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解析当下戏曲创作中的改编现象

解析当下戏曲创作中的改编现象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23 00:58:36
解析当下戏曲创作中的改编现象
时间:2023-06-23 00:58:36     小编:耿如军

一、当下戏曲改编的普遍性

纵观当下的戏曲新创剧目,挂以改编之名的比比皆是。有些作品即便没有注明改编,但其剧情内容也明显带有过去某个成熟剧目的影子。尽管改编历来是戏剧创作的一种方式、一种补充,因改而精的剧目也为数不少,但原属配角的编创手段一旦成为戏剧创作的主流,甚至每每不加区分、简单粗暴地搬借成熟剧目时,这一现象就值得人们思考和警惕了。

2013 年,第26 届戏剧梅花奖大赛在杭州、成都两地展开。因梅花奖申报需要有新剧目,演员多携新戏来参赛。但细细审视这些新剧目,其中新的比例却十分有限。在30 个参赛的戏曲大戏中真正的原创剧目仅有9 个,而各种类型的改编作品则多达21 个,另有8 个折子戏专场也多为传统戏,在5出参赛的话剧中,原创作品也只占3 个。此外,即便是近年来荣获大奖的戏曲剧目,旧题新编的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新版《梁祝》《程婴救孤》《公孙子都》《飞虎将军》《苏武牧羊》《香莲案》《大红灯笼》《清风亭上》《长生殿》《邯郸梦》等。由此足见改编现象在当下戏曲创作中的普遍性。

二、改编的要义与类型

改编原是指在既有作品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作品的表现形式或用途,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作品。正如张庚所说,改编是一种再创造[1]219。作为文艺创作形式的一种,改编中立意、结构、精神内涵等各方面的改动,是其区别于整理、复排的核心要素,而且这种改动不仅要占有相当的篇幅比例,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独创性。这也正是许多改编作品能够超越原作,甚至变平庸为经典的根源所在。

纵观当下戏曲的改编可以发现,在原有戏曲作品基础上改写新的戏曲是如今戏曲改编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同时也是差异最为显著的类型。由于我国演剧的历史悠久,古人所写大量的杂剧、传奇、地方戏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艺术素材,所以旧戏新编一直是戏曲创作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无论是旧戏的形式、内容,还是当下戏曲的剧种、创作意图等均具有多样性,这也就导致了新旧对接的多种模式。

首先,因为古代杂剧、传奇的文本有其历史局限性,即便《牡丹亭》《长生殿》等经典剧作,其动辄几十出的篇幅也难以适应如今戏曲观演的要求,有些剧目更是连唱腔、音乐均无从查考,所以编演这些旧戏往往不是简单的复排,而是不得不改。但这种出于复原经典的改又不能乱改,因为其优美的文字、诗化的意境、深邃的内涵早已在历史的积淀中基本定型且深入人心。只有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发挥创造性,利用既有的技巧、音乐,兼顾今天观众的审美取向,才能让古老的艺术更显生命力。近年来,这一类改编可谓成果斐然,像《张协状元》《长生殿》《桃花扇》《牡丹亭》《小孙屠》《邯郸梦》《绿牡丹》等一大批剧目因此再现舞台,熠熠生辉。其次,旧戏同样良莠不齐,有些剧目或因剧情陈旧,或因意趣寡淡,或因技巧平平,早已绝迹舞台,因此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让它们改头换面,符合时代要求,这同样是旧戏新编的类型之一。而这种改编对作者创造性的要求更高,其难度和意义甚至不下于原创。历史上,这种变废为宝的成功范例屡见不鲜:像《贺后骂殿》《武昭关》等戏在历史上都是一度被搁置的冷戏,经谭鑫培、王瑶卿等艺术家演技上的加工、创造,却成了今天京剧的保留剧目。而京剧《九件衣》、昆剧《十五贯》等则是基于时政要求改编旧戏的典型。还有新编京剧《白蛇传》《九江口》等不少剧目一改过去文辞粗鄙、结构松散等弊端,在文学的外在形式上对老戏进行包装和改造。此外,真正出彩的改编理应是借其形而换其神,在旧的躯壳中植入全新的理念和意境,从而全面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和精神高度,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另一种原创。例如:陈仁鉴将民间剧本《施天文》改为《团圆之后》,魏明伦改写《潘金莲》就是这一类的代表。

再次,还有一种改编,其改的对象不是那些存在问题或者脱离舞台的冷戏,而是一再演出于舞台的经典老戏。按理说,这类剧目经过几代艺术家的不断加工、打磨,艺术已趋于成熟、定型,并为观众所熟知和接受,本没有太多改的必要和空间,通过改编来超越原作的可能性也很小。然而,如今这种锦上添花的改编却越来越普遍,具有各种不同的类型。

一是借其他剧种的经典剧目来演,即所谓移植。由于不同剧种存在语言和表演风格的差异,所以移植往往必须借助改编。例如:梅兰芳移植豫剧《穆桂英挂帅》,京剧《沙家浜》移植沪剧《芦荡火种》等皆属此类。尽管在剧情的内容、立意等方面,移植所做的改动并不多,但同样的剧目由不同的剧种来演,其舞台风貌、审美志趣每每大相径庭,因此这一类的改编同样需要借助编创人员的创造性。这类改编具有丰富戏曲剧目、繁荣观演市场的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移植理应有选择和取舍,并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剧种受行当和演技的局限,并非所有的题材都能演绎,因此有的经典剧目移过来非但不能出彩,反而会大大倒退。比如,豫剧、评剧、黄梅戏擅长乡土题材,富有地域风情,京昆拿来往往索然无味,而京昆的那种典雅、大气,吕剧、沪剧等地方剧种则难以企及。然而,近年来不加区分、任意搬借的现象却蔚然成风,经常是一个剧目打响,各个剧种都去移植。仅越剧《五女拜寿》就被曲剧、秦腔、豫剧、评剧、锡剧、闽剧、汉剧、黄梅戏、采茶戏、花鼓戏、茂腔等十多个剧种移植;《曹操与杨修》则出现了秦腔版、曲剧版、越剧版,甚至连传统戏《锁麟囊》也有了秦腔、豫剧、河北梆子等多个版本。而它们之中真正实现超越和创新的则寥寥无几,相反有些是硬着头皮强改,像越剧的净行本不成熟,极少以花脸为主角的剧目,却要演《曹操与杨修》,其效果可想而知。

二是同一剧种内借其他流派的经典剧目来演。近年来,京剧出现了程派《穆桂英挂帅》《香莲案》、奚派《四进士》《赵氏孤儿》,越剧则有尹派《柳毅传书》、吕派《孟丽君》。如果作为演员偶尔的反串,这本无可厚非,但它们经常打出改编新戏的招牌,俨然成为编剧的一条捷径。事实上,这种改在某种意义上有违戏曲的创作规律。纵观近代以来的戏曲发展,各个剧种的剧目大都存在官中戏和流派本戏的区分。随着演员艺术风格的凸显、流派的分化,官中戏经常会流派化,而流派本戏则极少有转向官中的可能。仅以京剧为例,《六月雪》《贵妃醉酒》《乾坤福寿镜》《白帝城》等剧目原本都是各派都演的骨子老戏,由于有的流派其表演风格与某出戏的剧情内容切合,艺术家又从中创造了许多独到的技巧,使得其他流派演来相形见绌,故而该剧逐渐变为某派的专工。而《锁麟囊》《太贞外传》等个人本戏原就是某个流派根据自身的艺术风格量身打造的作品,且早就在不断的舞台打磨中积累了大量个性元素,其他流派搬借来演非但极少超越的可能,还是事倍功半、舍近求远的不智之举。所以这一类的改,噱头的意味大于实践意义,并非艺术创作的可取之法。

三是改一点而称新。当下还有一种常见的改编方式:包装一个成熟的经典剧目,将其情节、语言或舞美等稍加改动,但整体的剧情内容、舞台面貌,甚至剧目名称都维持不变。例如,此次为参加梅花奖大赛,浙江越剧团改编的《九斤姑娘》,尽管加入了一些街坊的戏份,还给九斤姑娘智斗三叔婆加上了教育与和谐的结尾,但对比老版本,全剧无论是审美风格还是主题意旨都没有根本的变化。新版《李二嫂改嫁》同样如此,无非是把老戏稍加删减润色而已。事实上,这一类小篇幅的改并不属于改编的范畴,甚至不属于复排的范畴,因为这些戏原本就是常年演出的保留剧目,不过是择其几点再次打磨而已。

此外,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成功作品进行创作也是戏曲改编的常见方式,由此诞生的经典剧目也为数众多,像越剧《祥林嫂》《红楼梦》,京剧《骆驼祥子》,甬剧《典妻》,川剧《死水微澜》等,它们均改自小说;川剧《金子》、沪剧《雷雨》、粤剧《风雪夜归人》改自话剧;沪剧《魂断蓝桥》、越剧《舞台姐妹》则改自电影。由于各种表演艺术形式在文本特征、技巧运用、艺术风格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较之于戏曲改戏曲,这种跨艺术领域的改编难度更大,成功的几率也相对较低。例如,小说、电影不管是容量还是叙述的自由度都比戏剧大得多,因此将其改编成戏曲经常出现人物众多、情节涣散、缺乏冲突等弊端。即便是越剧《红楼梦》这样经典的作品,同样难以彻底避免事多人杂、线索纷乱的问题。而话剧因其只说少唱的表演特征,故事一般也比戏曲要丰满许多,因此如何合理删减情节为演员的唱念做打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使戏曲的美学特征与话剧的剧情内容和谐统一,这同样是此类戏曲改编面对的较大挑战。换言之,这一类改编绝不能停留于简单模仿、包装的层面,只有选择适合戏曲演绎的题材,并进行彻底的戏曲化再创作,才能打造出优秀的剧目。

近年来,此类改编的戏曲剧目日趋增多,改编的对象也越来越广泛和随意,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长篇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商业电影《倩女幽魂》《阿育王》《画皮》,童话《灰姑娘》《白雪公主》等都被改编成戏曲搬上舞台。然而,这些改编往往不是为了彰显戏曲本身的艺术特色,而是竭力模仿和接近电影、电视剧等艺术本身的效果,试图借此获得与原作一样的票房市场。例如,2010 年上海越剧院创排越剧《画皮》,为了制造电影中那种惊悚、诡异的效果,不仅花费数十万元添置环绕音响设备,还特地邀请著名魔术师为剧组制作魔术道具,来呈现特技的视觉效果。而武汉京剧团为了营造《射雕英雄传》的大场面,让50位演员齐上阵,但即便如此还是不得不删去原著中的大量人物和事件。诸如此类削足适履的所谓改编,非但舍本求末、劳民伤财,而且硬性模仿的实际效果往往距离原作很远,既无法企及电影、电视剧的火热,还造出了一些非驴非马的畸形艺术。

三、改编的内在根源

尽管改编历来是戏曲创作的形式之一,但历数近代以来的改编剧作,真正能像莎士比亚那样在原作中注入全新意念,造就艺术经典的却为数不多。就丰富戏曲剧目的题材和数量而言,这种二手编创的意义总不如原创来得直接、有效。如今由改编而生的新剧目大量涌现,而作为主流的原创剧目却日益减少、弱化,这显然不利于戏曲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急功近利的创作目的。如何界定剧目的成败,怎样合理地进行艺术投资,票房收入能否收回创作成本?这些原本直接关系剧团生存的问题,如今往往被忽视或曲解。许多专业戏曲院团所追求的成功不再是票房和经典,而是各种政府奖项。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排出新戏、获得大奖,他们每每不计成本,不顾盈亏,不择手段。因此,近来剧团编排一个新戏动辄需要几百万元、上千万元的开支,而一个新戏的无奖就意味着大量资金的浪费,输不起成了他们共同面临的核心症结。所以,找有基础的题材、内容来创排自然成了比较保险的明智选择。用前人早已演过且证明能够成功的作品进行改编,既可省时省力,也不会一败涂地,所以这也就导致了众多成熟的老戏一再被炒冷饭。然而,这种违背艺术规律的所谓捷径,即便有不会太差的保险,却时常付出了原地踏步甚至退步的代价,而这本身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渎职和浪费。其次,编剧人才的严重短缺。进入新世纪以来,戏曲创作人才的严重短缺逐渐成为戏曲创作的瓶颈。徐进、顾锡东等老一辈剧作家许多已离开人世,仍在写戏的作家也普遍老龄化,余青峰、颜全毅等少数几个青年编剧成了各个剧团竞相争夺的香饽饽。而正因为奇货可居,供不应求,这些名编剧不仅作品的价位水涨船高,而且有的还经常以高效率、高产量的方式进行创作。其结果是大多数剧团本身没有编剧从事创作,又争取不到原创剧本,即便买到了新剧本也往往质量不高,难成精品。所以,与其费力不讨好地高价买戏,还不如旧戏新编来得方便和经济,如果原创性不够,就在灯光、舞美、服装上下功夫,这同样是改编热的动因。

再次,艺术本体的衰弱。戏曲是以演员表演为核心的艺术样式。近代以来,名角制和商业戏班的兴起,使剧目翻新成为艺人争市场、谋生存的重要前提。像四大名旦就各置幕僚,竞演新戏,造就了四红四妃四剑①的梨园佳话。而且,因为流派表演风格的不同,剧目生产还经常量身定做,不断加工,剧本不仅紧扣戏曲本身的艺术特征、舞台要求,还要尽量凸显流派特征,为演员的舞台创造和表演提供方便、留有空间。此外,当时激烈竞争的演艺氛围也让戏曲的创作更加追求新和异,名角们往往不屑于改编和拿来,而是暗自较劲,别出心裁。时至今日,随着戏曲演员本身艺术造诣的退化,创造力的减弱,他们在剧目编创过程中的地位日趋下降,进而表演这一戏曲艺术的核心要素也逐渐衰微和边缘化。由此所导致的是电影、电视等各种时新艺术对戏曲的不断冲击和浸染,观众所看到的是满台声光电对唱念做打的淹没,因此《射雕英雄传》《宰相刘罗锅》《灰姑娘》等戏曲剧目的滋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戏曲生态的变化。不管是创作目的、人才培养,还是艺术本体的变化,其实都与戏曲的生态环境和运作机制密切相关。自古以来,演戏就是一种谋生的行业,其作品编演、市场营销、人才培养、观众点评等构成了环环相扣、彼此关联的链条。商业化运作的规律决定了艺术生产的方向和准则。出于生存目的,戏班、艺人无法背离受众的审美取向,难以脱离市场,所以很少不计成本地搞大制作,更不会遗弃自己安身立命的艺术本体,忽视艺术人才的培养。而当剧团成为国家包养下旱涝保收的事业单位时,原先这种运作机制的作用逐渐丧失,左右戏曲创作的指挥棒也随之发生了根本变化。其结果是艺术创作背离观众的欣赏需求,也不再由艺术家自己来主导。尤其是反右和文革等一次次运动,更是严重扰乱了艺术的传承与观演,让演员、编导、作品、观众种种维系剧艺命脉的核心要素凋零、断档,因此戏曲的衰亡和没落也就成为必然。如今,戏曲日渐跻身于传统艺术的行列,越来越远离年轻一代的视野,能真正通过演出盈利来生存的专业戏曲院团也寥寥可数。在这种境况下,要扭转弃市争奖的惯性创作困难重重,要让青年违背自身喜好,投身陌生的戏曲剧本创作也存在障碍,因此戏曲人才的青黄不接也就不难理解了。

四、戏曲改编的对策分析

纵观当下中国表演艺术的发展现状,其中明显存在着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戏曲、曲艺等传统艺术日趋衰微,它们的受众越来越局限于老人和农村观众;另一方面,话剧、微电影、广播剧、街舞、流行音乐等时尚艺术则活力四射,市场火热。由于爱好的驱使,许多年轻人自愿投身艺术创作中来。例如:如今网络上出现了众多的广播剧社团,它们拥有完备的策划、编剧、导演、CV、美工、后期等创作团队,甚至能在互不见面的情况下完成剧目的创作、发布。而相对成熟的话剧艺术如今也有时尚化、年轻化的趋势。继田沁鑫、孟京辉之后,宁财神、喻荣军、王翀、赵淼、周申、何念等一大批年轻的戏剧人应运而生。虽然他们中有的所学并非戏剧专业,却凭着全新的理念、流行的语言、新锐的视角、时尚的审美,玩出了大量可圈可点的作品,让话剧艺术多元、时新、生机勃勃。

可见,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我国的年轻一代拥有多元的媒介渠道和海量的知识信息,他们并非没有文化修养,也不乏创造性,更不排斥表演艺术,而是和时代的距离更近,对精神食粮的追求也更为迫切。只要让艺术进入青年的视野,被其接受、喜爱,他们就会自发地介入,进而用自己全新的观念来创作或变革。那么,这是否同样适用于戏曲这种被冠以夕阳的传统艺术呢?近年来,郭德纲的相声不仅市场火爆,培养了大批年轻的纲丝,而且何云伟、岳云鹏等一批80 后、90 后年轻人还主动投奔德云社,愿意以创作和演出相声为业。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也使各大高校掀起了昆曲热。另外,张火丁、茅威涛等戏曲演员同样拥有一大批青年追星族。这些现象都证明艺术的传统与现代、精英与大众之间本没有那么泾渭分明,即便古老的艺术同样可以注入现代的元素,赢得大多数年轻人的青睐。因此,要彻底扭转当下戏曲编创力量短缺、剧目陈旧单一的问题,既要从艺术本体入手,研究剧团、编剧等创作主体及其生产规律,同时也应该从时代变化、演艺生态、审美取向、运作机制等宏观的视角来进行深入的分析。

首先,各级艺术主管部门和艺术生产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戏曲编剧的培养,整合多方面的创作人才。既要借助高校教育、随团培训、老编剧一对一辅导等多种方式,全面提高现有专业戏曲编剧的艺术水准,同时也不能忽视出于兴趣爱好主动参与戏曲创作的业余作者。可以通过对戏曲剧本的征集、研讨、加工、发表、推荐、创排、奖励等一系列手段,给各种类型的戏曲作者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增强他们创作的动力和信心,并让他们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历练、成长,从而为戏曲的创作提供充实的后备力量。

其次,要加大对戏曲的推广力度,用戏曲校园演出、戏曲知识讲座、降低学生票价、戏曲业余培训、票友大赛、戏曲动漫制作等各种办法和渠道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认识进而喜爱戏曲。因为对年轻观众的培养不仅是扶持戏曲创作的有效手段,也是延续戏曲艺术生命的必要途径。正如焦菊隐所说,艺人创立了许多表演的单位,这些单位正如一般西洋文字中的字母。中国剧在舞台上之演出全靠这些单位组合,正如西洋文字全靠着字母组合[2]271,戏曲以一系列单个动作、服饰为词汇,以约定俗成的程式编排为语法,构成了一种十分丰富且表现力极强的表达方式。因此,戏曲观众有看热闹与看门道之分,观众只有懂得程式、道具的含义,能品味声腔、动作的韵味,才算进入戏曲欣赏之门。而进行戏曲的剧本创作自然更要以懂得如何欣赏,熟悉艺术规律为前提。但这种学习显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熏染过程,所以给青年提供经常接触戏曲的途径和机会十分重要。

再次,要重视戏曲艺术本身的革新,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长期以来,不管是戏曲的生产还是欣赏,都存在两种看似格格不入的观点:或认为戏曲的传统日趋流失,在没有认真继承的前提下盲目革新,只会产生畸形艺术,进而加速戏曲灭亡;或认为戏曲的内容、节奏、审美都和时代脱节,不改革不可能争取观众、盘活市场,戏曲终将成为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事实上,继承传统与变革创新本不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一方面,在传统基础上的革新历来是戏曲艺术家成功的前提,是推动戏曲发展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任何形式的革新都存在一个与传统磨合的过程,经过历史积淀、被观众认可的革新也就成了传统。因此,即便在传统技艺相对薄弱的当下,也可以使继承与创新同步推进,通过不断探索和尝试来争取观众,寻找出路。虽然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但这不应成为否定试验的理由,相反它体现了艺术优胜劣汰的法则,让那些与戏曲规律背道而驰的异质自动消亡。剧本创作同样如此,如果戏曲的题材内容不突破旧框框,始终与现实社会距离很远,甚至拿成熟的剧目一再改编,这种原地踏步的结果必然是戏曲的迅速衰亡。

另外,要以市场为核心,建立自由活跃的戏曲生态。任何一元价值标准下整合、排他的创作都难以实现艺术的发展。近代以来,戏曲所以百花齐放、流派纷呈,与当时社会各阶层的集体参与、合力推动息息相关。演员、编剧不仅始终重视观众的好恶,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和革新剧目和表演,而且各个戏班激烈竞争的商演氛围也让每一个艺术生产者全力以赴,尝试突破。这种演艺氛围既让戏曲艺术生产充满活力、经济高效,还构成了编、导、演、观、评彼此促进、良性循环的运作机制。基于此,当下在培育戏曲市场的前提下,改革院团体制显然是必要的。因为一旦生态、体制变了,市场无形的手就会让大制作炒冷饭闭门造车等种种不良现象自动消失,生存的压力会迫使生产者研究、开拓市场,变革、发展艺术。届时,如何合理创作、改编剧本也将成为他们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

综上所述,尽管改编有多种类型,也是创作的重要方式,但如今戏曲的改编现象却是戏曲衰亡的征兆,是不合理演艺生态中艺术生产无序、混乱的结果。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艺术发展的机遇也是挑战。戏曲虽然历史悠久、包袱沉重,但并非没有复兴的可能。只要改变既有的生产机制,整合多方面的力量进行科学的探索和改革,古老的艺术同样能够贴近时代,赢得观众,再现以往梨园争春的繁荣景象。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解析现代舞与现当代戏剧发展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11-15
现代舞与当代戏剧在最早时期均来源于各个种族的宗教仪式,其代表着宗教的文化与信仰,是人们歌颂与庆祝的重要方式。在古希腊时期,舞蹈与戏剧属于人们欢迎神灵的方式,而这一方式在经过历史文化的改革后,开始增添了许多文化色彩,且表......
谈当代戏曲导演对演出样式的创造
发布时间:2022-12-14
戏曲艺术是中国一大传统文化艺术,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理念也在逐渐改变,使得人们的审美标准也在相应地发生变化。如何将戏曲艺术与时俱进,成为当代社会的主流艺术,这是......
我国当代群众歌曲创作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01
随着1978年这个重要转折年份的到来,社会意识的转变促进了审美意识的转变,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剪断了与政治相连的脐带,其独立生命在改革开放的清风新雨中备受滋润,蓬勃而生,结出累累硕果。当代乐坛亦是百花盛放,其中的群众歌曲更是以最接地气的内容形式,叙写出人们的思绪、情感,折射了时代进程中社会文化心理的变迁和审美趣味的流变。对于这一时期的歌曲,本文无法逐一企及,仅以音乐审美为研究视角,通过对部分具有较高.........
中国流行歌曲改编的合唱作品的初探
发布时间:2022-12-02
毕业论文 [摘 要] 研究中国流行歌曲改编的合唱作品,将会促进合唱艺术的发展,提高大众的音乐素质。本文初步探讨了中国流行歌曲改编的合唱作品音乐结构因......
浅谈戏曲舞美的现代化制作
发布时间:2017-03-18
近年来,对于戏曲舞美的现代化制作问题,得到了广泛的讨论,大家都各持己见,莫衷一是。对此,作为一名戏曲舞美设计者,我根据个人多年积累的艺术创作实践与理性思辨,谈谈自己肤浅之见,以作引玉之砖。 我的总观点是:对现代化制作......
中国传统戏曲中西施形象之演变
发布时间:2023-06-26
1前言 西施形象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从《管子》开始到《越绝书》出现之前的这段时间,可以看作是西施形象的萌芽阶段二从《越绝书》往后,西施形象进人发展阶段,到唐代已接近定型唐《吴地记》里关于西施与范蠡生子的记载可看作是较早......
为戏曲现代戏注入现代基因
发布时间:2022-10-09
毕业论文 【作 者】白欢龙 【正 文】 ●在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戏曲现代戏”的题材优势已被削弱,因此“戏曲现代戏”要生存、发展,必须从艺术本身挖掘它长久的、真正的艺术价值。 ●如果说戏曲传统戏中的程式化表演是在共性中寻求......
为戏曲现代戏注入现代基因(1)
发布时间:2022-11-20
【正 文】 ●在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戏曲现代戏”的题材优势已被削弱,因此“戏曲现代戏”要生存、发展,必须从艺术本身挖掘它长久的、真正的艺术价值。 ●如果说戏曲传统戏中的程式化表演是在共性中寻求个性的话,那么戏曲现代戏的表......
戏曲电影《野猪林》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发布时间:2023-04-11
[摘要]戏曲电影属于中国电影特有的种类,有其特有的风格和文化意义。从《水浒传》改编而来的戏曲电影《野猪林》,可以说是我国戏曲电影的标志性作品。李少春、袁世海与杜近芳等以各自的理解重新诠释了所扮演的人物,成就了这部戏曲电......
从传承角度看戏曲现代性创新
发布时间:2022-08-16
摘要:戏曲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它融合了音乐、舞蹈、绘画等诸多创通文化 艺术形式。在现代文化冲击下,传统戏曲面临着不能自我保护性的萎缩以及非正常生长状态的改变。这种变化被一味的赋予创新的称谓。然而从传承角度来看,并非所......
现代化表现戏曲化(1)
发布时间:2022-08-28
【正 文】 戏曲名词、术语·优:古代以歌唱、舞蹈、滑稽、杂技表演为业的艺人之统称。后来也用以泛称戏曲演员。 中国五十多年来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戏曲艺术及时、生动、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精神,表现了现实生活,塑造了一批典型的人物形......
二胡在戏曲音乐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4-07
二胡在戏曲音乐中的作用 二胡在戏曲音乐中的作用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二胡在戏曲音乐中的作用 更多精品文 章来 源自 3 e du教 育 网 二胡在......
影响当代中国戏剧编剧的理念(1)
发布时间:2013-12-18
20世纪是中国戏剧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世纪,同时也是戏剧编剧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的世纪。导致戏剧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的动因,并不是、或主要不是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发端的现代戏剧学术研究,虽然这种具有现代形态的戏剧研究方法与著作的出现......
清朝之后戏曲文学中西施形象的概述
发布时间:2022-08-13
1引言 清朝以后的中国,在短暂的和平之后便经历了变幻莫测的政治风暴的洗礼,进而经济、文化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西方文化的不断传入,对久为封闭的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方启蒙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对男女平权、妇女解放的宣扬......
解析影视作品中暗含的不良教育现象
发布时间:2023-07-28
影视作品是由电视或网络等媒介进行传,播,内涵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集音乐、构图等,艺术形式于一体,诸如电影、电视剧、广告、以,及娱乐节目等是其常见类型影视作品因其,直观性、普及性,在文化传播、大众教育、社会,生活中有着重......
戏曲导演如何指导戏曲演员进行角色创造
发布时间:2023-03-12
摘 要:戏曲是我国的国粹,具有悠久的历史,不仅种类繁多,独具特色,还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现出了中国的文化特色,基于此,进行戏曲研究十分重要,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但是当前,戏曲的表演存在一些问题,喜欢戏曲的人越......
中国戏曲“中和之美”探析
发布时间:2023-07-16
【摘 要】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心理的集中体现,这主要表现在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上。中国戏曲以音乐为本位,追求音乐与天、地、人的和谐,是“和”的外在体现;其次中国戏曲“大团圆”的结构模式,表现了中国人对于和谐安定......
浅析纪录片创作的“常熟现象”
发布时间:2022-08-09
1984年,就在常熟电视台获批成立的同一年,常熟台自己创作了一部电视片《请来常熟喝杯茶》,从此,常熟台开始了对纪录片创作持之以恒的探索。至今,常熟台已有180多部纪录片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纪录片送到江苏台......
对现当代文学中的儿童现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02
对现当代文学中的儿童现象分析 对现当代文学中的儿童现象分析 对现当代文学中的儿童现象分析 精品源自教学论文 摘 要:现当代儿童文学以不同的年龄阶段为依据,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我国的儿童文......
论现代民族声乐作品中传统戏曲元素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3-01-27
摘 要:中国的传统戏曲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而中国民族声乐扎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已有百年的历史。中国传统戏曲属于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的一部分,为丰富现代民族声乐提供了重要的帮助,本文从分析中国现代民......
戏曲表演程式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关联探析
发布时间:2016-12-07
戏曲表演程式是古人将历代同类人生理、心理、性格、情感、意态的表现动作概括、提炼出来的结果,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戏曲表演程式与人物形象塑造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戏曲表演程式是历代名家探索、总结出来的一种......
当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发展方向探寻
发布时间:2023-04-23
一、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简要回顾 纵观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可以鲜明地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五四运动后的萌芽时期。五四运动之后,以赵元任、萧友梅、青主等为代表的留学归来者,开启了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大幕。如萧友梅的......
分析流行歌曲歌词中的积极修辞现象
发布时间:2023-02-03
分析流行歌曲歌词中的积极修辞现象 分析流行歌曲歌词中的积极修辞现象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分析流行歌曲歌词中的积极修辞现象 更 多精 品源 自 3......
从传统文化视角解读钢琴改编曲《阳关三叠》
发布时间:2023-07-15
从传统文化视角解读钢琴改编曲《阳关三叠》 摘 要:根据中国传统古名曲改编的钢琴曲《阳关三叠》,是一部着力表现离别之情感的曲子。在艺术特点上,钢琴曲和古曲在标题性方面有某种联系和相同的意境。钢琴曲用叠奏式的结构发展而成,在文化......
浅谈二胡在戏曲音乐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2-11-19
二胡在戏曲音乐伴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戏曲音乐的伴奏过程中,很多独特的技法、特性音以及伴奏方式,都是通过长期的视、听、练,研究、探索,在不断实践中逐步掌握其独具特色的戏曲音乐演奏的技巧。 一、正确解决两个“特性音”的......
中国戏曲的“意境美”
发布时间:2023-07-05
摘要:中国戏曲的审美特性是什么?我们认为是“意境美”。古今戏曲创作实践证明,有生命力的作品无不具有“意境美”。在戏曲理论批评中,明清两代的理论家以是否有“意境”作为衡量作品美感的标准,王国维则对戏曲“意境美”做出了理论提升。实际上,中国文化的诗性精神决定了戏曲创作的审美指向,剧作家必然地以意境创造作为自己的审美追求,演员的舞台表演也再现着剧本的意境创造,戏曲理论和批评进一步强调了“意境美”,从而积.........
中国戏曲的现代转型与本质回归
发布时间:2013-12-17
戏曲在 现代 尤其是近20多年来的处境颇使人不解和担忧,传统戏曲能否实现现代转型? 有无现代化的可能?一些学者正是持有这种怀疑,而极力反对戏曲现代化,认为传统戏曲作为一种古典文化,应保持其古典 艺术 品格,现代化对于传统戏曲来......
当代我国社会中的病态心理现象及其消解
发布时间:2023-06-20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转型时期,人们在分享现代物质文明和文化成果的同时,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主体诉求等正趋向多元、多样、多态和多变,原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极少数人出现了精神迷失、心......
当前纪录片热点现象分析及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20
摘 要 经过政府、创作者、媒体的长期共同努力,纪录片已经成为时下最为流行的节目形式之一。而纪录片热点现象背后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高质量纪录片短缺,同质化竞争严重,纪录片类型分化。今后国产纪录片应当从理念、题材、风格......
现当代文学创作中茶文化的诠释探析
发布时间:2023-03-21
[摘要]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从四千年前古代人简单的冲茶、喝茶,直至现当代文学等各类艺术作品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诠释,其内涵和价值对现当代主流文化的发展起到良好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茶文化基本概念的阐述,对茶文化多重特性和内在含义加以合理分析,以贾平凹、鲁迅、老舍、梁秋实等文学大师文学作品对茶文化的诠释为例,深刻探究了茶文化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意.........
区角游戏创编的策略探讨
发布时间:2023-05-19
一、准确定位教师角色 在区角游戏过程中, 教师应该做些什么, 务必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教师兼有游戏的支持者、观察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四种角色, 要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参与活动, 获得发展。对此,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第一, 做......
谈电视戏曲的历史和现状
发布时间:2023-05-27
谈电视戏曲的历史和现状 谈电视戏曲的历史和现状 谈电视戏曲的历史和现状 一、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中国从1958年有了电视以后就出现了电视文艺,电视戏曲也随之诞生。早期的电视戏曲形式很简单,以戏曲为主,......
王建中钢琴曲创作特点评析
发布时间:2022-12-13
毕业论文 摘 要 王建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教育家,也是我国少数几个几乎只创作钢琴作品的作曲家之1。从510年代他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并......
《权力的游戏》女性形象解读
发布时间:2023-04-05
[摘要]根据乔治・R・R・马丁的史诗奇幻巨著《冰与火之歌》系列改编的电视剧《权力的游戏》一改史诗奇幻作品以塑造男性英雄为主,将女性边缘化的惯例,塑造出一大批充满魅力的女性形象。由于作品的时代背景是中世纪的欧洲,这些生活在......
提高本科高校戏曲教学效果的策略解析
发布时间:2016-12-14
戏曲是一种融合文学、音乐、舞台表演、美术、舞蹈、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艺术种类。在我国,戏曲从秦时期的宗教歌舞,发展到现代的话剧。两千多年的历史传承给我国传统文化宝库贡献了丰厚的艺术财富。戏曲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
当代英美恐怖电影中的人物形象解析
发布时间:2023-03-09
恐怖电影与西方电影史同龄。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电影诞生之时,很多艺术家对这一新兴的艺术形式趋之若鹜,创作了许多电影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作品。梅里爱的《魔鬼的城堡》、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卡里加里博士》与《泥人哥连》等,都因扭曲的......
浅谈戏曲中的丑行
发布时间:2022-12-10
【摘 要】在戏曲表演中,丑角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妆容、服饰、表演等方面都独具特色,在烘托整个戏曲表演的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主要针对戏曲中的丑行进行了研究,从而让人们加深对丑行的了解。 【关键词】戏曲;丑行......
论李渔人生观在小说戏曲中的体现
发布时间:2022-08-27
摘 要:李渔出生于明末清初,具有于创新的人生观。他擅长编写小说和戏曲,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是一代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 关键词:李渔;人生观;小说戏曲 李渔,号笠翁,明末清初戏曲家。他对戏曲的改编使戏曲得到进一步成熟......
论戏剧教育专业中的小说改编教学
发布时间:2016-12-13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戏剧对于人类的心灵有净化的作用。所谓净化,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升华。戏剧是美育的重要形式,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它超越了功利的性质,戏剧不是以利益交换的方式凝聚人心的。戏剧对人的心灵有陶冶、净化的作用。......
方方创作中的“恶母”形象探析
发布时间:2023-01-12
【摘 要】 文章解析了女作家方方笔下一系列的“恶母”形象。认为作家对“恶母”的描述,是对缺失母性、妻性的展示,方方忠实于现实和自己人性体验,才使得“恶母”形象的书写鲜活而细腻逼真。方方以“新写实主义”的写作方法,对母性......
俊扮艺术的特征及其在戏曲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 要:中国戏曲脸谱是戏曲舞台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涂面”和“面具”两种。俊扮是“涂面”的一种,主要通过白黑红三色涂抹于面部达到美化的效果。当俊扮受生活习俗和审美心理影响而发展成熟后,又在舞台演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戏曲舞美的现代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2-11-25
传统戏曲舞美的现代化发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建设现代化的戏曲舞美需要我们在继承借鉴的过程中寻求创新。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摘要:戏曲舞美的现代化发展顺应时代的变迁,也迎合着当前观众审美的变化。概括说来,传统戏曲舞美讲究的是一桌二椅,即以大小戏曲砌末和简单舞台装置为基本形式,而现代戏曲舞美已融入了电脑技术、舞台灯光等现代化的手段,视觉冲击力更强。本文将就戏曲舞美的内涵、.........
解读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言语歧义现象
发布时间:2022-11-27
【摘 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进行语言的交流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语言的某种意义,总是会恰当利用歧义所具有的作用,而英美文学作家就尤其会利用歧义来表达意义。为了实现为作品增光添彩的目的,人们往往努力使歧义达到某种语......
高职当代文学教学中的茶文化形象解析
发布时间:2023-01-28
摘要: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在国外也有深厚的社会基础。中国很多文人骚客在文学作品中嵌入茶文化,表达自己的对茶文化的看法。在国外也有很多文学作品中描写了茶文化,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对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本文中列举了老舍的《茶馆》、周作人的《喝茶》、当代美籍华裔作家雷庭招《吃碗茶》以及英国著名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等作品,希望借.........
论想象在歌曲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3-04
【摘要】想象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为想象者创造出未曾知觉甚至是未曾发生过的事物形象,对于人们认识事物、塑造事物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声乐艺术则是利用旋律、节奏、情感、语言以及人的肢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的一种表演艺术。......
历代戏曲的作用及其在影视作品中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3-22
戏曲艺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养成了系统的维护职业文化习俗,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历代戏曲作用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一、戏曲在古代人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地位 戏曲是民俗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华夏子孙的历史长河里,......
从戏曲发展现状看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5-25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是重要的民间文化形式之一。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民族器乐在戏曲舞台演出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6-21
【摘 要】民族器乐与民族戏曲早已结下不解之缘,它在戏曲舞台演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指挥整个舞台演出、伴奏全部唱腔演唱、配合演员舞台表演、演奏间奏四个理论层面,对民族器乐在戏曲舞台演出中的作用这一重要命题,进行了......
“公共仪式”视野下的传统戏曲
发布时间:2023-01-16
婺剧是浙江省中西部地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戏曲。本文从凯瑞传播仪式观的视角分析婺剧在当代的传播,认为婺剧构成的物质性实在是婺剧传播成为仪式的基础,而作为公共文化推广的婺剧展演和以学校学生为主的婺剧学习则是婺剧传播的两种重要途径,促进了传统价值观的文化传承,推动了婺剧在新时代的发展,同时也构成了仪式行为,形成了作为个体的身份确证和作为民族性的族群认知,以及作为文化共同体的国家认同。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
戏曲器乐在早期中国动画电影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2-08-28
摘要:中国动画早在20世纪60年代,曾跨越文革断层而两度辉煌,该时期的动画电影背景音乐大量采用传统的戏曲器乐,使得国产动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鲜明的民族特色,获得诸多国际电影节奖项,被国际上誉为“中国学派”。本文旨在分析......
戏曲与话剧的区别浅析
发布时间:2023-07-14
戏曲和话剧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很多话剧中的剧目都是戏曲中的剧目,话剧无论是从表演的舞台展现还是台风都有一些借鉴戏剧的成分在里面。而现代意义上的戏曲,就是新的戏曲曲目,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只注重唱功,而是多了一些表演艺术在里面......
解析现代经济下法律保障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5-08-04
【摘 要】:改革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背景极为复杂,通过对我国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可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法律机制的保障与支持,以此确保改革能够顺利实施。唯有在执法与立法保障下,才能巩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果,......
对当下社会道德现象的伦理思考
发布时间:2023-06-04
对当下社会道德现象的伦理思考 1.社会道德冷漠现象的原因1.1 传统的风俗意识影响人们正确的道德认识自古以来,我们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就有“息事宁人”的主张,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化解社会冲突,是传统和合思想的积极方面,但是这......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现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22
玩网络游戏是当代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而这种现象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玩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娱乐的一项重要内容,网络游戏对当代大学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关键是看学......
谈电视戏曲的历史和现状(1)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 中国从1958年有了电视以后就出现了电视文艺,电视戏曲也随之诞生。早期的电视戏曲形式很简单,以戏曲为主,将原来只在舞台上表演的戏曲,简单地照搬和再现到电视屏幕上。其表现方式主要是现场直播戏曲舞台剧......
论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的演奏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的演奏 论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的演奏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论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的演奏 精 品源自语 文科 摘要:在大量中国......
司鼓在戏曲音乐中的作用及地位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3
【摘 要】司鼓是戏曲乐队的灵魂,鼓师集指挥与表现于一身,通过形、神、情兼具的司鼓艺术展现其指挥与表现的双重作用。本文对司鼓在戏曲音乐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了分析与探究,以期读者对于司鼓艺术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与把握。 【关键......
中国歌剧与戏曲音乐创演关系之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2
中国歌剧与戏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相互协作、相互促进。对于歌剧与戏曲音乐创演关系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者关注的重点,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演变脉络,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歌剧和戏曲音乐的研究。 【......
舞蹈编导中的文学艺术表现技巧解析
发布时间:2023-03-29
编导在舞蹈编排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舞蹈的灵魂所在。因为编导可以对舞蹈进行动作的编排,表达舞蹈所蕴含的精神文化。舞蹈的编排可以对现实世界进行升华,表现世界的面貌和人们的思想感情。本文通过对舞蹈编导中的文学艺术表现......
影视作品中城市意象的解读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04
城市是艺术灵魂栖息的地方。没有城市这个背景就无法有影视剧故事的发生之处,但是城市的作用又不仅是背景那么简单。它记录了人们的生活,文化发展的轨迹,同时又是一个地区人们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满载着人们成长的记忆,是诗人笔下浓浓......
分析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二度创作
发布时间:2023-07-13
二度创作是相对一度创作而言的。人们通常把词、曲作家谱写乐曲的艺术活动称为一度创作。音乐中的二度创作是在一度创作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演艺活动行为,需要表演者运用演唱技术和适宜贴切的情感表达将一度创作的成果变成活生生的声乐表......
打击乐对戏曲艺术的重要作用
发布时间:2016-08-31
戏曲音乐艺术中,鼓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同时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打击乐对戏曲艺术的重要作用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戏曲乐队中根据乐器的不同分为了文场与武场,文场主要由吹、拉、......
浅析中国当代女作家的创作特征
发布时间:2023-06-26
论文关键词:中国 当代 女作家 创作特征 一、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入选此传的当代女作家都经历了文革,参加了知青,这些生活经历对她们的文学创作活动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女作家中除了台湾的李昂外,全都经历......
小学教师作业批改无视儿童心理的现象及其消解
发布时间:2023-01-06
摘要:目前,小学教师作业批改中存在无视儿童心理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是教师对作业布置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也不是教师懒惰、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教师职业道德,而是教师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真正重视儿童心理,也就是说教师还处在关注生存、关注情境阶段,还未真正关注学生。要解决这一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首先要解放教师,给教师减负;其次,教师自己要学会放权,要关注儿童心理,通过高效地批改作业促进学生、.........
分析当下学者散文创作疲顿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3-01-06
论文摘要:当下的学者散文创作精品匮乏,风光不再。究其原因,大致有时代原因、表现原因、学者自身原因 论文关键词:学者散文 疲顿原因 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学者散文曾煊赫一时,它引领中国散文创作从马鞍形凹槽中走了......
社会学理论下兴奋剂现象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借助社会学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冲突理论和符号互动论,对当前层出不穷的兴奋剂现象进行解读。研究得出:在结构功能主义视野下,兴奋剂现象发生原因在于其满足了社会成员的需求,其负功能是违背了社会正常的竞技秩序;在冲突理论视野下,兴奋剂现象产生的本质原因在于不同群体利益的分配不均;在符号互动论视野下,兴奋剂现象的产生在于人们认为兴奋剂的体验和感受是积极有效的。建议:结合社会学的多种理论,更多地了解体育.........
英国戏剧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异同
发布时间:2023-04-03
在中国传统戏剧衍进生发的历程中,民间性、世俗性可以说从一开始便浇铸贯通于其根基之中,绵延不息的黎民百姓用富于原创性的艺术想象力和世俗平民化的基本人生经验不断建构着这一艺术范型。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摘要:本文主要通过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艺术生产来分析中国传统戏曲与英国戏剧的发展特点,并将二者进行比较,发掘他们的共同点和差异。关键词:艺术生产;中国传统戏曲;英国.........
浅析河南戏曲“画地做场”对中国地方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3-06
摘要:画地做场是河南地方戏及其他省市地方戏经常采用的一种临时剧场,俗称之为地摊戏。它在地上直接铺摊做戏、随处可设、用后即撤,具有经济便利、流动性强等优点,深受戏班和民众欢迎。作为一种临时剧场,它培育、推进了河南地方戏剧种、班社的发展与成熟,并深刻地影响了民众戏曲观念的形成。它的存在,彰显了地方戏曲生存、发展中的民间智慧,体现了民间戏曲的生存之道。关键词:画地做场;地摊戏;剧场;地方戏;河南。中国戏.........
探析蒲松龄俚曲的创作特征
发布时间:2023-03-26
摘要:正如陈玉琛先生在《聊斋俚曲》一书中说:“聊斋俚曲乃是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而又独树一帜,它不拘一格而又自成体,成就了用俗曲讲唱大型故事的崭新事业,成为集我国历代说唱、戏剧之大成者。”俚曲是曲与诗相结合的文体,又是......
文学伦理学视域下的《贝奥武甫》当代改编
发布时间:2022-11-10
摘要: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大量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或是游戏搬上荧幕和电脑。本文将古英语史诗《贝奥武甫》的改编放在文学伦理学的视阈下来研究,考察当今电影和电子游戏在改编史诗时表现出的新特点,探寻导致这些新特点背后的深......
关于高考复读现象解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比较流行的高考复读这一社会现象,从社会因素、学校鼓励、家庭名校情节、个人主导因素四个方面可以得知复读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可以预见这一现象给个人、学校及社会带来的利处与弊端。引导和规范高考复......
浅谈声乐作品之戏曲元素
发布时间:2023-03-18
【摘 要】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表演形式。本文从戏曲元素在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运用着手,就声乐作品的作曲、作词及表演形式三个方面分析了戏曲元素在声乐作品中的运用。 【关键词】浅谈;声乐作品;戏曲元素 戏曲是一种......
“动漫戏曲”创业路:让动漫舞起中国水袖
发布时间:2022-12-02
一个曲高和寡,一个缺乏底蕴,戏曲和动漫遇到一块很可能就负负得正了DD 在北京大兴区地铁四号线高米店南站附近的一个小公寓里,金谷和魏国卿成立了“青谷戏曲动漫工作室”,这已经是他们第四次创业了。这对北大研究生毕业的好朋友,......
浅谈中国传统戏曲视觉符号的现代设计
发布时间:2023-03-28
【 论文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戏曲; 现代 传媒;视觉符号 【论文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文化和现代传媒使得传统戏曲符号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并面临生存危机。国外通常采用将传统 艺术 符号与现代生活、现代传媒相结合或将传......
从《致青春》浅谈当下中国影视圈内的“星导”现象
发布时间:2022-12-01
凭借一部无比青涩的导演处女作《致青春》,小燕子赵薇登上了中国最高票房女导演的宝座。事实上,不只是赵薇,影视明星演而优则导的现象一直屡见不鲜。从老一辈的崔嵬、刘琼到前几年的尔冬升、张艾嘉、姜文、徐静蕾、周杰伦,直到2012年......
试析肖邦即兴曲的创作特征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肖邦 即兴曲 钢琴 浪漫主义 风格 论文摘要:肖邦即兴曲是肖邦创作中的一种体裁,本文针对他的四首即兴曲的创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讨论。由肖邦本身的创作特征引入到他在即兴曲创作上的风格特点,并详细分述了四首即......
时代视阈下的文学作品改编价值
发布时间:2023-03-22
摘 要:文学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是当代传媒的需要,更是文学作品走向大众的主要方式,被改编的作品有其自身的价值需要,更多的是为了更好地迎合大众的需要。其中,小说改编成影视剧作为一种文字媒介的艺术转化为电视剧艺术是最常见、最......
二胡在戏曲音乐中的表演艺术浅析
发布时间:2022-11-27
在戏曲乐队里面,二胡是其中较为主要的拉弦乐器之一。有许多特殊情感的表达都能通过它的演奏得到满足,进面让戏曲演员的表演与戏曲音乐的演奏更为完美、细腻。 1二胡演奏的风格特点 二胡是使用最为普遍、又最具有民族韵味及气质的拉......
电视民生新闻播报曲艺化现象探析
发布时间:2022-11-18
随着民生新闻在国内电视界异军突起,其播报形式也在不断更新,如今打开电视,可以看到很多电视台在播报新闻时一改往日严肃的面孔,而是以轻松幽默的形式来播报新闻。如早在2004年杭州生活频道让唱“莲花落”出身的艺人翁仁康主持娱乐......
探讨现代民族声乐对戏曲的借鉴
发布时间:2023-07-25
【摘 要】中国的戏曲声腔理论在长时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艺术体系。经过历代艺术家、理论家总结出的丰富的专业技巧,既为我们研究、集成、发展传统民族声乐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资料和教材,也是我们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应该吸纳和借......
多元时代共生衍创背景下的“网红”现象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30
《咬文嚼字》评出了2015 年的十大流行语,网红位列其中。网红即网络红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网红特指那些依托网络而备受关注、大红大紫的人;广义的网红不仅指人,也可指物,譬如2016 年2 月14 日在网上备受关注、迅速蹿红的两只......
中国戏曲晚熟的原因新探
发布时间:2022-08-16
内容 提要:本文认为:戏剧成熟必然与商品 经济 繁荣相伴的论断和世界戏剧史的实际并不尽合。某种经济条件必然导致某种文化现象,否则就一定只是因为缺乏某种经济条件的论断,是简单、机械的经济决定论,这种"独断论"不仅不能正确解释戏曲的......
从现代角度浅析三湾改编
发布时间:2023-01-20
摘要:三湾改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伟大实践,枪杆子真正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从三湾改编的内容里很清楚地看到一个核心,那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以人为本”和“民主平等”。 关键词:现代角度;三湾改编;以人为本;民主平等 ......
现当代文学中疏离文本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5
摘要:从现当代文学产生以来,几经波折与坎坷,路过了春光明媚的照耀与暴风骤雨的洗礼,终于也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晴朗的天。当代很多作家、学者也都热心投入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因此,使现当代文学上升到了又一个高度。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
清末民初京剧新戏编创的三大影响
发布时间:2022-08-03
清末民初时期,在近代文化的推动下,京剧新剧目的创制活动更加频繁,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清末民初京剧新戏编创影响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清末民初,皮黄新剧目的创制渐至成为一股潮流。梅、程、尚、荀及各路新起的......
试论戏曲的抒情中心到戏剧的叙事中心的转移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王骥德的《曲律》与李渔的《闲情偶寄》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为我们研究古典戏曲提供了参考。王骥德受诗学传统的影响,将词曲纳入到诗的传统之下,对戏曲的评论也不自觉地采用了诗学的批评标准,......
谈编导创作与演员呈现之间的互动
发布时间:2022-11-11
一、以《一朝芳草碧连天》为例探讨主题创作与审美意识 1、剧情的创作动机以及构思 在排练之前,编导总能够提出相关的创作动机以及初步的构想。而演员需要及时对编导进行构思,而最后让演员以及编导走向合作之路的是双方对于作品的共......
曹禺的戏剧创作对西方文化的消解与重构
发布时间:2023-05-09
曹禺的戏剧创作对西方文化的消解与重构 摘 要:曹禺的戏剧创作从对西方宗教的消解中重新认识社会与人生,从对西方的悲剧意识的消解中重构独特的剧作状态,从对西方象征主义的消解中熔铸独特的悲剧含义。 关键词:戏剧创作;西方文化;......
浅谈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艺术魅力
发布时间:2023-01-28
摘 要:本文将从李斯特改编曲产生背景及影响因素出发,对标题音乐题材的把握和钢琴音色交响化及炫技性演奏技巧进行分析,以期待更好的把握和理解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李斯特;钢琴改编曲;艺术特点 一、李斯特钢......
扭曲叙述策略下的殖民者形象
发布时间:2023-07-11
摘要:在后殖民小说中多扭曲的殖民者形象。《缅甸岁月》作为一部反殖民主义小说,其扭曲叙事的运用贯穿着整部小说的始终。通过对殖民者形象的刻画、语言的描述以及心理的揭示,他们隐藏在扭曲的外表之下的极度扭曲的心理、世界观和道德观也逐一呈现在我们面前。而对他们的意识形态和扭曲形象的构建进行比较和对比之后,我们发现这种“歪曲以便揭示”的叙事策略对殖民范式的堕落和畸形相当讽刺,我们还发现这种扭曲的人物描写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