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谈音乐媒介化与审美价值的重构

谈音乐媒介化与审美价值的重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02 01:23:49
谈音乐媒介化与审美价值的重构
时间:2022-12-02 01:23:49     小编:卢志茂

音乐媒介化是当今音乐发展的重要趋势,在不断创造新的音乐形式同时,也创造了音乐全新介入社会生活的方式。音乐原本是通过演唱和演奏诉诸于听觉的审美活动,现今的媒介技术不仅能以电声模拟演唱和演奏,也可以用产品形式再现表演效果。因此,传统音乐的理论与实践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西方关于音乐本体论和价值论的争论,重新引发了对音乐本质与审美价值的思考。2001年版《格罗夫音乐辞典》用音乐哲学改换音乐美学,安德鲁卡尼亚为2013 年版《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撰写音乐条目,也以音乐哲学取代音乐美学。这不是一种巧合,而是涉及到媒介语境下如何建构音乐本体论和价值论问题,究竟是恪守传统音乐理论,把音乐看作是纯粹的非语义性情感体验的艺术,还是具有非语义和语义多重表征功能的艺术。传统的西方音乐理论,立足于形而上本体论,把音乐形式特征和审美价值作为音乐主要研究领域。音乐形式研究指向本体论,旨在厘清音乐存在的意义与方式; 音乐审美研究指向价值论,旨在阐明音乐与听众的需求满足关系。这也是汉斯立克创立音乐美学的主要动因。音乐美学以声音的情感和非语义表现为逻辑起点,旨在研究人的审美体验。一些理想主义音乐家以是否有语义性和超认知情感体验为依据,把音乐界定为非语义性抽象艺术,强调其纯粹性和绝对性,排斥音乐的认知性,甚至试图把纯音乐( pure music) 与非纯音乐( impure music) 的歌区分开来。对音乐本体论的探讨是一种形而上的假设,把音乐界定为脱离社会情境的纯粹情感形式,不仅脱离音乐实际,而且给音乐研究带来了很大困扰。形式主义美学在西方有深厚的传统,从克罗齐到苏珊朗格有一条清晰的形式主义美学的发展路径,这对音乐的理论建构产生了很大影响。如何看待审美形式与内容关系问题,是音乐和整个美学理论一直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事实上,从未有过脱离社会情境的纯音乐,无论早期西方宗教音乐,还是中国古代乐舞,都不是纯粹情感形式的表现,而是与社会情境密切相关的。

音乐高度形式化的抽象特征,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与社会语境的关联,误导了对音乐本体论的理解。一些学者也竭力排斥音乐与社会语境的联系,用所谓抽象性来强调音乐的纯粹性。这种形而上的迷思在大众媒介语境中遭遇了有力挑战。我国学者看到了音乐与大众媒介的关联,提出了音乐传播学构想,但因对传播学的隔膜,没有找到音乐与传播学的契合点。大众传播时代,媒介是文化最重要表征形式和普适性文化代码。媒介与音乐的深度融合是音乐媒介化的直接动因。大众媒介本质上是基于商业化和娱乐化建构的文化表征与生产体系,视觉与听觉其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精神生活的主要领域。音乐媒介化满足了人们对听觉的感性生活方式的需求,由此改变了音乐审美形态,也改变了听众的欣赏方式,引发了音乐形式的断创新。如果说大众媒介之前,音乐的发展路径主要以形式动因为发展驱力的话; 那么,大众媒介时代,媒介为音乐建构了多元化价值融合的平台,音乐以外在非审美动因为驱力,建立了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消解了音乐审美的纯粹性和原创性,带来了音乐审美价值的重构。

一、音乐媒介语境与音乐审美的转向

媒介文化是当代社会最重要文化景观。在某种意义上说,媒体文化又是当今的主导文化。 音乐与媒介的融合顺应了媒介文化的发展趋势,改变了音乐的审美方式和表征形式,促成了音乐媒介化。音乐媒介化指通过大众媒介传播音乐作品,用媒介技术生产音乐产品。电视、广播、网络播放音乐,把音乐制作成录音带、CD、唱片、数字芯片等媒介产品,都是音乐媒介化的具体形式。大众传媒似乎没有任何自动的力量,以一种可靠的有力的方式把听众带得距离音乐更近; 它们仅仅能够把音乐更近地带向观众,这决不是相同的事情。大众媒介技术和传播机制,对音乐创作和欣赏产生了深刻影响,如音乐批量化复制、明星制、公关宣传、植入广告等。离开大众媒介,现代音乐是不可想象的。因此,音乐媒介化推动了音乐成为流行文化,进而演变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媒体文化已然出现,而其中的图像、音响和宏大的场面通过主宰休闲时间、塑造政治观念和社会行为,同时提供人们用以铸造自身身份的材料等,促进了日常生活结构的形成。

基于媒介技术的音乐传播与生产,是当今社会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创造出了多样化的音乐形式。媒体文化是诸种系统的组合: 从电台和声音的复制( 慢转唱片、磁带、激光唱盘以及诸如收音机、磁带录音机等传播器械) 、电影及其放送模式( 剧场放送、录像带出租、电视播放等) 。有学者片面认为媒介文化就是图像文化,事实上媒介文化更是音乐文化。现代生活场景中,音乐无论以独立还是与图像融合的方式,已经达到无所不在程度。1979 年,索尼公司总裁盛田昭夫根据人的出行欣赏音乐习惯,研发出一款伟大的产品便携式音乐播放器随身听Walkman。截止1996 年6 月,销售达1. 5亿只。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基于媒介技术的音乐产品与日常生活已须臾不可分离。道格拉斯凯尔纳指出: 随着媒体文化的来临,个人就受制于一种史无前例的涌入家庭的声色浪潮,新的娱乐、信息、性以及政治的虚拟世界正在重组人们的时空感,抹去现实与媒体图像之间的区别,同时制造体验和主体性的新模式。一位音乐教授感叹说: 我现在听的音乐, 99. 9%都是CD! 而不是音乐会的现场。音乐媒介化影响之深,由此可见一斑。音乐媒介化为理解当代音乐、媒介融合和文化工业,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应用领域。法兰克福学派领军人物阿多诺在《新音乐的哲学》中强烈批判了媒介语境中的流行音乐,认为是审美的异化。他指出: 以文化工业生产为标志、以市民大众消费为对象、以现代传播媒介为手段的大众文化,消解了音乐的原创性和艺术自由。流行文化学者约翰斯道雷指出: 1990 年,帕瓦罗蒂灌装的普契尼歌剧《今夜无人入睡》唱片,因登上英国唱片排行榜首位,一举跨越了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界限。这一结论忽视了一个重要事实,即跨越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界限的真正动因,是音乐媒介化( 唱片) 这一形式,而不仅是帕瓦罗蒂的演唱。

新媒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传播方法( 互联网) 普及千家万户,而非传播内容的改变。原创歌曲、视频、图像、艺术等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甚至可以引发流行。[6]7 音乐媒介化是当今社会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作为政治诉求的手段,推进了社会民主化进程,在最近的几代人当中,音乐使用最有名的例子也许是民权运动。 狄罗分析爵士乐时指出: 爵士乐是民主的音乐,它是一种参与性的音乐,是听者和表演者的集体活动。媒介音乐媒介化前所未有地吸纳、融合了各种社会元素,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表现方式和价值形态。音乐与媒介融合沿着摧毁传统音乐形式、重构新的审美价值的路径同时展开,是从形式到内容破与立的共时性过程。借助媒介对社会生活的广泛干预与整合能力,媒介音乐化催生了融合共生__的文化现象,推动了艺术形式创新和审美价值重构。传统音乐理论把审美当作终极价值,音乐媒介化则充分表现出价值建构的多样性与共融性,彰显出音乐在媒介化语境下与商业、娱乐融合共生的特征。从传播学来看,媒介本质上为音乐与听众提供了全新的传播互动方式,创造了新的语义情境。人类学家戈夫曼把人与环境之间的意义关系称为情境定义。

如果说,传统音乐的情境定义还比较纯粹的,那么媒介环境下的情境定义则是多元和复杂的。或者说,媒介为音乐提供了多元价值的情境要素,使传统音乐由非语义化向融合语义化方向发展,这也是音乐审美价值重构的重要基础。1854 年,汉斯立克创立音乐美学以来,情感表现主义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媒介化语境中,音乐审美的纯粹性被消解,音乐与商业价值、娱乐价值融合共生,形成了多元价值的文化景观,约翰恩古耶厄尼称之为媒介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共生趋向,音乐家越来越多地关注实验和电子音乐、通俗音乐、摇滚乐、爵士乐、即兴音乐以及非西方文化中的音乐。 因此,音乐媒介化带来了音乐审美的新的价值融合空间,推动了音乐审美价值形态的转换,催生了作为文化工业的音乐产业。大众媒介具有高度形式化特征,在媒介融合过程中,与音乐的形式特征达成了契合,衍生出新的音乐形式和审美形态。音乐美学把音乐界定为听觉表现艺术,从汉斯立克提出音乐美学的形式自律论,到勋伯格的新维也纳乐派,都把音乐形式表现作为核心特质。大众媒介具有丰富的形式特征,也是审美的重要领域。媒介与音乐具有的形式特征,内在规定了二者的融合性,在流行音乐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就文化而言,流行音乐在1950 年代的兴起是一个划时代的时刻,并主宰了广播和电视。有了无线电广播越来越多的音乐频道而不是播音频道,在各地的数量激增,而且都实现了晶体管化。有了全方位的年轻人文化,伴随着娱乐产业、时尚、消遣和休闲活动、杂志和形象设计、出版、名人和公共关系等辅助产业其中大多数产业都是围绕流行音乐及其演员创办并依靠流行音乐及其演员发展的。 50 年代,电台主持人艾伦佛雷德用电波媒体播放音乐,引发摇滚乐流行; 1970 年代,迪斯科音乐风靡全美,已经普及到足以垄断空中电波的程度。可见,音乐借助媒介成为流行文化后,二者的审美形式是合二为一的。这表明音乐与媒介审美形式的相互渗透已到了不可分离程度。音乐与媒介的融合共生,提供了新的音乐研究模式,即生产、文本和受众三个维度。对音乐本质,学界有不同的界说,修海林认为,音乐包括行为、形态和观念三要素,但未考虑语境因素的影响。在媒介语境中,音乐存在方式和意义发生了根本改变,无论音乐文本样式还是听众接受方式已完全不同。美国传播学家劳伦斯格罗斯伯格认为,音乐舞台上也能生产媒介文本。媒介在消解音乐原有审美特质同时,通过音乐媒介化建构了新的文本样式和审美特质。传统音乐审美以历时性时诉诸于情感体验,阿多诺称之为非语义性文本。德里达认为文本意义由各种文本相互交织形成,构成了文本符号互文性( intertexuality) 关系。音乐媒介化通过嵌入多种文本元素,形成了复杂的互文性关系,使音乐审美形态趋向多样化。媒介在某种意义上成了音乐的修辞手段,对音乐的意义、叙事方式和审美形态进行了重构,赋予了音乐更丰富的表征意涵。这在流行音乐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如爵士乐表征着民主化、摇滚乐表征着反叛,正如阿多诺说: 流行音乐对于大众来说,永远是一种公共汽车司机的假日。就音乐欣赏而言,音乐借助媒体传播,虽然仍具有历时性特征,但更主要是表现为共时性特征。音乐之外诸多元素,如主持人、音响环境、受众、音效技术、现场互动和视频信息,可以随时切入到音乐中来,从而消解了音乐的历时性特征,构成了媒介环境下音乐共时性场景和互文性。传统音乐中,历时性特征以单一声音元素诉诸于听觉。日本音乐美学家渡边護认为,在音乐体验中所感到的美,主要是音相互关联的美,是形成音的形式的构成美。音乐媒介化的共时性特征,表现为多样性要素同时介入到音乐表现中来,打破了纯粹的听觉体验。英国人类表演学者苏珊布罗赫斯特谈到艺术表演与媒介融合时说,在数字媒体语境下,作为表演主体,Blue Bloodshot Flowers 具有混合性和互文性,表达出如下审美特征: 异质性、不确定性、自我反馈、碎片化、一定程度的改变形式、产生差异而非相同的重复性。

这一阐释准确地说明音乐媒介化的共时性特征。媒介语境中,传统音乐按照单一乐谱文本的表演模式被彻底颠覆,这种共时性特征与媒介的综合艺术特征是吻合一致的。因而,音乐的历时性艺术特质被重新安置,音乐文本被重新建构,时间与声音元素在吸纳了不同媒介与场景元素后,通过媒介与商业等元素整合,转换成不同语义与话语形态,生成了历时性与共时性合二为一的审美形式。唯其如此,音乐才能在商业、政治、社会表演、广告、明星包装和事件营销中进行功能与场景转换。这一特征决定了音乐已经演变为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和话语形态,政治、商业、娱乐都试图利用作为自己的表演工具,音乐原有的独立自由精神被替换、稀释或转移。正如摇滚乐和迪斯科,几乎从未视为纯粹的音乐,更多被看作是文化现象。正如迪斯科和摇滚进入中国大陆并非作为音乐受到广泛关注的,而是被视为一种引发意识形态变革的社会现象。近来热播的《中国好声音》则成为万众狂欢的事件营销。2015 年10 月4 日青岛发生天价虾事件,很快被网民以《伤不起》流行歌曲为基调,改编成网络歌曲《吃不起》,在网络和微信进行病毒式传播,演绎了青岛大虾网络事件的音乐版,进一步推动了这一网络事件的发酵。

二、媒介与音乐的融合及其音乐形式的创新

音乐媒介化是当代音乐发展的重要标志。苏皮契奇认为,音乐发展经历了表演的音乐、交际的音乐、播送的音乐三个阶段。播送的音乐就是音乐媒介化。这里的音乐三阶段在功能上是分离的。音乐媒介化使音乐的表演、交际和播送的功能得到了统一。劳伦斯罗格斯伯格认为,音乐电视是过去几十年间最成功的媒介产品。人类表演学创立者谢克纳则把媒介称之为广谱的表演,从本质上揭示了媒介语境下音乐形式创新与审美价值重构的可能性与现实性。音乐媒介化为音乐提供了新的文本建构和解读方式。音乐文本指听众感知的演唱或演奏的音响结构与意义。媒介语境使音乐与音响的界限变得模糊,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音乐从艺术转向制作技术,现场演出变为电波播送,本真的情感体验与心灵对话方式被媒介技术所疏离和遮蔽。1913 年,吕索罗倡导声音的艺术要把音乐纳入到人们所质疑的日常生活、机器、运动之中,要与令人厌倦的贝多芬、瓦格纳一刀两断。这一主张与当时刚刚兴起的大众媒介密不可分。菲利普阿尔佩松认为,音乐具有如此魅力的原因是音乐中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和器材,这些方式和器材现今已被媒介技术置换。音乐媒介化为听众提供了个性化、便捷的音乐欣赏方式。音乐可以在远离剧场环境下欣赏。欧洲具体音乐的兴起就具有法国广播电台背景,它包括乐器在麦克风前演奏的媒体情境,以区别于乐器面对听众演奏的抽象音乐。同时,媒介为音乐提供了播放和受众互动平台,成为音乐表现和传播的最重要载体。传播学家罗杰斯费德勒说,由听觉、视觉以及数字素养相互重叠共同构成的一套能力与技巧,包括对视觉、听觉力量的理解能力,对这种力量的识别和使用能力。此外,媒介语境使音乐文本与情境产生了多种意义生成方式与互文性。你会自己确定或表达特定媒介产品的内涵和意义。你对歌曲的理解没有必要和其他人一样。受众研究者认为,媒介文本的意义在受众心里,不在信息里。音乐媒介化改变了音乐发展路径。大众媒介造成音乐的行为模式的变化。这是由于越来越多地受到音乐的媒介技术的支配。许多曲目只是产生于录音间,特别以放音的特别技术和特别的效果。 90i传统音乐以乐器和演唱为基础,音色、音高、调性等形式元素是主要表现手段,音乐发展史呈现的主要是风格、旋律、表现方式、体裁等形式要素的演变。音乐与媒介融合后,从艺术本体论看,首先改变了音乐空间,或者说音乐传播方式。所谓音乐空间是听众对音乐欣赏时的音响传播的距离、位置、方向等物理特性,它决定了音乐存在方式和对听众产生意义的根据。传统的音乐空间主要是由乐器和演唱在剧场或相应的舞台空间呈现的。音乐媒介化使音乐的空间表现特性发生了根本改变,一方面可以通过电声自由地调节音量高低、音源位置、音响方向和距离,改变了传统音乐空间的表现方式; 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空间范围,无论在公共空间还是私密空间,可以根据需要在何种空间内欣赏音乐,这在传统音乐中是难以想象的。音乐媒介化截断了音乐发展的固有轨迹,在媒介框架下呈现出与社会生活的全面融合。

20 世纪20年代,音乐首先以旋律至上为特征,伴随它发展的还有技巧、手法的全面简化。 媒介介入音乐后提供了强大的外在驱力,推动了音乐向流行与商业转变,音乐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普及,形成了更广泛的市场。1917 年,安塞梅第一次把爵士唱片带到欧洲,标志着音乐媒介化的兴起。法国音乐家缪萨认为,流行音乐创造了一种新的音乐语言。录音、电声、合成以及数字技术的出现,原声可以被模拟、修正和制作,音乐表现具有了很大的虚拟性和技术性。这种拟声效果改变了音乐原创性和纯粹性。斯蒂芬戴维斯认为,根据创作方式不同,音乐存在着不同形态,他区分了六种音乐类型: 即兴创作、为现场演奏的作品的现场演奏、为现场演奏的作品的录音棚演奏、为录音棚演奏而写的作品、用于录音播放而非用于演奏的作品,以及用于录音播放的纯电子音乐。同时也作出了薄( thinner) 音乐和厚( thicker)音乐的区别,前者几乎不确定准确演奏的任何细节,后者则指出更多的演出细节。媒介技术的制作技巧和音响效果的不断创新,音乐表现形式也随之改变,出现了许多新的音乐形式和使用方式,音乐的个性化使用成为可能,打破了传统音乐的公众参与方式。传统上,听音乐是一种公众性活动。要听一首乐曲即便是在最私下的情况下也会有一定的公众参与。这种公众参与性一直延续到半导体收音机和便携式磁带录音机播放音乐时期。随着耳机的介入,收听进入了一个内景化时代,通过完全机械化的播放,使私下效果的实现成为可能。 人们借助媒介聆听音乐成为通过技术手段向外表达的内心语言的一部分。就这样音乐情感被精炼、浓缩和压缩,使它们可以从一地被带到另一地,而且可以随时播放任意自选 139音乐与媒介融合创造了流行音乐及其符号化形式,广泛地运用于各种音效表现情境,大大拓展了音乐应用领域。音乐由最初的应用性向审美化转向,又重新由审美化向应用性回归。这种回归是在大众媒介和文化工业背景下发生的,与最初宗教活动中音乐的应用情境有本质区别,媒介语境下的音乐审美价值被逐渐侵蚀与剥离。当今,音乐是特别具有兼容性的艺术。它可以出现在许多其他艺术的背景之中,比如舞蹈、电影、戏剧、歌剧等,也可以作为各种各样的人类活动和仪式的伴奏,包括宗教活动、体育活动以及重要的私人和社交场合。一动因推动了音乐的多媒体化和综合化,尤其与影像的融合,为音乐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音乐成为了影像叙事不可分割的内容。为适应影像表现需要,音乐往往被拆零为碎片化的乐句,这与大众传播时代人的意识碎片化特征是吻合一致的。媒介具有传播的放大和包装功能,在与音乐融合过程中,强化和拓展了音乐的表现功能,形成了音乐媒介特有的形式,如唱片、卡拉OK、音乐电视等。音乐的视觉化已成为音乐发展的重要方向。传统音乐的原创性、审美性和思想性,被可复制性、商业性和技术性所取代。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总经理弗兰克斯坦顿说: 电视以其强大持久的魅力日日夜夜吸引着美国人,这是其他事物做不到的。美国有多个MTV 频道,保持了几十年热播不衰,CCTV 也设有专门的音乐频道。阿多诺认为,流行音乐纯粹是文化工业的产物,它有两个本质特征: 一是标准化,二是虚伪个性化。音乐生产者和音乐消费者更关心音乐中的声音制造方式,而不是声音与情感或思想的联系。勋伯格认为,声音最初是思想内在本质的放射,其力量足以刺透形式的外壳,现今声音很少与思想联系,心灵肤浅的人不再关心思想,而特别注意声音的外在形式。

这是音乐媒介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从传播学意义上看,由于媒介的发展,从影像主导的视觉媒介到音乐主导的听觉媒介的转换,表现了媒介的人性化趋势的进化论,音乐媒介化是媒介进化到大众媒介和数字媒介阶段的必然结果。在音乐和表演艺术中,电脑和艺术表现得最为相得益彰。因为在这两个领域中,艺术作品的表现、传播和体验都能在技术上很容易地融合在一起。被称为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的美国著名学者保罗莱文森认为,传统媒介以视觉空间为主导,视觉空间是用拼音字母阅读和写作而产生的感知习惯。而基于网络媒介的赛博空间是听觉空间,网络和数字媒介引导着音乐从线性向交互性方向发展,从前所说的大众传媒正演变为个人化的双向交流,信息不再被推给( push) 消费者,相反,人们( 或他们的电脑) 将把所需要的信息拉出来( pull) ,并参与到创造信息的活动中。以音乐演出为例,伦敦最流行的未来之声乐队,日前在纽约举行了一场音乐会而乐队的全体人员却没有离开伦敦一步。他们的身影和声音通过互联网络传送到8000 公里以外的电脑屏幕上和麦克风中。

三、音乐媒介化与音乐审美价值的转换

音乐媒介化是大众媒介的外力因素直接推动的结果。对大众媒介的理解不能只看作是一种技术或传播工具,而是一种社会文化制度和生产方式,包括与音乐密切相关的明星制、技术制作和市场机制等,对音乐生产和价值生成机制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媒介与音乐融合背景下,音乐趋向多样化,由艺术主导的审美形态向大众化的流行文化转换。流行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大众化、商业化和娱乐化,这一特征在音__乐媒介化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反映。音乐作为流行生活场景的表现手段,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构建了流行意识形态。这些大众传媒似乎在制造音乐信息的一致性,创造共同的可接受的标准和比任何更糟传播方式更大程度的一种文化的普及。它们也似乎以提升某些特别的音乐体裁而非其他而把艺术价值强加给听众。音乐艺术与非艺术边界被打破,达成了审美与非审美的价值融合共生。音乐媒介化为听众构建了新的表征和多元价值的框架,改变了音乐的生态关系。框架理论是著名人类学家戈夫曼创建,用于解释情境关系的意义。传统音乐无论是剧场效果还是演唱或演奏,本质上创设了一种音乐文本解读的情境,或者说构成了与听众互动特定的情境定义关系,是一种纯粹性审美语境,这也是音乐美学强调音乐审美纯粹性的原因所在。音乐媒介化无论在与听众互动关系上,还是音乐的情境关系上,转换了音乐文本与意义的框架,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表征关系。西方音乐界用框架理论对音乐媒介化进行了探索,要转换成框架的语言,我们对现场版音乐唱片音效的理解力至少包括了三个框架,两个层面和一种转换: 音乐框架、表演框架,以及录音框架。戈夫曼指出最外层层面作为框架的边缘它告诉我们这种活动在真实世界中拥有什么样的地位然后,最后一个层面对活动的认同具有决定意义。这种情况下,录音框架就是边缘,我们将活动的实际情况定位为录音。因此,媒介对音乐的多元化介入,改变了音乐艺术形式和审美形态,大众媒介普适性的特点决定了公众的广泛参与性和互动性,推动了音乐向流行文化的发展方向。大量音乐歌迷、粉丝的出现,进一步促使音乐完成了从审美欣赏到个人使用的功能转换。保罗杜盖伊从流行文化视角把随身听文化现象归结为五个要素: 表征、认同、生产、消费和规则,对音乐媒介化解读提供了全新视角。大众媒介改变了音乐的生产方式。音乐创作转变为制作,艺术创造变为产品制造,音乐表现的内涵不是审美韵味而是制作技巧。音乐创作背离了精神性化创造活动,更多表现为借助于媒介技术的制作技能。音乐创作可借助设备和软件来实现,也可批量化复制,甚至手机软件都可以创作音乐,无论演唱还是演奏,都高度地技术化和虚拟化了。对于听众而言,音乐就是音响效果和音效背景。音乐美学家恩迈耶尔说: 工业技术的发展,从而也是乐器的发展,在某种情况下相当地影响着乐曲形式。所以电影和广播道今天已经发展出了新的形式。20 世纪20 年代后,随着电波媒介和录音技术的出现,音乐在新的大众媒介中找到了新的表现形式与发展空间,传统音乐表现的时空间概念被打破了。音乐通过大众媒介传播时,一首作品的这种此时此地丢失了,不过它又被重塑了: 由另一个此时此地代替了它。如布雷莱特已经指出的,广播导致空间和时间边界的废除 它完成了音乐开始的这种音响的空间化的消除 因此广播的声音世界,像音乐的世界,是一种纯粹的音响,录音的演出是一种呈示,保持了一种剥离了时间的时间体验。

音乐不再仅仅是一种艺术,而是一种工业产品和流行文化,融入于日常生活中,构成了具有音响效果的环境和场景要素。音乐艺术的纯粹性被消解,音乐审美形态发生了根本改变,那些更适宜媒介传播和市场需求的音乐形式得到快速发展,如流行音乐、背景音乐、广告音乐等。而纯艺术的音乐形式,如交响乐、管弦乐、歌剧等,由于缺乏市场需求或商业应用场景,则举步维艰,可以说市场价值因素,决定了音乐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复制是媒介技术给音乐带来的最深刻影响。本雅明认为复制使审美韵味丧失,艺术失去了独特性,音乐由膜拜价值向展示价值转化。这一双重效应遮蔽了传统音乐中审美特质,也为音乐赢得了公众广泛参与的基础。另一方面,音乐在商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音乐的市场化和非艺术化。这种变化影响着听众对音乐的接收方式,改变了受众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给音乐带来了新的挑战,即音乐媒介化究竟使音乐向艺术还是非艺术方向发展? 给受众带来更多的是审美体验还仅仅是听觉刺激? 音乐与非音乐的界限何在? 这也是音乐媒介化带来的悖论,即媒介丰富了音乐的形式,也带来了音乐艺术边界的模糊。音乐媒介化改变了审美接受与互动的机制。音乐作为消费品建立了基于商业价值的交换关系,消解了纯粹性审美价值诉求。同时,媒介化的音乐表征形成了新的审美心理机制。实际上,受众有时候会使用媒介了解他们的情感生活或酝酿特定的情感状态。例如,英国流行音乐评论的代表西蒙弗斯认为,流行歌曲的叙事为粉丝们提供了一条通路,即通过感性的音乐语言将私人体验变得普及。我们可以一起收听一套音乐文本,以此感觉什么是浪漫或什么是浪漫的毁灭。劳伦斯格罗斯伯格从传播学角度阐释了媒介化语境中音乐消费的三个维度,即情感体验、情绪共享、获得愉悦。由于融入了媒介因素,这种愉悦与传统音乐的愉悦有着本质区别。愉悦包括了许多不同的关系。人们从媒介中获得的多元方式说明了他们与媒介之间情感关系的复杂。以上这些愉悦感都司空见惯地和媒介产品联系在一起。人们之所以以某种方式与特定的媒介产品纠缠,是因为这些产品能给他们带来娱乐,它们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享受,能让人快乐。音乐通过媒介化获得了新的审美特质。音乐媒介化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音乐作为商品体现的不仅是审美价值,还有商业和娱乐价值。布尔迪厄认为,消费产品既是一种物质形式,也是一种象征形式。马尔库塞提出了大众媒介创造了单向度的人的学说,即媒介、技术和消费作为社会操纵的工具,消解了人的丰富性和文化多样性,技术与媒介化艺术提供了无所不在的物质享受和无所不能的感官刺激,却剥夺了人对诗意世界的追求。

艺术的异化已经成为同上演艺术的新型剧院和音乐厅建筑一样,是以使用的观点来设计的。现在差不多人人都可以随时获得优雅的艺术享受,只要扭动收音机的旋钮,或者步入他所熟悉的杂货铺就能实现这一点,但在这种艺术的传播过程中,人们却成了改造他们思想的文化机器的零件。音乐与审美价值的背离,构成了音乐媒介化中审美价值与商业价值的二律背反,一方面,大众媒介使音乐应用领域扩大、音乐形式不断丰富; 一方面,大众媒介的商业属性,侵蚀了音乐的心灵自由,因此,需要重新审视音乐如何建立符合音乐本质的审美价值生态关系,避免去审美化、过度娱乐化和商业化等负面影响。音乐媒介化带来了音乐由欣赏变为使用,音乐听众变为媒介受众,前者是音乐学范畴,后者是传播学范畴。首先,音乐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由现场演出变为媒介使用。媒介传播的重要特点是无边界性,因此听众数量得到了无限扩大。谢克纳认为,社会表演与艺术表演的区别在于推倒了剧场的第四堵墙,与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联系,正如随身听的意义存在于它为人们提供的潜在感觉的延伸之中。音乐表演从剧场转换到大众媒介的意义还在于,听众的角色由单纯的音乐观赏者变为表演者或参与者。基于媒介的音乐欣赏,似乎是指电子媒介通过它们局部的环境中提取特定的符号、影像和声响,并跨越钱伯斯称之为课拼贴画中的时间和空间的界线将它们重新合成的能力来摧毁时间和空间特殊性的方式。就具体音乐来说,它强调一种新的倾听方式、一个对闻所未闻声音世界的倾听,并试图建立一套新的音乐语法和音乐语言。音乐媒介化带来了审美价值的解构与重构。这些被重新解构的传统音乐文化,可以广泛融入到当代文化分流所产生的主流文化、精英文化、都市文化和大众通俗文化等多层文化类型当中,从而使传统音乐文化重新获得了丰富和发展,在当代得到最为广泛的传播。

音乐借助视频技术获得了更具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艺术表现方式。MTV 设计师罗伯特皮特曼认为,音乐与视觉媒介结合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虚幻与真实相结合的仿真幻想镜像,一种视听合一新的幻觉体验方式。20 世纪70 年代,与视频融合的音乐录像带( music video) 出现后,迅速为MTV 这一新的音乐形式创造了条件。当今,网络成为音乐最重要的平台,网络音乐运营者王冉,对网络音乐特征的表述极其深刻: 最核心的转型不是围绕音乐本身,而是围绕音乐受众。音乐产业未来将不能再继续沿用听众、观众、歌迷、购买者这样概念来界定自己的受众,而是要从基因、血液和骨子里,把自己面对的受众首先视为用户。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对绿色音乐与媒介传播关联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1
对绿色音乐与媒介传播关联分析 对绿色音乐与媒介传播关联分析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对绿色音乐与媒介传播关联分析 国内经典绿色音乐作品《万......
网络多媒体教学与现代文学审美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3-01-27
中国现代文学诞生于民族大灾难、中华大崛起的二十世纪初期,它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不仅和古老悠久的古典文学划清了界限,而且参与和建构了中国现代化转型以及中华民族现代人格的建立。它的发展......
谈新疆塔城地区俄罗斯族音乐的美学价值
发布时间:2023-04-03
塔城,坐落于祖国的西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大聚居的地区,现今共有俄罗斯族、达斡尔族等29 个民族。丰富的人文环境使这里自古就是各民族交流往来,多元文化交融荟萃的神奇热土。塔城地区的俄罗斯族是由原俄罗斯人从沙俄、苏俄迁徙至此......
审美角度分析美声声乐艺术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2-11-21
摘要:美声声乐起源于西方,在我国也得到了一定时期的发展。美声声乐艺术涉及到诸多演唱技巧,具备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本文的研究过程中,选择从审美角度对美声声乐艺术价值进行简要的分析。文章首先基于审美角度对美声声乐进行分析,进而从声音和情感以及内涵三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美声声乐艺术所蕴含的审美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关键词:美声;声乐;审美在声乐领域中,美声声乐是一种十分单独且具备显著.........
京剧的音乐史价值
发布时间:2016-11-30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京剧又称为“京戏”、“平剧”、“国剧”。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清乾隆五十五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和春、春台等徽班班社陆续进京,这就是史称的“四大徽班”。四大徽......
谈现代音乐中琵琶音色的审美
发布时间:2023-01-17
谈现代音乐中琵琶音色的审美 谈现代音乐中琵琶音色的审美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谈现代音乐中琵琶音色的审美 精品 源自 3 e d u 英 语 摘 要:......
谈音乐课堂中的审美教育
发布时间:2013-12-17
毕业论文 摘 要 审美教育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部分。它培养学生对美好音乐的热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并能起到......
音乐欣赏的价值及其美育功能解析
发布时间:2023-05-30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个人感情的艺术。音乐的美由音乐的内容美和本身的形态美两部分组成。音乐可以让我们品味到或柔缓或悲哀或激动或快乐的乐章,也可以通过节奏的强弱、音符的上下波动牵动我们的情绪,可以说如果没有音乐欣赏的环......
浅谈群众文化中音乐和舞蹈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
发布时间:2023-06-02
浅谈群众文化中音乐和舞蹈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强弱可以通过文化进行全面的体现,对于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增强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要切实地建设物质文明,就必须要依靠于文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进而将社会群众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进行有效提升,而在文化建设的过程当中,群众文化的重要地位不可以被忽略,其自身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都较为特殊,而在群众文化当中,音乐和舞蹈等形式可以对知识进行普.........
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重构
发布时间:2013-12-17
特定的文化资源只有经过创造性转化,才能够实现它的现代价值。 中国悠久丰富的传统文化并不是文化力量的直接对等物,它就像蕴藏在地下的丰富矿藏,如果不经过人工的开采、加工它永远都不可能转化成推进历史列车的动力,不可能“兑现......
谈音乐教育中的审美认识
发布时间:2023-03-02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把学生当作一个机械的容器,忽略学生认知的主体性、主动性、可缩性和可变性,只传授知识概念、技能方法,只要求学生记忆和模仿,这不是素质教育,这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应诱导学生投入到学习者、表演者、欣赏者、创作者的多角色的活动中,多层次、多结构、多维度地开展教学。一、审美教育学认为,组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施教。这一阶段具有两个显著的审美心理特征:一是中断学生的日常意识,唤起其音乐.........
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琐谈
发布时间:2023-07-04
【摘 要】发挥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是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就必须使学生的阅读是审美的阅读。发挥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要让儿童读好(hǎo)书、好(hào)读书,并且真正体会到读书好(hǎo)。 ......
地方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17
一、高校音乐教育与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发展互动关系的内涵对于整个音乐文化体系而言,地方音乐文化产业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当今社会文化繁衍下的一個特殊产物,以音乐为中心,以售卖音乐相关产品取得回报的行业。高校音乐教育作为音乐工作者系统学习音乐的主要形式,与地方音乐文化的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一,在整个音乐文化的系统中,其中包含着音乐教育及音乐文化产业,它们二者都要受到音乐文化相关系统的影响,也包.........
浅谈鲁迅小说的审美价值
发布时间:2023-06-24
摘 要:鲁迅以其敏锐的思想,细腻的笔触借助小说刻画了20世纪初期不同的层面的人物群象――闰土、孔乙己、祥林嫂、华老栓夫妇等。作者在对人物的刻画中,除了对时代的把握,对人性的理解,多数是以悲剧的形式、滑稽的形象加以展现,还......
中国音乐中的音色审美观念略谈
发布时间:2023-06-07
中国音乐中的音色审美观念略谈 音色是音乐形式的基本要素之一,它体现了物质形态内部质料的基本特征。音乐中音色的表现力主要体现在不同的乐器和人声的特征上,是一种表现情绪化的综合性因素。音乐艺术中的音色审美实践经历了一个从简......
高校音乐教育的美丽价值观渗透路径
发布时间:2018-03-09
摘要: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美育手段,它同时具备价值观渗透等德育功能,能“润物细无声”地净化大学生心灵。文章以上海部分高校公共音乐教学和实践为例,对大学生音乐审美价值观现状展开调查,查找问题并研究其原因,提出新时代音乐育人的优化路径,为我国大学音乐德育提供参考价值。关键词:音乐教育;德育;审美价值观所谓美丽价值观,就是个人对于外界事物尤其是精神领域中关于美丽的认识和评价,并以此为标准来支配自己行.........
音乐艺术的价值担当
发布时间:2022-11-22
音乐艺术的价值担当 音乐艺术的价值担当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音乐艺术的价值担当 精品 源自地 理 科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现代......
从审美体验和文化价值的角度看谭盾交响乐
发布时间:2022-11-05
【摘 要】音乐审美体验在全部音乐艺术活动中居有核心地位,作曲家既要有审美体验的能力,更要善于积累并丰富自己的体验。笔者从审美体验和所带来的文化价值的角度谈谈我的看法。 【关键词】审美体验;交响创作;文化价值 音乐审美......
电子媒介与当代文学的审美转向探析
发布时间:2023-05-13
电子媒介构建了文学存在的公共空间。在新的场域空间,文学的生产机制、存在方式、审美追求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 一、媒介形态变化与文学审美的迁移 媒介作为文学载体是文学的物质存在形式,文学的诞生、发展与媒介相辅相成。“媒介作......
公允价值审计问题介绍
发布时间:2023-03-27
随着国际 会计 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大量运用,财务报表的确认、计量和呈报等方面均出现了与公允价值相关的要求,公允价值会计 时代 的到来已初露端倪。尽管如此,对公允价值会计的 应用 依然存在很多争议,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公......
论电子媒介时代的审美教育
发布时间:2023-02-12
消费社会的来临以及电子媒介的兴起,是当今时代的两个重要特征。消费社会是人类社会在进入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物品的极大丰富而形成的一种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形态,在消费社会语境下,社会重心已经从传统的生产性范式转型为消费性范式。......
谈音程循环技术对音乐分析的参照价值
发布时间:2016-12-23
在已有文献的研究中,更多将德彪西的音乐总体风格描述为:擅长用简短的音乐主题,色彩斑斓的和声、丰富的织体、细腻透明的配齐,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生活风俗和神话意境的标题小品,突出主观的瞬间感受和直接印象,音乐往往具有朦胧、飘......
简谈傣族农民画的审美价值
发布时间:2023-06-20
提到农民画人们往往会想到陕西户县、安塞,江苏邱县、六合,上海金山等地。这些农民画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就响彻祖国四方。然而鲜有人知的是,在我们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的傣族村寨里,在自家的大门及围墙上有着这样一些以油漆为颜......
音乐审美解释学对音乐审美知识论语境的消解
发布时间:2022-12-28
内容提要 现代与后现代的博弈作为世界性的主流话语,在音乐审美领域体现为传统与现代的思想碰撞,其形式化的传统美学理念在超越性的哲学引导下被非形式化所消解,这就是音乐美学的知识论语境的消解。如此的消解使音乐的美学理念从“是......
从《中国好声音》观中国音乐的创新变化与艺术价值
发布时间:2023-03-14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电视所给大众带来的娱乐休闲的功能开始发生变化,可以说要提升电视的更好收视率,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电视需求和功能的转变,更加趋向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这已逐渐成为当前电视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和模式。在电视娱乐节目中最为流行且收视率飙升的节目类型主要是電视选秀,而《中国好声音》则属于其中一个最为典型的节目形态,本文将重点探讨通过《中国好声音》来对我国音乐发展中的创新变化与艺术价.........
新媒介环境下音乐综艺节目的突围
发布时间:2022-07-25
新媒介环境下音乐综艺节目的突围在电视综艺节目混战不停的当今市场,节目的同质化已是阻碍自身发展和引起大众审美疲劳问题的主要原因。在真人秀节目依旧火热的同时,音乐综艺节目也打破之前几年的制作数量,就2016年这一年来讲就有超过30档音乐类综艺节目播出。激烈的竞争下有沦为炮灰草草了事者,却也不乏有突出重围引发热潮的优质节目。其中湖南卫视《我想和你唱》引起一轮全民音乐互动狂潮,北京卫视《跨界歌王》另辟蹊径.........
谈音乐素养对美声演唱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3-01-09
音乐素养,是指在音乐理论、知识、艺术和思想等方面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和修养。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是音乐理论知识的水平,包括音乐基础理论、中外音乐史,以及对音乐流派和风格特点的把握,第二是音乐审美能力,即歌唱者的艺术......
谈音乐素养对美声演唱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3-12-17
谈音乐素养对美声演唱的重要性 谈音乐素养对美声演唱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谈音乐素养对美声演唱的重要性 文章 来源 自 3 e du 教育 网 ......
《唱论》在音乐史中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3-04-18
摘要:在中国音乐史中,《唱论》与《琴论》作为音乐表演美学中的两个不同领域,其中《唱论》总结了中国历代传统唱法,加上擅长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结合,因此经历代音乐表演艺术家不断实践总结,在被受众接受的背景下形成理论,给社会稳定发展留下一份弥足珍贵的歌唱表演实践的理论性总结,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本文主要对《唱论》在中国音乐史中的价值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完善。关键词:《唱论》发展状况中国音乐史价值一、《唱论.........
“媒介即按摩”及其在网络时代的价值
发布时间:2014-01-28
“媒介即按摩”及其在网络时代的价值 20世纪60年代,正当英国甲壳虫乐队大举冲击美国广播电视之际,享誉全球的“媒介大巫”麦克卢汉出版了其最为畅销的《媒介即按摩》一书。此书犹如天之神谕,以格言警句搭配图片、照片,其构思之精巧、......
企业内部审计价值体系的重构路径
发布时间:2017-02-18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价值体系的缺陷分析①企业集团对内部审计的价值认识不到位。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定位停留在组织内部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执行的监督与评价职能,工作重心置于具体业务活动的监督层面、忽略了系统潜在的风险。随着企业集团层......
浅谈中国音乐电视的审美导向
发布时间:2013-12-17
毕业论文 摘 要 音乐电视(MTV)是由视觉的具象符号与音乐的抽象符号构成的艺术形式。文章讲述了中国音乐电视做为1种大众文化在讲究“快节奏”、“快餐......
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3-12-19
《 音乐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 教育 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可见,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并能引起情感共鸣的 艺术 形式。在新一轮音乐课程......
媒介即讯息在当代文学理论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3-04-19
摘要:近年来,国内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研究犹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其“媒介即讯息”理论在传播学和文艺美学领域更是广受欢迎,但它在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仍有很大的潜在价值。笔者不揣谫陋,重新审视“媒介即讯息”对我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影响。关键词:媒介即讯息;文学理论;新变一、借异而识同“媒介即讯息”包括“人的延伸”“媒介技术论”“新尺度”“媒介感知论”和“媒介环境论”等诸多内容,这一理论使我国当.........
谈幼儿园音乐教育价值诉求的迷失
发布时间:2022-12-17
音乐对一个人的生活和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改革开放后国外优秀的音乐教育体系陆续被引入到国内,如奥尔夫音乐、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柯达伊创立的符号化节奏等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轮番上场。在《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
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发布时间:2013-12-17
毕业论文 摘 要 审美教育是中小学音乐的核心部分,它培养学生对美好音乐的热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并能起到启迪智慧......
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1)
发布时间:2013-12-17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可见,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并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在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
传媒文化底蕴与文化价值的流向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播文化日益成为了当今社会当中的主流精神,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逐渐受到传播文化的塑造、改编和修正。传播文化底蕴也前所未有的推动了文化价值的流向以及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这种传播文化地域......
浅析音乐美学应用于钢琴演奏的艺术价值
发布时间:2022-12-04
在音乐实践中,钢琴演奏不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还作为美的艺术而宣扬美学的思想。从音乐美学这个角度出发,钢琴演奏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方式对音乐作品中美的品质进行表达。钢琴演奏的过程也是基于作品本身的二次创作过程,钢琴演奏......
简谈音乐欣赏课的审美教育维度
发布时间:2022-12-14
0引言 普通音乐教育指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普通大学、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校中的音乐教育,它以音乐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是普通学校教育中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8世纪60年代,随着西方资......
音乐审美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
发布时间:2022-10-01
" 摘要:当前的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其实就是音乐审美教育。它培养学生对美好音乐的热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并能起到启迪智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等作用。本文中,笔者试对音乐审美教育与人的素......
现代音乐中琵琶音色的审美
发布时间:2013-12-19
现代音乐中琵琶音色的审美 作为艺术工作者,或即将成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无论是视觉艺术还是听觉艺术,多少都应该了解些美学。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对于音乐的审美也在变化,在不断严格地继承着古典乐派的传统演奏风格的同时,为了紧随......
音乐审美心理的特性
发布时间:2017-02-24
[摘要]本文着重讨论了有关音乐审美心理的四大特性,即成长性、差异性、主观性和共情性。文章从听觉练习和内在修炼两个方面阐述了音乐审美心理的成长性,从个体心理差异的角度提出了音乐审美心理所具有的差异性,用客观的视角分析了音乐......
音乐审美教育与人的素质培养
发布时间:2023-04-10
毕业论文 摘要: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本文阐述了音乐审美教育在培养人的素质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育素质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发布时间:2022-12-17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音乐是小学阶段所有科目中非常重要的学科,本身的艺术特点决定了其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着表现、实践、情感、创造等性质。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要求小学音乐教学必须创新方式,小学音乐教师务必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淘汰传统教学模式,促进音乐教学向审美方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要求学生的视觉与感觉等器官发生一定的转变,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与快速发展的时代相适应。.........
信息传播媒介下新闻传播的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4
当前,传播媒介的信息化支撑和技术性含量促使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人们对国际动态、文化发展、各国军事对比等相关信息的需求都可以通过传播媒介来进行了解。因此,传播生态环境的确立以及传播人员对信息内容的筛选和传输,是人们满足信息需求的重要内容来源,其相应的价值遵循和传播原则等是信息生态考量的重要指标。良好的信息生态能引导广大公众对社会发展情形、对国家发展形势以及未来发展走向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
民族音乐审美与视唱练耳教学结合的具体构想
发布时间:2022-11-13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精神生活需求的提高,民族音乐逐步得到广发重视,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民族音乐真正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民族音乐 审美 视唱 构想 一、梳理民族音乐中的经典曲例 首先,提炼最具代表性的......
关于音乐实用价值思考
发布时间:2023-06-14
毕业论文 关于音乐实用价值思考人类存在的地方就有声音的存在,交通、机场,居室、教室等等各种生存环境和空气中,都充满了各种声音来源,这也使得人类的生活中无处不能没有音乐的存在,如影视中的背景音乐、餐厅里的背景音乐、商店里......
浅谈音乐与戏剧的完美结合
发布时间:2023-03-06
毕业论文 内容摘要 (冒号):文章从曲式角度、人物心理活动的音乐表达、声乐线条3个方面分析了威尔第这首4重唱作品的戏剧表现力。 关 键 词 (冒号):威尔第4重唱 戏剧特色 作为意大利歌剧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威尔第歌剧创......
美术教学使用音乐的构思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3-12-17
美术教学使用音乐的构思与实践 美术教学使用音乐的构思与实践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美术教学使用音乐的构思与实践 文 章 来 源 w w w . 3 e d u . n e t 语言或者符号,无论......
浅谈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3-01-21
毕业论文 摘 要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学校;音乐教育;文化传承 ABSTRACT This passage analysises the importance of national music culture in ......
大学音乐教育中流行音乐引入的价值探讨
发布时间:2017-03-13
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音乐教育还是比较落后的,这和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存在紧密的联系,同时也和流行音乐实际发展概况密不可分。教师未合理地把流行音乐置于大学音乐教学里面,导致音乐事业发展十分缓慢。所以,教师应该对教......
谈高校音乐专业理论课程开放式教学理念的价值审视
发布时间:2017-01-05
一、开放式教学与封闭式教学 工业化 的强势宰制下日益衰弱。我国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学过度 开放式 教学理念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相比较于传统的封追求训练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 倾向于职业技术教育的价值取向。闭式课堂结构的教学理念提......
论音乐课堂的审美体验
发布时间:2022-08-03
论音乐课堂的审美体验 论音乐课堂的审美体验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论音乐课堂的审美体验 文章来源 www.3 ed u.net 每个人的审美能力不同,音乐......
构筑音乐与心灵之间美的桥梁(1)
发布时间:2023-04-11
【摘要】 音乐教学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的心灵美起着积极的作用。音乐教育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到教学始终,对低年级学生以进行节奏、音准训练为主,并适当进行识谱教学,让学生在节奏、律动......
美术教学使用音乐的构思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2-11-04
语言或者符号,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都实实在在是文化的产物。音乐和美术同属于艺术,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一种高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它有着深度的审美心理动因。阿恩汤姆揭示到:“艺术不仅仅是直接的知觉,艺术表现总是具......
从新《音乐课程标准》谈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2013-12-17
毕业论文 摘 要 建国以来,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在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随着当前新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国家综合能力竞争的日益激烈......
论流行音乐的审美导向
发布时间:2023-04-20
毕业论文 摘 要 流行音乐作为众多音乐形式中的1种,在人们音乐教育和音乐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迄今已有60年左右的历史......
基于“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初探
发布时间:2015-09-14
【摘 要】“审美与快乐”式的幼儿音乐教育是教育纲要中的艺术教育理念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具体表现,它主要是以美妙的音乐作为载体,通过快乐的游戏作为主要的手段,促进教育内容的有机结合,充分重视幼儿对音乐的独特的心理感受以及......
浅谈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审视与专业重塑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职业价值 专业化 [论文摘要]辅导员是高等院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然而,不少高校过于强调辅导员的管理作用,而忽视其教育......
以音乐开启心灵美境——小学音乐美育浅谈
发布时间:2023-04-06
音乐美育的主要功能笔者认为包括以下二个方面: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启迪智慧开发潜能;丰富情感构建和谐。这二个方面共同作用于人或者说首音乐而教育者,使之心灵提升,进入更高层次的世界。要使教者更好地实现音乐美育,首先应该使之明......
魏晋时尚的审美价值与士人心态
发布时间:2023-06-11
魏晋时代是一个美的锐感爆发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斥着死亡与恐惧的时代,当美受到了死神带着血腥味儿的威胁时,却爆发出了异样的光彩,这便是魏晋的风流。中国的历史上再找不出一个这样的时代,他们把人物美学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又......
健美操的审美特征与社会价值开发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20
【摘 要】健美操是一项与美学紧密相连的体育项目,其能将人的形体、精神、创造力等充分展现出来,并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表现人的情感,进而将艺术魅力与美学价值进行完美统一。 【关键词】健美操;审美特征;社会价值 健美操的发......
从音乐人类学角度浅谈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
发布时间:2022-11-07
摘要:音乐人类学把音乐作为文化来研究, 它既研究音乐的声音、概念、行为 ,也研究与此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当今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育宗旨应该改变学生中存在的音乐等于唱歌、演奏、作曲的狭隘观念,重新认识音乐学习的文化属性。并且,......
多媒体教学在高校传统音乐艺术教育中的价值探究
发布时间:2022-11-23
如何写出高质量论文? 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历史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美学价值,它为现在的高等传统音乐艺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源泉。21世纪是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面对的是崭新的数字化,发展运用......
音乐:美国流行文化的音符
发布时间:2015-07-27
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金属音乐正处于鼎盛时期,然而,身处西海岸的金属乐手并不只满足于吉他和音色的技术流,从90年代初期开始,来自其他音乐风格的乐手们纷纷加入乐队,尝试起如疯克金属(Funk Metal)、独立金属(Alternative Meta......
浅谈音乐人类学中的“音乐”与“文化”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2-11-27
在不同的社会属性、不同的文化结构背景,以及不同地理环境、不同个人教育经历下,不同人的不同观念会对音乐产生千差万别的理解。便对“音乐到底是什么”或者“什么才能称之为是音乐”提出疑问,通过“音乐”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来诠......
浅谈中国古代音乐“美学”与美国音乐“人文”关怀的教育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01
1 美学始终是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核心 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各朝各代都曾提出自己的音乐美学思想,每一次的提出,都是对音乐美学思想的传承和发展.根据相关的文献记载,中国音乐美学思想最早出现于西周末年,中国音乐美学思......
播音主持的文化价值
发布时间:2016-01-04
一、加强文化价值的必要性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契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广播电视新.........
构建“以审美为核心”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理念
发布时间:2023-05-02
毕业论文 摘 要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1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1。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是审美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
人民陪审制度之价值基础及其制度重构
发布时间:2023-05-14
人民陪审制度之价值基础及其制度重构 人民陪审制度之价值基础及其制度重构 人民陪审制度之价值基础及其制度重构 一种制度在建构和设计中内在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哲学基础通常应该体现为具体的制度......
中西音乐理论的审美追求
发布时间:2023-01-05
1前言 中西文化和谐观念的起源都有关到音乐,但西方强调的是音乐的科学性,中国则着重的是音乐的政治功能。西方的和谐是用明晰的数来说明的,经过数而获得宇宙的普遍性;中国的和谐是用模糊的风和气来说明的,经过风和气而上升为一种宇......
浅论民族音乐的审美教育
发布时间:2013-12-17
毕业论文 摘 要 传统的民族音乐是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了解它们就是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欣赏它们就是体验我们民族的情感和精神。但是我们......
中国扬琴音乐的审美初探
发布时间:2023-04-23
1前言 音乐是一种时间艺术,它不像绘画方法那样具有生动的视觉性,也不像语言那样具有准确的语义性,如何能够表现形象性,概念性的对象?在音符的变化,旋律的起伏运动之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联想空间。音乐的价值在于让创作者更好地抒发......
玄学与音乐美学
发布时间:2023-05-26
1引言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的生命遭遇挑战,思想的火花却如岩石下的小草一般坚韧而顽强,进发出生命的热度和绚烂的色彩。人们敞开了心门,以兼容并蓄的姿态畅谈时政。玄学最初就来自于人们拯救时弊的初衷,名士们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力......
音乐美学角度谈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发布时间:2023-03-16
对于音乐美学来说,是音乐学和美学的融合,具有美学、艺术性等特点。而在音乐美学研究领域中,必须要高度重视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这一问题,这已经成为了诸多人士普遍关注的焦点性话题之一。因此,基于音乐美学视角,要充分了解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整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音乐艺术作品。一、音乐美学视角对音乐作品存在方式的分析在音乐作品中,音乐美学贯穿始终,所以音乐美学存.........
试论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
发布时间:2022-11-21
毕业论文 摘 要 音乐在步入电影艺术的创造时具有哪些审美特征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首先阐述电影音乐的分类及其传达信息的1般模式,然后举出音乐通过画......
谈音乐教学之美育
发布时间:2017-03-20
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美育教育,可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作用,使学校成为音乐摇篮,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美的享受,美的陶冶和美的滋润! 音乐是感情的艺术,感情是音乐的灵魂。每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使......
音乐艺术审美特点研讨
发布时间:2023-05-28
音乐艺术审美特点研讨 音乐艺术审美特点研讨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音乐艺术审美特点研讨 在音乐欣赏的审美过程中音乐的审美体验居于主要位置......
专业音乐教学评价背后存在的的价值冲突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7-05-27
一、教学评价的概述教学评价即对教育事实的价值判断活动,具体说来它是根据一定的方法、途径、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对课程与教学整个过程的价值判断,包括课程的设计开发、课程与教学实施过程、结果等一系列的活动。教学评价是教育教育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对课程与教学的过程具有导向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激励作用。教学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在任何评价活动中,存在的现象促使价值的匮乏,而是多重价值的博弈。关于教学.........
时政与音乐美学.
发布时间:2016-06-02
1时政与音乐美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美学的繁荣不是偶然的,而是音乐美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在时代文化的大背景下,受政治格局、社会思潮(其中包括哲学思潮、美学思想等思想领域的变革)以及宗教等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同时也是在音乐......
试论多元价值社会中高校价值教育的重构
发布时间:2022-10-14
" 论文摘要:价值多元的世界,与过去价值一元的世界截然不同,“多元”充斥在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培育个体有能力的思考与做成熟的判断,建立一个成熟的社会,高校不能置身事外。许久以来,高校一直将价值教育等同于思想教育,特殊年......
中国传统音乐价值在新媒体下的传播嬗变及理念更新
发布时间:2023-01-26
中国传统音乐价值在新媒体下的传播嬗变及理念更新音乐传播,是传统音乐文化动态发展、充满内在活力的根本原因,是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主要动力之一。[1]作为文化事象的传统音乐以其娱乐功用、教化功用、政治社会功用从传统社会的口耳相传、乐谱传播到近现代视野下的电子传播不断转换着它在不同社会形态下的角色身份,并随着传播方式的不同产生新的价值定位。当下,在传统音乐遭遇发展瓶颈且意欲取得新的发展突破.........
试论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素质与高校音乐公共课的改革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关键词:课 改革 素质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新社会的人才要求也提出了高的要求,教育部门也随之创新了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培育人才的教师来说,这是一次挑战,如何创新适合新时代学生学......
汉代奏议的审美价值讨论
发布时间:2023-02-10
一、奏议的一般文学特性中国的文化遗产丰富,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奏议可谓独具一格。奏议不仅记载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等,还总结出许多治国方略、统治经验和箴言警句。奏议是古代臣民向君主进言的常用文体,它可以分为奏言(口头)和奏章(书面)两种形式。本文的研究重点是书面形式的奏议。在中国古代,奏议成为国家上达下情、决定治国策略和巩固其统治的主要工具。同时,奏议也是决策的主要依据。刘.........
体育音乐的美学原理及审美趋向
发布时间:2023-04-18
内容摘要:音乐和体育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既互相独立又紧密联系。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一个是听觉上的美好享受,一个是展现力量美的视觉盛宴,但它们都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演绎出来的精神产物,都是旨在丰富人们的精神......
谈钢琴曲《天空之城》的音律结合美与音乐美学色彩
发布时间:2023-07-20
引言 在久石让对音乐创作的历史上,巨大部分都是纯音乐钢琴独奏曲,而获得了居于支配性的地位的事室内乐、交响曲等大型音乐乐器所创作的音乐,除此之外,其也是历史上最重大的乐曲形式的一种。他在音乐历史上处于高端的地位,不但是古......
村落教育价值与乡村治理秩序重构
发布时间:2023-06-27
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弱化和“人的新农村建设” 中国乡村治理作为一个深具本土性的课题,以往对之的研究和实践主要围绕着“县―乡―村”三级的乡村政权结构、村民自治、农村和农民的组织形式、城镇化中的城乡关系、乡村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等......
声·音:延展儿童音乐审美的意象维度
发布时间:2022-11-03
声音:延展儿童音乐审美的意象维度小学音乐审美教育注重意象性,符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学生对声与音有直观感知敏感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聆听乐音、开展唱歌发声训练、实施音乐改编等教学活动,启动学生意象审美思维,拓展音乐审美维度。学生音乐觉醒需要借助外力,声与音是最为直接的外力制约因素,创新声乐、歌唱教学,调动学生音乐想象力,不仅能够凸显学生音乐审美主体意识,还能够给音乐教学带来全新实践认知。一、聆听乐音,启.........
浅谈高铁经济与高铁媒体的传播价值
发布时间:2022-10-13
浅谈高铁经济与高铁媒体的传播价值 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一点:户外新媒体的建设及发展需要以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完善为依据。我们需要在充分把握市场行业消费者行为轨迹与行动半径的基础之上,探求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受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