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人的存在形态的历史发展与德育范式之间的关系

人的存在形态的历史发展与德育范式之间的关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4 02:39:00
人的存在形态的历史发展与德育范式之间的关系
时间:2023-01-14 02:39:00     小编:葛智龙

从根本上说,德育是一种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进行的、使人成为人的教育实践活动。德育要使人成为怎样的人以及通过何种方式去实现这一目标,取决于人的现实存在形态和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因此任何德育理论和实践都必然以某种人学观为依据。马克思主义从实践去理解人,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实践性,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以一种符合人的生命活动的方式阐释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这种存在方式内在地规定了人是关系性的存在,并且是现实的、具体的、可变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表现为不同的现实形态,由此决定了德育理论和实践范式的历史发展。

一、人的存在方式的一般本质与具体形态

关于人性或人的本质,马克思不是从感性对象,而是从感性活动、从实践去理解的。以现实的个人作为理解人的出发点,从人们现有的社会联系,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生活条件来观察人们。因此,马克思并不像费尔巴哈那样只热衷于归纳出关于人的不变的本质、形成一种关于人的本质的抽象的绝对知识,他更关注的是人的现实生存与解放,重视人之存在的具体方式,重视人之存在的过程性与历史性、具体性与多样性,认为人的本质是一般性与具体性的统一、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中,提出了人的本质具有双重性的观点:一是人的一般本性,即一切人所共有的本性,也就是人的一般本质;另一个是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本性,即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和同一历史时期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各自具有的特殊本性,也就是人的具体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自觉自由的活动、是劳动、是实践性。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生活的本质,这是指一切人所共有的一般本质,是人的类本质。人是通过实践从自然界分离出来的,通过人自己的实践活动创造了人与世界的外部关系,同时也创造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标志着人的本质的属性。马克思说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来说不过是满足一种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一种手段。而生产生活就是类生活。这是产生生命的生字乱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这里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就是劳动或实践活动,而人的类特性就是人的本质。虽然,我们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但这些个人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第一个历史行动不在于他们有思想,而在于他们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可见,实践是人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基本标志和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是人类的一般本质。在这个方面,不同时代的人和同一时代处于不同社会关系中的人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具有普遍性、一般性。

马克思关于人的一般本质的界定,只是从人与动物的区别上进行的,未涉及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和同一历史时期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的本质的区别。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的本质就是抽象的、绝对的,是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马克思说火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对人的本质的界定,讲的就是人与人的区别,表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本质,即人的具体本质。由于人的具体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而社会关系本身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人的具体本质是具体的、多样的、可变的。不同时代的人和同一时代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之间是有区别的。

马克思从实践性和历史性的维度揭示人的本质,不仅反映了人的类特性,同时又彰显了人性的具体性与丰富性,体现了一种历时性的、生成论的思维方式。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实践、归结为关系性存在,又认为这种实践性的、关系性的存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表现为不同的现实形态,为德育活动提供了科学的人学依据。

二、人的存在形态的历史发展

马克思从人的本源性的生存实践出发去考察人,不再把人看作一个现成性的认知对象,而是把人当作永远处于历史生成中的动态存在,即人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的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己。依人的发展状况,马克思主义将人类历史概括为人的依赖关系形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形态和建立在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形态三个发展阶段。而现实的个人作为关系性存在,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也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现实形态。

(一)人的整体性存在形态

人最初表现为类存在物,部落体,群居动物,是一种整体性的存在。这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由于实践能力的低下,人的主体意识缺乏,人与世界的关系是浑然一体的。在这个历史阶段上,个人的存在对自然和群体具有双重的完全的依赖关系,即一方面人完全依附于自然,另一方面人又完全受制于社会共同体,是自然整体性存在和群体整体性存在的统一。

首先,人依赖于自然的自然整体性存在形态。早期的人类社会,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人的实践能力是微不足道的,个体在与自然的抗衡中软弱无力,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人与自然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以自然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只能直接地、简单地、现成地利用周围的各种自然物,生存方式严重受制于自然。这时候的人对自然具有高度依赖性,基本上是一个自然存在物,他与自然界的关系甚至不是作为关系而存在的人们同自然界的关系完全像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一样。人不能获得、从而也就不能意识到自己对于自然的主体地位,把自己本身看作自然的存在,与自然是天人合一的。随着劳动工具的使用,人开始通过自己的活动按照对自己有用的方式来改变自然物质的形态,改变使自己受制于自然环境的生存方式。早期的农业和牧业,就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利用可再生的自然力从事模仿自然生长的生产活动。这虽是不同于以往的自然方式的人为途径,体现出人的能动的自然存在物的本质,但此时的农牧业生产仍要受到自然条件的严重制约,生产范围和规模都非常有限,仍然要靠天吃饭,顺天应人。

其次,人依赖于群体的社会整体性存在形态。在人与自然产生并发展关系的同时,也产生了人与人的关系。开始时,人与人结为以血缘为基础的原始共同体,如氏族部落,每个人与他所属的共同体结为一体,不可区分,在过去的历史时代,自然联系等等使他成为一定的狭隘人群的附属物。 我们越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从而也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越表现为不独立,从属于一个较大的整体:最初还是十分自然地在家庭和扩大成为氏族的家庭中;后来是由氏族间的冲突和融合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公社中。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完全的依赖关系,个人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生存,单独的个体、每一个自我,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对于每个个体来说,不存在个人的概念,没有单数的人,每个个人只是整个群体中的一个离子,同他的氏族、部落等是同为一体的,他所属的群体的符号就是代表他个人的符号。随着分工和交换的出现,出现了地域的共同体,人类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但人的依赖关系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只是在特征上表现为人身依附关系。虽然开始萌生出主体的观念,但这个主体却是有限的、不完全的,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主体。绝大多数人没有自己的主体地位冷人并不属于他自己,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相对于他人来定位自己。如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人指的几乎全是、或主要是由人伦(核心是亲属血缘人伦关系)来形成的家族、民族、国家这类整体,以及在这种人伦之网中被分别规定下来的一切个人。极少将人视作原子状的孤立、独立的个人,将个体融入群体,个人只是一个依存者,没有个人观念。在西方,亚里士多德也强调我们不属于自己,个人是城邦一部分。所以,肯定人对人的依赖关系,将人这一关系性存在置位于社群共同体,是这一阶段人们的普遍认识,体现了这个历史阶段人的人我不分、人群不分的整体性生存状态。

(二)人的个体性存在形态

马克思说人只是在历史过程中才孤立化的。个体主体或者人的个体性存在形态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与现代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随着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的高歌猛进,人的实践能力大大增强,人从受制于自然的被动地位提升为自然界的自主支配者,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的主客体关系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生产能力的提高,为单个人的个体性生活方式的实现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使人在这个自由竞争的社会里,单个的人表现为摆脱了自然联系等等,在形式上成为可以独立生产的个人。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对于人的个体性存在形态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雇佣劳动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需要具有独立人格、能够自主支配自身的自由人,资本主义制度则在政治和法律上确立了人身独立和自由、平等的权利,使个体开始摆脱血缘、地缘等共同体以及种种人身依附的生存状态,因为交换本身就是造成这种孤立化的一种主要手段。它使群的存在成为不必要,并使之解体。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人开始出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形态开始确立。所以产生这种孤立个人的观点的时代,正是具有迄今为止最发达的社会关系的时代。

在这种生存形态中,人与人之间是彼此分离的,以单子式生存方式存在的。每个人自己都是自我封闭的、孤立的实体,与其他人不存在任何内在的联系,个人需要的满足是通过且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不需要依赖外物与他人就能够自我完成,人的生存关系由人对自然和人的依赖关系变为人对自身(通过物的生产)的依赖关系。人与人之间虽然还处在一定的关系中,但却不是相互依赖的内在同一关系,而是处于同一生存环境中的竞争关系,并且需要通过建立某种外在的社会契约来维系。这种关系是外在于人的,是偶然的,并且以人与人的分离、对立、排斥为前提。作为单子式个体的人,只以自我为主体,奉行个体本位和个人主义原则,无论是无生命的自然,还是有生命的他者,对于主体我而言都以客体的形式出现,都是为我而准备的。个人只把自身作为唯一的目的,自我就是一切的中心,其他人都是自我目的的手段。因而个人与他人势不两立:当个人被别人当作对象时自己就失去了主体地位,如果作为主体存在就必然把他人作为自己的对象。

(三)人的共生性存在形态

现代社会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发展,是以人的异化和人与自然的冲突为代价的,由此带来的社会矛盾、全球问题和生存危机引起人们深刻地反思。而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人类社会正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单子式个体的生存方式及其理念正逐步丧失存在的历史依据,人的生存方式正在发生新的变革,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呈现出向整体性存在复归的共生性特征。

一方面,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问题己经超越了地域、国家和民族的界限,事关人类整体的生存和发展。在全球问题面前,不仅每个个人、乃至每个国家、民族都无法独善其身,也不能置身事外,人类整体上共同承担着灾难和威胁,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全球问题不是单独的个人、民族或国家所能独自解决的,需要所有人超越地域、血缘、信仰、乃至意识形态,通过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来加以应对。在这种背景下,每个人的生存活动与他人体戚相关,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生死与共的生存结构,个人之间需相互为他人负责,每个人都不能再成为别人的对象,否则只能导致共同毁灭。人与人的关系不再是主客体关系,而是主体间关系。另一方面,信息社会开拓出人的新的生存空间和交往方式。网络社会的出现,使其作为与现实社会共在的时空环境成为现代人的另一个生存处所,并极大地改变了人与人的关系和交往方式。在工业社会中通过在场交往并建立关系的生存方式,逐渐演变为在信息社会中在场与缺场交往相互交错、现实的日常生活关系和虚拟的网络社会关系并存的状态。在网络社会中,人与人的在缺场状态下的交往方式超越了以往现实社会中在场交往的种种限制,每个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同任何人建立即时的联系,形成某种关系。这种交往是真正的自主、平等和自由的,且较少受到年龄、职业、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和内在化。因而,不论个体生活在何种时空条件下,他绝非是孤立的、自我封闭的,而必定是与他人相互联系的,更突出地表现为人和人是一种共生性的存在。

当代信息社会生发出来的这种共生关系,是具有独立性、创造性个体之间的关系,每个个体既在关系内独立性地存在着,同时个体之间又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共同维系关系的存在。这种关系既超越了前现代社会人的整体性存在形态中的个人无个体独立性、对群体完全依赖、附属的未分化关系,又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共同责任、重视人的生存的整体性。既超越了现代社会人的个体性存在形态中的孤立的单子式个人的自我中心、彼此对立、冲突的关系,又尊重个体独立性地发展、追求个体的独立和自由。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共生性关系不是前现代社会人的整体性存在形态的简单回归,而是在现代社会人的个体性存在形态基础上的二次否定,是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种新的生存形态。

三、德育范式的历史转换

从历史的维度来看,人的主体性状态取决于人在历史进程中的现实存在形态火的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人的存在形态从以群体为本位到以个体为本位,再向以自觉的类主体为本位的否定之否定的不断实现过程。而德育成人之本质即在发展人的主体性,德育范式的确立就不能超越一定历史阶段的人的生存状态,并随着人的存在形态的发展而发展,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现实形态出发培养人、发展人。因而,与人的三种存在形态相适应,德育范式也必然经历从整体主体性德育到个人主体性德育,再到主体间性德育的发展和转换。

(一)整体主体性德育

整体主体性德育是建立在人的整体性存在形态基础上的德育范式。由于作为主体的人被当作整体而存在,人作为主体表现为整体主体,个人没有独立的人格。因而整体主体性德育是目中无人的德育,这种德育在西方有学者称为极权主义德育,在中国有学者称为规范化德育,是实质上的非主体性德育。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整体主体性德育忽视或者无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教育对象作为人、作为主体的地位没有得到尊重,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不是平等的关系。第二,整体主体性德育坚持整体本位,社会本位,以维护个人存在于人对人的依赖关系中的整体的存在、维护有利于整体存在的整体规范和社会秩序为最高目标,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具有任何的价值,不关心、不重视德育对象个体的需要和满足。第三,整体主体性德育坚持整体主义,以教育对象个体对整体、个人对社会的绝对服从为价值诉求,以预设的、权威性的价值标准为准则,不容许个体对权威的准则有任何怀疑和挑战,而只能无条件的信守。第四,整体主体性德育运用单向性的灌输、强制性的训诫方式来进行,甚至辅之以惩罚、体罚等措施。因而在客观上整体主体性德育培养的是一种以服从、驯服、规规矩矩、听话本分为特征的整体主义人格,消解了个体的以自主、自尊、个性自由为特征的个体独立性人格。整体主体性德育在生产力水平不高、个人主体性尚未自觉的历史条件下,对于维护整体和社会的秩序与稳定、促进整体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对于个体来说,由于外部施加的强力约束和限制,压抑了个体的自主发展和创造性,是对个体主体性的遏制,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摧残。随着个体主体性的觉醒和以自由、平等、民主为核心的自由主义思想的传播,整体主体性德育遭到社会的质疑和受教育者的反对而渐趋式微。

(二)个人主体性德育

个人主体性德育是与人的个体性存在形态相联系并以此人学观为依据建立的德育范式。由于作为主体的人主要是被当作个体而存在,人作为主体表现为个体主体,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单子式生存的个人。因而基于单子式个体的独立性、自我中心以及相互间的离散冲突关系的生存状态,个人主体性德育形成了以下范式:第一,个人主体性德育肯定教育对象个人的主体性,尊重其主体地位和自由权利,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是平等、民主的关系。第二,个人主体性德育奉行个体本位,个体处于中心地位,个体的价值高于社会、群体,强调个人的自由,充分发展人的享赋和促进个体个性的发展,社会被视为满足个人私欲的工具,社会应当保证个人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限度的自由。第三,个人主体性德育坚持道德相对主义,认为个体的道德观因个人的生活经历、历史情境和文化的不同而不同,而对个人来说,每一种道德观念都是合理的、值得尊重的,每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都是相对的,不存在超越于不同文化之上的、评判个人行为正当与否的普遍的、共同的、客观标准,因而每个人不得不从一系列可获得的价值中努力获得他本人的价值观。第四,个人主体性德育在教育方式上反对专制的灌输,重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强调教育对象的自主发展,鼓励教育对象的自主探索、自由表现,教育者不干预和限制教育对象的活动,只帮助教育对象澄清并自主地进行道德判断和选择,从而自主地建构起自己的道德价值观体系。个人主体性德育一方面肯定个人的独立性,促进了个体独立人格的发展,强化了自由、平等、民主的道德理念,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人性的解放;另一方面,它的道德相对主义和价值中立原则,使个人主体性德育近乎于放任自流,实际上使德育去道德化,而个人主体性德育单纯的方法指导无法深入个体的内心世界,必然造成价值观的困惑和个体心灵的孤独。个人主体性德育在当代西方社会存在多种不同的流派,虽然相互之间也部分地发生冲突,但基本范式是一致的,目前仍占主流地位。

(三)主体间性德育

主体间性德育是随着人的共生性存在形态的生成并作为对整体主体性德育和个人主体性德育的超越而出现的德育范式。由于作为主体的人既不是没有个体主体性的整体主体,也不是彼此没有内在相关性的个体主体,而是独立个体基础上的共生性主体即主体共同体。这种生存形态中,人的主体性表现为主体间性。主体间性是一种不同于整体性的社会性,它建立在对他人负责的伦理关系基础之上。把每个人的主体性看作一种责任对他人负责。因而主体间性德育试图超越整体主体性德育和个人主体性德育的片面性而建构一种新范式。第一,主体间性德育不仅承认并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平等的、具有内相关性的、共同在场、互相包容的共生关系,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不存在霸权的、支配的和中心的地位。第二,主体间性德育坚持主体共同体主义,反对绝对的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认为人是自然的人、是社会的人、也是自我的人,人的主体性内含着自然、社会和个人三者的有机关系。应当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其自身的关系中去探究人的主体间性,培养个体具有社会意识,懂得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怀自我的社会人格,使每个个体在共生态关系中发展自己、贡献社会。第三,主体间性德育不遏制个体的主体性,也不孤立地发展个体的独立性人格。它关注人的情感、理智、直觉、意志、信念等多种要素的和谐统一,使受教育个体从单向度自我中挣脱出来,以完整的人格走进他人,真正引导人们走向更为完善的生存方式。第四,主体间性德育在方式上既不是强制性的灌输,也不是置身事外的放任,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不同的独立主体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通过在语言和行动上相互作用、相互沟通、主动对话的交往,在以理解为基础的精神场中,进行主体与主体间的情感、意识、人格力量的交融,达成双方内心世界坦诚的敞亮与接纳,通过人的全部精神、情感的投入和人之相遇、相知、相通焕发道德意识的觉醒和品质的养成。主体间性德育是后现代社会对人性发展的要求,也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必然,在当前己引起了高度关注,必将成为德育范式发展的趋向。

德育从无人到重视个人的需求、满足个人的发展,再到强调个体共同体的协调发展的历程,正是个体主体从完全依附于群体主体的整体性存在形态,到迈向自由个体的个体性存在形态、再到自由个体基础上的共生性存在形态演进的过程。二者的契合关系正体现了德育发展人的主体性、使人成人的本质和逻辑。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论体育在企业中的存在形式及发展对策
发布时间:2023-03-24
论体育在企业中的存在形式及发展对策2015年,万达先是入股马德里竞技俱乐部,后又以10.5亿欧元并购了瑞士盈方体育传媒(简称盈方)。盈方也是全球最大的体育媒体制作及转播公司之一,该公司所拥有版权的媒体转播涵盖25个体育项目,在足球和冬季运动领域全球排名第一。8月,万达又宣布,以6.5亿美元并购了美国世界铁人公司(WTC)。万达形成了体育赛事举办、运动员经纪、赛事营销、赛事转播的体育产业链[1]。在.........
浅谈民间艺术的生态存在及发展
发布时间:2022-11-16
摘要:所谓的民间艺术就是以劳动者为主体,为了满足劳动人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物品,是艺术领域的一种分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生产者的艺术”。民间艺术的领域涉及到多个方面,民......
关于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2-12-06
"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简要回顾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前景作了展望。笔者认为,应努力实现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不同学习成果之间的互认和转化,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 [......
江苏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之间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2-16
论文 关键词:第三产业 就业 江苏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从三个角度出发,说明了第三产业 发展 对促进就业的作用。于是得出结论,促进就业的关键在于推进第三产业发展。然后对江苏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做了分析,发现江苏第三产......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哲学范式与人学范式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6-13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硬核即社会哲学范式是不能改变的,人学范式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硬核的新保护带,因为它契合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需要与满足需要正是范式转换的逻辑起点。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人学范式;社会哲学范式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学中讲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的地位、保证各项任务完成的重要作用并不错,只.........
《德意志意识形态》分析人的全面发展
发布时间:2023-07-28
《德意志意识形态》分析人的全面发展 《德意志意识形态》分析人的全面发展 《德意志意识形态》分析人的全面发展 摘要:《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现实人”思想成熟,现实的人是人类历史第一个前提,也是马克思人 学 ......
浅析民法与商法之间存在的联系
发布时间:2023-03-18
查字典范文网为您整理了一篇民法论文,希望和您一起浅析民法与商法之间存在的联系。 一、民法与商法的联系 (一)民法和商法的内在联系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一直是法学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民法与商......
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概念
发布时间:2023-06-26
马克思于1845年春草拟了批判费尔巴哈哲学的提纲,随后又和恩格斯一起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该书对唯心史观作了彻底批判,又初步系统地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书中已经基本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范畴,诸如:生产力、分工......
关于体育社会化与人的社会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发布时间:2022-12-13
" 论文摘要:体育社会化与人的社会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互动的性质。从人的社会化的本意出发,分析了体育社会化对人的社会化过程的重要促进作用,进一步充实体育社会化与人的社会化互动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
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关系探讨
发布时间:2017-08-18
城市的变化发展是在它形成之初就从未停止的。在现实中,怎样将对城市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及传统民居等做到最充分的维修与控制是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核心所在。在当前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矛盾如何快速有效的解决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在处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二者间的矛盾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要采取积极合理的方式方法,使二者能够很好的实现动态平衡,保证和谐发展。1城市的发展产.........
关于大理白族民间文学发展历史及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1
本文为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从传统到现代:大理白族民间文学中的生态民俗呈现及其发展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2011C140 摘 要:白族民歌是白族民间文学乃至白族文化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在当代现代化、全球化文化背景......
国外人格权的历史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09
国外人格权的历史发展 国外人格权的历史发展 国外人格权的历史发展 人格权是最重要的民事权利之一。在国外,人格权是近现代法律正式确立的法律概念,但是法律对人格权的保护,尤其是对具体人格权......
简论教育装备与历史学科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5-22
一、教育装备是什么 教育装备概念的提出,基于媒介环境说、教育技术等相关理论,国外对于教育装备的概念界定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美国教育学家Levet Ogden-Burtley认为教育装备由帮助终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构成,这些材料有许多种,从......
重新审视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5-25
(1.成人教育(AdultEducation)与继续教育(ContinuingEducation;FurtherEducation)均属舶来词,国内学者对其引进后并逐步在学术界与实践领域得以发展。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关系在学术与实践领域似乎变得愈发模糊不清,存在混用的情况,有必要对二者的内涵与外延进行重新审视,以期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厘清思路提供帮助。法国学者柯罗德杜巴尔(ClaudeDubar).........
浅析宪法与财政法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02
论文摘要:在西方宪政制度确立的历史过程中财政扮演了极其关键的角色,而当今世界各国的宪法中,国家与公民之间的财政关系也是具有根本地位的内容之一,这些现象无一不在昭示着宪法与财政法之间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宪法理论对于财政......
“历史哲学”中的“历史—哲学”关系
发布时间:2013-12-17
" 引论 在黑格尔对形而上学与科学进行综合的企图失败之后,欧洲哲学开始为纯粹理性寻找其他的出路。这种寻找构成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过渡,或者也可以说,构成现代哲学的一个基本开端并且成为它所包含的一个贯穿要素,从而使十九世......
浅谈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7-27
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表现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人民群众的这一创造作用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原理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因为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劳动群众,乃是生产力的体现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艺术的惟一源泉;其次,劳动群众为人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一切物质.........
人性和谐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3-03
当今世界,人与自然、人与人、身与心等方面关系的日益紧张,人性压抑、扭曲、残缺、失衡等现象愈演愈烈,饱受社会失和、人性失和困扰的人类呼唤着社会和谐和人性和谐。于是人们纷纷对人性和社会和谐这两个延续至今的古老问题进行追问,......
浅析经济环境与会计发展之间的博弈关系
发布时间:2022-11-17
会计的发展和应用离不开的他所处的环境,会受到各种客观环境的影响,当然这些环境包括很多方面,比如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等等,每个国家的这些客观环境都是不同的,所以会计发展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作为会计人员只有充分......
浅论历史人物教育范式教学实践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03
" [论文摘要]历史人物教育是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功能与价值显而易见;研究探讨历史人物教育范式的类型,借用教育范式的独特教育方式,尝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教学的改革,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
环保执法与环保教育之间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07-23
21世纪,人类将面临一个重要的课题:即环境保护。我国政府非常重视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适时制定了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然而,加强环保立法的同时,应当重视和加强环保教育,这是全社会都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学校,在现代社会,......
浅析自决权的历史形态与当代审视
发布时间:2023-04-06
一、自决权形态的历史演变 (一) 种族化形态的人民自决 人民自决渊源于16~19 世纪西欧出现的民族国家理论。这种理论存在两种立论根据:其一,民族国家是主权国家合法性的源泉,国家的边界应该与民族的边界相一致,每个语言、文化不同......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发布时间:2023-07-21
摘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整个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各方面的条件。......
文化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之管见
发布时间:2022-10-31
[摘要]文化学的发展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也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用科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这一问题。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文化学也是如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文化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以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文化学;发展;历史轨迹人们对文化实际上并不是十分的陌生,但是就当前的文化发展而言,它是一个整体性的内容,创建文化学学科的时间也相对比较短,但是要想.........
系统动力学的发展历史进程
发布时间:2023-03-18
20世纪50年代后期,系统动力学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新的领域。初期它主要应用受工业企业管理,处理诸如生产与雇员情况的变动,市场股票与市场增长的不稳定性等问题。此学科早期的称呼——“工业动力学”即因此而得名。而后,系统动力学的应......
历史记忆与发展的幻象
发布时间:2022-12-06
光盘《重回梅山》是一个镶嵌型文本:恒通公司的董事长我为了完成抗日英雄爷爷的遗愿,重返他曾经战斗与生活过的梅山。我在重返梅山的途中,阅读爷爷的回忆录,加深了对梅山历史的了解,同时也加剧了对梅山现实的忧虑。这个爷爷魂牵梦绕之地是我心灵的伤口,因为在爷爷记忆中草木甜泉的地方如今已经是一座荒凉废弃的野山。十年前,恒通公司在梅山开发,石材加工污染了水源和土壤,虽然村里人因此发了财,但他们喝了有毒的水吃了有毒.........
从两制关系看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发布时间:2023-02-28
摘要:20世纪社会主义从高潮到低潮的曲折发展过程中,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对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产生了直接影响。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促成了苏维......
司法制度和道德之间的关系探析
发布时间:2023-04-02
[2]刘余莉.法治建设不能忽视调适人心[N].人民日报,2016-06-28(007).[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40.[4]达尔文.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M].叶笃庄,杨习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63.[5]JS密尔.代议制政府[M].汪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6]朱辉宇.道德在社会治理中的现实作用基于道德作为.........
启发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3-12-19
" 启发式教学原则是各种教学方法的灵魂,应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并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典型示范与一般要求相结合、讲授与引导相结合、肯定与补充相给合的原则指导下,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启发。下面就启发式的形式谈点......
长江三峡人地关系的历史思考
发布时间:2023-01-15
由于三峡工程的上马,长江三峡地区在历史发展中的人地关系进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世界上的大峡谷很多,但像长江三峡这样绵延千里、两岸沉淀着五六千年人类文明的大峡谷却不多见。从204万年前的巫山猿人到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从“......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浅谈
发布时间:2023-03-28
《存在与时间》是海德格尔的重要著作,然而,这却是一部难懂的书。该书的论点概括地讲,就是追问什么是存在。由此展开的问题是,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提出关于它的问题很重要?此在是什么以及它与存在的问题有怎样的联系?此在是如......
综合大学办师范教育:历史、现状与模式
发布时间:2014-01-24
近几年来,我国的综合大学,尤其是一些名牌综合大学,开始涉足师范教育这一原先曾被它们颇为睥睨的领域,纷纷开办师范专业,积极发展教育学科,一时蔚为热流。综合大学办师范教育,从国际视野看并不新奇,但是,由于在我国高等教育历史上......
谈河北民间音乐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
发布时间:2023-02-18
河北省民间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历久弥新,是河北省传统文化之精髓。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多元文化的进入与渗透,河北民间音乐的历史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以,如何将河北民间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完美地结合起来是当下的重......
论上帝的存在和人的灵魂与肉体之间的实在区别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上帝的存在和人的灵魂与肉体之间的实在区别 论上帝的存在和人的灵魂与肉体之间的实在区别 论上帝的存在和人的灵魂与肉体之间的实在区别 【引言第一哲学术语为亚里士多德首创,作者沿用亚里士多德的用法,把......
“美学的历史的观点”在中国的阐释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03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美学的的观点”的总原则,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提出来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在的阐释与同中国的革命紧密相关,其文学批评的“美学的历史的观点”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中经历了萌芽、探索、徘......
关于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历史教育探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科学发展观主旨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追求,领导人的政治智慧。这是一种全新的视野。在学习、贯彻、落实党十七大精神的大背景下,在这一视......
袖舞在古典舞中的历史发展
发布时间:2013-12-18
yjbys小编为您提供一篇舞蹈论文,是关于袖舞在古典舞中的历史发展的毕业论文,欢迎参考! 有着五千年漫长岁月的中华,积淀出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在这一块孕育悠久历史文化的沃土上,孕育了袖舞这一朵奇葩。作为服饰道具的“袖”,作为表演......
关于历史探究式教育的内涵与主体价值
发布时间:2023-01-26
" 论文关键词:历史探究式教育 内涵 主体价值 论文摘要:历史探究式教育,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对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谨的学习态度、合作与分享、科学的思维方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
关于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为范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范式”一词是从希腊动词“paradigm”(并排展现)派生而来的,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为范式指的是政府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制定的政策、管理的制度等具有基本规范和结构式的框架,能够得到相关利......
经济法概念的人性基础:在理性与德性之间
发布时间:2022-11-10
摘 要:交易成本其实是在交易中因交易人的理性和德性的有限性而产生的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即交易的理性和德性成本。作为“经邦济国、经世济民”的制度安排,经济法的人性基础在于控制交易人的理性滥用和道德沦丧而降低交易成本,即降......
历史感,或有关时间与记忆的政治学
发布时间:2023-01-28
一 有关“80后写作”缺乏历史感的指责持续了有一阵子了。《名作欣赏》杂志的“80后”专号上,金理与黄平二位批评家在就此问题向读者与评论界展开自己身为同代人的体悟与诠释。②不过,对于这种指责,我所感到怀疑的是,这种所谓“无......
设计先于艺术而存在――浅谈设计与艺术之间关系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要:设计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是近代艺术理论家争论不休的话题;在这个议题的舞台上,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你方唱罢我登场,各抒己见,林林总总,好一派百花齐发,百家争鸣的盛况。本文作为学习研究二者关系的参与者,作为学习的一个过程......
直指人心的形象的历史见证
发布时间:2022-10-24
一 大约30年前,我在评述周立波、周健明的长篇小说的论著《土地与农民的史诗》中,曾这么写道: 《柳林前传》好就好在其成书之日,农村的经济改革只是在萌动之中,人们尚在探讨、摸索,而它则揭示了这一改革的必然性。 没有包治百病......
浅析畲族伦理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根源和条件
发布时间:2022-12-22
[摘 要]畲族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了独特而丰富的畲族伦理。对畲族伦理特质的考察必须要探讨影响和制约它形成和发展的根源和条件。通过剖析这些根源和条件,展现畲族伦理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畲族伦理;形成发展;历史......
浅谈教育管理的人本范式多元范式及其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2-11-07
1教育管理科学范式教育管理范式实质上是科学理性思维在教育学上的应用,该范式从起源至完善结合了不同相关学科的理论,并逐渐发展壮大,逐渐影响教育实践。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作为一种相对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使管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而能够应用到不同类型的管理过程中去。该理论提出两年后被应用于教育学当中。与泰勒的理论不同,法约尔的理论更加宏观,注重整个教育管理形式的科学化和理性化。他认为管理这种行为广泛存.........
产业与人的发展的本质关系
发布时间:2023-01-21
人的发展以产业为基础,人的自我实现是产业发展的归宿。人以自我的实现改变自己的生存基础,从而实现产业发展与人的发展且形成以人为关键的闭合的发展的圆。当然这种发展也是螺旋与立体的发展,人是主体的推动力量。 ......
试析新时期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5-04
" 论文摘要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重要的人文关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为之奋斗的目标,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本文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核的解读、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反思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
解析体育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内在联系
发布时间:2023-06-03
一、体育舞蹈自身对音乐需求的特殊性 体育舞蹈的一项融体育、音乐、舞蹈艺术与一体的、具有独特表演魅力的难美竞技运动项目,它最大的特点是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一项律动性的身体运动,它与音乐紧密相关,没有音乐伴奏的体育舞蹈不能称......
浅析德育与心育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德育;心育;学生;心理素质 论文摘要:德育与心育的研究对象都是学生,都要服务与学校教育的总目的。讲究德育与心育的科学性,对培养学生政治立场、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起者击打的作用,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也富有......
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5-23
【摘 要】近期,大学生中的一系列突发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重庆女孩上错车被杀、济南司机囚禁女大学生当作性奴凌辱4天、江苏19岁女大学生失踪、武汉女孩被抛尸菜地、复旦大学投毒等系列案件。受害的学生中,有些是在校大学生,......
个体经验与历史意识的辩证存在
发布时间:2022-11-20
  总体小说徐则臣《耶路撒冷》以一群出生于1970年代年轻人的逃离与重返故乡之路为核心,探寻当代复杂的现实与精神生活,构筑出“一代人的心灵史”。它具有略萨所言的“总体小说”的特征,文体的交叉互补和语言的变化多端形成叙事空间的多重性,嵌套、并置、残缺、互补,它们在一起构成一张蛛网,随着人物的归乡、出走、逃亡,蛛网上的节点越来越多。它们自我编织和衍生,虚构、记忆、真实交织在一起,挟裹着复杂多义的经验,.........
马克思与历史目的论的关系探讨
发布时间:2022-12-07
当前,关于马克思思想和历史目的论的关系,人们普遍认为,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史观是对唯心史观的扬弃,而且马克思也自觉集中地批判了历史目的论,因此,马克思的思想与历史目的论是对立的。这种观点强调马克思思想的革命性以及在西方思......
浅谈古典舞蹈和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5-31
古典舞蹈(classicaldance)是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中具有独特风格和典范意义的舞蹈形式,是经过一代代艺术家提炼、加工、创造而形成的。古典舞蹈的形成不仅吸收了各种元素,还受到当地民族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礼仪道德、审美理想以及政治哲学的影响,同时,它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审美观念的变化而变化。西方古典舞蹈一般泛指芭蕾,而中国古典舞蹈则是古代舞蹈的复苏,是中国几千年传统舞蹈的复兴。伦理学是一门古老的.........
历史上韩日关系的发展、制约因素及近期走向
发布时间:2023-05-11
[摘 要]韩日关系是东北亚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本文通过对金大中、卢武铉、李明博执政时期韩日关系发展的研究,分析影响两国关系走势的制约因素,进而对两国关系的近期走向进行分析。可见,在今后一段较长时期,韩日关系仍将保持合作......
浅谈历史教学的德育渗透
发布时间:2023-04-07
浅谈历史教学的德育渗透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明确提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1]历史教学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养......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空间观念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06
此在的建构和它去存在的方式在存在论上只有根据时间性才是可能的,无论这一存在者是否摆在时空中。于是,此在特有的空间性也就必定奠基于时间性。此在的空间性必须以其时间性为前提条件吗?诚如此言,空间性之于此在究竟有何意义?此在的......
探究视觉图像的历史范式与文化变迁
发布时间:2017-05-25
视觉是一个生理学词汇。光作用于视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其信息经视觉神经系统加工后便产生视觉(vision)。通过视觉,人和动物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视觉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觉。摘要:人类与图像的关系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人类在与大自然及整个宇宙的接触中不断创造出变化无穷的孕育着无限生命力的种种图像。深入.........
触摸历史,在别人的亲历中
发布时间:2022-08-06
我爱藏书,尤爱收藏关于中国的书。站在书架前,外国人――主要为西方人――所写的中国亲历记,排列成行,穿过百年云烟,与我面对。岁月沧桑,一代又一代西方人走进中国。旅行家、传教士、探险家、考古学家、商人、外交官、记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想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故事。他们伴随中国历史前行,甚至参与中国历史的创造。种种不同的体验与叙说,让曾经神秘的中国,渐渐变得清晰,变得具体,变得不再陌生,不再遥远。.........
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发布时间:2013-12-19
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卢卡奇的成名著作叫《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年,这部著作刚刚问世就遭......
日本教育学研究的历史嬗变与发展走向
发布时间:2023-07-20
日本教育学研究的历史嬗变与发展走向中国教育学的舶来品性质,使得中国教育学从创立之初就带有浓重的西方色彩。近代以日本教育体制为蓝图的教育发展过程中,日本体现了其西洋替身的东洋强国的地位,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地影响[1]。纵观一个多世纪以来日本教育学的研究历程,其一直深刻影响着中国教育学研究的发展模式及其路径,同时也为中国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石。明晰日本教育学研究的嬗变及动向,既是中国教育学学科.........
文学与电影之间的关系解读
发布时间:2013-12-17
文学与电影之间的关系解读 文学与电影之间的关系解读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文学与电影之间的关系解读 文 章 来 源 w w w . 3 e d u . n e t 摘 要:本文解读了视觉文化......
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05
引言 目前,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有力的推动了工商管理体系的发展。在当代企业中工商管理体系占据着尤为重要的地位,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重视工商管理的发展才能带动企业发展,由此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工商管理体系的完善同......
试论高职生管理与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12-17
" 论文摘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素质教育质量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重点内容。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发布一系列的命令,旨在通过指导各级教育机构加强学生管理和思想道德教育建设,要求各级教育机构在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培养“社会......
“我→你”存在关系中的道德作为论
发布时间:2022-10-08
" 【摘 要】 当前道德状况的恶劣,在于越来越多的“我”信守“他→社会”式行动模式和道德评价模式,使我的道德不在场,由此形成我对道德的不作为,这种不作为行为本质上是我对我之存在故乡和生存家园的放逐。改变这种道德状况的有......
浅析我国历史故事中“狐”形象的变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3-06-03
【摘 要】我国历史故事中对“狐”的描写确实不少,“狐”在作品中的形象也随着作品和人民的文化观念而有所异同,文章将主要从“狐”形象经历了“狐仙―狐妖―狐狸精”等几个阶段变化来展开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狐妖;“狐”形象......
浅谈基础教育阶段历史人文德育渗透
发布时间:2023-03-21
浅谈基础教育阶段历史人文德育渗透重视和加强人文教育,关注和谐发展已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更是我国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近几年,我校基于现代人文精神与现代人文精神养育的理性思考,积极探索和构建高中学段人文德育体系。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笔者在学科教学中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现代人文精神,提高历史人文德育的渗透能力。一、明确人文德育的内容教育是人的教育,人文德育重在体现教育的本质特征即人文性。人文.........
职业教育评估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3-01-25
一、职业教育评估的内涵 教育评估是根据相关的标准,以定量或定性的形式,应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活动做出评价。职业教育评估是对职业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否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职业院校实施的教育活动是否已达到社会期许效果的评判......
历史上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2-02
[摘 要]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与社会实践、无疑要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关键词]意识形态;翻译;影响法 众所周知,20世纪......
生态文明形态下的中国体育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3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遵循的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总和[1]。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及工业文明后产生的一种新文明形态,相对比而言,......
浅谈历史社会学研究范式对我国教育史研究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6-07-04
20世纪各类学术知识体系的发展空前繁荣,学科结构也从自觉认识时期进入整体把握时期。作为社会科学基础学科的历史学和社会学也经历了范式融合的过程,并最终孕育了历史社会学。 一、历史社会学的诞生 20世纪上半叶,西方历史学经历了......
高校档案与学校历史的关系探究
发布时间:2023-01-06
[摘 要]随着文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校园的教育管理方法逐渐科学化、人性化,尤其是高校的档案管理。而且,由于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地深入开展,高校的学校历史开始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于是,高校档......
历史的误读与道德的偏执 
发布时间:2022-11-17
" -----迟到的反思地处文化边城青岛,信息、资料有限,只知王彬彬一篇《过于聪明的中国作家》引起一场热闹的论争,却不知就里。直到前不久收到人大复印资料,才得以拜读全文。读后,我久久地陷于深思之中。王彬彬挑起的这场争论可能已经......
论新形势下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合作育人
发布时间:2023-02-14
摘要:教育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好的班级管理与教学成绩,更离不开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的默契合作,尤其是合作育人的教学模式,更要求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形成亲密的合作关系。新形势下,为实现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科任教师在与班主任的合作过程中,要有效地针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观察、理解并解决,在完成育人职责的同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关键词:科任教师;班主任;合作育人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直接参与者、组织者,学生的教.........
从生态学到人类生态学:人类生态觉醒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23-01-27
摘要: 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经典生态学时期对植物、动物的研究到现代生态学时期对生态系统研究的开展,生态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生态学也日趋成熟和完善。在生态学发展过程中,其对人的关注也经历了一个演进......
讨论宪法与行政法之间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6-09-20
宪法与行政法在作用上略有不同,宪法的主要作用是分配权威,限制政府的权力,而行政法则是用来规政府及公务员的行为。二者的共同之处就是都是用来限制政府手中的权力,从而防止公民的个人权利成为政府任意支配的工具。因此作为公法领域......
论党的纯洁性与党章之间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10-07
摘 要:党的纯洁性与党章之间存在必然的、直接的联系:党章对“什么是党的纯洁性”做了全面回答,对党的纯洁性的基本内涵做了深刻界定,学习与掌握党章的过程,就是对党的纯洁性认识、把握、内化为己的过程;党章及其发展生动体现了党......
论我国图书分类的历史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中国图书分类历史悠久,本文将中国的图书分类从古至今做了简单的梳理,并对图书分类的发展趋势做了阐述。西汉的刘歆编制的《七略》,创立了六分法,第一次展示了我国古代的图书分类方法。三国两晋时郑默编著《魏中经簿》,西晋......
红十字无偿献血的历史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2-10-30
[关键词]徐州红十字会;无偿献血 一 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外伤性出血、产后大出血、严重烧伤、各种血液病以及实行外科手......
试论审计费用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内在关系
发布时间:2023-06-12
本文假定 会计 师事务所作为风险回避的 经济 主体,探讨了在相同的审计风险的情况下,不同风险回避倾向的会计师事务所面临审计意见类型和审计收费之间的权衡。在均衡状态下,审计收费的水平和审计意见的类型存在某种确定的组合,每种......
党在抗战时期关于历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2-12-09
" 论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历史教育 理论与实践 特点 论文摘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历史教育。在抗El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形成了较系统的关于历史教育的理论体系?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教育实践活动。党在抗战时期的历史教......
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史学关系刍议
发布时间:2023-01-24
历史地理学和环境史学都属于交叉学科,涉及内容交错繁杂,对二者学科属性的划分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但这样的学科划分工作却不容忽视。很多学者认为对科学的分类只有形式上或是美学的意义,对科学本身并不重要,诚如德国学者阿尔弗雷......
新形势下初中学生历史空间观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3-05-03
[摘 要]文章从历史空间观培养的概念入手,积极探析在新形势下初中学生历史空间逛培养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阐释了初中学生历史空间观培养的策略,对于改善和调整目前初中教学工作现状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初中......
法治和自由之间的道德联系
发布时间:2013-12-17
" 引言 法治思想最为明确的一个现代解释是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所作出的,这特别见于他的《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自由秩序原理》(1960年)两部著作之中。在《法律、立法和自由》中,特别是在这部书的第三卷“自由人类......
漫画让历史课堂行走在简单和深刻之间
发布时间:2023-07-24
漫画让历史课堂行走在简单和深刻之间漫画是讽刺与幽默的艺术,它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运用夸张、变形、比拟、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它以丑的形态,让人获得美的愉悦,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具有较强的社会性。漫画也是表达历史信息的一种方式。在中外历史的长河中,漫画作品俯拾皆是,精心选择合适的漫画作品,用漫画再现某一历史节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发挥学生.........
修昔底德的人性说及其历史观
发布时间:2023-05-05
【 内容 提要】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人性一词有较为广泛的涵义,包括天生的、 自然 而来的个体的人、群体的人以及人类所共有的品性、能力、生理特征等等。修氏特别关注的是与重大 历史 事件有关的人类所共有的本性,即人......
浅析人大主导、行政主导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12-2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这就提出了人大立法主导权的问题。人大在立法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似乎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为什么十八届四中全会又提出这个问题呢?这是值得深思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有的立法实际上成了一种利益博.........
探讨浙江生态省建设与发展生态旅游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5-09-08
正确认识到建设生态省与发展生态旅游之间的关系,能为本省未来发展指引方向,推动各项生态管理措施优化升级,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本文先讨论了浙江省建设指标实现与生态旅游之间的关系,并对如何实现生态省建设与生产旅游协调发展提出......
海河水系的形成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4-01-17
河北平原的几条主要河流,或从西北而东南,或从西而东,或从西南而东北,都流向今天津市,在市区内汇合成一条大河东流人海,这是海河水系的基本情况。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 清代学者认为《禹贡》篇里的河水(黄河)就是流经天津......
历史在何种意义上存在
发布时间:2022-10-04
历史是科学还是艺术已经争论了很多年,但是历史被认为是一种艺术的观点似乎要早的多,早在古罗马时期的学者卢奇安就认为历史近乎诗,并且要求历史写作应该具有审美价值。同样在古代中国,历史也被认为应该具有艺术气质,虽然史官都认为在历史写作的时候应该秉笔直书,但是中国的历史著作并没有因此而影响其艺术性,《春秋左传》、《史记》都是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写成。例如章学诚的方智、圆神的观点已能体现出这种艺术历史的观点。事.........
师范教育德育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7-01-12
一、校本和谐德育体系的构建 (一)以推进学校整体工作科学发展为目的 构建校本和谐德育体系,解决学校德育工作的现实问题的根本目的是推进学校整体工作科学发展。其工作境界是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包括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如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