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我眼中的中国文化

我眼中的中国文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1 02:02:04
我眼中的中国文化
时间:2022-12-11 02:02:04     小编:

摘要:作者拟从表演者、学者、行者三个角度分析大陆研究及传播国学的利弊,认为中国文化最核心是怎么面对你的生命;怎么面对你的生活;怎么面对你生命里面所有的喜、怒、哀、乐。真正的中国学问一定要具体,一定要面对真实的状态。

关键词:中国文化行者格物致知

我本来很好奇主持人吴铁兄会怎么介绍,结果介绍的很精准,他的介绍就是这个人基本上不用多说,三言两语就把我打发了,害我期待这么久。昨天,主持人和另外一个负责的朋友去机场接我,就讲我是这个系列讲座里面极少数的60后的讲者。他们说,大多讲者是六十几岁、七十几岁,甚至上八十岁的。我第一个特殊的地方算是比较年青,虽然看起来不太年轻。我十几年前才结婚,我跟我老婆年龄相差三个多月,刚结婚的时候大家一看都知道年纪相仿。大概过了

六、七年,就开始产生巨大的变化,走到外面,都说薛老师你太太怎么这么年轻。这一两年就变化更大,上次我们夫妻俩一起出门,有一个认识我蛮久的人,可是没有见过我内人。我就跟他开玩笑,说这是我“小三”。他一脸不敢相信的表情,我就跟他说:没有了,刚才是跟你开玩笑的,这是我女友了。那个人的反应是:哦!我婚姻十几年之后最大的成就就是我把我老婆照顾到出去人家都觉得像我女儿一样。

九月来大陆二十天,其中有一次到上海去,《新闻晨报》有一个我的专访,那次专访我觉得做的蛮好。后来这个记者又访问了我一次,这次访问的标题很有趣,下标是“薛仁明:搞好夫妻关系就是修行”。他最后的结语讲得很好,他说他从来在听人家谈中国文化、传统文化,几乎没有人碰家庭、夫妻这一块。可是他听我讲一讲,他就觉得好像可以把中国文化跟这一块连接起来,他觉得这或许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出路。我当然没有把它想的这么伟大。今天谈中国文化大多是书斋里的学者,谈的头头是道。可是,真正落实到生活、落实到生命,我们经常会觉得好像隔了一两层。主持人找我过来可能是想让大家往这个地方看看有没有一些新的可能。《看历史》杂志请我在那边开辟一个专栏,他们做的简介,我自己还蛮喜欢的,第一个是作者,第二个是讲者,第三个是行者。这个称呼总算让我找到自己的归宿。我自己基本上把我定为一个实践的人、实行的人。

那从行者的角度我们来谈今天这个题目。大家都知道这么多年来其实大陆的国学热很火,谈国学的人非常多,大至有三个角度。

第一个角度,用我的话来讲就是表演者的角度。谈国学和谈企业管理可以用一样的口气、表情、行销方式。从表演者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的好处是什么呢?他们的行销能力很强,可以引起一个风潮。最典型的就是几年前的于丹,可以把所谓国学的东西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传播的这么快。当中国文化传统断了这么久之后,她用一个比较现代的传播方式,累积那么大的能量在瞬间传播开来,我觉得她是有贡献的。

当然,她也有她的问题,很多学者都批评她胡说八道。就这一点来讲,我不会太在意。从我行者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她的问题不在于她讲得怎么样,而是她讲完之后,当她离开镁光灯,走下来面对真实人生的时候,面对旁边人的时候她的样子,这才是我最关心的。我们今天谈国学重点不是我怎么讲,不是你怎么听,是我讲完之后,你们听完之后走出去,你们面对你们的生活,面对你们的生命是什么样的状态,这才是我们读中国文化、读国学真正最关心的一件事。

今天我们在家里面对小孩、面对学生,我们讲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凭良心讲,小孩又不是瞎子,又不是傻瓜,他一眼就看出来,你怎么做他心知肚明。当你没有说服力的时候,你讲得越多,他会越觉得恶心。他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嘲讽,他最后不仅会拒绝,他甚至会排斥。我觉得这样的表演者,最大的副作用在他们的实践上,他的言行跟他所谈的学问完全是背离,是完全相反的方向,做不到知行合一这才是最大的问题,我比较在意的地方其实在这里。

谈国学的第二种人就是我们一般所谓的学者。学者谈国学的好处是什么?他们可以分析加工,条理分明。本来我们在读《论语》《孟子》《庄子》的时候,有些地方实在是读不懂。尤其像《论语》里面孔子有很多话是一步到位,中间没有一个推理的过程。今天的学者他可以帮你分析,但是他这里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有一个关键点,中国所有的学问都是体会实践的学问,而不是知识上的分析、理解。那今天学者在谈这些学问,就是在概念上把它说清楚说通,可是概念上说清楚说通了,会不会转化成你一个体会,变成你实践上的能量呢?那是两码事。而且,它不仅是两码事,有时候你在概念上越清楚,反而越容易造成在实践上更大的无力感。我自己在读大学的时候,我曾经有三年的时间是在新儒家的系统里面(就是牟宗三先生、唐君毅先生他们所建立的这样一个新的儒学系统),新儒家系统简单的讲就是说,把中国传统儒、释、道三家的学问用西方哲学的架构阐释,牟先生是用康德的架构,唐君毅是用黑格尔的架构。结果,把儒、释、道三家摆进这个架构之后建立了一套体系,这个体系它的好处就是看起来清清楚楚,以前搞不清楚的东西,这下就清楚明白了。三年之后,我觉得什么事情都清楚了,这个世界我全部都可以分析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后来遇到非常大的困境是什么?我面对我真实人生的时候仍是无能为力。我脾气还是一样的坏,我还是一样容易造欲,而且说实话,我脾气还变得更坏。为什么?因为当我都懂得之后,我开始有一种傲慢感,我觉得我什么都懂,你们都不懂。然后,我开始有一种优越感,而且这个优越感不只是知识上的优越感,我还有一种道德上的优越感。结果,我就开始看什么人都是不屑。我所有的朋友说实话都有点怕我,他们蛮尊敬我,但重点是他们跟你在一起很紧张,然后你跟他们在一起你也很紧张。自己紧绷,别人也紧绷。我们每天有很大的志向要干什么,可是当我们自己紧绷,别人也紧绷的时候,其实我们是做不了什么事情的。我们只会把自己和别人都搞得很累,常常觉得有很深的挫折感,常常会责备自己。那个时候我真是儒家的信徒,每天都责备自己,每天恨自己,就觉得自己怎么就这么无能为力,每天纠结,每天在挣扎。 你努力了几年,你在概念上做了那么多工作,最后回头一看,你没有更好,只是让朋友、自己变成很紧张的状态。后来我慢慢知道,你概念上清楚了,你概念上明白了,跟你整个生命弄清楚、弄明白那是两件完全不相干的事。当你概念越清晰的时候,你实践常常越无力。因为你觉得你都懂了,可是当你做的时候怎么都做不了,然后你就开始在“思”跟“行”之间会产生一种潜藏关系,越紧张越做不好。为什么学者到后来常常会面临一个困境,他们常常是知识上、学问上、概念上的巨人,可是真正在现实生活中,常会变成一个侏儒,概念的追求会产生副作用。如大家非常羡慕的钱钟书先生,当你们去看他现实生活的时候,你就觉得你只能够说他是一个非常好的学者。中国文化不是拿来讲的,是从你身上看到的。

从行者的角度来讲,表演者、学者他们在谈中国文化都有他们的好处,但是也有他们的困境。对我们一般人而言,说实话,我们想要知道中国文化,想要了解中国文化,绝对都是因为自己生命里面有某些渴求,我们是想改造自己。

九月底,在北京大学有一场讲座,题目是“躁郁时代的读书人”。同学说今天来听我讲座之前并没有读过我的书,也没有看过文章,还有一个人甚至承认他根本没有听过我的名字。可是他说为什么来呢?他说他冲着那个题目就来了――躁郁时代的读书人。这个题目在北大特别的有说服力,因为北大躁郁的读书人特别多,他们费尽千辛万苦,最后最大的成果是把自己搞得很躁郁,这个是事实。自己心里纠结,整个生命里面没有办法安顿下来的人特别多。所以他们今天为什么要回头去看国学,为什么想要去看传统学问,其实说来说去,就是自己生命想安顿。在二十年前台湾,曾经有一本翻译书叫《EQ》情商,这本书在台湾发行的时候狂销不知道多少万本。可是从我们的角度来讲,这个现象是非常可笑的,为什么可笑呢?今天一个人告诉你EQ(情商)有多重要,怎样怎样讲了半天,可是我们中国文化儒、释、道三家全都在讲EQ,它们不仅是讲EQ,它是实际做EQ给你看。结果,我们今天竟然沦落到要去听一个老外告诉我们什么叫EQ。

其实,整个中国文化讲到最后核心就是你怎么面对你的生命;你怎么面对你的生活;你怎么面对你生命里面所有的喜、怒、哀、乐。我们再回头看中国文化的时候,将来大家在判断时要记住一个基本原则,讲得越高越远的东西,听起来很有说服力,可是实际上它常常会变成一种毒药。九月底在北京时,王财贵先生打电话给我,请我隔天一早到他那,有一个读经教育高端培训班的一场讲座。结果我去了,里面都是读经的人,上面挂了一副孔子像,我觉得也很好,毕竟我们是孔子随喜的人,我们对孔子是有情感的。我还没有讲之前,司仪就带头起立,然后就开始跟孔子行大礼,那行大礼我也可以接受。可是等到他们行第二个礼的时候,我就觉得不对劲了。他们在第二个行礼的时候,加了一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们从第一个到最后,总共行了五个大礼,我到第二个大礼就行不下去了,我就意思意思麴个躬。结果,那一天讲完之后,就讲薛老师行礼的时候跟他们的动作不太一样,不知道薛老师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按理说我今天来这边是客,我本来不好说这一点的,既然你们问了我只好明说了。我说:我行第一个礼的时候我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我觉得很好。等到第二个礼,我行不下去的原因是因为我对张载这四句话是有意见的,有什么意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觉得非常有问题,不是他讲得不好,是他讲得太好了,好到太过份,太高太远的东西人会被异化。“为天地立心”什么叫为天地立心,多抽象!“为生民立命”也一样抽象,“为往圣继绝学”还勉强,还可以做得到一点点;“为万世开太平”这谁做得到,而且不合理,没有万世开太平这个事情。就像夫妻永远不吵架这是不合理,夫妻偶尔吵吵架才健康,人跟人总是难免有冲突,今天我们重要的不是永远不要冲突,重要的是冲突之后你怎样面对,这才是对的。我们期待一个永远没有冲突的世界,那大家变成植物人算了。因为人跟人有冲突是正常的;有不愉快是正常的;有喜、怒、哀、乐是正常的。一个人修行,一个人真的在文化上获得了力量,并不是他从此就不会发脾气,而是你越来越懂得在什么时候该发脾气,该发几分脾气,脾气发完该收就收,你能够对自己所有的喜、怒、哀、乐掌握越来越精准。不是要我们变成一个完全没有火气,完全没有脾气,完全没有冲突,完全在爱的光辉之下,那是想象的世界。你想象的越高远,当面对真实世界的时候,就会产生越大的落差,就会越不满,就会越容易受挫折。所以,我后来就跟他们讲,孔子跟张载,孔子跟宋儒不同在哪里?孔子跟他的学生言志,孔子喜欢跟他的学生坐下来说说各自的志向。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只要孔子一问,问完之后常常都是子路第一个发表意见,只要子路发表意见之后一定会被孔子取笑。子路发表意见没有什么不好,可是大家一听就觉得口气大了一点,孔子笑他口气大了。但是,凭良心讲,子路这个志向如果跟张载的志向比,子路算什么。那如果面对张载的话,孔子可能就直接问他:你能做得到吗?中国文化,一个行者的角度就是你做不到就别说。当你老是在讲那些你做不到的事情,你就会开始异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准点。自从子路被笑之后,孔子在跟他学生言志的时候,他的学生一个一个讲得越来越具体,越讲越明确。子路也常突然一问:那老师你呢?孔子就跟他说他的志向是: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年老的人能够安息,年少的人能够受到照顾,朋友之间能够真正互信。后来的儒者志向越来越大了,实际上是儒家开始堕落了,堕落在概念世界,开始去想一个他明明做不到的一个抽象的世界。孔子的好处是什么?孔子永远是具体的。

大家都知道《论语》在现代人,尤其是西方哲学训练下的人来看,《论语》算什么书嘛,连要把孔子讲成哲学家大家都很勉强。《论语》里面每一次孔子的弟子问孔子一个问题,孔子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每一次回答都不一样,为什么?很简单,因为孔子是活人,活的东西它就是要针对不同的状态来对应。孔子在面对真实世界的时候他就是一定很具体,对人说人话,对鬼说鬼话。有的学生天资好他就多说一些,有的学生真的是“一个头两个大”,他就少说两句,有时候干脆不说。那个时代问无厘头的问题,孔子说:你回去吧!这个才是中国真正的学问,中国学问它一定要具体,一定要面对真实的状态,不讲那些虚无缥缈。中国文化的堕落是从宋明理学之后,他们开始去思考这些抽象的问题,讲高远的理想,实际上是做不到,然后大家用那么高的道德标准要求别人,要求自己,结果把自己搞得那么紧张,把别人搞得那么紧张,最后出现理教杀人。所以,为什么五・四运动要批传统儒家,这不是没有道理,是因为传统儒家从宋明理学之后走上一条僵硬的路。他们有道德感,可是问题是道德感太深,太深之后就会出问题。他们会思考,可是问题就是太爱思考,太爱思考的人,他面对真实世界时就少了真实感。 我还在教书的时候常常跟女生讲,如果有一个男生跟你讲话,从头到尾三次以上跟你说“你把这话定义一下”,就不要跟他在一起。我们真实的世界哪有定义,可是现在我们都在教大家定义。为什么受更高等的教育之后,面对真实世界的时候反而越来越无能为力,确实在这个里面有一个很大的落差。可是,今天我们这个教育的问题不能全怪西方,西方抽象的概念世界其实有一部分是从宋明理学中开始走入抽象化,这其实是中国文化异化的开始,只不过到现在变得更严重。前两天我在湖南长沙,有一个朋友给我讲,他女儿小学六年级,她们老师就问了一个问题,你们有真正看过桃花的举手。全班只有三个人举手,大家不要以为那是长沙特有的情况,我相信这是普遍现象。以前我还在教书的时候,学校前面有一排梅花,问学生看过梅花吗?学生的反应是:有吗?每天这样经过,它开花也不是一天两天,最少开一两个礼拜以上,大家来来去去几乎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教育不在意这个,大家追求知识,当你面对真实世界的时候,你不会认真的看它一下。这不光受西方世界追求知识的影响,其实也是从宋、明之后他们过度追求内在的世界、道德的世界、内心纯净的世界,结果你对外面真实的世界忽略了,没有感觉了,反应迟钝,才演变到今天的这个情况。

今天我们讲什么是中国文化,大家都知道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其实最重要有四个字叫做“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大家都了解,为了这个格物致知,尤其前面两个字――格物,宋明理学吵了几百年,其中还有一个人跟我们贵州关系很密切叫王阳明,为格物还格出病来。格物没有那么复杂,被宋明理学讲得过度复杂,格物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什么是物?物就是对象,任何一个东西都是物。前面一个人,前面一朵花,有生命的东西基本都是物。没有生命也是物,只是没有生命的东西没有什么好格。

“格”就是“来”,让那个对象来到我们的生命里面,来到我们心里面,来到我们的眼里,来到我们的面前。如果我们跟一个物能够成为一体,没有距离,没有隔阂,那就是格物。没有很抽象,没有很复杂,我们讲人跟人之间为什么觉得很痛苦,就是人跟人之间会有隔阂。好朋友会有隔阂,年青人会有隔阂,甚至夫妻之间都会有很深的隔阂。当我们意识到隔阂的时候,我们心里就会很痛苦。那今天什么是格物?就是把那个隔阂给消除。你说夫妻之间能够相知相惜,那就没有格;朋友之间我们说相识满天下,知己无一人。知己就是跟你没有“格”的那个人。如果你能够慢慢做到跟很多的人,跟很多的事物没有隔阂,这就叫格物。

什么样的人跟事物容易有隔阂呢?你们看小孩,最好是不太会讲话的小孩,他面对世界是没有隔阂的,因为他不需要沟通。你们回去实验看看,尤其是几个月大不会讲话的小孩,有些人看着那小孩,小孩看一下就会哭。可是有些人你就觉得小孩很喜欢和他亲近,小孩看到他就会笑,不是因为他长得好看,是因为烂漫的小孩直觉跟他没有什么隔阂。这个是所谓沟通、理解、分析之外,你直接面对生命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直接相通了,这叫格物。这个“格物”比较接近我们所说的直觉。一般来讲,女性的直觉能力比男性强,女性的“格物”能力是比男性强的。我遇到要紧事情的时候常常会问老婆的意见,有时候比卜卦还有用。最简单的方式,我今天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就会拿照片给她看,然后她一眼看到都挺准的。我相信女人的直觉通常比男人准很多,大家知道在新石器时代所有这种直觉能力的事务都是女人做的。音乐是女人掌管的;“巫”是掌握祭祀的,跟天地勾通是女人负责的。我这些年有一些长进是因为我擅长学习,我很大部分是跟女人学习,女人格物能力很多时候男人是怎么样都学不了的。当我们用这样的态度来面对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样的格物能力其实是我们所有的中国文化文明的开始。

中国的儒、释、道是最擅长格物的,为什么禅宗讲不立文字,因为文字是一个隔阂。大家都知道人跟人相处在一起最好的朋友是到什么程度,是彼此不必讲话都知道对方的意思,不必文字,不必语言。文字跟语言它会有假象,所以太会讲话的人常不太可靠就是这样。我有一个主张,尤其学龄的小孩,小孩笨笨的比较好,伶牙俐齿通常不是太好的事情,而且伶牙俐齿的小孩将来长大快乐的指数比较低。小时候看起来比较笨笨的小孩将来长大比较安定、自在,因为语言跟文字它虽然是有必要的,但是太会用时它会变成一种异化,你把它发挥到极致的时候,会把你在语言文字之前的东西给忘掉。语言文字之前的东西是什么?就是人跟人的那个格物,人跟人的真情。所以我们中国人最懂一句话: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的时候就是你伪装都伪装不来的,直接面对的。禅宗那些和尚厉害在,他们太清楚这些语言文字可能迷惑人,他们不是不用文字,也不是不讲话,只不过他们用了就丢,不会贪恋那个文字。所以大家知道禅宗有一本非常重要的书叫《碧岩录》,宋代的和尚把它编完之后大家都觉得好的不得了,结果他的大弟子大慧宗杲决定做一件事情,放一把火把它烧了。就因为太好了会迷惑人,会有无限多的人觉得好,大家就会在这本书里面进去出不来。同样的道理,我也常常跟女学生讲,我说男生跟你讲超过三次以上的“我爱你”赶快离开他,会甜言蜜语的男人都不是什么好男人。补充一句:男人笨笨的比较好。我们的祖先、我们的文明其实对这一点是非常自觉的。我顺便跟大家提一个事,每年五月第二个礼拜好像台湾跟大陆一样都是所谓的母亲节。我以前在学校教书的时候印象太深刻了,只要到五月第一个礼拜结束,学校的主任就开始疲劳轰炸,从周一到周五跟他们仔细叮咛说:一定要跟妈妈大声的说“妈妈,我爱你!”一定要说出来,不要怕。我最好奇就是等到母亲节结束,隔天礼拜一上课了我都会做一个调查,你回家之后有跟妈妈说“妈妈,我爱你!”的举手,结果每次都不会超过三个人举手。然后我对这个事情做一个简单的评论,我说有举手的同学非常好,你们都是好学生;没有举手的同学只证明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台湾的教育完全失败,那如果在大陆那就叫中国人教育也完全失败;第二证明你们果然是中国人。中国人大恩不言谢,大爱不言爱。我有一个美国老朋友,他在美国出生,在美国读中文系,后来因为读了中文系喜欢中国的东西就到了东方,在台湾住了十几年,到大陆也住过一年,在日本住过两年。有一次他老爸在美国身体状况不好,他就跟我讲说他要回美国陪他老爸一段时间。在乡下住了将近一年之后要离开,他老爸就送他到机场,他老爸就把手伸出来紧紧地握住我这个老朋友的手,“迈克,谢谢你回来看我,谢谢你回来陪我这么久。”后来我就跟学生讲,今天如果换成你,你父母亲会不会把手伸出来紧紧握你的手说“谢谢你回来陪我。”会不会?当然不会,对中国人而言回家陪父母亲叫天经地义,我们不能回去陪父母亲有点别扭,心里面有愧孝道。那我们回去做了该做的事情,有什么好谢。所以,如果万一你父亲把手伸出来,你的第一个反应一定是把手缩回去。那个潜台词是说:你想干嘛。我记得小时候有一首儿歌,我的家庭真美满,什么幸福又安康。晚上睡觉前爸爸和妈妈还会在你床边弯下腰去亲一下你的额头说:“孩子,我爱你!”小时候因为书里面都这么写,会觉得天经地义。长大一点,懂事后觉得这是什么教育嘛。中国人的世界如果我们情感真的够深,还讲爱只能代表你们彼此之间有问题了。这是我们整个文化在非常早之前就很清楚的一件事情,人跟人之问的情感当你真正能够到格物的时候,它是可以穿越一切语言文字的。所以语言文字它是可以用,但是我们都要知道它是不得已才用。 你格了物之后再来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才叫致知。那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今天我格了一个物,对一个事物有感觉、喜欢了、有好感了,没有隔阂了。你直接跟它格物,直接成为一体,这是第一个阶段。可是,等到第二个阶段的时候你想要去理解它,想要认知它,想要知道它,明白它,这个时候叫做致知。当你想要致知的时候,就需要语言文字了。所以为什么人类会发明文字,其实就是从格物到致知。在格物时代是不需要文字的,文字有时候会变成一个阻碍。可是,等到你必需要致知的时候你就不得不用文字。如果你先有格物这个基础再进入致知,那这个就没有问题,这就很健康,我们整个文明原来就是这样。可是这个致知久了之后,语言发展到后来它自己变成一个系统,结果我们把格物忘掉了,每天只做致知的事情,这个致知它就会变成一个异化,我们就开始变成在概念世界里面追求知识。可是,到后来你就会发现这些知识好像变成跟你都没有关系,就变成我们的学生读了那么多的书,知道了那么多的道理,可是他面对他旁边最真实的一朵桃花他是不看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开始面临一个真正的危机,这个危机其实不止是中国文化的危机,更是全世界的危机。

今天我们整个资讯那么发达,信息量那么大,可是人跟人之间的隔阂却那么深。当信息量越大的时候,燥欲症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因为那些信息、知识、语言、文字变成了一个隔阂。我们要谈中国文化,其实是要回到原来的那个点。中国文化它一开始的时候弄得很清楚,它是要先格物,再致知的。这一点是我们今天在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首先要提醒自己的。儒、释、道三家相较而言,儒家是比较容易陷入致知这个陷阱的;道家跟禅宗的好处就是,它们一开始的时候就对这个事情保持一个非常强烈的警戒,这个警戒用现代学者比较外行的说法,叫“反思论”。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就知道这里面会有陷阱,所以时时刻刻都提醒你,读书可以让一个人变好,也能把一个人变坏。你们看看生活中读书变坏的人多得很,而且有些人书读得越多人越坏。为什么会这样,就是你这个致知的过程里面它时时刻刻都会有异化的可能。道家、禅宗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提醒。儒家在早期的时候这个问题是不大的,孔子心里是清楚这一点的。孔子曾经讲过“予欲无言”,他根本不想说话,说了反而造成更多问题。语言文字有它的局限,大家清楚之后就可以再谈中国文化。

现在谈中国文化的人有几个大的问题:第一个,过度强调儒家;第二个,如果不是强调儒家,也是过度强调精英读人,儒、释、道三家这一块。但如果中国文化你只谈这一块,就接不了地气。谈中国文化要民间跟文人这两块结合起来,这个中国文化才会完整。那民间的中国文化怎么体现?一个最简单的东西――祭祀。《看历史》杂志明年制作一个专题,非常有意思,专题叫“礼失求诸野”,他们希望在中国大陆之外的华人文化圈寻找某些大陆已经流失掉的东西,等于说,整个中国大陆要文化重建的时候,我们可以有一个参考。我当时就给他们提了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的一些情况作参考,最后请我写一篇文章谈台湾的祭祀。相对于大陆来讲,台湾南部乡下祭祀传统是没有断的。台湾乡下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子――厅堂中间一定是一个神明像。这个神明像五花八门,可以是观世音、妈祖、关公,你要摆孔子也无妨,都无所谓。这个神明像的左下角一定有一个祖先牌位,神明像前面有一个香炉。像我老家,我母亲每天清晨一定是在神明、祖先牌位前面三柱香,然后清茶;黄昏的时候一定又来一次。台湾的民间祭祀都是这样,非常普遍。我老家小乡镇,直线距离大概三公里,宽几百公尺,结果庙宇几百多座。大部分庙都很富丽堂皇,看起来很有规模,为什么?因为那个很重要,那是所有的人真正的中心。将来大家有机会到台湾乡下,你到一个地方不知道从何看起,你就先看当地最大的庙在哪里。台湾的庙都是最真实的庙,所谓真实的庙就是它不是观光景点,当地人进进出出,你看到最多的是当地人;老人在旁边聊天;旁边会有当地最大的市场;还有当地最好吃的美食,包括当地最大的广场。在外面有庙,在家里厅堂有神位,台湾民间一直到现在都还是这样的状态。那这样一个祭祀是什么?第一个是对天地(就是对自然);第二个对历史(对历史人物);第三个对自己的祖先。祭祀就是最标准的格物,在祭祀的过程中,你拿着三柱香实际上就是一个念头,你自己在感激天地;你在感激历史;你在感激自己的祖先。那个过程没有任何分歧,没有任何概念,没有任何推理,它纯粹就是格物。民间的格物能力就是在祭祀这个传统里面培养出来的。所以将来中国文化要重建,最具体可操作的就是恢复祭祀。祭祀跟迷信没有关系,大家把它讲成迷信,那是因为大家迷信,大家被某个说法给洗脑之后觉得它是迷信。当看到我母亲每天三柱香,然后跟我死去的爷爷、奶奶念念有词的时候,我从来不觉得那是迷信,我觉得那是做人子女该有的道理。

祭祀是恢复我们跟天地、历史、自己家族的联系。我们现代人痛苦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跟所有的事物的联系都断了,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有很深的隔阂。祭祀就是要把这些联系给重新连接起来。这个祭祀不只是要民间恢复,中南海那边也要恢复,北京的天坛要重新恢复祭祀功能。将来中国要有两个中心:一个在中南海;一个在天坛,这个时候中国才可以重新跟历史、自然连接起来。由上到下把这个祭祀恢复之后,我们这个民族才可以开始恢复格物的能力,那是一切的根本。民间祭祀的功能比大家想象中要大很多,绝对不是迷信、科学这些字眼就可以把它抹杀,没有那么简单。我们不能因为科学、迷信把所有这些关联都砍掉,到最后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物质的人,那我们就活不下去了。我们中国文化要重建的时候,其实必需要从这个地方慢慢做起。

最后再讲一点,我这几年的状态是我看自己好像看别人,看自己有某些问题、某些缺陷、某些限制,有时候觉得有点好笑。可是没有办法,你也只好认,认了之后我会开始慢慢知道,我的这些限制和不足里有些地方是根本改不了,那是事实。但有些地方你可以改变,像我这几年是越来越老,越来越丑,可是越来越可爱。最好的例子就是我发现我抱小孩,小孩看到我会笑的比例越来越高,我发现这几年我没有白活。这几年我的心得就是,如果越能够明白自己的有限性,就越能够发挥自己的有效性。要先承认自己的有限,不要把自己想得那么伟大。 来大陆之前,内人给我进行“行前教育”,她说,你现在文章这样一篇一篇写,书一本一本出,讲座一场一场讲,如果你讲了写了,到最后你还是改变不了这个世界怎么办。我就跟她说,我干嘛要改变这个世界。如果我想要改变这个世界,这个念头就会变成我异化的一个根源。这个世界会这么坏,就是因为想改变世界的人太多。基本上我们的态度很简单,就是我写了一篇文章、一本书,我讲一场讲座,我只要知道看了我这篇文章,听了我这场讲座之后他的嘴角微微上扬,然后他对生命、世界的认识变得清楚一点点,明白一点点,我就觉得善哉!善哉!不要去想象你要去改变这个世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限的,承认你自己的有限,才能发挥你那么一点点的有效,这其实跟我刚才批评张载是同一个道理。目标、理想要真正能够落实,要接得上地气,这才会成为一个事实,你才有办法做得到一点点。

最后一个小小的地方跟大家稍微提一下,这几年在两岸谈中国文化的时候,大陆的朋友对台湾有一份好感,我心里蛮感激的。但是,我觉得有时候大家对台湾过度美化,其实台湾有他自己的问题。上次我在浙江金华讲演,有一个五十几岁的愤青抓狂起来拍桌子,就因为我讲了一个简单的事实。我说,台湾二十几岁这一辈的年青人跟大陆二十几岁的年青人比较起来,对传统文化的掌握,台湾年青人是比不上大陆年青人的。他说不可能,大陆这么邪恶的体制,不可能。我就跟他说,我是实话实说。台湾四十几岁以上这一辈稍微比大陆领先一点,这是事实。可是,因为台湾这二十年去中国化太厉害了,年青人对传统文化的东西他不会讨厌,也不会喜欢,他就是没感觉。台湾这几年的情况有点像温水煮青蛙,年青人就不知不觉的每天吃喝玩乐,结果突然到了一个年纪,发现你改变不了他了。我的《孔子随喜》在大陆的主力读者是二十岁到三十岁的年青人,在台湾叫《论语随喜》,找不到几个三十岁以下的读者,主力读者是五十岁以上的,尤其五十岁以上的看了好感动,因为他们说在台湾二十年来,已经没有在一个主流的文化版面专门谈《论语》、谈中国文化(所谓二十年就是从李登辉开始执政之后)。台湾整个社会氛围比较温良恭俭,所以就人本身来讲,那个质感还可以。可是,问题是他对文化的自觉,比大陆年青人确实要逊色。这里面有得有失,就是台湾有台湾的问题,大陆有大陆的问题。因为你们身在其中不会意识到,大陆在某些地方确实比台湾更保有中国文化的某些特质。举个例子,像年纪这个问题,大陆基本上还习惯称人家“老”,这基本上还是一个尊称。你在台湾称人家“老”,他会跟你翻脸。年纪到

六、七十岁还喜欢装年青,坐地铁只要人家给他让位,他还会生气。为什么?因为台湾受西方的影响很深,大家都知道西方的世界你老就等于废物一样。跟这个有点类似的是台湾年青人都普遍晚婚,晚婚是因为过度强调个人主义。我以前的学生到三十岁已结婚的没几个,绝大部分是没有结婚的。他们的说法就是,他们想要多过几年自由的生活,问题是他们身上的责任和担当就慢慢没了。最近报刊还做了一个专题报道,不是在批评这个现象,是反过来承认这个现象,而且要给它一个理论基础。大家越来越追求个人享受,然后你面对社会的责任、面对家庭的责任、面对整个历史的传承越来越无感。可就这一点来讲,大陆还是比台湾好很多的。由于大家理所当然的人人都在这样过,就不觉得相较于台湾这是大陆一个很大的优势。我是因为这几年有一些大陆的学生,我才慢慢发现这些大陆学生才

五、六岁,听说这一两年都结婚。刚开始我好压抑,后来才发现这是普遍现象,尤其是大家不知不觉把我们的传统,面对家庭、社会的责任继承下来了,这其实是中国传统。那就这一点来讲,两岸其实可以彼此参照的地方非常多。

今天因为时间关系就跟大家谈到这边。谢谢大家!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我身边的中国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16
随着中国不断发展,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或许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对身边的中国文化反而不以为然了。直到司美来到我家,我才懂慢慢发现身边的中国文化如此迷人,它们才是民族之魂。 司美是我家接待的一位美国......
我眼中的毛泽东(上)
发布时间:2023-05-26
毛主席不是一般人,他能够占领导地位,就是因为做事很讲究策略,脑子好。 我第一次见他是1946年10月底,跟习仲勋一起去延安。 那天正好是星期六,每个星期六晚上,都会开舞会,我还没到过要住的窑洞,直接就去了跳舞。 毛主席就......
东方眼中的西方文化图景
发布时间:2013-12-18
东方眼中的西方文化图景 今日世界的文化格局,基本上已经以西方的文化为主导。从人文意义上看,自由、平等、民主等等词汇确系自西方的文化 体系传入,那么所谓中国的现代文明,某种意义上也就指西方文明。虽然今天“现代文明”这类词汇......
我眼中的摄影家谭明
发布时间:2023-03-31
与他同时代的人经历相似,有过当兵的历史,也经历过“我们工人有力量”的时代,因为喜欢摆弄相机,走上了摄影之路。出版过许多大型风光摄影画册,每一本光听名字就很高大上。文如其人,谭明的作品也气势逼人:江山多娇,幅圆辽阔的祖......
跨世纪中国电影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眼光
发布时间:2013-12-18
尽管新世纪来临之时我们没有陷入世纪末的忧虑和狂躁之中,尽管我们对中国电影的期盼依旧殷切,但中国电影进入的2000年确是被困惑纠缠不休的一年,也是各种议论纷争而不休的一年,从创作到理论界,思考虽在,但疑惑丛生,电影艺术的出路到......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
发布时间:2022-11-05
《接触与碰撞――16世纪以来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一书的最大贡献在于,为我们开启了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的新视界,这是中西交流史中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16世纪前后的世界版图中,中国称得上是一个强国,至少在西方人心目中,对于......
“歪果仁”眼中的奇葩“中国风”
发布时间:2022-11-11
从“谢耳朵”口中的“啊呀,吓死我了”到《绿箭侠》里无比奇葩的“无添加中草药”,从Netflix上的美版《甄执》到美国首部以华裔为背景的主流电视剧《初来乍到》,如今渗透到好莱坞的中国元素可比上世纪香港功夫明星踢遍纽约和三藩唐人......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3-12-17
中华民族 历史 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 中国 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 现代 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
2015,西方眼里的中国议
发布时间:2022-12-07
在西方眼里,2015年的中国是怎样的?视角各有不同,但无论他们的观察角度如何,中国议题中最有份量的话题始终是中国内政的三大核心内容:经济、改革和外交。 “我注意到李克强总理使用‘积极参与国际多边事务’这样的说法。”丹麦驻......
外国人眼中的李鸿章
发布时间:2023-06-16
6英尺,相当于约1.83米。著名传教士李提摩太也注意到李鸿章“从体型看,他比绝大多数人都高”。李鸿章的身高也成为当时的国际媒体关注这位中国政治强人的重点。1896年,李鸿章访美,《纽约时报》记者专门求证过他6英尺的身高,“由于年......
我眼中的海湾战争-综合新能源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8-05
我的外交生涯开始于苏丹,后来陆续在摩洛哥、也门、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工作,由于这些国家大部分都盛产油气,我也因此与能源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石油情结”已深深扎根于我对世界事务的认知之中。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东冲突不断......
我国面条文化的中庸之道
发布时间:2023-02-20
面条起源于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历史。面条文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人文”精神、“自然”精神、“奇偶”精神和“会通”精神,同时面条文化作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十分丰富。在心灵深处的感召......
一个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式送礼”
发布时间:2023-04-03
日本和中国都是礼仪之邦,都要常常给家人和朋友送礼物。但在中国,送礼和收礼,有时候却让我感到有点痛苦。 有一年,我去贵州出差,当地政府送我一个大石头乌龟作为纪念品。礼物很有特色,可是太重,我一只手都拿不动。更惨的是,跟......
媒介眼中的“2009中国作家富豪榜”
发布时间:2018-04-03
11月30日,“2009中国作家富豪榜”名单揭榜,名单依旧延续前三届的方式,公布了前25位作家名单及版税。有意思的是前三名作者的读者群都是青少年,显示出青少年似乎比成年人更爱读书。与去年不同,曾两次获得第一名的80后作家郭敬明,今年未能卫冕,以版税收入1700万屈居榜单第二名,而“童话大王”郑渊洁以2000万版税收入成为新首富。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以1200万位列第三。以《明朝那些事儿》一战成名的当.........
中国英语教师眼中的美国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2022-11-20
【摘 要】美国基础教育管理体系是国家指导,各个州自主管理。基础教育执行过程中,总体上比较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对于德育,美国基础教育也重视,不过一般没有假大空的口号,而是将德育渗透于学校、家庭、社团、社会等领域的各种......
论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发布时间:2023-01-01
1前言 总所周知,我国传统文化是我国2000 多年来先人智慧的结晶,对于我们当代高中生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外国文化的不断渗入,中国当代高中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没有多大的兴趣,反而对外国文化十分好奇,......
论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发布时间:2023-01-31
前言 众人所熟知,语文中包含着文字的解读,也包含着文化的传承。如此说来,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教育时期是学生学习为人处世的最佳时期,也是接受传统文化精华熏陶的最好时期,将高中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是......
我眼中的小米年报真相分析
发布时间:2022-07-25
最近看到雷军微博发布了小米2014年的年度汇报,也有朋友要我真实的分析―下对小米未来的看法。那么借这个机会,我就来做一下对小米年报的真相解读。 高估值等于高价值么? 首先,我最无法容忍的一句话是:“450亿美元的估值,已让......
你是我的眼
发布时间:2023-02-02
从来没有一种解决办法,是万无一失且不会带来任何问题的;也从来没有哪一个话题,像“是否要用录像帮助裁判”这样长时间得不到推动。 自从电视走进球场,比赛画面因为科技而越来越精确、即时,录像渐渐成为显而易见的可靠手段,并为......
从“眼睛还是嘴”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发布时间:2023-08-04
从“眼睛还是嘴”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不同国家的文化呈现出差异性与独特性。在跨文化交流中,这些差异将会带来不可预料的困扰与麻烦。因此,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是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可或缺的。在与老外......
CEO眼中的CFO
发布时间:2022-12-06
CEO眼中的CFO CEO眼中的CFO CEO眼中的CFO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只有美国的少数跨国公司设立CFO(首席财务官,本文泛指公司最高财务负责人)一职。到了20世纪末,随着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和信息技......
中国高中篮球联赛中的美国文化及对我国篮球赛事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5-26
中国高中篮球联赛中的美国文化及对我国篮球赛事的启示 一、高中篮球联赛中的美国文化 所谓的联赛中的美国文化是指美国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经媒体手段通过赛事的运作带入到了与赛事发生关系的各个群体中,改变了群体的观念和行为方......
美国业界眼中的羊年纺织业
发布时间:2023-07-22
中国羊年从2月19日开始。羊意味着友好,平和,讲道义,人们喜爱羊年。羊年从传统上讲不会大起大落。羊喜爱公平正义,这或许就是中国人想象中的美好。美国业界把羊看作和平使者或和谐象征。 云开日出,还是阴云密布? 然而,世界纺......
爸爸眼中的星光
发布时间:2023-02-02
亲爱的小星星,六月有一个节日是属于爸爸们的,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嘻嘻,让我来告诉你吧,就是父亲节!本期的“乐淘故事会”,讲的就是爸爸和宝宝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吧! 1.天黑了。“好美呀……”贝乐轻轻地说。“是呀,”熊爸......
我国化学化工论文在CA中逐年增长论文
发布时间:2018-08-29
学位论文试论情感语言节目主持人万峰、钟晓的语言特点基于园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研究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试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争议试论中职《外科护理学》的情境式教学试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经济学和经济法基础课程融通教学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手术侧卧位适宜度的研究及图书;同时收录28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利,年度财政预算巳.........
我国民间音乐在茶文化中的表现
发布时间:2022-08-09
摘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篇章之一的茶文化以自身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东方气息。而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中,茶文化早已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枝繁叶茂。同时,作为民族特色文化的代表,茶文化与中国民间音乐的关系也是紧密相联。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音乐都与茶有关。本文首先大体的讲述了茶文化中民间音乐的起源和发展,最后深入的讲述了.........
我的梦的眼睛
发布时间:2023-01-14
萤火虫儿,你是会飞的小星星吗?会飞的小星星,一闪一闪的,那是我的梦的眼睛吗?我的梦的眼睛,正在寻找谁的梦?难道就是我喜欢的那片草丛?弹琴的小蛐蛐儿,惊动了犯困的风,高兴得摇呀摇呀,把所有的草都吵醒!饥饿的小刺猬,嗅着绿色的空气,脚步不再匆匆,它的肚子已经很饱、很撑!还有睡不着觉的小田鼠,把头伸出洞外,看着这夜里的草丛,看着看着就走出了洞外,一下子就掉进了我的梦。我的梦的眼睛,又发现了一个生动的风景.........
南宋古文家眼中的章法来源
发布时间:2023-05-15
摘 要:宋朝一代,文话著作涌现,古文家对文章章法理论的分析与总结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因此,作文是否有法,法从何而来,成为了南宋古文家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作者以南宋文话为基础,将夹杂于文章理论中的关于“法”的来源问......
关于全球化中的中国文化
发布时间:2014-01-17
论文摘要: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促使了各国之间文化的融合。文化多元化是当代世界科技进步,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各国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文化这种“软实力”已经成为各国提高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的重要因素。 论文关键词:文......
入我眼者非我有
发布时间:2023-06-12
第一次见到孙瀛洲先生(1893-1966年)青年时的旧照片,凭感觉我以为这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学者,在了解了他一生的经历之后,才知道他曾经是一位古董商人,一位北京古董行中赫赫有名的成功的古董商人。他身上最吸引人的,不是经营之道的高......
我想成为你的眼
发布时间:2023-05-09
我想成为你的眼 看到那,就像夏夜里那些 年轻的星群 就像夜空中那些 虚幻的火光 你所看到的光景 转瞬即逝 ......
你看我的眼神
发布时间:2022-10-31
红外相机与人手持相机拍摄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一般不会引起动物的警觉,这让相机可以拍到近距离的动物神态,以至于这几个动物由于靠得太近造成影像模糊。尽管如此,面对这个不起眼的异物,无论它们感觉到了还是没注意,那不同的眼神......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发布时间:2023-05-03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儒释道,主要不是指原始形态意义上的儒释道,而是指随着历史的前进,不断融摄了其他学派思想,并具有鲜明 时代 特征的发展了的儒释道。因此,我们要比较准确和深入把握中国文化,就必须了解儒释道三家各......
高中语文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2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年的文化沉淀,高中语文又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具有很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的教学价值。对于高中语文传统文化培养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才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
研究高中语文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相关性
发布时间:2014-05-05
毕业了,要写论文了,毕业生们是不是很头痛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啊?论文不像作文,还包括了许多的专业语言,就得参考许多文献,写一篇论文准备.........
中国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05
面条的老祖宗 张岱的「夜航船」说:「魏作汤饼,晋作不托。」他自己注解说,「不托即面,简于汤饼。」不托是什么?有人说是指「不托」之作,表示比做汤饼更简单的做法,所以判断不托正是近似面条的麦制食品了。 所以一般都认为汤饼之后......
中国“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3-20
摘 要: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自2012年播出以来可谓引起轩然大波,通过对中华美食不同角度的阐述,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真实写照,用舌尖感动中国,用美食阐释中国,用文化走出中国,向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千万年的饮食文化。它的......
“一带一一路”是中国建设大棋局中的棋眼
发布时间:2015-09-10
为什么中国此时提出并倡导建设“一带一路”?其目标、内容是什么?能为周边地区带来什么好处?这是世界各国和中国民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破解东部海路屏障棋局 纵观世界格局,从地缘、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视角观察,全......
今生我是你的眼
发布时间:2015-09-11
一缕阳光洒下,清晨的薄雾渐渐散去。一对双手紧握、结伴前行的夫妻正在幸福漫步。 “老婆子,你用手摸摸,这是一座雕塑,上面雕刻的是两颗心,心的颜色是红色的……”6月3日,二师三十团68岁的吴宝民,小心翼翼地搀扶着61岁的老伴章......
他看了我一眼
发布时间:2023-03-30
午后的阳光好得很,绿鳄鱼要去晒个暖儿。他悠然自得地漫步在河岸边,忽然,他感觉有一双眼睛在直直地盯着他。那是白猪耷耳,他毫无防备地迎面撞见绿鳄鱼,吓得呆站在路当间儿,像块石头立在那儿。绿鳄鱼看了耷耳一眼,斜过身子,继续向前散步。他打算在那棵歪向河边的老树根上休息,边晒太阳边打盹儿。耷耳瞧绿鳄鱼走远了,“吱”的一声尖叫,颤抖着腿脚拼命奔跑。“啊,我的妈呀,我的妈呀!”耷耳边跑边叫。长耳朵驴最先听到耷耳.........
营销人眼中的2015
发布时间:2022-11-08
作为一个营销人,听到马航的飞机掉下来了,至今不知所踪;看到全球油价一泻千里之下,俄罗斯经济被一棍子打回20年前。耳闻国内政治经济的各种大事,心中担心的是:中国可别和俄罗斯一样出现大规模经济滑坡和崩溃迹象。 改革开放30多年......
《蓝色眼睛》中女性自我价值观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05
摘 要: 简要分析了《蓝色眼睛》中黑人妇女对白人蓝眼色睛急切渴望的实质质是自我憎恨意识的表现,与此同时表明其自我憎恨思想意识形成的过程和展现。也表明其自我憎恨思想意识是由于她们价值观的颠覆与黑人文化和思想价值传统的陨落......
中国文化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流变
发布时间:2022-12-28
华人移民美国后第一次浪潮始于19世纪中期,延绵至今长达近两个世纪。从第一批华人抵达美洲大陆之日起,他们就把中国古老的文明和文化传统带到了这个国度。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移民,带着他们各自时代的历史印记和文化记忆,影响着他......
我眼里的贾平凹
发布时间:2023-01-12
我跟平凹先生年龄差不多,出身也很相似,都是从小生活在农村,经历了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70年代以及以后的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我们也看到了很多社会的动乱,人和人之间的互相猜忌、斗争,以及在社会变革这种大浪潮当中,各种道......
中国传统文化中之“士文化”初探
发布时间:2023-06-22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下册,对中国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散文的学习,让我们领略到古代士人的思想。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那股生生不息,传承至今的精神力量士文化。 一、士的起源 士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士作为介于贵......
一位制造业CIO眼中的数字化转型
发布时间:2019-10-04
关于数字化,Gartner的预测分析显示,与2016年的不足5%相比,2018年全球超过50%的大型组织将通过使用先进分析法和专有算法技术进行竞争。到2020年,至少会有30%的工业4.0项目将从领先算法市场中获取算法方案。Gartner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企业会加大对新兴技术及数字化转型的投入。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公司的主要战略,但对于如何选择和驾驭新兴技术同时引导消费者,.........
平面设计中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我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伟大的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光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应该渗透到现代生活的每一各领域,平面设计中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
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
发布时间:2020-02-16
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分析1.立志乐道立志,是指一个人要有坚定的志向和远大的理想;乐道,则指的是一个人要有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情操。在我国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立志乐道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充分说明了立志的重要性。他还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朝闻道,夕死可也。这里所谈的是,志士仁人,在物质上与精神的价值取向上,应该把追.........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 要】文化产业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中国的文化产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文化产业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了更大的拉动作用,但是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文化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
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2-07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源远流长的华夏传统文明在中国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辉和功绩,无论我们处于怎样发达的社会,始终都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作用。 早在远古时代,智慧的人们就开始注重珍爱......
《舌尖上的中国》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探析
发布时间:2022-12-15
摘要:《舌尖上的中国》堪称2012年最火的纪录片,为什么此片能够引起全民追捧,不仅仅是因为内容贴近生活,直击观众内心的是在人与人冷漠隔阂的今天体现出来的一种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感。本文将着重探讨《舌尖上的中国》所体现的中国传统......
论“中国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5-09-15
摘 要:英语在中国的普及客观上导致英语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国别变体――中国英语。然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英语”的国别特色被忽略,英语教育基本上是英语语言与文化的教育,英语教学中去中国化的现象十分......
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14
www.LWLM.com编辑。 【摘要】本文从“全球化”视野下中国传统文化发展遇到的挑战、“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应对策略等方面客观地分析了“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所遇到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我们在全球化视野中该如何发展中......
中国文化精神
发布时间:2023-01-15
本书以古今中外为参照,在历史的长河中对中国文化的品格、得失与论争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最通俗又极专业的讲述,并阐明了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它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简明系统地对中国文化精神突破性的概括,蕴含着历史的智慧与哲理的启迪......
中国经济论文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变化
发布时间:2023-07-09
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了“中国经济论文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变化”中国经济论文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变化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国经济论文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变化”,更多内容请点击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
设计师眼中的“好”编辑
发布时间:2019-10-16
编者按:设计师和编辑既是协作与配合,又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常常能看到以编辑视角写设计师的文章,而设计师又是怎样思考的呢?本文描述书籍封面产生的过程,涉及编辑与设计师的沟通与交流、设计方案的选择等,站在设计师的视角,提出技术变革环境下优化业态环境的具体做法。一、有效管理设计的三稿流程编辑工作中有三审制,设计也有三稿流程。从初稿、修改稿到终稿,模糊的需求逐步形成完整的视觉作品,三稿流程清晰地界定了阶段性.........
动物眼中的五彩世界
发布时间:2023-07-13
生物了解周围世界的视觉感知能力取决于眼睛。在动物中,有一些可能是部分色盲,但在某些方面,它们的视觉能力比我们人类要强得多。人类是三色视者,视网膜上有三种类型的光感受器,称为视锥细胞,可分别感知红色、绿色和蓝色。还有一种不同类型的视觉细胞,被称为视杆细胞,可检测到少量的光线,让我们在黑暗中也能看清东西。但许多动物的感光过程与我们不同,有的生物只有两种类型的视锥细胞,导致它们部分色盲,有的动物则有四种.........
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6-28
最近十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股股的“西洋风”也开始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不仅汉语里多了很多的音译词,例如“摩登”,“可乐”等等。过西洋节也成了卷过上下所追逐的时尚风气,就拿眼下的圣诞节来说,各家店铺把小店装饰的五......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伦理文化
发布时间:2023-06-26
人类社会不存在无价值和非道德的政治。自从政治现象产生以来,政治与道德便像连体婴儿一样,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政治中的道德准则、政治学中的伦理观念始终是政治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1]然而现代社会的政治这个词语对于中国人早在《......
浅析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25
一、华裔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的改革开放,不仅加快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加快了我国各项事物的发展。文化交流也得了空前发展,这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一点的影响。社会进步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文化知识结构。我......
梁廷眼中的耶稣教
发布时间:2023-07-13
摘要:梁廷(1796―1861),广东顺德人。鸦片战争前亲身参与禁烟运动,是广东士绅中热心抵抗外侮并留意时务的人。鸦片战争后著书立说,主要有《海国四说》,《夷氛闻记》等,《耶稣教难入中国说》是《海国四说》中的一篇,本文从时代背景入手,探讨耶稣教的内涵,分析梁廷对耶稣教的看法,并站在时代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角度上对其观点进行评价。关键词:梁廷;《耶稣教难入中国说》;文化惰性耶稣教在华传播自唐代开始,据.........
中国文化的数字化演绎
发布时间:2023-07-25
2014年10月北京青春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官方发布消息称,《魁拔4》将无限期延后,这一举动,引起网友的热议。《魁拔》是近年来国内罕见的高口碑、高制作水准、非低龄化的中国系列动画电影,它被认为是国产动画的翻身之作。虽然在2011年......
中西方文化与文化兴国
发布时间:2023-02-01
中西方文化与文化兴国 美国俄勒冈大学名誉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主任,2002年被希腊官方授予“希腊文化研究杰出贡献奖”及“雅典市荣誉市民”的称号。 文化是什么 从内涵上来看,文化有文化表象、价值观念、文化传统、思维......
中国文化的“体”与“用”
发布时间:2023-08-04
晚清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总体上是传统文化遭受冲击和破坏的历史。不过,这一过程中却不乏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努力,但在“新文化”的滔天巨浪下,这些努力并未能挽救中国传统文化风雨飘摇、日趋衰败的历史命运。与它相关的“复辟......
论中国文化中恋物的发端
发布时间:2015-09-06
摘 要: 中国审美文化中具有一些很独特的,对器、物的迷恋行为。排除较为原始直接的与性和生殖有关的意象外,在拉康式精神分析的层面上可以看出一些更为隐晦的恋物行为来。在这些恋物行为的背后却显现着中国文化原始时期彻底转型所带......
洋眼看国安
发布时间:2023-03-27
耐克、三星、万达广场……熟悉的赞助商闪烁在场地周边的电子广告牌上。同时,挂在看台栏杆上的红色横幅同样显眼:“中国梦,你我一起努力,你我共同前行”。这里是工人体育场,曾经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重要政治符号,如今已变为酒吧和......
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07
中国绘画发展到今天,在表现技巧和表现内容上都发生了种种变化,然而,透过这些表象,我们仍然可以准确无误地识别出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即已形成的独特的审美符号,领略到中国绘画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在中国绘画的研究中,一些学者都不约而同地从中国的经典哲学和禅宗里,找到了中国绘画美学的起点,看出了中国绘画所包融的哲学深度。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画的影响大家知道,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可以上溯五千年,在商周.........
中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
发布时间:2013-12-17
中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 中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中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 精 品源自语 文科 ......
中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
发布时间:2023-01-04
[摘 要] 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同的文化之间需要有理解精神和博大的胸怀,以这种精神和胸怀来化解彼此之间的不解和冲突,电影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代表中国特色的张氏电影,......
我国生态文明中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途径
发布时间:2022-11-21
摘 要:生态文明既是一种社会理想状态,这种状态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其重要内容;也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和发展理念。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关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巧设文本“课眼” 优化文本对话
发布时间:2015-09-16
打造高效的课堂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高效课堂的重要标志是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学生能够与文本进行有深度与广度的对话,从而实现各项语文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如果缺乏一个“......
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优化对策(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07
1 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现状 1.1 中小企业出口占全部工业企业出口现状 1998年全部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中,中型企业的出口产品交货值达到454亿元,小型企业的出口产品交货值达到230亿元。而当年全国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的出口......
文化对话与中国传统文化范式中的障碍
发布时间:2022-10-25
在最近南京举行的文明对话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赞同杜维明先生提出的文明对话的基本原则:以相互容忍创造对话的条件,以承认对方存在的基本信念确立认识对方的意愿;对话的目的不在于证明自己的正确,而是了解对方,扩大自己的参照系,......
中西方宪法思想对我国审计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西方宪法思想及对审计文化的 影响 宪法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它深植于西方思想文化土壤中的,本身又是西方 历史 长期衍生的一种复杂的意识形态。西方宪法思想的文化基础根源于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的 理论......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7-28
摘要: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也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 发展 不仅能促进 经济 发展、吸纳就业,而且能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精神产品。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因此,必须从加强规划、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培育龙......
经济全球化中的我国境外直接投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6
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各类经济要素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从而使得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日益增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融合。最终朝着无国界经济转变的一种过程和趋势。伴随着国际分工日趋深化和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经......
培养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时代新人
发布时间:2013-12-18
" 成功教育的真谛在于书写一个大写的人。培养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时代新人是我们的育人目标。“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也要求我们教育应保持适度超前发展;应努力建立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应努力提......
中国武侠电影对中国文化的推广
发布时间:2016-05-30
1前言 武侠电影是成人的童话世界,是中国具有自主创作艺术产权的民族电影样式,也是中国类型电影走向世界影坛的扛鼎之作,作为华语电影的重要体裁,在世界电影艺术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显然,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独有的一种类型电影,具......
经济学家眼中的股市
发布时间:2023-07-11
随着中小企业和全球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增强,股市在财富效应之外对经济的影响渐弱,其涨跌也不应当偏离内在价值太远。 最近中国股市的表现激起了很多经济学家的热议。这些争议的背后隐含了一个假设,即股市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是和一......
老师眼中的学生干部
发布时间:2023-05-21
学生干部是老师的左膀右臂,是老师的左手右手。左膀右臂能扛事儿,挑大梁;左手右手能干事儿,干实事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学生干部是经过选拔从同学中脱颖而出的,是一个班级的骨干力量,是同学们的依靠力量;是老师认可的优秀学生,是老师和同学们之间沟通的桥梁。在老师眼中,优秀的学生干部应当具备哪些特质呢?(1)责任心强。从学生手册中,我们了解到,每个学生干部都被赋予了一定的职责。如班干部的职责是协助班主任抓.........
中国戏曲跨文化传播中文化自信的凸显
发布时间:2022-11-26
摘要:为适应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中国传统戏曲的跨文化传播必须在文化自信的视野下与新时代发展的趋势互动互融。我们必须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坚持传播渠道与方式的改革创新,坚持传播思想和内容的丰富完善,坚持重视文化差异和传播受众等重要因素,通过各种途径弘扬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精神内蕴,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关键词:文化自信;传统戏曲;跨文化传播;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长远稳步发展的基础,能够促进社会公民思.........
论中国养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12
摘 要:中国养生文化源远流长。中医的“医食同源”和“治未病”思想、古代体育健身活动、古代茶养生文化、古代酒养生文化直到现在还影响着人们的饮食起居。古代哲学思想影响着古人的修生养性,到了现代又散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指引着......
我的中国梦
发布时间:2023-01-31
【摘 要】中国,一个富饶而美丽的大地,繁衍了优秀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先进而科学的文明。翻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所创造的无与伦比的繁荣,让我感到非常的骄傲和对华夏大地上的先辈们无比的崇敬。作为一个中国人......
干瞪眼(中篇小说)
发布时间:2023-03-12
万 宁 湖南岳阳人,中国作协会员,株洲市作协主席。1991年发表文学作品。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当代》《十月》《小说月报・原创》《湖南文学》《长江文艺》《天涯》《芙蓉》《文学界》《芳草》等文学刊物,并被《北京文学・中篇......
企业文化论文:浅析我国中小型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4-01-20
【摘要】希望查字典论文网整理的企业文化论文:浅析我国中小型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能够给您带来一些灵感。 论文关键词:中小型企业 企业文化建设 海尔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广大企业的重视......
论泰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与互补
发布时间:2023-05-25
摘 要:纵观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泰国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一直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从而使得泰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差异性互补现状,即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同时,也实现了双方的渗透发展。因此,本文将着重于分......
传播中华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发布时间:2023-05-13
【摘 要】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将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与软实力两种形态。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而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兴盛,则是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中......
文化符号与中国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5
文化符号与中国文化研究 一、文化符号的形成及其弊端文化符号是在集体中形成的,反映的是集体权威:符号作为社会共识,由于对个人意识的整合而产生了集体对个人的权威;而集体对个人的权威则通过符号传播和继承下去。符号从来都不只是一......
中国茶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整合
发布时间:2023-03-10
摘要: 中国 茶文化是经过数千年 发展 演变而成的独特的文化模式和规范,是多民族,多社会结构,多层次的文化整合系统,漫长的 历史 积淀,使中国茶文化更显深沉,更显凝重,在它的广袤和无限的丰富性面前,我们难以估量出那沉甸甸的......
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2-05
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总结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五次影响 我国文化发展变化的轨迹上,很容易发现外来文化的影响,总的概括为5次大的影响,自东学西渐起西方文化开始传入中国。第一次大的影响是东学西渐,这是一个和西学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