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论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论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19:25:39
论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时间:2023-08-07 19:25:39     小编:蒋延杰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20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自发生之日起它就是人们关注的重大话题,也是历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1991年苏联解体后,国内外对这一话题的关注不断升温。一些人攻击十月革命有原罪,是与社会发展进程没有必然联系的偶发事件,是布尔什维克搞的政变。他们扬言社会主义已经失败,断言社会主义制度必将消亡。这种论调至今仍时有出现。但是,今日的世界依然是十月革命开创的一球两制,中国人民正满怀信心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深入研究和科学认识十月革命,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

任何一种理论和社会思潮都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政治条件。资本主义在促进生产力迅猛发展的同时,加剧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后,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时代的需求,它为实现无产阶级彻底解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马克思、恩格斯曾依据19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指出未来的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在一国单独发生,而是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并获胜。无论是法国人、德国人或英国人,都不能单独赢得消灭资本主义的光荣。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马克思、恩格斯不能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就预先具体地认识帝国主义时代的某些特殊规律,因为帝国主义这个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还未到来,还无这种实践。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列宁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方法,深入研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规律,得出了在资本主义世界的薄弱环节可以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结论。

20世纪初,俄国的社会矛盾极其复杂尖锐,包括无产阶级与垄断资产阶级、沙皇专制制度的矛盾;农民与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矛盾;少数民族与沙皇政府的矛盾;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俄国帝国主义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与西方帝国主义的矛盾。这些矛盾交织在一起,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矛盾的集合点。

列宁认为,20世纪初的俄国就处于资本主义世界最薄弱的环节。

俄国革命要从俄国的国情出发,即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在落后的俄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然后运用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力量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逐步走向社会主义。当时考茨基、普列汉诺夫、苏汉诺夫等都认为十月革命违背了历史的普遍规律,指责列宁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考茨基把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十月革命比喻为一个怀孕的妇女,想通过疯狂万分地猛跳把她无法忍受的怀孕期缩短并且引起早产,断言这样生下来的孩子,通常是活不成的。列宁在革命实践中批判了早产论,创造性地回答了帝国主义时代提出的新问题。他认为,不能离开革命的辩证法迂腐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学说。历史规律不会以纯粹的一般表现出来,历史发展也不是机械的单线条的进化,它总是在复杂的多样性的现实中展开。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根据新情况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一一列宁主义阶段。在列宁主义指引下,俄国人民夺取了十月革命的胜利。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使社会主义从一种崇高的信仰、理想变成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一开始就不单纯是一种所谓的欧洲现象,而是具有世界意义;十月革命的道路,从根本上说是全人类发展共同的光明大道。中国道路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列强的宰割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早在19世纪末就致力于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然而各种尝试都失败了。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个被压迫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希望,鼓舞了他们争取自由独立的信心。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民不是通过书本,而是通过十月革命的实践,找到了观察世界和掌握自己命运的思想武器。中国当时有许多情况和十月革命以前的俄国相同或者近似,十月革命使中国人民受到极大鼓舞,给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启示,走俄国人的路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共识。1918年7月1日,李大钊在《言治》季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这是中国人民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第一篇重要文章。他写道: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显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显兆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新文明之曙光,倾耳以迎其建于自由、人道上之新俄罗斯之消息,而求所以适应此世界的新潮流。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领导中国人民沿着十月革命的道路前进,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走俄国人的路绝不是脱离中国的国情、照抄照搬俄国人的路。列宁在开创俄国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坚持社会历史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法,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性、民族性,提出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如何以独特的形式表现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列宁说: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社会主义不存在统一模式或标准形态,每个国家都要从自己的国情出发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为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决中国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他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1938年10月,他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作政治报告时说: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函待了解并函须解决的问题。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发挥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已经历了两次飞跃。其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成为科学;其二,十月革命把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科学社会主义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断深化人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历史昭示未来。我们今天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十月革命开创的争取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将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作出新的历史性贡献。历史启迪我们要坚定三个自信社会主义从提出到现在已经有500余年时间,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以及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历史阶段。人间正道是沧桑。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代表了人类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进步方向。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于是一些人开始攻击十月革命是悲剧性的错误,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必将消亡。尽管事实告诉人们,社会主义制度并没有消亡,中国这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通过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充满旺盛的生命力,但这种鼓噪却从没停止。今年1月,普京曾发表言论称列宁的思想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批评列宁按民族划分行政区、各加盟共和国完全平等并拥有退出权力,这为国家埋放了定时炸弹。俄罗斯右翼力量趁机否定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低毁列宁摧毁了沙俄时期所有最好的东西。但俄罗斯新闻网的一篇报道认为,从普京对列宁思想的几点批评中,直接感受到的其实正是大多数俄罗斯人的心声:对于苏联强大时期的怀念和留恋、对于苏联解体时俄罗斯人自废武功般的行为的警醒、对于苏联共产党对国家不够负责任的哀怨和自己对于曾经的党组织的留恋和郁闷的复杂感情!应该说,这篇报道的解读更接近事实。其实,普京对列宁等领导人和苏联体制的批评只是针对其中的某个侧面,对其作过度解读并没有说服力。而对于我们来说,从中得到的启迪应该是如何走好中国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同志指出:道路决定命运,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走出来的。我们要在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性认识的基础上,自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得更精彩。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