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对科学的误读误解

对科学的误读误解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24 00:38:10
对科学的误读误解
时间:2023-06-24 00:38:10     小编:

〔摘要〕 教材是教学之本。理应是概念清晰、命题正确、论证严谨、结构合理、行文流畅。然而《科学技术学导论》其中的篇章,非但没做到,反而错误迭出,以如此方式讲“科学”,怎能真正弘扬科学。文章以该书第三章“科学”为例,指出其中谬误之处,以免误人。

〔关键词〕 科学;概念;技术学;指谬

一、关于第三章的结构及问题

该章共有8节,分别是

“科学”概念的由来

科学的经验基础

科学理论的逻辑构造

科学理论建构的简单性原则

科学陈述的语言特征

科学的价值

科学复查与科学检验

与科学对立的几个概念

暂且不论这8节的内容如何,仅就其小标题而言,这8节的排列显然是缺乏逻辑的严谨性。第4节“科学理论建构的简单性原则”应该是“科学理论的构造”中的问题,完全可以纳入第3节之中作为一个“目”,而将其作为一个“节”与第3节并列,显然是将不同层次的问题并列到一个层次上。若是博士论文,这叫做结构混乱。而第6节与第8节对调似乎更显合理。一般自然辨证法教材都是先介绍“科学理论的确证”,然后再谈“科学的价值 ”,也就是说,先确定它是“科学”之后,再谈其价值。连是不是“科学”还没认定,人们还不知道它为什么成为“科学”,就大谈其价值,显然不利于人们对其本身和其价值的理解。或许张光耀教授想另辟蹊径,不料却弄巧成拙。至于第8节,作为附录式的一节未尝不可,但显然不好,因为这样的标题与前面的几节不在一个层次上。最好的排列是放在第1节中与“科学”概念作为对照。

当然,每个人写作目标不同,章、节、目的安排也各有所好,但“科学”这一章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8节的逻辑关系混乱。以这种不严谨的写作方式来谈“科学”,至少在“科学”的态度上有所欠缺。

再看几节中的“目”。第一节“科学”概念的由来中3个目是

中国古代的“科学”概念

“科学”概念的拉丁语起源

笛卡尔的“科学”概念

按照写论文的基本方式,首先要明确界定所涉及的主要概念的内涵外延。当然可以从该概念的源起开始,但最后必须明确告诉读者,在本文中该概念的涵义到底是什么,作者是在什么涵义上使用这一概念的。尤其在这章中像“科学”这样的核心的概念,更要详加辨析。然而从第1节的3个“目”中,我们根本没看到如此界定。而且,通晓全章,始终没看到张光耀教授所谈的“科学”到底是什么。既然连什么是“科学”都没说,那以下讨论就是论题。至少有一个问题,张光耀教授所说的“科学”是专指“自然科学”还是也包括了“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还有,不说明什么是“科学”,又怎么能说明什么是“非科学”、“伪科学”?

再看第二节:科学的经验基础。第一个“目”应该讲什么是“经验”,“科学的经验”与“日常生活的经验”有所不同。可张功耀写的却是“科学概念的经验可理解性”,显然讲概念与经验的关系。

第三节“科学理论的逻辑构造”。首先“逻辑构造”中的“构造”一词意义含混。它究竟是名词还是动词,抑或兼而有之。若是名词,不如用“结构”更佳,若是动词,科学哲学界多用“建构”或“构建”。若兼而有之,不知是否为张功耀教授所创,反正令人感觉别扭。奇怪的是,这“节”中的三个“目”有两个用的是“科学理论构造”,一个用的是“科学理论”。其实,三个完全可以统一,或者都用“构造”,或都不用,实质上并无差异,因为“科学理论的自洽性准则”也是构造(还是用构建更好)“科学理论”所应遵循的准则。

第八节与科学对应的几个概念中,“对立”一词不当。在日常语言中,“对立”常有相反、相对抗之义。在逻辑学中,“对立概念”更是有确定的含义,如“左右”“上下”“好坏”等等。两个对立概念并非非此即彼。无论在哪种含义上,第八节中的“对立”都是用词不当。“厚生科学”、“超科学”与“科学”都不是相反、对抗的、“非科学”与“科学”是两个矛盾概念而非“对立概念”。仅从这节的标题,张功耀的逻辑基础知识水平亦可见一斑。

作为学术著作尤其是教材,结构严谨、标题用词准确是最基本的要求。可身为科学哲学教授,布局谋篇如此混乱,用词如此不准确,何以教授。以这样的一章来“讲科学”,不用看内容,已大致能判定其水准如何了。

二、关于第一节 科学概念的由来

在第三章开头,张功耀教授写道,“究竟什么是科学,我国至今仍有不少人自觉模糊。于是,便有不少人乘此机会刻意把伪科学、迷信、神秘主义之类的文化垃圾粉饰成科学欺尧惑众。有的甚至狂妄地要把那些经由他们粉饰的文化垃圾拿去挑战现代科学。话虽不多,错误却不少。”什么是“自觉模糊”?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不仅在中国,即使在世界范围内,恐怕也没有人敢说他对科学的理解是正确全面的。但几乎每个人都对科学有独自的清晰的理解,目不识丁的老农可能把科学理解成用化肥、农药、机器收割,有些文化的人可能说电视、手机就是科学,科学家、工程师又有各自心目中的科学。因此,不是“仍有不少人自觉模糊”,而是一些专家学者认为“许多人对科学的理解模糊。”至于这种“模糊”导致伪科学等泛滥,只能说是原因之一,而最主要原因应该是利益驱动。张功耀教授用“刻意”一词,也隐含着“利益”驱动。惜哉,此词用得不准确。“刻意”即使不是褒义,也属中性,似无贬义。当用“别有用心地”,或者最好不加修饰,因为“欺尧惑众”已说明他们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刻意”二字虽无关宏旨,却见出张功耀教授行文及其随便。 在“中国古代的科学”概念,张功耀教授说,“我国古代的先民与其他民族的先民一样,也有试图理解外部世界、顺应和战胜外部世界的愿望。为了满足这个原理,我国古代的某些“智者”创造了“巫术” 之类的迷信欺尧惑众。”然后提到三国时的杨泉写成《物理论》,说“这恐怕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自然科学。”这段话的错误一是史实不准,二是观点偏颇。

首先,以“巫术”和“祝由”欺尧惑众的“智者”是否是中国古代学者的主流?还是多数“智者”去探究自然之理?张功耀教授恐怕无法证明。笔者知道,张功耀教授有扬西贬中之倾向,但也不能太过分了。在第一句话中用了一个“也有”。似乎我国古代先民就比其他民族的先民差,但“也”还能“有”。为何不用“都有”呢?是否也如他自己所说是“刻意”的呢?另外将“我国”和“其他民族”相较,亦是并列不当,哪有国家与民族相并列的呢?我国古代也是有许多民族的。将三国时著作说成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自然科学”也与史实不符,至少墨子的著作中就有大量的“自然科学”,甚至有科学实验的记载。墨子的生卒年代约公元前468―前376年,比古希腊的泰勒斯、毕达哥拉斯晚,但比亚里士多德早。张功耀教授不提墨子而提名声远逊于墨子的杨泉,无非是想说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发展得晚而已。

对于“格物致知”或简称“格致”,张功耀教授反对朱熹的解释,说“‘格’的原始含义是‘排开’、‘分类’、没有‘穷尽’之意。”于是张功耀采用了另一种解释:“一个人只有排开物欲,才能致力于‘仁’‘德’,取得对以‘仁’为核心的事理的认识。”不可否认,对“格物致知”的解释,众说纷纭,甚至达70多种,张功耀教授所取解释亦是影响较大的之一。但此后朱熹赋予其新义。当西方科学传入中国后,学者以science译成“格物致知”或“格致”,其义又有所变化,相当于今天我们所说的“科学”。这属于词义演变的正常进程。为何只抱着古义来解释呢?无非就是说一直到“科学”一词引入之前,中国没有第二个词能表达“科学”这个概念罢了。张功耀教授还嫌不够,又批评说:“至于”‘欲其所知无不尽也’的‘致知’,这是完全不可能的。”难道张功耀不懂得“欲”字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对“知无不尽”的追求吗?张功耀在第三目中对笛卡尔的追求一种“完善的知识”推崇备致,却对朱熹的致知大加挞伐,何厚彼薄此也?盖笛乃洋人,朱为中国人。实际上,笛卡尔与朱熹之语含义相近,都是对知识的无穷探究。相较而言,追求“完善的知识”比追求“知无不尽”更加不可能。虽然不能做到“知无不尽”,但对事物大体知道还是可能的。而对于“完善的知识”,不用说达到这个目标,就连什么是“完善的知识”,人们也无法判定。时至今日,科学如此发达,但哪个理论是完善的知识呢?笛卡尔、朱熹只不过是表述了人类对知识永恒追求的愿望,都没有错。不能以不可能而责之。若要批评,应批评朱熹之追求不如笛卡尔的更深刻,层次更高。

批完朱熹,这一“目”就落幕了。但张功耀始终没有说中国何时有了“科学”的概念,更没有说中国古代是否有“科学”。

在第二目中,张功耀介绍了语源学上“科学”的西方由来和托马斯・钱伯林的解读。应该说,从词源上考证,“科学”是有“分门别类”的意思和科学知识是“检验了的知识”这两条,还是很新颖的。但“就是在两种以上互相对立的思想观念中,不断地剪除那些经不起实验检验的假说而不断发展起来的知识。”一句,从逻辑和语法上却有问题。“相互对立”,前文已分析,不再重复;而前半句用“思想观念”,后半句用“假说”,违反同一性。

接下来一段,张功耀教授提到:“从第一章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就已经在那里追求以实验证明的方式来认识世界了。”这句话在表述上首先不简法,“在那里”三个字完全可以去掉,而且到底“在哪里”并没说明。“以实验证明的方式”在科学哲学上说不通,实验是检验假说,而逻辑和理论才能“证明”。其次,张功耀教授津津乐道的这个事例在史实上和基本概念上皆有误。依笔者观点,毕达哥拉斯通过琴弦测定音程,应该就算实验,所以古希腊最早做实验的应是毕达哥拉斯而不是恩培多克勒。另外,据张功耀教授描述,恩培多克勒做的只是“观察”而不是“实验”。实验应是人为地设置一些条件来观察事物。相比较而言,毕达哥拉斯是不断改变琴弦长度来测定音程,比恩培多克勒看木头燃烧更像实验。

在第三目中,张功耀教授专门介绍了笛卡尔的“科学”概念,特别强调了笛卡尔“真实而确定的知识”,认为笛卡尔的5条标准是对“真实”和“确定”的阐释。

然而,用笛卡尔的观点讨论“科学”,完全是祭错了灵幡!前文提及,笛卡尔时代,今天意义上的“科学”尚未产生。当时的“science”一词指的是“知识”,只要看看笛卡尔的《论方法》中王太庆的注释就知道。显然张功耀教授望文生义,把彼“科学”当成此“科学”。

即使将“science”作“知识”解,笛卡尔“真实而确定的知识”今天看来也是有疑义的。首先,什么是“真实的”,原则上是根本无法断定的。我们只能无限逼近“客观实在”,却不能完全认识“客观实在”,所以“真实的”只有相对意义。其次,今天的科学中有大量知识至今还不知道是否真实,但同样被认为是科学知识,例如宇宙大爆炸、黑洞(最近霍金说黑洞可能是不存在的,而是存在灰洞)。第三,“确定的”也不是衡量是否是“知识”的标准,即使是科学知识,也有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或称测不准原理)、混沌理论的蝴蝶效应,甚至在被认为最严谨的数学领域,也有一本书《数学:确定性的丧失》。当然可以诡辩:统计规律也是一种确定性。但这恐怕不是笛卡尔说的“确定的”含义吧?再者,若将“确定的”含义扩展,就失去了“确定的”原来含义,实际上是偷换概念。另外,在现实中,这种统计上的“确定”与人们需要的“确定”相去甚远。

当天气预报说“明天降水概率是50%时”,对决定出行是否带雨具有多大帮助呢?

笛卡尔的5条标准,总体上说可以适用于今天意义上的“科学”,但需要修正,例如第三条认为世界是完美的这一观点就不完全正确,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世界存在对称的破缺。而张功耀教授对笛卡尔5条的解读,则是谬误迭出。 张功耀教授将“科学概念和逻辑关系清晰明确,对任何有心人开放”解释为科学的“可理解性”,不够准确。“对任何有心人开放”不等于“可理解性”;“清晰明确”的东西也不是所有“有心人”都能理解。对量子力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费曼就说过:“没有人理解量子力学”。他的话有点过分,但对量子力学的理解存在很大分歧,却是事实。

张功耀教授将笛卡尔的第三条解释为“科学的美与自然界的美是一致的。这条标准,现在已经被描述为科学的‘完备性’”。“科学的美与自然界的美是一致的”一句,不知从何而来?科学有科学的美,自然界有自然界的美,二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科学将对称、统一视为美,但自然界中若是每棵树都完全对称,那肯定不美。而张功耀教授用“科学的‘完备性’”来概括笛卡尔的观点,则完全是驴唇不对马嘴。“完美”和“完备”,一字之差,含义相差甚远。科学上的“完备性”是说,如果一个理论能够解决其领域中与之相关的所有问题,则该理论是完备的。爱因斯坦就是针对量子力学不能描述单个粒子的行为而指责量子力学不完备。但哥德尔定理表明,一个公理化体系,如果是无矛盾的,一定是不完备的。所以现代科学并不将“完备性”作为建立理论的标准。这可能是张功耀教授自己杜撰的标准。

张功耀教授将笛卡尔的“科学是建立在最不可怀疑的基础之上的”解释为“可检验性”,也是错误的。科学容许怀疑,但技术、经济、政治、文学、艺术、历史等也并不拒斥怀疑,只有宗教不容许怀疑。所以容许怀疑并非如张功耀教授所说,是“判断科学与非科学”“原则”。张功耀教授最大的谬误在于,将“可怀疑性”等同于“可检验性”。实际上,二者根本不是一回事。笛卡尔强调的是科学的怀疑精神,而不是科学的可检验性。有些理论,可以被怀疑,但不可检验。超弦理论就是一例,至少目前科学家无法检验其真伪,甚至原则上的可检验也不存在。但很少有人说超弦理论不是科学。

张功耀教授将笛卡尔的第5条概括为“普遍性”没有错,但所举例子同样是驴唇不对马嘴。大概张功耀教授反中医走火入魔,所以举了医疗的例子。首先,医疗所用的是技术而不是科学;科学追求普遍性,技术不一定。其次,张功耀教授不懂得,患者是不完全相同的个体,患相同的疾病,用相同的疗法不一定有效;如果像张功耀所说“任何没有达到‘普遍有效’的疗法都不能用于临床”,那么患者只有等死。第三,张功耀教授不懂得,不是科学的疗法同样可以治好病。科学是

1

6、17 世纪产生的。在此之前,难道人们患病后从来没有被治愈过?

在总结笛卡尔的5条时,张功耀教授同样是随便发挥。“科学的有组织性涉及科学的理论建设问题”,不够准确,因为有组织性只是讲科学的结构,并没有讲如何建设理论。而“科学的完备性涉及科学自身的自洽性问题”则大错特错。看看希尔伯特的公理化原则,就知道自洽性与完备性完全不是一个含义,自洽是讲理论体系中的各个原理不能自相矛盾,完备性是讲某理论能否解决与之相关领域的所有问题。显然张功耀教授是不懂装懂地卖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笛卡尔时代科学尚未诞生,虽然他称得上远见卓识,但受历史条件的局限,因此“真实而确定的知识”这个提法并不正确。首先,“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成果,但不等于客观事物,所以没有什么“真实”而言,即“真实”与否不是衡量是否是“知识”的标准;在学术界和日常生活中,常常说某“知识”是否正确或有用,却极少听某人说哪些知识是“真实”的(只听说某事物或事件是真实的)。其次,“确定”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达到何种程度算是“确定”,本身就是不能“确定”的;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认为行星绕日轨道是圆,而开普勒将其修正为椭圆,显然哥白尼的“知识”不如开普勒的“知识”更确定,那哥白尼的“知识”还是不是科学呢?第三,科学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全息反映(全息反映是不可能的),而是一种建构,即构造一个概念、模型或定律来描述所认识的客观事物,所以只存在这种建构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或更严格地说是符合程度如何的问题;这是现代科学哲学中最基本的“知识”,显然张功耀教授并不懂。第四,现代科学中的许多“知识”,至今也无法断定是否“真实而确定”,如宇宙大爆炸学说、黑洞、暗物质、超弦等等,但很少有人认为它们不是科学。第五,张功耀教授将“科学”、“知识”与“真实”混为一谈,隐含的意思是“科学”或“知识”就等于“真实”,这是完全错误的;现代科学哲学首先就是判定某“知识”或“命题”是否是“科学”,然后再讨论这种“知识”或“命题”是否正确(不是是否真实)。

张功耀教授将笛卡尔的观点奉为圭皋,并贯穿于“科学”这一章,在此后几节也几次提到。显然,张功耀教授对现代科学哲学的基本“知识”根本没有掌握,而他对“科学”的理解只停留在“科学”尚未产生时笛卡尔观点的水平上。以这样本身就存在问题的“知识”而教授学生,岂不误人子弟?

三、关于“第二节科学的经验基础”

按命题作文要求,这一节首先应该对什么是“科学的经验基础”作出解答,然而张功耀教授的第一目却是“科学概念的经验可理解性”,讲的是“科学概念”,文不对题。

这回张功耀教授搬出一个比笛卡尔更早的老祖宗亚里士多德,以亚氏观点为基础,强调“概念要有明确的实体性所指”。然后就是举一个“肝”的例子(张功耀论证的惯用手法),还不忘抓住机会讽刺一下中医:“‘肝’就是‘肝’,它不应该同时又是‘木’‘风’或其他别的什么”。

逻辑学确实要求“概念清晰明确”,但没要求“概念”必须有“实体性所指”,至少还有“虚概念”。中医的“肝”确实不像西医那样只指“肝脏”,但对中医大夫而言,它仍然具有“经验可理解性”,如果把中医的“肝”理解为实体也完全可以,至于“木”“风”则是讲“肝”的性质,而不是中医的“肝”的概念。

接下来张功耀又以17世纪哲学家的方法,来判定概念的“经验可理解性”,举了“飞马”和“直线”两个例子。可惜,“飞马”不是科学概念,“直线”按现代学科分类也不属于“科学”而是“数学”(在欧美许多大学的招生目录上写的是“数学与自然科学”),因此又是文不对题。至于17世纪哲学家的方法是否正确,在此不加分析。但张功耀教授所说“判断概念的实体性是否具有确定性”一句却是不知所云,恰恰是含义最不“确定”的。 在第二目“科学必须具备可靠的经验基础”中,张功耀用了几乎整个一目举例。结论是“古典电磁学之所以犯错误,就是因为它引入了一点错误的经验判断作为立论的前提”。此例是张功耀教授打了自己一个嘴巴。古典电磁学无论在创立之时还是现在都是科学,尽管它用的是绝对时空观。此例使张功耀陷入两难困境:或是硬说古典电磁学不是科学(因为按照张功耀教授的观点推演,电磁学没有“可靠的经验基础”,所以就不是科学),或者承认科学也可以建立在错误的经验判断之上。其原因在于,张功耀教授混淆了“科学”和“科学中的错误”。

在第三目“经验事实获得的途径”中,张功耀对观察的解释存在错误。科学上的观察一定是有目的、有选择、有时是有一定程序的,不是通常所说的“看”。看表演和看电影是艺术欣赏,根本不是观察,何谈科学价值?

对于“实验”,张功耀教授的介绍过于简单,根本没有讲清实验的特点、功能,只是举了一个例子。

至于“检验”,通常它不是获得科学事实的途径,而是检验假说的手段。张功耀把它放在此处,不当。

整个第二节都是讨论科学的经验基础。这个问题不能说不重要,但构成科学基础要素的,并非是通常所说的经验而是在经验基础之上获得的科学事实,因此讨论什么是科学事实及其性质、特点、功能和获取途径才更重要,因为仅有经验基础并不等于一定会产生科学,而科学事实本身就是科学的组成部分,也是科学研究过程的重要环节。另外,按照现代科学哲学的理论,“科学研究起始于问题”,所以一般自然辩证法(或者说科学哲学)教科书都是首先探讨“科学问题”。张功耀教授置科学事实和科学问题而不顾,浪费大量笔墨大谈“科学的经验基础”,岂非舍本求末?

四、关于第三节 科学理论的逻辑构造

此节的第一目是“科学理论构造的公理性标准”。张功耀教授说“科学所应该遵守的逻辑,必须是具有公理性的逻辑,即,从前提到结论的推理满足‘人人如此’的唯一性”。

或许笔者才疏学浅,这样解读公理性,还从未见到。关于知识方面的“公理”(不是社会公理),虽然有若干不同的定义,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不证自明”。若按此理解,那么“公理性”应该是具有“‘不证自明’的特性”。而“从前提到结论的推理满足‘人人如此’的唯一性”,只是讲对推理的要求,与“公理”毫不相干。而且,对推理的这种要求适合于所有推理过程,并不是科学所独有的。因此,“科学理论构造的公理性标准”并无实际意义。张功耀教授对公理性标准没有作深入分析,又只是举例子,但涉及的是数学而不是科学。同样是文不对题。

第二目“科学理论构造的逻辑一致性标准”完全是照搬逻辑学教材的内容,而且所举例子都与科学无关。

张功耀教授在第三目“科学理论的自洽性准则”的开头说:“科学理论的逻辑构造除了满足自身的基本逻辑要求之外,还需要在解释解释经验事实方面满足自洽性的要求。”且不说这句话嗦不清,仅“自洽性”一词就是错误使用。自洽性是指一个理论内部各命题之间的无矛盾性,与解释经验事实虽不能说毫无关系,但关系甚小。张功耀教授列出的第一个准则是“科学理论和经验事实之间满足相容性”,是讲理论与事实的关系,与“自洽性”无关。第二个准则“因果关系解释的对称性”在科学理论中不是普遍存在的,最简单的反例是“摩擦生热,但生热不一定是由于摩擦”。

第三个准则“互斥理论的排中性”只有两个小自然段,却错误甚多。“互斥理论的排中性”这个提法很怪异,既是“互斥理论”,就是非此即彼,何来一个“中”需要再排除?逻辑学上的“排中律”是指A与非A必有一真,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二者必居其一。看张功耀教授在下面的阐述,显然是在运用排中律,但他不用“排中律”一词却用“排中性”,不知是否独创?无论是否独创,张功耀教授所说的“这个解释都没有达到严格排中性的程度”一句都是错误的或者说意义不清的陈述,而“俘获说还没有达到生成说那种逻辑排中性的理论高度”一句更是错得没边。“俘获说”不被科学家接受,正如张功耀教授自己所说,是“不能解释地球大气大分子量气体(如氩、氪等)的缺失现象”,而不是什么没达到“逻辑排中性的理论高度”。前后相接的两句话,张功耀教授就否定了自己。这已不是什么“排中性”问题了,而是在逻辑上乱了套。

更严重的错误在于,张功耀教授的举例实际上是错误地运用排中律:“以生成说为‘p’时,俘获说就是非‘p’。”排中律的基本要求一定是“p”与“非p”,以此例而言就是“生成说”与“非生成说”。“生成说”与“俘获说”是并列关系不是矛盾关系,因此绝不能硬将“俘获说”说成“非‘p’”,否则就会出错。且不说对地球大气的成因是否还有其他解释,至少还存一种“既有生成又有俘获”的可能。逻辑学是不容许张功耀教授这么玩排中律的。

逻辑是人类的思维方式,不是只运用于科学研究之中,其他行业、领域也同样使用逻辑。严格说,逻辑不是科学的基础,而是科学的思维方式或研究方法。张功耀教授把逻辑作为科学的基础进行讨论,是一种错误的、无效的论述。事实上也是如此,第三节根本没有说清楚逻辑为什么是科学的基础。

五、关于第四节 科学理论建构的

简单性原则

简单性确实是科学理论建构的原则之一,但这个原则不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而是使科学理论更加完善的一个美学原则。张功耀教授把它提高到一个不适当的高度,同样是舍本求末。虽然人们对建构科学理论有哪些原则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但理论与事实相一致、科学体系内各原理和定律的自洽肯定比简单性更重要。

张功耀教授提出的概念、引理、逻辑过程的简化,大体上正确。但所举的某些例子存在问题。比如“引力”一例,简直不知想说什么!实际上,对科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科学家都说不清楚其本质是什么,如光、粒子、能量、时间等,但科学家仍然可以使用这些概念进行研究。

中西医对牙疼原因的解释一例,不能说明中医的逻辑过程就更复杂,只能说中医对牙疼原因的分类更详尽。如果说“风火牙疼”,需要理解什么是“风火”,那么西医对龋齿原因的解释要理解细菌、感染、发炎等概念。请问到底是“风火”更容易理解还是西医那些概念更容易理解?但若说中医的概念不如西医那么清晰,是可以接受的。

六、关于第五节 科学陈述的语言特征

一、普遍性”

科学陈述是普遍性陈述,亦称全称陈述。它所蕴含的意思是“所有的S是……”它与经验陈述截然不同,经验陈述是特称陈述,是就某一个具体事物而言的。其陈述格式是:“某A是……”

首先,“它所蕴含的意思”用在此既嗦又不当。其次,“经验陈述是特称陈述”与“其陈述格式是:‘某A是……’”不一致,后者是单称陈述而不是特称陈述。这又是一个逻辑基本知识上的错误。第三,“经验陈述”对应的是“理论陈述”,将“经验陈述”、“普遍性陈述”、“全称陈述”、“特称陈述”等混在一起谈,必然导致混乱甚至是谬误。请问“天下乌鸦一般黑”是不是普遍性陈述?但它究竟是科学陈述呢,还是经验陈述?第四,也是最严重的错误,即“科学陈述是普遍性陈述,亦称全称陈述”与科学语言的实际完全不符。科学从不排斥特称陈述和单称陈述!随便打开一本科学教科书,都会看到这样的陈述。有些基本例子不带电,地球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的行星等,难道都不是科学陈述?

张功耀接下来又举了一个数学上的例子。这显然不能证明科学陈述必须是全称陈述。然后又不失时机地讽刺一下别人:这样简单的区分,在我国现在也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并不清楚。他们往往容易把“正确的”等同于“科学的”。显然这扯远了,谈“全称陈述”与“经验陈述”怎么扯到“正确的”与“科学的”关系上了?

二、精确性”

由此可见,微积分的建立,不只是为我们描写物质运动的瞬时状态提供了一种数学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倡导了一种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的核心就是,精确表达客观事物的实际状况。从牛顿定义了瞬时速度,就能推出微积分倡导了一种科学精神?这是充足理由吗?

三、开放性”

问题最多。“科学陈述”怎么“开放”?只有“科学”可以“开放”?这不仅是用词不当,而是命题完全错误。其实张功耀教授在下面论述的也正是“科学”的开放性。所以这一目是跑题了。

作为开放性特征的具体表现的是,科学公开承认其可错性。这是一些人对科学的美化,但事实上,科学在发展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是坚持已有理论的正确性,只有在发现某理论或假说确实错了才被迫承认。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仍有一些科学家坚持错误的观点,甚至至死不承认错误。另外,科学不是人,不能“公开承认其可错性”。能承认错误的是人。然而,查查科学史,公开承认自己错了的科学家有多少?相反,明明错了还坚持错误的却大有人在。

科学性的增加伴随着可错性的增加。

完全不靠谱。科学越精确,可错性越大。但精确性不等于科学性。二者的内涵外延完全不同。张功耀偷换概念。在自己错误的基础上,他又攻击所谓的“中庸家”了。但所举的例子都是日常生活的例子,与科学无关,不能说明其观点。日常语言本来就不够“精确”,而且常常也不需要那么“精确”。“中庸是我国发展科学事业的最大文化障碍”这个判断既缺乏充足的根据,也不是应该在此处探讨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大很复杂的问题,见仁见智,仍存争议。

科学陈述确实以“直言式”为主,但不是绝对不能使用模态陈述。

七、关于“第六节 科学的价值”

“科学的价值”是人们常常谈论但争议较多的问题。张功耀教授在第一目中首先指出国际上的反科学思潮,但下面却没有针对这种思潮是否正确进行分析,而是主要阐述“科学价值的普遍性”,同样是文不对题。具有价值的普遍性不等于没有负效应。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都有普遍价值,但都有负面效应。至于张功耀教授所举的移动通讯的例子,则属于技术而不是科学,同样是文不对题。即使按照张功耀教授所引用的马克思的观点,也只能说明科学具有“满足我们的某些需要”的价值,也不能说明科学就没有负效应。

张功耀教授只说科学有普遍价值,并未阐明科学没有负效应,就推出“反科学主义者所列举的社会混乱,归根结底是人的行为造成的,不是科学造成的”,显然逻辑是不严谨的。至少存在这种可能:科学本身就有负效应,人类行为使其负效应得到显现甚至放大。

至于科学是“中性”(甚至是“好”的),抑或“科学是一柄双刃剑”,本身就是一个争议颇大的问题。而科学的负效应是什么,同样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在此不作阐述,日后将专题讨论。

在“科学的知识价值”中,张功耀教授认为“哲学陈述没有知识价值”,因为它“不提供任何具体的知识”。这种观点过于狭隘。科学知识是所有知识中最精确、最可靠的,但不能说其他的都不是知识。技术、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领域都有独自的知识。而且,知识与思想和思维方法(或张功耀教授所说的“指导思想”)不是截然割裂的,像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等,既是思想和思维方法,也是知识。而古希腊的自然哲学,既是哲学,也包括大量科学知识。现代的科学哲学更是知识与思想和思维方法的统一。只不过哲学提供的不是具体知识,而是更抽象的知识。 在“科学的文化价值”中,张功耀列举了“文化”的8种定义,显然毫无必要,徒显卖弄,而对科学的文化价值的阐述却过于肤浅,属喧宾夺主。“而当人们把高度精细的哲学活动应用于技术目的的时候,科学就产生出来了”一句,显然对科学产生的描述过于简单且不准确。科学在近代产生,有多方面原因,技术目的只是其中之一。直至牛顿时代甚至还晚一些,科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也不是很多。“科学的进步必然导致文化的进步”一句,不够准确。现在英法德等国的科学比

1

8、19 世纪发达得多,但文化并不一定比那时辉煌,也没有那么多文化巨匠。另外“文化进步”本身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概念,用于教材不合适,用“文化变革”或“文化演进”更准确。

在“科学的精神价值”中,“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信念要比通过任何其他方式建立起来的信念更加巩固”,“只有科学才具有真正的解释价值”等判断都过于武断。当年为抗日救国的热血青年,能够舍生忘死,其信念与科学家的信念相比如何?老农在间苗时对为何保留这棵而拔掉另外几棵的解释,就没有真正的解释价值?况且,用能否转化成工业来衡量科学的解释价值,实在太牵强。“科学作品的美比其(疑为“起”字之误)文学家和艺术家的作品来,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其武断比前两句“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彭加勒也只是用的“相同”一词。用35个原子排列成IBM公司的标识,怎么就有理性的美?汽车、火车、飞机、轮船怎么能理解为科学家的艺术品?查查科学技术史就会知道,最先创造它们的都是工匠。真不知道张功耀教授怎么学的科学技术史?还有,它们怎么就有“更加真实的美的内涵”?“更加真实的美”的内涵到底是什么?

在“科学活动的价值渗透”一目中,张功耀用矿工灯的发明来说明科学的价值取向,属举例不当,因为这项发明是技术成果。用笛卡尔的观点来判断研究方法的有效性,也不恰当。如,“逻辑只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并不能做出有意义的发现,只有数学才能不知人们发现自然界的真理。”这种观点已经过时。现代科学哲学并不否认逻辑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科学发现的历史也印证了这一点。有谁能举出一个不用逻辑只凭直觉而做出的发现?况且,就学科分类而言,数学本身就属于逻辑学。“指南针的指南特性,在中国古代被用来看风水,在西方国家则被用来指导航海”,更是捏造!我国古代虽然用罗盘看风水,但的确是最早将指南针用于航海的国家。(请找科技史的权威著作做注)“科学理论建设的价值选择”一段,不知要说明什么。“以现有的知识背景来勾画心的理论模型”怎么就是“理论建设的价值选择”?只不过是说理论建设中受某种哲学思想的影响罢了。“理论建设的价值选择”涉及的内容是:理论与科学事实的一致性,与已有理论的吻合性,科学理论的简单性、完备性,科学理论的解释能力、预见能力,科学理论的社会影响力等。例如,一般情况下,科学家选择与已有理论吻合性好的新理论,但在科学革命时,往往是选择与已有理论不相符或不完全相符的新理论更有可能成功。这才是真正的“理论建设的价值选择”。“科学发现不外因果性和原理性两个方面”一句中,“因果性”与“原理性”并列不当,二者是交叉关系的概念。而“科学家在对他们新发现的因果关系和原理关系进行理论建构的时候,可能受到当时流行的哲学思想影响而形成的价值选择”一句,既含义不清,文法上也不通,到底是受哲学思想影响还是受到价值选择呢?

八、关于第七节 科学复查与科学检验

这一节一看就知道是没搞过科学研究、而且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也没学好的人随意杜撰的。首先,关于科学复查和科学检验的次序就没说清楚。一项科学研究完成后,通常是成果鉴定,而不叫复查。只有发现科研成果有问题或者申报奖励时才进行复查。张功耀教授所说的科学复查的8项内容,实际上都是成果鉴定的内容。

科学检验也不是对“已经公布的科学工作进行检验”,而是对获得的科学事实、提出的假说进行检验。实际上,张功耀教授接下来列举的三个方面都不是针对“已经公布的科学工作”,而恰恰是笔者所说的内容。但他讲的有点混乱,其中“对实验研究的检验”实际上仍然在讲对科学事实的检验,与前面的“对所引入的科学事实的经验”(太嗦,“所引入的”完全可以去掉)相重复,只不过举例不同。

“科学结论不是对经验事实的陈述,它必须达到普遍性的高度”。这句是错误的。科学结论可以是对经验事实的陈述,普遍性也是相对的。“铜导电”、“铀有放射性”都是科学结论。“铜导电”比“所有的金属都导电”普遍性要低。“如果我们要判断牛顿力学是不是科学,第一项要做的就是把过去的和现在正在发生的力学现象用牛顿力学来解释”,大错特错。这样做是判定牛顿力学是否正确,而不是判定牛顿力学是不是科学。显然,张功耀不懂得什么是科学检验,什么是科学划界。

九、关于第八节 伪科学及相关概念

前文已经说过,这部分内容独立出来,在文章结构上不合理,本应放在科学概念一节中进行辨析。

张功耀教授说“原生科学,是近几年在科学哲学界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新起的‘科学’”。但举例却是欧洲古代的星相学、炼金术,对不上号。

张功耀教授说“波普尔用‘可证伪性’作为科学和伪科学的分界标准”纯系蒙人。因为“可证伪性”是“科学”和“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一字之差,谬之千里。不知是张功耀教授没学好科学哲学还是有意曲解?或是根本不懂什么是“伪科学”、“非科学”?

从接下来张功耀教授对“非科学”的阐述,可以看出他确实不懂什么是“非科学”。在“如此学术”一文中,笔者对张功耀教授这一段曾详细批评。在此用一个形象的说法,将“科学”画一个圆,圆之外的都是非科学,如技术、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风俗、常识等。当然,在当代,科学与其他文化成分都有相互渗透,不能截然分开。“铜是导电的”、“热质说”都是科学,只不过前者是科学的单称陈述、后者是“错误的科学”(借用张功耀教授语)。“勾

三、股

四、弦五”属数学,不属于科学。

超科学并非如张功耀所说是“恶搞”,而是人类对一些未解之谜的解释。因为当科学不能解释时,人类总要找出一个其他解释。尽管超科学不是科学,但也并不那么“坏”。如果打着超科学的名义欺世惑众,那又当别论。

科学作弊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行为,与非科学、伪科学、反科学等并列,不当。科学作弊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张功耀教授只举了一个例子,并没有深入分析。而他本人就多涉作弊。

“错误的科学(Errors in Science)”这一概念就有点怪异。从张功耀教授附的英文来看,译成“科学中的错误 ”更准确(笔者请教了英文教师,他们也这样认为)。实际上,从张功耀教授接下来的论述看,他也是在讲“科学中的错误”。不知为何非要说成是“错误的科学”。倒是其中几句说得很好:“我们要善于识别科学中的错误,不要明知其为错而拒不承认,甚至执迷不悟,或为错误的科学做强词夺理的辩护。合格的科学家既要勇于追求真理,又要敢于修正错误。”看来张功耀懂得如何对待错误。这几句话恰好可以用到张教授自己身上。当然,张教授不可能成为合格的科学家。

教材是教学之本。一本《科学技术导论》,其中专门讲“科学”的一章,应该是概念清晰准确、命题正确、论证严谨、结构合理、行文流畅简洁。然而,张功耀一项也没做到,反而是错误迭出。如此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以如此方式讲“科学”,岂非误人子弟?又怎能真正弘扬科学?

另外,教材一定是提纲挈领,言简意赅。张功耀教授靠大量举例而不是条分缕析地阐述,也不符合教材的基本要求。至于张功耀教授文中的句法错误和错别字,限于篇幅,本文没有逐一分析。只告诉读者,此类错误也不少,阅读时多注意。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要命的媒体误读
发布时间:2022-12-16
媒体为什么经常出现误读呢?首先是记者提前发稿。政府部门制定的政策措施还没有正式出台,有些记者为了抢新闻,就私下向有关人员打听,再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以致误读。还有一种是记者无知的误读。如2010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下发......
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原因及对策解析
发布时间:2022-12-14
[摘 要]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小学数学教学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于小学数学解题中学生出现错误的现象来说,教师要做好研究与分析工作,找出学生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来帮助学生解决好实际问题,从而保证教......
撞了全赔:立法的失误还是理解的谬误
发布时间:2022-12-28
撞了全赔:立法的失误还是理解的谬误 撞了全赔:立法的失误还是理解的谬误 撞了全赔:立法的失误还是理解的谬误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终于尘埃落定,于2004年5月......
对治理理论的三种误读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22
自 1989 年世界银行首次使用治理危机(crisisin governance)一词后,治理一词就被广泛地应用于政治发展的研究之中。 时逢福利国家危机,西方国家在经历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后,开始把目光转向治理理论,力图用治理来克服政府和市场的失......
被误读的花期(组诗)
发布时间:2015-08-25
荷叶的故事 也许你已期待太久, 或许是我来得太迟, 于千朵之中,终将你采撷。 似前世的约定,似轮回的注定, 你别离以淤泥,别离以血脉, 胜于一朵莲的骄傲,在我的手心绽放。 萎凋,风干, 褪去前世所有的尘霾, ......
超越还是误解?
发布时间:2023-07-17
摘要: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国外马克思研究的新成果,它主张马克思主义与怀特海思想的联姻。有机马克思主义把“现代性”看作生态危机的根源,并倡导一种后现代的、有机整体的价值观。有机马克思主义在提出新的生态文明思想的同时,宣称其......
被误读的审计报告
发布时间:2022-12-16
被误读的审计报告 不是不应该关注个案,而是应该更多地关注制度上的东西 http://wWW.LWLm.cOM “又见审计风暴”,“重磅炸弹”,“仍然触目惊心”…… 2005年6月28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2004年度中央预......
百度出事,源于对价值的误读
发布时间:2016-07-21
价值观是决定企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赚哪些钱不该赚哪些钱的判断标准。这不完全是法律规范问题,而是作为社会细胞的生存底线问题。 因魏则西就医死亡事件而引发的整个社会对莆田医院集群的指控最终导致了百度本身的危机。这肯定......
初中生数学解题误区
发布时间:2023-07-13
在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次,错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最后,错误对于学生来说也......
论对引人误解或误认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禁止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对引人误解或误认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禁止 论对引人误解或误认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禁止 论对引人误解或误认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禁止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引人误解、误认的不正当竞争手......
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误区及其对策
发布时间:2013-12-19
" 读书能益智,读书能养性。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现在许多中学生在读课外书,这是可喜可贺的。而实际情况是,有的人每读一本书,总是收获甚多,可有的人书读了不少,到头来似乎长进不多。原因何在呢?恐怕就在于步入了课外阅读的误区......
小学数学解题错误的原因及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06
摘要: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会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导致在对数学题解答中出现错误,为避免学生经常犯同样的解题错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解题错误问题的观察和分析,从而找到解决小学生数学解题错误的有效对策。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对策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在数学题解答这一问题上很多学生都存在解题错误的现象,通常情况下教师认为小学生是由于马虎或大意而造成了解题错误,一般对这种情况不会太在.........
浅析波普在科学划界问题上对逻辑实证主义的误解
发布时间:2023-02-28
一、语境理解的前提 摩尔在他的代表作《伦理学原理》的序言里表示:照我看来,在伦理学上,正像在一切哲学学科上一样,充满其历史的困难和争论,主要是由于一个十分简单的原因,即不首先去精确的发现你所希望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就试图......
徐复观对庄子美学的发明及其误读(1)
发布时间:2022-09-30
一、问题的导入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徐复观先生的大著《中国艺术精神》横空出世,是书对庄子美学做了深度的发明,于奠定庄子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开山地位厥功甚巨。 早先,徐复观先生的《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疏导了庄子思想,但......
初探初中学生数学解题误区
发布时间:2023-03-06
" 在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次,错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最后,错误对于学生来说也是......
英语快乐教学的误区及其解决对策
发布时间:2022-10-30
摘 要: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启蒙教育或入门教育。新课程改革后,“快乐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一些教师在运用“快乐教学法”时,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因此,文章对英语“快乐教学”中常见......
解读图书馆人的思维误区-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5
【内容提要】文章从分析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入手,阐述了图书馆人在认知领域及业务工作范畴的思维误区,要求图书馆人必须能够从自身思想上、行为上寻找差距,号召图书馆人在逆境中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来捍卫图书馆事业。 【摘 要 题】事业改......
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歌的误读
发布时间:2023-06-15
“没有海德格尔,荷尔德林永远进入不了 哲学 ”吗?实际上,早在海德格尔出生近一个世纪前,荷尔德林就已进入了当时哲学的中心。而海德格尔在解读荷尔德林时,常常自作主张。 在德国以外的地方,荷尔德林的名字几乎总是跟海德格尔......
生物学科绘图类习题求解的错误的原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与其他学科相比,生物学科无论是教材还是命制的试卷中常常以图形众多而着称,这些图形能大大简化文字量,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因而在很多测试中,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对学生绘图能力的考查。通过试卷的批改,广大教师都会产生这样的体会:......
你可能误解了乡愁
发布时间:2015-08-21
算命的先生说,我的八字是“伤官格”,不守祖业。他说“不守祖业”有两个解释,一是败家,一是漂流。我家毁于两次战争,无家可败,只剩下漂流这一个选项了。 流亡是一种首尾不相顾的生活,像一条线。在我生长的那个社会里,线缠成球......
中学教学与交际法的若干误解
发布时间:2023-03-21
" 〔提要〕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自1993年使用新教材以来将近四年,但不少教师对交际法仍认识不足,产生了 一些误解。本文针对中学教学的实际分析造成这些误解的原因,并论述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贯彻交际性原则。 〔关键词〕交际法 语法 教学......
音乐教学的误区和对策
发布时间:2013-12-17
毕业论文 [摘 要] 琵琶经过2000多年漫长的发展,积累高超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曲目。建国后,琵琶开始朝多元化发展,并且以1种崭新的姿态重新走上了世界舞台......
“助消化”有不少误解
发布时间:2022-10-08
吃喝拉撒都离不开消化道,但我们对这个“老朋友”的认识有时未必正确。近日,美国佛蒙特大学医学院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教授彼得・摩西在“每日健康网”刊文,对消化道的常见认识误区做出总结。 误区一:越烂的食物越易消化。 专家解......
中学教学与交际法的若干误解
发布时间:2014-01-17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中学教学与交际法的若干误解”,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一、问题的提出 二、对交际法的误解及原因 ......
科技立法的六大误区
发布时间:2022-10-19
袁国顺误区之一:强调科技法调整方法的特殊性而忽视了科技法作为法律的普遍性的要求和特点。法律具有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性和程序性的外在特征。我国现有的科技法律在强调调整方法主要是肯定、鼓励、倡导的同时,忽视了......
初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浅析
发布时间:2013-12-19
" 从小学到初中,知识本身对学生的要求大幅提高,但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发展与学习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错误。因此,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采......
由一道题的“错误”中读懂的
发布时间:2022-12-10
那次小测试是在刚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之后进行的。没有进行任何复习,就是想看看学生在学完这个单元之后的薄弱点在哪里。揣着这样的想法,进行了测试。一共12道题,同学们可以选做10题,每题10分,共100分。 测试中有这样......
“美术”对艺术100年历史的误读与偏离
发布时间:2013-12-19
作者: laobang “美术”这一学科名称,在中国已存在和使用了100年.做为一个专门学科,无论是正式的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在中国都明确指向视觉艺术或造型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四大门类.这已经是家喻户晓和熟练使......
中国龙vs西方龙:文化的误读
发布时间:2022-12-21
中国龙vs西方龙:文化的误读 凶神恶煞?霸气外露? 2012年伊始,《壬辰年》生肖“龙”邮票刚上市,便引来众多议论。引起争议的是票面上金色团龙那双眼圆睁、张着大嘴的造型,有人认为这种形象看起来“不善”,霸气逼人,像是在“向谁发......
“美术”对艺术100年历史的误读与偏离
发布时间:2022-12-09
“美术”对艺术100年历史的误读与偏离 “美术”对艺术100年历史的误读与偏离 “美术”对艺术100年历史的误读与偏离 “美术”这一学科名称,在中国已存在和使用了100年.做为一个专门学科,无论是正式的书面表达还是......
启发式教学的误区与解决策略
发布时间:2022-08-17
启发式教学是在教学和研究中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深刻批判的背景下产生的。启发式教学是教师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
国家助学金评定存在的误区及解决对策
发布时间:2015-09-10
摘 要 国家助学金评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助学金评定的公正公平。目前的国家助学金评定中还存在几个误区,在贫困生认定、评定制度方面等还存在纰漏。在思想方面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自立自强教育,在制度方面......
高中数学解题误区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28
1深受知识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忽视高中数学的思维过程教学教学新课改实施后,多数教师在具体的解题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思维方法的培养,但是仍然有部分数学教师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方式教学,特别是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比较明显.这正说明了数学教学是数学知识教学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学的有机结合.可见,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现.2忽视数学常规解题思路与方法的.........
“学生经验”概念:本义、拓展与误读
发布时间:2023-03-17
摘要:学生经验在教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词源学的角度考察,“经验”的本义兼具名词性的“知识或技能”和动词性的“过程”。在“经验”本义的基础上,夸美纽斯等教育家强调了“个体”在经验过程中的作用;杜威重新定义了“......
历史的误读与道德的偏执 
发布时间:2022-11-17
" -----迟到的反思地处文化边城青岛,信息、资料有限,只知王彬彬一篇《过于聪明的中国作家》引起一场热闹的论争,却不知就里。直到前不久收到人大复印资料,才得以拜读全文。读后,我久久地陷于深思之中。王彬彬挑起的这场争论可能已经......
浅谈中学高考阅读教学中的一些误区
发布时间:2013-12-18
长期以来,中学高考阅读教学问题一直是困扰一线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更是制约学生高考语文成绩的一个瓶颈。拿现代文大中学高考阅读教学来说,多年来全国各省的均分一直不能突破50%,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于是,学生将中学高考阅读教学......
中小学教师教科研论文写作:误区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3-05-17
二、对中小学教师教科研论文写作的建议1.树立写作的积累意识。从研究发展层面来看,一篇好的论文就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积累和动力源。一是写作要有一种毅力。中小学教育现象的复杂性、教育规律的隐蔽性决定了教科研写作是一项见效慢的长期劳动。教师要积极获取、积累教育事实:在参观、访问、活动中观察;在文献资料的分析中提取;在各种教改对话中获取;在实践中去体验;在反思批判中寻求更多的灵感。这些积累,具有随机、自然.........
略论阅读习惯的培养及误区
发布时间:2023-01-02
" 【提 要】:传统的阅读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这是符合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的。立足于生活化阅读、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的观点,本文对目前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指出一些教师学生都习以为常的做法实则是违背语......
例析初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原因
发布时间:2023-04-12
从小学到初中,知识本身对学生的要求大幅提高,但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发展与学习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错误。因此,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采......
建筑设计常见的错误详解
发布时间:2023-06-09
1.消防电梯机房与其它机房之间隔墙上门洞未设甲级防火门。 2.地下车库出入口处的防火分区墙上未设甲级防火门,并用人防门代替甲级防火门。(z这个我还不知道啊) 3.地下车库出入封闭楼梯间门未设置乙级防火门。 4.汽车坡道出入口处未设防火......
被岁月深埋的误解和委屈
发布时间:2022-11-02
我攥着一只刚从鼠洞里挖出的玉扳指,潸然泪下。 在我刚上小学的时候,现在算算,大概是1975年。有一天下午,我的好伙伴广涛来我家玩,我从自己的“百宝箱”里掏出一大堆各种各样的玩具,其中就有这只我从古河道里捡来的乳白色玉扳......
科技日语中数量词的误译
发布时间:2023-01-28
摘 要:科技离不开数字,数量词在科技文章中十分常见,并且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因此,正确翻译文章中的数量词至关重要。本文对42名中高级日语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以具体的误译实例为研究对象,对科技日语中数量词的误译原因进行了探讨......
对错误效力的把握
发布时间:2023-02-04
对错误效力的把握 对错误效力的把握 对错误效力的把握 [摘 要]本文选择了关于我国未来民法典对错误效力的把握的问题,是采用一元论,还是采用二元论来把握,从意思原理、归责原理、信赖原理和交易......
谈文化翻译的误区及解决措施
发布时间:2022-08-15
[摘 要]当前我国文化逆差的成因固然受制于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手段,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语码转换,更是跨越文明鸿沟、实现异质文化转换、更新本土文化的再创造。然而,作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倚......
破除对马克思历史观的经济决定论的误读
发布时间:2023-06-06
摘要:马克思历史观被指认为,一种经济(或劳动、生产、生产力、科技)等因素依靠绝对自主性的力量支配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经济决定论,这种认识是由建立在超感性基础上的Being实体化的Ontology哲学思维方式所致的。要破除对马克思历......
善待学生的错误
发布时间:2023-03-20
摘 要:课堂上学生出错是寻常易见的,仔细研究学生的错误,发现很多:首先是一种珍贵的教学资源,巧妙利用可以使课堂出彩;其次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错在哪里,可能是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再次可以反映学生的心理,利用它可以更......
税收不能高于GDP增长是误解
发布时间:2013-12-17
税收不能高于GDP增长是误解 税收不能高于GDP增长是误解 税收不能高于GDP增长是误解 日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针对减税大讨论中的焦点问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认为税收增长绝对不能高于GDP增长是一种......
容易被误读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术语之解析
发布时间:2022-12-26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各族人民在人类历史上所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包括语言、节庆、婚俗、饮食、手工艺、建筑以及信仰等方面的内容。术语是专业领域中用来表示特定理论体系中普遍概念的专用词汇单位,具有凝合性和整......
中西方关于颜色词的文化误读
发布时间:2023-05-01
[摘 要]在人类的语言中,存在着大量有关颜色的词汇,如黑色、白色、红色、黄色等。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体现了不同文化的异同。但由于民俗、地域以及价值观等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汉两个民族对各种颜色在视觉上和心理上所产生的联想、象......
初中学生在代数解题中的思维误区
发布时间:2023-05-07
在初中的代数解题过程中,某些学生经常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错误,其中固然有审题方面的问题,也有的是粗心大意造成的,但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是是由于这些学生的思维方法上存在各种不同的误区.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缺少整......
小学科学教学使用多媒体的优势与误区
发布时间:2022-11-04
小学科学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探究自然事物的特征、变化、联系和自然现象的成因等。因此自然界真实的事物与现象是学生直接认识的对象,对不便观察的事物和现象,教师需要用视频、图片及PPT课件等作为教学手段的辅助和补充。......
浅谈古希腊“白色”文明之误读
发布时间:2023-06-15
一、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温克尔曼生活在18 世纪的欧洲。此刻的欧洲出现了由充斥着堕落风气的巴洛克艺术风格向古典主义艺术 过度的复古潮流。在德累斯顿[Dresden],一些堆积于库房的古代雕像带给温克尔曼无限灵感,这直接促使了他......
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1-29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 08―0094―01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反映:自己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课堂上学生表现也十分活跃,可课后学生做作业的情况却不尽......
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3-03-30
小组合作学习是“导学案”模式下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所谓“导学案”,就是教师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状况,将语文教材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在课前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学生间的讨论探究,让学生真正参......
对CAI认识的四大误区
发布时间:2023-02-10
" 摘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走入课堂,引起了教师教育观念等诸多因素的深刻变革,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然而随着对CAI的探索、实证,许多对CAI的认识问题困惑着我们教学第一线的老师:CAI如何与学科达到有机整......
从英语语调的误用看语用失误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 要:“跨文化语用失误”一词已经由来已久,自从珍妮・托马斯提出以后,中外的学者对其展开了热烈的研究,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重点主要是放在语用,文化,心理等方面,而对语音语调的研究并没有那么充分。因此本文主要从语音语调方面对......
美术教学中的误区
发布时间:2013-12-19
" 中国的美术教育正在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许多误区。具体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失去了学科教学的特征。 众所周知,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舒伯特钢琴作品的偏见与误解
发布时间:2023-05-23
偏见一:舒伯特只是一位好的歌曲作曲家 舒伯特在艺术歌曲上的成就,透过李斯特大量的改编以及被演奏,大家都已相当认可。但是他在器乐音乐上的成就,如弦乐四重奏和钢琴奏鸣曲等作品,仍是默默无闻,尤其是钢琴作品,除了有名的《流......
科研生财两不误的农技站站长
发布时间:2022-11-23
“业务型”站长 2007年,汪雨忠调任青浦区农机站任站长。之后,汪雨忠开始琢磨其农机机械改良。通过研究发现,现行销售的农机机械跟不上农业生产的需要,需要改良和创新。于是,他潜心研制了点穴式插秧机,并获得了发明专利。 在......
关于当前高职教育的误区\成因及解决对策
发布时间:2023-03-04
" [论文摘要]目前高职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观念与实践层面上还存在着两个比较突出的误区:重高轻职、重职轻高,对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究其原因,在现实层面,是由于高职发展历史短、硬件条件不足、具体实施与目......
中小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误区及解决对策
发布时间:2019-10-31
[摘要]知识管理对提升中小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中小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的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及原因,指出开展知识管理工作中的认识误区,从知识资本积累、知识增值、知识管理系统应用管理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关键词]知识管理;信息系统;中小企业[作者简介]魏小龙,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管理信息系统,广西南宁,530007[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
浅析初中化学作业的误区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3-06-13
一、初中化学作业存在的误区 初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科学性较强的课程,它要求作业在促进学生加深记忆和有效理解化学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动脑和动手的行动中,有效的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是,教师在传统教学思维理论的指......
论文:初中数学解题错误及原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15
一、正视学生解题的错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害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对错误采取严厉禁止的态度是司空见惯的。在这种惧怕心理支配下,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忽视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害怕因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长此以往,学生虽片面接受了正确的知识,但对错误的出现缺乏心理准备,看不出错误或看出错误但改不对,甚而弄不清错误的缘由。持这种态度的教师只关心学生用对知识而忽视学生会用知识。例如,在.........
浅析表扬的误区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学生 身心发展 教师 意志品质 思想品德 个体间差异 误区 班主任工作 重要手段 班集体建设 表扬学生是促进班集体建设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班主任工作中的常见话题,而学生对于教师的表扬也是非常关......
错误展示柜
发布时间:2023-03-23
“李比希实验室”,一个令全世界化学化工工作者注目和向往的地方,每年参观访问者络绎不绝。但令大家感到困惑的是,在实验室大厅的中央始终矗立着一个高大的柜子,柜子里摆放着一个盛着棕红色液体的瓶子,在柜门上贴着李比希亲笔题写......
解析企业财务目标三大误区
发布时间:2022-12-15
" 关于财务目标的讨论,财务学界已经形成了利润最大化、每股净利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观点。实际上,这些观点并没有本质差异。美国学者II·Levy和M·Sarmat曾经通过严密的数学推理,具体证明了这些“最大化”实质上......
了解文化差异,走出交际误区
发布时间:2023-03-05
文化,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富有弹性。有人把文化说成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 象,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 (Edward 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 化下了一个比较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 知识、信仰、艺 术、法律、道德......
当心!别误解这些假被动语态
发布时间:2022-12-17
同学们都知道,英语的被动语态由“be+过去分词”构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be+过去分词”都是被动语态。英语中有些比较特殊的表达,虽然表面上看很像被动语态,但其实不是――它们要么已变成系表结构,要么已构成固定搭配,或有其他特......
美丽的误会
发布时间:2023-03-09
我们常常会有一些美丽的误会,比如说,你以为某人是你的好朋友,然而,你在他心中的那张名单上,却不是名列前茅的。 你有什么心事都向他倾诉,他与之倾诉的却是另一个人。 别人问你:“你有几个知己?” 你总是把他算在内。 ......
流行的谬误:会计诚信的认识误区(1)
发布时间:2023-04-04
内容摘要:会计诚信危机已成为大众耳熟能详的话题,但人们对此仍存在诸多认识上的误区。本文对几种流行的谬误如“会计诚信危机是由会计人员道德低下造成的”、“会计诚信是会计人员的诚信”、“资本市场不发达是酿就会计诚信危机的环境驱......
旅游英语的误译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2-13
旅游英语的误译及对策 旅游英语的误译及对策 旅游英语的误译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旅游英语;文化差异;语言功能;误译 【论文摘要】目前英语是国际旅游的通用语言,在旅游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交流与沟通作用。然......
不要误入三叉神经痛认识误区
发布时间:2015-08-28
三叉神经痛易误诊为牙痛或偏头痛。牙痛一般呈持续性钝痛,局限于牙龈部,可因进食冷、热食物而加剧,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偏头痛多表现有偏侧搏动性疼痛,也可累及两侧,典型偏头痛发作前可表现有视野缺损、暗点、闪光等视觉先兆症状,......
基于文化因素下对外汉语词汇偏误的解决措施
发布时间:2023-01-12
一、偏误分析的概念 说到偏误分析,本文不得不提及与之相并论的对比分析。对比分析是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对比分析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的语言结构来预测学生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可能出现......
李稻葵:全世界都在误读中国经济
发布时间:2014-01-08
李稻葵:全世界都在误读中国经济 6月28-29日,第三届全球智库峰会在中国大饭店举行。6月29日上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金融系主任李稻葵在会上表示,世界正在误读中国经济,错误的解读中国经济。第一个理由,从金......
言语误解产生的说话者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5-09-15
摘 要:言语交际是一个涉及交际双方的明示-推理过程,明示与推理是同一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误解产生于话语生成与话语理解的双向互动中,交际双方均是误解产生的潜在根源。说话者的明示话语是语境假设及推理的依据与前提,为误解的产......
辩证法的误读—波普尔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探究
发布时间:2023-03-05
由于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构成重要拮难,因此,国内波普尔思想的研究一直方兴未艾,取得了众多的学术成果。然而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在这些研究中存在一些不足,从资料分析的角度看,论者们过多地重复引用《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的相......
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误区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4-29
摘要 在“综合与实践”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存在怕“过程繁琐”而直奔结论,因“知识本位”而拔高要求等误区。针对这些误区,教师应以鲜明的问题为载体,激励创新;以活动过程为关注点,积累经验;以学生自主为主,发展应用意识。 关......
孩子学习钢琴的误区
发布时间:2022-10-08
" 前言:在一本杂志上阅读到一篇关于孩子学习钢琴的误区的文章,我觉得不管是对家长还是钢琴教师都有一定的启发,所以摘录下来,供大家参考。 孩子学习钢琴的误区 第1大误区 乐器教育=音乐教育=万能教育 在许多父母的观念中......
从《错误》、《雨巷》教学实录谈诗歌朗读的美育功能
发布时间:2014-01-28
从《错误》、《雨巷》教学实录谈诗歌朗读的美育功能 诗歌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镇。进入当代语文教学视野的诗歌作品,自然要承担起使一个民族的知识、言语、想象力、文化情愫甚至凝聚力代代相传的责任。诗歌教学倡导“有声化”,亦即调动视......
对外汉语离合词偏误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24
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类特殊的群体,适应了汉语表意精确性和多样化的要求,提高了言语交际的效率[1],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它的特殊性和使用的灵活性也使得离合词教学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大瓶颈。本文试图通过对留学......
止咳五大误区
发布时间:2022-11-26
误区1:咳嗽是种病 调查发现,41.1%的人仍将咳嗽视为一种疾病;仅40.8%的人知道有痰咳嗽的病因在痰液。专家澄清,咳嗽可分为干咳、湿咳。干咳大多因突然闻到强烈气味,或吸入异物引发咳嗽,湿咳即咳嗽带痰。咳嗽可帮助清除呼吸道内各......
失误里的商机
发布时间:2022-10-19
柴米油盐酱醋茶,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七样东西,俗称“开门七件事”。其中,盐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东西,它是白色的。可你见过彩色的盐吗?前两年,台湾台南市的一家盐加工企业就推出了一款有五种不同颜色和味道的盐产品――五行彩味盐。在台湾,五行彩味盐价格虽然昂贵,却很受欢迎,因为它在人们的餐桌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那家盐加工企业的老板名叫洪玺曜。台湾四面环海,海盐很多。近年来,台湾旅游业不断兴起,于是不少盐加工.........
用图解法和计算法解导轨直线度误差值
发布时间:2022-10-11
摘要:导轨直线度误差值计算是装配钳工和机修钳工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教材中讲授的是用图解法解导轨直线度误差值的方法。本文分别论述了用图解法和计算法解导轨直线度误差值的解题方法和步骤,并对两种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从而使有不......
地方高校如何走出误区科学定位(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12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浪潮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积极探索高等教育科学合理的定位将关系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的科学定位直......
认识与谬误
发布时间:2013-12-17
中断语[30] 不少持“法律真实”论者丝毫不否认法律真实是裁判的最起码的要求,而“客观真实”才是诉讼和裁判追求的终极目标。而且,事实上,在每年发生的数百万件各种类型的案件中,由于裁判者的努力和当事人的诚实勤奋,大部分都......
岂止是误福
发布时间:2023-04-06
《古今笑》有一篇《误福》记载了两则故事。 其一,唐朝宰相李吉甫讨厌吴武陵,想要阻止他科考得中。李吉甫知道主考官怀揣着大榜,没接榜,先问道:“吴武陵及第否?”话音才落,忽然有中使来宣圣旨,李吉甫忙着接旨。主考官以为吴......
指纹鉴定误识率和DNA识别误识率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7
摘要:在该文中,分析了影响指纹鉴定误识率和DNA识别误识率的主要因素,最后,得出了指纹识别和DNA识别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的结论,从而可以根据实际要求,选择合适的技术或者两者结合使用。最后,阐述了对应用这两种技术减小其误识率的建议。关键词:指纹鉴定DNA识别误识率中图分类号:S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7(a)-0244-02正如人们经验上所理解的那样,指纹具有唯一.........
认识与谬误
发布时间:2023-01-01
可见,科学认识的目的不能仅仅停留于事物的真实层面,而是要深入追究,直至获取真理。事实上,人类文化积累中形成的无数的真理,就是由于人类的不懈努力所实现。 (二)裁判的目的与方法 首先必须肯定的是,科学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
你误会我了
发布时间:2022-10-04
1959年,莫拉莱斯出生在玻利维亚西部最穷的奥鲁罗省。由于家境贫困,他不得不辍学来到矿场干苦力,靠赚取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莫拉莱斯格外珍惜这份工作,干得很卖力。老板很高兴,请来当地记者采访他,把他当成典型教育其他矿工。看......
热电偶测温误差分析及解决方法
发布时间:2023-04-06
摘 要:热电偶是工业生产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温度传感器,由于其使用简单且功能性较好,因此长期以来一直作为温度检测元件被广泛应用。而在工业生产的实际的温度测量过程中,由于安装及使用过程中的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会使热电偶在测温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