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本体性流变与审美现局——转型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散文

本体性流变与审美现局——转型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散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2:57:58
本体性流变与审美现局——转型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散文
时间:2013-12-18 12:57:58     小编:

【 标 题】本体性流变与审美现局

——转型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散文

【 作 者】张育华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北京广播学院影视艺术学院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提出共时态的散文本体系统观,即文化的本位性、思维的超越性和文体的高弹性,并对转型期文化力量的干预如何引发本体结构变易作出简要分析;继而从主体文类学视角,审理了六大散文群落为基本格局的90年代散文生态,并对其本体性表现予以考量;然后对新世纪初的散文格局作以考察,分析了精英书写如何取“进步的回退”姿态,“新流言体”如何成为相对完熟的消费文化散文版,网络散文的崛起,以及刘亮程等散文如何预示了散文本体性在高位格上的复苏。

【关 键 词】文化转型语境/散文的本体性/文化本位性/本体结构变易/话语构型

【 正 文】

文学一向被看作时代转变的风向标、社会文化精神之屏显,那么,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曾彰显出文化潮峰性质、曾如广场狂欢般占据文学的半壁江山、其审美热度迄今尚“在路上”的当代散文,在全面文化转型语境的干预下其本体性有过怎样的变易?散文的审美现局与走势又如何?对文化转型语境与散文本体性流变的同构对应关系加以追问,借此廓清多元多维的散文文化格局与话语构型,并对其精神内涵与审美功能作出价值估量,想来于宏观把握散文的创作态势和散文美学建设不无裨益,于电视文学发展亦可提供一个参照系。

在探讨文化语境与本体性流变的对应关系之前,拟先从有限的理论资源中提炼、创构出共时态的散文本体性界说,以此为据,再转向散文的历时性考察,从而有效检视90年代以来散文的动态轨迹和本体性演变。

笔者以为,散文的本体性从逻辑结构上可分三个层面:文化的本位性、思维的超越性、文体的高弹性。其中,文化的本位性可视为文本地基;思维的超越性如同文本支柱,常态下位居支配地位;文本组织的审美标示——文体的高弹性,则为一篇作品能否步入散文的审美之境发放入场券,三性的空间关系显示着散文本体性的共时结构。系统分析还表明,散文的本体性又是一个既相对稳定又不断变动的结构系统,其中有的要素享有支配权、决定着文本风范,有的则处于从属地位。当文化情境激烈动荡时,当承载了历史文化精神的创作心理结构改变时,散文的本体结构相应就会作出调整,诸要素就会发生易位,文本性质也因此“变脸”,这正是文随代变的内在机理之一。这种易位还呼应着文本范型。如审美要素比较显赫的文本常称“美文”;思维要素占上风的多为“哲理散文”(亦有人称“思维散文”);作历史文化漫步的则是“文化散文”。

文化本位性,使散文更热情地向社会文化敞开,更醒目地反映文化脉动。加之散文具有再现与表现的双重功能,在随心所欲描述文化现实之时又能合理合法地戳戳点点,优秀点评可以较少拘束地越过符码识见,正可谓一种易于解惑解渴的方便文体。而形象架构上的散跳性,能指层面上的虚虚实实以及叙述笔吻的亲和力,则使它的文化表达更自如、更易被读者接纳。(注:于君:《散文讲稿》,群言出版社2003年版,第53-58页。)因此,当中国社会迅速闯入令人眩晕的文化转型期,散文“短平快”的文体个性便与大动荡的文化环境一拍即合,于是被历史导演推上文学舞台领衔主演并在一夜之间走红。

一、文化转型语境下散文本体性的历时显现 20世纪90年代文化语境的能量释放是如何使散文的本体性变易,派生出诸多文本范型的?散文又是以怎样的美学策略予以回应的?纵观上述六大散文群落的分化与集结,从中可理出概括性的初步答案。

其一,文化转型期的社会文本要求同时代的文学文本与之适应,而与历史文化关系最密切的散文,自然会首当其冲作出应答。于是,文化要素便在散文中超强突显,迅速攀升到支配性地位,思维和审美要素则退居从属位置。转型期文化的多极多元倾向,又使散文的文化出演相应有了生、旦、净、丑等行当之分。譬如,文化批判是90年代中期“知青代散文”高扬价值情怀的一面旗帜;文化反思是通约在“老生代散文”和“学者散文”中的一项文本标识;对消费文化其乐融融的认同感、与破坏性后现代文化的相见恨晚,则酿就了琳琅满目的“小男小女”快餐散文。总之,既是文化载体、又被文化管束的各类散文文本,应文化语境而动,均程度不等、面目不一地朝着文化本位性倾斜,为此甚至不惜付出文化超载、思维受限、审美越界的代价。回首90年代中期的各路散文可明显感到,文化信息量普遍大于并优于思维和审美的含金量。在文化转型的急剧动荡期,文化,成了散文实存状况的一个关键词,一个几乎阻碍了思维超越、使审美失控的超负荷的关键词。

其二,与文化语境的转化同步,散文也在自觉调整自身的美学策略。如精英文化书写在正视严酷的读书市场之时,从内涵上更关注人们的现实处境,其中的激进文本,向物欲横流的文化现实亮出决绝的批判性道德姿态。一些“学者散文”有意识地寓终极关怀于现实关切,面对普遍的价值困惑、观念迷误发出现代性的醒世之音。活跃于杂志副刊的消费文化书写,则紧盯市场脸色,在时尚流行中追风逐浪。在话语范式上各类散文书写也普遍地与时俱进,较之于

七、八十年代乃至“五四”现代散文,90年代的话语构型表征出这样一些美学转变:文体架构的自由度大幅提升,叙述节奏普遍提速,有意打通与随笔、散文诗的文体隔断,修辞更随意地压迫语法等等。

下面将思路转移到六大散文群落的历时性考量上来。鉴于学界对“老生代”、“知青代”和“学者”散文已有所关注,故本文拟拾遗补阙,将讨论的重心多放在“新生代”、“后新生代”、“新流言体”及“网络散文”上。由于分析从主体文类学角度展开,为保持与逻辑起点的统一,对两栖性文本不得不做类型秩序的切割,如韩少功的文本虽充盈着“学者散文”的睿智思辨,但据其标志性社会身份定位,仍将其划归“知青代”。“秋雨散文”在文化归属上本为上乘的大众文化版,但就其社会角色来说,得置于“学者散文”栏目。就此,也可一并领略德里达对保持类型法则纯净度的那种令人感慨的绝望了。

1.文化转型拂晨的文体报晓者:“新生代散文”

1991年出版的《上升——当代中国大陆新生代散文选》,宣告了“新生代”这一年轻散文群体的出场。他们以风格各异的创新亮相,叛逆了沿袭以久的散文准则、话语通则,将文体意识从长期的冬眠状态中晃醒,形成一种类似基因突变的文学行动。“新生代”的意义在于充当了审美变革的拓荒者,在散文领地迈出了虽不乏蹒跚、却具有界碑意义的一步。

历史境遇和文化出身使然,“新生代”在秉承80年代的启蒙与拯救主题之时,其叛逆性呐喊、歌唱与忧思,也表露出前现代、现代甚至后现代的文化杂糅气质,正像他们传达的“审父”意识,犹疑焦虑,如一个出走时不断回望宅门的逆子,对养育了他的传统有着骨血里难舍的依恋。如果说,曹明华、老愚、鲍尔吉·原野、冯秋子、止庵等人尝试以温和的现代主义为依托,以家园眺望、生存质疑建构话语,那么钟鸣、胡晓梦则以超前的美学姿态、越轨的话语体式,颇为先锋地演练了后现代风范。强烈的文体革新意识萦绕着当时的这群散文另类,如对史诗性的正本清源;悲喜剧复调组合的尝试和“非再现和非情境化的修辞想象”。(注:楼肇明等:《繁华遮蔽下的贫困》,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版,第196页。)又如从普泛视角转向有限视角的入思特征;由发散性思维外化而成的“片段体”;文体交叉的“混血儿”话语——或将散文的弹性结构与诗的审美遨游联姻,或与随笔结盟不失美感地大举议论。“新生代散文”在文本实验上收获了一批创新果实,鲍尔吉·原野的《骑兵流韵》、《我妈的娘家亲戚》、钟鸣的《动物随笔》、胡晓梦的《这种感觉你不会懂》等,均改写了散文读者的文本期待。尤其《骑兵流韵》这一杰作,将现代主义悲怆与后现代游戏气质的怀疑、将恢宏的史诗长卷与婉约的迷人细节、将悲喜剧等壕沟一抬脚就迈了过去。

纵观“新生代散文”群落,发现他们在倾心重构散文美学的同时,却也透支了本体构成中的审美要素。而知识储备的先天不足、思维层面自觉形而上高度的欠缺,也使不少“新生代”之作明显带有“校园散文”的胎记,且在整体水准上也显出参差驳杂。

2.文化转型尘嚣中的精神脊骨:“知青代”、“老生代”与“学者散文”

与90年代中期的商业化、世俗化狂澜构成鲜明的制衡力量,文化批判旗帜下也集合起张承志、张炜、韩少功、林贤治等抵御媚俗、重构理想的“知青代散文”群。“一切风格都是姿态,心智的姿态和灵魂的姿态。”(注:罗利:《论风格》,《英美近代散文选》,商务印书馆1986版,第70页。)于是我们读到了张承志的《荒芜英雄路》、《清洁的精神》等直面社会现实的崇高价值情怀和文化战士的阳刚气派。他们义正词严谴责着无良知的拜金主义、没心肝的犬儒主义,以启示录式的书写坚守人性尊严,张扬着值得以死相趋的理想追寻。然而,文化反应上的极度焦虑也使他们在审美传达上越位,使散文的本体结构失调。

“知青代”中有两种另类文本意味深长。一是阿城。阿城在他的知青战友们为真理保卫战而冲锋陷阵之时,却于文化现实的灯火阑珊处,沉静地体味着他的生命哲学。如写命途多舛的已故父亲(注:见《世界散文精典·东方卷》,北方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1496页。)就达到了极性感悟,写父亲在焚化厅角落的一铁箕中已是灰白的了,笑声不再,悬胆隆中的鼻子不再,只有熔化的眼镜滴落在额骨上,其笔力超凡得可惊可叹。阿城的散文似得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真传,在出入世界之间游刃有余。他的边缘姿态在当时颇显逍遥,但对散文的本体性实践而言,其文本却耐得住时光打磨;二是贾平凹。他从大浪淘沙的时代退居二线,一纸山石月色,几页风俗人情,时而见出商州文化的朴重,时而又是隐逸文人的悟道参禅。贾平凹审美旨趣里不免让人嗅到了些许霉气与朽味,与主流“知青代散文”构成了一定的反差。

“老生代散文”无疑以成熟的文化身份稳步登场,金克木的通古今融中西、杨绛《干校六记》式的举重若轻,都表明了他们是沸嚣时代一道祛躁的文化定力,是历史急转弯处普遍价值茫昧之中的清醒者。当然,强项亦为重负,某些“老生代散文”的人生况味醇厚老到,然形而上的穿透力似嫌不够,话语平易洗炼但少了现代美感,其缺憾在于另一种面貌的文化超载。

相形之下,“学者散文”致力于以真理窃火者的身份播洒人文思想,把散文的文化天性、思维品性托举到激动人心的境层,并将知识与感悟化为审美之境,其中楼肇明、刘小枫、朱学勤、陆建德等皆以他们“左手的缪司”写下了优秀篇章,如楼肇明的《第十三位使徒》,思、史、诗彼此化合,高品质诠释了散文本体性的完美和谐。学者散文中最具市场缘的当数“秋雨散文”——它是社会文本与散文文本的天作之合。如前所述,余秋雨的文化身份具有两栖性,他将精英思想成功地予以稀释,搅成健康的大众文化版,然后以稳重的台风登临消费文化舞台。虽然“秋雨散文”沿袭了中规中矩、感情激荡的风格表演,但在文本内涵上,已颇识时务地不再张扬乌托邦理想,而是将学术思想科普化,历史阐释务实化,致力于文化的通俗搬运,契合了文化转型期普通人的价值焦虑与资讯欲求,填补了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坍塌之后的一段真空。

喻大翔先生在《用生命拥抱文化——中华20世纪学者散文的文化精神》(注:喻大翔:《用生命拥抱文化——中华20世纪学者散文的文化精神》,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中对“学者散文”有过系统透辟的研究,在此恕不赘述。

3.“微缩美学”的实践者:“后新生代散文”

1999年岁末的《上半截与下半截——“生活圆桌”文选》(以下简称《上》)(注: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上半截与下半截——“生活圆桌”文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再次向文学界亮出一种越轨的散文诗学。然而在这个像广告语一样嗜好虚张声势的年代,加之该文本所贯彻的“微缩美学”,必然使这册不包装炒作的散文选集处境清冷,使其超越文本的界碑意义石沉大海。

笔者之所以将《上》的书写界定为“后新生代散文”,并不单因为它在时间维度上处于“新生代”之后,更由于它的文化表达、话语范型与“新生代散文”有切割不断的后续联系。尤令人欣慰的是,《上》的文化内涵表露出了与建设性后现代精神的某种不谋而合:如对创造性和多元思维方式的鼓励,对生存世界的关爱。“后新生代”书写从以往的宏大叙事中思断抽身,转向了利奥塔所说的“微小叙事”。如劳乐的《丐帮》、施武的《注定要输也得赌》,或拿诡秘的老乞丐来嘲弄我们这个古怪的文明社会,或故意用稚拙的儿童画笔法反讽人类教育,在秉承现代主义对世界的批评时,往往只撕开一个小口子,就能勾出一袭在乌托邦废墟上徘徊的灵魂。意识形态减负之后思维变得相当有弹性,且融入了多义性、测不准原理等后现代思维;倚重“微缩美学”——“回避铺叙的宽广领域,而追求过分的精细,彻底的简洁和袖珍的对象”,看似阴柔但不琐屑,用敏感和灵气照亮事物,用精粹对场面细节予以生动朗现。在其文本中,语境常常是被有意虚化了的,话语的悬空状态使不确定的文本更显出隐喻特点。“后新生代”们也不喜欢在文本中布道,不把斩钉截铁的判断硬塞给读者,不把价值戒尺在纸页上晃来晃去,而是平等地与芸芸众生交流着共同的生存困惑。如果说,“新生代”们曾迷恋着典雅的精英美学风范,那么“后新生代”们则说说笑笑开始了向建设性后现代书写的进军。与它的前辈一样,《上》自然也不乏参差驳杂。但在具有上佳表现的散文里,话语体式上的变革较“新生代散文”更为干练而老练,与时代语境更为默契,散文的本体性显现也少了许多偏颇。

此外还有大众文化的弄潮族——“小男小女散文”。这是一种较容易对焦的书写范型,其文本多用话语碎片临摹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各种姿态与心态,或无我或自恋,旨在堆砌一个意义琐屑的世界。写作主体在道德倾向上大都比较超然,爱好追逐那种脱离了价值引力的情调品味,爱在当下的文化景象上做光影嬉戏。刚刚面世的《新流言体八人行》,就标识着漫山遍野这类书写的相对完熟。凡类型都有上中下,“小男小女散文”亦有健康作品与垃圾文字之分。健康之作凭借松驰、时尚的言说方式可带来一定的阅读美感;垃圾者流,则以低档的“平面化”、“游戏化”媚俗码字,败坏着散文的文体品格。对此,耶鲁大学公共健康专家对付垃圾食品的提议或可借鉴——征收其“罪恶税”。

二、当前文化语境下的散文状况与自性回归

历经20世纪90年代的文化过激反应和书写惶惑之后,随着社会文化的总体性调理、散文创作主体文化心理上的渐趋冷静,当前的散文场域显出比较清晰的多元阵容,各类文化角色也相对到位。

1.“进步的回退”与文化激情的沉淀 从《我与地坛》到《说死说活》到新近问世的《写作之夜》,史铁生始终保持了一位灵魂求索者的大从容,默守了文学典律的本真性。他娓娓述说着人类的脆弱无助,生与死的关系和从宇宙天地间吮吸到的生存勇气。他的文本体现了深刻的宇宙公民意识和真正的现代性,为中国当代散文弥补了这个异常重要又十分匮乏的精神之维,并使散文三性在笔下和谐相处。今天,当消费主义作为新的政治正在滥用权利,而世俗意义系统——如享乐主义、自我表现等对无家可归的人类来说不过是一种虚假抚慰,因此,控寻信仰之途,创生信仰价值,对生存中爱、死亡、痛苦、义务等重头问题作出新的文化回应,在神经质的时尚变幻和让人不知所措的多元语境下,对遮蔽了的精神性予以敞亮,为普遍的精神营养不良注入珍贵的文化微量元素——笔者所读解的史铁生和“进步的回退”者们的意义即在于此。

2.消费文化角色日臻娴熟

从最初的盲目向大众文化投奔,到如今有意凸显自己的文化角色,精心运作自己的文化策略,这种消费文化书写在话语体式和美学姿态上最显驳杂。根据起来,令人瞩目的范型大致有三: 二是网络散文。作为“第二媒介时代”的电子书写,已有学者注意到它对印刷文化的颠覆。如屏幕符号易于改写、“文本从固定性的语域转移到了无定性的语域”、“易于导致文本的多重作者性”、挑战作品的典律性等(注:[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9页。)。异军突起的网络书写看来对散文的本体性将构成新一轮的冲击波。

网络散文也以无所不包的驳杂著称。就负面效应而言,不少劣质写作正糟蹋着文化生态;但正面意义也是鲜明的,它推动了文体普及,一些新锐之作凭借自由清新的演练和网络优势,对散文惰性、对定格在各类教科书上的老化散文模式是一种很好的解构力量。当然,网络散文与被“网络原创文学奖”认可的网络散文不能完全等同,在此不妨将后者称为“主流网络散文”。纵观其典型文本,文化表现虽森罗万象,但大都流露出吸引他人眼球、创收点击率的市场意识,具有虚拟世界的传奇色彩,因而更显性地成为大众文化的载体。获得“第二届网络原创文学奖·最佳散文大奖”的《傍晚那场电影》便是这样一个文本。它在冷抒情和无情之间描述了一桩记忆中的杀人事件,尽管它尚未放弃精神分析视角和不动声色的悲悯之心,但也更融入了好莱坞式的血腥展示、暴力美学。另外,网络世界的开放性、自由度,使它在文体架构和言说方式上更尽兴更即兴更明快。在目前的界面上,由于思维水准的拖累,网络散文的本体构成尚未达到印刷文化中散文的美学高度,但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书写,有理由让我们投之以更多的关注。

三是“绿林”式散文。读书市场上还有一种畅销散文文本,即在文化界四处攻击、拿刀动杖、恶言诋人的书写范型。由于书写者常常扮演愤世嫉俗、杀富济贫的好汉形象,故有“文化斗士”之类好评。事实上,在这类文本中品读不出精英的灵魂与信念,只有一张看似精英的文化面具,以袭击为目的的“黑客”爱好才是文本初衷。其杀手锏即不问对象、没有尺度的话语暴力,以此兴奋大众阅读。这种以利润回报为潜在目标的散文行为,显出谋略理性的味道,正是出版商包装了书店畅销架上的话语英雄。然而这种既乏学殖、又缺思想的文本,把散文的本体性位格拖到了下限,当斗士们兴高采烈地在消费文化舞台上表演开火时,无疑也将自己从艺术之域给轰走了。

除了上述三种大众文化版散文外,还有一些边缘式、两栖型的书写也成为当前散文图书市场的一道热闹景观。(注:张锐锋:《月亮——往事的漂流瓶》,庞培著:《旅馆——异乡人的床榻》,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版。)这类文本虽不乏一定的精英意识,但有话语膨胀、文字大于文学、包装胜于文本的倾向。

3.散文审美自性的回归 刘亮程以文本形式告诉人们,仅仅有充沛的文化积蓄和“清洁的精神”是不够的,虽有深刻的哲学若夹生在文本里也背离散文诗学,拎取什么题材并不重要,关键仍在于如何以深邃得可以通天的美之目光去发现、去传达,这正是被动荡不已的文化语境一次次弄丢了的一个重头美学问题。刘亮程的哲学透彻而前沿。他对一棵草、一只蚁、一头牛的尊重,是审美化了的后人道主义之声,即对人的中心性、优越性的诗化诘难,他张扬的是人之“自大传统的终结”(注:王治河:《扑朔迷离的游戏——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30页。)。都市与乡村、大小宇宙,甚至“镜与灯”、批判与赞美等传统的二元对立都被他超越了,代之以更高贵、更包容的生存俯瞰,以致人们误以为他太“绿州”、太“超越”得放弃了而不是提升了对人间不平和历史蹂躏的关注。其实古典、现代和后现代的隔断在他笔下均已打通,透过黄沙梁一隅,刘亮程在把思想与美说给所有的宇宙生命听。

有理由相信刘亮程的书写是散文新前景的一个开端,他与史铁生、韩少功、楼肇明、刘小枫、摩罗等诸多作家一起,从不同的文化方位、以各自的风格谱系,正在高位格上复苏着散文的本体性。在新的历史地平线上,相信他们笔下的新启蒙思想、他们对精神家园的亲切呼唤和呕心沥血的美好诉说,会在读书人和不失良知的电视人胸中获得真诚的敬意。放眼世纪之交文化语境下的当代中国散文,尽管风雨萧瑟,尽管纷然杂陈,但这些不肯妥协的散文书写者毕竟在用灵魂通知世界并给人以信心——人文精神并未大逃亡,散文的本体性并未陷落,上帝与文学并未死去。

注释:

论文关键字: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当代中国语境中的后现代后殖民文化问题
发布时间:2023-02-05
当代中国语境中的后现代后殖民文化问题 当代中国语境中的后现代后殖民文化问题 当代中国语境中的后现代后殖民文化问题 后现代后殖民主义在中国已不再是承认不承认的问题,而是怎样正视和进行研究的问题。现在学界......
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当代绘画
发布时间:2013-12-17
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当代绘画 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当代绘画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当代绘画 来源 当下,“后现代”思潮对中国当代绘画正发生着全面的潜移默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困境
发布时间:2023-05-24
都说晚清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变局的画面,无非是东方宗法专制国家向 现代 社会 转型特别艰辛的记录。为什么这样的局面恰恰在 中国 出现? 历史 是斩不断的链条。晚清乃至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如此曲折,根源应该从中国传统......
当代审美实践与文学本体论的构建(1)
发布时间:2022-09-01
【 内容 提要】当代 中国 文论的变革 发展 ,凸显了“文学是人学”的视角。文学通过对深藏于人的本性之中的矛盾的过程展示,极大地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自觉,为人性的丰富、发展展现了多种可能性;从而确证了“文学是人学”的......
农本思想与当代中国经济转型
发布时间:2014-01-17
前言 去年,香港树仁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办之研讨会中,本人曾以《农本思想与中国现代化》为题,提出论文,向与会诸位学者专家请教。该文重点是从中国历史演变中指出农本思想产生的经过,及其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阻碍。本文可以看作是......
语言变迁和现代文学转型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09-17
【提要】文学语言在一次一次的变迁过程中,每次转变都能折射出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本质。文学形式从五四时代就在思想与文学上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文学体系构建了以语言革命为武器或载体的文化体系。尤其是白话文系统影响了中国文学未来发展走向,这种影响不但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时,更多的是追求对普通语言的疏离。本文说明了语言变迁在现代文学转型中的重要性,阐述了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势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关键.........
语言变革对现代文学的转型影响
发布时间:2023-05-21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的起始点是“五四运动”,提倡用白话文进行文学创作,这场文化革命的发生和发展也成为我国语言变革的起始点,对我国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文学语言变迁以及整个中国现代文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结合中国现代......
现代传媒和转型期文化下的汉语诗歌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在现代传媒多样化和社会转型期的复杂语境下,汉语诗歌在历史性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看似衰微的局面中也出现了许多复苏的态势。本文试从现代传媒和转型期文化的角度浅谈当下的汉语诗歌。新时代语境下的汉语诗歌。关键......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与物流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2-12-18
1995年 中国 政府明确提出,要实现 经济 发展 战略目标的两个转变:一是要实现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实现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实现这两个转变既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也关系到中......
中国当代文论的“失根”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发布时间:2023-04-22
【 内容 提要】 中国 当代文论“失语症”的病因即“失根”,即丢失了中国几千年文化传统的根基与命脉。医治中国当代文论由“失根”而导致“失语症”的药方,就是重建有民族特色的,适应于当代文学创作实际的文艺 理论 体系。而建设这种......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目标
发布时间:2020-02-20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目标从文化转型的实质来看,文化转型也就是文化的现代化,包含教育、科技、体制以及人自身各方面素质及价值观念的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的实质是国民素质的现代化,归根结底为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包含人的价值观念、理想信仰、思维方式、伦理道德、人格品性等方面的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从理论层面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从现实层面来说,不仅包含人的体力、智力、个性、能力.........
探析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当代绘画
发布时间:2023-03-27
探析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当代绘画 探析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当代绘画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探析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当代绘画 精 品 源自历 史科 浅析医疗空间室内装饰的色彩设计......
现代性的承续与转换:第五代电影改编的文化语境(1)
发布时间:2013-12-18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二、现代性的转换:“第五代”电影的文化之变 客观的社会环境,没有允许第五代导演在人性的价值启蒙与独特的造型语言的道路上持续太多的历程,很快被泛化并被后......
中国文化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流变
发布时间:2022-12-28
华人移民美国后第一次浪潮始于19世纪中期,延绵至今长达近两个世纪。从第一批华人抵达美洲大陆之日起,他们就把中国古老的文明和文化传统带到了这个国度。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移民,带着他们各自时代的历史印记和文化记忆,影响着他......
中国美术现代性:油画“中国化”实践中的审美趣味三段论转化
发布时间:2023-04-08
摘 要:20世纪初,西方油画被中国本土艺术家作为美术变革的手段,开始了油画“中国化”的历程。随着中国社会背景和时代语境的变化,油画这一西方艺术门类在中国本土的发展也在美学上展现出多维度的审美趣味,呈现出复杂的面貌。反观油......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与物流现代化(1)
发布时间:2013-12-17
1995年中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两个转变:一是要实现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实现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实现这两个转变既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也关系到中国经济增长......
启蒙话语、个人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学的三次转型
发布时间:2023-04-18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文学通常被视为自现代文学传统蜕变而来的当代新变,这一当代中国的第一次文学转型,可以从多个层而或侧而加以考察,围绕启蒙话题而展开的话语实践,也是其中的一个侧而。 这一转折,可以从毛泽东发表于1942年的......
本土经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性赏析
发布时间:2023-01-14
一、本土经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反思 本土经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挥的作用是阻碍还是促进,我们无法用简单地言语来总结回答,当时就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实状况以及历史背景等因素来蓝,我们应当辩证综合分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现代性”
发布时间:2023-01-13
论文关键词:现代性 启蒙 断裂 反思 理想的现代性 论文摘要:“现代性”是20世纪后期西方所广泛关注的概念,对于“现代性”的界定,学术界至今未能达成统一的认识中国的有识之士在引入“现代性”这一概念时,即是为了实现启蒙国......
中国戏曲的现代转型与本质回归
发布时间:2013-12-17
戏曲在 现代 尤其是近20多年来的处境颇使人不解和担忧,传统戏曲能否实现现代转型? 有无现代化的可能?一些学者正是持有这种怀疑,而极力反对戏曲现代化,认为传统戏曲作为一种古典文化,应保持其古典 艺术 品格,现代化对于传统戏曲来......
关于审美文化的现代性问题
发布时间:2023-01-12
在现代社会,审美文化发生了分化,形成了精英审美文化和大众审美文化两种不同的形态,并出现审美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冲突。这些问题都与现代性以及审美现代性有关。我们必须重视这些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并且解决这些问题。 一精......
论审美文化中的当代情结(1)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审美文化中当代情结的提出与表现 审美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项。当前社会正面临着一个文化转型,如从文化转型的过程来看审美文化这一子项,那么它不过是转型过程的一个方面,然而当我们从具体的文艺创作和接受等状......
呼铁局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实践
发布时间:2023-05-22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作为现代物流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铁路货物运输业从传统向一体化的现代物流转化是必然趋势。铁路总公司适时把握市场的变化,及时推出了铁路货运组织改革的措施,这是市场的需要,也是自身生存的需要。本文对呼铁局沙良物流园的实践亮点进行了分析,供其他兄弟局借鉴,以期促进我国铁路实现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快速转型。关键词:呼铁局;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前言:历经.........
浅谈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接受美学
发布时间:2023-01-26
广大朋友们,关于“浅谈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接受美学”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回眸上世纪60年代,原西德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美学研究都面临深刻转型。究其动力,既源于美......
电子媒介与当代文学的审美转向探析
发布时间:2023-05-13
电子媒介构建了文学存在的公共空间。在新的场域空间,文学的生产机制、存在方式、审美追求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 一、媒介形态变化与文学审美的迁移 媒介作为文学载体是文学的物质存在形式,文学的诞生、发展与媒介相辅相成。“媒介作......
简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体现
发布时间:2023-02-02
我国的民俗文化是世界上民俗文化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为民俗文化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民俗文化中蕴含的优秀传统精神、文化内涵能全面提高文学作品的底蕴。一、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体现,主要集中在居行民俗、礼节民俗、生活民俗、乡土民俗等几个方面,在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重.........
中国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回顾
发布时间:2023-03-14
中国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回顾 中国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回顾 中国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回顾 [提要] 考察“超越说”、“冲撞说”和“皈依说”,回顾美学探索与文化批评的行程,指出文化不执泥于理性积淀,感性对理......
当代社会文化转型与文艺学学科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16
最近,我参加了一个“全球化时代文艺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围绕信息化与大众文化兴起的背景下文艺学学科的发展讨论得十分热烈,争论得不可开交,在美与非美、文学与非文学,乃至文艺学学科的哲学根据、对象、方法与主要范畴等基本问题......
当代中国自媒体的文化呈现与艺术走向
发布时间:2023-07-03
中国当代自媒体的发展迅猛而独特,关于其历史、定义、美学研究也是近年学术研究的热点,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讲,自媒体这个族群正以一种全新的全息视角和方式完成对传统媒体与当代媒体,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共同审视。这种自媒体族群的发......
关于文本细读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将文本细读引入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现当代文学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审美能力和文学实践能力。教师可运用互文性文本细读的方法、评点法、导游式教学以及由学生主持讨论课的形式来进行文学教学。 [论文关......
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巫身份转变思考
发布时间:2023-01-11
摘要:巫文化是在远古时代形成并影响至今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不仅对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化产生广泛影响,在现当代社会中依然有着相当的影响力。20世纪,巫文化得到反复的书写和生动呈现。从革命年代作品中的被打倒被摒弃到和平年代作为......
西方文化理论视域与中国当代文化构型
发布时间:2023-05-16
摘 要:西方文化理论非常关注权力问题,威廉斯的三元文化构型范式以领导权问题为核心,是对文化总体性构成进行动态分析的重要理论工具。在西方文化理论视域的观照下,可以把中国当代文化划分成四种主要类型——主旋律文化、大众文化、学......
当代中国体育文化的内涵、特性与体育人文精神建设
发布时间:2022-11-25
一、中国体育文化的内涵(一)体育与社会发展体育文化是社会文化发展的表现,因此体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1]。推动社会发展一方面是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生产制度的完善。体育活动从产生起就伴随着众多規则,规则的存在可以约束人类的行为。在当今世界,体育运动的核心规则是平等公平原则,通过多项体育运动的开展,这样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平等公平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原则,因此体育文化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前.........
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与审美现代性(1)
发布时间:2023-01-17
【 内容 提要】从多元文化对话、批判西方文化霸权、审美机制的 现代 转向三个方面论述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对审美现代性的当代启示。从中亦可引发对文化与审美的关系、对全球化境遇中精神文化 发展 的错综复杂趋势的思索。【摘 要 题】马列......
精英文化对于中国现代化转型期大众文化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4-01-17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大众文化成为中国目前主导的文化形态。然而。大众文化具有的负面价值削弱了其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期的积极作用。因此,精英文化之于中国大众文化的特定历史意义在于,精英文化能够对大众文化进行必要的文化启蒙,用......
当代审美实践与文学本体论的构建详细内容(1)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当代中国文论的变革发展,凸显了“文学是人学”的视角。文学通过对深藏于人的本性之中的矛盾的过程展示,极大地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自觉,为人性的丰富、发展展现了多种可能性;从而确证了“文学是人学”的命题,......
论现代民商法文化的先进性与局限性
发布时间:2022-10-20
近年来,中国大陆私法学者对现代民商法文化的讨论存在两种倾向:一讲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现代民商法及其文化似乎无所不能,通篇誉美之词;一讲建设和谐社会,现代民商法及其文化又似乎尽是缺陷,一无是处。针对这两种偏颇的观点,本文认......
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与古代文学资源分析
发布时间:2017-01-20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在华夏民族内部沧海桑田巨变的过程中应运而生。中国现代文学利用了具有时代特征的语言形式阐明现代化的科学民主思想,在艺术形式上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中国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是一脉相承的,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国当代文学作品中女性主义的体现
发布时间:2022-12-20
摘要:对人类男女两性进行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学界、文学界、艺术界研究的重点。受西方近代女性解放主义思潮的影响,我国涌现出了大批的女性主义色彩鲜明的相关作品。《李双双小传》就是其中的代表。笔者试图以该作品为案例进行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性”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27
摘要:上世纪90年代后,学者历史性的审视了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问题,发现关于现代性这一概念较为复杂,误认为现代性为百宝箱,该种现象违背界定学术名词的逻辑性原则。但基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具有表达传统文学性质反抗和质疑现代性的两......
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3
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研究 自20世纪末以来,就中国文化发展与方向的问题,在全社会范围内又掀起了一阵讨论热潮,讨论的主要核心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问题。经过激烈的争论之后,学术界就文化问题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观......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发布时间:2023-05-26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或创造性转化,是近代以来我国思想文化界长期思考的理论话题。如今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不仅增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也必然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高度重视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其继......
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本质特征
发布时间:2023-05-22
摘要: 本文试图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研究,进行进一步深入的探索,从以下三个方面揭示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本质特征,这三个方面是:一、“被现代”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为“自觉现代”的文学;二、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表现出充分的......
新形势网络环境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
发布时间:2022-07-23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校文学课程中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突出的人文性、审美性特征。其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成就,具有一定的鉴赏和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作为高校中文学科中的一门基础性......
解读现代民商法文化的先进性与局限性
发布时间:2022-08-07
民商法属于针对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法律的一种,人们对于民商法存在两种不一样的看法。在构建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仅仅观察到其存在的先进性,站在这个角度觉得民商法文化几乎不存在缺陷。站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视角,民商法过分对于个人主义进行保护。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改革持续深入,其促使我国逐渐重视对于民商法方面的探索。这种在法律中表现的文化形态,属于社会环境表现的一种,还可以依照其构建一种相应的社.........
中国当代历史文学:面向全球化的新语境
发布时间:2023-05-12
作者:吴秀明 荆亚平 赵卫东 [摘 要]面向“全球化”新语境的题材创作不仅在小说、戏剧和影视等方面取得了全面繁荣,也为反思历史、建立全球化的对话关系提供了新的契机。在这一认识背景下召开的“中国历史题材创作”国际学......
浅探现代民商法文化的先进性与局限性
发布时间:2017-06-12
随着当前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法律法规政策同样处于日益成熟的局面中,并对人们的活动和行为规范作出指导和约束,法律是当前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此背景下,现代民商法的重要性开始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民商法实际上使民法和商法两者的结合体,对于社会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规范意义,因此针对这一领域内的研究愈发深入广泛。因此本文针对于现代民商法文化的先进性与局限性展开分析,对于民商法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十分重要.........
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性”的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23-05-11
一、现当代文学现代性的定义 研究领域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性是一个时间概念。又有另一种意见提出现代性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思维。现代性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在不断发展的,由幼稚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的理论建构。在很多学者的眼里,文......
新媒体语境下当代文学教学改革分析
发布时间:2022-07-23
新媒体环境中,当代文学教学面临巨大挑战。根据当代文学的学科特点,教师可以变单一的课前准备为师生双向互动的备课模式,将教学内容和方式与时代紧密联系,将考核模式多元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新媒体完善教学体系,达到理想的教......
当代文学中叙事与结构的变化
发布时间:2017-05-08
摘要:随着我国时代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文化意识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社会思想形态的变化,推进了我国文学产业发展,当代文学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文学是一个国家文化弘扬的主要载体,不同文学时期记载着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
中国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回顾 (1)
发布时间:2022-12-17
提要 考察“超越说”、“冲撞说”和“皈依说”,回顾美学探索与文化批评的行程,指出文化不执泥于理性积淀,感性对理性的超越以及个体对繁体的冲撞总会遭遇存在的界线,文化批评又不可能终止于“超验的神性”。最后暗示美学与文化批评需......
当代中国艺术品格的审美呈现
发布时间:2023-07-23
艺术是从人的精神需要开始的。面对绘画艺术,人们总是有着一种不可遏止的审美诉求和视觉渴望。置身于中国油画艺术的自由多元的当代语境,人们越来越清晰而又强烈地意识到,艺术品质的提升、创作精神的独立、文化内涵的深入,依然是艺......
东北二人转文本间性的审美观照
发布时间:2023-02-16
二人转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著名戏剧家吴祖光认为二人转是“一网打尽”的艺术,它一直在不断地吸取各种艺术的精华,从不封闭自己,能够“化它为我”,不断增加自身的魅力。可见,二人转从形成初期就是一个融合、吸收的过程。其实,二人转形成发展的漫长演进中,吸收了莲花落的曲调风格,植入大秧歌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吸纳了细腻的柳子腔、活泼的凤阳花鼓腔、高亢的梆子腔、委婉的蹦蹦腔、苍凉的京东大鼓等艺术的表现.........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流行音乐的融合与发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0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众审美的演变有着其自身积极意义,从生活水平完成了当代中国文化的具体转变,重新建立了流行音乐的社会价值和地位。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流行音乐也在逐渐融合发展。一、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流行音乐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流行音乐的融合创作背景是运用小调,传统五声调式,或琵琶、二胡,长笛等传统中国乐器,歌词与古典诗词相结合。具体层面上,也就是古典诗词与古典元素创作融合在一起。(一)从.........
谈当代艺术品国礼的文化输出意义及时代转型
发布时间:2023-03-03
在外交频密的当今世界,以国家与政府或国家领导人名义相互赠送的礼品,被称作国家礼品( 以下简称国礼) 。在近年来的国际交往中,绝大多数国家与地区都将艺术礼品作为主要形式,中国也不例外。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与......
后语境下的当代文学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9
“后”语境是一种广义的说法,其一般指西方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兴起的关于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文化思潮所产生的语境特征,又被学界称为“后学”研究。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当代文学开始有选择性地介入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后......
试谈现代性语境下教师的个体话语权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教师话语;个体话语权;现代性语境 论文摘要:从语用学角度分析,以个体话语权作为契入点是探讨教师现状与发展所面临问题的言语源头与时代特征。在与社会文化发展具有“共时性”特征的现代性语境下,通过剖析教师个体......
浅谈现代汉语思维的中国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以现代汉语为基础的新的文学形态,一现代汉语思维的特殊性决定了现当代文学的内涵和走向。现代汉语思维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革命性和日常性上,这两点特性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现实主义作为其宣泄的载体。中国当......
Knowing体现的美国文化
发布时间:2023-06-26
Knowing体现的美国文化 [摘 要] 电影与文化是当今社会贴近我们生活的两大主题,二者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电影与文化的共同点是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又同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两者不同之处在于,电影需要以文化为依托,文......
当代传媒文化中“审丑”现象刍议
发布时间:2016-03-01
“审丑”现象出现在传媒文化中对大众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公众的认知和审美有着巨大的改变。针对这一现象,从美学理论中的审美范畴、审美意象等关键词入手对其进行分析,试图从学理的角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针对......
论古典艺术散文英译中的审美再现
发布时间:2023-06-17
摘 要:古典艺术散文的重要特征在于表现性和审美性,从审美的角度对其英译进行研究是散文翻译研究重要的一维。在古典艺术散文的英译过程中,译者立足于译语文化,通过多种翻译方法与手段构建译语文本,并在译文中再现原语文本的三个层......
信任的现代性转变—扩展与替代
发布时间:2022-11-11
1.信任的基础 信任是人们建立健康的关系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国内著名的学家郑也夫教授在其《信任论》中对信任的定义和性质作了详细的说明他将信任定义为一种态度,一种相信某人的行为的秩序符合自己的愿望的态度,在这一定义中信任包含了......
当代文论语境中的布迪厄
发布时间:2023-05-19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美学体系之中,意识形态理论是作为灵魂与基石存在的,而意识形态理论作为一般性的哲学与社会学原理向文学理论的最终生成,其内在的转换机制必须是经由文学形式,而后形成具有主体性的文艺理论与美学话语。马克思主义经......
谈中国现当代文学视野下的寻根文学
发布时间:2023-01-29
全球化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通常意义上我们认为全球化是说全球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的全球意识的崛起,全球化意味着视全球为一个整体,在全球这个大家庭之中,国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依存......
选本文学与当代文学批评模式的演变
发布时间:2023-01-22
一、意识形态“询唤”批评模式就文学批评的“主张的手段”而言,选本批评是以其“选”和“编”的方式得以呈现的。“选本批评功能的充分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与其‘选’的方式也即选者的批评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1],简言之,其“功能的实现”主要体现在序言和入选作品的关系上。就选本编纂而言,序言的写作常常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序言往往是入选作品的统领性纲领或作品入选的标准说明,有些选家更是通过序言传达自己的文学观.........
人性在中国文学中的流变
发布时间:2023-06-11
" 一、人性问题概要 人性是支撑文学发展的重要基础,透过人性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清楚地描绘出文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结构。关于什么是人性的问题,理论界有颇多的争议。笔者认为,人性绝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学上的概念,它更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它......
解读当代文学在80年代的“转型”
发布时间:2023-07-25
一、从十七年文学到新时期文学 在70、80年相交之际,我国历史语境有了较大的转变,这样一来当代文学就不可避免的面临转型情况,然而实际上,这种转型不够完全,而是在特殊的历史下,我国文学历史上出现的一个复杂而不可拒绝的过程,这......
现当代文学中疏离文本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5
摘要:从现当代文学产生以来,几经波折与坎坷,路过了春光明媚的照耀与暴风骤雨的洗礼,终于也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晴朗的天。当代很多作家、学者也都热心投入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因此,使现当代文学上升到了又一个高度。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
当代大众文化与中国大众文化学
发布时间:2013-12-17
关键字: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学 当我在80年代初沉浸于"人类感性的解放"的审美理想时,决没有预料到,这种感性解放在今天是以大众文化的感性愉悦方式变形地实现的。生活在当今中国都市的人们,不管个人是否喜欢,都无法否认一个事实:......
当前文化语境中的文风问题
发布时间:2023-03-05
主持人:李云雷(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 主讲人:孟繁华(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 贺绍俊(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 孟繁华(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我觉得马克思主义......
论中国写实油画语言的当代性转换
发布时间:2023-01-17
中国写实油画的出现,与中国的民族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就中国的写实画而言,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能体现出当代写实油画创作者的创作理念。与抽象画不一样,写实画所表现出来的是真实的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感受。从艺术发......
空间转向视阈下的现当代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07
引言: 面对文学在后现代消费社会的现实处境,大众文学、通俗文学开始成为主流文学,传统文学的完整性、趣味性,开始趋向平庸化、零散化,加之网络文学的出现及相关理论视阈和阐释方法的应用,也起到了一定消极作用,使得中国现当代文学......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 要 城镇化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历史背景。城镇化进程对我国农村的传统政治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推动了农村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这种转型将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的建设,但转型......
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思考
发布时间:2022-09-10
我国的现当代文学具备解释传统文学定义反抗与质疑现代性的双重原则,所以其对现代性的理解与社会并不相同,文学相对更重视对另一些层次的研究,该文就是针对我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而做出的浅层研究。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现代性 ......
中国当代文化传播现状反思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 要 文化传播是自人类产生以来就伴随着的一种行为,是人类文明得以进步的阶梯。当代中国文化传播不仅能够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还有助于国家整体形象的提升。中国作为一个曾经的四大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然而在当代中国,......
我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3-02-04
一、现当代文学的整体分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起于 1917 年,一直发展到现在,并且也在继续发展。但是区分开来看,自最初发展开始一直到新中国的成立是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自新中国至今,是当代文学的历程,并将继续向前发展。中国......
议现代影视艺术的审美意境与发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14
当代国产影片中审美意境的倾向当代产生影视中存在一种追求形式美感而与时代文化疏离的审美倾向。以着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为例,《英雄》、《十面埋伏》等都在影片的画面美感及实景层面的形式美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观众在享受这完美的视觉盛宴之后,留在脑海中的除了富有美感的画面之外,便很难再有其他可以供回味的意蕴了。影片虽具有画面、色彩、造型、音乐等多方位的美感,但这种美感仅仅流于形式,而并不能将观众带入.........
方洪波与美的转型升级新局
发布时间:2023-06-05
一、应对互联网时代挑战, 对美的进行组织再造 “我们自己认为现阶段组织和管理的变革比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更加重要。组织改造不了,互联网改造都是空的。” 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特别强调新形势下组织和管理的变革。而强调......
后殖民语境下非裔美国小说中的飞散式书写
发布时间:2022-12-25
摘要:飞散是后殖民语境下的一种文化批评话语,与文化越界、文化翻译密切相关。非裔美国文学中的民俗之根和西方文学、文化之源造就了非裔美国小说中的飞散式书写。飞散式书写以废奴主义和基督教的主题溯源、意指的叙事方式、布鲁斯式的飞散情怀,以及对西方主流文学、文化传统的兼容并蓄,诠释了美国非裔飞散族群的主体性。非裔美国文学这种跨越历史、民族和文化等疆界对自身异域性的翻译有助于实现其族裔文学和文化的普世价值。关.........
中国语境中的文艺美学
发布时间:2022-07-24
" 提要:本文认为文艺美学在中国包含二个方面,是一种理论话语,一种学术建构,一种文化现象话语形式受到学科逻辑和文化逻辑相互纠缠的结果,二者的矛盾造成文艺美学从产生到现在的话语现象。从而可以理解文艺美学虽然在逻辑上矛盾重重而......
中国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回顾 (会员资料)
发布时间:2022-07-27
中国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回顾 (会员资料) 中国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回顾 (会员资料) 中国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回顾 (会员资料) [提要] 考察“超越说”、“冲撞说”和“皈依说”,回顾美学探索与文化批评的行程,......
浅谈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后现代性与价值反思
发布时间:2022-10-12
论文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中国批评 失语 文化语境 误读 论文摘要: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冲击,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中国批评,在价值取向和思维向度上,呈现了不同以往的一种后现代景观。后现代主义批评为久经“失语”尴尬......
政治文化与中国当代文艺学(1)
发布时间:2013-12-18
本文对中国当代文艺学与政治文化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梳理。文章认为,政治文化作为中国当代文艺学发展的重要依据,既与当时中国特殊的社会境遇有关,又与长期以来我们的文艺思想不可分割。文艺学虽不能从政治文化中分离出来,但它必须遵守学科自......
审美情感和体验在散文教学中的渗透
发布时间:2023-06-13
"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审美看成是人的高级精神需要之一,认为“审美是一种高级需要,美在自我实现者身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英国美学学会主席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艺术》中也指出:“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性在中国文学中的流变(1)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人性问题概要人性是支撑文学发展的重要基础,透过人性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清楚地描绘出文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结构。关于什么是人性的问题,理论界有颇多的争议。笔者认为,人性绝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学上的概念,它更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它体......
谈当代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文化
发布时间:2023-06-01
随着时代的发展,流行歌曲已经成为我国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流行歌曲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流行歌曲是我国语言文化和音乐文化的有效结合,流行歌曲的歌词使用......
主流审美意识下的女性美及女性审美
发布时间:2023-07-26
【摘 要】男人规范着文明,规范着世界同时也规范着女性;男人对女性的规范和引导使自己和女人都相信男性统治女性合乎天理;本文从男性和女性双重视角,来探寻主流意识下的女性美和女性审美。 【关键词】主流审美意识;女性美;男性......
关于中国转型经济中融资制度变革的困境与持久性
发布时间:2023-06-28
论文 摘要:近年 中国 融资制度变革呈现出速度加快、领域扩大和程度加深的趋势,市场化的融资制度似乎快要建立,但是必需清醒地认识到还有许多问题成为融资制度进一步变革的障碍。融资制度变革的困难和惰性导致其变革的长期性。 论文关键......
文化碰撞下音乐文化的流变
发布时间:2013-12-17
文化碰撞下音乐文化的流变 文化碰撞下音乐文化的流变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文化碰撞下音乐文化的流变 精品 源自 3 e d u 英 语 世界音乐不单......
虚无主义的历史流变与当代表现
发布时间:2022-10-23
近年来,关于“虚无主义”的谈论日渐增多。价值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现象。理想信念的失落,道德滑坡,对崇高的躲避、怀疑甚至嘲讽,作为价值虚无主义的表现引起更多人的忧虑。对历史传统的反叛,对正统观点的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