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观念复合与宗教神权

观念复合与宗教神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8-06-04 16:11:05
观念复合与宗教神权
时间:2018-06-04 16:11:05     小编:

摘要:“神仙”是道教神学思想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又是一个边界模糊的复合观念,其形成亦经历了漫长的流变过程。道教神仙观念的形成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实现:首先,通过“神”的人格化建构其独有的神、人关系;其次,通过“人”的“神仙”化实现道教“神”权的初步建构;最后,通过“仙”与“仙人”的概念化实现其位阶化神仙观念的形成。

关键词:道教;观念复合;神人关系;神权;神仙

中图分类号:B9;G2;K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6)03-0094-006

在中国文化中,“神仙”(1)是一个边缘模糊、复合流变的范畴。早期道教学者,常将一般意义上的“神仙”与“道教神仙”相混淆,如日本学者洼德忠《道教诸神》便将道教中的“神仙”等同一般意义上的“神”。[1]当代学界对“神仙”已有了较为全面的认知,《中华道教大辞典》“神仙”条言:神仙即“长生不死,修炼得道的人”,“神是先天自然之神,是出于天地未分之前,亦称先天之圣;仙是后天在世俗中修炼得道之人,亦称后天仙真。”[2]1434施舟人《道藏通考》有意识地将“仙人”译为Immortal,将“神”译作Spritual或God,而将“神仙”译作Divine immortal。[3]萧登福进一步指出,“春秋以前有神无仙”,战国时神与仙始“混而一之”的事实。[4]166卿希泰等则从语义学的角度对 “神仙”作了进一步的论述。[5]83-84然而,国内外学者虽普遍注意到神、仙特质的差异,却极少关注“神”、“仙”观念的时空与意识形态差异。比如,上古原始巫术(或宗教)范畴内的“神仙”即神,多指天、帝(上帝)、先王、先祖以及神化的人、物;战国神仙家所认为的“神仙”,主要指海外神人以及入山修炼得道的仙人(即方士);一般世俗观念中的“神仙”则泛指一切修炼得道的自然物;而道教,尤其是原始道教的“神仙”则全面整合了之前所存在的、正在产生着的及自造的各种有关“神”、“仙”的观念。因此,本文力图系统梳理道教神仙观念的源起及演变,揭示道教神仙信仰的初步建构和多元呈现。

一、“神”的“人格化”与道教神、人关系的建构

作为认知对象的“神”出现较早,殷墟卜辞中便不乏祭祀自然神和祖先神的祝辞,如:“戊戌卜,叶。衣 河祀豕”(21113),“日于妣,癸其 ,王受佑”(27575),“甲寅,贞,来。丁巳,尊。鬲(献)于父丁 三十牛”(32125),“癸未,贞……告祖”(32662)。(2)[6]不过,卜辞中并无“神”字,只存在具象化的“神”观念。西周中期金文始见“神”字,多作“ ”,从“示”从“申”。如《宗周钟》:“维皇上帝百神。”[7]3128《 钟》:“我文神无疆。”此外,今文《尚书》中“神”字出现6次,《诗经》22次。如《小雅・伐木》:“神之听之、终和且平。”《大雅・思齐》:“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周颂・时迈》:“怀柔百神,及河乔岳。”[8]577,1010,1304显然,在“神”观念方面,周人已经跳出了殷人对象化的“神”崇拜,逐渐建立起一种“无相夺伦,神人以和”[9]卷一的对等关系。这一点我们还能在 “绝地天通”神话[10]512-516中找到进一步的依据。由于人、神交通的权力被垄断,人与神之间忠信-明德和敬畏-福佑的对等关系也不复存在,而神、人关系的重建深刻反映了周人对殷商以来以“人”乱“神”现象[9]卷十的批评态度和改造痕迹。为了进一步重塑“神”的威严,周人于自然神、祖先神之外,又创造了一个人格化的、令人敬畏的“神人”系统,比如《国语・晋语二》所载虢公所梦“天之刑神”[10]283-284。此神亦见于《左传・庄公三十年》,只是被动的“梦神”转变为主动的“神降”。但不管“神”以何种方式出现,都代表着某种超人意志对人类社会的特殊干预。这也是周人观念中神、人之间特殊的“主仆”关系:人遵循礼义(乃根据天神之指示设立),就能得到神的福佑,反之将受到惩罚。这种“赏善罚暴”观念进一步体现于禹征三苗“神话”中半人半鸟的“战神”形象。[11]146-148由于“神”的权威不断彰显,“神”的形象也由某种抽象的“神人”理念或梦幻的“神人”形象转变为直接干预现实的“战神”,其实质即某种神秘、正义力量的人格化,客观地主宰着人间社会的秩序。这种半人形象的“神人”在《山海经》中多不胜数,如《大荒东经》:“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吴。”《大荒南经》:“南海渚中,有神,人面,珥两青蛇,践两赤蛇,曰不廷胡余。”《大荒西经》:“西海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m兹。”[12]259,315,339这些半兽半禽的“神人”作为山川之灵,主宰和守护着整个“山海”的世界。换言之,他们同样是人类世界的主人。而列子、庄子等道家又对“神人”作了颠覆性的重构,将原本神秘可畏、主宰人间的“主人”变成了超尘绝俗、遗世独立的“超人”。这类“神人”形象在《列子・黄帝》中得到了极致化的描述,集中反映了道家神仙“不食五谷”、“心如渊泉”、与道合一、超尘拔俗的特质(3)[13]47-48。

可以说,甲骨卜辞―《诗》、《书》―《国语》―《墨子》、《山海经》―《列子》、《庄子》,已经构成了先秦“神(人)”观念的演化轨迹,并形成了道教“神仙”观念的原始形态。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早期道教经典中找到线索。比如《云笈七签》所录《西王母传》便吸收了《墨子》、《山海经》两书有关“神人”的描述,并糅合了道术之士的想象,从而塑造出一位“人首鸟身”的女神“玄女”。这位女神受西王母之命,“授(黄)帝以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遂克蚩尤于中冀”[14]899。与此前的“神人”故事大异其趣的是,这则故事中,“神人”是独立于战争双方的存在,无论西王母还是玄女都不再披挂上阵,而是采取传授道术的方式,协助其选定的有道之人(黄帝)获取战争的胜利。而“胜利”的意义则是为了积功修道,早日飞升仙界。这就从根本上超离了“神人”的政治功利性。另一个典型事例便是西王母形象的“道教化”。西王母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书中所载的西王母虽然已经有了人的形象,却“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12]45的凶神。而在东汉以后成书的《汉武帝内传》及《穆天子传》等道教志传中,西王母已成功化身为一位“文采鲜明, 光仪淑穆”[15]160的专门引导凡夫俗子修仙证真的温丽女神。这一女神形象在后来的上清、灵宝派经书中俨然成为救度世人解脱劫难的“观音菩萨”。不仅如此,道教还对上古诸“神”进行了全面的吸收和改造,比如道教对殷周古籍中的“上”、“天”、“帝”、“太一”等抽象“神格”和“虚”、“玄”、“道”、“元”等道家哲学概念施以人格化的整合,从而创造出元始天尊、虚皇道君、紫虚高上元皇道君、玉天太一君等一大批至高无上的尊神。从某种程度上说,《真灵位业图》第一位阶的至尊“神人”无一不是通过概念的人格化整合而来。 经过道教一系列的改造,人与神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变化,“神”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秘存在,而是人师,是永生世界中先知先觉、至圣至明的“人”。于是,“神人”与原初之“神”被完全分化开来,“神”依旧是某种神秘的超自然力,只不过,在道教的“神仙”观念中,这种力量不再主宰人,而是由人通过特殊的修炼方式掌控。任何凡人,只要修炼“得道”即可具备这种“神力”成为“神人”,从此“役使万神,众灵奉迎”[16]3。但是得道并非易事,必须依照“明师”(已得道者)所授“真经”之式法进行修炼。道教遂构建了一个“神人”→ “真人”→ “仙人” →“道人”的“神仙”位秩结构。从此,人与神的关系发生了根本逆转,“神”不再是人崇拜的对象,而是人试图占有和超越的外在力量――“神力”。道教信徒对“神仙”的体认也由最初的“原神”崇拜,逐渐转向以神为用、返神养生的“神仙”修炼理想,并“发明”了一套神秘的“人体宇宙”论与“身体元神”论。比如《洞真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便认为,生命的孕育是“上应于九天”,由“九天之拧庇肴颂逯精“凝合”而成,须经历“受气”、“受凝”、“合变”等十个阶段才“受命而生”,此所谓“流丹九转,结气为精,精化成神,神变成人”[17]13的过程。因此,道教修炼者坚信人与“九天”(宇宙)具有某种先验的依存、对应关系,进而提出“人体有尊神”、“体与神并,神去则死,神守则生”[17]13-14等说。此外,《老子中经》、《太上灵宝五符序》等经书中还记述了各种身神的名讳、特征以及与之相关的存思内容。道教正是借助这种神、人“化生”的交互方式来解释宇宙生命的发生、变化过程及其普遍关联,为其神仙修炼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型。

二、人的“神仙”化与道教神权的建构

从“神”的角度看,道教的“神仙”理想是通过人、神合一的修炼过程,成为长生、飞举并驱遣“神力”的“神人”。但从“人”的角度看,“神仙”理想是捐弃物累、返本还源,成为永葆其“真”的“真人”。不过,与普遍见于先秦两汉各类文献的“神(人)”相比,“真人”则多见于道家文献,其中《庄子》18次,《文子》17次,《淮南子》11次,占比几近一半。而《道藏》本《太平经》中“真人”出现次数便达811次,远高于神仙(21次)、仙人(26次)出现的次数。这充分说明,道家是真人观念的主要缔造者,而早期道教信徒理所当然成为真人观念的有力宣扬者。在道家笔下,“真人”是彻底摆脱生死、免除尘扰、遗世独立、永葆其真的“至人(生命的人格化)”,是“不与物杂,至德,天地之道”[18]18的“天人(天地的人格化)”,还是充满天地、与道合一的“道人(道的人格化)”。因此,道家的“真人”是心、性与神统合于天地之“道”的生命理想的具体呈现。这一点在《淮南子》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稽古太初,人生于无,形于有。有形而制于物。能反其所生,未若有形,谓之真人;真人者,未始分于太一者也。[19]992

而从另一个层面看,“真人”乃是通过修炼,重返于“无形”之境,实现形、气不分之生命存在形态的原初得道者,故“所谓真人者也,性合于道”而已,是“无为复朴,体本抱神,以游于天地之樊”的自由主体,也是从圣贤、君子进化而来的“至人”。[19]521在《淮南子》一书中,“真人”不仅具有原始的“神”性,而且具有了超越的“仙”性,代表了秦汉“神仙”思想的终极表达。正因为此,秦皇、汉武皆自称“真人”,而汉人也称誉“真命天子”为“真人”,以至于各种割据势力常以“真人”之名起势。如两汉之际,平陵人方望称“前孺子刘婴”为受天子之命的“真人”,东汉孝桓帝时,“南顿管伯亦称‘真人’,并图举兵”。[20]177,123在这样一种举国上下皆推崇“真人”的思想氛围中,道教试图以“真人”观念来建构其宗教话语权威的意图也就不言自明了。比如《太平经》将“后圣九玄帝君”视作“玉皇虚无(即虚无玉皇)”与“上玄虚生之母”感孕而生的“真人”,并精心构撰了一个“真人”降生的神话:

长生大主号太平真正太一妙气、皇天上清金阙后圣九玄帝君,姓李,是{上太之胄,玉皇虚无之胤。玄元帝君时,太皇十五年太岁丙子兆气,皇平元年甲申成形,上和七年庚寅九月三日甲子卯时刑德相制,直合之辰,育于北玄玉国、天冈灵境、人鸟阁蓬莱山中。李谷之间有上玄虚生之母、九玄之房。处在谷阴,玄虚母之始孕,梦玄云日月缠其体,六气之电动其神,乃冥感阳道,遂怀胎真人。[21]327

“玉皇虚无”与“上玄虚生之母”皆是“道”的神格化象征,代表着先天而生的原始“神人”,是《太平经》所塑造的至高神。他们以交感的方式孕育出后天成圣的“真人”――“后圣九玄帝君”(后文简称“后圣帝君”)。后圣帝君从出生之日起便具备成为“神人”的属性,三岁“体道凝真”,十四岁“受教三元,习以三洞,业以九方”,“六七之岁受书为后圣帝君,与前天得道为帝君者同无异也”。 [21]327

由此可知,汉代道教的“真人”虽源自道家的“真人”思想,但多了一层谶纬神学的色彩,是具备先天神性,同时又需后天修炼的上古之人,是“真(本质性)”与“古(本原性)”两种生命理想的神圣化。东汉末年的《太平经》继承并发展了先秦以来的“真人”观念,同时又吸收了秦汉以来的神学、方技思想,将“真人”升格为降生于“虚无”、受道于“神人”的原始得道者。为获得苦难大众的追随,《太平经》又将真人标榜为“种民”的典范、道教神权的合法行使者,进而提出“神治”与“思致”之说:神人与真人派遣众“神吏”治理天下各方,记录信徒之功过善恶,重建上古和谐融洽的神、民关系,从而“思神致神,思真致真,思仙致仙,思道致道,思智致智”[21]336。这对于身处苦难的民众来说,确是梦寐难求的“太平”世界。

不仅如此,《太平经》所标榜的神、真、仙、圣并非遥不可及的彼岸,而是勤学可致的奋斗理想:“故奴碑贤者得为善人,善人好学得成贤人;贤人好学不止,次圣人;圣人学不止,知天道门户,入道不止,成不死之事,更仙;仙不止入真,成真不止入神,神不止乃与皇天同形。”[21]426由此,神仙理想成为清晰可见的现世信仰和行为动力,神、真、仙、道成为传道授业的“良师”,而道经则成为信徒与神仙之间等级化、契约化、政教化的“教科书”。显然,《太平经》所要构筑的便是这样一个神、人共存的世界。这一意图还直接体现在该经的结撰体式上,比如《太平经》基本上是以真人向神人问道、神人解答其疑问的方式演绎而成,因此,神人与真人之间具备先验的师徒授受关系。这种关系又依次体现于神人、真人、仙人、道人、圣人、贤人等各自“出经行化,委曲导之,劝上励下”[21]328的间性关系中。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差序结构的师承关系必须在政教合一的神权中才能有效展开,故《太平经》谓: 前古神人治之,以真人为臣,以治其民。故民不知上之有天子也,而以道自然无为 自治;其次真人为治,以仙人为臣,不见其民时,将知有天子也,闻其教敕而尊其主也;其次仙人为治,以道人为臣,其治学微有刑被法令彰也,而民心动而有畏惧巧诈将生也;其次霸治,不详择其臣,民多w而乱生焉。去治渐远去乱渐近,不可复制也。[21]336

教内,神仙与人是道法意义上的师徒关系,教外则是政治意义上的君臣或君民关系。于是,早期道教神权凭借着“真人”这一传道枢纽得以真正确立和完成,在对世俗观念的颠覆性重构中实现干预社会政治生活的目的。

三、“仙(人)”的概念化与道教“神仙”秩序的建构

“仙”或作“M”,或作“荨保甲骨文、金文皆无“仙”字,篆字写作“ ”。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道经》曰:

古之荩为道者,微眇(妙)玄达,深不可志(识)。夫唯不可志(识),故强为之容,曰:与呵其若冬涉水,猷呵其若畏四 (邻),严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凌泽(释),沌呵其若朴,澈瞧淙糇牵 呵其若浴(谷)。[22]96

原书“荨弊植腥保郭店竹简本以及通行本《老子》皆作“善”,故帛书整理者认为所残之字可能即“荨保乃“善”之借字。[22]99今所见帛书图版作“ ”(230行上)。尽管此字残缺大半,但仍可肯定并非“入山”二字。从上下文内容看,解作“荨币参薏煌住T僬撸“荨庇搿吧啤惫乓粝嘟,假借之说自能成立。即使直接解作“荨保在“为”前断句,文义同样可通。而且,“古之荨庇搿蹲子》中频频言及的“古之真人”应该就是古之“为道”者。故而,尽管此“为道”者未必就是“神仙”,却体现了“仙人”远离世俗、幽眇玄通的“为道”特征。故“荨奔可能就是“仙”和“M”的古字。又因为“荨庇搿跋伞倍即印叭恕贝印吧健保因此,很容易让人产生“入山”或“人在山上”等联想,久而久之,这种联想便成为一种共识:仙人当避世居山,修仙炼神。比如《新语・慎微》曰:“言颜渊道施于世而莫之用,犹人不能怀仁行义,分别纤微,忖度天地,乃苦身劳形,入深山,求神仙,弃二亲,捐骨肉,绝五谷,废《诗》、《书》,背天地之宝,求不死之道,非所以通世防非者也。”[23]93尽管陆贾批判的是求仙的时俗,却从反面揭示了秦汉以来普遍存在的“入深山,求神仙”现象,而汉人之“神仙”观念亦由此衍生而来。

为了进一步厘清“仙”与“神仙”观念之间似是而非的关系,我们不得不全面考察古籍中的涉“仙”文献。经初步统计,先秦两汉常见原典中,“仙”字共出现285次,其中“神仙”54次,“仙人”81次,全面涉及了仙药、仙山、仙化等各个方面,并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首先,“仙人”、“神仙”观念皆从“仙”的原始语义中演化而来,同时复合了“神”的超能力属性,是秦汉世俗神仙观念的主要形式。“仙”最早见于《诗经》,用作“仙仙”,表示轻盈、飘举的姿仪和体态。作为神仙概念的“仙”则首见于《列子・黄帝》,然其视“仙圣”为“神人”之臣,更似汉代道教的神仙等级观念,不排除汉人窜乱的嫌疑。倒是《庄子・天地》所谓“千岁厌世,去而上M,乘彼白云,至于帝乡[24]421”之“M”更具有时代性。因为战国时期,“仙”已逐渐成为人们不死理想的寄托,而“神”却日益成为人意图驾驭的对象,于是我们看到,《离骚》中的各种神灵成为待命奔走的仆役,《战国策》中的“神”成为纵横家们的谈资。如果我们进一步联系前文对“神”的考察,便不难推断:战国末年人们对“仙”的追求实已逐渐取代对“神”的信仰,于是“神”的超越属性被转移到原本以长生为理想的“仙”上,最终产生一个偏正复合概念“神仙”。

其次,“仙”、“仙人”、“神仙”虽没有语义上的根本差异,但在具体使用中却有一定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者,“仙”和“神仙”都可以活用为动词,表示“成仙”、“飞仙”等动态过程,但“神仙”更多地用于概念性表达,指称各种方术或方士,如《潜夫论・志姓氏》:“世人以其豫自知去期,故传称王子乔仙。仙之后,其嗣避周难于晋,家于平阳田氏王氏。其后子孙世喜养性神仙之术。”[25]435二者,“仙”常加一后缀,如“客”、“者”等,指称一般意义上的“仙人”。如《列仙传・溪父》:“仙客舍之,导以秘篆,形绝埃 ,心在旧俗。”[26]11又如:《论衡・龙虚》:“如仙人骑龙,天为仙者取龙,则仙人含天精气,形轻飞腾,若鸿鹄之状,无为骑龙也。”[27]284三者,神仙、仙皆可特指“仙人”,而“仙人”作为对象性名词,多指称某一神仙人物或神仙群体(有时也包括“神人”或“真人”)。如《史记・孝武本纪》:“公孙卿曰:‘仙人可见,而上往常遽,以故不见。今陛下可为观,如缑氏城,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且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则作蜚廉桂观,甘泉则作益延寿观,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乃作通天台,置祠具其下,将招来仙、神人之属。”[27]478-479这种看似无意识的概念性表述,实则反映了世俗社会模糊、宽泛的“神仙”观念。

复次,从语义上看,“神仙”是“神”、“人”两种人格形态与“仙”之存在状态和生命理想所发生的意义互渗。“神仙”与“仙人”之名最早均见于《史记》等汉初著作中,是具有共时性和通约性的范畴,并逐渐成为“仙”与“神”、“人”关系的固化表达。二者的区别在于,“神仙”更强调“仙人”超出人类极限的功能特征,而“仙人”则偏重于揭示“神仙”的原始性,即人性。从某种程度上说,“神仙”、“仙人”等观念即源于汉人对“神”、“仙”的原始语义的联想式“绑架”。正因为此,世俗意识形态才能下意识地将“仙”、“仙人”、“神人”甚至“真人”等观念全部统归到“神仙”之下。

然而,以宗教意识形态自居的“道术之士”,没有放任“仙人”、“神人”、“真人”等观念的失序状态,主动承担起澄清 “神仙”的职责,各种形式的仙经(如《抱朴子内篇・遐览》所载诸《仙经》)、仙传(如《列仙传》、《神仙传》)的造作便是明证。尤其是《太平经》,不仅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致神仙的思想,还有意识地厘清了“神仙”范畴内的各种概念,从而建构了“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21]455的六品金字塔结构,并依照神人、真人、仙人等观念在典籍中呈现的时间性和抽象性,精心设计出一个天地神人多维坐标系。在这一坐标系中,现实时间越古远、宗教形象越抽象,其神圣度就越高,其在神仙观念体系中的位阶级别也就越加尊贵。在这个“神圣金字塔”中,神人、真人、仙人、道人“皆象天,得真道”,属“助天治”的神仙,而圣人与贤人则是代表上天统治人间,与“神仙”一起维护天、地、人三界秩序的“吏人”[21]455。不仅如此,《太平经》还试图通过“人生各自有命”的宿命论思想将这个金字塔合法地确立为道教的信条,进而建立一个完整的神仙差序结构体系。[21]455显然,《三才定位图》、《真灵位业图》等道教经典皆缘这一进路造作而来。但是,由于道教派别众多,教义歧出,使得这一理想并不那么容易实现,直到宋元之际才终于形成了这样一个复合、多元、开放、融通的神仙差序体系。 注释:

(1)文中神、仙以及神仙等词频繁出现,为避免读者误解,特此说明:凡加引号则特指概念 (意识的固化形式)或观念 (意识的流变状态)范畴,否则即作为对象化的词汇使用。

(2)《甲骨文合集释文》依甲骨片号顺序释文,括号内数字即甲骨片号。

(3)今人多以《列子》一书为魏晋人伪作,实则经不起推敲考证。即便有后人“窜入”,其内容也多足采信。参马达:《真伪考辨》,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参考文献:

[1]洼德忠.道教诸神[M].董坤华,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2]胡孚琛.中华道教大辞典[K].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1434.

[3]Kristofer Schipper and Franciscus Verellen edit.The Taoist csnon:A Historical Companion to the Daozang[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5.

[4]萧登福.先秦两汉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M].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166.

[5]卿希泰.中国道教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3-84.

[6]胡厚宣.甲骨文合集释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7]戴家祥.金文大字典[K].北京:学林出版社,1995:3128.

[8][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龚杭云,等,整理.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77,1010,1304.

[9][汉]孔安国.尚书注疏(卷一)[G].清嘉庆二十年南昌府学重刊宋本《十三经注疏》本.

[10][清]徐元诰,撰.王树民,沈长云,点校.国语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2:512-516,283-284.

[11][清]孙诒让.墨子间诂[M].北京:中华书局,1954:146-148.

[12]袁珂.山海经校注[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297,315,339,45.

[13]杨伯峻.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3:47-48.

[14]张继禹,主编.中华道藏(第29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899.

[15]张继禹,主编.中华道藏(第46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60.

[16]张继禹,主编.中华道藏(第2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3.

[17]张继禹,主编.中华道藏(第28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3-14.

[18]王利器.文子疏义[M].北京:中华书局,2012:18.

[19]何宁.淮南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8:992,521.

[20][清]王先谦.后汉书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4:177,123.

[21]张继禹,主编.中华道藏(第7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327,336,426,328,336.

[22]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编.马王堆汉墓帛书(壹,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96,99.

[23]王利器.新语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6:93.

[24][清]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0:421.

[25][汉]王符.潜夫论笺校正[M].[清]汪继培,笺.彭铎,校正.北京:中华书局,1997:435.

[26][汉]王充.论衡校释[M].黄晖,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90:284.

[27][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478-479.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论文学形式的宗教精神(1)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剖析《西游记》、《红字》、《天路历程》等宗教文学,从文学的视角对宗教精神进行了探讨。认为:宗教精神的基本向度是对人间苦难的博爱关怀和对超越存在的终极诉求;并以宗教文学的例子对宗教精神内在的悖论:人性与神......
行政复议制度与观念冲突之我见(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自1991年1月1日《行政复议条例》实施以来的十余年间,行政复议工作除了《行政复议条例》和《行政复议法》实施之初稍微“热”一点外,长期以来多数地区皆是门庭冷落,无人问津。且不说普通老百姓不了解行政复议的性质和作用,就连行政机关......
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1)
发布时间:2023-06-27
徐复观之在现代新儒学思潮中独树一帜,一个总的特点,在于他的思想不是以建构形而上学体系的形式说出来,而是通过对中国文化作“现代的疏释”说出来 。这一工作的兴奋点,他首先是放在对中国道德精神的阐释上,接着又开展对中国艺术精神......
“神圣君权”与帝王神迹
发布时间:2023-08-06
“神圣君权”是君权神圣化的前提 权力的神秘化,尤其是帝王权力的神秘化,是前现代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君权神秘化是君权神圣化的必要条件;君权神圣化则以“君权神授”为根本前提。 在基督教统治下的前现代欧洲,上帝的授权......
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
发布时间:2023-05-14
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 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 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 文章 来源 于 教 育 网 内容提要 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特别是老庄、《周易》、佛学(禅宗)思想的关系最为紧密。老庄哲学对宗白华美......
论宗教与哲学中的超越与信念 (会员资料)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宗教与哲学中的超越与信念 (会员资料) 论宗教与哲学中的超越与信念 (会员资料) 论宗教与哲学中的超越与信念 (会员资料) [内容提要] 本文提出:哲学的“先验”、“超验”与宗教的“超越”语出同源而相......
新主权观与当代中国外交理念革新
发布时间:2022-10-06
作为国际关系核心概念之一,主权的内涵和外延在当代不断发生新的深刻变化,由此前的绝对化、单一化形式,逐步转向灵活、多元、多层、开放的状态。主权内容及形态的新变化一方面符合国际社会与世界政治的积极进步趋势,另一方面也契合当代中国外交观念与外交战略需求的整体更新,特别是涉及新主权观对外交新定位的积极含义,新主权观嵌入新兴大国外交战略的顶层设计与前瞻议程等。故此有必要讨论:当代主权观念总体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从苏轼的宗教情怀及人生观念看其作品风格的变化
发布时间:2022-11-16
[摘要]人生际遇坎坷,使苏轼的思想及人生观念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也使他的作品风格呈现出三个方面的明显变化。 [关键词]苏轼;乌台诗案;创作风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幼年......
美国价值观的宗教因素
发布时间:2014-01-17
反战人士大都相信美国对伊开战是为了石油,但在一些学者看来,这场战争有宗教上的原因。 美国对伊战争的口号是“解放伊拉克人民”,而美国人民之所以支持布什政府,也正是秉持了这个信念。从这个信念,可以看出其深刻的宗教根源。这个......
宗教与救赎
发布时间:2023-05-31
摘要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家弗朗茨・李斯特常被冠以“炫技大师”的称号,然而他除了精湛的钢琴演奏技艺以外,还是一位作曲家、教育家与音乐理论家,在其晚年的“神父时期”曾皈依宗教,并产生于宗教相关的音乐美学观。本文以其该时期的音......
概念史视域下的家族与宗族
发布时间:2023-03-19
[摘 要]家族史研究已成为社会史研究的重要领域,但众多学者笔下的家族与宗族关系却莫衷一是。有学者认为家族包含宗族,有学者认为家族包含于宗族,也有学者认为二者关系复杂没必要区分。鉴于概念史近些年来在国内的兴起,笔者认为对家......
徐复观对儒、道艺术精神关系的疏通(1)
发布时间:2023-01-24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自20 世纪60 年代问世以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见纷纭处颇不少。就批评的意见来说,大约涉及三个方面:其一,认为徐复观将庄子的“道”解释为“艺术精神”,是“误读”了庄子; [1]其二,认为徐复观在论述“......
论鲁迅《复仇(其二)》中的宗教意蕴
发布时间:2023-02-12
论文关键词:鲁迅 《复仇?其二?》 宗教思想 论文摘要:鲁迅的散文诗《复仇?其二?》是对耶稣蒙难故事的改写?融汇了作家个人深刻的生命体验?并从内容和言语叙述两个层面对各种宗教进行了既有批判又有借鉴的理性改造。 宗教从)‘义......
搞笑神回复
发布时间:2023-08-05
哪句话会让你放弃一些事情? 神回复:时间到,卷子从后面传过来。 触屏手机屏幕上的细菌是马桶上的20倍。 神回复:我敢用我的舌头舔我的手机屏幕,你敢用你的舌头舔你家的马桶吗? 双胞胎,哥哥叫天龙,弟弟叫啥好? 神回复......
自由的存在与感恩──马克思人观与基督宗教人观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3-07-26
" 题要: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1)引言;2)从必然到自由的翱翔;3)存在的感恩;4)救赎与自我解放;5)马克思人观与基督宗教精神之姻亲──解放神学;6)结语。论文基于马克思历史人观与基督宗教感恩人观之间内在的亲和力对其进行比......
宗教与哲学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 要】信仰与理性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是哲学家一直关注的话题。文章以中世纪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和19世纪哲学家威廉詹姆斯两位哲学家做比较,通过对二者宗教与理性关系哲学思想的分析,探寻自中世纪以来宗教与哲学关系发展的轨迹。 ......
权利观念:法制教育的路径选择(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3
摘 要:本文借个案实证并结合历史考据的范式,分析了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淡薄是因为长期受制“义务本位”和“国家本位”思想影响而忽视个人权利的结果。由此提出,作为推演中国法治化进程的现行法制教育,必须重塑权利观念为核心的实践路径......
从三教合流到批佛辟道:论张载对儒家宗教观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3-08-11
[摘 要]三教合流后,佛教和道教的地位日益上升,儒学地位日渐衰微。为了复兴儒学,北宋时期的理学家张载以气为本体,批判佛教和道教中对于轮回、鬼神的解释。通过太虚与气之间体用不二的关系,建构了儒家天道本体。与传统儒家宗教观不......
执行权运行若干观念刍议(1)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提要:本文通过对执行权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剖析,围绕着执行程序,执行公开和当事人在执行过程中的法律地位等方面进行探讨,从分析执行观念入手,寻找转变观念、摸清症结、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力求通过笔者粗浅的认识,起......
财产权观念应跟上“修宪”步伐
发布时间:2013-12-19
财产权观念应跟上“修宪”步伐 财产权观念应跟上“修宪”步伐 财产权观念应跟上“修宪”步伐 财产权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础,有了财产权,才会有正常的交易、企业、经济,才会有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宋神宗是史上第三富?
发布时间:2023-07-10
按北宋的GDP将宋神宗评为超级大富豪,其实显示了《时代》杂志对中国传统政治的陌生与自以为是。 美国《时代》杂志评出有史以来最富有的10名超级富豪,依次为:马里帝国国王穆萨、罗马的凯撒大帝、宋代中国的神宗皇帝赵顼、印度莫卧......
精神的逃离与报复的快意
发布时间:2022-11-14
没见过重木。他于2014年写的《陌生人日记本》《无人之地》,2015年写的《雨轻轻地落在城市上》《托尔斯泰先生》,2016年写的(锾是这么短》《看向深渊》《冬日边缘》《你听说过一个叫雾山的地方吗?》八部短篇,既呈现了重木对于世界的部分理解,也帮助我间接地辨认和读取了重木。在我看来,小说是作家想象和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世界辨认和读取他们的一组镜像。台湾作家张大春则更坦率地认为:对于青年写作者,小.........
谈中国宗教文化观念对视觉艺术设计中动物形象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4-03
在我国视觉艺术设计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刻画师,他们善于为动物形象进行刻画,注重动物的形态样貌,然而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我们只能在文献里看到这些记录,却找不到传世之作,但足以证明动物视觉艺术创作在很久以前已经开......
关于数学新课程理念与教学观念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3-01-05
"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推进,数学新课程在教学理念、内容选择、教学形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崭新的理念和实施建议新课程的实施给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巨大冲击。而传统的教学观念则是新课程......
由“观音菩萨”看“以美育代宗教”
发布时间:2014-01-17
【内容摘要】敦煌学是二十世纪初延至本世纪的显学,有关敦煌壁画、雕塑等造型艺术等问题的研究,学术界已经取得了不俗的佳绩,然而,深赋美学内涵的敦煌艺术中观音菩萨图像所包含的美学意义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试图通过对敦煌佛教......
“观念权利”在古代中国的缺失
发布时间:2022-11-05
一、“观念权利”与“实在权利”——探寻文化根源的起由 (一) 古代中国有发达的财产、契约制度,即存在“实在”权利 从西周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到历朝历代有关动产和不动产的制度,是古代中国有着发达财产......
浅谈悲观主义与“进步”观念
发布时间:2023-05-22
一 在摆脱革命一保守的叙述范式后,主要围绕章太炎独特的历史观,越来越多的论者试图挖掘他思想中的批判性主题。其中一个重要成果是章氏思想中的自反性质,换言之,人们发现,在激烈批判的背后,章太炎可能持有一种积极的观点,此观点......
一念神仙,一念巫婆
发布时间:2023-08-05
溯源 神婆,是一种视觉与听觉的审美总和,她们酒神上身,妖气附体。神,是指气质,怪力乱神的神,是朴素、流行、时尚、霸气这些的对立面,是神经质,神叨叨,神秘兮兮,颓靡暧昧,自说自话;婆,是指外,必须具有一种遏制性欲的魔性......
浅谈演绎权与复制权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2-08-24
一、区分演绎权与复制权之困境 演绎是指在已有作品上进行的二次创作,一部作品经过演绎后会产生一部新的演绎作品。演绎作品,又称派生作品,是指在保持原有作品基本表达的基础上,对原表达加以发展,并使新表达与原表达融为一体而形成......
近代中国“权利”观念的意义演变
发布时间:2023-06-29
摘要 「权利」是现代自由主义政治及法学的核心观念,其意义为个人自主性为正当。本文通过对「权利」一词在晚清文献和《新青年》杂志中使用时的意义分析,以及初步统计研究,试图揭示中国现代文化形成中是如何接受和使用个人权......
政策张力、公平观念与扶贫工作的合理性
发布时间:2023-07-20
摘要:目前精准扶贫已经成为我们党和政府的核心工作。通过调查发现,精准扶贫工作的合理性正在村域范围遭遇到严峻的挑战。公共政策差异化的利益对象和政策非连续性容易导致公共政策间张力的出现。当公共政策间出现张力时,人们就会对政策本身的合理性产生质疑,尤其是政策张力与政策断裂相叠加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政策张力带来了对村庄原有公平观念的冲击,最终导致了人们对精准扶贫工作合理性的质疑,这种质疑带来了多方面的负面.........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发布时间:2013-12-18
" 摘 要 职业学校有其特殊群体和环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学生素质各异、心态各异,给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职教教师有必要调整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1 职教教师教学观与学......
法条竞合犯与观念竞合犯对比研究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 要」法条竞合犯与观念竞合犯是外在表现甚为相似的两种特殊的犯罪形态,二者存在着概念、特征、处罚原则等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法条竞合犯;观念竞合犯;犯罪形态 「正 文」 因刑法理论规定的错综复杂和司法实践的纷繁复杂而......
非宗教的基督教――朋霍费尔神学思想简论
发布时间:2023-08-04
" 朋霍费尔(Dietrich Bonhoeffer,1906-1945)是20世纪杰出的德国神学家。他的悲情人生和狱中神学,对二战后的基督教神学乃至整个西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着眼于他的生平和几部基本著作,就他的上帝观、基督论、以及他的“非宗......
试论教育思想转变与观念更新
发布时间:2023-01-22
" 论文摘要:当今社会的日益进步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发展的需要,教育主体即学校首先要转交教育思想、更新观念,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探究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思路。 论文关键词:教......
综合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25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病程迁延,部分患者可最终出现精神衰退和精神疾患,长期住院的病人生活在单调的环境中,生活上的依赖性,加之生活上的被动性,加重了病人的社会衰退及精神衰退。为了减轻或防止此种情况、促......
自然的观念与自然
发布时间:2023-07-27
" 自然的观念,the idea of nature,是一个近代的(现代的)词汇,它只有在近代才有它的意义。古希腊是没有这个词的:很难想象某个希腊著作家把这两个词象这样组合在一起[1]。苏格拉底以前只讲自然φυσις。观念,idea,来源于......
论王维诗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之融合
发布时间:2022-07-21
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了“诗佛”之称誉的诗人。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佛学理论修养非常精深,历史上很少有诗人能够企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能坚持较为严格的宗教实践,通过对禅门妙法的透彻参悟,深得禅家三昧,以至有些诗达到了“......
自然,观念,自然的观念——读柯林伍德《自然的观念》
发布时间:2023-02-12
自然,观念,自然的观念——读柯林伍德《自然的观念》 自然,观念,自然的观念——读柯林伍德《自然的观念》 自然,观念,自然的观念——读柯林伍德《自然的观念》 自然的观念,the idea of nature,是一个近代的(现......
中西方姓名宗法与宗教信仰异同
发布时间:2023-08-12
" 内容提要:中西方文化源远流长,在其各自的姓名称谓文化中,尤其是宗教信仰与宗法观念的命名上有其共性,也有其差异,本文就各自文化中宗法与宗教观念的比较及姓名的价值观念、美学观念等进行分析研究,以更好地了解中西方语言与文化......
从权利角度看中国人的诉讼观念
发布时间:2013-12-19
从权利角度看中国人的诉讼观念 从权利角度看中国人的诉讼观念 从权利角度看中国人的诉讼观念 [内容提要] 本文以中国人对自身权利的维护作为出发点,对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在中国社会的不同的诉讼观念进行分析:......
转变观念构建综合注重创新
发布时间:2022-10-14
" [内容摘要] 高考“3+X”模式及其命题指导思想的转变,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探索“3+X”模式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转变教学观念,探索开放性教学模式;夯实学科基础,构建“综合”体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析管理案例教学中的合作精神职业价值观教育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职业价值观教育;案例教学;小组协作;合作精神 论文摘要:加强学生团队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己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管理学专业课的教学实践,发现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实施对学生职业价......
解析传统吉祥观念与动画形象设计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3-03-11
关键词:吉祥观念 动画形象 融合 论文摘要:传统吉祥观念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承载着中国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希望和祝福,把其精华运用于动画造型设计中,将会使作品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意味,对于推动动画产业的,具有重要......
从徐复观看儒学对当代政治观念的反应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25
作者:陈少明 儒学是一套从人生信念、社会理想以至政治原则都有全面安排的价值系统。这个系统塑造了传统的社会、政治秩序,但其功能也为其所投射的现实结构所制约。因此,当传统社会解体之后,它也随之落入风雨飘遥的境地。这是众所周知......
观念形态与社会文本
发布时间:2023-07-12
〔摘要〕 本文以对话方式集中讨论了文化研究的相关问题,涉及文化研究的历史发生学、批评主旨、研究对象等相关层面。作者指出,时代现实性与文本现实性是文化研究得以出场的历史逻辑,作为西学资源的理论话语形态和分析模式是其在中......
飘零与复归:现代人的精神之旅
发布时间:2013-12-17
王家卫因《春光乍泄》(“HappyTogether”)荣获法国第50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近年来王家卫以其个人化的写作风格而使其一系列影片(《旺角卡门》、《东邪西毒》、《阿飞正传》、《重庆森林》、《堕落天使》)为世人所瞩目。......
也谈中国文化中的“和合“观念
发布时间:2013-12-19
也谈中国文化中的“和合“观念 也谈中国文化中的“和合“观念 也谈中国文化中的“和合“观念 内容提要:中国文化中的"和合"观念在具体历史语境中的呈现往往是与其他基本观念纠结在一起的,本文由此角度切入,系统......
能源投资新观念与思路-综合新能源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12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我是中国能源网的一个非常忠实的读者,从中我也得到了很多的受益。今天我想就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谈两个方面的意见。第一就是中国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第二个是实现节能环保目标,需要经济驱动力。 一、中国正处......
《念念》:意象、视点、性别政治态度与伦理观念
发布时间:2022-10-23
有着浓厚治愈色彩的《念念》,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际矛盾作为叙述中心,采用多人视角、多时空交错的复杂叙事方式,让碎片式、非线性的个人回忆不断影响着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重大抉择,如女性独立艺术家的生育(育美)、眼疾拳击手的比......
转观念变教法学历史
发布时间:2023-05-17
教师教完一堂课,定有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想感叹,若能对此进行简要的归纳整理,撰写教学反思,则能帮我们接受课堂所反馈的信息,克服教学中的干扰因素则有助于找出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为教学提供可靠依据,也有助于加深对教材的......
雷倒众生的神回复
发布时间:2015-08-28
◆楼主:诗歌因何而衰落? 神回复:“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摘自某高考试卷。 ◆楼主:当你犹豫一件东西该不该买时,就买下来吧,因为“买亏了”的后悔顶多持续三天,“当时怎么就没买呢”的后悔却会持续三年。 神回复:可是......
探究人格权与身份权的理念
发布时间:2013-12-19
探究人格权与身份权的理念 探究人格权与身份权的理念 探究人格权与身份权的理念 文章 来源 于 教 育 网 一、身份权的法律内涵 现代身份权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它从一个“特权”概念转化为“平权”概......
唯物史观与宗教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嬗变
发布时间:2023-08-05
一、唯物史观与宗教信仰之关系唯物史观同宗教信仰的关系并不是传统观念中所认为的完全对立,它们两者是互相包容并不断向前发展的。宗教信仰从史前文明存在至今,历史悠久,已然成为人类文明的一种传统诠释方式,它的消亡必然要同人类文明的消亡同步,即便科学、唯物完全发达到极致,从广义上来看,用科学数据制造出来的某种神明同样可以成为全新的后现代宗教偶像。因此,宗教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生活所呈现的具体形式,这种形式可以以.........
浅谈综合主义刑法观念的提倡
发布时间:2016-04-11
浅谈综合主义刑法观念的提倡 刑法观念是人们对刑法本质、任务和功能的主观认知和价值取向,这种观念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民众的刑事法律意识。我国刑法观念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国家、社会的发展不断革故鼎......
环境观念的变迁和物权制度的重构
发布时间:2023-03-21
环境观念的变迁和物权制度的重构 环境观念的变迁和物权制度的重构 环境观念的变迁和物权制度的重构 「编者按」自然环境是人之生存基本条件,生态文明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谋求......
财产权的历史演化:观念的和事实的
发布时间:2013-12-19
财产权的历史演化:观念的和事实的 财产权的历史演化:观念的和事实的 财产权的历史演化:观念的和事实的 关于一般财产权的发展,尚未有人写过圆满的描述,或许在当今的知识状态下,这种描述也......
宗教与科学---演化与进化
发布时间:2023-06-17
宗教与科学---演化与进化 宗教与科学---演化与进化 宗教与科学---演化与进化 科学是沿着一条与人们的直觉设想相反的方向发展的。它首先总结出的是那些远离我们的物体的规律,然后才慢慢的由远而近:首先是天体,然后......
毁人不倦的神回复
发布时间:2023-04-16
1.问:为什么那么多人说自己寂寞、孤单,想找个男/女朋友,却还是单身? 答:因为不仅自己丑,还嫌别人长得丑。 2.问:常见的男厕所涂鸦多是谩骂和暗示,而女厕所涂鸦却是以谜语及小故事为主,如何看待二者间的差别? 答:你怎......
简述概念合成对英语复合名词语义构建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2-11-25
" 论文关键词: 复合名词 意义构建 层创结构 概念合成 论文摘要: 复合名词的意义构建离不开概念合成。它是一种认知过程,在复合名词的意义构建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离心构式复名合词的产生就是概念合成的结果,向心构式复合名词......
剑川木雕的传承精神与技艺复兴
发布时间:2023-01-16
木匠做活沿袭着许多的禁忌,归纳起来除了尊重祖师外,还有要保护工具,做活要有秩序,以下是一篇关于剑川木雕的传承精神与技艺复兴探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在云南大理,除了全国闻名遐迩的苍山、洱海的风花雪月外,还有......
宗教与邪教的本质区别
发布时间:2023-08-05
" 这几年,由于“法轮功”,人们对邪教的危害性有了十分清楚的认识,这与诸多学者们的宣传和研究也是分不开的。但是,冷静地对这几年的邪教宣传和研究做些深入的思考,笔者发现,很多人还是不明白邪教与宗教的本质区别,这典型地表现......
乡村宗族文化复苏的路径依赖
发布时间:2023-08-05
" [摘 要]近来,广大农村出现了宗族文化复苏的现象。笔者深入农村进行调查时,发现了宗族文化复苏的深层原因在于村民对祖宗神灵的信仰依赖,并发现了其运行的内部机制——民主选举、阳光操作和信仰支撑的构架。 [关键词]宗族文化 信......
论“执政为民”与权力观、政绩观、世界观
发布时间:2023-06-27
" 论文关键词:执政为民;权力观;政绩观;世界观  论文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时,是立党为公、夺权为民的;掌握政权时,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党和国家的公务人员来说,破除“官本位”意识......
试论从一般观念审美观念到艺术观念和艺术题材
发布时间:2013-12-18
关键词:一般观念 审美观念 观念 论文摘要:本文将“从一般观念、审美观念到艺术观念和艺术题材”作为研究时象,选取一个在过去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研究中很少涉及的方面。以的文人画为例,从描述的角度,阐明文字创造的观念一直支配图......
理念型直销应当被法律界定为宗教(1)
发布时间:2022-10-09
[摘要]我国取消了传销,但宣扬暴富、不劳而获的理念型直销开始泛滥。直销需要进行法律规制,那些销售真实产品的直销组织其实跟传统公司无异,现行法律可以调整;那些只顾推销暴富观念的直销其实是一种宗教,现行的宗教立法也可以进行规制......
宗教对话与和谐校园
发布时间:2023-08-07
【摘 要】宗教信仰是大学校园客观存在的现象,如何应对校园宗教是摆在所有教学及管理人员的一个问题,进行宗教对话是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宗教;对话;和谐校园 高职院校由于其培养学生的侧重点在职......
音乐教育学中的人类学观念与方法
发布时间:2023-06-10
在现今时代,人类学作为一门科学领域内的学科已逐渐渗透、扩展至许多领域,并且形成了各种交叉学科,如音乐人类学、舞蹈人类学、生态人类学等。音乐作为艺术的门类之一,更具有人文和社会色彩,因此,对当代人类学的学习或运用,将会逐......
《论语》中的神道教化观浅析
发布时间:2023-05-17
天命、鬼神,这对世人而言玄之又玄的二者,或困惑、或指引、或教诲、或驾驭着从古至今华夏民族子孙的内在思想与外在行为。儒家思想作为华夏文化无法动、难以灭之内核,自然也难以避及此命题,作为后世小子的我们,可从《论语》中窥得儒......
论哲学与宗教的界限
发布时间:2023-07-09
" 提要:哲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历史课题,更是一个哲学内部的问题。因为任何彻底的哲学都不能不面对如何理解和对待宗教的问题。本文从讨论“什么是哲学”入手,试图通过深入分析理性的先验意识如何构成“这个世界”之根据来首先......
论宗教的超越与内在
发布时间:2022-11-17
一 引言 近年来当代新儒家的所谓「内在超越说」引起了不少争论。正巧内人刘安云女士刚翻译了史密士(Huston Smith)的名著:《世界宗教》(The World's Religions: Our Great Wisdom Traditions)1,由我担任校订,获益良多。通过这......
简析全球化对主权观念的影响和应对
发布时间:2023-01-07
一、全球化带来的契机和挑战 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我们处于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而......
真理的洞见:吠檀多哲学的创世观念精神内核
发布时间:2023-03-14
【摘 要】吠檀多哲学是印度宗教哲学主流思想的一个传统,做为哲学与宗教所共同关注的形而上学与认识论在吠檀多哲学中通过理性与信仰在祭祀活动中的哲学解说而形成印度思想宗教与哲学交融一体的典型特质。创世观描述是吠檀多思想的核心......
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发布时间:2013-12-18
" 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我校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适应社会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实践技能,使教学质......
复合结构下的财务监控权配置与审计委员会设立
发布时间:2023-02-24
【摘要】本文主要探求复合结构下财务监控权的重新配置问题,认为现行财务监控权配置方式不符合监督体系的系统化要求。笔者建议应进行审计委员会的制度创新,将其纳入监事会的管理体系,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发挥复合结构的监督优......
华语乐坛神婆系歌手大典一念神仙,一念巫婆
发布时间:2015-08-27
忽如一夜春风来,歌坛刮起一阵神婆风,让王菲这个华语流行音乐的神婆前辈,都有些按捺不住,偶尔也会在微博上推荐力挺。自从90年代王菲走红以来,某某学王菲的说法一直不绝于耳,可是这些女歌手,即便在唱法上学了王菲的声线,甚至把......
无神主义的批判与人本主义的诠释——陈独秀宗教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23-08-04
" 论文关键词:无神主义;人本主义;伟大人格 论文摘要:近代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一陈独秀在科学主义、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宣扬否定一切宗教迷信,特刺是基督教,揭露其荒谬性.主张用科学取代宗教的无神主叉思想......
教师法治观念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4-07
摘 要 教师法治观念是教师对法治的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目前,对教师法治观念的研究基本是从意义、现状、原因及对策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在研究方法、对象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 关键词 教师 法治观念 法律意识 研究综述 ......
谈观念转变,讲教学成效
发布时间:2023-04-08
人教版思想品德课本,新颖活泼、语言朴实、图文并茂,适合青少年阅读。教材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思考和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广阔的平台。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
东亚意识与和合精神
发布时间:2023-08-05
一、世纪之交的冲突与融合 一个充满着机遇与危机的21世纪即将来临。这一新的千年更替对于世人心理上的震撼,是每个百年世纪之交所带来的效应所无法比拟的。第三个1000年的开始,对于每一文明、宗教、哲学、经济而言,都是一次莫大的激......
观复博物馆与观复宝库·黄金宝藏共同推出顶级预约制金器展
发布时间:2023-07-21
黄金,从古至今,就以其神秘性虏获了人们的心。自人类文明形成以来,黄金就成为了共同的文化标准,人类不约而同地把它当做“一般等价物”――货币。古今中外凡与黄金相关的事物都与高贵相连,这种文化意识已深入人心。让黄金站在文化......
国内古埃及王权与神权关系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22-11-07
摘 要:古埃及有着悠久的神王崇拜传统,王权与神权紧密相联。国内学者对古埃及王权与神权关系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近些年全新文献资料的引入,我国在进入21世纪之后成果日渐丰硕。国内王权与神权关系研究主要集中于王权与神......
“京九”商丘段果农复合系统景观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7
简介: 本文以中国森林生态网络系统工程建设的理论为依据,从“京九”商丘段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出发,设计实施了果农复合经营模式,提出在铁路沿线进行绿化设计和植物材料选择时,要追求强的节奏和韵律变化,要求大气势的视觉景观转......
过错的观念
发布时间:2013-12-19
过错的观念 过错的观念 过错的观念 法律和文化息息相关,法律观念往往直接反映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因此,考察一个法律术语的含义必须将其放入社会历史文化的长河中,研究其背景,对比其现状,在......
作文教学观念应该更新
发布时间:2013-12-19
" 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化。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有哪些观念应该更新呢? 第一、设置作文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总是较多地把作文课看成是教授学生“写写弄弄”的课程。似乎写好了文章,就是作......
技术推进与诉讼观念变革
发布时间:2013-12-19
技术推进与诉讼观念变革 技术推进与诉讼观念变革 技术推进与诉讼观念变革 内容提要 作为诉讼制度的对应物,诉讼观念是潜藏于一个特定文化体内,对生活于其中的个体的行为起到潜在的和实际的引导......
宗教、道德与爱的维度[上]
发布时间:2023-03-16
作者:何光沪 一、 爱?有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1、在现代汉语中,尤其是在中国人的日常语词中,有着数不清的混淆和误解,由之产生了很严重的误用和滥用,并对国人的实际生活状况产生了巨大的负面作用。“爱”这个词,......
浅论高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师 教学观念 更新 [论文摘要]教学观念是指教师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所教课程、教学方式、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个体性认识,教师的教学观念对教师的教育行为具有指导作用。文章以......
以上帝的名义—从《红字》看霍桑的宗教观
发布时间:2023-06-01
" 摘要:纳萨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宗教色彩。由于清教自身的复杂状况,霍桑对清教的态度也是复杂的。《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其中也深刻地体现了他对清教的认同与怀疑:一方面对人性恶与救......
网络时代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05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新世纪的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新型素质呢?《中国教育报》《教师报》等报刊曾就“21世纪我们如何做教师”这个话题展开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探讨。我认为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信息时代、网络社会的到来,除应具有必备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教育素质、身体素质和职业道德外,更为主要的是必须实现角色转换,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随.........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