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新世纪文学与新文学传统

浅谈新世纪文学与新文学传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20 00:05:41
浅谈新世纪文学与新文学传统
时间:2023-04-20 00:05:41     小编:潘晓东

新世纪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自然生发的新阶段,也是当下中国文学世纪转型的典型显现。这一转型既是中国新文学突破旧文学传统,介入现实、关切当下现代文学精神的延续,也彰显出世纪之初文学书写在题材类型、叙事方式、精神姿态等诸多领域的世纪新变,其中文学与启蒙、文学与乡土、文学与底层、文学与政治等等新文学初期几个经论争、困惑、复返的问题,历经一个世纪后再次集中涌现,这是新文学未竟的事业和当下文学面临的时代课题。近几年,随着新世纪时间长度的增加,文学传播意识的增强及文学创作的勃兴与壮大,新世纪文学的入史意识亦渐趋明显。新世纪文学本身已初具断代特征和研究基础。

但是,新世纪文学是否已与新文学一样乃一种历史性的命名,作为正在生长和壮大的新阶段文学,其与中国新文学传统的精神联系何在?如何恰当地定位20世纪中国文学视域下的新世纪文学?如何评介诸如新世纪文学中的新乡土文学、底层文学,网络文学、青春写作、生态文学等驳杂的文学形态对新文学传统的续接和突破,又以怎样的价值判断切入当下社会状况,传递中国经验?即在新世纪文学的批评和研究中,建立一种当下性让释的评判依据和后果性评价的理论参考,以打开新世纪文学的研究空间,凸显当下文学的世纪新变,最终建构中国文学精神的自足与自信,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一、历时性世纪跨越与共时性当下转型

在新世纪文学仍处于命名的合法性争议过程中,新世纪文学研究也开始走向专题化和深细化,有关文学史资源、文学语境的世纪转型、新文学坐标中的新世纪文学等领域成为批评界热议的话题。这些话题较为真实地体现了新世纪文学在世纪之初正经历的历时性世纪跨越与共时性当下转型的时代难题,即新世纪文学如何跨越线性的文学史时间,确证共时空间内文学的当下性审美特征。

第一,断裂论。在介入新世纪文学与新文学传统关系的论述中,断裂论是一种典型的新世纪文学史观。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南京作家韩东、朱文、鲁羊等50多位作家在20世纪末以断裂为题,开展了质疑既有文学传统、挑战现存文学秩序的活动,特别对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传统公开挑战,以预言新世纪文学必须重新想象中国。这一观点有意标举新世纪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差异,即与过去决裂。断裂论者认为我们要划分的是一个空间概念,即同一时间内存在两种水火不容的写作,如果我们的写作是写作,那么一些人的写作就不是写作我们必须从现有的文学秩序之上断裂开来。断裂论是一种决绝的文学行为,并以一种非此即彼的、冰火不容的写作方式确立此后文学将是一种全新的新生代、新状态文学,而不是其他。这一极端的断裂宣言,事实上直接催生了新世纪文学青春写作、网络写作等新状态文学的繁荣。在新世纪文学的合法性命名时期,姚晓雷、张颐武、邵燕君等批评家也在世纪初断言:网络时代的当代文学是新文学传统的断裂,即基于现代理性基础的新文学传统和以理想和想象彰显自身的文学精神已荡然无存,即使阎连科、韩少功、北村等知名作家的信仰叙事和理想叙事,也只是一种纸糊现象,新生代作家郭敬明、李傻傻、张悦然等的写作姿态乃是一种精神爬行,这一论断意在显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从总体上已显现对五四新文学以来中国文学表现本土社会历史文学传统的断裂。如果说,韩东、朱文等作家的断裂带有一种决绝的反叛话,姚晓雷、张颐武等评论家的断裂论则是对价值理性溃败的担忧。同时,与断裂论相关,程光炜、南帆、龙扬志等批评家亦有意识地介入这一论题,并对上述两种断裂价值取向进行回应。自此,新世纪文学与新文学传统何以断裂,能否断裂等等讨论逐渐深入到文学传统的承续与断裂的文学史观。

当然断裂论更多显现出的是一种求新求变的急切,是以新文学传统为参照,寄寓新世纪文学一种实现表现社会历史深度的理想。但是在启蒙文化受压抑、资本与市场合谋、消费文化盛行的复合语境下,考察新世纪文学是否与新文学传统断裂,无法回避的问题则是,如何重回当下语境,而不是一种想象的预设。所以断裂论有意切断新世纪文学与此前的文学史的关系,显示出一种超越过往的功利意识,是一种以时间概念的断裂性否定历史概念的连续性的文学进化论。表现出新生代作家彰显自我的世纪末焦虑,也是新锐批评家意欲确证新世纪文学自足性和排他性的主观意愿。诚如程光炜所言,断裂将是一种难以立足的文学史概念。

第二,整体转型说。同样在新世纪文学仍处于命名的合法性争议过程中,雷达、砖可训、张未民等批评家曾不约而同地从新时期文学与新世纪文学是一个整体的角度为新世纪文学正名,而孟繁华、贺绍俊、张清华亦倡导以新世纪文学为跨世纪的新阶段文学命名,并将新世纪文学的命名上溯于陈平原、钱理群、黄子平提出的20世纪中国文学观。在这里,批评家们立足于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史长度中定位新世纪文学,而不是将其孤立。比如雷达、张炯、张未民曾借重陈思和的新文学整体观的宏观理论,以现代性烛照观、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论等观念,提出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个整体,新世纪文学是一种自然生长的文学常态,是对1990年代以来文学状态的延续等观点。可见整体观研究,以时间概念的宽泛性和学理含义的整体性将新世纪文学纳入新文学整体发展的范畴,力图在其与新文学传统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逻辑契合点。与整体观相近的立论则是将跨世纪的文学阶段作为社会文化转型与文学形态擅变的互动结果。进一步说整体观强调历时性的关联转型说则强调共时性的连续,并以此确立新世纪文学的自足与新质,其文学史功绩自有不可替代性。同时,在新世纪文学创作的跟踪批评过程中,丁帆、孟繁华、张颐武、李兴阳、李林荣等批评家,一方面立足于新世纪文学的转型与擅变,以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为背景,对比新世纪文学中的乡土叙事、进城叙事、城乡书写,等文学形态的内部关联,并进行了专题研究,强调其转型过程本身的连续意义,以确立新世纪文学回应当下中国现实的世纪转型意义。这一方法比较及时地拓展了新世纪文学与新文学传统专题研究的新空间。

另外,与专题性的整体关照相关,陈晓明、张颐武、孟繁华等前沿批评家,仍然强调世纪末文学与文化转型中新世纪文学的结构性意义。论者认为,新世纪文学不再像辉煌的20世纪文学一样成为中国社会文化想象的中心,而只是文化想象不可或缺的一种构成,而现实主义写作也在世纪初开始了再一次本土化的文化转向,这是中国文化内部出现的、最重要的文化转型完成的标志。这也昭示了审美与媒介转型的重要性。

从上述有关新世纪文学转型和跨越的文学史观来看,传统的文学场域与新媒体文学的交汇、传统的文学价值与新生的社会语境遇合,必将在新世纪产生一种有异于新文学传统的审美方式和艺术形式。文学转型在物理时间的跨越与共时空间的文学范式之间的矛盾,均已显现出新世纪文学以新文学传统为参照来确立其新质的历时性跨越与共时性转型的世纪焦虑。在得出这一结论时,另一个问题也随即产生了,即当新世纪文学要面对这一个世纪难题时,我们是否应该追问:新世纪文学究竟在参照、回应怎样一种新文学传统呢?

二、确认传统与对话传统

上述新世纪与新文学传统关系的建构性表达,是以文学表征为出发点,以时间变化为逻辑关照点进行对比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为新世纪文学的自足性和科学性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但是,由于新世纪文学创作时间较短,文学作品经典化的程度仍不够高,此前的批评预设和建构行为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比如既然要关照新文学长度视域中的新世纪文学,那么我们该如何确认其与新文学传统的关系,二者能否对话,以怎样的姿态对话?

第一,新文学传统的确认及其可阐释性。通过上文对新世纪文学在场批评者介入状况的梳理可以看出,尽管断裂论转型说等诸种观念均已意识到新世纪文学与新文学传统乃至20世纪中国文学之间的重要关系,但是对于新文学传统观本身的梳理和确认尚不够明晰。作为一种丰富多义的历史文本,新文学传统到底怎样,有没有一种直接为我所用的传统,或者应该以怎样的阐释进入传统,这在新世纪研究领域仍是一个有待探究的难题。

从新文学发展史的角度春新文学传统观的形成是在五四新文学革命时期,其新最初体现在反传统的立场层面,即在语言、文体、思想等方面相对于中国古典文学而彰显的标新立异,此后在不同的社会语境和回望传统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评判中,有关新文学传统的内质界定几经争论和辨析,逐渐形成了四种新文学传统的学说,即周扬、冯雪峰、王瑶、支克坚、黄曼君等学者的革命说李泽厚首倡,朱寿桐、杨春时等学者发展的启蒙说王瑶、陈平原、钱理群、黄子平、朱德发等学者的现代说,以及温儒敏、洪子诚、陈晓明等学者提出的新传统说。四种学说,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或强调新文学中思想革命与社会革命传统,或侧重启蒙、救亡以及超越启蒙的理性精神,或强调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张力,或主张在新的文学语境中重新阐释新文学传统,其目的在于反观和建构其对于不同时代、不同价值系统的文学意义。比如,从思想史的角度看,以启蒙为主的人的文学传统和关注无产阶级大众的人民文学传统,前者侧重于对人的发现与解放,是缘起于从五四开始的人民文学运动,沿着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原则,并以接近群众的语言描写现实生活和斗争的人民文学,这是出于革命现实主义文艺合法性的阐释,在客观上又促成了人民文学新传统的形成。已故文学史家支克坚在论述这两种新文学传统的关系及意义时认为,学术界一般认同的新文学传统就是五四时期的新文学,多把目光集中在西方文学的刺激与启迪方面,注重知识分子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强调以精英立场启蒙大众以完成社会改造的文学理想,忽视了人民文学,的历史价值。而陈平原认为,新文学是传统文学的创造性转化,因为中国是一个自身不断变化的实体,具有自己的运动能力和强有力的内在方向感。,

第二,动态阐释,作为对话传统的传统观。诸多肯定新世纪文学与新文学传统关系的论述,仍局限于就传统论传统,是一种理论的演绎,其价值判断要么肯定传统的功用,放大新文学传统的当下价值,是一种静态的文学传统观;要么有意阻断当下正在生成和新变中的文学传统,缺少对话传统的意识,其结果是封闭了文学资源和文学传统,难以对新世纪文学做出恰当的当下性价值判断。所以,与怎样的传统观对话新文学传统事关新世纪文学观念根基的形成。诚然,新世纪文学与新文学精神一脉相承,这已是定论,但两个阶段的历史语境迥异。比姐底层书写、新乡土叙事、网络文学等呈现出与20世纪中国文学某种连续与断裂,这一系列文学形态的社会、文化环境与新文学传统之间的区别首先在于表达形态,这在很多论者那里都有所体现,也容易得到认定,难的是如何在两个不同时期的文学表现方式中作宏观的文学史辨析,并对两阶段文学书写的文学史意义予以深度分析,如果仍停流于在20世纪中国文学资源中截取某一种思潮或话语片段,并与新世纪文学作对比、比附式的关联性链接,缺乏一种宏观的文学史视野和当下性让释的开放眼光,也就很难将新世纪文学置于新文学传统及其精神资源序列当中作出细致的考量。

事实上,传统既可以是一棵大树,供后人纳凉,也可能是一个包袱,使后人囿于既成惯例。所以,对文化传统的认知意义在于文本自身具有的结构性特征与阐释理解文本的辩证运动中,正如雷蒙威廉斯在《文化分析》所在一个整体社会中,在它的全部活动之中,文化传统可被看作对先人的持续选择和重新选择,一个社会的传统文化总是倾向于与它同时代的利益和价值系统保持一致,因为它绝对不是作品的总和,而只是一种持续的选择和阐释。威廉斯注意到时代的利益和价值系统对传统选择的重要性,以具体时代的价值系统对传统的选择和建构,即一种动态的阐释传统观。

若能在动态的文学传统观中关照新世纪文学与新文学传统的历史生成与当下新变,在启蒙、革命、后革命的转移的复合语境下,择取底层文学、乡土叙事、网络文学、城市文学等新世纪勃兴的文学形态,确证新世纪文学与新文学传统之间的承继与扬弃,或关注二者之间对话与潜对话,既可以丰富和阐释新文学传统,也可以在新世纪文学传统溯源中主动参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建构。

三、激活传统与创化传统

文学史观念中的断裂观也好转型说也罢,在新世纪文学领域,根源于世纪之交当代中国文化出现的新格局,也折射了新型文化的内在冲突,这标志着现代性的建构仍是中国文化当代发展的根本性任务。那么,我们能否以新文学传统的生成与流变为背景,以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发展与演变为参照,考察新世纪文学的生存语境,客观分析诸如乡土文化、消费文化、网络文化等新世纪文学的典型形态与典型文化之利弊,评估新世纪文学题材选择和书写方式的常与变,并在新世纪文学的价值选择中分析中国文学当代发展应然的价值取向呢?我们不妨以新世纪文学中的底层文学和新乡土小说这个影响深远的文学思潮和文学形态为例,分析其对新文学传统的激活和创化。

第一,底层的自我表述与新文学传统的激活。在底层文学成为新世纪最大的文学思潮时,即被部分论者认为底层关注古已有之,至少是五四新文学为人生,文学和写血与泪文学传统的当下延续,同时又是左翼文学、文化在当下的复兴;也有部分论者将其置于新文学单一的启蒙话语,对新世纪文学的资源作集体向后看的传统追认。犯从新文学与底层民众的关系来看,中国现代文学发轫之初,就已经确立了与底层民众沟通与对话的方向,这是新文学的一个可贵传统。但是,五四文学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恰J哈是启蒙底层民众,以期民众的自我觉醒,而后者更是五四知识分子的困惑和心结,正如鲁迅曾言:在现在,有人以平民工人农民为材料,做小说做诗我们也称之为平民文学,其实这不是平民文学,因为平民还没有开口。这是另外的人从旁看见平民的生活,假托平民底口吻而说的。犯在鲁迅看来,真正的平民文学要等到平民得到真正的解放,因为现在的文学家都是读书人,工人农民的思想,必待工人农民得到真正的解放,然后才有真正的平民文学,.。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难题在新文学初期并未能得到解决,鲁迅的愿景也未能在其有生之年实现。历经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当底层文学同样面对质疑者表述/被表述的责难时,我们看到了两个世纪几乎共时的难题,即平民(或底层)能否自我发言,若不能,作家(或知识分子)代言的合法性和限度何在?一个鲜明的倾向是,代言最有可能使作家陷入自我身份确认的道德焦虑,或因此有意制造底层状况而引来道德归罪,最终仍然成为知识分子自我价值焦虑的言说方式。

新世纪文学在回答底层能否说话,底层能否自我表述的一系列问题时,是否仍是五四平民文学传统的线性延续呢?当然不是。从书写姿态来看,将文学与现实人生发生密切关系,并将创作主体置于自我审视的地位,既是鲁迅等五四一代知识分子自我审视的一种途径,也是我们以此反思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的切入点。在这种关切点中,人道主义的深刻的理解与同情与个人主义的消遣与欣赏是区别文艺的现代意识与传统观念的分水岭,也是中国新文学能否将底层作为与自己相关的集体并将自己也燃烧在里边(鲁迅语)文学观念的明显界限。具体而言,就是以谁的眼光和视角看待底层,以何种价值观来定义底层,这是新文学与现实血脉相连的价值所在。在这个意义上春底层文学即是对启蒙文学的承续。但是,新世纪底层文学的新质更多体现在作家群体对现时代复合语境下实践自我表述和底层突围的新的文学精神。

新世纪底层文学所面对的是消费时代盛行、资本与市场合谋、阶层严重分化等复合社会语境,其书写对象是这一现实状况中的新阶层。在这一阶层中,既有一些不能言说的沉默的大多说,更有开口说的少数而后者的出现,是新文学在百年发展历程中的一种全新内变。打工文学、留守日记,以及候鸟叙事、城中村叙事等文学类型和叙事形态,已经开启了自我言说的文学新历史。尽管他们的表述不及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启蒙和自审意识深刻,但足以触动当下社会迟钝的神经;他们在进行自我言说时,打破了知识分子代言的想象,比如王十月、郑晓琼等,他们不刻意想象血与泪,而更多描写现代机器生产拉(线)上沉重的叹息,在闷罐车里焦急的乡思;当他们在异乡的水果摊上看到被挑拣的苹果,就想到和自己同为漂泊者的命运;作为建设社会大厦力量的主力军,他们能用笔墨写出自己的思念、孤独,甚至仇恨。那个无声的世界终于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所有这些,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个时代一个庄严的时代命题。

这种表述,从主体到客体,没有中介,没有他者想象,而是一种真切的自我表述。这一表述的出现是普通民众(平民)将自己作为心灵主体的伟大实践,也是鲁迅所期待的平民开口和自我表述的文学行为,更是文学审美现代性的典型显现。所以,新世纪底层文学中的打工文学、留守日记以及贱民歌唱、草根自述等文学样式和文学形态,一方面从底层主体言说的层面开始部分地饯行五四一代作家启蒙理想的终极关怀,同时又激活了启蒙的、革命的历史话语。在历经一个世纪后底层文学使新文学初期未完成的启蒙得以继续,也使人的文学未竟的文学现代性得以远距离续接。这既是一种历史主体获得解放的社会进步,更是新文学中为人生的启蒙话语、为艺术的审美话语、为政治的革命话语在新世纪文学中的当下新变。

从历史主体解放的角度看,新世纪底层文学、打工文学等文学形态是被启蒙的民众在自我表述中自我突围、自我救赎的书写方式,是新世纪文学对新文学传统的延续、突破与创化。

第二,乡土叙事的当代变迁与新文学传统的创化。新文学初期形成的乡土叙事传统,其思想根基建立在作家对乡土社会以血缘、家族为静态结构的审美判断上。1920年代周作人、鲁迅等首倡的乡土文学传统中的乡土叙事,通过鲜明的人性和道德的尺度控制人物和事件;在叙事伦理层面表现为对新旧社会变革中的道德批判、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这既是中国新文学初期形成的乡土审美经验,也是批判现实主义精神传统在1990年代式微后能够再度复苏的思想起点。.这一审美经验的改写发生在城乡关系壁垒被打破、城乡互动真正形成的过程中。

首先,新文学传统中的城乡关系。19世纪后半叶,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开始兴起,传统农业国家逐渐出现了城市与乡村的分野,并形成了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形态。中国新文学在发生期已表现出现代与传统、城市与乡村的强烈冲突,凸显了作家体验、回应现代性时复杂的价值取向,这是五四时期乡土文学出场的历史语境。而新世纪的乡土书写,特别是新乡土小说的根基是建立于1980年代的农村题材的小说和1990年代逐渐成型的多元价值。这一书写逐渐跨越了对静态的乡土社会的审美批判,更多呈现出城市与乡村的交往,农民与城市的博弈,这里有对异质化的空间变迁的把捉,也有对落后与先进、愚昧与文明二元结构的理性辨析,更有对乡村文化伦理和城市文化伦理的交往融合的切身关照。这一变化是百年农民心灵史在新世纪的历史节点上的飞跃,也是新语境下文学自身审美表达的历史使命。

尽管20世纪文学中的乡土小说、农村题材小说与新世纪新乡土小说具有同源关系,但二者已存在明显的差异多土文学叙事空间明显具有符号化特征,比如鲁迅的鲁镇、未庄,或者王鲁彦、许钦文、赛先艾等的故乡小镇、山地农村等。在新文学传统中,农村作为知识分子关注底层民众和社会进步的一个空间概念,仍然是作家回厄的、想象的精神家园,而不是变动的日常农村世界,在乡土文学的审美观念中,农村文化愚昧落后、狭隘保守。所以,在乡土小说中没有体现出两种文化的互动与交融,仍停留于一种单一空间的文化想象,甚至乡土文学作家提出避开都市题材,专写边远乡镇中的人物和风景。在很长一段时间,乡村与城市的隔离未能被拆除。虽然鲁迅的《阿Q正传》、老舍的《骆驼祥子》《离婚》,甚至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等小说从不同层面触及城一乡关系,但进城叙事在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为后来作家很好地继承。同样,城市书写也仍在相对封闭的都市空间展开,如1930年代的穆时英、刘呐鸥、施蛰存等新感觉派文学,在咖啡厅、酒吧、歌厅等现代性特征的局域空间里寄托了知识分子的现代体验:身居都市的孤独与落寞。在都市文学中,城市具有非人性道德和历史罪恶,而革命文学中的都市也最终成为革命和欲望的容器,这是现代作家对欲望化都市的集体表述。城市与乡村、都市与乡下等城与乡的空间互融的书写局限显而易见。

此后,由于战争和社会政治等客观原因,城乡互动关系进一步被历史性地制约和遮蔽,20世纪50 - 70年代,中国社会对城市、城市文化表现出相当消极的态度。城市与乡村书写没有突破此前的城乡隔绝与城乡对立。

其次,新世纪文学的城乡互动书写。近三十多年来,特别是新世纪初,制度层面的城乡流动壁垒进一步被破除,城市化进程加速,城乡一体化已成为时代巨变的风向标。城乡之间的物资交换、人口流动、文化交流等日益频繁,城乡空间成为一个最为重要的、对人民生活影响最为巨大的社会结构存在,也是当下中国社会正在形成的文化心理结构。铁凝的《哦,香雪》,高晓声的《陈负生上城》,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作品标识了这一时代巨变。城乡互动已成为时代解冻的春之声。这为此后的城乡关系书写发出了信号。1980年代中后期,新写实小说中的《一地鸡毛》、《塔铺》等小说则是以历史和现实中的进城难题,表达了人在面临日常生活构成的生存困境时的无奈与尴尬。在新世纪文学中,进城叙事再次成为文学面对的重大命题,城一乡关系书写再度成为文学表现中国社会城市化、现代化的重要语码。首先,从符号化到具体化。新世纪新乡土小说立足于现代性视域下的乡村变革,将小说的叙事视域与叙事空间向城市甚至荒野扩延,出现了城中村空间叙事、农民市民化叙事、侯鸟叙事等动态的审美空间和交往叙事形态,作家开始以交往的眼光将乡村看成一个变动的现实空间,而不是静态的历史空间,这是对五四乡土新文学传统乃至新时期农村题材小说相对封闭的想象空间的突破,从而逐渐形成了文学世纪转型过程中新的审美形态和审美经验。其二,从想象化到经验化。新文学传统中想象化的符号乡村中,人物形象虽具有高度的典型特征,落后、愚昧、精神胜利,这一判断是现代性知识分子批判传统的利器。而新世纪以来的乡村逐渐显现出具体化、日常化、细节化的现实乡村景象,无论周大新的《湖光山色》中的回乡困境的原生态世相呈现,李洱《石榴树上结樱桃》中世俗化乡村生存难题等,还是极尽叙事技巧的《上塘书》(孙惠扮、《生命册》(李佩甫、《带灯》(贾平凹)等新乡土小说,或以细节带动叙事,或以日常生活呈现乡村社会在时代褶皱里的隐在变迁。这既是一种新的乡土小说审美,也是对新文学传统中乡土小说资源的激活与创化,显现了现实语境下社会转型及其表征背后隐含的当下性乡土经验,对发掘言说中国经验的表述方式有积极意义。

新世纪城一乡关系中呈现的日常化、琐碎化的叙事方式注重感受和体验的生活碎片,根源于转型期乡村社会遭遇的整体困境和城市生活制造的现代性碎片。从另一个侧面看,又是传统自身按照经验、习俗、惯例而自发存在的质性传统的连续和异变,也是新世纪文学应对当下现实的时代性显现。

总之,新世纪文学从命名初期即与新文学传统之间进行着对话与潜对话,但二者的关系并非不言自明。新世纪文学与新文学乃至20世纪中国文学的关系既不是一种断裂,也不是臣服,而是一种世纪转型语境下的承传、革新与创化。无论是新世纪文学历史根基的寻找还是以当下价值标准选择让释传统的努力,都是建构中国文学精神、铸造新世纪文学的思想和理论资源的重要途径。所以,重新发掘与建构二者的精神联系,立足当下,回望传统,确立新质,可为新世纪文学发展寻得创新之道。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浅谈学校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升华
发布时间:2023-02-10
名校之名,首在文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认为,学校文化是指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
论新文学对传统文化的叛逆与回归
发布时间:2022-12-28
新文学从反家到回家,是其青春叛逆期结束之后理性意识回归的一种表现。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列维斯特劳斯所说的现代人的两难心理。在列维斯特劳斯看来,经验明显是属于文化传统问题,而差异则是属于文化多样性问题;由于人的天性并非......
浅谈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3-06-28
浅谈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文化是http://WWw.LWlm.cOM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是几千年来华夏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世界文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
论新世纪湖北文学的影视改编策略
发布时间:2017-03-03
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兴起虽然时间不长,但其传播速度之快、影响面之广令人乍舌,大众文化在新世纪的湖北同样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湖北文学在新世纪也迎来了全面快速的发展时期,老一辈的主流精英文学作家如方方、池莉、刘醒......
植根传统文化 创新语文教学
发布时间:2013-12-17
植根传统文化 创新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需要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才能为语文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 一、把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考试成绩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指标,教学因......
新传统主义与儒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发布时间:2023-02-06
一.复兴中国传统文化首先需要正本清源 由中国的历史进路所决定,复兴中国传统文化首先需要正本清源。 近代以来,由于西学东渐,西方文化逐步被中国接受之后,随之开始了反传统的“全盘西化”之路,中国传统文化因......
论新世纪文学理论体系的多元建构
发布时间:2023-07-03
艺学学科的发展由两个板块支撑:一是关于文学理论基木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二是围绕文学理论教材而展开的理论体系建构)这两个板块有交叉,亦有较大的分野)前者所有木专业的人员均有参与,涉及而甚广,目_论题常突破边界,对既有的体系构成......
“综合创新”,共创人类文化的新世纪
发布时间:2023-07-24
" “综合创新”或曰“综合与创造”是文化发展的规律。这是张岱年先生在三十年代初就揭示的。即综合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创造民族的新文化。当时先生称之为“综合与创造”。在尔后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先生一以贯之,不断丰富......
今天的语文课应如何上——谈新世纪的创新教育
发布时间:2013-12-19
" 新世纪的语文教学,培养创新能力是最重要的,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创新思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必须要摒弃满堂灌的旧教学模式,拓展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同时,注重学生的人文教育。那么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应如何上呢......
浅谈创新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 创新实验教学 传统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论文摘 要:培养创新人才,关键在于创新教学,而高等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验教学创新。但是传统实验教学的单一性、被动性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谈茗和香古琴 传统文化新传人
发布时间:2023-03-12
相对于浮躁而五光十色的现代生活,有人选择随波逐流,而有一小部分人选择传承传统,这在现如今的社会中,就像是逆水行舟。本期专题采访了三个不同领域的美女,她们年龄相仿,职业各不相同,唯一的共同之处就是,她们都热爱中国的传统文......
霸权与多元:新世纪电视文化随想(1)
发布时间:2023-01-12
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民众经久不衰的政治热情开始退潮,消费主义观念开始渗透到文化的创造和传播过程中。谁也没有预料到,曾经被当做靡靡之音的邓立君的《美酒加咖啡》在中国风靡一时,金庸的《射雕......
浅析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7-06
浅析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对文学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发表在纸张等载体(传播媒体)上,纸面文学显得渐渐消沉和疲惫,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体的新型文学活动——网络文学应运而生,这是一种由网民在电脑上创作并......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3-02-15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学会提取关键语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2.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分析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之间的差别。 3.理解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所具有的双重属性,明确21世纪我们......
浅谈地方高校在新世纪的出路
发布时间:2022-12-26
21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的社会,教育与科技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教兴国,教育为本”的观念越来越被人所认同,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起决于教育发展与科技知识创新,许多国家都把振兴教育作为面向新世纪的基本国......
传统文化的更新与再生
发布时间:2022-07-22
自然 的 历史 依着时间顺序由过去往今天 发展 起来,人们对于历史的思考却往往是由当下开始而回溯上去的。在我对于历史的好奇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关切之前,我关注的只是当代史。据我对历史的观察,这是一个较一般教科书所界定的时期长得......
浅论新世纪女性诗歌
发布时间:2022-11-03
摘要:女性写作在当下面临双重困境,从文本来看,要么是表达女权主义性政治的肉身写作,要 么就反其道陷入与男权话语同谋的无性别写作当中。21世纪的女性诗歌率先打破了这样的困惑,以 更为先锋的姿态,总体表现了技术更加内在......
试析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创新
发布时间:2023-02-18
试析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创新 随着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学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其方便易获取的重要特点使得很多读者越来越热衷于阅读网络文学作品,不可否认,网络文学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浅谈传统文化在党校文学教学中的继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6-12-30
我国是一个具有特性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我们要推动教育的发展。要结合当代社会的教育观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进行实施。要懂得创新,把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起来,在党校应该加大传承。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为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提供几......
浅谈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文化影响
发布时间:2023-06-17
浅谈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文化影响 近些年,伴随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化的影响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要想搞清楚文化的影响,首先要明白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从广义的角度讲,文化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
浅谈20世纪80年代爱情文学主题的流变
发布时间:2023-03-21
摘 要:新中国成立后近30年的文学作品中几乎找不到纯粹的爱情题材,一直到“文革”结束后,文学的“人学”性质才得以回归,先后出现了一大批以追求爱情自由为题材的作品, 给中国当代文学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本文旨在探究20世纪80......
创新:迈进新世纪的图书馆管理(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25
创新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鲜明特征,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本质也 在于创新,而作为管理创新主体的优秀的图书馆领导者,也成为图书馆行业的稀有资源,其 作用具有不可交换性。文章还简要分析了图书馆管理创新中所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知识......
新世纪中国后现代文化美学踪迹(会员资料)
发布时间:2013-12-17
新世纪中国后现代文化美学踪迹(会员资料) 新世纪中国后现代文化美学踪迹(会员资料) 新世纪中国后现代文化美学踪迹(会员资料) 内容提要:新世纪初年,中国学者对后现代的研究从哲学、法学、政治学、心理学......
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文化创新
发布时间:2013-12-17
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文化创新 中国无疑是传统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包括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思想学术、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精神文化资源和迄今熠熠生辉、异常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文......
浅谈盆景创作的传统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3-04-14
摘 要:该文旨在对盆景的创作与欣赏中的多样化审美需求进行美学辨析,以期为新时代的盆景创作技巧汲取养分。通过长期的盆景创作中反复实践、感悟、创新、超越,使盆景艺术达到一个新的创作境界。在对盆景创作技巧的追求中,不仅要从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新视角
发布时间:2022-09-05
摘 要:传统文化积厚流光,博大精深,它不仅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结晶,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更是民族精神的精髓,现代文化的基石。但是,纵观如今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崇高品德......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古诗教学与传统文化渗透
发布时间:2022-10-3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语文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不仅可以提高小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可以将传统文化植入学生心中,使我国传统文化可以有更好的传承。而古诗词教学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真实地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生活,在古诗文中,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品质,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还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浅谈柳与中华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14
【摘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柳”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它有关的姓氏、诗词和风俗等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有趣的故事,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柳文化。 【关键词】柳;姓氏;诗词;风俗;文化 To Research on Willow and Traditio......
传统文化世家与民族文化神髓的承传
发布时间:2023-02-06
传统文化世家与民族文化神髓的承传 文化意识的复苏和强化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内社会思潮中一种带有全局性、普遍性的特征。从学术界的文化探寻意识的自觉、深入和强化,到决策层对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建设的种种蓝图规划及其文化软......
新世纪文艺人民性的理论探讨
发布时间:2023-06-12
文艺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与中国当代文艺实践紧密结合的产物,继承丰富与发展了这一重要理论原则,提出了在新的时代语境中,特别是在市场经......
浅谈新经济学文化
发布时间:2016-05-27
这里是一篇新经济学文化,只有借助于文化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才有可能去理解“西学东渐”后中西文化冲突对于制度变革的意义;才有可能真正认识为什么“解放思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观点:中国经济发展的文化约束论 西方主流......
百年反思与新世纪展望
发布时间:2023-03-13
百年反思与新世纪展望 百年反思与新世纪展望 百年反思与新世纪展望 然而,在会计方面,20世纪却也留下了一些值得会计界认真加以思考的问题及一些很值得深切反省的历史教训,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记取历史教......
向21世纪的管理和管理科学(1)-传播学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13
信息革命将在强化管理功能、改变管理组织、完善管理 方法 、革新管理思想等方面发生根本变化。21世纪的管理和管理 科学 ,其 发展 趋势是创新管理的发展、风险管理的兴起、信息管理的普及、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出现,并由硬管理为主转向软......
新世纪国外人口学研究动态
发布时间:2023-01-07
摘要:(中)摘要21世纪以来,国外人口学研究在延续传统人口学领域三大板块的基础上,针对现实人口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呈现出理论沿袭、内容广泛且彼此交叉、手段和方法多样、应用性强等特点。本文围绕婚育家庭与社会性别、健康与死亡、预期寿命、老龄化、地域流迁、人口理论与方法等11个热点领域,以WebofScience核心合集为检索数据库,对2000―2016年人口学领域的英文文献进行回顾检索,重点突出.........
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发布时间:2023-03-14
【摘 要】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更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师和学生角色转变,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全面发展新时期的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3-12-17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众所周知,传统文化来自于历史的延续,它不仅是国人的价值观念的体现,具有极其宽泛的内涵,渗透在我们的思想、道德、www.LWlM.cOm风格、心志、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语言文字之中。更是中华......
谈新媒体语境下传统文化数字化演绎与传承
发布时间:2023-07-14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新媒体技术被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深刻地影响社会发展及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并且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在这样一个时代,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有关传统文化的信息......
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发布时间:2023-04-26
【摘 要】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所以说,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创造性人格,是语文教学中实施创......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之关系
发布时间:2023-05-17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之关系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最神圣和最重要的日子,传统节日的魅力之处在于凝聚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激励人民奋发向上,寄托了对来年的祝福与希望。[1]我国传统节日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高,具有......
谈新世纪音乐在中国的渗透与融合
发布时间:2022-08-06
新世纪音乐起源于20 世纪70 年代末的德国,是一种崭新的音乐形式,它采用现代音乐手段和电子音响设备,与古典音乐及当地民族音乐完美融合,这是它最大特点,也是它与众不同之处。短时间内新世纪音乐就以迅猛的速度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
传承•融合•创新:新世纪舞台美术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2-09-13
新世纪以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迅猛发展,数字技术不仅为舞台美术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也让节目的编排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党的十八大要求促进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文化部也提出愿景要提高艺术生产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增强文化演出的创造力......
和合学与21世纪文化价值和科技
发布时间:2022-10-20
和合学与21世纪文化价值和科技 和合学与21世纪文化价值和科技 和合学与21世纪文化价值和科技 内容摘要 关于中国文化现代化问题的争论已逾百年之久,诸多议论中虽不乏高屋建瓴、真知灼见者,然停留于抽象论说层面者......
浅谈彝族传统经籍的文学特征
发布时间:2022-12-24
彝族传统经籍既是传统信仰包括原始宗教信仰和日常民俗信仰所使用的经书,也是彝族人民在宗教信仰生活和日常民俗生活中经常接受的一种文艺形式。它的文本既是古籍、经书等比较神圣、庄严的传统存在,也是通过一定的仪式载体和宣诵形式传达给广大彝族人民的一种活的形态。与仪式、民俗等相结合的时候,它是整个文化生态中的一部分,脱离开具体的仪式与民俗,彝族传统经籍仍然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文本形式保存、学习、流传。因此,彝族.........
新世纪女性诗歌
发布时间:2022-12-03
很多人觉得论文很难写,其实不会,只要你清楚自己的选题,收集好材料,一般就很容易了。以下是由查字典论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新世纪女性诗歌.........
中国文学理论的世纪转折与建构
发布时间:2023-03-09
【关键词】中国文学理论 转折 建构 失语症 文论话语 一 上一个世纪之交,中国文学在的强大冲击之下,开始了“大河改道”式的巨大转折。这次转折的基本特征是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中“别求新声于异邦”,是真心虔诚地向西方学习......
中小学传统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0
一、传统武术与传统文化概述传统武术是指,在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至今的,以套路、散打包括功法练习为有机活动内容,以家传或师徒传承为主要方式,以提高技击能力为主体价值,注重体用兼备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1]。传统武术有着长期流传、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形式多样、作用显著的特点。传统文化是指由于文明演变而形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与民族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所形成的代表自己该民族特色的总.........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发布时间:2023-02-10
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今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的丰富教育文化资源,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和研究,将是一种新型的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本文通过研究目前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新世纪光伏产业展望-太阳能新能源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7-11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全世界光伏市场的发展情况和趋势,指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在今后十年内仍占主导市场,降低成本的途径在于进一步降低硅片的用量和提高转换效率。最后对全世界光伏产业的发展作出展望,预测未来十年光伏产业的平均增长率......
新闻传播要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温度
发布时间:2023-03-07
高校新闻传播课越来越不为学生所接受,越来越不受学生喜欢,这是当前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过程中毋庸置疑的一个事实。作为具有五千年文化传承、以史传文化与史官精神为主要载体的中国特色新闻传播文化,却为自己的民族所冷落,所漠视,到了......
新世纪中国政治学的“三个走向”
发布时间:2023-04-18
" 在20世纪最后的20年里,当代中国政治学经过恢复、补课和重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终于建立起来了,由此中国走出了没有政治学的政治中国。在这过程中,政治学的发展有过波折,但是,总的说,政治学科的理论体系、教育体系、科研体系等......
浅谈新闻与传播学院档案管理
发布时间:2023-04-08
近年来,随着高校新闻与传播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新闻与传播学院档案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闻与传播学院档案是高校档案的一个分支,作为高校二级系部单位,它不仅反映了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发展进程与规模,同时也是......
纪录片传播传统文化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3-05-02
摘 要 我国的传统文化价值的重要传播途径是纪录片的制作与播放。纪录片真实的还原性能够使得传统文化的价值得以有效传播,且对人们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 纪录片;传播;传统文化;价值 0 引言 “纪录片是影视的血脉”,且具有......
传统文化与“反传统文化”传统
发布时间:2023-04-06
传统文化与“反传统文化”传统 任何时代的思想构建的深度与广度,取决于这一时代的人们的反思能力,以及在反思过程中挖掘思想、精神资源的深度。对于思想史意义上的当代中国——我这里指的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的中国,因为在七十年......
二十一世纪文学史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3-02-24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史 罗宏:我来回顾一下,我们今天的话题是怎么来的。开始的时候,是个很小的问题。就是,我看了一些所谓“80后”作家的作品,韩寒、郭敬明的一些文本,我想看看:这些这么火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看完......
西沽公园的“新世纪纪念林”
发布时间:2022-10-26
近日,笔者在编撰《红桥区志》―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篇目过程中,查找资料时,发现一张14年前市区人大代表植造“红桥区市区人大代表新世纪纪念林”的旧照片。一时兴起,到红桥区西沽公园寻找那片纪念林,发现那片林子高大密植,郁郁葱葱......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20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越是国际化,越要民族化。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文化建设,势在必然。事实上唯有为本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才始终能对人们起到激励和提倡的作用。语文教学对于传统文化的复......
浅谈新世纪图书馆员的爱岗敬业精神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能够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图书馆的存在的真正意义,读者不仅是图书馆能够一直存在下去的重要参与者还是使图书馆的职能与其目标能够实现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承担者。所以,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核心。......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3-03
这里所要讨论的“过去”,当然不是纯时间的范畴。在社会、文化的意义上,过去主要指的是传统,即那个在以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 一个民族的传统无疑与其文化密不可分。离开了文化,......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13-12-19
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代价巨大的社会实验,中国人终于懂得了一个真理:未来的陷阱原来不是过去,倒是对过去的不屑一顾。就是说,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绝裂,甚至将过去彻底砸烂;而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
发布时间:2013-12-17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整个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在传统文化发展中起......
谈艺术设计创新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3-07-13
谈艺术设计创新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 艺术设计作为现代艺术中不http://wWW.LWlm.Com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边缘性的学科,同时也是杂糅了各种学科、兼容了各种不同的文化、包罗了各行各业的一种综合的文化体系。它不仅可以通过一......
大学文化传承创新与大学英语教学
发布时间:2023-02-27
[摘要]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仅仅是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要使命,更是培养创新性人才和知识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对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本文笔者就从大学英语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逐......
浅谈如何在文化生活教学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2-08-04
中央台热播的《汉字书写大会》掀起了收视狂潮,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见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地气,让学生在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下生发精神、孕育思想,同时,也让教师为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代代传承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而内涵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现行的《文化生.........
现代文学与新闻传播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2-09-26
【摘要】现代文学与新闻传播是学校两个互相独立的学科,其发展历史以及学科概念都具有各自的特征,然而因为它们在信息的表达过程中都使用到了文字,于是两门学科之间就发生了关联,这种关联随着社会的进步更加紧密。文章具体分析了新闻传播和现代文学的融合及应用。【关键词】现代文学;新闻传播;特征;融合;应用新闻传播主要是指对最近发生事件的具体报道,向公众呈现事件产生以及发展状况的一种传达信息的方法,其最实质的特征.........
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发布时间:2013-12-17
鄱阳一中凭借“明理、求知、强身、报国”的教育理念,通过显现的环境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走出了一条有浓郁传统文化氛围的特色校园文化发展之路,初步形成了富有个性魅力的校园文化。 鄱阳一中十分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校园环境整体设......
浅谈传统舞龙运动的创新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 关键词:舞龙运动 创新 发展 论文摘要:龙狮运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体育 活动,我国舞龙运动的发展历程以及我校舞龙运动的开展状况,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与弘扬提供一些 参考 和建议.是中华民族传统民俗中最优秀......
新世纪初中科学课程的教育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8
" 从教育史上看,一种新的课程教材价值的大小取决于是否提出了新的教育哲学思想和新的教育目标体系。特别是教育哲学领域的问题,涉及课程改革的根本,是课程教材编制中不能回避的问题。因此,我们力图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
谈高校舞蹈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发布时间:2023-01-27
一、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劳动人民经历几千的发展而产生的物质财务与精神财富,将其融入到高校的舞蹈教学当中拥有十分中重要的作用。艺术类高校的舞蹈教学是我国优秀舞蹈人才的培训基地......
浅谈日本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16
浅谈日本传统文化 1. 服饰 和服是日本传统的民族服饰,以其高度的艺术性和独特的款式闻名于世。“用布一幅,中穿一洞,头贯其中,毋须量体裁衣。”——《魏志·倭人传》 这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倭人的服装,这便是和服的雏形了。现在的和......
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
发布时间:2022-07-21
一、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的现状分析1.教材选编体现了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的新课标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必须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把学生塑造成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的人,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从而献身人类进步事业,强调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渗透传统文化因素,成为各版本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一致取向,承载传统文化的文言文一般都占到了40%左右,还有.........
新世纪诗歌“病”了吗?
发布时间:2023-04-06
新世纪才刚刚过了十几年,新世纪诗歌已经表现出与以往诗歌不同的新质。新世纪诗歌已经进入众多诗歌评论者视野,相当一部分诗评家,他们给新世纪诗歌把脉问症,望闻问切,为其诊疗开方,这反映出新诗评论家对当下诗歌的焦灼及对学术伦理承担。在“新世纪诗歌”这一领域,张德明教授算是进行持续、有效关注的、用力的学者之一。他不仅与著名诗人李少君一起掀起了新世纪诗歌理论新探――“新红颜写作”的理论大潮,而且还组织了21世.........
汉语言文学与传统文化探究
发布时间:2017-01-19
摘要:汉语言文学经过几千年的时间沉淀,已经成为中国的传统人文科学,中国作为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拥有我们中国特色的传统中国文化。汉语言文学通过丰富多样的传播手段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中国文化......
浅谈大学体育教学与传统武术
发布时间:2023-06-21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大学扩招,学生数量大量增加,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体育教育,致使全国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所下降。武术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武术在大学体育课程中也是一门热......
浅谈小学语文创新能力
发布时间:2015-09-14
语文意识是一个语文老师作为一种专业的重要标识。数学老师需要数学意识,音乐老师需要音乐意识,而语文老师毫无疑问、理所当然地应该具有语文意识。所以,语文老师要用语文的眼睛看问题,用语文的耳朵听声音,用语文的嘴巴去交谈,甚......
新世纪与中国民法典的制定
发布时间:2023-04-15
新世纪与中国民法典的制定 新世纪与中国民法典的制定 新世纪与中国民法典的制定 我国几个重要的法律部门如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都已制定了较为系统完备的法律,它们尽管在名称上未被称为......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
发布时间:2016-12-09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知识传授的实施者,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注重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为学生......
浅谈新经济地理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09
自克鲁格曼将空间概念引入迪克希特一斯蒂格利茨的垄断竞争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完成了新经济地理学的开山之作,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浅谈新经济地理学。 提出核心一边缘模型以来,关于空间的经济研究得以进入主流经济学的视野,......
中世纪文学作品的思想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04
摘 要:但丁是意大利著名诗人,与薄伽丘、彼特拉克一起,号称“文艺复兴前三杰”,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丁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最有价值的无疑是《神曲》。本文旨在通过对文艺复兴时......
谈现代商业广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影响 深远,植根于我国文化环境中的 现代 商业广告,无形中继承和利用了我国传统文化。同时,现代广告要有效地影响顾客的文化性消费心态,也需要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影响。本文认为,现......
20世纪拉美文学的二重选择
发布时间:2013-12-18
巴斯康塞洛斯的“宇宙种族”说包含着一种模糊的“本土全球化”意念,这与源远流长的美洲主义思想一脉相承。对巴斯康塞洛斯而言,拉丁美洲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可以划等号的。由于种族构成和对一切先进思潮的兼收并蓄,拉丁美洲成为了一个名......
CSA: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新观念与新方法(1)-传播学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7-24
20世纪末,随着 企业 外部竞争的加剧和企业内部管理的强化,在公司治理的推动下,内部控制 理论 从二点论(独立论) 发展 到三点论(结构论)再到五点论(框架论),体现了内部控制理论的跨 时代 突破。内部控制系统评价也由传统的审计人......
新课改下作文教学浅谈
发布时间:2022-09-04
摘 要:回顾传统作文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凸显出来,教师不能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作文教学流于形式,效果甚微。新课改下,作文教学的改革必须进行。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新能力;作文教学模式 新课改赋予了语文教学新......
浅谈作文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3-02-26
"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情感外化的一种表现,是学生知识重组、创新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
高中语文创新教学浅谈
发布时间:2015-09-14
我国的教育事业一直受到国家和民众的关注,国家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当然,教育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尝试改革与创新。创新教育作为用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培养......
论20世纪前期新历史考证学的史学建树
发布时间:2022-08-11
[摘 要]20世纪初,在传统史学向近现代史学转变过程中,新历史考证学继新史学思潮后异军突起,成为百年史学思潮递嬗中的重要一环。其中,以王国维、胡适、陈寅恪为代表的史学家,对史学研究进行领域开拓和方法总结,并在研究范式上展开......
浅谈幼师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3-01-04
"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素养 论文摘要:传统文化是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它既是一个知识体系,也是一个价值体系,它是整个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在对幼儿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学前教师无疑担负着最......
浅谈传统文化与家庭养成教育
发布时间:2023-03-17
长期以来,我们过多地致力于对物质层面的追求,忽略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塑造人格、培植教养方面的教育功能,导致我们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心灵日益空虚,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很多是发生在成年人身上的,他们在青少年......
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突破
发布时间:2023-06-05
跨入了二十一世纪,我眼前仍然晃动着许许多多茫然的眼睛。没有生活的目标,没有目标地生活,走不上人生正确的道路,没有正常的人生 规律 ,这是 现代 人们的悲哀!虽然,人人都在走着自己的人生道路,然而在这些道路上,荆棘丛生,暗礁遍......
论新世纪旅游业发展-旅游管理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8
精品学习网论文频道的旅游管理论文为您提供一篇新世纪旅游业发展论文,内容如下: 论新世纪旅游业发展 由于人力资源--知识、技能、创造力--将继续决定旅游者经历的质量,因此,培养和发展旅游业的生力军,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规划,将是......
诗歌论文-新世纪诗歌叙事特征探析(1)
发布时间:2013-12-18
在新世纪以来的诗歌创作中,“叙事”手法在诗歌书写实践中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叙事性”已经成为当下诗歌书写的一个主流现象和特征,这是当代诗歌的嬗变和进步所致,这种现象从新世纪伊始就引起了诗歌评论界的适度关注。进入新世纪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