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康有为与清末帝制合法性危机

康有为与清末帝制合法性危机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7 01:12:02
康有为与清末帝制合法性危机
时间:2022-12-27 01:12:02     小编:

摘要:作为政治行动者的康有为,“保皇”只是他实现社会根本变革的策略。而“思想家康有为”则是一个帝制合法性的颠覆者。他与追随者所宣扬的民主共和、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和孙中山等革命派思想一起汇成巨流,彻底荡涤了支撑传统帝制的各种观念体系,使得上述现代政治价值观深入人心,促进了以帝制为象征的政治合法性的革命性转型。

关键词:康有为;合法性危机;帝制中国

康有为是清末著名的君主立宪派乃至“保皇派”,但深入考察其思想体系就会发现,保皇只是他思想中的一个次要方面,“保皇”或对君主制度的“保守”只是康有为推进中国根本性变革的一种策略性选择。作为“思想家的康有为”,在对西方“人权”、“自由”、“平等”思想的鼓吹,以及对中国传统纲常伦理等核心价值体系的扫荡摧锄方面,其思想的激进程度和革命的“彻底性”并不输于革命派,甚至在很多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重新审视康有为在晚清以迄近代思想史和政治变迁史上所扮演的真正角色,会发现康有为至少和孙中山一样,都是帝制合法性的颠覆者,从而也是中国几千年帝制的终结者。

一、帝制中国的合法性信仰模式

我们知道,所谓“合法性”(Legitimacy)是指一种政治统治或政治权力能够让社会成员自愿服从、认可的能力与属性。而人们之所以认为某种政治统治是应当服从的、从而赋予其统治合法性,是因为统治者的行为符合了社会成员心目中某种有关什么是好的、应当服从的统治者的标准,即合法性的价值规范或合法性信念模式。因此,一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好政府”、“好皇帝”的评价标准或让人“自愿服从”某种权力的理由,就构成了这个时代合法性信念或合法性基础。也就是说,合法性直接取决于人们心中这种合法性信念模式或价值规范,它们构成了合法性的内容或核心。

而所谓帝制合法性则指的是这样一种事实:君主制在中国历史上持久延续了几千年,成为唯一“正统”的政体形式,从而也是人们唯一的政治制度选择,其间虽经诸多历史动荡,如佛教东来、游牧民族的大冲击、异姓“革命”的改朝换代与国土屡分屡合等等,都没有撼动这种政体的稳定性与“永恒性”。而支撑着这种“永恒”君主制的,则是将君主制视为“神圣、合理、永恒”的一套稳定的观念系统,即合法性信仰模式。在这种信仰模式下,人们普遍相信,以君主制为核心的纲常伦理秩序乃是整个宇宙秩序(“天道”)在现实世界(“人道”)的集中体现,是普遍永恒的宇宙秩序的一个有机的甚至是核心的组成部分,即所谓“君臣上下,手足内外,乃天理自然”、“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君道即天道也”等等。换言之,人类需要君主就像“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一样符合天理,就像有天、有父一样自然而然。如果君而可废,那就像“天亦可改,父亦可易”一样不可想象。同时,按照中国人的“天人合一”思维方式,既然君主制是本原于“天道”,也必然是内在于人性、合乎人心的,从而“君”和“父”一样,都是我们人类情感所必需,是人之为人、人有别于禽兽的本质规定性反映。因此,君主制所代表的秩序既是自然法则(“天理”)的体现,又是“人道”、人性的要求。于是在这种信仰前提下,君主制就赋予了以下特点或禀赋:

首先是神圣性。因为君主制、“君道”来自神秘、超验的“天道”,是“天命”、“天意”的体现,同时又能为人类的理性和经验所把握、验证,是神秘性和世俗理性的混合物。

其次是合理性。因为君主制是宇宙法则、自然法则在人间的体现,又根植于人性的内在需求,当然是最好、最适合人类的一种政治形式。

其三是普遍、永恒性。既然这种君主制是宇宙秩序、自然法则的体现,又是人心、人性的内在要求,没有它就不成其为人类,当然具有空间上的普遍适用性以及时间上的永恒性与唯一性。

当然,相信君主制的神圣性、永恒性,不等于任何人和任何政治势力取得了君王的名号、夺得了政权,就可以直接代表这种神圣永恒的政体,自动获得统治的合法性。一般认为,在商代人的正统观中,是认为“天命”永久地眷顾、保佑一姓,不存在统治资格的“革命”问题。但是伴随着在商周之际的王朝鼎革,这种天命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天命”固定于一姓的观念被“天命糜常”、“天命有德”的思想所取代。为了能够解释一个“小邦周”何以取代商朝这个庞大帝国的统治地位,周人理解的“天”便不再像商代那样,是一个无条件保佑既有王朝、不可理解的绝对力量,而是“天命有德”、“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是否得“天命”、有资格成为君主,成为“合法”的统治者,最终还要看是否有德、是否“得乎丘民”,于是“天命”就有了保民惠民、惩恶扬善的道德理性内涵,“德”(“为政以德”)就成为判断一个具体王朝、君王统治合法性的最重要标准与价值规范。所以,尽管帝制所代表的秩序是普遍永恒的,但却不像日本等其他君主制国家一样,无条件地承认一个王朝、一个家族拥有“万世一系”的统治权,具体由哪个政权、哪个君主来代表这种秩序,在传统文化中又是有条件或者有资格要求的。具体地说,一个政权、统治者必须符合人们在儒家文化中形成的标准或合法性信念,才会得到认可与自愿服从,获得统治合法性。对于这些标准,笔者曾经做过比较详细的分析。概括起来说,一个王朝或一个政权是要想合乎“正当”、“正统”,从而具有合法性基础,首先应是“中国人”(而非夷狄)治理中国之事,即应是“中国人”的王朝;其次是开创该王朝的君主与前朝没有直接的君臣关系,即不是靠“篡逆”得位;其三,必须是男性君主(而非女主)在位;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一个王朝应有足可称道的统治功业与绩效等,如空间版图上的统一、时间上的持久以及政治上能够行“王道”、“立君为民”、以德服人等。相应地,一个王朝下的君主也必须有德、“以德取位”,并且因此有天命的“符验”,还要有足以服人的丰功伟业(显示出韦伯所谓的超凡魅力),同时取得君权的手段或程序必须是正当的、“明受”的。总之,一个王朝及其统治者必须围绕“德”这个最核心的要求,行王道、施行仁政,既有“内圣”之德、文治灿然,又有“外王”之功、武功卓著,才能做到天与人归、“得天理之正”,才被认为是“正当”的和值得服从的。 因此,如果从总体上观察整个帝制中国合法性信仰模式的内部结构的话,最高一层是肯定君主制为人类社会唯一政治形式的观念系统;在这个大前提下,则是关于各个具体王朝和君主们统治合法性的规范体系,这一规范体系以“德”为本位,并由此形成一套丰富庞大的合法性知识与话语体系。而在“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实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情况下,这套合法性知识与规范体系又主要是以儒家为载体,反映和表达的主要是儒家的“圣学”、“圣教”,从而整个帝制中国的政治合法性知识、信仰与规范体系就与儒家存在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二、康有为对传统政治合法性观念体系的颠覆

应该说,在近代中国严峻的社会政治危机和文化危机形势下,早于康有为之前的洋务派和改良派家们已经在思想上开始对中国几千年的帝制产生动摇,并开始向往和鼓吹以“人权”、宪政为核心的西方思想,但这种思想变化比较而言还是偏于感性的和表层的。康有为则是通过更彻底、更系统的理论建构,全面地瓦解了传统中国君主制的合法性基础,大大推进了现代政治合法性的重塑与转型。

首先,让我们从康有为对中国传统知识体系、符号系统和价值体系的解构和颠覆说起。为了建构其政治理论、实践其政治变革的主张,康有为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是,必须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打破人们对传统“圣学”、“圣道”的迷信。但是他又深感自己作为一介平民人微言轻,即“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于是只好采取“托古改制”、打着传统反传统的策略,利用自己经学大家的学术功底,通过艰巨浩大的学术考证,断定几千年以来被统治者奉为圣经的儒家经典皆为“伪书”,并按照他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理论建构需要,重新解释传统文化和孔子。他将终生捍卫君臣父子关系、主张对现实社会的纲常秩序“述而不作”的孔子,塑造成为一个伟大的改革家和“立宪”者,说孔子在几千年前就已预先制定了中国社会与政治变革的“大宪法”,这就是中国必然要从“乱世”走向“小康”,并最终走向民主共和制和大同社会,而康有为则是孔子这种“微言大义”的发见者和传承者,自己提出的变革主张就是践行孔子的“王制”和万世大法。这样,就把作为传统纲常伦理载体的儒家经典宣布为“伪经”,把孔子塑造为改革家、民主共和制的“立宪者”,不仅彻底颠覆了传统中国人心目中孔子的形象,而且不啻将中国几千年奉为“圣学”、“圣教”的儒家经典宣布为一堆废纸,从而在知识系统、符号系统和价值系统方面对传统中国的君主制秩序来了一个庭扫穴式的摧毁!难怪当时有人说他“欲将中国数千年相承大经大法,一扫刮绝”。

从更深一层看,儒家思想以及与其所支撑的礼乐制度,已经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和君主制所代表的社会政治秩序密不可分,亦即已经构成了传统政治合法性象征体系。作为传统合法性的象征体系,儒家思想与作为其符号载体的“经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按照统治合法化的需要建构人们的政治人格,通过潜移默化的教化使人对君主制产生深厚情感和归属感。同时,这一象征系统还具有对人们思想的遮蔽功能,使人在这种思想和知识体系的笼罩下,看不到世界上还有其他的政治形式和秩序结构,使人以为君主制就是客观化、凝聚化的世界本身,就是天理自然,从而似乎是“无所选择”地接受君主制。在连续不断地遮蔽、合法性表演与合法性故事的讲述中,君主制乃至一个王朝的统治合法性就被“客观化”地建构起来了。康有为对儒家经典所代表的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的解构与颠覆,如同《肖申克的救赎》的主人公成功越狱一样,等于突破和粉碎了传统政治合法性的“象征之林”,为一种全新的政治知识和政治观念的产生打开了新的天地。

在颠覆了传统经学所代表的知识体系与价值系统之后,康有为展开了他庞大理论体系的构建。如果使用以赛亚・柏林关于狐狸型思想家与刺猬型思想家的比喻,康有为显然属于后者,和许多近现代政治人物“流质易变”、思想驳杂不同,康有为是少有的能从本体论、世界观、社会历史观和现实政治主张方面全面构建宏大理论体系,并能基本保持理论逻辑一贯性的人。

康有为政治思想的逻辑的起点是以“元”为始基的本体论,正如他在自编年谱中所说,“其道以元本,以阴阳为用”。康有为利用和改造了传统思想中“元”的概念,认为宇宙万物起源于一种叫“元”的本体,这种“元”本身具有阴阳两种属性和力量,它们互相对立又互相和合,变化生成了万物。故“元”是化生万物的“全神”,同时事物“无一不变,无刻不变”,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物新则壮,旧则老;新则鲜,旧则腐;新则活,旧则板”,“变”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宇宙的普遍法则。在这样一种本体论下,康有为一则强调“万物齐同”、万物都有共同的本原,从而为其人人平等、大同思想张本;一则突出“变”的思想,强调社会发展与社会变革体现了新陈代谢的宇宙法则,为其进化论的“三世说”、维新变法思想提供依据。

在他看来,既然万物都本原于元,人作为自然万物的一份子,当然也是由元所化生、在本质上是平等、“齐同”的。他在《大同书》中指出,人人都是圆头方足之形,本无区别,“人人为天所生,同为天之子”,“直隶于天”,故“人皆独立……人得自由,人皆平等”,具有独立、自由、平等的“天予之权”,是真正的“天子”和“天民”。这也就意味着,人在本性上并无善恶高下之分,人的各种欲望、人的“去苦求乐”,都是“天之性哉”。

由于人的独立、平等、自由、幸福是“天予之权”,是宇宙自然的法则使然,顺从这一法则、实现这些“天予之权”就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与目标。康有为把实现上述目标的社会叫做“大同”社会或“太平世”。在他所勾画的大同社会中,消灭了阶级、国家,全世界只设一个“公政府”,由人民选举议员、议员选举行政官来实施起码的管理职责;在经济上和社会方面消灭了私有制,实现了财产公有,人人独立、平等,毁灭了家庭,男女之间自由地“交合”,“各适其欲”而“无私属焉”,对所生儿童则公养公育,同时生产力极大提高,物质极其丰富,人们“安乐既极,惟思长生”。总之,这是一个人人平等、自由、幸福的“极乐”世界。 而人类在自然法则支配下,必然会走向这一大同世界。为了证明这一必然性,康有为提出了“三世进化”的社会发展模式,认为人类社会普遍经历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太平世(大同)三个社会发展阶段,是一个从野蛮到文明的不断发展进化过程。其中据乱世是野蛮专制、“文教未明”的时代,升平世是“渐有文教”的时代,而太平世则是“文教全备”的“大同”世界。在政治制度上相应地经历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君民共主)、民主共和制三个阶段,所谓“据乱则内其国,君主专制世也;升平则立宪法,定君民之权之世也;太平则民主,平等大同之世”。这三个发展阶段是循序渐进、不能跨越发展的,并且“验之万国,莫不同风”,是人类社会普遍的道路。而现在的中国则正处在从据乱世向升平世转化的阶段,故只能“以小康之义行维新”,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

和一切乌托邦思想必然会激烈抨击乃至彻底否定现实社会一样,在康有为极乐世界的反衬下,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则是“鱼肉其臣民,视若尘沙,恣其残暴”,“权威无限,大背几何公理”、“最无益于人道”,处于“文教未明”的野蛮落后时代。而现实世界也无非是“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以智欺愚、以富铄穷”,是一个充满忧患和不公的社会,甚至“不过一大杀场、大牢狱而已!”⑤即使是小康时代的立宪的君主制,和“文明”的大同世界的民主共和制相比,也是“野蛮”的、当然也是最终要消亡的。在他看来,所谓“君臣也,夫妇也,乱世人道所号为大经也,此非天之所立,人之所为也”,君臣、夫妇这些所谓纲常伦理压根就没有什么天理。所以他在注释《论语》中孔子“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一语时,就明言“文明世人权昌盛,但有公议民主,而无君主。乱世野蛮有君主之治法,不如太平世文明无君主之治法”。

通观康有为的整个思想体系,要义不外以下几点:

第一,人人为天所生,平等、自由、独立是“天予之权”,君主制所代表的等级尊卑关系是违反以上“公理”或自然法则的,压根不存在形而上的根据与神圣、合理性。

第二,一切君主制都是暂时的、野蛮落后的,最终将被“文教全备”、民主的“太平世”所取代;立宪君主制也只是向民主共和的过渡形式,从而根本否定君主制是人类社会永恒不变、普遍接受的政治形式。

第三,将几千年奉为“圣学”的儒家经典贬为“伪经”,将整个现实社会斥为大“杀场”、大“牢狱”,并发出人人都是“天子”的呐喊,不仅颠覆了君主制的核心原则、合法性知识与象征系统,而且把批判的矛头直指整个文明历史的发展和现实社会的一切,这无疑是当时最激进、最彻底的思想大解放、大革命!

三、康有为与中国政治合法性观念的现代转型

虽然君主制都是野蛮落后、不合公理的,但在康有为看来,当时的中国还是以实行君主立宪制为宜。这主要是基于他对中国所处历史发展阶段的判断以及他对国情的认识。他认为,现在的中国正处在从“据乱世”向“升平世”转化的阶段,当然不能“蠛等”、直接跨越到“太平世”,而只能“以小康之义行维新”,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而从现实的国情民情而言,迄今为止中国一直在“据乱世”的专制时代,国人“积四千年君主之俗”,民智未开,公理未明,“一旦废之,以起争乱”,所以君主立宪是不得已的过渡办法。他还总结各国的经验教训说,欧美各国只有美国和瑞士两国行共和成功,其中法国大乱80余年,中南美洲20国行共和,除智利外无不大乱,可见行宪易安,行共和易乱。将来到了太平之世“人人平等,……是时有欲为帝王君长者,即反叛平等之理,皆为大逆不道之第一恶罪”,则君主制自无存在理由。另外他还认为,立宪君主制“实为奇妙之暗共和法”,“若立宪,君主既已无权,亦与民主等耳,他日君衔亦必徐徐尽废以归大同耳”;或者说,“君主立宪既久,大权尽削,不过一安富尊荣之人而已。其皇帝、王后等爵号,虽为世袭,改其名称曰尊者或长大可也,或待其有过而削之,或无嗣而废之,无不可也”。就是说,立宪君主制只是多了一个皇帝,其实和共和制是想通的,而且这个皇帝迟早也会被废除。这就是康有为成为“保皇派”、“保守派”的由来。

这样,尽管康有为“保皇”、主张在君主制前提下实行变革,但他所主张的“君主制”却与此前中国人熟知的君主制大相径庭:第一,它以现代西方自由、平等、独立等“人权”原则为价值支撑,以宪政、议会制度为核心内容,而绝非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君主制”了;第二,即使是这样一种和民主共和制十分接近的制度,从价值排序上、从人权的理想要求看,仍然比民主共和制低一个层次,因而也只有工具性、过渡性价值,最终还是要被文明的发展进化所淘汰的;第三,如前所论,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君主制作为“天道”和“人道”的集中体现,是需要神圣、神秘的形而上依据,以及人们的情感和道义感支撑的,而在康有为则利用现代“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为武器,从而根本上抽掉、粉碎了这些君主制赖以存在的依据和支撑。没有了形而上的神秘感,没有了感情上的归属感、道义上的认同感,君主制从根本上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再谈“保皇”,其理由就显得十分苍白无力,难免陷入覆水难收的境地。

作为维新变法运动的领袖,作为那个历史阶段上“先进的中国人”,康有为的上述思想和精神气质不仅对其追随者们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且深深影响了近代思想变革的走向,甚至可以说,是康有为及其追随者们掀开了中国近代以来思想革命的大幕。梁启超曾回忆说,第一次见面听老师介绍其学术与思想,感觉如“大海潮音”、“狮子吼”,于是“捧手受教,一意皈依”。后来梁启超流亡日本时写下大量宣传自由、民权的文章,影响所及已经远远超出维新派,甚至改变了一代青年人的思想。而作为康有为私淑弟子的谭嗣同,当他从梁启超那里得知康有为大同书的内容后,即惊呼康为“一佛出世”,大为倾倒,其思想无疑受到康有为的很深影响。对此,梁启超、康有为都曾明确予以承认,后来的一些学者也接受了这种看法。尽管这种影响可能存在被“渲染”的成分,但至少我们可以从谭嗣同的许多堪称暴烈的思想中,比如从他以“仁学”为核心的学说,求“通”求“变”、冲决一切“网罗”、追求彻底自由解放的主张,以及从他猛烈抨击传统伦理道德、痛斥“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的言论中,都不难看到康有为思想的影子。 另外,如果人们仔细阅读康有为和孙中山的著作与文章,也不难发现两者之间其实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在价值取向方面,他们对现代西方的一些基本政治价值观如自由、平等、民权等,显然都有共同的认同。再就是他们都有一种追求完美社会的实践冲动,从而都有一种“现世乌托邦主义”或雅各比所谓“偶像崇拜式”的乌托邦精神。比如康有为追求大同社会,并把维新变法作为通往大同的必经阶段,孙中山也以实践《礼运・大同篇》为目标,并认为他的“民生主义”就是“天下为公”的共产主义。与此相联系,康、孙二人都带着某种政治至善论的思维方式,对民主共和制无比推崇和肯定。比如康有为说欧美的共和政体是“太平之法”、“近于大同”,孙中山更将他所设计的“五权宪法”政府称为“世界上最完全、最良善的政府”,“完美无缺的治理”。而且他们都相信历史是不断发展进化的,并且都认为“仁爱”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法则。如在康有为哲学中“元”这一本体,在人类社会中就表现为一种“仁”的精神、“爱”的力量,以至于他有时候干脆把自己的学说叫做“仁学”,孙中山则认为人类社会的进化以互助为原则,而互助原则就表现为“仁”或“博爱”。

不仅如此,康有为所领导的这场思想变革运动甚至在某些议题和思维方式上,与后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存在着某种相似性。萧公权先生就曾注意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一些观念和主张,如追求自由、平等、独立,追求彻底的“解放”,抨击传统道德价值,将家庭制度与专制制度联系起来加以激烈谴责,其实和康有为的思想十分相似。而且,在如何推进社会变革的思维方式方面,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和康有为维新派之间也是比较一致的。如康有为主张“尽变、全变”,谭嗣同要求冲决一切“网罗”,梁启超提出“作新民”、“变法先变人”,而新文化运动中则提出要以道德觉醒作为“最后之觉醒”,实现中国人的彻底“解放”,以及对中国问题的“根本解决”。这种议题和思维方式上的相似性,至少说明康有为发起的这场思想冲击所达到的烈度与高度。

总之,康有为的政治思想,经过他本人及其弟子的宣传以及维新变法运动本身的传播,确实在当时的思想界掀起了“大地震”、“大飓风”(梁启超语)。他虽然在政治行动上主张“保皇”,但其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却和孙中山革命派的思想汇成巨流,彻底荡涤了支撑帝制、皇权的各种观念体系,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使得上述观念成为中国人心目中新的“公理”和“天道”,从而促进了以帝制为象征的政治合法性的革命性转型。作为政治行动者,康有为固然是审慎的、“保皇”的,但作为思想家的康有为却更像一个革命者,其思想未必没有革命派乃至后来的新文化运动“激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论清末的官制改革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05
[内容提要]:1906年的清末官制改革是以慈禧为首的清朝统治者为摆脱内外交困的状况,挽救濒临灭亡的封建专制的政治统治,在“大权统一于朝廷”的前提下进行了一次官僚机构的改革。由于清朝统治者不肯放松手中的权力,其机构的设置与官员的任......
现代舆论控制与清末湖南社会变革
发布时间:2022-08-31
摘 要:较之传统舆论,清末以报刊为媒介的舆论更多地加入了现代元素,所控制的地域范围增大、人数增加,极大地推动了湖南社会变革。同时,作为一种控制民众思想的手段,舆论形成的过程即是对舆论激烈争夺的过程,随着清末湖南舆论控制......
末代皇帝的抄袭丑闻
发布时间:2023-07-24
一、溥仪大作 门卫指了指楼层,两人径直上楼走进报社,直接询问哪位是主编。主编忙过来答话:“我就是。两位先生有什么事吗?” 主编听完摇摇头,说:“对不起,先生!那是我们存档用的,我们不卖!” 瘦子又说起好话,可是不管怎......
评清末新律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 要:清末修律,是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希冀在不从根本上触动帝制,仁德和祖教纲常等中华文化传统的思想指导下,表面上为收回领事裁判权,实质为维持清廷的苟延残喘,从而“折冲樽俎,模范列强”。他们把法律变革本身等同与制定西方......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与机制的法治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22
一、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与机制的相关概念、特点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在处理公共危机过程中的组织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划分、人员配置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的总称。而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是指通过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系统内部组成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其特定的功能,主要包括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公共危机决策机制、公共危机资源配置与保障机制、公共危机新闻发布机制、公共危机善后管理与评估机制。.........
浅议节能健康与清洗空调机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分析了家用空调机、中央空调的耗电和影响身体健康的原因,论述了空调结垢的来源及危害,并提出了节能和使用空调机时保证身体健康的方法,以及空调机应该清洗的部位。 【关键词】 空调机;节能;健康;通风系统;清洗 随着生活......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转危为机
发布时间:2022-11-20
前几年,欧盟一直都注重“量”的扩张,使从原来的15国扩展到27国,形象地说,欧盟的规模就好比是一个参天建筑物,殊不知,这个参天建筑的根基却不牢固,一场 金融 危机+主权债务危机却差点让这参天建筑毁于一旦。之前,欧盟联合国际货币......
飘忽的法治——清末民初中国的变法思想与法治
发布时间:2023-08-04
" 〖《比较法研究》编者提按: 这是一篇匠心独具、用心良苦、文心可鉴,严肃认真、科学负责的厚实之作。说匠心独具,是因为它与时下许多法治的呼啸与宣教不同,试图从更深的层面和更有覆盖面的纬度阐释中国法治的历史文化基础,指出了......
清末·民族·国家
发布时间:2023-02-01
曾经宣布“历史的终结”的弗兰西斯・傅山后来不得不承认,“民族―国家”――但他回避使用这个问题成堆的词,而代之以更为符合当今趋势的“主权国家”――依然是可以想象的唯一的可行的形式。我们经常将卡夫卡想象为对“人类状况”进......
关注健康与有机美食
发布时间:2015-08-28
明星主厨:Roland Schuller 所在城市:香港 所在餐厅:Kee Club 美食名称:新鲜宽条面配炖猪肉Fresh fettucine with pork ragoutRoland Schuller Roland,奥地利人,生于德国。他曾在意大利、法国接受专业培训,之后来到繁华......
末代皇帝溥仪的三次逃亡
发布时间:2023-05-19
爱新觉罗・溥仪在中国近现代史中上演了许多亘古未有的奇闻迨拢三次登极,三次退位,三次逃亡,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一、离开北府 逃往天津 溥仪住进北府后,内心的恐惧并没有消失,仍惊魂未定,因为冯玉祥的军队日夜在北府......
浅谈机械CAD与机械制图的有机结合
发布时间:2023-01-01
目前在工科院校中,《机制制图》作为一项基础性的专业课程,在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竞标,计算机技术也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而在机械工程当中,人们为了提高机械制图的准确性,人们就将......
《生化危机》中生态女性主义与商业融合
发布时间:2015-08-28
[摘要]当前,生态叙事已经成为商业电影的一大看点,但“高票房低评价”也成为许多纳入生态元素的影片中屡见不鲜的现象。本文以《生化危机》系列电影为例,分析其对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框架的引用如何吸引了观众的阅读期待,丰富电影的商......
崇俭戒奢:康熙帝与畅春园
发布时间:2022-11-01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勤俭帝王,躬行节俭贯穿其治国理政之始终。其子雍正帝赞颂他,“至若躬行节俭,而大官服御,务崇朴素之风;秉德谦冲,而徽号鸿名,屡却廷臣之请。”追溯渊源,康熙帝节俭的治国理念来自于其父顺治帝,据《清世祖实录》记载:“(顺治帝)仁恕恭俭,一本自然。”深受“敬天法祖”观念影响的康熙帝对父亲尊敬备至,在宫内见顺治帝所书《陋室铭》,他感叹,“以万乘之崇高不忘草茅之卑末,于其所居若有取焉.........
危机应对与财税法的有效发展(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关键词: 危机应对/财税法问题/有效发展 内容提要: 我国为应对经济危机所采行的大量财税政策成效甚为显著,但在财税的立法体制、权力行使、透明度、程序保障、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方面却存在突出问题,已直接影响财税法的有效发展,必须系......
构建健康合理消费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发布时间:2022-12-19
作者简介:朱建(1967―),男,河南遂平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摘要]美国人的消费模式导致了金融危机的产生并蔓延至全球。中国传统消费观念由来已久并被传承,但在新时期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为此,有必要构建健康合理的新型消费观以应对危机。[关键词]消费观;应对;金融危机[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1)05-0089-02一、引言.........
关于为民务实清廉的体制机制创新
发布时间:2023-02-05
【摘要】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为民......
避暑山庄正宫区佛堂与康熙帝的“帝王之治”
发布时间:2023-07-23
[摘 要]“兴黄安蒙”、“因其教不易其俗”,是清王朝贯彻始终的基本国策。康熙时为稳定边疆,利用蒙藏等民族信奉藏传佛教的特点,实行“因其教不易其俗”的宗教政策,进一步巩固了国家政权。 [关键词]民族宗教政策;康熙;藏传佛教......
清末商人的法视角透视(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 清末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巨变时代,传统商人的法律地位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的权利得到法律的肯定和保护,形成了共同的法律意识并进行了法律实践,他们的这些活动为中国近代法制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关键词] 清末 商人 法......
简议清末刑法变革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刑法是一种社会控制手段,一种社会治理的方法,是随着犯罪现象的出现而产生的,具有悠久的历史。作为公法发达的国度,在中国法制发展史中,刑法更具有重要的作用。 考察刑法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刑法从繁荣到统一,再到固定、僵......
有钱任性背后暗藏的心理危机
发布时间:2023-03-27
“有钱,就是任性!”这句话曾一度成为流行语,并且成为微信段子的抓手。大家通常的理解是,有钱就可以不受拘束,跟着感觉走,由着性子来。但其实,这句流行语背后的故事却并未广为人知。 老刘买保健品与“有钱,就是任性” 20......
袁世凯与清末北京立宪会议
发布时间:2023-03-29
20世纪初的中国,危机四伏,内忧外患空前加剧,八国联军的铁蹄踏遍东方古老帝国的首都北京,再一次冲击了帝国政府统治的合理性。在民族国家屈辱之下,社会各阶层以自己的方式掀起救亡图存运动,清政府为挽救危机、巩固统治,亦开始实行新政,北京成为新政的风向标,全国各地时刻关注北京的动态。清末新政以1905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果,但随着新政改革的深入.........
康有为一位天文迷
发布时间:2023-02-20
康有为一位天文迷 他,一生是个谜。学术上,他倡言春秋公羊;政治上,他追求立宪保皇;为梦想,他却被迫海外流亡;一百年,他名满天下,谤满天下。评说纷纭,却难说清他的谜,更少有人知的是,他却是个天文迷,他就是康有为。学问家是天......
康有为宪法思想述评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历史不能重演 ,但不同的历史时代却可能有相似的问题。 1 9世纪末、2 0世纪初的中国与今天一样 ,都处在社会政治与法制的转型时期。因此 ,研究过去 1 0 0年中国宪法思想的发展 ,对今天的宪法学和当代中国的宪政建设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康有......
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法治性危机与释解
发布时间:2022-12-15
摘 要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良好的法治性环境,而良性的法治环境不仅得益于执政党依法治国理念的实施与落实,而且需要遵循法治轨道,持续提供现实的动力结构和制度规范。法治本身其实潜存着制度性失衡和社会利益偏向......
嘉庆帝对满清宗室科举成制的贡献
发布时间:2023-01-10
[摘 要]清朝建立后,为了笼络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开始实行科举考试。为了照顾宗室成员的利益,促进宗室文化水平的提高,清初也间歇举行宗室科举。到了嘉庆帝统治期间,不断完善宗室科举相关制度,不仅为宗室成员提供了一条仕进之路,照......
清末晋南乡村社会的水利管理与运行——以通利渠为例
发布时间:2023-05-20
作者:周 亚 [摘 要]本文以清末晋南地区临汾、洪洞、赵城三县境內的引汾灌渠——通利渠为例,通过对水利组织结构、权限、内部关系、选举换届、经费来源等的研究,复原了清朝末年该地区乡村社会水利的管理与运行状况,探讨了水利灌溉系......
有关《机械制图》与《Auto-CAD》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探究
发布时间:2016-12-21
一、引言 对于多数工科院校而言,《机械制图》与《Auto-CAD》是两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中,《机械制图》与《Auto-CAD》是两门独立的课程,分别由两个不同专业的老师讲授,前者由机械专业老师讲授,而后者则由计算机专业老师负......
明清时期的法律制度有那些
发布时间:2014-01-10
广大朋友们,关于“明清时期的法律制度有那些”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明清时期的法律制度1) 大明律:名例律——吏、户、礼、兵、刑、工2) 明大诰(朱元璋),中国法......
清末及北洋政府时期的农业法规
发布时间:2013-12-17
" [关键词]近代;清末;北洋政府;农业法规 一如中国近代农业科技的发生缘自西方,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农业立法也肇始于晚清政府对西方国家经济法规的借鉴。此后的北洋政府的农业立法更为具体、细致,但仍远没有达到比较系统和完备的程度......
论清末德国法对中国近代法制形成的影响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02
自1840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之后,清政府面对列强屡战屡败。当时许多有识之士强烈要求变法,建立新的制度,以富国强兵,抵御外侵。本文就当时清政府变法过程中以德国法为范本来改变传统中国封建法律的原因,中国引进德国法的直接途径和......
《大庇阁诗集》与康有为的南洋诗
发布时间:2023-03-22
康有为自戊戌政变以后,“遁迹海外,五洲万国,靡所不到。风俗名胜,托为咏歌。”[一]他在海外十六年期间,共创作八百六十五首诗歌,分别编辑为《明夷阁诗集》《大庇阁诗集》《须弥雪亭诗集》《逍遥游斋诗集》《寥天室诗集》《避岛诗......
《旅游法》下的导游生存危机与破解机制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09
目前《旅游法》下的导游站在了十字路口,感到十分困惑。很多人不敢随意碰触法律的红线诱导游客消费,但又不甘心接受收入落差,要么选择观望,要么选择转行,也使很多立志从事导游工作的有识之士望而却步。所以,对于导游生涯规划的分析......
关于构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机制
发布时间:2022-08-21
" 〔论文摘要〕面对学生心理问题不断增多和我国部分地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的现实,文章提出当前亟待解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如何建立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机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机构和课程等方面去构建立体的“网络式”教育模式;......
研究IPMC无机有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发布时间:2022-08-23
仿生机器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但目前有关仿生机器材料的研究相对较少,如果能找到一种类似于人体肌肉的材料作为仿生机器的制动器,无疑是仿生机器研究领域的一大进步。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 IPMC)是一......
试析清末民初北京话的合音和减音现象
发布时间:2023-03-29
摘 要:本文考察了清末民初京味儿小说大家蔡友梅的十二部小说,对清末民初北京话中的减音现象和合音现象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清末民初;北京话;减音现象;合音现象 京味儿作家蔡友梅的作品如实反映了清末民初北京话的面貌,其中......
健康与否,头发最清楚
发布时间:2022-10-14
本期嘉宾:陈冬牛 北京昭光大众健康研究所所长,《药物与人》杂志社执行社长兼主编,著名健康科普传播策划人,与著名健康专家洪昭光教授合作创建北京昭光大众健康研究所,策划并首创国内大型健康电视直播节目《健康你我他》,策划出版......
浅谈清末立宪运动的性质、影响和反思
发布时间:2023-01-08
改良与革命是社会变革的两种不同方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如何选择实现社会变革的方式和路径,是社会各界和各种政治力量争论和较量的焦点,往往也是学术研究的重点。目前,在所谓告别革命的呼声中,一些文章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进行彻......
浅论机械制图与机械CAD的有机结合实践探究
发布时间:2023-02-22
引言 机械制图在传统机械制造领域里早已是广泛应用的技术,而基于计算机应用发展而来的CAD制图为机械制图带来了效率提高、准确度提高的优势。两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对于机械制造来说可谓如虎添翼。 1机械制图与机械CAD 机械制图采用......
试析多媒体技术与《机械制图》的有机结合
发布时间:2022-11-18
[摘 要]《机械制图》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媒体和手工绘图基础上,导致学生空间概念的建立、绘图技术的训练均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重复劳动。因此,无论从培养适用型人才角度,还是从专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有关经济危机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17
随着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的波动也逐渐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近十多年来世界上发生的经济危机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国内经济的格局。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经济危机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探专为皇帝饲养牛羊的机构
发布时间:2022-11-08
庆丰司是清朝内务府的机构之一。内务府是掌管着清代宫禁事务的机关,凡皇帝家的衣、食、住、行等,都由它来承办。内务府事务繁多,下所属机构众多,组成了一个为帝王家服务的庞大机构。广储司、都虞司、掌仪司、会计司、营造司、庆丰司......
橡胶风潮:清末股市的狂热与梦魇
发布时间:2022-08-28
这场世纪之初的“大牛市”,不是“改革牛”,不是“政策牛”,不是“创业牛”,也不是“超跌反弹”,而只是一场外部因素推动下的全民炒作。 大清宣统二年(1910年),春寒料峭的天气,丝毫没有阻挡股民的热情。在不断上涨的股价面前,......
混合所有制企业资本融合存在的问题与机制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各地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国资国企改革意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历史潮流。通过混合所有制,把国有经济与......
试论从戊戌变法到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
发布时间:2023-03-18
摘要:本文分别从科举制的改革与废除、学堂建设、近代教育管理机构的形成三个方面阐述从戊戌变法到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以及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共同奠定了中......
清末文献中的广东“绅商”
发布时间:2023-04-05
马敏、谢放两位先生对近代文献中“绅商”两字连用的情况做了很有意思的研究。[1]两位先生都认为,“绅商”一词(或词组)的演变及内涵,包含有丰富的社会内容与文化意蕴,我完全同意他们两位这个意见。顺着两位先生的思路,本文专门......
论非法持有有毒有害食品行为的刑法规制
发布时间:2023-07-01
摘要:目前我国大量出现的非法持有有毒有害食品行为,仅仅依靠行政和经济制度对其进行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其社会危害性已达到了犯罪的程度,只有通过在刑法中设立“非法持有有毒有害食品罪”来打击这些非法牟利者,才能够从根本上遏制为......
浅谈康有为的“建国方略”
发布时间:2023-03-24
一九二七年 , 对于现代中国的政治、历史发展和学术演进方向来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年头。 在一九二七年,蒋介石面对共产党蓬勃的势力发展日益忧虑,进而发动了一次以纯洁国民党队伍为目的的清党运动,自此,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对立......
清末新政中的内蒙古地区
发布时间:2023-05-01
[摘 要]面对日益加深的社会危机,清王朝“励精图治”开始了“新政”运动。对于蒙古地区,“新政”所涉及的是该地区之根本:土地。移民实边、垦务运动对蒙古地区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造成了是深刻影响,开垦蒙古地区,虽然使其农耕......
清末民初赣闽边地区土地租佃制度与农村社会经济
发布时间:2023-04-23
" 【内容提要】在清末民初,赣闽边地区农村的租佃制度与华北、苏南、关中等地的租佃制度相比,具有租佃土地多、公田多、分成租多、土地流转快等特点;该地区普遍的租佃制与边区地处三边商品流通、商品经济发展、农业比较效益、农户家庭经......
清末音乐启蒙教育探析
发布时间:2023-02-06
清末音乐启蒙教育探析 清末音乐启蒙教育探析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清末音乐启蒙教育探析 更多 精品 来自 3 e d u 论 文 一、精神教育 精神教......
有关经济危机的论文
发布时间:2016-06-27
经济危机已成为当代经济社会中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它的频繁发生对社会产生严重冲击。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经济危机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经济危机的论文范文一:资本主义的虚拟经济与经济危机研究 肇始于200......
清末“新政”时期的师范教育学费制度简析
发布时间:2023-03-06
一、清末师范教育制度的确立 至1904年1月3日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该章程将师范教育从教育体系中分离出来,建立了真正独立的师范教育制度,确定了师范教育的独立地位。其中涉及师范教育方面的共有3个文件,通过《优级师范学堂章程......
清末民初关中水利用水过程中的作弊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22
[摘要]清末民初关中水利的衰落与水利官吏和利夫⑴们的作弊行为有很大的关系。当时他们的作弊方式主要有私开渠道盗水、利用“倒失”敲诈、偷点消香以及利用过境优势强迫分水等,对水利的破坏很大,严重影响了其功能的正常发挥。这种现象的......
论体育市场合同行为与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
发布时间:2013-12-19
" 论文关键词:体育市场 合同行为 竞争行为 论文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理论论证等方法,通过对体育市场、体育市场合同行为与竞争行为的分析,提出加强体育市场合同行为与竞争行为法律规制的对策。 1体育市场的界定 1.1体育市......
注重天文学的康熙帝常
发布时间:2023-07-04
[摘 要]康熙一生勤于吏治,热爱科学。他对天文学的热爱与注重是在治理国家的实践中,学习、反思和批判地吸收西方学的过程中形成的。康熙作为一国之君,积极倡导和钻研天文学,并亲自做出表率,推动了天文学的进步与传播,而他勇于实践......
分析经济危机、世界市场与确证社会主义的合理性
发布时间:2022-12-14
一、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与周期性繁荣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是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必然引发社会革命为认识前提的。《共产党宣言》宣告: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
论“严打”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发布时间:2023-05-19
“严打”刑事政策确立于1981年中央召开的全国五大城市治安座谈会,即“对于极少数杀人犯、放火犯、抢劫犯、爆炸犯以及其他严重危害的犯罪行为坚决依法从重从快惩处。”简称“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方针”,又简缩为“......
康熙题『万寿无疆』匾始末
发布时间:2023-04-29
故宫博物院藏有康熙御题“万寿无疆”匾额,长386.5厘米,宽144厘米,厚4.5厘米。左侧尾款为“康熙十八年二月初八日孙皇帝臣玄烨恭进”,在尾款的“康熙”两字上钤盖“皇帝尊亲之宝”满汉文合璧方形朱文玺。匾额是26岁的康熙为祖母孝庄太皇太后题写的,悬挂在太皇太后的慈宁宫。康熙十八年(1679年)春天,平定三藩的战争已断断续续进行了近六年。前一年的秋天,吴三桂在衡阳病死,叛军士气一落千丈,清军熬过了最.........
现代国家的准备——清末新政
发布时间:2023-06-10
现代国家的准备——清末新政 现代国家的准备——清末新政 现代国家的准备——清末新政 文 章 来 自 教育 网 颁布上谕,命督抚以上大臣就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等问题详细议奏。 “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
法律诊所与法律赋能的有机结合: 法律赋能诊所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要] 随着诊所式法律教育和法律赋能理念的发展,两者相结合的法律赋能诊所成为一种新型的法律诊所形式。法律诊所和法律赋能在目的上彼此接近,在气质上彼此契合。一方面,法律赋能为法律诊所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主题,另一方面,法律诊......
论清末东北地区的水田开发
发布时间:2023-01-30
" 【英文标题】On the Opening up of Paddy Field in the Northeast of China During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 【内容提要】19世纪中叶以来,清政府逐渐放弃对东北地区的封禁政策,朝鲜移民陆续进入图们江及鸭绿江对岸的中国东部边......
清末民国对数教育情况探析
发布时间:2023-06-24
清末时期的对数教育,主要是先从代数中讲授,继之以三角中讲授,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清末民国数学教育情况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16至17世纪,各学科知识高速发展,尤其是天文、航海及近代力学需要进行大量数学计算......
读巴菲尔德《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
发布时间:2015-08-11
摘要:在传统意义上中原人们一直以来称草原边缘地带的游牧民族为“野蛮的、无文化的、无组织的”人群。巴菲尔德想要做的是要将传统汉文文献中“他者化”的以野蛮、不开化形象出现的游牧人群,放到历史主体的地位上来解读他们。 关键词......
有关机械设计制造与计算机辅助技术结合应用
发布时间:2017-02-07
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深远影响,目前,各种计算机辅助技术基本发展成熟,并且在各行各业发挥了极大的应用价值,尤其在机械设计制造领域更是发挥了重大作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机械设计制作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是提高产品质量的......
清末讼师消亡的原因探析
发布时间:2016-09-23
清末的讼师力量根深蒂固,并且具有存在的合理性。讼师制度虽有弊端但在当时社会却是不可缺少的,同时讼师与近代法律制度也是不相容。清政府为收回治外法权而进行修律活动,以期寻求天朝延续,进而引进西方的律师制度,而在现有的体制之......
清初永平府附设“辽学”始末
发布时间:2023-07-27
清廷问鼎中原后,十分注重汲取元、明两代进行统治的经验与教训,励精图治,与民休息。为了加强思想领域的控制,消除汉人对满人存在的隔阂、疑惧,清初的科举制度一仍明旧,各类学校的建设也得到充分发展。由于管理国家的文职官员大量......
试论行为腐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
发布时间:2022-09-05
摘 要 源头防腐是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腐败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旨在通过人人主动参与,紧紧抓住腐败易发多发的人物、领域、部位、岗位和环节,找全找准违纪风险,建立与完善管理机制、管理制度、防控措施,着力提高源......
论法律行为的合法与本质
发布时间:2023-03-14
论法律行为的合法与本质 论法律行为的合法与本质 论法律行为的合法与本质 对于《民法通则》所体现出来的民事法律行为本质合法说观点,在法理逻辑方面所存在的诸多自相矛盾与理论缺陷,以及相悖于......
诉讼和解制度与审计诚信危机
发布时间:2023-02-28
内容 摘要:在安然(Enron)、世通(WorldCom)、Global Crossing以及其他公司接连不断的造假事件发生后,审计陷入了诚信危机。对此,人们提出了各种解释。本文试从诉讼的角度,通过对和解制度的论述,探讨审计诚信危机与诉讼和......
中国与中亚石油合作的法律机制
发布时间:2016-09-06
位于中东与亚太之间的地区被称为中亚地区,中亚通常是指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在对中亚地区经济、政治进行研究时,很多国家学者习惯上将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也列入中亚探讨范围。中国与中亚......
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机制
发布时间:2023-01-25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已经逐步转型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并随着法治社会的建设逐渐的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在国有企业中,对合同的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促进国有企业的依法合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鉴于此,文章将主要针对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对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针对国有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从合同合法合规的角度出发,促进合同依.........
危机与权威(上)
发布时间:2023-02-11
有效的危机处理依赖机制,但机制本身并不能产生权威,权威必须通过人的作用展现。 研究危机与权威的关系问题时,国际政治往往要揭示下面四个相互矛盾的现象。 第一,危机侵蚀权威。这点并不复杂,危机本身就是对权威的藐视与挑战......
文学性与政治性的有机关联
发布时间:2023-03-06
摘 要:关于莫言作品的文学性与政治性的关系,一直都是媒体和大众讨论的热点,2012年的“抄《讲话》事件”更是加深了人们对于莫言与政治关系过于亲密的指责。本文深入莫言的作品、演讲及访谈,通过梳理其对于《讲话》精神合理内容的继......
清末贵州社会转型世风世相
发布时间:2023-07-19
清末的贵州社会,保守与进步并存。漫步贵阳大街小巷,映入眼帘的是,在传统中国民居中夹杂着教堂与洋房;店铺林立的商业区,不时出现电报局、邮政所、照相馆、眼镜店与西式诊所的身影;街上来往的行人中,除了身穿长袍大褂的汉人,土......
清末绍兴知府廖宗元死亡之谜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1861年太平军在浙江与清兵作战,绍兴知府廖宗元自杀身亡,为何这位知府未与太平军交手就选择自杀成为一个历史谜团。本文从浙江各地县志记载和《能静居》日记还原历史真实。 [关键词]绍兴知府;廖宗元;太平军;胡雪岩 谈到......
别有洞天的周末
发布时间:2023-01-03
张美香身材娇小,留着时尚的短发,她踩着高跟鞋、手拎皮包款款而来,我很难想象,眼前这位都市白领在洞穴里是什么样子。坐下来聊起洞穴探险,她将连日来加班的疲惫抛之脑后,迫不及待地展示洞穴照片,脸上满是轻松愉悦的笑容。 她隶......
试论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
发布时间:2023-04-02
摘 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具体包括关于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以及责任倒查机制等内容。行政决策尤其是重大行政决策是影响公共利益的典型政府行为,重大行政......
金融危机、调整成本与企业现金持有调整速度的不对称性
发布时间:2022-11-29
[摘要]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企业向目标现金持有调整速度的不对称性。研究发现超额现金持有企业向下调整速度显著快于现金持有不足企业向上调整速度,实证结果支持消耗现金的调整成本低于构建现金的调整成本这......
有关避税行为非法性原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有关避税行为定性的几种观点 关于避税行为的性质,法学界曾有合法、违法与脱法的不同界定。认为避税具有合法性的理由是避税行为并不违反税法的文义规定,且是私法上适法有效的行为,选择何种行为方式是纳税人的行为自由,具有合法性......
论清末“新政”时期的禁烟运动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 要】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侵华之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与八国联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一不公平条约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打击,于是清末朝中的保守派主动提出了变法的思想,这一次变法是对当时中国的经济体制......
东汉末年的两次文化大清洗
发布时间:2023-03-21
说是两次,其实是前后脚,是两位皇帝被宦官裹挟着做出的下三滥事。公元166年和168年,三年间,当年的一大批文化精英或被砍头,或自尽,或入狱,或发配边陲。直接办的案子有700多人蒙难,受牵连者数千人,“制诏州郡大举锢党”,具体......
清代皇帝的公务印章一宝玺
发布时间:2023-05-20
古代帝王的印章称“宝”或“玺”。清代皇帝的宝玺分为两类,一类是治国理政使用的公务宝玺,一类是书画赏玩用的休闲宝玺,虽然作用不同,但都称之为“宝”或“玺”。 清代皇帝公务用的宝玺,多由新疆和阗玉制作,很少用其他材质制作,......
侵权法的危机初探
发布时间:2022-08-11
侵权法的危机初探 侵权法的危机初探 侵权法的危机初探 一、问题的提出 无论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侵权法都是构筑其市民社会生活秩序和安全结构的基础性安排。它不仅通过对侵权行为人的强制和......
国企管理应符合所有制性质
发布时间:2013-12-11
国企管理应符合所有制性质 公有制建立以后最重要的是管理问题 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一直在思考,全民所有制企业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管理制度。他说:“所有制问题解决以后,最重要的是管理问题,即全......
诉讼和解制度与审计诚信危机(1)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摘要:在安然(Enron)、世通(WorldCom)、Global Crossing以及其他公司接连不断的造假事件发生后,审计陷入了诚信危机。对此,人们提出了各种解释。本文试从诉讼的角度,通过对和解制度的论述,探讨审计诚信危机与诉讼和解制度......
1789年的法国社会危机及革命的成熟性
发布时间:2022-11-01
[摘 要]法国大革命开辟了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标志的新时代。在专制帝王统治了多少的世纪之后爆发的这场翻天覆地的变革,不是轻而易举实现的。但是着眼于对革命前社会危机的表现及革命期间革命的阶级,指导思想以及革命后法国情况等的......
试析提顿词“嘛”与句末虚词“嘛”:语法分工与语用整合
发布时间:2023-03-18
" 论文关键词 停顿 情态 论文提要 本文着眼于分析“嘛”的语法语义功能。通过“嘛”出现的语境及共现标记的分析,我们认为“嘛”在语义层面表示其前的语法单位的消息是显而易见的;句法层面,如果满足其语义前提,可以伴随停顿而出现......
法律移植、公共领域与合法性司法制度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23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清末的修律运动标志着中国本土的法律制度作为一个自足的法律体系已告终结,从此中国开始大规模地、整体性地移植西方的法律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法律教育,中国的法律制度也被纳入到依西方中心论而建立起来的世界......
清末至民国时期赣闽粤边区农业变迁与转型
发布时间:2023-06-07
[关键词]清末民国年间;赣闽粤边区;农业;转型 [摘 要]清末民国年间,赣闽粤边区①农业面对新的市场竞争环境,经历了兴衰嬗变、重组调适的过程,这一过程有衰落、有收缩、有扩张;并出现了诸多近代农业新因素,农业正朝着积极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