,也难以以盗窃罪定性。

(二)恶意透支的犯罪构造

恶意透支属于《刑法》第196条信用卡诈骗罪的一种行为类型,必须完全符合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这一项规定;而信用卡诈骗罪属于诈骗罪的特殊类型,以符合(普通)诈骗罪的犯罪构成为前提;诈骗罪基本构造决定了欺骗的对象必须是具有意思能力的自然人,必须是“人”因受欺骗陷入认识错误,并基于认识错误作出财产处分决定;因此,本条的“恶意透支”仅限于在特约商户刷卡消费以及在银行窗口透支取现的情形;而在自动柜员机上透支的,侵害了银行占有下的现金,构成盗窃罪。本文仅讨论在特约商户刷卡消费透支的犯罪构造问题。国外刑法理论一般将不当利用信用卡,分为名义人不当使用信用卡(不具有支付钱款的意思与能力而刷卡消费)与非名义人不当使用他人信用卡。由于盗窃、捡拾他人信用卡(即未得到名义人承诺)的行为人假装名义人在特约商户刷卡消费,明显违反信用卡仅限于本人使用的银行规则,属于欺骗行为;行为人使特约商户基于认识错误交付商品或者服务,成立诈骗罪,这基本上没有争议。这种情形在我国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型信用卡诈骗罪。所以,国外刑法理论一般仅讨论名义人不当使用银行卡在特约商户进行消费透支(恶意透支)的犯罪构造问题。

恶意透支问题,可谓理解诈骗罪基本构造的极好素材,(28)也是理解诈骗罪的“试金石”。(29)关于恶意透支,涉及到持卡人(即信用卡会员)、特约商户(即加盟店)以及发卡行(即信用卡公司)三方。运作过程是,持卡人购物时出示信用卡,特约商户仅检验卡是否真实有效(即是否伪卡、废卡)、签名与信用卡背面预留的签名是否一致(有的国家,如我国,还要输入密码)后交付商品,然后特约商户将有持卡人签名的签购单送到发卡行,由发卡行垫付货款(扣除手续费)后,发卡行在到期还款日直接从持卡人账号中扣取所垫付的款项。由于恶意透支存在一些无法妥当解释的问题,德国刑法理论一般否定诈骗罪的成立,而是专门设立法定刑相对较低的滥用信用卡罪予以规制,而日本一般以诈骗罪进行处理。

恶意透支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1)是否存在欺骗行为与认识错误,这是诈骗罪肯定说与否定说分歧之所在;(2)谁是受骗者与受害者,这涉及到是对面型诈骗(即传统的两者间诈骗)还是三角型诈骗的问题;(3)损害的是财物(商品)还是财产性利益(免除债务),这关系到是成立诈骗财物罪(所谓一项诈骗)还是诈骗利益罪(所谓二项诈骗)问题;(4)是交付商品时成立诈骗罪既遂,还是发卡行垫付货款后方成立既遂,这影响到既遂成立时间的问题。在日本,围绕这些焦点问题,形成了诈骗罪肯定说与否定说的对立。在肯定说内部还存在各种分歧,主要有四种学说:(1)认为受骗者、财产处分者以及受害者均为加盟店的对面型一项诈骗罪说(支持者有大塚仁、大谷实、川端博);(2)认为受骗者、财产处分者及受害者均为信用卡公司的对面型二项诈骗罪说(赞成者为藤木英雄和伊东研枯);(3)认为受骗者与财产处分者是加盟店,而受害者为信用卡公司,诈取的对象是财物的三角型一项诈骗罪说(提倡者为林美月子、内田文昭、前田雅英、芝原邦尔、冈野光雄等);(4)认为诈取的对象为财产性利益为三角型二项诈骗罪说(肯定者是山口厚、中森喜彦、曾根威彦、西田典之、林干人等)。(30)

诈骗罪否定说的理由是,从信用卡交易实际情况来看,加盟店仅关注信用卡是否真实有效以及签名是否一致。而不会关心持卡人是否具有支付货款的意思与能力,而且加盟店还负有只要信用卡真实有效,就不得拒绝交易的信用卡交易上的义务。因此,缺乏作为诈骗罪构成要件的欺骗行为和认识错误,连成立诈骗罪未遂的余地都没有。诈骗罪肯定说将使用真实信用卡与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卡同等对待,也显得极不自然,而且,从交易实情看,加盟店不会遭受现实的财产损害,实际受损害的是信用卡公司。日本判例及通说肯定诈骗罪的成立,而德国通说否定存在诈骗罪中的错误,因而否定诈骗罪的成立。(31)

国内学者对于恶意透支犯罪构造问题探讨的还不多。张明楷教授认为,“持卡人的行为属于三角诈骗:持卡人为诈骗人,受骗者与财产处分人为特约商店职员,被害人为发卡银行。持卡人的行为符合恶意透支的条件的,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不过,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被害人不是特约商户,所以不能认定持卡人骗取了财物;只有认定其骗取了财产性利益(骗免债务),才符合‘素材的同一性’要件”(32)。笔者认为,关于恶意透支,(1)虽然特约商户通常只审查卡的真实有效性与签名的一致性,而不关心持卡人的支付意思与能力,但根据诚实信用原则,特约商户在明知持卡人不具有支付意思与能力时,具有拒绝交易的义务,而持卡人在不具有支付意思与能力时不应刷卡消费。因此,持卡人假装具有支付意思与能力刷卡消费时,属于举动诈骗,存在诈骗罪中的欺骗行为与认识错误,理应成立(信用卡)诈骗罪。(2)虽然特约商户交付了商品,但最终并没有遭受财产损失,所以应该认为受害人是发卡行;根据特约商户与发卡行之间的合约,特约商户具有处分发卡行财产的权限与地位,故成立特约商户为受骗人与财产处分者、发卡行为受害人的三角诈骗。(3)由于发卡行损失的是不良债务的承担,根据素材的同一性原理(即行为人所得到的与受害人所损失的必须是同一种素材),行为人在购物时,本应承担支付货款的债务,但其通过刷卡签名的方式使自己当即免除了债务,同时使发卡行承担了垫付货款的债务,因此,持卡人得到的是免除债务的财产性利益,受害人遭受的是承担不良债务的财产损失。(4)由于刷卡消费时几乎可以肯定已经使得发卡行遭受了承担不良债务的财产损失,所以成立诈骗罪既遂的时间是刷卡消费时。

(三)存款的性质及占有归属

司法实践中存在大量的名义人对于本不属于自己所有的存款,采取凭身份证挂失、补卡等方式,取走自己名义账号中的存款之类的案件。对此类案件,有侵占罪、盗窃罪、诈骗罪、无罪等各种观点,定性上极不统一。这类案件涉及到存款的法律性质以及存款的占有归属问题。有学者指出,“存款”具有不同的含义:其一是指存款人对银行享有的债权,其二是存款债权所指向的现金。不管从事实上还是从法律上,存款人都占有了债权;至于存款所指向的现金,则由银行管理者占有,而不是存款人占有。(33)日本关于存款占有的讨论源于一个典型的判例:村长将所保管的村集体所有的现金以自己的名义存入银行,后取出用于自己消费,法院肯定了侵占罪的成立。(34)若否定基于存款的占有,则取出现金进行消费的,针对取出的作为有体物的现金成立侵占罪,这没有问题,但假如行为人不取现而是直接转账以偿还自己的债务,没有输入虚假的信息,不成立使用计算机诈骗罪,而且由于没有有体物出现,因而只能成立法定刑相对较轻的背信罪,这显然有失均衡。于是,日本多数学者虽然一般性地否定基于存款的金钱占有,但在侵占罪中例外地肯定基于存款的金钱占有,因而村长转账与取现同样成立(业务)侵占罪。(35)

笔者认为,合法的存款名义人无论事实上还是法律上都占有着存款债权,盗划存款的行为因侵害了存款债权而成立盗窃罪。但问题是,存款债权是否与存款现金处于一种绝对的分离关系,换句话说,所谓存款名义人仅在法律上占有着存款现金,这本身是否就是存款债权的一种折射,谁也不会否认存款具有存款债权的性质,谁都知道银行存款准备金远远少于存款总金额,存款人向银行交付现金后,现金事实上是由银行支配运作,而与存款人之间形成一种消费寄托关系。但是,由于现代社会自动柜员机遍布大街小巷,存款人随时可以取现,因而储户将现金放在家中保险柜还不如存入银行更便捷、安全,因为即便所存款的银行分理处或者柜员机被大火烧成灰烬,其在银行的存款金额丝毫不受影响;(36)而且,所谓存款,不过就是一个数字,这是存款电子化、财产犯罪取得对象抽象化的体现。(37)可以说,理论上之所以肯定存款的占有,其根据正是在于银行具有作为存款人保险柜的实质性机能。(38)加之,现代社会已经出现了物权债权化、债权物权化现象,财物概念逐渐呈现缓和化趋势。(39)另外,日本之所以仅在侵占罪中承认基于存款的金钱占有,一是因为日本刑法关于财产犯罪的对象严格区分财物与财产性利益,而且通说在何为财物问题上仍持有体物说。(40)而我国财产罪既不明确区分财物与财产性利益,关于财物的含义也不以有体物说为通说,而是认为一切具有财产价值、具有转移可能性的,都可能成为侵犯财产罪的对象。因此,笔者认为,存款债权与存款现金是一体的,难分你我,对存款享有实质性权利的存款名义人不仅占有着存款债权,而且占有着存款项下的现金。

说存款名义人占有、支配着存款债权与存款现金,是仅就存款名义人对于存款享有所有权、具有实质性权利而言的。因为,理论上所认为的名义上在法律上占有着存款,基本是从银行法及银行管理需要的角度而言,是推定名义人就是存款权利人,这与存款在民事法上的权利归属不是同一层面的问题。换言之,银行之所以允许名义人凭身份证办理挂失、补卡、取现、转账手续,不问名义人对于存款是否拥有实质性权利,而是推定名义人就是存款所有权人,这不过是现代银行业追求快捷、高效服务效能的体现,也是银行业避免卷入民事权属纷争、进行自我保护的需要。因此,从民事权属关系而言,存款的所有权仅属于对存款具有实质权限的人,即便是名义人,若对存款不拥有实质性权限,随意支取也可能成立财产犯罪;相反,即使不是名义人,但只要对存款具有实质性权利,支取存款也不会成立财产犯罪。(41)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是否占有着存款,取决于是否具有支配存款的实质性权限,而不是处分可能性。本文开头例三中,王志祥教授之所以主张成立侵占罪,是因其认为,李某持有张某的信用卡而且知悉密码,随时可以取款,当然就取得了卡中10万元存款的支配权,因而李某取走卡中10万元拒不返还的行为实质上属于侵占罪中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拒不退还的行为,因此构成侵占罪。(42)该案中,张某委托李某存入银行的5万元,的确属于限定用途的委托保管物,成立侵占罪当无疑问。但对于张某原来卡中的10万元存款,李某并不具有实质性权限,而且权利人张某也没有将卡中存款转移给李某占有的意思,正如甲委托乙持自家的钥匙将甲的财物放回家中,而乙趁机拿走家中的其他财物一样,理应成立盗窃罪。(43)故例三中,李某侵吞5万元的行为成立侵占罪,在银行柜台擅自取出卡中10万元的行为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成立信用卡诈骗罪,若在柜员机取款则成立盗窃罪,与侵占罪数罪并罚。

例四:D与X外出打工,同住一室,由于X为未成年人,X的父母托付D照顾X。D将自己的身份证借给未成年人X使用,X冒用D的姓名进入一家公司工作,公司用这张身份证给X办理了银行卡发放工资。X将身份证还给D,并将银行卡交给D保管。D在保管期间瞒着X到银行将卡中的大部分存款转入自己的银行卡。对于此案,张明楷教授认为,“由于D从法律上占有了X的财产,对法律上占有的财物可能成立侵占罪,所以,对D的行为应以侵占罪论处”(44)。

问题是,银行卡的名义人是D,并且现实保管着该卡,这是否就意味着被害人X委托D保管并占有着卡中存款呢?若认为只要对于存款具有随时取现的处分可能性,就取得了存款的占有,而不追问行为人是否具有正当的取款权限、是否拥有对存款的实质性权利,则盗、骗、抢、拾得他人银行卡并知悉密码后取现的,恐怕也只能成立侵占罪了。(45)笔者认为,虽然X是用D的名义办理银行卡,但银行卡中的存款是X的薪金所得,跟D一点关系都没有;X将卡交给D,而且两人同住一室,即便认为X委托D保管卡,也只是保管“卡”本身而已,绝没有委托D保管并占有卡中存款的意思,而银行卡,不过相当于银行保险柜的钥匙,(46)而保管钥匙并不意味保管占有着房中的财物。因此,D擅自使用实质上属于X的银行卡取款,侵害了X对存款的占有及所有,成立诈骗罪,而非侵占罪。

例五:2009年5月被告人仇国宾用本人的身份证办理了和银行POS机捆绑的、能用于经常性提取现金的e时代卡一张,后通过朋友介绍将该卡以每月2000元租给被害人牟驰敏使用。同年6月下旬,牟驰敏在银行ATM机上因操作不慎致该卡被吞。被害人及时将吞卡之事通知了被告人仇国宾,要求被告人凭身份证到银行领取该卡后返还,并告诫被告人卡中30万元是自己做生意赚的,不要动这笔钱,动了要犯法的。但被告人置若罔闻,于同年7月上旬到银行办理了该卡的挂失、补卡手续,并凭新卡对卡中的29万余元进行了取现、转账处理。上海市黄浦区法院一审与上海市第二中级法院二审均认定被告人仇国宾的行为构成盗窃罪。(47)关于该案的定性,存在盗窃罪、诈骗罪、侵占罪及不当得利四种意见的激烈争论。(48)杨兴培教授主张成立侵占罪,理由是,吞没前的卡内资金虽然归被害人牟驰敏所有,但吞卡后的卡内资金应该归被告人即卡的名义人仇国宾占有、控制,被害人遗留在卡内的财物属于刑法上的遗忘物。(49)

笔者认为,是成立盗窃罪、诈骗罪等夺取罪还是成立侵占罪,关键在于卡内存款占有归属的确定。被告人虽然是银行卡的名义人,但将卡租给被害人后,卡及取款密码完全由被害人占有支配,而且卡内存款也确属被害人劳动所得,被害人对之拥有实质性权利;被告人之所以重新取得对卡内存款的支配,是因为只有名义人才有权凭身份证取出被柜员机所吞没的卡,但即便被告人具有挂失、补办新卡的权限,也丝毫不能改变其对原卡内存款不拥有实质性权利的事实。被害人吞卡后第一时间通知被告人吞卡的事实,并告诫被告人不要动卡内存款,这都表明,卡内存款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脱离占有物;因为不存在委托保管关系,故不属于委托保管物;吞卡后虽然卡事实上暂时由银行占有,但也不属于被告人占有,被害人只是让被告人凭身份证取出吞没的银行卡而已,并没有将卡内存款转移给被告人占有的意思。正如甲租用乙的房屋,丢失钥匙后,要求乙再提供一把钥匙,并没有把房内财物转移给乙占有的意思一样;被害人自始至终都对卡内存款拥有实质性权利,而且缺乏转移占有的意思与事实,被告人是通过侵害占有的方式取得他人财物,从违法性与有责性上看,也值得作为夺取罪(盗窃、诈骗罪),而不是以法定刑要轻得多的侵占罪论处。

(四)错误汇款的处理

例六:甲本打算将10万元汇给丙,但误把账号写成乙的账号。乙发现自己的账号多出了10万元,顿感“天上掉馅饼”,于是通过柜员机取现两万元(当日柜员机取现最高金额为两万元),再通过柜员机转账两万元(偿还自己的债务),然后马不停蹄地到银行窗口取现6万元。该案是构成盗窃罪、诈骗罪,还是侵占罪,抑或无罪,这就是国外关于错误汇款所激烈争论的问题。定性的关键在于,乙对于错误进入自己账号的存款,是否获得存款债权及正当的取款权限,是否取得对错误汇款的占有或者所有。持否定态度的,通常肯定盗窃、诈骗、使用电子计算机诈骗罪(夺取罪)的成立,持肯定态度的,通常否定夺取罪的成立,而认为仅成立脱离占有物侵占罪,或者仅属于民法上的不当得利,不构成犯罪。(50)

在德国,关于错误汇款一般分为汇款人错误汇款与银行错误记账两种情形进行讨论。在2000年以前,德国理论通说及判例认为,在汇款人错误汇款的情形,收款人在银行窗口取款的不成立诈骗罪,但在银行错误记账的情形,因为银行具有账簿修正权(即直接销账),收款人没有取款的正当权限,故成立诈骗罪。(51)但是2000年之后,德国刑法理论与判例一致认为,两者均无罪。汇款人与银行之间是资金关系,与收款人之间是对价关系,两者是独立的法律关系,即便在原因法律关系上存在瑕疵,也不影响收款人具有取款请求权;德国民事判例及通说也认为,基于收款人与银行间的合同关系,收款人对于银行关于错误汇款存在抽象意义上的债权,只不过汇款人存在民事上的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而已。(52)德国刑法理论与判例之所以得出了无罪的结论,是因为德国刑法重视民事法理论,强调刑法的补充性。日本刑法理论及判例过于强调刑法的独立性,轻视民事法理论,最终得出了与民事判例截然相反的结论。(53)

在日本,关于错误汇款,刑法理论多数说与判例认为,收款人在银行窗口取款的成立诈骗罪,在柜员机上取款的成立盗窃罪,在柜员机上转账的,成立使用电子计算机诈骗罪。(54)这可谓夺取罪说。但脱离占有物侵占罪说与无罪说也很有影响,此外还有一种二分说认为,在错误汇款(狭义)的场合成立脱离占有物侵占罪,在银行错误记账的场合成立夺取罪。(55)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1996年最高院民事判决(56)出来之前,刑法和民法理论与判例,通常否认收款人对于错入账的款项享有存款债权和正当的取款权限,但自从该民事判决肯定收款人具有存款债权和正当的取款权限后,理论上就出现了分裂,强调尊重民事判例,主张成立脱离占有物侵占罪以及无罪说日渐变得有力。不过,日本2003年最高院的一个决定(57)一方面承认收款人具有存款债权(顾及上述民事判例),另一方面认为因为银行存在确认、照会的利益,收款人没有正当的取款权限,因此还是成立夺取罪。总体而言,关于错误汇款,目前日本刑法理论主要存在拥护2003年刑事决定的夺取罪说以及尊重1996年民事判例的脱离占有物侵占罪说之间的对立。(58)

关于错误汇款,张明楷教授认为,账号名义人从银行柜台取现的,成立诈骗罪或信用卡诈骗罪;在柜员机上取现或转账的,成立盗窃罪。(59)这是国外夺取罪说的观点。李强博士主张按照侵占罪处理,但同时对自己的结论还有所犹豫。(60)杨兴培教授主张,将错误记账的情形作为民事上的不当得利处理。(61)

笔者认为,首先,关于收款人是否对银行负有告知义务,应该说,要求储户在银行窗口取款时首先得申明“此款来源正当合法”,是不合常理的。银行应该支付多少钱,完全是银行自己的事情,储户没有保护银行财产的义务。(62)在找钱诈骗的场合,通常认为因为顾客没有保护商家财产的义务,而不构成诈骗罪;(63)在错误汇款的场合,即便认为收款人负有诚信原则上的告知义务,也没有达到值得以不作为诈骗罪进行处罚的程度,故应否定存在诈骗罪中的告知义务。(64)其次,问题的实质不在于有无正当的取款权限,而在于有无作为所有者的利用处分权限。收款人不仅事实上而且法律上占有着自己账号中的存款,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无论是放在账上不动,还是在银行窗口或者柜员机取现、转账,只要不能证明收款人具有利用处分的意思(即非法占有目的),就不成立财产罪。最后,收款人占有着存款,只是由于不具有最终的实质性权利,无权对占有的存款作为所有者进行利用处分;若能够证明收款人对占有的存款产生了利用处分的意思即非法占有目的,客观上也存在变占有为所有的行为,则成立侵占罪;而且,对于一般人而言,突然发现自己账号上多出来一大笔钱,难免产生诱惑,故将多余的存款占为己有的有责性也低于侵害占有的夺取罪,而与侵占误投的邮件和拾得的遗忘物相当。因此,对于侵吞错误汇款的行为,无论从违法性还是有责性,均具有以侵占罪论处的实质性理由。(65)故,账号名义人出于利用处分的意思,对于错误汇款进行取现、转账的,成立侵占罪。

三、滥用他人名义的银行卡

(一)非法利用拾得的银行卡

关于非法利用捡拾的他人银行卡在柜员机上取款、转账行为的定性,2008年4月18日最高检在《关于拾得他人信用卡并在自动柜员机(ATM)上使用的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指出,这种情形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应以信用卡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刘明祥教授支持批复以信用卡诈骗罪定罪的立场。(66)但张明楷教授坚持认为,信用卡诈骗罪是诈骗罪的特殊类型,机器不能被骗,用拾得的信用卡在ATM机上取款的行为,不是成立信用卡诈骗罪,而是成立盗窃罪。(67)此外,侵占罪说也一直有人主张。(68)最近,车浩博士在《法学研究》上撰文指出,“非法使用他人银行卡在ATM机上取款,并未违反机器设置者的意志,是得到了占有人同意的行为。对每一个在程序和技术上满足要求的取款行为,作为发卡机构和ATM机内钞票占有者的银行总是许可的。换言之,只要在插卡和输入密码等程序性、技术性的环节上没有瑕疵,取款行为就能够得到银行的同意”。盗窃罪说是“把一种内心的保留意见与必须被客观化的同意条件混同了”。车浩博士同时指出,“至少可以考虑侵占罪。既然ATM机吐出的现金属于无人占有(既不属于银行占有也不属于储户占有)的状态,那么行为人取走该现金就可以按照侵占罪处理”(69)。

如前所述,刘明祥教授所主张的在自动柜员机上滥用信用卡成立信用卡诈骗罪的观点,是存在根本性疑问的。至于侵占罪说,由于银行卡本身只是相当于保险柜的钥匙,占有银行卡并不意味着占有卡中存款债权及存款指向的银行现金,何况行为人对卡中存款根本不具有实质性权利,而且,车浩博士舍弃评价非法利用他人银行卡使ATM机“吐钱”的行为,转而评价行为人取走已经“吐”出的钱的行为,这显然是本末倒置!因此,即便“作为下策”认定为侵占罪,也是不可取的。

车浩博士所主张的,插真卡输密码,完全符合柜员机的程序,得到了银行的“同意”,因而不符合以违反被害人意志为前提的盗窃罪构成要件的观点,其实就是德国电脑诈骗罪中,关于何谓“无权使用资料”的一种电脑观点解释方法。在德国,由于一般不认为使用他人或者自己银行卡内储存的资料与密码的行为属于“输入不正确或不完整资料”,因而《德国刑法》第263条a电脑诈骗罪构成要件特别增设“无权使用资料”,以用来规范滥用银行卡行为。究竟何种行为才是此构成要件所指的“无权”,理论与实务主要有3种解释方法:(1)依据银行卡资料使用者即权利者的意思,或与银行或金融机构间的契约来判断的主观解释方法;(2)采取“诈骗相似性”解释方法或“诈骗特殊性”解释方法,主张在无权使用资料行为中,必须存在一个“诈骗等值”行为;(3)采取电脑观点或“电脑特定性”解释方法,主张仅从电脑处理过程观点来判断是否构成无权使用资料。(70)

赞成主观解释方法的德国学者认为,由于电脑诈骗罪所保护的法益是个人财产法益,因此在判断“无权使用资料”问题上,法益持有人主观意思便居于关键性地位;只要是未取得资料处分权人的同意而使用资料,便属于“无权使用资料”。(71)诈骗相似性解释方法认为,行为人必须施行与欺骗行为结构上相似或不法内涵等值的行为。由此,在使用伪造的银行卡或者盗窃来的银行卡时,由于行为人明知自己缺乏合法权限,并非合法权利人,在面对银行职员时,必须冒用合法权利人身份才能进行冒领,这实施的必然是一种诈术行为。(72)电脑观点解释方法认为,要认定某个资料使用行为是否构成无权使用资料,必须取决于电脑资料处理系统的经营者,是否已经将反对此种资料使用行为的意思,表达于程序设计中,也就是说,在设计程序时,是否已经将这种行为考虑在内。(73)这种解释方法,即便在德国也受到了批评:电脑观点解释方法会使无权使用资料构成要件的适用范围过于狭隘,也使立法者明示要处罚的无权利者(偷卡者)滥用自动柜员机的行为成为不可罚。(74)

笔者并不同意车浩博士的观点,根据银行业惯例,银行卡仅限于本人使用,柜员机之所以满足非法持卡人的取款请求,是银行为了追求便捷、高效服务的目的而推定持卡人就是储户本人,若非法持卡人在银行窗口面对营业员取款时声明“这张卡是捡来的”,银行无论如何不会同意其取款,这说明非法持卡人采用诈骗相似性方法,是违背银行章程和银行意志的,同时也是违反银行卡权利人的意志的。所以,只要不采用上述电脑观点解释方法,无论采用主观解释方法还是诈骗相似性解释方法,都不能得出银行“同意”的结论。再则,盗划他人存款的行为成立盗窃罪,(75)拾卡者在柜员机取款时,在柜员机“吐”出现金之前,必然实施了减少他人存款金额、侵害他人存款债权的行为,而这显然是违反合法持卡人意志的,所以,即便认为取款因为得到了银行的“同意”而没有侵害银行对于现金的占有,也不可否认侵害了合法持卡人的存款债权,无法否认针对合法持卡人的存款债权成立盗窃罪。因此,利用捡拾的银行卡在柜员机上取现、转账成立盗窃罪,在银行柜台取现、转账以及在特约商户刷卡消费,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成立信用卡诈骗罪。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他人遗忘在柜员机中的银行卡取款的,由于银行卡处于银行的占有之下(因为若行为人不进行非法操作,该卡很快就会被柜员机吞卡),属于将他人占有下的财物占为己有,因此,当场取款以及退卡后在银行窗口、柜员机取现、转账或者在特约商户刷卡消费,均属于《刑法》第196条第3款的“盗窃信用卡并使用”,而成立盗窃罪。本文例二中,因为卡尚在柜员机中,而不是荣某在柜员机外边捡拾的,故不属于“遗忘物”,荣某的行为属于“盗窃信用卡并使用”,应成立盗窃罪。

(二)盗窃信用卡并使用

《刑法》第196条第3款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264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对于该规定,有学者认为属于注意规定,因而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不能一概构成盗窃罪。(76)刘明祥教授则认为,该款把本应作为信用卡诈骗罪定罪的行为也作为盗窃罪论处,因而属于法律拟制。(77)笔者认为,该款既有注意规定的一面,也有法律拟制的一面。盗窃信用卡后在柜员机上取现、转账的,本就构成盗窃罪,这是注意规定的一面;盗窃信用卡后在银行窗口取现、转账以及在特约商户刷卡消费的,本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而应成立信用卡诈骗罪,但根据该款规定,只能以盗窃罪论处,这是法律拟制的一面。由此可以认为,虽然盗窃信用卡并使用一概以盗窃罪论处,但构成要件中包含了信用卡诈骗的情形,与信用卡诈骗罪可能存在竞合,这直接关系到共犯的处理。

关于“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实行行为的认定,关系到承继共犯的处理。有学者认为属于双重实行行为。(78)笔者认为,单纯盗窃信用卡的行为,对于持卡人的存款债权只具有抽象性危险,没有形成侵害财产法益的具体的、紧迫性危险,因而仅属于盗窃罪的预备行为,“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实行行为是“使用”所盗窃信用卡的行为。未参与盗窃,仅于事后明知是盗窃的信用卡而参与使用的,根据是在柜员机上还是对自然人使用,与盗窃信用卡者在盗窃罪(在柜员机上使用)或者信用卡诈骗罪(在银行窗口及特约商户使用)范围内成立共犯,盗窃信用卡者单独成立盗窃罪。

(三)抢劫信用卡并使用

张明楷教授认为,“当行为人以暴力、胁迫等强制手段抢劫他人信用卡的,即使没有使用,也不妨碍抢劫罪的成立”。抢劫信用卡事后使用的,根据使用行为分情形成立信用卡诈骗罪或盗窃罪,与抢劫罪数罪并罚。(79)刘明祥教授则认为,抢劫信用卡不使用的,不能定抢劫罪。事后使用的,应单独评价信用卡诈骗罪。(80)吴允锋博士却认为,“抢劫信用卡并使用的,其评价的重心应立足于抢劫行为本身,不管是当场使用还是事后使用所抢得的信用卡,均应评价为抢劫罪,而无需将事后使用行为单独评价为信用卡诈骗罪”(81)。

抢劫信用卡并使用的核心问题有两点:一是抢劫信用卡行为本身是否值得以抢劫罪论处;二是事后使用行为是单独评价还是整体评价为抢劫罪。这两点都与抢劫罪法益的理解有关。抢劫罪是侵犯人身与财产两方面法益的犯罪,但刑法将其置于侵犯财产罪一章中,说明本罪保护的主要法益是财产权而非人身权,此其一。其二,若认为抢劫信用卡未使用也成立抢劫罪且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抢劫罪的起点刑就是3年有期徒刑),就意味着,在我国本不作为犯罪处理的暴行、胁迫行为(国外一般规定有暴行罪、胁迫罪)承受了3年以上徒刑的刑罚,从而形成了间接处罚,因而需要慎重对待。其三,在我国轻微伤害不构成犯罪,故意致人轻伤的适用3年以下徒刑。因此,鉴于信用卡本身价值微薄,为避免间接处罚胁迫行为,可以考虑将抢劫信用卡致人轻微伤或者轻伤以上的,认定为抢劫罪,从而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这样既可以避免间接处罚,又能实现罪刑相适应。其四,抢劫信用卡尚未使用的,对于持卡人财产权仅形成抽象性危险,使持卡人遭受财产损失的是事后的使用行为。因此,抢劫信用卡并使用的评价重点应是使用信用卡的行为,根据是否对自然人使用,分别成立信用卡诈骗罪(冒用他人信用卡)和盗窃罪,若抢劫行为本身致人轻微伤或者轻伤以上,与抢劫罪数罪并罚,否则,仅成立信用卡诈骗罪或者盗窃罪。

(四)骗取信用卡并使用

对于骗取信用卡并使用的,国内学者探讨的并不多。张明楷教授认为,对于骗取信用卡并使:用的,不能认定为诈骗罪。因为信用卡本身不能被评价为诈骗罪的对象,侵犯法益的行为是使用信用卡的行为,而不是骗取信用卡的行为,所以,只能根据使用行为的性质定罪量刑;在柜员机上使用的定盗窃罪,在银行柜台、特约商户冒充持卡人取款、转账、消费的,成立信用卡诈骗罪。(82)国外有学者认为,假装借钱而骗取他人银行卡后,无论在柜员机上取款还是转账,均成立诈骗罪包括的一罪。(83)

笔者认为,由于银行卡本身价值微薄,骗取银行卡行为本身不值得作为诈骗罪处罚。问题的实质在于,持卡人是否对卡中的存款作出了概括性的处分。刑法理论一般认为,骗领信用卡的(一开始就具有非法占有的意图),无论是对自然人使用,还是在柜员机上取款透支,由于在行为人骗领信用卡时发卡银行已经作出了概括性财产处分(使行为人能够在一定限额内进行透支),(84)所以整体评价为信用卡诈骗罪通常没有问题。由此,骗取信用卡并使用的,是评价为诈骗罪还是根据事后使用情形评价为信用卡诈骗罪或者盗窃罪,取决于行为人骗取信用卡时被害人的财产处分意思的内容。例如,行为人假装向被害人借款10万元,被害人将一张有10万元存款的储蓄卡交给行为人去取款,由于其已经将卡中的10万元存款处分给行为人,这与被害人将10万元现金直接交付给行为人无异,当然成立诈骗罪,而不是信用卡诈骗罪或者盗窃罪。但是,如果卡中实际有15万元存款,行为人取款金额超过了10万元,则就10万元部分成立诈骗罪(因为被害人对这10万元部分具有财产处分的意思),但就超过部分,被害人并没有作出财产处分,而是行为人以违反被害人意志的方式取得并在柜员机上使用的,成立盗窃罪,在银行柜台或者特约商户使用的,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而成立信用卡诈骗罪;若行为人只有一个行为,成立想象竞合犯,若存在两个行为,则应数罪并罚。又如,行为人假装向被害人借款一万元,被害人将内有存款一万元的贷记卡交给行为人取款,行为人不仅取出了卡中存款一万元,而且透支了5000元。由于被害人仅就卡中的一万元存款作出了财产处分,这部分行为成立诈骗罪(无论在柜员机上使用还是对自然人使用):对于透支的5000元部分,被害人并没有作出财产处分,所以不成立诈骗罪,而应根据是在柜员机上使用还是在银行柜台、特约商户使用,分别成立盗窃罪与信用卡诈骗罪(冒用他人信用卡);若只有一个行为的,按照想象竞合犯从一重处罚,存在可分的两个行为的,与诈骗罪数罪并罚。

四、小结

利用自动柜员机故障取款,属于违反银行现金占有者意志取得财物,成立盗窃罪;恶意透支的受骗者与财产处分者为特约商户,受害者为发卡银行,行为人获得的是免除债务的财产性利益,成立三角诈骗;拥有存款与持有现金无异,存款具有准物权性质,硬性区分存款债权与存款指向的现金没有实际意义,存款人无论事实上还是法律上都占有着存款;账号名义人若对存款不具有实质性权利即不具有所有权的,即便持有银行卡,也有可能成立盗窃、诈骗等夺取罪;收到错误汇款的账号名义人占有着存款,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对存款进行利用处分的,成立侵占罪。

利用捡拾的银行卡在柜员机上取款的,成立盗窃罪,在银行柜台或者特约商户刷卡消费的,成立信用卡诈骗罪;利用遗忘在柜员机中尚未吞卡的他人银行卡取款,由于卡归银行占有,行为人当即取款以及退卡后继续使用,属于盗窃信用卡并使用,成立盗窃罪;盗窃信用卡并使用,既是注意规定也是法律拟制,实行行为是使用行为,未参与盗窃仅事后参与使用的,在盗窃罪(柜员机上使用)、信用卡诈骗罪(在银行柜台、特约商户使用)的范围内成立共犯,盗卡者单独成立盗窃罪;抢劫信用卡未使用的,若抢劫行为导致被害人轻微伤或者轻伤以上,可以认定为抢劫罪,与事后使用行为构成的盗窃罪、信用卡诈骗罪数罪并罚;骗取信用卡并使用是否成立诈骗罪,取决于被害人财产处分意思的内容,已作出财产处分的部分,无论在柜员机上还是银行柜台、特约商户使用,均成立诈骗罪,超出财产处分意思范围的,根据具体使用情形成立盗窃罪或者信用卡诈骗罪,前后只有一个行为的,按照想象竞合犯从一重处罚,可分为数个行为的,则数罪并罚。

滥用银行卡的刑事责任就为朋友们整理到此,希望可以帮到朋友们!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试析刑事责任中的青少年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一、问题的提出据报道:“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比例逐年上升,未成年人初始犯罪年龄越来越低。仅以江苏为例,10至13岁年龄段的低龄犯罪占到70%。”由于他们都不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往往对法律肆无忌惮。《扬子晚报》一则消息说:一少......
论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02
「内容提要」我国刑法的通说将“经单位集体讨论或单位负责人决定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作为单位犯罪的核心要件。但是,这种理解具有难以划清单位代表或机关成员的犯罪和单位自身犯罪之间的界限、扩大或缩小单位负刑事责任的范围、不符合......
未遂犯刑事责任归结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02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对比各国对犯罪未遂的不同规定,分析总结我国新刑法成立犯罪未遂的条件以及处罚范围,结合刑法理论对犯罪未遂的不同分类,从而得出未遂犯的刑事责任归结方式,提出立法建议,希望能够引起学术界与立法界的广泛关注......
公司高管违反忠实义务的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05
越来越多的公司股东与公司高管日益分离成两个独立的群体,各司其职,共同为公司的发展壮大作出贡献。作为直接管理者,公司高管运用手中权力损害公司利益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相较于公司其他人员,也屡见不鲜。不少公司高管,正是利用其......
浅析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修改与适用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2009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并重新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应当引起刑事司法人员特别注意的是,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犯罪时不满十八......
浅谈刑事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发布时间:2023-06-21
刑事错案的出现损害了法律公平公正的形象,近年出现的佘祥林案、赵作海案、浙江叔侄案等案件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值得引起重视。加强刑事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有助于监督办案人员、确保判决质量、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本文对此进行......
新闻敲诈的刑事责任如何认定
发布时间:2023-07-09
【摘 要】新闻敲诈事件频出且影响恶劣,刑事责任追究成为当前新闻敲诈治理的主要手段,但是刑事责任的认定并不清楚。从刑事视角下新闻敲诈的构成要素出发,提出新闻敲诈的三种主要犯罪类型,即敲诈勒索罪、诈骗罪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
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与刑罚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13
内容论文摘要:今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和成年人犯罪相比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是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在刑事责任的认定和刑罚的适用上有着明显的区别。笔者对未成年人犯罪在刑法规定的不同年龄阶段刑事责任的承担,以及对未成年人犯罪......
国际刑事责任承担主体及其责任分配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22-12-17
一、国际刑事责任问题现状 传统的国际法责任将国家不法行为作为国家承担国际法责任的前提条件,但随着经济、科学技术、工业化和交通运输业一体化以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传统理念认识上的国家不法行为作为责任基础的国际习惯法已经不......
卡马特:被任命为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首任行长
发布时间:2015-08-13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12日报道,5月11日,印度银行家瓦曼・卡马特被任命为金砖五国新成立的开发银行首任行长。 金砖五国去年7月在巴西达成协议,建立一个1000亿美元的金砖国储备基金。协议中规定,新的发展银行第一任行长由印度......
国家刑事责任的国际法批判(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10
内容论文摘要:国家的国际刑事责任问题,是当代国际法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在国际法学界历来存在着争论。我国学者受西方学说的影响,错误地认为,国家因为实施了国际犯罪而能够承担国际刑事责任。在国际法上,国家及其代表国家的个人,在......
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弹性化之提倡
发布时间:2023-02-12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未成年人恶性事件的发生,关于是否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的争论变得尤为激烈,逐渐形成了降低论与不变论两种对立的观点。争论背后所蕴藏的是刚性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存在的先天制度缺陷与潜在制度风险。由于弹性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不仅有利于制度偏差的矫正,而且有利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更有利于刑法基本任务的实现,因此弹性理念是值得提倡的。在此过程中,不能立即将刑事责任年龄的下限取消,而.........
中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简析
发布时间:2022-11-21
摘要:2006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报告中阐述了该行2005年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以此为范本,中国各个商业银行开始陆续发布各自的社会责任报告。根据这些社会责任报告,本文对中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内容进......
浅析滥诉侵权行为及其责任承担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禁止权利滥用作为一项原则早已为世界各国民法所确立。法律权利只有受到侵犯才允许起诉,换言之,行使诉权的出发点是原先对司法救济确有需要。英美法系的典型代表英国法多年以来也一直承认这一概念,认为只要起诉者有恶意和缺乏合理的原因......
人民银行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04
【摘要】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新常态下的一项审计工作,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14年7月,中共印发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来,基层人民银行对经济责任审计开了大量实践,也遇到困难。【关键词】新常态基层人民银行经济责任审计研究一、新常态下基层央行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难点(一)审计重点未完全涵盖审计目标基层人民银行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目的有以下两个:首先是对.........
银行转存款业务的法律责任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3
基本案情某甲等人共谋以高息揽储名义,利用假存单采用“体外循环”方式,诱骗受害人某乙到某银行Y支行A网点办理定期存款,骗取资金。受害人某乙为获取中间人某甲许诺的高息,由某甲等人引见在某银行Y支行B网点办公室认识了“行长”某丙(实为B网点客户经理),并约定到某银行A网点办理1000万元定期存款。存款当日,某甲陪同某乙到达A网点后,某丙已提前到达A网点,在柜员某丁所在营业窗口等候期间,某丙将信封递给柜员.........
关于相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犯罪适用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1
摘 要:确定什么年龄开始负刑事责任作为刑事立法中的重要问题,是追究刑事责任的主要条件之一。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中,对于少年儿童的危害社会行为,主要以教育、改造为主。体现出我国刑法的合理化、科学化的原则。本文通过刑......
国内外激情犯罪刑事责任的法律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01
摘要:激情犯罪因为行为人在实施犯罪时受情绪的影响严重,而和一般的犯罪不一样,同样的,它的刑事责任和量刑问题也值得研究者进行研究和探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有关于激情犯罪的规定;我国司法实践中也有对于激情犯罪的司法判......
单位犯罪刑事责任及实务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5
摘 要 对于单位犯罪的研究,好像已经成为了一个老旧的话题。相关专家学者就肯定单位犯罪的说法还有否定单位犯罪的说法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理论界曾经针对《刑法》的修订前后适用性进行了研究还有讨论,在很长的一点时间内,研究单位犯......
过了追诉时效,还能追究刑事责任吗
发布时间:2023-07-23
21年前,在河南省新密市的一条乡间小路旁的废弃土窑内,年仅8岁的女孩郭某某被发现遭人强奸杀害。此案一度在当地产生相当恶劣的影响,案发时的废弃土窑也成为附近家长和孩子们的噩梦。但由于当时的技术局限,警方未能及时查明犯罪嫌疑人。所幸天网恢恢疏而不漏,21年后,警方通过DNA比对锁定犯罪嫌疑人刘新强,最后在新疆克拉玛依将其抓获。然而,[在司法机关面前的还有一个难题,根据法律规定,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
债法视角下的信用卡冒用损害责任探析
发布时间:2022-07-22
近年来,随着信用卡业务的广泛推广,信用卡逐渐成为主流的支付方式。信用卡冒用引发的持卡人与发卡行、持卡人与特约商户、发卡行与特约商户之间的损害赔偿纠纷不断发生,在法律适用上有较大的难度,有新的问题需要探讨,而各地法院处理......
基层人民银行经济责任审计应用路径探讨
发布时间:2022-12-21
基层人民银行经济责任审计应用路径探讨 一、基层人民银行经济责任审计应用的必要性 (一)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 在当前国内经济转型与发展形势下,中央近几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法......
使用“障眼法”取得银行卡并使用行为的定性
发布时间:2023-02-22
[摘 要]单纯骗取信用卡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由于缺乏被害人的交付意思,使用“障眼法”获取信用卡的行为不属于诈骗行为,属于盗窃行为,用此种方法取得信用卡后使用是对他人信用卡的冒用,但是基于《刑法》第196条第3款的拟制规定,应当......
“污点证人”刑事责任豁免制度的构建浅析
发布时间:2016-09-23
2007 年1 月18 日,轰动一时的金三角大毒枭韩永万跨国贩毒案在昆明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昆明市中级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韩永万犯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罪,判处死刑。该案件的争论焦点在于,在该案侦查阶段,共有十多起案件指向韩永万,......
误导的民事责任宜定违约责任
发布时间:2013-12-19
误导的民事责任宜定违约责任 误导的民事责任宜定违约责任 误导的民事责任宜定违约责任 误导,即期货经纪商在期货交易中向客户(交易者)提供使之误解为确有盈利的断定性判断或信息而引诱其委托的......
缺陷银行理财产品的侵权责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8
一、银行理财产品概述 1、银行理财产品定义 银行理财产品即银行自行设计的针对所募集到的客户资金的管理计划。客户通过购买产品,把资金交给银行,银行按照事先约定的投资方向、管理计划等将资金投向特定领域,并按照合同约定向投资......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若干问题研究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04
[摘 要]: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是指刑事法律规定的,因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而产生的,由国家司法机关强制犯罪的未成年人承受的刑事惩罚或者单纯否定性法律评价的负担。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核心问题是未成年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上市银行社会责任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07
关键词: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利益相关者;上市银行 一、研究设计 本文选取2008~2013年中国15家上市银行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在剔除了样本数据的缺失值和异常值之后,共得到85个研究样本。本文使用的相关财务指标和控制变量数据均来......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及其履行
发布时间:2023-06-18
行政事业单位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因而有效地管理、使用资金对于单位来说十分重要,文章从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会计责任的角度,探讨了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承担主要会计责任的必要性及主要内容,并就如何更好地履行会计责任提出了一些建议,对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明确、履行会计责任,提高会计管理水平提供参考。【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责任履行一、明确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会计责任的必要性行政事业单位的大部分资金来.........
试论完善银行内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发布时间:2023-01-28
随着我国 金融 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内部任期 经济 责任审计已成为银行业广泛关注的一项课题。 目前 ,我国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大多采用总分行的管理体系。作为统一法人,总行与各分行,各分行与下属机构之间存在......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发布时间:2023-04-18
本文所指的 经济 责任审计,是指统一法人体制下多层次管理分权对受托人的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委托人是受托人的上级也是聘任人,受托人是委托人的下级,也是被聘任人和经济责任离任人,审计人是代表委托人对受托人经济责任认定的内部审......
上市银行社会责任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6-04-22
下文为大家介绍金融研究论文:上市银行社会责任影响因素,文章利用中国15家上市银行2008-2013年的数据,分析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检验其对上市银行社会责任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自Oliver Sheldon1924年首次提出社会责任概......
浅谈交通肇事责任中的责任承担
发布时间:2023-06-27
浅谈交通肇事责任中的责任承担 浅谈交通肇事责任中的责任承担 浅谈交通肇事责任中的责任承担 2002年司法考试第三卷第7题:甲乙各牵一头牛于一桥头相遇。甲见状即对乙叫道:“让我先过,我的牛性......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1)
发布时间:2023-01-02
本文所指的经济责任审计,是指统一法人体制下多层次管理分权对受托人的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委托人是受托人的上级也是聘任人,受托人是委托人的下级,也是被聘任人和经济责任离任人,审计人是代表委托人对受托人经济责任认定的内部审计部门......
地方商业银行行长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方法
发布时间:2023-03-10
地方商业银行行长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方法 地方商业银行行长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构通过对地方商业银行行长及其所在银行的财政财务收支和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来监督、评价地方商业银行行长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行为。地方商业银行行长......
银行卡清算市场开放
发布时间:2015-08-11
绸缪十几年后,中国的银行卡转接清算市场终于向更多的参与者敞开了大门。 与此同时,中国银行卡支付市场发展迅速:一方面,中国银联作为唯一可以从事人民币业务的卡组织,逐步确立了其国内市场转接清算第一品牌的地位;另一方面,以......
如何防范银行卡盗刷
发布时间:2022-10-07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银行卡因其小巧、便捷的功能受到大家的青睐。然而,各种盗刷银行卡的作案工具也应运而生,银行卡在服务大家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近期,西安市多家银行用户的银行卡遭遇了连续盗刷,被盗刷的金额竟高达740万元。无独有偶,仅1个月时间内,惠州同一家银行21名客户先后遭遇银行卡盗刷,单个客户涉案金额从数百元至数万元不等。令人费解的是,受害者均称自己的银行卡并未丢失,密码也并未.........
国际法追究个人刑事责任与管辖豁免问题
发布时间:2023-05-30
摘 要 在国际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国家之间发动战争而对人类的生存带来影响,国际法的出台将会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尤其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法在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特别是针对个人刑事责任的追究问题,必须严格按照......
浅议我国刑法中对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不予处罚的根据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我国刑法对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做出了明确的不予处罚的规定,这一规定背后存在着多重原因。文章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不予处罚分为未满十四周岁和某些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两种情况分别讨论,试图探寻刑法十七条规......
英美法中“滥用法律诉讼”的侵权责任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06
在英美法中,滥用法律诉讼(misuse of legal process )可以构成一种独立的民事侵权行为责任。其基本含义是:被告恶意地、没有合理的和合适的理由,使原告陷入一种刑事的诉讼或者民事的诉讼;诉讼的结果有利于原告,即被告造成的诉讼失败......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8
[摘 要]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卡数量急速增长,信用卡持卡人数也相应急剧增多,与之相伴而来的信用卡管理风险也越来越大。本文主要分析信用卡风险类型、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研究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模式
发布时间:2023-06-28
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内部审计部门对银行内部各级管理人员任职期间履行职责情况,包括经营决策行为、经营管理行为、经营业绩、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进行的独立审查、鉴证和评价活动。近年来,随着国家层面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日益重视,银行业面临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的日益复杂,监管部门、银行董事会和高管层对干部履职监督力度的日益增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全面从严治党和党管干部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一、对经济责任审.........
医疗事故罪的实体认定及证明责任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21
【论文摘要】 从判例及实质的解释论的角度看,曾取得医师职业资格或具有医学专业知识而在法定医疗单位从事医疗活动的,都不是非法行医罪的主体。非法行医罪行为人对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或者造成就诊人死亡的结果只能是过失,造成这种......
关注银行还款规定谨慎选择信用卡
发布时间:2022-11-29
不同银行在还款规定、现金分期、还款宽限期等方面有所差异,持卡人应根据自身需求,合理地开立和使用信用卡。 信用卡是银行各项业务中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为持卡人的消费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是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持卡人是否注意......
论环境民事责任
发布时间:2023-06-12
论环境民事责任 论环境民事责任 论环境民事责任 内容摘要 环境保护中的法律责任,是指违反环境保护法,破坏或者污染环境的单位或者个人所应承担的责任。依照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法律责任可分为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
论行政问责的责任形式
发布时间:2015-07-27
一、我国行政问责的责任形式类型 在现代民主政治条件下,政府行政权力的行使即意味着政府的责任。本文认为我国行政问责的责任形式主要应包含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以及道德责任。 (一)政治责任 政治责任是政治官员履行制......
互联网分期PK银行信用卡谁更实在?
发布时间:2023-03-30
近日,不少网购族都发现,以前用惯的支付宝的信用卡分期付款已经不能用了。蚂蚁金服方面宣布,已关闭支付宝上的信用卡分期功能,消费者使用支付宝付款后将不能直接选择信用卡分期,而只能选择“花呗”的分期。那么,在费率和使用便捷程......
浅谈商业银行信用卡营销策略浅析
发布时间:2016-01-13
论文关键词:信用卡 渠道 最优策略 论文摘要:本文以营销学为理论工具,从信用卡的特性出发,对商业在信用卡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商业银行的渠道特点,适合信用卡的渠道营销策略。 一、信用卡营销的核心特点 信用卡业......
房地产估价刑事责任之虚假证明文件罪的探究
发布时间:2016-09-27
学术界对刑法规定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多是泛泛的以所有中介组织及其人员为主体进行概括的研究,研究该罪名的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的种种表现和特点,并未结合各中介组织的不同特点针对性地深入研究。不同中介组织的职业内容......
责任保险与民事责任的互动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一 责任保险的观念 责任保险(liability insurance),是指以被保险人依法应当对第三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为标的而成立的保险合同。我国保险法第49条第2款规定:“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
浅论我国刑法中的严格责任
发布时间:2023-05-16
【摘要】严格责任,作为罪过责任的例外,是英美刑法中颇具特色的刑法制度。在严格责任产生初期,其适用的确类似于客观归罪,但随着实践的发展,严格责任已经具有了绝对的严格责任和相对的严格责任两层内涵。而且,相对严格责任并不违......
浅谈网络谣言的刑事追责
发布时间:2023-07-08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我国网民数量激增。网络在给人们提供自由言论交流平台的同时,也给谣言提供了滋生的土壤,网络谣言成为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治理的一大难题。深入调查和研究网络谣言的成因及特点,......
从风险导向视角谈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
发布时间:2023-07-27
从风险导向视角谈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 随着我国金融形势的发展,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市场意识在各行业的渗透。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从银行自身来讲,新业务新产品层出不穷,管理层经营......
基层人民银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探析
发布时间:2022-08-08
基层人民银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探析 2010年10月,中办、国办正式颁布实施《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简称两办《规定》),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监督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手段,同时赋予各级党政部门内审部......
浅谈雇佣人的民事责任
发布时间:2023-04-06
浅谈雇佣人的民事责任 浅谈雇佣人的民事责任 浅谈雇佣人的民事责任 雇佣人的民事责任,是以雇佣关系为前提的一种侵权责任。按照侵权行为法的理论,雇工在执行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其雇佣人应当承......
论刑事禁止令的司法适用及执行
发布时间:2022-12-20
【摘 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正式颁布施行,刑事禁止令引起学界关注。对于这一全新的制度规定,文章以最新的刑法规定为依据,立足解决禁止令在适用及执行中的现实问题,旨在丰富我国刑法中的刑罚规定,促进我国刑......
谈吊销企业的民事责任
发布时间:2023-04-02
谈吊销企业的民事责任 谈吊销企业的民事责任 谈吊销企业的民事责任 一个依法成立并正常运行的企业作为民事主体其承担的民事责任从司法实践中看来并无处理上的难度,只要按照法律的规定正常处理就......
董事对第三人民事责任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9
董事对第三人民事责任研究 董事对第三人民事责任研究 董事对第三人民事责任研究 摘要:本文以国外公司法理为依据,认为董事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应包括董事对第三人的侵权责任,和董事违反特定情况......
论侵权行为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
发布时间:2023-02-08
一、过错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是以行为人的过错作为主要的归责依据的归责原则。它不仅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作为归责的构成要件,并且将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作为判断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范围的重要依据。[1]正如德国学者耶林所言:“使人......
国际航空犯罪法人刑事责任及其国内立法转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9-12-23
摘要:2010年《北京公约》和《北京议定书》首次规定了国际航空犯罪法人责任,法人责任以法人的高级管理人员代表法人实施劫持航空器等国际航空犯罪为要件,法人为此承担刑事、民事或行政责任。公约对法人犯罪及其责任的立法需要转化为国确ú拍苁视谩J澜绺鞴国确ǘ苑ㄈ朔缸锛捌湓鹑蔚奶度差别较大,英、加拿大、法国等国刑法规定有航空犯罪的法人刑事责任,德国国确ü娑ㄓ泻娇辗缸锏姆ㄈ诵姓责任,意大利刑法规定有航空犯罪的法.........
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侵权行为责任构成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07
摘 要 文章通过分析被监护人责任构成,阐述监护人责任构成,旨在为相关人员基于被监护人责任构成、监护人责任构成的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侵权行为责任构成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被监护人 监护人 作......
浅析工伤赔偿责任与民事侵权赔偿责任的竞合
发布时间:2015-07-2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伤事故常见、频发。工伤事故的救济方法已由最初的一元化向现在的多元化发展,呈现出工伤赔偿责任与民事侵权责任的竞合格局。因此,在实践中多元化的救助机制之间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 一、工伤赔偿责任与民......
证券法中的民事责任探析
发布时间:2023-06-10
摘 要 在证券法律的责任体制里,民事类型的证券责任处于系统的核心地位,自然就是证券法律管理体制的重中之重。要保持证券市场的秩序和运行效率还有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就要确保民事证券责任的落实。民事证券责任是证券司法规范的最后......
浅谈董事长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范围及责任界定
发布时间:2023-07-24
浅谈董事长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范围及责任界定 经济责任审计是以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为基础,通过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重大经营决策情况、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情况以及个人遵守廉政纪律情况等方面的审查考核,......
试析侵害物权的民事责任
发布时间:2023-05-02
试析侵害物权的民事责任 试析侵害物权的民事责任 试析侵害物权的民事责任 科 论文摘要 物权的民法保护方式有三种可能,即侵权责任方式、物权请求权方式和侵权责任—物权请求权方式。我国相关规定主要集中在《民法通则》、......
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内涵
发布时间:2023-02-09
摘 要 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对于当事人为了胜诉而进行的诉讼活动以及法官为了裁判而对当事人主张的事实作出认定的活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而对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内涵进行研究,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证明标准 证明失败 证......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下)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下)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下)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下) 四、健全环境民事责任体制的条件和方式 健全的环境民事责任体制的全面效果有赖于相关条件和保障体系。 (一)促......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上)
发布时间:2022-08-27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上)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上)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上) 环境民事责任体制(Environmental liability regime)与环境行政责任体制、环境刑事责任体制并称为当代三大环境法......
工伤事故的责任认定和法律适用(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09
杨立新 2003年3月30日 2003年4月27日,国务院颁布了《工伤保险条例》,确定了我国工伤事故保险责任处理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这是自1951年发布、1953年修正《劳动保险条例》以来第一次作出的具体规范工伤事故处理的行政法规。在此之......
浅析交通事故责任问题
发布时间:2016-04-08
查字典范文网为您整理了浅析交通事故责任问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认定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 当事人有违章行为,......
家事代理权与举证责任
发布时间:2013-12-19
家事代理权与举证责任 家事代理权与举证责任 家事代理权与举证责任 中国最近20多年,以经济改革为先导,经济、政治、社会、法律各个层面都发生了令世人瞩目的变化。其中,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细胞......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中)
发布时间:2023-06-09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中)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中)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中) (三)国际环境民事责任体制的发展概况 1. 关于民事责任和赔偿的国际公约 2. 《罗加诺公约》所建立的环境责任制......
简谈侵权行为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
发布时间:2023-06-08
一、过错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是以行为人的过错作为主要的归责依据的归责原则。它不仅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作为归责的构成要件,并且将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作为判断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范围的重要依据。正如德国学者耶林所言:使人负损害......
论行政事业单位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3-06-12
论行政事业单位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日益深入及其影响力的逐步扩大,有关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越来越受到行政事业单位各级的高度关注。如何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以审计创......
概论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所应承担的对其不利的法律后果,是事后的追究,具有强制性、财产性和补偿性等特点。 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指由特定机关(法院、仲裁机关)依法对行为人的民事责任予以追究而进行的判......
关于银行卡信息安全的合同法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31
论文关键词:信息安全保障 相对性 格式条款 论文摘要:卡是现代创新中应运而生的一种支付工具,较之传统支付工具,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电子信息数据的安全。随着银行卡业务的发展,银行卡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各类银行卡犯罪日......
警惕网上闲置银行卡热销风险
发布时间:2015-08-13
一张闲置的银行卡,对银行来说是属于“死卡”,对客户本身属于“闲卡”,然而,要是到了卡贩子手中摇身一变则成了“摇钱树”,转卖给不法分子,可能则变成了“洗钱工具”。闲置银行卡的热销,在网络上已具有一定规模的地下市场,严重......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 要】任期 经济 责任审计是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审计结果是对被审计单位领导任职期间经济责任的客观评价,是对干部考察、综合评价、任用和奖励兑现的重要依据。本文拟结合贯彻实施审......
论票据代行的责任承担
发布时间:2023-06-16
一、构成有效代行的责任承担 有效的票据代行责任承担很明确。本人授权代行人为票据行为,代行人在授权范围内完成了票据行为,这样,由于代行人所为的签章是本人的签章,因此,票据关系中无从得知代行人也进行过票据行为,基于票据的......
工伤事故责任与雇员受害赔偿责任辨析(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05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发展,工业事故不断,屡现媒体,反映了工业化的加剧和市场经济初期的稚嫩。相当工人在事故中伤亡,侵权索赔案件不断。一般而言,实施了工伤保险制度的企业,其职工因工受害后能得到适当赔偿和妥善安抚,而大量......
有限责任公司歇业后民事责任的承担经济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6-29
【摘 要】 判决生效后,债权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了债务人的财产。债务人不服判决并申请再审,再审法院裁定撤销生效判决,同时裁定发回重审,原债务人立即向法院申请执行回转,法院认为再审法院的裁定并无要求原债权人返还财产的给付内容,......
公共行政中的“技术责任”
发布时间:2019-11-12
〔摘要〕技术责任是公共行政学中的管理主义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概念,但很少受到重视。通过属加种差和发生定义法两种方式对技术责任概念进行辨析可知,公共行政中的技术责任,就是行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为了提高政府能力和行政绩效,遵照一定条件及应用技术,以及按照一定标准、程序和方法明确责任、履行责任并进行责任评价,即技术应用的责任和技术性责任。其中技术应用的责任主要包括机械技术、办公技术应用.........
浅议无权代理人的民事责任
发布时间:2013-12-19
浅议无权代理人的民事责任 浅议无权代理人的民事责任 浅议无权代理人的民事责任 一、关于无权代理的法律规定《民法通则》第66条规定: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
“存款失踪”银行难脱其责
发布时间:2022-09-01
近期,不断有“储户存款失踪”的新闻出现,相关报道显示:“失踪存款”少则数万元,最高达数亿元,涉及多家银行、多个省份。不过,有银行方面人士表示,基本不存在存款丢失的事情,绝大多数是储户被不法分子骗了。 在理论上,“储户......
对提升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29
对提升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思考 经济责任审计是内部审计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通过访谈、问卷调查、业务数据分析、理性判断等方式为被审人准确“画像”,并对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审计人员的能力......
论董事对第三人民事责任(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关键词: 董事/第三人/民事责任 内容提要: 为了强化董事责任,绝大多数国家立法确立了董事对第三人民事责任制度。而我国立法上并未规定此项制度,这不利于对第三人利益的保护。为顺应国际潮流,我国未来董事对第三人民事责任制度在责任的......
论民事举证责任分配制度
发布时间:2022-10-09
关键词: 举证责任的分配;盖然性说;举证责任的分配标准;立法完善 内容提要: 举证责任的分配是民事举证责任制度的核心问题,也是民事举证责任理论研究中最富有争议的问题。国内外理论界对民事举证责任的分配有多种学说。我国民事诉讼......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法律适用新论(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10
内容提要:海难事故发生后,责任人通常会主张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权利,如果事故船舶或当事人具有涉外因素,那么是否有关于责任限制的全部法律问题都要适用法院地法呢?如果不是统一适用法院地法,那么是否应将责任限制问题分割为几个法律问......
民事举证责任倒置研究(上)
发布时间:2023-03-05
民事举证责任倒置研究(上) 民事举证责任倒置研究(上) 民事举证责任倒置研究(上) 内容提要:文章针对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倒置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展开全面研究,并兼论举证责任“正......
刑事伤害赔偿赔罚并用的可行性及其立法与适用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15
刑事伤害应当赔偿。刑法第36条作了明确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分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即使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予以免予刑事处罚的,刑法第37条也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