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知识改变命运”还是“教育使人不被命运所摆布”

“知识改变命运”还是“教育使人不被命运所摆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8 01:43:38
“知识改变命运”还是“教育使人不被命运所摆布”
时间:2023-08-08 01:43:38     小编:

内容摘要 古典教育的核心是认识自己,现代教育则为改变命运。然而,“教育如何不糟蹋我们”却是教育思想史中一个核心的质疑。反省知识教育的限度,不当的知识教育导致了“非愚即妄”。在社会情境中,“人生向上”这一动力机制有截然不同的内外向度之别:传统的人生向上所指内在德性,现代社会中的人生向上多为外在的“出人头地”。不同的教育滋生不同的民情:僭越他人的妒忌与妄念导致人心放肆,被野心操纵的教育成为个人主义的机会教育;而人人修德向上,自知者明,自强者胜,所孕育的是清明安和。教育应使人不被命运所摆布。

关 键 词 教育与人性 教育与命运 知识教育 人生向上 传统教育 现代教育

作 者 刘云杉,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 100871)

基金项目 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高校毕业生中未就业群体研究――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视角”(11JJD880018)

从认识自己到改变命运:教育的古今之变

倘若生而不幸,恰是一块糟糕的质料呢?如何面对不可控制、难以把握的命运或机运(chance)即中文中无常的“命”与易变的“运”呢?古典思想将其归为难知究竟的天意(providence)。拒绝接受这无常与易变的命运,便是现代性发端。人拒绝服从所谓的“机运”,人的权柄大大增强,人不再安于自然本性的界限;不再甘于为“万物的尺度”,而欲做“万物的主宰”;他不仅要主宰万物,更要主宰自己,人能够把糟糕的质料改造成良好的,由此掌握机运。由此,人彻底摆脱了自然的禁锢,质料无所谓败坏与邪恶,人所需要的也非虔信、德性以及相应的品格塑造,而是细密精巧的制度。知识不再被理解为关乎人或者宇宙秩序,自然被视为一种要被规约到秩序上的混沌,理性与技术取代了自然。人把自然传唤到自己理性的法庭面前,“拷问自然”,知(knowing)是一种做(making)。[8]由是,“认识自己”不再是教育得以展开的基石,现代性赋予教育的雄心在于:提升自己,进而控制命运――此可谓教育的古今之变。

改变命运成为现代教育的使命。首先,人不再被自然所禁锢,也不再有自然的监护,内在的差异被忽视了,人被放逐于外在的、物的世界中;进而,定义人的方式变了:人被简化为人手或人力资本;“人力”的培养进而压倒了“人心”的培植;继之,人的价值参照变了,判断人的标识不再是德性与信仰,而是经济维度中对物的生产与消费能力,以及社会维度中人对人的支配与控制能力。相应,现代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皆由内在转为外物,识人、择人这些古典教育的核心被丢弃了,人逊位于知识,“人不尊,则转而尊器物。人之为学,则惟学于器物,而技能乃更尊于知识”[9]。学问、德性与虔信,三位一体的种子,后两者却缺失了。没有虔敬之心的知识,至多是内在或外在的逻辑或手艺的培养,却不是对一个人灵魂的教化。[10]光亮不再照人,人变晦暗了。古典教育的养性与养心,变成现代教育的养财[11],进而养才。

中国传统教育有三项重要的功能:品鉴人性、涵养人心,安顿人身。在当下中国社会,已被窄化为一种明确且急躁的期待――改变命运,通过教育实现社会阶梯的向上流动,获取职业、挤入等级、提升地位。然而,知识真能改变命运吗?知识及其细密精巧的设计真能把糟糕的质料改好吗?让我们进入教育思想史一个更为经典的质疑!

教育如何不糟蹋我们:知识教育的限度

“教育如何不糟踏我们?”蒙田曾发出这样的疑问。这疑问可追溯到柏拉图“真正的教育”与“错误的教育”之分:人若受过真正的教育,他就是一个最温良、最神圣的生物,但是他若没有受过教育,或者受过错误的教育,他就是世间最难驾驭的家伙。[12]

毋庸置疑,人人确乎都需要真正的教育。夸美纽斯分析得很细致,愚蠢的人需要受教导,好使他们摆脱本性中的愚蠢;聪明的人更需要受教育,一个活泼的心理如果不能从事有用、正经的事情,它便会被无益的、稀奇的和有害的思想所困扰,会自己毁掉自己。好的教育是让存在于我们身上的知识、德行和虔敬的种子得以生长,而且是里外和谐地得以生长。受教育者的才智得到智慧的光辉照耀,使它易于探究一切明显的或隐密的事情,情绪和欲望与德行得到和谐。[13] 倘若是不当的教育或者是错误的教育,学校培养不出合乎德行的品性,而只是一种虚伪的道德外表,一种令人生厌的、外来的文化皮毛,和一些专务世俗虚荣的眼光和手脚。因为虔敬与德行这两个最重要的教育,常被忽略,或放在一个从属的地位。在人类骄傲的理性下,融通于德性与虔敬的知识排斥了后者,独占教育,我们的欲望被过度地用在知识之树上,以致我们抛弃了点燃引活生命之树。我们的学校也渗透了这种毫不知足的欲望,一直到现在都只在追求智力方面的进步,没有别的。[14]

知识教育是有条件且有限度的,知识绝非越多越好,越高深越好。没有德行与虔敬的知识教育如同童子操刀,盲人骑象。知识是一把危险的剑,它落在了笨拙的和不娴熟的手中,足以伤害它的主人。[15]赫胥黎用“非愚即妄”来概括此类教育饲养出了三类人:下等是鹦哥,看似人云亦云,其实不知所云,此为鹦鹉学舌。中等是专家,在某一专门科目范围内,他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然而,一出此范围,便一无所知;一无所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毫无兴趣,漠不关心,熟视无睹。上等是理论家,对所谓的观念与理论问题,能左右逢源、头头是道,但对于日常生活、普通人事,却不知如何理会、如何应付,一遇稍微复杂的实际问题,就一筹莫展、手足无措了。[16]

常见的愚体现为鹦鹉学舌,十年窗下,总算修炼成精,见了人,也总算会说一套概念,背一套公式,至于这些公式的意义何居,他们实在并不了解。[17]诡异的是,在忙于把知识搬进头脑中时,他的基本思维能力却处于睡眠状态。学校中常常上演着教育滑稽剧,教师如同舞台提词员一样,把一些词汇、定义、命题“吹入”孩子的耳朵中,虽然教学形式可能是声嘶力竭、填鸭式地灌入,但灌入的词却既大又玄,因此只能放在沉睡的能力之上,它造就的是做梦的人。[18]夸美纽斯早就洞悉其间的深意:本来可以温和地输入智性的东西,却粗暴地印上去、塞进去、打进去。本来是可以明白地和明亮地放在心智跟前的事情,却去晦涩地、迷惑地、错杂地看待,好像它是一个复杂的谜语似的。[19]这既大又玄的知识正是为了心智不再明白与明亮。

还有一种愚,却具有很强的蒙骗性,它表现为聪明和伶俐。我们的教育中充斥着令人骄傲、值得炫耀的知识,讨人喜欢的才能,可以卖弄的技巧。譬如七龄童能做出他自己也不懂的古诗,一群孩子在课外班里培训奥数题,高比例的少年钢琴考过十级――然而,这些知识能否转化成为理解力、判断力乃至德行,却鲜被问及。恰如卢梭所言,从我们童年时候开始,人们就拿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来教我们,虽把我们教得外表看起来很机灵,但却破坏了判断力;学校里什么都教,唯独不教他们做人的天职。[20]

相应,知识之于个人,合宜的功用应是提高每一个人过独立的、明智的生活所必需的见识程度和思考能力。知识不是虚妄的玩物,它是用真理和智慧的首要原则来解决无粮之困,使之免受自身的无知和别人狡诈的玩弄。[23]知识使人能过独立的、明智的生活,我们对自身的无知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狡诈的玩弄”却缺乏必要的警惕;我们在急于摆脱自身无知时,却常跳入他人“狡诈的玩弄”,“在我们所能获得的知识中,有些是假的,有些是没用的,有些则将助长具有知识的人的骄傲。真正有益于我们幸福的知识,为数是很少的”[24]。然而,这个“狡诈的玩弄”的主导者,自己常不自知:我们鼓励孩子们求知,但这个热情不是来自于对周围息息相关的事物的自然地好奇心,而是来自于一种刻意培养的虚荣心,一种肆意鼓励的竞争心与好胜心,以学问去获取某种荣誉地位。我们忙于教他们各种各样的学问,却没有培养他们有爱好学问的兴趣,没有耐心等待由他自己去发现那些学问。我们在他心中,用权威代替了理智,他就不再运用他的理智了,他将为别人的见解所左右。我们急于把各种真理告诉他时,也跟着在他的头脑里灌入了许多荒唐和谬误的东西。[25]

卢梭曾告诫教育者,那些华而不实的种种学科在不幸的孩子的周围造成了很多陷阱。要当心谎言的奇异的魅力,要当心骄傲的迷人的烟雾。要记住,一个人的无知并没有什么坏处,而唯有谬误才是极其有害的;要记住,人之所以走入迷途,并不是由于他的无知,而是由于他自以为知。[26]自以为知者常掉入陷阱,生活于谬误与偏见中,还志得意满,裴斯泰洛奇借喻的呆头鹅极为形象,趾高气昂,呱呱直叫,却不辨方向。[27]这样的人已经被教育完全糟蹋坏了,这与发育不足或不健康不同,这是一种没有希望的心智衰竭或彻头彻尾的心智摧残。[28]

这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知识教育的限度是什么?进而,知识与人性之间的合宜的限度是什么呢?在卢梭的思想实验中,爱弥儿是一个没有被不当的知识教育糟蹋的好孩子。爱弥儿的知识不多,但他所有的知识都真正属于他自己,而且其中没有一样是一知半解的。在他经过透彻了解的少量的事物中,最重要的一项是他知道,有许多的事物是他目前不了解而将来能够了解的;有更多的事物是别人了解而他是永远也不能了解的;还有无数的事物是任何人都不能了解的。[29] 有些事情,现在不懂,将来再懂,这就意味着,我们有耐心,我们能安然处于我们的无知的状态,要等到有机会的时候才把它弄个一清二楚。[30]教育者缓和地引发,谨慎地指导,而不简单急切地拿各种事物去教,是为了让他人有机会使用自己的理智,是为了让他人不听信别人的偏见,不屈服于权威,求知的目的是为了唤醒理智的成长。这是一条迟缓、漫长,但踏实的道路。有更多的事情,自己不懂,别人才懂,这意味着我们有限度,我们知道自己所短,也知道别人所长,这样,我们才可以不以自己所长去僭越他人,不以狡诈玩弄别人,也才有可能不被别人用狡诈所玩弄。没有了限度,自恃一己之长、一能之专后,离智慧已远。更为重要的是,还有无数的事情是任何人都不能了解的,这就意味着我们有敬畏。苏格拉底提出“自知其无知”,“无知”既有不能知,更有不可知,即单一的知识不能穷尽的智慧。虽然我什么都不知道,但我至少对我的无知识毫不怀疑的。这是神的启示给予的优越的智慧:我深深知道,对于我不明白的事物,就真的是不明白。[31]这是知识教育的限度。

正因为明白知识教育的限度,古典教育中强调知识、德行与虔敬,这三根柱子支撑人的教育这一大厦。知识教育不同于信仰教育,也不同于灵魂教育[32],更重要的是,知识教育离不开后者,因为“知识没有力量把光赐给原来没有光的心灵,也不能使盲人看见东西。知识的使命不在于使人有视觉,而在于扶持、控制和指导人的视觉,以使人在行进时步履矫健。知识是良药,但是没有一种药被保存在污染的脏药瓶中能够不腐败变质而保持药效的”[33]。没有好的人格教育与心地教育,单一的知识教育如同海滩上的苇草一般,是没有任何根基的。由是,裴斯泰洛齐提出两条教育的重要法则:首先,对儿童的早期教育绝不是发展他们的才智或理智,而是发展他们的感觉、心地和母爱;其次,人类的教育要从感觉训练慢慢地过渡到判断训练,先要有长时间地训练心地,然而才能训练理智。[34]假如不是这样,不当的知识教育会使“通往儿童智力与启蒙能力发展所依据的心智状态的通道丢掉了,通往德行的小窄门给堵住了;一条多少会使自私成为他的一切行动的动力的道路,从而决定了他的教养结果导向他自身的毁灭”。[35]

我们为什么不能尽量温和轻快地把知识与养料提供给心智,让它自然而然地导向智慧与德性呢?因为我们不再窥视天意,骄傲的理性与膨胀的意志让我们把知识当作一个塑造自己、主宰万物的神器。我们以及我们栖居的世界会因此更美好吗?让我们转向当下的社会,来审视教育的动力机制。

人生向上:教育滋养何种民情

允诺改造“糟糕的质料”的教育,却一直面对着“如何不糟蹋我们”的问诘。我们将此议题置放在现实情境中,探究在什么样的“世道”与“人心”下,知识的功用发生着变化?在对作为教育动力机制的“人生向上”的理解上,传统与现代有迥然不同的参照与内涵,教育也由此培植不同的人心,涵养不同的民情。

在现代社会,“人生向上”是由教育来实现的,因为教育带来知识与技能,从而通向职业、阶层与地位的成功。知识不再是启蒙的光,而是力量,既可以认识与改造世界,更可以塑造与改造自己。这个力量还被用于战胜对手,获得资源与机会,学问让人获得荣誉地位,知识成为超克他人的工具。更晚近,知识成为商品,成为可以炫耀的资本与符号。默顿仔细剖析美国成功梦的内在动员与外在强制机制,美国梦的经典表述是“我的位置在最高处”,美国人被告诫“不要做一个半途而废者”,美国的文化宣言的内在动员机制很简洁:你不应该放弃,不应停止努力,不应降低目标,因为“目标低下即是犯罪,而失败却不是”。其外在的结构很霸道,通过威胁那些不遵从的人不能享受充分的社会成员权,以迫使他们遵从文化指令而毫不松懈对远大抱负的追求。以此贯彻其制度逻辑,通过社会底层的人对高层的人的认同,而不是对他们同阶层的人的认同,来维持社会权力的结构。[36]人生向上,即“出人头地”,成为“人上人”,这不仅是一个美国梦,更是当下中国的教育梦。由是,教育的过程成为一个竞争与选拔的过程,教育成为优势地位、稀缺机会分配的代理机制,由此,教育蜕变为一种个人主义自由竞赛的机会教育。[37]

这场竞争的内在残酷在于竞争开始时间早,“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甚至推到了胎教方案中;竞争动员范围广,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中间阶层志向大、热情高、参与度高、行动力强;竞争内容繁复、隐秘,竞争不仅渗透而且塑造了学生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与行为,既全域而笼统,又细微而具体。这场竞争的残酷性还在于获胜的结果是遥远且抽象的,但竞争的对手却是具体且直接的,他就是你身边的每一个具体的人,是你的左邻右舍,竞争重构了同辈文化,丛林法则将每个人变成孤寂的原子,这是一场一个人对一切人的战斗――获胜的却只有精致的利己主义和精明的表现主义。

这场竞争的外在怪诞凸显为两个方面。其一,把资格与结果混淆。打出“教育机会均等”的旗帜,在资格层面上,“我要和你一样”;在结果层面,“我要超过你”――自由竞争的奖励逻辑使然,“输不起”的利益分配结构捆绑了每个家庭的理性,不能平和、公正地认赌服输,“机会均等”的旗帜下却是热切的“僭越他人”之心。我们推崇民主社会的价值,与民主社会吻合的基本民情是朴素、平和,大小高低都很接近,相差不多,而贵族政体下的基本民情是追求显赫、炫耀,以及相应的嫉妒。[38]在这场吊诡的教育梦中,僭越他人之心却高喊机会均等,其实质在于:以贵族政体下所滋长的基本民情追求所谓民主政体的核心价值。其二,把封闭融合于开放中,即更宽的开放,更严的排斥。人人想成为“人上人”的愿望,却把每个人都变得软弱无力,个人被置身于一个不再有任何限制、看似开放的竞赛场,他所面临的是同所有的人进行竞争的局面,当人们到了大家彼此几乎都一样地走着同一条道路的时候,任何人都难于迅速前进,从彼此拥挤的密集的人群中很快穿过去,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前程远大的这种平等,实际上是使全体公民各自变成了软弱无力的个人。这种平等从各方面限制着人的力量,但同时又在扩大人的欲望。[39] 这既被蛊惑又被限制的欲望让人心神不宁,卢梭谨慎地设计爱弥儿的教育:一到他开始懂道理的时候,就绝不能使他把自己同其他的孩子相比较,即使在赛跑的时候,也不能使他有敌手或竞争者:我宁肯让他一点东西都不学,也不愿意他只因出于妒忌或虚荣而学到很多东西。[40]因为比较会让一个孩子不再安于自然自足的状态:在比较中,他会觉得缺少这样或那样,别人有什么他就要什么,一切讨他喜欢的东西在引诱他;比较后的动机掺杂着虚荣、竞争、荣耀等情感,它所能繁殖的就是贪婪,他垂涎一切,他妒忌每一个人,他想高居人之上,一切与之争先的人,他都怀抱仇恨;虚荣在腐蚀他,不可克制的欲望的火焰焚烧着他年轻的心;有了欲望,同时也就产生了猜忌和仇恨,所有一切腐化人的欲念都同时在他的心中爆发出来,在喧嚣的世界中,他被这些欲念弄得激动不安。[41]

这让人心神不宁的欲望不仅败坏着人的品性,还侵蚀着社会的秩序。名至实归是一种重要的秩序,面对名符其实的荣誉,人应当产生敬重。当妒忌成为一个社会流行的心态时,根本的症结可能是身居高位者,徒有其表,仅有光鲜的面子,与面子匹配的德性与功绩已荡然无存了,德不配位,荣誉蜕变为利益,社会认同的秩序被颠覆了。在妒忌与僭越他人的欲念下,“人生向上”变成了“人心放肆”,人既不认清自己,也不知尊重别人,既肆意妄为,又软弱惶恐,欲望让人既不自知,更无节制。卢梭指出,要判明一个人性格中占据上风的情感,究竟是博爱敦厚还是残忍阴险,是宽和仁慈还是妒忌贪婪,就必须了解他自己认为他在人类当中占据什么地位,就必须了解他认为要达到他所希望的地位,需要克服哪些障碍。这处处占第一之心正是由自爱变自私的关键。[42]人心放肆,捆绑了理性,扰乱了秩序,更腐坏了教育。何谓野心?放肆的人心也:人心需要刚强处,人欲需要节制处,或用虚张的励志典范,或用浅薄的心灵鸡汤;教育或急躁地鼓动,冷酷地恐吓,或虚情地抚慰,假意地扶持。放肆的人心既需恐吓使其产生畏惧,有所收敛;更需诱惑使其轻狂,以便控制。野心操纵的教育失去了对人的自然向度必要的尊重,对人的德性向度必要的持守,丢掉方正严肃的内涵,这种野蛮的教育与窃名盗利欺世相差无几。

我们需要追问,在平等与自由的价值下,教育为何蜕变成这样?教育还可能变好吗?让我们暂时作别这个时空,以中国的传统教育为镜,来追寻教育的根本与限度。

同为平等,传统文化的平等所指为德性。人皆可以为尧舜,尧舜即圣人,即人人可以同为圣人,人人均应在品德上用力,砥砺向上。这是传统中国所强调的平等。平等所指的是内在的德性,而非外在的功名。钱穆先生强调,今人竞言自由、平等、独立,惟德性乃自由,又平等,能独立,知识则无自由平等独立可言。[43]因为知识越发达,人生相互间距离越远;竞争越激烈,则人生的苦痛越深,个人越自由,将越不平等。因此,平等与自由,所指均是“道德”与“心地”。中国传统喜用流品来评鉴人性,班固在《汉书》中把历史人物分为三等九级,上上等是圣人,上中等是仁人,上下等是智人,中国古人以仁智皆尽为圣人,最下下等是愚人。人品分别,依据内在的禀赋――仁与智,绝非外在的权、势、绩,历史上做皇帝,大富大贵,但被列入下等的例子还不少。[44]人品虽有分辨,但人人皆能向上,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在知与觉之间,在先与后之间,靠教育。“若使其知识开明,能知人道所贵,自能做成一上品人。因其知识闭塞,不知人道所贵,专为己私,乃成一下品人。苟能受教育,实践人道所贵,则人皆可以为尧舜。”[45]

何谓人生向上?见贤思齐也。不甘于错误之心,有是非之心,好善服善的心,公平合理的心,拥护正义的心,知耻要强的心,嫌恶懒散而喜振作的心……总之,于人生利害得失之外,更有向上一念者是;我们称之为“人生向上”。[46]在利害得失之外,有更高的理性指引。由此,梁漱溟称中国人理性早熟,惟中国古人得脱于宗教之迷蔽而认取人类精神独早,其人生态度,其所有之价值判断,乃悉以此为中心。――这也是我们常言道的“安身立命”,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将这向上之心,根植于普通人的寻常生命、日常的生活实践之中。人能自新其德,则“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47]。

人生何以向上?向上是在修德这一条大道上,而非追逐博弈优势地位、不断向上流动这一窄门。这既有外在的社会情境,也有与之适应的人生状态。传统中国社会并非一个纵向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而是一个平铺的“白衣社会”[48],科举考试是白衣卿相的制度保障,因此耕读传家。大多数中国人,“既鲜特权,又无专利,遗产平分,土地、资财转瞬由聚而散。大家彼此都无可凭持,而赌命运于身手。……这一社会是天才的试验场、品性的甄别地。”[49]由此,社会少积累,缺望族,无排斥,得失成败皆在各自的品性与努力,看似开放。与之适应,人生在于“向里用力”,人人皆有机会,前途命运全在自求,自立志、自努力、自鼓舞、自责怨,自得、自叹,一切心思力气,都只用在自家身上。因此,在人与人关系,同样向里用力,强调反省自责,反躬己身,反省、自责、克己、让人,学吃亏;勤奋、刻苦、自励、要强。[50]

由是,向里用力,即自得,亦自由。乐天知命、自由自得自在,以及清明安和,构成我们民情与风气的核心。

自知者明,自强者胜

回应今日人民投资教育的焦虑,知识改变命运吗?卢梭的回答极为清晰果断:一个人要能够在自己的地位发生变化的时候毅然抛弃那种地位,不顾命运的摆布而立身做人,才说得上是幸福的。这时候,他战胜了命运,敢于把命运不放在眼里,他的一切都依靠他自己;当他除了自身之外别无他物可以炫耀于人的时候,他才能够说他不是废物,他才能够说他有几分用处。[54]

真正的教育,所面对的是人,而不是人之外的职业、地位与等级。教育所应追究的最大的问题是:人实质上是什么。此外,舍其地位的不同,共有的人性是什么?了解人类的内在本性、人类的需要,了解怎样使人类提高、怎样使人类堕落,显然是必要的。应该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人,而不要去适应他本身以外的东西。[55]教育是使人类本性得以满足的手段,人类获得幸福的能力既非依赖于谋略,亦非取决于侥幸,它蕴藏于人类自身,与人类的基本才能联系在一起;教育的宗旨在于:每个人,即便最低下的人,都应当获得这最起码、最朴素的智慧。[56]培植普遍的、共同的人性,传统教育强调两点:自我认识与自我控制,即自知者明,自强者胜。

其一,自知者明。“明”即“认识你自己”,这是理智教育的第一步。一般的强弱如何,智愚如何,有什么特别的长处可以发展,特别的缺陷须加补救。如何才可以知止,可以自克,可以相安,可以不希图非分?能切实解答这些问题,一个人就可以有自知之明。中国古书中明德、明诚、度德量力一类的话,指的就是这自我认识的功夫。[57]与“明”相对是“愚”,认识了整个世界,全部的历史,而不认识自己,一个人终究是一个愚人。

然而,在现代性的浪潮中,假借技术知识与工具理性,“认识自己”转变成“改变自己”。由此,教育由内在向度的人性培植与德性提升,转变为外在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文凭资格的获取与文化资本的投资。在改变自己的实践中,人变成了一块烂泥巴,可以随意捏造,这双捏制之手既可以是自己的欲望,也可以是外来的权力,还可以是一套看似理性的制度。然而,教育有其限度,其用在于“修道之谓教”,人既有自然的限度,还有社会的制约,更有道德的皈依;教育合度之用在于剪裁润色。然而,剪裁过度,润色过度,便是教育的过度,渐渐从修道的局面,变成害道的局面,形成一个尾大不掉,危及人生的局面。[58]这便是教育对人性的腐坏。

不狂妄地以改变命运来怂恿人改变自己,教育对人性有必要的尊重与谦卑,这体现为传统教育中的自求自得的态度,教育的立足点在“内”而非“外”,其“为己”而非“为人”,教育重在自求多福。[59]由是,教育是春风化雨,教育是教人做人,孔子以六艺设教,但所教更重在教仁、教恕、教乐,教不恤。钱穆先生说:最高的教育理想,不专教其人之所不知不能,更要乃在教其人之本所知,本所能。外面别人所教,乃是我自己内部心情德性上所本有本能。所谓教,是一种“指点”,又称“点化”,如孟子曰“如时雨化之。”[60]教是以人事行外面之教,育是于人生施内在之育,育才是重点,即春风化雨中内在生命之化育而成。

教育之于个人,以独则足,使其获得独立,进而获得自由。而一个人的独立与自由,不是来自他的臂力而在于他的心灵的节制。[63]节制是一种重要的德性,梁漱溟在论及乐天知命、仁者无忧之后指出:普通人存有如下信念:一切祸福、荣辱、得失之来完全接受,不疑讶,不骇异,不怨不尤。这样一种坦然无惧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有其前提,“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也。由是,敛肃此心,既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信及一切有其定数,便无贪无嗔,无惧无怕,随感而应,行乎其所当行,过而不留;止乎其所休息,人生得大自在、大自由矣。[64]教育给予人的自由,指明智且独立的判断,足以自立与自尊,能不为外物所役,不为权威所吓,不为谎言所欺,而持有清明平和的心境。

教育之于社会,以群则和,奠定相与情深的情感秩序。我们究竟如何走入他人与群体?究竟是做“人上人”还是“人中人”?卢梭指出道德教育的第一原理,人在心中设身处地想到的,不是那些比我们更幸福的人,而只是那些比他们更可同情的人。[65]如果眼睛只往上看,只去关注浮华的富丽与虚假的幸福,那只会给人播下骄傲、虚荣和妒忌的种子,这不是在培养他,而是在败坏他;不是在教育他,而是在欺骗他。[66]为了使一个青年心存博爱,就绝不能使他去羡慕别人红得发紫的命运,应该向他指出这种命运有它阴暗的地方,使他感到害怕。[67]因为人之所以合群,是由于他的身体柔弱;我们之所以爱人类,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苦难。[68]如何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重重关系中形成正确的判断与观念,奠定人的稳定的心灵秩序,进而辅助建立社会的秩序,使人不被命运所摆布,以独则足,以群则和。此为教育的使命也。

参考文献:

[36] 罗伯特・k.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262-271.

[37] 钱穆.中国历史精神.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91.

[38]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65-69.

[39] 托克维尔,董果良译.论美国民主.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669.

[49][50]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

4、186.

[52][64] 梁漱溟.梁漱溟全集

(7).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496-497.

[53] 卢梭,李平沤译.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35.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命运是动词
发布时间:2023-01-28
人生苦短,几十年光阴转眼即逝,能够把握成功并且创造辉煌的,即日成功。正如台湾作家几米那一幅题为“有效期限”的漫画所给予我们的启示一样:画面其实是富有诗意的,但是更加吸引我的是旁边那富有禅意的一句小诗:一艘小纸船,悠悠......
变得墨绿,这是使命
发布时间:2015-08-25
深秋的小径,我们踩着走过, 他们却呼喊着: “从哪里来,就到哪里去!” 船夫们的号子 少女们的口琴。 穿过树丛,离开了春天, 我们看到的是深沉, 他们却变得更轻; 开始了――有人回不到童年; 幸福生活后面的裂纹......
谁谋杀了“读书改变命运”
发布时间:2023-05-04
几年前在一个学术研讨会上,我听一个博士生用自己做例子,讲解读书是怎样改变命运的。她罗列了同一个祖辈下十多个子辈和孙辈的家族树。家族树上,除了她自己通过读书成为博士以外,其余孙辈或务农或打工,都未能脱离祖辈原本所处的阶......
总有一件裙子,改变命运
发布时间:2015-08-27
Blingbling的结晶 施华洛世奇与曾荣获奥斯卡?奖项的服装设计师桑迪・鲍威尔(Sandy Powell)携手合作,赞助170万颗精工切割的仿水晶,用于该片的服装、首饰、发型和化妆,为这部电影添上闪耀光芒r同时,施华洛世奇亦借出珍藏的逾150件......
改善命运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5-08-20
一、因果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天天都有很多事情困扰着我们,身边总有许多人过得很好,有滋有味;也有很多民众为两餐而奔忙。我们平心静气地思考,为什么会有战争、饥饿、疾病和痛苦?为什么我们缺少钱财、缺少快乐?我们生活的意......
立人树德:陶行知教育学说的生命所在
发布时间:2023-05-25
今年是陶行知诞辰一百二十三年,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运动的八十九个年头。陶行知作为现代中国教育的杰出代表,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和现今领导的高度赞誉,也在民间有很高的声誉。但是由于人们的认识不清,有些人认为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对于当代的教育价值应经不足,不能适应现代的教育环境,这种认知影响了学习陶行知的积极性。本文通过对陶先生教育思想的剖析,认为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在现今仍有很强的价值所在,通过以下这.........
为人民写作是作家的使命
发布时间:2023-01-04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这些提法、论断,我觉得极为重要,在构筑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内涵深刻,意义深远。 人民......
两个拳王的不同命运
发布时间:2023-03-10
二十世纪初,种族主义笼罩整个美国,黑人备受白人的歧视。 当时的美国职业拳坛上,先后涌现了两位著名的黑人拳击手,一个叫杰克・约翰逊,另一个叫乔治・刘易斯。 约翰逊拳击技术超群,能轻易地击败白人对手,从1908到1915年,他......
微众银行,怎样摆脱“望梅止渴”的命运?
发布时间:2015-08-10
在不远的将来,当企业需要资金时,只要像QQ视频聊天那样, 就可从微众银行获得与信用级别相对应的资金,将成为现实。 随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敲下电脑回车键,国内首家开业的互联网民营银行完成了第一笔放贷业务......
为贫困群体铺就改变命运的坦途
发布时间:2022-12-21
春天的阳光虽然灿烂,却比不上公平正义的光辉照耀神州;春天的生命虽在萌动,却比不上改革创新的精神引领时代。习近平同志在今年两会到广西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
相同的抗争不同的命运——试比较简爱与苔丝之命运
发布时间:2023-04-21
[ 论文 关键词]简爱 苔丝 宗教思想 悲观情绪 [论文摘要]简爱和苔丝均出身贫苦,一生与命运抗争.追求自尊、独立和幸福,但俩人命运却截然不同。本文试从作者创作思想、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 发展 等角度做了简要分析和比较。 ......
民国馋人们的命运
发布时间:2023-03-29
我最近很惆怅,医生对我说,胆囊里长了结石,大,须开刀。 为什么会变大? 医生说,因为你吃太多,吃太好,吃太油。 我很不服气。以我这食量和馋劲儿,简直不值得在我崇拜的老先生们面前一提。 比如文学界的鲁迅先生,吃辣吃......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发布时间:2022-11-03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让有着四十多年党龄的十九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十分激动、感慨。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深化医改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作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谋划、全面推进。“‘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
六问“有用"——试析教育的命运
发布时间:2023-04-15
" [论文摘要]对于“有没有用”,有必要追问:何谓有用、对谁有用、何时有用、何处有用、是大用还是小用、是有用还是无用等问题。以这些来思考教育,就会发现,教育之“用”,不仅是传授,更在于陶冶,其意义十分深远。讨论教育之用的出......
创新有为 不辱使命
发布时间:2016-04-05
中国服装协会团队一定创新有为,不辱使命。 首先,请允许我向各位理事及全体会员表示衷心感谢!感谢大家对我本人的信任。当选中国服装协会会长,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深感任重道远。 首先是“任重”。 社会层面感知纺织行业从......
教育家是最有生命力的人
发布时间:2013-12-18
" 无论如何,教育是一门最有学问的学科。教育家则是最有生命力人。 自古以来,从传道、授业、解惑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治善。从孟母三迁到苏秦的头悬粱锥刺股,教育的理论和故事实在是源远流长,难以尽诉。 按照吴华先生......
命运共同体
发布时间:2023-06-22
70年前,当恰佩克在《鲵鱼之乱》中为我们描绘未来的图景时,他似乎更愿意相信,商业永远不可能造就出一种和谐。在恰佩克不朽的故事中,志在灭绝人类的鲵鱼居然得到了一些人的帮助,而帮助鲵鱼的理由仅仅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商业利润。 ----......
命运悲喜剧
发布时间:2023-03-03
摘 要:李甲和王景隆是冯梦龙笔下的两个重要男性人物,两人出身相似,结局各异。本文从二人的经历、待人方式以及对爱情的追求等方面进行比较,发现封建纲常观念的差异和性格的不同是造成二人命运结局各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性格......
两个皇后家族的不同命运
发布时间:2022-12-10
有汉一代的政治格局,由外戚集团把持朝政的局面成为常态,外戚完全是凭借家里出了个长相漂亮的女儿而得道升天,因此得势后更容易忘乎所以、飞扬跋扈,也因此,皇后家族的下场大多都很惨。但凡事都有例外,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皇......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中国近代法的命运(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 在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形成过程中,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性格及其命运,是由中国一百多年几代法科知识分子所铸就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是在一个恶劣的环境里从事研究的;受......
都是命运犯了错,让爱情只是经过
发布时间:2023-05-03
爱情的发展诡异莫测,以悲剧开头的,没准会以喜剧结束,而以喜剧开场的,却很可能以悲剧收场。近日重读三毛,更验证:最好的爱情,常常是还没有机会发展下去的爱情。 1969年,台湾作家三毛在西柏林苦读德文,学业的压力、物质的贫乏......
老爹的命运
发布时间:2023-01-23
老爹总是说我们的松木瓦房选在了达令草地区(Darling Downs)(该地区土壤肥沃,在昆士兰东南角,离布里斯班西部160公里左右,最初是澳大利亚羊牧区,现为澳大利亚小麦主产区。――译注)最好的地方,但除了干旱季节时的气候和老爹的......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
发布时间:2022-09-30
[摘要]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我们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也会出现前进中的曲折、发展中的挑战。改革, 不可能一帆风顺, 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作者认为要在加快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 用改革......
决定我们命运的陌生人
发布时间:2023-02-24
在一次闲聊中,妻对我说:知道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与一个字有关。 一个字?什么字? 不是一个具体的字,而是打字速度计量的一个数字。 她的回答让我一头雾水,为了让我明白,她讲了一个故事。 那是十九年前,她在一家打字......
被人顶替的救命恩人
发布时间:2015-08-27
出于增加获救希望和寻找淡水的动机,肯尼迪带着他的船员们几番周折,找到了一个更大的岛屿。在那里,他们发现了一艘独木舟和两个人――库玛纳和他的朋友别库・加萨。 库玛纳和加萨曾为“海岸t望者”工作,“海岸t望者”是二战期间盟......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发布时间:2022-11-05
   一、改革开放是关系到当代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历史性选择许多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上遭受重创,甚至亡党亡国,归根到底就是没能正视历史条件的变化,创造性地应对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则是在不断地回应时代的挑战中,科学地总结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富有创造性的实践而开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不断地科学把握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变化中,.........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
发布时间:2023-01-14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这是我们必须共同遵循的教育准则……”学校是学生集中学习的公共场所,学生学习是在这个公共场所里集体性的生活;小学生是未成年人,是缺乏责任感的人群,在这个集体生活里,安全隐患不可避免。小学作为最基层......
陈独秀的《小学识字教本》及其坎坷命运
发布时间:2022-12-31
陈独秀学识渊博,对音韵学、文字学的研究有特殊的爱好。每当政治上受挫,他就专心致志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晚年在国民党特务的监视下,又与各政党脱离了接触,对正在进行的抗日战争也无能为力,只是偶然对国、共、托三党及战争形势发表......
让命运换条跑道
发布时间:2023-02-26
“至今为止,我都清晰地记得踏进斯坦福时,吸到第一口空气的气味!”时隔4年,张晴回忆起那一刻仍历历在目。他当时兴奋得绕着巨大的校园跑了一圈,那种仿佛拥抱了另一个世界的酣畅淋漓,让他难以忘怀。 然而,你不会想到,在来斯坦......
一人支撑兄弟俩的家,这个女人是命苦还是在造福
发布时间:2022-11-20
2015年的大年夜,谢凤清和徐祖恩夫妻两人依旧像往年一样,把徐祖恩的弟弟和弟媳妇接到了自己家里一起吃年夜饭。谢凤清忙进忙出,准备了一桌的饭菜。弟媳林妹拍手说:“嫂嫂做的都好吃。”谢凤清像哄孩子一样摸了摸林妹的头发:“你喜......
分析从《摆脱贫困》中看哲学工作者的使命
发布时间:2023-07-27
《摆脱贫困》一书是习近平同志在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时所著, 总共收录了29 篇重要讲话、文章。书中紧紧围绕宁德地区如何摆脱贫困,加快发展的主题,鲜明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把心贴近群众等富有时代指导意义的精神理念,深刻阐释并解......
早10分钟赢命运
发布时间:2022-10-03
每天早到10分钟能做什么?也许抽支烟,也许是愣一愣神。可在当今快节奏时代,10分钟会决定一个人或企业的命运转机。 王佳刚被聘为公司职员,试用期为一年。也许是长期以来出于热心的习惯,她每天都会提前上班,到了办公室,王佳首先......
奥巴马新政:能源改变命运-综合新能源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29
论文摘要:奥巴马新能源计划可能成为美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并降低美国对石油的依赖,从而改变世界的能源格局、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能否推行?奥巴马将在国际和国内遇到强大阻力。由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具有“政治正确性”的议题,......
生命的力量是不顺从
发布时间:2022-10-05
○风儿可以吹飞一张纸,却无法吹跑一只弱小的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是不顺从。○受骗的人身上有一件东西不会被骗去,那就是人世间弥足珍贵的天真。○人类的悲剧是:一半得不到自由,一半得到了却不知做什么。○书里夹着许多有生命的人,只要你打开书,他们全都能站起来。○留住时间的方式,唯有把它变为珍贵的事物。......
惠普:弃儿的命运
发布时间:2023-03-05
2014年10月6日,美国著名个人电脑及网络设备生产商惠普(HP)宣布分拆,证实了几年前就开始的有关惠普将分拆个人电脑业务的传闻。 惠普将分拆为两家独立上市公司。一是主营企业硬件和服务业务的“惠普企业”,将进一步巩固其服务器......
空间、身份与命运
发布时间:2015-08-21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茫茫藻海》的空间叙事,探讨空间与女主人公身份的联系及其悲剧命运的不可避免。 关键词:空间叙事 身份 第三空间 悲剧命运 《茫茫藻海》是英国当代女作家琼・里斯的代表作,曾获英国皇家文学会奖和史密......
矫正畸形命运 开掘人性深度
发布时间:2022-11-30
陈力娇多年前已经是一位资深的知名女作家,由于对文学用情太深,几乎每一篇作品,都能感受到她对纯真爱情的呼唤,对善美人性的推崇,对畸形命运的矫正。尤其这几年涉足小小说创作,更是佳作迭出。《不朽的情人》《第三者》《雪祭》《......
生命不是用来抱怨的
发布时间:2022-12-10
孩子:今天是你的生日。不知不觉,你已经20岁了。按中国传统观念,你从此就是成年人了,可以自主决定生活方式和人生道路。你将面临一系列人生课题,如求学、恋爱、婚姻、家庭、职业等等。如何完成这些课题,直接关系你的人生是否幸福......
曾是人间一条命
发布时间:2022-11-08
朋友接待一个美国客人,邀我一起陪同他们到处逛逛。我们开车经过一幢五星级酒店时,美国朋友眼瞧着路边的路牌突然大喊停车!紧接着,他下车步行到前面的出口处,拐个弯,走到了马路对面――这幢酒店的广场上。 美国朋友说,这是唐朝......
责任和使命
发布时间:2023-02-05
石尚德,张家口市第十届政协委员、中共尚义县委档案史志局局长,见面给人的印象:耿直、豪爽、平易近人。 用石尚德的话说,受命于档案史志局局长是“服从组织需要”,开创档案史志工作新篇章是“逼上梁山”。长期以来,县档案局人心......
假如命运亏待了你
发布时间:2015-09-08
姑姑和人合伙开了一间美容院,在她41岁这年。 这是她第N次创业了。自从30岁那年她和姑父双双下岗以后,姑姑卖过服装、开过饭馆、推销过化妆品,甚至还远走贵州开过洗脚城,结果无一例外地以亏本告终。人们都说无奸不商,像姑姑这么......
王申酉命运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7-11
一、王申酉的思想来源和发展过程 王申酉是工人家庭出身的大学生,他的父亲是上海闸北工商联勤杂工人,母亲是火柴厂的女工。1962年秋,17岁的王申酉高分考入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这是他家祖祖辈辈和所有亲戚中第一个大学生。他在入学......
改变命运,创造新的能源格局-综合新能源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12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叫做“改变命运,创造新的能源格局”。我想描绘的主语是中国,即中国正在试图改变她的能源命运,并且通过这一搏斗,创造世界能源的新格局。 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中国目前的能源与环境状况,加上种种预测,都好像显示中......
两种性格,两种命运
发布时间:2023-04-23
苍凉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一位身着戎装的男子被重兵重重包围于乌江边。面对茫茫江水,他怅然回望。瞬间,手起刀落,刺目的鲜血从他的颈间飞溅而出,在天空绽放出一束妖异的礼花,映着西天的残阳,格外惨烈悲壮。这,就是一代英豪项......
有一种命运叫折腾
发布时间:2023-01-15
1一场初夏雨洗涤的这个小山村,山更青水更秀,田野碧绿,树木滴翠,空气沁人心脾。这片仅靠村庄的玉米地里,突兀而起的彩虹门,气派地矗立着,新搭建的主席台,红毯铺地,鲜花簇拥;气球悬挂的条条彩幅,飘飘荡荡,映着山岭,映着它旁边窝憋的村小学,也映照着镇党委单书记喜悦的面孔。一片玉米苗已清除,开挖出一个大坑,刻着“奠基”的石碑被埋下半截,十几把戴着红绸子的新铁锨,呈半圆形静静地站立着。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图版,.........
统一思想认识 担负时代使命
发布时间:2022-09-19
根据中组部《关于做好县处以上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轮训工作的通知》,根据国资委协会党建局的要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于6月26~27日、6月28~29日、7月2~3日分三期在国资委轻纺绿化基地举办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十九大精神轮训班。中纺联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会长、副书记孙瑞哲,原党委书记、原会长王天凯等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及中纺联党委委员、纪委委员;中纺联22.........
乡约的命运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3-01-14
摘要:乡约是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吕氏乡约具备了乡约的基本精神,以儒家伦理观念为核心,以礼为支柱,注重道德教化和人文关怀,有组织地展开民间自治与互助,具有对公共空间的关注。南宋朱熹作《增损吕氏乡约》,......
哀婉幽怨的命运悲歌
发布时间:2023-03-15
摘 要: 本文从社会伦理、传统礼教、人文心理诸方面详细、全面地阐述、分析了小说《金锁记》中女主人公七巧悲剧命运的根源,深刻反思了中国封建女性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以唤起当代女性在社会中的自我意识。 关键词: 《金锁记》 七......
命运悲剧的现代回响
发布时间:2022-09-29
摘要:悲剧是文学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古希腊悲剧在戏剧殿堂中创下了不朽的辉煌,为其后的剧作家树立了创作榜样。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毕生致力于悲剧创作,并根据时代需要对古希腊悲剧进行改革和创新,使现代悲剧呈现出其特有的时......
林黛玉悲剧命运解读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 要]林黛玉是曹雪芹用饱含心血之笔塑造的一个个悲剧人物典型中的典型。林黛玉的人生悲剧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不仅有社会现实的摧残,封建礼教、封建思想的压抑,生理病理等先后天缺陷对其的损伤,还应该有主观的原因。 [关键......
生命化教育理念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7-01-05
前言 生命化就是生命的在场。教育,是学生与教师生命的紧密联系,是提升二者生命质量的共同体。生命化教育是立足于生命视野对教育的一种重新认识和理解。它以生命为教育的基点,认为教育就是要遵循生命的特性,不断地为生命的成长创造......
工作不是用生命去换月薪
发布时间:2015-08-25
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工作似乎与生活是两个格格不入的概念。 比如:“校团委的老师又找我们部门的茬。”再比如:“公司周末非得要开活动的总结会议。”这是我在校园宣讲会中听到的来自于大学生以及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的部分抱怨。我长......
古巴特工的命运传奇
发布时间:2015-08-25
49岁的“古巴五人组”负责人埃尔南德斯曾以为自己会死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监狱里,没有子女,也无缘再见到自己的妻子。16年前,他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被捕,被判两个终身监禁加15年徒刑。 然而,在2014年的圣诞节到来之际,埃尔南德......
没有上天注定的命运
发布时间:2022-09-27
他出生于江苏吴江,幼年丧父,他母亲让他学医,将来可以有门活命的手艺。一次,他上山采药,路过慈云寺的时候,遇到一个鹤发童颜的老先生,自称姓孔,善于推算人的命运。他很好奇,就让他算,先生说:“你本是个当官儿的主儿,明年就能考中秀才,还是别学医了吧!”他将信将疑,征得母亲同意后,弃医从学,第二年果然考中秀才,连他考试的名次都跟预测的一模一样。他服了,把孔先生请到家中,让他推算一生的命运。孔先生也没客气,.........
《钟形罩》中主人公悲剧命运之探析
发布时间:2023-02-09
摘 要:《钟形罩》是美国著名自白派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一部自传体小说。本文拟从个性心理学中自卑情结理论的角度分析主人公埃斯特的内心世界,从而进一步阐释埃斯特从优等生最终走向疯癫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钟形罩》 埃斯......
是所有权还是使用权——论中国父家长的权限
发布时间:2014-01-17
摘 要 在以家族为本位,家国同构的中国社会中,以往人们普遍认为“父家长”的权利至高无上。特别是作为顶级父家长的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似乎拥有可以随心所欲的绝对权力。但通过对其权力的深入解构,就......
“天使”还是“妖妇”
发布时间:2023-02-14
[摘要]传统观点认为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只有“妖妇”和“天使”两类,而《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的玛戈便是典型的“妖妇”。然而,通过文本分析,我们发现海明威对玛戈的态度不是痛恨和不耻,而是充满了同情和怜悯,是对两......
试论化学教育中的生命意识教育
发布时间:2023-02-19
" 论文关键词:化学教育 生命意识 论文摘 要:化学是一门与生命密切相关的教育课程,在化学的教育中透视着生命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化学了解生命,认识思考生命的重要意义。由于人们对生命的理解不同,现有的生命教育也各不相......
奠基精神:道德教育的发展性使命
发布时间:2022-10-30
摘要:真正的教育永远是精神的寻求。重拯“精神乾坤”,道德教育必须走出宏大主题的精神遮蔽、多元文化的精神流沙、社会转型的精神困扰;必须明确传播精神价值,积极褒扬精神成就,以广阔的精神图景激励大学生的精神志向与精神理想;......
还原生命的灰度
发布时间:2015-08-25
“灰度”一词原指因景物各点颜色及亮度不同,摄成的黑白照片上的各点呈现不同深度的灰,能呈现的灰度等级愈多,画面的层次也就愈丰富。读80后新锐作家周李立的小说,你似乎就能在若有若无间感受到这种灰度,更准确地说,是一种生命的......
性格和命运本雅明和他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简述:在给好友马克斯·布洛德的信中卡夫卡谈起一类人,这便是"德国犹太作家"。卡夫卡说他们的生活乃处于三种"不可能"之间:不可能不写--他们只能以写来驱散萦绕不去 在给好友马克斯·布洛德的信中卡夫卡谈起一类人,这便是......
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
发布时间:2023-04-03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女性处于一种附属、附庸的地位,备受侮辱与歧视,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在历史上呈现缺席的状态。文字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汉字中很多带有“女”字旁的文字含有对女性的歧视与侮辱,如“妒”“妨”“妖”“妄......
“大众文化”与文学的命运
发布时间:2023-05-20
关键字:大众文化 文学的命运 知识阶层 随着商品经济与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大众文化”问题日益受到当今知识阶层的关注。在电影、电视、录像带、录音带以及触目皆是的通俗读物面前,文学如何安顿自身呢?是汇入“大众......
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命运
发布时间:2023-07-12
内容摘要 阎连科的《炸裂志》问世后引起不小的争议。它不是一部依照现实主义模式写出来的作品,而是实践他“神实主义”理论构想的一次尝试。“神实主义”看重的是作品文本潜藏的“内因果”、“内真实”,与传统现实主义力图展现的生活......
历史视域中的底层命运
发布时间:2023-02-19
想象力对朱山坡而言是优势,但也可能成为陷阱。而跳出陷阱的方式其实朱山坡已经找到了,那就是“阅读、思考、观察、争论,与虚无抗争,对世俗质疑,神经病一样地对一切存在的东西进行永无休止的探究和追问”。 [作者简介]郑润良,厦......
责任成就卓越 使命谱写人生
发布时间:2015-08-07
作为财会界的传奇人物,马传骐凭借全球化视野、创新性财务管理理念以及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北汽集团发展建设中不断挖掘驱动经济增长的机会,在财务推动企业经济发展中做出了突出成绩。 一、脚踏实地,推进集团化财务管控体系建......
浅谈康德哲学中的“人的使命”
发布时间:2023-02-05
一、人的使命问题的哲学史背景 人的使命(die Bestimmung desMenschen he Vocation of Man)是德国启蒙运动后期(Spataufklarung)的一个重要观念。在18世纪后半叶的德意志,各个哲学流派莱布尼兹袄尔夫学派、受英法思想影响的通俗哲学(P......
铁路运输被“营改增”
发布时间:2016-08-25
2013年12月3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铁路运输企业汇总缴纳增值税的通知》(财税[2013]111号)。自2014年1月1日起,中国铁路总公司及其分支机构提供铁路运输服务以及与铁路运输相关的物流辅助服务,按照《总分机构试点......
是被榨干,还是皆大欢喜
发布时间:2023-01-24
冯小刚做监制,到底情不情愿 时间回到今年三月华谊出品的电影《少年班》的发布会现场。导演肖洋也是冯小刚很多电影如《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的剪辑师,如今是华谊力捧的新导演。当日很多媒体以“《少年班》定档 冯小刚赞肖洋导演......
六小龄童:命运会给每个人自己的位置
发布时间:2022-10-10
01 中国人对孙悟空的爱非常明显,他的抗争感,对抗命运感,跟典型的中国人形象不大一样,你怎么看这种人们投放的寄托? 人们喜欢孙悟空是因为他作为美猴王时的传奇性,往西天取经后,见识到世间各种,身上又有了人的社会性,层次很......
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探析
发布时间:2023-07-09
摘 要: 《苔丝》是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性格和环境小说”中的代表作。作者通过人和社会、性格与环境的对立,以及各种未知的神秘力量互相交错而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从而显示出强烈的宿命论与悲观主义色彩。文中,作......
生命中有根五彩绳(悦读改变人生征文)
发布时间:2015-08-25
小时候,看到年龄差不多的伙伴们都帮父母下地干活挣工分,我也想去。但是去了,总是很笨,干不了。薅谷子,一趟每人分两条垄。妈妈为了帮我,一趟薅三条垄,我只薅一条垄,还被大伙儿拉下一大截,最后还得妈妈回头接我才能完成。这事......
“社保审计”的历史使命及其“四个转变”
发布时间:2023-05-29
几年来,媒体对“审计风暴”的报道已成为一个重要看点,成为社会各界街头巷议的一个重要话题,审计署的重要性和出镜率日益受到关注和好评:提起国家审计署,人们 自然 会联想到对国家机关及其财政性资金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资金”,......
改教法 还是改想法
发布时间:2023-01-22
"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特别是近期“减负”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首当其冲地成为了“众矢之的”,成为各种媒体争相“口诛笔伐”的对象。除去媒体为赶潮流而炒作的客观因素之外,作为小学语文......
审美的命运:从救赎到物化
发布时间:2022-08-24
审美的命运:从救赎到物化 审美的命运:从救赎到物化 审美的命运:从救赎到物化 内容提要:1980年代在中国文艺界兴起了一次美学大讨论。那时美学专题充斥于各种学术刊物,美学专著层出不穷,美学译著也是汗牛充栋......
背叛的宿命与幸运的羔羊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 要:作家李佩甫的两部长篇小说《城的灯》与《羊的门》中的主人公冯家昌和呼国庆同样都是“农民的儿子”,但二者在城市中的发展故事却截然不同。本文试图结合两者的进城故事,对这两个人物形象进行简要对比、分析。 关键词:冯家......
想当朝廷命官,就要运气好
发布时间:2023-07-04
武则天如意元年(692年),朝廷要铨选一批官员。名单上有一位姓方的、有一位姓王的,他们俩听从了业内人士的建议,把自己的姓各减去一两笔,改成姓丁和姓士,想着拿到官职后再改回来。因为这两个姓在当时比较稀少,笔画简洁,在名单上......
决定境界的不是知识
发布时间:2023-05-05
有一次我坐出租车,司机正在收听一档知识竞赛节目。节目中,主持人放了5个音乐片段,每个片段几秒钟,随后提问:这5个音乐片段,有两个片段属于同一首歌,你们谁知道?一个小伙子抢答说他知道,并且回答正确。紧接着第二个问题是:有......
广东政协出版这样的刊物不辱使命
发布时间:2023-04-06
四川乐山杜厚信(乐山市第一、二届政协委员,乐山师范学院教授)我是2015年才开始订阅的新读者,去年从朋友处看到贵刊,立刻被它的真实性、可读性所吸引,一口气读了两期,遂决定自掏腰包订阅。作为一名老政协委员,我觉得政协的首要......
两位中国近代物理学家的不同遭遇和命运
发布时间:2023-04-13
每个人的一生都在时空坐标里留下一条轨迹,往往这个人和另一个人的轨迹在某时某地有个交点或有一段重合。过了这个交汇,两条轨迹又开始各奔东西,造成每个人生的不同精彩和悲哀。中国近代物理学家吴大猷与周同庆就是这一情形。吴大猷和周同庆都生于1907年,吴大猷9月29日在广州出生。他的父亲是1901年满清举人,1909年他全家由粤搬迁至天津,随后父亲去吉林做官,不幸因关外大疫,卒于1911年。其后,举家重返广.........
浅析方方笔下的女性命运
发布时间:2023-04-09
摘 要:方方的小说立足于对女性情感和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树树皆秋色》是一部“寓悲凉人文精神于现代知识女性精神困境之中,借人物情感错位折射古典理想的溃败与坚守”的小说。主人公华蓉是一个传统的知识女性,她渴求一份超凡脱俗......
用生命教育点亮智慧人生
发布时间:2022-11-12
教育是一项关于人的精神成长与灵魂变迁的事业,是人的生命质量不断提升的过程。我校践行生命化教育,以人为本,通过科学管理、课堂教学和师生活动展开生命教育,全面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校园,实现区域文化的带动和......
要不要拼命
发布时间:2015-08-21
有一回,听学生唱《爱拼才会赢》,很奇怪,问怎么会有这种歌?学生笑说,老师落伍了,我们上小学就会唱了。我真是落后,周围有人唱过这首歌,但我听歌不认真,不知歌词。那一阵常有老师学生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我会忍不住说,“爱拼”......
知人论世:未学先知还是应时后补
发布时间:2023-02-05
阅读教学离不开知人论世,教学中的传统做法是在授课之初便让学生获得知人论世的相关内容或者通过教师的介绍,或者让学生课前预习、自主搜集资料而得。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感受到知人论世未学先知的做法会形成期待视野,从而在一定......
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你
发布时间:2022-10-26
上个周末,在街上遇到一个很久没见的朋友,他跳槽去了一家新公司,听说职位不低,年薪可观。以为他会春风得意,踌躇满志,毕竟不是人人都如他这般好运,谁知他愁眉不展。 原来,他在新公司诸事都好,偏偏有一个同事喜欢跟他作对,......
知识分子是不顾利害的
发布时间:2022-08-30
摘 要:《关于知识阶级》是鲁迅在上海劳动大学讲演的记录稿,以前的论者多着眼于它的内容针对性和文体特点。从文化、时代背景和文章的精神内核角度解读这篇演讲稿,认为它体现了中国话语言说的含蓄性和批判性,道出了真的知识阶级的本......
南充市三所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调研
发布时间:2023-07-10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马克思认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大学教育应以人为本,以关注生命、提升生命为教育取向。教育的原点是现实的人,有生命的人。O.F.博尔诺夫认为教育是“其......
律师应不辱使命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发布时间:2014-01-17
内容摘要:中共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赋予我国律师业光荣的历史任务和时代使命,也为广大律师充分发挥在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律师应不辱使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主题词:不辱使命 构建和......
知识的产权革命-知识产权立法的“中国奇迹”(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中国国情;制度变迁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在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极其落后的背景下,迅速建立了具有国际保护水平的知识产权制度,发动了一场知识的产权革命。这场革命有着深刻的外部压力和内在动因。......
无知还是冷漠
发布时间:2023-04-16
【摘 要】农民工政治参与是我国政治建设的重点内容,其存在的问题也是国内学者近年来争相探讨的焦点。如何在当前既有条件以及未来可预期达到的条件下,解决或改善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及现状成为本研究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