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句法―语义不对称性现象的认知语言学解释

句法―语义不对称性现象的认知语言学解释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12 00:43:14
句法―语义不对称性现象的认知语言学解释
时间:2023-08-12 00:43:14     小编:

摘要:语言不对称性现象普遍存在,对称是相对的,不对称是绝对的。相同词类的句法结构虽然存在不对称性,但它们在语义概念结构上呈现出很大程度的语言理据性或象似性。语言不对称性结构与人类的经验感知具有一种内在的关联,我们对现实世界的经验感知影响着语言的结构。

关键词:句法-语义;不对称性;认知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30;H043文献标识码:A

一、句法-语义的不对称性现象

句法-语义互补互生,相同词类在相同结构或构式中既有对称性的特点,也有不对称性的特征。对称是相对的,不对称是绝对的\[56\]3,324。相同词类的句法结构虽然存在差异性或不对称性,但它们在语义概念结构上呈现出很大程度的语言理据性或象似性。也就是,语言不对称性结构与人类的经验感知具有一种内在的关联\[7\]。语言不对称性普遍存在,可以表现在语音、词汇、句法和语义层面。例如:

(1) Jesse robbed the rich of a million dollars. (杰西抢了那个富人100万美元)

(2)* Jesse robbed a million dollars from the rich.

(3) Jesse stole a million dollars from the rich. (杰西偷了那个富人100万美元)

(4)* Jesse stole the rich of a million dollars.

(5) 张三抢了李四100块钱。 (6) 张三从李四那里抢了100块钱。

(7)张三偷了李四100块钱。 (8)张三从李四那里偷了100块钱。

汉语里被偷窃物和遭抢的成分既可以是直接宾语也可以是间接宾语,被抢的和被偷的成分也都可以是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但如果进一步观察,我们会发现“偷”和“抢”在表达上也存在不对称性。如:

(9) 张三抢了李四。(10)张三把李四抢了。

(13)* 张三把李四偷了。(14)* 李四被张三偷了。

汉语里“偷”和“抢”的不对称性主要在于充当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的角色不同,即,是被偷抢的目标还是被偷抢的物品。其区别性特征在于能不能只说出被偷抢的目标而隐去被偷抢的物品。“抢”的句式可以隐去被抢劫的物品,而“偷”的句式不能隐去被偷窃物品。这种句式特性英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

(15) Jesse robbed the boy.(杰西抢了那个男孩)

(16) * Jesse stole the boy.(*杰西偷了那个男孩)

(17) *Tom stole the supermarket. ( * 汤姆偷了超市)

(18) Tom stole money from the supermarket.(汤姆从超市中偷了一些钱)

传统语义学在分析语义结构时通常从施事、受事、夺事的语义角色进行分析,“偷”和“抢”都是三价动词,都能和三个语义角色相联系,因此无法对以上的语言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沈家煊从认知语义学的视角阐释了这种现象,他认为除了语义角色的数量和类型之外,动词的词义还与语义角色的“概念突显”(conceptual prominence)密切相关\[6\]35。所谓概念突显就是突显的事物更容易被识别、记忆、提取,也往往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抢”和“偷”的句式中,突显的对象存在认知差异,如:

“抢”\[ 抢劫者遭抢者被劫物\]

“偷”\[ 偷窃者遭偷者 失窃物 \]

对于偷抢事件来说,遭抢的人所受的损失越大,就越容易突显;被偷的物品越多,就越容易突显。“偷”和“抢”虽然都跟一个施事、一个受事、一个夺事相联系,但是语义角色的突显情况不同。因此,就“抢”事件构式而言,抢劫者和遭抢者是突显概念;对“偷”事件构式来说,偷窃者和失窃物是突显的语义角色(如上表下划线词语所示)。 偷窃事件和抢劫事件的差别可以从我们的生活经验中得到合理解释。我们的经验是:同样是受害者,遭偷者和遭抢者所受的损害程度(心理上或财产上)是迥异的,遭抢者受到的损失要远远大于遭偷者。《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抢”和“偷”的解释是:“抢”是用强力或暴力夺取别人的东西;“偷”是私下里或悄悄地拿走别人的东西。

虽然这两个词的意思都是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据为己有,但在行为方式上存在差别。一个是私下里或悄悄地“拿”,一个是用强力或暴力去“夺”。在偷窃事件中,遭偷者往往是不知情的。对于抢劫事件而言,抢劫者使用强力的方式获得物品,被抢者肯定意识到抢的动作,遭抢者甚至要与抢劫者进行对抗,遭抢者受到的损失要比偷窃事件中遭偷者的要大。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说“张三抢了李四”、“张三把李四抢了”,“Tom robbed the supermarket”, 此处遭抢劫的人或事物得到了突显,而不能说“张三偷了李四”、“Jesse stole the boy”,此处失窃物是突显概念,应该予以具体化。同理,我们可以说“他靠偷窃金银首饰发的财”,无需提及具体的遭偷者。所以,rob和steal虽然在句法结构上体现出非对称性,但在语义概念结构上具有理据性。

二、语法隐喻视角下的句法-语义不对称现象

隐喻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从结构上来说是始源域(source domain)到目标域(target domain)这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映射。我们的概念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隐喻的性质,语法概念或语法范畴也受到隐喻的支配。语法隐喻是隐喻这种认知方式在语法上的体现,这一概念由英国功能学派代表人物Halliday于1985年提出。语法隐喻从语言的形式、内容及其与外部世界的表征形式出发探讨始源域与目标域的映射问题。象似性和语法化都是语法隐喻的关注重点。象似性(iconicity)强调语言的形式与意义的对应性,语法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并非任意的,而是存在理据和动因的。Haiman认为语言形式上的复杂性反映了概念上的复杂性\[8\]。如car/cars 这一对词,后者比前者多了表“复数”的语义,在形式上也相应地相对复杂。Givón提出了邻近原则(proximity principle),即两个概念在语义上或功能上越接近,它们在词汇上,形态配列上,句法上放得越临近\[9\]。邻近原则认为概念上的距离与语言中的距离相符合。象似性反映的是语法形式与现实的一致性;而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关注的是语言的意义与其表征形式之间的不一致性,即语言形式并不是总和其意义一一对应,二者在某些情况下存在一种扭曲的对应关系。这种关系是语言形式之间的隐喻过程,词语的语义逐渐经过隐喻变为抽象化的过程。隐喻并不是语言的表层现象,它隐含着人类的深层认知机制,这种认知机制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力和语言表达方式。

语法隐喻对语言形式与意义的一种解释是语义对句法结构的制约功能。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形式学派主张句法的自主性,认为意义与形式分离、意义与结构相背离(deviate)。但认知功能学派持有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象似性现象可以解释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为什么相似的词类(如rob和steal)在相似的结构中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呢?它们又是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呢?

Goldberg认为每一种结构都是一种经验“完形”(experientially grounded gestalt)\[5\]5,当结构发生变化时,其语义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语义角色与句法成分之间存在着配位关系(pairing)\[5\]220。在rob和steal 事件构式中,夺事的受动性强度之间存在着差异,rob夺事的受动性明显高于steal。抢劫事件往往是在遭抢者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遭抢劫者却不能控制事件的发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偷窃事件的发生是在遭偷者不知情且无防备的情况下发生的,遭偷者如果发现则可以终止此事件的进程,夺事对事件的进展具有一定的支配性。

(19) * Jesse robbed a million dollars from the rich.

(20)* Jesse stole the rich of a million dollars.

汉语中夺事与宾语位置的实现之间是一种粗略的对应,以上在英语中不合乎语法的两个句子在汉语中可以有相应的表达式:

以上情况似乎表明,汉语中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似乎只是一种序列标签,而不存在实质性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句式之间可以随意变换,在抢劫事件中,被抢物可以被遮蔽而遭强者必须突显;在偷窃事件中,失窃物是突显物而被偷对象可以被遮蔽,在句法上二者存在着区别,抢劫事件中夺事可以充当独立宾语,在偷窃事件中夺事成分则不能独立充当宾语。 (23) 张三抢了李四。(24)* 张三偷了李四。

上述现象表明,夺事成分受动性的强弱会对句法产生影响,句法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语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夺事的受动性特征可以从距离象似动因的角度进行阐释。也就是Haiman和Givón所主张的――语言成分之间的距离反映了所表达的概念成分之间的距离\[89\]。

三、构式语法视角下的句法-语义不对称现象

构式语法是在认知语言学、框架语义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一种以构式而非动词为核心的语言理论。构式语法代表人物Goldberg认为,构式是意义与形式的配对,意义是构式义和成分义的合成,论元结构(argument structure)是构式和动词相互作用的结果\[5\]110。

一个构式包括论元角色(thematic role)和参与角色(participant roles)\[5\]4。论元角色相对抽象,一般指句式中的施事、受事和主旨(theme)等;参与角色是在一个语义框架中各个参与者的具体行为。一个句子论元的出现是论元角色和参与角色互动的结果,即参与者角色与论元角色的语义匹配,且词汇语义所显影(profile)的参与者角色必须出现在构式中,否则句子不符合语法\[5\]176。一个动词一旦进入一个构式中,就默认句式的调整并会在论元角色、论元角色数目和论元角色的显影度(role profiling status)三个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

就动词本身的语义框架内容而言,rob和steal的句法结构是一致的,如

rob : thief(agent)target(patient)goods(goal)

\[ 窃贼 (施事)目标 (受事) 物品 (目的)\]

steal: thief(agent)target(patient)goods(goal)

当将这两个动词置入相应的构式中,其原有的语义框架内容会根据句式语义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我们一般说rob sb. of sth. 和 steal sth. from sb.其语义框架调整为:

rob :thief(agent)target(patient)goods(goal)

steal:thief(agent)target(patient)goods(goal)

从语义框架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动词的论元在显著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rob sb. of sth.句式突显的是施事和受事,如斜体所示;而steal sth. from sb.突显的是施事和被劫物品。

汉语中对应的词“抢”(rob)和“偷”(steal)的句式框架也和英语中的类似:

“抢”\[ 施事受事 物品 \]

“偷”\[ 施事受事 物品\]

语义突显原则是检验动词能否准入双及物构式的一条重要标准,据此我们可以对以下句法-语义中的不对称现象进行分析:

(25)* Jesse robbed a million dollars from the rich.

(26) * Jesse stole the rich of a million dollars.

从句式结构来看,以上两个句子之所以不符合语法是因为动词rob和steal的语义突显模式和双及物构式不匹配。前者的语义角色为\[抢劫者 抢劫目标 抢劫物品\];后者为\[小偷 偷窃目标 偷窃物品\]。就抢劫事件和偷窃事件对受害者所造成的伤害而言,抢劫事件对受害者的伤害更大,受害者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抢劫者的威胁或侵害;而在偷窃事件中,受害者往往没有意识到或察觉到伤害事件的发生。这就是说,偷窃事件所进入的语义框架中,突显的是两个语义角色:小偷和偷窃目标, 而抢劫事件语义框架中突显的是抢劫者和抢劫目标。很显然,在上面两个例子中,动词rob和steal的语义突显模式都与其论元角色的突显模式不匹配,因此两个句子都是不符合语法的,这两个动词也都无法进入双及物构式。同理,我们可以对以下的句式进行分析:

(27)Jesse robbed the boy(of all his money). 杰西抢了那个男孩(所有的钱)。

(28)* Jesse robbed a dollar(from the boy).*杰西(从那个男孩那)抢了一美元。

(29) Tom stole money(from the boy). 汤姆(从那个男孩那)偷钱。

(30)*Tom stole the boy(of money). * 汤姆偷了那个男孩(钱)。

rob和steal两个动词的突显的“参与者”角色存在着差异(下划线词语为突显的“参与者”):

rob \[抢劫者 抢劫目标抢劫物品\];steal\[小偷 偷窃目标 偷窃物品\]

由于rob突显的参与者角色中必须有抢劫目标,所以例(28)不符合语法。同样地,由于steal突显的参与者角色中必须有偷窃物品,所以例(29)也不符合语法。

四、结语

语言反映的不是客观世界本身,而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语义不是一种与客观世界相对应的简单的真值,也不是客观世界在人类头脑中的映射,而是人们在自身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知方式发展起来的,我们必须借助人类的认知方式来理解语言结构和概念的组织方式,即从认知的视角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语义与句法之间既有对称性的特点,也有不对称的特点,语言结构的表现形式不是任意的,其语法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句法特征,句法特征又受到语义的影响。语言结构与概念结构之间存在一种可论证的相互关系,语言形式之间的距离是概念距离的反映,不对称句法结构与人类的经验感知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参考文献\]

\[2\]陆俭明.句法语义接口问题\[J\].外国语,2006(6):3035.

\[4\]徐烈炯.生成语法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

\[5\]Goldberg A.Construction: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6\]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7\]郭熙煌.语言认知的哲学探源\[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6.

\[8\]Haiman J.The Iconicity of Grammar: Isomorphism and Motivation \[J\].Language,1980(56):515540.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认知视角
发布时间:2023-07-19
摘 要:词典释义常常围绕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隐喻和转喻展开。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头”为例来谈《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认知视角。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 隐喻 转喻 认知 “头” 一、“头”的意义 二、“头”各义项......
从句法学角度谈英语歧义现象
发布时间:2023-02-14
摘 要:英语歧义现象随处可见。歧义有时使语意模糊不清,影响交流。从句法层面对英语中的歧义现象及其成因进行具体、深入地分析和探讨,以帮助人更加深刻地理解英语中的歧义现象,从而在使用英语过程中避免歧义的产生。 关键词:歧......
从认知角度诠释定语从句的汉译
发布时间:2023-05-05
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对同一真值事件的表达,因观察者的角度、注意焦点、详细程度不同而不同。这个不同在大脑中形成不同的意象,反映对事物的不同认知和不同的表达方式。 英语 的定语从句与它所修饰的中心词之间的关系与汉语相比有......
汉语修饰语语序类型的认知解释
发布时间:2023-06-17
20世纪上半叶语言学界主要采用了李方桂对汉藏语系的类属划分,认为汉语属汉藏语系。采用这种观点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影响是单向的,在研究汉语以及壮侗语、苗瑶语之间的关系时,将焦点放在汉语对于这些语言的影响上面,忽略了这......
汉语诗词隐喻现象分析的认知语言学视角
发布时间:2023-01-01
摘要:宋词是我国的文化财富,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学者进行研究,而李易安词一直是中国诗歌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本文尝试以李清照诗词为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语诗词隐喻现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隐喻;诗词;认知语言学 Abstra......
认知语言学语境下被动句英译汉的原则与方法
发布时间:2017-04-19
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和习惯表达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尤其是英语被动句的翻译,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语境是极为关键的,只有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使译文更加正确流畅,近年来,我国翻译学界的一些学者从多个角度对被动句的翻译问题开展了分......
认知语言学的新发展——认知社会语言学
发布时间:2023-01-16
认知语言学的新发展——认知社会语言学 ○语言的认知维度 编者按:从认知维度研究语言的认知语言学已经惠及语言本质的认知和洞见,已经惠及众多语言工作者。综观学界,当今的认知语言学有两条发展途径:一是跨学科研究,本文刊发的张辉先生......
认知语言学
发布时间:2023-06-14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普遍原则和认知规律之间关系的语言学流派。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已经渗透到语言的各个层面,渗透到语言学的各个分支领域。认知语言学是认知取向、解释取向、语义取向、共性取向,这是语言研究史上的重大发展,有......
认知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发布时间:2022-11-01
认知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一、语言能力与语言习得 语言能力是一个结构有序的具有规约性意义的符号单位组成的清单库,词库与语法构成一个连续体。结构有序意指语言具有系统性和层级性;规约性意义意指与各种知识、语言实际使用密切相关;清......
生成语言学语言观.认知语言学语言观
发布时间:2023-03-12
生成语言学语言观.认知语言学语言观 摘 要:生成语言学将语言视为抽象符号的操作体系来进行描述,符号的意义以及所指无须考虑。认知语言学认为对语言的描述应符合认知科学的其他领域所提供的关于人的心智和大脑的认识。遵循不同的信条使......
探索认知语言学下的汉语多义词
发布时间:2023-07-24
探索认知语言学下的汉语多义词 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媒体的不断丰富,很多网络用语日益丰富。很多词汇都增添了一些新的“释义”,这使得汉语词汇的多义现象更加普遍。同时,也是更加增添了汉语多义词的复杂程度。中国汉语博大精深,多......
汉语多义词“手”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3
手既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认知世界的重要参照点。很多与其有关的词语也具有了隐喻和转喻的含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手的义项如下:人身体最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拿着;小巧而便于拿的;亲手;手段、手法;用于技能、本领等......
认知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11-20
认知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1. 引言 认知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在中国蓬勃发展,其理论及相关概念对第二语言习得和教学等诸多领域产生深远理想......
浅谈英语语言中与汉语中的语义和文化的不对等现象
发布时间:2022-11-17
" 【摘要】通过分析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不对等的方面更好的掌握英语语言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语义不对等;文化内涵;词义联想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
认知语言学对第二语言教学的贡献及其局限性
发布时间:2022-10-08
认知语言学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其主要创始人是George Lakoff。认知语言学并非是一种单一的理论,其特点是把人们的日常经验看成是语言的基础,同时认为语言和认知能力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 1.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语言特点......
单宾语句的认知构式语法研究(1)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构式是语言象征单位,是在使用中固化了的形义匹配体。用认知构式语法来观察汉语单宾语句,可以发现它有两大类构式;(1)基本构式,为相对封闭的微观动词实体构式;(2)复杂构式,为相对开放的宏观功能构式。所有构式都可能泛化而形成......
论语用学与语义学及认知语言学的互补关系
发布时间:2023-02-24
【摘要】语用学没有出现在语言学任何分支里,原因就是它其实是包含在所有的分支里的,意思就是说,语用学无所不在,语用学可以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语用学与那么多语言学分支或独立体系以及我们的生活都有一种互补的关系。语用学在......
认知语言学对二语写作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24
认知语言学对二语写作的启示 1.引言 根据Swain提出的“可理解输出”假设,语言输出有利于语言习得。英语写作理论主要有以下三个流派。一、结果法(Product approach)。二、过程法(Process)。“过程写作模式”。三、体裁法(Genre-......
基于认知语言学对英语多义词教学研究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1-27
一、引言 单词学习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英语学习的基础,只有具体一定的词汇量,才能更好地实现对英语写作和阅读的能力提升,在英语单词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问题,随着现实教育的发展,很多学生在英语教学过程......
探究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汉语多义词
发布时间:2022-08-31
探究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汉语多义词 一、多义词的性质和特征 (一)多义词的性质 多义词众多义项的形成是语言长期发展的结果,是语言的历时演变现象。在国内,自从多义词开始被学者关注以来,关于多义的定义就众说纷纭。现今学术界较......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
发布时间:2022-10-18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地位与方式一直引起热议。试图通过对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的研究,以及对目前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状况的分析,探索有效途径,解决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切......
评《现代汉语词典》语言学条目释义
发布时间:2023-01-02
评《现代汉语词典》语言学条目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http://wWw.LWlM.cOM以下简称《现汉》)以其规范性、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为突出特点,在海内外享有盛誉。2005年推出的第5版,又使该书的内容更趋赅博,字形与词形更规范,注音与......
解读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言语歧义现象
发布时间:2022-11-27
【摘 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进行语言的交流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语言的某种意义,总是会恰当利用歧义所具有的作用,而英美文学作家就尤其会利用歧义来表达意义。为了实现为作品增光添彩的目的,人们往往努力使歧义达到某种语......
浅析语言相对论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3-12-18
以下是一篇关于浅析语言相对论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影响的毕业论文,欢迎浏览! 语言相对论是一种思维相对于语言的人文课题,即人的思维模式随着语言的变化而有所不同,随着语言相对论的发展及其应用,深入探析语言模式,带动了人类对语......
浅析“新认知主义”转向认知与语言学流派的互补性关系
发布时间:2023-07-08
认知语言学自诞生以来已走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学界对这一新兴的语言学模式予以极大地关注,众多学者纷纷参与到该学科的理论建设中来,可谓成果斐然。然而,有两种现象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当触及认知语言学这一话题时,不少人的回答往......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
发布时间:2015-09-10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脑和智能手机等通讯工具的广泛使用,网络交流无处不在。网络交际这一网络社会里特殊的交际形式催生出了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网络时代的语言变异,是社会因素和人的认知共同作用......
试论语言相对论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语言相对论是一种思维相对于语言的人文课题,即人的思维模式随着语言的变化而有所不同,随着语言相对论的发展及其应用,深入探析语言模式,带动了人类对语言的全新思考,实现广泛的语言主义改革,将对人类的思维与行为产生......
语法隐喻的认知解读
发布时间:2022-12-21
[摘要] 关于隐喻的研究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韩礼德对隐喻现象也非常感兴趣且作了细致的研究,并率先提出了语法隐喻。语法隐喻包括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前者主要探究的是一致式和隐喻式的“概念”,“语法”和“隐喻”的内......
转换生成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5
转换生成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对比研究 [摘要]转换生成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之间有相似之处,但它们的哲学和心理基础、语言观、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通过两个流派的对比研究,能更清楚地认识其独特的特征。 [关键词]转......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词汇的文化语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0
词汇是构成语言不可缺少的基本材料,词汇知识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学习是任何语言学习者在习得语言时最重要的环节,大学生听、说、读、写、译各项英语语言技能的提高都与学生习得的词汇量息息相关。另外,各项英语考试也对学......
浅析认知语言学的新视角——构式语法
发布时间:2022-11-04
浅析认知语言学的新视角——构式语法 一.引言 近年来,在认知语言学方面,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诸多理论,构式语法由于其处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前沿而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构式语法理论产生于上wWw.LWlm.com个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只有二......
认知语言学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发布时间:2023-05-14
认知语言学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1.前言 目前,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障碍之一就是英语语法,难以理解一些抽象化得定义和运用规则。因此,帮助学生消除这一障碍,将语 法学习简易化,着重提高学生对于学习语法的热情,培养学习兴......
日语教学中的认知语言学(二)
发布时间:2023-05-05
日语教学中的认知语言学(二) 一、研究目的与对象 目前,认知语言学作为近年的研究热门,在日语语言学研究方面目前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笔者尝试将认知语言学运用到日语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日语句子的表达与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
浅谈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大学英语语法教学 英语应用能力 论文摘要:大学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地位与方式一直引起热议。试图通过对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的研究,以及对目前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状况的分析,探索有效途径,解决大学英语语......
网络语言中的认知隐喻解读
发布时间:2022-12-12
摘 要:随着互联网在世界的普及和网民队伍的壮大,网络用语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在介绍网络语言的语体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隐喻与网络语言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网络隐喻的认知特点。研究表明,隐喻是网络语生成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手段......
“有+名词”结构中语义强化(现象)的认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要:在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很多“有+N”结构,其所表示的意义也十分广泛。随着语言文化的不断进步,一部分“有+N”结构并不单单只是表示存在,还渐渐倾向于表示说话人的主观色彩,具有了新的用法。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和整理,本文将“......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汉语熟语理解与翻译探究
发布时间:2023-01-26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汉语熟语理解与翻译探究 综上所述,国外多从心理语言學的角度注重对熟语理解和处理的研究,很少从认知的角度探究熟语的构建和不同文化语境下熟语的翻译。国内对熟语研究,多是对其分类和性质的讨论,关注熟语意义的......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诗歌意象翻译
发布时间:2023-06-28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诗歌意象翻译 诗歌翻译一直以来都是翻译中较为复杂的领域。由于中西方诗歌在文化、诗歌结构、诗歌韵律上的不同,诗歌翻译往往难度比较大。而在诗歌翻译中,诗歌意象的翻译则更是如此。传统的翻译原则注重诗歌结构或......
汉语言文学中的句法
发布时间:2023-07-13
摘要:我国的经济近几年来不断高速发展,但是我国的文化水平也不能被落于马后,所以我们在搞好经济的同时也要进行好对于我国文学方面的发展。我国最具有文化特色的文学就是我国的汉语言文学,我国的汉语言文学是我国文化底蕴的一个体现。汉语言文学最重要的文学体现就是汉语言文学中的句法,其是体现汉语言文学的一个基础。本文笔者就对汉语言文学中的句法做了一些分析。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构造句法1汉语言文学的三大构造1.1民.........
《词汇与短语教学的认知语言学方法》介绍
发布时间:2013-12-17
《词汇与短语教学的认知语言学方法》介绍 1.引言 《词汇与短语教学的的认知语言学方法》(Cognitive Linguistics Approaches to Teaching Vocabulary and Phraseology)由Mouton de Gruyter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主编为Frank Boers与......
认知语言识解视域下译者主体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5
摘要:20世纪70年代,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彰显。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识解理论从详略度,辖域或背景,视角,三个角度来分析并结合《洛丽塔》的两个中文译本来研究认知语言学识解视域下,对译者主体......
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要:词汇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英语学习来说,认知语言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对认知语言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的提升英语词汇教学质量。因此,正确应用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引导作用,可以有效的提高英语词汇教......
生成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的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14
如果说生成语言学是众多科学家的横向研究则认知语言学便是科学家们的纵向研究,两者相辅相成,相似却不相同。从文章的整片、词汇的生成以及使用的语言环境,可以说全部都包含进去了。但是因为它们的理念不同,所以语言的基础性质也是不......
试论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29
" 论文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英语教学 听说读写 论文摘 要: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简介入手,从培养英语学习者听说读写技能的角度介绍了认知语言学理论给英语教学带来的启示。 80年代中后期,认知语言学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语言的方法在认......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英语时态教学
发布时间:2023-02-25
一、学生使用时态的误区 相关研究调查表明,现阶段的中国学生关于时态的用法往往存在一些误区,比如:一是将现在时与过去时间(地点)连用,如He has met his best friend Tom three days ago;二是将瞬间动词与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连......
基于认知语言学构架下的高校英语语法教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28
摘要:英语语法是英语基础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然而,英语语法知识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特点,很难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关键环节。新时期,在积极实施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过......
社会语言学视阈下的英语语言性别差异现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15
社会语言学视阈下的英语语言性别差异现象分析 语言与性别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它的产生是一篇极具影响力的文章《语言和妇女地位》引发的,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美国社会语http://Www.LWlm.cOm言学发展壮大起......
探析社会语言学视阈下的英语语言性别差异现象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学 性别差异 【论文摘要】语言性别差异现象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语言性别差异现象的具体表现,并分析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及相关的社会现象。 1 引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认知语言学对外语教师认知发展及课堂教学实践的促进作用
发布时间:2023-07-11
随着认知心理学研究相关成果在教师研究中的应用, 教师认知(teacher cognition)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发展研究的一项核心内容, 体现了教学研究范式从关注教师外在行为转向关注教师内在思维的重大转变。外语教师的教学认知发展有其特殊性......
神经认知语言学给汉语语音教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27
神经认知语言学给汉语语音教学的启示 第二http://wWw.LWlM.cOM语言学习时,学生母语会对目的语的学习产生正迁移和负迁移的影响,怎样尽量避免负迁移的不利影响而充分发挥正迁移的积极作用?本文试图以神经认知语言学的连通理论为理论依......
浅析物称主语句在工程合同语言中的翻译
发布时间:2015-08-28
摘要:由于工程英语翻译在当代日渐重要的地位,本文选用科威特新签订工程合同为范本语料,着眼于物称主语句的使用及其翻译方法进行研究,旨在为工程英语领域翻译、以及之后相关科技领域的发展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工程英语;......
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12-19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及启示 1.语言的体验认知观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强调人的经验和认知能力(而不是绝对的客观现实)在语言运用和理解中的作用,认为没有独立于认知以外的意义。语言不是封闭、自足的体系,而是客观现实、社会文化、......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3-12-17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日语学习中词汇的学习伴随始终,而词汇中的惯用语又被认为是最难掌握因此也是最难习得的部分。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对日语惯用语的习得进行一番探讨。 一、认知语言学简介 认知语言学兴......
语言对社会现实重构之女性文体学诠释
发布时间:2023-07-27
论文关键词:女性文体学 性别角色 现实世界 重构 及物过程 论文摘要:文章以小说《艰辛爱情路》为例,借助女性文体学分析模式,通过分析小说中一个恋爱场景中涉及男女主人公的及物过程的类型选择的“质”与“量”的区剐,揭示习......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西安小吃名称翻译探究
发布时间:2023-03-18
一、引言 作为西安市的重要名片,西安小吃蕴含着极其独特的饮食文化和地域特色。对于不懂汉语的外国友人而言,要在品尝小吃美味的同时,能从小吃名称中领略西安饮食文化的风采、最终达到文化认同,翻译好小吃名称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
“有(一)句话(我)不知(道)该(说)不该说”的话语标记性
发布时间:2022-10-09
摘 要:从微观角度把“有(一)句话(我)不知(道)该(说)不该说”放到日常的言语交际中作动态考察,总结出该语句在言语交际中特有的语用特征,即基本语义弱化和主观情态义加强,探讨其在话语生成和理解中的多种语用功能,并在话语标......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对英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分析
发布时间:2015-08-25
摘 要:一词多义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语义研究的重要方面。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对英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了很好的诠释。将原型范畴理论应用到多义词的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词义。 关键词......
从认知语言学看名词临时作量词的语义演变规律
发布时间:2023-01-22
关键词:古代汉语;名词;临时活用;量词;语义;认知 一、引言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法是观念的反映,量词作为一种语法现象是量观念的反映。量观念也同其他观念一样,经历了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在语法中部分地体现在量词的......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思考大学英语中语法教学的方向
发布时间:2023-03-09
【摘 要】长期以来,部分大学教师走入了一个误区,普遍认为经过中学六年的语法磨练,现今的大学课堂不再需要讲解语法了。 而关于英语语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教育界一直莫衷一是。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本文作者通过自身的教学......
浅析英语句法歧义及解歧策略
发布时间:2023-05-30
[摘要]语言的歧义现象在英语中普遍存在,本人作者介绍了英语句法歧的定义和典型句法歧义现象,并对其产生的原因以及解歧策略进行了分析,这对英语学习者和教师教学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认知语境;句法歧义;典型;策略 [中图分......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纳西传统词汇文化语义初探
发布时间:2023-03-08
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的越来越重视,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和保护问题也越发突显。对于主要聚居在云南省丽江地区纳西族及纳西语的研究虽较之更多濒危语言而言,研究和保护力度稍好,但随着纳西民族汉化进程的加快,对于纳西语的研究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急需加强,特别是对于承载着丰富民族文化语义的传统文化词汇的研究更显如此。对于文化词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加强文化的了解,且有助于对纳西语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一、文化.........
认知语言学理论教学影响的局限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03
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诞生,既促进了语言研究的发展,也拓展了语言应用研究的范畴。尤其认知语言学理论给予语言教学的影响更深受语言学研究者和任课教师的关注。然而,在以往的研究中,无论是语言学科的任课教师,还是语言学的研究者都因过......
基于认知语言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5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许多专家学者针对对外汉语教学而进行相关研究,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更好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汉语是汉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其博大精深,增加了对外汉语教学的难度。语法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留学生学习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留学生的学习难度。根据相关调查可知,如果对外汉语教师具备良好的语法理论系统,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由此,对认知语言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大学英语语法与写作课程整合设计
发布时间:2023-06-27
认知语言学认为,由语素组合成的词、短语、单句和复句等都是大大小小的构式(constructions),都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一个构式是心理上的完形(gestalt),整体要大于部分之和(沈家煊,1999)。同时,语言是一个涉及语法、语义和语......
用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观察歇后语
发布时间:2023-07-12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它给语言学界带来的新的视角和观念给了语言学者新的研究空间,并且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理论更是得到了重视,它的研究已然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问。歇后语是汉语中最具特色的语言现象之一......
关于语言的模糊性与模糊化认知
发布时间:2023-03-24
" 论文关键词 模糊语言;范畴化;认知;动态 论文摘要 语言的模糊性是一个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语言现象。本文从逻辑分析入手,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并运用认知范畴理论就人对客观世界的模糊化认知以及模糊语言产生......
从认知语言学看名词临时作量词的语义演变规律(1)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本文以先秦至明清时期具体的语言事实为基础,从语义方面对名词临时作量词现象进行了全面、深入地考察,发现名词作量词的语义演变具有 规律 性:1.名词临时作物量词的优先顺序为:[+可容性][-人体器官]名词......
探析认知语言学对英汉时间的隐喻及其文化的理解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英汉 时间 认知 隐喻 论文摘 要:作为抽象的时间,认知学和学家们研究表明隐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最有效手法。隐喻的使用说明了其在人类语言中的普遍性和各认知的共性;同时,隐喻概念也很受到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
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词汇是大学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但多年以来,单词记忆困难困扰着很多学生。如何找到更为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词汇的教学,培养学生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一直是众多学者们探索的问题。文章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重新思考......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析英语词汇教学
发布时间:2023-05-26
目前,我国的英语词汇教学中,教育者不重视提高学生词汇的记忆技巧,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词汇的现象普遍存在。 一、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目前,英语词汇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教师重视通过填鸭式的词汇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词汇......
英汉法律术语的不完全对等现象
发布时间:2023-02-04
英汉法律术语的不完全对等现象 英汉法律术语的不完全对等现象 英汉法律术语的不完全对等现象 摘要:法律术语的翻译是法律翻译中的难点,因为翻译法律术语时,译者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一方面,法律翻译要求语言功能上的对......
认知构式语法
发布时间:2022-12-30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构式语法;认知构式语法 1 CL与CxG的基本目标 构式语法(CxG)也接受上述基本理论框架,主张语言研究当聚焦于发现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机制,其语法理论当聚焦于研究发话者和受话者有关语法知识在心智中的表征......
现代语言学从“语言透明性”走向“语言秀明性”
发布时间:2023-03-28
现代语言学从“语言透明性”走向“语言秀明性” 摘要: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发生了“语言论转向”,语言作为存在本身被人们认识并接受。在此背景下,现代语言学研究逐渐抛弃以往顽固的工具理性,认识到语言的本体存在和语言的人文性,语言......
对影片中音乐使用的认知释解
发布时间:2023-03-05
对影片中音乐使用的认知释解 对影片中音乐使用的认知释解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对影片中音乐使用的认知释解 文 章 来 自 3 e d u 教育 网 莱......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发布时间:2015-09-06
摘要:认知语言学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到80,90年代得到迅猛发展,本世纪渐成主流。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普遍原则和人的认知规律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我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感知和概念化世界的方式基础之上的一门新学科。认知语言学为......
浅谈认知语言学对中职商务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4-08
一、引言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和课题十分热门,作为研究语言的一种方法,认知语言学坚持经验主义的哲学观,以身体体验和经验为出发点,探索语言背后的认识方式和意义。认知语言学认为,词语和句子本身并没有意义,而是一种反映人类思想的工具,人类通过其来表达自身的想法和观念。因此,语言与人类的个人经验和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是对人类主观世界的一种映射。认知语言学主要持有三种观点:经验观,凸显观和注意观。每一种观点.........
从范畴化理论到认知语言学
发布时间:2023-03-08
认知语言学是从范畴化相关理论起家的,这是因为范畴是人类认知的重要方面。古希腊哲学家对于范畴就相当重视。柏拉图认为范畴是一种独立于人的存在,存在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是客观世界本身自然而然自为自适的分类。对于这......
关于语篇理解认知语境及其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21
" 论文摘要:语篇理解的过程是读者个体认知语境不断与文章典型语境动态协调的过程。回顾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语境研究,然后以这些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英语阅读教学应具备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以及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 论文关键词......
形名组合的认知语义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7
摘 要:以往对“形容词+名词”的形名组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结构的视角研究形容词和名词之间的关系,二是从语义的视角研究形名组合的语义建构过程。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探讨形名组合的三种不同的语义关系以及形......
浅析认知语言学与语用学、大学英语教学间的联系
发布时间:2022-12-21
浅析认知语言学与语用学、大学英语教学间的联系 1.认知语言学 1.1认知语言学背景 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 诞生于80 年代初, 80 年代末趋于成熟。1989 年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在德国召开,参加人数75 人。第二届,......
从认知语言学隐喻角度对比分析中韩民族认知心理
发布时间:2022-12-10
一、引言 隐喻,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与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密切相关。人类的身体是认知的主体,身体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所以,山......
认知语言学体验观视域下的英语语篇教学探析
发布时间:2016-10-27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英语专业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其逻辑思辨能力较为缺乏,尤其表现为创新能力及分析能力的不足。将认知语言学体验理念应用到专业英语教学中,可有效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及分析问......
音乐审美解释学对音乐审美知识论语境的消解
发布时间:2022-12-28
内容提要 现代与后现代的博弈作为世界性的主流话语,在音乐审美领域体现为传统与现代的思想碰撞,其形式化的传统美学理念在超越性的哲学引导下被非形式化所消解,这就是音乐美学的知识论语境的消解。如此的消解使音乐的美学理念从“是......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奎因与德里达的翻译不确定性观点
发布时间:2023-04-18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奎因与德里达的翻译不确定性观点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翻译的不确定性问题的讨论形成了两大主要阵营,一个是以美国著名逻辑学家和语言哲学家威拉德·奥曼·奎因为首的行为主义阵营;另一个是以法国著名......
认知语言学架构下的修辞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3
摘要: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将心理学领域的认知概念和语言学联系在一起,利用认知中的理论来解释语言学中的现象,解决了一部分以往难以解释的问题。而修辞学作为语言学的重要分支,我们同样可以利用认知学中的理论来进一步解......
认知语篇学
发布时间:2023-01-22
提要:认知语篇学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以语篇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从认知角度解释语篇的内部结构,从而将语篇的生成与理解纳入人类的一般认知模式。在语篇的性质和意义问题上,认知语篇学分别坚持语篇组织的认知理据观和语篇意义的......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
发布时间:2023-03-05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 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诞生的一个新的语言学流派。作为对乔姆斯基所创立的转换生成语义学为代表的形式主义语言学的反叛,认知语言学更侧重于对语言和思维之间关系的研究,抛弃了在此之前占主导地......
浅谈外语学习个体差异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个体差异 认知学 语言认知能力 学业弱势群体 大学教学 论文摘 要:我国高校里学习方面“学业弱势群体”(ADG: academically disadvantaged group)的存在是不容忽视和回避的现实,这引发了语言专家对外语学习中个体差异......
浅论言语行为理论对会话语篇中“沉默”的解释
发布时间:2023-05-26
" 「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 “沉默” 话语分析 〔论文摘要〕言语行为理论在分析言语交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非言语交际也是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用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非言语交际中的沉默现象,并且在分析的过程中涉及很多......
美术艺术语言审美认知
发布时间:2023-01-01
美术艺术语言审美认知 美术艺术语言审美认知 美术艺术语言审美认知 来 源自 教育 网 一、艺术语言的形成来源于精神生活 从原始社会开始,艺术活动就在人类社会实践之中萌芽。随着人类童年时期美术作品《野牛》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