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论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

论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8-03-22 11:47:29
论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
时间:2018-03-22 11:47:29     小编:

[摘要]现代教育思想强调摆脱“以教师为中心”,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文章在这一教育思想指导下,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高职高专培养实用型人才和坚持“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指出当今高职高专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已不再是传统的“权威”角色、“控制者”角色和“知识传授者”角色,而应是一个积极的课程学习者、教学研究者、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者和合作者。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育 英语教师 课堂角色

所谓角色,就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教师的角色就是指教师在学校环境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实践证明,教师的角色定位标准常常决定其教育方式和方法,最终决定其教育效果。

现代社会是学习化社会,因此,教学的重点应由重视人的“受教育权”向重视人的“学习权”转变,以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教学的实践者,必须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上进行相应的改变。因此,当今高职高专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已不再是传统的“权威”角色、“控制者”角色和“知识传授者”角色,而应是一个积极的课程学习者、教学研究者、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者和合作者。

一、教师应该是一个成功的引导者和积极的促进者

教师是什么?有人形象地说,教师是学生“政治上的引路人,业务上的导师,生活上的长者”。教师教书的目的在于育人,而且是培养一代新人,所以教师不是一个简单传授知识的“机器”,而是一艘载有精神食粮的“领航船”。但教师也不仅仅是一艘载有精神食粮的“领航船”,我个人认为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多方面的。

教师是教育成果的享受者与开拓者。传统上人们对教师的要求是春蚕、是蜡烛、是园丁,教师的生命价值体现在学生身上,教师只有付出没有获取。但教师是人,而不是神,教师的知识和学生的知识不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教师的知识应该是一条流动着的溪,是一口喷涌而出的甘泉。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丰富知识、扩大视野、增加内存,与学生共享现代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成果,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和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学好心理学、教育学,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做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医生。懂得营养卫生知识以及学生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知识,在学生的生活中给予全面的关心和照顾,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教师是教育成果的享受者和开拓者。

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英语教师如果能提高自己的学生本位意识、学生主体意识,以及学生个性意识。也就是说,一切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个性的培养,让学生感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那么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引导学生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学习方式的过渡,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的正确、积极的学习态度。高职高专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学生彼此分享思考、见解、知识、观念和理念,进行情感交流,实现教学相长的过程。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共同发展。教师要相信学生有学习能力,不能一味以师者自居,高高在上,把知识“倒给”学生,视学生为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及英语课堂的特点,采用案例式、情景式教学法,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同时也要注重学习氛围的创设,挖掘出教材中所隐含的兴趣教学因素,来唤起学生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

二、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巨大人格魅力的示范者

古人讲“亲其师则信其道”,就是说,学生首先是喜欢上他们的老师,然后才喜欢上他们所教的课程。教师如果能勾起学生对他们的崇拜心理,成为他们的表率,那么在师生之间就可以架起一道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桥梁。可见,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能不能营造出师生间平等对话所必须具备的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语言学习中自信地参与其中,也是衡量一个英语教师有没有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

爱心是人格魅力的主要部分。教师是传播爱心的使者。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著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成才;学生只有切实地感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才会对教师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教师,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反之,如果他们没有感觉到教师的爱生之心,那么他们就会在情感上对教师采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抵触的消极态度,那样的话,无论教师怎样苦口婆心,他们也不会接受。所以,具有爱心,是教师取得教育成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对学生爱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

三、教师应该由教学实践者转变为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

当代教师应具备几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是要有崭新的教育观念,能自觉地与陈腐的教育观念决裂,树立宏观的教育观念、终身教育观念、开放教育观念、多样教育观念、创造教育观念等。二是要有较高的心理成熟度,具有责任感、成熟感和胜利感。三是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的批判精神,要不满足于现成的经验和结论,敢于突破老的框框而另辟蹊径。四是要善于诱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动机,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自觉地利用学习资源,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在语言应用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合作精神。使英语语言学习成为学生在知识、技能甚至人格上不断成熟和完善的一种特殊途径。

英语教师作为学生的信息咨询者,一方面是指教师按自己设计的方案主动向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例如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这一过程中教师仍居于主导者的地位,所以在这种职能上,以往的教师与现在的教师没有多大的差别。另一方面使学生主动向教师寻求一定的信息。学生在语言学习和问题探索过程中,可能会在已有知识和目标之间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感到信息的缺乏,因此就会求助于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更大的主动权。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英语的广泛应用,教师的这一作用在现在的教学中相对来说越来越重要,高校教师应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改革问题。

四、教师不应该只是一个教书匠,而应转变为学习者、艺术家

目前,已习惯于应试教育模式的教师,在课堂上依然用的是老方法。老师教,学生学,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其实教学行为是一种艺术行为,任何抽象的枯燥的东西都可以具体化、生动化,英语教师应当具有运用艺术手段组织课堂活动的能力。语言知识能造就一名合格的教师,但借助艺术手段的英语教学能够造就一名优秀的教师。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具备绘画、指挥、编导等艺术才能,扩大英语语言教学内涵。英语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学生实践活动升华为富有冲击力的艺术行为,让学生在实践中燃起求知的火花,激起探索的勇气。

组织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表现形式。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首先应具备目标设定的能力。目标是教学的基础,计划并写出清晰的教学目标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作为组织者的效率。作为组织者的教师应具备的另一能力便是选择教学策略。英语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结合现代特征,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组织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课堂教学活动。此外,教师还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如各种阅读技巧、写作技巧、交际技巧等。教师作为组织者的第三个能力是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小组学习是开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的社会性能力。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参与组织活动,例如就课文中的某一个话题、几幅图片、一部电影等展开小组讨论,也可以是角色扮演、辩论等。有时也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道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鼓励他们自我发挥,使课堂处于活跃的真实的情境当中,以此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五、结论

在现代社会里,我们一定要树立崇尚科学、终身学习的理念。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引下,高职高专英语教师一定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一流的教学水平,一流的科研水准,一流的实践能力和一流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充当好一个成功的引导者、积极的促进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艺术家的角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出品学兼优、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目前,人类正在步入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消除了距离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塑造明日的社会。随着网络技术的出现、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展,以致英语教师的工作受到严重的冲击,稍不注意就落在学生的后面。为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学生的朋友,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教学的研究者。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抓住机遇,进行二次教育乃至终身教育,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要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率先掌握教育信息技术,具备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改革问题,以此来不断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光钦.大学改革:功利的陷阱与出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美)珍妮特・沃斯,(新西兰)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修订版)――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8.

[3](美)菲利普・库姆斯.世纪教育危机[M].赵宝恒,李环,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美)罗伯特・G・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M].窦卫霖,等,译.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美)D.John McIntyre,Mary John O'Hair.教师角色[M].丁怡,马玲,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7]周松,徐未艾.由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看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8]郑金洲.重构课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3).

[9]祝智庭,等.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