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评析马克斯·舍勒的主体间性思想

评析马克斯·舍勒的主体间性思想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8-12 03:21:08
评析马克斯·舍勒的主体间性思想
时间:2022-08-12 03:21:08     小编:高少琛

主体间性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倾向,也是其理论建构的主要根基之一。现代西方哲学主要建立在对近代主体性哲学的反叛之上。主体性哲学以理性、意志自由为根据,为现代性奠基。但是,至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主体性哲学遭遇困境,它不仅面临着内在的矛盾,也无法为解决社会危机提供理论的支持。于是,主体间性哲学应运而生。虽然主体间性思想在古代就己经存在,比如,东方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情景交融思想,以及西方古代哲学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伦理的探讨都涉及这个问题,但是,主体间性作为现代理论却发生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特别是在存在论和现象学中。在现象学运动中,对主体间性的探讨,因为各自思想的差异,又体现出不同的侧重点和关注点。马克斯舍勒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现象学家,与其他现象学家相比,他对主体间性理论的探讨,最具特色,思想最为丰富,也最具有启发性。因而,有必要就舍勒的主体间性思想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并对其不足之处做出批判。

马克斯舍勒对主体间性的探讨具有两个特点:第一,他不是从主体性哲学的角度来探究我你关系,而是从主体间性的角度来研究我你关系。第二,这种主体间性的探究又具备两种倾向,一种是自然主义的倾向,一种是信仰主义的倾向。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和信仰主义的主体间性是主体间性的两种走向。主体间性源于存在的同一性,它认为我和世界之间并不是一种主体和客体、表象与被表象的关系,而是一种原初共在的主体与主体的关系;世界并不是与我对立的客体,我并不是面对世界的孤立的主体,相反,我与世界之间是一种平等、自由的关系即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关系。如果认为这种关系源于主体性未觉醒,原始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那么这就是一种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如果认为这种关系存源于宗教信仰中,那么这就是一种信仰主义主体间性。舍勒由于受到经验心理学和基督教哲学的影响,在探讨我与他者(不只是人与人,也指人与万物)的思想中就存在着这两种倾向。

主体性哲学建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这种自我意识要么注重理性,要么注重非理性。注重理性的哲学以笛卡尔、康德哲学为代表,注重非理性的哲学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无论是理性哲学,还是非理性哲学,它都建立在主体和客体对立的基础上。笛卡尔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可以怀疑的,只有自我意识才是明证的、清晰的;康德认为存在着先天感性形式和先天范畴,通过二者事物才可被我们把握。这是理性的主体性哲学。叔本华认为世界仅只是我意志的表象,世界的客观性存在于主体之中。尼采虽然否定了人的理性存在,却赋予了生命以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三非理性的主体哲学,正如上而所言,主体性哲学建立在主客对立、自我意识与世界分离的前提之下。但是,必须追问主体性哲学的前提是否正确,是否就是实事本身?舍勒对此给出了完全否定的答案。舍勒对主体性哲学中自我对他人认知的批判明显地彰显了自然主义主体间性思想。在主体性哲学的视野下,一般是从自我主体的角度来认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也就是说,只有自我才具备原初的明证性,他者处于从属地位,不具备原初性,对他者的认识是由自我主体构造出来的。利普斯认为对他者的认识有赖于移情,通过对他者身体和自我身体的类似反应,推出他者相应的心灵状态。若A=B,A是某人的思想观念,B是与此思想观念而具备的某些身体反应;C=D,C是另一人的身体反应,D是以此身体反应相应的思想观念。如果某人看到自己的B与另一人的C类似,那么某人就会认为自己的思想观念A与另外一人的思想观念相同,即D就是A。另一个心理自我是出于自我,并由自我创造出来的。他人内在的存在是从我的内在存在中推出来的。另一个个体或者他的自我是自我意向、反思和辐射到感官的产物,一种奇特的自我复制物,或者说是自我通过呈现于感官中身体现象来经历自己的产物。胡塞尔也探讨了移情概念,不过他并不同意利普斯从自我推论中认识他人的观点,而是认为自我可以直接认识他者,就像我们可以直接认识外在世界一样,这仍然属于主体性哲学。后来他提出主体间性概念,但这不是本体论的主体间性,而是认识论的主体间性。他提出主体间性问题是为了解决现象学的唯我论困境,因此考察不同认识主体之间达成共识的可能性,因此从属于认识论。他依旧限于主体性哲学的窠臼内,世界并不具备原初性,是自我构造的产物。由于我是在我最先客观化的我的意向修正我原初世界中构造他人意义的,所以这种类似必然表现为,这个他人现象学地作为我自己的修正(这是通过必然发生有对比的造对而获得我的这种就他人来说的特征)。也就是说,他者这个单子是我这个单子构造出来的,自我的原初性和他者的派生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舍勒认为把他者建立在自我意识之上的观点完全是自我意识霸权的显现,它扭曲了我们的日常经验,也是对实事本身的逃避。他认为他者和自我一样是原初性的,他者并不是自我构造出来的,我们不应该囿于自我而否认他者的明证性。类比推论仅从我们自己的表达动作和个体性自我活动的后果与另一人的表达动作和自我活动相类似,来推断另一个人身上的同类自我思维活动。这种从身体现象的相似推导出思想观念的相同是荒谬的,逻辑上也不能说得通,因为就算是相同的外在身体现象也可能具备完全相反的思想观念。无论如何,类比推断所可能达到的设想,只能是与我的我相同的他者之我的存在。它绝对推导不出外在的有灵性的个体实在。移情虽然不同于类比推论,它试图通过我进入他者的身体来体会他者的心灵。不过,移情只是一种信仰,一种假设,根本无法保证这一设想的合理。我需要先移入他者的身体,然后根据自己类似的情况,来推断别人的心灵状态吗?难道我们不可以直接理解他人吗?不可以径直直达他人的心灵吗?难道我们不可以直接体会到别人内心的悲哀或者欢悦吗?进一步,舍勒认为无论是类比推理和移情都是源于对他者的不信任以及一种主体的膨胀,缺乏对现象的直观,二者共同预设了1)最先呈现于我们的始终只是本己的我们;2)从另一个人身上最先呈现于我们者只是他的身体的表象及身体的变化、动作等,只有在此一事件的基础上才会以某种方式设想他的灵性状态,设想他人的我的存在。对舍勒而言,这种预设毫无道理,自我意识根本不具备一种优先性,相反,他者意识才是我们最先给予我们的,自我意识是随后产生的,人最先更多的是生活于他者之中而不是自己本身之中,更多地生活于共体而不是自己的个体之中。他人也根本不需要借助于一种中间的自我推论和移情才能被认识,也不需要借助于一种身体现象进行推论,相反,他者是完全明证的,自我意识直接指向他者,单独的自我从主体间性上讲却是共体性的,因为它与你性领域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就算是孤岛上的鲁滨孙看不到他人的存在,其意识中也先天地有一种空虚意识而指向他者,在我们看来,从这种仿佛他在开始有目的行为时所出现的本质上确定的和不容不能笑的空位之中,将在他心灵中出现作为你之领域面临在的东西之至为实在的直观和理念,只是他不曾见过它的任何范例而己。你性是先天明证的,我的存在先天地与他人联系在一起,我并不是先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然后才意识到他者的存在。这样,舍勒就从逻辑上驳斥了主体性理论,确立了我你关系在先性。但是,舍勒又把这种我你关系归属于一种最先的心理之流中,事实上,最先是一条对我你漠不关心的经历之长河在流动着,它不加区别地包含着自己和他者的东西,将之混合在一起;在这一长河中逐渐形成形态较为稳定的漩涡,这些漩涡慢慢地讲长河中不断出现的新成分卷进自己的漩涡,并在这个过程中分阶段过、逐渐地被归属于不同的个体。事实上这种最先的、原始的我你不分心理之流发源于无意识,表现为非反思的非自觉意识中。在这个意识层次上,自我意识还未觉醒,世界也不是作为客体与自我对立,是一种自然的关系以及混沌的意识。但是,感性水平的非自觉意识不能脱离自觉意识,它一旦经过反思,就形成自觉意识,于是原始的同一性即行瓦解,现实的主客对立关系就发生了。因此,不能以非自觉意识的同一性来论证我你关系,也就是说,舍勒的主体间性思想没有找到根源,只是一种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理论。

对自然主义主体间性的探讨更明显地体现在他对同一感的探讨中。同一感是舍勒区分出的人的4种同感现象的最后一种。同感现象中的第一种是直接的同感,第二是参与某种情境的同感,第三种是单纯的感情传感。直接的同感指针对同一件事情而达到的一种共同的悲伤,比如父母因失去自己的孩子处于某种共同的悲伤之中。参与某种情境的同感指对别人的情感做出类似的情感反应,如一个人看到朋友很伤悲,他也会因同情而陷入悲伤之中。第三种同感指一种情感感染现象,如一个人去参加一个聚会,他会不自觉地被聚会的气氛所感染。区别于这三种同感现象,同一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情感现象,它指一种原始的主体和客体不分的心理状态。用舍勒的话来说,在这种同一感中,我与他人、我与万物处于一种交融之中,我不能判断什么属于我,什么属于他人。我并不是主体,他者也不是客体。舍勒共区分了10种这种自然主义的主体与主体同一意识,它们分别是原始民族对图腾和自我的不分,古希腊和罗马宗教中神秘的同一感,施催眠术者与被催眠者的同一感,弗洛伊德中所举案例的一种病态同一感,儿童不能区分自我和玩具的同一感,真实而又与自我现实交替的同一感,性爱中的相互交融现象,成员与首领之间的同一感,母亲和子女的同一感,以及昆虫之间利用的生命进程同一感。我们从上述中选取几个进行分析。原始民族没有自我意识,外界对象不是与其对立客体,而是某种主体,原始人与其交流,把外界对象和自己同一化;古希腊和罗马的宗教中祭司处于一种迷狂中,把自己神灵化,自己和神灵都是同一的;被催眠的对象没有自我意识,他活动在催眠者身上,把自己与催眠者同一;儿童把自己的玩具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与其交流、对话,他不认为玩具是无生命的;母亲对孩子的抚养是以自己的观点来教育他们,孩子的自我被纳入母亲的意志中,以母亲希望的方式成长。舍勒认为这种我你不分的意识(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处于身体知觉和精神位格之间,因为身体知觉中的感官感觉本质上不能够共同感受,缺乏达到同一感的可能性,而精神位格己经是独立的个体意识,不属于一种我你不分的意识。他认为,人类并不是天生就具有自我意识,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生活在一种主客不分的状态之中,处于一种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之中,即非我的意识,也非你的意识,而是一种我你不分的意识。以上就证明了主体间性早于自我和他者,我们最先生活在一种主体间性之中,而不是一种自我意识之中。在我们看来,这种同一感与上而论述我与他人的我你不分意识一样,是一种对自然主义主体间性思想的更详细的论证和描述。它以原始意识、儿童意识为根据,论证主体间性的原初性。但是,问题在于,不能把现实意识、成人意识还原为原始意识和儿童意识,后者不是前者的根据和本质,还原论不能代替本质论。这就是说,主体间性还需要比自然主义更合理的论证。

区别于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思想,舍勒还提出一种信仰主义的主体间性思想。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基于一种自我意识和他者意识不分的我你心理之流,主体性还未觉醒,与此相反,信仰主义的主体间性在建立人格的基础上,以基督教的爱来消除自我和他人、外界的对立,达到一种主体间性的兄弟般、共契的关系。如果,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可以用同感现象中的同一感来解释的话,那么信仰主义的主体间性是否就与同感现象中的直接的同感直接相关?Angelika Krebb对此持肯定态度。另一方面,尽管情感相比于作为人格共同体象征的自由行为而缺乏主动性,但人格共同体可以很好地关联于直接的同感。不过,我们要注意人格共同体可以与其相关,但却是依靠爱、依靠上帝之爱来形成,直接的同感仅只是人格共同体形成后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同感现象。这种基于宗教情感的爱的共同体中,我的人格之爱并不是外在于上帝去爱,而是在上帝之中爱。他爱与自我之爱一样奠基于神爱之中。用舍勒的话来说,他爱而是与自爱一样原初和一样有价值,但两者最终都奠基于神爱之中,这种神爱始终同时是一种对所有有限人格连同对作为人格之人格的神的爱的共同爱因而,我并不是独立的,仅仅生活在自己的意识之中,我本质上与他者相连。我的存在有多真实,我们的存在也就多真实,换言之,我属于某个我们。很明显,在爱的共同体中形成的我你关系,是一种主体间性的关系,这个我你关系不属于同一感之上的我你不分的心理之流,而是一种建立在个体精神之爱基础上的我你关系;它超越现实生存中人对物的计算、人与人之间的契约,达到一种个体人格与上帝人格、个体人格他人人格和人与外界事物的同一。方济各的爱的理念超越了传统基督教把爱仅限于上帝和邻人的范围,扩大到了外界自然事物。将无关宇宙的、位格的、总之不再是俯视而是仰视的神秘之爱它是基督教带来的并且与对耶稣的爱融为同一同宇宙活力的、与自然的存在和生命的同一感引入一个生命过程,并使得二者成为整体和综合。也就是说,他认为外在客观世界也是主体,不是与主体对峙的客体,不是主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客体。他也称太阳和月亮、水和火、动物和植物即一切种类为他的弟兄和姊妹,他将基督教特有的对作为父的上帝以及对上帝之中的弟兄和邻人的爱扩展到整个低于人的自然,同时他还完成或似乎完成了自然之提升,使之趋向超自然的光亮。舍勒的信仰主义主体间性的思想超越了还原论的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思想,达到了哲学的高度。但是,这一哲学思想经常被忽视,比如说,Alfred Shuetz虽然详细地研究了舍勒的主体间性思想,却忽视了舍勒思想中对主体间性的两种态度。他认为舍勒对主体间性的探讨仅仅在于我你不分的心理之流(自然主义),因而批评其违反了现象学的先验研究原则,他提出的理论并不是基于先验的领域的分析,而是从儿童心理学和原始人心理学的一些经验事实推出来的。其实,这一论述并不正确,因为舍勒也从先天角度研究了主体间性,不过不是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而是信仰主义的主体间性。舍勒思想中对主体间性的两种态度都应该挖掘出来,不应该只重视其中的一方,忽视另一方。

如果要问在两种主体间性思想中,舍勒更倾向于哪一种,答案无疑是信仰主义的主体间性。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建立在原始的我你心理之流不分中,自我主体没有觉醒,而信仰主义的主体间性建立在人格的基础上,是一种基于精神之爱的主体与主体的关系。后者才是其主体间性哲学的核心。舍勒本身是一个比较重视精神、人格的哲学家,那么他偏重于信仰主义主体间性思想就比较自然了。在他后期思想中,他认为一切集体性思想(包括与自然主义主体间性对应的生命共同体)都建立在基督教爱的基础之上。

我们在上文中只是从主体间性的角度挖掘出了舍勒对这一思想领域的部分探究。在现象学运动史上,舍勒的主体间性思想不仅涉及范围广,思想丰富,并在后世许多现象学家中得到了许多反应,比如海德格尔、马丁布伯以及大卫雷格里芬。可以说,他是第一个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看待主体间性的,并涉及了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和信仰主义的主体间性。不过,他对主体间性的探究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他的主体间性思想缺乏存在论的根基。舍勒并不是一个认识论哲学家,在某种程度上,他是一个存在论哲学家,不过,确切地说,他的存在论应该被称为生存论,因为其哲学的核心是人的存在问题、人在宇宙中的地位问题。这种生存论理解的存在仅仅是人的存在,人区别于动物和神的存在方式是什么。如果囿于这些问题,就会根本上错失存在问题。海德格尔对其批判道,但施行的存在论意义是什么?应当如何在存在论上正而规定人格的存在方式?当然,海德格尔对他的批判还不充分,因为他自己也陷入了生存论。舍勒缺乏对存在的探讨,也就意味着他的自然主义主体间性和信仰主义主体间性思想缺乏一个合理的根基。他把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归结为内在心理知觉中我你不分之流,却没有问为何会有这样一个我你不分之流?他把信仰主义的爱的共同体归结为无限的上帝,却遗忘了这种论证方式与笛卡尔把上帝请出来论证世界的客观存在的方式一样,不具有本源性。依据我们的观点,无论是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还是信仰主义的主体间性,它们的可能性都基于存在的同一性。存在是我和世界的共在,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我和世界之间并不是处于对立之中,不是我决定世界或者世界决定我,而是先天的具有一体性,先天的是一种我你关系。存在的同一性是本体论的规定,它使主体间性具有了可能性。我之所以不把他人当成计算的对象看待,而看作与我一样的主体性存在,能够先天地意识到他人的存在,能够从爱的角度来看待他人和世界,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和世界之间本身就有一种同一关系。舍勒停留在对自然主义主体间性和信仰主义主体间性的描述,却遗忘了唯有根基于存在的同一性,二者才是可能的,从而沦入心理主义和信仰主义。

第二,舍勒囿于经验心理学与基督教哲学思想,没有追问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和信仰主义的主体间性是否是真正的主体间性。主体间性指主体和主体的一种同一状态,即自我不把自己当成唯一的主体,世界也不是与我对立的客体,更不能由自我意识的投射来构造世界;相反,主体由占有性的自我成了自由的自我,客体成了某种与我平等对话的另外一个主体,用马丁布伯的话说就是主体和客体之间从我他关系转变成了我你关系,但这种自由平等的关系在现实生存中并不存在,因为在现实生存中,我们的思维方式是一种表象的思维方式,自觉意识支配非自觉意识,我们不可避免地用主体意识来看待他人和世界,他者永远处在于自我,因此,主体间性破裂,只是作为残缺样式而保留着。舍勒对自然主义主体间性的描述是一种原始的混沌状态,这种混沌状态虽然也是一种主体和客体的同一,但不是一种实际的关系,而是发生学上的关系,因为实际的关系是主客对立的关系;不是一种实际的意识,而是一种先验的意识,因为实际的意识是主体性的意识。这也就是说,这种原始的同一性不是主体间性的根据,也就不是真正的主体间性。

那么,舍勒思想中的信仰主义主体间性是真正的主体间性吗?答案也是否定的。舍勒用基督教的爱来超越现实的人类意识(感性意识和知性意识),使主客对立关系转变成一种我与他者以及我与万物的我你关系。不过,这种爱来源于作为无限人格上帝,我只是作为有限的人格与其面对。这种面对不是一种平等、自由的交往关系,而是一种非主体的依附关系。上帝无限的超越我,我匍匐于上帝脚下。这决定了在上帝爱的照耀下形成的我你关系是一种非自由的我你关系、一种有限的我你关系,因而这种信仰主义间性并不是真正的主体间性。

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理论和信仰主义的主体间性理论都不能为主体间性找到根据,也不能为主体间性找到实现的途径,那么真正主体间性在何处呢?这种真正的主体间性只存在于审美中。审美属于超越性水平的非自觉意识,它破除了感性意识和知性意识的限制,自我不再以表象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世界,世界不再是与我对立的客体,自我也不是一种具有绝对霸权的主体,双方达成了某种和解,成了一种自由的我你关系。换句话说,在审美中,现实生活中的表象化思维方式转变成了一种现象化的思维方式,世界由冷冰冰与我对立的客体,成了与我自由交往的主体。在审美中,某个客体成了审美对象,这时,这个客体不再是一种与我对立的客体,相反,它成了某种主体,用杜夫海纳的话说,审美对象是一种准主体。只有在审美中,主体客体才能转变成真正的主体与主体的平等对话关系,即一种我你关系,其他任何途径都不可能达到,都不是真正的主体间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马克思主义人学之维
发布时间:2022-11-17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它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到目前为止,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问题的观点很多,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研究仍旧......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2
一、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创始人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最进步、最科学的文学批评,也是影响最广泛、最持久、生命力最旺盛的批评流派。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创始人,他们不仅创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而......
论析马克思的宗教思想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宗教;宗教批判 论文摘要:近代宗教批判的历史过程。经历了上帝的自然化。上帝的理性化和上帝的人本化三个阶段。马克思继承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同时又超越了他,马克思对宗教采取了人本化的理解,他认为......
在“跨越”问题上马克思思想与恩格斯思想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2-12-20
" 【内容提要】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为根据,按照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澄清了我国学术理论界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公社是否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问题的一个误解,即有人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个问......
探究马克思主义中的系统思想
发布时间:2023-02-16
当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发展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要以系统性思维和眼光去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早在19世纪下半叶随着系统知识、系统思想的逐渐形成,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辩证法的过程中就继承和吸收了前人的系统思想,使得以整体眼光和联系观念为特征的系统观成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虽然没有独立形态的关于系统思想的专门著作.........
通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的分析探讨
发布时间:2014-01-09
1、首页2、科学的思想方法3、人与社会的关系 广大朋友们,关于“通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的分析探讨”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马克......
试析胡耀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
发布时间:2023-06-21
胡耀邦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一生是光辉的。胡耀邦长期从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军队、地方、共青团、党校等思想战线系统担任过重要职务,后又担任党的总书记,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系统而成熟的马......
刘少奇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自觉性
发布时间:2023-04-28
【摘 要】 刘少奇著作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蕴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自觉性思想,主要包括共产党员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条件;共产党员自觉加强无产阶级思想意识修养是内在动力;共产党员自觉为党和人......
浅谈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
发布时间:2023-04-26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突出特点是重视研究西方社会及其现实问题,其理论包含着丰富的应用和社会伦理思想。科学地分析其伦理思想的内涵与特点,不仅能够极大地拓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空间,而且对于我们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
浅论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思想
发布时间:2022-11-14
摘 要:如何正确运用权力是当代国家研究的核心问题。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会产生腐败,这是历史和现实证明了的事实。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出了许多关于权力制约思想独特深刻的观点,建立了自己的权力学说,为无产阶级国家树立正确的权力......
马克斯·韦伯货币理论述评
发布时间:2023-01-28
摘要:马克斯・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一书中阐述了包含经济和社会两个维度的货币概念。在经济层面,货币是最完善的经济计算手段,是经济行为合理化的技术性工具,货币经济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因素。在社会层面,货币是人与人在市场上进行斗争的武器,是一种被统治集团垄断的政治经济制度,其不可避免地要服务于特定集团的利益。韦伯的货币概念实现了对传统货币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但却存在着历史唯心主义的缺陷,没有看到.........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性
发布时间:2022-12-19
" 论文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的工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性。为此就要认真把握马......
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特质
发布时间:2023-01-13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中有非常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与其他生态文明理论不同,马恩的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坚实的生态哲学基础、鲜明的生态批判维度和独特的生态建设旨趣三大理论特质。揭示马恩的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特质,有利于......
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的几点认识
发布时间:2015-12-04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固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问题实质就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以及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只.........
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性批判思维
发布时间:2022-12-21
【摘 要】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所体现的批判思维是全面性的,不是片面的,它既是对观念领域的批判,又是对现实领域的批判;既有道德的批判,又有......
真理的主体性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功能
发布时间:2023-05-15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检验实践的重要标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任何真理一样具有主体性。真理是指经过实践检验了的、主体的认识成果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科学理论。真理的主体性是指真理被一定的实践主体所发现、创建、检验并实现其实践功能的特性。从真理的主体性视角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功能,有利于增强人们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赢得共识、凝聚力量。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
诺斯理论的马克思渊源
发布时间:2023-02-02
摘要:尽管诺斯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出了与马克思不同的结论,他们坚持的和所维护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也是截然相反的,但在他们的具体论述过程中却运用了相同的方法,很多思路和局部的观点在表述上虽然相异,但其实质内容却相通。考虑到诺斯......
评学术界对马克思资本二重性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27
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甚至在此前的计划经济年代,资本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就客观存在着,只是由于某些非学术的原因,学术界不愿或者不敢承认。虽然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起陆续有学者对资本问题......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视域下民族主义研究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21
摘要:政治学、人类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对民族主义给予了热切的关注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应该把民族主义纳入研究的重点对象,并加以引导。从马克思同共体思想视角对民族主义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廓清民族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见......
浅析马克思生态幸福思想
发布时间:2023-07-10
生态幸福是当今人类追求幸福的最新维度。就当前学界来看,学者们多以西方哲学的视角来解析生态幸福的本质意涵,将生态幸福置于人类精神哲学系统中进行运思,要么把生态幸福的研究引向一条由生态哲学追问转向文化哲学反思的研究理路,要......
“三个代表”思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发布时间:2022-11-18
【原文出处】前线【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200210【原刊页号】13~16【分 类 号】A3【分 类 名】邓小平理论【复印期号】200302【 标 题】“三个代表”思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 者】杨耕【作者简介】杨耕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浅析海德格尔视野中舍勒思想的形态与意义
发布时间:2022-07-31
海德格尔思想的创造力常令人惊叹,但若我们看得更细就会发现,这种创造力深深地植根于他对其他思想的强大的学习能力(本己居有、自行转化之能力)。在曾令海德格尔受益甚多的同代学者中,马克斯舍勒占据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 在堪称思......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主体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3
摘要:马克思中国化的主体研究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深入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领袖群体、党的理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三大主体入手,探讨三大主体在马克思中国化过程中的作用和......
试论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的现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3-04-18
" 论文关键词:宗教 狭隘性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与时俱进 论文摘要:在宗教复兴的现时代,宗教问题不仅影响着世界的稳定,也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启示我们,宗教以“精神补偿”的独特方式,整合民族的......
洛克和霍布斯自由主义思想比较
发布时间:2023-03-10
论文 关键词: 自然 法 自然权利 自由主义 霍布斯 洛克 论文摘要:通过简单分析古典自由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他本身的理论表达,以此为前提来分析霍布斯和洛克的 政治 思想,并分析他们各自理论中的自由主义因......
解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整体脉络
发布时间:2023-03-12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世界历史变迁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改变而变化和发展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之后的第二国际时期,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处于原始扩张的时候,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突出、斗争激烈,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和阶级斗争的分析与这种背景正相契合,因此得到广泛传播。但由于西方国家深远的自由民主传统,民主制度成为革命方式中受到广泛支持的一种。因而,第二国际时期的理论基本上是围绕如何.........
试论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的现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2-11-17
"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宗教 社会道德 文化 邪教 论文摘要:宗教问题影响世界的稳定,对我国的社会生活也有着重大影响。宗教对民族的发展具有整合功能,促使人们更好地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对文化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与此同时,宗......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合法性
发布时间:2022-08-26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合法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合法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合法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合法性 近几年来,随着政治哲学的复兴,国内西方政治哲学研究者热烈地讨论着政治哲学的基本范式,而马克思主义哲......
浅析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发布时间:2023-06-22
【摘 要】近十多年来,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在社会范围内持续发酵,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传播形成了很大挑战。深入剖析这股思潮,对于普及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思......
托马斯·莫尔宗教思想论析
发布时间:2023-03-03
" [论文关键词]:鸟托邦宗教思想;中世纪宗教精神;宗教禁欲主义;近代人文主义 [论文摘要]:托马斯·莫尔的宗教思想在当时表现出极端的开明进步倾向和一定程度上似乎同样极端的保守主义倾向,但这种矛盾是表面的,无论从哪一个方面......
论马克斯·韦伯的合理性理论
发布时间:2023-04-09
论文 关键词:目的合理性 价值合理性 现代 性 论文摘要:马克斯·韦伯主要从社会、文化以及个人三方面阐述了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他将合理性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目的合理性,另一种是价值合理性。马克斯·韦伯认为,在资......
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条件
发布时间:2022-11-14
摘 要:深入理解和研究邓小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对于新时期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以及时代化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深远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 条件 邓小......
论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形成的理论逻辑
发布时间:2023-03-19
内容提要 马克思最初构想的共产主义是一个不同于市民社会的共同体世界。马克思这一社会理想的形成来自于对黑格尔“虚幻的共同体”和费尔巴哈“爱”的共同体的批判,具有哲学人道主义色彩。后来随着唯物史观的确立,马克思逐渐把对未来......
网络空间对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的讨论
发布时间:2023-05-24
网络对于人的意义具有二重性。对人类的生产活动而言,网络具有十分积极、重要的意义,给人类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对人的本质实现而言,网络则是不会直接生产产品的使人异化的机器。人的本质在于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异化劳动奴役了人,限制了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从而扭曲了人的本质,阻碍了人的发展。因此,如何走出人的异化便等同于如何才能将人的类本质回归人自身。对网络的认识应当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将其.........
奥德修斯与赫拉克勒斯的两个故事
发布时间:2023-06-27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关于弓箭的两个故事:其一是荷马史诗《奥德赛》卷二十一中对奥德修斯宝弓的描述及其背后的故事,其二是索福克里斯悲剧《菲罗克忒忒斯》中关于赫拉克勒斯传给菲罗克忒忒斯的一副弓箭的故事。赫拉克勒斯和奥德修斯......
知识社会学中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发布时间:2023-01-16
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知识社会学重要的理论渊源之一,对其在20世纪初期的建构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理论启示作用。知识社会学在其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中,也有了多样化的理论形态与丰富的内涵。在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当代发展进程中,将知识社会学的理论观念纳入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框架之中,意味着从知识生成及其社会功能等角度来考察当代的艺术生产与文学理论。这一研究理路对于重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社会-历史维度有.........
列维纳斯的主体性反思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要] 主体性是西方哲学研究的主题,主体性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从主体实体化到主体性反思的历程。在主体性反思的阶段,休谟、康德以及法国的结构主义者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而列维纳斯从存在论角度阐释的主体性反思往往被忽略。列维纳斯......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经济学思想形成之文本考证:二重性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3-04-03
摘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基础上完成的,因此,考察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经济学思想的形成不仅有助于正确理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缺陷和本质,更有利于客观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从幼稚走向成熟的科学历程。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撰写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犹太人问题》《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关于自由贸易问题的演说》《政治经济.........
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探析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 要】幸福是什么?怎样看待幸福?如何实现幸福,是人类一直以来思考和追求的问题。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以劳动学说作为依据形成了马克思幸福观。本文阐明了什么是马克思幸福观,马克思幸福观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以及进一步......
论新时期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 要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育在改革,但随之而来的是发展背后的沉沦,特别是大学生队伍的沉沦。近年来大学生杀人事件、大学生虐待动物事件、大学生失联事件等,给我国的高等教育敲响了警钟。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做好大学生......
[马克思恩格斯] 人·存在·价值
发布时间:2023-03-20
[马克思恩格斯] 人·存在·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 人·存在·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 人·存在·价值 提 要:本文认为从根本上说,人的存在是一种“需要一创造性”的存在。这种特性使人的存在又成为一种价值存在。人类存在......
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思想的对比
发布时间:2023-07-27
异化在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的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他们哲学思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对异化的批判与消除异化途径的认识上二者却迥然有别。这两种不同思考异化的视角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时至今日都不过时。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是......
马克思主义早期翻译的中国特性
发布时间:2016-07-0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和中国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很大联系的,当时的中国处于衰落的时期,并且西方列强纷纷的侵略中国,中国的一批仁人志士都想寻求救国的出路,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就是马......
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与中国城镇化反思
发布时间:2023-01-24
摘 要:自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术界发生空间研究转向以来,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已经经历了理论开拓、全面发展和多元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在城市社会来临的背景下,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具有了新的理论意义。城市作为一种空间组织形式,是......
主体间性理论场域中的接受美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3-02-05
摘 要:囿于近代哲学主体性-认识论范式的理论视阈,对接受美学思想进行相对主义悖论性的自为式解释,必然因语境失察导致文本误读,将之视为读者一元论、相对主义和“审美乌托邦”。将接受美学思想还原到其本然自在的西方现代哲学主体......
分析走出马克思人性异化思想之中国式验证
发布时间:2023-05-23
异化的本质: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的失却在哲学层面上,人的问题是一个老而又老的问题,但是,现实生活又总是把它变成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比如人性的异化现象就永远新鲜而切近。讲人性的异化,离不开马克思。马克思的人性异化思想见之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其异化范畴不同于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也不同于黑格尔的理念异化,称之为异化劳动,表现为四个方面:产品与生产者之间的对立;劳动作为人的本质与劳动给人带来痛苦.........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探析
发布时间:2023-03-07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环境保护思想,其发展历程具体可以分为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和发展阶段等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主要内容是对人与自然定位的反思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塑。新时期研究思考马克思主义生......
试论实践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开放性特征
发布时间:2022-11-01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开放性问题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一百多年历史演进过程的理论经验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理论批评范式它的基本特征、思维方法、话语表达方式的整体反思和......
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理论视阈中的新自由主义
发布时间:2017-04-18
摘 要:“空间”是马克思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球化和人类历史的重要理论维度,资本主义在世界市场体系的扩展也是马克思主义学者持续关注的焦点。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是不断借助全球化进行地理扩张、空间重组的过程,是维系自身对全......
分析治国理政新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2-11-01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的时代课题。我们既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智慧理解和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也要坚持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指导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提供哲学滋养和哲学智慧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种研究理路。这种研究理路注重从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及其启示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30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多发期。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要求我国的社会管理体系也必须同步更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
浅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方法的发展路径
发布时间:2023-03-17
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方法产生的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涵盖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完整而严谨的科学思想体系,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从整体性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主要源于两个因素:一是克服传统三分法的弊端,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二是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局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整体性研究的强烈召唤。(一)克服传统三分法历史局限的客观要求众所周知,传统三分法习.........
马斯克的狂舞火箭
发布时间:2022-12-16
在经历了两次发射前紧急终止后, Space X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终于在2015年1月10日成功地将“龙”货运飞船送上太空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但是,此次发射真正受人瞩目的是――“猎鹰”9号第一级火箭自主返回任务,这是除航天飞机外,人类......
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
发布时间:2022-08-17
"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的性质。在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中,凝练学科建设方向,可以为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服务;凝合学科科研成果,可以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服务;凝聚学科建设队伍,可......
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指导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发布时间:2023-02-11
【摘 要】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指导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旗帜。应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为引领,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国家的各种组织机构、企事业单位、机关、组织等要定期举行思想报告会;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
浅析马克思主义的当代生命力
发布时间:2023-01-10
摘 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有一些人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对马克思主义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影响,我们需要对这种思潮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在对其有了深入的了解之后,可以对这种思潮有所应对,使其......
试析主体间性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
发布时间:2022-11-28
" 论文摘要:主体间性理论,强调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交往,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向。从主体间性的视域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淡化的原因,归结为师生交往关系的异化。构建契合主体间性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树立民......
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发布时间:2023-03-07
[摘 要]在新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认同度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大众品质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形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新社会阶层作为改革开放后......
分析中国传统人性论与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3-05-06
成圣成贤是中国古代哲人一生的理想人格榜样。中国传统人性论对人、人性的研究是沿着善恶解析的基点步步收摄。而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则以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主旨,从人的劳动处切入,把人的本质归结到社会属性中。两者虽一内敛一外涉......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体系建设初探
发布时间:2022-09-07
一 英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曾经提出过三个世界的理论,他把客观的物质世界称作世界一,把人类的思维、心理等称作世界二,把人类创造出来的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称作世界三,波普尔高扬了世界三的价值和独立性,并认为世界三如同世界......
马克思的公平正义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4
摘要:马克思的公平思想不仅具有深刻科学内涵,而且博大精深,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它对当前社会的现实价值就是有利于实现和谐社会,同时,它对社会公平的理想描绘能够给社会带来现实努力的动力与方向。本文主要论述了马克思公平正义思......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发布时间:2022-11-26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文章来自 【内容提要】在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和诞辰185周年的今天,国际国内的大背景、大环境都发生 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又一......
沃勒斯坦论资本主义
发布时间:2022-10-07
世界著名左翼思想家、纽约州立大学宾厄姆顿分校的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教授在美刊《新政治科学》第22卷(2000年)第2期上发表《21世纪的左派政治学--或者再一次的理论和实践》一文,提出世界左派运动的失败正是资本主义体系危机的表现的......
马克思技术批判思想初探
发布时间:2022-10-28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再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技术异化问题的日益凸显和各种技术批判流派的兴起,有关马克思技术批判思想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本文主要从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出发,深入研究马克思技本批判思想......
马克思思想的咨商解惑意蕴
发布时间:2015-08-20
关键词: 马克思思想;群体思想咨商;意义指引;生命意义 摘要: 澄清认知、剖析症结和意义指引是思想咨商的主要环节,意义指引居于“顶层设计”的地位。思想咨商的意义指引有两个逻辑出发点,即个人的与社会的。马克思以社会发展为意......
哲学视域下邓小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
发布时间:2013-12-19
哲学视域下邓小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 哲学视域下邓小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 哲学视域下邓小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 邓小平同志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史上,他......
呼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走进《原理》教学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内蕴着生态学的理论分析与现实批判,但由于目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是否存在生态学思想仍存有争议,导致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缺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该课程作为我国思想政治理论的必修课,应......
简要分析实践的历史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
发布时间:2023-05-21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完成了从伦理道德实践观到生产实践观的转变实践概念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在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中,通常用与知相对的行来表示。在西方哲学史上,实践概念自希腊哲学起就已产生。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将人的活动分为三类:一是生产物质产品的活动,它是按照自然法则而不是以人自身为目的的活动;二是道德和政治活动,它是以人自身的幸福、善恶为目的的活动;三是思辨的活动,它.........
哈贝马斯:西方理性主义
发布时间:2022-12-07
哈贝马斯:西方理性主义 哈贝马斯:西方理性主义 哈贝马斯:西方理性主义 曹卫东 译 韦伯曾为他的《宗教社会学文集》【1】撰写过一篇出色的导言,回顾了"普遍历史的问题";为了阐明这个问题,韦伯付出了毕生的心......
试析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视阈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22-11-02
"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人的社会关系 人的本质力量 论文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工具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二是本体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全......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艰巨、长期的政治任务。列宁作为俄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推者,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前提是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与美学之间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6
摘要:人的发展和美的发展都是在社会文化构造的矛盾运动中逐步实现的。脱离社会文化构造我们就无法认识人,也不能认识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矛盾论在美学上充分反映出来,是无处不在的。离开人的社会实践来观察问题,不了解认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26
摘 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是非常善于学习的政党。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就是一部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关键......
浅谈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经济学思想形成之文本考证
发布时间:2022-12-14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其中哲学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和根本......
洛克德育思想中理性的体现
发布时间:2016-08-31
洛克认为心智的强健同身体的健康一样,关键在于它能否忍受困苦,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关于洛克德育思想中理性的体现探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洛克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绅士,但在根本上,他更强调通过教育来培养足以在现......
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6-08-11
一、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 马克思认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人依靠自然生活,人应该爱护自然,同自然共生。在论述物质变换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马克思指出:劳动过程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科学性及其价值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 要 对“幸福”真谛的探寻,可谓仁智纷繁。幸福观不同,对幸福的理解就会不一。本文在物质基础与精神追求的视域中,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科学内涵及其价值作尝试性探寻。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物质基础 精神追求 一、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关于理性与非理性的科学阐释
发布时间:2013-12-18
马克思主义关于理性与非理性的科学阐释上个世纪的最后二十年,是我国的思想理论界充满活跃气氛的二十年。中国似乎进入一个狂飙时代,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思想风暴。在国门向西开放当中,人们张惶等待,希冀有新鲜的理念来荡涤激活僵化的中......
重温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3-03-04
1883年3月14日下午二点三刻,马克思平起平静地离开了人世。3月17日,恩格斯在伦敦海格特马克思墓前发表了讲话。在这个讲话的最后,恩格斯说:“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是的,马克思为世人留下了《......
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无产阶级政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教育、武装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当前,如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基础上,以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持久、广泛而......
传统·秩序·自由——柏克政治保守主义思想评析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提要] 埃德蒙·柏克的政治保守主义思想以大卫·休谟的怀疑论为哲学基础。他批判了启蒙思想家对法国大革命“理性的误用”,认为抽象思辨应远离政治实践。柏克是保守主义者,因为他尊崇传统、倚重秩序以审慎的态度对待理性、传统与......
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女性主义比较
发布时间:2022-12-16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女性主义比较”,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女性主义都是20世纪70年代左右在西方兴起的一种社......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现实性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并借鉴其他的理论资源,在研究当今时代人类实践的重大问题中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为中国社会转型提供理论指导。尤为重要的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
探究克里普克的时间与思想之谜
发布时间:2023-03-28
1 引言 本文讨论的是克里普克的时间与思想之谜(下文简称克里普克悖论)。虽然从上世纪60 年代起克里普克就开始思考这一悖论,但其正式发表却大大推迟了。2011 年,克里普克论文集《哲学困扰》出版,该论文集的第十三章为时间与思想之谜......
浅析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发布时间:2023-01-30
摘要:发展是人类社会在任何时代都面临的问题。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发展的主题不同、路径各异。从人类有记载的历史来看,无论是自西方的古希腊以来还是自中国的夏商周以来,包括政治家、思想家在内的诸多行业的人们,无不对发展问题报......
浅析马克思哲学科学性的澄明
发布时间:2016-12-04
什么是马克思哲学①的科学性? 是把科学理解为主观符合客观的符合论,从而机械裁剪式地实现了马克思哲学的科学性,还是把科学理解为逻辑自洽性的自洽论,从而辩证融贯地实现了马克思哲学的科学性? 在对马克思哲学科学性的理解和阐释中,......
浅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19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至今虽已有160余年,但由于它是基于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的严整的科学体系,在当下仍然有重要的时代价值。要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价值,就必须从“问题”中,从发展成败得失的反思中,从与各种理论的对话、......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中国化的实践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2-12-06
关键词:社会建设;平等公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 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等理论,蕴含着他们在社会建设方面的理论思考和主张,他们开辟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发展的道路,为更多的马克思主义......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贯彻整体性原则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立是人类教育史上的创举,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从“观念整体”到“现实整体”的转变。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来说,具有实质意义的是使该学科成为一种内在性整体。马克思主义基本......
试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10-16
" 论文摘要:学科建设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品住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依托和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必须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队伍建设......