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异质文明下的游移:近代留美学生之身份二重转换

异质文明下的游移:近代留美学生之身份二重转换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23 01:22:06
异质文明下的游移:近代留美学生之身份二重转换
时间:2023-02-23 01:22:06     小编:

摘要: 在我国近代教育变迁进程中,留学生对中西文化交流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又以赴美留学生起到的作用最为巨大。但假如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对留学生身份进行客观检视,留美学生不免处在二重转换的拉锯之中:留美生对于美国而言是旅居者;同时,由于长期的离乡背井使得他们对于故国又成为了陌生人。显然,对于留美学生身份双重二歧转换,需要从更为广阔的层面进行分析,剖析其中的过程与内在原因,从而为理解近代教育中西文化交流历史进程的特殊性路径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近代留学教育;留美学生;异质文明;中西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4-10-09

作者简介:张睦楚(1984-),女,云南昆明人,北京师范大学与加拿大约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西文化交流史、教育史研究。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经历着沧海一粟的激流变迁。在这一变迁中,其社会每一个体均经历着自身生命范式的独特转型及历史的选择。而近代教育体系特殊的变革历程,更是在彼时“西潮又东风”的背景下对异质文化不断相互调试与融合的探索――这一历史探索不仅见证着中国文化凭借自身生命力对西方文明的关系转换;更见证着本国教育体系在西风东渐背景下主动适应时代转换的期盼与实践。在这当中,留学生群体作为近代西方文明的“报春鸟”[1],鸣唱着中西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二律协奏曲,对两种异质文明融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他们也是偶然散落至大洋彼岸并载着文明种子的“蒲公英”,许久飘零之后却苦于无法找到来时的路完成理想的路径回归。正是因为游离于彼岸与此岸,不免产生了二重疏离,这与留学生当下时空主场的非逆性体现有着非常特殊的联系,造成他们的身份既是中西文化互通有无的“中介桥梁”,又是古与今、中与西双重共振产生向心力而抛到了时代外围的“边缘人”。

一、从新大陆的“过客”到故邦的“陌生人”

近代留美生被时代烙印上了“救亡启蒙”的符号,不可避免地承担起运用西方文明“药剂”医治中国彼时“顽疾”的历史责任,以期根据国内动态及社会走向西寻“三千年未有之大变”的变革种子;他们也是“西学东渐”的最佳代言人,其角色同样意味着社会改造的责任――其中逻辑正是基于对留美生兼容并蓄活力与两种异质文明吸收与传播能力的正面假设。这是因为于中国固有文化而言,对异质文明的认同是隐藏在传统背后的一种巨大力量,正是这种生命力使得留学生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和好奇的心态迎接外来的一切文化,自然得以承担起以新式文明再造吾国文明的责任。然而,事实上,留美生的角色与身份却在现实中滑落至出乎意料的现实。

在彼时美洲“新大陆”,中西异质文化的每一次冲突与调和,随时都在冲击着留美生,他们面对新环境所产生的兴奋感与对故土留恋之情相互缠绕,这种缠绕之情伴随着内心的斗争:“试问功名何用处,秋月春花客里空空度”[2];“久为夷语乡音涩,不见自由也自愁。今问今夕何处去,几曾梦做避秦人。恰同华表鹤归来,剩水残山太可哀,好奋雄图谋社稷,十年曾自受栽培。”[3]由此而来,留美生面对西方文明,既好奇又不免保持审慎的态度,一部分留学生甚至对西方文明感到略微失望:“彼邦多几座高逾百层的凌霄大厦、多密植着蜘蛛网般的铁路交通又算什么呢?没有灵魂的躯壳,没有生命的石像,有什么稀罕?欧洲大战不是他们造成的结果吗?像他们这样的专讲求物欲的满足,终日孜孜为利,充其量只好比一架机器,没有生命的机器。”[4]“美国文明,有产生其文明之特殊背景,然经济之弱点,劳工之间生活标准之差异,人民对政治讥讽之状态,均非吾人所敢学步者也。”[5]诚然,但凡从一种稳态熟稔的文化飘移至崭新却又陌生的文化的过程中,伴随而来的极大可能是理想与现实的难以精确对应这一现实,在留美学生中不可避免产生了心灵的矛盾与理智的冲突。在近代中国对“弱与强”、“文与野”、“中心与边缘”势力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倘若留美生所承担的角色仅仅定位为单纯地将两种异质文明融合加工的黏合剂,不免陷入到“工具主义”的深渊;而倘若又将其赋予能够救亡国家改造社会的使命,不免又显得压力重重,更使得他们对自身的使命产生着困惑与焦虑。但现实中,近代留学在彼时特殊背景下仍然是过渡时代的一种救急之计而非久远之图,留学生被赋予的使命仍然为“以期植才异国,输入文明,以为吾国造一新文明、开一新天地。”[6]

时过境迁,当留美生纷纷回国时,本应是再造新文明的开始,然其却意外地成为一个“貌似的凯旋”[1],这是由于固有的体制障碍,使得西方文明之花难以大范围地在东方土地上生根发芽;加之近代以来在中西之间权势转换的结构中,留学生的角色虽被设定为中西文化的主要桥梁,但客观上仍然是鲜活的现实人,其不免受制于客观选择,对自身命运无绝对支配能力,更无从占据着西潮与东风交互的核心。对于人文学科归国生而言,归国意味着新旧理念的二度适应;而对于众多理工科留美毕业生而言,归国后面临的通常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窘境,尤其是在实业界,留学生由于对国内客观实业情况缺乏了解而往往过于乐观和理想化,从事最基本的研究也往往无法得到保障,即使有研究实业之机会,而苦无研究之材料或辅助设备[7]。这在同样留美学生任鸿隽的文章中解释得尤为清楚:“已经学成的学生为何不肯返国,国内建设,需才恐急,但他们不肯回国的理由大概有两个:一个是经济问题。目前国内物价高涨,生活困难是人人知道的事实。如其在美毕业之后而尚有事情可做,则他们均宁愿在彼邦暂住下来做月给二三百元的小事,而不愿回国就月给七八十万元的高位。略解吃苦的国人,当能不为这些物质的考虑而左右。工作问题,则当作别论。他们既已学成有独立研究的能力,最大的希望自然是回国以后能继续他们的研究工作,可是目前国内的教育或学术研究机关,大都是经费支绌、设备简陋。不但研究进行是不可能的,即使教学必要的设备亦多欠完备。”[8] 由于长期以来社会巨大的惯性心理定势,留美生过海“喝过洋墨水”回国理应有鲜花簇拥,但随着时代更迭与人们思维的不断变迁,留学生遭遇到更多的却是冷嘲热讽。在世人眼中,留学生常常是与手痒眼热、只懂跳舞、一回乡就趾高气昂的“骡子”划上等号,既不属于中国固有文化又不属于美国文化。同样有着留美身份的顾维钧解释道:“这是由于长期受美国文化影响有很严重的性格扭曲;且容易骄傲、无法忍受反对意见、不愿意从基层做起、忽略工作中的细节并严重缺乏坚定信念;但是对美国那一套怎么学也还是学不像,到头来很容易成为尴尬的四不像。而今日中国的建设却无比需要每一位归国留学生,假如每一位留美生能够无私奉献,对国家始终报以持之以恒的热忱而贡献力量,国家终有振兴的那一天①”,这正说明了彼时存在于留学生群体中种种不可取的态度虽然仅是个人选择,但却是对整个国家的复兴毫无益处的。甚至部分学人也对留美生做出了激烈批评,并和同一时期赴美回国帮助自己国家迅速崛起的日本学生做出比较:“当日本学生从国外回到自己祖国时,他们并没有以爱国者的姿态出现,结成友好的官僚政治,或是发通电,也没有给报纸写信,批评外国人或外国;也没有试图像外国人那样过奢侈的生活。相反,他们生活清苦,就是因为这种方式帮助管理了日本,并赢得了外国人的尊重,结果其治外法权最终得以取消。”①而在我国,正是由于客观体制与长久以来的传统大众复杂心理,使得留学生身份走进一种“里外不讨好”的复杂窘境:留美生在向西方求索时自动撤退到中国文化的边缘却始终徘徊在西方文化的边缘;在东归故邦途中期待满满却又无可奈何力不从心,仿佛大海上迷失了的一叶孤舟,两边都靠不上岸[9]。其中原因正是由于个体跨文化经验,在吾国与彼国间的双重飘荡造成了陷于“两边都靠不上岸”的现实处境[10]。因此,从心理适应和文化意义而言,对于西方他们是“异邦的旅居者”;对于他们最为熟悉的故国,他们一不小心却又成了“适应不良的归家游子”。

二、历史与历史局中人的双重拉锯

事实上,对于国内而言,其早期西洋文明传播方式不免趋于“半文明”的方式,这种“半文明”体现在“伴着洋枪、洋炮而来的洋货、洋教及各种西洋科技载体,并未能够正向积极而深入稳固地根植于国人之文化内心。也就是说,中国文化虽有网罗众家兼容并包的能力,但西方势力的渗透采取的却是狂飙铁血的侵蚀方式,而这与散播现代化甘霖采用的渐进切入方式极为不同,工业文明的恩惠需要伴随的却是摧残本国民族主义自尊心的阵痛而来的”[13],这意味着新式文明在中国并没有很牢固的受众根基。另外,在近代中国非常特殊的时空坐标之下,由于强烈的民族主义和启蒙主义相结合,使得本土接受者对于外来文明具有一定程度的谨慎和抵触,使得留美生作为“传播之利器”的角色大打折扣。然而对于留美生而言,在历史进程及文化变迁整体结构方面,但凡两种异质文明相互“冲撞”,其半文明之文化对于文明之文化不免呈现浮动上升式的主动悦纳状态。这种“悦纳状态”不免形成一股“文明气流的漩涡”,将处于这一场域的历史见证者席卷进去,使得留学生在主观层面对于西洋文明始终抱持着“理想乌托邦”的期冀;在个人工具主义层面,留学生需要于两种异质文明之间做出文化自决,更重要的是对自身的适应性做出理智判断。而其实对于留学生而言,这种文化自决及判断,从远渡而行负荆西洋寻求文明之曙光那一刻开始,即已时时刻刻深深根植其内心。由此而来,“西洋文明在不同社会背景中所呈现出的“历史两歧性”作为留学生所需要面对的严酷却又现实的客观矛盾,凡此种种外层结构及个人主体认同的变动性,已非其留学生单纯的文化之力所能解决。这好比一把双刃剑,当留美知识份子头悬此剑时,必定要忍受依赖传统文明却又注定要忍受飘离传统文明的两难拉锯,对故邦既有留恋的热忱却又有排斥的纠结;对西方文明既有出于保守主义层面的怀疑,却又有强烈的渴望。如此的两歧性,投射在留学生主体层面,则体现为其文化认同意识的阶段不成熟以及犹豫不决,也可以说是其知识分子在经历两种异质文明洗礼之后,对自身传统文化信仰程度的极大挑战。于是,自身种种焦虑与矛盾交织在一起,成为这一特殊群体一生中需要解开的主要矛盾。

当然,文化的冲突位居其次,而其中交织的中外政治冲突则不能够忽视。在近代中国内部朝政更迭又同时于外部受“西风”之肆意吹刮,两种冲突在相对短暂的时期内相互激荡、相互交织于近代留学生这一特殊的历史主体之上,其政治的角力不仅反映近代中国对汹涌而来西潮的适应不良,更反映了自身内部日益深化的危机。这表现在留学生群体则为双重拉锯:在他国看到西洋政体及工业文明的弊端,心中充满失落迟疑;在吾国的现实情况下,又表现为对国家政体的难以完全信任并由此呈现而来对于归国的踌躇与犹豫情绪。究其原因,正是因为社会及个人的变化是相连的,一种社会变化的原因,同时又可以为个人变化的结果,留美生所需要做出的任何改革是不能不过问现实的;而历史中的当事人也是不可能不与历史剧幕发生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也正是由于历史局中人与历史始终时时紧密关联的原因。因此,每一个漂洋过海寻求救亡之道的留美生,既是历史当事人又是历史局中人,从负笈西行之初命运就注定与历史每一个剧幕牢牢拴在一页扁舟上游离于两岸间,其身份也如海上扁舟般,摇摇晃晃、起起伏伏,始终难以精确定位。 三、超越与调和的再追问

如前所述,在近代辗转于两岸的留美学生作为中西两潮相互碰撞激起的朵朵浪花,无论是个体历程中对自身身份的转换与适应,还是自身身份回归的诉求,无疑都需要被重构、被选择,在某些方面还与现实有着讨价还价的妥协重组,但也正是这一个个体的重组过程的客观存在,成为了近代国家中与西、古与今文化交流的客观映射。对于他国而言,留美生究竟是心怀对西方之虔诚而亦步亦趋的“跟随者”又或是冷眼旁观的“观察者”?对吾国而言,究竟是“文明的使者”又或是想要大刀阔斧的改造却又“无可奈何的勇士”?对于那些守承了千余年的旧式传统而言,他们是“破冰者”亦或依然是“卫道者”?对于当代新式文明汹涌袭来之西潮,他们是“推波助澜的弄潮儿”亦或只是历史剧本下毫不起眼的小角色?很显然,种种问题联结着两端,一端是对中国自身文化生命力与文化自决力该如何评定、对固有体制该如何始终保有审慎的警醒与恰当调适可能性的严肃叩问;另一端却是关于百余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角色究竟该如何定位之问?尤其对于这一部分有特殊经历的留美生而言,更是就其一生需要探索的问题。于他们而言,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则表现为,在这特殊的十字路口上,在彼岸时究竟该如何顺利完成全新行为方式及思维模式对固有文化的有效缓冲?当回归此岸时,究竟如何做到既不能重走旧路,又不能“完全不过问现实”?对于以上种种问题尚且难以寻求到精确答案,更莫若说留学生如何在异国与故土上完成身份的二重转换,也是极富挑战之疑问。

“今日之中国,过渡时代之中国也。近日中国之现状,实如驾一扁舟,初离海岸线,而放于中流,即俗语所谓两头不到岸之时也。”[14]正是由于二十世纪近代中国的历史特质与现实困境、传统卫道与现代文明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纠缠缠绕;西潮与东潮两者异质特性在广阔地缘中冲突撞击,加之彼时潮政风云变幻的空间背景,在大部分时间对于多数人而言,“认同”犹如过渡之扁舟,恰是难以捉摸并沉淀下来的东西,特别是对于漂浮于彼岸与此岸的文明方舟――留学生而言,多数人不可避免地挣扎于两种文化的双重夹缝与紧张之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努力完成身份的转换及个人使命的回归,从而承受主观或心理层面的压力。更为复杂的是,留学生群体的认同是一种不断变化的情感,在一定的历史偶然和必然事件下会产生一定的改变。这种改变一方面与时代相呼应,另一方面在整个历史变迁进程中呈现不同的线性特征投射于留学生单个主体之上,演化为对自身前途命运抉择的多样性选择,加之每一个历史行为主体对这种选择并不抱持非左即右的确定意念,自然呈现出“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理矛盾及“少小离家老大难回”的现实。正是由于留学生群体的身份认同在异文化环境的冲击下,产生着比国内青年更为剧烈的动荡和危机,从这个意义上出发,留学之于留学生来说,无异于是一场自我认识的冒险[15]。这种“自我认识的冒险”不仅牵涉到身份认同,更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文化认同、国家认同,甚至是精神认同。凡种种体用公式力图确定其实质,都是非常辛苦的尝试,也是对不确定性的寻求。而采用超越的态度对留美学生身份二重转换进行更为弹性的分析或许是值得再探索的。

参考文献

[3] 王德箴.留美杂吟[J].妇女月刊,1941(1): 68.

[5] 江康黎.留美杂记[J].国际周报,1943(5):16.

[7] 谢长法.任鸿隽的高等教育思想与实践[J].现代大学教育,2009(4):44-48.

[13] 许继霖.走向反现代化的乌托邦――一个文化民族主义者的心路历程[M].//刘青峰.民族主义与中国现代化.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4:485.

[15] [美]Jerome Chen.China and the West:Society and Culture 1815-1937[M].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79:158.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简析文明近代进路的共通性与特异性
发布时间:2016-07-01
世界诸民族的近代化进路存在共通性,这种共通性埋伏在生产方式、社会组织、思想观念从中古形态向近代形态转进的规律之中。不过,由于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的多歧,诸民族近代转进的起始基点、发展线路又颇有差异。以明末清初哲人黄宗羲(......
乳母·保姆·幼儿教师:近代中国幼儿养育者女性身份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3-03-01
摘 要 本文探讨了传统“女子无才”观念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兴女学”的缘由,并且详述了在国运跌宕的近代历史中,中国一直承担幼儿养育者的传统女性身份如何发生了从乳母、保姆向职业化幼儿教师的转变,本文着重分析了转变过程中的内......
当代文学人物形象的民族身份
发布时间:2022-07-23
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大批有一定影响 的、有“质量”的成功的人物形象,构成了当代文学丰富、生动的人物形象艺术画廊,曾深刻影响了几代中国读者的精神生活。许多年来,无论在创作上,还是在理论上,人物形象都受到作......
身体哲学分析的范式转换
发布时间:2023-06-18
一、身体的凸显:身体哲学研究的现象学范式 国外的身体哲学研究有一个梅洛-庞蒂现象。在梅洛-庞蒂之前,身体在现象学中一直是一个被忽视的话题。胡塞尔的现象学即使对身体有所关注,也是从意识的先验构造出发的。身体表现为先验意识的......
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发布时间:2023-06-20
一、 中国 文化近代化的起点 这一观点所以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是因为这是现代人在西方文化大举进入中国后,参照中西文化比较的深刻思考,梁启超早就断言,黄宗羲的“这部书是他的政治理想,从今日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
地方高校转型时代背景下的教师角色转换和重构
发布时间:2015-09-14
摘 要:在地方高校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作为地方高校实现战略性转型的承受者,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主体,是撬动高校转型改革的基点。与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不同,新时期下的教师要从与学生、课堂、课程、教......
近代中国平面设计的角色转换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07
外来文化在清政府灭亡后对中国社会形成巨大冲击。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社会变革使中国近代视觉艺术发生了本质变化。作为视觉艺术中最具社会意义的组成部分,集实用性、审美性、传播性为一体的平面设计以积极姿态参与到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与......
我国古代的身份证
发布时间:2023-05-13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镇馆之宝――动漫版《清明上河图》里有一个细节:两名卫士在一条路口执勤,一位骑马的官员从身上摸出一个金属小物件,于是顺利通过。这个金属小物件叫“鱼袋”,里面装的是“鱼符”。“鱼符”者,即符号、标记,它......
中西方文化碰撞下父亲文化身份的消解与重构
发布时间:2023-01-22
[摘 要] 以李安电影《推手》和《喜宴》中的家庭矛盾为切入点,结合中西方文化理论知识,从父权地位变化解读其中父亲文化身份认同:父权如何在西方文化语境下从强大到无奈的退让再到开始新生活,以及如何实现父亲旧的文化身份的消解与......
西方现代美学话语转换的四个方面
发布时间:2023-03-27
【 内容 提要】 【关键词】 西方现代美学;话语转换;主体;符号编码;语言转向 西方现代美学和艺术话语诞生于“现代”与“传统”之间巨大的文化-经验断裂中,其 理论 和话语的构成逻辑及主导力量与传统美学理论的话语构成完全不......
试析黎元洪人生中的三次身份转变
发布时间:2023-01-21
[摘 要]黎元洪是民初政坛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中有三次显著的身份转变。在武昌革命期间,黎元洪从封建主义旧官僚转变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者;在继任中华民国总统时期,他从一个表面的革命者内化成一个民主共和的拥护者;在其晚年,......
二代身份证快速图像识别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1
摘 要:二代身份证人脸识别身份认证系统主要运用多部件融合法、MMP-PCA算法、图像处理法,进行人脸信息的识别。图像处理法能够对身份证中的图像尺寸、图像倾斜度进行处理,完成图像眼镜去除、图像的灰度值、亮度值调整等工作。该文主......
论大学生身份认同危机
发布时间:2023-01-12
【摘 要】面临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变,大学生身份认同危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身份认同作为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因素,其危机的表现形式和出现原因也多种多样。只有家庭、社会、个人三位一体,全面营造适宜成......
论中国文学现代转换的面向
发布时间:2023-01-29
关键词: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转换;面向 “现代”作为一个有着确定的时间外延与丰富性质内涵的概念,与传统和古代相对,但其含义却驳杂繁复,人言人殊,难以一言以蔽之。中外学术界大体上认为:它与人类从分散的民族史向统一的......
Delphi在移动时代重生
发布时间:2023-04-23
还记得Delphi吗?它是上世纪90年代Windows平台上的一款开发语言,曾经风靡一时,后来慢慢淡出市场,直到随着英巴卡迪诺(Embarcadero)收购Borland而进入英巴卡迪诺大家族。日前,英巴卡迪诺宣布在中国市场将加大对Delphi的技术支持和......
身体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论述
发布时间:2022-10-12
一、 身体的凸显: 身体哲学 研究的现象学范式国外的身体哲学研究有一个 梅洛-庞蒂现象。 在梅洛-庞蒂之前, 身体在现象学中一直是一个被忽视的话题。 胡塞尔的现象学即使对身体有所关注, 也是从意识的先验构造出发的。 身体表现为先......
角度转换之间
发布时间:2022-11-29
不一样的角度,换来的是不一样的图景。于角度转换之间,看见不一样的世界。 如果把人生看作一个立体的图形,那三维图画出来一定不一样,因为人生,既不可能是方正的立方体,也不可能是圆滑的球体。 好比一棵树,有人赞叹它带来的......
沙博理文化身份下的翻译行为
发布时间:2022-12-06
[摘要]作为一名出生于美国的中国籍犹太人,沙博理特殊的双重文化身份对其在翻译作品的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沙博理这一具有双重文化身份的翻译家为研究对象,以他翻译的茅盾作品《春蚕》为载体,探讨其文化身份与翻译行为之......
试论古代文论的现代性转换
发布时间:2023-02-28
论文关键词:当代文论 传统文论 转化 价值重建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新时期以来西方文论影响下的中国当代文论现状的考察,指出未完成状态下的当代文论建设所面临的困境,着力探讨传统文论现代性转化的可能途径,并对当代文论的健......
“文学”内涵转换与现代知识转型探析
发布时间:2022-11-30
已经有很多学者在讨论文学观念现代化的时候,追溯过汉语文学一词的发展历程。他们正确地指出古代的文学是学问、学术之意,构成现代汉语文学的广义。而文学的狭义则是专指诉诸感情的美的作品,专指诗歌、戏曲、小说之类的语言艺术作品,......
专项转移支付瘦身难
发布时间:2023-07-25
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中,压缩专项转移支付,是其中重要一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和地方资金配套。” 一直以来,我国的转移支付体系都存在一般性转移支付过低、......
移动时代的生存之道
发布时间:2015-07-31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电信运营商不再是整个价值链的中心。今天风光无限的iPhone等智能手机,如果找不到新的发展方向,也会被这个快速前进的时代所淘汰。移动时代的生存之道是什么? 我们所经历过的最大的变化是移动互联网的到来。......
20世纪拉美文学的二重选择
发布时间:2013-12-18
巴斯康塞洛斯的“宇宙种族”说包含着一种模糊的“本土全球化”意念,这与源远流长的美洲主义思想一脉相承。对巴斯康塞洛斯而言,拉丁美洲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可以划等号的。由于种族构成和对一切先进思潮的兼收并蓄,拉丁美洲成为了一个名......
品牌文化中的身份神话——个解构之思
发布时间:2022-11-21
1994年, 中国 南京,一个叫香港城的商场在入口处树立起两个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分别赫然写着"身份的标志"和"地位的象征"。所谓身份和地位在这里都是相对于上层人物而言的,代表它们的 自然 是商场中价格昂贵的商品。商家用这种诱惑性的......
浅析双重身份的辅导员专业化素质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3
" [论文摘要]文章从分析高校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两个系统开始,对高校辅导员的教师和管理者双重身份进行了解析。文章最后通过“做减法”的设计思路,从辅导员的职业素养、教学管理和科研的融合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能力三个方面分析了辅导员的......
剧院的“现代”转换
发布时间:2013-12-19
在“爱美戏”或称作现代剧的话剧在中国出现之前,剧场里上演的剧目基本是古代戏剧或民间传说改编的戏曲。尤其是京剧,传统剧目是京剧舞台上长盛不衰的保留剧目。观众对京剧艺术的兴趣,与传统剧目的内容、观念以及形式有直接的......
身份犯的法律本质及功能
发布时间:2016-04-11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身份犯的法律本质及功能”,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我国刑法界对身份犯的关注实际上主要是源于涉及职务犯罪的共犯的......
种族歧视下的身份困惑
发布时间:2023-05-10
摘 要:切斯纳特是美国第一个享有声誉的黑人作家和黑人文学的重要开拓者。他的小说围绕战后南方的种族问题,第一次真实地展现了南方黑人的生活,描写了南方黑人文化及北方黑人中产阶级的生活。本文分析与探讨了小说中触及的混血儿这个......
研究近代中国知识转型视野下的“命学”
发布时间:2023-02-11
在明末清初时,西学在中国就有一定程度的传播,但传播的范围和内容十分有限,未能改变中国绝大多数读书人原有的知识结构。以下是由查字典范.........
二十年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之反思
发布时间:2014-01-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学科内史:“本土化”的努力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政治史范式代表了主流方向,基本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压迫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两个过程”作为基本线索和基本理论分析框架,具......
论近代家庭道德生活的现代转向
发布时间:2022-12-19
摘要:近代社会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不同程度的变革,传统家庭制度受到批判和打击,促使家庭道德生活开始从传统向现代转向。这主要表现为:家族意识淡化、家庭关系趋向平等民主、家庭情感功能凸现。但现代家庭道德的确立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关键词:近代;家庭道德生活;现代转向作者简介:李桂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长沙41008.........
《长物志》的明代生活美学赏析
发布时间:2023-02-19
摘 要:中国古代的造物艺术理论,大多是一些零乱的、破碎的杂感,士大夫偶尔心血来潮随笔录下,一任历史淘洗。《长物志》宏大而全面、简约而丰、间架清楚、浅显晓畅,没有绝深的弦外之音,算是造物艺术中正经八百下功夫写的,令人弥觉......
试析终身教育视角下的职业教育模式转换
发布时间:2023-04-08
" 论文摘要: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建立符合终身教育要求的职业教育体系,解决职业教育封闭办学、教学僵化和生源单一的问题。职业教育应该实现生源、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论文关键词:终身教育;职业教育模式;新......
英美文学论文:现代文明的悲剧
发布时间:2014-01-09
摘要:为帮助大家撰写论文,查字典论文网为大家带来了现代文明的悲剧,希望您能提出更多好的想法! 一、瓦尔特·莫雷尔的悲剧 1.工业文明的烙印 小说中,瓦尔特·莫雷尔整天酗酒,在妻子眼中是不负责任的丈夫,在孩子眼中是粗暴的父亲。他......
生态文明:人类文明观的转型
发布时间:2023-03-21
"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论文摘要]生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生态环境问题正在演变为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中心问题。加强生态建设,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安全,破除高能耗、高污......
拉美文坛之“重”
发布时间:2023-01-01
一、“重”字当头的拉美文坛 今年本应是拉美文坛的多重狂欢年。这是“文学爆炸”重将胡利奥・科塔萨尔诞辰百周年,也是诺奖得主奥克塔维奥・帕斯诞辰百年,纪念活动空前隆重。在墨西哥,除去帕斯,诗人弗拉因・韦尔塔和作家何塞・雷维......
探讨元明清近代文学教学改良刍议
发布时间:2023-05-31
元、明、清、近代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小视的,但是就其相应文学史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却不断趋于边缘化的地位,这也就使得对于这部分文学教学方式需要进行转变。一、元明清近代文学教学改良的必要性(一)内容繁杂与课时不足的冲突中国文学从魏晋时期文学自觉发展到元明清及近代,已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体,除了传统的赋、诗、词、传奇,又出现了元杂剧、南戏、散曲以及类型丰富的明清小说等。加之随着经济的发达与印刷技.........
重新发明二维码
发布时间:2022-12-22
二维码这一黑白相间的条码图形,并不是什么新事物,它早在1980年代就诞生了。但今年,它却以前所未有的密集程度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大约5年前,刚刚成立的灵动快拍等二维码公司就曾宣称,移动互联网将颠覆一切,而二维码则会成......
论当代阅读语境下的纸质书籍之美
发布时间:2022-11-03
现代书籍设计是传统书卷美和现代书籍形态相融合的探索过程,致力于追求赋有时代精神美感,有益、有趣的书籍读物。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其四者然而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春秋《考工记》......
老一代农民工的主体策略与身份再生产
发布时间:2023-03-28
〔摘要〕通过研究E地铁工地的老一代农民工,发现受制于城乡制度区隔、社会区隔、劳动力市场中的位置、工作场所的劳动关系以及家庭生计维系等多重结构因素,老一代农民工在工作场所采取了生存伦理的日常实践策略,并在行动层面表现出总体服从的特征;而在劳动权益受损时,则发展出以农民工身份作为武器的维权策略,并伴随维权目的的达成而强化对农民工身份的认同。概言之,在多重结构因素约束下,老一代农民工基于当前利益计算的主.........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角色转换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2-10-09
引言旅游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素养、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以及较强的旅游服务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酒店实习是当前学生教育实践的主要基地。调查发现,高校学生在酒店实习中面临一系列问题与挑战,而最为突出的是学生的角色转换问题,这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前旅游教育的发展。一、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学生角色转换问题学生的角色转变缓慢,对酒店文化缺乏认同感。旅游类学生在实习中主要被分配在高星级酒店的餐饮、前厅以及康乐等部.........
学分转换:美国的经验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5-09-14
学分转换是促进学习者在各级各类教育间有效流动。构建学习者发展和成长平台的基本制度。近年来,我国相关学者从终身教育的视角出发,对国内外的学分转换制度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重点主要有:学分银行制度建设,高等学校间的学分互认......
论税收之债的移转
发布时间:2022-12-22
论税收之债的移转 论税收之债的移转 论税收之债的移转 [摘要]与私法之债相类似,从实践论角度讲,税收之债也具有可移转性。税收之债的移转包括税收债权的让与和税收债务的继承以及税收债务的......
阳明学者的正统与异端之辨
发布时间:2023-06-28
内容 提要:自 理学 兴起以来,理学家几乎无不以佛老为异端,在理学的话语中,异端亦成为佛老的代名词。但在中晚明,随着阳明学的兴起和 发展 ,儒家学者正统与异端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本文通过对王阳明、王龙溪和焦弱侯这......
关于语用移情与文学翻译之异化策略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 差异性 语用移情 异化 论文摘要:文学作品与文学译作生存于两个不同的语境,而无所不在的文化语境使得差异性在文学翻译中显得尤为突出。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正确处理翻译中的差异性问题已成为翻译界一个新的关注点......
论私法的现代转换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私法的现代转换 论私法的现代转换 论私法的现代转换 「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私法从历史到现代的发展状况,并对民商分立与民商合一的学术争论进行分析,指出民法与商法的合一或是分立仅属立法技......
精神之纬与现代文明下的《冰点人物》
发布时间:2023-01-25
摘 要:《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冰点人物”专版,以人文关怀的视角反映了社会转型期国人遇到的机遇和挑战、生活中经历的收获和坎坷。其选题、切入视角、讲述方式都体现出在社会转型的剧烈变革中,对于人的精神和品性之美的珍视,......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转换生成语言学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3-07-22
回顾两个学派的发展 以Halliday 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和以Chomsky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言学派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个语言学流派。在过去的四十年中,这两个学派几乎一直是平行地发展。彼此既不交往,也没有因为大量分歧的存在而爆发......
论学校德育方法的重心转移
发布时间:2022-11-02
" 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媒介和桥梁。在以往的学校德育工作中,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与学生在德育教学中的地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一些学校教师居于重......
从身份到契约与罗马的身份制度
发布时间:2023-05-12
从身份到契约与罗马的身份制度 从身份到契约与罗马的身份制度 从身份到契约与罗马的身份制度 一 序言 人们通常说,从远古罗马法到古典罗马法的进化,以在契约问题上从身份制度到确认契约自由的......
当代中国农民身份制度论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提要:当前农民身份制度赋予农民的劣等性待遇主要体现在对农民迁移和择业的控制、税收负担上的城乡差别、直接具有“农民身份税”特征的各种收费和摊派、财政分享上的城乡差别。农民身份制度的形成和固化,并非象一些学者 所说的那......
基于二维条码的身份识别系统解码研究
发布时间:2019-12-09
摘要:二维条码已经运用到身份识别中。将个人信息和照片编在二维条码中,不但可以实现身份的自动识读,而且可以有效防止伪造和使用假冒证件。探讨了PDF417二维条码的识别与解码算法及在身份识别上的应用。分析了多种图像处理方法,针对条码图片的特点,采取特定的图像处理方法以得到最佳效果。在.Net平台开发环境下,用C#语言首先对各种图像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和对比,然后在图像识别时对图片进行预处理。对处理后的图.........
中国当代文论的“失根”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发布时间:2023-04-22
【 内容 提要】 中国 当代文论“失语症”的病因即“失根”,即丢失了中国几千年文化传统的根基与命脉。医治中国当代文论由“失根”而导致“失语症”的药方,就是重建有民族特色的,适应于当代文学创作实际的文艺 理论 体系。而建设这种......
班主任应重视中游生的转化
发布时间:2022-08-07
" 当过班主任的教师都深有体会,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班级中的优秀生和后进生都能很快被教师发现,因为他们的表现都比较“突出”。而作为占班级大多数的、表现比较一般又没有什么特长的学生即所谓的“中游生”,往往容易被教师“囫囵”......
重拾身边的小美好
发布时间:2023-01-10
进入初三,学业负担不断加大,每天面对的是没完没了的各种习题,人也不知不觉间颓废了许多。周末回家的路上,我无意中想起往日的无忧无虑,内心猛地一惊:以前的各种快乐、美好都去了哪里? 听,那稚嫩的声音:“哥哥,你可回来了......
日本近代报界生态之嬗变
发布时间:2022-10-31
[摘 要]本文以1861~1931年这70年间日本报纸的发展为研究对象,着重关注了日本政府在办报环境中的影响与作用,从而得出结论:日本报界的生存环境与日本政治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并在很大程度上受日本政治状况左右。 [关键词]日本报......
美女老板的文身生意
发布时间:2022-11-15
她托人从美国购买了专业文身机,自己设计造型。这里离三里屯近在咫尺,是潮人聚集之地,原以为马上就会顾客盈门,不料转眼间10天过去了,生意却冷冷清清。经过一番调查走访,她恍然大悟。 原来,多年前市面上就出现过很粗糙的所谓“......
留学生教学管理工作质量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03
一、当前留学生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的现状与困境留学生教育其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在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应当在结合我国教育体制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留学生文化背景、教育基础的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使其逐步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达到高等教育的相关要求。但在实际的工作中,笔者发现由于留学生在自身背景、文化基础、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往往造成教学管理工作的低效,影响了留学生的学业,给学校管理工作也带来了不.........
中国古代下现代文学理论异同
发布时间:2023-03-06
【摘要】本文将对当前文学发展理论发展的情况进行研究,充分探究当前我国现代文学理论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探究古代与现代文学理论的主要特征。并且笔者也将就当前古代文学理论和现代文学理论之间的差异进行研究,从而深入探究二者之间的同一性,希望对着接下看这项工作的研究起到更大的帮助。【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异同我国是一个文学大国,从最初的《诗经》、《论语》、汉代乐府、南北朝诗歌,再到李杜文章、元朝.........
探析美国战略重心转移对中美日三边关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1-07
【文章摘要】 自从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以来,美国战略重心发生了由中东地区向亚太地区转移的变化,不断向亚太增兵,频繁插手亚太地区事务,并且大力扶持日本充当遏制中国的急先锋,人为制造地区紧张局势,意图压制中国发展,值......
当下文学创作的异化现象和美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异化 创作 美 论文摘要:异化问题是马克思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异化现象,它并不是独有的,而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对人类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都有重大影响。即使在中国当下的文学界,我41'1-K~难发现异化现象的存在,......
五帝时代中华文明的重
发布时间:2023-06-28
前面的讨论清楚地表明,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各诸侯国史籍全被焚毁,因此儒家经典成了传世先秦秦汉 文献 中记载 中国 上古文明史的重要资料。但由于周公、孔子的“夷夏之辨”,又使得这批儒家经典记载上古文明的 内容 基本局限在中原地......
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与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6-01-22
摘要:身份认同不仅关系着新生代农民工是如何看待“我是谁”这一问题,关系着他们在城市生活的情绪体验和思想动态,而且关系着城市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通过对南京市1 997名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口学特征、家庭状况、心理状况、工作状况、社......
政治清明与清官文化异同之辨
发布时间:2016-12-21
在中国古代,曾有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政治清明时期,也有推动社会善治的经验积累和浓厚的清官文化思想,也出过包拯、海瑞等清官,这是当下推进廉政建设、实现政治清明的重要思想来源。但人们往往把古代政治清明时......
阿P的身份证
发布时间:2023-02-07
阿P为了照顾在农村的父母,主动“上山下乡”,并把户口迁回了老家,顺便办了新的身份证。 过了三个月,阿P到派出所领取新的身份证,一看,真是哭笑不得:自己是1974年生的,身份证上却写的是1944年,足足提前了30年。他质问办事员:“......
从语义角度分析英美留学生汉语近义词习得偏误
发布时间:2023-03-29
摘要:面对一组近义词,留学生往往会混淆它们的意义,不会辨析,导致误用。有些留学生甚至抱怨汉语近义词太多,难以区别,而产生畏难情绪。但是掌握近义词的多少又往往标志着学习一门语言程度的高低。本文以英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从......
制度移植视角下的近代政府审计制度检讨
发布时间:2023-04-22
[摘要]中国近代审计制度并不是本土文明发展的结果,而是西方审计制度的影响与移植的产物。近代审计制度的建立使中国审计初步走上了法制化、专业化的道路,对保障财政的正常运转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整个民国时期,移植来的审计......
试论美学与艺术学之异同
发布时间:2023-07-16
摘要:美学与艺术学是两门独立的学科,我们研究二者的区别是因为学科内的交叉互释是学科发展的一个趋势,而并不是将它们之间刻意划一道鸿沟。研究它们的异同,不仅使我们对美学与艺术学有更清晰的认识,这也是关系到这两门学科进一步发......
《西游记》宗教描写的艺术转换
发布时间:2013-12-18
毕业论文 作者:周小兵 繁本小说《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形态较为复杂,明清时期的学者根据宗教题材本事提出的“解经”、“谈禅”与“证道”说,将宗教题材等同于宗教主题,1度较为盛......
谈近代政治哲学研究的转型
发布时间:2022-09-10
谈近代政治哲学研究的转型 谈近代政治哲学研究的转型 谈近代政治哲学研究的转型 摘要:本文根据霍布斯着作《利维坦》、《论公民》,从性恶论、自然法、社会契约、绝对君权四方面来阐述其政治哲学理论。霍布斯第一次用人的......
二人转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
发布时间:2023-01-15
二人转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 二人转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 二人转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 研究探讨二人转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就可能把二人转表演艺术的理论研究从原有的艺术层面上升到更高级次的美学层面,即艺术哲学层面,因为美......
做文明游客,倡导文明旅游
发布时间:2015-09-08
本课通过对我国公民不文明旅游行为的研究,分析了出现不文明行为的原因。构建了旅游活动前进行宣传和引导工作,在旅游活动中监督和提醒的文明旅游体系。只有将宣传、引导,提醒和监督贯穿于整个旅游的行程,分布于旅游的方方面面,才......
“中华传统美德的现代转换与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
发布时间:2015-08-20
探讨中国道德建设,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这不仅关涉到中华传统美德的历史传承问题,更关涉到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发展的方向问题。面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现实需要,近期天津市伦理学学会召开“中华传统美德的......
试析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身份建构
发布时间:2022-12-08
" 论文摘要:教育有很多目标和任务,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和任务是实现学生的身份建构。而在学生诸多身份中,教育不能只偏重于社会身份的建构,而忽视学生文化身份的建构。只有把学生文化身份的建构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把合作型学习作......
医学留学生实习期的角色转变
发布时间:2023-05-15
[摘要] 探讨帮助医学留学生在医院临床实习阶段实现角色转变的措施。通过分析留学生在实习初始阶段容易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结合医院实际,制定策略。引导留学生向医生角色的顺利转换是帮助留学生尽快适应医院繁忙临床工作的重要环节。......
历史编纂学近代转型概说
发布时间:2022-12-13
内容提要以近代社会和史学转型为背景,传统历史编纂学经历了一场解体与重构的艰难变革,其过程大致可以1900、1919年为节点划分为突破传统格局、建构近代体系、形成多元格局等三个阶段,而主要呈现出:史学科学化与历史编纂理论、方法......
英美文学欣赏论文: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
发布时间:2023-03-13
摘要:还在为写论文而发愁吗?查字典论文网为你编辑了英美文学欣赏论文,希望能帮助您写论文,供您参考! 总结:英美文学欣赏论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设计论文,更多论文内容请继续关注查字典论文网! ......
文案是一份诡异的职业
发布时间:2023-01-23
写奶粉攻略的也许是个小姑娘,写旅游攻略的也许是个宅男……网上流传的宝典不一定都是专家写的。有什么关系呢?你问问唐国强会不会开挖掘机? 一定不止我一个人有这样的习惯:在网上看到好玩有用的文章,都会随手收藏,万一要用了......
采砂引起增江干流下游河床近期演变及水文变异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04
通过河床形态特征及冲淤变化计算,定量分析了近年来增江干流下游河床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增江干流下游近期演变直接受人类采砂活动的影响,其中派潭河口至荔城水位台河道因为长期高强度采砂导致河床严重下切,其余河段除荔城水位台至初溪坝上......
探讨中国古代女性作家身份与其文学特征关联———以许穆夫人、蔡文姬、李清照女性身份为例
发布时间:2023-06-30
1许穆夫人作为女儿的巾帼情怀使其诗之情浓智更甚中国有一句古话是这样说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可是在许穆夫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不是年轻儿女自私的自我安逸。当许穆夫人以卫宣公之女即卫国公主的身份嫁进许国之后,许穆夫人的兄长卫雏公因荒淫失政,遭狄的乘机攻灭。聚过陷入到危难之中。当许穆夫人以自己的才智评估到弱小的许国已不是狄的对手后,要求只身前往去解救卫国于危难之际。诗经《载驰》中写到:载驰.........
语码转换之社会语言学新视角
发布时间:2022-11-27
语码转换之社会语言学新视角 摘要:结合其他语言学研究路向从社会语言学视角重新全面剖析语码转换现象。通过实例分析揭示了社会规则是语码转换的外在动力,而交际者心理则是其内在动因。此外,对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和语用功能做了较系统......
让汉字之美留在指间
发布时间:2015-09-06
作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汉字有着6000余年的历史。汉字的诞生,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灵魂有了依附和寄托。西汉典籍《淮南子・本经训》中说:“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只因,有了文字之后,“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
文化是生态旅游之“魂”生态旅游是文化之“体”
发布时间:2023-06-13
【摘要】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举措,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化......
浅谈时代转换中的上海人文景观
发布时间:2022-12-04
1949 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上海这座当年远东最繁华的工商都市,一个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地方,所经受的阵痛,较之内陆地区,尤为剧烈。时代转折虽然发生在 1949 年,而转折的阵痛,社会经济层面的震荡,却......
浅谈另一类身份的汉语文学写作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中国作家文学的写作主体是汉语作家,汉语作家的构成主体是汉族作家。但是,不能因此把汉语作家的文学写作简单等同于汉族文学。少数民族作家的汉语写作,构成了贯穿古今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许多少数民族作家原有的民族身份......
大屠杀记忆与创伤书写:“第二代”叙事与以色列人的身份认同
发布时间:2022-09-26
〔摘要〕二战结束后的七十年里,大屠杀一直在以色列的社会政治生活与公共话语中占据着中心位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第二代”叙事文学逐渐发展起来。其创作队伍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首先是大屠杀幸存者的后代,或者说大屠杀“第二代”;其次是父母并非幸存者的作家,但本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大屠杀给以色列社会和个人心理带来的冲击,于是选择“第二代”体验为描写对象。他们都经历了以色列国家重建大屠杀历史与大屠杀记忆的.........
从身份到契约(3)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第四,在"身分社会",人们奉行的是一种宿命论哲学。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后天的努力无以改变。在一切的一切中,至关重要的是出身问题以及由此而来的身分问题。社会处处重身分、讲差别、论资排辈、上下各异、循规蹈矩,一种身分的人,世代......
浅谈帕依差异文化与亨廷顿差异文明比较之思索
发布时间:2023-06-30
" 论文关键词:差异政治 多元政治文化 文明冲突 和平与发展 论文提要:本文运用后现代意义上的“差异”观和“差异政治”观,简要评价了帕依的“多元政治文化分析”和亨延顿的“文明冲突论”,认为这两种观点是典型的后现代差异政治观......
电视文化身份的多维度审视
发布时间:2023-02-05
电视文化身份的多维度审视 电视文化身份的多维度审视 电视文化身份的多维度审视 【 正 文】谁都不能熟视无睹:电视,在20世纪人类文化舞台上的醒目到场和隆重出演。所以长期以来,舆论界和学术界对电视这一客......
试析“美丽中国”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的时代意蕴
发布时间:2023-07-18
摘 要 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论断,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建设指明了方向。大学生作为未来祖国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响应“美丽中国”的号召,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态文明素养具有重要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