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探究画境意蕴与儒家学说的契合

探究画境意蕴与儒家学说的契合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11 00:11:15
探究画境意蕴与儒家学说的契合
时间:2023-07-11 00:11:15     小编:姜立群

画境是具有生命力的美术范畴,由唐代以来至今逐渐成熟、拓展,其基于儒道禅等多维思想的融汇; 基于心物的贯通和知行的统合; 基于画论、画理、画语的绝妙诠释; 基于变幻不已的视觉图式的涌现,延绵不已、各会其时地体现出华夏文明的高度、深度、阔度。对于画境范畴的生成和发展,儒家学说不但成为重要的一个源泉,而且从未止于静止僵化的层面,通过实践者的汲取,总是为艺术的新变提供着精神支撑。无论是秦汉之前的《论语》、《易传》、《孟子》还是后来的宋明理学、心学,乃至当今的新儒家的诸多思想,持续不断地与画境意蕴相契合,这无疑是世所公认的事实。

画境意蕴与儒家学说的一个契合之处就在于两者都凸显出重生的特质。古往今来,画境包含着一个个从潜在到实存的创生过程,由体验的萌生到形态的显现,再至意蕴的散发,表现为画家们着意展开的创化,来播撒诚心美意。其实,画境所需的文化底蕴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积聚形成。特别集中地体现儒家思想的《易传》就表明了万物衍生、大化流衍的生命观念,阐述了不息生生的连续性和未济性。《系辞上》: 生生之谓易。 日新之谓盛德。《系辞下》: 天地之大德曰生。 从《易传》字里行间可见: 生即事物自无出有,亦是创化、创生、创造的意思。生生既作为不断日新的过程,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又被引申出了以生为道的大德品质,颇具人文属性。不言而喻,重生的学说为画境的萌生起到了播种、灌溉的作用。

生在中国绘画中是极其重要而又非常丰富的观念。生成、生意、生机、生姿、生气等概念以及气韵生动、意造境生等命题,反复出现于各个时代的画论和画史里,难以回避,余波未泯。正因为上述命题基于自然、人生与艺术的联动,说明生成乃是画境的本相。

画家们普遍强调了参照造化、把握生机的关键作用。在北宋徽宗时期任职画院的韩拙著有《山水纯全集》,书中指出绘画本乎自然气韵,必全其生意,得于此者备矣,失于此者病矣。 明代徐渭也认为: 不知画病不病,不在墨重与轻,在生动与不生动耳。 清代张式心中的书画之理和化机并不隔膜,互相通贯一致。要之书画之理,元元妙妙,纯是化机。从一笔贯到千笔万笔,无非相生相让,活现出一个特地境界来。

尽管与自然伟力相比,人文显得微乎其微,但作为天地的观察者、欣赏者以及文化的创造者,尤其在古人敬天事天的前提下,文化与自然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力求通过相生相让的共振过程,将画境提升到至高的特地水平者大有人在,与此同时画境类型和图式多姿多彩,可以如李唐的《万壑松风图》那样,用笃实透出了刚健; 可以如文同的《墨竹图》那般,用恣意彰显出了风骨,立足于每个人的景、情、时,每一幅画作的生成朝向日新,尺幅间舒卷白云,弥漫轻雾,飘洒馨香,放射辉光。无疑,特地境界不能缺少生的超拔与圆融。

在《周易》六十四卦里,最后一卦称为未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喻指宇宙的无际无边,生成衍化的永不停歇。时间的流转就像由少汇多的泉流,汇成了奔涌不息的大河那样,带来了天地生命的持续律动。引申至绘画,绵延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属性。画境可谓时间的纽带,在每个当下系成了实实在在的生成之链,凝结着世界的生命动力,凝结着深情的瞩望与关怀。根据各自所处的不同时代背景和地域背景,创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际遇和感受,必然不会以雷同的绘画风格和视觉形式示人,这亦是实践行为的未济天性所导致的。其次,儒家的比德思想深远而又持续,对画境范畴的生成和衍化的影响是巨大的。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说的突出特征,即是结合六艺的推行实施,表现出以教化为本的指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表露出孔子持之以恒地对高格的追觅,他还以水、山比喻人格,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孟子也说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标明了他把人生格调与自然物象进行比类的意向,透露出比德的抒情意涵。

承接先哲的意绪,荆浩、郭熙皆意识到比德是一条通向画境的开阔道路,或谓之: 松之生也,枉而不曲,遇如密如疏,匪青匪翠。从微自直,萌心不低。势既独高,枝低复偃。倒挂未坠于地下,分层似叠于林间,如君子之德风也 或谓之: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以松树的形状比喻君子的风范,以四时之山比类情致的变化,荆浩、郭熙提醒人们注意,山景、树态与人情彼此涵摄,关联,对应,成全,能够引发画家想象的神游,有助于绘出个人画作的极致面貌。

苏轼、沈周将自己的感受寄寓于枯木,移情于芭蕉,主张托物起兴,借自家笔墨比拟,把情趣投射在各种事物上。基于此,画作形意交汇,彼我迭映,美之中藏。题画诗表明了比德对画境孕化的价值:折冲儒墨陈堂堂,书入颜杨鸿雁行。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惯见闲亭碧玉丛,春风吹过即秋风,老夫都把荣枯事,却寄萧萧数叶中。 比、兴互动,缘景起情,情随景迁,富于文采的诗句流露出创作者和欣赏者对比德功用的肯定。

需要强调,比德不仅是抒情的方式,从本质上来说,更是一种极具超越与觉解性质的创造观念。北宋大儒朱熹虽然吸收了《华严经》等佛学思想,言语之间却总透露出浓郁的比德意味。如水中月,须是有此水,方映得那天上月; 若无此水,终无此月也。在朱熹眼里,此水依然毫无疑问地需要凸显出仁、善、美、神的品质,必然上升为孔孟等贤者穷其一生追求的生命境界。回溯以往,孔子一方面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对人性有着清醒的认识,一方面又强调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努力证明仁心和本善的必要与珍贵。他十分确定,仁就在每个人心里,为使天、地、人三才摆脱隔膜状态,需要人们求诸己,不断地进行修身,不断地进行省察。孟子在承传了孔子思想的同时,又嗣其余响。他明知道残忍、嫉妒、暴戾等人性恶端的存在,但也非常肯定善端的真实存在,深感涵养对人的心灵成长非常必要,特别倡导养浩然之气[18]( P247) ,重视心灵的提升和扩充。《孟子》曰: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对此,朱熹释曰: 力行其善,至于充满而积实,则美在其中而无待于外矣。 充实之谓美即是通过自觉地努力,充盈美善的行为,进而转化为对他人的关怀。可见,此水源于内在的磨砺和超越,涵纳着极高明而中庸的践行方式,涌荡着面向现实、超越现实的入世和济世的信念,终将流向生命的超拔和圆融如何可能的追问。

不须置疑,与儒学一致,画境同样侧重于赖我胸中有佳处、唤起人间为善心 的存在追求。绚美画作中无不优游着、深藏着上述这些永不变易的生命特质。从画史上来看,大凡有创造力的画家皆能充分认识到至深、至妙的画境与仁、善美之间的姻亲,自觉地以笔墨、丹青为媒材,使它们相互动,相沟通,以形象的无尽体现襟度的无疆。《宣和画谱》中记载着时人对王维作品的评析: 至其卜筑辋川,亦在图画中,是其胸次所存,无适而不潇洒,移志之于画,过人宜矣。阐释了王维的胸次对创造体验、作品高度的直接作用。南宋邓椿撰写《画继》,亦推举了诸如苏轼、李公麟、米芾等画品和人品皆高的画家,昭显了无邪真思和宽厚胸襟对逸品的价值。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元代王冕那首耳熟能详的《墨梅图》题诗更是一语道破了画家对佳处的探求,对善心的彰显。以明代画家沈周的纸本设色册页《东庄图册》为例,图画描绘了挚友吴宽的庭园景色,画面上,吴中乡间的清流、荷叶充满墨韵,曲池岸边的野花设色洁丽,各具姿态,美不胜收,群体之间形成疏疏落落的呼应,如笼清气,似沐雨露,映现出沈周的祥和内在和深厚学养。以当代画家祝大年的重彩画《傣族之家》为例,经由谨严线描的辅佐、绮丽重彩的晕染,西双版纳的屋舍风景被画家一丝不苟地注入贯珠意韵,繁简有序的画面饱满灵动,神采具足,展示出了光明胸襟。人们在画前观看,遐想,不难领略到其心窗的沉静、充盈和内美。尽管古今艺术家们实施墨法、皴法、染法的个性化表现所造就的画境形态各异,但在把比德当作切入点的时刻,他们的目光共同洞察到了修身与实践互为表里、息息相通的绘画本质。

还须注意,儒学作为生命的学问,非常关注心灵的安顿。孟子将学问看作安身立命的居所,曾发出这样的感叹: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之言确实深刻,放心不单是治学之道,还是生活之道。不限于独善其身,深怀着虔诚的愿望,大而化之地去表达,去推行,去传播,促进整体的人伦和谐,这是儒家更为看重的。孟子的主张对后世画家的启迪尤为显著,沁人心脾且豁人耳目的画境总少不了放心的成分。

深得儒学真谛的郭熙对林泉之志给予主动的关注,要把绘画当成构建山光水色滉漾夺目精神家园的砖石。赵孟頫自题《山水卷》曰: 霜后疏林叶尽乾,雨余流水玉声寒。世间多少闲庭榭,要向溪山好处安。 一个安字点出画中心事! 余此卷皆从心中肇述,云物、丘壑、屋宇、舟船、梯磴、蹊径,要不背理,使后之玩者可登,可涉,可止,可安。虽曰幻境,然自有道,观之同一实境也。引人着胜地,岂独酒哉。 龚贤题跋充满言志的味道,作画态度鲜明。使后之玩者可登,可涉,可止,可安即是让作者和观者获得双重慰籍和安顿的文字表露,这是龚贤的理想情怀的充分流露。上述诠释清晰,豁达,闪烁着储美藏善的诗意光辉,反映出对自足与兼爱的共同召唤。其与儒家哲学散发出的善化人生、传播关怀的文化态度尽相吻合。创作者从不甘于自小自轻,或有意为之,消解烦闷,平息焦躁; 或在看似不经意间体现灼见良知,传达出关爱。我们所看到的王诜的画境、范宽的画境、钱选的画境、郑板桥的画境一脉相通,没有亏负; 没有怨憎; 没有娇情,交织着自我超越和护佑他人的双重维度,正是由此而来的必然产物。如那些雪景寒林; 岁寒三友; 秋虫夏花; 江岸深林; 混沌气流,画境的意蕴凭靠形色、材技的助力,融渗于图式样态之中,有的炽热,觉知灼灼; 有的清凉,幽情缈缈,大美负载着晴光满纸燦流霞般的孜孜求索。一个个视觉上不可混淆而又不约而同地予人愉悦的画境家园和胜地,发散了真正而恒久的创作精神。

早在宋代,朱熹就对绘画行为和安顿身心之间的关系,有着非常透彻的见解。一般人看画,只见得是画一般; 识底人看,便见得它精神妙处,知得它用心苦也。 朱子的阐述是他对绘画价值和功用之心领神会的结果。纵观画境的发展轨迹,精彩画作之所以历经沧桑岁月仍不失光彩闪烁,根本原因就在于呈露了自足与兼爱的深层通联,潜藏了作者对觉心、大心、安心的一份份深切关注和肯定。倘若用王阳明在《传习录》中的话语来表述,就是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便自有担当了。因此,丘壑、林木、花草超越技法,指向内在心灵的平稳与纯净。它们各会其时地为世间送来温暖,带来清凉,拂去生命的惆怅和岁月的悲凉,众人可以在如此阔远、如此安适的乐园里得到片刻的惬意和休憩。虽然,画境的现当代演进不乏焕然一新的形式表达,然而,至高的绘画价值和功用并不会消解,仍被从艺者们视作形式层面和画理层面的决定性要素。

抽象的绘画手法是综合的,亦具象,亦抽象,它努力引读者进入那令人神往的境界,途中所遇大都是似与不似之间的雪山、海洋、岩崖、黄沙、幽谷、太古、云层、流泉但更主要的是通过画面的茫茫、浩浩、起伏及奔腾等等的气氛,使读者在感情中获得气势磅礴的满足!吴冠中作为当代优秀的公共知识分子,体认到仁心的明亮和善良,自觉地承担起表达诗意栖居的使命,意在使不可喻之形和不可见之意明灿生成的时刻,构建精神家园,栖息美善,发散关怀,慰籍心灵。如《春归何处》、《天外天》、《自家江山》等众多吴先生创作的精彩画作,大多传达出这种倾向。像吴冠中这样的具有慧心者领悟出真理生命意义就潜藏在不断疏瀹、不断陶养、不断探觅、不断创造的过程中,它是人们切身体验到的充实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从儒学和画境相通的角度来看,两者无不体现了对有涯之生的欣然拥抱和淡然寄托; 无不希望人们身心长期葆有元气流衍、精神舒张的生命状态;无不蕴含着让人性辉光朗照乾坤的意念。前者虽然较之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道家思想,或许显得不够出世逍遥,但其基调和品格十分值得肯定和高扬。后者的生成表面看似是自娱、自乐的结果,深层却是建立在体验、体察、体证意义价值的基础上的。那些似乎无可大用的笔墨丹青,着实能够负载着生命旅程的重! 总之,两者不相矛盾,全是身心性命之学。

最后还需指出,大底物事也不会变,只是小小底物事会变。《朱子语类》里的警世恒言,当然是由一种登高海自平式的视角所得。朱熹认为,在接古连今的社会文化场域里,任何事物不仅包含当下时间的成分,亦涵摄着无限的历史时空,纵向贯通着对大底物事这种普世情感的体验和确证。据此引申,绘画境界非但不止于追求形态的新变,还汇聚了历史时间,连接起对恒久意蕴的追觅、推重和坚守。传统的人文意蕴以及艺术的本质等大底物事恒久不易,不至于被大到社会结构、时代生活的变迁,小到个体的悲欢荣辱等小小底物事所彻底颠覆。大底物事在画图中流动,滋润,沉淀,连绵,永远没有终止,既济与未济、溯源与图新、安顿自身与兼济他人始终如一,必然会不断得到应有的重申,延续,充实。

对大底物事的视觉呈现,并不回避和否定个性的弘扬,亦如当代儒家所言,当知我之所以可贵,一面在能与人大同,另一方面却在能与人小异。不同时代的画家基于自己的现时性,所成就的绘画作品应是独特和崭新的。结合本文对儒学和画境的共性之探讨,显而易见:

根据意蕴恒定的大底物事来进行考量,以品格言之,艺术有高尚低俗之别; 以水平言之,作品有精湛粗劣之分,一切要看质量,不是看包装和鼓噪,何况,艺术境界既无法根据创作时间的前后次序来衡量,又无法以当代艺术为名,作进步和落后的判断比较。进步的概念或许只有当每个人面对自己的艺术技艺、作品风格以及精神境界做出研判时才能够成立。可以普世、可以贯通的生命思想和美术真谛并不会过时。

唤起人间为善心的美术要旨无法被替代,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被改造,其依旧应在现实时空内得到继续的抒发与光大。作为画境生成的关键动力,善心体现了明理、涵养、博识的深厚价值,更应成为当代从艺者竭尽所能进行创造的内在依凭和引擎,以此来否弃逐物迷己,发扬厚积薄发、自足兼爱的文化诉求。

构筑山光水色滉漾夺目精神家园的理想联古通今,未尽未竟,一如既往地与当下实践相系相连。但在山光水色滉漾夺目的总体要求下,建设者应该优选一切可以施工的原材料,采用合理的创意手段,迈向未见未知的构造表达,继而搭建起坚固悦目、充满幸福的或黑瓦白墙或中西合璧的当代广厦,使这里的一切具备前所未有的造形、前所未有的色彩、前所未有的风格和前所未有的意境。巨匠们与天地达成的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默契经久不易,此为贯穿传统艺术发展流程的中心线索,同时也是不可忽视的、应当被坚守的当代目标。作画从艺必须植根于发散关怀、传播关怀的价值土壤,而非制造惊诧、俗媚、萎靡。从艺者需要在觉察中,意识到实践本身只是通贯古今高格的契机,从而专注倾听历史和现实道出的真淳声音,促使高逸的格调继续从新颖形式里旋绕而出,化入天地,弥漫乾坤。上述这一切,都是凭借品读历史深处传来的哲思和对当代绘画的思考所得出的结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儒家政治哲学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3-08
讲到儒家,多数人都会觉得儒家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文化的主流,并且在五四激进派看来,是中国问题的根源。这也是为什么五四的时候要打倒孔家店,把中国的坏文化的根割断,我们才能拥抱西方的民主和科学的原因;而另外一种常见的说法,认为......
从儒家文化浅谈中国梦的丰富意蕴及其实现路径
发布时间:2023-07-13
一、从儒家文化看中国梦的思想文化渊源 现今的中国,中国梦的呼声家喻户晓,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梦想。然而,中国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梦? 习近平主席多次阐述其含义,最可反映其中心的大概可以概括为要实现中国梦就是要最终实现国......
舞蹈艺术的意蕴和意境
发布时间:2022-09-07
舞蹈是时空表现艺术和动态造型艺术,它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是人类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在人体动态形式中的对象化,是舞蹈艺术劳动的具体成......
《从象雄走来》的美学意蕴探究
发布时间:2023-07-24
《从象雄走来》作为一本文化散文集。向读者传播了象雄文化、西藏文明,展示了西藏阿里地区的自然美、社会美、生态美和作者的真挚情感美。 一、令人屏住呼吸的自然美 开篇,作者借佛教大师杰尊达孜瓦的描写再现了冈仁波钦的圣洁、状美......
建造技艺与书画意境的融合及演绎
发布时间:2015-09-11
范曾艺术馆是为满足范曾书画艺术作品以及南通范氏诗文世家的展示、交流、研究、珍藏的需要而建造,项目坐落于江苏南通大学新校区内。作为个人展陈馆,设计在空间组织、结构形式、材料表达等方面,试图呼应艺术家大气潇洒、清秀俊逸的......
高更油画作品中的审美意蕴
发布时间:2023-06-13
【摘 要】高更是法国著名的印象派绘画大师,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这也让他的绘画作品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以来,关于高更油画作品的国内外学术研究不曾停止过,人们赞赏他的画技,更是为他的人格魅力所叹服。本文立足于对高更......
浅析萨特“情境剧”的哲学意蕴与文学价值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萨特;情境剧;意蕴;价值 论文摘要:“情境剧”不仅是萨特独创的一种文学样式,而且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特殊载体。以《恶心》为代表的“情境剧”对萨特存在主义哲学观点进行了形象表达,将深刻的哲理寓于形象的文学之中......
探讨儒家“以德治国”的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14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形成相当完备的行政伦理体系。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当时诸子百家关于德治的争鸣.........
现代性隐忧与儒家道德学说体系之重构
发布时间:2019-12-02
摘要:“现代性隐忧”在当代中国社会引发出一些道德难题。功利与价值关系的矛盾,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失衡,公平与平等关系间的不协调以及国人道德观中出现的“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与主体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依据儒家道德学说对“现代性隐忧”进行化解,存在较大可能性。但传统与现实间的张力又促使儒家道德学说必须进行体系重建。重新诠释道德范畴内涵,将“德得相通”原理与和谐社会建立相联系,在新的意义层面托举“内圣外.........
略论儒学视野中的诗意心境
发布时间:2022-09-20
【 内容 提要】在 中国 古代儒学视野中,诗意心境是以“乐”、“悠然心会”、“和融莹彻”等肯定性情绪为基本内容的人生体验。儒学解读诗意体验的基本视角是“去私欲”和“泛爱众”。前者强调诗意同个体物欲的对立,后者重视诗意与群......
试论歌德“意蕴说”对黑格尔“理念说”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2-15
【摘 要】“意蕴”作为中外美学史上有关审美鉴赏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西方,“意蕴”概念自歌德开始,经由黑格尔的进一步阐发界定,“意蕴说”也因此进入西方的美学体系和思想家的理论结构之中。也正是在西方近代美学发展历程中,歌德、......
探究画家汪诚一的油画探索之路
发布时间:2023-04-18
近日看到画家汪诚一的一批油画作品,浓郁的诗意,优雅的色调,单纯简练的笔法,流露出一派艺术真情。光盘上按年代顺序的演示,更是散发出一种特殊的亲切的历史感。从1957年他的毕业作品算起,整整50年沧桑岁月,在一幅幅作品中还原显现......
探究元小说的“自我意识”与“历史意识”
发布时间:2022-11-14
一、元小说元小说这一概念首见于美国作家威廉加斯的《小说与生活中的人物》(FictionandtheFiguresofLife,1970)。此后,评论界对元小说做出了种种不同的释义。加拿大评论家琳达哈琴将元小说定义为有关小说的小说也就是自身包含着评论自己叙述和/或语言身份的小说。与此类似,英国评论家帕特里夏沃认为:元小说这个术语指的是这样一种小说创作,它自觉地、系统地关注其作为人工制品的地位上,以此.........
浅谈工笔花鸟画对意境的探索与表现
发布时间:2022-11-18
伴随着历史长河的滚滚流动,社会经济与精神文明的蓬勃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追求精神层面和个人修养品质的提升。现代审美的标准也随着这种变化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对于工笔花鸟画意境的审美需求越来越受到追捧......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哲学意蕴探究
发布时间:2022-10-28
摘 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不断丰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进行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看,它所蕴含的辩证联系的实践观,时空联结、纵横捭阖的战略思维方式,......
儒家节欲观的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20
当今世界,一切有识之士无不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自然 环境的日趋恶劣而忧心如焚。生态平衡的肆意破坏,引起了全球的气候反常;生活环境的横遭污染,带来了致命的怪病恶疾。长此以往,不仅严重地威胁着现在世界人类的生存,而且将遗......
探究吉州窑香炉的文化意蕴
发布时间:2022-08-06
香炉起源于何时,尚未有定论,但其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焚香是官场活动的基本礼数;敬神祭祖,千古沿用;改善生活环境,除臭去味,使人轻松愉快,还可提神醒脑。随着经济、文化、审美情趣的变化而演绎发展,香炉从敬佛......
浅探儒家人文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2-09-10
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和伦理性特征。儒家文化关注人的心性、情欲、修养、境界、生死和人生价值等重大问题,本质上是以家族伦理为核心、以伦理教化为特征的道德哲学,强调以 仁、义......
一本与一体:儒家一体观的意涵及其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4-17
" 一 前 言 近百年来的中国知识分子,面对时代的巨变与西方文化的冲击,追求现代化成为最主要、最迫切的文化课题。而“传统”与“现代”的张力,当然也成为知识分子最深切的文化关怀与焦虑。不过,征诸两岸三地(台湾、香港、大陆)......
明儒薛侃乡约思想的教化意蕴及实践特色
发布时间:2022-10-11
摘要:明儒薛侃以《南赣乡约》为蓝本并根据当时潮州地区的社会舆情,积极援引王阳明心学理论尤其是“良知之教”的思想精义,提出一套旨在移风易俗的颇具教化意蕴的乡约思想。薛侃乡约教化模式主要通过公共场合的聚众会约公开进行劝善彰善、纠过戒恶的仪式活动,确立起共同生活场域内的道德榜样以引领社会风尚,又借助民间舆论和宗教信仰等产生“防人为恶”的强大心灵震慑效应,从根本上确立起“扬善抑恶”的评价标准。薛侃乡约亦包.........
“中国梦”的政治哲学意蕴探析
发布时间:2023-07-25
【摘 要】“中国梦”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理想,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政治追求,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政治哲学意蕴可以从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方法论四个层面进行剖析,有助于揭示“中国梦”深刻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中国梦”; 政......
儒家伦理中“仁”的模式与现代公民意识
发布时间:2023-05-09
摘 要:儒家伦理中“仁”的模式本于人性人情人心之常,从家道之仁、政道之仁与为人之仁,儒家伦理中的“仁”成了一种外在的道德原则规范。从其文化属性来 分析 ,从礼乐 社会 、家族社会到宗法社会,儒家伦理中“仁”的模式的本土性......
儒家生态哲学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4-20
近年来,生态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学者们发现中国的儒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识,并试图从儒家文化中发掘生态启示。因此,儒家生态哲学的研究不断升温,学术成果日益增多。 一、国际上对儒家生态哲......
探究思想与意境的交融
发布时间:2022-09-10
欧洲古典音乐作品中有两首关于月光的钢琴作品,其中一首是贝多芬升 C 小调奏鸣曲,作品 27号之 2《月光》,另一首则是德彪西钢琴组曲《贝加莫组曲》中的第三首《月光》。 一、分析 贝多芬《月光》第一乐章慢板,升 C 小调2/2 拍子,......
浅谈山水画的意境
发布时间:2023-05-17
一、山水画中远的意境概述 山水画从它产生开始,就和远有着不解之缘。庄子哲学的至高境界是虚、无、清、淡、,而山水画的顶级精神境界是超逸、清淡,如此,两者就自然相互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山水画与老庄哲学之间的联系纽带就是远,山......
探究一种现代儒家道德哲学的可能性
发布时间:2023-01-27
一、问题的提出与概念的澄清 到目前为止,学界关于儒家传统道德与现代龌龊性的讨论己经很多了,相关学术成果也颇为丰富。龌龊既然如此,本文就无需拾人牙慧,用一种简单枚举龌龊的方法来罗列它们两者之间的诸多差异。虽然这龌龊种罗列......
浅谈汉语文学语言的诗性特征与意合特征的契合性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本文试图沟通文学和语言学这两个学科领域,将汉语文学语言的诗性特征和意合特征进行一番比较,让人们看到汉语的诗性与意合性的天然的契合关系。 关键词:汉语诗性;汉语意合性 语言都具有一定的诗性特征,文学语言更是如此。......
数学符号意识的价值意蕴与实践创生
发布时间:2023-06-02
【摘 要】符号语言是数学学科的基本语言,具有简洁性、抽象性和通用性等特点。数学知识的学习往往是从具体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对于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及创造能力的需要......
浅谈中国画的意象和意境
发布时间:2023-01-28
中国画的蕴意,简单来说就是画家通过对某景物或人物的描绘从中去表达其自身或本作品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化境界,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中国画独特魅力意境〓中国画笔墨的内涵〓书画同源 ......
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与功能探究
发布时间:2023-06-16
一、 主旋律电影内涵之丰富性 对于“主旋律”电影这一概念所涵盖的内容,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表述。改革开放前,“主旋律”电影为红色经典革命影片的独特表达方式。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日益多元化,人们精神需求日益多样化......
浅析儒家生态哲学体系的探索与建构
发布时间:2023-06-05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环境危机迫使人类全方位地思考自身以往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模式,重新界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便寻找一条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析学由此应运而生。自20世纪60年代起,以霍尔姆斯罗尔斯顿、戴斯......
儒家“天人观”的承继与发展探析
发布时间:2023-05-26
儒家思想的发展以魏晋为界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儒家始于先秦终于两汉;后期儒家起于魏晋盛于宋明。儒家天人观作为其基本学说,在儒家思想的漫长历史中不断地被承继并发展。 一、孔子的天人观:知天命 孔子身处周室衰微、社会......
试论李锐小说《无风之树》书名及题记的佛学意蕴
发布时间:2023-07-06
摘 要:当代作家李锐的长篇小说《无风之树》以“文革”为叙述中心,以书写人生苦难为主要内容。作者在小说的后记中自评“这一次是真正地超越了自己”。如果从佛学的角度去细细地品味《无风之树》,会感觉这部作品更像是一部佛理小说,......
关于壁画与公共环境艺术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3-02-03
摘要:本文首先就壁画在公共环境艺术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简要的阐述,进而分析了壁画艺术在公共环境中的特性及其功能,最后分析公共环境中壁画的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法,旨在通过此全面提升壁画对于公共环境艺术性的影响。 关键词:壁画;......
因果陈述逻辑的哲学意蕴探析
发布时间:2023-06-26
一、勃克斯及其因果陈述逻辑 因果陈述逻辑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当代哲学家、计算机科学家阿瑟勃克斯首创的。勃克斯对科学哲学和归纳逻辑研究有着较大的贡献,他提出了自己的归纳概率理论,建构了因果陈述逻辑系统,成为归纳逻辑研究的独树......
新儒家、新道家与新经济
发布时间:2014-01-07
新 经济 本质上是新道家、新儒家价值观在“和平崛起”背景下的一种 历史 实践。 大国“和平崛起”的本质是什么呢?不能简单地说,就是使 中国 变为强国。强国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和平崛起的实现,最终系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吸引......
油画中的光线意境论
发布时间:2023-07-13
摘 要:油画创作中的“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一是空观、中观和静观的绘画创作实践经验,二是油画中光的运用,光线运用可以超出画面的的局限达到一种超旷空灵、含蓄寂静的境界。 关键词:油画;......
从儒家到儒教
发布时间:2023-02-26
摘要:为抵消佛道二教对世俗社会的影响,改变礼崩乐坏的现状,朱熹以《仪礼》为本经,以《大学》修齐治平的理想进阶为依据,对传统儒家礼学进行重建,改变了传统礼学自上而下的路径,使之由政治转向生活。自下而上的礼学重建注重日常......
浅析成语的哲学意蕴
发布时间:2023-02-07
" 论文关键词:成语 哲学 意蕴 成语是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言简意赅的定型语,是经过人们一再推敲、反复锤炼而成的语言精华,是人们认识的结晶,它概括了人们在探知客观世界奥秘中的实际体验与思维 成果,包含了深刻的哲学道理。 ......
浅谈《词与物》的主旨及其哲学意蕴
发布时间:2016-07-29
作为思想史家,福柯依据通常的历史时期划分(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古典时期、现时代)来探讨研究对象(癲狂、临床医学、科学知识、监狱、性)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存在的重要问题。显然,后现代并非福柯所梳理的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时期。......
论王阳明“致良知”的儒家诠释学思想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12
论王阳明“致良知”的儒家诠释学思想意义 论王阳明“致良知”的儒家诠释学思想意义 论王阳明“致良知”的儒家诠释学思想意义 [摘要]在王阳明看来,“良知”是主客相融、亦主亦客,集本心与天理于一体。王阳明“致良知”命......
儒学与德育探微
发布时间:2013-12-18
" [内容梗概] 儒学思想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其中“修身”、“仁爱”、“自省”、“ 慎独”等类似内容,如果剔除糟粕,其合理内核对培养当今中学生基本生活准则、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态度以及自我控制的教育,无疑具有正面而有益的......
儒家“无为而治”与“家族类似”
发布时间:2023-01-27
摘要:“无为”拥有多元的起源以及涉及一系列陈述的知识的历史,是先秦各思想流派论辩的一个公共话题。作为先秦诸子争辩的“公共话语”,“无为”在儒、道、法家的主要经典中都有明确记载。各家的“无为”都以日常语言为根基,以自身的......
刍议儒家文化观对中国动画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5-02
摘 要:儒家文化观的浸润是成就中国动画艺术美学风格的重要因素。作为其视觉核心载体的动画角色形象亦在不同时空维度承载了这种文化观照,文章则试着厘清这一发展脉络,并辅以哪吒动画形象演化的实例佐证。以期解读当代动画的文化失语......
传统的整合与利用——试析儒学道德文化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27
【 论文 关健词】儒学 道德文化 现实意义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擂学道德丈化的现实意义。作为民族文化遗产的珍贵积淀,铭学道德文化虽有压抑、奴化人性的局限性,但其德欢,重德索义等道德理念具有跨时代的意义,有利于克......
论儒家道德文化与当前国民教育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2-08-26
[摘 要]儒家道德文化中包含很多文化精华,其中很多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对于当前的国民教育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关于“道”,儒家主张士志于道,人应该秉持建功立业的信念对社会有所担当;关于“德”,儒家认为事举而中、中庸至德,中庸之......
浅析儒家宪政主义的理论建构与现实困境
发布时间:2023-05-24
新儒家的历史源流 儒家宪政主义是近年来兴起的探讨儒家与宪政关系的政治思潮,其核心是发掘传统儒家控制王权的思想与行动,以此回应西方宪政实践的传统背景。具体说来,儒家宪政主义的历史源流大致如下:1921年学衡社和《学衡》杂志提......
毛泽东方法学的人学意蕴
发布时间:2013-12-17
" 毛泽东哲学思想有两个突出的特征:一是实现了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学的高度统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具体化为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方法学体系;二是把人的问题提到了极其重要的位......
品特剧本焦虑主题的哲学意蕴探析
发布时间:2023-08-04
摘 要:哈罗德・品特早期剧本中的人物普遍存在焦虑心理,焦虑是品特早期剧本的主题之一,本文通过探析品特早期剧本《房间》和《送菜升降机》中的焦虑主题,分析品特剧本的存在主义哲学意蕴,品特早期戏剧的焦虑主题反映了存在主义的意......
中国山水画之意境谈
发布时间:2022-12-29
摘要:中国山水画所隐含的意境表现更是耐人寻味,上朔久远。历代文人墨客都曾为不断增强其画作无限魅力而涂写了浓墨重彩之笔,历代具代表性、有分量的山水画传世之作便是例证。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意境;文化;情感;理念;精神;空间 ......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时代意蕴及其操作合理性
发布时间:2023-02-08
摘 要: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目标。当代中国场域中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国家职能不断转变与治理主体不断转换的双重逻辑结合的产物,它突破了治理的传统视域,将权力之治与公共事务之治相融合,旨在实现国家与......
新儒家、新道家与新经济(1)
发布时间:2013-12-18
新经济本质上是新道家、新儒家价值观在“和平崛起”背景下的一种历史实践。 大国“和平崛起”的本质是什么呢?不能简单地说,就是使中国变为强国。强国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和平崛起的实现,最终系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吸引力,即对东方理......
论张冬峰写意风景油画的意境美
发布时间:2016-11-30
摘要:如何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绘画理念,文化底蕴融入到油画创作中,一直以来都是油画家们探索的内容。近些年来,经过油画家们对中国风景油画的探索创造,风景油画逐渐超越了一些自然物象,将中国传统绘画同西方风景油画相结合,写......
儒家文化
发布时间:2023-04-15
中国传统文化-儒家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虽然当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
儒家政治哲学的悖论
发布时间:2023-05-31
儒家政治哲学的悖论 儒家政治哲学的悖论 儒家政治哲学的悖论 摘要: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学问,儒家主要是一种政治哲学,其目的在于限制王权的膨胀和保障社会的和谐。然而,此种崇高的学说由于其内在学理的悖论,从而使荚好的......
《指环王》的叙事视野与意蕴
发布时间:2023-06-18
[摘要]一切艺术的核心在于形式,这是电影领域里非常著名的一句话,而很多电影都在通过独特的形式来讲述自己所要表达的艺术和思想,在魔幻电影《指环王》中,魔幻因素是它的形式,而精湛、配合密切的电影技术也是它更为具体的艺术形式......
浅析王弼“言意之辨”的哲学意蕴
发布时间:2023-06-29
摘 要:“言意之辨”是魏晋玄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王弼哲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言意之辨”的中心内容就是在研究言意象关系的问题。“言意之辨”的实质其实是通过语言的描述人是否能够真正掌握客观规律,也就是说人是否可以通过语言......
当代新儒家对儒学宗教性问题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3-02-03
面对西方精神文化的挑战和某些传教士直至黑格尔(Hegel ) 以来西方学界视儒学为一般世俗伦理的误导,当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 人物,无不重视儒学内部所蕴涵的宗教精神的开掘。从一定意义上说, 20世纪儒学的一个重要的面相是通过讨论儒学......
颠覆传统儒家 弘扬儒家传统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 提要:出于在 现代 化背景下弘扬儒家文化传统的意图,本文提出一种“后儒家”的 理论 构想,试图通过深度批判“原儒家”和“新儒家”始终坚持的血亲情理精神,彻底消解传统儒家的特殊主义理论架构,转而依据一种原本就内在地......
一个人角度探究儒学
发布时间:2023-06-18
荀子与礼 荀子是战国时期赵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核心思想是礼,强调以礼为基础进行立法,主张通过教化改造人性,在重视师的礼仪道德教育的同时强调法的规范强制作用。他否认圣人决定历史走向,认为天人相分、人......
儒家哲学的主要课题:理性与情感
发布时间:2023-06-26
儒家哲学的主要课题:理性与情感 儒家哲学的主要课题:理性与情感 儒家哲学的主要课题:理性与情感 摘要:情感是孔子仁学的第一原则。理性和情感的关系是孔子仁学的主要课题。孔子以“仁是理性的普遍情感”这一论断解决......
儒家思想对大学德育教育发挥的借鉴意义
发布时间:2023-01-28
一、儒家思想内涵 (1)儒家思想的礼本含义是异,具体是指在贵贱、尊卑和长幼方面所体现出的独特行为规范。儒家的礼也是法的表现形式。其中心是对宗法等级制度的有效维护。 (2)儒家思想的德治强调通过道德对人进行感化教育。儒家思......
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发布时间:2023-01-22
摘 要:中国山水画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美是其在中国画坛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本文简要概括了中国山水画意境美表现理论的形成,并从象外、情感、空灵三个方面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表现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加深人们对于中国山水画意境......
工笔画与写意画中的情感意识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14
工笔画与写意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两种表现形式,从发展先后讲,二者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呈现一种前后继承的关系,写意画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人物画家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理论,后来在中国画由工笔逐渐发......
中国梦的哲学意蕴及当代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7
【摘 要】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可以被称之为当代的实践教育哲学。从根本的意义上讲,中国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动力源泉,也正是如此,提出中国梦可以凝聚内力,并转化成外力,为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
儒家思想与中国民主
发布时间:2023-02-23
"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儒家思想妨碍了中国在20世纪实现民主转型。进入21世纪后,仍然有一部分“特殊国情”论者认为,在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民主制度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基于文化相对主义与文化决定论的逻辑,......
浅析儒家人性假设及其对儒家管理学建构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4-18
所谓人性假设就是人们所持有的、关于人的本质属性的一些不证自明的假定。对于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管理学来说,人性假设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基本的问题。人性假设不同,相关管理理论的具体内容也必然会有所不同。因此为了更好的理解儒家管理学,需要从人性假设入手对其整个学说的建构进行研究。当然,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对儒家的人性假设问题进行了讨论。但是这些研究也存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其对儒家人性假设的认识基本局限于人性是.........
儒道学说于民族人格的浅析
发布时间:2023-06-18
数千年以来,儒道思想几乎贯穿了古今中国哲学(佛家思想与道家思想有相似和重叠的部分,故在此不论),它们的衍生和发展至今仍不止息。许多学者从某一角度出发,进而认为儒学代表了一种出世的精神,而道家则宣扬避世的观点,二者有着对立......
提升文学意蕴丰富语文教学内涵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6
摘要:在高中语文授课过程中,如何提升课堂文学意蕴,丰富教学内涵,成为广大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文章立足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文学意蕴的重要性及策略。关键词:课堂教学;高中语文;教学内涵;文学意蕴;重要性;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6-0083-01语文不仅仅是高中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门文学.........
产品材质与形态设计相契合初探
发布时间:2016-10-09
摘 要:本文主要利用感性工学,分析椅子的材质、形态与大众感性意象的关系,探讨产品材质与形态设计相宜性的方法。为产品设计者提供新的设计思维,研发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情感化、个性化等感性需求的产品。 关键词:感性工学;产......
探究作为人性需要的“幸福”与其所具有的教育启蒙意蕴
发布时间:2022-11-29
在实践本体论意义上,教育与生俱来地与人发生着联系,这是教育伦理实践性格生成的人性基础。自古而今,教育观念中始终包含着以人性为价值主线的伦理认识。无论是在中国先秦以后的时代,还是在古希腊时代,教育一直主张人的最高善即德性,因而实现人性内在的、具有正当性的诉求就是对教育德性伦理的彰显。传统的教育伦理学认定,唯有幸福才是人类追求的最完满德性。亚里士多德指出:我们说为其自身来追求的东西比为了他物的东西更为.........
关于写意油画的意象探析
发布时间:2023-04-28
油画的写意性作为现代油画绘画的基本意味形式之一,经过艺术家们的不断探索,在当代的油画绘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油画写意性的不断发展,从艺术学的角度分析来讲,写意油画对油画事业的进步等都有重要的作用。油画的写意性的发展,使......
从儒家思想谈修身与管理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4
【摘 要】修身养性,是儒道佛三家共同的理论主张和核心思想,人只有将自我的心性品德修养好,才可以从容地待人处事。而儒家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看作是一种“入世”哲学,强调人际关系和人事。它倡导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也提出“......
儒家思想的当代意义及其现代性转化
发布时间:2023-06-15
摘 要:儒家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主体,源远流长,其对于构建中国人精神家园、建设中国和谐社会和化解当下各种文明冲突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儒家在其历史演变中,日益发衍出的契合封建集权统治的思想,对于当下民主时代儒家思想的......
绚丽之美与儒家美学观的内在矛盾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人们通常认为,儒家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讲求朴素与实用,反对奢靡华丽,并且据此把“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升华为 中国 传统文化的基本观念之一。这样来理解儒家美学观是不全面的。事实上,儒家美学观存在着内在的矛盾,......
人性诘问与儒家早期政治哲学
发布时间:2013-12-17
" 从儒家伦理政治理论建构的必然需要着眼,在人性假设上,善应当是一个共同认可的思维焦点。不承认善作为人性的预设,势必不能进一步陈述伦理政治的德治之术。但以孔孟荀董四人的言述来看,尽管一方面可以以善通约、从而保证了伦理政治......
论儒家政治哲学的悖论
发布时间:2023-01-26
论儒家政治哲学的悖论 论儒家政治哲学的悖论 论儒家政治哲学的悖论 摘要: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学问,儒家主要是一种政治哲学,其目的在于限制王权的膨胀和保障社会的和谐。然而,此种崇高的学说由于其内在学理的悖论,从而使......
积极心理学视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意蕴、困境与路径
发布时间:2023-04-10
学生心理问题持续升温,受到学术界普遍关注,马加爵杀人案、大学生虐猫案、复旦投毒案、付成励弑师案以及自杀案屡见不鲜,种种惨剧背后,引发我们反思心理健康教育究竟该走向何方?在现实案件的催化下,积极心理学以关注积极因素,激发......
浅论儒家“君子人格说”对企业家伦理精神培育的现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2-11-03
摘 要 实现个体的终极人生价值,成就个人完美的人格操守,一直是儒家人生哲学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批判地继承儒家的君子人格思想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当代企业家伦理精神的培育和完善,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新时期有着......
对儒家政治哲学的悖论
发布时间:2023-05-22
对儒家政治哲学的悖论 对儒家政治哲学的悖论 对儒家政治哲学的悖论 精品源自化学科 摘要: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学问,儒家主要是一种政治哲学,其目的在于限制王权的膨胀和保障社会的和谐。然而,此种崇高的学说由于其内在学理......
中国梦的法治意蕴
发布时间:2022-11-13
【摘 要】文章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角度,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共十八大的重要精神,诠释了中国梦在法制方面的内涵。 【关键词】中国梦;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
生命的自在意蕴与伦理本位
发布时间:2022-12-03
生命既是本体的又是形成的。在本体世界,生命原发存在,其自在性和他者性内在地统一,并表征为感性的伦理意蕴。在形成世界,生命继发存在,其潜在伦理意蕴必彰显为现实伦理要求,并因为遭遇利害而敞开三种可能性朝向。但是,这......
浅谈儒家、形而上学、政治哲学与法律
发布时间:2023-02-13
在这辑的《人大法律评论》上,登出了我的同事黄翔教授对我的著作《旧邦新命:古今中西参照下的古典儒家政治哲学》的批评,以及台湾大学哲学系林明照教授的回应。其中讨论的焦点,是关于如何理解儒家、如何看待形而上学与政治哲学的关系......
儒道学说和民族人格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06
数千年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几乎贯穿了古今中国的整个哲学界,儒道思想不断的衍生和发展至今仍然在发展,中国人的思想至今仍然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比较大。在众多学者的研究中很多人认为儒家学说代表了一种出世的精神,而道家思想则讲了......
家庭文化蕴含
发布时间:2022-09-17
1前言 热播的家庭伦理电视剧,之所以受到广大受众的追捧,取得良好的收视率,是因为他们反映了大众关注的生活题材,以家庭生活的伦理道德为视角,描写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和人伦关系,在家庭伦理电视剧《错爱1》中周佳丽虐待晓英......
浅谈程颖仁学的生态意蕴
发布时间:2016-07-28
在生态危机日益凸显的当今世界,我们要化解生态危机、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就要对理性自然观进行反思,进而还要重构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要达成这一目的,我们不妨返向倡导天人和谐的儒家人文主义传统,从中找寻出可资借鉴的文化资源。......
小说米蕴含的生存哲学及其审思
发布时间:2013-12-19
小说米蕴含的生存哲学及其审思 小说米蕴含的生存哲学及其审思 小说米蕴含的生存哲学及其审思 游民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从宗法网络中脱离出来的人们”(王学泰《游民文化和中国社会》),是毛泽东所说的“人类生活中最不安定者......
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形式及价值意蕴
发布时间:2023-01-11
摘要:学生是高校的主人之一,其参与到高校管理之中是现代高等学校管理科学化的必然趋势,也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学生有没有权利以及以何种形式去参与高校管理是值得探究的。目前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形式主要有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学校管理委员会、利用电子通讯工具进行管理沟通等,这种学生参与式的管理对提高学校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及管理的民主性和公平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关键词:.........
唐诗中的重阳节文化意蕴探析
发布时间:2023-04-08
一、唐诗中的重阳节文化习俗 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包含很多源远流长的文化习俗。 (一)登高野宴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如孙......
儒家文化与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制度研究分析
发布时间:2014-01-20
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了“儒家文化与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制度研究分析”儒家文化与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制度研究分析一、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制度及其管理模式 1.家族企业制度及其特征 家族企业是指同一家族至少有两代参与这家公司的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