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计算机应用类专业课程衔接的优化策略

计算机应用类专业课程衔接的优化策略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2 01:09:55
计算机应用类专业课程衔接的优化策略
时间:2023-03-22 01:09:55     小编:

摘要:实现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对教育资源整合形成使用效率以及培养职业教育优秀计算机人才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维系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当前中高职计算机应用类专业课程衔接方面存在课程设置脱节、课程建设标准不统

一、缺乏制度建设保障等问题。因此,整合计算机专业资源,统一教学标准,建立各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制度建设等措施是实现中高职计算机应用类专业课程衔接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衔接;策略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深入推进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基于信息化为主导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不断发展成为民众创新创业的工具。计算机应用人才不断成为社会领域的重要需求岗位。因此担负立德树人、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形成了发展的契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统筹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1]。对于计算机应用类专业来讲,中职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基础,高职教育是中职教育的提升,因此,计算机课程衔接是维系教育质量的关键。做好课程衔接不仅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的纵向发展,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更好推进。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当前中高职计算机应用类专业课程衔接方面却存在较多的不足,特别是课程衔接过程当中的不完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人才质量培养。因此,基于当前形势下探讨中高职计算机应用类专业课程衔接的优化策略,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显得极为重要。

1中高职计算机应用类专业课程衔接的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于为我国培养和输送优秀技能人才。中高职课程衔接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现代职业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专业作为学校领域的重要课程体系,如何有效进行课程衔接是实现专业教学、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是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路径。基于中高职课程内容衔接为主导的模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实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必然要以中高职课程衔接为出发点,形成有效的职业课程推进。其二,中高职计算机课程进行有效衔接是对完善中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利于中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现中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重要保障[2]。

2中高职计算机应用类专业课程衔接的现状困扰

2.1课程体系重叠,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尺度不一

当前社会高考形式的突变,以技能高考、学校单招为主体的学生主体逐年呈现上升趋势,而参与高考统招的学生基数不断降低。因此基于计算机专业为导向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形成了不同的基础状况。对于计算机课程体系的问题方面,存在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课程自成体系,从宏观上来讲未能形成共性的课程标准。因此中高职计算机课程在内容、资源、方向方面有较多的重复性、侧重性不同等现象,造成课程体系脱节与重叠。另一方面,则是受制于课程内容方面的不统一,学生自身的基础能力不同,特别是中职院校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高职院校重视程度相对不高,未能将之前的专业知识转化成当前学习的基础。而是在进入高职院校后,将之前学习的东西重新进行学习,造成学习资源的过渡浪费。

2.2知识水平能力差异性大,文化课程脱节

当前办学形势的多元化发展,基于中职为主导的职业院校是职业院校教育的重要阶段,它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其定位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而在发展前景方面,21世纪初指出要推动布局结构调整、资源整合等方式逐步打破部门界限,推动中高职教育走向融合。而不可否定的是当前中职教育当中以技能为主导的办学模式使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存在较多问题。特别是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当中,受制于重视程度相对较低的问题,学生在文化知识学习薄弱。相较于其他高考统招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逐渐形成了两个主体的学生知识水平能力差异性大,文化课程脱节的现象,从而在中高职课程学习衔接的过程当中产生问题。

2.3制度措施方面缺乏,课程资源衔接没有保障

当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以中高职课程衔接为主体的政策措施不断深入推进。需要指出的是制度方面的不完善和资源整合的操作性不强依然是课程衔接问题的弊端。中高职课程的衔接作为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任务,因此实施操作性强的制度建设极为重要。长期以来,我国也出台了相关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制度政策文件,但各方面的资源需要文件细则进行支撑。中高职课程资源的衔接仅仅存在于理论为导向的制度方案当中,实际缺乏具体相关的实施细则和配套的监督措施[3]。例如,当前计算机专业课程标准方面,课程衔接过程中目录审批制度缺乏,导致课程重叠、不想融合等现象问题。再如计算机课程在操作方面制度方面的不足,以致课程资源在中高职衔接实施过程当中难以进行创新与改造,从而使课程结合方面缺乏对接,课程无法进行相应的结合与改进。

3中高职计算机应用类专业课程衔接的措施研究

3.1以课程资源为导向,整合资源统一教学标准

职业院校的目标主要是以技能型人才为导向,因此突出职业技能进行发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极为重要。所以建立以中职向高职发展的共向课程资源是其衔接过程的必然路径。在教学内容上整合资源,需统一教学标准,形成中职教育基础性、实用性和操作性;高职教育阶段突出技术性、创新性和拓展性的特点。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确立中高职计算机课程衔接的教学目标。实现教育目的需要建立共性的发展目标,根据当前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发展需要及人才培养计划、毕业生的就业等相关情况建立课程目标。再进行职业院校每个阶段的相关课程设置,过程当中要根据中职学生阶段和高职学生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以此实现课程学习过程当中的重复性等问题。其二,制定基于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资源衔接的标准。对中高职专业课程的职业标准进行体系建立,实现专业一体化的课程标准。过程当中要凸现区别于中高职计算机课程教育的技能目标[4]。以此为导向形成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统一。

3.2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学生主体因素差异过大是形成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的重要因素,文化课程脱节,学习基础薄弱是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存在的重要问题。因此突然课程衔接的桎梏需要强化职业教育各个阶段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问题。当前形势下,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都是满足社会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所以通过市场与企业对人才需求进行目标培养是进行改革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相关市场调研和研究了解到,当前计算机专业对社会服务的职业定位主要包含管理、维修、设计开发、服务等指标因素。因此基于职业定位来明确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现学生主体层次不一致、文化知识水平不一以及各阶段人培目标进行课程体系设置的重要手段。

3.3以制度政策建设为保障,完善职业资格体系

完善中高职计算机职业教育体系的统一发展,不仅需要政策制度的宏观调控,更需要渗透到各个阶段进行各项制度的完善。一方面,完善计算机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和相关的等级考核制度,特别是对职业教育各个阶段设置相适应的职业鉴定考核要求。以此形成中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不同的培养方式。另一方面,则是基于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方面完善教学改革的相关制度。如完善专业课程操作化制度,对各个阶段的教学资源完成相统一的课程改造与创新,并建立相关评估和考核监督体系,通过具体评价指标促进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李秀媚.现代职教体系视域下的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J].教育与职业,2017

(8):19-23.

[2]秦晓燕.中高职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的研究———以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

(20):96-97.

[3]贺华.中高职衔接的理论基础研究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15(S

2):357-360.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