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中西方文化观照下的关汉卿与莎士比亚的婚恋观

中西方文化观照下的关汉卿与莎士比亚的婚恋观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09 00:15:12
中西方文化观照下的关汉卿与莎士比亚的婚恋观
时间:2022-12-09 00:15:12     小编:

中西方文化观照下的关汉卿与莎士比亚的婚恋观

一 《拜月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简介

爱情是中西方文学作品中永恒的母题。自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始,古老的中国大地就在传诵着一曲曲婉转动人的爱情赞歌。其后的文学繁荣期从唐诗到宋词,国人含蓄的性格使得爱情表达的方式大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到了元代,由于市民阶层的兴起,争取自由爱情的情绪高涨,涌现出大量大胆表白自由爱情婚姻的文学作品,其中以戏曲的成就最为突出。关汉卿是是中国元代戏曲成就最突出的作家,著有66种剧本,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关汉卿擅写旦本——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他的《拜月亭》与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合称为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在戏剧成就方面又以《拜》剧为首。关剧《拜月亭》讲述了尚书之女瑞兰在战乱中巧遇落难书生蒋世隆,产生感情,结为夫妇。后被狠心的爹爹王镇强逼,二人分离。瑞兰心中惦念,焚香拜月,祷祝世隆平安。峰回路转,世隆高中,被招为婿,夫妻终于团聚。

西方文学中也不乏爱情婚姻为主题的作品。从古希腊的爱情诗到中世纪的骑士文学,西方歌颂赞美爱情的方式主要以热情浪漫的诗歌为主。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戏剧成就斐然,英国诞生了伟大的人文主义剧作家莎士比亚,莎翁戏剧主要反映爱情、友谊、婚姻等主题。《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翁笔下最著名的爱情故事,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人文主义爱情剧。故事讲述的是在意 大利维洛那城,凯普莱特之女朱丽叶与世仇蒙太古之子罗密欧一见钟情。在神父的帮助下,两人秘密结婚。后朱丽叶被逼改嫁,喝毒药假死。罗密欧赶到,随即也喝下毒药。朱丽叶醒来,见爱人已死,即自刎追随而去。

以往学者对于这两部作品的研究偏重于女性人物的分析或悲喜剧的比较,极少涉及到中西方婚恋观。笔者希望从中西文化的角度,对比分析两剧,透析两剧所反映的关汉卿与莎士比亚婚恋观的异同。

二 关汉卿与莎士比亚婚恋观的相同点

尽管中西方文化与社会背景不同,但关剧《拜月亭》与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所反映出来的婚恋观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两剧主角在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上都体现了剧作家进步的人文思想,以情为本,婚恋自主。

1 自由爱情

《拜》剧原名《闺怨佳人拜月亭》,戏曲的题名准确地传达了其中的女主角瑞兰的心境。“闺”即“闺房”,意指封建礼教的束缚。封建时代中国传统未婚女子通常都是将自己紧锁在“闺房”之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怨”则体现了女主角瑞兰对于封建父权及封建礼教的不满。瑞兰在战乱中与世隆相处,互生爱情。由于门第悬殊,婚事遭父亲反对。作为一个大家闺秀,她无法反抗,只能借拜月以发泄心中对父亲的不满。“拜月亭”则象征着瑞兰心中对自由爱情和婚姻的渴求。《拜》剧对自由爱情婚姻的表达,在封建时代具有鲜明的进步性。

西方文化崇尚自由,认为爱情本身是一种价值,持“爱情至上”的观点,爱情高于一切,甚至生命。尽管朱丽叶知道罗密欧是世仇家族的子女,还是不顾一切地爱上了他。在他们的爱情中没有世俗的仇恨,也没有门第观念,似乎一切都不能阻挡他们炙热的爱情。为了爱情,他们可以抛弃一切,甚至舍弃生命。罗密欧与朱丽叶用死亡证明了他们至死不渝的爱情,是对自由最强烈的渴望,也是他们勇敢走向死亡的动力。罗密欧与朱丽叶对爱情的执著,不仅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更让《罗》剧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爱情剧的伟大经典之作。《罗》剧彰显了剧作家莎士比亚的进步的人文主义爱情观。

2 自主婚姻

“婚姻自主”,这在中国的封建时代具有较强的进步意义。中国古代青年男女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自由爱情,更别说自主婚姻了。王瑞兰是金国尚书之女,在战乱中偶遇落难书生蒋世隆,患难见真情,在招商店与他结为夫妇。他们的婚姻既没有听从父亲的安排,也没能恪守封建礼法,是对自由婚恋的强烈表达。后二人结合被爹爹王镇知晓,强行拆散,瑞兰却“不曾有片时忘的下俺那染病的男儿”,月夜祈愿,望终有一天夫妻团圆。瑞兰拜月以求“圆”更是突显了她对自由爱情的忠贞和对自主婚姻的坚定。

西方一直都推崇自由爱情和自主婚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封建门第观念、家长专制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中世纪以来的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束缚着人们的思想,莎士比亚的爱情婚姻剧更多表现了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和个性解放的赞美,表现了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罗》剧中朱丽叶与罗密欧一见钟情,花前月下,他们互诉衷肠。然而来自两个封建家庭的强烈反对,并没有使他们的爱情停滞不前,爱火反而是越烧越旺。他们私订终身,并在好心的神父劳伦斯的主持下举行了婚礼。他们的结合不仅见证了炽热的爱情,更是表达了他们对自由爱情婚姻的强烈渴望。即使后来两人的爱情受到了重重阻碍,罗密欧因杀死朱丽叶的表兄而被放逐,也没能终止他们火一般炽热的爱情。剧终两人惨烈的殉情更是对自由爱情的强烈表达。他们的爱情纯洁而美丽,最终战胜了封建压迫和偏见,显示了人文主义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三 关汉卿与莎士比亚婚恋观的不同点

关汉卿与莎士比亚婚恋观的不同首先表现在两剧的婚恋模式上。《拜》剧创作于元代战乱频繁、时局混乱的时期,因此整个戏曲的基调多了些现实色彩,这不仅体现在戏曲背景的刻画上,同样也体现在爱情婚姻的模式上。《罗》剧创作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在爱情婚姻方面更是表现出一种积极浪漫的色彩。其次,关汉卿出身于“士大夫”阶层,婚恋观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而莎士比亚诞生于欧洲文艺复习时期,他的作品大都体现了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罗》剧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作品,因而莎士比亚此时的人文主义思想也显得不够成熟,是有一定的缺陷。

1 关汉卿的现实婚恋观与莎士比亚的浪漫婚恋观

关汉卿的婚恋观是现实的。首先,他刻意将瑞兰和世隆的爱情放在现实的背景下去演绎,这就使得他们的爱情也更显真实;其次,在《拜》剧中,作家改变了元杂剧中众多“一见钟情”的婚恋模式,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患难真情”的婚恋模式。可以说,这与中国传统的婚恋观是分不开的。中国传统的爱情是循序渐进的,浓烈的爱情往往都是日久生情。《拜》剧着重刻画了瑞兰和世隆相识、相知相爱、被迫分离、终破镜重圆的过程,没有花前月下,也没有吟诗作对,展现了世人真实的生活,也影响了之后以战乱与婚姻为题材的剧作,如清代洪 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等。

反观莎士比亚的婚恋观是极富浪漫色彩的。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无论是罗密欧还是朱丽叶,都在浪漫的氛围中表达彼此的爱意。从“月亮”、“玫瑰”等等这些在西方文化中爱情的代名词的频繁使用,便不难看出其中的爱情的浪漫。其次,莎士比亚戏剧中一直以来都推崇“一见钟情”的爱情模式。在剧作中,主人公往往一看到对方就会彼此产生爱慕之情,然后携手克服一切的困难,最终获得幸福。《罗》剧中这种“一见钟情”被演绎到了极致。刚刚还沉浸在失恋痛苦中的罗密欧一见到朱丽叶就将苦恋的罗萨兰抛到脑后。而朱丽叶也是芳心萌动。罗朱的一见钟情似乎具有摧毁一切的力量,鼓励他们克服一切的障碍,直至献出年轻的生命。莎士比亚笔下的一见钟情不是一时的逢场作戏,而是至死不渝相爱的勇气,是莎士比亚文学世界中理想爱情的楷模。

2 关汉卿士人的局限性

在《拜》剧中,关汉卿塑造了一个无论身世还是个性都优于男性的大家闺秀——王瑞兰,并借此打破封建男尊女卑的模式情婚姻,体现了现代女性的婚恋理想,具有鲜明的时代进步意义。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关汉卿婚恋观的历史局限性。关汉卿不仅仅是“下层社会的书会才人”,同时还是“士大夫阶层的正统儒生”。关汉卿深受中国传统士大夫文化的影响,始终都摆脱不了封建礼教正统的爱情婚姻的道德观念。其思想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面对封建父权的软弱无力。在《拜》剧中,当自由爱情与封建门第观产生冲突的时候,为了维护封建的父权,关汉卿为王父拆散瑞兰和世隆婚姻的行为进行了开脱。面对动荡的时局,王父两次都不肯将女儿托付给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世隆。首先是得知女儿的私合后,狠心将其带回;后又替女儿选武状元为婿。虽瑞兰心有不愿,但其出身限制,使其不可能与父母彻底决裂,只能屈从;其二,面对封建礼教的妥协。瑞兰与世隆在招商店的结合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对封建礼教的极大挑战。出于士人阶层的局限性,关汉卿未能将对封建礼教的抵抗进行到底,而是借助一种冥冥之中的命运,给这对恋人安排了一个团圆的结局。他们的私合也因此合法化了。因此,对元杂剧作家来说,婚姻化的伦理关系才是惟一正当的男女关系。

3 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的不成熟

尽管《罗》剧是以罗密欧与朱丽叶惨烈的殉情终结的,但这丝毫都不影响他们爱情的伟大性。他们对自由爱情与自主婚姻的执著追求,显示了作为人的一种尊严和价值,也是莎士比亚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

但《罗》剧是莎士比亚早期的人文主义作品,因此其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缺陷,即极端的个人主义和悲观宿命论,而这也正是造成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的原因所在。其一:人物的极端个人主义。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似乎一直都有这样的一个心理暗示,即悲剧的命运往往都是因为悲剧人物无法摆脱的缺陷。《罗》剧中作为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南方人,无论是罗密欧、提伯尔特还是茂丘四奥都表现出性格急躁、争强好胜的个性。茂丘四奥为了维护朋友罗密欧的荣誉而提出与提伯尔特决斗,他也因此而丧命;罗密欧目睹朋友茂丘四奥身亡,急匆匆与提伯尔特决斗以讨回公道;而提伯尔特出于对孟太古家族的强烈仇恨和寻衅报复,与罗密欧决斗,并最终命丧其手;其二,悲观宿命论。《罗》剧中强调主宰罗密欧与朱丽叶命运的不是社会力量,而是世俗的仇恨;他们的悲剧不是必然的,而是偶然的,是上帝和命运引导男女主人公走向悲剧的命运。《罗》剧中有太多的偶然因素,如罗密欧刚刚失恋就与朱丽叶在舞会上相遇而一见钟情,二人对爱情的忠贞导致后来的殉情;罗密欧在决斗中误杀提伯尔特,被放逐,让两人相爱的人天各一方;朱丽叶喝药假死以逃避父亲的安排,派出的送信人出乎意料的受阻;罗密欧的仆人传错了信息,让他误认为爱人已死,决定殉情追随;罗密欧先于朱丽叶醒来前就到达了墓地,以致二人失去了最后的机会。这些偶然的因素串在一起,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奠定了悲剧的基调,是导致两人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

四 结语

可以说,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背景造就了中西方不同的戏剧魅力。关汉卿的《拜月亭》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都表达了剧作家对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与自主婚姻的肯定,张扬了剧作家的人文主义精神。然而,不同文化的差异又使两剧的爱情模式迥异:东方的爱情婚姻现实,西方的爱情婚姻则更浪漫。今天,重新解读这两部作品,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中西方婚恋观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希腊神话与语境创设
发布时间:2023-08-04
引言 何兆雄的“语境理论”指出,语境框架是由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所构成。语言外知识由三部分组成:即背景知识,情景知识和相互知识。背景知识是由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既常识)、特定文化的社会规范、特定文化的会话规则共同构成。 ......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意象探析
发布时间:2023-08-07
摘 要: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自然意象和社会意象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莎翁十四行诗的主题,洞察莎翁对自然、社会、友情、职业等的审美观。 关键词: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意象 意象是诗歌这一文学形......
论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疯癫”
发布时间:2023-02-18
摘 要:哈姆雷特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当他身陷于世俗的泥淖中,理想被打得支离破碎,于是变得痴狂、疯癫。他把现实看得比任何人都清楚,却把自己寄托于疯癫的世界里,在理智与情感的漩涡里反复挣扎。从这一点来看,疯癫与复仇并道而行......
浅谈自然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3-12-17
浅谈自然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作用 浅谈自然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作用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浅谈自然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作用 更多 精品 来源自 3 e d u 海 量 教 案 内容提要:......
浅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女性形象
发布时间:2023-08-10
摘 要:莎士比亚是著名的剧作家,尤以悲剧见长。本文对“四大悲剧”――《哈姆雷特》、《麦克佩斯》、《李尔王》、《奥瑟罗》中的典型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从“天使型”女性形象和“恶魔型”女性形象两种类型出发,结合时代背景,对比中......
《西方文化要览》用大文化观观察西方文化
发布时间:2023-08-10
《西方文化要览》用大文化观观察西方文化wWw.LWlm.com 这部书最显著的特点是突破了将文化仪视为意识形态的传统观念,是用“大文化观”来观察、介绍西方文化的。该书主编朱寰先生在序中指出:“社会文化的范围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
西方现代性背景下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比较
发布时间:2023-08-09
提要:20世纪30-40年代,世界现代性遭遇全面危机,以毛泽东、卢卡奇、马尔库塞为代表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为解救现代性危机同时发出以主体性文化复兴为核心理论的呐喊。本文通过比较三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这一时期的文化观,分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隐喻的认知解读
发布时间:2023-06-12
摘要:运用著名隐喻研究者来考夫的隐喻理论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隐喻进行识别和归类,发现诗中的隐喻多与爱、生命和时间主题有关。同爱这一目的域对应的有战争、财富、胃口、负担、旅行、奴隶等源域;同生命这一目的域对应的有四季......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主题探微
发布时间:2023-03-09
摘 要: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具有极高的文学造诣和审美价值,更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时代主题。本文讨论了其所表达的“真、善、美”的人文主题以及“及时行乐、莫负青春、人生无常”的时间主题。 关键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主题 ......
『国际观察』 中国和西方文化劣根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2-12-25
很多年前,大概是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本书和一部电视剧在当时比较流行,书的名字叫《丑陋的中国人》,作者是台湾的柏杨,电视剧叫做《河殇》,剧本是苏小康写的。所宣扬的思想大同小异,总的来说,是把中国传统文化比做污秽的"酱缸"......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特色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30
【摘要】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世界上同一时代中崛起的两位最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两位剧作家都将自己的人生认识理想,融入作品,所以构造出殊途同归的艺术魅力,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选取他们各自的代表作《牡丹亭》与《罗密欧与......
浅论庐隐小说中女性的婚恋观
发布时间:2023-04-07
庐隐是五四时期我国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只有十三四年创作生涯的庐隐,是时代的产儿,为我们留下作品十一部之多,这不仅是中国新文学的财富,也是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透镜。茅盾说:读庐隐的全部著作,就仿佛再呼吸着五四时期的空气,我们......
诺斯洛普弗莱的莎士比亚喜剧批评
发布时间:2023-07-19
[摘要]加拿大文学批评家诺斯洛普・弗莱不仅构建了原型批评的理论大厦,而且对20世纪莎士比亚喜剧批评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弗莱认为,莎士比亚喜剧是“绿色世界喜剧”,它将新喜剧中的主人公的胜利和旧喜剧的仪式化的死而复生结合起......
关于莎士比亚悲剧人物圣经神话原型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3-08-06
摘 要: 莎士比亚对人物的刻画与把握最能代表其戏剧水平,其对悲剧人物的塑造借鉴并吸取了许多传统文学的精华,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圣经》的借鉴。分析莎士比亚悲剧中人物的圣经意象,对于深入地探讨莎士比亚作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西方强势文化语境下的读者关照
发布时间:2022-11-22
西方强势文化语境下的读者关照 引 言 《聊斋志异》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而且被译成世界多国文字,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二十余个外语语种的译文中,英语译文数量最多、影响最大。在近二十个特色各异的英译本中,邝如丝翻译的Chin......
关于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分析与思考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3
" [论文摘要]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日趋成熟,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十分强烈。但由于大学生自身道德理性不成熟,对恋爱与婚姻的本质、内涵认识不足,以及客观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在处理恋爱与婚姻问题上出现了种种矛盾,影响到学业和身......
头韵及夸张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3-03-26
摘 要: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用到了大量的修辞手法,除了暗喻用得非常频繁之外,头韵和夸张的使用也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头韵不仅给诗歌增加了音乐美,而且也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强调作用;夸张的使用在表现诗歌的主题方面尤其是显著的一大特......
中西方不同女性观比较
发布时间:2023-08-05
中西方不同女性观比较 长久以来,无论中国还是西方,http://wWw.LWlm.Com女性的地位都是出于劣势,属于弱势群体。在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语境中,女性成了“失语者”群体,男性对女性的抑制不仅行为规范还有意识形态方面,当然由于地域等等......
新经济视点下中日都市女性婚恋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10
[摘要]婚恋虽然属于个人意识范畴,但是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受社会意识的影响能够反映出社会文化特色。婚恋观是变化发展的,它一方面受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与人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密不可分。中日两国女性由于所处社会......
亚里士多德艺术观
发布时间:2023-08-24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的理念主要是用创造性的临摹活动 ,指引人向着至善的目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真善美的统一。他把艺术理想分成理想化和典型化的两种临摹方式,他特别重视理想化的摹仿。这既提升了......
试论莎士比亚名作《哈姆雷特》中“捕鼠机”的含义
发布时间:2023-07-16
摘 要:本文从奥古斯丁对“捕鼠机”的解释出发,阐释了笔者对莎士比亚名作《哈姆雷特》中复仇的代价、自杀的意义、痛苦的自觉及哈姆雷特最终悲剧性命运等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进而挖掘和揭示《哈姆雷特》中“捕鼠机”的深刻含义。 关......
观美剧 品西方文化
发布时间:2023-01-11
观美剧 品西方文化 [摘要] 《绝望的主妇》是近年来备受中国观众喜爱的美国电视连续剧,该剧描绘了美景镇紫藤巷的五位家庭主妇的婚后生活的方方面面。观看美剧不但是提高英语口语和听力的好方法,而且还能让我们对欧美文化有更为生动和具......
中国与西方文化简单比较及关于西方文化的教学
发布时间:2023-07-23
随着中国的发展及日趋国际化,中国和西方英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与日俱增。这对于加深西方社会及文化的理解有积极意义;然而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不同文化和国家的文化,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与我们迥然不同,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
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传承
发布时间:2022-12-09
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传承 在中国的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里有一部分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核心价值观。西方文化主要强调对立和冲突,而中国的文化则是强调和谐的......
伊斯兰文化中的婚姻观
发布时间:2023-08-14
【摘 要】伊斯兰的婚姻以男女双方之共同信仰为前提。伊斯兰尊重婚姻中男女双方的意愿,强调监护人的责任与权力;提倡夫妻双方互敬互爱;允许离婚但持慎之又慎的态度;允许孀独再婚;提倡一夫一妻;倡导的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反对独身......
试论法律视域中的大学生恋爱观和婚姻观教育
发布时间:2023-03-22
" [论文摘要]高等学校肩负着“育人”的神圣职责。一个人恋爱是否和谐、婚姻是否幸福,与其持何种恋爱观、婚姻观有直接关系。良好的法律素质对大学生形成健康婚恋观有着很大的影响,也是大学生人性完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中东西方文化观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3-07-08
摘要:极简主义景观自六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开始蓬勃发展。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传入我国并在城市景观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极简主义景观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在东西方文化上都有其共同的观点和文化特征,在中西园林景观设计中都能找到诸多相似......
依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3-03
依恋(attachment )是指婴儿与抚养者(特别是母亲)形成的一种持久而深入的情感联结,包括依恋焦虑与依恋回避两个维度,Bartholomew等依据内部工作模型区分出四种依恋类型,即安全型(secure attachment)(积极的自我和他人模型)、恐惧型(f......
中西方礼仪文化之送礼观
发布时间:2022-10-23
中西方礼仪文化之送礼观 Www.LWlM.com一、前言 众所周知,礼仪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交往中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而送礼,作为交际礼仪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因文化差异,各国对礼仪的理解各有......
试析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2-12-04
" 论文摘要:文化是一个体系,中国与西方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生活在这两种不同文化环境里的人,所持有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行为的道德规范等都不一样。要提高跨文化平等交际的功效,就应使......
中西方文化对比——中西方小说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3-08-05
一、中西方小说的发展史中西方的小说,都是以神话传说为其渊源的。古时候,科学不发达,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劳动人民想象出了许多主宰世间的“神”,对神人格化的描写,就是神话;将人神化的描写,就是传说。中国的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中西方三种生态自然观比较
发布时间:2023-08-06
摘要:林奈生态思想、天人合一生态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都是中西方思想家关于人、自然、社会关系的理解与诠释,三种生态自然观具有明显差异:林奈的帝国式自然观把自然描述为机械式经济系统,人类与自然是主人与仆人之间的人格化......
亚里士多德德性观视野下的生成运气
发布时间:2022-12-26
摘要:威廉姆斯曾说道德给不公平世界的一种慰籍,然而由于生成运气的介入,似乎我们在道德上先天的就处于不平等的状态,这在一定能程度动摇人们的道德信仰。亚里士多德是一位优良品格的理论家,对人类的运气因素有着独特见解,本文将......
从伊丽莎白一世的婚姻看现代爱情观
发布时间:2023-05-21
AbstractIn all ages, love is an eternal subject. The research on it has never ended. As for the definition of love, everyone has his understanding. Someone thinks it is a hope on internal spirit, while others think it i......
简析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女大学生婚恋观教育
发布时间:2022-12-12
" [论文摘要]婚恋观作为一种认知与观念,深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作为当代大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电视传媒,其普及程度强烈地影响着大众的审美生存,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其中当然包括婚恋观)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论文......
中西方文化中人神关系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3-08-07
中西方文化中人神关系的比较 根据费尔巴哈的人类宗教学说,就其本源而言,神祗以及其文化构成和意义其实是人类的创造。钱钟书先生也有言曰:“神犹人然”,又说“神道之与人事如影之肖形,响之答声也”。在人类社会尚处在童蒙阶段时,......
青年毛泽东的中西方文化观刍议
发布时间:2023-03-26
青年毛泽东的中西方文化观刍议 传统文化的滋养 个人的成长不可能摆脱时代环境及文化土壤的影响。从湖南韶山走出来的毛泽东,吸吮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乳汁长大,对中国传统有着深厚的感情。毛泽东8岁时便开始在家乡私塾读书,依照中国传统......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3-06-09
【摘 要】幸福这个词,是人们渴望拥有的,并且想与之携手一生。人们把幸福看成是人所特有的一种现实活动和理想追求。幸福也是自古以来,许多哲学家所探讨的问题,并且都做出了他们自己的阐述。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启发我们在追求幸福时......
《特洛伊》中的西方文化价值观解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 要] 电影《特洛伊》是以古希腊史诗《荷马史诗》为蓝本创作而成的,利用其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对经典的重构中,既有融合又有疏离,但二者对西方文化核心价值的阐释一脉相承。本文指出了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从而进一步从影片的思......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夏日意象建构认知分析
发布时间:2023-08-06
摘要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充满了丰富多彩的意象。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转喻,空间合成理论和经验认知观,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夏日意象产生的完美意义建构进行了分析。 一 引言 诗的意义和整体审美效应是由具体可感的意象生......
东西方神性观比较——对于方法上的唯一宗教观的批判
发布时间:2013-12-19
东西方神性观比较——对于方法上的唯一宗教观的批判 东西方神性观比较——对于方法上的唯一宗教观的批判 东西方神性观比较——对于方法上的唯一宗教观的批判 “神”是宗教生活的灵魂,对于神的本性的理解最鲜明地表现......
浅析社会巨变对中国青年婚恋观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8-23
摘要:当代青年的婚恋问题日益成为家庭与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在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下,我国社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在社会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青年的婚恋观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青年男女的婚恋观由过去的单一模式转向多......
从酒文化看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发布时间:2023-02-04
从酒文化看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摘要】“酒”是一个国家历史发展和文化沉淀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无论是其制作过程还是饮用习惯都与该国家的文化价值观紧密相连。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酒文化也是一样。本文通过对中西方......
公民城邦与亚里士多德的生命伦理观
发布时间:2022-08-02
公民城邦与亚里士多德的生命伦理观 摘 要:亚里士多德的生命伦理观,一方面基于希腊城邦社会生活的德性考察与实践总结,另一方面则基于实践理性反思与德性生活理想的逻辑证明。他的生命伦理观,主要表现为正义与友爱两大原则。正义......
关于中西方社会组织存在的客观背景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3-08-07
中西方社会组织存在的客观背景比较分析,可以找出我国社会组织行政化的历史原因,探寻适合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道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场世界范围内的结社革命兴起,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转型国家社会组织的发展也成为国际学术界......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发布时间:2023-08-06
AbstractPride and prejudice is Austin’s great work.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different marriages and love, the writer demonstrates her concept about love and marriage: love and marriage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
分析中西方文学中侠与骑士的正义体现方式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3-08-09
武侠小说在我国源远流长,是最具中国特色的通俗小说,通常分为旧武侠小说与新武侠小说。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游侠,后来唐宋元明清文学中记载的侠客,主要思想也是为国家效力、伸张正义及人文精神的矛盾复合。中国侠有不同的分支,如明清戏曲小说中的忠臣义仆;杨家将岳家将中的良将义士以及宋代之后江湖上的非正统、反主流文化的侠客等等。骑士文学,也称作侠士文学,和中国的武侠小说一样,都是尚武精神文化的体现。两者都离.........
当代中国“剩女”婚恋观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3-03-14
摘要:“剩女”之“剩”是就其在恋爱婚姻中的缺位而言的。这一现象的形成与“剩女”自身所具有的婚恋观不无关系。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一种分析和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的科学维度。运用其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逻辑、“两种生产”的逻辑以及“现实的个人”逻辑解读与探讨“剩女”的婚恋观,对于科学地分析“剩女”现象、进而正确地对其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剩女;婚恋观;历史.........
新婚姻法对城市青年婚恋观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29
新婚姻法对城市青年婚恋观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扭曲婚恋观的直接后果之一是造成城市青年在婚恋市场二元化,出现供需结构性失衡,笔者将其概括为结构性无偶现象。本文所谓的婚恋市场二元化是指,与贝克尔“高质量的男子和高质量的女子结婚,......
新婚姻法对城市青年婚恋观影响的经济学探析
发布时间:2014-01-07
新婚姻法对城市青年婚恋观影响的经济学探析 在2011年8月13日,国家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的法令,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该法令的出台针对社会中存在的婚姻问题提出了良好的解决对......
美国电影中的爱情婚恋观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6-11
【摘 要】以美国电影为载体所呈现的美式爱情婚恋观表现为:对性的放纵、对爱的专一性和持久性差、以自我为中心、及时行乐、不讲责任等。大学生普遍喜好美国电影,或多或少地受到美国电影中婚恋观的影响。一部分大学生还将美国电影的婚......
中西方侠文化对比
发布时间:2023-08-05
看下面两段话:“(游侠)救人于后,振人不瞻,仁者有乎,不既信,不倍言,义者有取焉。”○3“今游侠,其行虽不轧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后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其伐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透过中世纪中西方婚姻礼仪的比较分析其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23-08-09
论文关键词:中世纪 婚姻礼仪 基督教 儒家思想 宗法思想 论文摘要:婚姻乃人生大事。通过对中世纪中西方的婚姻礼仪进行比较,可以分析得出其背后不同的文化内涵。中世纪西方国家的婚姻礼仪主要受基督教思想的影响;而处于同一时期的......
论传统艺术的观照方式
发布时间:2023-01-22
论传统艺术的观照方式 论传统艺术的观照方式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论传统艺术的观照方式 精品源 自物理科 中国艺术不是去真实地再现物象,但物象的主要特征又能凸显出来。而......
浅析如何在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渗透正确的婚恋观
发布时间:2023-08-07
婚恋观指人们对恋爱、婚姻和性爱等相关内容的基本态度和个人价值标准。[1]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婚恋观正确与否不仅是人生大事,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总的看来,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是积极健康的,但也有部分大......
浅析中国与西方城市文化对中、西小说创作观念的不同影响
发布时间:2013-12-18
浅析中国与西方城市文化对中、西小说创作观念的不同影响 城市,是建筑上的庞然大物与金钱崇拜的具体体现,是官僚机器的权力或者金钱的社会压力的地图[1],是一种不同于乡村的生存聚集地,因此也形成了与乡村不同的文化特征。所谓的城市......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差异
发布时间:2023-06-20
西方信奉“天人对立”,崇尚改造自然的思想,在线条的运用上崇奉直线,以直线几何图案为美。因此在西方的造园活动中,几何化的规整构图形式是其艺术表现的必然。而中国信奉“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在线条的运用中崇尚曲线美,......
浅析法的人性基础———中西方人性观思想比较
发布时间:2023-08-07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性观 ( 一) 孟子最早提出性本善一说 我国古代人人耳熟能详的《三字经》里开篇即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个观点影响了大多数人对于我国古代人性思想的第一印象和主观判断,很多人往往颇为一致性的......
中西宏观文化下酷儿电影差异浅析
发布时间:2023-08-09
1亚文化:酷儿电影是符号的游击战 酷儿理论是90年代在北美及世界其他地方同性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政治力量。新一代人自称酷儿,而不称女同性恋、男同性恋或双性恋。酷儿意味著对抗-既反对同性恋的同化,也反对异性恋的压迫。酷儿包容了......
浅谈亚里士多德悲剧观的人学归趋
发布时间:2023-08-05
悲剧(Tragoidia),字面意思为山羊歌。各家解 释不一,归纳起 来大约有 这 样几种意思:(一)比赛的奖品是山羊,(二)演出时歌队围绕着作为祭品的山羊,(三)歌队由扮作山羊的萨图罗斯组成。总之,与艺术表演中的歌队和山羊分不开。悲剧作......
当代中国青年婚姻观的异化
发布时间:2022-10-17
婚姻像围城,城里的鸟想飞出去,城外的鸟想飞进来。钱钟书先生在半个多世纪前出版的小说《围城》像一把刻刀,将现实人情世故中的婚姻刻画的淋漓尽致。虽然曾几何时钱先生的话使不少人对婚姻心有余悸,但更多的人还是前赴后继地进入围城结婚、生子、过日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社会的包容性越来越大,思想越来越开放,当代中国青年的婚姻观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甚至发生了某些方面的.........
中国文化的自尊与西方文化的self—esteem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3-02-08
中国文化的自尊与西方文化的self—esteem之比较 摘要:sEif-esteem从西方心理学界引进而来,中国心理学界一直将之翻译成“自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但中国文化中的“自尊”与self esteem在多个维度上存在着不同。Self-esteem指的是......
从《美狄亚》和《氓》中弃妇形象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发布时间:2023-06-20
从《美狄亚》和《氓》中弃妇形象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摘 要:《美狄亚》与《氓》是中西方文学史上较早描写弃妇形象的作品。它们细致地刻画了妇女在婚姻家庭中不自由、不平等的地位的现象,谴责了父权统治对女性的凌辱,塑造了善良忠贞......
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霸权对我国公民观念的挑战
发布时间:2023-08-05
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霸权对我国公民观念的挑战 引言 一、中国:公民观念与公民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公民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我国社会主义公民教育不仅具有培养公民正确认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功能,也肩负着......
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3-02-24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speak different languages, keep different value systems, and have different ways of looking at things. So does in food dietetic culture. It is upsetting to find people who behave differe......
论史传题材与关汉卿的历史剧
发布时间:2022-11-12
一、《单刀会》简介及其与史传材料的比较《单刀会》全名《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取材于《三国志》,是关汉卿最著名的历史剧之一。剧写东吴大夫鲁肃,为索取荆州,设计三条,宴请关羽,欲在宴会上相机行事。他先与乔公商议,乔公历数关羽神勇威猛的显赫功绩,以为荆州断不可取;后与关羽故友、道士司马徽商议,并邀请司马徽赴宴陪客,司马徽盛称关羽酒后性情暴烈,又言西蜀英雄众多,以为此举必无善果,力辞不往。鲁肃不听规劝,一意.........
浅谈中西身体哲学观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3-07-25
中西身体观分别代表了人类两种不同的身体观。若对这种区别加以表述的话,可用我有一个身体与我是身体加以涵括。?如果说前者以其科学意义上的物体论的身体的主张,为我们指向了西方传统的身体观的话,那么,后者则以其哲学意义上的本体论的......
浅谈亚里士多德对多宇宙观点的批评
发布时间:2023-08-04
在古希腊存在着两幅关于宇宙的图画:原子论的奠基者留基伯及其学生德谟克利特,主张有多个宇宙;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则认为宇宙是唯一的。 这两种宇宙论有各自异质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因此很多时候人们认为哲学家究竟选择哪一种宇宙......
从传统婚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发布时间:2013-12-18
引言 婚姻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制度之一。从古至今,婚姻对于任何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几乎在每一种社会文化中,都有举办婚礼的习俗。但是,婚礼的形式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展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不过万变不离其宗,本文将试从四个方面来比较中......
从传统婚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发布时间:2023-08-05
从传统婚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引言 婚姻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制度之一。从古至今,婚姻对于任何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几乎在每一种社会文化中,都有举办婚礼的习俗。但是,婚礼的形式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展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不过万变不离......
西方人笔下的中日比较
发布时间:2022-12-10
了解日本在迅速西方化方面取得成功的真正秘密的历史学家,也掌握着远东近代历史的线索。——费正清 远东是欧亚大陆上最后受到欧洲扩张影响的主要地区。中国和日本之所以在俄国、近东和印度之后才受到这一影响,是由于各种因素。首要的......
广告语言中的中西方文化比较
发布时间:2022-12-19
广告首先源于拉丁文Advertere,其意为注意,诱导,传播。中古英语时代演变为Advertise,其含义衍化为使某人注意到某件事。直到17世纪末,英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商业活动。这时,广告一词便广泛地流行并被使用。此时的广告,已不单指一则广告,而指一系列的广告活动。广告活动作为一种创作活动,实际上是文化的结晶。任何民族文化均对广告创作有着重要影响,而广告语言是广告的核心内容,因而,民族文化也必然影.........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8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 虽然全世界的人类都会有饮食这一生活习惯,但是由于有不同的经济、政治、地域、天气、宗教等方面的不同影响,于是便形成了不同的饮食观念、饮食习惯等,最终形成了今天的饮食文化差异。饮食文化之博大精深是......
中西方玉文化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09
【摘要】千百年来,中国人对玉石都有着难以言说的喜爱。玉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延续和传承着中国文化的精髓。自西周以来,孔子就提出“君子比德于玉”,用玉中所包含的特性来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在中国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玉文......
当前中国社会高学历女性婚恋观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 要】当前我国人口结构中,男女比例差距逐渐拉大。男多女少的社会现状更加加重了高学历女性婚恋的难度。高学历女性婚恋观在社会、经济等因素下暴露许多问题,本文就当前中国社会高学历女性婚恋观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了解决对......
浅析《明史•西域传》反映的明朝士人西域观
发布时间:2023-08-06
《明史西域传》(以下简称传)是由官方编修的一部正史,其中自然会有官方对西域在思想观念上的认识。如何认识西域直接关系到明朝对西域的经营政策。当时,西藏、西番、哈密处于明朝的实际控制之下,与明朝有明显的臣属关系,而西域地区并......
浅谈古希腊自然的循环性与亚里士多德的技术观
发布时间:2023-08-06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滥筋,也是西方技术哲学的开始之点,许多学者将亚里士多德看作第一位技术哲学家,并试图将他的技术哲学思想从他的哲学中分离出来,但这个工作在我国似乎刚刚开始。国内有少量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亚氏技术思......
中国哲学论文: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及其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08-05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中国哲学论文: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及其现实意义,希望帮助您提供很多想法。无论是哲学领域还是伦理学领域,幸福是一个古老的重要课题。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话语中,幸福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概念之一。亚里士......
关于梁启超对西方新闻观念的本土化解读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梁启超;西方新闻观念;解读 论文摘要:梁启超对西方新闻观念解读的本土化特征集中体现在他的新闻自由观、报刊功能观、受众观方面。这种本土化解读与梁启超的调和主义中西文化观及其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视野分不开。 ......
关于和谐校园视域下高职学生恋爱观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2-12-07
"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高职学生的恋爱行为日益普遍。错误的恋爱观会给高职学生带来多种危害。高职院校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恋爱观的途径有:帮助高职学生确立和完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高职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爱情的本质;......
《诗经》中的婚恋诗
发布时间:2023-04-15
艺术来源于生活,从不同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可以窥见各个时代的生活图暴《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近500年的诗歌作品,内容也涵盖了公元前中国这一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形态、经济发展、天文地理、民俗......
从传统婚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发布时间:2023-07-04
从传统婚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传统婚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从传统婚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引言 婚姻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制度之一。从古至今,婚姻对于任何人......
90后女研究生婚恋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07
【摘 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时期,快速增长的经济,日益分化的利益和急剧变迁的社会思想。无不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婚恋观也随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婚恋价值体系受到强烈冲击。90后女研究生......
略论当代大学生婚恋观问题及教育对策
发布时间:2023-08-07
大学是促进学生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重要场所,不管是在学习方式还是在生活方式上面,大学都是不同于小学、初中、高中的。这两者的差异点主要体现在大学在环境方面更加复杂,需要学生拥有灵活应变的能力,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为成功步入......
民国作家笔下的西安城市景观与文化空间初探
发布时间:2023-07-11
摘要:西安作为一座拥有几千年都城史的古都,近代以来,逐渐走上了现代化发展之路,街市上出现了代表着外国都市技术之一的碎石马路和一些现代商业市场等都市景观。民国时期的作家们从物质文化、历史遗迹、文化新空间等视域勾勒出这座城市古今杂糅,现代与传统交融的特点,尤其是从新学堂、书局、书店、报馆这些新兴文化空间上,展示出西安艰难地迈向现代都市的历史进程以及旺盛的城市生命力。关键词:民国文学;西安;城市景观;文.........
西方价值观与狗,不得入内
发布时间:2023-03-28
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北京大学法律系,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还是一名酷爱英语的学生。他参与翻译的数本教材,让他那一代人在毛泽东去世后首次接触到了令人兴奋的西方法律理念。然而换到今天,李克强的努力可能会被认为是在尝试颠覆政权......
红色在中西方文化中内涵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3-08-06
红色在中西方文化中内涵的比较 摘要:颜色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文化心理和民族习俗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从红色的中英文含义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了解并掌握颜色词的差异,对克服中西文化冲突,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宋代文人独特审美观照下的狂草境遇
发布时间:2023-02-06
摘 要:狂草书艺在唐代张旭、怀素的耕耘下盛极一时,至宋代走向衰落。究其原因,除宋朝国力上的差距外,题壁书法的衰落也导致了狂草的衰落。另外,宋代文人群体的出现与形成,从根本上改变了书法创作审美主体的审美风尚。这些学有素养......
高等教育发展的人文观照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高等教育自诞生之日起就将人文关怀作为自己的使命。近代以来,伴随人类社会的重心向经济和物质领域的偏移,高等教育也逐渐迷失在急功近利和实用主义的氛围中。高等教育的人文精神日益式微,不仅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诟病”,同时......
试论西方文化对周作人文艺观形成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8-07
摘要:西方文化对周作人文艺 理论 中的 现代 性价值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 影响 ,其中尤以希腊的现世精神和理性精神和西方近现代文艺理论的无政府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为重,这对周作人形成其”人的文学“等极具现代性内涵的文艺观点起......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