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幼儿科学教育在美术活动中的渗透

幼儿科学教育在美术活动中的渗透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9-06-22 12:03:33
幼儿科学教育在美术活动中的渗透
时间:2019-06-22 12:03:33     小编:

摘要: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渗透科学知识,对丰富美术教育内容、激发幼儿的想象、培养科学探索精神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入手,对幼儿科学教育在美术活动中的渗透策略进行了简要探究。

关键词:幼儿教育;科学活动;美术活动;渗透策略

引言

幼儿阶段是幼儿思想情感发展的萌芽阶段,美术课程立足于幼儿的感性培养,对幼儿的兴趣引导、情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科学教育则针对培养幼儿的理性精神,在激发幼儿科学探索、提升幼儿科学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在幼儿教学实践中,美术活动与科学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合,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渗透到美术活动中来,对幼儿的综合发展有着良好的实践价值。

一、在美术活动中渗透科学知识,引导幼儿的参与与探索

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科学知识的渗透无处不在。为了实现对幼儿的综合引导,教师应找到科学与美术的结合点,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知识,并产生自主探究的欲望[2]。例如,在《有趣的手影》的美术活动设计中,教师将幼儿带到室外,并组织幼儿参与“踩影子”的游戏。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幼儿嬉笑着来到户外,教师将幼儿划分为若干小组,两两对抗,让他们相互踩对方的影子。在游戏过程中,一些幼儿逐渐观察到影子与身体运动的关系,即当身体背对着太阳时,影子就会出现在前面,当身体面向太阳时,影子就会出现在身体后面,而侧身的时候,影子又会转移到身侧。在发现这一规律后,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更加谨慎,并能够根据对方的进攻调整影子的方向,这样的对抗将“踩影子”游戏推向了高潮。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将幼儿聚在一起,让他们说一说对影子的观察结果,同时回想一下生活中影子的变化。有些孩子的观察非常仔细,他们发现当太阳的位置发生变化,形成的影子长短、形状也不一样,有些像动物、有些像怪兽、有些像交通工具……就这样,幼儿开始思考与探索,观察一天中不同时段影子的长短,在路灯下的影子以及在太阳下的影子的不同等;知道了影子形成的秘密后,幼儿自己动手来造影,利用阳光、灯光、手电筒等一切可利用的光源,探索生活中物品的影子,并进行想象,赋予了影子生命,“影子世界”油然而生。这样将美术活动与科学探索相结合的教学设计,以“影子”为切入点,不仅让幼儿体会到了美术的乐趣和科学探索的过程,也提高了幼儿观察科学现象、解释科学问题的能力。

二、明确美术教学的主导地位,实现科学与美术的融合

喜欢画画是幼儿的基本年龄特征,用有趣的线条、丰富的色彩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是幼儿探索世界的基本方式。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将美术作为幼儿接受其他学科的重要手段,让知识探索过程能在美术创作中得到体现。而在科学教育中也应如此,教师在保证美术教学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应引导幼儿观察、想象与描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在听到阵阵雷声时,可以用明丽的色彩表达大自然的力量;在看到小河里的小蝌蚪时,可以联想到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从而创作一幅《小蝌蚪找妈妈》的美术作品;在看到美丽的气泡时,可以根据自己在游戏中的经验,绘画出梦幻的气泡世界……这样的创作过程充满童趣,不仅是幼儿发挥想象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实现科学教育在美术活动中渗透的方式。在幼儿美术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实现对科学教育的渗透:第一,利用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幼儿的思考。例如,在《苹果丰收》的美术活动设计中,教师为幼儿构建了故事情境,在故事中,小乌龟经历了艰难的旅途才将丰收的苹果送给了乌龟爷爷。根据故事情境,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成熟的苹果有哪些特点?苹果怎样才能长得又大又红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幼儿通过对绘画的观察与思考,形成了科学探索的兴趣,并在想象中完成了对苹果生长过程的描述。第二,丰富创作材料,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美术活动与科学教育均需要实践能力,在幼儿美术活动设计中,教师应善于从多个角度为幼儿收集、提供材料,如树枝、树叶、秸秆、泥土等自然材料;易拉罐、旧报纸、碎布等生活材料;画笔、颜料、彩纸等美术材料。让孩子通过对不同材料的尝试与设计,实现对美术作品的构建,并在实践中逐渐增强理性思考,提高科学探索精神。第三,引导幼儿实现个性表达。美术创作是个性的展现,科学探索需要创新思维。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利用美术创作的契机,让幼儿在科学探索中逐渐形成独立意识,并在展示个性的过程中实现对科学知识的创新思考与认识。第四,给予幼儿全面的鼓励与指导。在科学教育渗透于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兼顾美术与科学两个方面,在对幼儿的美术创作作品做出积极鼓励的同时,也应针对幼儿科学探索能力的发展提出要求,从而引导幼儿初步理解科学与艺术。

三、注重情感价值的渗透,实现共同教育价值

在幼儿教育中,美术活动与科学教育的根本目的都是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3]。基于此,教师在将科学教育渗透于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应注重科学与艺术在教育价值上的共通性,明确情感渗透对幼儿当前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让幼儿在学科融合中得到正确的情感引导。从幼儿教育实践来看,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实现情感渗透:第一,挖掘美术活动中的隐含信息,调动综合情感充分感受与理解科学。例如,在《神奇的颜色》的美术活动中,教师让幼儿自主创作,但是在上色的过程中,教师偷偷将橙色藏了起来,并引导孩子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够让橙色出现。幼儿在思考与尝试中发现,两种颜色的调和会出现新的色彩。针对这一“神奇”现象,教师趁热打铁,为幼儿引入了三原色的概念,并鼓励幼儿进一步探索。这样的教学设计更注重幼儿在探索中的自主思考,让幼儿在经历了好奇、尝试、失败、再次尝试等过程后,完成了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在知识探索中情感的塑造。第二,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实现不同学科的融合与渗透,体现教育教学活动的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的要求。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应以美术创作为切入点,利用多种渠道引导幼儿更加全面地理解客观世界,并在美术与科学的融合中,提高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让抽象的科学知识在充满想象与创造的美术活动中变得更加具体、可知。

结语

总之,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能够让教学设计更加契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体验美术艺术的同时,也能够强化理性情感。将科学教育渗透于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经历了观察、解释、探索的体验,理解了科学知识呈现出的特殊艺术美感,这对于激发幼儿的美术灵感,提升幼儿的科学与艺术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焕.探索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

9):196.

[2]汪静娴.用陶行知教育理论指导、追求幼儿科学教育优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

9):213.

[3]徐奕.生活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创意运用的实践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

8):77.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