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女性主义技术史研究的历史分期

试论女性主义技术史研究的历史分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5 01:22:32
试论女性主义技术史研究的历史分期
时间:2023-04-15 01:22:32     小编:

〔摘要〕 从编史学的角度梳理和分析了女性主义技术史的发展脉络及其编史理念的变迁,认为其先后经历了精英史、社会史和文化史三个基本发展阶段。其编史理念从“补偿式”转向“批判式”及“多元化”;研究视角从生理性别转为社会性别;编史内容从西方社会中的技术性别政治扩展到非西方社会中的性别与技术研究;编史目的从力争两性在技术史上的同等地位转为揭示技术的父权制内涵,并趋向于从传统的“身与心”、“男与女”、“人工与自然”、“奴役与解放”等二元论中突破出来,赋予技术史以新的评价视角。

〔关键词〕 编史学;女性主义;技术史

一、 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越来越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技术领域的性别议题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为女性主义学者所关注。经几十余年的积累,女性主义技术研究已成为当下西方技术史和技术哲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分支。然而,相比于女性主义技术史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对这些研究的编史学考察和分析却相对欠缺。

然而,尽管女性主义技术史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却显现出比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更快速的发展势头,尤其是在近10余年来,关于技术史的性别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能为女性主义科学元勘走出理论困境提供启发。在此背景下,亟需对女性主义技术史研究进行学术史的梳理和总结,对其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分期,这不仅有利于学界从整体上了解女性主义技术史的发展脉络和前沿趋势,同时亦能为本土化的经验探索提供借鉴。

二、女性主义技术史研究的

三个基本阶段

不同于莱曼等人按时间或主题形式对女性主义技术史研究进行梳理,本文更关注构成女性主义技术史研究的两大方面――技术观和性别观的变化,进而以此两方面的嬗变为主要划分标准,尝试对女性主义技术史研究的发展进行分期,并将其大致划分为三个基本阶段。这是因为技术观和性别观是构成女性主义技术史研究的根基,它们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编史主题与内容的变迁。

(一)“补偿式”技术精英史

20世纪70年代末,通过对传统技术史研究的重新审视,女性主义学者发现妇女在技术史上的缺席并不是因为她们天生不适合从事技术活动,而应归因于传统史学家将关注焦点放在父权社会中的男性显要人物身上,其历史叙事体现了男性对技术的观察视角,或明或暗地否定了女性在技术史上的地位。另一方面,由于受20世纪以来将技术与机器、工业文明直接关联的技术定义的影响,传统技术史家往往只关注男性发明创造的技术以及具有男性气质的技术,而类似于家用技术、纺织技术等主要由女性从事的或者具有“女性气质”的技术领域则往往被忽视。

正是在试图强调和恢复女性的技术史地位的学术目标引导下,同时受传统“精英史”编史理念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的女性主义技术史研究的编史目标主要是通过挖掘被传统技术史所忽视的杰出女性的重要贡献,或者充分展现女性传统技艺在技术变迁中的价值,从而为女性争取在技术史上的平等地位。相关经验研究成果最初以优秀女性人物传记的形式呈现,例如关于凯利(Florence Kelley)和埃姆斯(Blanche Ames)的传记介绍[6]。这些研究成果实质上是与男性精英的技术史相对应的、西方女性精英的技术史。一些文集中的论文也描述和讨论了女性在技术变迁中的积极作用,如特雷斯科特(Martha Moore Trescott)主编的文集便描述了妇女在工业、发明等领域的贡献[7]。除追溯技术史上的优秀女性、重新挖掘和肯定女性在主流技术领域中取得的成就以外,史学家们还将技术史研究的对象扩展到被认为具有“女性气质”的技术领域。例如,柯旺对洗衣机等家用技术的研究,便探讨了这些技术对女性和家庭日常生活的影响,主张家用技术与主流技术一样值得关注,工业革命不仅发生在公共领域,也发生在家庭内部[8]。麦高(Judith A. McGaw)也提出家务场所应该如工业化的工作场所一样受到关注[9]。 可以说,这一阶段的研究侧重于凸显女性在主流技术领域中的作用,目的是为了弥补传统技术史叙事中女性的缺席,将女性“填补”到技术史的画卷之中。这一阶段的大多数研究实质上仍然是以男性的准则来衡量女性技术行动者,以男性的标准为参照来考察女性的技术活动。这是一种“补偿式”的研究模式,尚未对技术的父权制文化特征的进行揭示和批判,也没能对本质主义的性别观提出反思。正如莱曼等所言,女性主义技术史的研究“绝不是简单地将少数女性插入历史的记录之中”[1]

(13)。但是,这类研究并未随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正如麦高所说:“我们依然生活在保守的时代,战争史诗和英雄主义的故事非常流行,在此情况下,女性主义者也有很好的理由寻求杰出的榜样和先驱者。[10]”并且,这些具有开创性的工作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女性主义技术史的重视,虽然没有摆脱“精英史”传统的束缚,但是转变了传统技术史研究长期以来对女性技术活动以及具有“女性气质”特征的技术领域(常常是日常生活技术,包括食物采集、烹饪、衣物清洗等)的否定和忽视,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逐渐动摇了“辉格史”的编史理念。

并且,从另一角度看,缺乏的并非女性技术革新者和发明者,而是发现和展示她们的更宽阔的技术视野。由于女性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家庭,即使女性发明家想将其技术发明引入生产体系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也需要通过男性创新者才能实现。因为男性不仅在经济上拥有优势,而且在绝大多数的技术领域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如此看来,通过表明女性对于技术的重要贡献,以及具有“女性气质”的技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意义,相关的技术史研究最终有利于促使女性主义学者挑战技术问题上的生物决定论,揭示父权制社会文化对技术发明与创新的抑制影响,甚至拓宽对“技术”的定义,有利于“割断技术与男性活动之间的脐带”,因为“把技术等同于男性的观念之所以经久不衰,并非基于先天的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差异。相反,它是性别的历史建构和文化建构的产物。[11](154)”如此一来,这就使得女性主义的技术史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在建构主义性别观和技术观的视野下对传统技术史提出进一步的批判和反思。

(二)“批判式”的技术社会史

女性主义学术在20世纪80年代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即形成和发展了社会性别理论。与此同时,技术哲学、技术社会学等领域对技术概念的反思,尤其是对技术决定论的批判以及技术社会建构论的提出,为女性主义技术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背景。这一点在瓦克曼基于经验研究而提出技术女性主义理论方面,得到了最为鲜明的体现。实际上,整个女性主义技术史研究也因此而在编史立场和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史观方面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当学者们认识到性别和技术均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出发揭示和分析二者形塑或建构对方的历史过程与方式,很快成为新的编史主题。具体而言,一方面,性别是社会建构的产物,相应的技术史研究就不应局限于仅将女性或者被认为具有“女性气质”的技术传统“填补”进技术史,而是要探讨技术史家忽略甚至排斥女性或“女性气质”技术传统的原因,分析技术对于社会性别在个体身份、社会关系、文化观念及意识形态等层面的建构和影响。如同女性主义科学史一样,这隐含着对技术史提出批判式的新解读,女性主义的技术史研究转向了对技术及其历史的反思和批判。另一个方面,技术是社会建构的产物,认可这一基本技术观意味着从社会维度探讨建构和塑造技术的各种因素。女性主义技术史研究从新技术社会学那里汲取的最重要的理论资源就是技术的社会建构论,但他们在借鉴的同时填补了后者所忽略的社会性别维度,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揭示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所承载的社会性别价值,分析社会性别因素对技术的建构和形塑。

(三)“多元化”的技术文化史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仅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学者,激进女性主义、赛博格女性主义、多元文化女性主义等流派的学者在对技术及其历史的研究方面均有重要贡献,女性主义学术自身的“多元化”趋势更为明显。在后现代学术氛围之中,女性主义学术研究亦逐渐走向后女性主义时代。尤其在人类学、物质文化、身体研究等学术思潮的影响下,女性主义对社会性别和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编史内容开始体现出更为鲜明的“多元化”和“文化史”倾向。这一转向在女性主义技术史研究方面,主要呈现出如下趋势。

第一,开始关注女性与男性内部因种族、年龄等各种因素而导致的差异性及其在技术领域的体现,关注边缘群体以及非西方技术史中的性别议题。例如,莫恩关于英美商业洗衣行业的研究表明,在某种特别技术的设计和发展上,一些群体往往比其他群体拥有更多的权力和资源;男性和女性之间、男性群体内部和女性群体内部均非铁板一块[17]。这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女性主义技术社会史对女性作为集体受害者或牺牲者或积极能动者的形象建构,转而聚焦于具体情境中不同个体的经验及其差异,更意味着对传统技术史常常有意无意便会书写出的关于“压迫与反抗”、“积极与消极”、“男性与女性”的二元对立式叙事逻辑的反思,进一步消解了“宏大叙事”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另一些研究者开始关注非西方社会的性别与技术问题,侧重于关注地方性技术知识和女性群体内部不同人群的经验及其内部权力关系。例如白馥兰对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纺织技术和生育技术的研究[18],以及关于东亚地区生育技术的大量案例研究[19]。这些研究在探讨生育技术对女性的影响时,将视角不断拓宽到技术对女性身体、身份以及社会性别关系、意识形态的重构上,亦探讨了非西方社会中生育技术所涉及的技术、社会性别、阶级和殖民之间各种复杂的建构关系。

第二,逐渐认识到性别和技术均植根于不同的文化与境,更为强调技术和宗教、种族、文化以及意识形态之间的建构关系。例如,柯旺关于优生学历史尤其是基因筛查技术的研究既体现出女性主义技术社会史所重视的“技术使用者”在技术发展中的影响及其偶然性,同时更体现出对宗教、种族、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技术建构及其生产实践的关注。柯旺在探讨基因筛查技术时,充分考虑了疾病确认和命名过程中不同人群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作用,以及技术使用者的文化背景对技术使用和推广的重要影响[20](135-143)。在这些案例研究中,柯旺的学术旨趣从早期的技术与家务劳动时间、技术与劳动性别分工的关系等问题,转向了技术与外籍移民、遗传病患者、少数民族等边缘群体的关系;尤其注重解析技术使用者所处的社会文化与境及其切身体验,剖析隐藏在技术背后的各种利益动机,强调技术使用者接受、抵抗、协商、形塑技术的实践与意义。

第三,将技术看成是一种根植于具体情境之中的文化实践和生活方式,强调日常技术对“意义”的生产、制造、强化或修正。这类研究往往和物质文化研究产生密切的联系,注重从历史符号学的视角考察日常生活实践中物质包括技术及其人工物的文化意义。例如,白馥兰关于中国古代技术尤其是建筑技术的案例研究,便注重将建筑房屋看作是文化空间,对房屋内部空间中发生的日常生活实践进行了深入考察。她的研究表明,女性在家庭建筑空间中承担的食物烹饪、小孩喂养、纺纱织布都是与西方现代工业相区别的生活技艺,这些技艺对于当时当地人的生活与生产的价值需要重新被挖掘和评价;且恰恰是这些与普通人衣食住行紧密相关的技术或技艺,以当下的标准来看它们的技术含量可能不高,但却发挥着更为重要的社会和文化功能,它们才真正在历史的长河里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

此外,在对“身份技术”的历史考察中,服装业、化妆品制造业、美容手术、基因工程、变性手术等成为关注的焦点,它们的共同点都在于参与对身体、性别关系和社会性别意识形态的塑造,同时也为社会性别文化所建构。这方面的重要成果有戴维(Kathy Davis)的《重塑女体:美容手术的两难困境》、霍斯曼(Bernice L. Hausman)的《变性:超越性别歧视、技术与社会性别理想》、摩根(Kathryn Pauly Morgan)的《女人与手术刀》和鲍尔多(Susan Bordo)的《不能承受之重》等。其中,摩根对美容技术给予了较为激烈的批判,认为美容技术和医学科学为父权制披上了“客观”的外衣,是父权制意识形态借由手术刀控制和伤害女性身体及其文化身份的帮凶;戴维同时看到了女性自身的能动性,认为女性可以借助美容技术及其制造的美貌文化而争取权力;波尔多的研究则强调必须打破身心二元划分,认为美容技术对身体的文化铭刻更多的不是父权制自上而下的权力控制,而亦可能是一种权力的自我生产①。 总言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研究,主张性别与技术相互建构的动态过程实质上是技术与社会性别意识形态相互形塑的结果。不同于以往从社会的构成、生活及生产方式角度分析技术与社会性别的关系,新时期的研究主要从性别文化的要素、结构和功能上认识技术对社会性别意识形态的固化,以及解析社会性别意识形态在技术变迁过程中对技术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其编史思想从“批判式”转向了“多元化”,从“社会史”转向“文化史”。女性主义技术史的研究目的从揭示技术的父权制内涵转变为分析扎根于具体社会性别文化与境的技术与人类之间的复杂关系,编史范围亦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扩展到非西方社会中的性别议题,并在社会性别以外纳入了种族、民族、阶级、殖民等多重视角。在关于“身份技术”的研究中,展现出女性主义技术研究的新趋势。这一趋势即是开始寻求从传统的“身与心”、“男与女”、“人工与自然”、“奴役与解放”等二元论中突破出来,给技术及其历史以一种新的评价视角。这一视角强调情境、经验、涉身等重要元素,历史的叙事不再是单调的女性英雄史诗或者女性完全沦为牺牲品的悲剧故事。

三、结语

瓦克曼、福克纳和莱曼等学者的回顾与总结偏重主题的分析,例如瓦克曼将女性主义技术研究的场域划分为“家用技术”、“生育技术”和“生产技术”三类;福克纳将女性主义技术研究的主题划分为“技术中的女性问题”、“女性与技术问题”和“女性主义技术研究”三种类型;莱曼等按时间顺序罗列并分析了女性主义技术史研究所做的填补式工作,强调社会性别视角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女性主义在技术人工物等方面经验研究的情况。这些学者均未对女性主义技术史的整体发展脉络进行专门的梳理并给出相对明确的历史分期,这不便于学界把握其学术意义和发展趋势。

本文的初步研究表明,女性主义学者在不同时期对技术和性别概念的认识不断深化,其编史目的和内容也随之改变。目前来看,女性主义技术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其中,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研究在日益高涨的女权运动中应运而生,其编史成果大多是本质主义性别观下的“补偿式”的女性技术精英史。随着研究的深入,在社会性别理论和技术的社会建构论观念的启发下,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研究注重从社会学角度对社会性别和技术的相互建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技术的父权制特征。在后现代、后殖民、人类学、文化研究等思潮的影响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女性主义技术史研究不断走向多元化,“文化史”成为主要的编史取向。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此只是尝试勾勒出女性主义技术史的整体发展脉络,各个阶段之间的研究常是彼此交叉的关系。而且,从编史的理论根基来看,即使发展到今天,构成女性主义技术史核心叙事线索的依然是“共同建构”或“共同形塑”。瓦克曼、福克纳等学者对技术与性别的“共同形塑”、“共同生产”的强调即是例证。实际上,这是建构主义科学观、技术观和社会性别理论相互结合的必然产物,它们既构成女性主义技术史的理论根基,亦成为其最主要的编史内容。然而,女性主义学术亦在不断地发展,呈现出如上文所讨论的多元化趋势,很多学者声称已进入后女性主义时代,女性主义技术史研究开始进入全新的阶段。对于这一在西方科技史研究领域已经并且仍在不断产生重要影响的研究分支,学界需要做更多的编史学总结和分析工作,以为本土化的经验探索提供必要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Lerman, N. E., Mohun,A. P. and Oldenziel,R. The shoulders we stand on and the view from here: historiography and directions for research[J]. Technology and Culture, 1997, 38

(1): 9-30.

[2] Wajcman, J. Reflections on gender and technology studies:in what state is the art [J].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2000, 30

(3): 447-464.

[5] 陈玉林. 技术史研究的文化转向[M].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0.

[6] Sicherman,B. and Green,C. H.(eds.). Notable American Women: The Modern Period: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C].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7] Trescott, M. M.(ed.). Dynamos and Virgins Revisited: Women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History[C]. Metuchen, N. J: Scarecrow Press, 1979.

[12] Cowan, R. S. Gender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A]. In MacKenzie, D. and Wajcman,J. (eds.). The Social Shaping of Technology: How the Refrigerator Got its Hum[C]. Milton Keynes.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85.

[13] Cockburn,C. Caught in the wheels: the high cost of being a gemale cog in the male machinery of engineering[A]. In MacKenzie, D. and Wajcman, J. (eds.). The Social Shaping of Technology: How the Refrigerator Got its Hum[C]. Milton Keynes and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85.

[14] Frissen, V. Gender is calling: some reflections 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uses of the telephone[A}. In Grint, K. and Gill, R. (eds.). The Gender-Technology Relation: Contemporary Theory and Research[C]. Bristol: Taylor & Francis, 1995.

[15] Cockburn, C. and Ormrod, S. Gender and Technology in the Making [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1993.

[16] Singleton, V. Networking constructions of gender and constructing gender networks: considering definitions of woman in the British cervical screening programme[A]. In Grint,K. and Gill,R. (eds.). The Gender-technology Relation: Contemporary Theory and Research[C]. Bristol: Taylor & Francis, 1995.

[18] Bray, F. Technology and Gender: Fabrics of Power in Late Imperial China [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7.

[20] Cowan,R. S. Heredity and Hope: The Case for Genetic Screening [M]. New York: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论西方哲学古典理性主义的历史流变
发布时间:2022-11-14
论西方哲学古典理性主义的历史流变 论西方哲学古典理性主义的历史流变 论西方哲学古典理性主义的历史流变 本文把西方哲学史上迄黑格尔为止前的理性主义称为古典理性主义。西方古典理性主义在近代和现代遭遇到了非......
分析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
发布时间:2014-01-26
分析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12-11-28 09:18:00 ]阅读:1作者:未知编辑:studa1211 一、世界历史语境解读的必要与可能 结合以上世界历史理论三个历史时期和世界历史语境的两......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05
一、新历史主义的出现 新历史主义从肇始之日起,就致力于为文学批评提供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新视角,使读者有机会去了解作者的政治意图。所以,新历史主义一度被认为是专门为文学作品的政治性解读服务。此前,一些新历史主义的反对者们认为......
试论唐代佛教寺院壁画的历史分期
发布时间:2022-12-12
试论唐代佛教寺院壁画的历史分期 试论唐代佛教寺院壁画的历史分期 试论唐代佛教寺院壁画的历史分期 唐代是中国壁画艺术大发展的历史时期,佛寺壁画是其极为发达的一个类型。从形式上看,唐代佛寺壁画可大分为二:......
从社会主义一大历史难题的破解看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发布时间:2023-07-23
" 【论文关键词】 社会主义 历史难题 破解 生命力 【论文摘要】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社会主义存在的一大历史难题。这一大历史难题终于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主......
“历史终结”与自由主义
发布时间:2013-12-17
" 汪晖的《90年代与中国的现代性问题》一文在《天涯》发表后,据说在知识界引起了轩然大波。然而,对于汪晖的批评却几乎不见于文字,一直处于一种学术谣言的状态。这是一场奇怪的论争。汪晖就像是现代的堂·吉诃德,同没有知识的“知识......
杰罗尔德·列文森的历史主义艺术定义
发布时间:2023-06-13
摘要:列文森的历史主义艺术定义是一种后韦兹时代很有代表性的艺术定义。它由定义Ⅰ和定义Ⅱ组成,定义Ⅰ又包括定义Ⅰ本身和定义Ⅰt、定义Ⅰt',其根本特征是意图主义和历史主义的结合,其中心观点是体现于先前艺术作品中的某种整体......
论述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的积极意义和理论缺陷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述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的积极意义和理论缺陷一、“文史合一”观的理论贡献(一)更新了对文学和历史二者关系的认识新历史主义的“文史合一”观,更新了我们原有的对文学和历史关系的认识,在传统历史主义看来,文学文本是一种历史......
浅谈新时期如何对抗历史虚无主义
发布时间:2023-08-05
新形势意味着新任务。正确认识新媒体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新表现,辨别其存在形式、认清其严重危害、摒弃其消极影响,不仅对我们正确了解历史事实、明辨是非大有裨益,更有助于我们正本清源、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净化社会风气,倡导文明新风,从而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增强社会认同,形成最大包容性的社会价值观念。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是清除历史虚无主义雾霾的利器。一、新媒体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近年来,新媒体环境下.........
历史课与人文主义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05
一、人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何谓人文主义?我的理解是“以人为本”的一种文化精神和生活准则,它包括人的价值、尊严、情趣、道德、人性等内容。它以完整人性为基础,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目标。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日趋现代化,但各种问题也随之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如核威胁、环境恶化、人际关系冷漠等。这些问题促使我们思考,让我们重新审视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一直以来,应试教育使中国的教育具有着强烈的功利性,读书.........
《囚鸟》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15-08-24
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新历史主义是对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强调文学本体论的批评思潮的一种反拨。主张文学文本批评的跨学科性,让文学文本参与到其他文化文本的对话中来打破文学文本受保护的独立状态,使得文学批评从内射性......
演义历史
发布时间:2023-03-12
一、征服者的荣耀和力量AlexandertheGreat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大帝人物简介:生于古马其顿王国首都佩拉城,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曾师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十八岁随父出征,二十岁继承王位,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他的远征客观上使得古希腊文明得到传播。对应酒种:TIVERVranec戴维娜韵丽干红葡萄酒产地:马其顿(Magedon)戴维娜(Dal.........
当代中国“剩女”婚恋观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3-03-14
摘要:“剩女”之“剩”是就其在恋爱婚姻中的缺位而言的。这一现象的形成与“剩女”自身所具有的婚恋观不无关系。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一种分析和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的科学维度。运用其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逻辑、“两种生产”的逻辑以及“现实的个人”逻辑解读与探讨“剩女”的婚恋观,对于科学地分析“剩女”现象、进而正确地对其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剩女;婚恋观;历史.........
再论历史周期律
发布时间:2023-08-07
拙文《论历史周期律――兼说什么是民主》(《红旗文稿》2013年第9期)提到,毛泽东当年和黄炎培谈到历史周期律时曾说道:“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
妇女研究的历史语境:父权制、现代性与性别关系
发布时间:2023-08-07
【内容提要】社会性别这一概念,不但有助于从性别关系角度对历史进行重新分期,也有助于发掘以往不曾注意的历史范畴和活动。社会性别,既是一种制度体系,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同时也是一种表现为多种力量的权力运作和风俗习惯,......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发布时间:2023-08-06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正确认识史料与历史研究的关系,首先要弄清楚历史、历史学和史料的确切含义。作为区别于自然史的人类社会史,其最根本的含义是指人类过去的生活,也就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正如李大钊所说:“历史就是人类......
扫除历史虚无主义的噪音
发布时间:2023-08-06
一 层出不穷的各种报刊杂志和互联网的大量普及,以及手机电脑的大量应用,各种争相发声的媒体已经融入社会发展,融入人们的生活。历史虚无主义更是搭上舆论媒体的迅速传播的快车,不失时机的传播有失公正、充满荒诞的言论。一些专栏作......
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意义浅析
发布时间:2022-10-12
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长期的发展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实践,而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典型思想,历史唯物主义更是与时俱进,不.........
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
发布时间:2023-03-17
很多人觉得论文很难写,其实不会,只要你清楚自己的选题,收集好材料,一般就很容易了。以下是由查字典论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特色社会主义的.........
试论唐代佛教寺院壁画的历史分期 (1)
发布时间:2023-08-05
唐代是中国壁画艺术大发展的历史时期,佛寺壁画是其极为发达的一个类型。从形式上看,唐代佛寺壁画可大分为二:其一为绘于具有中国民族传统建筑上的寺院壁画,一般说来,它的作品主要分布于寺院之殿、堂、廊、庑及山门等壁上;其二为绘于......
社会主义信念的历史演进
发布时间:2022-10-13
[摘 要]社会主义信念是推动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精神力量,我国人民的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与否,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进行。要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就需要以史为鉴,分析出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社会主义信念......
清除历史虚无主义对舆论的荼毒
发布时间:2023-01-16
相对于正史来说,最吸引人眼球的是野史。历史虚无主义以野史的身份出现,立即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巧舌如簧的说辞动摇着人们的理智。但历史虚无主义的谬论是违背社会历史的,是根本经不起仔细推敲的。它带来极大的危害性却是不容置喙的......
关于宗教长期性的历史考察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宗教 长期性 现实意义 论文摘要:宗教的长期性原因既有宗教产生根源的长期性,也有宗教历史的长期性。本文通过对宗教发展、演化的历史进行分析论证,证明了宗教不但过去的发展历史具有长期性,而且将来的发展也具有长......
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历史逻辑
发布时间:2022-11-18
如果说从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早中期的革命策略是对启蒙传统的大拒绝和美学救赎论的话,那么从葛兰西的阵地战到哈贝马斯的第三条民主道路,.........
简要分析实践的历史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
发布时间:2023-05-21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完成了从伦理道德实践观到生产实践观的转变实践概念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在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中,通常用与知相对的行来表示。在西方哲学史上,实践概念自希腊哲学起就已产生。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将人的活动分为三类:一是生产物质产品的活动,它是按照自然法则而不是以人自身为目的的活动;二是道德和政治活动,它是以人自身的幸福、善恶为目的的活动;三是思辨的活动,它.........
历史人物主客观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05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历史人物主客观因素研究”,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一 人类历史对于漫长的历史长河来说,犹如沧海之一粟,是非常渺小的,但......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06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对于社会主义阵营来说这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国内出现了各种声音,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倒台?社会主义这条路是否走的通?这逐渐形成了的一种政治思潮。这种思潮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否定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否定了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否定建国以来我国的各项建设发展。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经济文化飞速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显著提高,人们的思想也变得活跃.........
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07
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以自主探究及相互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1]。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性教学的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能够促进师生关系的和......
阳太阳在广西美术发展史上的历史意义探究
发布时间:2023-08-06
判断一位艺术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不仅在于其本身的艺术造诣之深,而且在于其在推动和影响历史变化乃至推动历史进程方面起到何种作用。阳太阳在广西美术发展史上的历史意义和贡献,在于他在美术领域对推动广西本土文化自觉意识所做不懈......
论新中国经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1)
发布时间:2023-08-07
[摘要] 1956年底,伴随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中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对于发生于半个世纪之前的这一重大的历史性转变,人们的认识和评价不尽相同。但是,无论人们对其得失对错如何评说,它所以发生的历史必然性,却是......
超现实主义:一种历史前卫艺术的嬗变
发布时间:2023-08-07
论文关键词: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前卫 超现实主义 抽象表现主义 论文摘要:早期超现实主义属于彼得·比格尔指出的历史前卫艺术范畴,这类艺术反抗资产阶级的艺术体制,试图将艺术和生活联姻,取消作为一种体制的艺术。后期超现实......
浅论科学技术史与历史科学之间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4-06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科学技术史与历史学的含义及学科特点,在此基础上重点、详细论述了科学技术史与历史科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科学技术史;历史科学;关系 广义的历史是所有人的生活历程。科学探索和技术创造活动是人类......
管窥后现代主义历史思潮
发布时间:2023-06-23
[摘 要]后现代主义不仅仅是现代主义之后的历史分期概念,其历史贡献在于,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以大胆的标新立异,彻底的反传统、反权威精神作为其灵魂的思维方式。我国当代青年大学生需要正视且正确理解后现代主义思潮,培育批判性思维方......
《灿烂千阳》的新历史主义特质
发布时间:2023-08-05
摘 要:通过两个普通阿富汗女性的感受,《灿烂千阳》记述了阿富汗最近三十年多年的历史,反映了阿富汗的历史变迁与社会现实;通过揭示对女性所受的歧视与压迫,小说实现了对主流历史客观性的解构。本文对《灿烂千阳》这部小说的新历史......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4
在教学过程中,有太多的学生都没有真正地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引起注意,其实有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教师和学校的不重视,占分比值少,加之课时安排也少,被占课的现象也较为多,往往都是走过场而已,太过只注重于语数外,然而缺乏了均衡各科的比例,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深思,改变这一现象,让学生也能够从繁杂的理化生中解放出来,走向我们伟大的历史文化中去,领略古时的每一时代的特色。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表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论马尔库塞的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
发布时间:2023-03-23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是马尔库塞早期确立的一项哲学计划。经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处境和海德格尔一般此在现象学的批判性考察,马尔库塞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只有辩证法和现象学的统一,才能公正地处理人之此在的历史性。这一构想不仅准确地指明了马克思历史理论内在的具体化要求,而且为马尔库塞在批判理论时期发展一种“双向度”的社会批判理论提供了合适的“思想工具”。关键词: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一般此在现象学历史唯.........
试析马克思财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发布时间:2023-08-07
论文摘要 现代性财富问题在当代逐渐凸显出来,成为我们所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我们亟需一种科学的财富观作为先导。基于其唯物主义的历史科学,马克思的财富观蕴含着十分丰富而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正是在马克思财富观的历史唯物主......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4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辨析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指导价值 早在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就立足于现实,从人类物质生产实践出发,以宽广的世界历史视野来审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深刻地揭示了世界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科学地预测......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
发布时间:2023-01-26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括号内。1.民主是人类产生以来不断追求的目标。下列哪一人物把古代的民主政治推向了世界最高峰()A.梭伦B.屋大维C.伯里克利D.伏尔泰2.古代文明传播与发展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哪一方式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A.亚历山大东征B.马可・波罗来华C.阿拉伯.........
探究学科史·研究史·学术史
发布时间:2023-08-12
引言 从相关研究发现,早期时候,国学与古代文学没有比较明显的进行区分,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学与古代文学的关系才有了比较明确的区分,通过学科史、研究史和学术史三个方面,对国学与古代文学的发展、特点、思想等进行分......
论历史虚无主义对红色资源的戕害
发布时间:2023-08-06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对红色资源的戕害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势头。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打着揭密真相的旗号,给一些英雄画上另类嘴脸。刘胡兰被黑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当年那个为了保守党的秘密和保护乡亲们安全、以怕死不当共产党员的气魄英勇就义的刘胡兰遭到贬损和中伤。因此,我们不但要还原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及形象,更应看到历史虚无主义戕害红色资源的错误本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捍卫红色资源需要长期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历史虚.........
历史素养下高中历史“探究性课堂”思考
发布时间:2016-09-06
随着课程标准中历史素养的引用以及高考对历史素养提出了考查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历史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实现历史素养是学生自我感悟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掌握的知识、能力和应具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作为一个启......
论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3-08-07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20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自发生之日起它就是人们关注的重大话题,也是历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1991年苏联解体后,国内外对这一话题的关注不断升温。一些人攻击十月革命有原罪,是与社会发展进程没有必然联系的偶发事......
试论汉语史研究史评理论范畴
发布时间:2023-03-27
[摘要]汉语史研究理论存在着“语言评价”范畴,但学术界长期以来对此关注不够。它是评价主体对汉语史研究理论范畴历史客体的自我意识的一种认识和实践活动。建立它,是汉语史研究中的科学性价值认知的需要;现实研究中的缺欠――科学......
试论历史情景教育
发布时间:2023-08-05
" 论文关键词:历史情境教育 实践性 客观性 学术性 论文摘要:历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懂得如何继承和扬弃?这些素质与意识的培养需要一种环境来促成它的生成和发展。历史情景教育对人的教育不是抽象的教条?而是形象生......
论历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
发布时间:2023-04-12
"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代的一条教育原则,它揭示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所处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本文主要谈谈历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问题。 一、教师的主导性问题 在中等师范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处......
论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宗教思想的历史地位
发布时间:2023-07-27
" 论文关键词: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宗教思想;过渡性 论文摘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是在对基督教神学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来阐发自己的宗教思想的。虽然他们没有对教会构成有力的威胁,但他们的活动使人们的思想从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
发布时间:2023-01-20
" 论文关 键 词 中国 社会主义 历史逻辑 论文内容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于毛泽东,奠基于邓小平,发展于江泽民和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证明: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浅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发布时间:2023-08-18
摘要: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旗帜。爱国主义是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也是凝聚力与创造力的源泉。爱国主义教育作为贯穿中学历史教学的一根主线,是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不可否认,中学历史教学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是巨大的,着重探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与技巧。关键词:中学历史;爱国主义;教学方法如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乎我们国家和社.........
试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当代重构的方法论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11
我国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成为热点。这一研究曾一度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每个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解读。但21世纪初以来,马克思主义......
回归历史人文主义教育的本真
发布时间:2023-04-03
摘 要:历史学作为典型的人文科学,其教学的核心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在人格上的完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但是由于受到当前高考模式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历史教......
历史课的“三性”
发布时间:2023-02-26
目前,我国的历史课堂教学内容仍然以教材为蓝本,那么历史教师应当在教本的指导下结合当今国际国内的大事,开发具有实用性、时代性、趣味性的历史知识,作为教学内容,这是一堂好的历史课的基石。首先,实用性是确定教学内容的根本。“学以致用”这四个字道出了学习的终极目的,学习知识就是用于指导生活,提高生存技能。学习历史就是可以了解人类的发展规律,吸取前人的经验,从而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历史必然性(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我国实施的司法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司法制度。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奠基人董必武对人民司法制度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人民司法的基本精神是要把马恩列斯的观点和毛泽东思想贯彻到司法工作中去。人民司法基本观点之一是群众观点,与群众联......
正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整体性
发布时间:2020-02-16
正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坚定。理论上是否清醒和坚定是一个前提性和基础性问题。做到理论上清醒和坚定最关键的是要掌握唯物辩证法,用唯物辩证法科学辨识和有力批判种种形而上学观点。在当代中国,在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问题方面存在着一些形而上学观点,这些理论主张的方法论特征就是用阶段性否定整体.........
钓鱼岛历史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文章利用大量史实,并从国际法角度证明,钓鱼岛自古属于中国固有领土,中国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不仅是中国历代官方和学者的共识,更是世界各国的共识。大量中外史籍和图志表明,钓鱼岛列屿主权归属中国而不属日本。在1880年以......
试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
发布时间:2016-06-14
近年来,史学流派众多纷呈,史观也是多姿多彩,因此在对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这一观点上,也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出现。 很多学者将近代中国的发展表述为中国实现近代化的过程:徐泰来在《中国近代史记》“绪论”中指出,近代化是指......
试论高中历史导语设计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23-06-06
试论高中历史导语设计的有效性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教师两三分钟精彩的导语,如同深深拉开的帷幕,诱导着学生竞相登堂入室,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高中历史导语的有效设计对整堂课的教学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南平一中历史组成立了《高中历史导语的设计与实践研究》的课题小组,依据课题组成员的特点和专长,分块进.........
历史性的推进
发布时间:2013-12-17
历史性的推进 历史性的推进 历史性的推进 【内容提要】艺术史论在袁运甫这样一位有突出成就的艺术家的全部实践中居于重要地位。这正是他“有容乃大”的虚心态度所带来的丰富的精神成果。从张光宇先生手中接过“......
性问题在历史和研究的视野中
发布时间:2014-01-17
绝大多数史书似乎隐晦地触及到人类的性问题。历史学家们热衷于报道风流韵事,评论娼妓现象,揭露宫庭秘闻。然而迄今为止,他们很少提到同性恋,漠视诸如避孕一类的论题,事实上,对人类两性问题这一客观存在他们从总体上持一种否定的态度......
李大钊对早期马克思主义“校园传播”的历史贡献
发布时间:2022-12-04
[摘 要]马克思主义从被“附带涉及到”,到后来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主流意识形态。这与李大钊是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李大钊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历史贡献和作用,因而在思想界的先驱者中享有了“南陈北李”的崇高声誉。 [关键词......
考试研究再论历史学科考试测量的能力要求
发布时间:2022-11-04
" 一、历史学科能力释义 近年来,“学科能力”这一论题受到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与此有关的教学实践和研讨也屡见报道 ,“能力”成为人们沟通教学与考试测量的焦点。然而,当我们再次谈到这个论题时,就不得不首先跳出由这 一......
浅论陕西省竞技体操历史发展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07
" 论文关键词:陕西省;竞技体操;历史发展 论文摘 要:该文通过对陕西省竞技体操的历史发展从时期阶段划分、历史发展规模、现状进行分析,指出;1954-1966年、1975-1978年为两次高峰期大大促进了陕西省竞技体操的发展,1966-1970年......
虚无主义的历史流变与当代表现
发布时间:2023-08-05
近年来,关于“虚无主义”的谈论日渐增多。价值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现象。理想信念的失落,道德滑坡,对崇高的躲避、怀疑甚至嘲讽,作为价值虚无主义的表现引起更多人的忧虑。对历史传统的反叛,对正统观点的颠覆,......
运用新史观解答历史试题
发布时间:2023-05-13
近几年来,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明显地影响着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对这些新史观我们应有初步的了解。新史观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我们要运用新史观去引领历史知识的复习,让历史......
《三国演义》的历史观
发布时间:2023-02-11
1天命观隐含的矛盾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带有强烈悲剧性的历史小说,其悲剧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就是小说中始终贯穿的天命思想。毛本开篇第一句便指出了历史发展的循环性规律: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人于......
混与分的历史
发布时间:2015-08-11
在政策支持、金融创新以及利率市场化加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日益明显。 目前,包括工、农、中、建四大行在内的许多商业银行已经通过控股或参股的方式获得保险、基金、信托、租赁等金融业务牌照。截至201......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3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研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若想要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这门学科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教师在历史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就一定要丰富其教学资源,更多地采用一些史料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切实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一、高中历史史料.........
艺术史学:论艺术与史学的共性
发布时间:2023-02-19
艺术史学:论艺术与史学的共性 艺术史学:论艺术与史学的共性 艺术史学:论艺术与史学的共性 (一)风景:戈壁--蒙德里安--史学之美蓝天,强烈的阳光,沙石;这是一种风景。它的原素太简单了,以至于根本不需要......
历史唯物主义和高三难点解析
发布时间:2023-03-17
" 由于目前高三使用的《中国古代史(选修)》是在初中统编教材基础上的“急就篇”,无论是课本还是教参都存在着“失之过简”的弊端,这就给高中历史教学造成了教师难以讲解清楚,学生难以掌握的不少教学难点。加之,近年来历史高考加大了......
论20世纪前期新历史考证学的史学建树
发布时间:2023-08-07
[摘 要]20世纪初,在传统史学向近现代史学转变过程中,新历史考证学继新史学思潮后异军突起,成为百年史学思潮递嬗中的重要一环。其中,以王国维、胡适、陈寅恪为代表的史学家,对史学研究进行领域开拓和方法总结,并在研究范式上展开......
运用信息技术推动历史学科的自主学习
发布时间:2014-01-27
运用信息技术推动历史学科的自主学习 一、信息技术推动多媒体教学不断改进时代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同时也不断地推动教学方式的更新。随着信息技术日益发展,信息流通更加频繁。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弊端,集中表现在学生日......
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发布时间:2023-08-06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尤为重要。主要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如民族英雄事迹、艰苦卓绝的......
论校园歌曲的三个历史阶段与人文主义
发布时间:2023-08-05
20世纪初的中国,这是西学东进和传统教育制度革新的时期。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甲午战争开始。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此战激发了中国人图强奋进的决心,教育上遂有戊戌新政之废弃科举和兴学堂的新措施,在短短十几年里中国各地新办学堂数目大增。办新学堂取代了旧私塾。在光绪年间的1903年至1909年,例如安徽省这六年发展起来的学堂,数目达七百余所。这种新教育的兴起促成了社会巨大变化。学校与.........
新威权主义与新左派的历史根源
发布时间:2023-08-26
" ——评汪晖《再论当代中国大陆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 一九八○年代大陆的强势话语是新启蒙主义或称新启蒙思潮。这种话语为中共党内改革派领导人和知识界主流共同营造和使用,它的特点是维持马克思主义的外壳,但在其中......
浅析史学理论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发布时间:2023-08-05
一、五种社会形态学说及引起的古史分期讨论 此种理论认为我国的历史发展分别经历了五种不同的社会形态,每一社会形态彼此是相连续的,后一社会形态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是高于前一社会形态的。五种社会形态的连续不断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
方法论的女性主义
发布时间:2023-08-07
女性主义有许多张面孔,为公众所熟悉的是上个世纪60、70年代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席卷欧美的女性主义,因此人们往往会将女性主义与诸如“个人的是政治的”、“姐妹情是强有力的”等激进口号联系在一起,并常常由女性主义联想到离婚......
历史影视作品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17
历史影视作品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历史影视作品数量日益增多,各种帝王、清宫、革命、抗日等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视听材料,成为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学生摄取信息......
浅谈日语女性用语的历史发展特征
发布时间:2023-08-05
浅谈日语女性用语的历史发展特征 在日语中,现代的女性用语即主要是指“终助词”、“人称代词”、“敬语”等表达方式上只有女性使用的语言表现。学术上指女性使用的所有语言表现,狭义上指与男性用语有显著差异的女性特用语。这种绝对的......
论历史题材电视剧对历史意义的表述及实现的途径
发布时间:2023-04-17
杜夫海纳在《审美经验现象学》中对艺术的再现真实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艺术表述的不是现实的现实性,而是它所表示的一种意义。历史题材电视剧对历史的表述,我们也可以说表述的是历史的意义;实现对历史意义表述的途径则是海德格尔《艺......
回到“历史现场”,做探史小主人
发布时间:2022-12-28
摘 要: 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性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是高效课堂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历史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回到“历史现场”,做学习历史的主人,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历史、探究历史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历史与社会 教学关键性......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理性主题与情感构境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柯林武德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是其史学理论中的一个核心命题。因应于实证主义史学传统重视原始史料与恪守价值中立原则,柯林武德“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一命题体现了理性主义特......
试论“新艺术”的音乐特征和历史地位
发布时间:2023-08-05
在中世纪音乐向文艺复兴初期过渡的时期,被后人称为新艺术时期。大批艺术家改用本民族母语来创作宗教世俗歌曲;大量的音乐创作与礼拜活动分离,音乐创作空前世俗化,开始显示出人文精神和审美特征;作曲家通过宗教与世俗音乐相结合的办......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土地思想演变进程及其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3-08-05
【摘 要】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毛泽东土地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农村经济建设实践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革命历史时期团结最广大的革命力量指明了方向,保证了中国革命......
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浅析
发布时间:2023-04-25
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浅析 摘要: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注意到了同义词的问题,古汉语同义词的确定和辨析是古汉语同义词研究工作中的两大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参考我国古汉语研究路程,浅要分析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
历史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功用分析
发布时间:2016-07-12
一、历史地图具有以图代文的功用 历史地图与课文相辅相成,为历史事件提供直观的、确切的地域空间,替代文字表达难以说明的内容。 任何历史的史实都是由时间、地点、人物的活动和发展有机组成的。但在教科书中,文字资料不能直观、确......
对民主的历史思索
发布时间:2023-04-01
" 作为一种政治理念的民主,往往舆政治进步留紧紧地聊系到一起,并成为—种能使人热血沸腾的象征。然而,中国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人似乎已经遗忘,或是根本未曾注意到,西方知识界自法国大革命后的—百多年间,对民主的认识经历了一场......
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
发布时间:2023-04-09
一、亚洲音乐的史料及其性质东西方音乐的历史记载,在其形态的表述中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音乐本 身的性质与叙述音乐史料的性质的不同而形成的,实际上也是构成音乐史特征的重要依 据。乐谱、传记、手稿等在欧洲的音乐史研究......
由“历史的终结”到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3-08-09
摘 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只要人类和自然界都一直存在的话,人类历史就不会有终结的一天,历史会将人类社会逐步推入到共产主义。随着资本主义的深度发展和资本积累日益严重,资本主义矛盾日益加重并凸显出来。面对当前各种“历史......
基于修辞研究的女性主义视角
发布时间:2022-07-23
" 论文关键词 女性主义 男权话语 修辞意图 论文提要 女性主义理论从关注女性特征和揭露男权话语两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分析修辞现象的新视角,本文在综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还对目前国内女性主义修辞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批评。 任......
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女性主义比较
发布时间:2022-12-16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女性主义比较”,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女性主义都是20世纪70年代左右在西方兴起的一种社......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