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论近代以来中国小说中的海归形象嬗变

论近代以来中国小说中的海归形象嬗变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11 00:19:00
论近代以来中国小说中的海归形象嬗变
时间:2023-06-11 00:19:00     小编:

摘要:近代以来,中国小说中的海归形象丰富多彩,既有聪慧睿智的海归精英,也有形形色色的海归败类,但以正面人物居多。从总体上看,海归形象的百年塑造经历了从理想光荣、叱咤风云的近代海归到到孤独悲愤、壮志难酬的现代海归再到勇敢挑战、漂泊困惑的当代海归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这种复杂而新颖的文学形象随着中国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出现新的因素,展示了近现代中国坎坷曲折的历史进程,反映了弱国子民的苦难人生,再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具有独特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中国小说;近代海归;现代海归;当代海归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6)03-0162-005

1854年,容闳赴美留学6年后回到祖国,揭开中国近代海归史。自从有了海归,近代中国也就出现了塑造海归形象的文学作品。百年回眸,中国小说中的海归形象丰富多彩,既有聪慧睿智的海归精英,也有形形色色的海归败类,但以正面人物居多。从总体上看,海归形象的百年塑造经历了从理想光荣、叱咤风云的近代海归到到孤独悲愤、壮志难酬的现代海归再到勇敢挑战、漂泊困惑的当代海归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这种复杂而新颖的文学形象随着中国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出现新的因素,展示了近现代中国坎坷曲折的历史进程、反映了弱国子民的苦难人生、再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具有独特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

一、理想光荣、叱咤风云的近代海归豪杰

清末民初,留学潮迅速勃兴。截至1924 年,留美学生人数达到了 689人,而留日学生在 20世纪第一个10年就远远超过万人。[1]随着留学归国人员的增多,“海归”成为近代中国新颖的社会群体,成为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和才子,被赋予救国救民的使命。晚清小说家感应时代脉搏,对新兴的海归群体寄予无比的期待,发挥充分的想象,创作出了一批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正面海归形象。涉及正面海归形象的晚清小说作品主要有:李伯元的《文明小史》、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张肇桐的《自由结婚》、轩辕正裔的《瓜分惨祸预言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海天独啸子的《女娲石》、张春帆的《未来世界》、姬文的《市声》、南武野蛮的《新石头记》、吴蒙的《学究新谈》、旅生的《痴人说梦记》、雁叟的《学界镜》以及夏的《女学生》等等。这些小说从不同侧面揭示出近代海归精英的事业追求、思想情感和生活面貌,真实地反映了近代海归积极传播西方先进文化、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救民于生死、挽国于水火、开化教育国民、激励民众奋起抗争,对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鸦片战争惨败以后,长期闭关锁国的中国被迫打开国门,逐渐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思潮。然而,在华尊夷卑观念根深蒂固的中国晚清时期,有过留洋经历的海归自然无法避免受歧视的命运,历史为19世纪末的海归们提供的空间非常有限。但是,随着1894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的惨败和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政府终于认识到西方的强大,开始大量向国外派遣留学生,促使20世纪初中国留学狂潮勃兴。海归的社会地位到了清朝末年由此有所改变,海归群体虽然刚刚形成,却担负着救国图强的重任,深受苦难的中国人逐渐把海归看成是中国未来之救星。晚清小说家叙写海归形象特别关注海归们的社会责任,赋予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使命感。从总体上看,在晚清小说中的海归形象中,爱国爱民、积极进取、融会中外新知的正面海归人物占主流。

晚清小说中的正面海归是接受和传播西方文化的先驱。晚清小说中的海归形象都有不同程度的“西化”,但“彻底化”的极少。这些海归人物大多在外形上以穿西装和剪掉辫子的反传统形象出现。他们高举自由民主的旗帜,倡导革命,救国于危难之中,抗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他们通过兴办西式教育、翻译外国书籍、创立报刊杂志等各种手段来向国民介绍西方先进的思想观念、社会体制和现代科技等。例如,张春帆的《九尾龟》第187回写海归孙伯义在为帮助淮、扬一带老百姓解决年年遭受运河绝堤之苦,学习西方举办慈善会以筹集善款,连上海的老外也参与其中,热闹非凡地开展“万国赛珍救灾会”。在魏武挥鞭的《黄绣球》中,从外国医院毕业的女海归毕去柔不但医术高明,热心医治病人,而且出资出力推动教育改革。她慷慨捐资,备办书籍仪器,协助兴办新式学堂,推行新法教育。为了把西方先进医术传授给国人,毕去柔在女学堂里还附设了一所医院,让女学生跟着学医。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精心刻画了李去病和黄克强两个海归豪杰,小说写到2062年中国举行维新五十年庆典,黄克强和李去病围绕如何救国而展开辩论。

晚清小说家大胆想象,对近代海归豪杰的英雄气概进行了充分的描绘。例如,姬文在《市声》描写海归们回国后与洋人“实行工商战”,立志振兴中国民族工商业; 《新中国未来记》更是史无前例的海归英雄豪杰大聚会,小说中的孔弘道和黄克强两位海归都为国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雁叟的《学界镜》中,方真可谓是集传统与新知于一身的完美海归英雄,在日本,方真专心研究各种学理,力图探究日本“隆盛致强之原因”。在方真看来,国家实力来自教育。他热爱教育事业,大量翻译关于教育的书籍,积极发表了有关教育的论说。方真以教育家自任,致力于普及教育,企图让每个中国人都具备国民的资格,因而广为人们惊叹和崇拜。他的高卓理想和超凡能力显示了中国近代新兴知识分子的风采。此外,在轩辕正裔的《瓜分惨祸预言记》描写了众多海归人物。面对瓜分惨祸,24 个海归参加了讨满排洋的救亡战争,其中10 人为国捐躯了。《女娲石》的女主人公金瑶瑟曾往美洲留学三年,是女子改造会的领袖,回国后“见中国国势日非,灭亡祸害便在眼前,即时邀约同学数人回国,在京城运动一番”,成立女子革命会,积极参与反清斗争,鼓吹革命风潮。1909年,容闳在美国推出了英文自传《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后被译为《西学东渐记》。他在书中回顾了自己以“西学东渐”之志、寻“维新中国”之路的60多年艰辛生命历程,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祖国前途和命运的忧心瞩望。 总之,对于近代海归而言,“留学出国”就是为了“学成归来”,报效祖国。近代海归在家国之思背后始终心系祖国的前途命运。晚清小说中的正面海归形象虽然写得浮光掠影,着墨不多,简单干枯,有的仅是全书的一个故事,有的仅是人物的一种身份或是全书的一个引子,但却是当时政治宣传的强大工具。晚清小说家根据自己的政治思想倾向对具有不同政治思想的近代海归进行了不同的描绘和评价,将自己的政治理念通过笔下的海归形象表达出来,目的主要在于政治宣传。新兴的海归群体作为中国文学出现的一种独特形象体现出特有的文学史价值。这些海归形象所具有的高昂的爱国激情、鲜明的政治情怀和高卓的学问见识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五四”大批海归小说的出现和众多海归作家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成为海归文学思潮的开端。

二、孤独愤懑、壮志难酬的现代海归志士

1901―1937 年是中国留学教育的大发展阶段,出国留学生人数大约15 万,绝大多数学成回国,海归群体在现代中国承担了救赎祖国的角色。在20世纪初20~30年间,社会舆论普遍认为,“留学生者,20 世纪最美之词也,新世界之主人翁也,强国之原素也”,“他日立中国强固之根基,建中国伟大之事业,以光辉于20 世纪之历史者,必我留学生也”。[2]中国海归小说的大量出现应该要追溯到五四前后,特别是海归作家创作了一大批书写海归的小说,比如郁达夫的《沉沦》、冰心的《去国》、郭沫若的《行路难》、张闻天的《旅途》、许地山的《二博士》和《铁鱼底鳃》、郑伯奇的《最初之课》、叶绍钧的《招魂》、钱钟书的《围城》以及老舍的《牺牲》、《文博士》、《东西》等等。相对而言,现代中国的海归作家往往“现身说法”,作品中的海归人物几乎就是作者本人。

立志报效祖国、引导社会变革或走实业报国之路的海归革命家与海归实业家是现代中国小说家们着力刻画的对象。海归革命家以“ 改造中国” 为己任,在异国寻求革命真理,回国后大肆进行革命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活动,海归实业家以“实业救国”、“科学救国”为理想,他们在中国革命、民主与科学以及文化进步等众多领域都发挥了巨大的力量。例如,赛珍珠的长篇小说《同胞》中的主人公詹姆斯是中国现代史上最为典型的正面海归形象。詹姆斯虽然在美国长大,但深知美国始终是异国他乡,非久留之地。他的目的很明确,“回中国去”,在自己的祖国工作,有朝一日要在中国办一所大医院,让病人都能来看病、治疗。在祖国危难之际,詹姆斯愿意献身救国。于是,他从美国回到北京,再从北京回到农村。老舍笔下的海归几乎都是实干家;《二马》中的李子荣踏实苦干、立志走实业报国之路;《铁牛与病鸭》中的王明远(绰号铁牛)从国外留学归来坚持科学研究;《不成问题的问题》的尤大兴受西方文化熏染,特别讲求“力行”和“实干”,立志改善中国农业,短时间里就使农场发生重大变化。许地山在《铁鱼底鳃》中精心塑造了一个由国外学得科学、决心以其知识报效祖国的海归雷先生,他是最早被派到外国学制大炮的官派留学生,自信自己的发明能增强中国海军的军备,只可惜国内没有铸炮的兵工厂,在穷愁潦倒、颠沛流离之中,雷先生仍然对他的“兵器学” 如痴如迷,期盼着自己“能活到国家感觉需要而信得过”他的“那一天”的到来。

晚清小说的正面海归形象都充满自信与理想,而且最后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中国的革命事业中发挥巨大的力量。相比之下,现代小说中的正面海归形象显得相对沉重,因为他们在国外备受歧视,回国后又报国无门,最终只能成为“零余者”。 现代中国的小说家们既注重演绎现代海归的爱国主义,也真实描绘现代海归的生活状态、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例如,《不成问题的问题》中的海归尤大兴最后被排挤出农场;《行路难》中的爱牟回国后生计艰难、妻离子散;《铁牛与病鸭》中的王明远因得罪病鸭而被撤职,艰苦努力搞的实验半途而废,理想终成泡影;冰心《去国》的主人公英士拒绝了美国的发展前景和优裕生活,满腔热情地回国效力,却屡遭磨难,远大理想难以实现,满腔热情毫无用处,万般无奈之下选择再一次离开祖国[3];《两个家庭》中的留英海归陈华民志向远大,决心把自己在国外学到的科学知识用来建设祖国,希望能够改变祖国的贫困落后,然而,国内的种种现状使他认识到英雄无用武之地,自己的满腔热血无处洒,心灰意冷,最终忧郁而死;《阳春别》中的留日青年也反复地说着“中国那里容得下我们! ” 这些有血性、有抱负的现代海归在无情的现实面前撞得头破血流,最终以失败收场,无路可走,无处逃遁,他们的“愤言”源于植根中华之爱的“恨”,爱得痛苦,爱得愤怒,反映了一种彻底绝望又对祖国怀着“铁树开花”信念的复杂心理。

现代小说中的正面海归人物生活低调而隐忍、性格谦卑又平实,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总是处在一种“逃”或“寻找”的状态之中,失去了前辈叱咤风云的气概和特立独行的孤傲。现代小说家们对现代海归这种独特的心路历程和性格因素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例如,老舍笔下的“铁牛”王明远从不以学者自居,说话不夹杂着洋字,不穿洋服,不会跳舞,言行举止上看不出曾留洋的痕迹。许地山笔下的海归雷先生虽然把国外高深的潜艇技术带回来中国,却没有一点留洋博士的优越感。老舍的尤大兴表面上刚正严厉、一丝不苟,心里却既仁慈又有责任感;他始终相信“科学的方法与法律的生活是建设新中国的必经的途径”,甘愿为自己的信念而殉道。鲁迅笔下的海归“我”在仙台和东京之间饱经折腾之后回国,不断寻找又不断失望。郭沫若笔下的海归爱牟正直善良,才华横溢,10年前为逃避包办婚姻而远走日本,强烈的爱国热情促使他10年后举家回国,但在国内始终找不到出路。《围城》中的海归方鸿渐从江南小城到都城北京再到异域欧洲,四处逃窜,努力挣扎,学业与事业、爱情与婚姻都一败涂地,不断陷入难堪的境地,接连的挫败使他倍感无助而绝望。

总之,现代小说中的正面海归人物虽然兼有西方的科学追求精神和中国的救国济民思想,是广大民众的启蒙者和救护者,对民众谦卑有加、曲意迎奉,但丧失了独立的批判精神,得不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甚至遭受误解和攻击,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救国理想得不到实现,最终成为殉道者。 三、勇于挑战、漂泊困惑的当代海归精英

新中国成立以后,海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象从中国当代文学中彻底消失了近30年。然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当代海归群体迅速形成而日益壮大,而且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日益呈现出不同于早期海归的新特点。他们年富力强、开拓进取,有放眼全球的国际化眼光和开发创业的实践经验,发挥着不同于以往的新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深受东西方文化浸染的海归作家对自身经历进行反观和思考,“海归派”写作成为热点,描写海归生活的小说得以大量出版,其中比较出色的有孙博的《回流》、刘敏的《一个海归女人的情爱日记》、傅小雷的《无可归依》、三更雨的《俗不可耐》、刘小欧的《海归记》以及施雨的短篇小说《不穿正装的男人》等。

描写新时期海归热闹非凡地欣然回国发展创业是中国当代小说的一个重要现象。加拿大华文作家孙博的《回流》是国内第一部表现海归回国发展创业的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高峰是一位优秀的留美博士,他满腔热情地来到上海,与同窗好友周天明、罗永康等人在浦东创办“新世纪生化公司”。然而,在纽约世贸中心被炸、全球股市崩溃、中东战事再起的21世纪初期动荡年月之间,高峰深深体会到回国创业如同当年出国谋生一样充满艰辛与曲折,一切都面临新的巨大挑战和严峻考验。作者通过描写以高峰和麦玲为代表的上海海归在国内创业发展的种种经历,对当代社会和当代中国人进行了深刻的文学反思,既张扬了当代海归的爱国情怀和创业精神,又揭示当代人在金钱面前呈现出来的人性挣扎、残酷斗争和心灵脆弱,充满着一种从困难中获胜、从灾难中新生、从离异中重组的积极人生态度。施雨的短篇小说《不穿正装的男人》中的主要活动背景也是充满活力的大上海,男女主人公是两个分别来自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海归。男主人公尼克才华横溢,从美国回到上海创业,虽然不穿正装,但为人很正直。女主人公丽莎来自中国台湾,纯真又美丽,在上海经营企业遭人算计,虽然企业大受影响,但她仍然坚持诚信。在公司业务往来之间,尼克和丽莎彼此打动了对方,最终获得事业与爱情的双丰收。作者通过对大都市、海归和高科技领域的聚焦描绘,真实反映了海归在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积极创业、勇于挑战的实干精神和坚强意志。

真实反映当代海归的人生困境和灵魂漂泊是当代海归小说的又一重要内容。海归的特点是漂泊万里也记得回家的路。植根于内心的中华文化基因是当代海归没法在西方扎根而欣然回国的主要原因。海归群体的出现不仅是经济、科技上的,其实更是文化上的。当阎真被追问当年留学加拿大为何选择回国,他坦然地说,海归是自己情感本能的选择,“原因非常简单――对中国文化的依恋。这种对中国文化的依恋,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起来的,特别因为自己学的是中文,对中国文化有本能的依恋。对异国文化也有特殊的排斥”[4]。然而,当代海归在接受了外国文化熏陶之后回归祖国又面临着诸多的无所适从。他们怀着一腔热情和抱负,回到祖国想施展拳脚,却屡屡碰壁。

《海归记》演绎了比《围城》更残酷、更酸楚的海归生活历程,成为中国式名利场的全景式长卷。小说描述了华人学者谭孟诚虽然在德国的事业日益发展,家庭生活也和美安稳。然而,人到中年后,谭孟诚的思乡情结却越来越浓烈。看到中国正在蓬勃发展的社会形势,谭孟诚不顾妻子简媛的担忧和反对,毅然决定举家回国。他踏上了故乡的土地,见到了久别的亲人,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和温暖。谭孟诚自信凭借自己的学识才干和欧盟重点研发项目的经历,一定可以在祖国大显身手。然而,谭孟诚在国外环境中形成的思维模式到了国内似乎完全行不通。他发现自己面临着女儿入学困难、事先联系好的工作发生变故等许多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漫长的国内求职之路中,他逐渐成为父母眼中的无用之人,原本幸福的婚姻也频临危机。最后,谭孟诚在国内彻底丧失了信心,无奈之下再次选择与妻女飞离了自己的祖国。

储小雷的《无可归依》通过描写主人公丁奇半辈子的坎坷人生经历,形象地展示了一个挣扎在文艺与谋生、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边缘人的生活状态,引发读者产生“魂将归依何处,何处才是我真正的家园”、“我们的归依到底在哪”、“我们的根到底在哪”等一系列对人生、心灵、文化之根及生命之根的严肃拷问。小说卷首开篇丁奇的话――“我仅想给灵魂找一个枕头,好好地睡一觉” [5]。虽然“丁奇在概念上已是澳大利亚国籍,可在文化和情感上,他又无法融入这里的一切” [5]。他一次次地变换身份和职业,一次次尝试汇入生活主流,但生活都为他呈现出一种残酷的真相。丁奇的遭遇不仅是人的生命经历,更重要的是人的灵魂历程、灵魂思考和灵魂归依。经历了一个又一个血与泪的故事和经历后,丁奇终于决定“回到生他育他,爱恨交缠的故土”,因为“相同的文化背景和族群是一个很重要(下转第180页)(上接第165页)的标志,此生此世,他希望交融在自己的同类中,自由地生或死去……”[5]长久以来,“妇女、少数族裔、同性恋、严重疾病患者及残障人士等”在西方国家都是“被排斥、压抑、剥削和遭受暴力的边缘群体”[6]。这些人创作的大量创伤回忆录成为他们奋起反抗压迫、争取公民身份和国家身份的最好见证。《无可归依》的封面以“蔚蓝”为底色,“六榕塔”和“悉尼歌剧院”分别在左上方和右下角暗示了作者从祖国到悉尼,最后又从悉尼归依祖国漫长的人生旅程。极度的精神失望和生活无着,使丁奇成为一个精神漂泊者。他的漂泊感并不是生活无着感和身体恐慌感,而是一种精神漂泊和心灵焦虑。丁奇在国外找不到文化归依感,在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族群生活中也无法寻求到归依。

四、小 结

综上所述,海归是近现代中国十分重要的社会力量。百年海归的命运印证了百年中国的历史变迁。近代以来的中国小说对百年海归作出了形象的描写和公正的评判。近现代海归志在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在文化、政治领域除旧布新,服务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影响着百年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教育等各个领域,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新时期海归虽然缺少学贯中西的训练,但也饱经政治运动的折腾。他们积极引进西方新的思维方法、更新现代人的观念,能够站在世纪之交的高度回眸风云多变的百年世事,有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和中国命运的新发现,成为包容开放的国际人。相对于本土人士而言,海归们以先知先觉的姿态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更具有理性精神和现代意识。他们从崭新的视角来审视和反思中国的现实社会,向世界人民展现新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形象,同时也促进中外文化的融合和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汤林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自我建构与分裂[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2):147.

[2]王孟林.欧风美雨中的留学生――论清末新政时期留学欧美的兴起[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3):128.

[3]卓如,编.冰心全集[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2:54.

[4]肖迪.阎真:沧浪之水濯人生[J].湘潮,2005,(9):42.

[5]傅小雷.无可归依[M].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2007:1-12.

[6]师彦灵.当代欧美创伤回忆录的发生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5):155.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莫言小说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建构
发布时间:2015-08-27
摘要:目前学术界还没有提出中国的文化形象的构建理论,虽然有一些零星的叙述,但没能形成完整详细的理论体系。本文的创新点就在于通过对总结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精髓的基础上,在论述中国文化形象的问题时,以乡村形象和女性形象为切......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政策变迁分析
发布时间:2023-08-06
摘 要:目前,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政策的研究在学术界有一定的理论成果,但具体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一学科,则鲜有人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对该门课的课程政策变迁进行了分析,认为改革开放以前的课程政策带有浓重的时代......
论小说《夕阳西下》中的寡妇形象
发布时间:2023-01-28
泰国当代作家特别是现实主义作家所具有的独立思想,通常在作品中以令人恐怖的真实表现出思想的光芒。他们在批判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开创了一整套独立特行的现代美学与完整的思想价值体系,他们直面现实、深层揭示社会矛盾,以文学的方式推......
日本近代报界生态之嬗变
发布时间:2022-10-31
[摘 要]本文以1861~1931年这70年间日本报纸的发展为研究对象,着重关注了日本政府在办报环境中的影响与作用,从而得出结论:日本报界的生存环境与日本政治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并在很大程度上受日本政治状况左右。 [关键词]日本报......
“新感觉派”小说中现代女性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18
“新感觉派”小说中现代女性形象分析 “新感觉派”小说中现代女性形象分析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新感觉派”小说中现代女性形象分析 文 章 来 源自 3 e du教 育 网 摘要......
浅析近代以来中国哲学的马克思化
发布时间:2022-11-01
浅析近代以来中国哲学的马克思化 浅析近代以来中国哲学的马克思化 浅析近代以来中国哲学的马克思化 来源于www. 摘要:近代以来,中国哲学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中国哲学正在成为我们阐释中国传统思想的完美方式。中国哲学强......
中国古代师生关系的嬗变
发布时间:2023-07-06
【摘 要】我国古代师生关系以儒家师生关系为主体,尽管儒家对于师生关系的主张是平等的,但是更多的则是强调师长的绝对地位。可以从教育的师生关系中看出封建制度对于师生关系的绑架。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道尊严;封建统治 一......
略论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反抗形象
发布时间:2023-07-11
摘要:鲁迅先生的小说中,很多作品都反映了旧中国的妇女形象及其解放问题,塑造了一些十分典型的妇女形象,她们从顺从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反抗,并且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她们的牺牲是值得的,正如单四嫂、祥林嫂、子君和爱姑等等形......
浅谈近代天人关系的嬗变对中国文学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4-01
文学院中文系耿传明教授发表的《天人关系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变》(《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11期)一文指出:文学是一种综合性的价值系统,其目的主要表现为一种价值观的传达;审美即人类以感情为基础的判断活动,人的价值观主要取决于......
浅析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发布时间:2023-08-04
莫言的小说中出现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这构成了他小说独特的女性精神世界。他描写了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中国女性的思想和生活面貌及她们面临饥饿、贫困时的挣扎和痛苦的呻吟。通过对这些女性的赞美表达了莫言对民间的关怀,对大......
论鲁迅小说的农民形象
发布时间:2023-02-13
摘要:鲁迅塑造的农民形象,大致有四种类型。鲁迅借助悲剧艺术震撼人心的力量,希望能促使人们觉悟,奋起争得做人的资格。关键词:鲁迅;农民形象;封建势力 一、前言 鲁迅弃医从文,主要目的是为了“立人”,改革社会。在鲁迅的早期小......
二十世纪乡里能人审美形象嬗变论
发布时间:2023-03-28
【 标 题】二十世纪乡里能人审美形象嬗变论【英文标题】On the Evolution of the Aesthetic Images of the Able Folks in the 20thCentury China ZHAO De-li Dept.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Baoji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
官场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18
摘 要:我们不难发现,官场小说的作者大多是男性,这里是男人的世界,充满了阳刚色彩,他们或刚愎自用,或虚与委蛇,或卑鄙龌鹾,或清正廉洁,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在男性叙事为主的众多形象中,也可窥见些女人的足迹,点缀了男性的世界......
英国贵族文化在英国近代小说中的体现
发布时间:2022-12-28
英国贵族文化在英国近代小说中的体现 英国贵族文化能够与时俱进地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变化不断创新是其经久不衰、焕发生命活力的真谛。作为英国文化的一部分,英国贵族文化有其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特征。在英国受这种贵族文化的......
谈中国形象的海外认同从意识形态到形象
发布时间:2023-08-07
一、国家认同、国家形象认同与形象的特征 首先需要说明的,国家认同不同于国家形象的认同,尽管两者的目标都是认同。前者强调在想异求同心理中( 现实或想象的他者威胁) 形成身份政治,同处一个利益攸关的共同体( 如领土及主权范围、文......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形象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4-16
【摘 要】神话传说是人类历史与文化的无价瑰宝。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传承已久且内容丰富多彩,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当代文化艺术作品创作和学习借鉴的无限源泉。中国神话传说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一直流传到现在,其中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
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近期科幻小说创作
发布时间:2023-04-21
【论文关键词】中国科幻小说 现代性 科幻世界 【论文摘要】以现代性视野考察中国近期科幻小说可以发现,中国近期科幻创作既对现代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社会进步抱有信心,又对现代性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反思,并试图在一种本土的丈化寻......
2009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中的变与不变-综合新能源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30
进入2009年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出现四个新变化,同时,又维持着一个不变。理解这些变和不变是把握当前和未来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关键。四个变化是:经济出现复苏信号、社会预期开始转好、通胀预期出现、宏调政策呈现调整迹象;一个不......
小说及影视作品中考古人的形象
发布时间:2023-01-19
[摘 要]考古在很多人的眼中一直披着一层朦胧的面纱,考古者在他们看来也是一群非常神秘的人,而人们认识考古大多是从小说及一些影视作品中。那么这些作品中所塑造的考古者的形象是怎样的,与真实的考古者形象有多大的差距,对人们真正......
村上春树小说中的动物形象初探
发布时间:2023-08-05
【摘 要】村上春树作品中动物形象繁多。这些动物形象可爱、有趣,且大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丰满有趣的形象,村上的小说将会大大失色。本文选取代表性的“村上动物”:“鼠”、“羊”、“猫”和“鸟”为主要考察对......
从“以西例律我国小说’’的现象看清末民初小说理论建设
发布时间:2022-12-11
" 论文关键词:文体 小说现 小说批评 论文摘要:“以西倒律我国小说”是清末民初我国小说界的一种流行的小说批评观念与方法.它是用西方的标准来评价和界定我国小说,这不但反映出一个转型的时代的独特的小说观,而且让我们对透视......
海派小说的雅俗流变
发布时间:2023-08-05
摘要:在海派小说的发展过程中,雅俗因素并不是平分秋色,而是不同时期互有消长。大致来说,海派小说中雅俗的流变可分为三个阶段:20年代的由雅趋俗;30年的雅俗互动和40年代的雅俗合一。可以说,正是雅俗的互动推动着海派小说的发展......
渐进社会工程的象征:中国当代小说城乡对立主题的变奏
发布时间:2022-12-28
城乡对立是从传统转向现代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社会现象,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意味着现代化的完成。根据世界各国现代化的经验,要实现工业化、城市化这些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就不能不先从积累大量资本,因此现代化总是伴随着对农......
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官场小说的叙事价值
发布时间:2023-08-07
[摘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兴盛发展的官场小说,其存在价值在文学批评界一直评价不一。本文从理论界与作家自身对官场小说的不同评价入手,分析官场小说作家自身的认同感与社会的认同感存在差距的原因,强调官场小说的价值在于它的现实性和启蒙性。[关键词]官场小说;现实性;启蒙性[中图分类号]I2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639(2014)01-0030-06上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官场.........
三岛由纪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类型
发布时间:2023-08-07
【摘要】本文从三岛由纪夫不同时期所创作的不同小说入手,试着把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成丑陋而肤浅的女性、美丽而苍白的女性以及平凡而单薄的女性等三种类型。 【关键词】三岛由纪夫 小说 女性形象 类型 三岛由纪夫的文学世......
探究新世纪以来小说中“工人群像”
发布时间:2023-08-07
新世纪以来,涌现出了一批以描绘工厂变迁为背景、塑造工人形象为主的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作家们有的把目光投向了工人悲喜沉浮的命运,记录了工业现代化背景下产业工人发展生存的历史;有的则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关注工人们生存状态以及心理情感,表现普通工人的人生百态、喜怒哀乐乃至人性弱点。这一时期工人题材的小说有一类比较特殊的现象,就是作家以某一行业或家庭为背景,力图展示几代工人命运的起起伏伏。虽然这种题材.........
浅析高尔基小说《忏悔》中的人物形象
发布时间:2023-03-18
[摘 要]作为一名优秀的无产阶级现实主义作家高尔基,其在作品中曾设计出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这些人物既形象生动又不脱离实际,我们甚至能从其言谈举止及信仰嗜好中清晰地分辨出每个人物的阶级特征。分析高尔基笔下的人物形象,对于让......
50年来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
发布时间:2014-01-17
(一) 重视社会史研究是中国史学的一个传统,1949年以前学者们就程度不同地有过相当不错的理念和著作。吕思勉、顾颉刚等人曾在自己的研究中涉及社会史的内容。1948年,吴晗、费孝通等人组织过一个关于中国社会结构问题的讨论班,历时......
二十世纪乡里能人审美形象嬗变论详细内容
发布时间:2023-02-28
广大朋友们,关于“二十世纪乡里能人审美形象嬗变论详细内容”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20世纪中国是一个以农耕文明为主导的国家,在走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过程中,传统文明......
木兰故事·中国形象·他者言说(1)
发布时间:2023-08-09
(A) 纵观当代,日益拓展的文化交流在不断消除西方人对东方世界的偏见,修正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有论者指出:“在对中国人的文化身份的表述上,过去,美国传媒往往将其片面地解读为女性的或粗野的异国文化,但是从中美两国的当代影视......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海军建设
发布时间:2023-08-14
【摘 要】洋务运动时期是中国在内忧外患之下寻求自强的一个重要阶段。在“中体西用”基本思想的指导之下,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艰辛探索历程,海军的装备及建设由此开始,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是洋务运动的主要成果之一,虽然洋务运动的......
二十世纪乡里能人审美形象嬗变论详细内容(1)
发布时间:2023-01-24
【内容提要】乡里能人是平民的典型,聚现了血亲与地缘的关系,在文学审美中具有中介转换的身份特征。20世纪中国文学塑造的乡里能人形象,受历时态嬗变的社会体制、时代背景和作家观念的制约,形成了三种价值视角和母题类型:1)启唤与救助......
宪法论文之中国近代文官考试变迁
发布时间:2023-02-09
查字典范文网为您整理了宪法论文之中国近代文官考试变迁,希望和您一起探讨! 宪政是一种在宪法之下使政治运作法律化的理念或理想状态,它要求政府所有权力的行使都被纳入宪法的轨道并受宪法的制约。宪政的实施首要是限制政府的权力,......
中国传统戏曲中西施形象之演变
发布时间:2023-06-26
1前言 西施形象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从《管子》开始到《越绝书》出现之前的这段时间,可以看作是西施形象的萌芽阶段二从《越绝书》往后,西施形象进人发展阶段,到唐代已接近定型唐《吴地记》里关于西施与范蠡生子的记载可看作是较早......
美国电影中华人形象的演变(1)
发布时间:2023-08-07
从现存的默片《娇花溅血》(Broken Blossoms)(格里菲斯 [D. W. Griffith]执导,1919)算起,美国电影塑造华人形象已有八十五年的历史。本文选择六部不同时期的美国电影,历史地分析、解读华人形象如何成为美国大众文化中种族、性别与政......
新世纪以来家庭伦理剧中的男性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08
新世纪以来家庭伦理剧中的男性形象分析 1家庭伦理剧的发展与现状 1.1家庭伦理剧的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家庭伦理剧由于其大众性和通俗性,成为电视剧中的重要类型。家庭伦理剧以道德伦理观念为表达内容,以广阔的社会为背景,以家庭为......
近代中国“权利”观念的意义演变
发布时间:2023-06-29
摘要 「权利」是现代自由主义政治及法学的核心观念,其意义为个人自主性为正当。本文通过对「权利」一词在晚清文献和《新青年》杂志中使用时的意义分析,以及初步统计研究,试图揭示中国现代文化形成中是如何接受和使用个人权......
严歌苓小说的新移民形象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要:严歌苓在其中英文系列作品中所塑造的华人新移民形象,意蕴丰富,精彩纷呈。作者依托跨文化背景,着意于人性剖析,或描摹雌性之美,或演绎两性之爱,或揭示潜在之欲,鲜活地反映了时代之特征,深刻地展现了东西方人性之沟通与融......
一张债券改变了中国近代史
发布时间:2023-01-27
一张债券改变了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现代金融历史很短,资料缺失,可供参展的品类不多;同时熟悉历史、金融和博物馆知识,又能有操作能力的人太少。就是这张沉浸了历史密码的旧债券,诉说着金融与辛亥革命的直接关联。“可以毫不夸张地讲,......
走近“活的形象”
发布时间:2022-08-01
席勒曾把美定义为活的形象。一个事物要美,需要它的形象就是生命,而它的生命就是形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生活着许多著名的形象,比如:依依杨柳、翩翩蝴蝶、明明如月、耿耿秋灯它们色彩鲜艳、轮廓清晰、姿态优雅。只要想起这些美的形象......
邓小平,以改革改变中国
发布时间:2022-12-08
时光进入2014年盛夏,中国开启“邓小平纪念时间”。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8月8日晚8时开始在央视一套播出,至9月16日48集播放完毕。这是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大手笔”,以纪实文献的叙事手法,全景式展现1976年至1984......
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乡村社会嬗变
发布时间:2023-08-07
[提要] 城市化是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化带来社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使国家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同时,城市化对延续几千年的乡土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导致传统......
“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嬗变
发布时间:2023-03-28
[论文关键词]“新写实” 现实主义 典型化 嬗变 [论文摘要]“新写实”小说是2O世纪8O年代后期出现的思潮,它以世俗化的新“写实主义”,疏离,视点下移,使现实主义文学从崇高跌落到世俗,以凡俗众生为叙述主体,选择下层百姓的世......
拿来,酒瓶(中篇小说)
发布时间:2023-05-16
1北街是塘镇最古老的一条街,房子又老又旧,雨季来临之时,屋顶的瓦片都长出了绿绿的霉菌。路边高低不平挤挤挨挨的小楼年代久远,不论光线如何腾挪跳跃都照不进一楼的大堂,白天也黑灯瞎火的。安的还是老旧的电线,一条摸起来略微粗糙的线在底部打了个结,从墙上垂下来,人进去一拉,咔嚓一声,昏黄黄的灯泡应声而亮。老郑每次从机关大道的龙凤茶楼回到家,总习惯摸着墙,抓到那条线,才安下心来。他对家里的桌桌椅椅、锅碗瓢盆的.........
兼论中国近代义务论形成初期的相关问题
发布时间:2023-08-06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主要的和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著译颇丰,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中学修身教科书》(1907年)及其修订版《(订正)中学修身教科书》(1912年)?是蔡元培的代表作之一,在我国近现代哲学伦理学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它不......
19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方言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探讨
发布时间:2023-08-09
19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方言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探讨 19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方言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探讨 :视觉文化研究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19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方言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探讨......
清末《申报》中非洲国家形象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2-11-05
[摘 要]清朝末年中国开始由传统的帝国到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在此过程中,中国人对非洲国家的认知也开始发生变化。而《申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通过《申报》对非洲国家的报道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人眼中......
浅论明代小说中的诗词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诗词在中国的文学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先秦群体创作的《诗经》到唐诗宋词的繁荣,中国诗词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历程。至宋元以后,通俗文学戏曲小说等逐渐兴起,但仍深受古代诗词的影响,并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明代的章......
小说与电影《霸王别姬》中程蝶衣形象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3-08-25
摘要:虽然李碧华小说和陈凯歌电影中的程蝶衣都是戏子的身份,但是小说中的程蝶衣身上有很重的女性气息,有着扭曲的人格特点,但是电影却向我们呈现了孑孑然、执着于虞姬爱情故事的程蝶衣。两个不同的程蝶衣导致不同的故事结局,给人更深层次的思考。关键词:小说电影形象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7-0383-01台湾作家李碧华的小说《霸王别姬》是一部富有传奇且具有很.........
解读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23-08-05
摘 要:莫言的小说塑造了许多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在作品勾勒的时代背景里成为了典型。莫言以犀利的语言、独特的视觉角度,将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刻的描绘。在莫言小说中不难看出莫言对追求爱情女性的赞扬,对叛逆女性的欣赏,对......
索尔·贝娄小说创作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探究
发布时间:2023-08-05
摘 要:索尔・贝娄不仅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美籍犹太裔作家,而且也是最早意识到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正发生着巨大变化的优秀作家之一。在他的文学创作史中,重点论述了关于美国知识分子面临的问题,反映出当代美国文化的多变性特征,同......
中西交融与近代中国传统农业的演变
发布时间:2014-01-07
www.LWLM.com编辑。【摘 要 题】近代 中国 传统农业在西学东渐的 历史 潮流下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其一,中西交融是近代中国传统农业演变的主流,中国传统农业一方面吸取西方近代农业的某些因素,另一方面仍然......
叙事与溢出现代插图艺术表现的嬗变现象研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06
摘要:插图艺术经过其长期发展,从过去对文字的模仿与还原,到如今越来越追求象征性与感受性的艺术表现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代插图逐渐离其原有的叙事性越来越远,但又并非意味着会与叙事性完全脱离。文章旨在通过对文化思潮、技术革新、媒介多样性以及需求多样性几方面的分析,试图找出插图不断脱离叙事性并向溢出性特征转变的轨迹与原因,从而发现其仍在不断发展的基本脉络,对于了解插图的未来,提供注解与佐证。关键词:现.........
中国传统行会在近代的发展演变
发布时间:2014-01-07
内容 摘要 行会作为在 中国 经济 生活中发挥重要功能与作用的传统工商组织,进入近代以后由于受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以及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的 影响 ,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行会以往限制同业开店设广、招收学徒,划一......
近二十年来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3-08-05
" 政治文化是政治主体的行为准则和进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决定因素,同时也影响着政治行为的方式和结果。脱离了一定政治文化,与之相应的政治系统、政治体制就很难正常运行,故此,对近二十年中的政治文化的变迁作一梳理和评析,便具有某种......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日本人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3-08-25
一、隋唐以前的日本人形象非人类(一)隋唐以前中国文人眼中日本人的非人类形象隋唐以前,中国古人把日本人分为两类,一是类似仙人的长寿仁者,二是人兽狗头的兽类,《三国志》和《后汉书》都对此有过描述。在古代,日本所处的东方被称为东夷。当时,人们对东夷并没有明确的概念,也不明白具体的区域划分,不知道日本是东夷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汉书》中的《王制》就有对东夷人的介绍,他们认为东方被叫做夷,东方的人,就好像树木.........
中国电视剧的小人物悲剧形象
发布时间:2023-08-18
1前言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政治的民主化和市民阶级的兴起,让西方近现代社会越来越成为普通人活动的舞台,悲剧作品也更多的去关注普通人的人性和苦难。因此,近现代艺术中悲剧性的死亡已经不一定体现在严肃的事件里死亡的角色也不......
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发布时间:2023-04-07
欧洲文学尤其是旅行游记以及传入美国的中国商品和美国人亲临中国观感共同构成了早期的美国人关于中国的认识基础。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中国近代法的命运(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 在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形成过程中,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性格及其命运,是由中国一百多年几代法科知识分子所铸就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是在一个恶劣的环境里从事研究的;受......
近代以来日本大国梦的自由、平等轨迹浅探
发布时间:2022-07-24
[摘 要]长期以来,人们对日本近代明治维新为何取得巨大成功、对日本在近代亚洲的地位、对日本在二战中失败的根由,认识模糊,乃至存在误解。文章沉钩历史,梳理出日本历史发展的自由、平等轨迹,指出日本带着东方伦理的大国抑郁走入近......
《论法的精神》中关于中国的形象
发布时间:2022-11-01
摘 要 本文旨在对孟德斯鸠在文中提到过的对于西方对中国的印象作出理解,并针对孟德斯鸠提出的“环境决定论”来理解当时西方眼中的中国形象。 关键词 《论法的精神》 中国形象 环境决定论 作者简介:胡蝶,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硕士研......
中国农村信用社的近代变迁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01
一、引言 回溯近代以来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历史文献,我们不难发现自农村信用合作社诞生之日起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从未间断,但迄今为比农村金融的发展不仅大大落后于城市金融,而且也远远滞后于农村经济自身的发展也是一个不争......
人物形象分析与小说读解(1)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人物理论观念 十九世纪后期,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的某些观点在现代主义小说及其理论中都有明显的投影,一些现实主义小说家和小说论者,还有处于临界点的小说家和小说论者的小说理论与创作,也在一些方面对现代主义产生影......
裂变:中国近代学术转型的历史景观
发布时间:2023-03-30
内容提要中国20世纪的人文学术和文学批评之发展,充满着历史、文化、社会和心理的裂变。如果说,跨文化语境的生成,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一次新的裂变,是从旧的肌体中滋生而出的一种新的文化呈现平台和方式;那么,就不能不顾及到这种......
谈加缪小说《局外人》的人物形象
发布时间:2023-08-07
谈加缪小说《局外人》的人物形象 《局外人》是法国著名作家阿尔贝·加缪小说中较具代表性的一部。它以主人公默尔索为主线叙述了西方殖民者与阿尔及利亚被殖民地区的矛盾,并成功地围绕着这一角色刻画了“局外人”这样一种身份,同时还随......
文化在近代英国民族国家形成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1-15
文化在近代英国民族国家形成中的作用 文化的认同感在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功不可没。文化认同(cultural identity)是一种个体被集体文化影响的感觉,是一种集体文化认同的感觉。“是一种对某种文化眷恋的情感心理并以认知形式表现出来。它......
中国经济论文中国近代经济史
发布时间:2023-01-29
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了“中国经济论文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经济论文中国近代经济史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国经济论文中国近代经济史”,更多内容请点击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
中国影视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嬗变
发布时间:2023-08-05
中国影视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嬗变 中国影视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嬗变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中国影视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嬗变 文 章 来 源 w w w . 3 e d u . n e t ......
现代乡土小说的常与变
发布时间:2023-08-06
摘 要: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精神流脉延续了将近一个世纪,不同时期的乡土小说,同一时期不同作家的乡土作品,都呈现出了迥然相异的风格。然而拨开表象,我们不难发现,在“变”的同时,广大乡土作家们又有着共同的坚守,那永恒存在的“......
制片者可以自由改变影视作品中的动画形象吗?
发布时间:2019-11-20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一对好朋友,快乐父子俩。儿子的头大手儿小,爸爸的头小手儿大……”这段熟悉的旋律在20年间伴随着成千上万的小朋友成长,同时也随着《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热播而风靡全国。然而近期,这部久负盛名的动画却从另一个角度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杭州大头儿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大头儿子公司)状告央视动画公司(以下简称央视动画)侵权并索赔160万元,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法院近期对相关案件作出一.........
中国电视剧王朝时代的形象批判
发布时间:2023-01-12
1前言 这里的帝王,指的是皇帝。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朝代更迭、旧皇新帝的朝政变局为帝王题材电视剧创作提供了大量的原型材料和取之不尽的灵感,帝王剧的繁荣也就不足为奇。以这类电视剧与历史事实的关联、创作者对待历史的态度为依据,......
当代中国艺术与“农民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2
摘要:21世纪全球化处境下日益深度参与国家对话的现代中国农民形象,当代艺术对于农民形象的塑造的研究,力求从历史现象和理论视角更新中,探索中国当代艺术与农民形象的关系。这一工作的关键环节,在于研究视角与方法的定位。本文就......
浅析英语教育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变迁
发布时间:2023-08-06
摘 要:英语教育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一门重要分支,研究英语教育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变迁对于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近代中国;英语教育;发展变迁 我国的英语教育始于清朝,......
略论中国近代史之开端
发布时间:2023-08-06
摘要: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方坚守着各自的“天下秩序”。中方继续坚守“天朝体制”,西方却要求整个世界接受“对等”的世界秩序。两者间的冲突不可避免,最终爆发了鸦片战争并以中国被迫接受西方的世界秩序而告终。即此可见,鸦片战争充其量只是中西方冲突后的一个拐点,在此之前相互间的体制冲突才是真正的症结所在。为此“中国近代史”之开端并非始于鸦片战争,必要的“前推”,不仅可以对“中国近代史”之开端进行“长时段”的“解.........
以小说形式为起点的灵魂探险
发布时间:2023-05-01
一部文学作品诞生之后,每一位严肃的研究者面对她所进行的评论研究工作都是一种重新发现的艺术,正像法国作家阿纳托尔・法朗士曾说的那样,是延伸各自的灵魂在杰作中的探险。探险就要求研究者敏于发现作品中的新鲜话题,勤于探究深层次的问题,善于捕捉创作的规律,让自己的言说经得起艺术的考验。就巴金的文学作品而言,学术界关于巴金小说的研究一直是一个成果非常丰富同时研究水平也达到很高水平的领域,但仍然存在重视思想意义.........
解读小说《故乡》人物形象的艺术美
发布时间:2023-03-22
摘 要:小说《故乡》是鲁迅先生的经典之作,该作品塑造了“母亲”、中年闰土、少年闰土、水生、宏儿、杨二嫂等各种形象,本文试从美学的角度分析文本的语言,解读其人物形象之美。 关键词:人物形象;真善美;纯真;悲剧色彩;丑陋......
以海洋为纽带:近代山东经济重心的转移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内容提要]山东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后,不仅建立了与海外市场的直接联系,而且扩大了与国内各通商口岸之间的贸易往来。胶济铁路的开通,拓展了山东沿海口岸的市场腹地,使山东内地乃至整个华北地区迅速地脱离“边缘化”的状态,整合到以海洋......
明中叶以来山西民风的变化
发布时间:2023-06-21
民风,即民间之习俗。山西民风,是在山西这一特定区域形成的风俗,具有独特风格。本节就明中叶以降山西民风的变化作一探讨。 山西东处太行,西接黄河,北则大漠,素称用武之地,距京师仅数百里,实其右臂。《诗·唐风》传:山西......
海归继女何来千钧恨?
发布时间:2022-11-15
2015年1月7日,石家庄市发生一起血案:一名5岁男孩被人溺死在自家浴缸中,其母亲也差点被勒死。这起谋杀案侦破后,真相令人瞠目结舌:主谋竟是死者同父异母的海归姐姐。她以恋爱之名骗取父亲40万元雇凶,导演了这幕惨剧。 为母亲复......
略论中国古来农具的演变*
发布时间:2023-08-05
" 一、最早的农具(公元前17世纪以前) 人类最早的工具显然都是依据用力的方式设计制造出来的。向前用力就是“刺”,这一类的工具有木棒、鹿角、石刀、石铲等等。先将工具高高举起,然后向下用力就是“斫”,或者说“劈”、“砍”,像......
中国近代数学科学和数学教育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2-12-18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我国在各方面都面临着急剧的变革,我国数学、数学教育的近代化也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近代数学科学变化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前言 笔者在前一篇论文中,曾说到我国近......
戏曲中西施文学形象的演变
发布时间:2023-03-30
1引言 西施在文艺作品出现之初,其容貌便成为美的代名词。从历史人物到文学形象;从宋元时期为主流的妖妇形象再到明代中的巾帼英雄及红颜祸水形象,对西施的容貌美的描写层出不穷,但对其人物文化内涵的看法却因时代语境、个人视域、审......
消费需求变动与近代中国经济增长
发布时间:2023-08-28
摘 要: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 中国 开始了 经济 近代化。与传统 社会 相比较,近代中国是外在一种由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 自然 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近代中国经济 发展 中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对近代中国经济增长的贡......
论现代中国小说对传记体的戏仿和拟用
发布时间:2023-05-27
一史传是中国小说重要的源头之一。《左传》《史记》等史传典籍,以及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逸史、稗史,不仅为中国小说积聚了丰富的叙事经验,同时也为中国小说提供了与史传传统紧相缠绕的文类与修辞。无论是成熟于唐传奇的文言小说,还是成熟于宋元话本的白话小说,无不回荡在“史传”与“演义”的双重维度之间。近代以来,在梁启超等大倡“小说界革命”之后,小说这一文类――如鲁迅所说――迅速成为文坛的“主脑”。鲁迅以《狂人日记.........
中国古代漆画的女子形象塑造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3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屏风漆画的女子形象和长沙楚墓出土的舞女奁,以及它们与绘画的比较,来探讨中国古代漆画的女子形象塑造。 关键词:漆画;女子;形象塑造 1 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屏风漆画 1.1 司马金龙的生......
浅析我国历史故事中“狐”形象的变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3-08-05
【摘 要】我国历史故事中对“狐”的描写确实不少,“狐”在作品中的形象也随着作品和人民的文化观念而有所异同,文章将主要从“狐”形象经历了“狐仙―狐妖―狐狸精”等几个阶段变化来展开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狐妖;“狐”形象......
关于现代文学中小资产阶级形象问题
发布时间:2023-02-13
论文关键词: 小资产阶级 现代性 论文摘要:现代中国新文学中,小资产阶级一直是一个“问题场”。将其纳入中国现代性研究的视野。可以考察中国文学中小资产阶级形象谱系的特征和嬗变。从一个独特的角度重新审视和反思新文学的内在......
电视剧艺术学建构在文化嬗变中的先锋意识概说
发布时间:2023-02-24
电视剧艺术学建构在文化嬗变中的先锋意识概说 电视剧艺术学建构在文化嬗变中的先锋意识概说 电视剧艺术学建构在文化嬗变中的先锋意识概说 一任何一种理论,无论它是属于自然科学还是属于社会科学,都是对一种现......
论清末德国法对中国近代法制形成的影响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02
自1840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之后,清政府面对列强屡战屡败。当时许多有识之士强烈要求变法,建立新的制度,以富国强兵,抵御外侵。本文就当时清政府变法过程中以德国法为范本来改变传统中国封建法律的原因,中国引进德国法的直接途径和......
在朗读中“感受形象”在说书中“品味神韵”
发布时间:2015-09-16
【教材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节选。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