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少数民族社区中有着许多依然发挥着社会功能的优秀传统习俗。本文通过阐述拉祜族苦聪人的传统习俗,试析其具有的法学价值。
关键词 习俗 苦聪人 法律 宗教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拉祜族苦聪人传统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4Y514)阶段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杨璐,普洱学院政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文化。
节日习俗,苦聪人的主要节日是畲q节、春节和新米节。
1.畲q节是苦聪人最重视、最隆重的节日,所有村民都会参加,出门在外的村民也会赶回来参加。畲q节,汉语译为土主节或祭o。祭祀仪式在o林中举行,旨在向o神祈福。由苦聪人的神职人员――白母主持,祭祀的物品是猪、鸡、米、米酒、香和纸钱,祭祀中参与的男性成员都要向o神跪拜,白母念祝福的咒语,给全村人祈福,希望所有的家户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四季平安。o林祭祀完毕,大家回到村寨里,一起喝酒、吃饭、唱歌跳舞。
2.春节,苦聪语称“阔门”,时间与汉族的春节相同。过春节时,是全家团聚的节日。春节时,村民们打扫卫生、杀年猪、做糯米饭团,祭献祖先神灵――篾搭拉神。在苦聪人村寨,每家每户都供有篾搭拉神,苦聪语称“那谷”,意为男主人去世的父亲和母亲,供于男主人的卧室内。逢年过节、家里办大事及家人生病都要祭献篾搭拉神,有的人家每逢农历的初一、十五也祭献。
3.新米节,苦聪语称“贺畲折”,因各个苦聪人村寨的气候条件不同,庄稼成熟的时间各异,所以新米节的节期不统一,但一般中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苦聪人认为谷子有谷魂,新米节时要举行接新米仪式,男主人从自家的地里摘下几只谷穗,放入背带内,背回家,之后把谷穗挂在篾搭拉、灶和谷仓上祭献祖先、灶神和仓神。
日常生活中的习俗:
1.保护生态的习俗,每个苦聪村寨都有o林,人们自觉遵守保护o林的规定,人和牲畜不能随意进出o林,不能砍伐o林里的树木,即使干枯的树枝叶也不能捡回家。村民们认为o林是神灵居住的地方,如果敬重它,就能保佑村寨人畜平安,若有人违反,便会被神灵怪罪,给村寨和自己的家庭带来灾难。
2.婚姻习俗,苦聪人提倡婚姻自由,父母一般不会强迫子女结婚。他们认为,天和地不分离,太阳和月亮不分离,同类的禽鸟公母不分离,苦聪人男女的结合是天意,他们的婚配也不该分离。在离婚率不断攀升的今天,我们调查过的苦聪村寨几乎没有离婚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