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梁漱溟的“以道德代宗教”思想分析

梁漱溟的“以道德代宗教”思想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19 00:41:57
梁漱溟的“以道德代宗教”思想分析
时间:2023-08-19 00:41:57     小编:戚颖

梁漱溟作为现代新儒家的第一代,其很多思想都具有开创性。他认为在人类的原初时期,即古代社会,都存在着古代宗教。与西方走上宗教道路不同,中国传统社会中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以道德代宗教,走上了一条与西方完全不同的道路。在儒家是否是宗教的问题上,他持否定态度。以道德代宗教思想不仅形象准确地概括了传统社会的一大特质,而且对道德与宗教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说明,对传统社会里道德何以能够取代宗教进行了分析论证。

一、以道德代宗教的提出及内涵

梁漱溟认为是冯友兰最早指出儒家把宗教转化为道德。儒家之把古宗教转化为礼,冯友兰先生见之最明,言之甚早。 的确,冯友兰认为早在荀子那里儒家就已经把宗教转化为艺术、道德。近人桑戴延纳(George Santayana)主张宗教亦宜放弃其迷信与独断而自比于诗。但依《荀子礼记》对于其所拥护之丧礼与祭礼之解释与理论, 则《荀子礼记》早已将古时之宗教,修正为诗。古时所已有之丧祭礼,或为宗教的仪式,其中或包含不少之迷信与独断。但《荀子礼记》以述为作,加以澄清,与之以新意义,使之由宗教而变为诗。冯友兰认为,礼既能安慰人的情感,又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具有道德功能。梁氏对冯友兰的这些观点高度赞同。

不过,明确提出以道德代宗教并进行专门论证的是梁氏,并且对这一问题有了进一步的结合时代的新论述。在梁氏看来,周孔教化并不是宗教,但是具有与宗教相似的功能和作用, 因而能够取代宗教:礼乐使人处于诗与艺术之中, 无所谓迷信不迷信, 而迷信自不生。孔子只不教人迷信而已,似未尝破除迷信。他的礼乐有宗教之用,而无宗教之弊;亦正惟其极邻近宗教,乃排斥了宗教。

梁氏之所以认为传统社会以道德代宗教,这与他的宗教观息息相关。在他看来,宗教的作用是情感安慰、意志勖勉, 进而约束和影响人的行为。一切宗教都从超绝于人类知识处立他的根据,而以人类情感之安慰意志之勖勉为事。 梁氏认为,在儒家思想文化中, 道德也能够起到同样的作用。

只不过,在宗教那里加了神在里面,这样宗教比道德多转了个弯,成为神律,使得其效果卓著。而道德则要依靠自力自律,自律的道德是如何能够代替神律的宗教呢? 梁氏认为儒家一、安排伦理名分以组织社会;二、设为礼乐揖让以涵养理性, 通过这两个方面,最终实现了以道德代宗教。伦理名分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界定,礼乐则是对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熏陶和养成,这两个方面都属于道德的内容,儒家的礼乐教化实质上是通过情感安慰、情感扩展、情感的客观化来实现以道德代宗教的。

二、情感安慰和意志勖勉

如上所述,梁氏认为宗教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情感安慰和意志勖勉, 儒家礼乐能起到同样的作用。关于宗教的情感安慰,他认同费尔巴哈、罗素等人的观点,认为宗教是人创造出来的,体现了人的情感需要,特别是对于死亡的恐惧。人们接受宗教的真实原因同论证根本没有什么关系。他们接受宗教是由于情感的原因。儒家礼乐同宗教一样,也具有情感安慰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怡情,陶冶情操;二是移情,把人们的情感和注意力转移到乐,即艺术中去。

在梁氏看来,儒家之礼,无论是丧祭礼,还是其他各礼,都具有安慰情感、勖勉意志之作用。大约从祀天祭祖以至祀百神这些礼文,在消极一面可说是不欲骤改骤废,以惊骇世俗人的耳目;在积极一面,则一一本皆有其应有之情文,宜为适当之抒表。这些礼文,或则引发崇高之情,或则绵永笃旧之情,使人自尽其心而涵厚其德,务郑重其事而妥安其志。梁氏认为儒家之礼安慰的是人们正常的情感,诸如对人生短暂的感伤、生离死别的伤怀等等。在他看来,儒家的礼乐覆盖从出生到死亡的每个重要阶段,通过这些礼仪礼文,对人的出生、人的成年、人的婚姻、人的死亡的意义进行诠释,把人视为关系中的人,对人生的每个转折阶段都有情感慰藉。即使死亡,也是回归祖先,而自己的后人将生生不息。这样,通过把人放在一系列的关系之中,甚至把死亡的恐惧感给消解了。并且,礼仪礼文强调敬天祭祖、崇德报功,不仅具有情感安慰作用,而且具有激发志向、规范行为作用。

梁氏认为儒家思想文化充分利用乐的情感熏陶作用。在儒家文化中礼与乐总是联系在一起,儒家通过礼乐教化,使人的生活生命艺术化,起到安慰情感、陶冶情操的作用。他认为宗教借助艺术的情感熏陶功能,例如教堂的庄严肃穆、赞美诗的瑰丽堂皇,都能够对参加者起到熏陶作用。在儒家思想文化中,同样注重通过乐对人进行教化。有礼必有乐,说到礼,便有乐在内。其礼其乐皆所以为在不同关节表达人的各式各样情感。扼要说明一句:礼的要义, 礼的真意, 就是在社会人生各种节目上要人沉着、郑重、认真其事,而莫轻浮随便苟且出之。礼乐的情感安慰绝不仅仅只是单纯安慰人们的情感,而且具有陶冶情操作用;并且,还可以通过移情作用,使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艺术之美中。

晚年梁氏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这与蔡元培相同。以美育代宗教并不是对以道德代宗教的否定。以道德代宗教是他对传统儒家思想文化的一个判断,是过去时;而以美育代宗教是出于艺术在陶冶人的情操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做出的一个提倡,是未来时。在梁氏看来,以美育代宗教本质上也是以道德代宗教,只不过突出强调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体现了他的期望。就如蔡元培所说,美具有两种特性:普遍与超脱,既有普遍性以打破人我的成见,又有超脱性以透出利害的关系;所以当着重要关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甚至有杀身以成仁而不求生以害仁的勇敢;这种是完全不由于知识的计较,而由于感情的陶养,就是不源于智育,而源于美育。以美育代宗教 的实质还是通过美育的陶冶情操的功能来促进道德的养成,即以道德代宗教。

梁氏认为儒家礼乐不仅具有行为约束、情感安慰、意志勖勉等工具理性,而且具有终极意义和价值。与宗教不同,儒家不是把终极意义和价值放到人之外,放到虚无缥缈的神那里,而是放到人自身。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而不是人与神的关系, 认为人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更好地体现相关性,实现作为人子、人臣、朋友的情感、责任和价值。自孔子开始的儒家精神的基本特征便正是以心理的情感原则作为伦理学、世界观、宇宙论的基石。它强调,仁,天心也,天地宇宙和人类社会都必须处在情感性的群体人际的和谐关系之中。这是人道,也就是天道。自然、规律似乎被泛心理(情感)化了。正因为此,也就不再需要人格神的宗教,也不必要求超越感性时空去追求灵魂的永恒不朽。永恒和不朽都在此感性的时空世界中。儒家文化强调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实现自己的意义,因而,儒家文化从本质上来看是现世的、现实的,其文化熏陶下的人们往往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面貌。

三、情感的扩展

梁漱溟认为儒家的道德是通过情感的扩展来实现的,即把父子亲情扩展到社会去,从而实现人与人之相契和谐。在这个问题上,他继承了孟子的性善论, 认为家人之间天然地具有友爱关切之情,这种感情可以扩展到所有接触之人。

在梁氏的思想中, 情感并不是指个人的特殊的、起伏不定的、容易受环境影响的任意情感,而是指人的普遍的、积极的、正常的情感。需要扩展的情感是对他人的友爱之情,例如对亲人的眷顾感恩之情、对他人的同情之情,就如孟子所说的四心,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情感扩展指的是这些积极的、正面的情感的扩展,而不是那些怨恨、嫉妒之类的消极的、反面的情感。

梁氏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系主要依靠情感,情感是可以扩展的。谆谆于孝弟,敦笃家人父子间的恩情,并由近及远,善推其所为,俾社会关系建筑于情谊之上。在他看来,家人父子之间的情感是天然的、自然的,即天伦之情,这种情感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扩展到相与之人,产生相与之情, 从而把自然的情感扩展为社会性的情感,实现情感适用范围上的扩大。由此而把家庭父子兄弟的感情关系推到大社会上去, 可说由内而外,就使得大社会亦从而富于平等气息和亲切意味,为任何其他古老社会所未有。梁氏认为,传统社会把全社会之人通过情感联系起来,为家国一体提供了情感上的依据。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血缘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情感的扩展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其他手段所难以媲美的,其他手段所造成的人际和谐不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建立在情感基础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平等亲切则是人发自内心的一种休戚与共的情感。

梁氏的这种情感主义观点体现了传统思想的一个特质,即既注重经验论,又不忽视先验论;既注重情感,又不忽视理性,体现了综合性思维方式。如果人性善是先验论,那么在人际关系上情感主义观点则是经验论。家人父子之间的情感是天伦,是自发的自然情感; 那扩展到社会之人的情感则是人伦,是自觉的,是社会情感。在梁氏看来,道德是从天伦到人伦、从自然情感到社会情感的这样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渐进过程。梁氏既注重情感经验的功能,也绝不排斥理性的作用。他的情感是在理性指引下的情感,体现为即情即理、合情合理。

这种情感扩展观念即使在现代,依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例如我们依然认为我们都是炎黄的子孙,认为我们同根同源。在民间,人们之间的相互称呼中也可看到这种文化观念的深入骨髓。比如,对邻居熟人的称呼往往是根据年龄而称呼王大哥、张二哥之类;对陌生人打招呼往往也是根据对方的年龄性别而称呼大爷、大叔、兄弟、姐妹等等,通过这种称呼把熟人、陌生人拉近为好像自己的亲人,化无关系为有关系,一声称呼在情感上就好像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这与西方的先生、女士之类称呼的内涵是迥异的,属于两条完全不同的思维路径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

四、情感的客观化

在以道德代宗教中,自律的道德如何代替神律的宗教? 主观的情感如何起到引导人的行为的作用? 梁氏认为儒家道德虽然主张自律,但是也看到了自律的不可靠性,因而通过礼把情感以客观化来实现对人的引导和约束作用。

礼是情感的制度化、客观化。礼包括了从出生到死亡的各个人生阶段的行为规范。儒家之礼确定了天伦、人伦之分,并且明确规定了相互之间的责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礼不仅规定了家庭内部亲人之间的情感要求和秩序, 而且也规定了亲人之外的人与人之间的秩序和情感。儒家典籍《仪礼》就是一部专门规定人如何行为的著作。如前所述,这些规定既是对人的正常情感的安慰引导,也是规范。儒家思想绝对不是任情而为的滥情主义,人的情感具有多样性,任情而为不仅伤害自己的身体和意志, 还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所以,要发乎情,止乎礼,不仅男女之情要如此,其他的情感也要如此。《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对这些情感,除了安慰,还要加以引导规范。情感发挥得当,就是正面的、积极的情感;发挥不当,就是消极的、负面的情感。礼是正常情感的反映, 也是对情感的规范和制约。通过礼,把对人的情感发挥予以客观化、制度化,为引导和规范人的思想行为提供了客观依据。

儒家通过礼把情感客观化、制度化的目的是教化成俗,最终使人们自觉遵行礼的要求。儒家之伦理名分,自是意在一些习俗观念之养成。在这些观念上,明示其人格理想;而同时一种组织秩序,亦即安排出来。 通过礼乐教化,使个人主观的、任意的行为符合理性的、普遍的行为要求。这样,儒家道德才能代替宗教的功能,并且潜移默化地成为民族的文化基因,使道德精神和道德价值根深蒂固。

综上所述, 梁氏认为儒家礼乐通过情感的安慰、情感的扩展、情感的客观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从而取代宗教。梁氏遵循的一条情感主义的路线,与西方休谟的经验论情感主义从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相像。这说明不同的文化中总有相通的地方,体现了人性的共性。但是,梁氏的情感主义与休谟的情感主义在本质上还是存在着差异的。

五、与西方经验论情感主义的比较

梁漱溟的情感主义与休谟的情感主义的相通之处主要体现在性善论和经验主义。休谟在《人性论》中是以自爱作为道德的来源,不过到了《道德原则研究》中,他就把仁爱作为出发点了。无论我们从什么眼光来考察这个主题, 所赋予社会性的德性的价值看来仍然是始终一致的, 这种价值主要产生于天然的仁爱情感使我们对人类和社会的利益所怀抱的那种尊重。 这种情感论与梁氏以及整个儒家思想的人性本善是非常接近的,是经验主义的,建立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的推己及人的认识和体会。

梁氏与休谟的情感主义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待理性的不同。在梁氏看来,儒家的道德归根到底是以理性为基础的,情感也是受到理性的制约的。梁氏认为儒家把是非善恶的标准交给人类理性,情感好恶不是随意的、主观的,而是在是非基础上的好恶,这种情感就是道德情感,是社会性的。在梁氏的观点中,情感应该与理性是一致的。儒家没有什么教条给人;有之,便是教人反省自求一条而已。除了信赖自己的理性,不再信赖其他。这是何等精神!人类便再进步一万年,怕亦不得超过罢! 因而,他认为假如儒家亦有其主义的话,应当是理性至上主义。

而在休谟的思想中, 在道德来源上只承认情感,完全排斥了理性。看来很明显,在任何情况下,人类行动的最终目的都决不能通过理性来说明,而完全诉诸人类的情感和感情, 毫不依赖于智性能力。虽然他认为道德的行为应该是或者对社会有用的、或者对自己有用的、或者令他人愉快的、或者令自己愉快的,但是他仍然认为这种理性的考量不会产生道德的行为, 而只有情感才会激发道德。休谟把理性从前门推了出去,却又从后门把其放进来,或者更恰当地说,理性明明一直都存在,休谟却智子疑邻般认为它不在。

梁氏与休谟的共同之处说明了人性的共通之处,二者的差异则说明了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西方思维往往是在二元对立的模式中思考问题, 要么理性、要么情感才是道德的来源, 要理性就要否认情感,要情感就要否认理性,好像只有这样,其理论的纯粹性和科学性才更高。而儒家的思维方式则与此大相迥异,追求的是对立统一,在道德问题上,则是既要合情,又要合理,即情即理、有情有理。在梁氏的思想中,理性既是对情感的引导和规约, 又是对情感的尊重。没有情感,理性是没有意义的;没有理性,情感则是盲目的,体现了理性与情感的统一。

六、结语

梁漱溟提出以道德代宗教,认为儒家并不是宗教,但是能够代替宗教的功能。他的观点与冯友兰以哲学代宗教的观点遥相呼应,都是在儒家是否宗教问题上的反宗教观点。但是,这种反宗教的观点受到很多学者的质疑, 不仅很多西方汉学家,而且当代的很多新儒家都认为儒家虽然与西方宗教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其宗教性是确定无疑的。汉学家安乐哲认为:古典儒学一方面是非神论的(atheistic),一方面又具有深刻的宗教性。当代新儒家杜维明强调指出,儒家虽然并不是宗教,但却具有宗教性。如果儒家有宗教性,很难说它是道德代替了宗教,这样,这个命题本身难免有失偏颇,有待进一步商榷。

梁氏虽然认为儒家以道德代宗教,但是,他也注意到这代替的过程中其实是有优有劣。一方面,在强度上,宗教对人的约束作用往往大于儒家道德。他在《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提到西北地区如甘肃等地,回民与汉民杂处,其风纪秩序显然两样,吸食鸦片的都是汉民, 而回民绝无仅有:其故,就为回民是有宗教的。其行为准于教规,受教会之监督,不得自便。汉民虽号称尊奉孔圣,却没有宗教规条及教会组织,就在任听自便之中,而许多人堕落了。 梁氏承认宗教对人的行为的强大的约束作用,宗教道德二者,对个人,都是要人向上迁善。然而宗教之生效快,而且力大,并且不易失坠。对社会,亦是这样。二者都为人群形成好的风纪秩序。而其收效之难易,却简直不可以相比,这就为宗教本是一个方法,而道德则否。宗教如前所分析,是一种对于外力之假借,而此外力实在就是自己。它比道德多一个弯,而神妙奇效即在此。宗教借助神圣者、教条以及教会组织等外力,对信教者具有强有力的制约作用,而儒家道德依靠的是人们的自觉自律,自觉自律的可靠性由于每个人的理性认知能力和自制力不同而大打折扣。因此,虽然儒家道德依靠人的理性自身,更具合理性,但是在约束的强度上往往不如宗教。如果儒家要想达到像宗教那样的约束力量,就要成为礼教,成为不许商量、不容怀疑的教条,就会使儒家陷入僵化、丧失其内在的活力和生命力,这与儒家原初的理性精神是相悖的。这是一个两难问题。

另一方面, 道德中理性的力量远远大于宗教。如前所述,儒家是理性至上主义,儒家道德体现了合情合理性,因而具有自我反省、自我发展的力量。而宗教中理性则被压抑住了,只要遵从教义教规就好,而不能对其进行质疑。梁氏认为宗教显然与理性相违:一是愚弊偏执之情;一是强暴冲动之气。所以,宗教中的道德往往是僵化的、不容置疑的;并且大多具有狭隘性。狂热地接受在一本圣典中表述的学说,不愿批判地审查这些学说,以及残酷迫害拒绝接受这些学说的人。宗教道德往往只适用于信教者,而对不信教者往往看作另类,并不适用,这是一种本质上带有狭隘性的道德。而儒家道德在理性的指导下,则适用于所有的人类,具有广泛性和开放性。

与理性相关的不仅有适用范围上的广泛与狭隘之分,还有目的上的纯粹性之分。在梁氏看来,儒家道德是为了道德而道德, 具有康德所推崇的义务论的特征;而宗教中的道德只具有工具性价值,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道德。这与费尔巴哈的观点一致,在费尔巴哈看来,基督徒做善事,却并不是出于道德心。促成他的好行为的发条,并不就是爱,并不就是爱之对象人,一切道德之基础。决不!他之为善,并不是为了善的缘故,并不是为了人的缘故,而是为了上帝的缘故。他们都认为宗教中的道德不是真正的道德,只能算是一种功利性的道德。

究竟道德能不能代替宗教,梁氏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在他看来,宗教中的道德具有更强的约束力,但是缺乏理性,具有狭隘性;而儒家道德是在理性引导下的道德,具有广泛性和道德的纯粹性,但强度不如宗教。这样,以道德代宗教其实面临着能否代替的难题。并且,宗教也是不断发展的,宗教的弊端在欧洲中世纪体现得尤为明显,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宗教特别是基督教、佛教也随之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宗教也越来越多地运用理性的力量,克服其被攻讦过的弊端。现代宗教道德不仅仅作为工具理性, 而且也往往具有目的理性,并且越来越具有广泛性和纯粹性,这就需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宗教与道德的关系。

梁漱溟以道德代宗教的命题是在中华民族处于落后挨打的时代背景中提出的, 当时特殊的情形激发了民族主义情怀, 包括冯友兰的以哲学代宗教,都体现出面对强势的西方文化传统知识分子对民族文化的反思和忧患意识。梁氏的观点既是对儒家的研究,也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诠释和发展。他的思想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在于对儒家思想的把握,而且在于其开创性。他开创了对儒家思想文化与宗教关系的系统的对比研究, 启发后来者继续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儒家传统中的道德和宗教道德
发布时间:2023-05-16
" “德不孤,必有邻”(4:25)孔子《论语》中的这句引文,能给任何读者或作者的心灵引发希望与恐惧之双重撞激。说其希望,乃因其那激动人心之断定:人的美德将永远不会遭致忽略,而真正的共同体终将出现;说其恐惧,乃因其暗示出......
关于道教山水悟道诗的宗教思想探源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道教山水悟道诗;道教哲学思想;洞天福地思想 论文摘要:道教山水悟道诗是道教诗歌的一个重大题材,亦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兴起与勃兴肇基于以老庄哲学为主体的道教哲学思想和以名山皆仙境的洞天福......
论析马克思的宗教思想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宗教;宗教批判 论文摘要:近代宗教批判的历史过程。经历了上帝的自然化。上帝的理性化和上帝的人本化三个阶段。马克思继承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同时又超越了他,马克思对宗教采取了人本化的理解,他认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当代思想道德养分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 现代 化建设事业的深入 发展 , 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体现现代精神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但由于商品 经济 和外来文化......
试析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当代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2
" [论文摘要]文章从继承的角度论述了我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方法,从教育者“施教”方法的因材施教法、身教示范法、教学相长法、循序渐进法和启示引导法方面以及受教育者的志道与弘毅、自我反省法、“慎独”法以及环境陶冶法三个方......
中国传统道德和谐思想的解构与现代道德教育模式重构探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 摘要: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核心之一就是主张“天人合一”式的“和谐”,其主要实质还是在强调一种“天命”不可违,以抽象的共性和谐压抑人的具体的个性和谐,以相对封闭的、强制式的主观和谐代替主体性的自由式和谐。在封建皇权思想被粉碎的......
试析孙中山公民教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1-17
" [论文摘要]部分大学生追求个人至上的价值观,缺乏高尚的人生目标,个性要强意志薄弱。许多高等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还停留在“两课”、社会公益活动和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等层面上。而孙中山的公民教育内涵由培养国民意识、规复国民人......
孟子道德教育思想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2-12-23
【摘 要】孟子的思想是中国道德教育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思想中的精髓,也为中国道德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关键词】孟子;“反求诸己”;思想政治教育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人物,是儒家思想......
亚里士多德关于以音乐教育培养少儿道德品行的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23-07-08
" [论文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音乐教育 少儿道德教育 道德品行 道德培养 [论文摘要]在快乐中培养少儿的道德品行是亚里士多德音乐教育思想的道德目标。在审美通感的基础上,通过道德移情进行理性灵魂的德性活动,是音乐教育培养少儿......
宗教、道德与爱的维度[上]
发布时间:2023-03-16
作者:何光沪 一、 爱?有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1、在现代汉语中,尤其是在中国人的日常语词中,有着数不清的混淆和误解,由之产生了很严重的误用和滥用,并对国人的实际生活状况产生了巨大的负面作用。“爱”这个词,......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探讨
发布时间:2022-12-22
摘 要 简述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及内容,分析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指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提出了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 网络;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网络信息......
宗教、道德与爱的维度[下]
发布时间:2022-08-23
作者:何光沪 三、 爱?道德还是宗教? 仁爱之起因,并非由于对象具有什么长处或美质,可能为爱者带来什么利益或好处,亦非由于与对象交往而产生了正面的情感,产生了相互依赖的感觉,而仅仅是由于对象及其特性的存在......
对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探析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已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其规模在不断扩大,学生人数逐渐增多,每年为社会输送大量的技术工人。高职学生人才素质的高低关系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思想道德素质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素质,加强对高职院校......
浅析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网络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应当针对网络的特点及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探讨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则和重点。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原则的基础上,突出求实原则、民主原则、......
试论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的现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3-04-18
" 论文关键词:宗教 狭隘性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与时俱进 论文摘要:在宗教复兴的现时代,宗教问题不仅影响着世界的稳定,也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启示我们,宗教以“精神补偿”的独特方式,整合民族的......
试论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的现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2-11-17
"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宗教 社会道德 文化 邪教 论文摘要:宗教问题影响世界的稳定,对我国的社会生活也有着重大影响。宗教对民族的发展具有整合功能,促使人们更好地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对文化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与此同时,宗......
浅谈孟子的道德教育思想
发布时间:2023-04-22
崇尚道义、依义取利是其价值观的取向。本文探索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内在积极因素,结合当前现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价值体系,丰富和完善以德治国的理论基础,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和谐社会。当今世界,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我们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道德教育体系。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德教育体系的建立,一个重.........
以栏目发展促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发布时间:2023-01-07
摘 要 广播电视在对于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方面,首要工作就是做好宣传,做为县一级的广播电视台受区域、资源的影响,更应立足于本县,大力宣传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公民从一点一滴做起,不以“恶小”而为之,不因“善小”而不为......
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27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关系着他们的人生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未来。学校要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人才,就应该切实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引导。本文从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方面出发入手,阐述了如何才能更好地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
试析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3-25
" 论文摘要: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成人成才影响深远,但是对不同时代的大学生影响程度各不同,例如70后、80后、90后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有一定的差别。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需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回避中国传......
建设性后现代的道德教育儒家道德观与怀特海思想之融合
发布时间:2023-04-08
一、人性与后现代语境 后现代世界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人类经验中关于道德品质状态令人不安的模糊性。在当今文化生活的多维语境下,我们对自我的理解既可以参照尼采崇高的超人楷模,也可以依据行为主义卑微的刺激一=反应模型。我们可以......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13-12-18
" [摘要]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八荣八耻”的基本范畴,对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八荣八耻” 的精辟概括廓清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扎实推进社会主义......
对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中道德内化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1-20
" 在以往的德育工作中曾经存在要求太高、内容太空、方法太死等弊病,尤其是做表面工作,搞形式主义, 以一阵风运动式的教育代替深入细致的工作,因而收效不大。为了克服以往德育工作的弊端,学校“在改进德 育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德育目......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教学刍议
发布时间:2023-03-05
【摘 要】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教学的对象是青年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道德基础,又有了自我的人生经历,对社会有了自己的认知,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教学要提高实效性,需要重视三个方面:大学生思想道德学习的特......
托马斯·莫尔宗教思想论析
发布时间:2023-03-03
" [论文关键词]:鸟托邦宗教思想;中世纪宗教精神;宗教禁欲主义;近代人文主义 [论文摘要]:托马斯·莫尔的宗教思想在当时表现出极端的开明进步倾向和一定程度上似乎同样极端的保守主义倾向,但这种矛盾是表面的,无论从哪一个方面......
浅探与时俱进的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新思路
发布时间:2023-04-18
" 论文关健词;大与小 知与行 理性与情感 开放与网络教育 论文摘要:通过对传统教育模式及教育理念滞后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分析,探究适应当代大学生特点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新方法、新思路,从而论证大与小的教育统一、知与......
浅谈儒家道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2-10-24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浅谈儒家道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不同时代与不同阶......
浅论儒家道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6-05
儒家道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以下是由查.........
坚持“三个代表”思想 树立“以德治校”观
发布时间:2022-10-23
摘要:坚持“三个代表”思想,树立“以德治校”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工作方针,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途径。因此,必须加深对“以德治校”的认识,明确实施的主要目的,并掌握“以德治校”的途径。关键词:三个代表;以德治校;高素质人才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我们改革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也是指导我们改革主观世界的思想武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要对事也要对人。对事,就是.........
谈果戈理的宗教思想
发布时间:2022-08-15
谈果戈理的宗教思想 谈果戈理的宗教思想 谈果戈理的宗教思想 论文关键词:果戈理;宗教思想;东正教;博爱;拯救;先知 论文摘要:果戈理是俄国着名的作家,但学界对其宗教思想知之甚少。研究果戈理的宗教思想可以更加深入理解......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与教育对策
发布时间:2023-01-28
" 论文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这种转变也必然折射到大学生的身上。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取向也具有多元化、轻度功利化的特点。本文就当代大学生的......
关于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着力点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13
" 论文摘要:最近发生的佛山小悦悦事件,受到了全社会的热议,把我们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推向了舆论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佛山小悦悦事件的反思,阐述了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着力点。 论文关键词:小悦悦事件;反思;思想道......
网络时代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8
摘 要:网络媒体已经成为最普及和最高效的媒介手段之一,利用网络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实效,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课题。现阶段公民在网络空间的思想道德状况有滑坡的趋势,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有其道德因素和媒介传......
孔子道德思想批判
发布时间:2023-03-15
孔子道德思想批判 孔子道德思想批判 孔子道德思想批判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种伦理文化,道德在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古代,儒家伦理独立承担着培植中国人道德意识的使命。人们按照儒家伦......
对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现状的分析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3-07-01
修德普卢塔克曾说过,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道德在一个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是长久存在的。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会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
简析美英思想道德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29
" [论文摘要]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和思想不断融合、碰撞,使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文章通过对英美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探析,以期获得一些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有益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
对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25
【摘 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大学生进入校园以后首先接触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实效性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的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要指导,以培养社会社会主义事业接班......
康德思想中关于道德教育的自由与自律
发布时间:2022-10-07
摘要:康德把道德教育定位于自由的领域,自由是德育的前提和根基,自律是道德教育的最高准则,坚持人是目的,注重道德教育方法的革新。在如今现代化的进程中,消费文化的日渐兴起,随之而来的物质强劲和道德萎靡,是引发全球道德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因此,回到康德去的时代诉求仿佛有了更为深沉的意味。关键词:康德;道德教育;自由;自律。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家。他独辟蹊径开创批判哲学之路,实现.........
论析宗教思想与日本园林设计
发布时间:2023-01-22
论文关键词:宗教,中国现代园林,精神内涵 论文摘要:在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之下.中国现代园林正面临着发展的严峻挑战。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外来、设计理念的冲击.使中国的现代园林设计失去了传承与特色,没有了园林设计的精神内涵。如......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如何渗透道德思想教育
发布时间:2022-12-19
语文教师应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予以施教,方是成功的前提。即重视“导、学、练”“方法渗透、领悟、小结、运用”“以读为主、情境体验”……同时,要想到语文有熏陶感染的作用(这实质还是由其“人文性”所决定的哲人说,在一切......
论析夸美纽斯的宗教思想对其教育思想的积极影响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夸美纽斯;宗教思想;教育思想 论文摘要:夸美纽斯是l7世纪的教育家,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包括不少关于宗教的思想。这些思想既是对教育的继承,也是对教育的发展。他提出教育为宗教国家服务,促进教育改革,从而改造社会......
浅谈果戈理的宗教思想
发布时间:2023-05-21
" 论文关键词:果戈理;宗教思想;东正教;博爱;拯救;先知 论文摘要:果戈理是俄国著名的作家,但学界对其宗教思想知之甚少。研究果戈理的宗教思想可以更加深入理解他和他的文学作品以及俄国当时的哲学、文化思想。 果戈理是俄......
以生活为源泉的思想品德有效化课堂应用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05
摘 要:关怀学生精神成长是思想品德课堂上的立意所在,清澈的、纯真的思想品德的构建,必然要以生活为源头,使回归自然、本质的真谛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生活实践的体验中得到思想品德的有效提升,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运用各种有效的......
浅析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品德课堂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自主学习;自主性;主体性;教学环境;解放;教学方法;创造性 论文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设快乐民主的教学环境,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创造性。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实质上是通过教育因素的有效......
唐代道士吴筠的修道思想
发布时间:2023-01-10
唐代著名道士吴筠(?-778年),字贞节,又作正节,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科举屡试不第,于是入嵩山求仙问道,拜著名高道潘师正为师,受传的是上清经法。唐代开元(713~741)年间,吴筠南游金陵(今南京),访问道教名山茅山、天台山,交友甚广。其文章高超绝群,在南京一带影响广泛。唐玄宗遣使召见他于大同殿,令他担任待诏翰林,以随时可以向他求教道法。安史之乱后,吴筠东游到了浙江会稽一带,过着隐居的生活,.........
由“观音菩萨”看“以美育代宗教”
发布时间:2014-01-17
【内容摘要】敦煌学是二十世纪初延至本世纪的显学,有关敦煌壁画、雕塑等造型艺术等问题的研究,学术界已经取得了不俗的佳绩,然而,深赋美学内涵的敦煌艺术中观音菩萨图像所包含的美学意义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试图通过对敦煌佛教......
中国传统伦理与思想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23-03-16
摘 要:中国传统伦理的道德文化主要是通过道德规范体现出来的,那么探讨中国传统伦理与思想道德教育尤其重要。在本论文中,我们主要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基础以及现代思想教育中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继承与借鉴两方......
浅析“道德教育”与“道德的教育”
发布时间:2022-08-28
在现代社会里,由于各种不道德现象频繁地冲击道德的底线,拷问人们的道德良知,因此人们都希望重树道德的权威,塑造道德的人格,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正是在这种道德愿望的感召之下,道德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不过在笔者看来,当人们热衷......
论洛克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洛克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在他的神士教育理论体系中,他所提出的如道德养成教育要及早实施;通过道德行为的反复训练培养儿童的德行。使其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充分利用榜样的教育力蚤;对儿童的道德养成教育应......
高校教师教学道德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12
"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道德;建议与对策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近十年来,某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下降的现象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从教师教学道德研究入手,分析了当前高校教师教学道德现状,进而提出完善教师......
亚里士多德政治伦理思想现代意义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25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是我们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巨大的物质财富是否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幸福生活呢?回答是否定的。据华西都市报2009年一项调查数据显示高收入人群的幸......
王小锡教授的道德生产力思想述评
发布时间:2015-08-17
[关键词]王小锡教授;《经济伦理学论纲》;道德生产力 一、道德为什么是生产力 王教授在1994年的《经济伦理学论纲》一文的第一部分“立论依据”中就明确提出道德是生产力,并且是动力生产力这一概念。王教授指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
宋代道学家的宗法论
发布时间:2023-07-05
内容提要 本文从时下流行的“宋以来的宗法理论是服务于亲族结合的思想观念”这一观点出发,批判性地指出该观点缺乏从思想史脉络的有效论证,由此追根溯源,详细梳理张载、程颐、朱熹等宋代道学代表人物有关宗法的理论及其形成背景,同......
试析朱熹伦理思想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28
朱熹作为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学集大成者,他研究和分析儒家经典的义理,结合以往的思想,建立庞大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被尊奉为官学,朱熹也被世人推崇为朱子,与圣人孔子齐名,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当代中国道德建设过程中,需要用批判的眼光正视朱熹的伦理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朱熹伦理思想的精华融入当代中国道德建设中,便于有效地.........
试论技师学院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技师学院的学生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跨进社会,步入职业生涯。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强和改进这些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浅谈儒学思想与大学生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思想经过长期的积淀,影响极为深远。借鉴和利用儒学精髓,深化大学生道德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对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有着深远意义。 论文关键词:儒学思想;大学生;道德教育 儒学思......
医院职工自我思想道德教育探究
发布时间:2017-03-30
摘 要:传统灌输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过于注重理论宣教,缺乏主体性,一定程度上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因此,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必要加强职工自我思想道德教育。自我思想道德教育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结合政......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发布时间:2016-10-08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思想品德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破除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主动学习,自主探讨,真......
唐太宗的法律思想
发布时间:2022-12-25
[摘 要]唐太宗的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律史上占重要地位。贞观法制对唐初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唐太宗结合以往经验形成自己的法律思想对唐朝后期的法律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唐太宗;贞观律 唐太宗统治时期是我国封建社......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2-08-03
在农村教育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这些儿童的思想定位及健康心理的形成不容忽视。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加强品德教育制度规范,了解小学生的内心需求,对症下药,这直接关系到小学生未来发......
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15-09-14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塑造小学生的情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和态度以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一时期学生的世界观和自身意念都尚处于未成形的启蒙状态。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有效引导起着至......
存在与信仰——浅析启蒙时期的宗教思想
发布时间:2023-06-24
论文 关键词:启蒙时期 自然 神论 无神论 道德神学 论文摘要:启蒙时期的宗教思想在西方宗教思想 发展 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不彻底的无神论、自然神论到彻底的无神论,最后经过康德的改造,启蒙时期的宗教思想大大改变了......
董仲舒的“阳德阴刑”思想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13
董仲舒根据天人感应论,来论证作为规律的人道之间有同构关系。天人之间不仅是同类,而且从规律论上来说还是同构的,即天人之间有同样的规律。《易传》中就提出过一阴一阳谓之道的命题来统摄天道与人道,从而应用好规律,造福国家与社会......
对宋高宗和明代宗历史悲剧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27
一、宋高宗赵构的历史悲剧 宋高宗赵构(1107一1187年),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1127一1162年在位)。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由于统治者的腐败、软弱和投降政策,京城汁梁(今开封)被攻陷。金兵在大肆搜刮后,于靖康二年(11......
论转型期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 转型期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产生了诸多消极的影响,心理并不成熟的大学生在价值观念、道德责任、理想信念等方面出现了某种偏差,应采取一定措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论文关键词 转型期 大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当前......
浅谈“以德治国"思想与高校德育建设
发布时间:2023-04-30
" 论文关键词:以德治国 高校 德育建设 论文摘要:“以德治国”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治国思想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批判与总结,是提高综合国力,促进国家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肩负着......
论宁波地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09
"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 思想道德 调查与分析 [论文摘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当前宁波地区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及其发展变化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当前该地区大部分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引起重视......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应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
发布时间:2016-12-30
一、前言 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
关于传统“慎独”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04
" 论文摘要:网络生活的隐匿性、虚拟性、自由性和开放性给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带来诸多新课题,传统“慎独”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有着情境的相似和目标的契合。其实现目标的理念和路径对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开展也有着重......
当前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思想道德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17
"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 思想道德 现状 思考 [论文摘要]本文运用座谈、观察法扣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我国U-15、U-17年龄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思想道德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为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思想道德修养提供一......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发布时间:2023-05-20
"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道德规范,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是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思想觉悟。因此,作为班主任应以爱......
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发布时间:2023-02-18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放在了重要战略地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根本保证。学校是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主......
浅谈新时期中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22-12-30
1新时期中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1.1中职学生道德水平提升难度大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深入,计算机给人类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然而许多青少年却沉浸于网络游戏中,甚至采取一些非法的途径,例如抢劫、敲诈等方式来获得金钱。长期下来,学生道德观念严重缺失,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无疑增加了中职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加上部分学生家庭与自身心理问题,导致整个中职学生群体道德水.........
佛教禅宗思想与人生智慧
发布时间:2013-12-17
关键字:道悟,信仰对象,人生的智慧,禅宗思想,思想文化史,佛教禅宗 禅宗从创立开始,首先强调的一个思想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可是关于禅的文字,是所有汉地佛教宗派经典文字最多的。所以禅宗的超越性,不但是超......
文以载道,以道育人——浅谈中学语文中的德育教育
发布时间:2023-06-27
" 摘 要: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提高学生德育、美育等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
浅析以礼仪为载体的大学生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23-03-21
" [论文关键词] 礼仪 大学生道德教育 [论文摘要] 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物质文明,另外一方面也出现了人文危机,出现了道德沦丧,大学生的道德问题也是我们 目前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礼仪和道德的契和......
浅析道教重生伦理思想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 要】文章通过对道教的剖析,解读其贵生乐生的道德情怀、立足生命的道德精神、守道而行的道德准则、立足此岸的生命观特点。从而全面论述了道教具有重生性的特点,并呼吁发挥其重生性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重生性;生命;道 生......
青少年思想品德问题分析和教育方式
发布时间:2023-03-30
当前,一部分青少年缺乏社会理想信念,缺乏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缺乏远大理想和政治抱负,只注重个人利益,强调自我设计,对国家、集体的前途命运漠不关心或关心不够,还有的是非观念混淆,道德水准下降,人生观、价值观出现错位。艰苦奋斗、助人为乐、诚实谦恭等良好风尚不再被普遍推崇。这些问题的存在,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一、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客观因素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
分析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解读
发布时间:2023-06-07
分析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解读 分析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解读 分析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解读 论文关键词: 牺牲者 人道主义 大陆理性主义 论文摘要:《九三年》中的戈万是为了实现完美人性精神的牺牲者,通过这个人物表达了雨......
传统道德教育内涵的当代解读与传承:以宋代理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3-06-22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中华传统道德与美德无疑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回顾我国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两宋时期文化高度繁荣,儒家思想也发展到新的高峰,并形成了影响深远的程朱理学等众多流派。其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价值体系有:士人们秉承儒家民胞物与、忧国忧民的情怀,心系国计民生,具有鲜明的入世精神:他们注重内心涵养,敛情约性,崇尚不慕荣利的人生态度.........
思想道德与法律课的哲学释解
发布时间:2013-12-19
思想道德与法律课的哲学释解 思想道德与法律课的哲学释解 思想道德与法律课的哲学释解 哲学基础之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 根据以上引述明显看出,上层建筑仅指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政治、法律、道德、艺术、......
试论理想信念教育入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22-10-18
" [论文摘要]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需要。文章就当代大学亟待解决的信念缺失、缺少追求等问题,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如何充分认识建立大学生正确的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对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仁之德”与“道之德”:先秦两种德性思想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3-01-15
摘要:孔子和老子分别开创了儒、道德性思想先河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仁之德”和“道之德”为其特色的孔、老德性观,不仅代表了中国德性文明发展的两大历史趋势,而且在彼此融摄中共同维系着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传统与主干。新形势下,认真解读两种德性观的内涵,在思想“原点”的比较中探索它们在核心概念、主体价值取向和德性养成路径上的差异性,传承和弘扬以“社会伦理”见长的孔子德性观和以“自然伦理”见长.........
试论朱熹理一分殊思想的道家道教渊源
发布时间:2023-03-23
" 摘要:“理一分殊”是由程颐提出,朱熹进行系统论述的程朱理学中的一个核心观点。对其来源,学术界历来认为是佛教华严宗。本文的考察认为,这个思想的主要来源主要不是佛教而是道家、道教。尤其朱熹对这个思想进行系统阐述时所体现的......
宗教仪式:试析西方国家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宗教教育是西方国家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在西方国家思想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宗教教育中的宗教仪式是西方国家实施思想教育的重要栽体,通过对西方国家宗教仪式这一栽体发挥思想教育的作用特点及其机制的研究与分析,有......
试论人格本位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基于人格本位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从中西方人格理论中吸取合理元素,目标在于培养大学生人格,实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这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健全大学生人格,同时也能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的顺利开展。与此......
对学校素质教育中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8
" 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面向新世纪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挑战。特别是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如何正确认识和具体实施好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全体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现实课题和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
哈姆莱特的宗教思想和他的悲剧
发布时间:2022-11-02
论文 关键词:宗教思想 延宕 悲剧 论文摘要:《睁姆莱特》是英匡伟大的残静l寒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造成悲居l的主要厚吾是他的延宕。噜拇蓑特为什么要延宕,在中外文学批评界争论和探索了凡十世纪,没有定论:裹灭从宗教的角......
谈以德治校以德示教以德育人
发布时间:2023-05-14
" 论文关键词:以德治校 以德示教 以德育人 论文摘要: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实现“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工程,必须把“以德治国”的思想贯穿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坚持以德治校,以德示教,以德育人。 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全国宣传......
试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现机制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思想道德是靠舆论、信念来维系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道德教育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其关键之处就在于使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道德主体的心理品质和道德人格。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