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二十一世纪文学史的建构

二十一世纪文学史的建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14:26:59
二十一世纪文学史的建构
时间:2023-08-07 14:26:59     小编: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史

罗宏:我来回顾一下,我们今天的话题是怎么来的。开始的时候,是个很小的问题。就是,我看了一些所谓“80后”作家的作品,韩寒、郭敬明的一些文本,我想看看:这些这么火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看完我就有一个感觉:如果把这些东西拿到课堂上讲,恐怕就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东西了。我上过当代文学史课嘛,我的感觉是,老师们不会讲这些作品。这些东西,一般认为就是小家子气嘛。那么,我就想,我们大学里的当代文学史教程,把莫言、余华这帮人讲完了以后,要讲80后作家的时候,怎么办?你不能对一个作品没有价值判断,是吧?什么叫经典?什么叫杰作?什么叫伟人?什么叫巨匠?什么叫做一般的作家?你需要评价嘛。你要有你的文学观和文学史观嘛。我们传统的文学观与文学史观,要处理这些作家的时候,可能就面临难题了。这是现当代文学史教学上的一道坎。文学史要过这道坎,如果逼得要调整文学观,要调整文学史观的话,就是一个重大的问题了。这就出现了今天要讲的话题。

谭运长:当代的文学史,民国时候有没有出现过?

陈:好像没有,都是中国文学史或者中国大文学史,那时好象没有为当代写史这种概念。

谭:但是文学史观大概还是有的,当时有一套书《中国新文学大系》,这个就算了嘛,它是用选本的形式,建立一个文学史的概念。当时赵家璧主编请了一些名家写序,鲁迅呀、郁达夫呀,都参与了。分小说一卷,小说二卷,戏剧一卷,戏剧二卷,诗歌一卷、诗歌二卷,等等。散文有很多卷,周作人、郁达夫、朱自清写的序。

陈:那只算准文学史吧,还不算文学史。

谭:那是用选本的形式,没有像后面的“新文学史稿”、“现代文学史”那样。如果需要的话,我们就权且把它看成是民国的当代文学史吧。为当代写史,它里面有许多重要的经验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

重写文学史的经验

罗:但他们当时并没有找到这个支点。所以这里面就有一个不伦不类的问题。三个时代有三个时代不同的主题,要把它一锅煮,用什么东西来把它一锅煮?这里面就有个处理的难度。他没有解决好。总的来说,历次有关“重写文学史”的题目,基本上是想解决政治和文学本体的矛盾问题。就是:是以文学本身的逻辑去写文学史,还是以政治统摄文学?是政治标准第一,还是艺术标准第一?虽然观点很鲜明,口号也叫得挺响,就是要回归文学本身,但实际上这矛盾始终并没有解决好,可以说,的确做了些小修小补,比如说把张爱玲呀什么的拉进来,但本质上的矛盾依然存在。

陈:上世纪重写文学史的努力,我认为他们是为中国当代文学做出了一个很大的贡献。比如说陈平原、钱理群和黄子平,他们是在当时文学界还一片懵懂的时候,提出了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格局的关系这样一个思路,认为中国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们应该从世界文学的眼光来看中国文学,同时要看到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位置。我觉得他们这个观点,是当时的改革开放思潮在文学领域的反映,简单地说,就是和世界接轨。到王晓明、陈思和的重写文学史呢,我感觉至少是他们的初衷吧,主要是受到夏志清的《现代小说史》的影响。上海几乎都有这个倾向,陈思和、蔡翔、吴亮他们,都有这样一种潜在的东西。我记得那个时候蔡翔好像还直接表示过要多学一些台湾的东西。他们有一个很重要的贡献,就是针对当时的意识形态的文学史,提出要用新的、审美的眼光,要有自己的文学精神,对文学史进行重新的认识。我觉得,一方面他们提出了新的观念,另一方面,的确像罗洪讲的,那个意识形态的逻辑还没有去除掉,他们还是沉浸在旧的框架里面。就是说,他在针对意识形态文学史时,是用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来对付这个旧的,实际上还是在那个筐子里边,对不对?

谭:内容变了、观念变了,但框架没有变。

陈:对,观念变了,逻辑没有变。那种意识形态的逻辑,好像还没有完全摆脱出来。

谭:20世纪重写文学史的经验,解决了什么问题,留下了什么问题,的确值得总结与反思,然后要用他们留下的遗产,来解决我们今天要面临的、那时的人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北京的“20世纪中国文学”的提出,很明显的一点,就是时间上打通了近代、现代与当代,看上去似乎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工作,实际上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里包含着对一种僵化的意识形态的突破,重新回到文学史的学术规范上来。以前那种将历史硬生生地区分为近代、现代、当代的做法,显然是僵化的、受意识形态把持的,而并非出于学术的逻辑。当时,要进行打通,称之为20世纪中国文学,实际上就是对“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僵化意识形态进行突围。有人说,他们是受了勃兰兑斯那个“19世纪模板”的影响,也想玩一个中国版的勃兰兑斯,即便如此,考虑到当时的背景,他们“去意识形态化”的努力,无论就动机和效果看,都是存在的。文学史领域的“去意识形态化”,延续到后来上海的“重写文学史”,变成大张旗鼓的一种思潮了。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段的视野,另外,一个本土与世界的视野。在“去意识形态化”的基础上,在一个相对比较长的历史时段内,以开放的、世界性的眼光审视中国文学的现状,这是他们留给我们的重要经验。刚才谈到的问题,是我们怎么评价这一拨思潮在突破僵化意识形态这一点上,它算成功吗?他的历史的、本土与世界的视野,真正实现了吗?

罗:在这拨思潮下形成的文学史文本,后来曹顺庆就指出了几大问题,他说第一,文言文作品没写进来,不等于这个时段就没有文言文作品了嘛,尤其是在诗词上,有很多高水平的诗词是文言文。第二,少数民族的文学没写进来,一些属于少数民族出生的作家的作品,也是作为汉族文学写进来的,没有强化少数民族的文学;第三个,就是民间文学没写进来,把俗文学,民间流传的那种,忽略掉了,基本上写的是雅文学,没写俗文学,或者说是重点写雅文学,写俗文学则一笔带过,厚此薄彼。他说这叫做“文学话语霸权”。

谭:但我觉得这是另外一个层面上的问题,就他们的观念与姿态来看,其经验应该还是很积极的。还有,回到文学性,也不能说他们不成功。

罗:确实做了大量补过的工作。就是把很多以前忽略的作家,确实有价值的作家,重新写进来了。就是我们说的拨乱反正,把很多有冤案的平反过来。

陈:另外一点,就是重写这个行动本身,它带动了思想的活跃。

21世纪文学史面临的挑战

罗: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评论是文学理论的实践。

谭:是文学理论的实践和文学史的实践。文学史是一种写法,当然文学史观一定是建立在文学理论的基础上的,可是它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能罔顾文学事实。什么距离文学事实最为接近呢?就是文学评论。文学评论是对这两种观念――文学理论、文学史的一种实践,既要关注文学价值,又要关注文学史价值,更要面对文学事实。文学史的对象,就是文学事实。比方说,刚才讲的,对80后这种文学现象,假如固守着传统的文学价值标准,一定会有人认为可以将80后作家排斥在文学视野之外。但是文学史不能如此,这就倒逼得文学史观要做调整,而文学史又倒逼得文学理论也要做调整。因为,历史是怎么构成的?历史就是一个连续性的时间概念嘛。文学理论可以只关注莫言,可是文学史不可能就在莫言那里中断了。所以,建构面向21世纪的文学史,我认为,需要从文学评论开始,一步步地往上倒逼。文学评论,一方面它联系着一个文学理论的思维,同时又联系着一个文学史的思维,而它又是最切近地面对着具体的作家作品与文学现象的。在这样一个面临巨变的时代,可以说,文学评论承担着它从未有过的重大的历史功能与意义。我们以前的学者,向来是不怎么重视文学评论的工作的。学者们愿意自己是一个文学理论家,也乐意当一个文学史家,却总是不太情愿人们称他为文学评论家。但是现在,我认为,只有从文学评论家的队伍里,才能冒出一个真正的文学理论家或文学史家,因为,目前最迫切的,就是需要建立一个从文学评论到文学史,再到文学理论的倒逼机制。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文学评论队伍,能够承担这样一种重大的历史责任吗?吊诡的是,恰恰是文学评论,目前最为不能令人满意。文学评论队伍的素质实在太差,这大概与前面说到的大多数真正的学者不愿从事文学评论工作有关,同时也在于文学评论门槛太低,缺乏专业标准。现在的文学评论,很多问题甚至并非出在学术上,而属于道德领域的问题。比如说,指鹿为马,这是一个认识上的问题吗,当然不是,而是一个与利益相关的、道德上的问题。说起来,我们整个的文学史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指鹿为马的问题,当然,这种问题几乎与学术无关。

罗:如果是纯粹的认知问题,只要把认知的障碍搞清楚它就很容易达成共识的,对吧?现在的问题是,其实我认识得很清楚,但是,利益驱使我走向了我的认知的反面。受利益驱使,我就会另外编造一些事实,同时糊弄一套逻辑来进行论证,我的评论就出现了。

谭:文学评论的学术品格、学术道德问题,关键在于没有门槛。既没有人品、文品的门槛,甚至也没有专业知识的门槛。我们这里不需要专业知识也可以搞文学评论,往往只要他的文字比较好,他就能成为评论家了。说文学评论是一个大垃圾场,因为它连菜市场都不如。市场买卖都有自己的行业标准与准入规范,文学评论却缺少这样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当然,和任何一种学术研究工作一样,文学评论是不需要执照的,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可是,大家都知道,恰恰因为它不需要一个外在的执照,其实就必然要有一个极其强有力的内在的约束,就是包括独立品格与自由精神在内,以发现真知,追求真理为目标的、真正的学术精神。没有执法者来监管,但是每个人内心都有着一个最严厉的执法者,进行自我监管。这才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文学评论。

罗:时代变了,人也变了。以前是大时代的人,现在变小时代人了。你就不能再用大时代的标准。

谭:以前我们提千岁忧和天下观,大时代观念嘛,以前传统的文学观念是作家要怀千岁忧,要抱有天下观,叫做宏大叙事。现在是小时代。

罗:我认为不管怎样,文学总要有的一点,就是关注社会,关注人民。曹丕讲“文章乃经国之大业”,是吧。这个思路,其实是2000年来一直到余华都没变的。古人有悲天悯人的情怀,现在却拿老百姓、拿穷人来调侃了,你越穷他越拿你开涮,以前会觉得这是不道德的,是吧,以前我们对小人物的关注,如鲁迅写的那个车夫,就把车夫写得很有崇高感。不管怎样,文学总有一个崇高的精神在。就算王朔,当时说“躲避崇高”,说“我是流氓我怕谁”,其实他就是一种有点像“竹林七贤”那样的逆反的。

谭:是一种反讽。当时讲“躲避崇高”,实际上是一种反讽的修辞,我们到现在可以看得很清楚了。但现在的作家不是这样,现在是真的“我是流氓我怕谁”了,而王朔说这话,是一个反抗和批判的姿态。 罗:不管怎么千变万化,往山走去呀,山向我走来,我们在中间相遇啊,还是要有些不变的东西。否则的话,简单地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史,那这个文学史不就成变色龙了嘛。文学史它要有文学的本体属性和标准呀。还有一个,我们中国的文学史,还要有中国气派的东西,就是中国的理念……

谭:文脉、气脉。中国精神。

罗:嗯,中国精神还是要贯穿其中的。中国精神不能仅仅体现于用汉文字表述吧?你还要有一个内在的魂呀。

陈:这一点陈思和他也谈到过,他说的是中国文化精神。可见虽然每一个时代都有各自关于文学史问题的表达,但大家所考虑问题的视野,基本是一致的。

罗:而我们现在,可以说遇到了真正的挑战。我们这个时代的变迁,是出现了世界观意义上的变迁了。这个新的世界观和新的人生观,不能不形成自己的文学观,而人们形成自己的文学观以后,他不能不代入到他自己的创作中去,于是乎我们面临的这个文本呀,那就是一个完全两样的文本世界了。你面对一个完全不同的文本,用什么样的价值观来评价它?来总结它?所以我们今天的文学史,就已经不是简单的补过的问题,而是要面对新的文本世界,甚至要调整我们的一系列的有关文学价值的观点,然后你才能把这些作为一个原则灌输到你的文学史的书写中去。

陈:你说的这个新的文学价值观,不仅仅是针对80后作家的,而是要对全部文学历史发言,其中包括,在这种新的观念下,对莫言怎么评价,对不对?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很多作品,甚至更早时候的作家作品,都要来一个重新的文学史评价。

罗:是的,文学史的尺度要有一个比较坚定的、一贯的东西,不存在只适应一部分人的文学史。

谭:在这个文学价值观里面,刚才讲到的,既然是中国的文学史,必须要有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的文脉,那么我们不妨来看一看,任何时代的文学史都应该有的一个价值,所谓的中国文学的文脉,它由哪些东西构成的。我看中国的文学观和文学史观,一贯比较讲究的东西,其实从文学作品来讲,恐怕外国的也一样,也具有这些,但是我们的评价系统里面是特别着重这个的,可以总结几条吧。一个就是忧患意识,我们讲怀千岁忧,抱天下观。一个是空间意义上的,那就是天下观,要是用西方的术语,大概就是社会性、社会责任感,但我们不叫社会,我们叫天下。千岁忧,它是个时间的概念,就是:我们不光看眼下的,而且看过去的,看未来的。这种忧患意识,从屈原开始,《诗经》里面也有。然后每个时代我们都特别着重从这个角度去评价作家、诗人,这是一个。另外一个,就是个人风骨。你看汤显祖、关汉卿这样的,一粒铜豌豆。个人风骨,这个也是在我们的文学评价系统里很突出的。还有一个是文学形式方面的,就是美文丽藻,你看李白也好,杜甫也好,都是修辞大师。李白相对来说表面看起来不讲究,是吧,他就是一股气,韩愈就特别讲究这股气,他说“气盛则声之短长与言之高下者皆宜”。有这股气,它最后呈现出来的还是美文。美文有几个标准,一个是正,它必须是正直而不是邪气的;一个是雅,我们文言文那个表达是很文雅的。美文丽藻,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明清小品里面,像张岱、余怀那一类,文字那个美呀。我们自古以来就是特别讲究文学形式的。

罗:的确,中国文学的文脉是很清晰的。我觉得中国人写东西,不管他写的事是多么潦倒无赖,但有一句话,就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破了,不是独自悲苦了事,还要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还有这个情怀嘛,是不是呀?中国文学也写一些小情调,刚才提到的一些明清小品就是小情调嘛,但是他写的小情调,都很善的,就是有独善其身的这种感觉。所以,在我们这里,这种哪怕很卑微的善良,是一定要守住的,是不是?这大概也就是你刚才说到的个人风骨了。

谭: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所说的中国文学的文脉,是不是也受到挑战了?所谓挑战,其实我觉得总结起来,关键的一点,就是文学从精英化向大众化、平民化的转型。

陈:没错。

谭:这个其实不是我们现在才出现的,胡适那时候的白话文运动,就是一个由雅转俗的过程,由精英向大众转型,平民化的过程。所以我们不应该把80后的这种风格,看成是突然出现的,其实它从20世纪就开始了。白话文运动,为什么当时几个人登高一呼就能够成为现实呢?当时他们的阻力那么大,而且我们文言文的历史那么长,里面可以炫耀的东西那么深厚,可是胡适这么一尝试,就成为我们的新文学了。前面提到的《新文学大系》,就是对白话文运动之后开始20年左右的文学的总结,短短的20年,就林林总总、蔚为大观了。因为这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我们要看到,由雅转俗,由精英向大众,由长时段进短时段,由宏大叙事转向个人叙事,这个不是最近出现的,我们的20世纪文学史,就已经有这个方向了。只是,这个倾向到现在愈演愈烈,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判断,已经有些过头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建立一个真正能够涵盖全面的,能够对当下的文学现象发言的文学史框架,它的意义是非常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史对于文学现象,也有一个反拨的作用,就是对眼下的这种泛滥的势头,有一种挽狂澜于既倒的作用。当然首先要涵盖它,要能对它发言,同时你又必须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文学观,当然这文学观也是要经过调整的。我觉得我们说回归传统,不光是回到我们古代的传统,就是我们说忧患意识、个人风骨、美文丽藻的传统文脉,还要回到20世纪文学史建构初期的那个传统,即五四传统,才能将眼下的问题看得更清晰。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五四传统,比如说鲁迅呀、胡适呀他们一批人搞的东西,今天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说它是进入不了文学史视野的,进入不了中国气派、中国精神这个概念的,虽然他们当时跟古代的传统有过很激烈的对抗。这是因为,他们每个人,骨子里面都还有一种中国精神。我们今天要讲的中国文学一以贯之的文脉,在他们身上有很强烈的表现。比如,当时他们提出白话文运动,也是出于千岁忧和天下观啊,是不是?他们当时“打倒孔家店”,也是出于这个。相比之下,我们今天这些80后作家,是否还能认同千岁忧和天下观呢? 罗:从这个角度,的确可以将眼下的问题看得更加清楚。文学不管怎么写,你可以写小,也可以写大。你写大的时候,就叫“达则兼济天下”,你要有个“济”字不能丢。你写小的时候呢?叫“穷则独善其身”,你那个“善”字不能丢。我们刚才谈到过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躲避崇高”论调,那也是在平民化的意识之下出现的。它实际上是一种反讽,一种批判与反抗的姿态,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背弃崇高的文学价值,文学史上就应该有他们的地位呀。还有就是90年代出现的“新写实”,如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就是从个人化的角度进行的叙事,表面上琐琐碎碎,似乎跟天下观、千岁忧等宏大叙事没有关系,但我们今天回过头来看,也是一种反讽。可是现在的这批人,他今天的“一地鸡毛”,“躲避崇高”,就不是反讽,而是实实在在的观念了。他对于“鸡毛”津津乐道,是作为正面来表现的。他没有提“躲避崇高”,但实际上他在躲避崇高;他没有提个人化写作,实际上是在逃避、或者说压根就不关心宏大叙事。所表现出来的,只是一个标题,没有任何宣言,就是叫“小时代”,是吧?

陈:对,这个词,是很典型的。从《我是流氓我怕谁》,到《一地鸡毛》,到《小时代》,很能说明问题。“小时代”,其价值也就是在这个标题上了。

谭:说到这里,我觉得,我们要建构的21世纪文学史,怎么样面对80后作家呢?就在这样一批人当中,用所谓千岁忧、天下观,能不能发现他的价值?就像我们今天重评王朔一样。其实当时王朔那批人,也有人认为是进不了文学史的,躲避崇高嘛,个人化嘛。到后来看法就不一样了。

文学史与80后的相遇

罗:这样说就可以回到主题上来了:文学史与80后的相遇。当文学史遭遇80后,要坚守什么?又有哪些是要妥协、甚至调整的?我觉得你刚才讲的一个东西,是我们要妥协的,比如雅向俗的转化。面对各种俗的形态,我们心态要平衡,不能够总坚持说要雅的东西,是吧。

谭:由雅入俗、平民化这一点,是20世纪以来的历史潮流。但是这里也有一个度的问题。过头的俗,那大概是需要用真正的文学史观来纠正的。

罗:总的来说,雅向俗的妥协,是我们要调整、让步的,是不是呀。而中国文学的文脉,比如千岁忧与天下观,就应该是80后作家需要向我们靠拢的地方了,是不是这样。这,就是文学史与80后的相遇。

谭:我们整个20世纪文学史的变化,一个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精英文学向大众文学的转型,这个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要给它正面的评价。事实上,一方面是由文言向口语的转变,另外一方面,是西方化,就是我们大量的翻译作品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这就需要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文学,需要继承上世纪“重写文学史”经验的遗产。

罗:此外这种家长里短,阿猫阿狗啊,这种有情怀的、小情调的个人化写作,也是我们的文学史观可以作出的一些妥协。

谭:这里面就是一个表现力的问题了。实际上你说的这个素材的问题,《一地鸡毛》也好,写上床也好,什么都好,我觉得用一个比较大视野的文学史观来看,这些都根本不是问题。问题就是你在这里面能否看到你刚才所用的一个词:情怀,用我们传统的话,就是千岁忧、天下观,或者文学家的个人风骨,是吧。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甄别嘛。80后有这么多作家,你不能说《小时代》就是唯一的。如果说《小时代》真的就不具备这些东西,我们就看看有没有别的呗,对不对?这就又要说到文学评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部分的评论,就把《小时代》呀,韩寒、郭敬明捧起来了,把另外一些人可能就给他湮没了。

陈:嗯。我们不能够跟着眼下的文学评论走,因为现在的文学评论,实在是很不专业。比如有一篇文章叫《80后作家排行榜》,就是一种商业广告的手法,把韩寒排第一,李傻傻大概是排第四。

谭:文学评论,它应该是在一个专业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的视野下进行的,这种意义上的文学评论,就必然成为文学史的一个重要的参考。你写文学史的话,基本上就是按照文学评论所形成的整体的舆论环境来排座次的,对不对?但是现在我们的问题就出在文学评论上。根本问题在哪里呢?这个文学评论不是从文学专业出发,而是依照商业市场的逻辑来进行的。就像贾平凹的《废都》,当时市场强调其色情的内容,写文学史的人,就需要从文学专业的角度,将市场给加上的那层迷雾拨去,才能看清楚它真正的文学价值。

陈:对呀。

谭:但是,就说韩寒、郭敬明吧,假如把他那些市场造成的种种迷雾拨掉了,其文学的价值,是否还能成立呢?这就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如果不行,我们就要甄别,要发现其他的80后作家。不能任由文学评论的失职、失守。

罗:文学评论这些人,就等于是游击队拿着鸟枪、拿着梭镖在这里从事他们的工作,所以也不能仅仅怪文学评论工作者。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评论,我觉得是互动的。文学理论与文学史的建构,也要给评论者提供思想武器。

陈:对的。文学评论的问题,只是一个现象。我觉得这30多年来,我们在文学理论上没有建构,没有新的建构,这是一个实质性的问题。我们现在用的文学理论,基本上还是以前年代的。包括执政党的这几个主席在文代会上的发言,其实背后所支撑的文艺理论,都还是以前的,没有新的。

谭:这个你说得对。但是有一点,文学理论,它有一种是以文本形式呈现的文学理论,我们没有建构,长期没有新的建构。但是,在你的脑子里、我的脑子里,都有文学理论。我们脑子里面就是有一个文学价值观嘛,这个是有的呀。

陈:这个有呀,任何人都有呀。

谭:我们设想,如果我们去从事文学评论,不会因为多了或少了文学理论的文本,就没有办法进行文学评论了。因为我们脑子里面有我们的理论、有我们的价值观,这个东西是一整套文学意识形态,它是存在于每个从事文学专业的人的头脑中的武器嘛。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这一帮人很少去搞评论,或者是说,当我们从事文学评论的时候,对80后作家失语。又或者是,被眼前的一些现象所迷乱了,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只关注韩寒、郭敬明。 陈:这个不是理论建构的问题,只是操作上的问题。现在所谓的文学评论就是两点,第一是针对名家,就是讲你要写名人,你不写名人的话自己出不了名。第二就是写热家,比如韩寒、郭敬明,都是市场上的热点。

谭:就是跟着市场走。

陈:所以评论家的工作,也变成了发现热点,就像新闻记者一样。

谭:热点、卖点。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比较多的,一个是网络上的评论,它不是通过评论文章出现的,而是通过点击率啊、点赞啊、顶啊诸如此类的形式;还有就是媒体,例如报纸娱乐版的评论。所缺少的,恰恰是专业性的文学评论。

罗:专业文学评论的缺席,的确就是这样。

谭:所以文学史没法写,关键就在这里。因为没有给你提供一个正确的名单。当你用你的文学观来看眼下这些人的作品,你就觉得不对了,因为你是有专业性的,而人们给你开具的名单是没有专业性的。

专业文学评论的缺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呀。因为写文学史的人不可能看每一部作品嘛,他只能是跟着评论走。你看我们古人写文学史,也是这样的。现在不要说一般的文学评论,连评奖都出问题呀。整个评论的视野,全都失去了一个基本的专业性。评奖,你看鲁迅文学奖,全国奖都出问题,你说你文学史怎么写?

罗:还有就是文学理论自身缺乏建构,没有给评论家提供好的武器,逼着他拿鸟枪去糊弄世界。

谭:你刚才讲到互动,没错。但眼下的问题,我认为还是要从文学评论开始,一步步往上倒逼。写文学史的人,他不能看每一部作品,文学史观是一个社会整体的概念,不光是属于文学史的某个具体的写家的。

罗:也就是说,文学评论是侦察兵,他们要给你提供一个比较完整、比较准确的文学格局的信息,而他们没有给你,反过来就影响到理论工作者,使他们就没有办法进行比较完善的理论建构。

谭:对。没有理论建构,从事文学史的人,和从事文学评论的人没有你说的这个好的武器,只能拿梭镖去,或只能从具体的感受出发。这本来也不会有大错的,只要这是一个聪明人,艺术感受力强的人,他对文学价值的认识总是八九不离十。但是还有一个大环境的问题,专业失守,跟着市场跑,那就没办法了。

罗:这样的话,他汇总出来的文学地图,本身就是个错位的地图。然后我拿这个错位地图进行理论建构,我又出现理论的错误。

谭:所以关键还是在于选拔机制,文学评论起的作用就是选拔嘛。比如搞体育的,要从众多运动员中选出一些人组成能够代表中国水平的国家队。文学上的中国队,应该是怎样选拔出来的?

罗:等于说,招生办招过来的人都是乌七八糟的,最后这个北大也培养不出好学生,是不是这个意思?

谭:生源有问题嘛。

罗:招生办的人给你画的这个文学地图,本身就是漏洞百出。

陈:比如讲到80后,张悦然、李傻傻,为什么他的地位没有郭敬明、韩寒高?大家都知道,市场操作是个关键,这个选拔机制被市场控制了。

罗:我们开玩笑地说,从事高层的理论建构的,要下基层。要去进行文学评论,你不能缺席。

陈:你前面讲的,我们在学校里上课,没有办法面对80后的这些作家作品,关键是文学评论舆论环境评出来的这个名单有问题嘛。难道整个80后就没有千岁观和天下忧?我觉得不可能。

谭:绘制文学地图的,就是文学评论,该如何选拔出一个80后的文学中国队,体现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体现我们传统一贯的文脉?我简单的说,就是天下观和千岁忧的原则。

罗:我说的是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屈原的《离骚》,不就是发牢骚嘛,但牢骚也有情怀呀,是吧?

陈:对此我也提出一点。比如说《诗经》,就是风雅颂精神。风,是一种什么精神呢?风就是人民性。雅呢,就相当于现在我们讲的主旋律,它是那种比较正,比较建设性的。但是我们现在没有颂。在生活中我们是有的,国歌就是颂嘛。但我们在文学精神上,已经没有颂了,所谓的颂,大家的理解就是拍马屁,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也有拍马屁很到家的,总想对你诉说,对不对?但是这显然不是《诗经》里的颂的精神了。《诗经》里面的颂是什么?它是一个民族的史诗啊,我们中国没有史诗吗?实际上颂就是史诗。颂,它是丰收的时候,祭祀先人的时候唱的东西嘛,就是追根溯源,慎终怀远。它表达了一个民族的自信呀。你有这个颂的时候,就是你的这个民族最兴盛的时候。全民的自信嘛。我觉得现在很需要恢复这种颂的精神。其实从汉赋以后,这个颂的传统就没有了。说到中国文学的文脉,我觉得还可以提到一点,就是微言大义。微言大义,用文学理论的话说,就是讽刺性、批判性。你可以愤世嫉俗,但最深刻的批判,就是温柔敦厚的“美刺”,就是微言大义。

谭:那么,这个微言大义,也就是忧患意识了,就是千岁忧和天下观。

陈:是的,忧患意识。所以,陈平原是用“悲凉”两个字,来总结20世纪中国文学的,认为其总体的美学特征,就是悲凉。悲凉,大概也就是你说的忧愤。

谭:文学史和21世纪文学现象相遇,要做的调整,我觉得还要注意一个方面,就是:文学史除了用文学价值去进行甄别、发现和描述、评价以外,它在视野上,还要容纳文化史观。就是:它不能是一个纯粹的文学观,既然它是史,就要包含一个文化的、历史的眼光。

陈:陈思和在谈这个问题的时候,提到说文学史是一个综合的东西,而不仅仅是文学的东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史,一个时代文学的变化,不仅是文学本身发生了变化,最主要的是文化环境和文化生态发生了变化。知识生产的模式不同了,毛笔写的变成钢笔写的,在油灯下面写和在电灯下面写,刻在竹简上和写在纸上,是完全不同的。而现在,已经从印刷品时代到网络时代了。

罗:是的,有的时候,一种文学风格,是时代的风格。要考虑到这一点,给他一个历史的评价,不能简单的用纯粹的文学眼光。比如说,如果我们今天用纯粹的文学眼光来评价《尝试集》,那它就不一定评得上,是吧?它是带有历史的粗糙性的。又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讲“吃人”,那巴金的《家》是不是更具文学性啊?所以用结构主义的观点,就是历时性和共时性的问题。文学强调共时性,是吧?文学史就还要强调历时性。 谭:对,这就是一种兼顾接受史的文学史观。刚才我们讲到,就是承认精英文学向大众文学的转变。精英文学史向大众文学史的转变,一个根本的点,就是说,精英文学史是纯粹的作者中心,而大众文学史却要考虑一个接受中心,即读者中心。

陈:对,消费时代嘛。这跟我们刚才讲到文学评论向市场逻辑的的投降,是两码事。这里是指文学生态的时代特点。现在叫“粉丝经济”,以小米为代表,它是先有一大堆粉丝然后才有自己的产品的。现在还有个新的概念,叫“私人定制”,这些都要反映到文学上来。很明显,鲁迅的作品,主要是由鲁迅自己决定的。而郭敬明呢?那就不一定了,郭敬明的作品,很可能是由他的“粉丝”决定的。这就是文学生产模式的根本不同。

谭:一个以前不太注意的问题,其实却非常非常重要。决定了文学的整个面貌的,就是语境。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嘛,那么语言的要素是什么呢?我们以前都说能指、所指,这就是语言。反映到对文学作品的评价上,就是形式与内容的两分法。我们以前都是从这两个角度来评价文学作品的。其实这是不够的,还要有对语境的分析。21世纪的文学史必须关注语境。刚才讲到要有文化史的视野,就是指这个。

罗:比如,前些日子有电视台重播《编辑部的故事》。这个电视剧,当时可是万人空巷啊,现在却没啥人喜欢看了。不仅是年轻人不喜欢,就是我们这些当时追捧这个剧的,再看也完全没那种感觉了,这就是语境不同所造成的。

结论

陈:现在可以来作个总结了。21世纪的文学史建构,一方面要有继承,要对过去的文学史有继承,包括对重写文学史的经验,也要有继承。继承什么呢?第一是人民性,这是从《诗经》以来,在我们中国文学里头都表现得很充分的;第二就是它的现实性,第三是它的整体性,第四是它的主流性。文学史一定是主流的,以前的文学史也都是以国家文学为主流的,对不对?

谭:国家队。

罗:你总结的这几条,其中说到主流性,其含义需要小心。文学史一定是主流的,这没错,但这主流,是文化的含义呢,还是国家的含义呢,还是政党的含义,你要定位这个主流。从某种意义上看,文学史家一定有一个主流意识的,否则他不会去写史,他写文学评论就好了。

谭:我们说的主流性,或者可以叫主体性,或者叫总体性,或者叫连续性,或者叫永恒性,虽然说我们现在进入到一个个性化写作和消费的时代了,但文学史一定还是要讲这个,这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需要调整和创新的呢?我还是要强调对语境分析的吸纳。就是:我们要有一个新的文学史观,以前的文学史看上去是不考虑语境的。其实,对语境的认识,我们传统的文学史也不是完全没有的。那就叫知人论世嘛。我们自古以来写史的人,都必须有一个基本的识见,就是知人论世。知人论世,这个“论世”就包含了对语境的认识,是不是可以这样看?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二十世纪欧洲汉学
发布时间:2013-12-18
我非常荣幸地受邀在第42届爱德华·休谟纪念研讨会上发表讲演,这位令人长忆的伟人一生致力于促进 中国 的卫生保健和医疗培训事业。我个人也把中国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我非常高兴在耶鲁这所世界名校建校300周年庆典之际有机会在这里向......
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物资流通
发布时间:2013-12-17
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物资流通,在人和物资方面的交流与二十世纪相比将有不可比拟的 发展 。它的理由是:由于国际因特网的发展,全世界都追求作为生产资源的人、物。财方面的效率,这将形成廉价的人、物、财的流动,随后将是附加价值高的......
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物资流通(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物资流通(1),在人和物资方面的交流与二十世纪相比将有不可比拟的发展。它的理由是:由于国际因特网的发展,全世界都追求作为生产资源的人、物。财方面的效率,这将形成廉价的人、物、财的流动,随后将是附加价值高的人......
二十世纪华南农村社会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4
" 华南的农村社会史研究,如果从20世纪上半叶陈翰笙、林耀华、傅衣凌等先生的经典研究算起,至今也有七十多年了。经过半个多世纪海内外学者的努力,华南农村社会史的研究,应该是目前中国区域农村社会史研究中成果比较丰富的领域之一......
在二十一世纪中国行政法学的出路
发布时间:2023-01-13
在行政法与宪法的关系上,随着行政法的司法实用性增强,应与宪法分家,建立自己独立的地位;此外还应厘清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关系。本文是一篇中国行政法学的出路,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20世纪我国行政法治建设与行政法学研究......
二十世纪中国饮食史研究概述
发布时间:2023-04-12
新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回顾一个世纪来中国饮食生活史研究的轨迹,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曲折历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饮食生活史研究的勃兴,使史学研究更加充分和完善。因此,对20世纪中国饮食生活史研究进行科学总结,对于更好地把握......
二十一世纪我们如何做教师
发布时间:2023-02-18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占有者和传播者,将逐渐失去第一主角的地位,教师职能也必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为了能够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学生良好个性塑造者、潜能开发者、学生行为示范......
在二十一世纪中国行政法学的出路
发布时间:2023-07-02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在二十一世纪中国行政法学的出路”,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一、20世纪我国行政法治建设与行政法学研究取得的成就 ......
二十世纪的中国宗族研究(之一)
发布时间:2023-04-01
【 正 文】 20世纪就要过去了,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中国人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民族和国家的现代化,为宗族定位、定性是探求现代化之路必不可少的一环。事实上,本世纪初国人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自强的探索中,已经把宗族问......
十九、二十世纪的德国民法学说
发布时间:2013-12-19
十九、二十世纪的德国民法学说 十九、二十世纪的德国民法学说 十九、二十世纪的德国民法学说 一、引言 二、法典论争与历史法学 (一)法典论争 在19世纪前半期的德意志私法学上,最引......
二十一世纪财务分析发展展望
发布时间:2013-12-18
二十一世纪财务分析发展展望 二十一世纪财务分析发展展望 二十一世纪财务分析发展展望 一、现行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现行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反映的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
二十一世纪中国审计模式的创新
发布时间:2013-12-18
[提要] 本文据我国 经济 体制改革的现实,对审计模式导向、审计行为主体模式、审计行为规范模式、审计行为监控机制、审计行为环境等因素构成的审计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 审计模式、审计模式导向、审计行为主体模式、审计行为规......
二十世纪的政治思想
发布时间:2022-07-24
" 一、 思想史家们无论怎样的谨慎琐细都无法避免以某种模式来处理他们的材料。这样说并不一定是赞同任何形式的黑格尔式的教条主义的历史规律和形而上学的历史观 - 这个观点在我们今天日趋流行 - 根据这个观点,人们相信存在......
论二十一世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二十一世纪;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摘要:该文分析了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21世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探......
二十世纪末期的中国税法学
发布时间:2022-11-15
二十世纪末期的中国税法学 二十世纪末期的中国税法学 二十世纪末期的中国税法学 中国税法学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诞生的法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在短短的十几年里经过学者们的努力,发展迅速......
二十一世纪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3-12-18
二十一世纪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 二十一世纪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 二十一世纪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 摘要: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和管理科学的发展,是影响管理会计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二十一世纪新的经济和管理环境,迫使管......
二十一世纪的成本管理模式初探-管理学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13
二十一世纪的成本管理模式初探 成本管理主要包括七个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 分析 、成本考核,其中的两大核心 内容 是成本控制与成本核算。随着 科学 技术的飞速 发展 ,传统成本管理模式逐渐......
对二十一世纪知识产权研究的展望
发布时间:2022-12-14
对二十一世纪知识产权研究的展望 对二十一世纪知识产权研究的展望 对二十一世纪知识产权研究的展望 一个国家知识产权研究的水平与发展状况,经常可以从它的知识产权立法的发展中反映出来。 ......
二十世纪的中国宗族研究(之二)
发布时间:2023-06-24
【 正 文】 (四)宋元明清宗族研究 这一时期的研究从内容和观点来看,实际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前期为第一阶段,在该阶段,六七十年代留意族权问题的一些学者整理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形成宗族研究的一个高潮。研究的基本......
二十世纪末期的中国税法学(下)
发布时间:2022-11-18
二十世纪末期的中国税法学(下) 二十世纪末期的中国税法学(下) 二十世纪末期的中国税法学(下) (六)主体税种法 主体税种法的确定对于税法结构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对这一问......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
发布时间:2022-12-21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一)在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上,率先走出国门学习舞蹈的先驱人物是晚清宫廷舞蹈家——裕容龄。12岁那年,裕容龄父亲奉派出使日本,她随父东渡......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水问题-综合新能源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8
【提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利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出现了洪涝灾害加剧、北方河流断流、大江大河污染、水生态环境恶化等严重水问题。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预计在21世纪初上述问题仍将呈加剧趋势。我国水利事业将重新构筑人与自......
二十世纪末期的中国税法学(上)
发布时间:2013-12-17
二十世纪末期的中国税法学(上) 二十世纪末期的中国税法学(上) 二十世纪末期的中国税法学(上) 中国税法学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诞生的法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在短短的十几年里经过学者......
二十世纪考古文献与楚辞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6
二十世纪特别是建国以后是楚辞研究的丰收季节,而楚辞研究的空前繁荣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本世纪众多考古文献的发现〔1〕。 这些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古文献,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丰富灿烂的古楚文化世界,并以它们的不容置辩的特殊权威性......
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日美关系的变化
发布时间:2022-11-24
摘 要: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美国和日本在东亚地区展开相互角逐争夺利益较为激烈的年代,也是美日关系由缓和妥协逐渐走向激烈对抗的时代。其实两国围绕着在东亚利益,两国很早就已经开始争斗,有合作也有对抗。日俄战争中正是由于美国......
十九世纪初西方史学之东渐
发布时间:2023-04-22
[摘 要]《瀛环志略》是近代先进人物向西方学习的启蒙读物,同时也是19世纪以来西方史学不断向中国渗透的产物。新教传教士是这一时期主要的文化传播者,由于传教士传教传统的影响、新教传教士自身知识构成、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排斥及清......
二十世纪“兴”的研究现状概述
发布时间:2013-12-18
二十世纪“兴”的研究现状概述 二十世纪以来人们对“兴”的研究引入了现代意识,拓宽了学术视野,对这一传统的文艺学美学观念进行了多角度的切入,鞭辟入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首先,注重对本源的考索,而尤其注重对其原创性美学思想......
探索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哲学与教育经济学(下)
发布时间:2022-12-06
" 转型期社会的教育的不确定因素之一是:由于社会博弈难以达到均衡格局,故对教育的各种投入的预期难以达到均衡。例如,人们对‘小学老师’的(与社会其他群体相比而言的)收入水平沿时间的增长方案的预期是高度不确定的,而这种高度......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废检”与“法检之争”
发布时间:2022-11-21
摘 要:我国检察制度从清末建立之初至20世纪30年代,一直饱受争议,一方呼吁废止检察制度,而各级检察官员又据理力争,反对“废检”。从“废检”运动到“法检之争”,不难发现民国时期法检制度改革所陷入之种种困境,引人思考。 关......
试论二十世纪以来王恽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3
以下是一篇关于试论二十世纪以来王恽研究的毕业论文,欢迎浏览! 论文摘要:本文以当前所能收集到的民国至当代论述王恽与其著作《秋涧先生大全文集》的材料为基础,归纳自民国以来学术界对王恽及其《秋涧先生大全文集》的相关研究成......
二十世纪金代计量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3-24
摘 要:计量是百物制度的标准,对百姓的生产生活乃至国家治理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计量制度研究的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对其他社会制度的研究。尽管关于金代计量方面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但学界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丰......
二十世纪后林黛玉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8
1前言 八十年代初,距离改革开放的时间还很短,整个社会还没有完全脱离左倾思想的影响,文学观念和形式还受着很多束缚,尚处在痛苦的蜕变之中。《红楼梦》研究也不例外。与七十年代相比,这一时期发表的红学文章数量上相当可观,从本......
二十世纪以来《尸子》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2-10
摘 要: 《尸子》,《汉书・艺文志》著录为“二十篇”,此书曾在南宋时期亡佚,至清代方被辑佚成书。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尸子》研究逐渐增多,其中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辨伪及思想上,而新时期学者则扩展到语言词汇、训诂、辑本......
二十世纪汉语轻声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23-01-18
【内容提要】本文概述了近些年来轻声研究的几个问题,诸如轻声的性质,轻声和轻音、轻声产生的原因、轻声的作用。最后分析了目前关于轻声研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有规律的;无规律的以及其它影响因素等。认为我们必须抓住实质,将理论研究......
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戏曲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15
二十世纪是中国戏曲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世纪。究其原因,一是随着时代风气的转移,戏曲这种本来被“博弈视之,俳优视之”的“小技”,昂首阔步地进入了学术殿堂;二是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研究者的理论观念不断有所更新,研究方法不断有......
二十一世纪的成本管理模式初探(1)-成本管理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7-24
成本管理主要包括七个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其中的两大核心内容是成本控制与成本核算。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成本管理模式逐渐失效。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积极探寻新......
论二十世纪汉语诗歌的艺术转变
发布时间:2022-12-21
内容提要: 本文从中国新诗的诞生与八十多年来几次大的转变中, 勘察现代汉语艺术建构的境遇。文章认为, 新诗发展的成果, 主要表现在现代隐喻结构的形成———诗意语言对灵魂和生命的家园的抵达; 而对新诗体形式的一再误读, 则酿成了世纪的......
二十世纪管理会计的产生与演进
发布时间:2022-10-27
二十世纪管理会计的产生与演进 二十世纪管理会计的产生与演进 二十世纪管理会计的产生与演进 至近代社会,当公司生产经营制度取代家庭生产经营制度,并占据统治地位之后,自此,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便进入到一个新的时......
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古筝作品的艺术特点
发布时间:2023-01-16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汉族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现在也出现了小古筝......
关于对二十世纪西方通俗文学价值取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17
论文关键词:人道;忧患意识;正义;借鉴历史 论文摘要:西方通俗文学最重要的价值取向主要侧重于表现对人类精神的特别关怀和西方普通百姓深层的审美心理以及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的丰富内涵上。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通俗文学的人文层次、审......
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近代化进程论略
发布时间:2023-07-02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20世纪是社会变化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最曲折复杂,因而也是最激动人心的世纪。作为社会人文科学一分支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在本世纪的变化程度也非常之大,可谓前所未有。古典文学研究,在中国向为显学,拥有数千......
联省自治:二十世纪的联邦主义尝试
发布时间:2023-06-14
" 二十世纪对中国来说是充满机遇,而又极其不幸的世纪。二十世纪丧失的最大机遇之一,恐怕是与联邦主义失之交臂。中国在二十世纪遭遇的种种不幸与对中央集权大一统的不懈追求与忘情拥抱是分不开的。对二十世纪中国联邦主义运动的回顾......
关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科普教育运动述评
发布时间:2023-03-01
" [论文关键词]科学大众化;科普教育实体;科学报刊杂志;科学小说;科学教师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内兴起了一场科学教育普及热潮,又称科普教育运动。主要表现为:以鲁迅、陶行知为代表的科普教育思潮的形成。受其思想的感召与......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与研究评述
发布时间:2022-10-27
" 【内容提要】农村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最广阔、最深厚的基础,因此关于农村调查及发展研究倾注了几代中国人的心血。20世纪上半叶尤其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调查与研究主要有:晏阳初、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试验区以及社会学家李景汉的定县调......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详细内容
发布时间:2023-05-11
(一)在 中国 近 现代 舞蹈史上,率先走出国门 学习 舞蹈的先驱人物是晚清宫廷舞蹈家——裕容龄。12岁那年,裕容龄父亲奉派出使日本,她随父东渡日本。并在哪里开始了她的舞蹈生涯。在日本期间,她学习了日本传统舞蹈《鹤龟舞》等。189......
二十一世纪饭店经营与管理发展趋势-旅游管理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17
精品学习网论文频道的旅游管理论文提供以下参考: 二十一世纪饭店经营与管理发展趋势 【正文】 新世纪的钟声就要敲响了,下一世纪被人们称为“知识经济”、“网络技术”、“绿色环保”的时代。饭店业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将面临着......
论二十世纪汉语诗歌的艺术转变(1)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本文从中国新诗的诞生与八十多年来几次大的转变中,勘察现代汉语艺术建构的境遇。文章认为,新诗发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现代隐喻结构的形成———诗意语言对灵魂和生命的家园的抵达;而对新诗体形式的一再误读,则酿成了世纪的缺憾。......
二十世纪后半叶的文化帝国主义经济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引言: 美国文化帝国主义有两个主要的目标:一个是经济的,另一个是政治的。经济上是要为其文化商品攫取市场,政治上则是要通过改造大众意识来建立霸权。娱乐商品的出口是资本积累最重要的来源之一,也是替代制造业出口在世界范围内获......
20世纪拉美文学的二重选择
发布时间:2013-12-18
巴斯康塞洛斯的“宇宙种族”说包含着一种模糊的“本土全球化”意念,这与源远流长的美洲主义思想一脉相承。对巴斯康塞洛斯而言,拉丁美洲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可以划等号的。由于种族构成和对一切先进思潮的兼收并蓄,拉丁美洲成为了一个名......
人性、人道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国文艺理论(1)
发布时间:2013-12-18
对于文艺理论界那些在即将过去的世纪中曾经艰难跋涉过的人来说,迎接新世纪的到来,是不免会有别样的滋味的。在回首往事,对这踬蹶的来路作思辨的清理时,像人性、人道主义这类曾引起过理论界普遍关注,使一些人吃尽苦头的论题是不可能从人们......
二十世纪乡里能人审美形象嬗变论
发布时间:2023-03-28
【 标 题】二十世纪乡里能人审美形象嬗变论【英文标题】On the Evolution of the Aesthetic Images of the Able Folks in the 20thCentury China ZHAO De-li Dept.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Baoji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1)详细内容
发布时间:2023-01-26
(一)在 中国 近 现代 舞蹈史上,率先走出国门 学习 舞蹈的先驱人物是晚清宫廷舞蹈家——裕容龄。12岁那年,裕容龄父亲奉派出使日本,她随父东渡日本。并在哪里开始了她的舞蹈生涯。在日本期间,她学习了日本传统舞蹈《鹤龟舞》等。189......
二十世纪末英国公共关系的发展状况
发布时间:2022-10-26
在20世纪八十年代,仅英国公共关系咨询部门的收益,就实现了年25%到30%的高增长,这些收益几乎都是从公共关系服务收费中获得的。虽然遭遇过英国的经济衰退,英国公共关系的发展速度一度放慢,但是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则又一次得到了扩......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安市水利管理变迁
发布时间:2023-05-30
【摘 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安市水利管理的发展经历了稳步推进、发展转型、发展加速、全面快速发展四个时期,实现了由传统水利向现代都市水利的转型。 【关键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西安市;水利管理;发展变迁 二十世纪......
中国文学理论的世纪转折与建构
发布时间:2023-03-09
【关键词】中国文学理论 转折 建构 失语症 文论话语 一 上一个世纪之交,中国文学在的强大冲击之下,开始了“大河改道”式的巨大转折。这次转折的基本特征是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中“别求新声于异邦”,是真心虔诚地向西方学习......
十八世纪的学术与思想
发布时间:2023-06-27
据科林伍德(Robin Ceorge Collingwood)说,历史是历史学家在心灵中重温往事的一门学科。可是说实在的,回忆并不太可靠,有时历史仿佛是一棵进入冬天的树,随着时光流逝,盛夏的绿叶渐渐地落去,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当人们试图追忆它的时......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详细内容(1)
发布时间:2022-12-29
(一)在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上,率先走出国门学习舞蹈的先驱人物是晚清宫廷舞蹈家——裕容龄。12岁那年,裕容龄父亲奉派出使日本,她随父东渡日本。并在哪里开始了她的舞蹈生涯。在日本期间,她学习了日本传统舞蹈《鹤龟舞》等。1899年,她......
论20世纪前期新历史考证学的史学建树
发布时间:2022-08-11
[摘 要]20世纪初,在传统史学向近现代史学转变过程中,新历史考证学继新史学思潮后异军突起,成为百年史学思潮递嬗中的重要一环。其中,以王国维、胡适、陈寅恪为代表的史学家,对史学研究进行领域开拓和方法总结,并在研究范式上展开......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1)详细内容(1)
发布时间:2022-11-12
(一)在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上,率先走出国门学习舞蹈的先驱人物是晚清宫廷舞蹈家——裕容龄。12岁那年,裕容龄父亲奉派出使日本,她随父东渡日本。并在哪里开始了她的舞蹈生涯。在日本期间,她学习了日本传统舞蹈《鹤龟舞》等。1899年,她......
黎雄才:从岭南画派到二十世纪中国画
发布时间:2023-01-03
回顾二十世纪中国画坛,岭南画派和海派都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从二十世纪初“二高一陈”赴日留学算起,到二一年黎雄才去世,岭南画学一个世纪发展的历史,与晚清、民国和新中国各时期中国画的历史行程交叉、纠结和重合。岭南画派以革命......
走进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南北摄影艺术
发布时间:2022-11-28
陈万里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摄影艺术实践者,更是一位成功的摄影活动家。他先在北京组织成立摄影自学团体光社,开展各类摄影作品展览会,促进摄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而后他南下上海,与郎静山等人一起组建中华摄影学社,带动促发全国美术摄......
论新世纪文学理论体系的多元建构
发布时间:2023-07-03
艺学学科的发展由两个板块支撑:一是关于文学理论基木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二是围绕文学理论教材而展开的理论体系建构)这两个板块有交叉,亦有较大的分野)前者所有木专业的人员均有参与,涉及而甚广,目_论题常突破边界,对既有的体系构成......
浅谈二十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变革与藏族“新文学”的兴起
发布时间:2022-12-14
摘要:藏族当代文学经历了中国二十世纪中后期的文革风暴之后,显现出蓬勃发展趋势,以“新文学”思想内容代替旧时代佛典文学思想,继承了佛典文学优美文体之优点,摒弃了佛典文学的“利他”说。 关键词:社会变革;藏族文化;佛典文学......
分析被叙述的历史:解读朱利安•巴恩斯的《十又二分之一章世界史》
发布时间:2023-02-20
朱利安巴恩斯(JulianBarnes,1946)是当今英语界最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自1980年迄今已发表十二部长篇小说。他将英美多项文学奖揽入自己名下,曾四次获英国小说最高奖布克奖的提名,凭借《终结的感觉》(TheSenseofanEnding)于2011年获奖。巴恩斯的作品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特征,每一部小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但在其小说纷繁芜杂的表象下,有两个一.........
西方二十世纪形式主义文论对唯美主义诗学的承继与推进
发布时间:2013-12-18
唯美主义诗学与二十世纪西方形式主义文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直接的 影响 与被影响的关系。许多形式主义文论家对唯美主义诗学的批判态度即是一个明证。但是,倘若说二者之间毫无关联这也并不是实情,因为为唯美主义批评所提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13
[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陷入严重萧条,日本舆论称之为“失去的十年”。本文以翔实的数据剖析了日本经济衰退的诸多因素,随后对日本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给予了分析及评价,并指出了在现阶段金融危机的国际大背景下,重新审视日本经济政策,探究其对我国经济腾飞带来的启示。[关键词]日本经济衰退因素启示引言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衰退,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各个方面探寻其长期低迷的原因。199.........
20世纪中国散文诗文体建设的历史回顾
发布时间:2022-11-26
一、散文诗是中外在特殊时代契合的产物 中国是诗的国度,任何文体都被赋予了诗的色彩,中国诗歌也经历了由不定型—准定 型—定型—准定型诗体—不定型诗体转化的诗体演变过程。因此形同西方散文诗特点的 文体很早就存在。如郭沫若认为我......
二十世纪现代音乐中人声新音色的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2023-07-27
二十世纪现代音乐中人声新音色的发展现状 二十世纪这个探索创新的新纪元,在音乐史上是独树一帜而不可取代的。随着新音乐家们大都在“为创新而疯狂的奋斗”,种种听所未听的音响、理论甚至是口号,闻所未闻的记谱法、乐队编制等等,让我......
十九世纪初期的欧洲音乐文化
发布时间:2023-05-22
1特定时期下的音乐文化特点 十八世纪晚期至十九世纪初期的欧洲音乐文化,主义归纳。浪漫主义来源于法语Romantic 它的特色总体可以用浪漫意指小说或传奇。浪漫主义的特点是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强烈的不安或者是惊喜),不拘泥于在此之前......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平原农村的租佃关系和雇佣关系
发布时间:2022-10-08
" 本文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平原农村的土地分配及其变化》一文的姊妹篇。文内使用的数据,仍主要是1958年第二次无锡、保定调查后由负责保定调查的河北省统计局保定农村经济调查办公室汇总编辑的《1930-1957年保定农村经济调查资......
二十世纪乡里能人审美形象嬗变论详细内容
发布时间:2023-02-28
广大朋友们,关于“二十世纪乡里能人审美形象嬗变论详细内容”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20世纪中国是一个以农耕文明为主导的国家,在走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过程中,传统文明......
从十二大到十二届六中全会的历史进步
发布时间:2023-07-01
从胡耀邦和赵紫阳联名给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信说起 关于决议稿中未沿用十二大的“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提法的一点说明。 一、十二大报告中用此提法,当时我和许多同志认为精神文明建设当然要以马克思主义也就是......
中国历史上唯一进入“二十四孝”的皇帝
发布时间:2023-06-28
中国历史上唯一进入“二十四孝”的皇帝 若说真正的孝,汉文帝刘恒可算是“孝”皇帝之冠。刘恒大孝之名并非空穴来风,他扎扎实实做了几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孝事。母有病亲奉汤药刘恒登基为帝后,生母薄氏卧病三年。刘恒不顾自己......
二十世纪乡里能人审美形象嬗变论详细内容(1)
发布时间:2023-01-24
【内容提要】乡里能人是平民的典型,聚现了血亲与地缘的关系,在文学审美中具有中介转换的身份特征。20世纪中国文学塑造的乡里能人形象,受历时态嬗变的社会体制、时代背景和作家观念的制约,形成了三种价值视角和母题类型:1)启唤与救助......
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二战历史教育的变革
发布时间:2023-06-02
摘要:受冷战形势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的联邦德国二战历史教育偏离了历史事实,德国大众试图逃避历史罪责。阿多诺不满于战后德国社会的大众文化,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表以“奥斯维辛之后的教育”为代表的系列电台演说。他批判德国大......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人口增长动因论析(1928―1935)
发布时间:2023-06-29
摘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城市人口迅猛增长,其人口来源主要是城市周边的农民。通过对城市吸引力、农村战乱、农村天灾对于汉口人口增长影响力进行了量化考察与关联度上的实证研究后发现:汉口城市对其周边农民的吸引力随着时间推移而愈发凸显出来;战乱与天灾对汉口入口增长的影响具有时间性与地域性的限制;战乱与天灾相较,前者对汉口人口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后者的影响相对较小;城市吸引力、农村战乱与天灾对于汉口人口增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婚丧礼俗研究概述
发布时间:2023-05-02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婚丧礼俗的研究较以往大有改观。相当数量的学术论著对其沿革损益、民族地域间差异及与当时社会变迁、思想文化走向等问题从横纵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就研究内容而言,既有对当时诸如世族......
十六世纪的英国海盗浪潮
发布时间:2022-08-15
摘要:海盗行为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罗马时期。虽然海盗行为是一种在海洋之上所从事的犯罪行为,但是历史上的许多海盗船由于在特地时期被国家认可,因此变为了对国家利益发挥作用的“私掠船”。十六世纪,尤其是1558-1603年伊丽莎白女......
二十世纪初的茶馆与中国城市社会生活——以成都为例
发布时间:2022-10-29
【内容提要】茶馆在中国城市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非常理想的观察社会、经济、文化及地方政治变化的场所。20世纪初,成都的茶馆是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舞台,它们既是娱乐消闲的场所,亦为从事商业以及社会政治活动的空间。长......
绵延二十一日的宴
发布时间:2022-11-24
在环航世界的船上,一位外国医生邀我到甲板上喝咖啡。船在加勒比海域,幽蓝的海天一色,很容易让人陷入迷惘。他穿浅咖色的休闲风衣,但我依稀从他的头发中闻到药水的味道,觉得他的衣服是白色的。他说自己是专为癌症晚期病人做临终治......
读“二十四史”的理科男生
发布时间:2023-06-19
爱读书,尤爱读史书 刘洲宁,一个身高1.83米的水瓶座理科男。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最爱的学科居然是历史。在历史还作为学习和考试科目的时候,他的历史成绩就在全校名列前茅。 他喜欢历史因岁月沉淀而带来的厚重感,喜欢古往今......
20世纪建筑特点和21世纪建筑展望
发布时间:2022-12-22
l、大型化:由于城市工业化造成的人口积聚和城市土地资源稀缺之间的矛盾,使得建筑在不断向高空生长的同时,也在向地下扩展,例如北京的京广中心地下3层、地上52层,上海的金茂大厦地下3层、地上88层,建筑的体型越来越大。 2、复合......
纪录与虚构(之二)(1)
发布时间:2022-10-19
新纪录电影”:主张虚构的纪录片 威廉姆斯认为,“新纪录电影”作品“尽管丰富多彩,但有一个共同点,即满足了部分观众了解现实的渴望,这些观众表面看来对好莱坞故事片非常满足,事实并非如此。影片《巴黎在燃烧》(这是一部广为人知......
熊十力“体用不二”本心论哲学的逻辑建构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要:现代新儒家之一的熊十力创造了以“体用不二”本心论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他通过科玄之辨,明示哲学为究体之学,且破立结合,通过批驳西学、道家和大乘空有二宗,最终构建起“体用不二”本心论这一哲学本体论。这样熊氏就会通中外......
20世纪的清代财政史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提要】20世纪的清代财政史研究,按照其研究进程,可划分为20世纪上半叶和20世纪下半叶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总体研究情况,反映了20世纪清代财政史研究的特点与得失。 在20世纪的中国财政史研究中,(注:近年也有新的财......
十九世纪中西方语言学研究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3-03-17
十九世纪中西方语言学研究之比较 一 19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世纪早期和中期,也是中国传统语言学进一步发展完善的时期;第二阶段为19世纪晚期,在这一阶段中国语言学进入了现代语言学时期,以《马氏文通......
20世纪的晚清财政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7
" 20世纪的晚清财政史研究,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存在着一些阙失,值得认真回顾和总结。在已经发表的有关学术史综述中,对晚清财政史的研究涉及很少,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本文在总体回溯的基础上,重点缕述几个重要的专题研究......
一部历史性的基本法律——纪念《民法通则》实施十周年
发布时间:2013-12-19
一部历史性的基本法律——纪念《民法通则》实施十周年 一部历史性的基本法律——纪念《民法通则》实施十周年 一部历史性的基本法律——纪念《民法通则》实施十周年 1997年1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
二十三真能“窜一窜”吗?
发布时间:2015-08-25
说到人是怎么长高的,就不得不提到骨骺板。人体长高主要看骨骼的生长发育,其中最主要的是长骨(例如大腿里面的那根股骨)。长骨两端与相邻的其他骨关节相连的膨大的部分就是骨骺,骨骺上有一层波浪状的软骨组织,叫骨骺板,就是这一......
分析十九世纪交响乐与交响诗
发布时间:2023-06-28
分析十九世纪交响乐与交响诗 分析十九世纪交响乐与交响诗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分析十九世纪交响乐与交响诗 精 品 源自历 史科 在十九世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