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解析宋代民俗文化的审美特质

解析宋代民俗文化的审美特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3:12:03
解析宋代民俗文化的审美特质
时间:2023-08-05 03:12:03     小编:范坚坚

不同层次和类型文化之间的差异,表面的区别与内涵的相异都根源于各自具有的文化特质,借助对文化特质的分析,可以进行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比较,也可以由此管窥某一文化内部细微的文化机理和复杂结构。基于此,把宋代民俗文化的审美特征作为研究客体,包括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民俗文化,对宋代民俗文化的特色、审美特征和审美主体的审美情态等多方面的内容予以深入探究,综合考察宋代民俗文化的审美特质。对宋代民俗文化审美研究必须坚持从细微处见知著的精神,需要从宋人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趣味等视角,研究宋代民俗审美文化的内部构成、独特本质和总体特征。

一、诗意:隐逸安闲 诗意栖居

宋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没落的后期代表,在审美文化方面却出现了一个反弹式的小高峰。宋代民俗文化审美的一大特点,就是以人为核心,注重个体内在心灵对社会人生的感受,侧重对人生存在意义、人生境界和人生价值等方面的诗意思考和追问。宋代延续了五代十国的战乱,自开国以来国家得以生平安宁,然而依旧内忧外患频仍,社会矛盾冲突尖锐,统治阶级权且力求自保。宋代繁荣的农业、手工业与商业发展表象下,隐藏着一系列不稳定的因素,比如地主经济的繁荣与势力扩张,成为宋代后期尾大不掉之势的祸根。同时,科举制度规模在宋代得以扩大扩张,统治阶级重视文人,形成了重文抑武。相比于唐王朝的鼎盛繁荣和武力强盛,宋代的经济与军事表现出明显的软弱和落后,客观的社会现实和对国家、社会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带给宋人巨大的心理落差,宋人普遍存在一种对文化、社会淡漠隐忧的精神氛围,不满于社会现实的宋人往往选择以诗性隐逸的方式应对。因此,诗意以隐逸安闲、诗性栖居的表现形式成为构成宋代审美文化的重要基因和关键内容,也无形中成为宋代审美民俗文化的主流审美特质之一。

宋代东京梦华,武林旧事,熙熙攘攘,而鲜悍将骄兵跋扈之祸。是以其时之人心,静弱而不雄强,向内敛而不向外扩张,喜深微额不喜广阔。的确,这些特征与宋代民俗文化审美紧密相关,并在诗词、绘画、音乐甚至理学等方面多有印证。

以文学为例。北宋之初,唐末荼蘼华丽的文风被沿袭,致使宋初文坛也呈现出一派艳丽奢靡之风。动荡的社会在宋初稍加安定,但因战争动乱引起的人心惶惶的群体特征并未立即消除,唐末文人抛开理想切入世俗进行大肆享乐的风气影响了宋初大批人士,他们虽然受到传统伦理道德的约束,但仍旧戴着镣铐跳舞,放纵享乐。一批文人士大夫警觉地发现这一文风的危害,对其果断抛弃并发起对唐代文坛精华的崇尚运动,特别是对杜甫和白居易发起的古文运动大力推崇,注重学习其现实主义传统以改变现世的靡奢风气。

中隐是隐逸文化的类型之一,除此之外,按照隐居的形式划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小隐和大隐之说。所谓小隐,是指在在先秦两汉时期,士人选择归隐山林丘壑以避世,充满着原始意味的隐逸方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苦于避世于山林却少有物质保障的矛盾而做出的隐逸,他们修身养性提升自我,虽身处喧哗闹市而心在江湖,后人称之为大隐,即我们常说的小隐隐于山林,大隐隐于市。隐逸分为大、中、小三类,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是其精神内核和动机却如出一辙,三类隐逸皆为士人避乱全身而出,是不同历史时期内特定社会背景下士人们的处世方式和价值取向,其共同之处在于所有士人都是出于寻求心理慰藉和遣散愁绪。

的确,如白居易所言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宋初,社会百废待兴,士人对社会现实充满忧虑,既有对故国的怀旧之情,也有对新朝的失落不满,由此大批士人选择隐逸。大隐可以住在朝市,却苦于太过吵闹喧嚣,内心不得安宁;小隐可处在清静的山林丘壑环境中,但过于寂寥且生活物资匮乏,生活过于清苦。士人阶层处在如此矛盾之中苦苦挣扎,恰恰中隐思想是解决纠葛的解脱之道,成为宋代文人士大夫在内心与社会现实、在或隐或仕之间获得平衡的基本方式。

于是,宋人纷纷效仿,一时中隐大兴。如《宋史张去华传》记载,张去华在洛茸园庐,作中隐亭以见志。②又有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说: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今张氏之先君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由此可知,宋人在白居易提出的中隐基础之上,考量现实,融会贯通,博采众长,对宋初中隐型仕隐文化进行最有效的改造,由此他们在隐逸中畅享自由,诗意地栖居在理想境界,这一切从根本上给以人生哲学为核心的宋代美学带来带来了巨大变革。

宋代士人的隐逸审美观念亦有不同的形式,但出发点和目的却殊途同归。根据隐逸的真实原则,可将其划分为两类,即根据正义原则的隐逸和根据自由原则的隐逸。根据正义原则隐逸的先导便是孔子提出的无道则隐,他在《论语泰伯》一篇里道: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显然,在孔子看来,士人隐逸的原因在于自己生活的国家无道,而且表明了士人选择隐逸的最佳时机。其实,孔子一向主张文人当入仕,以有机会影响统治阶级来施展士人的理想抱负,即唯此才能更好宣扬和普及道与仁,施惠于老百姓,实现士人理想与天下和谐的统一。另一方面,孔子又认为士人不该为外物所累,士人要相时而动,选择明君法国侍奉,故而他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处在无道的国家,士人就该隐逸起来以明哲保身。

另一种隐逸是根据自由原则的隐逸,其典范的确立来自于庄子。庄子提倡的隐逸的核心是自由无为,诚如其言无为国有者所羁的自由原则。同样,庄子极力倡导一种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的精神,依据这一原则,士人应该在污浊之世保持自身的清洁,做到超然物外,努力达到身心自由的境界,即获得生存生活自由与精神自由高度平衡。此类士人隐逸的形式在宋代很是普遍,宋人在宋初精神理想受挫,加之对社会现实失望带来的精神落寞,因而选择于乱世中取乐快意。庄子提出的以自由为原则的隐逸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及至宋代士人阶层而言,宋人的中隐不仅与时代社会背景相连,更重要的是士人群体通过中隐能诗意地栖居着。由此,道家的隐逸思想在宋代得到最大化的普及和广泛认可。

宋朝开国之初,社会审美心态变化剧烈。在历经唐末五代的战乱后,人们厌恶战争的苦难,比任何时候都渴望安宁的生活。与过去生灵涂炭的悲惨境遇相比,宋初刚稳定下来时的社会看上去是那么美好,这种对比在战乱初结束时尤为明显,于是宋人对绘画、音乐、舞蹈、文学、民俗等方方面面都深感喜爱和青睐,昔日的日常生活再次回归,在宋人眼中都变作可爱、美丽的审美对象。只有经历了巨大创伤和长久缺失,才让宋人对民俗之美由衷的欣赏,由于民俗与生活艺术本身是相通的,所以宋人追求美好生活的进程中,对于民俗、艺术等内容总是兴致盎然。这种在特殊时期对民俗或艺术之美突然放大的感受情态,在战争史上并非是绝无仅有的。正如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谈到17世界战后的鲁本斯画派时说:我们必须看了有关战争的细节,才能体会战前与战后的对照。在这样的灾难后重见太平,岂不等于进了天堂!一切日常生活有了意义,有了兴趣;人重新活起来了,竟像是第一次活在世界上,所有自发的文学和独特的艺术都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产生的。新近受到的大震动,把传统与习惯涂在事物面上的清一色的油漆震落了。人的面目出现了;经过刷新与变化的性格露出主要特征;人看到自己的本质、潜在的本能,成为民族标记而将来支配他历史的主导力量。同样,宋初具有与此相类似的文化氛围,为宋代社会审美心理结构,特别是民俗文化审美,奠定了心理与社会基础。

当宋人看尽人生几许沧桑变化后,不再拘泥于对静林美水的向往,也不再纠结于生平仕途的前景,而转向对内心自我的真切关照,士人群体的精神风貌、文化心态和人生观、宇宙观发生剧烈变动,于是宋代审美风尚有着浓郁的中隐气息,宋代审美文化中的隐逸逐渐转变为一种向心灵隐逸或精神隐逸诗意发展的趋向。

二、理性:伦理依附 别具理性

宋代民俗文化依附在物质的、社会的、心意的、游艺的等多种充满韵律秩序的形式上,理学对宋代民俗文化审美的渗透和影响便首要体现在对诸般民俗事项的规约和操控。宋代民俗的外在形式对于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而言是符号一样的载体,正如克鲁克洪所言,符号含义的各种媒介物、文化上真正的制造物,都有一种采取美学形式的倾向。它涉及到如何构成一种有意义的符号,涉及到文化上的制造物具有重要意义时,其自身形式和组织结构符合各种客观条件的方式,这里的美学形式的倾向恰恰是指对审美文化的形塑产生影响的社会伦理道德。具体到宋代民俗文化审美,便是以理学为中心的传统伦理道德体系。

宋代社会的思想基础是理学,理性成为宋代民俗文化结构的核心。宋代理学讲求伦理道德与真善美的结合,这无形中制约着宋人的审美活动,使审美意识和审美心态在传统伦理道德的框架下生发和铺张。宋代,儒、释、道三家的精神统合,不仅是皇权阶级巩固国家统治的需要,也符合市民、老百姓等社会各大群体的心理需求,比如儒家伦理中的仁者爱人,提倡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利于人心世界的和谐统一和社会群体间的融洽相处,需知和谐也是宋人民俗文化审美的理想之一,包括对国泰民安、家庭和睦、邻里友爱等多种美好纯真的愿望期盼。再如,佛教教义中的生命时代轮回观念,在给世人以警示的同时劝人向善,按照佛教的解释,人生可分为前世、今生和来世三个世界,在灵魂不灭论精神的指引下,人们相信唯有心存善念多行善事,才有机会在死后去往西方极乐世界,相反若是暴戾狂妄、作恶多端,其恶行之业会在今生来世得到报复和惩罚。由此,在宋代许多民俗文化作品中,不难发现人们对佛教故事、佛教善恶理念、佛教哲理等内容的展示,这种具有深厚历史根基的宗教意识对宋人的审美观念造成在思想意识层面的塑造和审美方式、审美活动的制约。

融合了三教的宋代理学,其伦理道德在宋代民俗文化审美方式中的体现,表现在物质民俗审美、精神民俗审美和制度审美三个层面。且以宋代民间信仰为例。每年四月四日,宋代各地的寺庙都会举办浴佛节,僧人向民众施舍粥物,诵经禅拜,并取水洗浇各尊佛像。民间善男信女纷纷前来,用水洗浴瞻仰佛像,虔诚祭拜,以祈求善果。据《武林旧事》记载:诸寺院各有浴佛会,僧尼辈竟以小盆贮铜像,浸以糖水,覆以花棚.饶拔交迎,遍往邸第富室,以小构浇灌,以求施利。又有是日西湖放生会,舟揖甚盛,略如春时小舟,竟买龟鱼螺蚌放生。宋人一心向善,多行善事,相信在浴佛节这天放生,可获功德,可延年益寿,健康平安。宋代临安的西湖便是宋代皇室敕定的放生池。显然,宋代民间信仰往往与节日密切结合,其重要特征是在尊重传统的听天命,侍鬼神的人生观之下敬神法天,祈求福报是嵌入在各种民间信仰内部的深层审美观念。

由以上典籍记载可知,宋人的民间信仰与当地民俗风物、区域历史、名人要事、外来文化、传说故事等密切关联,多样的民间信仰孕育于宋人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是宋人精神世界的展现。透过宋代各种民间信仰祭祀活动以及作为信仰载体的民俗器物,我们完全可以蠡测窥探一方民众的信仰图景,借以凸显各样信仰民俗符号的隐性文化,了解宋人审美心理和审美风尚。人和环境都在不断发生改变,而宋人信仰的基础价值观却是相对稳定的,这正源于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的赓续与制约,也来自宋人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和对趋吉心理诉求。

再以宋代岁时节日为例。宋代最为隆重的节日当属春节,春节贴春联、贴年画和挂门钱的习俗,体现出宋代民俗文化审美浓郁的吉祥意味,是对以传统文化中趋利辟邪审美心理的延续和彰显。

贴春联又叫做贴对子,是春节习俗的重头戏,是春节来临的重要标志,也是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民族风俗。宋代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说的就是春节贴对子的习俗。家家户户喜贴春联,新年的气氛变得更加热闹吉祥。春联,俗称对联或对子等,以工整对仗充满美好寓意的文字,抒发着人们辞旧迎新的情意。春联的内容五花八门,各式各样,大都是歌颂太平盛世和国泰民安。贴对联是一种求的全家人吉利的习俗。贴春联用的糨糊都是各家自己制作的,取一些面粉加少量水,然后放在炉子上慢慢加热,待到大约半熟的时候取下,这样制作的糨糊黏性十足,使用起来很是方便。

春联的书写也有讲究。一般而言,春联必须用红纸书写,红纸墨字是最常见的形式。昔日,大多数人家都是请人用毛笔书写春联,现在的许多春联却更多的是印刷品,看起来金碧辉煌,但总觉得不如手写的让人珍惜。如果家中有亲人故去,三年之内不贴春联;若是双亲接连去世的时间相差在三年之内,则五年之内不贴春联。这种习俗是对死去亲人的哀悼和尊重,人们为了表示对已故亲人的深深怀念,宁可自觉放弃营造喜气氛围的春联,中国人多么的具有人情味儿!一副对联,凝聚了人们的心声与愿望,抒发了心头的犹豫和愤懑。陶冶情操,激励奋进,喜闻乐见,雅俗共赏。两千年盛传不衰,已成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春联仍以极雅致的韵味、喜庆的情趣和富有文字智慧的特色,集视觉、听觉、感觉和回味于一体,作为年节喜庆表达和渲染的文字符号,成为年节节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在门楣挂门钱,是另一项充满喜庆气氛的春节民俗活动。门钱,又叫做过门钱子或门笺,一般用红纸或彩纸剪成,其形状四四方方,由膛子、边框和穗子构成,多是五张一排,色彩鲜艳,上面书写福、寿、禄、全家福等吉祥祝词,与对联相呼应,加上印有蝶戏牡丹、鸳鸯戏水、红梅闹春、鲤跃莲花等精美的图案,给春节农家村舍平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这一习俗由来已久,据南宋吴自牧所著《梦梁录》云:岁旦在迩街市扑买锡打看幡胜,以备元旦悬于门首,为新年吉兆。可见,这一习俗在宋代已经相当活跃,五颜六色的过门钱表达着人们祝对新年里事事顺心、吉祥如意、平安幸福等愿望,所以深得宋代广大民众的喜爱。

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绘画,它伴随着春节期间趋吉避凶和庆春祈年的活动而产生,是与年俗活动有着密切关联的民间艺术。民间年画内容丰富多彩,基本以当地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为主要表现内容,譬如《年年有余》、《猛虎下山》、《龙凤呈祥》、《胖娃娃》等,这些年画线条十分优美,画面喜庆,色彩艳丽,不仅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更以独特的方式极力诠释着春节所独具的魅力:一种吉祥文化与福文化的完美结合。冯骥才表示,中国年画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把过年的种种心理、愿望和种种追求外话出来。的确,年画已经成为中国某些地区特有的文化符号。

不管是贴春联、年画还是挂门钱,都围绕着喜庆欢乐、吉祥幸福的主题展开。吉祥主题的装饰在传统观念中既有神性的一面,又具有其现实意义,那火红的对联门笺、桃符艾人、五彩丝缕,其深层的装饰目的在于创造一个吉祥话的世界,表达老百姓对安静、和谐、康富生活的企盼。年画、春联以及门钱等是春节期间最常见得门庭装饰形式,宋人通过它们来表达和抒发对年节的庆祝和祈愿。

三、俚趣:士民相谐 雅俗共赏

中国古代美学系统中,雅与俗是两个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美学范畴。雅与俗的关系,概而言之,便是对立统一。具体而言,雅和俗的审美观念是相互融通、互构互存又相互转化的关系,比如古人推崇的雅俗相通、化俗为雅、俗不伤雅等具有哲学思想意味的审美观念,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雅俗对立统一的审美观。宋代审美文化整体呈现雅俗文化共融共生、雅不避俗、俗雅相合的俚趣特征。

宋代士人阶层成为国家权力的核心部分,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以平民为主体的统治阶层,他们拥有较多的社会资源和宽广的视野,不仅具有对高雅艺术的修养和品位,而且在渊流上对民间民俗文化并不陌生,他们注重人生理想与人格美学的追求,能将高雅的文化艺术与淳朴的民间民俗文化统合,常从民俗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用于审美创作,可以说宋代士人阶层的审美品格与审美创造给宋代民俗文化审美注入超强的活力,为宋代民俗文化的审美创造出前朝历代所没有的新气象。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加之宋代统治阶级对文人宽松的政策,宋代出现的市民阶层,成为宋代民俗文化审美的另一大主力群体。与士大夫阶层高雅清远的美学创造不同,市民阶层主要是出于社会生活底层的群体,拥有众多人数的他们不以清心寡淡的悠远境界为追求,而是把日常生活中最为纯朴琐碎的民俗事项当做审美对象,因而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市井风情。宋代市民阶层民俗文化审美对象的丰富程度是士人阶层所不能比拟的,其浩繁的程度在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序》中有鲜明体现: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剧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玉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萧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张人精神。人数庞大的市民集中地居住在城市,为民俗文化审美创造着数不尽的内容与形式,因而其审美意识也表现得较为繁杂多样。

审美文化中的雅具有两层美学意义,其一乃是雅与人生的关系,根据人生美学的理论解释,雅(特别是高雅)常被作为人的品格、人的道德、人的心灵和精神境界的最高评判标准,其审美意识根植于审美主体的人情义礼和人生理想;其二则是表现在文艺美学方面,侧重于审美创造和美学作品的创作追求与审美风貌。所以,在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体系当中,雅在本质上是人生的审美理想和艺术创造所追求的完美境界。

宋代瓦肆在城市的流行,为市民群体的审美娱乐活动提供了便捷的场所,瓦肆成为各类民间游艺娱乐技艺的集散地,受人喜爱的说书话本、杂技等民间艺术时常引得出现万人空巷的局面,由此可知,虽然市民阶层不太善于审美艺术创造,但他们在宋代审美的舞台上是不可忽视的审美主体,主要由商贾工屠组成的市民阶层日益壮大,是一个人数和范围比士人阶层群体更加庞杂的审美群体,他们多元的审美品位给宋代民俗文化审美的发展以强劲的推动力。由此,士大夫阶层和市民阶层成为象征着雅俗两端的宋代审美文化的两大审美主要群体。

同时,宋代是我国古代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城市的发展,城乡矛盾也开始凸现。在经济上,城市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繁荣是建立在对农村的经济掠夺和剥削的基础上,宋人张俞《蚕妇》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就用文学的手法揭露了这种矛盾。在文化方面,城乡的差异也日益加大。城市文化在经济条件的保障下,逐渐形成繁华、奢侈、新巧、精致等品格与特点,这些我们从宋人笔记《东京梦华录》《西湖繁盛录》《梦粱录》《武林旧事》等记载中不难看出;而相比之下,村野文化则带有朴拙、单调、粗野甚至低俗的色彩。一般来说,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更接近前者,而对后者并无太多共鸣。宋代城乡在经济和文化上发展差距,造成士大夫阶层和市民群体所处生活世界的差异,继而影响和制约着宋代审美文化格局。宋人士大夫群体在注重高雅审美的同时,并非一味排斥民俗文化审美。实际上,他们与作为宋代民俗文化审美主体的新兴市民阶层共同构成宋代民俗文化审美的主流。

另外,宋代也是我国方志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在五代十国的长期战乱之后统一了全国的北宋政权,把编纂方志看作巩固和加强统治的重要手段,曾多次下诏令征集图经。到了南宋全国各州县更是普遍修志,僻陋之邦,偏小之邑,亦必有记录焉③。宋代方志数量激增,据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收录的书名统计,约六百余种,大大超过了此前历代方志的总和。不仅如此,方志的内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宋以前的方志,详于地理而略于人文。从汉到唐,方志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山川形势、疆域沿革、土地物产等等,内容不出地理书的范围。到了宋代,民俗成为方志的重要内容之一,地方志对各地的民情习俗、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等都有详尽的反映。乡间民俗是村野文化的精华,它们固然不及城市民俗华丽、雅致,但自有朴素、天然的风韵。在宋代田园诗的民俗描写中,诗人们有意将这种风韵彰显出来,借以传达他们对村野文化的认可。可以说,宋代田园诗的民俗描写是一种颇有文化意味的形式,对城市文化有所厌倦的宋代诗人们通过这种描写,塑造出一个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情味道的桃花源般的纯净世界,这是他们心灵的栖息之地,也是他们精神的家园②。

俗,与雅相对而生,作为宋代民俗文化审美范畴之一,它代表和体现的是市井阶层、平民百姓的审美趋向和审美情趣。宋代田园诗将作为下层文化的民俗文化作为审美对象,说明雅俗趣味虽然对立却不是完全隔阂,对作为审美主体的宋人而言,这体现在文人雅士对精英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兼收并蓄,在于其雅俗共赏的审美风格,尽管雅和俗往往给视为阶级对立的代名词,但二者仍具有意蕴相通、相融共生的特征,如此关联属性为我们理解宋代民俗的大雅风格奠定了美学思想基础。

宋代士人群体对民俗文化的关注与审美可见一斑,宋代审美民俗文化审美中的士阶层审美活动与审美创造,将作为根植于民间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纳入审美视野,士大夫群体多元混杂的审美取向造就宋代民俗文化雅俗共赏的情态,在民俗文化审美的形式与内容上,为其增添新的活力。雅俗共荣,士民共赏的民俗文化审美形态,不仅仅源于士阶层有着比市面阶层更加优厚的审美鉴赏水平,以及异于普通民众的多样审美风格和审美趣味,更在于宋代民俗文化本身具有美的形式构成要素,它包涵寄寓着下层民众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理念,是民俗文化、民俗观念、民俗心理的重要载体。因此,宋人的民俗文化审美在审美发生机制和层次、审美特征、审美表现等方面,显现出浓浓的雅俗相容、雅俗共赏特色。

宋代不同社会阶层群体间的审美趣味存在差异,相比于文人士大夫对高雅、儒雅、文雅的偏爱,市民阶层更易接触到和喜爱深具民间性、淳朴性和自由性的民俗文化审美,这种具有鲜明选择轨迹特征的审美倾向和审美趣味间的差异,其根源在于各个审美群体在情感寄托和情感指归上的差异。正如李仲蒙所说,物有刚柔、缓急、荣悴、得失之不齐,则诗人之情亦各有所寓③由此可知,宋人审美的出发点是来自对自我内在的关照,依据自我所处的社会环境而生发和形塑的情感,导向和型化宋人审美精神的各类审美趣味和审美品格。换言之,宋人的审美价值观是由人生价值观决定的,而个性化的趣味的分流,特别是雅俗之间的互动交流,造成宋人审美活动的多样化,由此铸就了宋代审美文化的异彩纷呈。

总之,从宋代民俗文化审美来看,雅与俗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着重体现在以人格风范和人生审美境界为核心的人生美学方面,雅与俗两大审美研究范畴往往是相互较量又相互借鉴,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形成了时代特定的审美趣味俚趣。宋代民俗文化审美视野中的雅俗之辨,促使宋代审美意识的凝聚形成,宋人审美趣味的雅俗共赏,共同作用和推动了宋代民俗文化审美格局的构架,并成为宋代民俗文化审美的基本美学特质之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试论中国世俗审美文化的物欲化倾向
发布时间:2013-12-18
试论中国世俗审美文化的物欲化倾向 试论中国世俗审美文化的物欲化倾向 文艺美学论文 更新:2006-5-15 阅读: 试论中国世俗审美文化的物欲化倾向 关于中西文化和美学的比较研究,我们已经有了许多成果。这......
河北民歌的审美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21
一、歌词意蕴丰富 河北民歌汇聚了众多地区的语言特点并吸收了它们的精华,歌词内涵丰富,颇具特色,反映了河北劳动人民的淳朴与坦率。就歌词描绘的内容来说,可以把河北民歌的歌词概括为两方面: (一)描绘劳动人民生活的场面 河北民......
宋代民间借贷的特点与积极作用
发布时间:2023-06-23
借贷关系古已有之,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经产生。借贷业作为重要的经济门类之一,其发展贯穿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并一直延续至今。宋代是我国古代传统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商品经济出现了第二......
探宋代城市世俗音乐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7-28
探宋代城市世俗音乐的发展 探宋代城市世俗音乐的发展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探宋代城市世俗音乐的发展 摘要:宋代是我国历史发展中传承盛唐繁......
中国民族文化对宋代服饰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6-24
[摘 要]辽宋夏金元时代,民族文化交流异常频繁,民族之间彼此不断的交流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因此宋代的服饰较之以往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其中士真族和契丹族文化对宋代服饰的影响最为深远明显,通过分析宋代服饰中民族文化交流的一系列......
网络时代传统民俗文化拍摄尺度探析
发布时间:2022-12-08
【摘 要】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现了一个地方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对传统民俗进行拍摄纪录,可以忠实记录和保留一些地方特殊的传统民俗文化,丰富中华文化宝库。当前,随着互联......
由梅花诗来看宋朝社会的审美文化
发布时间:2023-01-04
摘 要:宋代美学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宋代文人对文化的审美在当时独特的社会环境下也显现出不一样的独特情怀。宋代梅花诗的创作兴盛,本文以梅花为主线从宋代社会的净土信仰和隐逸等方面来探讨宋代社会的审美文化。 关......
论宋型文化视阈下的宋代文体学
发布时间:2023-03-14
摘要:通过文化学视角观照宋代文体学,指出成熟繁荣、融会贯通的宋型文化对宋代文体格局的深刻影响,并从语言、雅俗和古今之变三方面,进一步论证文化和文体的关联,探讨两宋文体学的地位、价值和意义。把宋代文体学放到整个古代文体......
浅谈唐人小说中的节庆民俗意象及其文化审美价值
发布时间:2022-10-03
在唐代社会生活中,节日众多是一个鲜明特点,一年之中,就有元日、立春、人日、上元、晦日、中和节、春社日、寒食、清明、上巳、端午、七夕、中元、秋社日、中秋、重阳、下元、冬至、腊日、岁除等时序节日,此外还有佛诞日、皇帝诞日及......
宋代城市世俗音乐发展的浅议
发布时间:2013-12-17
宋代城市世俗音乐发展的浅议 宋代城市世俗音乐发展的浅议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宋代城市世俗音乐发展的浅议 更多 精品 来源自 3 e d u 海 量 教 案......
从剪纸艺术浅析民俗文化
发布时间:2022-12-17
摘要:剪纸 艺术 反映出 中国 的传统思想和古老文化,文章浅析了剪纸艺术与民俗文化之问的联系。 关键词:剪纸:艺术;民俗文化 中华大地,流淌了五千年的文明血脉,华夏民俗,铭记着老祖先的生生不息,民间剪纸是民俗文化的......
探析湖南民族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
发布时间:2023-05-13
湖南民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湖南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结晶。1980至1985年,曾对湖南全省民族民间舞蹈进行了全面的普查。据调查统计,全省现有舞种近400个,舞蹈节目数以千计,丰繁多样,异彩纷呈。 艺术的本质特征......
试论侗族大歌的民俗文化及其艺术特征
发布时间:2023-05-29
摘要:侗族大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它反映了侗族的历史和变迁,表现了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层面,是侗族民俗文化的结晶。本文就侗族大歌的民俗文化及其艺术特征进行阐析,以使人们对侗族大歌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侗族......
突出传统文化特色 传承关东民俗风情
发布时间:2022-08-27
突出传统文化特色 传承关东民俗风情 通化县东来乡鹿圈村位于石湖镇老岭山脉,罗圈沟河畔,距通化市区35公里。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土质肥沃,物产富饶,空气清新,民风淳朴,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是一个文化底蕴极其厚重、人与自然......
呼唤具有审美特质的散文教学
发布时间:2022-07-24
" 一、鉴赏散文的意境美 “意境”两字在许多人心目似乎只属诗歌,其实不然,“意”,情思也;境,形象也。散文既是一种自由多样,关注真实世相的文体,自有其对特定意境的追求;古有“诗文一家”“文中有画”之说,也揭示了意境美不独为......
论宋代话语共同体与市民文化的形成
发布时间:2023-05-04
摘要:宋代市民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志。历来被史学研究者特别是宋史研究者所忽视的“话语共同体”,是宋代市民文化形成的知识资源与人力资源的重要支撑。此对于了解宋代市民文化的形成及揭开宋代的社会生活画卷具有重要意......
湖南花瑶民俗舞蹈的审美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8
0 前言 花瑶地处我国湖南省境内的湘西南腹地,这种地域特点使得其长期因交通不便而较少受到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特点。2010年1月26日,我国虎形山-花瑶正式获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这也使得花瑶的旅游业发展开......
论我国民俗体育的地域文化特征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2-11-03
" 论文关键词:民俗体育 地域文化 特征 发展 论文摘要:从文化学视角,对我国民俗体育的地域文化特征与发展进行了探讨。我国民俗体育从活动方式到文化内涵都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征;民俗体育的地域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民族性、传统......
民俗旅游的文化政治
发布时间:2013-12-17
民俗旅游的文化政治 民俗旅游的文化政治 民俗旅游的文化政治 1990年代以来,在很多场合下,民俗文化不再被权力政治一味地贬损为“落后”、“迷信”、“原始”、“蒙昧”,而是被发明为宏扬民族传统文化、向外......
浅析清代中期隶书的审美特征
发布时间:2023-01-27
清初国势初平,作为文化范畴的书法和政治、经济相同,都以平稳的姿态过渡,因此清初基本上延续的是晚明书风。而清中期文字狱、金石学等文化现象引发了书法革命,在这场革命中隶书得以复兴。这时期隶书取得巨大成就,其足以与唐楷、宋行......
英美文化与习俗拾零
发布时间:2023-07-18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与习俗。我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要对英美文化与习俗有一些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1.“老”字犯忌在中国,我们习惯称别人为“老师傅”、“老大爷”、“老兄”、“老同志”、“老大姐”等,其实听话人未必真有那么大年纪。然而,在绝大多数西方国家里,“老”字则意味着一个人体弱多病,成为社会的包袱。因此,人们是非常忌讳“老”字的。2.胖并不是福中国人好久不见总喜欢夸奖对方一句:“好.........
图案造型的审美特性释解
发布时间:2013-12-17
图案造型的审美特性释解 图案造型的审美特性释解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图案造型的审美特性释解 更多 精品源自 3 e d u 试 题 因拙出古、因古出简的审美特征 (一)因拙出古......
论体育文化审美心理特征
发布时间:2023-06-16
一、引言 人类的生活实践是一门以科学发展为前提的实践过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不断地改善自己的体能和智力,逐步发展为身体活动,形成了体育学。并从混沌蒙昧状态中历经了精神上的觉醒,开创了审美心理学。......
宋代民间娱乐活动中的音乐表现及特征
发布时间:2023-07-03
摘要:宋代民间音乐集中体现在宋代民间的娱乐活动中,不仅开启了古代音乐的新篇章,而且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具有重要影响。宋代民间音乐的繁荣和兴盛是宋代音乐发展的主要特征,宋代音乐的主流开始转向平民音乐,......
简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体现
发布时间:2023-02-02
我国的民俗文化是世界上民俗文化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为民俗文化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民俗文化中蕴含的优秀传统精神、文化内涵能全面提高文学作品的底蕴。一、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体现,主要集中在居行民俗、礼节民俗、生活民俗、乡土民俗等几个方面,在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重.........
了解传统美术文化提高审美能力
发布时间:2023-06-21
了解传统美术文化提高审美能力 我们以前一谈美术教学论文就是素描、色彩、速写等方面的教学经验、心得,或又是自己在教学中如何教授学生等等内容。这些都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探讨,而对如何培养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方面的文章却是少之......
声乐艺术的大众化审美解析
发布时间:2023-05-07
摘要:随着声乐艺术的发展,大众化审美日益成为主流。声乐艺术是人们不可缺少的文化生活,是人们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审美是一种理想性的活动,人们的审美是不断变化的,审美的提升促进声乐艺术的提升,声乐艺术的发展也影响人们审美的变化,对人们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审美效应。大众审美与声乐艺术相互作用,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价值。本文通过审美的大众与艺术的发展,探讨声乐艺术的大众化审美关键词:声乐艺术;.........
浅析宋代民间信仰兴威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3-07-02
两宋时期(9601279),是中国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时期,是民族又一次大融合时期,也是中外文化大交流时期。这一时期,繁荣的经济,复杂的政治形势,汉族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多元并存,及其由纷争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使中国文化发展到......
民间美术之色彩审美特征探索
发布时间:2022-12-08
摘要: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的沉淀,中国民间美术承载着中国,近千年的文明与思想的传承,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审美的具体体现。中国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是相当丰富的,而民间美术却是中国民间精神的具体体现,充分地展现了中......
浅谈《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
发布时间:2023-05-25
浅谈《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 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生活文化项。民俗是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也是民族生活在历史中积淀的宝贵财富。它包括有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
浅析中国餐饮业中的民俗文化因素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餐饮民俗文化的表现方式有两种,分为有形和无形。有形文化即从感官上让消费者感受一家餐馆的民俗文化特色,无形文化则是从特殊寓意及精神寄托等角度提升餐厅的文化内涵或彰显特色。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走出去”的中国餐厅不......
茶包装设计中民俗文化的运用分析
发布时间:2019-10-06
包装设计的首要元素并非精美,而是能够成功的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从而提升其购买的倾向性。当然,吸引注意力的前提是这种商品的包装设计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内涵,肤浅夸张的设计只能一时吸引其眼球却不能引起购买者继续购买的欲望。茶不同于其他商品,在我国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所热衷追逐的美好事物。很多诗词都有对茶的写照,所以对于茶而言其包装设计与中国特色的文化是离不开的。民俗文化是中国特.........
宋代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解析
发布时间:2022-11-25
一、宋代山水画中的人 宗白华先生《美学散步论中国的绘画》中有言:中国画家不是没有个性的表现,他的心灵特性是早已化在笔墨里面。有时亦或寄托于一二人物,浑然坐忘于山水中间,如树如石如水如云,是大自然的一体。这段话点明了中国......
从《端午的鸭蛋》说“民俗文化”
发布时间:2023-04-18
从《端午的鸭蛋》说民俗文化八(下)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作者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对每一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色,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端午的鸭蛋》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小叙事的.........
独特街景:浅谈香港的民俗
发布时间:2023-01-11
香港是国际大都市,让人惊讶的是,诸如太平清醮、打小人、许愿树、烧黄纸、吃大盆菜等,这些民俗却一直延续至今,成为独特街景,亦是港府推广旅游的一大法宝。 市民排队打小人 3月 6日,农历二月初六,24 节气中的惊蛰。这一天,尽管......
浅议中国民间美术的现代审美
发布时间:2013-12-18
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局部,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自身,具有极为丰厚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集和结晶。中国民间美术的审美方式与外型办法对现代设计无疑具有宏大的参......
现当代文学中的民俗学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民俗的本质是人民群众集体生活的总和,它是历史长河中继承发扬的一种综合文化,是文学艺术风格形成的渊源。民俗在文学作品中呈多层次渗透,文学民俗化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民俗是人类生活中普遍而特殊的一种社会民族集体文化意......
关于宋元时期广告的文化特征
发布时间:2023-02-28
" [论文关键词]广告 宋代 元代 文化特征 [论文摘要]广告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广告符号,宋元时期的广告鲜明地体现了宋元时期的文化特征:宋代广告艺术性明显增强,文化内涵丰富,富有民族及地域......
传承创新中原农村优秀民俗文化的时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2-07-31
摘要:中原农村优秀民俗文化孕育并传承了中原人民生生不息的灵魂,不仅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当下多元文化冲击的背景下,其在文化的传承与延续、经济资源的发掘与竞争力的累积、社会秩序的维护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等方......
关于审美文化的现代性问题
发布时间:2023-01-12
在现代社会,审美文化发生了分化,形成了精英审美文化和大众审美文化两种不同的形态,并出现审美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冲突。这些问题都与现代性以及审美现代性有关。我们必须重视这些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并且解决这些问题。 一精......
宋代镇的性质转变特征、影响及相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31
摘要:军事镇寨向经济市镇的性质转变是市镇机能转变的重要方面。本文以海盐县澉浦镇为中心,对宋镇的政区形态变化、县镇关系、“皇权下县”等问题进行考证,揭示出当地传统市镇的军事及行政机能渐趋退化,商业机能日渐凸现,有利于加深我们对唐宋时代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变化论题的认识。关键词:宋代镇的性质演变特征意义中图分类号:K2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05(2017)03-20-29镇,始置于.........
跨越千年的民俗艺术释解
发布时间:2022-11-01
跨越千年的民俗艺术释解 跨越千年的民俗艺术释解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跨越千年的民俗艺术释解 来源 一、凉山彝族女性头饰的区域与年龄、种类的划分 有许多民俗专家都将少......
论审美文化中的当代情结(1)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审美文化中当代情结的提出与表现 审美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项。当前社会正面临着一个文化转型,如从文化转型的过程来看审美文化这一子项,那么它不过是转型过程的一个方面,然而当我们从具体的文艺创作和接受等状......
全球化语境下的当代审美文化(1)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讨论如下几个问题:如何认识与把握以经济一体化为驱动力的在审美文化方面逐渐形成的全球化语境;学术界有必要从全球化语境的实质、内涵、判断的核心标准以及本土文化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生存等方面作出解释。其次,应......
英美文学中审美传统以及文化气质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2-12-29
摘要:英美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显示其文学创作内涵的同时,也表现着一定的历史、民族文化特色。本文旨在探讨英美文学中所表现出的审美传统以及文化气质。 关键词:英美文学 审美传统 文化气质 英美文学在古罗马与......
“五四”时期民俗文化学的兴起
发布时间:2022-11-29
像大家所知道“五四”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是值得我国人民(特别是文化界)长久纪念的一个伟大的节日! 自本世纪20年代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学者们对于这个历史上的伟大运动——对于它的过程、性质、起因......
新媒体时代网络音乐文化传播特征解析
发布时间:2017-07-17
1、新媒体时代网络音乐文化传播特征1.1存储的海量化在多媒体技术下,音乐能够被海量存储,特别是云时代的到来,音乐存储技术已经十分发达,海量存储音乐已经不成问题;与此同时,手机存储量随之增大,其内容与形式呈现海量化趋势。1.2传播的多样化在新媒体中,音乐传播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首先,播源不再单一。在新媒体下,音乐传播的覆盖面更加丰富,除了专业人员,业余爱好者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渠道获得相应的音乐;其次,.........
当代西方大众文化本质解读
发布时间:2023-02-19
大众文化是当代西方 社会 的一种主要文化形态。它是西方 工业 化、城市化、市场化 发展 的结果,是一种商业化、娱乐化、消费化的文化形态。由于大众文化以满足大众的娱乐、消遣、休闲需求为旨归,因此,它的一个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对感......
景东花山乡春节习俗的地域文化特征与现代变迁
发布时间:2023-05-15
花山乡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城东南部,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哀牢山西坡,花山乡政府所在地距离景东县城60公里。境内居住着汉、彝、哈尼、拉祜、回、藏、瑶、傣、白等15种民族,少数民族占33%。在花山乡这个多民族融合的聚居地,春节......
景东花山乡春节习俗的地域文化特征与现代变迁
发布时间:2023-04-14
【摘 要】景东花山乡春节不仅延续着传统的习俗,还有独特的地域文化风俗。春节作为一个共享受性的节日,不仅增进家族成员间的情感交流,还促进区域内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在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春节习俗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冲击......
感悟美术传统文化 突破审美理解瓶颈
发布时间:2023-02-04
感悟美术传统文化 突破审美理解瓶颈 【摘 要】审美理解是审美心理结构的关键一环,而缺乏对美术传统文化的感悟往往是提升审美理解力的瓶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创作背景资料和相关的美术传统文化两个维度丰富知识积累,继而用想象力......
天津民俗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07
天津市是我国四个直辖市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尤其是民俗文化非常兴盛。近年来,随着天津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天津的民俗文化旅游也得了较大的发展,对于发扬传统文化,带动就业,提高当地人们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都有着......
北宋汴京民俗体育活动与项群分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0
【摘要】北宋时期,汴京城市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城市,其体育活动项目多样,有些体育活动项目还起源于北宋汴京,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逻辑归纳法等,收集整理兴盛于北宋汴京的各种民......
广西少数民族岩画艺术特点的现代审美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3-03-23
广西少数民族岩画艺术特点的现代审美与创新 广西少数民族岩画艺术特点的现代审美与创新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广西少数民族岩画艺术特点的现代审美与创新 精 品 源自中 考备 战 ......
夜鱼散文的审美特征
发布时间:2023-02-03
最早欣赏夜鱼的诗歌,感觉有一种苍凉悲壮的美感。夜鱼的《河畔春晨》、《茅针草》、《永远的香橼树》、《古镇》和《在杭州运河边散步》等新诗饱含着浓烈的乡愁气息,弥漫着或浓或淡的反讽意识,寄予了作者对现代都市文明的排斥与批判,以及对古朴典雅传统的农耕文化的追慕与缅怀。再读她的游记组章《进入西北大地的三种方式》和系列乡情散文《时光书四篇》,夜鱼文学创作的审美倾向愈来愈清晰明朗,这组游记寄托了作者对神奇苍凉雄.........
汉语言文学中审美问题解析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要:中华文化的伟大与渊博既在于它的工艺美术与实用技术方面,同时也在于它的汉字方面,由汉字所记载的文化典籍对中国的各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无论是正史还是诗词歌赋,都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不同文化形象的中国,既有温文儒雅的君子形象,也有自由散漫的诗人,还有高雅严谨的圣人,从各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因此本文就从汉语言文学方面进行分析,一点点寻找汉字之美。关键词:汉语;语言文学;审美问题汉语言随着.........
《遇合奇缘记》中的满族民俗文化
发布时间:2022-08-11
摘要:《遇合奇缘记》是稀见的清代女性剧作,作者化名桂仙,以按年月实录的方式记述了自己与情人椟珍的一段奇缘。由于作者及剧中主要人物为满族人,且剧本纪实性强,我们可以从剧本中挖掘出民俗文化的相关线索。 关键词:《遇合奇缘......
浅析唐诗宋词中以愁寄情的审美意象
发布时间:2023-03-30
摘 要: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常用概念, 它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在我国传统诗词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很多大家所熟知的意象。本文以唐诗宋词为例浅析其中的酒、月、雨这些寄托作者主观愁情的客观物象,从而体会古......
内蒙古民俗文化旅游商品化对策研究探析
发布时间:2022-11-03
内蒙古民俗文化旅游商品化对策研究,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内蒙古是一个民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开发、推介具有浓郁内蒙古特色,系列完整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是内蒙古树立旅游形象、增强旅游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简析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伦理性特点与成因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传统 论文摘要:从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伦理性特点、“比德”理论、伦理判断影响审美判断三方面入手简析了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伦理性特点,并指出中国长期处于宗法社会以及儒家思想的促进作用是形成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伦理......
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中的文化保护和传承
发布时间:2022-12-19
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中的文化保护和传承 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中的文化保护和传承 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中的文化保护和传承 文章 来 源 教 育 网 【摘要】本文阐述了民俗生态旅游的定义,并以贵州天龙屯堡古镇为例,从旅游展演的崭新......
中国当代红色文学经典的审美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9
基金项目:本文为西安培华学院校级课题成果(课题编号:PHKT20140741) 摘 要:“红色经典”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对红色经典文本的传统研究只是把其放在十七年文学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来进行。由于“红色经典”特殊的时......
浅绛彩瓷的审美特点及其文化意蕴
发布时间:2023-04-30
浅绛彩瓷的风雅之美,成了那个时代士大夫阶层风雅的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浅绛彩瓷作为晚清同光之际那段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有关它的发端、兴盛和衰落的复杂历史背景和多重......
解读明清小说的本质特征与和谐文化
发布时间:2023-06-12
一、引言明清小说的形象和具体化使得小说的发展由盛转衰,逐渐成熟,其本质特征除了艺术的写实手法,更重要的是中华民族的和谐文化,明代的印刷业的繁荣为小说的创造奠定了物质基础。明代小说主要包括长篇和短篇两大类,小说的描述中有事实也有虚构。《三国演义》是明代初期罗贯中的著作,是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水浒传》是一部勇士奇谈小说,作者施耐庵主要描写了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西游记》是仙神小说的优秀代表作,吴承.........
民俗旅游的文化政治详细内容
发布时间:2023-04-01
1990年代以来,在很多场合下,民俗文化不再被权力 政治 一味地贬损为“落后”、“迷信”、“原始”、“蒙昧”,而是被发明为宏扬民族传统文化、向外来 旅游 者展示本土形象的旅游资源。一时间, 中国 大地上大大小小的民俗村、民俗城、民......
文化变迁与民俗学的学术自省
发布时间:2023-07-17
20世纪即将降下帷幕的时候,人们清楚地看到,由于社会发展变革速度加快,中外及各民族文化的频繁接触与传播,新事物层出不穷,包括民俗文化在内的文化事象正发生种种错综复杂的变化,异文化间出现了大量的互动和转移。 面对着这急剧变......
浅谈《红楼梦》中苏州的民俗文化
发布时间:2023-04-02
摘 要:《红楼梦》作为清代小说的杰作,也描写到了苏州的民俗文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苏州的日常生活,包括饮食与服饰内容,出行与娱乐方式;二是苏州的岁时节日,包括节日与节气的有关描写;三是苏州的民间信仰,体现为两......
浅析公共文化政策如何引导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14-01-17
一、选题依据 民俗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历史的进程民俗文化面临着生存环境逐渐缩小,它的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制定公共政策引导其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新时期我国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文化繁荣的要求,也是我国精神......
试析音乐审美体验中音色要素的特质艺术
发布时间:2023-06-01
试析音乐审美体验中音色要素的特质艺术 引言 音色是音乐构成的基本元素之一,是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主要特性。人们之所以能够区分开发声体正是取决于不同发声体本身所拥有的独特音色。所以,音色不仅仅是音乐构成的基本元素之一,还是......
论元代青花纹饰特点及其审美特征
发布时间:2023-07-08
“青花瓷”始于唐,成熟于元。元代青花在继承唐宋制造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使之更趋于精美。在其温润如玉的器表上,装饰了内容丰富的纹饰,并以其幽静流畅的纹饰画面,丰富巧妙的构图,鲜丽明亮的色彩配置,多种装技法的运用,共......
宋代诗歌中的草意象文化探究
发布时间:2023-01-17
一、草意象的起源与分类意象在中国古代的文化和诗论中,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在中国传统美学里,始终占有突出的中心地位。梁代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提出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唐宋以降,审美意象理论成为中国美学研究的中心课题,几乎遍及诗、书、画论之中。如晚唐的司空图就把物象与心象联系起来考察,从诗学角度标举意象说: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
艺术的审美本质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9
论文摘要:本文将“从一般观念、审美观念到艺术观念和艺术题材”作为研究时象,选取一个在过去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研究中很少涉及的方面。以的文人画为例,从描述的角度,阐明文字创造的观念一直支配图像,即视觉艺术的创造在建构中国艺术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凡属于在艺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延续很长时间的艺术流派和艺术类型,往往是由某些重大的或者说重要的一般观念所引导的。而所谓的一般观念,首先是指它.........
客家围龙屋文化的美学解析
发布时间:2023-01-16
摘要:从魏晋时起,中原人民为躲避战乱及其他原因,三次大举迁徙至华南地区,散布于两广、福建、江西等地,因在官府入户籍时要有别于当地土著居民而被称为客家人。客家文化、历史、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客家建筑是最吸引人之处,......
城市民俗文化承载新中国梦
发布时间:2022-11-01
摘 要:在新时代的发展潮流之下,中国紧跟时代的发展,习总书记也提出新的指导思想中国梦。中国梦作为新一代人的伟大梦想,是要弘扬中国精神、民族文化,使文化大花园百花齐放。在新时代下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就一定会带来中华民族文化......
群众文化中的审美文学评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群众文化中的审美文学评析 群众文化中的审美文学评析 群众文化中的审美文学评析 防止审美文化的蜕变——从知识走向媚俗 审美文化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直接反映着民众文化审美活动的发展方向,它不仅对于个人审美情......
从四神像图解汉代审美内涵
发布时间:2023-04-29
2014年6月,河南省南阳市百里奚路发现了一批西汉古墓葬。值得一提的是,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四神图彩绘漆棺备受考古专家关注。棺室分外棺和内棺,特别是外馆以黑漆为底,棺体上刷黑漆,施彩绘,四面彩绘分别代表东、西、南、北方位的......
文革中的民俗现象
发布时间:2023-06-26
“文革”十年,是当代中国历史上一段十分重要而又特别的时期。简单说来,“文革”的发生,是“文革”前若干年中国政治与社会生活中某些因素逐渐累积的结果;同时,“文革”的遗产,至今仍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它的影响的存在。这便是研究“......
宋代台谏的异化探究
发布时间:2023-03-26
台谏,是台官与谏官的合称。宋代以前,台、谏属于两个系列,履行不同的职责。唐时,台官指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其职责是监督宰相及百官;谏官指谏议大夫、拾遗、补阙、司谏、正言,其职责是专门讽谏皇帝......
水彩画的审美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7
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水彩画传入中国后经过历代水彩画家的不断探索和研究,逐渐形成了具有东方意韵的中国式水彩画。尽管水彩画在中国已逐步走向成熟,但由于对水彩绘画语言内涵、精神认识不足以及对水彩画独立审美取向缺乏研究,以至于......
汉代画像砖的民间美术构图特点
发布时间:2023-03-10
摘要:汉代画像砖是在汉代重视丧葬的礼俗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属于汉代的民间丧葬雕刻工艺,它的题材、构图等方面自然也凝聚着民间美术的特点。关键词:画像砖;民间美术汉代画像砖从雕刻工艺而论,它只能看成是民间艺术,从现出土的汉代......
宋代花鸟画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12
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战国、汉代的帛画上就已经有各种花、鸟、虫、鱼的生动形象,中晚唐时花鸟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起来,但并未成熟,五代画坛涌现了西蜀的黄签和南唐的徐熙两位杰出的花鸟画家,然而宋代的花鸟画在黄签、徐......
谈汉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审美特征
发布时间:2022-11-14
随着女性主义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传入我国并日渐盛行,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这不仅为古代文学史的重新审视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成为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女性主义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引入,有助于我国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史的研究,并导致道德观、价值观乃至审美观的变化,并有助于构建我国新时期女权主义者所极力倡导的双性和谐的诗学体系。两汉时期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文学史、美学史乃至思想.........
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民族声乐作品审美观探析
发布时间:2013-12-17
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民族声乐作品审美观探析 民族声乐作品审美观是指对于民族声乐作品的审美评价标准与直观观感。民族声乐作品审美观离不开民族传统文化wWw.LWlm.com的浸润,可以说民族传统文化深刻的影响着民族声乐作品审美的方方面面。我......
论析俗文化的广告传播
发布时间:2023-03-23
【论文关键词】俗文化;广告转播;影响 【论文摘要】俗文化是指与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广告与俗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俗文化在广告传播中有多种表现,只要表现在民间风俗和民间心理两大方面。广告在传播俗文化的同时也影响、改变了俗文化......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文化冲突解决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12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还很贫瘠,处于精神孤岛中,导致主文化的缺位,犯罪亚文化逐渐形成并大行其道,要建设积极的主文化来占领农民工文化的空间。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文化冲突解决。 如把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纳入......
刍议生态文化与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结合
发布时间:2023-02-01
摘 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影响正在逐渐扩大,特别是对绿油油目的地文化的印象,如果不加以控制,将会变成不利影响。生态文化和民俗文化是旅游文化的两个分支,如何处理好生态......
解读《道德经》中蕴含的审美文化与思想
发布时间:2023-04-18
【摘要】老子的《道德经》博大精深,包含了对人生、生命、自然、世间万物的认识、感悟和理解。老子一生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以自然为美,以无为胜有为。《道德经》已成为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作,其中蕴含的大智慧涉及各个层次......
民俗体育文化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8
文化的定义至少有二百种,广义的来说,是一种人类活动共有的模式,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是一种历史、社会现象。民俗是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不可缺失的一个分支,而民俗体育是传承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其重要性也就不......
咸丰县民族文化特征浅析
发布时间:2023-06-21
【摘 要】咸丰县的民族文化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以土家族文化为主体,巴楚文化、巴渝文化、汉文化、土司文化、土苗文化等多种文化相互融合而成。受其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咸丰县民......
浅谈清代钱币中花钱的文化习俗
发布时间:2022-12-02
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比较落后,对很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未知的事情没有办法解释,人们往往就将这些事情归结到神灵上,因为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人们往往将希望寄托在一些物件上面,比如清朝的辟邪花钱,它是一种古钱币,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