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给学生一个舞台 还教师一份精彩

给学生一个舞台 还教师一份精彩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12 01:14:22
给学生一个舞台 还教师一份精彩
时间:2023-02-12 01:14:22     小编:

现在的中学生对学习,尤其是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普遍不感兴趣,平实无奇的语言,空洞的说教已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最根本任务就是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可如何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呢?在教学中我作了许多尝试,让学生由兴趣而参与学习,由感悟而进行明理。

下面,我仅从教学《学习――成长的阶梯》一课为例,来谈一下不尽成熟的做法和体会。

一、导入:情景引路,激发兴趣

多媒体出示材料《知识的价值》:1923年,美国福特公司的一台大型电机出了故障,公司请德国机电专家施坦敏茨来帮忙。只见他看看转转,写写算算,两天两夜后,他在电机顶划了一条线,让修理工把他划线地方的线圈减少16圈。故障很快排除,这是何等潇洒的一划!事后,施坦敏茨要价10000美元。他在付款单上写道:“用粉笔划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里划线,9999美元。”

提问: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边阅读材料边思考:

学生1:知道在哪里划线比划一条线更重要。

学生2: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学生3:知识就是财富,知识非常重要。

虽然有些学生的回答不成熟,略显稚气,但老师仍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并加以引导,通过讨论、发言逐步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就是财富,必须通过学习获得,从而引出新课《学习――成才的阶梯》。

初一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辨析能力,同时对故事的好奇心比较强,教师就要紧紧抓住这种好奇心,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为后面的探究活动作好铺垫。

二、探究活动

片断一:自我体验

学生阅读教材38页小栏目,然后教师组织活动――“现场采访”。

小记者是大家一致推选的,她是一个文静、典雅的女孩,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她上台时拿了一本卷着的书当话筒。教室里安静下来之后,她这才说:“我是中国少年报社的小记者,现在正在做一项调查。”

学生听到这里,有些疑惑,开始小声嘀咕,到底调查什么?这时她接着问:“同学们平时喜欢读书吗?哪本书对你帮助最大?”学生马上安静下来,细心思考,不一会,一个同学站起来抢着说:“我最喜欢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不屈不挠。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深深激励着我。”一个同学开了头,打开了话匣子,其他同学也不甘示弱,踊跃发言,都想表达自己的意见。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局面:“我读过《张海迪的故事》这本书,海迪阿姨告诉我要永远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我”读过《雷锋的故事》一书,雷锋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优秀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的表现让我惊讶,平时想尽了办法,他们都不愿意开口,可今天他们一个个侃侃而谈,简直出乎我的意料。于是我因势利导,作出总结:人的高尚品德,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养起来的。青少年的心灵好像一块璞玉,需要用知识的刻刀来精心雕琢。学习可以使我们明确是非美丑,塑造健康人格,培养高尚品德,正确把握人生之舵。

片断二:情景思辨

多媒体出示陈章良的故事:陈章良,1961年生于福建一个农民家庭,9岁才迈进学校的大门,由于家境贫寒,他从小造成了坚韧的性格。1978年,陈章良考入华南热带作物学院裁培系,毕业后留校工作。1983年他又考取了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生。1985年,陈章良在欧洲的分子生物学报上发表了成名之作。1987年,陈章良学成回国。当年,他们参与承接国家“863计划”中的研究项目,并取得了国家A级成果。1989年他晋升为教授,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小组讨论:陈章良由一个农村贫困的孩子成为一名大学校长的事例对你有何启示?

大部分同学受上一环节启发,跃跃欲试,“目无尊师”地讨论起来。3分钟后,请各小组代表发言:

小组1:陈章良是中国人的骄傲,他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小组2:陈章良通过刻苦学习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取得了显著成绩。

小组3:学习可以改变人的命运。……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看来学习对一个人非常重要,那么,同学们学习通过学习,又有哪些收获呢?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积极发言:有的说通过学习掌握了生活的基本技能,有的说通过学习学会了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有的说通过学习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还有的说通过学习了解了有关保护环境方面的知识……

片断三:辩论感悟

聆听故事:《八旬读书郎,背着书包上学堂》

2002年3月,合肥市一名叫吴天雄的80岁的老人被录取为合肥市第28中的一名初一新生。每天早出晚归,和一群孩子一样过起了校园生活。

原来,退休后的吴天雄老人潜心研究养蜂知识,带动当地村民致富。然而,由于没有多少理论基础,很多人不相信他。老人第一次感受到没有文化的痛苦。于是,在2002年的一天,已经80岁的吴天雄突发奇想:我要读书,我要去大学“深造”。2002年11月,安徽省农业大学决定吸收吴天雄老人为该校的正式学生,他终于圆了大学梦。

教师:像吴天雄老人这样要读书、要上学的老人很多。可据调查,全国各地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率一直居高不下,有的地方适龄学生辍学率达30%。面对这样的情况,面对当今迅速发展的社会,读书到底重不重要呢?下面同学们开始辩论。

课前把本班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第一小组为正方,观点是“读书重要”;第二小组为反方,观点是“读书无用”。小组成员都要参与收集资料,写出发言提纲,然后推荐出中心发言人,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发言。第三小组同学为评判员,职责是:作好辨论发言记录,待双方辩论完毕后,作出评判。由于已经作了充分的准备,同学们胸有成竹,跃跃欲试。现摘录如下:

正方:读书可以充实我们的思想,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可以教给我们本领,可以纠正我们的过失。在书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原本是如此美好!

反方: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吃饭,要生存,而现在的大中专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我们还不如早点外出打工赚钱呢!

正方:新时代对人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善于读书,才能具备生存的能力,处事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反方:现实社会中,有许多的大老板,大富翁都不读书,不是照样发大财、赚大钱,那么,我们读书又有什么意义呢?

正方:的的确确,现实社会中,有许多的大老板、大富翁不读书,发大财赚了大钱,但是,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在我国的众多私人企业中,有多少能够与国外的百年老店如可口可乐、埃克森石油、杜邦化工等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大企业相提并论呢?相反,在我国短命、失败的私人企业多得不可胜数,我们的大老板、大富翁,他们所缺乏的是什么呢?据说,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每天都要抽出一小时来读书,世界首富都如此重视读书,更何况我们这些离世界首富相差很远、很远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轻视读书呢?

有的同学边说边比划,争得面红耳赤。从他们激烈的争论和自由的表达中我捕捉到了教育的契机:那就是教师一定要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把教材天空,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地畅游在其中。我们当教师的一定要正确的理解孔夫子说的那句话,不能简单的“传”道,而应该当一个引导学生“悟”道者,教师应该成为一只领头雁,一旦领入美丽的天空中,学生的思维就会畅想无尽!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精彩的发言让我觉得这最后的小结有点画蛇添足,所以我干脆抛开准备好的小结,只布置作业;评价同学们的发言,写一篇字数不限的小论文,选出你心中的优胜者。等作业交上来,我是大喜过望,这算是从教以来完成得最好的一次作业,很多同学都有精彩的见解。 

四、教学反思

应该说这节课的效果比我预想的还要好。学生反映很强烈,有的同学下了课还在辩论。对于我来说,收获也很大,以前总是抱怨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不浓厚,参与的积极生不够,感悟得不够深刻。可现在看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具有捕捉学生参与和感悟的合适契机的能力。教师如若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契机,他们就会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来回应,课堂也会因此而异彩纷呈。这节课同时又有不足的一面。由于职业中学的教学资源、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的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可能导致最终的课堂教学效果迥异。有时会出现一些不确定的现象,作为教师要灵活机智,以免在课堂上出现“卡壳”现象。

学生“唱戏”、老师搭台,把时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给学生。

在这堂课里,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课堂始终,无论是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还是学生的行动,都不是由教师直接“灌输”,而是学习主体的自主体验而发现感悟的。教师的作用变为真正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学习活动的促成者,既不是将知识和盘托出,也不是简单地设置学习目标或用命令性的任务去驱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是努力将一定的教学内容故事化、活动化,用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