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传媒学转向: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走向

传媒学转向: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走向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6-06-13 10:27:30
传媒学转向: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走向
时间:2016-06-13 10:27:30     小编:韩伟红

摘要:在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范畴中,与传媒研究密切相关的新闻学、传播学等学科已经成为了显学,与此同时,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迎来了一次新的转向――“传媒学转向”。“传媒学转向”继承了“语言学转向”的思路和方法,但又超越了“语言学转向”所强调的能指与所指的二元对立。“传媒学转向”既使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实现了从“反思理性”转向了“反思传媒”,又使人与传媒之间的关系从“人使用传媒”转向了“传媒使用人”。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6)02-0026-06

关键词:传媒学转向;人文社会科学;反思传媒;传媒使用人;语言学转向

Abstract: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contemporar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 and other disciplin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media studies and have become a prominent subject of studies. At the same time, contemporar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es has ushered in a new turn― “the turn of media studies”, inheriting the ideas and methods in “the turn of linguistics” and surpassing the binary opposition of the signifier and the signified. “The turn of media studies” is not only reflected in the change of research objects from “reflection on rationality” to “reflection on media”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but also in the one of relationship from “people using media” to “media uses” between people and media.

Key words: the turn of media stud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reflection on media; media users; the turn of linguistics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转向”是指学术研究中的重要学术思想和学术范式的大转变。在目前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关注传媒、了解传媒”已经成为了各个学科的研究重点。同时,与传媒研究密切相关的新闻学、传播学等学科也成为了文、史、哲、政、经等各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显学”。因此,笔者认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当代出现了一次新的转向,即“传媒学转向”。

一、从“反思理性”到“反思传媒”

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经历了两大思潮的洗礼和流变:一是人本主义思潮,二是科学主义思潮。人本主义思潮使得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从传统形而上学的理性转向了身体、直觉、情感等非理性的文化;科学主义思潮使得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进一步从非理性的文化转向了各种形态的科学技术及其方法。其中,传媒作为一种特殊的科学技术,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主要的研究对象,传媒学也就成为了对其它学科具有重大影响的学科。概言之,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实现了从“反思理性”到“反思文化”,从“反思文化”到“反思传媒”的两次转向。

(一)从“反思理性”到“反思文化”

“理性”自古以来就是人文社会科学关注的重点。在古希腊,理性被视为支配世界万物的逻各斯以及具有能动性和超越性的努斯的二元对立。到了中世纪,理性发生了变异,上帝成为了全知全能的理性代言人,人的理性被非理性的信仰所剥夺和取代。到了近代,启蒙思想家们重新树立了人类理性的权威,主张人们运用理性使自身走出不成熟的状态。

从“反思理性”到“反思文化”是从德国哲学家狄尔泰开始的。狄尔泰哲学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历史理性批判”来为人文社会科学奠定新的基础。狄尔泰认为,生命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而不是某个知识概念。狄尔泰的生命概念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个体生命,而是一种自我与世界的关系,一种人类社会文化的历史过程。并且,人文社会科学的经验方式不是外在的感觉经验,而是内在的经历。“经历要比感觉经验更原始,更根本。经历是存在论意义上的经验,而感觉经验是知识认识论意义上的经验。经历是我们与世界的原初关系,是对事物当下直接的经历,包括它们具体的特征、意义、价值、关系和模式。但我们还未能加以区分,经历是原始的生命过程,是一种质的存在”〔1〕。因此,正是这种从感觉经验到经历,从认识的行为到存在的活动,从理性地逻辑思考到生命本身的体验,实现了从“反思理性”到“反思文化”的转向。

之后,胡塞尔又进一步推进了对于文化的反思。胡塞尔所强调的“现象学还原”分为两步:第一步就是要将经验主义者的自然思维方式暂时“悬置”起来,回到事情本身,回到原始的直观经验;第二步就是进一步通过悬置最终回到先验意识领域,这也是还原的最终目的和终点。因为一旦回到了先验意识也就回到了作为人的价值存在基础的生活世界。在胡塞尔看来,欧洲工业文明的兴起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生活的物质条件,但同时也造成了人类精神意义的迷失。胡塞尔所提倡的回到生活世界就是要拯救这种精神价值的危机。生活世界是先于科学的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只有将生活世界作为人的价值存在基础,那一度失落的人的意义才能重新复归”〔2〕。总之,从“反思理性”到“反思文化”,也就是使人文社会科学的关注点从形而上的理性思辨领域转向了与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密切相关的文化领域。

  (二)从“反思文化”到“反思传媒”

文化与传媒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家在对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的时候,自然而然也要反思和批判传媒,因此,从“反思文化”到“反思传媒”的转向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尤其是到了20世纪中后期,随着大众传媒的蓬勃发展以及传媒文化的出现,很多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学派和研究理论都是围绕着“传媒”而展开的。

1.作为文化的传媒与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是传播学批判学派的代表,他们通过批判大众传媒进而批判资本主义理论。具体而言,法兰克福学派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传媒批判理论的。

首先是传媒的资本化。法兰克福学派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高度资本化的社会。资本控制着大众传媒,利用它来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利用它来消灭个性,达到控制社会的目的。大众传媒变成了功利主义的资本工具。

其次是传媒的权力化。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大众传媒完全受到国家权力的控制和操纵,成为了权力的工具。国家权力正是通过大众传媒向大众传播各种信息,从而对大众进行操纵和控制。

最后是传媒的产业化。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将大众传媒所制造的文化称为“文化工业”,文化的工业化也就意味着文化产品的同质化、标准化生产,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都是千篇一律的,毫无个性可言。大众传媒也就成为了文化的生产工具,导致了文化的异化和物化。

2.作为文本的传媒与文化研究学派

大众传媒不仅是文化世界的一部分,也是文本世界的一部分。因为“大众传媒不是物理性的事实,而是需要解释意义的文本叙事的过程。人类都悬浮在一个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中,只有借助哲学与历史的广阔视野、人文主义的研究方法,才能弄清这些意义的产生之源,才能深刻地揭示文本的复杂性和文化的矛盾性”〔3〕。文化研究学派就是对传媒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的理论学派。

文化研究学派是站在大众文化的立场,“关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传媒作为文本自身对于文化生活的实践作用,从而将大众传媒的过程视为文化生产与意识形态再发现的过程,将日常生活的权力关系反映为意识形态的争霸”〔4〕。与法兰克福学派不同,文化研究学派不仅强调了大众传媒塑造大众文化的重要作用,而且肯定了大众的能动性、批判性、对抗性。大众虽然不能直接控制传媒文本的生产,但是可以主动地对传媒文本进行解码,将自己的意义植入传媒文本之中。总之,文化研究学派将传媒看作一个开放的文本,大众可以在其中创造自己的文化公共空间。

3.作为商品的传媒与传播政治经济学派

传播政治经济学派是采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来从事传媒研究,他们遵循政治经济学的两大逻辑:经济逻辑和政治逻辑。经济逻辑就是指商品生产的逻辑支配传媒的运作,即传媒的商品化;政治逻辑就是指少数个人和集团控制传媒的运作,即传媒的权力化。并且,传播政治经济学派认为,传媒在西方首先被看作是经济产业的产物,其次才被看成是权力的工具。因此,传媒产业的最终目的就是追逐剩余价值。“传媒不仅直接创造剩余价值即生产传媒商品,而且通过广告将其他生产部门纳入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轨道;与其他产业一样,在剩余价值的诱惑下,传媒工业必然走向竞争和垄断”〔4〕。由此可见,在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看来,传媒是货真价实的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传媒研究者应该首先关注传媒的商品性,其次才是它的意识形态性。

二、从“人使用传媒”到“传媒使用人”

在研究领域方面,“传媒学转向”实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从“反思理性”到“反思传媒”的转向;在传媒观方面,“传媒学转向”改变了人与传媒的关系。过去,传媒被看作是人所使用的工具,即“人使用传媒”,而现在人成为了传媒的使用工具,即“传媒使用人”。

(一)传统认识论:人使用传媒

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在近代发生了一次转向,即“认识论转向”。一般认为,“认识论转向”是以“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所提出的“我思故我在”为起点的,他认为,思维与认识主体同在,不可分割。其中,“我思”确立了一个“思维主体”。并且,这个“思维主体”是一个具有先验理性的人。这个思维主体在认识活动中所面对的是一个外在于自身的客观世界,“只有当这个客观物质世界以某种形式转移到人的思维主体之中,人才有可能进行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其实也就是一种‘再现活动’或‘表征活动’。而正是这样一种‘再现活动’才使‘知识‘成为可能”〔5〕。换言之,知识的获得就是人运用自身的先验理性思维“再现”大脑之外的客观世界的过程,这个“再现”的过程也就是认识的过程。总之,认识论强调主客体二元对立,人被看作是一个能够不受外界的干扰,自主、主动、能动、自由地进行思考和行动的封闭的主体。客观世界被看作一个外在于人的客体而存在。知识的获得便是主体运用自己的理性去认识客体。

同时,传统认识论的这种主客体二元对立的关系是人所特有的,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之所在。“劳动把人从动物界中提升出来,使人成为与自然界相对立的主体,自然界则同时成为同主体处于对立统一关系中的客体。这就是主体与客体的分化。而劳动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开端的。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意味着动物的本能活动被人的劳动所代替”〔6〕。由此可见,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是主体与客体二元对立的前提和标志,在主客体关系中处于中介地位。因此,认识论所强调的主体对客体的“再现”和认知必须要通过工具才能实现。最开始是语言承担起了这种“再现”功能,语言不仅能够再现外在的客观世界,而且自我内在的主观的思想世界也必须通过语言才能得到再现。因此,传统语言观将语言看成是一种受主体自我支配的工具,人们使用这种工具可以再现和认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可以将自己的思想、经验、意志、情绪等信息传递出去。在这里,人与语言的关系是主宰与从属、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是绝对的、不可逆转的。

如果站在传统认识论的立场之上,传媒也仅仅是受人支配的工具(语言也是一种特殊的传媒),在与人的关系中始终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其功能是传递主体的思想、情感、信息。目前,传播学界对于传媒功能的研究也还基本上停留在“工具论”的层面。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当代逻辑学研究的信息转向浅析
发布时间:2022-12-19
在当代,逻辑学研究自身正面临重大而复杂的变化。回望过去,我们可以看到两千多年前,逻辑学说在古中国、古印度和古希腊孕育发展,各树一帜,逐渐形成逻辑学的三大逻辑流派和逻辑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社会实践的进步,逻辑学研究......
当代文学的研究方向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18
摘要:当前由于社会的不断变化,人们的意识以及情感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深刻地影响了当代文学发展。由于全球一体化趋势,中国当代文学遭受外国文化的冲击,使传统文学的封闭情况有了一定改变,为了符合当前世界发展潮流,我国当代文学也......
当代社会文化转型与文艺学学科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16
最近,我参加了一个“全球化时代文艺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围绕信息化与大众文化兴起的背景下文艺学学科的发展讨论得十分热烈,争论得不可开交,在美与非美、文学与非文学,乃至文艺学学科的哲学根据、对象、方法与主要范畴等基本问题......
走向大数据时代的运动训练科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20
摘要:数据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活动方式的改变必然会影响科学研究的变化。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一场关系到人们科学研究的技术与思维方式的巨大变革正在发生。目前,传统运动训练科学的简单小数据研究模式正面临难以突破的困境与局限,而大数据科学技术正在为运动训练科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大数据思维给运动训练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洞察力。基于复杂性科学理论研究视角,探讨运动训练科学大数据的研究现状、研究的本质.........
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3
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研究 自20世纪末以来,就中国文化发展与方向的问题,在全社会范围内又掀起了一阵讨论热潮,讨论的主要核心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问题。经过激烈的争论之后,学术界就文化问题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观......
走向新历史主义:接受美学的转向(1)
发布时间:2023-07-18
回顾二十世纪后半叶西方接受反应文论的诞生与 发展 ,我们看到它在20世纪文学 理论 与批评中所具有的鲜明特征,所产生的巨大幅射作用和它的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面对世纪之交的新的文化转折,接受反应文论再度转移,汇......
走向后现代:当代中国研究中国家
发布时间:2022-12-12
" 摘要:本文通过检视西方政治社会学中国家-社会分析框架的演进,揭示出当代中国研究中也存在一种国家-社会分析框架的嬗变。这种变迁正在导向后现代阶段,这集中体现在:国家与社会关系日趋复杂;由二分对立式框架向三分互动式框架的转......
走向融合:新时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3-08-07
一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认识与改造自然、认识与改造自我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方法和价值体系。它们是贯串在科学探索和人文研究过程中的精神实质,是展现科学和人文活动内在意义的东西。(注:肖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当代中国自媒体的文化呈现与艺术走向
发布时间:2023-07-03
中国当代自媒体的发展迅猛而独特,关于其历史、定义、美学研究也是近年学术研究的热点,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讲,自媒体这个族群正以一种全新的全息视角和方式完成对传统媒体与当代媒体,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共同审视。这种自媒体族群的发......
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23-08-04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体制的改革深化,体育文化逐渐呈现全球化、跨区域化发展,我国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大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使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本文基于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基本概况,对当前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系统性分析,旨在为体育人文社会学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关键词:人文社会学学术研究现状发展方向1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概况随着现代化信息.........
谈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价值观走向剖析
发布时间:2022-11-13
"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 主体化 世俗化 多元化 复杂化 论文摘要: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由于现代社会格局的多元化,商品社会消费型经济和市场经济中日益觉醒的主体意识和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呈现主体化、世......
论哲学的人文转向
发布时间:2023-05-17
"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没有把哲学的人文转向作为一种新的思维范式来理解,从而没有形成真正的哲学人文转向之自觉。建立在意义(价值)、理解、主体间性等范畴基础上的现代西方哲学的人文转向,是对传统哲学的批判和超越,对我们......
科学观的后现代转向与理科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2023-02-23
" 摘 要:对科学文化的根本理解既是理科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前提,也是理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科学观的变化、发展及其教育选择将会对理科教学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后现代科学观作为后现代思潮的重要内容不断冲击......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的生存论哲学转向分析
发布时间:2016-08-2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同时受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遭遇到了十分严峻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一些专家和学者积极探索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解......
当代文学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06
关键词视图时代、文学、传播、媒介一、视图时代的文学创作与传播与文字相比,图像在信息传递上更加直接,影像感官直接作用于人的大脑和眼睛,使之产生的愉悦感大大超过对文本的接受,其直接后果是阅读文学文本的群体数量大幅度削减,人们沉浸在由文学改编而成的影视视图中难以回归文本本身。虽然也不排除一部分人在意犹未尽的情况下对文学文本进行购买和研读,加剧文学与影视的互动,但是这很大程度上要看影视文本精彩与否。图像征.........
实证研究是教育学走向科学的必要途径
发布时间:2023-08-18
1教学作为科学可能性的内在依据社会科学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对于教育的兴趣虽然不断的降低,但是却从没有消失过。而教育学作为整个社会科学中的一个部分,其本质是蕴含在社会科学的概念之中的。因此只要我们能够承认社会科学的可能性,也就能够有效的证明教育学能够成为一门社会科学。而成为科学的知识体系究竟需要具备那些因素?这个问题到现在依旧没有一个总体的答案,而随着科学发展处于不同的状态,人们对于科学的定义以及见.........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未来走向
发布时间:2013-12-18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未来走向——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一、建构目标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兴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又带着与生俱来的消极因素。这是一个历史与现实交给我们的悖论,在悖论中开辟新的道路,这是我们一代人的宿命。面......
浅析面向社会科学的行政法学
发布时间:2016-12-21
一 引言 社会科学的交叉从半个世纪前开始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制度变迁理论、机制设计理论、博弈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这四个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分析基础上的新兴领域。这四个以人类行为理论为中心重建的科学新理论通过推动行政法学重......
探讨当代教育哲学研究的问题走向:视域、立场与观点
发布时间:2023-08-07
教育哲学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已经存在百余年。百年来,这个学科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与进步,诸如杜威、罗素、雅斯贝尔斯等伟大的哲学家对教育哲学的贡献,使教育哲学成为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教育分支学科。在我国,教育哲学学科发展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主要表现为研究内容过于庞杂,研究边界无限扩大,教育哲学的学科价值逐渐弱化。从教育哲学区别于其他教育学分支学科的特点上来看,属教育哲学研究范畴的主要包含教育价.........
论当代西方国际法的走向(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14
引 言 应当说,国际法并非“西方”的专利。中华法系在古代早已形成独特的国际法思想与实践。仅以和平与战争的实践为例,从“以和为贵”、“先礼后兵”可以看出,中华法系的国际法思想始终是以和平为主旋律的,狭义的战争法即“战中之法......
新闻个性化走向智媒体
发布时间:2022-11-13
过去,媒体是在信息稀缺、信息匮乏的条件下做传播,现在变成在信息冗余、信息泛滥的时代来做传播。在每天300亿条信息爆发的今天,不仅媒体面临选择、处理困难,大众也面临“看谁的、听谁的、信谁的”的选择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尤其......
基于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走向探究
发布时间:2023-05-22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数字应用技术得到了创新发展,传统新闻的传播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需积极探索全新的传播途径。在计算机和日臻成熟的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和支持下,媒介融合成为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出版传媒集团多元化战略转型方向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9
摘要:我国出版传媒集团的多元化经营已形成了不同类型,所带来的企业经营绩效也有所差异。在当前的多元化战略下,我国出版传媒集团应逐步改变纵向一体化的现状,加大力度实施横向多元化经营战略转型,并以各业务板块的利润率作为重要投资依据。关键词:出版传媒集团;多元化;战略转型随着我国出版业发展与改革的深化,多家出版传媒集团相继成立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其中凤凰传媒、出版传媒、中南传媒、大地传媒、中文传媒、时.........
试析高校学生管理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发布时间:2023-04-26
" 论文摘要: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由科学主义的硬性管理向人文主义的柔性管理转变,对于我国文化兴国战略的实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以及学生的成人成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 论文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科学;人文 20世纪初,......
论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
发布时间:2023-08-04
摘要:伴随媒体技术的发展进步,媒介融合的概念应运而生,直接地影响到了电视新闻传播的方式。在崭新的媒体技术的催生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以媒介融合的涵义为切入点,简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发展的......
论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
发布时间:2016-12-26
媒介融合是现代媒体发展的主流趋势,从内容到方式,从网络到终端均发生了显著的转变,对电视新闻栏目的影响不可谓不大,而在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媒介融合的进程将会更快。鉴于此,明确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
电视新闻传播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走向
发布时间:2022-12-14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刺激下,信息技术也有了重要进步,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对于我国传统行业、生活方式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其中,新闻传播模式就不得不另寻他路,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发展电视新闻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相应的,电视新闻传播也......
新时期社会语境下的科技期刊发展方向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9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也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我国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也愈加频繁和密切,这使得我国的学术交流经验与科研成果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在这样的社......
浅析当代文学本质论观念嬗变的“人学”向度
发布时间:2022-07-23
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观念变革呈现出多元探索发展的趋势,并且逐渐形成影响较大的几种主要倾向或理论思潮。其中一种是审美主义思潮,在对过去认识论或意识形态论的文学观念的批判反思中,致力于将文学观念扭转到审美的方面上来,着重从审......
数字时代新媒体广告传播的社会责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7
[摘要] 数字出版时代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不仅承担了法律和经济上的义务,还承担着“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数字出版时代,新媒体广告传播的社会责任构成要素主要有对受众、广告主和广告环境三个方面的责任。数字出版时代的......
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创新(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一、无形资产核算将成为会计核算的核心内容 1 决定企业创办的首先因素不再是资本,而是知识和技术,任何有知识和技术的人,都可自立门户,而不必囿于资本的限制; 2 拥有专门知识和技术的人成为企业的核心,企业将高度重视员工的知识素质的提......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23-04-27
1、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分别 中国现代学术思想的一个标志,是重视对学术作现代学科的分类。传统学术的分类方法,是按经、史、子、集来分别,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四部之学。晚清西方学术思想大规模传入,当时先进的学人开始对传统学术......
论现代学校管理走向人性化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人性化管理 灵活的管理制度 有效沟通 教师权利主导 [论文摘要]随着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人性化管理已经是管理的大趋势,学校管理也必将受到它的影响,转向以人性化管理方式实现管理效率的提高。然而,学校作为教育集体......
浅析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论
发布时间:2023-01-24
一、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性质 人文社会科学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指研究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所有相关学科的总称,其在本质上是关于人的科学。人文科学主要研究人的观念、精神、情感和价值,即人的主观精神世界及其所积淀下来的......
推进哲学研究的实践转向
发布时间:2023-08-09
摘 要:“哲学的实践转向” 在马克思那里就已经实现了。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就是实现哲学的“实践转向”。由于教条主义的影响,马克思开创的这种哲学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种实践批判的本性后来被我们一些研究者遗忘了,这才有了今......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向我们走来
发布时间:2013-12-17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任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3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下作报告》中,通篇体现出要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思路。回顾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
论中国文学现代转换的面向
发布时间:2023-01-29
关键词: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转换;面向 “现代”作为一个有着确定的时间外延与丰富性质内涵的概念,与传统和古代相对,但其含义却驳杂繁复,人言人殊,难以一言以蔽之。中外学术界大体上认为:它与人类从分散的民族史向统一的......
关于美学的当代取向
发布时间:2022-08-26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关于美学的当代取向”,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不能不承认,百年来,我们的美学一直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在相当长的时......
向左走 向右走
发布时间:2023-08-06
捷豹F-TYPE COUPE 3.0T S 发动机:3.0升,涡轮增压,V6 轴距:2622mm 变速器:8挡手自一体 最高车速:275km/h 0-100km/h加速:4.9s 厂家指导价:97.80万元 我不知道,在中国,究竟有多少女性会因为贝克汉姆而成为一个......
向左走,向右走
发布时间:2019-11-08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中国影像界的一场盛会,每一年春末的PE(中国国际照相机械影像器材与技术博览会)似乎总是不可或缺的。在这里,各种数码相机和种类繁多的附件产品可以和摄影爱好者们亲密接触,近距离感受影像拍摄的魅力,了解最新的产品和技术现状。到现在为止,PE展会已经十八岁了,但它却不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展会,几乎见不到重量级的产品和技术在这里发布,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它的国际影响力。不过,人们的数码.........
从现代语言学走向后现代语言学
发布时间:2022-12-02
从现代语言学走向后现代语言学 [摘要]20世纪初由索绪尔所发起的语言研究的根本性变革,使现代语言学得以建立,但也人为地将语言学研究的视野局限在语言的所谓最中心部分,使其走上了一条十分狭窄的探索之路。自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起,......
“社会治理”的三维向度及其当代实践
发布时间:2022-11-15
摘 要:“社会治理”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得到政府、学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改革的高频词汇。不同语境中的“社会治理”蕴含着不同的实践取向,并在不同层面决定着“社会治理”的当代转向。从宏观层面来看,当......
关于美学的当代取向(1)
发布时间:2013-12-18
美学学科即“美学之为美学”的重建,我曾经说过,包含三个层次:从深层的角度说,是对于美学的特定视界的考察,它着眼于美学学科即“美学之为美学”的的根本规定(只有研究什么,美学才是可能的);从中层的角度说,是对于美学的特定范型......
语文教学要走向“会意得言”的统一
发布时间:2013-12-18
东岱中心小学 林煐勇 摘要:语文教学改革行进的经验与教训让我们更加明确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该指向让学生具有运用语文进行生活的能力。基于这样的目标,语文教学应该注重语言文字的言与意的结合,并且将教学的重心指向语文的运用......
探究高校学生管理的现代转向
发布时间:2016-12-29
一、管治与善治之流辩 管治与善治同属于社会管理的范畴,但分属于不同的理念和向度,管治建立于传统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指的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向管理目标而对被管理者实行控制的一种管理过程,其强调的是控制,特征表现为等级制、......
吴正宪 从小学课堂走向人民大会堂
发布时间:2022-10-05
“我就是一个多年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45年从事儿童教育到教师教育,其中25年做小学老师、班主任、教数学、语文。20年做教研员、培训教师,最大的‘官’就是做到了教研室组长。我做了一辈子小学老师,从一名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研究......
研究古代文学经典价值的当代转化
发布时间:2022-10-24
任何学术研究,都离不开时代语境和自身发展规律的双重作用,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也是如此。2016年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时代语境,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号召。古代文学研究的自身规律是以文献史料的整理研究为基础,以文学为本位,以文学与社会的互动为参照,以发掘总结古代文学经典中蕴含的优秀.........
中国当代历史文学:面向全球化的新语境
发布时间:2023-05-12
作者:吴秀明 荆亚平 赵卫东 [摘 要]面向“全球化”新语境的题材创作不仅在小说、戏剧和影视等方面取得了全面繁荣,也为反思历史、建立全球化的对话关系提供了新的契机。在这一认识背景下召开的“中国历史题材创作”国际学......
从《中国作家富豪榜》看当代中国社会文学趋向及其利弊
发布时间:2023-08-07
从《中国作家富豪榜》看当代中国社会文学趋向及其利弊当代中国社会缺少一种书香,国民平均文化素养不高。但是依然有畅销作家的存在,本组同学希望借助本次研究调查,可以了解到是什么因素将部分作家推上榜单。更为重要的是,借助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就文学流行取向深入探究当代中国社会的阅读现状和利弊,从根本上研究提升当代社会总体读书质量的方法。一、调查结果分析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已经可以从各方面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社会阅.........
逻辑学研究的认知转向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27
逻辑学数量化是逻辑学发展的领域中的一个,但是随着逻辑学的发展,它是注定要在人类知识不同的领域展开分支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突飞猛进,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加深,加之认知心理学的发展,逻辑学的发展方向有了......
苏珊·哈克的意向性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若干问题探究
发布时间:2023-07-19
摘 要:苏珊・哈克将里德的意向性理论延伸到了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在这里,哈克所说的意向性的社会科学和其他的社会科学有区别的,但在某些实质方面,两者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不过,在哈克看来,“意向的社会科学也可以与自然科学相整合......
论当代西方国际法的走向国际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22
内容提要本文在总结当代西方国际法的基础上,认为当代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是以"二元论"为基础的,国际法调整国家间关系的这个本质仍然没有变。当代西方国际法的三大主题是国际维和与武装冲突、发展与环境、民主与人权。显然,在民主与人......
走向新的综合
发布时间:2016-06-13
“再”系列是湖北美术馆开辟的对于当代艺术创作主题、媒介及现象进行再思考的品牌展览。此次由杨小彦、冀少峰、郑梓煜策划的“再影像:光的实验场”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展期长达两个半月(从2015年12月18日至2016年3月6日),由丁澄、......
主题学视野下的新文学路径及其走向
发布时间:2023-02-06
主题学视野下的新文学路径及其走向 新文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不得不面对一系列复杂的矛盾结合体,从晚清到“五四”,从抗战到新中国,启蒙、专制、救亡、翻身、个体、民族等话题一直是新文学的核心主题,它们之间颉颃对立、互动共生的......
体育人文社会学方向学术论文评价方法浅探
发布时间:2013-12-19
" 摘要:评价体育人文社会学方向学术论文质量的方式应为:1)坚持成果形式评价和成果实质评价相结合、2)学者评定和期刊评定相结合、3)数量评定和质量评定相结合的“三结合”方式制定评价标准。个人认为这是针对不成熟学科的学术成果的......
谈走向“生活之道”的当今西方哲学
发布时间:2016-11-26
一、哲学何为: 它只是理论学科吗? 美国哲学家亚历山大内哈马斯( Alexander Nehamas) 所著《生活的艺术》开宗明义地质疑道:哲学就是一门理论学科。它对于日常生活而言少有践行意义。 尽管实用化的哲学( 比如商业与医学伦理学) 已纷纷出......
整合“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走向“社会生活”
发布时间:2023-02-05
进入新一轮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的课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无可避免地百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教育资源,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我们应......
从“技术理性”到“文化理解”:当代音乐教学范式的转向
发布时间:2022-12-16
音乐教学需要遵循特定的教学范式,“技术理性”主导下的音乐教学强调“双基”的学习和音乐教学的程式化模式。随着当今国际音乐教育的文化转向,作为文化理解的音乐教育已成为当前我国音乐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文化理解”的音乐教学......
走向生活的美学——20世纪西方美学的主体走向(1)
发布时间:2023-08-07
第二种是朱狄先生的意见。他认为,“整个20世纪,西方对美学的思考就是以加深经验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这两种类型的区别来进行的。这样,这两种最基本的类型就被划分为‘科学美学’和‘分析美学’。”(注:朱狄:《当代西方美学》,人民出......
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
发布时间:2023-08-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
儒家和谐取向社会哲学的现代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07
摘要根据对内部与实力增长和谐两个基本目标的排序不同,规范性哲学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和谐取向社会哲学,增长和并重社会哲学,增长取向社会哲学。中国传统社会中代表儒家主张的哲学思想主要是和谐取向社会哲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儒家主张的和谐取向社会哲学逐渐被增长取向的社会哲学取代,不再局限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中国社会哲学完成了转型,虽然增长取向社会哲学制造了诸多的社会问题,但它的存在仍然具有很深的影响。关键词儒.........
新媒体时代纸媒的转型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9
摘 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影响力持续上升,对传统媒体构成巨大的挑战,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进入断崖式下滑。目前传统纸媒处于战略转型的决战期、融合发展的攻坚期,迎来了最艰难的阵痛期和转型期,纸媒转型......
专科全科医学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2-10-05
摘 要:目前,我国农村和社区全科医生短缺,到2020年将通过不同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2012]7号)指出专科临床医学专业要深化面向基层的初级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媒体融合时代下的新闻美术设计创新方向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12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媒体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迅速,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成为一个必然的过程。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美术的设计也有了创新的基础,本文对媒体融合时代下的新闻美术设计的创新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
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评价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2-09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人文社科科研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评价也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异常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但是,在人文社科评价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进而严重影响到我国高校人文......
继续教育新媒体向全社会输出主流文化探讨
发布时间:2022-11-08
教育是文化现象产生、传播和文化成果形成的重要领域。继续教育是教育系统中与社会联系最紧密的教育层次。与在校教育或全日制教育不同的是,正是因为继续教育受教育者分布在社会各地域、各领域的特点,组织管理困难反而倒逼其通讯媒介、......
关于文化研究的路向与转向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1-13
[摘 要]当前学术界的文化研究基本是“外向、具体化的路向”,而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杨英法所著的《大中华文化的汉语根基探究》则开辟了文化研究“内向、深刻化的路向”。这两种路向具有明显的区别,不容混同,但毕竟又是互相依......
MOOC时代新闻传播学科教学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3
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基于开放共享理念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带来传统高等教育理念和实践的深刻变化。MOOC时代,包括新闻传播学科在内的各学科该如何创新教学模式?本文从传播学视角......
走向新课程的教师教学行为
发布时间:2013-12-18
" 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区域实验当中,不久将全面推开。这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课程改革,需要一批有改革意识的教师来操作。从理论上,以及实践的经验上来看,教师本身的素养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根......
情商教育:论大学生迈入社会走向成功的桥梁
发布时间:2022-12-02
" 论文摘要:大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大学生情商水平较低的现状,学校应及时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变化,采取弘扬传统文化、加强挫折教育及开展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推进大学生情商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论文关键词:情商......
Internet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0
Internet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Internet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Internet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 内容 提要】本文旨在探讨Internet进入 哲学 、 社会 学、法学、 经济 学、新闻学、国际 关系学等一系列哲学社会 科学 研究 领......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转向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人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综合载体。人的需要可以简单概括为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如何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承担的使命。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拙,对人的本质特征理解......
走向“被看”的美学(1)
发布时间:2022-12-01
[摘 要]在传统美学走向当代形态、经历了多方面的变化的进展中,“看”的美学有着走向“被看”的因素,且经历一个由沉沦到解放的过程。 [关键词]美学 传统美学 话语 艺术创造 艺术阅读 美学在近代才正式得名,“the aesthetic”的......
浅析大学生服务社会能力科学化的实践取向
发布时间:2023-03-04
" [论文摘要]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存在问题,导致他们的社会能力欠缺。构建科学的身心素质训练机制、口才写作能力机制、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机制和社会实践机制,对大学生服务社会......
社会变迁视野下的教育改革走向
发布时间:2023-03-21
摘 要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社会变迁与教育改革的关系,分析了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变迁对教育改革的影响,提出了我国教育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变迁下的走向,以应对社会现代化背景下的挑战。 关键词 社会变迁 教育改革 影......
浅析“新四板”,让中小企业走向科学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3-08-06
在国民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企业如果想要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就必需要具有实实在在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传统的单个商业项目中,更体现在企业的品牌、团队、能力、潜力、文化等深层次的价值中。只有全面构建起企业的发展格局,形成爆发力,才有可能得到资本的认可。而当企业真正获得资本的认可后,所得到的就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钱,更多的是这些钱背后所带来的智力资源。这些优质的智力资源将有助于企业的规划与决策,为企.........
试论社会需求导向的法学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3-05-21
" 论文摘要:新世纪对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实却存在反差,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法学专业毕业生素质与现实需求之间还存在极大的距离。法学教育的目标:应转向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培......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科取向
发布时间:2023-08-06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始终肩负着学科建设的重任,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区别于欧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这种以学科理论体系建设为旨归的高等教育研究在我国具有逻辑必然性,它既是我国文化制度作用的结果,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者自......
浅谈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研究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8-21
" 论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职业价值取向 特征 合理性 不良倾向 教育 论文摘要: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关系到他们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当代大学生的职业动机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他们的职业理想更加趋于实际;择业的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
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定位
发布时间:2023-02-22
" 有人主张将已往的“哲学社会科学”改称“人文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用以指称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另一大半(有关人、文化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的)科学领域,这是目前一股国际性的学术潮流。其用意在于强调哲学和各门社会学科的本性是面......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新移民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07
摘要:新移民文学属于中国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思想流散性和文化交融性。新移民文学因为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因此它较好的将中华文化融入到世界文化之中。新移民文学具有自身独特的审美内涵,并且追求的是文化的多元......
当代社会背景下城市新区中学功能需求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要:随着中国整体国力的不断强大,国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一些问题的出现也着实有待解决,例如:贫富差距过大、人口老龄化、城市新区基础设施薄弱等。当代社会背景下,学校功能化一直以来都是业内争论的焦点问题,其中......
走向断裂:当代生态危机深源及出路
发布时间:2022-12-17
【摘 要】马克思物质变换思想是价值、制度和实践三重维度的统一。在马克思物质变换三重维度下分析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价值维度上,建立在科学技术控制征服自然基础上的价值观,是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意识根源。制度维度上,资本主......
新世纪中国政治学的“三个走向”
发布时间:2023-04-18
" 在20世纪最后的20年里,当代中国政治学经过恢复、补课和重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终于建立起来了,由此中国走出了没有政治学的政治中国。在这过程中,政治学的发展有过波折,但是,总的说,政治学科的理论体系、教育体系、科研体系等......
哲学的政治学转向
发布时间:2023-05-24
" 1.无自由和完全自由都不需要智慧 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世界哲学日”在中国的大会主题是“哲学与公共政策”,这是一个涉及到多个哲学学科的综合问题,特别涉及到政治哲学、伦理学、社会哲学和文化哲学。无论是政治、伦理还是社会和......
广告传媒与社会语言学
发布时间:2022-11-20
广告传媒与社会语言学 “语言离不开社会, 社会也离不开语言”,这是当代社会语言学家Romaine的重要论断。广告传媒充斥着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并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广告语言作为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中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当代文学批评发展探究
发布时间:2017-08-21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社会带来了新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大面积应用,文学批评方式也随之产生了新的变化。批评语言、批评手段、批评方式等都较之传统文学批评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文学批评的使命却不能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在对待新媒体的态度上,文学批评应该秉持其根本,对于文学未来发展,应该发挥其积极作用。本文结合新媒体的特征,分析了新媒体对于文学批.........
对现代文学研究的“职业化”倾向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2-07-25
【内容提要】 当今的现代文学研究或许不仅仅是研究者个体的纯粹的科学理性认识过程,不仅仅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心灵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连结着研究者的可以获得各种利益、改变生存状况的一种有力依据,是连结着研......
浅谈改革传统课堂教学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初探
发布时间:2023-05-04
" [论文关键词]室内设计教学 教改 课堂设计 [论文摘 要]职业教育的核心在于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课程建设。如何构建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是我们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在对室内设计教学现状剖析基础上,针对当前社会岗位对室......
让语文教学走向语文教育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20
导语:语文学科作为语言与文学的综合体,蕴含着丰富的美。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语文教学走向语文教育的论文吧!在20世纪90年代,“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潮流。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