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谈走向“生活之道”的当今西方哲学

谈走向“生活之道”的当今西方哲学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6-11-26 14:30:23
谈走向“生活之道”的当今西方哲学
时间:2016-11-26 14:30:23     小编:陈明

一、哲学何为: 它只是理论学科吗?

美国哲学家亚历山大内哈马斯( Alexander Nehamas) 所著《生活的艺术》开宗明义地质疑道:哲学就是一门理论学科。它对于日常生活而言少有践行意义。 尽管实用化的哲学( 比如商业与医学伦理学) 已纷纷出现,但生活哲学却不等于实用哲学,问题更在于哲学对于那些践行之的生活而言仍鲜有意义。哲学研究所做的事情,不再宣称去影响他们个人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哲学早已成为了理论学科,并且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获得了不断地自我肯定,哲学由此获得了其非变更的本质( unchanging essence) 。在这个意义上,内哈马斯的意图并不是说,让哲学成为一门实用的学科,而是说,哲学脱离生活实在太久了。内哈马斯重启了在哲学中生活作用的观念,在当今哲学界已成为一种主流的声音,既然生活艺术必定是一种实践艺术,那么,实用主义传统对于实践的高度强调就被历史性地凸显出来。实际上,这种将哲学当作生活的艺术的观点,随着杜威哲学的全面复兴,从理查德罗蒂( Richard Rorty) 开始就在新实用主义内部星火燎原了。随着分析传统与实用主义的日渐深度结合,就连分析哲学巨擘维特根斯坦的思想,也被纳入这种生活论的视角来考量,甚至出现了所谓第三个维特根斯坦的说法, 也就是不同于早期的《逻辑哲学论》与晚期的《哲学研究》所呈现出来的维特根斯坦哲学形象,还有一位更为生活化的、践行哲学生活的维特根斯坦。事实上,生活与语言,可以被视为维特根斯坦整体哲学的两个基本维度: 语言只是外在的呈现,而生活则是内在的沉淀。这是因为,在学术中维特根斯坦关注的乃是语言及其与世界之关联,这在他最早期的笔记里就已被奠定: 既然语言与世界有内在的关系,因此它与这些关系便规定了事实的逻辑可能性( logic possibility of facts) 。

但维特根斯坦的另一面却常被忽视,他还强调将语言的陈述置于生活之流当中来考察,这恰恰显露了他注重生活实践的一面。所谓一种表述只有在生活之流中才有意义( Ein Ausdruck hat nur im Strome des Lebens Bedeutung) ,这也就是说,任何表述都是在实际的语言交往中起作用的,亦即只能是在实际的语言交往中、在生活之流中起作用。由此可见,语言与生活在维特根斯坦那里是不分的。崇尚哲学化生活的维特根斯坦本人在日常所写的笔记当中,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 智慧是灰色的,然而,生活和宗教充满了色彩。 这与老黑格尔所钟爱的歌德在他的《浮士德》里写下的两句诗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是何等近似。这意味着,从维特根斯坦早年将美与幸福直接相系,直到晚年仍醉心于对生活问题的探讨,从中可以发现一种不同于通常哲学视野内的维特根斯坦的另一哲学面貌。这种以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智慧,就来自于生活的维特根斯坦或维特根斯坦的生活; 同样,追寻存在真理的海德格尔、探求生活经验的杜威与寻求生存美学的福柯,这些奠基性的现代与后现代哲学家们都有近似的回归生活的哲学大智慧,这就将生活哲学的哲学根基几乎拓展到所有的当今哲学分析哲学、现象学、实用主义与后现代的主流传统当中。然而,欧洲早期思想的历史真相却是: 从古希腊到古代异教时期,哲学其实并未只被当作理论学科,所谓哲学的理论化是后来的事情。即使亚里士多德将哲学的身份定为理论,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当中他便推崇一种理论活动的生活( a life of theoretical activity) ,从而以之作为人类的最好生活之导引。由此,亚氏就把思辨( theoretikos) 的生活当作值得追求之最高的幸福( eudaimonia) 。

相形之下,德性的生活则是第二位的幸福,但无疑作为最高善之幸福仍是同好生活息息相通的。实际上,理论的生活会影响到人的作为,这意味着,理论与践行、话语与生命之间是交互影响的,由此才能让所相信的理论影响到如何生活上面。在这个意义上,亚氏可以被视为致力于将哲学作为特定生活模式的范例之一。当今古希腊哲学研究,也开始重视运气的问题,而运气就关乎生活之路。原因正如英国伦理学家伯纳德威廉斯( Bernard Williams) 在《道德运气》一书当中所指明: 在哲学思想中历来有这样一种看法,它认定生活的目的即幸福,幸福即反思性的平静,平静即自给自足的结果不是外于自我的领域中的那些东西也不在自我控制之内,因此就受到运气的影响,成为平静偶然的敌人。如果说,反思性的平静是亚氏的幸福基本主题的话,那么,动态而偶然的运气也未被亚氏所忽视,因为幸福还需要外在的运气为其补充。这就是人们把它等同于好运( 不过另一些人把它等同于德性) 的原因。这就意味着,起码从亚氏所探讨的主题那里,人类的繁荣就被确定为受到运气的影响,运气与德性被同时关注。当今美国女哲学家玛莎纳斯鲍姆1986 年出版的成名作《善的脆弱性: 古希腊悲剧和哲学中的运气和伦理》也在考察类似的问题: 既然人类如此易于受到各种运气的影响,那么,在古希腊哲学家(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与悲剧诗人的伦理当中,运气扮演了何种重要的角色?按照传统的理解,只有通过把欣欣向荣的生活确认为品格的一种高尚状态,或者因此鉴定为某些活动( 尤其是理智的沉思,因为这种活动总归是依赖外在条件的) ,人们才可以合理地认为好人不可能从这种繁荣中被驱逐出来。亚氏的确关注思辨的稳定性,但是他也同时洞见到了两个事实: 第一,灾难很容易摧毁人类繁荣; 第二,情感告诉我们这种不幸的意义所具有的重要性。如果说,灾难是关乎命运的话,那么,情感对于伦理所具有的意义问题则是反驳了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为主导的趋向,但遗憾的是,这种以情反理的倾向( 往往形成非理性主义的明暗之流) 仍是建基在情理二分法基础上的,而没有寻求一种更为圆融的情理结构。在这个意义上,当今中国情本哲学的提出,恰恰是以本土来应对西方,也是要溶解西方哲学传统的理性坚硬内核、回归中土传统重寻情理之道从而另辟新径。质言之,西方哲学传统蕴含了两种取向: 一种是作为思辨的哲学,另一种则是作为生活的哲学,只不过在历史上,前者压倒了后者而形成了绝对优势,以至于这种强势西方哲学传统常常被归结于一种逻各斯中心主义( logocentrism) 。德里达就曾明言: 逻各斯中心主义就是作为存有论的哲学,也就是作为在者所是科学的那种哲学。而意味着存有论或无论什么科学学科的那个论/逻辑 ( logie),正好就是某种聚集性的合理性观念。我的感觉是,尽管在西方哲学史中存在着所有那些差异和断裂,逻各斯中心的母题却是恒常的, 这也构成了西方哲学传统的基本特质之一。

二、哲学生活: 作为值得过的生活形式

实际上,所谓生活模式( mode of life) 在现实中是千差万别的,并不是某一种生活方式可以与任何人相匹配。当代哲学家内哈马斯的《生活的艺术》所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要阐明哲学的生活( philosophical life) 也是众多值得过的生活模式之一。可见,当今西方哲学发展的一个最新趋势,就是让哲学回归到生活之道。这种哲学发展趋势,直接体现于第23 届世界哲学大会的主题中 哲学: 审问明辨与生活之道( Philosophy as Inquiry and Way of Life) 。众所周知,审问明辨乃是古希腊以降的西方主流知识传统,它早已成为了基本共识,而回归生活似乎成为了世界哲学家们的某种新的共识,在这方面东方传统可以做出杰出的贡献。世界哲学大会主题的英文Way of Life 一般被翻译为生活方式,而翻译为生活之道则更具哲学意味,因为道本身就有人走之路的意味,当然汉学家们也考证出道也许最初指水之道,后方指人之道。

有趣的是,与Way of Life 互译的德文为Leben Form,这个在维特根斯坦那里得到独特阐发的德文概念,译成英文为Form of Life,中文为生活形式。维特根斯坦曾明言:很容易去想象一种只是由战争中的命令和报告所组成的语言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形式( image a form of life) 。追本溯源,Leben Form这个德文范畴,在维特根斯坦使用之前,德国哲学家斯勃朗格( F. E.Spranger) 在1914 年的《生活形式》一书和德国逻辑符号学家舒尔茨( H. Scholz) 的《宗教哲学》那里已经出现。这个独特的范畴,维特根斯坦基本上是在自己的意义上来使用的,他运用这个范畴还是来说明语言的问题。因而,在欧美学界,有论者认为语言本身就是生活形式,有论者认为语言是共有的生活形式,还有的论者认为语言是社会性的制度和生活形式,如此等等。尽管理解有所不同,但在生活形式的范畴被使用之前,维特根斯坦还曾使用过几个类似的概念: 世界( Welt) 、世界图景( Weltbild) 、世界观( Weltanschauung) 和环境( Umgebung),④ 这也明确说明了生活形式被提出的最初用意。在这个意义上,生活形式通常被认定为是语言的一般的语境,也就是说,语言在这种语境的范围内才能存在,它常常被看作风格与习惯、经验与技能的综合体 而另一方面,日常语言与现实生活是契合得如此紧密,以至于会得出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形式此类的著名结论。实际上,无论是英文意义上的生活方式,还是德文意义上的生活形式,皆呼吁哲学生活回归到现实之途。第23 届世界哲学大会主题的内涵,一方面秉承前两届大会面对世界问题、反思改善人类现状的理论主张,将问题和反思进一步落实到生活之道 另一方面,提出必须要审问、明辨的生活,也就是富于哲理的生活才是值得过的生活而不是受强权所胁迫,或者受幻象所迷惑的肤浅、平庸的生活。不难看出,21 世纪以来世界理论前沿回归生活的理论走势更加具体和深入。

世界哲学团体联合会主席威廉马克布莱德( William McBride) 认为: 思想世界在哲学家身上体现为全新的现实和充盈的生活。这话不仅延续和发展了将哲学能力应用到人类现状即生活之道的哲学主张,而且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开掘了世界哲学大会的深远意义。马克布莱德呼吁: 来自世界各地的哲学家们不仅从思想的润泽中获得自我的慰藉,还要将思想的光辉惠及我们的人类同胞,这就从生活之道的高度,继承和发扬、反思了当今的哲学,并显示了将哲学应用为改善人类现状的工具的诉求。古希腊被视为哲学的家园,在希腊主办这次世界哲学大会被视为哲学回归家园。然而,西方文明也不是线性发展的,将古希腊文明视为欧洲文明源头,如今也被历史学家们视为一种历史的虚构,或者说是历史的一种叙事模式,文明的此消彼长其实是多元而曲折发展的。刚刚过去的这届世界哲学大会主题,一方面关注审思而另一方面回归生活,前者是硬的西方哲学传统,而东方则更擅长于后者这种软的智慧传统。既然大会主题就是哲学: 审问明辨与生活之道,那么,哲学不仅要硬性地理性追思,而且要软性地成为生活之道,这也是当今全球哲学所走出的两条基本道路。

三、生活哲学: 如何进行自我的建构

既然哲学生活是值得过的,那么,这种生活与自我( self) 之间有着何种关联呢? 这恰恰是西方哲学所关注的话题,难怪所谓好的生活抑或是良善生活 ( good life) 早已成为了源发于古希腊的千年伦理难题了,但这种思想所蕴含的个体主义仍相当明显,这就与注重关联主义的中国传统哲学拉开了历史距离。按照内哈马斯的解读,在理论影响生活的例证当中,某个人的观点的真理仍是个问题,但是,问题同时在于个人的类型,自我的种类,某个人所致力于的( 得以接受这些理论的结果的) 建构。

这也就是说,一种类型的自我,就是作为接受了特定理论后的结果而得以建构而成的,并不只是个人自传那种单纯的存在。他们的生活可以被视为一种哲学的成果,在这个意义上,认知与行为乃是合一的,哲学理论融入生活过程,比如某种生活蓝图的勾画就有某种生活哲学在其中起作用,当然哲学理论对生活的作用还是多方面的。实际上,走向生活艺术的哲学家们( the philosophers of the art of living) 既是主动的创生的主体,也是被动的被创生的客体,他们作为创作者与创造物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这些哲学家们,显然不同于书斋里闹革命的思辨哲人,也就是被讽刺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那些经院式的哲学家。他们作为创造者,过的是受到哲学影响的真实生活过程; 他们同时也是被创造物,其生活结果是作为哲学成果而存在的。所以说,走生活艺术之路的哲学家们之自我是独特的,这类自我并不是被给予的,而是一种建构的统一体( a constructed unity) 。尽管在西方哲学看来,建构自我或者自我的所谓风格化,看似是悖论性的,因为自我乃自然形成的,何谈哲学自觉的建构? 然而,去建构自我却成为生活哲学家们的基本共识,因为去创造一个自我,就是成功地成为某种人,融铸成为某种性格就是成为一个个体( inspanidual) 。那么,自我与个体究竟该如何区分呢? 在较弱的意义上,每个人一开始都有自我抑或是个体; 但在较强的意义上,只有某些人可以将自身创造为个体。显然,这种从自我到个体的论调,在西方生活哲学那里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在从苏格拉底到福柯的西方哲学史中可以梳理出一条完整的历史线索。在《生活的艺术》的历史描述里面,内哈马斯区分出三类作为生活艺术的哲学线索:

第一类是出现在早期柏拉图对话当中的那个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始终没有说他的生活模式对所有人都是正确的;

第二类则可以在柏拉图中期对话《斐多篇》和《理想国》那里找到,其后诸如亚里士多德与康德这样的哲学家皆认定,单一的生活类型对于所有人都是最好的;

第三类主要出现在蒙田、尼采与福柯这样的哲学家那里,但是他们所规划的生活道路却是鲜有人能追随的,按照这种类型来说,人类生活拥有各种形式,而且没有一种生活模式对所有人而言都是最好的。以福柯的自我建构为例,晚年的福柯在伦理学上提出了所谓的生存美学。这可以追溯到古代,成为一个道德的主体的意志和对一种生存伦理的追求主要是为了肯定个人的自由,赋予个人生活以某种形式,借此形式,人们可以确立自身并被他人所认可,甚至后代也可以引以为榜样。在福柯思想晚期,这位后现代主义者对古希腊与罗马伦理产生了浓厚兴趣,而且把古典式的优雅私下里作了其生活艺术的样板,一种可能的伦理学。福柯还曾批判性地反问: 在我们的社会,艺术变成了只和对象有关而和个体或生活均无关系的东西,但是人们的生活不能全都变成艺术品吗? 反其道而行之,由此皈依的生存美学就是把个人生活升华为一种人格化的艺术品,这也是古代道德经验和道德意志的中心。这便涉及主体的美学化问题。在这里,不能按照传统的主体性哲学来理解其美学化,福柯赋予了主体以崭新的意义,恰恰走向了一种后现代的主体。他自己对主体最明确的表态:首先,我确实认为不存在至高无上的、作为根基的主体,即无所不在的、普遍性的主体。我非常怀疑此种主体,甚至非常敌视它。相反,我认为主体是通过一系列解放的、自由的活动而构成的,当然,这是以文化环境中的规则、时尚和惯例为基础的。

显然,福柯消解了传统哲学的主体性,但是却走向了另一种解放的主体性。质言之,福柯提出的生存美学就是一种依据美和善的希腊思想,把一个人自身构建为道德主体、把一个人的生活构建为美的事物的艺术。因此,自我把持的道德价值也是一种美学价值和真理或正直的价值。这就成为当今哲学家的自我建构的典范,福柯的思想对于同时代与后来的生活哲学建构,都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但必须指出,生活的艺术哲学家们的建构,并不类似于文学和艺术家们的诉求,比如唯美主义( aestheticism) 所追求的生活的审美化。道理很简单,因为哲学家所追求的哲学化生活,并不是诸如意识流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 Marcel Proust) 、象征派诗人阿尔蒂尔兰波( JeanNicolas Arthur Rimbaud) 和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 Oscar Wilde) 所追求的那种生活目标抑或是文学形象。那么,生活哲学化( philosopization of life) 的意蕴到底是什么呢?

四、生活哲学化: 当今哲学的知行合一

美国著名哲学家罗伯特诺齐克( Robert Nozick) 在1991 年出版的《经省察的生活: 哲学沉思》里面讲: 此本书所描绘的一种智慧理念是以人为中心的,关注的是人类生活的重要问题,从而与分析哲学聚焦语言分析而脱离生活的大势相悖离。诺齐克认定,哲学的另一种目标也可以去寻求给予生活意义,就是去寻求超越某个人的个体生活的限度然而,对每个较大目标而言,我们都能感知到这些限度。 这就意味着,哲学活动不应仅仅是外在的那种思辨论证( 分析哲学与现象学哲学在这方面可谓登峰造极) ,而应与人自身的生活融为一体,哲学也可以成为一种生活。因而,诺齐克在这本超离哲学主流的专著里面,从人生经验出发探讨了死亡、创造、性、情感、幸福、亲代关系、爱的纽带、理想与现实、上帝与神学、价值与意义、日常生活的神圣性等一系列的生活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于西方人的生活而言都是最具有核心价值的,尽管分析哲学家们对这些太过日常化的问题避而不谈。诺齐克还具体谈到了生活哲学,但是他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那种通俗哲学方式似乎并不认同,而更愿意走向一种所谓经过省察的生活( The Examined Life) : 当某人对于重要的事情经过了审__慎反思的认知,对于自己的重要目标和目的及其实现的适宜方法形成观点之时,通常说这个人有了哲学。对于目标和目的的条分缕析的认知可以在不被明确援引的状态下,有助于去导引人的生活。在多数时间里,情况却不是这样的。更确切言之,某人将自己的某些敏感性用于体察自己生活的运作方式。只有明显地当人偏离其哲学要求轨道之时,它才引发这个人的有意识的关注。生活哲学并不必要使得生活过分智性化。 尽管拒绝人生被过度的加以偏重理智的解析,但诺齐克对人生哲学的阐释仍乐此不疲,并致力于这种新方向的哲学解释。中国有句俗话,叫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实,某个人对于身边亲近的朋友的选择,往往就展现出他的个性,哲学家们同样也通过展示思想而崭露出某种个性。作为生活的艺术的哲学研习,揭示出我们自身的伦理偏好,也驱使我们展露出自我的一部分。哲学的这种个人化类型反映出我们的自身,在增加的意义上这也就是个体。要研习就是去实践。所谓研习就是实践,这就与中国哲学所讲求的知行合一实在不远了。关于知与行的关系,成中英有个基本划分: 其一是力行所知,其二是力知所行,其三是分别知行,其四则是知行合一。

在这个意义上,如果西方思辨哲学或者知所行或者行所知,大体趋向于分别知行一端的话( 思辨与行动是二元断裂的) ,那么,哲学化的生活则走向了知行合一,当然在中国传统哲学语境中的合一更多具有了儒家伦理践行的意味。由此出发,我们似乎可自儒家知行关系来说明哲学的性质: 一般人日用而不知或知而不用。哲学的目的则可解释为对行的知与对知的实行。并由知以引发更广泛的行,由行为以达到更深刻的知。知行彼此启发与相引,最后必得到最大范围的最高统一。此即为知行自由之实现,亦即人性之完成与本体之呈现。上述知行相关相辅的活动可命名为哲学。

这个论述较好地阐发了哲学的各种知行观。从当今西方哲学的新视野出发,关于生活的哲学化,可以如此来加以确定: 生活艺术的哲学,就是通过考察、批判与哲学观点的生产来建构个体的。这也就是说,哲学生活并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生活,它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指涉与自我参照的,与此同时,也关注于同生活模式的内在连接。从古代的苏格拉底、近代的蒙田、现代的尼采到后现代的福柯,实际上他们的言谈与作品就构成了他们的生活,也就是哲学化的生活。但无论是苏格拉底还是孔夫子,都是述而不作的典范。从西方历史上看,生活的艺术就源发自苏格拉底,尽管苏格拉底并没有写任何东西,但是他却实践了自己的哲学生活,只不过这种生活是通过柏拉图的记述而得以存留下来。在柏拉图的对话当中,苏格拉底作为哲学形象的出场也的确告诉了人们何为有意义的生活。我们很难相信,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不是历史上的抑或是生活中的那个苏格拉底。只不过后代的哲人们以撰写作为志业,但是毕竟哲学撰述当中也反映了哲学家的人生,这是毋庸置疑的。根据《论语述而》所记,孔子也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一般认为,孔子并不注重独特的创作,而只是转述与阐释前人而已。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孔子恰恰是将周公之制加以了新的阐发,述也是创造性的阐发,从而将制礼作乐的体制归结为内在之仁,这也是孔门得以确立的关键所在。述而不作,也并不是说要以述为作,孔子更没有告诉弟子可述而不可作。

恰恰相反,孔子更为注重现实中的作,也就是去践履礼乐仁心。相形之下,任何意义上的述较之作都是次要的,因为所知的生活较之所作的往往要少得多。但是,究竟如__何去作? 如何去创造自己的生活? 这还要回到知与行的统一上面去。当代许多哲学家试图将生活哲学之知与行合为一体。哲学家查克瑞辛普森( ZacharySimpson) 的新书《人生作为艺术》就追随福柯生存美学的后现代脚步,其关注的核心问题仍是如何将审美的意义、自由与创造力融入个体的日常生活当中。该书认为,作为艺术的人生( Life asart) ,就是坚持不懈地将审美贯彻与落实到一个人的生活、所见与所思当中 正像所有成功的艺术品那样,艺术化生活所要呈现的,就是将生活产物的踪迹呈现为一种自主的创造。

实际上,辛普森的生活哲学所做的,乃是一种可行性与统一化的哲学论证,并在一定程度上远离后分析哲学的主流语境。该理论将人的生活作为艺术,所关注的就是如何审美化地构筑个体的生活,如何创造出一种如艺术般具有持久性、开放性与创造力的日常生活。如此看来,这样生成的生活艺术家们应具有如下的基本特征: ( 1) 对世界的消极与想象性的再创造 ( 2) 向感性经验的开放 ( 3) 被包孕在艺术创作中的技巧。 这也意味着,将生活打造为艺术家的人们是基本上以艺术家作为原型的,他们既在审美又在创造,最终都指向了自己的审美人生。五、孔子智慧: 回归生活践履之儒家传统当今西方哲学家也开始转而关注东方的智慧,譬如诺齐克就认为: 对于何为人类存在的最高目的这个问题,各式各样的东方传统给出同样的解答: 觉悟它涉及人的体验,并与最深层的实在相接触,是对于自我的新的理解以及对于自我的该改造。这就把东方智慧与自我建构连结了起来,尽管他仍带着怀疑主义的有色眼镜: 从根本上来说,宇宙与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皆为完美的觉悟就如此加以叙述。它告诉了我们,人们能在最高程度上拥有一切值得拥有之物,变成一切值得变成的状态; 我们的本性已与这一点是和谐的。

但是这种天人合和的智慧,在诺齐克看来其看似完美的基础却值得怀疑,因为从科学主义视角出发其可能性与可行性本身就缺乏证据与证明,而且智慧也要以确实的现实性并远离幻觉作为准则。当然,诺齐克对于东方智慧的这种质疑,本身就值得质疑。回到原典儒学,可以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孔子的一生不断做事: 习礼作乐、郁郁从周,积极出仕、以堕三都,周游列国、四处行道,编纂六经、杏坛教学,却只给后世留下一部记载言行的《论语》,而不像后世诸子那般著书立说以求不朽,这究竟是为什么? 答案也许在于孔圣人并不是要立言的不朽,就像西方哲人那样去追寻真理( 为了真理而服务于真理的目的) ,而是要为人们的生活道路指引方向( 生活本身即是目的) 。假如孔子本人就是位哲学家的话( 回归到哲学的本意希求智慧) ,那么,他关注的乃是生活智慧的哲学,他本人就是一位生活哲学家的活生生的典范!孔子的哲学,就是真正要回归生活践履的哲学。他的观点始终是要践行与经验的,不仅是知,而且要行,所谓孔子之学全在乎身体力行,孔子之学是实践乎人生大道之学是也。

换言之,孔子的观点是实实在在地在日常生活中被感觉、被体验、被实践、被践履的。孔子关注于如何安排个人的生活道路,而不是发现真理。 比照而言,中国智慧在于照亮生活之路,而西方哲学则重于真理的发现。所以说,孔子才是知行合一的鼻祖,习礼于树下,言志于农山,游于舞__雩,叹于川上,使门弟子言志,独与曾点, 都是在践仁履礼。践仁履礼是说孔子要做的无非两件事: 一个是行礼,另一个是践仁。习礼于树下,是行礼 言志于农山,是赞礼 游于舞雩与独与曾点,同是崇礼,似乎孔子的生活皆不离礼,但孔子只是以自己为表率遵循与规约了自古即有的礼,而他自己更重要的贡献,乃是开启了为仁之学,履礼也就是践仁。礼,乃是孔子外在所行的; 仁,乃是孔子内在所养的,孔子恰恰是释礼以归仁。即使祭祀于庙堂之高,那也是外在地施礼,即使是隆隆乐舞如此之盛,那也是外在地做乐,而非内在地履仁,孔子将自己门派的开端,就定位在仁的情理合一之基石上。在孔门儒学看来,关键是让人成为人的那种人文化成之仁的提升。所谓仁生于人,郭店楚简的这四字似乎只说对了一半,另一半则是仁濡化人。中国古人常常以体与用关系论之,仁为礼之体,礼为仁之用,礼乐与共,所以乐也是仁之用。郭店楚简又记: 礼,交之行述也; 乐,或生或教之也。礼是交往行为的次序,乐则是生出人心或用作教化的。孔子关注的乃是: 外在的礼,如何伴着乐,成为人人内在自觉的人心,也就是秉承了仁心的人心。实际上,中国的人生观是人心本位的,梁漱溟的阐发极为贴切: 孔子讲人生,常是直指人心而言。由人心显而为世道,这是中国传统的人生哲学,亦可说是中国人的宗教。

然而,儒家却并不是宗教,此乃由于礼乐使人处于诗与艺术中,无所谓迷信不迷信,而迷信自不生有宗教之用而无宗教之弊; 亦正唯其极邻近宗教,乃排斥了宗教,这其实才是 以审美代宗教的中国人心传统,由此出发,孔子的一生,都在行之于礼、践之以载仁。总而言之,当今西方哲学发展出现了走向生活之道的新趋势,然而,对于中国哲学而言,却可以直归自身的生活践履传统。从而返本开新融入全球哲学的格局当中。2013 年7 月在美国布法罗召开的第18 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主题便是中国哲学与生活方式 ( Chinese Philosophyand the Way of Living) , 这与第23 届世界哲学大会主题高度一致,也恰恰证明了走向生活乃中西方哲学的共同趋向之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论当代西方国际法的走向国际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22
内容提要本文在总结当代西方国际法的基础上,认为当代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是以"二元论"为基础的,国际法调整国家间关系的这个本质仍然没有变。当代西方国际法的三大主题是国际维和与武装冲突、发展与环境、民主与人权。显然,在民主与人......
探究当今中国的哲学创新与哲学教育
发布时间:2022-12-21
一个时代哲学教育的特质和水平受制于这个时代哲学研究的特质和水平。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哲学,它独有的特质和所达到的高度,既为人们理解这个时代的哲学教育提供了解释根据,也为人们把握哲学教育发展方向提供了判断依据。不过,一个时代哲学研究的创新动力并非源于自身,而是源于这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因此一个时代哲学教育的特质和发展水平的最终解释根据并不在哲学理论本身,而在于这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及其变化。哲学教.........
小学英语教学应走向生活
发布时间:2023-05-15
生活即教育是教育家陶行知的至理名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也应该以生活为出发点,把英语知识从书本中走出来,走进生活的实际。在生活中与英语结合起来,从生活经素材中选择英语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并获得学习经验,......
稀哲向哪走?
发布时间:2015-08-25
尽管各家转播平台想尽办法确保沃尔夫斯堡最近几轮在大陆的转播版权,但最终张稀哲还是没能在本赛季获得哪怕1分钟的出场时间。如果你打开沃尔夫斯堡的微博,下面的评论很多是针对俱乐部和主帅黑金的无理谩骂,看了之后只能让你连连摇头......
浅论安贫乐道的生活哲学
发布时间:2023-03-26
浅论安贫乐道的生活哲学 浅论安贫乐道的生活哲学 浅论安贫乐道的生活哲学 摘 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开始了忙碌的“速食生活”。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日益不安与浮躁,调整心态,安贫乐道变得十分重要。安贫乐道能使......
浅谈罗素的哲学观与《西方哲学史》
发布时间:2023-07-13
作为一个哲学爱好者,面对诸如哲学是什么此类的问题,如果你能确切地给出答案,那么,我恐怕会不无遗憾地说:你眼中的哲学已经出现了式微的表征。这表征正是由于思考的匮乏、关注度的降低造成的确定性。但当我读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
当“西方”遇到“东方”:政治效能感理论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3-06-25
【摘 要】政治效能感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态度,对公民政治行为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更是测度公民政治参与水平的重要指标。经过多年的发展,对政治效能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形成了众多重要的命题。在文章中,结合前期的调研,笔者对社经地位......
伊朗与西方的对抗走向何方?
发布时间:2013-12-18
伊朗与西方的对抗走向何方? 2011年11月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报告称“伊朗与核武器研制相关的活动可能仍在继续”,这让一直对伊朗发展核武器心存芥蒂的西方如坐针毡。英国随即决定停止与伊朗所有银行与金融机构的往来,关闭伊驻英使馆......
东方与西方之间:犹太哲学及其对中国哲学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2-07-24
" 哲学是一种思维方式。因此,一种哲学就是一条思想之路。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 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存在过许多不同的思想之路。西方哲学和古代中国哲学 就是两条重要的思想之路。 西方哲学之路发端于古代的小亚细亚和雅典,......
整合“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走向“社会生活”
发布时间:2023-02-05
进入新一轮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的课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无可避免地百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教育资源,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我们应......
浅谈阿伦特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之超越
发布时间:2023-01-28
近年来,中国政治哲学界的一个突出现象,即是施特劳斯学派在中国的流行。古今之争、自然正义等具有典型施特劳斯学派特色的词语时常被人们提起。这些施特劳斯在中国的追随者,自视为区别于常人、走出洞穴的精英,常以一套晦涩的语言写作......
向动物学习生存之道
发布时间:2022-11-14
向动物学习生存之道 ◎ 世界上没有一种永恒不变的市场环境来持续满足企业的生存需求;也不可能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模式或战略思想让所有企业一劳永逸 ◎ 鳄鱼潜伏是为了等待下一个猎物的出现,它不是在“冬眠”;企业“潜伏”应......
也谈“让语文走进生活,生活走进语文”
发布时间:2023-05-21
" 随着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课堂的逐步展开,语文教学改革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在眉睫,在以前的教学研究中,我们虽然在提醒要注重把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是教师艺人唱独角戏,学生迫于生活的压力,学习语文只是为了考试......
西方新文化史的兴起与走向
发布时间:2023-05-03
[摘 要]新文化史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当代西方史学 理论 和 历史 编纂中一个最主要的 发展 趋势,它取代了 经济 一 社会 史而成为历史 研究 的主流。新文化史在形成过程中,主要吸收了三个方面的理论和 方法 ——英国马克思主义史......
浅谈中西身体哲学观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3-07-25
中西身体观分别代表了人类两种不同的身体观。若对这种区别加以表述的话,可用我有一个身体与我是身体加以涵括。?如果说前者以其科学意义上的物体论的身体的主张,为我们指向了西方传统的身体观的话,那么,后者则以其哲学意义上的本体论的......
浅析古今之道
发布时间:2023-06-17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也称为天人之辨、天人之际等,主要是对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等问题的探讨与论辩,经过长期的思想演变,形成了天人相分、天人同类、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各种学说。西汉董仲舒对天进行......
浅析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路径
发布时间:2023-03-26
浅析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路径 浅析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路径 浅析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路径 更多 精品 来自 论 文 摘要:哲学是关于人的生存及其发展的反思,但旧哲学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使哲学走入了寻求终极“本体”并用......
茶道之哲学阐释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之国粹。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茶业,最初兴于巴蜀,其后向东部和南部逐次传播开来,以致遍及全国。 到了唐代,又传至日本和朝鲜,16世纪后被西方引进。 “三皇·炎帝神农氏,周·鲁周公旦,齐相晏......
共建大家居走向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2-11-08
让区域品牌更响亮无论是多彩海宁馆,还是时尚余杭馆,抑或是双城优选馆,抱团出击已经成为企业参展的常态,在提升自身影响力的同时,也让区域品牌更加响亮。本届家纺展上,集群大军阵势不减,220家企业组成的海宁展团占据了整个5.2多彩海宁馆;210余家余杭企业在6.1时尚余杭馆里奏响了品牌交响曲;有9600平方米的双城优选馆汇集了来自“中国家纺布艺名镇”大麻镇、“中国蚕丝被名镇”洲泉镇的企业。此外,南通家纺.........
会当学哲学 一览明方向——让会计在哲学的意境中升华(1)
发布时间:2013-12-17
近两年多来,经过各方面的协同努力,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现有4个类别9个班共307人,其中已有8人晋升为总会计师,7人成为合伙人,5人晋升为教授,6人晋升为博导,5人被纳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9人被聘为......
走向峰巅的西方近代美育思想
发布时间:2023-02-12
西方中世纪文化既是古希腊文化的继续,又是它的反动。所谓“继续”,是因为基督教的理性精神同希腊的至善主义的理性精神有其相承的一面;所谓“反动”,是因为基督教的理性是以神为本的文化精神,而希腊理性在其实质上是以人为本的文......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发布时间:2023-04-11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人类既面临着空前的机遇,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一些西方思想家把当今人类的问题概括为孤立和疏离的过程,即人与自然的疏离、人与人的疏离、人与自己内心的疏离。所以,欲解决当今人类的问题,就必须寻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必然是以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为特色的。和谐是人类进步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和生活的必要条件。离开和谐,社会.........
当今气候之争的思辨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引发的矛盾,成了哥本哈根气候会议讨论的难点。发达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在污染大气,发展中国家工业进程刚刚开始。要减排,发达国家理应承担更大的责任。要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来应对减排,找到工业文明和生态文......
浅谈哲学抵抗与“真正的生活”
发布时间:2023-04-02
福柯(Michel Foucault, 1926-1981)认为,犬儒主义与大多数希腊化罗马哲学一样来源于苏格拉底关心自己及直言传统,都提倡对自己的精神(psyche)与生活(bios)进行详尽的考察,从而塑造一种通达真理的伦理主体。(2011; 167-69)但随着罗马时......
从人性论看东西方宗教哲学之相通
发布时间:2022-10-04
作者:何光沪 一、引言 由时空、质能、生命和心智构成的世界--过程,其未来的走向已同心智即人类发展紧密相连。自然选择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已让位位于“人类选择”过程。 世界的前途系于人的自由选择,人类的问题集于人......
走向善治之城
发布时间:2023-02-06
摘 要 铜陵以减少行政管理层级、推行政社分开、重置强化社区、训导民主民治的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重置和强化社区,培植了城市居民现代生活之根,减少层级、政社分开促进了政府城市治理的转型,推进协同共治......
走向和谐之路
发布时间:2023-03-29
编者按:文学研究包括文论和文本两个研究对象,两种研究、两个对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本期刊给大家呈现索尔•贝娄早期小说的分析文章(高迪迪)。文本分析既是检验现有理论正确性的场所,又是新理论滋生的地方。 提 要:索尔......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的生存论哲学转向分析
发布时间:2016-08-2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同时受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遭遇到了十分严峻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一些专家和学者积极探索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解......
浅谈近世日本商人的生活哲学
发布时间:2023-01-17
近世日本,幕藩体制在客观上促进了商人势力的成长,身份制度造就了商人对工商业的垄断,使社会地位最低的商人成为经济生活中最具势力的阶层。身居这种矛盾的社会之中,商人无力挑战社会体制,唯有面对现实,服从命运,其消极的处世哲学......
佛学与西方哲学比较
发布时间:2023-04-02
自从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命题提出以来,可以说,自我是什么的问题,成了困扰近代哲学家的一桩文案,围绕它所产生的各种解读,纷纭争论,一直延续至今。这有违笛卡尔初衷,本来希望从自我中寻找确定性的根源,然而,第一原理没有觅到,......
浅谈中国传统哲学概念“理”与西周哲学译名之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9
被誉为日本近代哲学之父的西周可以称之为日本西学东渐史上的第一人。他是日本近代哲学的开始,是第一个正式将西方哲学系统地介绍到日本的哲学家。经西周之手译出的像主观、客观、理性、悟性、现象、演绎、归纳等译词已经成为人们在表述......
谈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道德价值导向的落实
发布时间:2023-06-13
" 论文关键词:道德价值导向 经济生活 教学 高中 道德价值观 经济活动 学习方向 市场经济 论文摘要:人类经济活动是有道德价值导向的。在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引导和帮助学生认同并践行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
浅谈让生活中的数学走进课堂
发布时间:2022-11-16
新《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中,要求学生用数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要建立在日常生活基础上,也就是要使数学学习生活化,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件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
探讨当代教育哲学研究的问题走向:视域、立场与观点
发布时间:2023-01-29
教育哲学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已经存在百余年。百年来,这个学科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与进步,诸如杜威、罗素、雅斯贝尔斯等伟大的哲学家对教育哲学的贡献,使教育哲学成为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教育分支学科。在我国,教育哲学学科发展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主要表现为研究内容过于庞杂,研究边界无限扩大,教育哲学的学科价值逐渐弱化。从教育哲学区别于其他教育学分支学科的特点上来看,属教育哲学研究范畴的主要包含教育价.........
谈小学生大课间活动的优势与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23-04-21
【摘要】小学生“大课间”活动对于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丰富校内课余文化生活,锻炼青少年品德、性格的作用,在近些年,越来越得到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立足教学实践,探讨新课改下,小学大课间活动的优势与发展方向。 【......
浅谈当代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哲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2-10-16
"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 矛盾冲突 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 [论文摘要]当代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基本现状值得关注,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失调,致使高等教育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取向不断出现......
浅谈古代“策论”与当今“申论”之异同
发布时间:2023-04-16
" 论文关键词:申论 策论 异同分析 论文摘要:国家机关公务员申论考试已历经九年。申论作为一门独立的考试科目,是在我国古代“策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吸取了古代“策论”(对策)的优点,是对古代“策论”的借鉴、继承和创新。二者产......
谈当今理工科大学生学习内驱力问题
发布时间:2023-06-30
【摘要】本文就目前理工科大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热情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指出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内在驱动力的原因主要为中小学的考试排名激励方式、缺乏自我认识、大学外在补偿机制薄弱及责任心教育的缺失这四个方面。为提高大学教育的培养......
论天道言说之正当方式
发布时间:2022-08-05
关键词:天道;理气;浑沌 “天”无疑是中国思想中最核心的观念,其在中华文明中的位置可与基督文明中创造性的上帝相比。然而基督文明经历了“上帝之死”,胡塞尔追寻的“没有上帝的上帝”成为西方思想的致思方向,在“没有上帝的基......
西方诠释学诠释重心的转换及其合理走向
发布时间:2022-10-25
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问题 构成了西方诠释学的重要主题。从施莱尔马赫、狄尔泰开始,到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再到后来的哈贝马斯、利科尔以及贝蒂、赫施等,众多的诠释学家们对人类理解和解释过程中作者、文本和读者三者之间的......
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现代哲学的基本趋向
发布时间:2023-02-26
" 【内容提要】从马克思开始的现代哲学旨在回归近代哲学由之出发但却遗忘了的现实生活世界。阐述由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的发生、实质和意义,廓清马克思的生活世界观的内容,并由此考察传统哲学的三大领域:自然、历史和认识,才能真......
让阅读走进学生生活
发布时间:2022-11-22
[摘要]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突破,是学生成长的加速器。如何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喜欢阅读,并让阅读常态化、自觉化呢?要做到三点:让阅读融入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定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注意指导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效......
传统道教生态哲学思想与当代生态养生旅游
发布时间:2023-03-02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教生态哲学思想是当代生态养生旅游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道教中“天人合一”、“天父地母”、“一切有形,皆含道性”和“人为万物之灵”等思想蕴含了当代生态伦理学中生态整体思想、尊重和感恩生态环境思想、万......
玩具走进生活百货连锁新渠道
发布时间:2022-10-23
在消费低迷和电商冲击的大环境下,线下实体店正处于低谷时期。在广州,不少商业旺地的店铺频频易主,店主们纷纷感叹线下销售日子不好过。然而今年上半年,线下零售出现了新壳点,大批主打低价时尚生活用品的连锁百货饰品店在全国各地......
浅议中国哲学古今
发布时间:2023-07-27
一、对道的思考是中国哲学整体上的核心问题 董平教授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刊的访谈。很多年轻的学人都是通过百家讲坛认识您的。通过您的讲授,我们可以说系统地学习管仲与王阳明的生平与思想。那么,前者是中国哲学的一个起始性......
浅谈哲学的当前任务
发布时间:2016-07-22
当前,似乎依然有些人很怀疑,在我们这个时代,哲学是否还有工作要做。 因为人们经常听说有时甚至是哲学工作者的说法哲学,就其本身而论,现在已经不再被需要了,而且,所有合理的科学疑问,也包括曾经习惯于归类为哲学领域的那些疑问,......
浅谈哲学之谓美
发布时间:2015-08-28
摘要:哲学之美,不在于它是一切具体科学学科的综合,不在于它是人们价值观、世界观的的向标,不在于它是高不可测的超越人生终极关怀的一门学问,更不在于它是凌驾于人们之上的“形而上”的某种超验的存在。哲学之所以唯美的依据就在......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在思维方式上的明显差异
发布时间:2022-11-26
孔子和苏格拉底作为中外哲学史上的两大哲学家都对哲学做出重要的贡献。他们都在中西文化各自的传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西方,苏格拉底是一个大师,特别是在伦理道德方面,成为了后世的楷模。曾经有人把苏格拉底比作为西方的孔......
浅析西方哲学背景下哲学轨迹和中国哲学的差异
发布时间:2023-03-03
摘要:随着人们对人生的不断探索,发现在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下均会产生文化差异。这个差异会伴随着历史化进程而出现形成各自的文化传统。西方哲学在经历一个漫长的文化纪元之后,其哲学已逐渐走向成熟,......
西方哲学中的同一性问题
发布时间:2023-06-15
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每一个都在时时刻刻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既有身体上的改变,也有精神上的变化。因此,人们就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确定一个饱经风霜的人还是最初的那个人?同样,对于一个处于不断变化中的群体、社会也面临着......
《生活与哲学》教学的生态世界观
发布时间:2023-06-21
生态危机是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存危机。从表面上看,生态危机的爆发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粗放型的生产方式、挥霍型的消费方式等多方面原因所造成;但事实上,生态危机也是人类自身的心态危机,因为“人类首先是心态失去平衡......
近现代西方哲学视域中道德观的多维透视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13
甘美人生:饮食里的中国哲学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道。卓立世界的饮食之道是中华文明注重实用理性、寓虚于实的一个典范表现,它将饮食之道与人生之道天下之道相互贯通互证,于精微处见持久的经验智慧。饮食虽然人皆不教而行,但饮食之道却是不知则不成,其精彩之处表现为知止、守和,以及以食物涵养身心。知止中国古人将满足生命的必需和维持身体的健康作为饮食之本,强调身心满足的协调,反对品味脱离身体实体欲求的舍本逐末式的心.........
浅谈技术哲学的新趋向
发布时间:2016-07-04
当代社会从技术形态上普遍经历着一场技术转型,在哲学的层次上对人的心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此也正在导致信息技术哲学的诞生,使得技术哲学在信息时代形成一种新的转向,并把技术哲学的研究推向新的前沿。 一、崛起中的信息技术哲学 信......
走向科学理性论——也论爱因斯坦的哲学历程
发布时间:2023-07-24
" 霍耳顿教授在60年代末发表的一篇著名论文《马赫、爱因斯坦和对实在的探索》 中这样写道:“在我们这个世纪的思想史中,有一章可以题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哲学历程',这是一段从以感觉论和经验论为中心的科学哲学,到以理性论......
走向民族音乐教学的融创之境
发布时间:2023-03-09
走向民族音乐教学的融创之境民族音乐是苏少版《音乐》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教学中,基于民族音乐的本体特征和学生的成长需要,将民族音乐的精髓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田里种下民族音乐的种子,让师生走向和谐共生的融创之境,是笔者矢志不渝的追求。1.融乐:精选内容,悠然设境。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方面,也是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主要方式。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古乐名曲和优.........
当代西方文学批评
发布时间:2022-12-07
作者:黄念然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当代西方文化思潮更趋多元化。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九十年代渐趋兴盛的后殖民主义等各种理论相互影响,构织了一幅多元化的当代西方文化理论景观。这是一个......
中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之比较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07
【论文关键词】学校道德教育西方学校的道德教育内容中国学校的道德教育内容【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现在的社会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讲道德的事情,所以我们要通过对比中西方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发现中国学校在道德教育这方面仍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吸取经验,促进我国学校的道德教育能更全面的发展,使我们祖国接班人的素质得到不断地提高。一、道德、道德教育的目的众所周知,“道德.........
从西方翻译美学谈中国译论美学的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13-12-17
从西方翻译美学谈中国译论美学的发展方向 从西方翻译美学谈中国译论美学的发展方向 从西方翻译美学谈中国译论美学的发展方向 精品 源自高考备战 论文关键词:翻译理论 中西美学 中国译论美学 论文摘要:文学翻译并不......
浅谈以哲学的方式进行哲学教学
发布时间:2023-07-27
教育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具有实体性的地位和作用,而教育的实效性和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不断地发展创新。但是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存在一种仪式化的状态,一方面,学生用一种简单化和理想化的方式对待大学生活;另一方面,教师又用一......
传媒学转向: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走向
发布时间:2016-06-13
摘要:在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范畴中,与传媒研究密切相关的新闻学、传播学等学科已经成为了显学,与此同时,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迎来了一次新的转向――“传媒学转向”。“传媒学转向”继承了“语言学转向”的思路和方法,但又超......
走不进生活的VR
发布时间:2020-01-17
拟现实实际是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类似于3D技术,看过3D电影的人应该比较有感触。近几年来,提到VR相信大家都不陌生,VR被应用于很多场景中、另外,VR厂家还研发了各种VR设备,一度受到人们的追捧、喜爱。目前已经有不少厂商开始推出VR设备,这些设备主要是VR眼镜或者VR头盗设备,可以体验一些VR视频、游戏等等,带来.........
试析高校德育生命化\生活化\生态化范式走向
发布时间:2023-01-19
" [论文摘要]生活是生命的展开,道德根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道德教育的根本旨趣是探索生命的拳义,成就人的德性,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传统高校德育漠视生命,脱离生活,内外部环境缺乏生态,从而呈现一种孤军作战的状态,实效性和创新......
走向断裂:当代生态危机深源及出路
发布时间:2022-12-17
【摘 要】马克思物质变换思想是价值、制度和实践三重维度的统一。在马克思物质变换三重维度下分析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价值维度上,建立在科学技术控制征服自然基础上的价值观,是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意识根源。制度维度上,资本主......
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发布时间:2022-09-27
摘 要:要想真正教好《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教师就应该多想方法,不断创新,在探索中求进步、促发展,我坚信只有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以阳光,只有掌握了爱的艺术,你的心血才会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 关键词:教师;引导;......
浅析菲利犯罪学思想及当今之思考
发布时间:2023-06-14
摘 要:菲利将社会学因素引入对犯罪原因的研究,认为犯罪是“社会学因素”“自然因素”和“人类学因素”相互共同作用于人的结果。对犯罪进行社会预防是比单纯的刑罚更为彻底和有效的预防减少犯罪的措施。此理论对今天我们研究犯罪,进......
浅谈西方美学意向发展历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7
纵观西方美学史,真正的审美意象理论的提出,应该自康德开始。 康德首次从理论上阐明了审美意象的主体性、超越性和非理性的特征。在《判断力批判》的第49节里,康德将审美意象界定为构成 艺术 天才的某种独特的“心意能力”。康德......
走出哲学的贫困
发布时间:2013-12-17
" 曾纪泽的日记中,详细地记载着他于1878和1879年两次觐见西太后的对答内容。第二次在他即将启程赴英国任公使前夕,西太后谈到了郭嵩焘时说,“上头也深知道郭嵩焘是个好人。其出使之后,所办之事不少,但他挨这些人的骂也挨够了。” 西......
试谈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培养
发布时间:2022-11-30
"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培养 论文摘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本文认为,应当着重在四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理想教育;强化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教育;培育和完善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强化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
论近代家庭道德生活的现代转向
发布时间:2022-12-19
摘要:近代社会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不同程度的变革,传统家庭制度受到批判和打击,促使家庭道德生活开始从传统向现代转向。这主要表现为:家族意识淡化、家庭关系趋向平等民主、家庭情感功能凸现。但现代家庭道德的确立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关键词:近代;家庭道德生活;现代转向作者简介:李桂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长沙41008.........
浅谈哲学中的波西米亚人
发布时间:2023-03-25
一、纪念:重复不可重复之物 纪念日是一种节日,其特殊功能在于提醒,即提醒人们关注被纪念的人或事。思想家的纪念日通常是该思想家之影响力的证明。没人纪念的思想家犹如图书馆角落里没人翻看的一本书,他没有来世。 纪念是与记忆有......
桂西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考察报告
发布时间:2022-11-10
摘要:本文通过对桂西高校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有研究。在校内与校外生活方式和体育活动参与开展情况与效果,以及制约大学生群体体育生活方式形成因素进行了调查。从整体上把握桂西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22-11-17
【摘 要】《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强调了学习数学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为此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
浅谈中学生与西方节日
发布时间:2023-05-29
浅谈中学生与西方节日 近些年来,一些中国人开始过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愚人节等。据对中国八大城市的2143份问卷调查显示,有60%的人参与过西方节日。而另一份调查显示,在参与过西方节日的人群中,大城市多于小城......
浅谈马克思生活哲学的本真意蕴及民生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06
人类社会现实的物质生活是马克思哲学认识论的基础范畴,马克思生活哲学是在不断继承和超越诸多先哲关于生活哲学的优秀思想的基础上,实现了哥白尼式的革命,也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紧紧把握了实践中的人的真实感性的生活史才具有了强......
试谈生态哲学视阈中的中国茶道精神
发布时间:2017-06-12
茶文化在中国博大精深,中国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所在。学界对中国茶道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所涉及的问题有中国茶道的类型,中国茶道与审美,中国茶道与养生,中国茶道与儒释道的关系,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的比较等等。诸如此类问题在学界已探讨的比较成熟。然而,笔者以为,还有相关问题值得学界深入研究,例如,究竟什么是茶道?茶道是可定义的吗?茶道就仅仅只是人类品茗之中的自我陶醉吗?中国茶道究竟有无体现出某种应然性的全体大.........
谈当今书坛丑书现象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 要:傅山是明末清初极具影响力的书法家,他提出的“四宁四勿”书法美学思想,开启了有清一代新书风的序幕。本文把“四宁四勿”论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下去理解,重点阐释傅山“四宁四勿”丑书论的真实内涵,旨在抨击当今书......
现代西方哲学对传统美学的诘难
发布时间:2022-12-19
广大朋友们,关于“现代西方哲学对传统美学的诘难”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一、传统美学的构建—柏拉图“美是什么”之问 在美学史上,要判断一个美学家居于何种地位,......
从电影的角度看中西方文化从冲突走向交融
发布时间:2023-03-13
从电影的角度看中西方文化从冲突走向交融 一、 电影的文化属性 电影是近代文明的产物,是一种将光影技术糅合得出神入化的发明。世界电影的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百年电影构成了世界文化史上的最大奇迹。在它绚烂无比的长卷中,......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2-12-28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以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悟......
论探索社会生活组织化之道
发布时间:2023-01-22
[论文关键词] 社会 生活组织化;中国改革; 市场 回归;社会的生产 [论文摘要]政府、市场和社会是社会生活组织化的三种选择,中国改革道路反映了三种组织化机制的变动轨迹。中国改革发端干全能政府的控制 逻辑 ,在经历了政府有限化、市......
影响西方宪政意识形成的因素及其对当今社会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6-09-13
一、总述 宪政是指一种使政治运作法律化的理念或理想状态,它要求政府所有权利的行使都被纳入宪法的轨道并受宪法的制约。而宪政意识则是在宪政形成之前或行程中所萌生的一种关于宪政的启蒙思想。在宪政未完全确立之前,宪政意识己经存......
西方政治哲学的两次转变析论
发布时间:2022-10-12
西方政治哲学的两次转变析论 西方政治哲学的两次转变析论 西方政治哲学的两次转变析论 柏拉图以灵魂的等级差异理解人群分化的必然性,并且按照这种天然的必然性来构建理想国的统治秩序。正义就是自然秩序规定的各得其所,各......
引领学生走进化学之门
发布时间:2016-10-13
随着初中生心理发育的变化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高水平的理论思维能力,即抽象思维能力.化学作为蕴含着艰深理论知识的一门学科,也在这一学年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化学这门学生新接触的学科,让学生产生了极大的新......
从中西方文化之比较探究文化精神之去向
发布时间:2023-05-16
从中西方文化之比较探究文化精神之去向 摘要 何谓中国文化精神?中国文化精神现状如何?中国文化精神何去何从?本文从中西方文化相异的源头端——中国文化主张“天人合一”,西方文化主张“天人相分”的两种理论的思想渊源、本质及利弊的......
当今画坛的怪才与奇才陈舜今的书画人生
发布时间:2023-02-14
与陈舜今先生相识已数十年,应该算是知根知底,但要我准确地去描述他,却还真有点难。说他是才子似乎是对他轻视;说他不是才子又像是对他不敬。虽说他酷爱书画,可又不仅只是钟情于书画,还致力于教育和培养后生,似有种推卸不了的责......
论走向“生本”的高职
发布时间:2023-03-26
" 论文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了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我国高职的金工实习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金工实习教学逐渐陷入困境。基于上述现状,拟对高职金工实习教学现状进行广泛调查和深刻分析,探寻高职金工实......
建构富有道理的当代中国哲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9-01-16
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外国,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建构富有道理的当代中国哲学,是哲学界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这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历史赋予当代中国哲学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核心在于诠释当代中国的价值和文化根基过去100多.........
浅论中国房价走向之谜
发布时间:2023-01-12
论文一般比较麻烦,连格式都得做好,写论文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过也不是很难只要你知道了格式,找到了材料,就方便多了。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
生活的味道
发布时间:2022-10-05
几年前,我因为一些事情非常心烦,到寺中小住。在寺庙里,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没有人来安排我做事。闲来无事,我就坐在寮房前的台阶上晒太阳。这时,小林走过来,给了我一把扫帚,一个簸箕,说,“走,跟我去扫地!” 小林是我......
信息哲学作为一种新兴哲学能否解决现代西方哲学危机?
发布时间:2016-05-17
摘 要:信息哲学作为一种新兴哲学,在存在论、认识论、价值论等各个方面都革新了西方哲学,给现代西方哲学带来了新鲜的血液,重新解释了其中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科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的快速发展,现代西方哲学面临很多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