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多元感官联动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多元感官联动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8-02 00:25:49
多元感官联动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时间:2022-08-02 00:25:49     小编: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享有“多元智能理论之父”美誉的加德纳曾经提到,“唯有让学生在接触科学过程中探寻到更深层次的‘智识之心’,方能让学生基于不同角度来感悟这个世界,这样的教学才能称得上是成功教学”。所谓“多元感官联动”,顾名思义,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眼、耳、口、鼻以及肢体均能接收到信息的刺激,进而帮助学生以多感官的方式完成对信息的吸收,从而深化理解,获得更深层次的“智识之心”。而在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感官联动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升中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升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依据教学理念制订联动策略

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理念包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等。因此,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感官联动教学策略,首先必须依据教学理念,将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以小学音乐二年级“童年的游戏”中的一节唱歌课――《打花巴掌》为例,本课设计了一系列的联动实践活动:想想说说,想象生活中的游戏场景,说出自己喜欢的游戏;拍拍跳跳,学生互动做拍手游戏,跳一跳皮筋,温习感受熟悉的童谣;听听念念,聆听新的儿歌《打花巴掌》,模仿节奏念一念歌词;唱唱玩玩,用科尔文手势带出歌曲的旋律音符,学生和着音乐做拍手游戏,在玩中学习歌曲;编编演演,引导学生续编四月以后的歌词,并创设动作,表演自己编创的歌词。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遵循了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注重以审美为核心,抓住了《打花巴掌》儿歌说唱的审美风格特点,架设了音乐与学生生活的桥梁,激发了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喜爱之情。教学过程充分渗透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

二、依照教学领域制订联动策略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学领域主要包括“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四个领域之间相互紧密联系,又各具独特内涵,因此,教学中应明确所教内容的领域,依照领域的特性,挖掘领域的特点和内涵,探寻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由此制订教学中的主要联动策略。

对感受与欣赏,课标提出:“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以小学四年级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这首乐曲为例,我们制订了以“聆听为主,多元辅动”的联动欣赏策略。通过听唱联动、听辨联动、听律联动、听创联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编能力,增强对乐曲内涵的理解。在各种联动中,学生的多元感官得到有效的启动激发和连觉运用,音乐的美也在丰富的体验中深入学生的心灵。

三、依循学段目标制订联动策略

义务教育阶段分为三个学段,每个学段因学生身心特点的不同而呈不同的学段目标。在教学中要依循标准中的三个学段目标,制定不同的教学联动策略。

(一)针对低学段制定联动策略

课标针对低学段(1~2年级)提出,应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的自然嗓音和灵巧形体”。所以在制定联动策略时可多采用律动、唱游等形式,把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感官连觉起来学习音乐,以此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从而深入体验音乐的美感。

以歌曲《动物说话》的教学为例,设计以奥尔夫教学法听唱歌曲,用音乐律动引领学生进入音乐课堂。营造动物音乐会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能力,让学生聆听歌曲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再模仿节奏,唱一唱,用“我问你答”的游戏形式,师生接龙对唱歌曲。用听唱、游戏、律动等多种形式,调动低学段学生的耳、口、眼、肢体等感官联动学习歌曲,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二)针对3~6年级制订联动策略

课标提出:“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因此,针对3~6年级学生制订音乐联动教学策略时,应在低学段的基础上,以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

以四年级歌曲《木瓜恰恰恰》为例,笔者制订了以“声势律动、唱游表演”为主的多元联动策略。创设“叫卖情境”,运用奥尔夫的声势跟随音乐律动(拍手、跺脚、拍头、拍肩),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与节奏的特点,并设置有趣的师生接龙游戏,让学生学唱旋律。一系列的联动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连觉活动中,发展了各种能力。

(三)针对7~9年级制订联动策略

课标提出:“7~9年级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因此,教学中应在听唱、听辨、律动、游戏、表演等方式的基础上,增强音乐创编能力,选择恰当多元的联动策略来巩固和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

以八年教学欣赏《地狱中的奥菲欧序曲(片段)》《飞翔的女武神》为例。教学中学生完整聆听乐曲,想象乐曲塑造的画面和音乐形象,并用语言进行描述。在反复聆听主题③时,哼唱或背唱记忆中的主题旋律,发展学生听唱听记听辨的能力。这样的教学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联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听、记、唱、动、思、辨、编、奏的各种能力。

四、依凭教学重难点制订联动策略

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基本内涵,是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难点则是学生不易掌握的知识和技巧。以三年级欣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为例,这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乐曲多是五拍为一乐句,感受五拍子的音乐特点,学习五拍子舞步,正是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和解决是教学的关键和意义所在。

为此,应对教学内容做透彻的分析,分析作品的人文特点以及音乐特点,挖掘作品中最具表现力的核心要素。为学生感受、理解、学习音乐作品中核心要素,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制订恰当的教学联动策略。

总之,音乐是一门注重实践的美育课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务必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积极调动学生的多元感官,以多元感官联动的方式,以国内外先进的教与学方法,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帮助学生深入挖掘音乐艺术的独特格调与魅力,让音乐教学回归本源,最终解决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日益突出的各种问题与矛盾。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