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略论中国近代史之开端

略论中国近代史之开端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08:23:32
略论中国近代史之开端
时间:2023-08-06 08:23:32     小编:

摘要: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方坚守着各自的“天下秩序”。中方继续坚守“天朝体制”,西方却要求整个世界接受“对等”的世界秩序。两者间的冲突不可避免,最终爆发了鸦片战争并以中国被迫接受西方的世界秩序而告终。即此可见,鸦片战争充其量只是中西方冲突后的一个拐点,在此之前相互间的体制冲突才是真正的症结所在。为此“中国近代史”之开端并非始于鸦片战争,必要的“前推”,不仅可以对“中国近代史”之开端进行“长时段”的“解读”,而且可以恢复“世界史”视域下的“中国近代史”的本来面目。

关键词: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中西文化

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7)07-0115-06

有学者曾称:“研究近代中国制度变迁史,不能仅仅局限于对1840年以后的考察,需要打破近代史与古代史之间的隔阂,尽可能地往前追溯历史渊源,了解近代中国制度变迁的源头。”①不仅近代中国制度史之研究需要如此,更为宏观的中国近代史之研究也应注意此点。几乎自16世纪以来,世界的一体化格局就日渐形成。但无论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还是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却有各自的“体制”与“秩序”。因鸦片问题而引起的西方各国对中国的殖民,充其量只是16世纪以来中西方冲突的一种表象和爆发途径,相互间的体制与秩序冲突才是真正的症结所在。为此,中国近代史之真正开端并非始于鸦片战争,而应追溯到前辈学者所倡导的“近世史”②之源头,放弃学界一直以来的近代史时段之划分。这样做不仅可以兼顾到各阶段历史的连续性,而且尽可能地保全中国近代史的“长时段”特点与“中国近代史”属于“世界史”之重要内容的本来面目。以此立论,本文将围绕鸦片战争前的中西体制冲突及演变,讨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问题。是否恰当,敬请专家学者指正。

一、鸦片战争前清朝的统治体系

1.对传统体制的坚守

中国历代皇帝在构建自己的天下体系时,其“天下”范围通过“自内而外”与“自上而下”的两种方式表达。

“自内而外”,“中国本域”圈层是该体系的“中心”,构成了该体系的第一个圈层。“中国本域”圈层又由“内”“外”两部分构成。内部为十八行省,紧邻其外的为各边部。清代的“中国本域”就是由内地各行省和藩部构成,藩部主要包括蒙古、西藏、回疆等。逐次向外的第二圈层为属国圈层,清代多指朝鲜、琉球、安南、暹罗诸属国。这些属国在多数场合下均被清朝视为其统治范围,如乾隆三十五年乾隆帝在给缅甸国王的召谕时就称:“中国抚有函夏,东自高丽琉球及东洋诸大国,南则交趾以南诸国,北则准噶尔全部,西则回部数百城,并入版图。”③

“中国本域”和属国圈层外,第三个圈层即朝贡国圈层。朝贡国包括英法等国,如乾隆年间的《皇朝职贡图》中列举的朝贡国就有“合勒未祭亚、翁加

收稿日期:2017-01-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清代外蒙古草原上的内地商民人研究”(2016BZS104);河南大学校级教改项目“高校中国史教改初探――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中心”。

作者简介:柳岳武,男,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开封475001)。

里亚、波罗泥亚、英吉利、法兰西、瑞士、马辰、汶莱、柔佛、荷兰”④等。与属国不同,清廷对朝贡国不进行册封,只要求朝贡国来华时向它进贡、对其表示恭顺;反过来,清廷则要对这些朝贡国实行赏赐,作为他们前来朝贡的一种回报。第四个圈层是互市国圈层。互市国主要指只同清廷进行贸易,而不向清廷进贡的那些国家。清代的俄罗斯通常意义上被清廷视为互市国,另外还有葡萄牙、西班牙以及那些偶尔来到中国沿海、同中国从事贸易的其他国家。互市国圈层之外,就是所谓的化外之域了。化外之域之外就是蛮荒之地,时人主要通过想象来构建这些地方。通过这样的一个由内向外的结构可以看出:整个“天下体系”就是所谓的以中国为中心向外不断辐射、扩散的过程。⑤

除了“内外”的圈层结构外,清代皇帝同整个“天下”的关系还可通过上下的纵向结构表达。皇帝自称天子,统治范围包括本国、属国、朝贡国。本国下面则为省、府、厅、州、县。省、府、厅、州、县下面是家族,家族下面又是一个家庭,家庭下面又为普通家庭成员,即天子的庶民。天子之庶民既包括中国的庶民,也包括属国、朝贡国的子民。总之,这样一个纵向关系是一个由上向下不断扩大的结构。⑥

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坚守的就是这样一套体制,如此“坚守”更为具体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坚守“中心到外围”式的防御体制。以上描述表明:由内地十八行省和藩部构成的“内中国”与属国、朝贡国、互市国等圈层结构,体现的正是清代“中心到外围”的防御体系,清朝皇帝企图用这个体系来实现“守在四夷”的目标,其途径就是在“最中心的中国内地”的外面设置藩部,保护内部的十八行省。以属国圈层构成外一层的藩篱,拱卫“内地十八行省”与藩部的“内中国”这一中心。属国圈层之外的朝贡国,也是用来拱卫中心、确保天朝安全,并尽量避免天朝受到朝贡国之外的化外之域的冲击的。⑦鸦片战争以前,清廷仍坚持它同各“外围”的关系。如清廷在册封朝鲜、安南、缅甸等国王时,要么要求它们“屏翰东方、藩屏攸赖”⑧,要么要求它们“恪遵侯度、屏藩南服”⑨。

其二,坚守传统的通商体制。清廷建立起来的天下结构,除本域之外,无论是属国还是朝贡国,他们同清廷的关系都是不对等的,让这种不对等关系长久持续的主要手段就是通商。只要各国接受中国的“上国”地位,并对皇帝俯首称臣,就能取得来华通商的特权。否则即拒绝。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马戛尔尼访华被逐事件⑩。正是如此,鸦片战争前,朝贡贸易充其量只是一个制约机制,只是协调中心与外围关系的一种工具。如清代同准噶尔部的关系,康雍时期,清廷常使用“边市”和“朝贡贸易”的机会,对其进行牵制。如果准噶尔部按期到清廷进行朝贡,不对西藏、蒙古等地方骚扰,清廷就会给予它贸易机会;否则,即失去此待遇。再如当中越关系缓和的时候,清廷就允许越南朝贡,中越之间关系紧张时,清廷就不允许它来朝贡。又如康雍乾时期的中俄关系也体现了此点,当俄方侵扰清朝北部疆域时,清廷就断绝恰克图边市,直到俄方接受清廷提出的要求后,才以恩赉的方式重开边市。总之,清廷总是通过是否允许对方同中方通商开市的措施迫使对方就范,对自己表示臣服。传统的通商体制中,商业只是协调政治关系尤其是内外关系的一个辅助工具。这说明农业型国家主要重视农业而轻视商业,就像乾隆在马戛尔尼访华时所强调的那样:“天朝”“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言外之意,对外商贸在清朝统治者眼里,并非中方必须,只是体恤外夷的一种途径而已。 其三,坚守传统的文化体制。中国实现“天下一统”,除上述方式外,所依靠的最重要的手段应属文化、礼仪,其最终目的就是要“以德化夷”“化天下”。如《中庸》就称:“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望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其中的“厚望而薄来”“嘉善而矜不能”“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都是天朝“德政”的主要体现,也是天朝能够使各国主动来朝的重要推动力。如康雍乾三帝为对朝鲜、越南、琉球等实行德化,就从朝贡贸易方面对它们实行“厚望薄来”,如康熙五年,清廷将顺治时期的“减礼条例”再次酌减。雍正元年,雍正帝再减朝鲜贡物。乾隆帝也命令减朝鲜国馈送诏使仪物。另一方面则是赐品的日增。如顺治十八年,清廷赏朝鲜国王各锻共50匹。康熙年间,又加赏朝鲜国王和使臣。雍正帝要求“外藩人等来朝”“务使得沾实惠”。“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的“德政”在清朝时期也得到体现,如乾隆帝对安南陈氏王朝的兴灭继绝就是例证。

除“王化政治”的“德政”外,天朝又通过“书同文、车同轨”的方式进行影响。如乾隆四十八年(正宗七年)朝鲜大司宪洪良浩就向国王提出学习汉语,“汉人之语,即中华之正音也”,“挽近以来,汉字之讲,便成文具,能通句读者绝少,数使臣之与彼相对也,耳而口噤,片言单辞,专仗象胥”。

“书同文,车同轨”更为深层的内涵为学习中国的典章体制,这在鸦片战争以前的东亚范围内也体现得很明显。如朝鲜、琉球等在天朝体制崩溃以前均追随中国的文化政治体制。清代朝鲜的读书人要求自己比中国的士子更要遵守传统的儒家经典,坚守宋明理学,遵守华夏礼制。清代琉球政治制度也多仿效中国。黄景福《中山见闻辨异》就称:“先王之制,凡属国止封其君,而其臣之爵秩不与闻焉。琉球爵秩,亦分为九品如中国例。”

总之,近代以前东亚各国,大到国家典章制度、法令律例,小到民间契约、碑刻祭文、书信文章,不仅文字上采用汉字,而且规制、格式方面也严格遵循中国的“范式”,深刻反映出中国文化对各国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表明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传统的东亚“天下”的影响之大。

2.清廷的挣扎与无奈

导致清朝统治衰弱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人口的快速增长与清廷统治效能的相对下降。1764年时中国总人口为20560万,到了1812年增至33300万余人,再至1835年即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已经增至近4亿人。与乾隆中期相比,人口总数净增近1倍。人口的增长的同时,对国家安定产生至关影响的地方行政机关的州县,设置数量并无太大变化,大约1200―1300个。如果说乾隆中期以前全国近1300个县令负责处理全国2亿人口的大小事务,每县平均15万―16万人,还能保持农耕社会基本平稳。至嘉道后,每县平均增至30万―32万人口,其办事效率可想而知,整个基层统治混乱、滞后,行政效率底下。

除了这一因素外,清代中期疆域的进一步扩大也超出了农业型帝国的有效管辖范围。在主要以马匹、帆船等作为交通手段、依靠驿道传递军情、依赖骑射守卫边陲的年代里,农业型帝国实际有效控制的范围是有限的。一旦超出这个限度,就会出现因维系如此广阔版图而要极大消耗自身实力的状况,导致统治秩序出现危机。如晚清时期的蒙古,传统的保护蒙古的政策即开始废弛。西藏也一样,内部危机日重,接连爆发了萨玛第巴克什危机和热振呼图克图被逐危机。这些地区相继爆发的问题,虽有外来侵略导致的内部压力,但清朝内部积累起来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封建统治或阶级压迫。为此,清代中后期清廷统治的败坏,不单是清廷自身统治不良的恶果,更与乾隆中后期没有与庞大帝国相匹配的新兴科技有关。正是由于科技未能发展、技术没有长进,清廷主要仍依赖22万八旗和66万绿营为主体的正规军去维系统治秩序,而军队的腐败废弛也加剧了这一恶劣形势。

二、文艺复兴后的西方世界

鸦片战争前清廷还想竭力坚守自己的传统体制,但是西方世界的变化已经不再允许它那么做。同时期,西方殖民帝国对东方世界的冲击实已开始,它正试图颠覆东方的传统秩序。如此的颠覆活动与16世纪以来全球一体化格局的到来密切相关。西方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次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西方自身体制的变化,其二是西方变化后对东方以及世界各地的巨大影响。

1.西方自身体制的变化

西方自身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政治、外交体制的变化。在文艺复兴后,西方王权还开始了对教皇的挑战,并最终夺取了对本国人民的神权和政权的控制,从而为西方近代国家的形成提供了条件。不仅如此,“三十年战争”后《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之签订(1648)意义更为重大。它不仅促使国家主权观念进一步产生;而且还导致了西方近世以来的外交理论即国际法观念之出现。从此“国际法代替基督教原则,成为处理国际纠纷和维持国际秩序的基本原则”。同时在追求个性、追求创新思维的引导下,西方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它不仅为欧洲各国反对教皇、追求国家独立提供了保证,而且也为资本主义今后的全球扩张提供了最好的武器。如“1450年加农炮的发明,使战术发生了有利于国家发展”的转变。对于资本主义世界的日后扩张,这一技术革命为它提供了巨大的力量。因此,可以这么说,正是由于文艺复兴和宗教革命后,“造成了欧洲列国制度的兴起及外交制度的应用”。不仅如此,还引发了西方人对外部世界,尤其是对东方的扩张,他们从此向东方推行“扩张有理”论。

2.西方对东方的扩张

近代西方国家在自由、探险、殖民等思想的引导下,开始向东方扩张。不断对清朝属国进行殖民扩张。如1511年葡萄牙人攻占马六甲后,随即派遣它的舰队来到暹罗,“拉玛提波底二世应允葡萄牙人可以在泰国安居和通商,以作为交换他们的武器和弹药的条件”。1600年后,葡萄牙人开始在缅甸发展自己的殖民地。1752年后,葡萄牙人、法国人、英国人在自己的公司的掩护下纷纷来到缅甸,开始了对缅甸的殖民掠夺。1511年葡萄牙在越南的岘港附近建立商埠。1672年,英国人驾驶“桑特号”商船前来越南,请求贸易。1680年,法国人商船也开进了越南,请求设立商埠,拇丝始了法国人对越南的殖民活动。 明末清初西方殖民者不仅对中国周边的属邦进行经济渗透,而且还对中国本土进行殖民渗透。1557年葡萄牙人使用贿赂的手段,获得了在中国澳门的居留权,这是中国澳门被殖民的开端。英国人则于1637年开始了同中国的第一次贸易。法国人于1660年来到广州,美国人于1785年来到广州。俄国人由于与中国边界接壤的原因,则在1567年就来到了北京。道咸同时期,西方对东方殖民更为加速。据统计,1800年至1875年期间,殖民帝国每年平均获得殖民地为83000平方英里。这一侵略速度在18世纪是十分快速的。此举表明,文艺复兴后,殖民主义全球扩张愈演愈烈,同时,它也表明中国传统藩属体系所面临的威胁日益严峻。

以上历史表明,明末清初之际,世界格局已经发生巨变;西方文艺复兴后的资本主义生产形态已经开始向全球扩张,并迫使全球成为一个整体。自此之后,西方要用资本主义的手段、资本主义的思维方式、资本主义制度来规划全球;并使用精神的、宗教的、武力的手段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全球推行。明末清初的历史在世界范围内来说,不再是中国的历史,而是全球范围的历史。

三、“西力东渐”下“天朝”体制的崩溃

1.西力东渐下属国体系的崩溃

在被西方各国“开国”之前,整个东亚范围的各个国家多奉行同中国一样的天下格局观念。如日本,认为自己是天下的中心,也参照中国“中心到外围”式结构去构建它的宗属体制。其最典型的例证就是明代后期日本迫使琉球臣属于自己,又想占领朝鲜,“入主中国”,清代时将琉球纳为其属国。越南也有自己的属国体系,越南就曾把它周边的一些部落变成其保护对象,它曾经一度想迫使本属中国边地的土司等臣服于己。再如廓尔喀,它于乾隆中后期,不仅兼并了周边的各小国,而且甚至迫使本属于清廷属国且同西藏有着密切关系的锡金、不丹等臣服于它。所以在近代之前整个东亚体系内,各个国家都认可中国式“天下”结构,接受类似的天下观,并对西方为代表的外夷均持抵制态度,把它们视为不文明、不开化的对象。但是整个东方坚守的如此秩序、格局、价值观念,至19世纪后却遭到西方的破坏。自16世纪以来,不仅中国的外围,如印度、缅甸、泰国等开始遭受西方各国的冲击,中国本身也开始遭受外来冲击。如1793年马戛尔尼访华,1832年阿美士德访华,都是代表。所有的这些都是对东方式秩序和价值规则的冲击。虽对各自的冲击程度,先后顺序有所不同,但总趋势一致,均代表西方社会对东方所坚守的传统体制的破坏。

2.鸦片战争后西方对“清朝本域”的冲击与影响

鸦片战争对中国传统的“天下秩序”破坏更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冲击了传统的朝贡体制,导致该体制对西方社会不再适用,中外位置被倒置过来。鸦片战争前,在清廷看来中国同英法美等国的关系是宗主国与朝贡国的关系,后者须向前者进贡,须臣服于中国皇帝,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得到与中国从事朝贡贸易的机会,否则,将被驱逐。马戛尔尼访华时,马戛尔尼就想同中国结成一种对等的关系,但是乾隆皇帝坚决不同意。为何反对,因为在传统的体制里面不存在如此模式。鸦片战争结束的时候,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美等国迫使清廷签订《北京条约》,清廷不仅同意英法美等国在京驻公使,而且给予英法美等国对等的国家关系。这样一来,传统的天朝上国地位开始丧失。传统天朝上国同英法美等国之间的旧有的尊卑屈从关系取而代之以所谓的平等关系。不仅如此,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通商口岸的开辟等,都开始迫使清廷屈从于西方。至此旧有的中外交往模式,已经被倒置过来。过去西方屈从“天朝”,现在是“天朝”不得不屈从于西方。

其次,冲击了传统的属国体系,导致该体系的瓦解。几乎与鸦片战争相伴随,清廷传统的属国体系也在崩溃。如苏禄早在乾隆中期就停止向清朝进贡。暹罗于咸丰二年(1852)最后一次进贡后,即不再进贡。暹罗为什么不向清廷进贡?因为暹罗已经遭到英国的“开国”。被“开国”后,暹罗变成了英国的势力范围,接受近代西方的秩序,向英法开辟通商口岸。英法在暹罗驻领事,暹罗也尝试学习西方外交规则,向西方派留学生、公使等,开始了暹罗的近代改良。不仅如此,渐渐地,暹罗对中国传统的那一套体系不再认同。如光绪十年(1884)郑观应前往暹罗,遭到暹罗拒绝,实则表明暹罗已不再承认这一传统关系。再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方史料亦无布鲁特、浩罕等中亚小国向中方进贡的记载,这些“属国”都不再向“天朝”进贡,它们同清廷的宗属关系也基本终结。

最后,鸦片战争后,传统的藩部体系也开始瓦解或转型。晚清以来的藩部体系也在发生变化。与属国不同,清代的藩部都属中国,是中国主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清廷对传统藩部地区施行的却是与内部十八个行省不同的治理政策,多采取因俗而治、因地制宜的治理方略。清廷主要让各个部的王公领主代表皇帝实行直接管理。如此格局为晚清以来的西方各国染指各藩部提供了极大便利。英国曾两次进攻西藏,西北各蒙古地区、天山南北的回疆地区也遭到俄国的入侵。除一些传统藩部土地遭受殖民帝国的直接侵占外,至光绪后大部分藩部也开始发生转型。这种转型既有内部自我生成的因素,也有外来压力的结果。当新疆难保的时候,清廷就派左宗棠收复新疆,将新疆改设成省。当东北地区遭受到日俄侵犯时,清廷就将东北地区改设为三个行省。除此之外,当外蒙古、西藏等地区遭受侵略即将难保的时候,清末朝廷又试图在这些地区推行新政,试图将这些地区由传统的藩部逐渐变成清廷统治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变成地方上的省、府、州、县,设立流官,实行直接管理。这些努力虽终因某些殖民帝国的反对和部分王公贵族的抵制,在清末时段内未能真正完成。但从长时段上看,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四、“中国近代史”开端的重新构建与“书写”尝试

早在鸦片战争前的近二三百年的时间内中西方的冲突就已发生,此种冲突的背后乃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传统“天下秩序”与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体制之间的碰撞,这种碰撞实则代表了两种不同体制、秩序之间的撞击。一方是以农业文明为核心的东方的“天下体制”,另一方是以工业文明为核心的西方的“世界秩序”,虽不能从价值尺度上武断地判断谁优谁劣,但却代表了两种不同层次的生产力和社会形态。碰撞的最终结果是清朝的“天下秩序”不得不氐浊从于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秩序。 但这一冲突背后凸显的却又是另一种的不对等,即自资本主义产生以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秩序与国际规则虽不乏包含人类文明进步之内容,但亦暗藏诸多开化、殖民、弱肉强食之实质,实则有用一种新的不对等的“世界秩序”去取代以中国为代表的旧的“天下秩序”。随之而来的是变“天朝为中心”为“西方为中心”,变西方各国匍匐来朝为中国对西方各国新规则、新秩序的全盘接受。

如此的转变至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时已基本完成,但中西之间的博弈与冲突并非始于当前学界所认为的近代史之肇端的“鸦片战争”这一拐点。为此真正的“中国近代史”之开端实应早于鸦片战争,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必要“前推”,不仅可以方便对“中国近代史”进行“长时段”的“解读”,而且可以恢复“世界史”视域下的“中国近代史”的本来面目。为此,学界在研究中国近代史相关内容时,必要的“前推”是很必要的,否则无法解决目前“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更不能忽略1840年以前的中外格局而单强调1840年以来的一系列变化。

因此,笔者中国近代史之开端定于16世纪初较为稳妥,这一时期所包含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法制、内外关系等内容呈现出了中国传统体制之本质。与16世纪后西方世界的变化以及西方世界新秩序的生成产生碰撞,这其实是两者之间本质的冲突,两种体制与秩序之间的碰撞结果是鸦片战争的爆发,最终使“中国近代史”进入一个新的拐点:中国传统的“天下秩序”逐渐让位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世界秩序,因此客观的“中国近代史”不仅存在中外空间上的互动问题,同时也存在时间上的连续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解释1840年后中国传统体制、思想为何由传统向“近代”发生转变,以及如何最终实现了此等转变。否则,我们无法解释现有的“中国近代史”框架中发生的诸多重大历史问题。

注释

①朱英:《如何研究制度史》,《社会科学研究》2016年第4期。②郑鹤声:《中国近世史・自序》,中央政治学校印,1930年,第1页。③《清高宗实录》卷八四五,乾隆三十五年三月条,中华书局,1985年,第436页。④王有力主编:《中华文史丛书》之十一,《皇朝职贡图》,台湾华文书局,1968―1969年,第36―42页。⑤滨下武志著,朱荫贵、欧阳菲译:《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36页。⑥Mancall, Mark. China at the center:300 Years Of Foreign Policy. New York, Free Press; London: Collier Macmillan, c1984. p.25, p.16.⑦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82页。⑧《清世祖实录》卷四五,六年八月丁未条,中华书局,1985年,第363页。⑨《清高宗实录》,卷一三五一,乾隆五十五年三月乙巳条,中华书局,1985年,第90页。⑩故宫博物院文献馆:《英使马戛尔尼来聘案》,《掌故丛编》第1辑,和济印刷局,1930年,第70页。李元度纂:《清朝先正事略》(一),卷五《名臣费扬古》,明文书局,1985年,第184页。黄鸿寿编:《清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第240页。《清高宗实录》卷一三一,乾隆五十三年八月癸巳条,中华书局,1985年,第662页。《清高宗实录》卷一四三五,乾隆五十八年八月条,中华书局,1985年,第182页。萨米尔・阿明:《不平等的发展论外国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商务印书馆,1990年,第9页。孔子等:《四书》《四书・中庸》,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54页。《清圣祖实录》卷康熙五年条,中华书局,1985年,第291页。托津纂:《大清会典事例》卷三九三,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年,第7797―7798页。《清高宗实录》卷九,雍正十三年十月辛未条,中华书局,1985年,第212页。托津纂:《大清会典事例》卷二一七,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年,第857页。、《显宗改修实录》十年三月甲辰条,东京学习院东洋文化研究所,昭和32年(1957),第3958页。托津纂:《大清会典事例》卷五六,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年,第862页。张登桂纂修:《大南实录》正编卷三九年黎昭统二年冬十月戌申条,庆应义塾大学言语文化研究所,1980年,第284页。《正宗实录》七年七月丁未条,东京学习院东洋文化研究所,昭和32年(1957),第431页。朴齐家:《北学议・序》,《贞蕤集》,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1961年,第3页。《清代琉球纪录集辑》,台湾大通书局,1984年,第239页。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另可参阅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43页。瞿同祖著,范忠信等译:《清代中国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9页。昆冈等纂:《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一六・户丁・稽查种地民人》《理藩院》卷九七八,清会典馆,光绪二十五年(1899)石印本,第1128页。《清宣宗实录》卷四六,道光二十四年六月初七日条,中华书局,1986年,第82页。《西藏研究》编辑部编:《清代藏事辑要》(一),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499―500页。何新华:《夷夏之间,对1842―1856年清政府西方外交的研究》,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第18页。王明星:《朝鲜近代外交政策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7年,第14页。Richard Bean. War and the Birth of States.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33, march 1973, p.208.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9年,第37、36页。王曾才:《中国对西方外交制度的反应》《中国近代现代史论集》,第七编,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101页。广东省文史研究馆译:《鸦片战争史史料选译》,中华书局,1983年,第30页。田禾、周方冶:《泰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26页。波巴信:《缅甸史》,商务印书馆,1965年,第103页。《越南》,维斯特编,台湾英文杂志社有限公司,1994年。马士:《中A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一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1960年,第45―60页。斯塔夫亚诺斯:《全球分裂》上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270页。《琉球往来》抄本,转引自殷梦霞编:《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续编》下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第639页。《清高宗实录》卷三九三,十六年六月辛酉条,中华书局,1985年,第163页。魏源:《圣武记》,中华书局,1984年,第234页。朴趾源:《热河日记》,上海书店,1997年,第225―226页。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三联书店,1995年,第19页。赵尔巽撰:《清史稿》卷三一五,《属国三》,中华书局,1977年,第14697―14698页。田禾、周方冶:《泰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101―102页。沈云龙主编,俞樾辑编:《彭刚直公奏稿》,文海出版社,1966年,第150页。《清德宗实录》卷二五五,光绪十四年五月庚申条,中华书局,1987年,第435页。《左宗棠全集》,上海书店,1986年,第8801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兵科给事中左绍佐奏为西北空虚边备重要请设行省事》(光绪三十一年十月初一日),《军机处录副奏折》,档号:03-5618-019;缩微号:432-2508。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民国年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 要]民国年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与时代主题“救亡图存”密切相关,侧重于外交史、帝国主义侵华史等的研究,以为现实政治服务;同时中国近代史学科经历了从开创到完善的过程;这证明关注现实生活是史学发展的源泉。 [关键词]救亡......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史学研究回顾
发布时间:2023-03-05
毕业论文 [关键词] 萌芽时期 初创时期 发展时期 特点 Abstract: The study of the modern Chinese music history is one of the branches in the ......
近代中国乡村史研究笔谈
发布时间:2023-07-08
" 【编者按】 近代以来,在急剧变动的历史进程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加速发展的工业文明正在疯狂地吞噬着农耕文明,乡村社会正在成片地急剧消失,作为整个人类摇篮的、绵延了数千年的带有中古韵味的原始村落正一个个地被五光十色的......
中国近现代监狱之构建
发布时间:2023-07-18
一、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里的监狱与近现代监狱本质区别 (一)“肉刑”向自由刑转变 据说尧舜时代,皋陶受命“作士”,制定“五刑”,创立监狱。①我国的刑罚体系经历了奴隶制五刑到封建制五刑再到当代五刑。即奴隶制的墨、劓、......
试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
发布时间:2016-06-14
近年来,史学流派众多纷呈,史观也是多姿多彩,因此在对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这一观点上,也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出现。 很多学者将近代中国的发展表述为中国实现近代化的过程:徐泰来在《中国近代史记》“绪论”中指出,近代化是指......
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内容提要】王树楠是中国近代著名边吏,一生致力于中国西部开发,锐意改革,兴利除弊,积极促进社会近代化,引进推广先进技术机器设备,改革金融货币,兴办教育,推动新疆近代第一次开发建设高潮;治学涉足广博,参与编撰《清史稿》、《......
评析中国近代侵权法之理论创新
发布时间:2013-12-19
评析中国近代侵权法之理论创新 评析中国近代侵权法之理论创新 评析中国近代侵权法之理论创新 内容提要: 我国古代侵权法虽内容较为丰富,但制度规范及理论研究均较为落后。近代的法律家群体以丰富的学养和理论创新的勇气,取......
一张债券改变了中国近代史
发布时间:2023-01-27
一张债券改变了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现代金融历史很短,资料缺失,可供参展的品类不多;同时熟悉历史、金融和博物馆知识,又能有操作能力的人太少。就是这张沉浸了历史密码的旧债券,诉说着金融与辛亥革命的直接关联。“可以毫不夸张地讲,......
综观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教育,作为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发展的综合产物,是人类对社会发展的一种反应方式,也是人们适应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主要手段。它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美......
关于中国近代人口史的综述
发布时间:2023-04-02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史的复兴,社会史的很多内容都被史学家所重视,其中对人口及其构成的研究是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整体结构状况的基础。许多重大的社会运动和社会问题与近代社会的人口状况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例如,中国近代化发展......
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新思考
发布时间:2023-05-24
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应该尽量客观科学,但由于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十分屈辱的一页,中国近代史的分期也掺杂了太多名族情感,传统的中国近代史分期显得不够客观科学,因此积极探究站在历史发展角度思考的中国近代史分期十分重要。 1.中国......
浅析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
发布时间:2016-09-30
这本书所讲的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中的前一段,即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以前一段的历史。虽然多年来大家习惯上称这一段的历史为中国近代史,但是早已有人建议,把中国近代史规定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
近代史是中国发展的“清醒剂”
发布时间:2016-09-3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呼吁: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并提出,要牢记中国近代史中的屈辱沉沦和......
中国近代宪政思想述略
发布时间:2023-06-22
" 一般认为,宪政作为现代社会一种合理的制度,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回首百年中国宪政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发展,这一进程与国人变法图强、试图回应现代化的主观努力息息相关,也是中国在寻求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立宪主义思潮的客观......
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历史人物评价问题
发布时间:2023-06-21
" 论文摘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中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上若干历史人物进行评价,使大学生掌握历史人物评价方法,对历史人物能够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这是这门课程应当实现的教学目......
中国近代史,爱国主义的最好素材
发布时间:2023-03-28
中国近代史,爱国主义的最好素材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中国近代史学习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要求是:认识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
宪法论文之中国近代文官考试变迁
发布时间:2023-02-09
查字典范文网为您整理了宪法论文之中国近代文官考试变迁,希望和您一起探讨! 宪政是一种在宪法之下使政治运作法律化的理念或理想状态,它要求政府所有权力的行使都被纳入宪法的轨道并受宪法的制约。宪政的实施首要是限制政府的权力,......
中国近代侵权法之理论创新及评析
发布时间:2013-12-19
中国近代侵权法之理论创新及评析 中国近代侵权法之理论创新及评析 中国近代侵权法之理论创新及评析 精品源自英 语 科 关键词: 近代;侵权法;理论涵摄;民法史 内容提要: 我国古代侵权法虽内容较为丰富,但制度规范及理论研究......
世界古代、近代史
发布时间:2023-03-18
【世界古代史】 阶段古希腊罗马时代 一、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政治 (一)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1.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1)自然条件 古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三面临海。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古希腊民主政治......
50年来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
发布时间:2014-01-17
(一) 重视社会史研究是中国史学的一个传统,1949年以前学者们就程度不同地有过相当不错的理念和著作。吕思勉、顾颉刚等人曾在自己的研究中涉及社会史的内容。1948年,吴晗、费孝通等人组织过一个关于中国社会结构问题的讨论班,历时......
施坚雅模式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3
[摘 要]施坚雅模式是指以市场史、人口史和城市史为内容并以区域体系理论和集市体系理论为主要方式的对中国近代史进行研究的理论,从客观上来说,虽然施坚雅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但得力于施坚雅模式,中国的近代史研究取得......
浅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时代感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每一位大学生都必须修读的课程。自2007年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来,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一直沿袭......
浅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神实质的领会
发布时间:2023-07-14
论文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生思想理论;课 论文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被列为全国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要围绕“纲要”课程的教学目的,把握中国近现史的主......
谈中国近代侵权法之理论创新及评析
发布时间:2013-12-19
谈中国近代侵权法之理论创新及评析 谈中国近代侵权法之理论创新及评析 谈中国近代侵权法之理论创新及评析 精品源自化学科 关键词: 近代;侵权法;理论涵摄;民法史 内容提要: 我国古代侵权法虽内容较为丰富,但制度规范及理论......
近现代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之历程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近代的中国,外有列强对中国边疆地区的侵略与蚕食;内部“中华民族”的整合又滞后于以王朝为框架的国家整固,是以,在近现代国家发展中,边疆民族对国家的认同缓慢而曲折,边疆地区亦遭遇了种种民族国家认同危机,历届中央政府......
新视角看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发布时间:2023-07-13
鸦片战争的开始掀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伴随着国外侵略者的入侵,中国民族传统、政治结构、文化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经济的发展、生产方式、对外经济贸易等也逐渐地开始发生转变。伴随着近代史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变革逐步的深入,中......
新视角看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发布时间:2017-02-18
摘 要: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为止,是一部充满灾难和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救国存亡之路、寻求民主与民族振兴的历史。从新视角看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可以再次重读中华民族救国存亡的道路历程。文章从中国传......
《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
发布时间:2023-02-10
在高等教育中,作为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课程《中国近现代纲要》(简称《纲要》),就是一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课程,这门课程就是要通过教师对近现代阶段中,我国所经历的一系列历史经历,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明白我国选......
中国近代西部开发动因与效益介析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英文标题】Dynamic Analysis on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Regions in China in the Pre-modern Times 【内容提要】封建社会中后期,尤其是到了近代,中国西部经济大大落后于东部地区。在近代历史上,曾......
浅谈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的划分
发布时间:2023-06-25
浅谈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的划分 中国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可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种。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资产阶级,被帝国主义所豢养,又和封建势力勾结在一起,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他们虽然人数少,......
给有志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人荐书
发布时间:2014-01-27
给有志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人荐书 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告诫我们,“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因而,喋喋不休指导别人,为公众开“必读书目”是一件出力不讨好,且往往容易引起争议的事情。胡适、鲁迅等一代名流无法幸免,因为任何一个书目在专......
浅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微课教学
发布时间:2023-03-10
微课是指以微型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合理运用微课教学浓缩和整合教学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
建设民族复兴视野下的《中国近代史》
发布时间:2022-12-25
建设民族复兴视野下的《中国近代史》 柳:上次谈话中,你说“对鸦片战争以来许多仁人志士的思想和行为的分析评价,也应当首先从(民族复兴)这个视角和高度来看,而不是先强调阶级属性。这样或许可以更好地把握他们的历史特点和地位,教......
裂变:中国近代学术转型的历史景观
发布时间:2023-03-30
内容提要中国20世纪的人文学术和文学批评之发展,充满着历史、文化、社会和心理的裂变。如果说,跨文化语境的生成,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一次新的裂变,是从旧的肌体中滋生而出的一种新的文化呈现平台和方式;那么,就不能不顾及到这种......
刍议抗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2-24
抗日战争的胜利挽救了民族危亡,且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站场,是一项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其胜利捍卫了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与此同时,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极大程度地提升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抗日战......
浅谈近代史中的创新教育
发布时间:2022-08-03
浅谈近代史中的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旋律.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一个......
近现代中国媒介技术演进的历史轨迹
发布时间:2022-12-20
[摘 要]技术创新是推动媒介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自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媒介技术演进经历了三个时期,分别是近代化、现代化和数字化阶段。在技术创新的作用下,媒介产业实现了三次整体性提升,并呈现出不同的行业特征和发展规律。 ......
从近代西方史学著作的史料运用看近代西方史学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1-28
编辑。从近代西方史学著作的史料运用看近代西方史学的发展 摘 要: 历史研究是十分重视方法论的,这包括研究的角度、着眼点,思维的方式,以及表述的方式,等等,但是,无论什么样的方法,都离不开研究者所掌握的史实、资料和对待这些史实的态度......
基于中国近现代史视角下对中国梦内涵的解析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 要】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门历史性属性的公共必修政治课,同时也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凝聚中国力量、宣传中国精神以及实现中国梦的主要渠道。文章从中国近现代史的角度去对中国梦的内涵、实现路径进行解析,并且与中国梦......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中国近代法的命运(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 在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形成过程中,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性格及其命运,是由中国一百多年几代法科知识分子所铸就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是在一个恶劣的环境里从事研究的;受......
产权制度与近代中国西部农地资源开发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23
本文所说的“西部”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意指边远欠发达地区,而不是一个行政区划概念。近年来,边疆经济史学家都对近代边疆经济的开发史作了总结性的研究工作,多以客观叙述为主,其中不乏资料详备、实事求是的力作。但农业经济方面涉......
新编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难教的症结及应对的策略
发布时间:2023-02-19
" 新编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从1996年秋季使用以来,以其时代感强、科学性实、理论阐述高和能力培 养活的四大特点,令广大教师大有耳目一新的强烈感受。但又普遍感到力不从心很难教好。那么,新教材难教 的症结何在呢? 从教......
走出晚清的近代史
发布时间:2022-10-26
近代史要以近代性为准。晚清,还停留在中世纪,在时间上,多指1840年以后。而近代,要走出中世纪,不过,它在时间上有可能更早,大概在明中叶以后。由此,我们可见,历史的进程,并非如直线一条,总是往前走,有时会中断,有时会回头,......
试论近代史学的螺旋式发展
发布时间:2022-10-01
近代史学相比传统史学(1)发生了很大变化,发生变化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当时中国社会处于鸦片战争后一个中西互动、新旧交替的过渡时代,相应的,史学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转型。所以说史学的变化发展是当时社会的变化发展在学术文化上......
近代史教学中诗歌运用初探
发布时间:2014-01-27
近代史教学中诗歌运用初探 史料是历史学习的基石,优美的诗篇当然是研究历史的宝贵材料之一。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曾这样说过:“在任何时代的文学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作者对当时社会所涂绘的历史阴影,不过他们所涂绘的阴影有浓有淡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式教学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6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与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之间的矛盾。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教师只有认清进行专题化教学的必要性、原则性与路径等几个问题,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教育的最大化与有效性,从而......
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制度生成的历史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16
周慧梅、郭雪敏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第5期中撰文,从历史与传统文化入手,揭示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制度的生成与运行,厘清政府行政力的外在制度规定和传统影响而形成的习俗性内在制度之间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推进职......
中国古代法律史中的“三道”探略
发布时间:2023-06-28
摘要:中国法治文明历史悠久,按照“治道”的方式及内容,中国古代法律史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礼治时代”、“法治时代”和“礼法时代”,这三个时期的法律各有特色,是中国古代王朝经邦治国的主要依据和根本体现,对后来中国法治文明......
学术史视域下的近代中国民商法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1
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在教育方面也不断进步,逐渐引入并完善民商法学。近代学者对民商法学的研究数量多、视角多元化、具有时代特征,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很多人还没有了解甚至没有听说过民商法学,民商法学这一......
近代史上对中式风格现代化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2-09-21
中式风格现代化,简言之,是中国室内古典装饰风格向简约现代化发展,是中国传统室内装饰风格受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一系列综合变化影响形成的。中式风格是中国传统室内装饰风格,它的风格可以细分到不同朝代,汉代的庄重典雅;唐代......
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思潮之影响
发布时间:2023-07-20
【摘 要】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它作为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分水岭,对近代社会思潮的影响亦是广泛而深远的,其影响既有对之前的洋务思潮的批判和否定,也有对后来维新思潮和民主革命思潮的促进和发展;既体现在......
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近代化进程论略
发布时间:2023-07-02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20世纪是社会变化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最曲折复杂,因而也是最激动人心的世纪。作为社会人文科学一分支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在本世纪的变化程度也非常之大,可谓前所未有。古典文学研究,在中国向为显学,拥有数千......
中国经济论文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15
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提供“中国经济论文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解决您在写中国经济论文中的难题中国经济论文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国经济论文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更多内容请点击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
现代学者研究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之总成绩
发布时间:2015-08-20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是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前提和基础。试图进入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的学者,必须先对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有相当的了解。近百年来,有很多学者为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比如胡适、冯友兰、张岱年、石峻、萧S父......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模式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各高校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许多教学模式,其中大多数还是以专题式教学为主。在纲要教学模式的探索上还要在评价体系改进和实践教学上进一步努力。 论文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互联网+”时代下美育在高校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2-11-22
在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学习中,对历史的整体性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将历史教育与审美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1.美育的含义 关于美育的定义,学术界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浅谈中国近现代体操概念发展历史及特点
发布时间:2023-05-06
" 论文关键词:体操 体操概念 体操发展 论文摘要:从体操运动的起源入手,采用文献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论述中国近现代体操概念的历史和发展特点,从西方近代体操的传入到近代中国体操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包括清末时期的体操、......
韩国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的文化现象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3-06-01
中韩两国在文化方面的交流较之地理位置上的一衣带水,有一定差距。本文通过对中韩端午文化现象的比较,说明二者的异同,以期消除误解,增加了解。 一、起源的差异 (一)、中国端午节起源 在中国,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由......
开埠城市与近代化
发布时间:2023-05-19
摘 要:本文从经济发展和思想变化两方面论述了开埠城市的作用。开埠城市是中国联系世界的支撑点,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脐带”,一步步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 关键词:开埠城市 约开 自开 改革开放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
试析多媒体教学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5-03
"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中国近现代史;作用 【论文摘要】多媒体电化技术能够向学生呈现大量丰富的画面,利用丰富的音像材料去进行教学则是突破近现代史教材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立足教材、跳出教材、回归教......
“以开放倒逼改革”:中国近代经济思想溯源
发布时间:2015-08-25
内容摘要 近代经济思想家把“师夷”与“变法”紧密联系,初步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改革与开放的辩证关系。从中国经济思想史的角度,梳理我国近代关于“以开放倒逼改革”经济思想的内涵、主要特征和目标演进,可以为新一轮对外开放提供理论......
中国近现代史对大学生国际意识培养的作用浅析
发布时间:2023-02-10
中国近现代史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加奋斗史,让大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是非常有必要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前所未有的扩大化,从官方对话到民间合作,都彰显了现代社会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所以,让大学......
中越南海争端之国际法分析(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04
论文论文摘要:国家的主权应在其疆界内行使,且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均重视边界的明确性与稳定性,从历史上的占有和禁止反言的适用原则对中越南海争端中越南的利益诉求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越南的行为和依据都是法理所不容的。 【论文关键......
近代报刊媒介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17
[摘要]报刊媒介是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建制中的重要内容。不少马克思主义史家身兼学者、报人双重身份,参与了报刊的创办、编辑及投稿等活动。马克思主义史学因内在的学术价值,为近代报刊接纳并加以专栏或专辑刊载,但终因刊物的政治性影响了其在学术评价体系中的地位。不过从近代中国史学的整体发展来看,随着报刊的有效传播,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权势逐渐从学界的边缘走向了中心。[关键词]报刊媒介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报刊栏目导向.........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政策变迁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29
摘 要:目前,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政策的研究在学术界有一定的理论成果,但具体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一学科,则鲜有人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对该门课的课程政策变迁进行了分析,认为改革开放以前的课程政策带有浓重的时代......
世界近代史的阶段特征
发布时间:2023-01-23
" 历史科《考试说明》中一项重要的能力要求,就是“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是在高考复习中,必须重视历史阶段特征的教学。什么是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呢?概括起来就是人类社......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 残叶的时代 《三国志演义》残叶的发现,有助于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 所谓“残叶”,指的是上海图书馆收藏的某个明刊本《三国志演义》的残叶。 此残叶保存于《陶渊明集》周显宗刊本之中。《陶渊明集》周显宗刊本八卷,共两册,其前......
浅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话语创新探讨
发布时间:2023-02-02
" [论文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课堂教学语言需要在时代的发展中做出适当的改变。由于课程属于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课程,因此在保持基本观点不变的情况下,要结合非专人专题讲座的形式,在思维创新、专题设置、课堂语言表达上进行教......
关于世界近现代史中重要的“两次”
发布时间:2022-10-12
在世界近现代史的复习中,把重要的知识串起来是把知识结构明朗化的一种手段,如同一根丝线穿起一颗颗的珍珠才能成为一串美丽的项链。我们注意到,在世界近现代史中有许多重要的“两次”,把这些东西串联起来,你会见到一个粗略的整个......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2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展示了中国近代以来抵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的优越性, 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 是中国革命和解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
文学作品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3-04-26
摘 要:合理恰当地运用文学作品,有助于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质量,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可以清晰地折射出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化。教师可以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特点,挖掘可资引入的文学作品,......
试析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3-02-19
" 论文摘要 案例式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运用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之中,能很好的起到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运用案例式教学的步骤主要包括精选案例、课堂展示案例、师生围绕案例进行讨论和教师点......
论析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思想的历史发端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行政伦理思想;儒道墨法;历史发端;理论内核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其产生的逻辑。生产力张力的释放、政治结构的重塑、多元地域文化的交流,以及“士”阶层作为思想主体的崛起,是中国......
《中国当代文学史论》解析
发布时间:2023-04-09
伴随着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已经走过了 60 余年的历程,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讲,这个学科已经不再年轻,而种种迹象也表明了一个事实:这个学科正在走向成熟。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学科开始学会了反思,从改革开放......
环境史视野下的近代中国农村市场——以华北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2-08-11
" 迄今为止,有关明清以来中国农村经济演变的型式问题,依然是海内外中国经济史学界争论不休的焦点。尽管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美国学者黄宗智以其著名的过密化理论,对“商品化必然导致近代化”这一大洋两岸各派学者共同存......
近代中国城市化特征
发布时间:2014-01-08
【英文摘要】Starting parative approach to studyurbanization in modern China. Arguing that urbanization inmodern hina that in the akes three observations:1)migration to urban areas inthe ena spiraledupetimes occurred od......
试论理工类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文章在对理工类院校学生总体特点及“中国近现代史”课程定位和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思考。理工类院校教学过程中要力求做到教学框架体现明晰性、教学过程体现生动性、教学内容体现层次性、教学方法体现......
论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艺术感与历史感结合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6
一、艺术感与历史感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过程中的涵义及关系1.艺术感与历史感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过程中的涵义艺术感顾名思义就是就是长期从事艺术工作形成的看问题,想方法的独特思维方式。它是从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延伸出来的,它是对艺术活动的情感体验,通过艺术表现情感并以此感染欣赏者,让欣赏者不断地深化思考,使之达到一定的心理活动能量,从而得到情感的满足。因此,艺术感是一种欣赏方式,是从欣赏者.........
论世界近现代史课程双语教学探析
发布时间:2023-06-29
" [论文摘要]双语教学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文章分析了世界近现代史课程具备开展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同并提出双语教学具有增强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等效果。 [论文关键词]世界近现代史 双语教学......
走近中国现当代艺术
发布时间:2022-09-27
近些年来,无论中外,收藏家追捧现当代中国艺术的热情越来越高。去年11月30日,苏富比在北京举行了现当代中国艺术拍卖,共呈现56件拍品,获得空前反响。在现当代艺术品中,尤以水墨画作的发展趋势最为迅猛。不难看出,中外收藏家对于......
中国近现代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2-08-13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是每个大学每个专业都要开的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是对学生思想的培养,也是加强学生道德教育的关键的方式,而中国近现代史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奋斗史,近现代史是中国从殖民地半殖民地发展到今天泱泱大国的历程史,让......
历史编纂学近代转型概说
发布时间:2022-12-13
内容提要以近代社会和史学转型为背景,传统历史编纂学经历了一场解体与重构的艰难变革,其过程大致可以1900、1919年为节点划分为突破传统格局、建构近代体系、形成多元格局等三个阶段,而主要呈现出:史学科学化与历史编纂理论、方法......
世界近代史学科发展述要
发布时间:2023-01-02
摘要讲述1949年后我国如何将《西洋近代史》转化为《世界近代史》。1978年后又如何发展学科理念,在诸多研究领域有新的突破。关键词世界近代史,“西洋史”,西方史学史中图分类号K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5)22-0067-06世界近代史是一门断代史学科,是世界通史的一部分。它的萌生与发展是与世界通史学科联系在一起的。在中国,《西洋通史》曾是《世界通史》教学与研究的开始。《西洋.........
试析研讨式教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 研讨式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运用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之中,有助于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和育人实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施研讨式教学的具体步骤包括布置研讨题目、学生课后准备、教师引导授课、课堂小组讨论、......
“中国心”的历史之路
发布时间:2022-10-31
没有制定国家层面、统一的长远发展规划,缺乏充足的资金投入和稳定的政策支持,这是导致中国航空发动机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6年5月,整合40多家单位的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航发)正式注册成立。 这是中国近年......
在学科与科学之间:中国古代文论学科史前考古
发布时间:2022-08-10
摘 要: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必然要求对之进行学科考古学的研究,然而“学科”一词本为舶来品,其双重含义已经预示了中国古代文论成为学科过程中所遭遇到的科学的“规驯”。通过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大学制度的学科设置考察发现,中国古......
当代的危机与哲学的开端
发布时间:2023-03-27
" ——论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关系 时至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彼此已经完全分道扬镳。不过令人惊讶的是,自三十年代中期以来,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对我们时代的类似批评,并藉此对这个充满了深度遗忘(Vergessenheit )......
简论陆王心学在中国近代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1-12
摘 要:陆九渊、王守仁的心学在中国近代曾受到诸多思想家的推崇、鼓吹。陆王学派对中国近代产生过影响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勇于怀疑、否定旧权威的批判精神和不盲从、不迷信,提倡独立思考的学风,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自主理性;其二......
英国近代均势战略发展历程概述
发布时间:2023-03-17
英国的均势战略逐渐形成于16世纪,经过几个世纪的运用发展,在19世纪达到成熟。在这一时期内,英国不论是哪个君主在位、哪个政党当政,在对外活动中一直坚持均势战略,即“干预欧陆政治,防止出现压倒一切的大陆霸主,在必要时不惜投入......
中国近代民事诉讼法探源(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从知识传统的角度来看,我国民事诉讼法基本的概念、术语、原则、制度与理论框架主要渊源于西方的法典类型。它在我国新型法律体系以及在大学学科课程中的地位,是在本世纪最初十余年间以挽回法权为主旨的立宪修律活动的直接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