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划分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划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23:41:30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划分
时间:2023-08-05 23:41:30     小编:季晓辉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学术界看法不一,有明末清初说,这主要是受世界近代史划分的影响;有鸦片战争说,这是学术界的主流看法;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沈渭滨先生从中国社会转型和社会结构变迁的角度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本文旨在通过对该问题的探讨,给我们枯燥的高考复习生活增添一些乐趣和色彩,培养我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拓宽我们的知识面。(考试时,还应当以教材为准。)

一、始于鸦片战争的划分(现行划分)

就目前来说,我国有很大一批学者将鸦片战争作为我国古代史和近代史划分的重要界点,我们的教材中也是这么认为的。也就是说,我国在鸦片战争之前的历史属于古代史,而鸦片战争之后则进入了近代。这种划分方法是有一定依据的。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至1919年是我们所说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五四运动爆发之后,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也由此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总之,从1840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处于近代史的发展阶段。

二、始于辛亥革命的划分

辛亥革命之前,我国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压迫,国家主权受到较大的侵害,人民生活困苦,国内一片潦倒景象。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及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最后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整个过程中,我国很多英勇之士奋起反抗,想要努力改变当时的状况。但是,大部分的活动,例如,义和团运动等都是在当时旧环境下开展的,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沈渭滨先生认为,辛亥革命促成了中国政治结构的真正转型,中国近代的政治构架、政治规范和政治运作秩序的转型,都是从辛亥革命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开始的。从社会结构方面看,辛亥革命冲破了传统的等级制度和尊卑有序观念,新的社会群体与社会阶层出现。从社会经济结构看,辛亥革命促使一些城市的产业结构改变,一些新兴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同时也为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提供了条件。

因此,辛亥革命的意义重大。首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开端。其次,辛亥革命后,我国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最后,辛亥革命后,政府颁布了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及法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条件。除此之外,辛亥革命的爆发还推动了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

三、现行划分的争议

1.历史学上公认近代史应当指资本主义时代

就国际上来说,大多学者往往将世界近代史定义为资本主义时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自此之后,世界进入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也就是近代。在世界近代史的体系中,资本主义国家在当时世界的政治、经济体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开始朝着资本主义的趋势发展,资本主义处于这个时代的核心,决定这个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近代史上,西欧的资本主义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因此,许多学者将近代史概括为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

2.近代史必然以资产阶级为主体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近代史是资产阶级的历史,它必然要以资产阶级为主体。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世界开始进入近代史时期。在第一阶段,各国进行了早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部分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此阶段,资产阶级占据主体地位。第二阶段,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认,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第三阶段,19世纪70年代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使得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有了进一步提高,垄断局面也进一步形成,并向着帝国主义的方向发展。在整个发展阶段中,资产阶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近代史应该以中国社会结构较古代转变为起点

1840年以后的中国,政治上仍然是清王朝的统治,君主专制制度没有发生任何大的变化;经济上仍然是小农经济,虽然东南沿海某些地区由于外国商品的入侵有些变化,但在全国不具有普遍意义;在社会心态上,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继续沉睡了20年,除少数先进分子以外,根本没有意识到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这样看来,1840年鸦片战争无非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侵入到中国社会,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被卷入到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这仅仅是近代社会结构转型的一种准备。

换句话说,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虽然已经被拖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社会转型应该说已经开始,但是在辛亥革命之前无论是社会经济、社会意识形态都还处于转型的准备阶段,没有达到转型的临界点。在各种社会结构的变化中间,只有政治结构的变动才是中国社会转型的真正标志。辛亥革命虽然在经济上没有达到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指标,但是在政治上确实由君主专制转到了民主共和。从此中国的政治结构、政治制度与政治意识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结构的变化必然带动经济结构的变化,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变动,中国社会经济要想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是比较困难的。

4.中国1919年以后民主革命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其中无产阶级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根本上说,1919年之后的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这是因为革命的对象及革命的任务没有发生较大的改变,革命的对象仍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因此,1919年之后的民主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一、背景材料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强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会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共同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二、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1.与《经济生活》的结合点

(1)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增强对外投资和扩大出口结合度,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

(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权益。

(3)就业是民生之本。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

(4)缩小收入差距。

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遏制以权力、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因素获取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5)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搞好宏观调控。

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

(6)市场决定价格。

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放开电力、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电信等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这样能使价格体现价值,反映供求关系。

(7)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2.与《政治生活》的结合点

(1)坚持党的领导。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015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3)坚持依法治国。

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3.与《文化生活》的结合点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全国各地精心组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推动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热潮,把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实施中华典籍整理工程。

(3)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4.与《生活与哲学》的结合点

(1)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3)坚持联系的观点。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它们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

(4)坚持全面的观点。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5)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能力测试

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据此回答1~3题。

1.2015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领导和被领导关系

B.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执政

C.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地位平等

D.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从经济方面看,具体的目标要求主要有()

①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②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③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漫画《展望》表明()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C.意识是对客观的正确反映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据此回答4~7题。

4.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因为()

A.人民群众能推动社会发展

B.人民是一个政治范畴和历史范畴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5.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是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坚持科学发展做到了()

①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坚持重点论,抓住中心③坚持两点论④坚持均衡论,统筹兼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坚持深化改革,其根本目的是()

①使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②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③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④消除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坚持党的领导体现在()

①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②党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建设职能③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执掌国家政权④党要拟定经济社会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据此回答8~12题。

8.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坚持创新发展是基于()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9.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进一步增强发展整体性,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坚持协调发展,就要()

①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补齐短板②否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③掌握系统优化方法,注重整体发展④坚持个人和社会的统一,放弃个人利益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绿色发展,就要()

①保护自然环境,抑制自我消费②转变增长方式,承担社会责任③持续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④创新驱动发展,推进产业升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坚持开放发展的依据是()

A.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B.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C.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D.开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12.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坚持共享发展是()

①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体现②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的体现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体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谋划未来五年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深刻领会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某中学学生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转变发展理念】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面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特别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趋急、收入差距增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突出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1)结合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和《经济生活》知识,请你为我国政府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出谋划策。

【理论引领未来】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新思想在发展理念上的集中体现和概括,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内涵的丰富和提升,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2)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分析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参考答案

1.D2.A3.B4.C5.A6.C7.B8.A9.B10.C11.A12.B

13.(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兼顾效率与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2)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五大发展理念源自实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内涵的丰富和提升。②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五大发展理念深化了人们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更新了人们的观念,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民国年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 要]民国年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与时代主题“救亡图存”密切相关,侧重于外交史、帝国主义侵华史等的研究,以为现实政治服务;同时中国近代史学科经历了从开创到完善的过程;这证明关注现实生活是史学发展的源泉。 [关键词]救亡......
略论中国近代史之开端
发布时间:2023-01-05
摘要: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方坚守着各自的“天下秩序”。中方继续坚守“天朝体制”,西方却要求整个世界接受“对等”的世界秩序。两者间的冲突不可避免,最终爆发了鸦片战争并以中国被迫接受西方的世界秩序而告终。即此可见,鸦片战争充其量只是中西方冲突后的一个拐点,在此之前相互间的体制冲突才是真正的症结所在。为此“中国近代史”之开端并非始于鸦片战争,必要的“前推”,不仅可以对“中国近代史”之开端进行“长时段”的“解.........
中国经济论文中国近代经济史
发布时间:2023-01-29
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了“中国经济论文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经济论文中国近代经济史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国经济论文中国近代经济史”,更多内容请点击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
基于中国近现代史视角下对中国梦内涵的解析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 要】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门历史性属性的公共必修政治课,同时也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凝聚中国力量、宣传中国精神以及实现中国梦的主要渠道。文章从中国近现代史的角度去对中国梦的内涵、实现路径进行解析,并且与中国梦......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中国近代法的命运(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 在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形成过程中,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性格及其命运,是由中国一百多年几代法科知识分子所铸就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是在一个恶劣的环境里从事研究的;受......
近代史是中国发展的“清醒剂”
发布时间:2016-09-3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呼吁: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并提出,要牢记中国近代史中的屈辱沉沦和......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史学研究回顾
发布时间:2023-03-05
毕业论文 [关键词] 萌芽时期 初创时期 发展时期 特点 Abstract: The study of the modern Chinese music history is one of the branches in the ......
近代中国乡村史研究笔谈
发布时间:2023-07-08
" 【编者按】 近代以来,在急剧变动的历史进程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加速发展的工业文明正在疯狂地吞噬着农耕文明,乡村社会正在成片地急剧消失,作为整个人类摇篮的、绵延了数千年的带有中古韵味的原始村落正一个个地被五光十色的......
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制度生成的历史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16
周慧梅、郭雪敏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第5期中撰文,从历史与传统文化入手,揭示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制度的生成与运行,厘清政府行政力的外在制度规定和传统影响而形成的习俗性内在制度之间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推进职......
中国近代史,爱国主义的最好素材
发布时间:2023-03-28
中国近代史,爱国主义的最好素材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中国近代史学习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要求是:认识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
50年来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
发布时间:2014-01-17
(一) 重视社会史研究是中国史学的一个传统,1949年以前学者们就程度不同地有过相当不错的理念和著作。吕思勉、顾颉刚等人曾在自己的研究中涉及社会史的内容。1948年,吴晗、费孝通等人组织过一个关于中国社会结构问题的讨论班,历时......
一张债券改变了中国近代史
发布时间:2023-01-27
一张债券改变了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现代金融历史很短,资料缺失,可供参展的品类不多;同时熟悉历史、金融和博物馆知识,又能有操作能力的人太少。就是这张沉浸了历史密码的旧债券,诉说着金融与辛亥革命的直接关联。“可以毫不夸张地讲,......
综观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教育,作为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发展的综合产物,是人类对社会发展的一种反应方式,也是人们适应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主要手段。它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美......
浅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时代感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每一位大学生都必须修读的课程。自2007年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来,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一直沿袭......
新视角看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发布时间:2023-07-13
鸦片战争的开始掀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伴随着国外侵略者的入侵,中国民族传统、政治结构、文化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经济的发展、生产方式、对外经济贸易等也逐渐地开始发生转变。伴随着近代史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变革逐步的深入,中......
世界古代、近代史
发布时间:2023-03-18
【世界古代史】 阶段古希腊罗马时代 一、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政治 (一)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1.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1)自然条件 古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三面临海。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古希腊民主政治......
新视角看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发布时间:2017-02-18
摘 要: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为止,是一部充满灾难和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救国存亡之路、寻求民主与民族振兴的历史。从新视角看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可以再次重读中华民族救国存亡的道路历程。文章从中国传......
施坚雅模式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3
[摘 要]施坚雅模式是指以市场史、人口史和城市史为内容并以区域体系理论和集市体系理论为主要方式的对中国近代史进行研究的理论,从客观上来说,虽然施坚雅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但得力于施坚雅模式,中国的近代史研究取得......
浅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微课教学
发布时间:2023-03-10
微课是指以微型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合理运用微课教学浓缩和整合教学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
试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
发布时间:2016-06-14
近年来,史学流派众多纷呈,史观也是多姿多彩,因此在对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这一观点上,也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出现。 很多学者将近代中国的发展表述为中国实现近代化的过程:徐泰来在《中国近代史记》“绪论”中指出,近代化是指......
建设民族复兴视野下的《中国近代史》
发布时间:2022-12-25
建设民族复兴视野下的《中国近代史》 柳:上次谈话中,你说“对鸦片战争以来许多仁人志士的思想和行为的分析评价,也应当首先从(民族复兴)这个视角和高度来看,而不是先强调阶级属性。这样或许可以更好地把握他们的历史特点和地位,教......
裂变:中国近代学术转型的历史景观
发布时间:2023-03-30
内容提要中国20世纪的人文学术和文学批评之发展,充满着历史、文化、社会和心理的裂变。如果说,跨文化语境的生成,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一次新的裂变,是从旧的肌体中滋生而出的一种新的文化呈现平台和方式;那么,就不能不顾及到这种......
刍议抗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2-24
抗日战争的胜利挽救了民族危亡,且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站场,是一项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其胜利捍卫了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与此同时,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极大程度地提升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抗日战......
试析基于生活化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2022-12-19
" 论文摘要:当前,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应从四个方面进行生活化教学改革,即从现实生活导入历史、在生活中学习历史、在校园生活中融入历史和在生活中寻找活的历史,这是提高“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论文关键词:中......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政策变迁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29
摘 要:目前,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政策的研究在学术界有一定的理论成果,但具体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一学科,则鲜有人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对该门课的课程政策变迁进行了分析,认为改革开放以前的课程政策带有浓重的时代......
《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
发布时间:2023-02-10
在高等教育中,作为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课程《中国近现代纲要》(简称《纲要》),就是一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课程,这门课程就是要通过教师对近现代阶段中,我国所经历的一系列历史经历,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明白我国选......
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历史人物评价问题
发布时间:2023-06-21
" 论文摘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中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上若干历史人物进行评价,使大学生掌握历史人物评价方法,对历史人物能够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这是这门课程应当实现的教学目......
浅谈近代史中的创新教育
发布时间:2022-08-03
浅谈近代史中的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旋律.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一个......
从近代西方史学著作的史料运用看近代西方史学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1-28
编辑。从近代西方史学著作的史料运用看近代西方史学的发展 摘 要: 历史研究是十分重视方法论的,这包括研究的角度、着眼点,思维的方式,以及表述的方式,等等,但是,无论什么样的方法,都离不开研究者所掌握的史实、资料和对待这些史实的态度......
二十年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之反思
发布时间:2014-01-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学科内史:“本土化”的努力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政治史范式代表了主流方向,基本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压迫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两个过程”作为基本线索和基本理论分析框架,具......
近现代中国媒介技术演进的历史轨迹
发布时间:2022-12-20
[摘 要]技术创新是推动媒介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自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媒介技术演进经历了三个时期,分别是近代化、现代化和数字化阶段。在技术创新的作用下,媒介产业实现了三次整体性提升,并呈现出不同的行业特征和发展规律。 ......
走出晚清的近代史
发布时间:2022-10-26
近代史要以近代性为准。晚清,还停留在中世纪,在时间上,多指1840年以后。而近代,要走出中世纪,不过,它在时间上有可能更早,大概在明中叶以后。由此,我们可见,历史的进程,并非如直线一条,总是往前走,有时会中断,有时会回头,......
高职院校开设《中国近代史》课程探索
发布时间:2023-02-15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高技能人才,其强调的重点在于技能,但笔者认为,高职学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具备一定的史学修养。具备一定的史学修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与生存智慧,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心......
关于近代民族企业中的官商关系探析
发布时间:2014-01-15
正如任恒俊先生所评的那样“拨转中国近代新式机器缫丝生产机捩的陈启沅和他的继昌隆缫丝厂,迈出的第一步竟然得不到当地官府的保护、支持。但是,比陈氏开办早的近代机器生产的工厂,如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左宗棠创办的......
关于中国近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23-02-02
"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对于这个问题,除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论战中,曾一度涉及外,以后少有人再作专门的探讨。最近在编写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的过程中,上海和北京社会科学......
浅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神实质的领会
发布时间:2023-07-14
论文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生思想理论;课 论文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被列为全国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要围绕“纲要”课程的教学目的,把握中国近现史的主......
学术史视域下的近代中国民商法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1
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在教育方面也不断进步,逐渐引入并完善民商法学。近代学者对民商法学的研究数量多、视角多元化、具有时代特征,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很多人还没有了解甚至没有听说过民商法学,民商法学这一......
人类文化史的实质及时代划分
发布时间:2023-06-16
“文化”的概念 文化这个概念从辞源学的角度加以考虑,会得出使人感兴趣的结果。文,是个代词,代表某种东西,这种东西便是人(人类)的精神和文明,化,是个动词,表示一种变化、一种转化和进化。因此文化这个词可以理解为精神转化......
近代史上对中式风格现代化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2-09-21
中式风格现代化,简言之,是中国室内古典装饰风格向简约现代化发展,是中国传统室内装饰风格受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一系列综合变化影响形成的。中式风格是中国传统室内装饰风格,它的风格可以细分到不同朝代,汉代的庄重典雅;唐代......
关于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2-12-02
我国文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创作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当代文学思潮史是人们文学研究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就目前我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的模式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对现当代文学思潮史进行重构,对我国文学发展其有重大意义......
探究关于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
发布时间:2022-07-23
我国文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创作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当代文学思潮史是人们文学研究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就目前我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的模式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对现当代文学思潮史进行重构,对我国文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近代史教学中诗歌运用初探
发布时间:2014-01-27
近代史教学中诗歌运用初探 史料是历史学习的基石,优美的诗篇当然是研究历史的宝贵材料之一。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曾这样说过:“在任何时代的文学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作者对当时社会所涂绘的历史阴影,不过他们所涂绘的阴影有浓有淡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式教学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6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与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之间的矛盾。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教师只有认清进行专题化教学的必要性、原则性与路径等几个问题,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教育的最大化与有效性,从而......
“互联网+”时代下美育在高校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2-11-22
在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学习中,对历史的整体性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将历史教育与审美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1.美育的含义 关于美育的定义,学术界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试析多媒体教学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5-03
"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中国近现代史;作用 【论文摘要】多媒体电化技术能够向学生呈现大量丰富的画面,利用丰富的音像材料去进行教学则是突破近现代史教材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立足教材、跳出教材、回归教......
世界近代史的阶段特征
发布时间:2023-01-23
" 历史科《考试说明》中一项重要的能力要求,就是“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是在高考复习中,必须重视历史阶段特征的教学。什么是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呢?概括起来就是人类社......
中国近现代史对大学生国际意识培养的作用浅析
发布时间:2023-02-10
中国近现代史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加奋斗史,让大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是非常有必要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前所未有的扩大化,从官方对话到民间合作,都彰显了现代社会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所以,让大学......
近代报刊媒介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17
[摘要]报刊媒介是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建制中的重要内容。不少马克思主义史家身兼学者、报人双重身份,参与了报刊的创办、编辑及投稿等活动。马克思主义史学因内在的学术价值,为近代报刊接纳并加以专栏或专辑刊载,但终因刊物的政治性影响了其在学术评价体系中的地位。不过从近代中国史学的整体发展来看,随着报刊的有效传播,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权势逐渐从学界的边缘走向了中心。[关键词]报刊媒介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报刊栏目导向.........
关於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的讨论
发布时间:2023-01-08
" 为了发展科学,把古老的中国现代化,中国学术界多次开展了关於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的讨论。这个问题,国际科学史界都把它称为“李约瑟难题”。许多人都以为,这是李约瑟(Joseph Needham, 1900-1995)於1964年最先在〈东西方......
中国农村信用社的近代变迁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01
一、引言 回溯近代以来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历史文献,我们不难发现自农村信用合作社诞生之日起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从未间断,但迄今为比农村金融的发展不仅大大落后于城市金融,而且也远远滞后于农村经济自身的发展也是一个不争......
近代史应从何时开始
发布时间:2023-01-22
西人几番叩关,始终未能唤醒天朝,谁又能说,1840年后的种种苦难,只是历史的偶然? 看到本文标题,可能不少人会怒发冲冠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此为常识,岂能不知?但读过这本《海上冒险回忆录》便会感到,曾经的常识已有刷新的必要。......
文学作品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3-04-26
摘 要:合理恰当地运用文学作品,有助于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质量,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可以清晰地折射出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化。教师可以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特点,挖掘可资引入的文学作品,......
试析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3-02-19
" 论文摘要 案例式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运用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之中,能很好的起到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运用案例式教学的步骤主要包括精选案例、课堂展示案例、师生围绕案例进行讨论和教师点......
浅谈中国近现代体操概念发展历史及特点
发布时间:2023-05-06
" 论文关键词:体操 体操概念 体操发展 论文摘要:从体操运动的起源入手,采用文献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论述中国近现代体操概念的历史和发展特点,从西方近代体操的传入到近代中国体操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包括清末时期的体操、......
环境史视野下的近代中国农村市场——以华北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2-08-11
" 迄今为止,有关明清以来中国农村经济演变的型式问题,依然是海内外中国经济史学界争论不休的焦点。尽管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美国学者黄宗智以其著名的过密化理论,对“商品化必然导致近代化”这一大洋两岸各派学者共同存......
近代中国平面设计的角色转换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07
外来文化在清政府灭亡后对中国社会形成巨大冲击。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社会变革使中国近代视觉艺术发生了本质变化。作为视觉艺术中最具社会意义的组成部分,集实用性、审美性、传播性为一体的平面设计以积极姿态参与到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与......
中国近现代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2-08-13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是每个大学每个专业都要开的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是对学生思想的培养,也是加强学生道德教育的关键的方式,而中国近现代史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奋斗史,近现代史是中国从殖民地半殖民地发展到今天泱泱大国的历程史,让......
近代连云市都市计划述论
发布时间:2023-07-23
连云港是陇海铁路终端海港。为促进港口与地方发展,在港口背后新建一个城市的必要性日益凸显,连云市政筹备处因而设立。自1930年代初直到抗战胜利后连云普通市正式设立期间,民间人士、市政筹备处、日本占领当局以及连云市政府均制订......
“集中”抑或“分散”:近代苗疆农村土地的分配关系
发布时间:2022-12-10
摘 要:近代苗疆的土地分配关系是少数民族土地占有关系的一个例证。诸多宏观材料表明苗疆的土地占有相对集中,但从典型材料看,土地占有却是相对分散。如果去除宏观材料来源于民族交融区的原因和苛捐杂税、抓兵拉夫的外力,典型材料则......
关于中国当代舞剧创作问题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显然,讨论“中国当代舞剧创作的成就、问题与对策”,我们必须首先抓住主要的讨论对象。当前中国舞坛,谁们在“华山论剑”? 笔者以为:1949年以来,为中国当代舞蹈、舞剧创作建设作出贡献的有六代编导。以吴晓邦、戴爱莲等中国现代......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 残叶的时代 《三国志演义》残叶的发现,有助于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 所谓“残叶”,指的是上海图书馆收藏的某个明刊本《三国志演义》的残叶。 此残叶保存于《陶渊明集》周显宗刊本之中。《陶渊明集》周显宗刊本八卷,共两册,其前......
试析研讨式教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 研讨式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运用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之中,有助于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和育人实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施研讨式教学的具体步骤包括布置研讨题目、学生课后准备、教师引导授课、课堂小组讨论、......
浅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话语创新探讨
发布时间:2023-02-02
" [论文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课堂教学语言需要在时代的发展中做出适当的改变。由于课程属于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课程,因此在保持基本观点不变的情况下,要结合非专人专题讲座的形式,在思维创新、专题设置、课堂语言表达上进行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2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展示了中国近代以来抵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的优越性, 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 是中国革命和解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
关于史前彩陶与中国书画
发布时间:2013-12-18
关键词:史前彩陶 书画 阴阳 论文摘要:陶器的出现,是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造和发明。彩陶对中国书画的影响:一是书画工具和材料的发明;二是对书画风格的形成。彩陶不仅为中国书画的产生和提供了最基本的工具,而且对中国......
近代中国引水权的收回
发布时间:2023-02-26
内容提要:本文揭示了民国时期收回主权运动史上极少为人所知的一幕。引水权为国家主权的一部分,但在晚清时期丧失于外国势力之手。民国时期,随着民族运动的发展,国人的引水权观念觉醒,政府谋划、行动于上,民众呼吁、支持于下,虽然历......
谈对中国近代文学上下限、分期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2-12-08
近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学科并列,直接受益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近代史的上下限与分期问题,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八九十年代的讨论,其中一些观点被近代文学史研究者所借鉴,形成了近代文学关于上下限、分期的几种观点。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另一种弊端的产生,就是近代文学研究过分依赖近代史的研究,存在着本位缺失、独立性不够的问题。文学史的分期是文学史观的反映,分期问题无论是在研究还是教学中都很重要,特别是对.........
近代中国城市化特征
发布时间:2014-01-08
【英文摘要】Starting parative approach to studyurbanization in modern China. Arguing that urbanization inmodern hina that in the akes three observations:1)migration to urban areas inthe ena spiraledupetimes occurred od......
欧洲近代史上最凄凉的帝王
发布时间:2023-05-31
在登基后的第6年,约瑟夫迎娶了自己的表妹――16岁的巴伐利亚女公爵伊丽莎白,也就是人们广泛所熟知的茜茜公主。 伊丽莎白的美貌和独有的温柔气质,让约瑟夫为之倾倒,以至于半天见不到她,约瑟夫就觉得心神不宁,无心处理国事。可是......
试论近代史学的螺旋式发展
发布时间:2022-10-01
近代史学相比传统史学(1)发生了很大变化,发生变化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当时中国社会处于鸦片战争后一个中西互动、新旧交替的过渡时代,相应的,史学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转型。所以说史学的变化发展是当时社会的变化发展在学术文化上......
走近中国现当代艺术
发布时间:2022-09-27
近些年来,无论中外,收藏家追捧现当代中国艺术的热情越来越高。去年11月30日,苏富比在北京举行了现当代中国艺术拍卖,共呈现56件拍品,获得空前反响。在现当代艺术品中,尤以水墨画作的发展趋势最为迅猛。不难看出,中外收藏家对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发布时间:2023-06-17
摘 要 本文简要分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内容历史性强而现实性较弱,其次是思想性太强而趣味性不足;再者是教学手段上理论性强而实践性少;最后是教学形式灌输性强而探究性少。针对本门课程......
关于近三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形势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14
" 论文摘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广大科学家开展基础研究工作重要资金来源,通过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近三年的战略定位、资助模式和格局、规章制度和资助管理等形势变化,有助于科学家从宏观层面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政策,从而提......
历史编纂学近代转型概说
发布时间:2022-12-13
内容提要以近代社会和史学转型为背景,传统历史编纂学经历了一场解体与重构的艰难变革,其过程大致可以1900、1919年为节点划分为突破传统格局、建构近代体系、形成多元格局等三个阶段,而主要呈现出:史学科学化与历史编纂理论、方法......
关于中职教育专业划分原则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2-07-30
" 论文摘要:专业划分是中职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专业划分得适当与否在根本上决定着中职教育的发展状况,因此,有必要对专业划分的原则进行深入探讨。在回顾我国历史上各次中职教育专业划分状况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专业划分应依据时代现实......
世界近代史学科发展述要
发布时间:2023-01-02
摘要讲述1949年后我国如何将《西洋近代史》转化为《世界近代史》。1978年后又如何发展学科理念,在诸多研究领域有新的突破。关键词世界近代史,“西洋史”,西方史学史中图分类号K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5)22-0067-06世界近代史是一门断代史学科,是世界通史的一部分。它的萌生与发展是与世界通史学科联系在一起的。在中国,《西洋通史》曾是《世界通史》教学与研究的开始。《西洋.........
中国近代的法官回避制度
发布时间:2023-06-27
关键词: 近代;法官;回避制度 摘要: 近代以来,为了维护司法中立,促进司法公正,各届政府纷纷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法官在任职、执行职务等活动过程中,必须避开某些地域、亲属或退出审判活动,从而形成了近代意义上的法官回避......
清代后中国文学的历史定位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21
一、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命名 文学历史的叙述,终究还是要归入历史的叙述。而历史总有其自身的叙述体系,有其自身的叙述框架。中国历史叙述的整体框架就是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朝代的历史。我们在这里强调这一点非常重要。二十四史所......
近代中国国家赔偿制度的产生
发布时间:2023-05-21
【摘要】从清末开始,中国法制逐步与世界接轨,但国家赔偿制度却迟迟未能建立。清末至北京政府二十余年间,由于国家赔偿责任并未被所有国家承认,因此该阶段中国也未能建立起国家赔偿制度。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由于国家赔偿制度在国外......
浅议中国近代国家意识的产生…
发布时间:2023-05-14
【摘 要】到了近代,面对蜂拥而来的西方各国,中国社会开始从天朝至上的同心圆结构坠落到一个民族林立的全新体制中。在强大的各国列强前,中国社会开始认识到原来“天下”并不属于中国,而中国却属于“天下”,而且是“天下”中比较落......
浅议近代中国的民权思想
发布时间:2023-03-19
【摘 要】在中国,最早使用“民权”一词的是郭嵩焘,他在1878年5月19日日记中写到:“西洋政教以民为重,故一切取顺与民意,即诸君主之国,大政一出之议绅,民权常重于君。”作为这个时代的启蒙学者,梁启超在思想上对当时的政治、文......
中 国 近 代 法 学 教 育 的 先 导
发布时间:2022-08-07
20世纪初,摇摇欲坠的满清王朝为形势所迫,欲效仿日本走“变法维新”之路。1901年1月,光绪皇帝颁布上谕,决定实行新政,包括变法修律、政制改革、设新学、废科举等。随着各种新律的全面修定,推行新法的法学人才日见短缺,当时急需培养......
关于历史文化保护在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面临的危机与出路
发布时间:2022-12-16
论文 摘要:在我国城市 现代 化和乡村城市化的进程中,每天数幢钢筋水泥大厦拔地而起,成片平房被推倒,城市的面貌日趋千篇一律,且这种单一面貌的文化还吞噬着以 历史 城镇、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为标志的城市空间特色和民族特色,导致了......
关于中国当代大学中的矛盾
发布时间:2022-11-03
" 论文摘要:现阶段,中国的高等教育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教育本身是矛盾的统一体,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矛盾就是其中一个主要方面,正确认识这两者的关系,分析它的发展趋势对于我国当代大学有效实施素质教育以及......
兼论中国近代义务论形成初期的相关问题
发布时间:2023-04-17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主要的和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著译颇丰,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中学修身教科书》(1907年)及其修订版《(订正)中学修身教科书》(1912年)?是蔡元培的代表作之一,在我国近现代哲学伦理学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它不......
中国近代宪政思想述略
发布时间:2023-06-22
" 一般认为,宪政作为现代社会一种合理的制度,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回首百年中国宪政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发展,这一进程与国人变法图强、试图回应现代化的主观努力息息相关,也是中国在寻求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立宪主义思潮的客观......
中国近代金融风潮防范
发布时间:2023-06-05
关键词:金融风潮;事前防范;事中治理;事后补救摘要:中国近代发生了28次较大规模的金融风潮。在这些风潮的防范和治理中,历届政府经历了一个由盲目放任到自觉干预、防范和补救的认知过程。风潮爆发前的事前防范,政府主动制定的预防措施极少;事中治理,历届政府多能从自身利益和风潮危害程度等入手加以有效干预,在提供流动性资金、挽救金融组织等方面起到化解市场失灵的效果;事后补救,政府对危机造成的危害所推行的制度化.........
关于中国历史上使用重典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4-06
元末明初,社会不宁,犯罪现象严重,被明太祖视为乱世。朱元璋遵循古训,提出:“吾治乱世,非猛不可”的思想。于是“乱世当用重典”的思想便应运而生。重典,顾名思义,是指较重的刑罚。而在此之前,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朝代虽不处于乱世......
近代中国宪政文化浅析
发布时间:2023-06-20
一、近代中国的宪政理念 近代中国的宪政思想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政治制度,而是与国家的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即“富强为体,宪政为用”。在中国的知识分子看来,西方的政治制度不仅是西方发达的原因,也是中国的希望。他们把宪政作为......
中国近现代监狱之构建
发布时间:2023-07-18
一、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里的监狱与近现代监狱本质区别 (一)“肉刑”向自由刑转变 据说尧舜时代,皋陶受命“作士”,制定“五刑”,创立监狱。①我国的刑罚体系经历了奴隶制五刑到封建制五刑再到当代五刑。即奴隶制的墨、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