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再解读:“文化寻根”小说的叙事伦理及其文学史意义

再解读:“文化寻根”小说的叙事伦理及其文学史意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25 00:04:19
再解读:“文化寻根”小说的叙事伦理及其文学史意义
时间:2023-08-25 00:04:19     小编:

摘要:本文以“文化寻根”小说的叙事伦理为切入点,从“文化寻根”小说对民间生存本相的展示、对世俗和日常生活的关注、对“规范”之外的边地族群的生命经验和生存境遇的书写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文化寻根”所显示的话语方式在何种意义上构成了新的审美风格,在叙事伦理上为新时期文学提供了怎样的文学经验。同时,在小说美学和文学史的意义上,考察了“文化寻根”小说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寻根; 小说;日常生活;族群书写

整个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史可以以“文化寻根”小说为界分为两个部分,此前,围绕社会政治生活的文学叙述和现实主义的叙述方式成为文学主流,而在此后,从政治生活逃逸,民间、日常生活、边地族群等渐次进入文学视野,小说的形式创新也日益多样化。因此,作为历史的一个重要的“关节点”,“寻根”小说不仅在叙述伦理上是对“伤痕”和“反思”小说的反驳,同时携带着80年代“文学启蒙”的热望,而且,它对此后先锋派的形式创新、“新写实”的日常生活叙述都有先导性作用。正如旷新年所指出的,“‘寻根文学’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它并非是一个时过境迁的潮流,而是成为弥散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种力量和重要的酵素。它导致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转向和中国当代文学审美空间的大量释放,也导致了中国当代文学表现领域的转移和疆界的大规模拓展。”①那么,“文化寻根”小说究竟怎样拓展了文学的话语空间?它所显示的话语方式在何种意义上构成了新的审美风格?在叙事伦理上它为新时期文学提供了怎样的文学经验?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不仅关系到对小说美学本身的思考,而且也试图提供进入新时期小说史研究的一个可能的通道。

一民间生存本相的呈示

小说自起源于稗官野史、街谈巷语、道听途说始,就是一种“民间传统”,当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的小说界定并不是现代意义上作为一种文学体式的小说,可“民间”作为小说的来源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小说艺术的这种民间传统在现代以来的文学叙述中逐渐陷落,小说成为“启蒙”民众、参与整个民族国家建构的重要载体,小说的“江湖”空间、市井冷暖、传奇因素等在“革命”历史叙述中被驱逐。但在80年代的“文化寻根”小说中,“民间”、“市井”、“风俗”等作为美学范畴重新进入文学史,并延续到90年代的“民间”书写,成为90年代以后文学的重要走向之一。

作为“文化寻根”的重要倡导者之一,郑义的“寻根”代表作是“太行牧歌”中的《远村》和《老井》,郑义回到太行山深处,期待在晋地寻找到传统文化之根,在他看来“作品是否文学,主要视作品能否进入民族文化。不能进入文化的,再闹热,亦是一时,所依恃的,只怕还是非文学因素。”②姑且不论郑义在太行山深处是否找到了民族文化的遗存,但从《远村》和《老井》看,小说中更打动人的却是千百年来亘古如初的民间生存和民间伦理,它们沉滞、压抑但又充满民间的温情和道德诉求。在《远村》中,杨万牛为了心爱的女人叶叶多年来坚持着“拉边套”的痛苦生活,这种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的生活实际上是被儒家的伦理文化所不齿的,但在贫穷的太行山里,只有杨万牛无怨无悔的“拉边套”才使叶叶一家的生活得以延续,民间世界不仅默认了这种生活方式,甚至成为一种具有地方性的民间生存常态。同样,在《老井》中,孙旺泉和巧英志同道合,他们期待能走出大山到外边的世界。可是,他们一次次被民间的道德伦理所淹没,在民间伦理的重压之下,“孙旺泉本是英雄小龙再世,自带几分神气儿。但积历史、道德、家庭、个性的包袱于一身,渐渐,竟由人变作一块嵌死于井壁的石。”③孙旺泉像一座沉默的大山,只有承受和屹立,他无奈的选择和最后对大地的坚守,只不过再次证明了他的“根”就在太行山的民间世界,离开这里,他的生命就会枯萎。

小说家李锐在他的“吕梁山”系列小说中,同样呈现了民间生存的沉重、压抑和自在自为。从成名作《厚土》到《无风之树》、《万里无云》,李锐瞩目于吕梁山的厚土中,人物、大山、河流、牛羊在天地之间获得了同样的存在理由,他们都是小说中的主人。李锐远离了“五四”以来乡土作家的启蒙热忱,他只是民间生存的一个平视者,他的小说似乎不是“叙述”而是“呈示”,“他们就像黄土高原上默默的黄土山脉,在岁月中默默地剥蚀,默默地流失……或许有一天,会突然间在非人所料的去处,用他们的死沉积出一片广阔的沃野。岁月悠悠,物换星移,在无限无极的时间和空间中,这完全是无意的呈现,便愈发给人以无可言说的震撼。”④在对“厚土”生存本相的呈示中,黑胡子老汉的戏文“香车宝马”、“笙箫笛管”和“天天读”的“毛主席语录”构成一种戏谑的场景,知青们在“广阔的天地”里看到的是以“救济粮”为交换的男女苟合(《锄禾》);两个男人在生死一瞬间的换妻得来的平衡(《眼石》);下乡的女知青在洪水中牺牲了,多年以后,队长寻到一个男人的尸骨和她合坟(《合坟》);暖玉成了矮人坪男人们的“共妻”,苦根儿的革命话语和民间伦理背道而驰(《无风之树》)。在贫瘠、沉滞的吕梁山间,物质的贫乏触目惊心,身体的欲望一触即发,但“对他的角色而言,‘食’和‘色’都已逼到最基本的生存界面。……他们的行为就算离经叛道,比起整个天地不仁的大环境,竟显得良有以也了。”⑤在以吕梁山为背景的一系列小说中,李锐就是以这种裸露的生存真实“呈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相互的剥夺和赠与”,使“生命的本相让人无言以对”。⑥

而在莫言的小说中,“大地”和“民间”则获得了它们最原初的意义。他笔下的“大地”和“民间”展现的是自然的生机勃勃和人性的丰盈复杂、善恶难分,他的民间世界不是田园牧歌、不是风俗民情,不是藏污纳垢,是生命的自然张扬和大地诗情的自然涌现。在莫言的“高密东北乡”,革命历史叙述中作为革命对象的土匪杀出江湖,成为抗日的民族英雄,一反革命意识形态的叙述策略,“‘土匪’从意识形态的兵营反出江湖,一时间遍地英雄下夕烟”⑦。《红高粱家族》中的土匪余占鳌的“抢占民女”和“杀人越货”在民间叙述伦理下成为自然生命强力的高扬,他最后走向抗日战场在血流成河中成就了“草莽英雄”,反衬出现代人的虚弱和苍白。而“我奶奶”戴凤莲对爱和生命自由的追求,如同高密东北乡的红高粱,凄婉动人、浓烈激荡,解构了传统文化对女性贤良淑德的文学想象。在整个的“红高粱家族”中,莫言跨越了庸俗社会学和政治伦理学对家族历史的追溯方法,缘于大地和民间的诗意与激情,使“红高粱家族”成为真正的民间传奇的歌哭。 如果说“寻根”作家们对民间世界的发现和对民间生存方式的书写,在上世纪80年代的历史语境中是一种叙事策略,是为了反抗政治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寻求新的话语表达方式,依然承载着他们进入主流并试图重新占据历史主体地位的努力,那么,在90年代以来的文学书写中,“民间”才真正获得了美学的主体地位,“民间书写”成为与“精英写作”、“大众文化”等概念相对的一个独立的审美范畴。李锐继续了他的“银城系列”,从历史边缘出发解构了正统的革命叙事,从淹没在时间深处的“旧址”和“废墟”上重新打捞被主流历史所遮蔽的民间生存真实。莫言从《丰乳肥臀》、《檀香刑》到《生死疲劳》,民间的哀告、苦难、屈辱和大地的悲怆、创痛、酷烈,展示了一种几乎“纯粹”的民间话语,包含了“血与泪的心痛和悲悯”,在他的笔下呈现出一个“伟大的民间,被剥夺和被凌辱的民间,也是因为含垢忍辱而充满了博大母性的永恒民间”⑧。而贾平凹在他的乡土新作《秦腔》中重新书写了乡村破碎的历史和民间世界的整体性的断裂,“回到纯粹的乡土生活本身,回到那些生活的直接性,那些最原始的风土人情,最本真的生活事相”⑨。毕飞宇的《平原》、阎连科的《日光流年》《受活》、李洱的《石榴树上结樱桃》等小说则为“乡土民间”提供了另外的文学想象,“民间”不再是叙述的策略性选择,而是叙述本身、生活本身。

二从政治生活到日常生活

从“文化寻根”小说开始,日常生活成为小说叙述的重要资源。在50―70年代文学以至于新时期最初几年的文学写作中,“政治生活”成为主要的叙事资源,人物的命运遭际、悲欢离合常常和重大的历史事件、政治事件联系在一起,在风云变幻的政治风云中,日常生活叙述几乎被拒绝。即使是“伤痕”和“反思”小说中小人物的命运,也离不开重要的历史境遇对自我命运的潜在规定性,背后指向的是“十年文革”的创伤性经验。但在“寻根”小说中,政治生活渐行渐远,日常生活作为一种“意义诉求”的源流受到关注,正是在日常生活的不自觉的流动、自在的生存方式中,潜隐了“文化”的内在积淀和惯性,李庆西就认为,“‘寻根派’作家之所以如此重视日常生活的价值关系,也正是因为从人的基本生存活动中发现了命运的虚拟性。如果要真实地表现人格的自由,可行的办法就是穿越由政治、经济、伦理、法律等构成的文化堆积,回到生活的本来状态中去。真实的人生,人的本来面目,往往被覆盖在厚厚的文化堆积层下。这种堆积,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⑩。这在史铁生、阿城、王安忆等作家的小说中都有所体现,他们讲述普通人的庸常故事、讲述小人物的苦恼和悲欢、讲述历史潜流之下的日常生存,在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中,文学体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品性。

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等小说,没有那个年代无处不在的政治话语,他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在清平湾插队时的日常生活,贫穷、苦涩但充满了人情味的陕北农村,在回望的视野里像一幅散淡的水墨画慢慢铺开。小说没有尖锐的故事冲突、没有情节的起承转合,对陕北民间的日常生存方式、日常人情冷暖的讲述呈示出一种新的小说美学。同样是写知青生活,同样是对“乡土之根”的寻找,但史铁生远离了当时的公共话语,转向以个人话语书写自我的人生经验和命运遭际,并怀了悲悯和温润之心,世俗生活的贫瘠和苦难也因此被超越,荒凉的内心因为那些日常的、世俗的温暖而日渐丰盈。这种世俗的、日常的叙述在知青文学中可以说独树一帜,因为重新回望过往的生活,史铁生没有对历史的控诉、没有对苦难的言说、甚至也没有对命运的伤悼。他的“寻根”既不是对民族文化重塑的期待,也不是对沉滞、麻木的乡土文化的反省,而是回到了最普通和日常的世俗生活。在这样的意义上,史铁生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其他作家的“文化”寻根,他没有“文化”焦虑,他的小说呈现的是民间世俗生活的常态、是温柔的略带忧伤的美学风格。

阿城的“寻根”代表作《棋王》对世俗生活的关注和对世俗生活价值的肯定,在当代文学史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棋王》中,构成“棋呆子”王一生日常生活的就是“吃”和“棋”,阿城极尽细微地描述了王一生对“吃”和“棋”的执着,“衣食之本”和“精神自由”在王一生身上同样的重要,王一生对饥饿的理解和对粮食的极度爱惜,其实是最根本的世俗生活伦理。《棋王》其实可以写成一个传奇,可阿城弃传奇而亲日常,身怀绝技的王一生不以棋行走天下,捡破烂的老者也不以棋为“生”。“棋道”在小说中虽然被赋予了“道家”文化的象征,但对于“为棋不为生”的无名老者和王一生而言,“棋”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阿城的另一篇小说《孩子王》,讲述的也是下乡知青的日常生活,被调去当老师和被辞退重新回去种地,对于主人公而言不过是从一种生活到另一种生活的日常改变,没有悲喜、没有挣扎,一切皆从容平淡。当然,如果说阿城在“三王”中依然有对自然、文化的乌托邦怀想,那么,到《边地风流》则几乎是凡俗人物的“异乡异闻”,可能平庸琐碎,可能无所作为,可能粗鄙丑陋,但依然透着世俗生活中的“生气”和“意味”,俗人俗事、人间烟火成为小说叙事的主体。

王安忆的《小鲍庄》向来被视为“寻根”文学中探寻“儒家文化”的代表作,而儒家的“仁义”文化主要通过捞渣这个人物来完成的,那么,小说怎样完成了对捞渣的“仁义”叙事呢?王安忆写的都是日常生活琐事,捞渣从小就知道给孤寡老人鲍五爷送饭,陪鲍五爷说话,把自己读书的机会让给了二哥,等等。在日常生活的琐事中,乡土中国“仁义”的文化积淀源远流长,通过对乡土生活日常性的讲述,王安忆实现了她的文化怀想和伦理诉求。并不是乡村中国没有苦难和血泪,但在《小鲍庄》中,乡村的血泪苦难被日常的温情所遮蔽,有疼痛也有温情,鲍彦山家收小翠做童养媳,一天被使唤得团团转,但“比起别庄的童养媳,小翠可说是享福了,不挨打,给吃饱”。鲍秉德的妻子因为生了几个死孩子,被逼疯了,可鲍秉德又不忍心抛弃她。王安忆用“仁义”一条线,串起了日常生活的散漫和无序,使日常生活生出意义,呈现出在日常生活缓慢流动下潜隐的文化惰性,在平淡无奇的世俗生活下的麻木、善良、愚钝、纯朴,“它有感于农民的悲欢以及对悲欢的健忘,有感于农民的宿命感以及对宿命的认可,有感于农民的愚昧以及对愚昧的不自知,有感于农民的亲善和睦以及对亲善和睦的不自觉”。 其实,在“寻根”作家的日常叙述和世俗关注中,一方面隐含了他们的“文化”反省,另一方面也是文学书写突破原来的小说创作范式、寻找新的写作资源的一种途径,“日常生活”作为一种审美元素进入文学书写,形成了一种不同于以往“政治化”写作的美学风格。但是,文学史的吊诡在于,如果说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文化寻根”小说中,“日常生活”作为一种反抗的力量进入了文学书写并开启了一种新的美学风格、显示了小说写作的多种可能性和文学自身的调整的话,那么,在其后的“新写实”小说中,“日常”和“世俗”在一定意义上就成为了小说写作本身,或者说,对“日常生活”本原的展示,终结了作家们的“文化”启蒙和更深的“意义”诉求,“烦恼人生”成为缺少未来指向性的生存展示。而从日常生活作为一种重要的审美范畴到“新写实”日常生活的诗意消解,也显示了80年代文学发展的内在轨迹和作家写作立场的流变。当然,在90年代以来的小说中,文学写作中的“日常生活”再次显示了它本身的丰富涵义,如王安忆的《长恨歌》从王琦瑶一生的日常故事演绎了一个女人和一个城市千丝万缕的关系,铁凝的《笨花》对乡土生活日常性的书写还原了民间生活的韧性和自在性,贾平凹的《秦腔》通过日常生活写乡土生活的破碎和乡土中国的挽歌,毕飞宇的《平原》以日常叙事写乡村政治,而新作《推拿》则讲述了一群盲人在“黑暗中的舞蹈”和日常的尊严和温情等,“日常生活”再次获得了文学叙事的“尊严”和“意义”。

三族群书写的可能与边界

在“文化寻根”思潮中,相对于上述从民间和日常的视野对乡土大地的文化溯源,韩少功、扎西达娃、乌热尔图等人的“文化寻根”则打开了另外一个领域:即对汉文化视野之外的少数族群历史、现实境遇的文学书写。自现代文学以来,对少数族群的书写往往是作为主流文学的补充性因素出现的,即使是沈从文式的对“湘西”故地的回望,其实携带的依然是一个现代知识者以都市漂泊者的姿态对乡土的审美想象与民族未来的“深忧隐痛”。在“文化寻根”思潮中,韩少功延续的是鲁迅式的启蒙乡土书写,他的《爸爸爸》虽然是对“楚”文化的“寻根”,但深山中的鸡头寨和白痴丙崽却不只是楚地的文化遗存,他借此表达的是对封闭、保守的中国文化和愚钝、蒙昧的“国民劣根性”的批判。而扎西达娃、乌热尔图等提供给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是带有个人身份记忆的“族群书写”,在表达本民族的民俗、风情、文化的同时也拓展了当代文学的边界。在他们的写作中,边地、族群、民族文化等不是作为主流文学叙事的补充,而是作为一种具有主体性的元素参与了当代文学的建构。

藏族作家扎西达娃以“文化寻根”的方式书写了藏民族的文化传统及其在现代冲击下的生存处境。他在不断地建构的同时又在不断地解构。在《西藏,系在皮绳扣上的魂》中,塔贝对圣地“香巴拉”的执着寻找隐喻的是对宗教信仰的虔诚,显示了藏文化中信仰的力量。而次仁吉姆的轮回也预示了藏民族文化传统的生生不息。但是宗教信仰和追求的终端却是空无一物,当塔贝终于来到莲花生大师的手掌心,到达他梦寐以求的“香巴拉”时,他听到的来自神灵的启迪之声被“我”证明不过是洛杉矶奥运会的英文广播,而次仁吉姆终其一生虔诚地供奉的修行大师却是一堆白骨。作为藏民族文化的书写者和守护者,扎西达娃表达了他对藏文化生生不息的期待: “(佛珠)这上面的每一颗就是一段岁月,每一颗就是次仁吉姆,次仁吉姆就是每一个女人。” 即使在现代的冲击下,偏远、闭塞、贫瘠、只剩下最后一个居民次仁吉姆的村庄廓康,“永远不会荒凉,总有人在”。但作为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作家,扎西达娃对本民族文化的审视也使他体验到“既不能完全认同又无力改变的痛苦体验。是想展翅飞翔而根系又深植于土地的无望挣扎”。

当然,扎西达娃的西藏书写在“文化寻根”中不仅具有拓展文学话语边界的意义,如同我曾经指出的,“扎西达娃表达了他对民族文化的焦虑和对现代冲击下民族生存的焦虑,以自我对本民族历史的理解和切身体验,丰富了‘寻根’中的边地民族书写,并提供了不同于‘寻根’作家们对‘主流’和‘规范’文化的反省而具有的精英姿态,他是以自我的生命经验书写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现代文明冲击下的文化焦虑”。而且,他在“文化寻根”中的写作成为西藏新小说的重要开创,也使西藏文坛和主流文学在“先锋”的意义上同步。此后,扎西达娃有重要的长篇小说《骚动的香巴拉》问世,以闭塞的凯西和不断被现代文明渗透的拉萨为背景,对民族的历史命运、文化传统、现实境遇进行了痛苦的思考。经历过漫长的“革命”,凯西在宗教回复后又回到了历史的原点,而在拉萨,受到“现代”冲击的人们依然迷惘。这一次更为漫长的“寻根”之旅,到达的并不是对民族文化的体认,而更像一次没有终点的文化的忧伤之旅。

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则在对鄂温克民族游牧、狩猎的日常生活的书写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学、人类学、生态学意义。在乌热尔图的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是一个成长于丛林中的少年,如《七岔犄角的公鹿》和《棕色的熊》中孤独寂寞的“我”。这些少年生于自然、成长于丛林,在他们的身上真正显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唇齿相依。在《七岔犄角的公鹿》中,“我”从勇敢的七岔犄角的公鹿身上看到了男子汉的勇敢无畏,在《棕色的熊》中,“我” 终于战胜了对黑熊的恐惧。少年视角是乌热尔图早期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丛林中的少年成长是他贡献给当代文坛的一个特别的视域。而在《老人与鹿》中,那个瞎眼的老猎人,每年都要到森林中来倾听鹿的鸣叫声,当他最后一次终于明白自己听到的鹿鸣声是孩子吹响的鹿笛时,悲凉地离世。对于这个丛林中的少数族群而言,自然万物不仅是人生存的根本,同时也是精神的重要依托。因为在鄂温克族群的狩猎文化中,人的命运与自然、动物息息相关,他们需要从自然、动物身上索取基本的生存需求,同时又对自然充满敬畏。比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都是鄂温克民族的神,树、山也都有灵性,吃熊肉时要先学乌鸦叫,打猎时要供奉各种神灵等。乌热尔图曾这样自陈过自己小说写作的旨趣:“我在小说《七岔犄角的公鹿》中表露的对自然界中自由生灵的钦佩、敬畏、忏悔的姿态;在小说《琥珀色的篝火》中袒露的鄂温克民族与人为善的诚意;在《雪天里的桦树林》和《丛林幽幽》中表现的对母体的敬畏……这些情感都属于鄂温克民族。” 对于今天的生态批评而言,乌热尔图在1980年代的“文化寻根”思潮中构建的小说世界,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人类生存的自然和谐状态。但乌热尔图的深刻之处也恰恰在于,当他在1980年代书写自己民族的生存现状时,也看到了这个民族面临的困境。在《琥珀色的篝火》中,猎人尼库在救助三个迷路的“现代人”时所显示出的勇敢、善良、无私都令人动容,但小说同时也写出了尼库内心的痛苦:他走在城市的大街上时人们投来的猎奇甚至是鄙夷的目光,他醉酒倒在街边时孩子们投来的石块,他在小旅馆中看到那个服务员姑娘对他的嫌恶。乌热尔图的小说更像是为民族所唱的挽歌,或者说,在被指认为“文化寻根”的小说中,乌热尔图并不是在“现代”的意义上审视他的族群文化,而是更多看到了“现代性”对狩猎文化的伤害,他的焦虑因此而具有了历史的预言意义。在他90年代以后写作的《灰色驯鹿皮的夜晚》、《在哪儿签上我的名》、《你让我顺水漂流》、《萨满,我们的萨满》和《丛林幽幽》等小说中,狩猎文化在“现代性”的侵蚀之下日渐消散,小说中弥漫着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和对变革时代的焦虑。

因此,扎西达娃和乌热尔图式的“文化寻根”,更多表现的是他们作为本民族的文化代言人对自我族群的文化忧虑。在文学史的意义上,他们开拓了边地族群书写的文学视域,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以文学书写的方式铭记了少数族群文化在“现代性”冲击下的尴尬命运。如果说,在1980年代的文坛上,不管是乌热尔图还是扎西达娃,可能都曾期待着通过对自我族群的书写而被主流文学所认同,那么,问题在于,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呈现”是否也难以避免被“猎奇”的命运?何况他们都是经过“汉文化”滋养的知识者,他们以现代知识者的姿态为本民族的代言究竟在多大意义上回到了本民族的文化真实?今天,扎西达娃的“西藏”依然走在不断“现代”的途中,而作为乌热尔图重要写作资源的鄂温克族群已经失去了他们的家园。“文化寻根”更像一曲挽歌,是一次绝望的回眸。进入90年代以后,乌热尔图、扎西达娃几乎都终止了自己的小说写作,显然,在被全球化、现代性席卷的当下,“小说”写作已无法为他们作为民族文化的守灵人和民族生存的守望者的身份提供有力的证词。

总之,“文化寻根”小说所进行的文学实践和表现出的叙事伦理,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到了‘寻根文学’,‘新时期’才真正开始衍生出反主流的态度和反思的精神,以文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以其强烈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感觉与时代主流疏离”。“寻根”从文化反思激情到审美视野的拓展,在1980年代的文坛上完成了一次潮流性的话语方式的改变,它对民间生存、民间伦理的关注,使“民间话语”浮出历史地表,“民间的话语特点在其多元性,既没有一神教的统治也没有启蒙哲学的神圣光环,宗教、自然、世俗均可成为它的人生价值取向。它也不排斥政治和知识分子的启蒙精神,但是当它用民间独特的语汇去表达它们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消解了它们的本来意义”。“民间”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范畴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而“寻根”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不仅完成了对宏大的政治叙事的反抗和解构,而且作为一个重要的写作起点,拓展了文学书写的视野,日常生活也日渐呈现出更为丰富的意义含蕴。自“文化寻根”始,“边地族群”书写也溢出纯粹的“地域文学”和“地域文化”的边界,显示了族群生存独特的生命经验和历史处境,为文化的多元化和本土化提示了未来的指向。

而“民间”、“日常”、“边地”、“族群”、“本土”这样一些重要的美学范畴在90年代以后的文学写作中也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民间”作为一个与“官方”、“精英”相对的概念在文学中显示出巨大的能量,李锐、莫言、贾平凹、刘震云、余华等在他们的长篇新作中都有新的表达。“日常生活”叙事也有更深入的拓展,如王安忆、毕飞宇、刘恒、铁凝等在还原民间和乡土日常生活的同时,也从日常生活的根底里挖掘了历史的某种走向。而对边地族群独特的生命经验的写作,在现代性、本土化、全球化的视野中具有了更为复杂的表现,阿来、姜戎、迟子建等的新作探索了地域文化和族群生存在当下语境的变迁和挣扎。因此,“文化寻根”小说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潮流,它的文学实践和叙事伦理对今天的文学写作依然提供了有效的借鉴意义,它所伸展的文学话语空间也对以后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显在或潜在的影响。

注释:

②郑义:《跨越文化断裂带》,《文艺报》,1985年7月13日。

③郑义:《太行牧歌》,《中篇小说选刊》1985年第4期。

⑤王德威:《吕梁山色有无间李锐论》,载《当代小说二十家》,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186页。

⑥李锐:《银城故事・访谈》,载《银城故事》,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⑦黄子平:《“灰阑”中的叙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81页。

⑧张清华:《叙述的极限论莫言》,《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第2期。

⑨陈晓明:《本土、文化与阉割美学》,《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第3期。

⑩李庆西:《寻根,回到事物本身》,《文学评论》1988年第4期。

[11]吴亮:《小鲍庄的形式与涵义》,《文艺研究》1985年第6期。

[16]陈思和:《民间的还原“文革”后文学某种走向的解释》,《文艺争鸣》1994年第1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寻根文学”的文化选择
发布时间:2023-03-10
摘要寻根作家们最大和最终的追求是对文化的开掘,但是由于各自文化背景下不同的审美理想,使他们在“寻根”过 程中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理解,因此在理论文本和具体创作实践中,呈现出了相当复杂的多样性. 关键词:寻......
爱伦?坡小说主题的内涵读解
发布时间:2023-02-04
摘 要:美国著名小说家、诗人与文学批评家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三大恐怖小说家之一,他一生中创作了六十多部短篇小说。爱伦・坡深受哥特主义风格的影响,在其短篇小说作品中贯穿着恐怖与死亡主题,追寻一种深入内心的恐惧美感与死亡......
西方休闲文化的伦理解读
发布时间:2023-07-09
休闲文化的理论研究到20世纪才逐步纳入到人们的视野,但作为人类文明程度的标尺和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文化有其丰富的价值内涵,能更深刻地从中探寻出人的意义和价值。 一、休闲文化的涵义与起源 1.休闲文化是一个意义......
个人叙事的文学性及其他
发布时间:2023-07-08
我之所以将陈舒藻先生的回忆录《回望深深――追思已逝去的知青岁月》的文体归于长篇散文而不是小说一类,是基于此:一是小说虚构的成分大于真实,即便是自传体小说,你能相信那完全是作者的真实生活?二是这部作品文学化的表达,是在完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展开的,并有节制地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段,洋洋三十多万字,文采斐然,散而不乱,张弛有度,实乃本土长篇散文中之佼佼者也。本书的艺术特征集中体现在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其.........
“陌生化”及其命意解读
发布时间:2013-12-18
“陌生化”及其命意解读第一节 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意为“使之陌生”。陌生与熟悉相对,陌生化是指将熟悉的事物加以陌生处理,使之以异于前在的面孔显现于我们面前。在西方文艺美学史上,“......
解读MBO-论MBO的意义及其规范措施(1)-传播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13
[ 内容 提要]“郎顾之争”以来,MBO就一直饱受争议,其对于国有 企业 改革的进程乃至于整个的 中国 经济 发展 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其在实施中也出现了诸如国有资产流失、交易不公平等 问题 ,兹待解决。【论文关键词】 管理层收购 ......
叙事的文化载体:精神分析学说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 要:每一种媒介的传播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载体,电影也不例外。正如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电影,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作为自己的文化载体,将自己对于人类的精神世界以及心理状态的深刻感悟以高度凝练的影像展现在屏幕上。 关键......
探讨中国古代远游文学及其文学史意义
发布时间:2017-06-19
中国古代远游文学始于先秦时代,并且在之后的文学发展中,一些文人雅士对于远游的文学创作从未间断过。远游文学的发展,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又一种文学类型,扩展了中国文学作品的范围,并且推动了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进一步发展。通过中华民族的文化气息和中国文学的道德情感的传承,对于中国的文学情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是针对中国古代远游文学以及其文学史意义的简要分析和研究。一、中国古代远游文学种类(一)中国古.........
理解的教学意义及其评价
发布时间:2022-07-25
摘 要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此职责效果最大化的基础是学生的理解。只有学生理解了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有效。本文将以仁爱版英语七年级上册为例,从理解教学的概念,学生理解的内容,理解的意义,理解的评价方面阐述理解的教学意......
探寻根文学之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2-03
对于传统文化,寻根作家们发扬了对精华和糟粕的扬弃精神,正视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探寻根文学之传统.........
意象化叙事方式的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23-01-02
意象,表象含藏意义。这是任何文学作品都具有的属性。那么意象化叙事作品的“意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意象化叙事作品的表象蕴涵着人生哲理意义。西方前期象征主义使英美诗风发生重要变化,为现代主义诗歌的发表奠定了基础,他们推......
浅析韩少功的寻根小说
发布时间:2023-07-21
一、简述寻根文学 随着十年内乱的结束,文学界开始反思这场内乱的思想根源,许多文学家将目光投向民族传统文化,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中的等级制度、自目崇拜、伦理至上、愚民政策等负面因素。在市场经济、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许多知识分子......
论铁凝小说历史叙事的独特风格
发布时间:2022-10-11
摘要:由于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童年的创伤经验和新历史主义思潮的影响,铁凝在创作中选择历史叙事,而其小说中女性叙事立场、民间化叙事角度、家国一体叙事模式和“文革”叙事抒写的完美结合使其作品独具特色。 关键词:铁凝小说;......
小说《我们》的叙事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07
欢迎浏览,yjbys小编为你提供的一篇关于小说《我们》的叙事学分析的现当代毕业论文 【摘 要】:本文从叙述视角、叙述话语、结构主义叙事学等角度分析反乌托邦小说《我们》。论述了内视角所达到的独特效果,叙述话语对故事发展的推动......
音乐文本的互文意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3-03-16
音乐作品的生成经历了创作、表演、欣赏三个环节,音乐的创作过程即是一个将现实世界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变过程。但音乐欣赏过程却与音乐创作过程截然相反,我们常说听音乐、看图画,人们首先感受到的是最抽象的音响文本,这是一种最直接、直观的感受。如果说具体到抽象是音乐文本生成過程,是创作者在互文性意义场内将内容意义一步步赋予、填充音乐中的话,那么抽象到具体的音乐鉴赏过程则是对音乐意义的感知、解读过程。人们在欣赏的.........
从《狂奔》中父子伦理叙事看苏童的叙事伦理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作家在叙写“父子伦理”这种富含传统文化价值隐喻意义的关系时,都在某种程度上彰显着创作主体“时代性”和“文化性”的价值理念和艺术观念。在现代文学三十年中,父子伦理关系多被简单地叙写成现行历史观主导下的文化象征符......
西方文化寻根
发布时间:2022-10-02
文化寻根是全球化趋势下一种反叛 现代 性的普遍反应。在过去的20世纪,西方文化寻根 发展 成为波及范围最广泛的思想运动和民间文化复兴运动,在 理论 上也催生了一大批重要的思想成果,其中以文化人类学领域的成就最为卓著。然而,由......
电影《星际穿越》中的语言叙事与文化解读
发布时间:2023-06-27
电影《星际穿越》是最为典型的好莱坞科幻电影,外太空的奇妙景象、诸多高科技术语、科幻外衣下的文化内涵等都是科幻电影的必备要素。但《星际穿越》又超越了一般的好莱坞科幻电影,这部电影并没有使用最先进的3D技术手段,却依旧给观众......
探究士人巫化及其文学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22
从纵向看,在历代许多士人身上都存在巫化现象,但目前学界对士人思想的研究多限于论述士人思想的正统性、理性、包容性及宗教意识,对士人思想中的巫文化成分关注不够。事实上,巫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脉络,它对古代政治和人们的日......
论宗教伦理思想及与普世伦理的关系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02
论宗教伦理思想及与普世伦理的关系及其意义 一、 宗教思想与伦理思想的相互关系 关于宗教思想与伦理思想的异同,学界已对这一问题作了详尽的撰述,在魏英敏的《新伦理学教程》一书当中,他把宗教和伦理的区别进行了细化,具体阐述为“二......
唐·德里罗小说《白噪音》中的科技伦理解读
发布时间:2023-01-07
唐德里罗小说《白噪音》中的科技伦理解读 二十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自然环境、社会和人自身都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又复杂的影响:一方面,科技的发展有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
《塔楼》的“陌生化”叙事技巧解读
发布时间:2015-08-25
摘 要:“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旨在把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以增加读者阅读的难度和激发其阅读兴趣。《塔楼》是美国当代女作家珍妮弗・伊根的一部畅销之作,作者逼真的文笔和巧妙的叙事技巧吸引......
当代中国伦理文化小说的书写者
发布时间:2014-01-26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提出的伦理革命,号召“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把伦理问题提升为超越政治、经济、军事之上的本源性位置,认为伦理问题不解决,政治等其它问题都不可能得到彻底根本的解决......
窑变及其瓷业文化意义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窑变最初是瓷器生产中一种自然出现的变异现象,围绕着它曾经有过不少神秘乃至离奇的传说。透过种种表象,可以看到作为对瓷器生产中的一种非常态现象,关于窑变的各种解说,往往都与制瓷业的生产、销售等需要有着密切的关系。 ......
原始文化的寻根者
发布时间:2022-09-19
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是美国当代著名诗人、禅宗信徒、生态文明的践行者。作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垮掉的一代”中的一员,斯奈德也具有异于陈规旧俗的激进思想以及对社会问题的重视,但他选择了与其他成员截然不同的表现方式......
故里文化“根”的追寻
发布时间:2023-03-14
张良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谋略家,与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位封留侯,史称“谋圣”。关于张良故里,《史记・留侯传》载“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史记》语言简洁,给后世研究留下了诸多想象空间和争论的可能。由于年代久远......
心灵化叙事方式的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23-03-26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叙事学的引进,我国作家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的运行趋势,对西方现代叙事方式――心灵化叙事方式、意象化叙事方式、散文化叙事方式、荒诞化叙事方式等等,热情引进,并认真进行民族化改造,产......
分析《家族》中苦难叙事的意义及其限度的阐述
发布时间:2023-04-21
将苦难进行主体内化,加以切肤之痛、令人灵魂震颤的方式进行叙述。这种内在的、生存论意义上的苦难。在我国,自古以来人们习惯于要么以良心.........
中国小说文体之“谱系”梳理及其学理化战略
发布时间:2023-06-20
摘 要:中国小说文体研究以往通常被纳入“小说学”框架下进行,着力于阐释“小说”命名及其类型。近年,在文体学研究的热潮下,“小说文体学”研究不仅获得了独立,而且其研究规模和层次也有大的突破,日趋“谱系”化。其中,谭帆等积......
解读明清小说的本质特征与和谐文化
发布时间:2023-06-12
一、引言明清小说的形象和具体化使得小说的发展由盛转衰,逐渐成熟,其本质特征除了艺术的写实手法,更重要的是中华民族的和谐文化,明代的印刷业的繁荣为小说的创造奠定了物质基础。明代小说主要包括长篇和短篇两大类,小说的描述中有事实也有虚构。《三国演义》是明代初期罗贯中的著作,是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水浒传》是一部勇士奇谈小说,作者施耐庵主要描写了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西游记》是仙神小说的优秀代表作,吴承.........
严歌苓小说的电影化叙事探析
发布时间:2023-05-12
摘 要:严歌苓在小说中有效地融入了各种电影元素,增强了她作品的审美效力。本文结合她的小说文本, 从蒙太奇、特写镜头和道具这三方面分析电影元素的介入对其小说艺术魅力的潜在影响,同时探讨严歌苓在小说创作与电影艺术之间进行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意义及建议
发布时间:2023-01-05
摘要:本文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为基础,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建议,以期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问题 意义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权力文化意识:论刘震云小说中人性异化的根源
发布时间:2023-02-22
论文摘要:刘震云是当代著名作家。他总是把深奥的道理寄寓在简练的文字当中。他的小说中写满了横七竖八的被异化了人性的人。从权力的实施者和受众两个方面研究和分析刘震云小说中人性异化的问题,并将异化人性的根源指向中国传统的以官......
寻根文学的坚守者
发布时间:2022-11-14
摘 要: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几乎被完全否定,出现了文学界所说的“传统文化断裂带”。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韩少功为代表的寻根文学作家开始从本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养分,又渗透了浓郁的现代精神,表现出强烈的文化寻根......
朴婉绪小说的叙事空间小考
发布时间:2022-08-18
摘要 本文利用空间叙事理论分析朴婉绪自传体小说《那么多的酸模都让谁吃了》的空间。把作品中故乡和都市两大叙事空间与其建构的意义联系起来,分析空间变化与人物性格变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朴婉绪 《那么多的酸模都让谁吃了》叙......
郁达夫和玄镇键小说的叙述结构及意义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7
摘 要:在小说结构上,郁达夫和玄镇键都不囿于陈套,而是以非凡的艺术胆识,从主观抒情出发,把诗和散文的结构特点运用于小说,从而打破了结构小说有头有尾,情节完整的写法,形成了自然流动的抒情结构,创立了一种新的小说体裁,表现......
身份的认同——对金庸小说及电影的文化解读之一(1)
发布时间:2023-01-11
无论是对于个人或者群体,身份的确立是存在的合理性的根本,因此能否确定自我的身份成为一种存在意义的探求。对于通常意义上的国家或地区的人来讲,在一种国家意识形态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双重驱使之下,这种文化身份的认同可能是一种不言而......
海托华悲剧的经典叙事学解读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 要:《八月之光》中的盖尔・海托华牧师,是连结主要故事的重要人物。两个主人公的命运最终都汇集到牧师这里,改变了他的人生观,他终于意识到是自己做出的人生选择造成了自己和妻子的悲剧。本文运用经典叙事学的研究成果对海托华牧......
文学史·文学评论·小说
发布时间:2023-02-20
文学史·文学评论·小说 郭艳,京城皖籍学入,青年评论家,其正业在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既管理,又教学。人为一,名有二。治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评论,发表文章一概出示本名郭艳,蹈入虚构作小说则用笔名“简艾”,让人不由......
现实生活与历史文化的盛大叙事
发布时间:2023-02-03
小说是这个时代文学创作的主体和中心,因对时代生活的记录和艺术的广阔包容性而具有巨大文学影响力。在某种意义上,小说创作成就是体现地方文学发展的标志性成果,是衡量文学湘军是否走向复兴的重要评价指标。20世纪八十年代,文学湘......
论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历史转型及其时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3-10
" [论文关键词] 传统 道德文化 历史转型 时代意义 [论文摘要] 传统文化凝聚着民族的向心力和生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精神导向和伦理垂范价值。我们生在现时代,活在传统中,这是不可选择的文化定式。各种解构主义对生活和价值的破坏性......
叙事的真相与小说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5-07-23
从物理学定义上来衡量一个人,以及他与他置身其中的世界的关系,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我们企图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在时间和空间的纵横轴上将某个人,尤其是某个写作者的写作经验给固定下来。我们甚至希望借此,可以反向剖析写作者在小说中......
从老舍小说人物的“异化”看其文化批判意识
发布时间:2023-06-21
从老舍小说人物的“异化”看其文化批判意识 一 “异化”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思想内涵,主要表现社会、科技、物质等异己力量对人的挤压、扭曲、变形,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陌生、敌对等关系以及人自身的孤独感。它主要受西方现代文......
萧红小说叙事构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2
[摘 要]在东北作家群中,最具艺术才情的作家便是萧红。萧红崛起于中西文学艺术交融荟萃的时节,她所直接感受到的是“五四”以来,近现代文学的新气息,应合文学艺术发展的需要,萧红以其独特的空间叙事模式,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的百花......
简述教育叙事客体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3-06-29
" [论文关键词]教育 叙事体 题材 [论文摘要]教育叙事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式正在广大中小学校得到迅速的推广,它符合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的实际。但许多教师在教育叙事的客体即叙事题材的发掘和选择上深感困惑,尽管拥有大量的教育......
解读文艺类畅销小说的书名元素
发布时间:2023-07-17
书名并非图书畅销的唯一因素,一本书的成功是选题内容、编校质量、装帧设计、营销流通各个环节的综合作用,而一个好的书名无疑是成功策划的第一步。 “书名是图书封面上最重要的元素,是区别不同图书的首要标志。更是打造与标榜图书......
从传统文化中寻找企业文化的根
发布时间:2023-03-07
从传统文化中寻找企业文化的根 虽然企业文化源自日本,但众所周知日本文化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日本学习的是中国,日本的一些企业家甚至熟读《论语》和《道德经》。因此,从中国到日本再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
意象化叙事方式的基本叙事方法
发布时间:2023-03-02
意象化叙事方式的基本叙事方法是运用象征。 象征,以具体的有形的事物表示抽象的无形的事理。美国劳伦斯・坡林教授认为:“象征的定义可以粗略的说成是某种东西的含义大于其本身。”(劳・坡林:《谈诗的象征》,《世界文学》,1......
当代文学中的“九一八”国难叙事及其症候
发布时间:2022-08-02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学意义,实质是它最早预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由于中国当时是鸦片战争后列强瓜分东方殖民地的弱国和牺牲品,也由于当时西方以英美法为代表的国家存在着绥靖主义思潮和政策、远东发生的两个亚洲国家之间的战争没有纳入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国家战略意识,所以“九一八”事变的巨大世界历史意义一直没有受到世界主流史学的重视,迄今亦然。但是对于身在其中的中国和中国人而言,“九一八”是近代中国被帝国主义.........
创伤 记忆 叙述:《白噪音》的创伤叙事解读
发布时间:2023-03-27
创伤 记忆 叙述:《白噪音》的创伤叙事解读 一、引言唐·德里罗(Don Delillo, 1936- )是当代美国最负盛名、最有影响力的重要作家之一,发表了《白噪音》、《名字》、《天秤星座》等三十多部长篇小说,以及诸多短篇小说、剧作和散文。......
小学叙事类作文的指导策略
发布时间:2019-12-30
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其不仅能发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有一定的难度,笔者也就结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经验,探寻作文教学过程中应把握的关键要素。【关键词】中心;事例;事情六要素;真情实感;首尾呼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有助于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但现实表明,小学作文教学却成为教师教学的难点。就本人近些.........
浅谈唐人小说中的节庆民俗意象及其文化审美价值
发布时间:2022-10-03
在唐代社会生活中,节日众多是一个鲜明特点,一年之中,就有元日、立春、人日、上元、晦日、中和节、春社日、寒食、清明、上巳、端午、七夕、中元、秋社日、中秋、重阳、下元、冬至、腊日、岁除等时序节日,此外还有佛诞日、皇帝诞日及......
论周公思想文化及其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 要:周公是三千年前殷周之际的大思想家、政治家。他身处当时激烈而复杂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的漩涡中心,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沿,深刻地研究了周初社会,汲取了周人在创建新国家的复杂历程中产生的精深思想,同时又融合了禹、汤、文......
人文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3-05-21
希腊艺术的传统精神是崇尚理想美的,这种美是人性、神性与理性三者并存的,因而也包含了人性中最基本的认知理想 《人文主义解读》 我们应该知道,希腊艺术的传统精神是崇尚理想美的,这种美是人性、神性与理性三者并存的,因而也......
试论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6-03-23
摘 要:教育,一直都是时代发展的主题,并且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改变。特别是对于语文教育来说,其除了是一门重要的科目以外,同时也是一门特殊的语言教育。所以,对于语文教育来说,听说读写是学生学习必须要历经的几个阶段,特别......
现代文学及其教育意义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08
现代文学具体指在中国社会内部出现一定的历史变革影响下,广泛接受外来文学思想而逐渐形成的新文学形式,不仅使用现代化的语言反映了我国现代社会的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以及表现手法方面都与传统文学具有较大差异,并且在新时期......
低碳经济的伦理学解读
发布时间:2023-06-12
当今气候问题备受关注,与此相关的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低碳经济所蕴含的伦理意义为人类重新认识自然、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审视人类自身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低碳经济 伦理 解读 1 低碳经济的提出 工业革命......
对霍桑的小说《红字》的女性主义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3-05-27
前言 在小说《红字》中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抱着不知道父亲是谁的婴儿,被判站刑台示众,从那一天起佩戴红字A(A代表Adultery,意为通奸)。和她在欧洲就分离的丈夫从森林中出来,她丈夫是一个无情、冷淡的知识分子,并有了一生的时候来......
Updike 小说《兔子,跑吧》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2-08-02
一、Updike 及其小说《兔子,跑吧》内容梗概 Updike 是一个多产作家,被称为美国文学现实主义大师。凭借着他史诗般的巨著兔子三部曲,Updike 在美国现实文学界有着无法撼动的地位,并且获得了美国文学最高奖普利策奖。在兔子三部曲中......
论影视传记片的叙事伦理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影视传记片的叙事伦理 论影视传记片的叙事伦理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论影视传记片的叙事伦理 更多 精品 来源自 3 e d u 海 量 教 案 众所周知,正义作为一种价值观......
对英语阅读理解文章的再利用
发布时间:2022-11-22
【摘要】本文针对学生对英语阅读理解文章运用不充分,知识衔接和拓展不到位的情况,提供了几种对英语阅读理解文章进行再利用的方式,以期能够对学生概括能力、联想能力、发散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有所导向。 【关键词】思维导图;......
论邓小平理论精髓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始终。作为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与核心,其不仅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基础,而且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更是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新形势下,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
中国宪法学说史的学术背景与研究意义(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29
中国宪法学产生于20世纪初,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在100多年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宪法学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之间形成了一种混合的制度体系与学术体系。尽管在旧中国宪法发展中脱离宪法理性的制度与文本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解析《论语》独具文化本源的叙事特点
发布时间:2022-12-20
引言 《论语》 在诸子散文里是产生比较早的散文,是先秦诸子散文的开端,同时也是一部重点记叙人物言语的书,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诸子散文早期记言的特点,但是具有独特的语言特色,这主要表现为其叙事部分。 一、《论语》的叙事空间......
解读教学文化内涵及实施
发布时间:2023-04-16
在高中英语作文教学中,分层教学一直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推广和深入探究,本文将就这一课题提出更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 高中英语写作/分层教学/实践探索 一、高中英语写作实施科学分层教学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寻根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6
摘要: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新的文学作品涌入我国的同时,我国也在不断往外输送我们的文学经典,我国的文学作品也在逐步走向世界。近几年来,文学作品的输出被置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战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位置。那么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文学要如何在世界文学之林中明确自己的地位,该怎么样与西方的读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文学之根,如何寻求更完整的中国文学呢?关键词:全球化;现当代文.........
德国民事司法改革及其借鉴意义(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06
内容提要 本文分析了德国民事司法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论述德国近年来为解决诉讼拖延及成本过高问题所采取的各种改革措施,包括简化程序、集中审理、限制上诉以及鼓励ADR方式等,并探讨德国民事司法改革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社会文化视野中的爱伦.坡的死亡小说
发布时间:2014-01-17
摘要:天才作家爱伦·坡以其奇特的人格和作品而闻名。本文从其人生经历、社会文化现实、哥特文学影响和个人艺术观等方面解释其死亡小说的成因。 关键词:社会文化;爱伦·坡;成因 美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天才作家埃德加,爱......
解读莫言《生死疲劳》的叙事方式
发布时间:2023-05-17
关键词:解读;《生死疲劳》:叙事方式 作者简介:孙英(1980.10-),女,汉族,甘肃武威人,文学硕士,兰州工业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莫言是中国文坛公认的一......
当代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文学解读
发布时间:2023-05-07
摘要:在当代文学教学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新女性文学是一个重要的命题。女性主义文学的写作延展开来形成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创作潮流中的私人化写作、欲望化写作、身体写作等一系列紧密关联的重要现象和命题。关键词:当代文学;新女性文学;身体写作一、女性主义写作的意义指向女性主义写作与女性身份认同以及女性话语表达之间的关联性,使得女性主义文学在欲望写作与身体写作的层面上有强烈的表达。因为整个.........
论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意义及问题
发布时间:2019-08-10
摘要:院当代文学史料对于还原真实历史场景、了解作家情感体验、体察文化生活细节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对于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得到认可与重视。但当代文学史料还存在着质量良莠不齐、流失严重、存量不足等问题。只有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当代文学史料研究工作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使当代文学史料研究工作真正成为学科发展支撑点和增长点。关键词:当代文学;郭小川;史料研究通常说的史料指的是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
浅谈商事流质契约的概念及其意义(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 上市流质契约 营业质 立法困惑 论文摘要 商事流质契约是在商事活动中订立的流质契约,它与民事流质契约相对应。本文探讨了立法上普遍承认商事流质契约原因和理由,提出了在我国目前民商立法体制大的背景下出现的困惑。 ......
研究历史文化,不可恣意曲解史实
发布时间:2015-08-18
三国名将周瑜,其籍贯哪里、究竟何方人氏?从相关史料所知,早于清朝始,相毗邻的庐江、舒城两县便开始了周瑜籍属之争。虽说双方都没有留下相互争辩的具体文字,但在现存的清康熙、雍正、光等版本《庐江县志》和《舒城县志》中,两县......
塔吉克族民间文学中的鹰文化及其象征意义探究
发布时间:2023-06-05
[摘 要]塔吉克族来源于中亚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居住在帕米尔高原上的使用伊朗语的东部一些部落。17世纪以后,帕米尔高原西部和南部的塔吉克族人陆续迁入到我国成为我国的塔吉克族人。塔吉克人聚居在“......
史观与叙事
发布时间:2023-03-04
2012年年底,在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研院主办的“延安时代的文学、文化与社会”的研讨会上,理论与历史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左派认为史料绑架了历史,不要动辄就将挖掘秘史视为“神棍”打倒一切;右派则认为理论抽离了历史,真相其......
对史铁生人本困境中“根”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3-03-10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寻根小说”与“先锋小说”思潮几乎同时兴起。而史铁生的创作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引起了文坛和读者的注意。相比“寻根小说”在文化中挖掘文学的“根”的含义,史铁生认为文学的“根”是深植于人类与生俱来的......
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及性别
发布时间:2023-04-26
摘要:当文学向着现代发展的时候,我国社会也正处于从前现代到现代的转变时期,同时也处于对各类身份认同的危机时期,急需对性别进行调整来对抗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通过现代性别意识方式来缓解他们因中国现代性转变的身份危机和其他问题......
《水浒传》女性形象塑造的叙事学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23
1前言 自《水浒传》问世以来,接受者的读解迥异。除了接受者常常根据自己的知识观、权力观和伦理观来理解《水浒传》中的人物命运及水浒故事外,关键在于《水浒传》能引人想象的空白点太多《水浒传》女性形象就属于这样的空白点。一般......
重启中国文学的“寻根”旗帜
发布时间:2023-05-21
一、“文学寻根”的昨天与今天1980年代中期,中国文学界曾经掀起过很辉煌的“文学寻根”运动。然而,短短两三年间,它就如昙花一现,迅速从文坛消弭,之后更为人们完全否定和基本淡忘。在谈论这场运动时,同时代和后来的许多人几乎一致认为其失败是必然的,理由在于其主张背离了时代潮流,犯了方向性错误。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当时(甚至包括之后)中国文学迫切需要的,是向西方学习而不是向传统回归(寻找)――事实上,取“.........
国产喜剧影片的叙事策略解读
发布时间:2023-05-21
[摘要]从1996年周星驰的《大内密探零零发》开始,人们开始意识到喜剧片完全可以存在一种带有纯娱乐倾向和游戏态度的形式。此后,冯小刚、陈佩斯、宁浩等人的喜剧片相继进入人们的视野。国产喜剧影片的迅速发展让人们重新审视喜剧的价......
美国立宪的历史考察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16-09-14
一、美国立宪的历史考察 美国的历史可大致分为七个阶段,分别是建国前期、建国时期、南北战争、重建时期、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冷战时期、冷战后至新世纪。虽然这里建国前期真正的作为独立国家意义上的美国并不存在,但是从1607年到173......
西方文化寻根思潮的跨世纪演化
发布时间:2023-01-07
——透视"新 时代 运动" 新时代运动,自上一世纪六、七使年代以来,经历30多年的迅猛 发展 ,从西欧和北美扩展到世界各地,形成风靡全球的反叛 现代 性的文化寻根大潮。 影响 所及,在学术、思想、宗教、 科学 、 法律 、商......
“自由”的学理争论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23-04-22
“自由”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价值。有诗曰:“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可见,自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既然自由如此重要,为什么认同自由价值的人们还会为之展开激烈的争论?这些争论与现实政治生活究竟有......
浅析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文本解读 文本细读 背景性知识 论文摘 要:在中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是影响其效果关键性因素,在文本解读时,对字词的细读是重要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对背景性知识的了解,主要是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文本......
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在文学研究转型中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3-12-18
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在文学研究转型中的意义一、当今社会文化思潮主流的历史及现状(一)文化研究的产生及发展在当今西方学术界,文化是人们谈论得较多的一个话题,也是经常出现在许多学者笔下的一个词语,经典文学研究正面临着文化......
试论史铁生作品中对于生命意义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3-03-25
摘 要:在西方现代思潮传入中国之后,受西方虚无主义的影响,一些作家开始沉入绝望、迷惘的深渊,他们开始怀疑一切,对于“责任”“道德”等正面的东西不屑一顾,以此来显示他们的与众不同。所以,很多作家放弃了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
寻找中国文化的乡土社会之根
发布时间:2023-01-0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学与历史学便开始出现合流的发展趋势。前者主要强调人类学研究中的历史学视野,后者则突出历史学研究中的人类学视野。而无论人类学或历史学,二者均有必要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形成多元开放的方法论自觉心态,......
谈中国现当代文学视野下的寻根文学
发布时间:2023-01-29
全球化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通常意义上我们认为全球化是说全球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的全球意识的崛起,全球化意味着视全球为一个整体,在全球这个大家庭之中,国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依存......
古代文学作品的审美阅读及意义探究
发布时间:2023-06-22
从《诗经》时代到近代,中国古代文学历经数千年的演变,给后人留下一大批数量惊人的作品,虽说这些作品都是经受了时间和历史的考验流传下来的文学和文化的珍品,但其庞大的数量和众多的体式给现代读者的阅读带来了不少困难,本文以中国......
《囚鸟》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15-08-24
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新历史主义是对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强调文学本体论的批评思潮的一种反拨。主张文学文本批评的跨学科性,让文学文本参与到其他文化文本的对话中来打破文学文本受保护的独立状态,使得文学批评从内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