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价值世界:人的类生命本质 ——对“类生命”的理解

价值世界:人的类生命本质 ——对“类生命”的理解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7 21:45:59
价值世界:人的类生命本质 ——对“类生命”的理解
时间:2013-12-17 21:45:59     小编:

" 【内容提要】“类哲学”是从人们的价值存在、类生命本性入手,探讨人的社会历史存在本质的理论成果,它要求人们只有从价值层面上去关注人、理解人,才可能真正在哲学中把握住“人”。所以它是提示了现实的人的价值及其未来解放的“真正的哲学”,也是在现代社会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类哲学”的提出对我们重新理解“哲学”、“人”的意义以及对当代社会实践都有重要影响。

【关 键 词】类哲学/类本性/类生命/种生命

【 正 文 】

近年来,高清海先生提出的“类哲学”在哲学界引起了颇多的歧义。持赞同者大多认为类哲学作为未来哲学的真正形态,是从根本上提示了类的存在秘密的实践思维方式,它给人的重大启迪在于它是把人作为人的存在、发展和完善的本有的理论;而持反对者则认为“类本质恰恰是马克思一再加以批判的外在历史推动力”,类哲学作为人类未来的历史的“范导”也是与“马克思对社会现实进行历史性批判没有多少共同之处。”(注:乐曦:《“类哲学”质疑》,晋阳学刊,97年第5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在于人们对高先生的“类”概念的不同理解,也是对高先生所提出的人的问题的不同思考。因为,类的问题,在其本原上就是人的问题;对类的理解也就是对人的不同思考。而对于人的研究,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上来展开,所得到的“人”也不尽相同。本文拟立足于对人的研究的分析,探寻人的类生命本质,并以此来阐发高先生的“类哲学”作为未来哲学真正形态的深刻内涵。

一、“类”生命问题的分析

曾有人断言,一部人类史,既是人类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同时也是人类自己认识自己的历史。人们为了能在浩渺的宇宙万物中获得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就不断地认识和反思自身及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哲学就是这种对自身认识和反思的特殊方式和理解成果,也就是说,哲学就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人自身。

综观整个哲学史,伴随着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哲学把握人的方式也依次从自然、社会和人自身三个层面得到了发展。正是缘于考察方式的不同,近代哲学在对“人”的解答中曾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以培根、霍布斯等为代表的唯物主义者,从人的自然存在出发,把人理解为感性的自然存在物,强调人的感觉、经验和自然的存在方式及其对人的精神活动的决定意义;二是以历史学家基佐、梯也里等人为代表,从人的社会层面出发,以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及其相互关系规定、说明人及人的本质,提出了社会人的存在的观点;三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者从人的精神出发,以超现实的理性或精神实体来规定人及人的本质,构造了“无人身运动”的理性主义人学观。这三种观点的具体论述虽然不同,但对人的研究方式上却表现出两个共同的缺陷:其一,他们都力图从人的外在性存在中追寻人存在的根据,就连人的理性也是外在于人的“客观存在”,因而总是以人的外在性取代内在性;其二,他们都着力于把人的存在看作实体性的,因而总是使现实、具体的人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个体的意义世界也是得不到关注,从而也就是丧失了真正的人。(注:何萍:《生存与评价》, 东方出版社,第49-50页。)

那么,现代哲学应当怎样理解人呢?现代哲学所规定的人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对这一问题作了很好地解答,同时也为现代哲学的发展指明了一条正确的思路——从现实的人、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把人的存在本性规定为人的价值存在,把“类”规定为人的共同本质。在马克思看来,人作为类存在物,在其本性上是自创自为的价值存在物;而作为价值存在物,人又总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类本性”。“类”作为人所独有的存在方式,既是人之为人的根据,又是人所活动的原则。当然,需要强调的是马克思所规定的“类”与费尔巴哈所说的“类”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费尔巴哈的“类”本原上遵循了近代哲学的思维方式,他是从人的自然层面上来理解人的。因此,所理解的“类”就只能是一种外在于人的、自然的“无声的普遍性”;费尔巴哈所关注到的人也只能是一个自然的人(虽然他也察觉到了人的社会性)。而马克思同他在《费尔巴哈提纲》中所批判的旧哲学相反,他是从类本性、从人的内在的自为性上去规定人,从而真正把握了人之为人的根据,发现 了现实的个体和人类的意义世界。因此,马克思把人的本性规定为类本性,把类生命实践规定为人的根本的存在方式。

首先,类生命实践是人的生命的存在方式。马克思说:“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第96页。)在马克思看来,“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创造人的生命存在的活动。动物总是与它的生命活动直接同一的,因此它不能把自己与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而人却能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或者说,正因为人是类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第96页。)所以,人的类生命活动直接构造了人的生命的存在方式。

其次,类生命实践构成了人的生命的生产方式。马克思说:“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第24页。 )这意味着人的“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要的生产资料”的行为,从根本上改变了“生命体”的固有存在方式和存在本性,从而把人从动物界的“自在生命”中提升了出来。动物也有需要及其满足的活动,但为什么却只有人的需要及其满足活动才构成了“人”的规定性呢?原因在于受人的类本性关注的人的活动是自觉的生产活动。

最后,马克思在对人的生命的未来分析上,把“自由的人联合体”看成是人的类生命本质的最终实现。通过前面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始终是把人放到社会历史现实运动之中来考察,从而他才把人的发展划分成三个重要的阶段,即人对人的依赖、人对物的依赖和自由个性的联合体。并且还认为,只有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人才能实现自由的自觉的类本性。从这一点上看来,类生命本质也是人对自己价值理想的追求。

综上所述,马克思从人的内在价值层面上,把人规定为类存在物,把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看成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方式,从而在根本上变革了整个近代哲学研究人的思维方式,为现代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清海先生的“类哲学”正是马克思这一人学理论在当代社会实践中的发展,它因此也真正代表了未来哲学的发展方向,体现了理论发展的历史必然:其一,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从理论上重视个体价值、个体利益、人的主体性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由主体性膨胀所带来的各种反主体效应又从另一个侧面要求人们从理论上重新审视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等是否合理。其二,理论自身发展的逻辑性。包括西方社会兴起的各种思潮都无疑对我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三,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总是在极力关注现实的人的过程中总不经意间失去了人呢?马克思主义所关注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这些总是促使人们不得不结合时代特征去重读马克思。

由以上的分析看来,高先生的类哲学并不简单就是马克思所抛弃的“旧哲学”,而是在现代社会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他要求人们只有从价值层面上去关注人、理解人,才" 可能真正在哲学中把握住“人”。

二、“类”概念对人的生命价值的规定

马克思曾规定道:“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但“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也就是说,是为自身而存在着的存在物。因而是类存在物”(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第169页。 )那么到底怎样理解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和类存在物的双重统一性?人的这两重属性之间的内在关联是什么呢?对此,高清海先生从人的“双重生命”中深刻地把握了人之为人的内在规定性。 提出类生命对人的规定,也就是把价值引入人的存在之中。因为,人对类生命的追求也就是对自身价值的追求。正是这种对自身价值的不断追求及实现方式的不断发展,才逐步改变了人的自然存在方式,并促使 人完成向人的转变。因此,“类”不仅是对人的存在的规定,更是对人的存在的超越。否定的规定和建设性的否定的统一构成了人的存在的真正内核。一方面,人的类本性使自然的人获得了自身价值存在的意义,使人变成了人,并在对人的规定中促使人对自身价值的不懈追求和永恒实现;另一方面,人的自在生命的存在使得人的类生命获得了存在的实体,使类生命获得意义。没有个体,也就无所谓“类”,类似个体而存在。

其一,“人的类本性表明,人只能存在于同他人内在统一的一体关系中,也只能存在于同外部世界即人的对象性存在的内在统一的一体性关系之中。”(注:《高清海文存》第2卷,吉林出版社,第117页。)马克思一再强调,人是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自然存在物,是以他的对象性存在和有生命的存在为内容。具体地说,作为有生命的存在物是指自然赋予他自身的自然力和生命力;作为对象性存在物,人又总感到外部及自身自然的制约性和有限性。因此,每当一个人和自己以外的对象发生关系时,总是体现了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这种统一也使得人一旦面临广袤无垠的外部世界时,总会感到自身能力的有限和孤独,并使他与别人联系合作而共同与外部世界发生关系成为必要。由此,个人就必然地要把人自身作为自己的关系对象。所以,为类生命所规定的人的“一体性”在于,人不仅要把自然界作为自己的对象,而且还要把人自身作为自己的对象;人不仅仅是为自然界而存在,而且还是为人自身而存在。

其二,由“类”生命所规定的人的一体性关系不但构成了人的有意识的活动的对象,而且这是人的自为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换句话说,人不仅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活动对象看成是自身与他人、外部世界的内在统一体,而且还要有意识地自觉地以这种“统一体”原则来规范自己的活动。这就要求人们从类意识的高度,把自己作为类存在并使类成为他自己的活动对象。人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只有通过人自身的活动来得到实现,然而人的任何实践活动都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而是受制约的。因此,人的追求价值实现活动只能在理想与现实的两极互动中逐步获得更高的“类”的规定性。

其三,类生命对种生命的超越的根本方式就是自觉的生产实践活动。我们说,事物之间的同一性或统一的联系是由它们的固有本性所规定的一种本然性、天然性。这样的类联系对事物只是具有外在无形推动作用,它绝不能构成事物的活动对象,更不可能成为其活动的原则。所以,事物才无类的生活,亦无类的意识。而人却不同,人的价值在于使人通过自己的意识活动,把自己本身、自己的生活及生命活动当作自己的意识对象。因而,他就有可能自己掌握自己的行动、自己支配自己的活动。它使人的每一活动都可能是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正是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才完成了人对人的规定、人对人的超越。因此,“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历代以来,许多不同的思想家们对人的类存在持有诸多不同的看法,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同地看待了人的“意识性”与“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高清海教授追随马克思的思路,直接从人的价值性活动入手,把人放到“一体性”关系中来考察,揭示了人的“类”特性,才真正阐发了“类”本质。但是,由于“类”概念的基本内容还只是一个共同性的规定,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怎样从这种“类”的共同性走向具体中来,才是真正理解“类”概念的关键所在。由此高清海由类切入了人的社会存在中来。

三、“类”概念与人的社会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的解放”,而现实的人总是有差别的具体的人。那么,“类生命”本质是怎样切入到现实的人的社会存在中来呢?

类本性的“一体性”关系不仅表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同一性意识,而且也必然使人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差异性和相互的制约性;它不仅强调人的活动的自由自觉性,而且也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社会的约束性。这种现实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使得人的类本质与个体并不就是直接相同一的,相反却是中介发展的,且这种中介发展逐步形成了作为人与人之间差异性与一体性关系的统一的社会历史存在。由此可见,马克思把人的类生命本质放到社会历史存在中来考察,把类生命看成个体的价值和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辩证统一,反对了那种抽象的、外在的、无声的类;另一方面,只有从人的类生命活动中阐述人的社会存在,才能真正理解人的社会生命的本质,也才能把人当作真正的、历史的人来理解。具体地,我们可以从类生命对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相互规定中来理解。

首先,“类生命”对人的社会存在的解答。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论述的那样,具有双重生命的人要历史地存在,必需要具有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人的需要的客观性和发展性;二是人的有意识地满足自己需要的活动及其对具体需要的超越性。这两个方面,既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前提,又是社会的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内容。但是,由于现实的人总 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存在。人在自然历史的发展中不仅要受到客观世界和他人的限制,而且还要受到自身自然的限制。这使得人们总试图有意识地与他人发生“关系”,并共同地对外部世界发生关系。马克思这样说,人“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产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造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第486-487 页。)正是在这一层面上——人的生产关系上,马克思把人的本质规定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马克思这一关系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就要把它放到受类

生命关注的人的社会层面上来考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那种把人的社会" 关系本质与人的类生命活动本质对立起来的观点,相反,而应看到两者之间的统一联系。

以往,人们总是试图仅仅从人的社会存在来理解人的本质,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因而总不能真正地把握现实的人的价值生命本质,从而不能全面地把握社会的人,有的甚至最终还将人抽象化了。实际上,人作为社会存在物,既使人和其自然存在相区别,又与其类存在相区别开来。与人的自然存在以人自身的自然和人之外的自然为关系对象相区别,人的社会存在则以他人以及社会关系为对象;与人的类存在相区别的是,人的社会存在不仅以人与人之间的一体性关系为对象,更主要的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性为对象。由此,我们看到了人的自然存在、类存在和社会存在相互关切中达到统一:人的自然存在是人类存在的前提,人的类存在是人的本性,而社会存在是人类历史的现实基础。

从类生命角度来理解人的社会存在,既要求人们从社会的角度来理解人,也要求人们从人的角度来理解社会。一方面,人是社会历史的人,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构成人的社会关系本质,个人只有通过社会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最终是为了实现和完善人的价值,社会的各种组织制度等是人实现其类本性的中介,而不是相反。二者将在类生命对人的社会发展的规定中获得有机统一。

其次,类概念对人的社会发展的解答。人类总是以个体的方式实现自己的存在。因此,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类既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原则,又是个体追求的目标,它是现实与理想的有机统一。作为现实活动的原则,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个人或群体,只能根据自己的特定需要来进行自己的生产生活,他的活动只能是为他的;另一方面,人的类生命本质决定了人要不断地超越自己的功利性需要,并追求更高层次的生命生活。因此,它为人们塑造着一个个的理想世界,促使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奋斗不已,并在客观上促进着全人类的本质的共同完成。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是一种否定的发展观,是社会的统一与发展的历史辩证法。在人类历史中,人要在一体性关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最终也是为了完成人的一体性关系。但是人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又必须要人积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活动,通过改变自己的外部世界及人自身,实现新的一体性关系,只有在这种双向否定的历史运动中,人的类生命本质才成为了可能。

进一步来说,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主题,社会的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最终只能表现为个体的发展史。它是通过无数个体,以自己的有限生命对人类的无限的永恒的社会价值的追求和实现不断积淀而成的;它是人类自己追求自己价值的血泪史,又是人类自己完成自己的建设史;它是一部人类文化存在的积淀史,又是一部人类文化世界的创造史。沿着这一思路,高清海先生结合马克思对人的发展的三阶段分析,以当前时代实践的精神为依托,具体分析了人的“类生命”发展的三个阶段,即群体本位、个体本位和未来的类本位,并从哲学上展望了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开拓了未来哲学的新视野。因此,也真正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类”哲学称为未来哲学的“真正形态”并不为过。

四、小结

综上所述,“类哲学”是高清海先生继承马克思的思路,从人的价值存在、类生命本性入手,探讨人的社会历史存在本质的理论成果,它是提示了现实的人的价值及其未来解放的“真正的哲学”。在其实质上,它要求人们从人的“自然自觉的创造性”活动来分析人的历史性存在及其未来发展,要求人们从更高的“类”、从人之为人的意义上来理解人,并努力以此指导人的实践。这既是高先生特别强调人格生成与价值的理论原因,也深刻体现了学者的人文主义的价值理想和价值目标。虽然“类哲学”的理论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但它所表现出来的对现代哲学变革和当代实践的意义已非常明显。

其一,对重新理解“哲学”的意义。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人的关系是怎样的?在高 先生那里,这既是人对哲学的追问,又是人对人自身的追问。在这种不断地追问中,哲学不再是“科学的理论教条”,更不再是少数人玩弄的文字游戏,它是人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和反思形式,并历史地为人的未来发展创造更高的“类”的价值理想。

其二,对重新理解“人”的意义。哲学应当怎样来关注人,哲学关注人的本质是什么?在类哲学中,这既是一个理论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因为历史现实中的总是个体与类、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统一,这种矛盾统一是由人的实践活动造成的,并且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得到合理解决。

其三,对当代实践的意义。类哲学根源于当代社会实践,关注现实的人和类的价值。因此,它必然会对人类的当下和未来实践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这在理论和实践意义上都为如此。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哲学要摆脱灰色的基调,就要关注人的自为的创造性实践,关注类。只有立足而又超越当下实践的理论才真正是属于人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人类寿命的计算方法
发布时间:2023-03-20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医学院院长彼得・史密斯日前宣称,随着干细胞治疗等新技术的研发,人类寿命预期将很有可能达到150岁。那么,人类到底能活多久?目前得到较广泛认同的推断寿命极限的方法有五种。 (3)按细胞在体外分裂次数推......
分析魏晋文人的生命的价值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02
一、魏晋士人不拘礼俗,渴望摆脱世俗的羁绊,追求无拘无碍的生活 魏晋时期是地道的乱世,人们在现实的悲哀和无助中,他们放弃了传统的儒家礼教思想的束缚,进而追求老庄逍遥自适的生活方式,来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魏晋士人以老庄的无为,......
“世界上最好的男人”让她生命延续11年
发布时间:2023-07-06
俗语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可在湖南娄底,却有一名男子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夫妻间既能“同甘”,也能“共苦”的动人故事。 妻子不幸高位截瘫后,为筹钱,他曾给人下跪、磕头讨钱;为赚钱,他白天外出打工,晚上......
吴祖光:一个中国文人的生命价值
发布时间:2023-03-17
2003年4月9日晚,北京落着小雨。我接到苗子、郁风夫妇打来的电话,告诉我祖光于午间辞世。他俩的语调低沉而平静,我也不太感到突然。因为一个真正的祖光,一个谈笑风生、睿智灵敏的祖光,早在五年前那个令人伤心的江南春雨的四月,已......
从物质实在到生命和人的解析
发布时间:2022-11-27
张岱年的哲学他自己曾称之为新唯物论,以别于他所说的旧唯物论。他的新唯物论可以称之为物本论,因为它是以物质为万物产生的基础;也可以将之称为天人新学,因为晚年他在整理自己的哲学论著时,他用天人五论来概括他的哲学著作。张岱年......
民生新闻类节目如何更具生命力
发布时间:2022-08-27
民生新闻类节目如何更具生命力民生问题关乎百姓的生活和方方面面,民生新闻从百姓的立场出发,为老百姓着想,实实在在为他们解决问题,因而大受欢迎。广播民生新闻节目是最近几年之中迅速出现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广播民生新闻节目作为新型新闻传播形式,是时代发展产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未来式新闻传播形式的发展方向。该新型传播形式具有独特性、先进性特点,它不仅是新型节目,而且还是新型节目载体,对此进行针对性创新,不.........
笑对人生 笑傲生命
发布时间:2023-07-11
生命金克木生命是一粒白点儿,在悠悠碧落里,神秘地层成云片了。生命是在湖的烟波里,在飘摇的小艇中。生命是低气压的太息,是伴着芦苇的啜泣的呵欠。生命是在被擎着的纸烟尾上了。依着袅袅升去的青烟。生命是九月里的蟋蟀声,一丝丝一丝丝地随着西风消逝去。诗人金克木用真心、用真情写下的这首《生命》的赞歌,篇幅虽然不长,但言简意赅,短短几句就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真谛。我们知道,诗歌是通过形象来表达感情,这首诗的作者就.........
另类“工业革命”
发布时间:2023-04-04
提起工业革命我想读者们肯定都不陌生,对于英国人来说,工业革命便是从英国发起的。当时的目标是将传统手工业开始向机械化大生产过度的产物。对于汽车来说,轻量化_直是汽车生产中必须面对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山。除了已知的碳纤维材料之外,铝材料的应用也是汽车轻量化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在这方面,捷豹却着实做出了一个全新的表率,那便是全系全铝车身的应用。从历史上来说,捷豹路虎品牌可以说是全铝技术的领导者。其拥有世界.........
类肤质感涂层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3-05-16
从大猩猩玻璃到蓝宝石屏,从稀有贵金属到液态金属,近年来材料创新渐渐成为IT领域的热门话题,而类肤质感涂层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笔记本、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介绍上,相比新型材料,类肤质感涂层让设备与用户的接触更加拟人化,进一步......
生命的笔记本
发布时间:2016-06-03
一笔一笔写下来,一页一页都寄托你的希望。 我曾天真的以为我和曾外婆的感情可以天长地久,但我不知道是对还是错? 丁铃铃,中午急促的一阵电话铃声打破了往日的平静,挂上电话的刹那间,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感觉黑暗将我的世界......
试析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应然”提升
发布时间:2023-04-12
" 论文摘要:人的生命的价值是在“实然”与“应然”的矛盾运动中提升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个体生命的“应然”提升有极大的能动作用。为了人的生命价值的“应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所作为:唤醒学生个体的超越和创新意识、培养......
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3-26
【摘 要】分析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价值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强生命教育提出对策。 【关键词】高校 生命教育 价值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国内高校中发生的各种自杀事件层出不穷,比如某高校学......
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现状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6-11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缺失的原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自我教育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对策。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现状;原因;对策 ......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人类世界与自然世界的二元对立
发布时间:2023-03-16
摘 要:《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的代表作,自小说问世以来,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小说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原因种种,小说第一人称叙事角度新颖,主人翁反英雄主义形象,大量的口语化语言,青少年成......
从几类命名现象看奇石作品价值取向问题
发布时间:2023-03-13
段伟常 45岁,博士,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以收藏小品石为主。 一、艺术形式与内容的理论基础 从古希腊时期一直到19世纪,艺术以逼真地再现生活中的形象为主流,即“再现论”。但其后以“摄影术”的诞生为导火线,引发了......
生命本来的色彩
发布时间:2023-06-27
忽然忘记了那是怎样一个开始。 蓦然回首,仔细地寻找,才发现,在时光隧道那头,站着自己模糊的身影,还有最初见到的世界,最开始的那一份紧张期盼。所有的最初,定格成了一幅记忆中的画,开启了从此往后的故事。如果把每个生命本来......
真正的幸福是生命本质的存在
发布时间:2022-10-21
生命的延续是一种重复,从生到死,死而复生,如四季更替。如果我们看不清其中真相,只是浑浑噩噩地活着,无非就是重复贪嗔痴,重复凡夫品质,在生命的低级重复中随业流转。不出离,没出路出离不是出世,不是逃避这个世界,而是要出离生死,出离轮回。当然,如果我们发愿和众生不弃不离,像地藏菩萨那样“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则是属于菩提心的实践,另当别论。但我们要知道,菩萨在轮回中是自在的,而不是像我们这样身不由己,无.........
生命本体里的诗学地理
发布时间:2015-08-21
访谈人:王可田 受访人:成路 王可田:《水之钥》创作完成了,从其结构来看,一部长诗,四部组诗构成,这无疑又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单从书名看,意象的营造就颇为考究,引人遐思。 成 路:不能说浩大,它仅仅是我在诗写作战略中的一......
以生命价值点化中国艺术境界:宗白华与“艺境”(1)
发布时间:2023-03-10
在现代美学史上,王国维第一个对古代文艺理论中的“意境”的内涵进行了现代意义上的阐发,使之成为他统观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的一个全新的理论创造。宗白华的“艺境”理论可以说是延续了这条思路,并且进一步将“意境”融会为统贯整个中国古......
16世纪西欧“价格革命”的动因析解
发布时间:2023-05-19
[摘 要]16世纪西欧发生的“价格革命”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对于它的原因,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往往侧重美洲进口金银的影响。事实上,“价格革命”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西欧社会由农本向重商的转变,商品经济的......
当代大学生生命观价值取向的理性审视与复归
发布时间:2022-11-19
摘要:个体生命观的价值取向决定个体行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阶层,在物质不断充裕的当代社会,其生命观的价值取向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生命意识的弱化、生命态度的消极、生命价值的功利等。这些问题的形成是社会、学校、家庭、......
生态文明视阈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中国实践
发布时间:2023-05-16
【摘 要】 生态文明视阈下中国政府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梦想,包含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以及包容互鉴的文明观。中国践行“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主......
世界遗产·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发布时间:2022-09-25
3月17日,首弥泄世界遗产主题文化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福州举行。巴蒂斯维格里艾特、台湾陶壁公共艺术大师朱邦雄等海内外嘉宾参会,还有艺术大师现场挥墨或展示建盏、陶器等艺术品。据介绍,以“世界遗产・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为主题的首届中国世界遗产主题文化博览会,2017年8月11日15日将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采取公益论坛与文化产业展示相结合的创新形式,同期举办“首届中国世界遗产(福州)高峰论坛”等相.........
“世界主义”与“颜色革命”
发布时间:2022-11-11
近年来,在学术界的一定范围内,存在着对“世界主义”的讨论,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作为学术问题讨论,见仁见智,无可非议。但把“世界主义”的帽子扣在我国独立自主对外政策的头上,把我国的国际新战略说成“具有世界主义情怀......
人类对大脑的误解
发布时间:2023-06-16
人类的大脑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高级、最神奇的器官,直到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还无法真正地认识我们的大脑。人类在对大脑的认识过程中,充满了对大脑的误解。 误解1:人类大脑只使用了不到10%的空间? 有科学家认为,人类大脑只使用了不......
用户价值的伪命题
发布时间:2019-10-04
以补贴获得用户、以低价制造营收和以数据推升估值是当下新兴创业者的一贯逻辑。可一旦资本退潮,独角兽们如何应对用户流失与虎视眈眈的同质竞争者?近期,本土的独角兽企业纷纷选择上市。动辄几十亿数百亿美元的估值,让人们重新审视这些新经济与新商业的代表:缘何如此扎堆上市、估值是否合理、未来前景如何,均成为媒体与分析人士拷问的焦点。归根结底,人们对独角兽们的前景还是充满了担忧。IPO的一个最直接目的便是融资,此.........
日本“生命吊坠”防老人走失
发布时间:2015-08-28
为了帮助走失的老人尽快获得帮助,日本最近推出了一个名为“生命吊坠”的项坠。 老人走失或发生意外时,前来帮助的人或急救人员能用手机扫描项坠上的二维码,立刻就能获得老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血型、紧急联络人的......
诞生传世革命诗句的地方
发布时间:2023-01-12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是我们从小就熟背的革命诗句,这次去绥棱采访,意外来到了诞生这革命千古绝唱的地方。 上集,绥棱县的名牌镇,第一站就是去拜祭天放村抗日斗争纪念碑和纪念馆。 著名的抗联《露营之歌》就是他和李兆麟......
《资本论》对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7-13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全面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资本逻辑的划时代着作,对资本在人类社会中的运行轨道,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作出了详细的分析。虽然从其论证的入手点来看,马克思主要是循着资本自我增殖的过程来完成对资本主义的分析与批判,但是沿着这一思路,不难发现,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中,《资本论》蕴含着一种对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反思。面对当代资本在人类社会中进一步深化的现实,这一反思对于人们.........
人类社会——上帝创造世界的横断面
发布时间:2022-08-30
" 我们不能认识到上帝怎样从无中创造出有;我们不能认识到上帝怎样从无机物中创造出生命;我们更不能认识到上帝怎样从生命中创造出人类意识。但是我们却能认识到上帝在人类社会的行进中怎样创造他自身的形象——全智、全能、全善的现实......
关于教师研修应成就教师的生命价值
发布时间:2023-06-27
" 当前教学中存在着把质量窄化为分数的价值趋向,而教学管理中也普遍存在着单纯以通过考核目标为唯一目的,忽视激发教师内在需要,导致教师主动性严重缺失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会不可避免地忽视人的发展,尤其会忽视教师的发展和其主观......
客观条件的限制下,李贺个人生命价值实现的选择
发布时间:2013-12-18
客观条件的限制下,李贺个人生命价值实现的选择人的生命毋容置疑是客观的,缺陷是生命不可摆脱的一部分,人的一生存在着大大小小、许许多多的不圆满,并且人的生命终究是要归于结束的。死是生命的必然结果,在死亡这个巨大的背景下人生本......
以生命对话生命??以真诚开启真诚
发布时间:2023-05-14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拓展训练;实践历程 大连汇文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关注人性美好一面的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形式活泼,实效突出的团体活动为主要载体。心理绘画、箱庭(沙盘)游戏、心理活动训练、元认知干预技术在学校......
生命的自在意蕴与伦理本位
发布时间:2022-12-03
生命既是本体的又是形成的。在本体世界,生命原发存在,其自在性和他者性内在地统一,并表征为感性的伦理意蕴。在形成世界,生命继发存在,其潜在伦理意蕴必彰显为现实伦理要求,并因为遭遇利害而敞开三种可能性朝向。但是,这......
中职语文课提升生命价值教育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7-02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不仅应当将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还应当注意在教学中实现与学生心灵的沟通,使学生可以再语文课堂中更充分的感受到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 关键词:语文课 生命教育 心灵沟通 社会的发......
贾永青:用生命迎接生命
发布时间:2023-04-11
2012年9月,正当贾永青在医学事业的道路上纵情驰骋的时候,她却被确诊得了肾癌。面对死亡的威胁,她隐瞒病情,继续坚持工作。不仅如此,她还瞒着单位在北京接受了右肾切除手术,手术仅一周后就重返工作岗位。上班的头一天,她就忍着伤......
浅谈道德教育要体现主体生命价值
发布时间:2023-04-10
" 道德本质上是个体人格和品德的建构过程,是学生内在需要和社会道德原则的对话过程,注重个体的生命价值;就其目标来说是成就人们的德性的教育,使人成为人的教育。目前我国在道德教育中还存在行而上学的做法,忽视了学生的生命经历和经......
生命周期评价与环境伦理
发布时间:2022-12-18
" [摘要]评价材料与环境协调性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有环境伦理的哲学基础,是环境伦理的核心观点的科学体现。然而,从科学角度来看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则未必真是它的局限性,在对其作出环境伦理学的说明之后,有些局限性不过是......
史怀泽“敬畏生命”伦理学对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9-11-14
摘要: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事件屡屡报端,不得不引起我们对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反思。笔者认为,史怀泽提出“敬畏生命”伦理学,中心以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以实践伦理观为指导注重德性行为塑造;以树立平等的价值观对待所有的生命,以敬畏自己的生命为出发点善待一切生命,对青少年生命教育无疑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关键词:史怀泽;敬畏生命;伦理学;青少年自杀;生命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
试论史铁生作品中对于生命意义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3-03-25
摘 要:在西方现代思潮传入中国之后,受西方虚无主义的影响,一些作家开始沉入绝望、迷惘的深渊,他们开始怀疑一切,对于“责任”“道德”等正面的东西不屑一顾,以此来显示他们的与众不同。所以,很多作家放弃了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
从生态学到人类生态学:人类生态觉醒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23-01-27
摘要: 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经典生态学时期对植物、动物的研究到现代生态学时期对生态系统研究的开展,生态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生态学也日趋成熟和完善。在生态学发展过程中,其对人的关注也经历了一个演进......
为他人舍却生命
发布时间:2023-06-27
泰坦尼克号沉入冰海,这次海难死亡者多达1503人,仅704人获救。幸存者约定,每隔10年到瑞士洛桑城举行一次集会,以纪念这次事件。 聚会时,里德帕恩满怀深情回忆起她的丈夫,当时他送她上救生艇,她不愿一人独活,紧紧地抱着丈夫不......
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发布时间:2022-10-14
以人生论,一个人一辈子会遇到很多人,大多数都是相见相逢而一晃而过,我对这些人满含敬意,犹如在清晨的微光里偶遇春时最初或最后的花。 我对他没有相见相逢的记忆,他注定是我至 亲的人――我伟大的爷爷。这里实在是没有必要......
童年幻梦中的生命本真
发布时间:2023-05-06
摘 要: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作品《时间中的孩子》被认为是其创作生涯的转型之作。在这部作品中,麦克尤恩以孩子和时间作为两大主题,密切关注广阔的现代生活。而在这两大主题中,童年和幻想贯穿了整部小说的始终,本文试对童......
“陌生化”及其命意解读
发布时间:2013-12-18
“陌生化”及其命意解读第一节 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意为“使之陌生”。陌生与熟悉相对,陌生化是指将熟悉的事物加以陌生处理,使之以异于前在的面孔显现于我们面前。在西方文艺美学史上,“......
基于生命周期分析的环境成本界定与确认
发布时间:2015-12-22
对 企业 而言,环境成本与其他成本同样重要。目前,我国企业对环境成本的核算和管理主要采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只适用于特定生产类型的企业,并且大多将核算的重点放在产品的制造阶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产品成本的不真实。本文通过对产......
仿生机器人与生命科学
发布时间:2022-08-17
摘 要:生物学的发展,可以开拓机械工程的研究视野,然而机械工程的发展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变革。比如说一些机械领域的发展和突破都是受到生命科学的启发,随着机器人技术、仿生技术、控制技术以及制造技术的进步,机器人应用领域......
寓教於乐 用生命影响生命
发布时间:2023-02-11
朱颖诗女士是作家,五年出版二十四部儿童绘本,只为让孩子爱上阅读,快乐学习;她是妈妈,家中的三个孩子是上天送给她的天使,亦是她的创作之源;她热心教育和公益,不遗余力用生命影响生命。在香港,有一部家喻户晓的原创儿童绘本――《南山七小福》。这是朱颖诗女士和她的先生王贤讯,送给香港小朋友成长路上的一份礼物。每个孩子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南山七小福》是香港儿童读物中的“网红”,但丝毫没有网红气质,浓浓的中国风反.........
沈从文与劳恩斯作品中生命价值主题的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05
摘 要:从编织神话,到建立宗教,再到近代的哲学思考,人类对生命价值的追问从未停止过。卢梭、尼采如此,叔本华、弗洛伊德如此,沈从文与劳伦斯也如此。思索自然、宗教与死亡,批判文明与理性,求性的解放,种的存续,自我价值的实现......
生命的呐喊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作为先锋小说家的代表,余华通过独特的视角,塑造了福贵这一文学形象,他历经磨难,他命运悲惨,他是悲剧人物中的典型,他更是当时中国社会现状的受害者。《活着》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却在告诉我们如何去......
生命的彩虹
发布时间:2022-08-03
【摘 要】在小说《虹》中,劳伦斯对自然生态的描述、对非理性哲学的高度崇尚、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深刻反思,都体现了作者深刻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劳伦斯尊敬自然,敬畏生命,他不遗余力地讴歌自然,讴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并寻求自......
张银生和他的金属照片:另类人生另类美
发布时间:2023-04-05
做了10多年的财经记者,我见识过成百上千的创业项目: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正印证了芮成钢的那句话:真假之间并非泾渭分明,虚实之间往往一念之差。前两年,我在展会上看过同类的金属照片:铝板上印出的照片,镶一个相框,照片有点暗......
生命的凝视
发布时间:2013-12-17
生命的凝视 生命的凝视 电影艺术论文 更新:2006-5-17 阅读: 生命的凝视 我们生活在一个艰难的时代。在波兰任何事都是一片混乱,没有人确切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甚至没有人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活下去......
扎根传统文化智慧 清澈生命价值之源
发布时间:2023-01-27
扎根传统文化智慧 清澈生命价值之源 一、生命教育的迫切性:生命状况危机重重 人类对生命的关注是建立在对死亡的恐惧上。当今世界风云万变、国际国内局势复杂,人们在对战争苦难的反思中在权衡利益中努力地维护着互利双赢的和平共存。......
浅析“人类之网”:编织世界历史的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3-05-09
在世界史或全球史写作颇为风行的当下,美国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的鼎鼎大名似乎已没有被刻意突出或强调的必要。在其漫长的学术生涯中,麦克尼尔撰写了多部影响巨大的作品,奠定了世界史学科在美国学界的地位,被誉为新世界历史运动的领军人物和世界历史的现代开创者。(近年来中文世界对麦克尼尔的著作及其学术思想已有很多研究,主要参见郭方:《评麦克尼尔的〈西方的兴起〉》,《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第2期;钱乘旦:《评麦.........
宪法的生命
发布时间:2022-12-07
宪法以列举的方式明确授予中央政府事关全国性事务的有限的必要的权力,如掌管外交事务和铸造货币的权力,其他一切权力都保留给各州。但无论是全国性政府还是地方性政府"实质上都是依靠合众国全体公民的"。 如上所述,《......
生命的轻重
发布时间:2023-03-10
2005年在丽江,我和一些素不相识的人组成一支临时团队,计划沿滇藏线进藏。 途经梅里雪山,我们在飞来寺停下去转山。同行一个北京女大学生不经意间说自己的腿有些肿,出于职业习惯我询问了她的既往病史。女生说她有再生障碍性贫血,......
人文元素,生命之光
发布时间:2016-04-01
【摘要】语文包含丰富的教学内容,不仅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知识,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其中包含的人文元素,感受其中的人文精神。本文主要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元素的开发进行了探究,希望对实际教学有帮助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
决定我们命运的陌生人
发布时间:2023-02-24
在一次闲聊中,妻对我说:知道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与一个字有关。 一个字?什么字? 不是一个具体的字,而是打字速度计量的一个数字。 她的回答让我一头雾水,为了让我明白,她讲了一个故事。 那是十九年前,她在一家打字......
与远古生命对话
发布时间:2022-11-02
“化石就是在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给我们留下的特殊的文字。”在《化石趣谈》通识课上,刘建妮这样告诉学生们。 风过留痕,雁过留声。透过一块块“死去的石头”,她看到的却是万年、甚至亿年前的生命体。她与它们对话,将穿越时......
画说档案学(三):从“工具价值”到“生命密码”
发布时间:2022-10-05
1.工具价值历史价值的延伸为工具价值,工具价值是档案发挥对人更为直接效用的体现。结合历史价值中人与档案关系,人对自身与时间关系的强调,工具价值可以在人与时间两个角度进行分类。第一,根据档案关涉的主体划分,档案工具价值可分为对档案直接形成者、事件参与者的凭证价值,以及对其他主体的参考价值。关于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区分,在前文“凭证问题”中已进行了相关探讨,不再赘述。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对档案关涉主体的.........
回归教育本质,让生命在课堂上飞扬
发布时间:2022-12-08
【内容摘要】很多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但是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参与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如何真正回归教育的本质,真正让体育课成为学生生命飞扬的课,关键在兴趣,由内而外的兴趣激发是关键。笔者结合教学实例,谈几点拙见,借此抛砖引玉。【关键词】兴趣激发本质体育学生新课程改革犹如一阵春风,滋润了教师们干涸的心田。每个学科都在它的浸润下,积极的向教学目标前进。初中体育学科,在中学阶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关.........
走向生本课堂,张扬生命个性
发布时间:2023-01-22
【摘 要】生本教育强调将学生调动起来,让学生自愿参与,在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下自觉学习,超越学习,在课堂中学生自己去体验学习的过程,感悟学习的真谛,抓住学习的本质,探索并拓展其思维。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教师;学生;......
有效质疑,催生语文课堂的生命力
发布时间:2019-10-09
[摘要]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问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探究、质疑的过程。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教学也显得枯燥、乏味。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质疑课题、质疑插图、质疑句子。通过有效质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关键词]质疑;语文课堂;生命力[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12.........
用生命教育点亮智慧人生
发布时间:2022-11-12
教育是一项关于人的精神成长与灵魂变迁的事业,是人的生命质量不断提升的过程。我校践行生命化教育,以人为本,通过科学管理、课堂教学和师生活动展开生命教育,全面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校园,实现区域文化的带动和......
在阐释中理解当代生命美学(1)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 在中国20世纪的美学历程中,王国维、鲁迅……都是令人心动的名字,而与他们的名字一同进入我们的视野的生命美学,更是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它与西方的现代美学(尤其是现象学美学)传统、中国美学传统一同,构成了美学研究中必不可少......
平分生命
发布时间:2022-10-27
" 一、题解:《平分生命》是2002年高考的一篇满分作文。2002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如下: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
教学评价,审美教育的生命力
发布时间:2022-10-20
摘 要:教学评价,意在对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加以反思,恰恰这种反思,给审美教育朝着臻于完美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最终使得审美个体享受一种诗意的栖居。本文将对这一观点予以集中论述。 关键词:......
探讨当代中国哲学的自我理解和生命形式———“解放思想”的哲学特性与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06-08
习近平指出: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是首要的。在深化改革问题上,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措施。当前,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面临各种思想、观念和制度上的解放和创新,解放思想是我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哲学基础和理论前提。所以,从哲学本.........
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本质分析与应用-管理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13
内容 摘要: 旅游 经济 的 发展 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旅游地本身的发展又受客观生命周期的局限。本文立足众多学者的 研究 基础,加上多年旅游地开发规划的实践,深入 分析 了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的本质以及对旅游地发展的实践指导。并提出旅......
汽车的“生命线”
发布时间:2023-05-01
在汽车百年的历程中,“安全”一直是不变的主题,伴随着汽车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已经衍生出众多的安全保护装置。但作为最早用于安全的汽车设备,直到现在“安全带”仍然是维系着人们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汽车的“生命线”。安全带的由来众所周知,汽车安全带是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能够防止或减轻乘员受二次碰撞所造成伤害的安全装置。由织带以及起调节、固定、锁紧等作用的金属或塑料等部件构成。有研究机构测试表.........
水,生命的忧患
发布时间:2022-11-02
水是地球的血脉,也是生命延续的依赖。 假若没有水源,注定会荒芜一片。 ――作者手记 在河北省西北部,在坝上高原,特别是张北、沽源、康保、尚义四县,近年来,随着错季蔬菜大面积种植,地下水资源严重匮乏,并且逐年下降,浪......
试析《金刚经》的生命本位意识
发布时间:2022-12-22
摘 要:本文从《金刚经》的经文本身入手,从经文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谈起,开掘经文浓郁的生命本位意识。此经虽为佛家经典,但同样以尊重生命为本体,将十方三千世界的生命体纳入佛陀与须菩提的对话中,非但不会拒绝“善男子......
对幼儿教师生命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2-12-27
" [论文关键词]教师 幼儿教师 生命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生命异化的实然状态是必须高度警惕的教育危机信号,我们应该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转换思维范式,重新全面构建幼儿教师的生命体系,引导其生命旨趣和生存范式,让教师的生命可能......
物理科技改变人类生活
发布时间:2023-06-11
摘要:物理是源自于生活的科学,它是祖先对于现实生活中现象总结的一种高度凝练,而物理上升到一定高度则会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影响,物理与生活一直处于一种往复循环,互相影响的状况。本文主要从各种发明的不同层面诠释物理对人类生活......
新生代美育:做你生命合伙人
发布时间:2022-10-29
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比成人更纯真,能更敏感地捕捉美。可人们很容易走入误区,寄希望于培训班强化孩子的美育。与此不同的是,戴亚楠与两个儿子结成生命合伙人,自己也成了中国新生代家庭美育专家。不打扰,相处的最高境界戴亚楠1975年生于辽宁丹东市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专业。在外企工作多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读MBA后,她回到北京,创办了教育咨询公司。2007年2月,她生下大宝,三年后小宝又出生了。年轻时,戴.........
试析生命关怀视阈下残疾人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探究
发布时间:2022-10-28
"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边缘化状态,高等教育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与残疾人高等教育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为残障人士之福祉考虑,审视特殊教育对生命关怀的人文诉求,理性反思当前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偏离,在......
教育家是最有生命力的人
发布时间:2013-12-18
" 无论如何,教育是一门最有学问的学科。教育家则是最有生命力人。 自古以来,从传道、授业、解惑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治善。从孟母三迁到苏秦的头悬粱锥刺股,教育的理论和故事实在是源远流长,难以尽诉。 按照吴华先生......
国家、资本和生活世界
发布时间:2022-10-22
二、从新工具论到资本逻辑学派 现代 工具论认为传统的工具论对国家的界定只适合说明自由资本主义国家,[5]他们转而借用了考茨基的观点即资本家阶级统治但是不自己进行管理,而是满足于支配连续的政府,目的是说明在现今时期,资产阶......
探究内涵命题和外延命题理论对解决直言命题问题的贡献
发布时间:2023-03-02
亚里士多德创立的直言命题,又称为性质命题,它构成了亚氏三段论的理论基础。直言命题因为以一元关系为联结关系,因此对于建立在多元关系基础上的复杂命题显得束手无策。尽管如此,三段论体系创立之后,引起后来的众多逻辑学家们的关注......
例谈高考物理实验能力考查的命题类型
发布时间:2023-06-01
纵观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不难发现实验题所占的比重较大,可见实验能力是高考物理考试中极其重要的内容,而这却是很多考生失分较多、薄弱的环节,所以对近几年高考物理实验能力考查的命题进行分析很有必要。为了帮助考生顺利通过高考......
谈医学生的生命教育
发布时间:2023-07-16
摘 要 医学生以人类生命健康为己任,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是医科生的基本素质。为加强医科生的生命教育,提高医科生的职业素养,缓解医患关系,本文探讨了医科生的生命教育内容和方法,并根据医学事业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 关......
生命科学(四)
发布时间:2023-01-13
我们上次讲到,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体可以划分为五界:无核原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从本期起,我们将陆续介绍这五个生物界及其典型的成员。 病毒 让我们从生物界中最微小的成员―病毒说起吧。 说到病毒......
生命之源――水
发布时间:2023-06-12
水是生命之源,人体重的70%都是水.人体心、肺、肾、血的含水量约占80%,脑含水86%,血浆含水92%,含水最多的是脑脊髓,竟然占99%,骨骼虽然坚硬,但也含有20%的水. 有人说人是水做的.其实一点也不过分.各学派公认,水参与了人体的所......
一曲生命的悲歌
发布时间:2023-02-10
李森祥的《台阶》是一篇反映农村变革阶段的一篇小说。第一次接触本文时,感觉是部写个人奋斗的悲剧小说,但其中父亲的精神,却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于是在处理教学时,我让学生围绕父亲的追求展开了讨论。 课堂内讨论到“父......
生命最后的奉献
发布时间:2015-08-04
2014年7月13日凌晨4点,河北省张家口市殡仪馆大厅,气喘吁吁地赶来几位从河北省红十字会的专家,此次他们专程来此摘取一名刚刚去世的患者的眼角膜。 顾不上喝口水、喘口气,专家们迅速地穿上手术服,拿起手术刀,20多分钟后,死者的......
孕育生命的春天
发布时间:2015-08-25
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就到春天的原野里走走吧。在那里,你可以发现,生命从何而来。在那里,你可以得到极其重要的启迪…… 走进春天,蜜蜂似乎一夜之间睡醒了,嗡嗡嗡地飞出蜂巢,飞向草丛,飞向花间。走进春天,鸟儿仿佛瞬间复活......
生命该有的态度
发布时间:2015-08-28
在我居住的院落里,有一个很有钱的人,家中的保姆就有两个,日子过得很滋润。不料有一天,他被查出淋巴癌,住进医院的“豪华病房”。然而,在病痛的折磨下,他在夜里跳楼自杀了。面对这个提前结束生命的有钱人,医生十分痛惜,说:“......
活出生命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2-10-18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我想起自己曾经阅读过的一本好书――《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是奥斯威辛集中营幸存者、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的著作。它是一本触动我灵魂的书,曾深深地感动和启发过我,使我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了......
“复仇”的生命哲学
发布时间:2023-06-16
摘 要:《复仇(其二)》是鲁迅直接取材于《圣经》中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故事而写就的一篇散文诗,它承载了鲁迅“复仇”的生命哲学,基督耶稣面对钉十字架时肉体上的痛苦导致他精神上的绝望,而精神上的绝望导致他对看客的复仇,而对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