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中国文化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流变

中国文化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流变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12:32:41
中国文化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流变
时间:2023-08-05 12:32:41     小编:

华人移民美国后第一次浪潮始于19世纪中期,延绵至今长达近两个世纪。从第一批华人抵达美洲大陆之日起,他们就把中国古老的文明和文化传统带到了这个国度。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移民,带着他们各自时代的历史印记和文化记忆,影响着他们进入美国之后的生存方式和书写方式。然而,移民的历史和移民的移出地、母语文化是十分复杂的。华裔移民群里既包括已在美数代、完全美国化和介于中美两种文化的二代移民,也包括无法充分融入美国的新移民。这些离开故土、远走他乡的华裔作家的写作,既是与母体文学和文化的对话,又是对居住国民族文学的丰富,因而他们的书写是居于二者之间的“第三种经历”,是一种流散的写作、跨域的书写。“跨域”在这里不仅是一种地理上的“跨域”,还是国家的“跨域”、族性的“跨域”和文化的“跨域”,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跨域”。“跨域”是一种飘离,从母体向外的离散。从根本上说,中国的海外移民,远离自己的国土,飘散在世界各地,本质上是一个离散的族群,或者说是一个“跨域”的族群。离散或者“跨域”,是历史形成的,其中有政治的原因,也有经济和文化的原因,但其和母国的联结纽带主要是文化――漂离故国而根植全球的中华子民共同信仰的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因此,中国文化在华裔美国文学中无论怎样变异,作为本体它本质存在于华裔美国文化中。

一、40―50年代对中国文化的皈依

纵观美国华裔作家的创作发展轨迹,它经历了从皈依居住国文化到寻找中国传统精神的一段变化。出现皈依倾向主要是由于作家迫切想要融入美国主流文化,得到文学界的承认与关注。

“20世纪最初60年间,华裔美国文学在美国声音细微,能被美国白人社会听到而首肯的部分都带着谦和臣属的意味。”①最早出现的作品有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和刘加定的《洛杉矶华埠》,严格意义上说,它们不能算是文学创作。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受到较广关注的文学作品有刘裔昌的《虎与子》、黄玉雪的《华女阿五》、李金兰的《泰明建造的房屋》、黎锦扬的《花鼓戏》、林语堂的《唐人街之家》。但这些作品大都接受了试图驯化“异教徒中国佬”的传教士所进行的文化说教,它们以遗弃自身本土文化的连续性为代价,成为“臣服式”同化的祭品。在他们的作品中,唐人街被渲染成了古怪奇特、异国情调的场所,华人似乎是怯懦软弱、没有理性的异类,中国的风俗习惯、食品与药物被故意描写成与美国大相径庭的“东方奇观”。为了能够融入美国,这些华裔作家向美国定型化的大众趣味全面缴械。但是臣服的态度并不能与崇尚强者的美国价值吻合,它不仅主观地阻隔了华裔自身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联系,还使他们被动地全盘接受强势话语,令自己的身份陷入混乱与缺失。可以理解的是,“散居族裔在经历了文化迁徙之后,流散和寄居的生存现实使之面临着被拒斥和压迫的尴尬体验,这种尴尬来自寄居国主流社会和上层社会的双重挤压。‘散居’一方面意味着主流社会的排斥和抗拒,导致在横向结构中成为远离中心的边缘群体,另一方面还意味着上层文化的挤对和压迫,使散居族裔成为纵向结构中销声匿迹的下层和大众。这种双重向度的挤压皆源于散居族裔的“他者”身份,只享有部分公民资格的他们始终身处一种夹缝之中”②。

二、60―70年代对中国文化的继承

实际上,20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后出现的华裔作品,皈依与重新寻找中国文化传统始终交织在文本内涵中,并且寻找的声音渐渐强大,形成这种文化走向有其深刻的背景。

首先,华裔作品的皈依和寻找传统的轨迹在意识形态上符合美国主流文学的文化身份寻求的后现代视点。在美国的“熔炉”社会,少数族裔的文化身份定位以及自我发现的愿望都是当代不断被关注的焦点,寻根与传统成为自我发现中的重要环节。例如,任碧莲的《地道的美国人》讲述的是三个年轻的华裔移民逐渐转变成他们曾经所批判过的“地道的美国人”的故事。故事内容很简单,可是所传递的文化信息却很令人深思:三个年轻的中国移民努力实现他们的美国梦,而在圆梦的过程中,他们必须做出不同于普通美国人的艰难抉择。成功的重要性、理想的幻灭、家庭忠诚度、目标与预期都交织在他们生命的点滴之中。在小说中,任碧莲浓墨重彩地突出了身份思考、文化定位,以及对中华文化与自身关系的感悟。

其次,随着华裔在美国经济、文化地位的提高,作家逐渐有了自由与自主的意识,开始不断反思自己的文化身份,并反复地质疑处于垄断地位的西方思想体系,强权政治下的历史叙述,尝试着从边缘开始,寻找强韧的中华文化与文明。在美国走过的历史发展历程中,其文化结构中存在着严重的排他性倾向。美国是以白人文化,即以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新教徒文化为主体的社会。尽管当代的种族主义论者对生物决定论已经有新批评,但他们仍然认为自己的文化是最进步、最优越的,并往往以自己的文化标准来衡量其他一些文化。可是随着华裔作家,尤其是女性(华裔作家中大多数为女性)在经济、教育背景上的改善,作家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确实,在黄玉雪之后,汤婷婷、谭恩美、任碧莲等作家都相继得到了美国主流文学界的认可与赞誉。

以汤婷婷的《女勇士》为例。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和女权运动的美国,少数族裔和女性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改善。这时候的汤婷婷,可以理直气壮地宣告“一件事我很确定,那就是我是一个华裔女性。这种身为华裔女性的情感,以它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我写作,我知道我必须说的是一个华裔正在想的”③。这本自传小说其实是书写自我的成长,表现了作者对文化认同的艰难探索。贯穿于《女勇士》的两大主题就是作为华裔女勇士的叙述者向华裔文化的性别歧视和美国文化和社会的种族歧视的揭示和挑战。而这些思想的表达是通过改写中国文化中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文学名著来实现的,她希望通过改变文本的方式抵抗并试图颠覆中国文化男尊女卑等性别歧视观念,能为自己找到在中华文化中的认同点,最终将自己写成一个相同的女勇士,“可以看出汤婷婷的女勇士是当代华裔美国花木兰,她反对歧视、压迫妇女,反对剥削和种族歧视、反对征兵作战”④汤婷婷作为在美国出生的新一代华人子女,在中美文化的撕扯、冲突中成长,为了追求身份的认定,利用西方追求独立自主、男女平等的女权主义思想重筑东方的传奇人物,正是如此颠覆性的写作方式,她才能创造出全新的花木兰――在二元文化中生存并求得平衡的英雄。 谭恩美的《喜福会》和汤婷婷的《女勇士》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讲述了母女两代华裔美国女性在中国和美国的生存故事,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幅惊心动魄而又凄美的充满波折的生活片段。如果说汤婷婷以边际性身份在“自我”和“他者”之间摇摆,目的是在表现中西两个世界的对立,那么谭恩美则以开放的心态消解了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尖锐对立,并生动展示了异质文化从相互拒斥否定、碰撞、质疑到逐渐理解和认同的渐进过程。作者在《喜福会》中以优美的笔调,书写了四对母女两代人之间的心理隔膜、感情冲突、恩恩怨怨,以及在文化认同方面的角色冲突、情感冲突,并给予她们在父权主义、种族主义的生存境遇下充分表达的自由与畅快,以展示不同于主流的传统文化。而且作者在随后的系列作品中,如《灶神娘娘》《通灵女孩》和《正骨师的女儿》等,始终把话语权给予华裔女性(尤其是第一代带有更多中国传统印记的女性),在小说世界中改变女性作为弱势话语群体的地位,不断在叙说中传承失真率相对较小的中国文化,突出美国社会中他者的文化载体的作用。同样,在同时期的其他华裔作家的小说创作中,都相对真空了叙事者对主流意识与权利的敬畏感,由此帮助华裔角色摆脱时空的限制,建立一种故事的时空构架,将内心的感触及思想与现实融为一体,凸显与生俱来的祖国文化魅力,彰显出文化冲突与乡愁怀恋下的现实意义。⑤

最后,华裔文学中本身的民族文化精神的生命力以及当今新儒家思想在美国的发展也促进了华裔文学在皈依之后的寻找传统的愿望与趋势。“在经历时空迁徙之后,母国文化经验逐渐转变为一种意象化的文化记忆,始终深藏在主题意识甚至潜意识之中而无法轻易抹去。这使之能够坚守差异政治,以寄居国主流文化为参照获得自己的‘少数族’身份立场,并为此少数人身份提供文化基因的历史本源。但同时母国文化记忆作为隐形的文化背景和原生的文化基因。”⑥确实,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明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积淀,具体包括中国人在历史上特有的宇宙观、道德观、价值观、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等。几千年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华夏儿女的影响极为深远,华人无论身处何处都力图保持中国文化传统。美国华裔作家,作为炎黄子孙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和接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教育,所以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展现出中国传统的文化现象,包含着浓厚的中国文化意义和强烈的人文意识。

在谭恩美的《喜福会》中,作者虽为华裔移民的第二代,但她已经耳濡目染了母亲的故事叙述中传统的中国式互助精神、华人圈传承传统所特有的邻里关系以及家族意识。所以对母亲与女儿的交替叙述折射出中国所特有的“礼”或“礼治”、人伦关系和上尊下卑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另外,中国历史上的“农业宗法社会”孕育出典型的伦理型文化,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诸如道德准则成为维持社会秩序的精神支柱,并成为各类观念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教育上,奉行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这种现象最常反映在华裔家庭两代人的教育观念的冲突上⑦。在任碧莲的长篇小说《应许之地的梦娜》中就纠结着华裔家庭的孩子要皈依犹太教从而引起家庭纷争的故事,反映了西方的宗教影响对于华裔的思想意识上的震撼性。同时许多华裔文学作品都表现了华裔两代人对于不同的中西方教育方式的观念上的冲突,以道德、良知、出人头地、扬眉吐气、光宗耀祖等中国式教育动力与以各人自由和人格完善为中心的西式教育的冲突常常到了十分尖锐的程度。在黄玉雪的《华女阿五》、谭恩美的《灶神之妻》《喜福会》等作品中,这样的矛盾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从华裔美国文学的萌芽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形成期,无论华裔作家对中国文化的态度是附和主流文化抑或是寻求继承中国文化传统,中国文化被当作一个在场、真实的存在,提供给华裔美国作家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些作家在构建自己身份时,通过书写或再造母体文化,挑战了“单一的权威式”、颠覆了“殖民者对差异的拒绝”⑧从而,得以与主流话语进行协商、对话,为少数族裔的生存和权利争得一席之地。通过改写母体文化,族裔作家凸显了自己的族裔性,表明了华裔美国文化既不同于中国文化,也不同于主流文化,而是有独特族裔的个性文化。这种对族裔性特性的坚持与中国文化作为母体文化的存在紧密相关。无可否认,对母体文化的皈依和继承的借用和改造,必然会令华裔美国文化显出与其他裔美国文学不同的特质。

三、80年代以后对中国文化的缺席

20世纪70年代是当代中美关系发展史上一个最重要的阶段。两国不仅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而且人员来往较以往任何时候都频繁。两国外交、政治、文化和经济关系的逐步正常化和快速发展。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来自中国和亚洲的新移民大量涌入美国,资本跨越国家疆界,在东西方之间大量流动,美国与亚洲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亚/华裔美国社区在人口、阶级、移除国等方面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华人新移民的人数已远远高于在美国出生的华裔人口,这些新的动态瓦解了传统的、单一的亚/华裔社区,使社区日趋多元化。按照印度学者阿君・阿帕杜莱(Arjun Appadurai)的观点,他认为全球化开启了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景观,即族群景观、金融景观、技术景观、媒体景观和意识形态景观。也就是说,在全球范围内,各种景观是由人员、资本、技术、媒体的意识形态的流动和阻遏、渗透和反渗透渐渐形成的。⑨

华裔学者黄秀玲从民族主义的角度分析了中美之间的经济、文化和人员往来及其创造的景观后,精辟地指出,全球化与去民族化几乎是同步发生的。她发现“经济和政治权利的新型模式将影响亚洲和美国对自己的定位……国别之间在全球化层面上的资本流动也会促使亚洲和美国重新定位,而这种新的定位会带来文化层面上的影响,这其中包括多重自我的形成,二元的迁徙和频繁跨越边境的行动”⑩。黄秀玲的判断有着去民族化深层次的内涵,那就是民族概念将不再纯粹是人种意义上的,而更多是文化层面上的。根据黄秀玲的理解,“在非民族化日趋深入的语境下,过分拘泥于人种学意义上的区分,在文化交流的现实面前,已失去意义和学术兴趣”11。 这种离散的、拒绝固定疆界的身份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80年代以后新崛起的美国华裔作家对待自身族裔身份的倾向。在与六七十年代提出的强调亚裔特性的集体身份自觉保持距离的同时,这些新崛起的作家尝试探索一种流动不居的身份,摆脱族裔符号和疆界,追求个体的自由和自我。而在这种身份认知的文本中,那种坚持母体文化介入以瓦解主流话语、凸显族裔特性的书写日渐式微,一种新的趋势――母体文化的淡化和消解――逐渐呈现出来。

这种存在于华裔美国文学的新文化现象是与80年代以后后现代、后殖民等理论的冲突以及亚/华裔美国社区所经受的全球化影响紧密相连的。70年代以后,以“去中心化”和“解构”为突出特点的各种“后理论”在美国日益盛行,少数族裔话语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带有明显解放作用的话语影响。亚裔美国内部不断增加的多样性使得越来越多的文化和文学批评转向用后现代和后殖民理论来分析亚裔美国社区,强调阶段、性别和移出国等方面的差异,批评将亚裔美国身份视为僵硬不变的观点。例如,深受世界女性主义、多元文化观点、后殖民主义理论影响的―批学者黄秀玲、林玉玲、张敬钰、林英敏等呼吁人们在评论亚裔美国文学时应重视骆里山提出美国社区多元理论,即差异性(heterogeneity)、混合性(bybridity)和多样性(Multiplicity),按照这位在亚裔美国和主流学界都颇有影响的批评家骆里山的话说:“无论是在人们的想象中,还是传承中,(华裔)文化的形成,在社区里是横向发生的,而不是纵向发生的。”12他认为亚裔美国身份随着历史条件和实际状况的不同而经历着不断形成和变化,反对亚裔美国文化的本质化,主张对静止的、二元的身份概念进行干预,从而将中心从族裔的本质转向文化的“混合”。

总而言之,从90年代以后发表的主要华裔美国文学作品来看,可以勾勒出当代华裔作家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其表现为三种既相似又各有特点的趋势:其一,否认华美文化中中国文化的在场,认为当代华裔美国文化中没有纯粹的中国文化元素,中国文化属于缺席的状态。有些元素看似中国文化的表象,实则是美国文化的构成。其二,消解文化疆界,团体文化被转化,混合成其他文化。其三,中国文化成为一种流动的变体13。此三种趋势都展现出一个共性,即对华裔美国文化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解构。这种新的趋势与汤婷婷、赵健秀关于中国文化的真伪之争截然不同14。这些当代作家关心的不是对中国文化的运用或误用,而是或质疑中国文化作为本体在华裔美国文化中的本质存在,或涂抹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疆界,探索文化混合和流变的可能性。

中国文化在华裔美国文化中的缺席,在梁志英的短篇小说《那些不朽的人在何处?》、徐钟雄的小说《美国膝》、伍慧明的小说《骨》中,被“死亡”的比喻衬托而出。三位作家都用“死亡”暗示中国历史文化在华裔美国人构建自我过程中的缺失。《那些不朽的人在何处?》中的主人公安德鲁在中国工作的父母的死亡、《美国膝》中主人公雷蒙德的死亡、《骨》中被“消音”及失语的梁爷爷和利昂,暗示了主人公的先辈们移民前的历史、文化,即关于中国的过去在美国当下中的缺失和无声,还表明了中国的历史文化是不能在当下这些华裔美国人物的美国时间里被重新复制再生的。先辈的历史文化成了断裂的记忆,所存留下来的只是一些不连贯的抽象符号。当代华裔美国人诉诸关于过去片段记忆和抽象的符号来重构历史,以帮助他们在美国的现在时间里建构身份、定义自我。然而,这种重构的历史虽与中国有一些关联,却绝不是中国的历史文化,而是华裔美国的历史文化。

文化疆界的消解,文化的混合和转变在当代华裔美国作家任碧莲的作品中得以具体表现。她在写作中将华人移民问题与其他移民和族裔问题相结合,以更广阔的视野观照各族移民在美国社会中的经历和他们在文化身份、族裔性问题上产生的困惑。在短篇小说《谁是爱尔兰人?》中,作者将华裔移民的经历作为全球各族移民经历的隐喻,对族裔流动性进行了进一步探讨。故事描摹了父辈与子辈乃至孙辈间文化与文化间的种种难题和冲突。最终,具有相似经历的两位祖母同住在了一起,尽管一个是华人,一个是爱尔兰人。任碧莲认为,对各种陈旧观念的重塑恰是美国这个移民国家馈赠给人物最好的礼物之一。移民们从各自初始文化中带来的民族间的仇恨、宿怨、偏见等等,在美国这种文化融合的环境下都逐渐失去了其存留的条件和意义。任碧莲的作品以一种消解的方式,使华人、华裔和其他身份融合一体,涂抹了文化的疆界,质疑和结构了本质化的文化身份,使一种变动不居的后现代身份得以建构。

中国文化在华裔美国文学中成为一种流动的变体,在黄哲伦的《蝴蝶君》中得到进一步的阐释。这部作品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对东方主义以及东方刻板化印象的颠覆,更重要的是,它表现了一种带有后现代色彩的流变性。它质疑和消解了性别、种族、东西(美国)文化的本质主义,瓦解了传统中关于男性和女性、东方和西方等的对立和界限15。说明文化疆界是可以逾越的,文化本身也是流动的。

四、结束语

作为美国主流文学的重要一支,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始终普遍渗透着相反的两种趋势:一方面是中美文化的融合,另一方面是华美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断裂与疏离。这种疏离与认同、批判与继承表面看来是一种矛盾,在华裔美国文学里却是历史与现实语境制约下的一种整合。中国文化无论在华裔美国文学中是皈依、延续、变异或断裂,作为本体在华裔美国文化中本质存在,这种存在是动态的、历史的、主动的自觉建构行为。华裔美国文学作家身处中美文化接触前沿地带,对不同文明衍生出不同的文化冲突有着切身的体会。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华裔美国作家开始超越族裔文化身份,逐渐从文化夹缝与身份政治中解脱出来,以一种全球视野思考不同文明之间的文化冲突与交融。许多看似对立、冲突文化的自我与他者的界限在不知不觉中消解。在跨文化的情缘中,我们更能体会到异质文化对中美文化融合产生的示范作用。■

【注释】

④ 吴冰:《从异国情调、真实反映到批判、创造――试论中国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反映》,载《外国文学》2001年第3期。

⑤ ⑦张琼:《从族裔声音到经典文学――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学性研究及主题反思》,260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⑧ Seldon,Raman,et al,eds. 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Theory.New York:Pearson Longman,2005,p.229.

⑩ Cynthia Sau―Ling Wong(黄秀玲).Denationalization Re-considered:Asian American Cultural Criticism at a Theoretical Crossroads.Amerasia Journal 21.1(1995).

12Lisa Lowe,Immigration Acts:On Asian American Cultural Politics,Durham: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Press,1998,P64.

14一场关于维持华裔美国文化中男(父)权制及性别歧视与张扬女性主义的自我护卫之间的争论,由于赵健秀对汤婷婷《女勇士》的攻击,迅速升温,学术界许多学者积极反应,并很快从文学领域波及整个华裔社会。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美国影视文化在中国大学校园中的传播
发布时间:2023-02-12
美国影视文化在中国大学校园中的传播 一、概念 影视文化即电影电视文化,由于建立在20世纪人类科技发展背景之上,而拥有了许多迥异于传统文化形态特殊性、复杂性和丰富性,基于这些特性,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爱情观、生态观、伦理观、......
美国电影中华人形象的演变(1)
发布时间:2023-04-02
从现存的默片《娇花溅血》(Broken Blossoms)(格里菲斯 [D. W. Griffith]执导,1919)算起,美国电影塑造华人形象已有八十五年的历史。本文选择六部不同时期的美国电影,历史地分析、解读华人形象如何成为美国大众文化中种族、性别与政......
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发布时间:2023-04-07
欧洲文学尤其是旅行游记以及传入美国的中国商品和美国人亲临中国观感共同构成了早期的美国人关于中国的认识基础。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
传播中华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发布时间:2023-05-13
【摘 要】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将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与软实力两种形态。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而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兴盛,则是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中......
本体性流变与审美现局——转型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散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 标 题】本体性流变与审美现局 ——转型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散文【 作 者】张育华【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北京广播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内容提要】本文首先提出共时态的散文本体系统观,即文化的本位性、思维的超越性和文体的高弹性,并......
研究在中美文学作品中对比“美国梦”与“中国梦”
发布时间:2023-02-02
我们首先来探究美国梦是如何形成的。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美国梦就是由于对财富的渴求和追逐而产生的。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研.........
中国留学生与中外文化交流
发布时间:2023-07-04
【摘 要】文化间的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同时也是推动文化全球化和多样化的内在要求。中国留学生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一个重要媒介,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影响。 【关键词】中外文化交流;留学生;传播......
美国明德大学海外(中国)项目与美国在华汉语项目的汉语教学之比较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17
美国明德大学(MiddleburyCollege)的明德暑校由于在汉语教学方面的成绩以及明德模式对美国各大学在华汉语项目的影响而在学界常被提及,也因此常被作为北美汉语教学典范与国内汉语教学进行比较分析。到了2005年,明德大学开始在中国开设分校,即明德大学在中国的海外项目,这是明德大学对汉语教学进行一种有别于传统在华汉语项目的新的有益的尝试。本文根据笔者在ACC,CET,及明德大学在中国的海外项目.........
美国文化与次文化内涵及原因在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2-09
美国文化与次文化内涵及原因在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本文分析解读了美国文化与次文化的内涵与原因,认为在教学中应运用美国文化与次文化的内容,以提高学生对语言与文化的掌握。 关键词: 美国文化与次文化 内涵 文化与语言教学 一......
试析英美文学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因素教学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摘要]从文化相互影响的观点出发,指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应渗透相应的中国文化因素,并分析了这种渗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论文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中国文化因素;教学 “扣国文化是山,西方文化是水。”关于西方文学与中国......
浅析美国黑人文学中的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2-12-22
最近一部热播电视剧《女医明妃传》在网上引起一阵中韩服饰之争的热议,有网友指责该剧服装盲目哈韩模仿韩服,但据专家解释,该剧服装是中国古代明朝服饰,其与韩服的略微相似之处也是源于历史上韩服对于明朝服饰的借鉴。广大的网友对自......
现代华文文学经典在法国
发布时间:2023-01-19
经典作家(canonical authors)要如何认定?在国家文学的范畴里,经典作家乃是中学及大学课堂上研读的对象,是那些得以名列辞典、作品选和“历代经典作家”(classical authors)丛书之中的作家。事实上,经典作品或因内在形式的完美......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观
发布时间:2023-03-27
我们讲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首先要弄清中国美学历史发展的特点,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的哲学家同时又是美学家,在他们的作品中蕴含了大量的美学思想。中国其他的传统艺术例如,诗文、绘画、戏剧、音乐、书法、建筑等,不但都有......
音乐:美国流行文化的音符
发布时间:2015-07-27
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金属音乐正处于鼎盛时期,然而,身处西海岸的金属乐手并不只满足于吉他和音色的技术流,从90年代初期开始,来自其他音乐风格的乐手们纷纷加入乐队,尝试起如疯克金属(Funk Metal)、独立金属(Alternative Meta......
中国文学塑造中狼意象的演变及其文化内涵变迁
发布时间:2023-07-28
摘 要: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狼意象往往是充满负性情感的阴险、狡诈的代名词。21世纪以来,关于狼性的文章作品重新审视了狼意象的基本特征。梳理并勾勒狼意象及其文化内涵的演变,可以更为明晰地辨识出“狼”形象在文学、史学、社会......
中国语境中的文艺美学
发布时间:2022-07-24
" 提要:本文认为文艺美学在中国包含二个方面,是一种理论话语,一种学术建构,一种文化现象话语形式受到学科逻辑和文化逻辑相互纠缠的结果,二者的矛盾造成文艺美学从产生到现在的话语现象。从而可以理解文艺美学虽然在逻辑上矛盾重重而......
气候变化中国经济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3-04-30
以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资料为基础数据,分析气候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5年来气候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加剧。今天查字典范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气候变化中国经济论文相关范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 关键......
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17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进步,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泛,而文化一直跟随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见证着国家的兴衰存亡。纵观世界,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都具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在不断发展的国际社会条件......
中国与美欧贸易摩擦对跨国公司在华发展的影响(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文摘要】 近几年,贸易摩擦对华大量出现,这对跨国公司在华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而消除这种影响不仅是中国政府而且也是跨国公司急盼解决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 贸易摩擦 跨国公司 近几年,“贸易摩擦”这个词在各类文章报......
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
发布时间:2023-05-14
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 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 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 文章 来源 于 教 育 网 内容提要 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特别是老庄、《周易》、佛学(禅宗)思想的关系最为紧密。老庄哲学对宗白华美......
中国语境中的文艺美学(1)
发布时间:2013-12-18
提要:本文认为文艺美学在中国包含二个方面,是一种理论话语,一种学术建构,一种文化现象话语形式受到学科逻辑和文化逻辑相互纠缠的结果,二者的矛盾造成文艺美学从产生到现在的话语现象。从而可以理解文艺美学虽然在逻辑上矛盾重重而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6-24
悠悠中华五千年,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然而,我们大部分的初中生对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却是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在弘扬传统美德上也不尽如人意,对传承下来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他们......
中华文艺复兴的美学内涵
发布时间:2023-03-25
【英文标题】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s Rejuvenation XIAO Jun-he (Scientif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stitute,Foshan University,Foshan 528000,China)【 作 者】萧君和【内容提要】中华文艺复蕴藏着......
国际物流巨头在中国——国际物流的本土化
发布时间:2014-01-06
摘要:中国加入WTO、服务贸易领域的逐步开放、国际贸易的持续升温,特别是世界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使中国物流市场的巨大潜力迅速释放,吸引了国际物流巨头的眼光。作为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承运人,A.P.穆勒—马士基集团从20世纪80年代进......
论中国与美欧贸易摩擦对跨国公司在华发展的影响(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11
论文摘要: 近几年,贸易摩擦对华大量出现,这对跨国公司在华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而消除这种影响不仅是中国政府而且也是跨国公司急盼解决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 贸易摩擦 跨国公司 近几年,“贸易摩擦”这个词在各类文章报导中频......
美国中学语文课中的德育和美育
发布时间:2013-12-19
" 美国教育工作者有这样一种认识:“教育机构根据学生修完课程并考试合格来颁发毕业证书,这一事实并不意味教育机构的目的完全是传授知识”。他们认为,“虽然人们习惯了把人看作主要是理性的动物,但新近的思想提请人们注意人的无意识的......
美学论文:浅谈中国古代美学中的意境美学
发布时间:2023-06-22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美学论文:浅谈中国古代美学中的意境美学,希望帮助您提供很多想法。 道家美学作为中国美学史上的一种美学类型,对中国美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时代化
发布时间:2023-02-01
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精神和灵魂。思想文化的状况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社会的生存发展。思想文化强,则国家、民族、社会强;思想文化弱,则国家、民族、社会弱。如果思想文化弱到无法凝聚人心,无法集合力......
中国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回顾
发布时间:2023-03-14
中国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回顾 中国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回顾 中国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回顾 [提要] 考察“超越说”、“冲撞说”和“皈依说”,回顾美学探索与文化批评的行程,指出文化不执泥于理性积淀,感性对理......
中国文字太美
发布时间:2023-01-04
养我者曰父。父甫也,矩也,始生己者有矩可法也,生曰父,死曰考,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兄为世父,弟为叔父,父之从昆弟为族父,转注为长老之称,又为男子之美号,读如甫切,如古之仲父尚父,今天主教内之神父是。 父,是规矩的代名词......
浅谈国际贸易中的文化交流
发布时间:2023-01-08
一、前言 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存在着文化差异,要是贸易合作畅通、合理,达到合作双方满意双赢的结果,就需要有效的文化交流和沟通。同时,由于商品凝聚着民族文化,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才能使商品更具有国际性。......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美德
发布时间:2022-11-29
为加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广大师生积极投身道德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全体师生思想道德修养,丰厚人生积淀,打造阳光校园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智慧育德的办学特色,建设道......
浅谈如何在文化生活教学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2-08-04
中央台热播的《汉字书写大会》掀起了收视狂潮,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见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地气,让学生在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下生发精神、孕育思想,同时,也让教师为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代代传承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而内涵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现行的《文化生.........
论北美华文文学
发布时间:2023-01-14
引言:喜中之忧谁也不能否认, 中国 文学的洪流巨波到了二十世纪的下半叶 自然 地发生了分流的现象,由本土伸向港台,继而延向海外,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性文化特征。 关于海外华文作家的写作阵容,常常被学术界分为四大块, 台湾 、香......
意志:叔本华哲学与中国美学(1)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及其美学思想 19世纪,当德国古典哲学到达颠峰之际,当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将他的理性主义哲学称作是绝对真理之时,一股强劲的反叛思潮在德国开始涌动,这就是唯意志主义。其主......
从《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说起
发布时间:2022-12-01
从《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说起 大概正式系统地从传统文学中找新文学源头的是周作人。三十年代周作人将自己在大学里演讲的稿子整理成一本书,即《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给我们开辟了一个研究现代文学新思路。周作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学可以分为......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与物流现代化(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12
1995年中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两个转变:一是要实现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实现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实现这两个转变既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也关系到中国经济增长的......
《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电信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问题: 电信服务 尽管中国已开始注意培育一个有利于电信服务竞争的环境,但因为政府十分关心国家安全和对国内运营商的保护,因而继续禁止外商持股投资并管理电信网络。扩大外商参与中国电信业能给中国带来世界级的管理专长和先进技术......
中华帝国衰落的文化根源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27
〔摘要〕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华帝国的衰落在宋明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之时,就已经注定了衰败的结局。至于什么时候衰落以及什么历史机遇促使其衰落,这仅仅是一个历史际遇问题。从这一角度来思考中华民族的伟大......
初来乍到 第一季难得的华裔美剧
发布时间:2023-06-17
导演: 琳・谢尔顿、麦克思・温克勒、罗伯特・科恩、克莱尔・斯坎隆、马特・索恩 编剧: 黄颐铭(Eddie Huang)、考特妮・康、Nahnatchka Khan、桑杰・沙哈 主演: 兰道尔・朴、康斯坦斯・吴、瑞秋・坎农、切尔茜・克里斯普、哈德......
新时期下中国文学作品中的美国形象
发布时间:2022-07-24
摘 要: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国力的强大,大批的华人涌向美国发展。因而催生了不少有国外生活经历的作家的优秀作品。美国形象这一题材在众多的作品中颇为引人注目。本文尝试对部分作品中的美国形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展现作者......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美术
发布时间:2023-07-15
民间美术是一个多义的概念,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艺术,它是劳动群众自己创作,并在他们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艺术形式。民间美术,可以说是民族艺术中最具民族特色和本土精神的一部分。民间美术的作者是人民群众和民间......
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华文广告制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3-12-17
中国 文化有着悠久的传统,在漫长的 历史 过程中曾创造过辉煌,其注重伦理道德,讲求诚信,自谦、尊老爱幼,追求真、善、美,重礼仪,讲情感的核心价值至今对世界有着极大的 影响 。随着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
唯物史观与宗教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嬗变
发布时间:2023-07-09
一、唯物史观与宗教信仰之关系唯物史观同宗教信仰的关系并不是传统观念中所认为的完全对立,它们两者是互相包容并不断向前发展的。宗教信仰从史前文明存在至今,历史悠久,已然成为人类文明的一种传统诠释方式,它的消亡必然要同人类文明的消亡同步,即便科学、唯物完全发达到极致,从广义上来看,用科学数据制造出来的某种神明同样可以成为全新的后现代宗教偶像。因此,宗教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生活所呈现的具体形式,这种形式可以以.........
中国源远流长的阉割文化探源
发布时间:2023-05-28
阉割可谓是对性本能压抑达到极致的表现了,是绝对反人伦、反自然的社会现象。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阉割文化史,自阉割现象在中华大地出现之日起,中国人就开始饱受阉割的折磨,直至今日从未中断。阉割文化作为古老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早已......
浅析中国音乐史上的文化交流
发布时间:2023-01-18
论文关键词:传统音乐 文化 交流 西方音乐 论文摘要: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各民族丰富多采的传统音乐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形式和特点,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音乐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也享有盛誉。但是,改革开放......
华裔麦大粒突破英国政治天花板
发布时间:2022-11-21
麦大粒是谁?5月7日的英国大选既成全了保守党和卡梅伦,也首次将一名华裔候选人送进英国下议院。虽然英国政坛较早有华裔们活跃的身影,但31岁的麦大粒(Alan Mak)作为保守党候选人,以51.7%得票率当选汉普郡哈文特选区的国会议员,这......
新世纪中国后现代文化美学踪迹
发布时间:2013-12-17
新世纪中国后现代文化美学踪迹 新世纪中国后现代文化美学踪迹 新世纪中国后现代文化美学踪迹 内容提要:新世纪初年,中国学者对后现代的研究从哲学、法学、政治学、心理学、文学艺术、文化产业等方面展开......
中国传统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渗透
发布时间:2023-05-20
中、西方教育管理思想建立的思想基础不尽相同,中国学校的管理应该在借鉴别人的同时,注重发展自己的特色。因此,需要管理者在中国传统思想根基上,结合学校组织权力结构是行政、学术二元化结构的特点,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本土学校管理思......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培养学生中华美德
发布时间:2022-12-18
明确教育目标,细化行为要求 我们坚持把培养学生具有孝、礼、勤、诚、耻、忠、信、义、宽、廉为主要内容的中华美德作为我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实践也进一步证明,这十德既符合少年儿童全面发展要德才兼备的正确需求,又涵盖了中......
浅述中国检察文化的发展变革
发布时间:2016-09-07
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检察机关和检察制度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我们检察干警也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为广大检察人员所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价值观念、信仰理念,职业道德之检察文化体系。该检察文化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
美国医疗剧在医学生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12-06
摘 要:在国际医学交流日益增多的背景下,文章分析了医学生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和美国医疗剧的文化元素及利用价值,提出了将美国医疗剧中的显性文化元素和隐性文化元素应用于医学生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实际策略。 关键词......
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国、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2-08-22
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却早已不复存在。纵览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很多的方面,比如:仁、义、礼、智......
华德福在中国的十年
发布时间:2022-12-18
摘要:时至今日,华德福教育在中国已经成长了整整10年,华德福幼儿园也在各个城市逐步发展壮大。与中国传统教育单纯强调智育、强调教师主导性的理念不同,在中国的十年历程中,华德福带给中国学前教育界一缕清风,华德福教育带给幼儿......
分析中国古代文学在对外汉语中的跨文化教学
发布时间:2023-03-19
一、对外汉语教育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愈加提升,国家形象及文化符号也获得了更多国外友人的关注和喜爱,有很多外国人及华人华侨对于中华汉语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基于这一发展现状,世界各国各地区建立了许多孔子学院,大学或是中小学机构也开设了汉语学习的相关课程,更好地去了解我国语言及文化,同时也有许多外国人及华侨来到中国学习汉语,为了满足当前教育需求,我国在高校范围内开设了留学.........
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及中国的对策(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13
【论文摘要】 本文从统计方法、政治、经济等方面全面分析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并就中国在解决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方面应有的对策给出了自己的学理思考。 【论文关键词】 美国 对华贸易 逆差 中美两国是位居世界前列的贸易......
变化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学
发布时间:2022-11-27
变化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学 一种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仅拥有一段时间历程的记录,同时还拥有一段变迁形态的痕迹。虽然作为一门近代才兴起的社会学,它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也只能算是刚刚登场,但这并不代表这门学科没有变化,没有发展,......
后殖民语境下非裔美国小说中的飞散式书写
发布时间:2022-12-25
摘要:飞散是后殖民语境下的一种文化批评话语,与文化越界、文化翻译密切相关。非裔美国文学中的民俗之根和西方文学、文化之源造就了非裔美国小说中的飞散式书写。飞散式书写以废奴主义和基督教的主题溯源、意指的叙事方式、布鲁斯式的飞散情怀,以及对西方主流文学、文化传统的兼容并蓄,诠释了美国非裔飞散族群的主体性。非裔美国文学这种跨越历史、民族和文化等疆界对自身异域性的翻译有助于实现其族裔文学和文化的普世价值。关.........
论“中国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5-09-15
摘 要:英语在中国的普及客观上导致英语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国别变体――中国英语。然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英语”的国别特色被忽略,英语教育基本上是英语语言与文化的教育,英语教学中去中国化的现象十分......
美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意义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22
自古以来,人类就追求真、善、美,并在追求真、善、美中发展和前进。自然界万物丰富多彩又井然有序、和谐统一。作为自然科学之一的化学,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的科学,便是充满美的和谐体,蕴涵着化学世界丰富多彩的物质美和化学家的精神美,其无穷的魅力耐人寻味,催人追求。因此,化学是渗透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的肥沃土壤。可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轻视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把审美.........
浅谈美国文化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3-12-18
浅谈美国文化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摘要:中国与美国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中美两国各自具有独特的文化,不仅影响着彼此,而且影响着世界。本文从美国语言文学的主要特点分析入手,探讨了中美文化差异的种种表现,从深层次对美......
追寻文学与美国文化背景
发布时间:2023-03-27
追寻文学与美国文化背景 摘要:追寻文学是美国文学中一种突出而普遍的倾向,是一种植根于美国历史文化土壤中的文学传统。这一貌似闲逛,实则追寻的文学传统的形成与美国的历史、与其民族的个性及其文化背景是一脉相承的,同时与世界文学传统......
我国化学化工论文在CA中逐年增长论文
发布时间:2018-08-29
学位论文试论情感语言节目主持人万峰、钟晓的语言特点基于园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研究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试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争议试论中职《外科护理学》的情境式教学试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经济学和经济法基础课程融通教学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手术侧卧位适宜度的研究及图书;同时收录28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利,年度财政预算巳.........
中国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传承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19
中国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传承问题分析高中语文教学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如何认识高中语文中传统文化的形式,以及如何更好地通过高中语文教学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我们需要进行思考的重要课题。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有些学者把中国传统文化划分为更细的三个方面:物质文化、社群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有具体的载体,比如饮食、服饰、建筑、文物等;社群文化则主要指人们的.........
美国经贸战略新变化及中国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要:奥巴马政府强调将发展经贸和解决国内就业列为其工作的中心,美国的对外经贸战略也随之转型,通过采取推动以“两洋战略”为代表的区域自贸协定谈判,打造新一代制造业革命等措施,以更好促进美国经济增长。在对华经贸战略方面,......
中国民间传统美术造型文化
发布时间:2023-05-12
一、民间美术造型特征及审美意蕴中国民间美术创作基于客观现实,但不完全还原客观,表达人们感受生活和认识事物的审美理想,在历史的实践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影响,丰富着内涵,体现真自身独特的艺术规律。民间美术造型显著表现出它的实用性,在物体实用性的基础上制造出可爱、错落、奇特的审美效果。如:民间玩具的圆浑稳实不易破碎;藤编器皿透气性强;门神财神因职业不同面部表情也各有不同;民间美术的人物造型追求完整的手法,在.........
探究审美惊奇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艺术表现
发布时间:2023-05-27
审美惊奇大致是对超出庸常、表现出特异质素之美的文学艺术甚至奇特自然美的一种激赏,因其迥异寻常,突然与主体相遇,而以其异于主体日常审美经验而强烈刺激主体审美感官,从而获得惊奇之美感体验。它主要偏重于艺术形式、艺术表现,也......
中国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回顾 (1)
发布时间:2022-12-17
提要 考察“超越说”、“冲撞说”和“皈依说”,回顾美学探索与文化批评的行程,指出文化不执泥于理性积淀,感性对理性的超越以及个体对繁体的冲撞总会遭遇存在的界线,文化批评又不可能终止于“超验的神性”。最后暗示美学与文化批评需......
中国古代设计文化与美学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23-06-11
摘 要:文章以分析 中国 古代设计承继与设计美学、 哲学 在社会中的现实反映为立足点,从古代设计的社会地位与古代设计的思想渊源两部分探索,列举了设计的具体实施形制,表现方式、范围,以及其社会品评法则。对设计实体与设计思路、审......
“中国文化复兴论”与中华民族复兴话语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3-03-08
摘要:“中国文化复兴论”的生成受到了“以复古为解放”的国学发展模式、西方“文艺复兴”和日本国粹主义的启发。近代先哲在建构民族复兴话语时,都从不同视角强调了“中国文化复兴”对全面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认为“中国文化复......
试论美国文件中心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07
机关档案室是我国档案事业体制中设置最普遍、最大量的基层档案管理机构,因其设置的分散性及其作为机关内部机构的附属性质,已不能满足政府机构改革提出的精简要求,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试论美国文件中心。 随着改革的深入,北京、深圳、......
重铸华夏文明?建设文化强国
发布时间:2016-12-08
华夏文明亦称中华文明,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文明源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自近代以来,虽然中华民族的经济实力日趋强盛,但它的文明却因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而日趋衰落。文明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一旦失去了它的根,这个民族......
华山审美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4-01-27
华山审美文化研究 从中西文化及审美趣味比较,从中华文化、民族心理、性格与精神的形成看,华山具有独特审美价值。西方是海洋与宗教信仰,中国是山水。中国的文化是山水文化,山水塑造了中华文化。如果说,日本的国山是富士山,中国的国......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双效交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发布时间:2023-03-24
【摘 要】目前在中国大陆, 语言与目的语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注重文化教学已受到外语教育的普遍认可。大学英语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原汁原味的国外原版资料,课堂上大量介绍英美国家的文化与习俗,拓展了学生的文......
中国高中篮球联赛中的美国文化及对我国篮球赛事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5-26
中国高中篮球联赛中的美国文化及对我国篮球赛事的启示 一、高中篮球联赛中的美国文化 所谓的联赛中的美国文化是指美国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经媒体手段通过赛事的运作带入到了与赛事发生关系的各个群体中,改变了群体的观念和行为方......
探析中国物流业国际化发展中的法规建设-物流管理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7-24
论文摘要: 21世纪将是国际物流大发展的时代,政府应从宏观调控的方面加强对物流业的支持和管理,完善相关法规建设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手段。现代物流业增加了配送等新的功能,国际物流较之国内物流又复杂重要得多。新的情况下,物流业者的法......
浅探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及中国的对策(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25
论文摘要:本文从统计方法、政治、经济等方面全面分析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并就中国在解决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方面应有的对策给出了自己的学理思考。 论文关键词:美国 对华贸易 逆差 中美两国是位居世界前列的贸易大国,无......
对中华文化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6-13
世间再也不见青黄色的油印本,代表文明的印刷也藏在了历史的记忆中,他们都仿佛被囚禁在了历史的木椟中,可是我的汉语,我的中文,你到底藏在哪里? ――题记 现在太多人因为正在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而仿佛忘却了一些东西。春节......
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现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6-01
〔摘要〕 长期以来,在国内外都流行着一模糊的观念,似乎儒家文化就可以代表中华文化,这是一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偏见。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柢就在道教。这不仅表现在它对中华传统文化——道家思想、儒家伦理纲常、墨家思想、易学和......
中国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05
面条的老祖宗 张岱的「夜航船」说:「魏作汤饼,晋作不托。」他自己注解说,「不托即面,简于汤饼。」不托是什么?有人说是指「不托」之作,表示比做汤饼更简单的做法,所以判断不托正是近似面条的麦制食品了。 所以一般都认为汤饼之后......
中国“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3-20
摘 要: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自2012年播出以来可谓引起轩然大波,通过对中华美食不同角度的阐述,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真实写照,用舌尖感动中国,用美食阐释中国,用文化走出中国,向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千万年的饮食文化。它的......
中国传统文化畛域下的“美丽中国”思想元素探源
发布时间:2022-08-12
[摘 要]“美丽中国” 这一命题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才提出来的。然而,其在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的写照却不胜枚举。这表明,“美丽中国”的思想因子早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文化的血脉里。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均蕴含着丰硕的生态理念,为......
古代隐逸文化传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绵延
发布时间:2023-02-05
古代隐逸文化传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绵延 一提起“隐逸”,我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和他虚构的那个美妙绝伦的神仙国度桃花源,不知引起了我们多少人的向......
我眼中的中国文化
发布时间:2022-12-11
摘要:作者拟从表演者、学者、行者三个角度分析大陆研究及传播国学的利弊,认为中国文化最核心是怎么面对你的生命;怎么面对你的生活;怎么面对你生命里面所有的喜、怒、哀、乐。真正的中国学问一定要具体,一定要面对真实的状态。 ......
眼泪中的中国文化
发布时间:2023-03-26
你给我一滴眼泪,我就看见你心中的全部海洋。 ――题记 我说中国的文化一半是浸在海水中的,咸涩的焦灼、凄苦的迷离,构建了华夏的高阁。 回望历史,我们无法不直视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无法躲避他们脸上长流的泪。那泪,是一种......
浅谈近代天人关系的嬗变对中国文学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4-01
文学院中文系耿传明教授发表的《天人关系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变》(《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11期)一文指出:文学是一种综合性的价值系统,其目的主要表现为一种价值观的传达;审美即人类以感情为基础的判断活动,人的价值观主要取决于......
美国现代诗歌的中国文化移入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9
提 要:中国文化的移入现象在美国现代诗歌中十分普遍。一些美国现代诗人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融入到诗歌内容中;运用中国古典诗歌的表述方法进行英文诗歌创作,给现代美国诗歌注入了清新活力,促进了中美文化交流。然而......
中华文化在海外的移植和分异
发布时间:2023-05-24
中国 传统文化,是中国境内各民族文化及其与外来文化不断交流、整合和 发展 的汇萃。她的中和、兼容汇通等特质,使她能够以非排他性在其他文化区域中生存,并以其特有的中和气质向外潜移默化地渗透流传,既可以融合于其他类型文化之......
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韩国来华交流生学情个案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02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两名来自韩国釜山国际高中的高二女学生,两人分有一年和三年的汉语学习经历,基本达到HSK2级水平。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在兰州大学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学习交流。 二、他人调控和自我调控在两名韩国来......
发现中国文字之美
发布时间:2015-08-26
墓 有坟谓之茔,无坟谓之墓,古者墓而不坟,今俗谓扫墓者,指其茔地而言之也。 墓是没有坟头的,类似烈士纪念碑。 盼 目黑白分曰盼,黑白分则视物益明,故盼亦训视,盼,流览也,流览必增媚态,故又为美人动目之帽。 怪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