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中国哲学中的本体思想及其义理

中国哲学中的本体思想及其义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02 00:55:49
中国哲学中的本体思想及其义理
时间:2023-03-02 00:55:49     小编:董锋斌

一、中国哲学及其核心问题

所谓中国哲学,广义言,就是关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应包括中国古代的、近代的和现当代的哲学思想在内。但我们现在谈论中国哲学时,却是以狭义言之,即专指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因为,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在内容和形式上是自成体系的思想结构和思维方式,而中国近代哲学和现当代哲学则是中国古代哲学在西方哲学的传人和刺激下的转型表现,已非独立自主、自成体系的哲学思想了。所以,现在来讲中国哲学理应是自成义理系统的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当然,以中国古代哲学作为中国哲学的思想内容,目的是为了认识中国哲学的个性,而认识中国哲学的个性则有益于中西哲学的对比和沟通,特别有益于用西方近现代哲学思想和方法来刷新、激活中国古代哲学,以使其走向世界化和现代化。

说到中国古代哲学,还需作一些界定。所谓中国古代,泛义言应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几个阶段。但中国古代哲学不是也不可能是中国原始社会的哲学思想,因为包括哲学在内的意识形态的正式产生只是奴隶社会的事。而中国古代哲学也不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哲学思想,起码主要不是,因为作为中国哲学之源头和滥觞的先秦诸子思想虽然诞生于奴隶社会,但孔、老、墨这些思想的出现已在中国奴隶制解体之际的春秋时期,而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更是中国封建制之建立时期,所以,严格说来先秦诸子并不是代表奴隶社会利益并为其服务的哲学思想,而已属封建社会的思想。至于尔后的两汉经学到宋明理学,很明显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所以,所谓中国古代哲学实际上就是形成和发展于中国封建社会并为其服务的哲学思想,它的发展阶段和表现形式就是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中国哲学究意是一种什么样的哲学?它究竟要探讨和解决什么问题呢?说起这个话题,又牵涉到目前学界已有争论的关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哲学一词是英文philosophy的中译,而英文又源于拉丁化了的希腊文philosophia,原是爱智之学,其内容是专门研究有(或译为存在)本身,以及有凭本性具有的各种属性。亚里士多德称之为第一哲学,后人称之为形而上学。以有本身为探究对象,并以此为内容而形成~整套的思想义理和方法,这在中国古代的确没有。倘若照搬原于西方的哲学这门学科的内容和形式来剪裁中国古代的思想,也的确有非法之嫌。然而,以有本身为研究对象,这只是一种研究问题的方式,这种研究方式的思想要害就是为天地万物的诸存在现象寻找存在的原因和根据,即天地万物(亦即整个宇宙)为什么能如斯存在和要如斯存在。如果以这样一种思想要害来理解和审视哲学,中国古代是有哲学思想的,自然这种哲学思想与西方的那种哲学在思想形式和内容上是有所不同的。

《庄子齐物论》言: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这个论说代表了整个中国古代的思想致思方向和中国古人的思想旨趣,即不去探寻天地之外的所谓一般的存在或有本身问题,而要探寻六合之内的问题,究竟是什么问题呢?《论语公冶长》有言: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不管子贡等弟子听闻到与否,孔子的确思索和言说了性与天道的问题。这个性与天道问题就是中国古人所要追寻的根本问题,这一问题在哲学性质和意义上与西方哲学所研究的有本身问题相当,所以它就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

性与天道问题显然是关于人的问题,即关于人的生(活)存(在)问题。人究竟怎样来生(活)存(在)呢?应以什么方式和要以什么方式来生(活)存(在)呢?人的生(活)存(在)根本上不同于一般动物,即以维持其自然生命为根本目的和目标,人是以自己所特有的一个世界和社会的形式来生活和存在的,所以,人的生(活)存(在)首先在本性、本质上与一般动物相区别,此乃性即人性问题。这是人之生(活)存(在)的可能性根据或内在根据。同时,人的生(活)存(在)也不同于神仙,神仙不食人间烟火,而人则要吃穿住行,人要老老实实地生存于天地间,这就必须遵循和符合天地之道;而且,人遵循、符合天地之道的方式在根本上又不象一般动物那样是完全受制于自然法则之支配的,而是在遵循自然法则的同时能超越它,以达到人的自然化与自然的人化的双向统一,这就是天道问题。当然,孑L子所讲的性与天道未必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如斯明确的内容。但作为中国哲学核心问题的性与天道问题在思想义理上却理应如此。所以,性与天道问题就是人生与天道相统一的问题,亦即天人合一的问题。

二、哲学上的本体论理论以及中国哲学中的本体思想

性与天道问题之作为中国哲学的核心问题,其思想理论的关键在这个与字上,即达到性或人性与天道的统一或合一。如果撇开天道而只讲人性,这种人就会被抽象化、单纯化为神;而如果离开人性而只讲天道,这种天道就会被还原为纯自然法则或自然必然性。这样就压根没有了人性与天道的问题;即使有也非关于人的生(活)存(在)问题,更非关于人的生(活)存(在)的哲学问题。英国的罗素在其《西方哲学史》绪论中说: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罗素对哲学的看法,是有益于我们对性与天道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的。作为中国哲学的核心问题,性与天道问题的思想中心和重心就在于将人性与天道统一起来。这也就是中国哲学一贯主张的天人合一问题。

人性与天道,或天与人怎样才能达到统一或合一呢?这就涉及哲学上的本体问题。本体是相对于现象而言的。现象界是多,有形形色色的众多存在者,而每一存在者都要以它之外的他存在者为依据而得以现实存在。本体则不然,这是个一,它的存在必定是以自身为存在的根据和原因的,故本体是自因;用中国哲学的语言来说就叫自本自根,即自己是自己存在的本和根(关于本体及其结构问题,这里仅点出而已,下面将专节谈其思想义理)。显然,性与天道的统一或合一应该是个一,这就是中国哲学中的本体思想。换言之,中国哲学中的性与天道问题与哲学上的本体问题和思想密不可分。

本体一词源于拉丁文on(存在、有、是)和ontos(存在物)。本体论即omology,就是关于onto的logy。onto是希腊文on(相当于英文bEing)的变形,表示是、有、存在;而logy是学问、学说,故ontology就是关于有、存在的学问;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就是专门研究有本身以及有凭借本性具有的各种属性的一门学科、学问。1613年德国经院哲学家郭克兰纽出版《哲学辞汇》一书时首次使用了本体论一词,他将其解释为形而上学的同义语。18世纪初德国的沃尔夫在对哲学作分类时明确了本体论在哲学中的地位。他将哲学分为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两大类,理论哲学又分为逻辑和形而上学两类,而形而上学就有本体论、宇宙论、理性灵魂学、自然神学四种。我们暂不论沃尔夫的分类是否科学、全面,但他认为本体论是论述各种关于有的抽象的、完全普遍的哲学范畴,这正表明本体论与形而上学在根本的研究对象上是一致的;也与西方的哲学在思想义理上是完全相同的,即都是研究关于有本身的问题。

相比之下,中国哲学中是没有本体论这样的思想和理论的,这与中国古代没有西方那样的哲学学科是一致的。但是,正如同中国古代虽没有西方那样的哲学学科却有哲学思想一样,中国哲学中虽然没有西方的本体论那样的理论,却有关于本体的思想,因为这是源于性与天道这一核心问题的必然结果。

看来,中西哲学中关于本体的问题和思想是必不可少的;实际上,整个人类文化中关于本体的问题和思想都是必不可少的。黑格尔有言:一个有文化的民族竟没有形而上学就象一座庙,其他各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这是说,形而上学或本体论这样的思想理论是一个民族,特别是一个有文化的文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所在,如若缺失了它,这个民族就无异于行尸走肉。那么,追寻形而上学、本体论之类的问题为什么在人类生存中显得如此之重要和突出呢?一言以蔽之,这正是人之为人的本性、本质之表现和展现。何以言之呢?人,若作一肉体看,它与万物一样其本性是有、存在;万物所具有的有性是永恒的,万物各自的存在、有只有形态上的变化,而其有的性质、本质是永恒的。万物根本不能把自身从有中提升出来。然而,人在本性、本质上却不然。人与万物不同,这种不同体现为人是社会性存在,人是人文、文明性存在。人之所以是社会性的,之所以是在一个人文世界中生活和存在着的,正是因为人把自己从有性中提升、升华了出来,即把自身从自然世界中提升出来而成就了一个人自己的世界人文世界或人类社会。人是从何来的?就人的肉体言,它总是从什么东西变化来的无论是由类人猿变来,还是有如中国神话所说是女娲用黄土捏出来的,或有如基督教《圣经》的《创世纪》所说是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的,它总归是有由来的,故肉体意义上的人永远是有。但就人的社会、人的世界言,情况就不同了。人文世界在哪里?它源于什么?又归于什么?一句话,它源于无又归于无。在茫茫宇宙中,原本没有一个人的世界存在,故它只能源于无;当一个人死去后,我们说这是去世、逝世、辞世、离世、谢世等等,即他离开了、退出了人的世界,尽管他的尸体仍在自然世界中,但人的世界对他言却成了无。可见,人的世界是源于无且归于无的,它只是两个无之间的一个有。所以,人文世界的本性、本质不同于自然世界的有,而是无。

人文世界的无性本质究竟说明了什么呢?它表明,人的产生和逝去本来就没有也不能有任何它之外的东西来制约和限制;它也表明,当人生(活)存(在)着时,人的有是独立、自立、自主的,是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来左右和限制的,亦即人的存在本性、本质上是自由的;自由者,由自己也,即人的生(活)存(在)的一切均是由人自己作主,人就是自己的本和根,人就是自己之存在的根据和原因,此即自因也。如若把人的无即自由的本性转换为哲学问题和语言,这难道不正是其本体论的思想理论吗?!所以,人类是少不得形而上学、本体论的。

三、存在者与存在:存在者的存在条件与本体的内在结构

追寻本体是人类的本性,也是哲学这门学科的根本职责所在。那么,人如何来追寻本体呢?它究竟能追寻到什么样的本体呢?所谓的本体到底是什么呢?

哲学史上所提出的本体不少,西方哲学中有存在、数、理念、实体、物自体、绝对精神、自我等等;中国哲学中有仁、道、有、无、独化、念(或心)(佛教天台宗)、法界(佛教华严宗)、自性(禅宗)、理、心等等。这些本体的提出各有其思想义蕴,不可一概而论。我们在此要说的是,无论提出的本体是什么和要做什么,有两点是确定无疑的:一是任何本体均与现象有关系,没有完全脱开现象的纯本体;二是任何本体之所以是本体和之所以能是本体,它一定是有内在结构的,否则根本无法存在。所以,谈本体问题理应从现象人手,或者说,讲存在问题要从存在者开始。

存在者的世界就是现象界。千千万万的存在者究竟是如何存在的呢?试想:世上如果只有一个存在者,而其他均是虚无、空无的话,那么这个唯一的存在者能现实存在吗?否!因为它只能存在于虚无中,它自身非成为虚无不可。一个存在者要得以现实地存在,它必须与它之外的他存在者相并存,必须以这个他存在者为存在的前提条件。这样,一存在者与他存在者互为存在的条件而各自都能得以现实地存在。现象界有多种多样的存在者,这千差万别的存在者相互并存而构成了一存在的架构。

由此言,现象界存在者的存在是没有一的,一存在者与他存在者的并存就是其存在的根基。但本体界却偏偏不是也不能是这样,它要求一,或者说要求存在本身。那么,这个一或存在从何而来?难道这只是思想家、哲学家们理性思辨的结果吗?当然不是。一或存在这种本体,正源于存在者的存在方式或存在构架。一存在者与他存在者的并存这一存在者的存在构架必须内化为每一存在者的内性、本性中,这就是每一存在者自身所具有的自身性和非自身』生;若抽象成中国哲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其有无的性质,即有一无性。如果我们把一存在者与他存在者之并存这一存在条件和构架称为存在的外在条件和外存在构架的话,那么,则可称每一存在者自身中的有一无性为存在的内在本性和内存在构架。若就存在者的存在外形、外在状态看,是没有独和一的;但若从存在者的存在内性上看,则每个存在者正好是个独,是个一,是个独立自足的本体。

当然,就现实存在者的实际存在言,其存在的外构架和内构架是互为前提条件的,这两种构架本身就是一种构架。但当我们从理论上,特别从哲学理论上来考察存在者的存在问题时,我们就应该从外、内这两种构架分别地予以考察,于是就有了本体和本体论之类的思想理论。哲学总喜欢谈宇宙(包括宇宙中的每一存在者)之存在的本原、本质、本体问题。宇宙到底是怎么存在的呢?它存在的本体、本原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其有一无性。就是说:宇宙一方面应有、能有且实际地有着,这就是宇宙的有性;有了它,这个宇宙就会有、能有、能存在。但宇宙不能只有有这一种本性,不能一有到底,因为这样的话这个宇宙一开始是什么就永远是什么,这只能是个死宇宙。所以,宇宙有有性的同时又应当具有无性。有了无性,宇宙就要无、会无、能无,即它要由有、由存在向无、向非存在转化,这就是活的宇宙的运动过程。但宇宙又不能只有无这一种本性,不能一无到底,因为这样的话这个宇宙就会变为虚无或零,就会最终蒸发掉。所以,当宇宙有无性的同时又具有有性。因此,真正的、真实的宇宙本身是有一无性的,即宇宙的现实存在就是有而无之,无而有之,有元相生,生生不息的活转。这就是宇宙的本质,即其本体。

一提起本体,我们总把它视为一个光秃秃的一,一个纯净空阔的世界。实际上,本体自身是有结构的,这就是其有一无性。我们说,现象界是多,现象界中每个存在者的存在是以他存在者的存在为前提条件的。而本体界是一,没有众多本体同时存在(哲学上的那些二元、多元思想都是不彻底的),本体只是个一,这种作为一的本体如何存在呢?它如何把自己打开、启动起来呢?这靠的正是本体自身的有一无性之内性和结构。这时的有与无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又相成,从而成为本体自我存在并自我开启的源泉和动力所在。

当本体自本自根地、自因地存在着时,它在性质、状态上应是自然性的。但当我们谈论本体时,本身就处在了一种主客二分的框架中,这时只能将本体置于理性面前予以分析,它的自我存在、自我开启的那种自本自根性、自因性恰恰未能展现出来。怎么使之展现呢?这里就有个如何得到本体的问题。在中国哲学中,就是所谓的得道问题。《庄子知北游》开篇讲知北游以求道的故事。知就如何知道、安道、得道的问题问无为谓,无为谓根本不予理睬;知又问狂屈,狂屈说我本想告诉你,但当我要告诉你时却忘了所要说的话;知最后去问黄帝,黄帝回答了他的问题。但黄帝却说他和知均未能得道,而真正的得道者是那个一言不发的无为谓,狂屈也还差不多。为什么呢?因为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在认知的框架中,是得不到道的,因为当你说道时,道始终是你理性上的一个对象。人(即主体我)只有与道合而为一,融为一体,这才是得道;这时你自己不知道什么是道,不知有没有个道在,但你的一举一动、举手投足都是道。《论语为政》载孑L子自述他七十岁以后能达到从心所欲不蹄矩,这个矩若作为规章制度存在于孔子的理性上,孔子是要时刻思念它的,这就不会有从心所欲不跄矩的自由境界;只有当孔子与这个矩融为一体后,则他自己的一举一动就是矩,这时才有从心所欲的自由境界。所以,本体的真正存在是自然的,也是自由的。这对把握它的人来说不是一种认知,而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与西方哲学中的本体不同,中国哲学讲的本体是境界本体,它的形而上学亦是境界形而上学。

四、关于魏晋玄学的宇宙本体思想

前面我们对中国哲学的核心问题以及所涉及的本体思想作了概述。现在我们以魏晋玄学为例来具体解读一下中国哲学中有关本体思想的形成逻辑以及本体的内在结构等问题。

此项工作涉及两方面问题:一是对整个中国哲学本体思想的宏观审视;二是对魏晋玄学本体思想之逻辑演进的解析。因为,我们只有宏观把握了中国哲学中的本体思想,才能对魏晋玄学的本体思想作出明确的定位,而只有定位了玄学的本体思想,对其逻辑演进的解析才会有更好的例证作用。

要钩沉中国哲学中的本体思想,这并非易事。如果提纲挈领地言其卓荦大端,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中国哲学中的本体思想可作如是观:

先秦诸子在其社会政治哲学中摊出了一个本体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儒、道思想中。儒家孔子讲仁、孟子讲心,这里摊出了一个心性本体问题;道家的老子、庄子讲道,这里摊出了一个宇宙本体问题。之所以叫摊出,是因为先秦儒家只是从性或人性方面提出了或者说逼出了一个本体,而道家只从天道方面提出或者说逼出了一个本体,两者都没有在性与天道合一的意义上建构起本体思想。不错,当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时,他已将心性与天导通了,这是一种类型的天人合一。但孟子这里的天已非自然存在意义上的天,而是人性化了的天,这个天实则是人性的外化和表现。所以,在孟子这里是没有真正的天人合一或性与天道合一的。而当庄子说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愧懦怪,道通为一时,道的确是个本体,但这时的人只是与万物一样的一个存在者,并没能呈现出自己的本性或性来,故荀子说庄子是蔽于天而不知人的。可见,先秦儒、道只是从性和天道的各自一端摊出了本体思想,真正的本体理论尚未建成。

汉代经学成就了一宇宙生成论的思想理论。汉代哲学的气势是不凡的,它要明确地究天人之际问题。董仲舒在上策回答汉武帝的册问时,就明确提出了天人相与之际的问题。他那个有明显神学目的论色彩的天人感应论就是一种关于人与天如何相统一的哲学理论。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虽然是一种哲学本体论的内容,却并非哲学本体论的形式,而是一种神学目的论的形式。这表明,在汉代哲学中,真正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本体论还未能建构起来,因为这个任务的完成要在人们分别对天作了考察,建构起了宇宙本体论,又对人作了考察,建构起了心性本体论后,才能逻辑地将天与人统一起来以建立一个天人合一的本体理论。汉代经学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它建构、完成了一宇宙发生论。当董仲舒讲天与人的感应时具体的感和应是通过运行于天、地、人之中的阴阳五行之气来实施和表现的,在此天、地、人、阴阳、五行、四时、四方等等构成了一个运作系统,这本身就具有宇宙结构论和宇宙生成论的成份和价值。至东汉张衡,在《灵宪》一文中以气为原始材料,将宇宙的形成分为溟津、庞鸿、太元三个阶段,真正完成了一宇宙生成论。这是汉代哲学在中国哲学本体思想上的重要贡献。

魏晋玄学建构完成了一宇宙本体论。接着汉代的宇宙发生论,魏晋玄学所要究的玄就是关于宇宙本体论问题。汤用彤先生说:玄学乃本体之学,为本末有无之辨,汉代寓天道于物理。魏晋黜天道而究本体,而流连于存存本本之真,汉代思想与魏晋清言之别,要在斯矣。如果说汉代哲学旨在探寻宇宙的形成和结构问题的话,那么魏晋玄学则探寻的是这个宇宙如此存在的原因和根据,即宇宙本体问题;就是说,我们的这个宇宙已经出现和存在了,但它为何要如此地存在、为何能如此地存在呢?它如此这般存在的原因和根据何在呢?这就是宇宙本体问题。当然,玄学作为一种时代的思想潮流,所谈论的问题是广泛和多样的,比如有无问题、言意问题、动静问题、名教与自然问题、才性问题等等,但其思想主流则是有无等宇宙本体问题。

隋唐佛学建构完成了一心性本体论。接着魏晋玄学,隋唐时代的哲学任务就是探索和建构关于人如何存在的心性本体论。隋唐时代儒、释、道三教并存,按理说这三教都能承担和从事关于心性本体问题的探索任务。但对心性问题作了深刻探索,完成了心性本体论之建构任务的是中国佛教。中国化了的隋唐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其直接目的和目标是要教人成佛的。但成佛有个根据和可能性问题,这就自然逼向了人的心性。佛教不是不讲宇宙存在问题,只是它在讲宇宙存在时将其存在的原因、依据导人了人的心性。从天台宗的一念三千说,唯识宗的万法唯识、唯识无境说,华严宗的统唯一真法界,谓总该万有,即是一心说,到禅宗的自心、自性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论,隋唐佛学经过一系列发展过程,最终建构完成了一心性本体论。

宋明理学是伦理学本体论或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在魏晋玄学建构完成了宇宙本体论,隋唐佛学建构完成了心性本体论的基础上,至宋明理学时,将性与天道打通,或日将天和人合而为一的思想条件已经成熟,现在所需要建构的就是合一、统一心性与宇宙的一种哲学本体论。宋明理学的理或天理就是这一本体(这里所说的理或天理是广义言之,并不专限于理学中程朱派的理;这里也不谈程朱之理与陆王之心的区别问题)。朱熹庞大体系的根本核心在于建立这样的一个观念公式:应当(人世伦常)=必然(宇宙规律)。朱熹包罗万象的理世界是为这个公式而设:万事万物之所以然(必然)当即人们所必需(应当)崇奉、遵循、服从的规律、法则、秩序,即天理是也。③很明显,理学的理在内涵上是天与人的统一,即人性与天道的统一,它把人文世界的应然性提升到了宇宙存在的必然性的地位和高度,实现了应然与必然的合一。所以说,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本体论思想和理论至宋明理学处才得以最终建构完成,理学所建构的伦理学本体论是中国古代完整形式和完全意义的形而上学和本体论。

在对中国哲学中的本体思想作了以上的钩沉后,我们现在来解读魏晋玄学关于宇宙本体思想的演进逻辑。这里是将魏晋玄学之发展的历史坐标转换为逻辑坐标,从而来追寻玄学关于宇宙本体思想的逻辑进展过程和轨迹。

魏晋玄学的开端是正始玄学。正始玄学的思想主题是以无为本。《晋书王衍传》日: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而不存者也。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者恃以免身,故无之为用,无爵而贵矣。为什么要以无为本?这个无到底是什么?原来,王弼、何晏辈是祖述老子来立论的。老子讲道,以道为天地万物之本。王、何就继承了老子的道本论。但道为什么能是本?它有何资格或特性成为本呢?原因就在于这个道是个抽象的一,即它有抽象性、普遍性的性质、维度和功能。何晏在《道论》中说:有之为有,恃无以生;事而为事,由无以成。夫道之而无语,名之而无名,视之而无形,听之而无声,则道之全焉。故能昭音响而出气物,包形神而章光影。玄以之黑,素以之白,矩以之方,规以之圆,圆方得形而此无形,白黑得名而此无名也。王弼在《老子指略》中也说: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不温不凉,不宫不商。听之不可得而闻,视之不可得而彰,体之不可得而知,味之不可得而尝。故其为物也则混成,为象也则无形,为音也则希声,为味也则无呈。故能为品物之宗主,苞通天地,靡使不经也。若温也则不能凉矣,宫也则不能商矣。形必有所分,声必有所属。故象而形者非大象也,音而声者非大音也。这都说明,道是个无形无状无象无名的一;正因为它无形才可形天下一切之形,无状才能状天下一切之状,无象才可象天下一切之象,无名才可名天下一切之名,这样才能充任本或本体。否则,若温也则不能凉矣,宫也则不能商矣,有形有状有象有名者只能指称个别、特殊,是没有一般性的性质和功能的。所以,王、何主张以无为本实乃以道为本,无是对道的抽象性、一般性的哲学性质的表征和定谓。

无要作为本和能作为本,是因其无形无状无名无象的性质,即它是个抽象的一,但同时,正因为无是本体和要作为本体,它又不能仅仅是抽象的,即它不能是纯抽象,或者说不能仅有抽象性这一种性质,因为这样它就彻底与具体的现象无涉了,何以能作现象存在的本体呢?所以,无作为本体一方面要有抽象性,另一方面又要有具体性、特殊性。对此,王弼比何晏高明,他明确看到了这一点。在《老子指略》中他讲了我们上引的那段话后,接着说:然则四象不形,则大象无以畅;五音不声,则大音无以至。四象形而物无所主焉。则大象畅矣;五音声而心无所适焉,则大音至矣。故执大象则天下往,用大音则风俗移也。可见,大象之所以为大象,是因为有四象在,它正是在四象中得以存在和表现的;大音之所以为大音,是因为有具体的五音在,大音正是在五音中存在的。无之作为本和能作为本,也理应存在于有中,即存在于具体、个别之中。这样一来,在以王弼为代表的正始玄学中,无就既是体又是用了。王弼在《老子注》中就不时地既讲不能舍无以为体,又讲凡有之为利,必以无为用、言无者,有之所以为利,皆赖无以为用也。

无既是体,又是用。这作为一种哲学原则反映了无本论的体用如一、体用不二、即体即用的思想方向和特点。这是无本论之作为玄学理论体系得以成立的原因所在。但无本论之作为魏晋玄学的开端,这种既体又用的特性却表现出其理论体系本身的不成熟性和矛盾性,即在王弼的无本论中隐含有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矛盾。正因为这个矛盾,才成为正始玄学之演进的内在契机。无之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矛盾的结果,必然使这个无要在展开中得以解体并在解体中得以展开。就是说,无的抽象性和具体性的性质、维度各自都是要得以展现和落实的。无的抽象性一维得到发展、落实后,就完全撇开了现象界的具体存在而进入了纯粹精神自由的领域;而无的具体性一维得到发展、落实后,就又撇开了抽象性而进入了具体的现象界。承接无的前一发展、落实的是竹林玄学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自然论;而承接无之后一发展、落实的是西晋中朝时期裴颁的有本论。

竹林玄学也叫竹林清音,其代表人物是嵇康、阮籍,其活动时期大约在魏齐王曹芳嘉平初至魏元帝曹奂景元年间(250-263)。竹林玄学的思想宗纲是越名教而任自然这一口号。这里的名教即各种礼仪规范,而自然的含义有二:一是指人的自然本性,如嵇康在《难自然好学论》中说:夫民之性,好安而恶危,好逸而恶劳。故不扰则其愿得,不逼则其志从。二是指心无违道,与道同体。嵇康在《释私论》中说:夫称君子者,心无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这里使心以自然之态呈现,即游心于寂寞,机心不存,泊然纯素,从容纵肆,遗忘好恶,以天道为一指,不识品物之细故也。竹林玄学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这一极端口号,自有其特殊的社会政治背景和特定的内涵。但作为一种玄学思想来说,就其哲学意义而言,当越开名教而纯任自然时,这种自然就只能是一种纯粹的精神自由。竹林玄学的纯自然作为一种纯精神自由,固然使王弼无本论中的抽象性一维得到了落实,但同时却将无推到了极端而使其成为真正的空无、虚无了。

竹林玄学是有一种放达之风的。这种放达到了其末流就愈演愈烈,直接危害到了社会的礼仪轨制。故到了西晋中朝时期,玄学家裴颁作《崇有论》,以对当时不良的社会风气要予以纠正。他的作法是将正始玄学无本论的那个无直接还原为有,这实际上是将无的抽象性撇开而使其具体性得到了落实。《崇有论》说:夫总混群本,宗极之道也。这就是裴颁玄学的宗纲。这明显将玄学致思的方向转到了群本即群有或众有上,此乃现象界的众多之有。将玄学致思的基点放在众有上,这当然可以。但问题是要说明此种众有是如何有的,即众有是如何存在的并何以能存在的。裴颁对此作了明确的论证,即夫品而为族,则所禀者偏;偏无自足,故凭乎外资。这是说,众有中的每个有在存在上都是偏,即它自身是无法独立存在的,它要得以存在的话就要去凭乎外资,即与它之外的他有相凭借而共存。而一有与他有之并存,这正是众有之能有的最基本条件和前提,也就是众有之有的存在构架。揭示了众有之有的存在构架,这是裴颁有本论的重要思想贡献。

裴颁在此还讲到始生者自生也的自生问题。他说:夫至无者无以能生,故始生者自生也。自生而必体有,则有遗而生亏矣。生以有为已分,则虚无是有之所谓遗者也。这里关系到众有之有的本原、本体问题。因为在一有与他有相并存的构架中,每一有都因它之外的他有而能有和要有,故每一有的存在依据就在它之外的他有上而并不在自身中,故在此构架中每一有的有、存在都不是本体性的,即自有的。怎么才能是自本自根的、自因的自有呢?这里就涉及到从一有与他有之并存的外存在构架向每一有自身的内存在本性或内存在构架的转换问题。这个问题裴颁玄学未能解决,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就是郭象的独化论。

可以看出,竹林玄学的自然论和裴颁玄学的崇有论只是将王弼无本论中所隐含的抽象与具体的矛盾暴露出来,并没能解决这一矛盾。但暴露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前提。至中朝时期的郭象玄学,就对他以前的无、有等本体论的玄学理论作了整合,从而逻辑地解决了王弼无本论中的矛盾,并逻辑地完成了魏晋玄学关于宇宙本体论的建构任务。

郭象对以什么为本体的问题作了认真沉思。他指出:

无既无矣,则不能生有;有之未生,又不能为生。然则生生者谁哉?块然而自生耳。

世或谓罔两待景,景待形,形待造物者。请问:夫造物者有耶,无耶?无也,则胡能造物哉?有也,则不足以物众形。故明众形之自物,而后始可与言造物耳。是以涉有物之域,虽复罔两,未有不独化于玄冥者也。

谁得先物者乎哉?吾以阴阳为先物,而阴阳者即所谓物耳。谁又先阴阳者乎?吾以自然为先之,而自然即物之自尔耳。吾以至道为先之矣,而至道者乃至无也,既以无矣,又奚为先?然则先物者谁乎哉?而犹有物,无已。明物之自然,非有使然也。

谁得先物者乎哉?天地万物的存在究竟有没有一个本体?郭象就其前已有的本体理论作了认真考察。就无本论言,无既无矣,则不能生有。就是说,无既然是空无、虚无、零,它怎么能有资格和条件来生出有呢?既然生不出有,又何以能作有的本体呢?郭象在此讲的无已与王弼的无相去有间,这里的无是经过竹林玄学的纯自然论过滤了的无,这种被极端化了的无的确是至无、空无、虚无,它不可作本体是理所当然的。单纯的无不能作本体,那么单纯的有呢?有之未生,又不能为生;有也,则不足以物众形。这是说,若按裴颁始生者自生也的有本论原则,既然有是自生的,而非别的有生出来的,那么它就没有生别的有的可能;既不能生别的有,又何以能作别的有的本体呢?再说,裴颁所说的有是总混群本的众有,这是具体之有,是有形有状有象的有,一个具体的有怎么能将众有统一起来而为本体呢?就这样,郭象用犀利、经济的思想剃刀剃去了他之前的玄学无本论和有本论的思想理论。

否定了以往的无论和有论后,究竟以什么来作天地万物之存在的本体呢?郭象接着裴颁的自生说而提出了他的独化论,即是以涉有物之域,虽复罔两,未有不独化于玄冥者也。这是说,天地万物凡一切的存在都是独化的。在此,郭象的确有种无可奈何的心境,即他对本体作了一番认真追问后终不得其然,就转而从事物各自的存在的状象上来予以说明,在他看来,天地万物的每一个就都那样地存在着和变化着而已。但这只是对独化概念的表面理解。其实,独化概念是有深刻的内在结构的。世上本没有独的东西,一存在者的存在必然要与它之外的他存在者的存在相并存,这是裴颁有论已揭示了的。但郭象在此却要讲独,并要讲独之化,这何以可能呢?原来,不同于裴颁的是,郭象玄学已由一存在者与他存在者相并存的外存在构架转入到了每一存在者之存在的内性或内存在构架上,即每一存在者自身均是有一无性的,这就是存在者的内在结构或自性,郭象叫自足其性。这个性之所以是自足的,正因为每一存在者都是有一无性的,它不是单纯的有而一有到底,也不是单纯的无而一无到底,而是有而无之,无而有之,有无相生,生生不息的活转。这就是宇宙以及宇宙中每一存在者的存在本性、本质,此乃本体。

可见,魏晋玄学从正始年间王弼的无论始,中经竹林玄学的自然论和中朝时期裴颁的有论,到中朝时期郭象的独化论,逻辑地完成了对以往有、无思想的整合,从而实现了玄学关于宇宙本体论的建构任务。

郭象的独化论虽然在哲学原则上完成了关于宇宙本体的建构任务,但在哲学理论形式上并未完成,故仍需要东晋玄学的弥补和发展。东晋玄学在玄学理论上没有大的创新。张湛在《列子注》中提出的至虚论,原则上是对王弼的无论和郭象的独化论的拼凑,他并不明白魏晋玄学从王弼无论向郭象独化论之发展的逻辑进程。倒是佛学玄学家僧肇,他师从西域高僧鸠摩罗什,接受了印度龙树的中观学思想和理论,以佛教中观学的理论和语言,明确论述了有与无的统一。僧肇在《不真空论》中说:

然则万物果有其所以不有,有其所以不无。有其所以不有,故虽有而非有;有其所以不无,故虽无而非无。虽无而非无,无者不绝虚;虽有而非有,有者非真有。若有不即真,无不夷迹,然则有无称异,其致一也。

然则万法果有其所以不有,不可得而有;有其所以不无,不可得而无。何则?欲言其有,有非真生;欲言其无,事象既形。象形不即无,非真非实有。然则不真空义显于兹矣。

僧肇在此明确将有、无统一起来而成就了有一无性。透过这里的佛学思想和语言可以看出,郭象独化论中的有一无性的原则,至僧肇这里才在理论形式上予以明确确立。至此,魏晋玄学关于宇宙本体的思想理论得以完成和终结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中国哲学“和”思想浅析
发布时间:2023-06-16
《说文解字》中对和的解释:和,相应也。和最初的本意是单纯声音或指音乐相和。到后来演逐渐演变成儒家重要的中和思想。和体现在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天下万物中。孔子主张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孟子父子不责善,责善则离,是为......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现代建筑中的体现
发布时间:2022-11-23
摘 要:传统―指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对现在和未来仍然产生影响的东西。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未中断,流传至今流传的许多建筑中,我们都能清楚地看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其中的运用。由贝聿铭先生亲自主刀设计......
中国思想和柏拉图哲学
发布时间:2023-02-11
" 摘要:作为西方哲学基石的柏拉图的理念是超验存在的纯粹形式,它的相对于具体事物的抽象性和绝对性与几何形式相同,而中国哲学的阴与阳理念却正是世间一切事物的普遍的性质,但却恰恰没有自身的绝对形式。形式的流变能赋予几何形式以......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哲学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6-26
在此篇文章的开始我们就提出所要讨论的问题,以便突出探讨的主题。问题是这样的:在新时期新一轮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中还要不要谋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互动。问题是简单的,又是深切的。简单是它的结论很容易下答案肯定的;然而诚如黑格尔......
夹缝中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2023-01-01
夹缝中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夹缝中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夹缝中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内容提要】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目前存在两个重大不足。其一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研究不够,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上......
论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及时代意义探讨
发布时间:2023-05-26
论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及时代意义探讨 论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及时代意义探讨 论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及时代意义探讨 精品源自教学论文 Ⅰ、内容提要 “哲学是人类精神的最高成就,最能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心态与精神面貌。”......
庄子的政治哲学思想及其特质
发布时间:2022-12-02
李泽厚曾指出:老子是积极问世的政治哲学;庄子则是要求超脱的形而上学。与老子以及其它哲人不同,庄子很少真正讲治国平天下的方略道理,他讲的主要是齐物我、同生死、超利害、养身长生的另外一套。[1]177余英时认为庄子对政治不感兴趣,庄子的反智论是一种超越的反智论,对此后中国历史上政治的反智传统并无实质性影响。他认为《庄子》基本上是一部人生哲学的作品,而《老子》一书可以说是以政治思想为主体的[2]159-.........
浅议中国画作品中的哲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3-04-21
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画作为一门国学至宝横古至今都在散发着时代的光芒,从哲学视角透视中国画的独特美学属性,探求中国艺术中反映民族与文化精髓的艺术表现语言,阐述哲学思想滋润下的中国画博大精深,这将使我们知道中国画......
牛顿力学的方法论及其哲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3-04-07
牛顿力学的方法论及其哲学思想 摘要: 牛顿代表了1个时代——现代经典科学奠基和发展的时代。牛顿定律及其力学体系的建立,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的1次飞跃......
中国哲学智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2-12-12
一、中国哲学智慧与哲学中心概念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的奇葩,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哲学中曾积累了一些具有核心价值的哲学智慧,但在西学东渐及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兴起的冲击之下,这些哲学智慧却离我......
中国哲学论文:浅析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
发布时间:2023-03-14
【摘要】以下由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了中国哲学论文:浅析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欢迎阅读!! 一、儒家思想的实质 儒家思想的实质可以概括为以下主要方面: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节、和、勇、让等。本文主要从仁、礼、和......
中国哲学思想的总源头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12
《易经》中道出了十种人生失态,供人领悟。其实,只有多一点自律,当你回顾人生时,方能少一些悔憾。大喜易失言言多必失的道理人人都懂,但却经常容易吃了失言的亏。特别是在高兴时,人们往往就忘乎所以,从而乐极生悲,因为希望与他人分享,所以广而告之。但是,心可以亢奋,话语仍是需要沉稳。大怒易失禮怒从心起,恐怕下一步,很多人都会诉诸肢体动作,遑论礼节。冲动是魔鬼,无论是语言上的失礼,还是肢体上的暴力,都会伤了与.........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政治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23-02-21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的日益强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也逐渐成为广大学者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政治哲学的核心是经世致用,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诸如德政民本思想、无为而治思想、兼爱贵和思想和法治思想等对现代的社会......
《论语》中诚信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 要】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个人人格与道德规范的完美统一。作为儒家经典著作的《论语》,记录了孔子以仁为本的诚信思想。文章以《论语》为研究蓝本,对孔子的诚信思想从为人、为学、求利与为政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
“天命之谓性”:《中庸》的生命思想及其教育哲学意蕴
发布时间:2023-03-02
摘 要:“天命之谓性”是《中庸》开篇提出的第一个基本命题,是对《中庸》生命思想的集中表达和总体概括,揭示了生命的本源性、普遍性、目的性。“天命之谓性”所表达的生命思想具有深刻的教育哲学意蕴,回答了教育本质、教育目的等教......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灵魂植入中国的大脑当中,让它能够为改造中国、建设中国而发重要的作用。把辩证唯物论用于中国现状,指导中国社会生活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存活、成长、结果,也为中国社会......
中国古代治水中的传统哲学理念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23-07-21
摘要:中国古代治水的历史悠久,成就斐然。其原因在于古代治水中常常以传统哲学为指导思想,不仅重视水利工程位置的选择,而且在统筹规划中突出重点,辩证考虑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并善加转化,同时又能根据当地环境合理利用各种资源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国早期在发展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中的继承者与发展者,马克思哲学理论与中国哲学的结合可以有效的将中国哲学语录中真正的价值体现出来,从而保证马克思主义这些的准确性。另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结合还可以对中国哲学进行总结、概括,将中国哲学真正经济价值进行继承发挥,基于此,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结合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浅谈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正义思想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3-06-02
摘要:正义观是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核心主题,《理想国》中的正义观与柏拉图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哲学思想相关,在当代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倡导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柏拉图的正义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理想国》中正义思想产......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3-02-25
【摘 要】马克思主义强调要从哲学中的时代性、实践性和批判性等特征中去理解和辨证,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思维方式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而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了中国化,马克思......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3-07-22
经典科学的世界观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有序的,无序属于事物的现象。科学认识的目的是透过纷乱的现象去挖掘和掌握事物本质的有序性和规律性。经典科学的方法论认为,现象的复杂表象可以从某些简单性理论出发加以解释,事物的多样性也可以......
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8
前言: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发展中国社会的核心思想,无论是毛泽东的群众路线、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几代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前进的过程中,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引导。当前我国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力......
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5-16
一、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 人本主义是一个多学派的概称,其理论庞博而复杂。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登上当代西方心理学的历史舞台,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
马克思主义中人的本质思想
发布时间:2023-05-06
在不同时空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和论述的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思想,对人的本质及其实现形式,从不同维度进行了不懈思考和探索。这些思考和探索由久远的历史映照进鲜活的现实,正在变成当今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实践,充满无限生机......
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及其启示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30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多发期。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要求我国的社会管理体系也必须同步更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
中国哲学资源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的谨慎运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8
1 中国哲学资源在《原理》教学中运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把中国哲学资源运用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是可能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教学学术性和教学实效性的基本要求。同时,对学生更好地理解马......
浅析《老子》中的法律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04-12
【摘要】道家思想一直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影响着我国的法律建设,本文从“道法自然”、“对人定法的批判”和“立法宽简”三个方面阐述《老子》一书中的法律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老子;法......
思想哲学论文:浅析中国传统德性思想析论
发布时间:2022-12-16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思想哲学论文:浅析中国传统德性思想析论,希望和您一起探讨! 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学是德性伦理学。从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和孔盂的伦理思想来看,德性是一切美好品质的概括,它包括状态、性情和习惯等。......
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现“中国化”特色的策略
发布时间:2023-01-30
一、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主要内容。毛泽东在 1938 年 10 月召开的党的一次代表会议上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其中......
哲学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2-27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当代大学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除了要在能力培养和专业知识学习上要有较高的水平之外,还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品。所以说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要有适当的方法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因此将哲学思想应用......
中国哲学论文:浅谈朱熹民本思想对朱子学者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1-28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中国哲学论文:浅谈朱熹民本思想对朱子学者的影响,希望和您一起探讨! 一、正君为治,民贵君轻 朱熹一生与下层百姓相处时间较长,他对普通的“小民”有着较深的了解和同情,他主张国君要爱养民力,存恤百姓,......
从中国美学思想论体育舞蹈美的本质
发布时间:2022-12-25
在我国传统的审美方式多种多样、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审美方式包含着道家、禅宗的自然美,同时还有以孔子、屈原等为代表的审美取向。我国的美学在主客观区分中追求两者的融合,追求天人统一的艺术境界。我国的舞蹈承载着中国深重的文化,体育舞蹈由西方传入我国以后,汲取中国文化,结合我国舞蹈的元素,形成了颇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体育舞蹈,本文从中国美学思想的角度对体育舞蹈美的本质进行解读。【关键词】中国美学;体育舞.........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视域
发布时间:2022-09-2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视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视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视域 【 正 文】 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类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也碰到了一些问题。 一种主义、一种哲学可以被化,本身就......
我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现代政体哲学思想探微
发布时间:2013-12-17
我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现代政体哲学思想探微 西方国家的政体制度源自其丰富的政治哲学思想,其结构模式和路径也深受其本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比如被人们尊奉为近代政治文明的发祥地、“考古活化石”的英国,其政体的生成是在传统政治与现......
分析中国本土心理学及其特征
发布时间:2022-08-04
引言:中国本土心理学之为心理学中国本土有没有心理学?这个问题正如中国本土有没有哲学一样是个大问题。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本土没有哲学,只有所谓哲学思想。在心理学领域,相似的观点并未得到充分的表达。一个温和的表达是把中国本土心理学看作常识形式或哲学形式的心理学,而非科学心理学。这里不纠缠于中国本土有没有心理学或中国本土心理学是不是心理学的问题,而是采取一种非本质主义的。常识的做法:如果中国本土心理学译成西.........
中国哲学界缺乏思想创造力的学理根源探究
发布时间:2023-01-15
内容提要 中国哲学界缺乏思想创造力的学理根源,既不在于从事哲学史研究的人太多从事哲学研究的人太少了,也不在于错把哲学史研究当成了哲学研究。从外在的表现来看,问题的症结恐怕在于:在国内哲学界,哲学史研究与哲学研究之间的相......
论中国哲学的现代定义
发布时间:2017-03-09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世界就充满着内忧外患。中国人被迫接受西方人的思想和观念,来极力适应世界的变化。传统的农耕文化被资本主义世界的逻辑打破,向西方学习成了有志之士内心最坚定的想法。从最初的学习器物制度,到最终学习西方的思......
道家哲学思想对中国画艺术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8-15
一、道家之无为提高作品的艺术境界。 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在发展中保持事物的本性,可以概括为一切事物顺其自然发展,不参杂任何人为因素。它不仅是国画的哲学基础,更是政府的执政方针和百姓修身养性的好方法,对构建和谐社会也有重大......
浅析常变观中的辩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2-08-01
常变观,滥筋于《周易》,发展于中国诸家学派思想之中,是中国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而毛泽东思想,是根植于深厚的中国哲学土壤之中,并师承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结合时代情局,所形成的一个系统的、成熟的思想体系。毋庸置疑,二者都蕴含着......
浅谈物理学科研中的哲学思想感悟
发布时间:2022-10-24
引言 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曾经被认为是指导自然科学发展并与自然科学密切相关的哲学却被人们抛之脑后,甚至被认为是一门无用和庸俗的学问.然而,面对今天自然科学迅速发展所带来的高科技和高水平人类......
试析老子的军事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4-02
" 论文摘要:老子的军事哲学思想是丰富而深刻的:基于“道”本根的非战观、基于“人道”立场的战争价值观、作战有“道”的战争制胜观,这些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现代都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于后世也影响深远。 论文关键词......
老子《道德经》中“观”的本体认知及其美学意义探究
发布时间:2023-07-13
观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在很多古文献中多有提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献有许慎的《说文解字》,其中解释观为: 觀,諦視也。从見雚聲。根据古文字学的研究,甲骨文中雚是觀的本字,古代雈、雚、觀通用。从甲骨文的字形上看,雈或雚有......
浅谈本体功夫论视域下的李蛰哲学思想
发布时间:2016-07-04
冈田武彦就指出:在研究一个人的哲学思想时,要把他的体验移人白身,然后设身处地加以体验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在科学的实验中弄清楚他的哲学思想。川能否做到体验的方法,首先在于研究其思想时采取了何种话语体系。所以,本文旨在将研究......
中国哲学论文: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及其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03-05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中国哲学论文: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及其现实意义,希望帮助您提供很多想法。无论是哲学领域还是伦理学领域,幸福是一个古老的重要课题。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话语中,幸福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概念之一。亚里士......
浅谈巴迪欧 “哲学宣言”中的主体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29
在宣称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的今天,主体之死早已不复当年尼采的 上帝之死那样惊世骇俗。如果说,从阿尔都塞到拉康、从福柯到德里达,当代法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几乎无一例外都曾抛出 主体之死的言论,并且这些言说本质上尚未脱......
论述中国哲学的功用意义
发布时间:2023-04-16
论述中国哲学的功用意义 论述中国哲学的功用意义 论述中国哲学的功用意义 精品源自化学科 人与自然相处的问题人与自然相处的问题,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特别关注的问题之一。许多思想家都......
中国哲学史在本科管理类专业教学的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17
中国哲学史在高校的地位由显学变为隐学,甚至各种迹象表明似乎走投无路。有的高校哲学系每年招生50多人,其中6成是被迫服从调剂而来;有的高校哲学系一届本科毕业生只有3人;甚至个别高校仅挂名哲学系,连一个学生都没有。设置哲学专业的高校况且如此,大部分没有哲学专业的高校,中国哲学史只是作为公选课形式开设。如何在中国哲学史课程如此落魄,发展前景堪忧的情形下,如何在以本科管理类为主独立学院讲好该课程,现从教学.........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22
" 1.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心理学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基本的、统一的观点,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原理.”“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
“道统思想与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发布时间:2023-02-09
2016年10月21至23日,由中华朱子研究会、四川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和张浚张蛩枷胙芯炕崃合主办的“道统思想与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德国、中国内地及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10......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性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当代生态伦理;中国传统文化;古代生态伦理思想;契合;发展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尊重自然的固有价值和敬畏生命的实践取向等生态伦理思想。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为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发......
谈小提琴教学法中的哲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2-08-17
教师知识科学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弗朗西斯培根。从古至今,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对教师的概念做过界定,有些是从教师职业的特点上加以说明;有些则是对教师的赞美和歌颂。不管从哪个方面我们都看出教......
西学东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浅析
发布时间:2023-02-20
近年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渐渐的追溯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背景和历史渊源上,要追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不得不提到西学东渐,西学东渐主要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现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学说,尤其是近现代西方政治法......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性的哲学阐释
发布时间:2023-02-15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 发展观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立场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判断,并深刻地反映......
哲学家哲学思想发微
发布时间:2023-01-29
哲学家哲学思想发微 哲学家哲学思想发微 哲学家哲学思想发微 一、哲学的综合与创新 二、古今中西之辨 三、民主、理性与新启蒙 抗日战争时期,张申府先生旅居重庆,积极从事抗日民主活动。《思与文》中对“民主”之义也多有......
论邓小平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邓小平的哲学思想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他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立场与方法之中,对邓小平的哲学思想进行逻辑梳理与系统建构是一项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工......
哲学与思想
发布时间:2022-11-07
" 哲学和思想不能分开,这是人们长期以来确信不疑的,但是,海德格说,思想根本不需要哲学,没有哲学的思(想)是真正的思(想),哲学的终结,意味着思(想)的开始。当海德格说科学不是思(想)时,人们已经大吃一惊,如今似乎要说......
博弈论语义学的逻辑哲学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14-01-23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博弈论语义学的逻辑哲学思想探析”,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贾可·辛提卡是当代著名的逻辑学家,他将博弈论与语义学直接结合起来,创建了博......
中国传统家训中的孝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2-08-05
摘要: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份极具特色的道德文化遗产,是古代进行孝道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传统家训蕴含着丰富的孝道思想,其基本内容包括存身惜名、竭力奉养、诚意孝敬、慈孝相应、委婉劝谏、薄葬诚祭、显亲扬名、......
浅谈比较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2-09-24
比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认识对象放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对照比较,从而确定认识对象属性的同异、地位的主次、作用的大小、性能的优劣、问题的难易或认识的正误深浅,以达到辨识、了解和把握认识对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发布时间:2023-02-26
摘要: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大学生只有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执著的事业追求,才能成才。本文以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和特征为基础,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生;理......
浅析西学东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发布时间:2016-07-18
现在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大量的学者分析并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西学东渐之间的关系。有一些学者认为,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学东渐的推动作用,还有的学者对各种西学......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与推进路径
发布时间:2017-05-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历史演进过程中的核心指导思想,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建设与改革事业的稳定有序推进创造了扎实而充分的思想力量指导支持条件。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原理范畴的表现形式,由抽象繁杂到具体可感,由深奥难解到通俗易懂,由仅能被极少数人学习领会到能够被广泛性人民大众理解认知的历史转化过程,从某种考量性角度上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范畴的大.........
王国维美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教育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27
一、王国维美育思想的提出及其历史背景 19世纪中期以来,救亡图存的意识在一些人心中高涨,随着新建工厂、派遣留学生、开办新式学校等措施的推进,功利主义文化价值观也逐渐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人们只学对自己有用的,只注重传授实业......
浅论中国的大学治理:法治意义及其实现
发布时间:2023-01-10
大学的存在时间超过了任何形式的政府,任何传统、法律的变革和科学思想,因为它们满足了人们的永恒需要。在人类的种种创造中,没有任何东西比大学更经受得住漫长的吞没一切实践历程的考验。这种永恒的需要就是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社会......
关于中国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在古徽州的实践
发布时间:2013-12-19
关于中国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在古徽州的实践 关于中国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在古徽州的实践 关于中国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在古徽州的实践 精品源 自作 文 园地 论文摘要:生态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源于“易......
浅析博弈论语义学的逻辑哲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2-12-21
广大朋友们,关于“浅析博弈论语义学的逻辑哲学思想”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对命题的真值判断标准是符合论的,这与维特根斯坦前期的“图象论”如出一辙,而这种符合关系......
浅谈哲学思想在机械制图中体现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6-07-01
引言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学科最基础的一门课程。设计、加工和使用过程中都离不开图纸,设计师用它来表达设计一步,加工人员......
哲学解释学视域下的“传统”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3-05-29
" 论文关键词:哲学解释学 传统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论文摘要:本文从哲学解释学的“传统”理论出发,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视域融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方式,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传统的一部分,是......
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与中国老庄哲学
发布时间:2023-01-02
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与中国老庄哲学 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与中国老庄哲学 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与中国老庄哲学 提要:基督教冲秘主义哲学和中国老庄哲学,分别以上帝或道为哲学的最高原则。 上帝和道都是最高的存在、......
《老子》的国家治理思想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3-04-24
〔摘要〕 《老子》有着丰富的国家治理思想。《老子》国家治理的思想依据是道的本体性特征:周行不殆、混而为一、衣养万物而不为主,“推天道以明人事”,《老子》由此展开国家治理思想的论述。《老子》国家治理思想主要强调“道法自然......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1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当前社会正保持迅猛发展势头不断前进,诸多新生事物萦绕在广大民众的周旁,各类各样的思想相继碰撞产生,不过当今社会研究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引领。新的实践要求与时代的内涵,在什么境遇下要推动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命运的重要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的思考这一问题才能确实有效的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的学习、掌握并加以运用。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马克.........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问题
发布时间:2023-06-28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问题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建设,这些都表示将会产生一系列矛盾纠纷。首先,主流思想观念越加活跃,不同文化之间碰撞激烈;其次,大众信息获取途径逐渐增加,信息选择更增加针对。这也就表示当代大众心理及精神都进入到全新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落实更加艰巨。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内涵(一)批判性内涵哲学实际上就是批判社会,树立批判哲学真理.........
论宗教伦理思想及与普世伦理的关系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02
论宗教伦理思想及与普世伦理的关系及其意义 一、 宗教思想与伦理思想的相互关系 关于宗教思想与伦理思想的异同,学界已对这一问题作了详尽的撰述,在魏英敏的《新伦理学教程》一书当中,他把宗教和伦理的区别进行了细化,具体阐述为“二......
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及其哲学基础
发布时间:2023-01-28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 在中国传统音乐结构中,腔是一个带有全局,具有音乐形态学、音乐结构学和音乐关学诸多方而意义的概念。在音乐形态学方而,沈洽指出:所谓腔,指的是音的过程中有意运用的,与特定的音乐表现意图相联系的音......
通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的分析探讨
发布时间:2014-01-09
1、首页2、科学的思想方法3、人与社会的关系 广大朋友们,关于“通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的分析探讨”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马克......
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22-10-07
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 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 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 【内容提要】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的产生与“二次革命”的失败有关,也是他向苏俄学习的结果。“以......
对伦理与道德的中国哲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3-07-25
对伦理与道德的中国哲学思考 对伦理与道德的中国哲学思考 对伦理与道德的中国哲学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人的宇宙观倾向于认为:不管祂属人还是属神,我们都应该以愉悦且欣赏的态度来对待我们不得不生存于其中的这个世......
浅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山水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 关键词:山水画 儒家思想 道家学术 禅宗 论文摘要:山水是 中国 画的一个重要主题,中国山水画的水赛写意中,充分体现了“以形媚道”和“天人合一”两大特征。这是中国传统饰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和道家崇尚 自然 思想的......
论庄子的技术哲学及其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庄子的技术哲学及其现代意义 论庄子的技术哲学及其现代意义 论庄子的技术哲学及其现代意义 1.导论庄子对技术的见解,可发见于其关于知识的论议。在区分假知与真知时,庄子曾以技术为典型来说明后者。故将见庄子......
关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哲学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大学培养的人才是思想政治素质与专业能力的统一。思想政治素质包括获得他人好评的能力、追求生活的决策能力、画出人生意义的能力以及服务社会的道德意识。大学应该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大力进行世界图景教育、改革现行思......
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3-25
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主义建筑流派纷呈,但均不可避免地受到哲学思想的渗透和影响,如何做有中国特色的建筑......
哲学思想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2-25
哲学思想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哲学思想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哲学思想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精品 源自 英 语 哲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通过研究自然界、人类认识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普遍规律,为人类认识和人类社......
对博弈论语义学的逻辑哲学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23-03-23
对博弈论语义学的逻辑哲学思想探析 对博弈论语义学的逻辑哲学思想探析 对博弈论语义学的逻辑哲学思想探析 摘 要: 贾可·辛提卡是当代着名的逻辑学家,他创建了博弈理论语义学,用博弈论的方法来刻画命题理解,从而判定命题的......
试论《周易》与中国哲学的联系和其人生哲学
发布时间:2023-02-22
《周易》是我国5000年来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积淀下来的代表之一,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历经千年时间考验而流传下来的真正完全属于中国古代精神文化精髓的代表,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古人用《周易》预测未......
哲学家哲学思想下的文学观
发布时间:2023-02-22
哲学家哲学思想下的文学观 哲学家哲学思想下的文学观 哲学家哲学思想下的文学观 更 多精 品源 自 课 件 一“、感物道情”与“圣贤气象” 正是通过“情”的审美感化上升到“志”之境界。“感物道情”是中国传统诗学观念,......
中国哲学研究之反思
发布时间:2023-04-07
一、中西哲学的对比特点 中国哲学史可以追溯到易经的出现,发展到当下已经形成了深厚的理论基础。而西方哲学的历史对比其来说时间上有很大的落差。但是,由于地域特点和语言符号的不同,西方哲学在研究方式和思考力度上来讲和中国哲学......
思想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及策略
发布时间:2023-04-13
【摘 要】数学的核心是数学思想方法,它是灵魂,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策略,是高级思维的过程。它的养成必须经过长期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的锻炼,才能形成特有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从小学就有意识地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有......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和教育中的以人为本
发布时间:2023-01-19
" [论文关键词]人本主义;以人为本;物化;群体化;践行 [论文摘 要]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发展影响至深。西方文化二元对立、理性至上的趋向最终导致了现代教育中人的分裂物化,因而呼吁人文科学、全人教育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应运而生。......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式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3-02-0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式的转变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式的转变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式的转变 引言:自省与申辩 一、学术规范 二、文本基础 三、比较视野 提要:学术性不强是中国马克思......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发布时间:2022-11-27
关键词: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摘 要: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毛泽东、邓小平都要求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工程要适应国际的安全环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